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精选18篇)由网友“硬糖少女刘亦菲”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吴喆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 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 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 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激活课堂的四项要求是:1、导入含 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2、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3、 探索有活力 --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4、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有悬念。
一、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 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因为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 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例如:(1 )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2)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 或简单地先复述课文。(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4)如果课文 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creative ,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近一学期我尝试 了一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文,学生热情高,进入角色快。
以Book V,Unit 10为例:课文是大家都熟悉的足球“Soccer”,在学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When you hear or see the word“soccer/football”,what's the first word or expression appear ing in your mind?
问题很简单,主题也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我把他们的联想 --罗列在黑板上,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便于总结:
附图{图}
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联想是丰富的,几乎人人参与,且无重复。虽然由于时 间与黑板大小关系,展示的还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的联想,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在以后 课文的学习中,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 业。课堂活动为:(1 )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 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 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1.建立全新的脑图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 象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 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勒斯特市 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 爱。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把所有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 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它感观牢记信息。传 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记笔记,但大脑不是以此方式运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 ,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当你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得容易,迅速。我尝试在课堂 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 成一幅脑图。
(1)在黑板的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
(2)然后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各个不同的章节)。
(3)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
(4)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
(5)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6)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
以Book V,Unit 8为例。此篇课文是:“Buying Books”。 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课文不是人物传记,也不 是一则故事。因而段落前后既无必然联系,也无故事发展的必然线索。课文读懂不难,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 此,我就把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并且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附图{图}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根据脑图理解全篇课文后表示,他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创设多位一体格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 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 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跑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 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我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 自在黑板上罗列 key words或画出脑图来让学生复述。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以Book V,Unit 7为例:课文的题目是:“Blindness and LouisBraille”。 课文讲述得是Louis Bra ille 和他发明的盲文。 学生对Louise Braille的生平一点也不熟悉。脑中也无他的脑图。为此,我作了新的 教育设计。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教育学家卡罗尔,布卢姆,哈尔施费格等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 :(1 )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2 )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 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4)教学直接影响将学习机会转化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机等,其 它因素。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以指定 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尽管参与人次多,课堂活跃,但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 到提高。因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 活动学生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那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而教师能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以Book V,Unit 2为例, 该课文标题为“Improving Your StudyHabits”。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 良好的效果,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求对课文最大限度的理解。要理解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 已有的关于“Study Habits”的图式。
在学生罗列出自己的“Study Habits”之后,让学生互相传阅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并请他们判断哪些是 好的或哪些不足取。并以debate的形式进一步加以阐述、辩论。在启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过充分的积极思 维之后,再让他们阅读该课文。这时候他们便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并能很好地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着悬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首先要靠教师精 心设计课堂及课后的活动内容。且须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在做中学习。(2)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 趣相关联。(3)学习应该和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关联。
在当今信息时代,光靠课堂上学得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光靠课堂上老师的灌输也是远远不行的。学生 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及当代高科技赋予的各种快捷的信息服务,自我充实,把课本知识及外界的 现实世界相联系。
再以Book V,Unit 10为例:课文Soccer是学生熟悉、热中的话题。学生中有不少是球迷,她们远远不满足 有限的课本知识。因此,我在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后,放手让她们去图书馆或上网翻阅、查询有关足球的一切, 之后每位或每俩位同学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球类的poster。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她们或查阅书籍、画报,或上网 从internet上调用所需的资料,或自己撰写对中国足球现状及未来看法。学生们的张张poster图文并茂,制作 精美,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令人应接不暇。她们的每张作品,无论好坏都被展示在教室的墙上。一下课,po ster的周围便围满了兴致勃勃的学生,时而可以听到她们的笑声,时而可以听到她们的议论。短短的一个星期 教学,学生们获得的知识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从范志毅到Ronaldol/Beckham;从甲A战火到世界杯风云;从女足 到中国足球之未来;从动画片‘灌蓝高手’到NBA。 我和学生都得到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全体学生参与的这种 课后教学活动不仅可使学生在活动和运用中学会外语,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自信心。这也符合素 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一 个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去解决知识症节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 解知识。
篇2:如何激活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如何激活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对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含话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例如:(1)由复习单词蹈入课文;(2)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或简单地复述课文;(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4)如果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现代教学要求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形式要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1.建立全新的脑图。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法。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象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说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丝勒斯特市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的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把所有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他感观牢记信息。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做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批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
具体做法是:(1)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2)然后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各个不同的章节);(3)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4)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5)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6)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
2.创设多位一体格式。
心理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的,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思想集中,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1.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
2.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
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因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师能做到的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学习时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四、结尾有话意――留有激情,留着观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首先要靠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及课后的活动内容。且须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在做中学习;2.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相关联;3.学习应该和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关联。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光靠课堂上老师的灌输也是远远不行的。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及当代高科技赋予的各种快捷的信息服务,自我充实,把课本知识及外界的现实世界相联系。
总之,通过各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个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去解决知识症结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识。
篇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阐述了课堂导入的作用;分别从“质” “量”“度”三个方面总结了导入的`原则;详尽分析了导入的四个步骤;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了五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作 者:宋萍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江苏,连云港,22 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 年,卷(期): 8(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导入 “质”“量”“度”原则篇4: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曹继光
(浙江省临海市邵家渡中学)
摘 要:《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强调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这一理念的途径之一就是实施生活化教学。从“《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生活化实现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活动的生活化”“教学内容上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资源的综合开发”等方面对《历史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做了些探索。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生活化;源于生活;融于生活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使学生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教学,谈谈《历史与社会》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
一、构建《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生活化的实现模式
笔者觉得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实现应该保证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和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尤其要利用课堂这块阵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自然中和生活中教育资源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步构建起了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模式,如下图示:
二、践行《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生活化实现模式的内涵
1.实现《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生活化
通过生活化教学,要使课堂内的.师生关系由主从关系转变为对话关系、合作关系。在教师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的情形下,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内再现生活情境,从而启发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情感变化决定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过程。师生双方就这样彼此敞开、彼此接纳和相互沟通。师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使双方的关系成为彼此生命的一部分。()而且,生活化教育并非是仅仅培育学生之间的情感性的伙伴关系,更应注重于合作关系的发展。所以,学生在努力达成工作任务目标的过程中,就逐渐建立起了合作的关系。
2.实现《历史与社会》教学情境创设的生活化
所谓学习的过程,就不仅仅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信息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很显然,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替代的。学生必须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这些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历史的与现实的)之中,让他们在其中进行多方面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
3.实现《历史与社会》课堂活动的生活化
新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我们说人的生活与人的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就课堂生活而言,活动的主角应当是学生。因此,如何结合教材,增选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活动,要求实验教师做到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遵循“人不仅是在自己的活动中获得发展的,而且人自身发展的动力也不是源于别处,而是源于人的活动本身。”这一理论,组织实施具体活动。其次,课堂教育活动应该具有生活性。所以,我们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需求,要使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再次,课堂教学的活动内容,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在课堂中要形成一种符合社会需求的“生活力”,也是一种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课堂教学生活化必须注重课堂活动的质量,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必须做到:活动的目的要明确,活动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活动方式更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4.实现《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上的“生活化”
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致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是我们历史与社会教学久治不愈的一大痼疾。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首先,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讲,要求我们必须使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还原其本来的“生活态”,重新变得“有血有肉”。即:一要改变以往司空见惯的仅仅是以历史上的“大人物”为主的做法,注意攫取那些来自普通百姓中间的,或者是普通平民百姓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生活化的历史事件来加以说明,尽力做到“平民化”;二是对那些着名历史人物的介绍,必须坚决摒弃以往那种仅仅将他们当作某些“政治符号”来对待的做法,要尽量通过一些平凡事来还原其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三是要特别关注历史知识与显示生活的贯通,真正做到“通古知今”。这样,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时地传来“生命的气息”。
5.实现《历史与社会》教学资源综合开发的生活化
乡土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新课程改革强调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变化入手来安排课程,突出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学生家庭中往往有不少与历史、地理课程有关的课程资源可资利用。有的家长能够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历史、地理学习活动;有的家庭可能还有这方面的书刊,可作学生学习的材料工具,如家庭中不同时代的照片、实物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与记录、不同时期的票据、各类证书等;有的家长平时也会谈及历史、地理等事宜,让学生耳濡目染,积累感性知识。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通过家长会或让学生回家介绍,使家长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该学科的重要性。
6.实现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户外生活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安排课外实践应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至于学生平时的课外活动及其他学以致用的机会,则要靠学生自己介绍,这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历史与社会》任课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内容忘记得一干二净,整个课程教学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反思的结果,是适应新课改的重要措施。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认知能力因材施教、调整教学,注意挖掘教材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让活动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并逐步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徐慧林,叶存洪。对话“教学生活化”[J]。江西教育,2005(12)。
[2]魏宇嘉。中学历史教学的生活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7)。
[3]董伟超,宋张。小学学科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06)。
[4]吴永军。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06.
