读《岳阳楼记》(整理8篇)由网友“qq454827706”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读《岳阳楼记》,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读《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有才能的人和现代人的诗词歌赋镌刻在岳阳楼上,(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好景色,在洞庭湖一带。(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际。一天中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从这里)向北面到达巫峡,向南面到达潇水、湘水,被贬谪流迁的官员和诗人,大多都聚集在这里,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的雨繁密的样子,整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杆倒下,船桨断折;迫近傍晚,天气昏暗,耳边传来老虎的长啸和猿猴的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讥讽(自己)的情感,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极了。
至于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波浪不起,上下湖光天色(相接),一片碧绿一望无际;沙滩上的水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面游动;湖岸和沙洲上的小草兰花,香气浓郁,一片碧绿。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登上这座楼,就产生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都忘了,端着酒杯迎着风,高兴到了极点。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怎样呢?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退隐江湖时,就担忧统治者是否施政得当。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而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剥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由于范仲淹的举荐,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因受诬告被贬到岳州任知州。范仲淹很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第二年六月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于这年九月十五日创作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但是,纵观全文感觉得到范仲淹并没有真正的到过岳阳楼,而是想像着写的。当时,他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岳阳楼记》赏析(袁行霈)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篇2:读岳阳楼记有感
语文课上,老师推荐我们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带着好奇认真读了这篇古文,读罢,不禁拍案叫好。岳阳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传言是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兵台。滕之京在巴陵郡任太守,彼时国泰民安,百姓和顺,便修建了一座楼,取名“岳阳楼”。范仲淹被邀请来为岳阳楼写赋,所以在那个迷人的九月,《岳阳楼记》诞生了。
《岳阳楼记》读起来气魄非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感觉自己也站在岳阳楼上,静静欣赏眼前的画面。在洞庭湖上,一群沙鸥在飞翔,岸上开满鲜花,还有绿油油的小草像地毯一样铺在大地上,石头上布满青苔,水中的鱼儿在欢快地嬉戏。水面偶尔荡起波纹,偶尔平和如镜,瞬息变化,姿态万千。假如我是范仲淹,也会被岳阳楼的景色迷住的。
文章在最后一段,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佳句。这种胸怀天下、心系沧桑的视野,让我十分佩服。
《岳阳楼记》使岳阳楼更加有名了。读了这篇美文,我对古文有了极大的兴趣,还会继续阅读古文,继续思考下去。
篇3:读岳阳楼记有感
人是感情动物,当外在事物受到刺激时,常会因为得失价值的偏失,而怨天尤人。
其实环境的缔造是人为的,仰自己对人生的价值却是主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外物美适而喜,不以己身困厄而悲,多少文客骚人因环境的怀忧丧志,把豪情丧失掉。如初唐李贺因受打击,抑郁而终。反观宋朝苏轼被住在外,却能把心事托付山水,所以能写出许多魅力雄伟的文章。
如果李贺不早死,或许有更多绝妙作品能流传下来。可惜他没有苏轼的气度,不能“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
况且,这种颓废的意志必能使人行销骨毁,流于一种不满现实,沉郁的、萎靡不振的迹象,这对社会乃至对个人又有何益?只不过是使后人感到叹惋罢了。
孟子云:“土穷不离义,达不离道”。又云:“古之人得志修身于现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才是文人对得真正的态度,不管处在什么环境下,皆能处之泰然,不以眼前的富贵,也不因处逆境而有所改变,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人类的生命只是几朝露水,当露水蒸融时无影无踪。偶尔我们回想过去,缅怀古人,而范文正公能用最大宽容与气度,安慰被谪的好友。
欧阳修谓其“能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他能有伟大的事业,实际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时时在贡献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民生为主,实得益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意志而成的。
篇4:读岳阳楼记有感
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每一个有月的夜晚,都留给我最美的印象。
太阳是不太懂浪漫的,只要它出来,总是笑嘻嘻的一张脸,可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满则满,该亏则亏。
夜静,天空愈黑,它便越发的亮,撒下金光普渡黑夜,我爱这明月,无论它圆或缺。
千古明月只一轮,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感受。有人吟咏边关冷月、卢沟晓月、床头明月和那杨柳岸晓风残月;有人写月形月影,缺月挂疏桐,飞镜又重磨;更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对月的描写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我是断然没有这样的感受,也描写不出这样的千古佳句的,但对月的情有独钟却是万不能更改的
对月相望,让我的心变得澄明而宁静。人,不一定都能登高绝顶,笑傲苍穹,但总要有所信仰,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篇5:读岳阳楼记有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文正的这一佳句也是道出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多不得意的事实。
杜甫一生不得志,孤老病苦一辈子,没求得圆满,不得赏识,杜甫怨吗?也怨。但杜甫哪怕身处末微,也可咏诵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处江湖之远。
范仲淹,曾位极人臣,连死后也被冠以文正二字,这是对文人一生的最高赞誉,自古都是高处不胜寒,高堂之上又有多少人能有满腔热血?但范文正还是诵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这是居庙堂之高。
从古至今,多少志士热血报国,肝胆相照?有多少英雄我以我血荐轩辕?既可兵不血刃又何须壮士埋骨?未有将领驰骋,你何能苦读诗书?
