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州学记》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2-05-08 13:39:3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袁州州学记》原文及译文(共5篇)由网友“原是这样”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袁州州学记》原文及译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袁州州学记》原文及译文

篇1:《袁州州学记》原文及译文

《袁州州学记》原文及译文

【原文】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北隅。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瓦壁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禅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犹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法,且有所赖。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此年实至和甲午夏某月甲子记。

【译文】

仁宗皇帝廿三年,下诏命令各州县设立学馆。那时的州县长官,有的贤明,有的愚昧。奉行诏令时,有的尽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装装门面,充当官、师,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连几座城邑,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上面倡导而地方不响应,使得教学受阻,不能推行。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阳人祖无择任袁州知州。初来时,就召见一班儒生,了解到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他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颍川人陈侁通判,听了很以为然,意见与祖无择完全一致。他们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觉得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那儿土地干燥坚硬,那儿地势朝南,那儿建筑材料非常优良。学馆的陶瓦、墙壁、大门、房廊,有深灰、雪白、朱红、漆黑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学生、老师都有安身之所,厨房、粮仓都有安排之处。各种器物准备齐全,大家齐心协力建造,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没日没夜努力从事,过了一年,就将学馆建成。

在即将开学之时,旴江人李觏对众人勉励说:“那虞、夏、商、周四代ban学之事,我们只需考察一下经书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凭藉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大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武官战将,争相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的.缘故。汉武帝即位于民富国强之际,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间,都能极力推行儒学,所以民风淳厚极了,一直影响到汉灵帝、汉献帝的时代。当时,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杀身之祸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那些功劳大得连皇帝也感到威摄的大臣,一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各路诸侯虎视眈眈,却都不敢称帝,这种局面尚且维持了数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这样地维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长,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则可以继承礼乐来陶冶我们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变故,还可以坚持节操,做臣子的为国尽忠,当人子的为父尽孝。学了儒道,可以使人有所效法,有了精神支柱。这就是国家倡导教学之意。如果到这里来只学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领以求得名利,那岂仅是你们的羞耻,而且也是治国之人的忧虑。”

至和元年夏某月甲子日作记。

篇2:袁州州学记的原文

◇原文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①。有屈力殚虑,祇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②。或连数城,亡诵弦声③。倡而不和,教尼不行④。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⑤。

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⑥。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⑦。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⑧。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覯谂于众曰⑨:“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⑩。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圣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注释

①守令:指州太守和县令。哲:智。

②屈力:竭力。殚:竭尽。祗(zhī):敬。

③亡:同“无”。诵弦声:弦歌之声与诵读之声。此指学校里传出的声音。

④尼:止,受阻。

⑤议以克合:谓陈优之意见与祖无择一致。

⑥相:视,察看。治:指州衙所在地。

⑦厥:其。面阳:朝南。

⑧黝垩丹漆:谓殿堂之墙涂泛青黑色的白土,门窗上涂红漆。

⑨舍菜:即释菜。古时入学时用苹蘩之类祭祀孔子的`一种典礼。谂(shěn):规戒。

⑩鏖(áo):激战。

《诗》《书》之道废:指秦始皇曾下令焚书坑儒,严禁国中士人传授儒家《诗经》《尚书》等典籍。

乘丰富:谓汉武帝即位时,国家经过文帝和景帝两朝的发展,经济上获得很大发展。孳孳,同“孜孜”。

庠(xiáng)序:学校。史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陶:陶冶。

仗大节:谓为大节而死。大节,指死生危难之际的操守。

徼:同“邀”,要求。利达:指牟利和做官。二三子:此指各位学生。

◇鉴赏本文叙述袁州学馆建造经过,对比分析了秦代废学之祸和汉代兴学之效,论证了教育对稳固政权、培育人才和谕俗化民的重要性。作为一篇学记,能够如此从大处着眼,把兴办教育与振兴国家联系在一起,可见作者眼光之远大。

全文风格庄重高古,凝厚质实;议论切中时弊,逻辑性强;结构上前后对比,形成映衬,颇可见作者身为哲学家之深邃、严谨的思想风貌。

篇3:《袁州州学记》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袁州州学记》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袁州州学记

作者: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北隅。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瓦壁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禅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犹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法,且有所赖。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此年实至和甲午夏某月甲子记。