篇5:激活安全档案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激活安全档案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安全档案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真实具体的原始记录,涉及面广,涉及幼儿园办学的各个方面,是幼儿园各类考核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利用文字、图像、音频等载体记录下来的各种安全档案能进一步呈现出幼儿园存在的安全问题,是帮助幼儿园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品质的重要决策支持。
1.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概述
(一)建设依据与意义
安全档案建设内容包括安全制度、日常工作、责任落实、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及整改措施等,对幼儿园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和办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指出:“学校方面通过建设安全工作档案,通过记录日常安全工作,进而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它为幼儿园安全管理考核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处理与相关责任的追究提供重要保证。
(三)建设原则与要求
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是指“部署→收集→整理→生成→保管→利用”的整个过程,建设原则一般为:“分散形成”、“分类整理”、“统一归档”、“集中管理”、“档案保密”、“档案利用”。建设要求:第一,随时积累和保存各种安全工作资料;第二,所有资料必须保持绝对的真实和完整;第三,专人负责安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并上交给幼儿园档案室或档案管理人员。
2.幼儿园安全档案资料建设现状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意识不强,观念陈旧,安全工作认真做了却未留痕迹,大量资料零星、分散保存在幼儿园各人或各科室,因疏于收集和整理原始材料保存残缺现象时有发生。
(二)制度不完善,要求落實不到位,一些记录及表册的填写不及时、不完整,很多档案资料因无专人分类管理而造成收集不到位。
(三)有考评来时就组织人员临时“做”档案,往往是为了检查而恶补资料,“假、大、空”不实用现象显著。缺乏专门的档案室及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资料整理模式死板,立卷归档不规范。
3.安全档案建设实践
(一)思维活起来:建设管理“两必须”
1.必须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和教职工都应彻底改变旧观念,牢固树立新观念,确立“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的现代化意识,把知识和创新作为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工作的管理目标。把满足社会、家长和幼儿园的需求作为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开辟出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发展新途径。
2.必须二:订立制度明确职责。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明确管理规则,保证及时准确地收集、分类、归档、清理相关资料,把安全档案建设作为制度纳入到幼儿园日常管理和各部门工作规划中。如S幼儿园制定了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流程图(见图一)明确发生事故情况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园方,若没有按流程及时汇报,所造成后果由当事人承担相关责任及赔偿。
图1:S幼儿园幼儿意外事故处理流程图
3.必须三:现代化手段来推动
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互联网、平安校园工程等走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让合作活起来:规范管理“三步走”
(二)合作活起来:规范管理“三步走”
1.第一步:责任承担征集上交。按照幼儿园现行的“一岗双责”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求,幼儿园每一位教职工同是安全工作的承担者和责任人。幼儿园安保主任(或安全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各部门、各教职工征集园内分散的各种安全档案资料,并按照“一年一卷”的原则组卷。原则为:每年的12月份对本年度安全工作资料进行整理;每年的2、3月份对上年度的安全工作资料进行立卷,同时做好登记造册后移交给幼儿园档案室或档案管理员。
2.第二步:集中管理统一归档。幼儿园档案室工作人员按照专业规范要求对安保主任(或安全员)上交的安全档案资料进行及时分类、组合、排列、编号和编目,充分发挥出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的“实效性”和“规范性”。集中统一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幼儿园安全档案实体实行集中保管,统一整理提供利用;另一方面对幼儿园的全部安全档案信息(目录、数据等)按统一的管理制度进行集中管理。
3.第三步:分类数据一目了然。安全档案资料编件立卷后一定要分类汇总,将相同类别或同一性质的资料依序分类编号以便查考利用。
(三)形式活起来:保管利用杜绝“零价值”
1.形式一:保管利用价值体现。当幼儿园安全档案出现严重破损、丢失、毁损或查找困难时,该幼儿园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体现为“零价值”。那么,安全档案的有效保管和利用则是实现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本身价值的前提条件。在进行档案保管和利用时相关人员还应注重档案室内防火、防盗、防水、防霉等,减少因外在条件导致的档案资料损毁的发生几率。
2.形式二:信息化、网络化推进。幼儿园应开展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本着“利用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一批直接服务大局的重要专题数据库,有序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进程。电子档案不仅可以使安全档案资料收集更趋合理化和规范化,还可解放一些人力,释放更大的库房空间。
3.形式三:编研创新经验分享。幼儿园可根据某些安全活动、项目课题建设等成功案例编研成各种安全手册,通过不同形式对安全档案资源进行宣传和分享,既利于搜索、查阅和携带,又扩大了安全档案服务范围及有效利用。如S幼儿园通过对“意外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开展研讨-实施,经过实践选取合理部分,摒弃不合理部分,然后再研讨-再实施,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创新整合,汇编成独具园本特色的《安全工作经验实操》。
4.激活安全档案大有可为
(一)为幼儿园的对外宣传服务
一方面幼儿园安全档案中的资料可以作为与家长交流和宣传的重要资料,让家长更加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学校;另一方面,资料也方便了幼儿园同其他幼儿园的交流,通过不断的探讨与总结不同幼儿园的安全保障经验,能有效提升幼儿园的安全质量整体水平。
(二)为幼儿园的各类评估考核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幼儿园往往会在不同时期进行各式各样的评比,而档案资料在评比中则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如在省级幼儿园的`安全示范幼儿园评估时,上级一般会对幼儿园每季度的安全设备(如灭火器、警报器)的购置情况,教学中实施安全演练的情况及幼儿园的值班记录,入园登记等进行考察。完善的档案能够反映出基本情况,为各类评估考核做好铺垫。
(三)为幼儿园文化底蕴的内涵发展服务
安全档案建设是一个幼儿园管理规范化和成熟与否的标志。它不仅记录着幼儿园日常安全工作的开展历程,还记载着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发展轨迹,能有效凸显出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成果。基于园本实践的安全工作档案不仅能促进幼儿园成长、成熟,更能促进幼儿园园本文化的内涵发展与有效积淀。
5.结束语
幼儿的安全问题牵动着每一位家长和教师的心,作为幼儿园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形式,安全档案工作不仅无处不在,更是大有可为。关键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去落实:不仅要把安全工作落到每个人的思想上,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库房中的档案“走出来、活起来、亮起来”,为幼教发展发挥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戴湘萍.激活“档案”,服务大局——幼儿园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中旬),,2(10):89-91.
[2]《学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全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篇6: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的颁布,让教师明确认识到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因此,各学科的教改可谓轰轰烈烈,卓有成效。那么,体育课应如何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理念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想学生所想,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教学情景体验“玩中学”的乐趣,通过比赛磨炼自己的意志,通过教师及时到位的评价促进潜能的发挥,让学生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加”。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教材教学有所创新 根据教材,选择各种趣味性的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如在教小学四年级学生各种长跑教材时,我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沿着跑道强迫练习,学生一听长跑就烦,逆反心理强。因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游戏的方法完成各种跑的教学。 教师不再单单是教的人,更是学生的朋友,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通过这样教学活动,学生置身于教学之中,不仅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启发和锻炼了学生思维,完善了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在课后总评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今天跑了多远吗?请你们回家以后算一算,有兴趣的话,再算出自己所跑的距离。”这样真正做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让学生感到其乐无穷。 二、改革课的层次 一直以来,体育课堂教学用的是四段式的教学程序,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后来改成了三段式教学程序,即开始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这些简单的变化实际上换汤不换药,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整天呆在教室的学生来到室外活动的时候,他们是想放松放松大脑和四肢,还是想一来到操场就面对严肃的老师,还有那些枯燥的、公式化的'教学形式呢?更何况是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于是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体育活动所包含的无限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身体的各部位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三、结合学生智力的发展 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根据学生爱模仿的特点,进行仿生、仿物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和想象力。利用课中学生正在使用的器械,进行拆装比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增加一些器具组织分类比赛,培养孩子的记忆、思维、识别能力。采用教师先示范,接着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并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完成动作的最好方法,再通过问答启发,让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的体会,说出动作要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四、合理安排音乐、舞蹈,以利于体育与美育的结合 在体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舞蹈,配以优美的音乐,不仅能使学生保持兴奋,振作精神,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练习效果,还有利于稳定情绪,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同时在优美的乐曲中进行活动,边歌边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及完成动作的协调性,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形态美的教育,获得美的享受,进而使“美育寓于体育之中”,促进美育和体育的相结合。 五、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完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从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主题要多角度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点进行情景教学,课上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再渗透教学内容,可以使单调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主题还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电影,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等。 2.教师言行要有魅力 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判断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 六、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像舞台上的道具对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样,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兴趣。 1.视觉的刺激 图片是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多变的图片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场地安排画在纸上,帮助小学生理解授课的意图。 2.多媒体的运用 适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学生视野。这个课件可以是有关技能学习的,或者是有关体育常识的,也可以是体育欣赏方面的,则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言解说总能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 3.听觉的变换 除了哨音,可以通过音乐、小号、鼓声给学生以刺激。如学动作时,播放有节奏的音乐,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比赛时,可以用音乐渲染气氛,用小号和鼓声加油助威,让所有学生感觉身心愉悦。 此外,在场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工夫,注意开发设计,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总之,只有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质,必能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体育课也将因此而永葆生机。
篇7: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武进横山桥中心小学 唐海燕 赵龙
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系统过程。以便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形成具有本学科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模式。
一、任务的设计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们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审美、环境、合作、爱国等等, 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
在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是《剪贴图形》,其中包括两个知识点:
(1)会利用“粘贴自”的命令插入图片;
(2)学会利用“复制到”的命令保存图片。