未卑未敢忘忧国,无论何时,都是真理。芸芸众生微贱命,有多少人能总居庙堂高处?心系家国,从来都没有特指谁人。而是四万万人民应该刻在骨子里的传统。
虽处江湖之中,却依旧心忧国事;虽遭贬谪,但仍不放弃理想。这何尝不是当今我们该学习的呢?
篇6:读岳阳楼记有感
今日的世博,是世界瞩目的中国现代文化。而我们是不是应该回想古代的文化呢?没有这些古代精髓,怎么可能会有现代的科技文化呢?之所以有了古代的文学,才换来了今日世博的佳话呀!
我今天看了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的散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作者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和想起一年前友人滕子京也被诬陷浪费工钱被贬岳州(今湖南岳阳),修建岳阳楼的场面。
我不禁读了起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余作文以记之。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如果没有了这篇短文,我们这些孩子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腾子京受了那么多的苦,一点都没有,而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挑食的挑食,连羽毛轻重的活都不肯干,真是太娇惯了!
实情为1046年9月15日,应好友在日陵郡守腾子京之邀有感而写,《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对其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便是我喜欢这篇散文的原因。
之所以有了这些古文,才造出了今天的世博、今天的辉煌!
篇7:读《岳阳楼记》有感
读《岳阳楼记》有感350字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从他们身上借鉴出一些思想和理论。我从中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前面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态。
在今日的中国,我们是否也应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种“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适用,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是现在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国家,所以我们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种地位,都应心系天下,关心国事,以国家只是为己任。
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中国将永盛不衰,繁荣延绵,雄伟高傲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如果这样,又何问“微斯人,吾谁与归?”呢?到时,天下人皆为一道,共奔繁荣富强。
篇8:读岳阳楼记有感
《岳阳楼记》由景抒情,重点突出喜与悲这两个字。喜则万物俱明,悲则诸景皆黯。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了千古名句。
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意思是,不因外物而喜,不以自己而悲。人是一个情绪化的动物,能因为周围的事,环境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而中学生也不例外,面对学习,我们承受的压力十分大,这样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一切的事情都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但对此人们通常就认为,这样先忧后乐的观点只是国家领导的事,与人无尤,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国家是由好多人们组成起来的,而国家领导只是引导我们前进的指明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推开,那么一切将会变得混乱了。每个人都处于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况下,那最后只会损人不利己。我们作为社会的主人,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许我们做到的未必如此,但至少,我们可以关心国家的事,万事从小做起,聚沙成塔一人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整个国家。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刻不容缓,就才我们从现在开始,承担起这样一份责任吧!
《岳阳楼记》让我成长了,从中我明白到了人是应以大局为重,时刻关心国家。我的确是受益良多。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读《岳阳楼记》(整理8篇)】相关文章:
《岳阳楼记》复习学案参考2023-06-10
初中语文童趣教案优秀2023-05-24
汪曾祺花园阅读答案2023-01-25
《岳阳楼记》导学案(北师大九年级下册)2023-04-26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岳阳楼记古今异义2022-06-09
汪曾祺岳阳楼记原文2022-11-11
课件3692023-03-11
有关岳阳楼的个人精选观后感2022-05-23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对比分析2023-12-22
课件大全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