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的分析,认为这两个知识点如果作为命令教学、功能教学,操作难度小于理解难度,让学生照着学、试着做几个练习会比较容易,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但是,学生在课上恐怕只能学到一两个好用的方法,而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不会很多。信息技术课是在学习技术,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绝不仅仅负有学习技术的责任,而是应该担负起多重职责。只有设计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巩固了知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这样,为了让学生在课上得到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决定将本课教材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安排,将“粘贴自”命令单提出来,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应加以拓展。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插入图片是本课的操作技能。只要告诉学生一两个图片文件的位置,学生就可以试着运用“粘贴自”命令将图片从文件中调出,操作即可完成。但是,这样完成一个任务实在有些无趣。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对于“画图”部分的教学,它和美术课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要画一幅画,要在图中插入图片,就有一个美学问题,如审美能力问题。学生在“画图”中完成的作品,是他们运用计算机所提供的特殊工具,发挥其美术方面的才能完成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本课从能力方面,涉及考虑到应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是逐步渗透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
[1] [2] [3] [4]
篇8: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系统过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便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形成具有本学科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模式。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们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审美、环境、合作、爱国等等, 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计算机论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
在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是《剪贴图形》,其中包括两个知识点:
(1)会利用“粘贴自”的命令插入图片;
(2)学会利用“复制到”的命令保存图片。
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的分析,认为这两个知识点如果作为命令教学、功能教学,操作难度小于理解难度,让学生照着学、试着做几个练习会比较容易,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但是,学生在课上恐怕只能学到一两个好用的方法,而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不会很多。信息技术课是在学习技术,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绝不仅仅负有学习技术的责任,而是应该担负起多重职责。只有设计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巩固了知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这样,为了让学生在课上得到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决定将本课教材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安排,将“粘贴自”命令单提出来,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应加以拓展。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插入图片是本课的操作技能。只要告诉学生一两个图片文件的位置,学生就可以试着运用“粘贴自”命令将图片从文件中调出,操作即可完成。但是,这样完成一个任务实在有些无趣。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对于“画图”部分的教学,它和美术课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要画一幅画,要在图中插入图片,就有一个美学问题,如审美能力问题。学生在“画图”中完成的作品,是他们运用计算机所提供的特殊工具,发挥其美术方面的才能完成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本课从能力方面,涉及考虑到应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9:[政治论文]“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政治论文]“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部在对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见中指出:应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提高觉悟三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要摒弃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这就很明确地要求我们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者必须认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知能力,特别是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厌学现象严重,激发其学习兴趣,研究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
改革政治科教学方法是多年的话题。我从教十年,听了几十节教学研讨课,发现有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是启发式教学,灌输式却占了主导地位,形式主义浮于课堂之中:上课钟响了,老师进教室、起立、坐下,简单地复习旧课后在学生根本未了解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便讲授新课了,然后提问布置作业。一整堂课均是教师一张口在动――标准的注入式。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然迷迷糊糊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我提出了“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用30%的时间复习巩固旧课和预习新课,40%的时间用于教师精讲新课,剩余的30%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三四三”既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但更主要的是把政治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融新旧知识的学习、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于一堂课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我从九五年秋开始在初三进行对比实验:把初三级四个班分为两部分,三(1)、三(2)班用“二七一”教学方法,三(3)、三(4)班采用“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讲授初三教材中的“人才”一课为例谈谈“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复习旧课,预习新课(30%)
2.复习旧课:提出三个问题(幻灯放出)分别让学生书面作答,俗称“默写”。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
4.认清历史责任的'关键是什么?
5.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还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作答后收卷,约需5分钟。复习旧课无须面面俱到,抓住重点即可,目的既是督促学生在课外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亦是为新课作好准备。
1.出示提纲,预习新课(10分)
2.为什么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试举二至三例说明。
3.人才的含义是什么?
4.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5.祖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6.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7.为什么说青年时期是成才的最佳时期?
8.成才的关键是什么?青年学生应如何做?
布置预习提纲力求全面,但每个问题答域不能太广,且问题应有层次性。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优点有三:1了解和熟悉教材结构,初步了解教材内容;2有目的地在教材中寻找答案;3对疑难问题有渴望老师解答的要求。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不能全依赖在课外进行,尤其是自觉性较差的农
[1] [2]
篇10: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省寿光市北洛一中 武耀奎 肖在隆
摘要: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渗透了各行各业及百姓家庭,也已经向教育提出了挑战。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那“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就是各中小学所关心的比较重大的问题。本文结合寿光市北洛一中的实际情况,论述了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等方面的问题。
一、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江泽民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和深刻的变革。同时也表明,教育的深刻变革,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勇立教育潮头的是现代教育技术。为此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
1、 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现状是:教育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特别多。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面向学校班级的课堂教学,虽然素质教育是开放的(学校、社会、家庭的范畴),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也必须在这一基础上实施。这给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一套办法,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2、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特点为素质教育提供实施环境
看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这也说明,一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在不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这种教学,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在我校校园网这一智能教学环境下,我做了课堂教学实践。
3、寿光市北洛一中为网络环境下教学提供了条件。
寿光市北洛一中是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并先后获得“全国目标教学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等省以上称号15项。现被确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外语教改实验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承担了“网络技术下教与学的研究”等省级以上课题6个,并取得显著成果。我校早就意识到上述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明确提出了创建五个一流(一流师资、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奋斗目标。实际上就是建设现代化学校,包括建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在建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的时候,高屋建瓴,紧紧以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着重以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环境兼顾常规媒体。主要是:,投资30多万元,将校园网连入城域网,同时建成了百兆校园网二期工程―――备课电子网和教学子网的另一部分,一次性完成了300多个信息点,将教室、办公室宿舍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达到室室通、户户通、班班通。7月份,投资30万元,在教学楼上建成了两个网络班,深入开展“现代化小班教学”改革实验,不断探索网络技术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8月份,我们制定得力措施,充分调动教师购买微机的积极性,一次行购买586品牌电脑100多台,将办公室办成“电子备课室”,基本上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一机。10月份,投资35万元又建成一个拥有70台微机的多功能多媒体网络教室(共3个),加大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力度。12月份,经过积极筹划,又投资30万元将所有24口教师全部安装多媒体教室,给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带来了方便:信息调用虚拟化和快捷化、信息管理规范化、分散化(但信息储存是集中的)、便于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便于个别教学、便于开展讨论、便于远距离教学。也就是这一点,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便成了我校应用的焦点所在。目前,我校正在完善多学科、大范围、多媒体化的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这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教学是如何开展的?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定位的?我校是如何在管理和制度上发挥科任教师完善系统积极性,在教师和学生培训上我们的做法如何?文章的最后我将论述到这个问题。
二、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比较
1、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两种课堂教学比较
当前,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分析,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模式。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符合了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对教育的要求。我从实践中对这两种“中心”进行比较试验,主要是以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媒体形式的不同和学生自主程度不同来区别的,从以上论述中可知,网络环境有助于形成素质教育的一种氛围,但是它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在内容和要求的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媒体选择及使用情况就体现出来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以多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比起照本宣经的原始方法先进了许多,但它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地位依然是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学依然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因为各个内容区是用虚框围起来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时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位置,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广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当然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习过程。毕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意义建构,个体特征不一样的学生对某一教学目标意义的建构就不一样,有的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有的可能会问在导航系统设置一个虚拟教师,随时随地指导学生,不是更好吗?实际上,目前的计算机智能化程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计算机依然是程序控制的(设计上可以采用菜单式、图表式、层次式、递进式等方法实现导航系统)。在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班级上课的教室必须能满足人手一台多媒体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必须构成局域网并且联接上互联网)、必要的多媒体控制平台(可以是以计算机为主的软硬件)、完整稳定的网络教学信息系统和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
2、两种教学实验的个人体会
网络环境下教学中,作者的个人体会是:一是学生不太习惯于这种不太“象”上课的模式,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入角式(可能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普遍反映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另外网页内容外观花样多、干扰大。但这次课堂教学实践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感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唯一选择是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组织是单个教师所不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3、网络环境课堂教学的优点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软件,要用它来进行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各方面知识,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互联网比特量以月成倍增长,传统教师念经式上课模式,其信息量充其量是九牛一毛。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教师、学生是否作好了准备?教师、学生要转型到这种模式下,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培训便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实践所带来的思考
1、时代呼唤教师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上述的教学实践给我们很多思考,我们认为,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如前所述,这种教学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教学条件。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转变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育部长陈至立。为了顺应这种转变,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来讲主要是掌握WINDOWS、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制作、收发电子邮件、网页编写、课件的编制、动画制作、学科教学专门软件等。同时,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
2、寿光市北洛一中教师、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办法
纵观客观的要求,近几年来,我校着眼于未来,为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努力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特别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课堂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上述的教学实践能如此顺利的运用,得益于我校改革实践: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加强了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设(包括校貌、环境的表层文化,规章制度的中层文化和群体认可度等深层文化);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我校规定学科电教教学使用率占该学科总课时的30%以上,理科占50%以上,以硬性规定促进科任教师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了使以上措施真正起作用,我校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分层培训制度,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学校在“校本培训“和“先化人后化物”的思想指导下,指定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除windows的基本操作、wps、记事本、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及Excel电子表格外,重点加强Authorware、Dreamweaver等软件及网络知识的基本学习,采取校内与校外想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除每周三、四晚由本校微机教师按培训计划进行辅导外、还选用50%的骨干教师利用周六上午进行集中学习,并多次聘请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就培训计划中确定的重点内容进行专题培训。
(2)建立评估奖励制度,大大促进了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紧迫感和使命感。学校建立科学、合理、完善性强的现代教育技术评估体系,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评估、检测和调控、定期组织理论测试,汉字输入、word、Excel软件操作、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和优质课等比赛,并及时进行量化评估,将量化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按获奖级别进行奖励,并作为评优树先和奖金放的重要依据。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为学习必须要掌握计算机这种认知工具的基本使用。为此,我校对新入学的学生采取了强化的培训手段,主要是基本内容的普及,其次充分利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网页制作、网络浏览、邮件发送等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00%的学生能上网获取资料,能下载网上学习资料,能通过网上资源处理信息;35%以上的学生能进行电脑制图,能编制电脑小报, 另外,我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每年都派学科骨干教师到发达地区中小学参观考察,了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以指导学科教学和研究;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参加一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考试,成绩优秀;制好一个新颗件,新颖实用;上好一堂信息技术创新课,方法先进;写好一篇信息技术创新论文,推广经验;指导好一项信息技术创新活动,收到实效;参加一个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见到成果。以上措施的实行,我校的网络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离全方位开发、应用丰富的互联资源还有不小距离。“教无定法”,这里的例子――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也只是其中一种,或许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完善。但,学生、素质教育、网络、课堂教学、教师将是未来课堂教学最活跃的要素和永恒的话题。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技术也应及时作出相应的改善,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网络教学、网页式课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目前正处于发展状大之中,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将实现全区、全国的联网。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只有不断奋进,努力进取,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及思考》宋连昌
篇11: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朱慧 许颍教学设计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系统过程。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形成具有本学科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模式,对今后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一、 任务的设计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们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审美、环境、合作、爱国等等, 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
西城区小学计算机试验教材第二册中的第七课,研究的是windows画图软件中的“粘贴自”和“复制到”两条命令。教材中的第七课包括两个知识点:
(1)会利用“粘贴自”的命令插入图片;
(2)学会利用“复制到”的命令保存图片。
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的分析,认为这两个知识点如果作为命令教学、功能教学,操作难度小于理解难度,让学生照着学、试着做几个练习会比较容易,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但是,学生在课上恐怕只能学到一两个好用的方法,而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不会很多。信息技术课是在学习技术,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绝不仅仅负有学习技术的责任,而是应该担负起多重职责。只有设计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巩固了知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这样,为了让学生在课上得到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决定将本课教材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安排,将“粘贴自”命令单提出来,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应加以拓展。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插入图片是本课的操作技能。只要告诉学生一两个图片文件的位置,学生就可以试着运用“粘贴自”命令将图片从文件中调出,操作即可完成。但是,这样完成一个任务实在有些无趣。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对于“画图”部分的教学,它和美术课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要画一幅画,要在图中插入图片,就有一个美学问题,如审美能力问题。学生在“画图”中完成的作品,是他们运用计算机所提供的特殊工具,发挥其美术方面的才能完成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本课从能力方面,涉及考虑到应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是逐步渗透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再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任务本身也会带给课堂一些教育点:如爱国主义、环境教育等等。根据本课的任务,也考虑到一些相应的'情感教育目标。
根据以上想法,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知识:(1)理解“粘贴自”命令的含义及作用。
(2)学会利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
能力:(1)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成作品创
作的能力。
(2)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情感:(1)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强调植物、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3)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二、任务教学的设计
为适应本课的教学需要,考虑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一件有趣的事。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设计了如下的任务:如“画自画像”、在“画图”中插入自己的好朋友的图片、完成作品《大家都是好朋友》
“好朋友”的外延很大,可以是自己的同学朋友,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动物朋友、植物朋友,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充分地使用“粘贴自”命令,而且可以让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漂亮,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讲爱护环境、爱护动物植物的思想。
因此我们的任务教学设计主要可以归纳以下几点:见表1
表一 《在“画图”中插入图片》
教学目标 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途径
知识 学会在画图中运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 1.插入“好朋友”的自画像图片2.插入“动物、植物、背景”图片,完成作品“我和好朋友”
能力 1、 逐步提高审美能力。2、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分析同学的“我和好朋友”作品2.欣赏教师选取的对比性照片,对画面的主体大小、构图、情趣等审美因素进行分析解说3.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情感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2、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3、渗透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渗透植物、动物都是好朋友。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完成任务时,要求学生互相帮助、提示要点、出谋划策。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好朋友”这一主题。4.在“好朋友”主题下提供的资料包括同学的自画像、各种可爱动物、美丽植物的图片,演示作品中也设计为既有人、又有动物、植物,暗示好朋友的范围,调动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
通过这个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我们和学生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个突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对比“复制、粘贴”和“粘贴自”两种方法中我们只选择研究“粘贴自”的方法。
在同一文件中对部分图形进行复制粘贴,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但这个操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操作系统中一般情况下隐蔽工作的“剪贴板”,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运用想象力,(即便给学生演示了“剪贴板查看程序”以后),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在一个文件中如此,而在两个文件之间进行复制粘贴就更难。现在,要让学生到两个文件之间去复制粘贴,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完整的分析过程,然而对于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除了要考虑本身的技术问题之外,运用复制粘贴方法插入图片,还有可能对源文件造成改动,从而破坏原有文件,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还要考虑文件的只读属性,累加起来的难度更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模仿。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活动时间,与其学生弄一个一知半解,不如还是放弃这部分教学,专心研究“粘贴自”。
2.“粘贴自”命令的教学
“粘贴自”命令的操作难度并不大。但是如果想把它彻底讲清楚是很难的。它同样涉及内部不可见的变化,这种变化到底要不要讲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不合适的。
因此,我们就在让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自行探索“粘贴自”命令的使用方法上下功夫。“粘贴自”的命令名由老师告诉学生,它有怎样的作用呢?它应该如何操作呢?我们交给孩子自行去探索。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以后,感受这个命令的作用,感受它的方便快捷。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领会,解释“粘贴自”的“自”,这个字理解准确了,这个命令就比较明白了。
四、重视细节处理,合理安排教与学
1、课前的知识准备
整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大到整个小学阶段、小到一个学期、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应该有整体的设计和构想。让知识、任务前后联系、学习成果互相利用、同学之间达到共享,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知识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项学习成果如果能多次利用,却又有很多新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学生也不会生厌。
对于本课来说,就利用了前面的成果。本课的任务是完成“大家都是好朋友”的作品,这个“大家”从何而来呢?
在前面的画图教学中,安排学生画“自画像”,复习了学生对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颜色的调整等等画图知识。对于学生画画的要求就是:仔细观察自己的特征,表现、适当夸张这种特征,看谁画的最像自己。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感兴趣,画自己毕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任务帮助学生把画图的种种工具串联了起来,哪种工具适合完成什么样的操作、哪种选项适合完成什么效果他们都会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的领会。在完成这幅作品的时候,老师注意了与美术课融合的问题,请美术老师给学生讲脸部的造型、讲画人像的基本技法,这样,学生在用计算机画画的时候,所掌握的就不仅是计算机知识,他们的美术知识也不仅只应用于美术课堂。
另外,完成自画像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关于对文件进行保存的操作。文件的保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而“粘贴自”命令要求学生必须到指定的文件夹寻找制定的文件,他们必须对文件的保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方法。画了自画像,可以帮助学生自然地提出保存要求,强调保存文件的操作重点,使学生在运用“粘贴自”命令时相关难度降低。
自画像完成之后,安排了一个与之相关的新任务---做你的双(多)胞胎兄弟姐妹。学生对完成这个任务兴趣高涨,在完成过程中,就涉及了对图片的选定、复制、粘贴、移动、改变大小和位置等多项操作,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这些方法、技巧在完成本课的任务时都用得上,而且教学非常自然、毫不生硬,前后也不重复,学生会通过若干课程的连续学习逐步发现,自己的本领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生动有趣。
2、课堂的引入
灵活、新鲜的课堂引入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引入要有趣、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本课老师利用了学生们画的自画像,设计了“猜猜这是谁”的环节。让学生猜猜画面上的同学是谁。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而且,能够很自然地引出:我们自己在画面上多孤单呀,要是能和好朋友在一起多好!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的合作
小学计算机房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做到一人一机。这当然给教学带来不便,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练习要占用的双倍时间。但这也给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带来了自然的需求。学生两人一组,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否则就会出现矛盾,影响双方的学习。当然,教师还应该给与指导。如:什么时候两个人分别练;一个人练习的时候,另一个人做什么;什么时候两个人一块做,一块儿做的时候两个人怎样分工等等。两个人出现矛盾的时候,教师也要给与解决并及时给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较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
4、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计算机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样,光靠老师一人的力量,真难得面面俱到。在本课中,就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对这样的孩子,一般要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以补充他们的时间,还可以请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5、课堂教学评价
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教师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时,应该用希望的语气,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候,也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五、教学实践体会
最后,从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看,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只在“粘贴自”操作的菜单作了画龙点睛式的讲授,大部分时间是通过师生对话和学习讨论,加上教师总结来得出结论。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全节课学生基本处在兴趣状态。一开始从自画像基础上做合影这任务吸引了学生,引起学生兴趣。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展示了更好的内容,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求知和实践的欲望。最后,提出了要取图中某部分的图怎么办?为下次课打下了伏笔,难度适中。
2.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粘贴自……”,不但进行了强化的处理,而且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如开始利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既烘托了气氛,又为后面教学做了铺垫,也进行了语文的教学,一举多得。后面通过学生的解释、讨论,不但使学生把简单的操作上升为概念(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粘贴自”的讨论,不但解决了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渗透教育。
4.这节课不但学习了信息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友爱(把同学的自画像粘贴到一起),语文、构图、爱护动物等知识。是一个综合性课,但又显得自然,不是贴标签、生拉硬拽。
5.这节课不仅仅是学习具体的操作,而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学习其他美学、语文、思想等知识。
但是,本课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够充分,学生思路还不够放开,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上是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旨在考虑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任务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相互之间是融合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差异,教学设计应该有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效果,尚需要进一步与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学科实施教育的点滴体会”
2、“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第4期
3、西城区小学计算机实验教材-吕品主编
4、教育科学研究 年第8期
姓名:朱慧、许颍
篇1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与旧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按大纲所列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单一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各种各样的分析课,从词句分析到层段分析,从中心分析到写作特点分析,最后导致不少人“无语无文”;教师抱着教参上课,按各种资料辅导,学生的分数保住了,但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就是无法运用,造成要用的未学,学了的无用,使原来实践性很强的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从改革课程结构人手,运用现代课堂理论,把原来的必修课(我们平常用教材在教室里所上的课)课时进行压缩分解,增设读写课、赏析课、实践课,为学生营造、融合提升、扩大学习语文的环境,让他们走进广阔的语文大世界,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去探索语言文字的奥秘,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的博大精深,使其语文能力得到发展。
一、必修课奠基,营造语文环境。
语文学科是基础课程中的基础,作为学习生涯的必修课,语文的必修课堂教学必须起到奠基作用。它不仅是学生语文扩展与提高的前提,而且还要为营造语文环境服务必修课注重了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优势,我们应利用这一优势进行大胆地改革调整,进行减时增效,克服过去花时多,只重教本、效率低下的.必修课堂教学。现在课时减少了,要完成不变或更重的教学任务,只有在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只有变大干、苦干为巧干、乐干,才能达到目的。在必修课课堂教学中坚持通过教材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夯实学生“双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到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学习方法,同时营造一种充实的语文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并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读写课促学,融合语文环境。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必修课里即使把课文读得很熟、教得很透,对于全面提高读写能力是远不足够的。必须使课内外结合起来,通过课外阅读与写作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成果,而读写课则是保证课外读写的有效形式(尤其对农村学生无书籍、无时间、无指导的三无状况)。要使读写课真正起作用,关键是学生阅读书籍资料的建设。在这方面,我着重抓了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2)组建班级阅读交流站,让每个同学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期初暂借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并建立系列的借、还、管制度,期终如数退还,达到一个同学出一本书,就可享受数十本书的资源与信息的目的;(3)根据各自家庭实际与书籍爱好类型,自主课外选用。在读写课上本着由浅人深,融合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原则,教师既可向学生推介内容,也可对阅读方式方法进行指导,还可与学生一起探讨疑难。学生在读写课中采取自由阅读方式,精读、赏读、略读、选择读各取所好,遇到障碍既可查阅资料,又可质疑问难;既可独立思考,也可小组讨论交流,不时间插诗文吟唱、手抄报编辑、心得记录、好词佳句摘录推介、读书方法交流、121头作文、扩续编故事、自由作文、参加征文赛、写作投稿等形式,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学写,在写的实践中促读,使读写形成一个整体,促进语文学习,融合语文环境。
三、赏析课冶情,提升语文环境。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内容的,思想内容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赏析课就更好更优地达到“文道统一”让学生通过赏析品味古典佳作、记忆历代名言警句,吟诵唐诗宋词,兴唱元曲,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研读古墨的幽香,欣赏如诗如画的描绘,叹服文学、书法艺术的精湛,油然而生美的情感,身临其境地享受中外古今的精华瑰宝,学生在赏析中审美,受到思想教育,在审美中陶冶情操,认识真、善、美,辨别假、丑、恶,达到提升语文环境的目的。在实践中一首绮丽小诗、一段细节刻画、一个人物塑造、一则经典故事、一幅漂亮书法,均可让学生在谈感受、发表见解、吟诵、对话、模仿、辩论、欣赏、交流中陶醉。教师适时给予点拨,让学生随文而歌,随文而泣,感受学语文不仅是一种爱好,而且是一种享受,其中之乐,妙不可言。
四、实践课激趣,扩大语文环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让丰富的校(课)内生活和精彩的校(课)外活动相统一,变封闭为开放,解放学生头脑,让学生放开手脚在更广的时空里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扩大认识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环境。在教学中可开展以下活动:(1)捕捉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材料,通过一事一议,小评论员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2)模仿影、视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训练。(3)结合学校的校会、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座谈讨论等活动进行概貌总结。(4)以接待员、公关员身份向别人介绍学校、家庭、自己的爱好、理想,体验洽谈、交涉、公关的艺术与策略。(5)通过影视和生活接触学习广告的设计与制作,并为自己心爱的物品设计广告方案。(6)针对社会、学校、班级的热点问题,开展分析调查,举行论辩,用举例、列数以理服人,进行演讲比赛,在旁征博引中训练感情、语调。(7)向英雄、榜样学习的社会实践与调查,并在职工中树立“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形象。
五、培养后备干部的艺术
校长除了搞好领导管理工作外,还有做好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深入,领导班子中必须有年轻干部来充实,现代年青人能干者多,积极上进者多,私心较重者有,因此在培养后备干部方面,校长要保持清醒头脑,不急于求成提拔,要多考察,多引导,让培养对象多做工作,多锻炼,从思想上了解是否是一个斤斤计较,干点工作要报酬,加点班要报酬的人,与同志之间是否团结合作,处理问题是否大度、豁达,在大事大非面前是否讲原则,顾大局在实际工作中,最终成果方面考察是否有工作能力和水平。如果德才兼备,再向上级组织报告,请上级组织考察,此后才作为后备干部的培养者。这样能调动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上进心和爱岗敬业精神。
六、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表扬批评与奖励惩处是一致的,是领导激励部属、调动全校职工实现奋斗目标的一项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领导艺术。奖惩分明,从古到今都非常实用。表扬批评恰如其份,就能调动积极性;运用不好,就会适得其反。作为校长,不论对谁都一样,遇事讲原则,不能因人而异,而应一个标准量到底,一面镜子看人、讲事、办事、处理事,一视同仁,否则被罚者不服,校长威信逐渐丧失。
在对有错误的部下惩罚批评时,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一要掌握被惩罚批评者的性格,要心平气和,以坦诚、和蔼可亲的语气,与部下交流出错的原因,改正的方法,被罚的依据,令部下高兴接受,不带情绪回家,不背包袱上班;二是在批评错误的同时,肯定被批评者的优点、长处和成绩的一面,并提出光明的前途,使其感到缺点错误的出现并没有令领导对自己失去信任,反而得到的是安慰与帮助;三是一般情况下不直接批评人,主要批评事,批评这种现象,清除影响,引起他人的重视,同时注意不将个别问题引申为普遍性问题在会上讲;四是一般情况下,若不是原则上的错误,私下个别交换意见、交心,要求以后注意改正就行了,不带原则性而带普遍性的问题,针对现象、事实,在会上不点名提醒大家重视改正;五是批评时也需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不把话说绝,人无完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知错能改就行,不要伤害感情。
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愿所有校长都成为一名懂现代管理理念,掌握领导艺术的创新型校长。
篇1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针对通化师范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的策略和方法.
作 者:张志杰 ZHANG Zhi-jie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吉林,通化134002 刊 名: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9(6) 分类号:H319.1 关键词:主体 客体 课堂教学篇14:思考与实践作文
思考与实践作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游泳教练为训练十几名学员,但这十几名学员都因害怕迟迟不敢下水实践。于是教练灵机一动说:“今天我不教你们游泳,改教你们救人。”听到这话,学员们纷纷下水。两天过去了,就连原本不会游泳的人都会在水底摆动一下双腿以致不会被水呛到。但是有一位研究生小伙子却只站在池边,用手支着脑袋,看着教练的一举一动,一脸沉思。教练很迷惑,问道:“你为什么只在上边看却不下水游泳呢?”这位研究生小伙子却很轻蔑的说:“我观察你两天了,从头到尾你都只是在教他们游泳,救人只是借口!”看到这里,我们不仅要想:究竟是游泳教练耍“花招”被“聪明”的研究生看破?还是这位中国研究生小伙“研究”过头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像这位研究生小伙子一样遇事只研究而不动手呢?
或许有人会说这位研究生聪明的看破了教练的小花招,也或许会有人说是这位研究生太过死板,不懂变通。而我认为这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联。
一位中国研究生只研究不动手,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的教育模式。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提倡以人为本,科教兴国,遵循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导,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
例如: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与分针正好重合。请问要经过多长时间时针与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话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的拨动手腕上的表,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方法”,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才能再次重合;而中国学生则会立即拿出纸和笔,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开始计算。这就是中国的教育模式正在潜移默化的`扼杀中国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表现。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的道理:只思考不实践是隔岸观火,只实践不思考是有勇无谋,只有思考着去实践,实践中再思考才是真谛。
思考与实践,就是这么简单。但也是现在的中国及中国学生所缺乏的、仍需去努力的地方。
篇15: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
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
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钟文东
自我国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已十多年过去了,笔者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并着力于探索和思考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的探索和思考可能比较切合素质教育的规律和实际在实践中有所收获,现在总结出来仅供同仁们参考。由于笔者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有的探索和思考还很不成熟尚处在进行之中,且未能突破问题的门槛达到理论的高度,更未放到实践中去证明和检验。为了能够快捷地突破问题的难关和及时地为共同实践素质教育的同仁们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现也和盘托出以求有识之士的高见和指导。
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发展,发展需要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需要做到实事求是才能促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地发展,要实事求是就离不开教育实践的第一手资料。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从哪里来?从学情调查中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学情调查的重要手段。教育的本身也是要追求效果的,没有效果的教育是毫无意义。教育效果的体现不外乎指学生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等。但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都不具备直观性,只有靠专业测试来了解。至少就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来看是如此。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看待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有测试这一现象存在,就会有应试教育的出现。所以我们不能说应试教育没有一定的合理内核。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要根除应试教育必需彻底地取谛测试。但这几乎没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就连世界上的学府泰斗哈佛大学也不敢冒这天下之大不韪,就目前的资料显示世界上还没有一所取谛测试的学校,所以想回避应试教育这一事实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而用单纯片面的应试教育来占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全部阵地则是无法容忍的。因为教育的真谛不是应试。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是让人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上,坚持不懈地开展素质教育是教育最基本的任务。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比起应试教育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广远的意义。但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应试教育,因为素质教育也离不开测试,测试也是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要说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应试教育包含在素质教育之中,而不是绝然对立的。因此,一个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但又不忽视应试教育;同时,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要分清主次,明确关系,合理对待;并且要努力使应试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地进行而不受其干扰;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教育态度。
关于教育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效果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十分关注的事情。可以这样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铁证。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各个学校和教师都很看重这方面的研究。但多数学校和教师的研究收效甚微,比较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结果是得不偿失。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浮在浅表层次上的研究,没有深入到根本问题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二是研究时没有遵循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和提高的一般规律,使研究落于空洞和盲目的境地。要使研究卓有成效首先必须要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和提高的一般规律做深刻的认识,没有这个先决条件任何形式的研究都将导致失败。
前面我们提到教育教学效果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等。或许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效果的优劣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好坏。所以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活动上面大做文章。但却忽略了支撑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堂课如果失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支撑,设计得再精美那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毫无效果可言。尽管有不少教师认识到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但由于学习积极性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许多人不得要领,所以教学水平没有突破,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没有提升。
学习积极性虽然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因素,但在这众多因素之中,性格特征是最稳定的因素,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抓住这个要领,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可望迎刃而解。这就是说学习积极性受性格特征,学习兴趣的影响最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具有积极向上,顽强意志力性格特征的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用脑力和体力活动取得成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不去积极地学习。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教学效果受制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需要学习积极性来支撑,学习积极性需要性格特征和学习兴趣来提供能量。但这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性格特征需要用世界观来塑造,而世界观又需要靠教育来建立。再而持久稳固的兴趣来源于学生的脑力活动,离开脑力活动的兴趣都是短暂,肤浅,低级和不稳定的。所以,高明的教师总是把培养学生世界观的教育和启发与激活学生的脑力活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于教育教学任务
虽然国家教育战略已将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几个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分配了明确的教育教学任务,但作为承担国家教育战略分配任务的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在国家教育战略的统一部署下圆满地完成任务,应该有一个清楚的共同认识。否则,学校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社会的“选校”浪潮,造成许多薄弱学校教育资源闲置和极大的浪费,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损失将会日益加重。这里我们就要建议那些薄弱学校反省这样几个问题:学校是否认真领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彻底地实现了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转轨?人才成长的基础抓得牢不牢?发展抓得紧不紧?关键抓得准不准?
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首先,因为不搞素质教育你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什么是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违背这一原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容忍的。其次,人的成长必经三个重要阶段----基础,发展和成才,基础不牢势必影响发展,没有发展谈不上成才。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成才-----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人才,这就是国家教育战略分配给各级各类学校的明确任务,全社会教育必须达成这一共识,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全国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教育之路。
关于外语教学
本文要着重谈谈外语教学的问题,这倒不是因为笔者专业的缘故,而是出于对现在外语教学现状中的一些问题感到忧心:首先,现在外语教学中仍有相当部分人对外语是不是学科感到迷茫。由于认识的不正确导致教学方法的偏差,进而收不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如果把外语象其他科目一样作为一门学科必然误入知识教学的路径,要想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那等于白日做梦,至多也只能是培养了一些能应付考试的机器而已。所以在外语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认识问题:Foreign language isn’t a subject , It’s a language.如果再以英语为例:English isn’t a subject . it’s a language. 只有当外语教学工作者把一门外语作为语言而不是学科时他才会从掌握语言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和考虑问题,选择到适合外语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收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
其次,一门外语是学会的还是教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作出选择。回避和作出错误选择都将导致外语教学的失败。回避这个问题的人,表现为自己的教学没有章法,课堂结构混乱,教学方式方法不着边际,脱离语言学习的实际,没有效果可言。选择外语是教会的人,一门心思地用在“教”的问题上,围绕一个“教”反复兜圈子,自己独霸课堂,让学生失去大量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结果延误了学生,造成教学效率和效果低微。不能究其原因,就责怪埋怨学生和满腹牢骚。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丧失殆尽。选择外语是学会的人,容易从自己学习母语的亲生经历中去发掘外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他们知道语言本身来自于生活,在以生活为基础上的人类相互交流是语言产生的根源,也是人类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条件。因此,他们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语言与生活和交际的联系,在教学中总是把语言与生活和交流紧密的结合起来实施自己的教学。他们在实施教学中根据语言学习内容有高超的设置生活情景的能力,根据一定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语言,在运用中学习语言。他们总是在指导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有语言知识和能力进行交际交流时巧妙地融进新知识让学生毫不吃力地,轻松地一步步向前迈进。这类教师他们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运用新旧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因为他们知道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娴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结为一体才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运用,而运用的听说读写能力除了依赖于语言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获得。这类教师他们从不独霸课堂,而是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他们也不以教师自居,他们在学生学习外语中扮演的是指导员,教练员的角色,他们让学生觉得是学习的同伴和朋友。这种外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关于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
这个话题似乎很平庸,因为所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有十分详尽的理论论述,可谓众人皆知,无人不晓。正因为如此,本文不想在一般理论意义上做重复讨论,只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做些探讨,仅供参考。
先谈谈知识教学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可惜有一些同仁们没有引起重视,甚
篇16:对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
本文论述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担任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如传授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创造者.此外作者还就英语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论述.
作 者:张静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59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角色 潜在问题篇17:课堂教学作文感受与思考
课堂教学作文感受与思考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引导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2、指导学生学生有意识地培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3、指导学生写出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教学重点:
1、培养感受和感悟生活的意识。2、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请先看这几篇咱们班同学前两周写的周记:[打开文本:《秋》《他》《张强强》等粗略浏览,由一学生读一篇]
这让我想起高考作文题目之一叫“战胜脆弱”。当年的《文汇报》有一则消息说:“据估计,约有20%的安徽考生在作文中开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以父母双亡来写自己如何战胜脆弱,微笑着走出考场。一位书法很好的考生写自己失去双手后如何战胜脆弱,学会用脚写字,用脚答卷。而省招办表示:今年没有用脚答卷的考生。”这种千腔一调的文章早有人将其概括为“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现象。究其根源,正是应试作文模式扼杀了学生对生活个性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把严肃的作文当成随意涂抹的玩物,以致我们的记叙文、叙事流水帐、写人干瘪、绘景枯燥,毫无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气息。
如何改变上面的现状?这是个问题。
我们今天的作文任务就是:让写作建立在生活之上,感受和思考,“原来生活可以更好”!(板书黑体字)
二、入微的感知:
先看一反例:《我的烦恼》
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非常非常的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
所谓感知,就是通过五种感官对生活的观察,它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感知是感受的基础。
*我们在作文中是如何感知生活的?(简单例说:由学生找出例中描写种类)
1、通过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通感、直觉。[写事件]
例: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一段:
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在“眼眶际眉梢”,“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上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馨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昨夜风和雨》 :在这个冬日的午后,我推开了古铜色的家门,迎接我的先是扑鼻的饭菜香,随后是父亲、母亲关切的话语。拍拍一路的征尘,谈笑着,议论着,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尽显出祥和与团圆的气氛。……
2、通过各种细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景物 [写人物]
例:《爸爸明天就走》
夜深了,我们家的灯还亮着。
屋里静悄悄的,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滴答响个不停。爸爸默默地点上一支烟,抽着,是回首往事,还是向往明天?我无从知晓,我只知道爸爸明天就走。爸爸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支撑起这个家,为了我们兄妹俩能安心读书,他要去打工。“勇子,你过来。明天,我就要走了,”爸爸顿了顿,“以后你放学早些回家,帮你妈干些家务活。听妈妈的话,好好学,要争气。”“嗯,爸爸。”我心里难受极了。
“你给我找一张照片,让我带上。我放不下你们娘儿几个。”
爸爸接过“全家福”,用袖子使劲地擦了擦,仔细地端详了起来。“爸,我……去写字了……”我鼻子发酸,想进屋去,这时爸好像在擦眼泪。……
3、通过声、光、色、态各方面 [绘景物]
例文: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黑孩的眼睛原本大而亮,这时更更变得如同电光源。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幽幽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自我盘点:我以前在叙事、写人、绘景时有意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生活现象体现入微的感知吗?
你能够对《我的烦恼》作出具体描写吗?
今后在这方面还有方法性困难吗?(如果答“没有”,就可继续——)
三、个性的感受:
有了入微的感知,才能有个性的感受。所谓感受,就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是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个性化的东西越能打动人。有意识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是展示个性感受的关键。
例:《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胡娟) [找一个学生读一遍,略作点评]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做作业总是不安心,猛听到什么响声总是“唰”地回过头,多么渴望再见到父亲端着茶杯含笑进我的房门,可是回过头去,依然是冷清清的屋子。这时,我突然感觉到家变大了,做作业的时间格外长。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要把家中所有的灯都打开,还要煞有其事地咳几声,那不大的回声老在耳边回旋。有时,突然感到一丝寒意,便冲进爸妈的房间里找到一件爸爸的外衣,披在身上。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多想打开电视看一看,却不知今天怎么克制得住。若在平时,哪天晚上不总是往电视机旁一凑,虽不想看什么,但总想调一下节目。也不想跟同学打电话闲扯,却担心爸爸、妈妈的同事来了电话怎么办,家里的虚实是不能让外人探知的啊!于是,干脆把电话搁断了。
*怎样获得个性化感受? ——理解以下两种感受:
情感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感情上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憎恶等,多通过叙述、抒情方式表达。
评价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等价值判断上的心理反应,如好坏、优劣、强弱等,多通过议论方式表达。
例:说说上第一堂课的感受。
生1:听课时,我好几次都有鼓掌的冲动,以前的任何一堂课都不曾让我这样冲动。
生2:我们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痴迷,可惜下课铃不解风情地响了,我只好目送着陈老师走出教室。
生3:这堂课就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目光掠过知识的海洋,我看到了胜利的彼岸。
生4:第一印象马马虎虎——平添了几分好感——我有点兴奋了——我兴奋极了。 //
生5:语文老师的“课前总动员”决不亚于上新课,效果非凡。
生6:今天这四十五分的课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我猛的发现,我这堂课竟没来得及开小差,我竟然一分钟也没有放过,这对我这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是奇迹。
生7:看也看了,说也说了,我觉得这堂课是语文新纪元的开始。打个分吧,90分。
*体验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具体感受。
1、假设你是一名特困生,接受学校的特困补助,你的感受如何?[作思维开拓]
(K:我低着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心情是复杂的。贫困是一种不能重视的痛苦,接受资助总有一种被“施舍”的味道。此时的我,神经变得特别敏感,一抹夕阳从窗口探入教室,想以它柔和的光辉照亮我的眼睛,但是很难,秋天的夕阳让我更伤感,我深深地埋下了头。)
2、[打印成篇]学校有一门实验分析的选修课,老师说这门课以实验报告的分数来计成绩,共十个实验,每次满分为10分。有一个学生每次操作都很认真,报告也写得很规范,可每次分数都只是四分或五分,最后通的得分无论她怎样算都只有47分。老师公布成绩时,说到:“几乎所有同学实验误差小,因此分数很理想,只有一个同学分数不太高。然而根据我们学校的仪器设备,实验误差应该比较大,我做了三十年的实验从没得到你们那么精确的答案,你们的答案很显然是根据课本编出来的,我都判了及格,只有那位同学一直坚持使用原始数据,我想给她满分。
这位同学因自己付出努力而不能及格,在老师宣布结果之前她的心情是如何委屈,如何沉重,在这沉重的深渊老师突然宣布给她满分,她的感受又如何呢?
如果你是她,你的感受如何?请先独立想一想,然后写出你自己的设身处地的真实感受。[5分钟独立写出150字的感受;朗读;点评]
( K:请听听这位同学的感受:听这番话时,我先是惊诧,后来逐渐有些震惊了,等老师说完最后那句话,我脑海有过片刻的空白,接着心中就被一股很汹涌的情感激荡着。我微微抬起头,两眼满含感激地望着李老师,李老师也在看我,那温暖的眼眸中充满了理解、信任和支持。不知何时,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只是,我知道,虽然我眼中有泪,但我已不必再低着头。)
四、深入的感悟
深入的感悟生活,是在个性化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间接、概括的认识。说它是间接的认识,是说它是人通过某种事物作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如昨天还看到一座院子整整齐齐,今日则只剩焦门烂墙、断壁残垣,我们便知道这里失过火。“失过火”这个事实不是直接看到的,而是通过眼前的现象作为媒介经过思维间接反映的。说它是概括的认识,是说它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写作就是要把从现实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感受,通过深入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文章闪耀出思辩的光辉。
*如何深入地感悟? ——掌握以下认识事物、思考生活的方法。
①由此及彼:就是以已感知的事物为基础,通过对其外部事物作横向的广泛联想,在比较中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质意义,这讲的是思考的宽广性、联想性。一般说来,通过之间的类推,由平常事物联想出不平常的道理。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作为一家之长,妻、妾、客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他“暮寝而思之”,认识到妻、妾、客有“私、畏、求”的情况,使他一度受蒙蔽。由此邹忌联想到齐王作为一国之君,朝中左右宫妇、朝廷之臣、四境之民也有“私、畏、求”的情况,推想齐王也会有受蒙蔽的情况。由于范围更大,人更多,所以受蒙蔽程度会比他自己更厉害。
②由表及里:事物本身是很复杂的,本质与非本质常常纠缠在一起,非本质的东西有时还会掩盖本质的东西。正如和氏璧没有雕琢以前,外面包着一层石头,这层石头掩盖了璧玉的光辉。所谓由表及里,就是要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把握它的本质特征。这里讲的是思考的深入性。然而事物常常包含着若干个层次,所以人们在每一个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认识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它最初的主题定为“反迷信”,后来改为“反迷信和反封建”相结合,最后才确定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三次改动说明思考在不断地深入,最后确定的主题应该说是深刻的。
③由点及面:即由个别到一般。“点”的事物是比较实在的、具体的,而“面”的事物则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由点及面”一般是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写作最重要的是紧紧把握住特殊的、个别的、具体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它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感情的概括。这种概括愈广泛,就愈具有典型意义,愈能引起人的共鸣。这就是思考的概括性。有人说,科学家关心的永远是一般(面)的东西,艺术家永远关心的是个别(点)的东西。徐志摩《再别康桥》就是紧扣康桥的优美景物,通过身临其境的描绘,由此抒发既是个人独有的,又是人人皆具的对已逝美好事物的无限不舍和怀念之情。
*感悟能深入到哪里?——
情感爱心:乡情、亲情、友情、山河情、爱国情;宽容、尊重、 同情、悲悯、仁爱、无私(大我)之爱;
价值观念: 公私、义利、贤愚、廉贪、成败、得失、祸福、荣辱、苦乐、爱恨、生死;
真善美、真理、正义、自由、和平、平等、公平、公正;幸福、责任、 尊严、信念、理想、希望;
精神:奉献、牺牲、拼搏、实干、探索、追求、挑战、冒险、大无畏、抗争、进取、开拓、创新、实践、改革、团结、惜时、求知、求实、求真、乐观、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独立自主、侠义、助人、舍己、扶危济困、吃苦耐劳、执著、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知难而进;
品质:善良、忠诚、正直、诚实、诚信、谦逊、自知、忍耐、节俭、勤劳、刻苦、勇敢、坚韧、坚强、毅力、高洁、淡泊、坚贞、人性、良知、见义勇为、光明磊落、能屈能伸、任劳任怨、艰苦朴素;
意识:生命、命运、忧患、挫折(逆境);时间、自然(宇宙)、环保、种族、毒品;
哲理:人生感悟、生活事理(如:《我的小狗》、《拐弯处的美丽》、《月光手帕》等。)
例文1、由此及彼式 《我的小狗》:
……一会儿,打狗的人真的到了。小狗呀,小狗!你千万不要叫!你要一叫,命就保不住了!正在我暗暗祈祷的时候,只听一阵汪汪汪的叫声从缸里传出,我的心堵在嗓子眼里,气都透不过来了。打狗的人跑近大缸,掀开盖,一棒打下去。小狗口吐鲜血,只见它呆呆地望着我,才慢慢的歪倒下去。它仿佛想说什么,可来不及了。
(感悟)小狗就这样离我而去了。我怜悯它,又恨它不该叫那几声。仔细思量,小狗听见有生人进院能不叫吗?它是在恪尽职守啊!于是,我原谅了它,又迁怒于打狗的人。可又一琢磨,他们不也在履行职责吗?我也理解了他们。(深入)是呀,人们活在世上,都应该尽职尽责,哪怕是死,也应该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2、由表及里式 《月光 手帕》(鲍尔吉·原野):
很多年以前,我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病人睡熟之后,陪床的人并没有床可睡。时间已是后半夜,我散步在一楼和三楼的楼梯间。这时的医院没什么人走动了,几个乡下人披着棉袄蹲在楼梯口吸烟。偶尔有系着口罩的护士手执葡萄糖瓶轻盈往来。
我下到一楼,又拾级上楼,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小姑娘,约模是个中学生,行走间蹲下,捡一样东西,旋又走开了,回头瞅我一眼。她走开后,地上一个薄白之物仍放着,像一个手帕。
我走近看,不是手帕,而是一小片月光摊在楼梯上。为什么是一小片呢?原来是从被钉死的落地长窗斜照进来的,那上面只有一方手帕大的小窗未钉死。子夜之时,下弦月已踱到西天。这一片月光射入,在昏黄的楼道灯光下,弥足可贵。小姑娘误以为这是奶白色的手帕,她弯腰时,手指触到冰凉的水泥地上便缩回了。她瞅了我一眼,也许是怕笑话。
(深入的感悟)我不会笑她,这一行动里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忍受怎样的煎熬。但她是这么敏感,心里盛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 [诗意的、审美的心灵向往]
在她发现这块“月光手帕”前,我已将楼梯走了几遍,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正是因为她弯腰,才诱使我把这一小片月光看成是手帕,或者像手帕。但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来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世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事有了新的想法。多么喜欢她把这块“手帕”拣起来,抖一下,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替月光遗憾,它辜负了小姑娘轻巧的半蹲拣手帕的样子。
3、由点及面式 《走进生活》:
小时候住在乡下,随外婆到菜园收拾菜蔬,发现她总是把菜苗中间长出的粗茎掐掉,无论木瓜、扁豆尽皆如此。我迷惑不解,外婆告诉我说:“这是摘心哪,要摘去中间的心,才会在旁边长出更多更好的芽,这样木瓜才会变聪明呀!”那时我仍不太懂,只是对木瓜变聪明颇有兴趣,便乐得帮外婆“摘心”。
近来母亲在楼下的空地种了一些牵牛花,她竟然也要时常掐下中间的芽,我猛然忆起儿时的“摘心”之说,原来木瓜会变聪明是假的,摘心会让植物长得更茂盛更茁壮才是真的。
(深入的感悟)“摘心”!——原来最平凡最普通的耕者农夫,我的祖母、母亲,推而广之即那些踏踏实实经营生活、打理生活的人才是最懂得生命哲学的人啊!他们早就懂得生命的力量原本在于愈挫愈勇,在承受了摘心之痛之后,能于伤口处绽放更美更强壮的新生,生命就是以最委婉的方式求得其存在与飞扬。
*模仿操练:
请就上篇“选修课满分”的感受,进行深入地思考,然后写出你的感悟,力求深入到某种精神、品质,或生活哲理。 [5分钟思考写作100字;学生朗读;适当点评]
五、小结:感受与思考生活,建立在你对生活的入微的感知基础上。我们必须要能把心灵感知的生活形象用文字入微地描绘。
当然,光是入微的感知是不能打动读者的,要能让读者陪你笑,陪你愁;你必须写下你自己深深的伤感、痛苦、喜悦和兴奋等个性化的感受。
如果能在感受中追问几个“为什么”,让你的思维能够在横的纵的和抽象化的维度上前进一两步,那么,你的文章能让读者不是心动,而是震动!请相信我,更要相信你自己!
六、课下作业及延伸
1、将你课堂上的练习在课后按“入微的感知——个性的感受——深入的感悟”程式整理、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写在作文本上,明天交。
2、请在你所能及的视野(如《读者》《青年文摘》《读写月报》等)找出两三篇符合“入微的感知——个性的感受——深入的感悟”这一程式的文章,摘抄在周记本上,以供体会、揣摩和模仿。
(下课!)
附:板书设计
感觉与思考------深入的感悟-----个性的感受-------(入微的感知)
篇1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教育论文
要想小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他们喜欢数学,必须让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枯燥的数学形象化,更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数学课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学海无涯“乐”作舟,“数”山有路“巧”为径。
一、巧妙的课堂导入
在教学中巧妙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如:在教学“4与5”分与合这节课时,课前正好有一位小朋友表现不错,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今天某某小朋友课间能够主动帮助同学做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的表现给予表扬!”教室里响起了“哗哗”的掌声,气氛活跃极了,我接着说:“小朋友,刚才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了某某,你们知道鼓掌也有学问吗?”这一下小朋友都有给问住了,他们面面想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抬起双手,让小朋友观察鼓掌时的两个动作:“双手相靠叫‘合’,双手相离叫‘分’。”我边说边板书“分与合”,“分与合是两个相反的动作,在数学上是一种相反的思想方法,今天我们就将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4与5的分与合。”这样的课堂导入生动、形象、自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巧妙的内容选择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要大胆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要善于巧妙联系生活实际,有机地改编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如教“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内容:10月20日,杨巷小学五(1)班有一支径赛队伍代表五(1)班参加学校举行的跑步比赛。(1)每个径赛队伍有a个小队和c双钉鞋。(2)每个小队有3名运动员。(3)全校有b个径赛队伍。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信息吗?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出的信息多?
这一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为学生所接受并且感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确认、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三、巧妙的练习设计
数学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种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如果用划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的设计。
1、层次性。在练习中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
2、新颖性。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节内容时,我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份情境材料:2008年我们班小明家收入10万元、小强家收入8万元、小红家收入3万元,请你选择一户人家合理设计他们2009年各方面的`支出,如保险、消费、捐款……并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成为学习主人的快乐。
3、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经常性训练可促使学生冲破固有的解题模式,使其不满足于用一般方法解题,养成善于思考别的解题新路的习惯,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4、实践性。在练习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很多书本上的知识要经过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也就是所谓的“跳一跳搞到果子”。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复习”时,我设计这样的练习内容:先给学生讲一个有关《阿凡提赶羊》的故事,阿凡提在巴依老爷家放羊,巴依老爷听说阿凡提很聪明,就故意给阿凡提出了一个难题,给阿凡提一段62米长的篱笆,要他围一个平面图形并且能将羊赶进去。现在请同学们①想一下阿凡提他可能采用了哪种合理的围法,并且将羊赶进去。②动手设计一下能画出这个平面图形。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中唤起学生思考,并且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的迁移中感悟到了数字的价值。
四、巧妙的分析评价
1、评价目标多元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他们关注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帮助学生制作“成长树”,成长树上挂有:自己特别的解题方法、学习体会、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某一个时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并能使其进行及时反省与比较,同样教师也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发现学生的特殊之处,从而改进教学工作。
2、评价方式多样化。我在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学生评价教师等方式,因而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在自评中,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写学习心得,让学生将一个阶段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困难以及上课无法与老师沟通的心理话统统写出来。让学生写学生心得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反醒能力,同样有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提高。
3、评价结果情感化。评价结果应该采用情感化、鼓励性的语言来描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如:某某同学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但今天的作业字迹还需端正。这样的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巧妙地指出了学生需努力的方向。
★ 词汇教学论文
★ Brainstorming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精选18篇)】相关文章:
利用元认知理论激活英语听力理解的策略2023-03-23
如何激活文言文课堂教学2023-07-05
技校教学论文范文2022-09-13
个人的学习生活总结800字2023-04-06
学好教学方法的方式有哪些2023-06-12
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读后感2023-07-29
个人总结生活学习2022-06-05
让孩子们的小手动起来(网友来稿)2023-04-06
我看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网友来稿)2023-01-28
新课改下的高一数学教学体会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