——选自《四部丛刊》本《直讲李先生文集》

【译文】

仁宗皇帝廿三年,下诏命令各州县设立学馆。那时的州县长官,有的贤明,有的愚昧。奉行诏令时,有的尽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装装门面,充当官、师,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连几座城邑,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上面倡导而地方不响应,使得教学受阻,不能推行。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阳人祖无择任袁州知州。初来时,就召见一班儒生,了解到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他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颍川人陈侁通判,听了很以为然,意见与祖无择完全一致。他们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觉得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那儿土地干燥坚硬,那儿地势朝南,那儿建筑材料非常优良。学馆的陶瓦、墙壁、大门、房廊,有深灰、雪白、朱红、漆黑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学生、老师都有安身之所,厨房、粮仓都有安排之处。各种器物准备齐全,大家齐心协力建造,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没日没夜努力从事,过了一年,就将学馆建成。

在即将开学之时,旴江人李觏对众人勉励说:“那虞、夏、商、周四代之事,我们只需考察一下经书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凭藉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大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武官战将,争相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的缘故。汉武帝即位于民富国强之际,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间,都能极力推行儒学,所以民风淳厚极了,一直影响到汉灵帝、汉献帝的时代。当时,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杀身之祸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那些功劳大得连皇帝也感到威摄的大臣,一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各路诸侯虎视眈眈,却都不敢称帝,这种局面尚且维持了数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这样地维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长,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则可以继承礼乐来陶冶我们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变故,还可以坚持节操,做臣子的为国尽忠,当人子的为父尽孝。学了儒道,可以使人有所效法,有了精神支柱。这就是国家倡导教学之意。如果到这里来只学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领以求得名利,那岂仅是你们的羞耻,而且也是治国之人的忧虑。”至和元年夏某月甲子日作记。

【评析】

本文标题为《袁州州学记》,实则主要是“议”。作者的主要观点集中在第三段中。

我国古代的教育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的建制。《孟子·滕文公》中说:“设为库序学校以教之,……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不过,这些官办的'教育机构不尽如人意,正如作者在本文中所说的那样,有不少地方“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了袁州州学办得确实不同凡响。

本文的开头,通过地方官员对办学所持的不同态度,引出全文的中心思想,为下文祖无泽积极办学的行为做了铺垫。在第二段中,作者不厌其烦地叙述了创办袁州州学的全过程,从选址、备料、房屋结构、装饰粉刷等各个方面分别叙述。从中可以看出祖无泽在操办上确是一丝不苟,而作者并未用过多的笔墨进行赞颂,这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笔法。而在关键性的第三段中,作者首先谈到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说明了教育事业确实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大事。接着,笔锋又转向现实,指出朝廷倡导办学的宗旨所在。最后对“弄笔墨以徼利达”的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读到这里,读者自然会联想到在祖无泽的过问下,袁州州学一定会办得风风火火,成为当时的表率了。

选材详略得当,也是本文写作的成功之处。如前所述,作者对办学的全过程介绍得巨细无遗,而对原来的“学宫”则仅用一个“阙”字加以概括。“四代之学”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由于儒家的经典中早就有了详细的记载,因此作者便略而不谈。

篇4:李觏《袁州州学记》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李觏《袁州州学记》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袁州州学记

〔宋〕李觏①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②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③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北隅。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瓦壁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④且有日,旴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逢圣君,尔曹得贤官,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诞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有改动)

【注释】①李觏(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②祗:恭敬。③通“泥”,停止,阻止。④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旧夫子庙 相:视,察看

B.庖廪有次 廪:粮仓

C.旴江李觏谂于众曰 谂:熟悉

D.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 徼:通“邀”,要求

6.下列都属于袁州学馆很快建成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制诏州县立学 ②闻而是之,议以克合

③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 ④工善吏勤,晨夜展力

⑤《诗》《书》之道废 ⑥抑亦为国者之忧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叙述袁州学馆建造经过,并阐述了作者对立学兴教重要作用的看法。针对皇帝下令州县立学,有的地方官员积极响应,把设立学馆、兴办教育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也有的地方官阳奉阴违,阻碍重重教化无法推行。

B.陈侁通判觉得旧有的夫子庙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东北角上建造新的学馆。作者记叙营治学舍的过程,并无称道之语,但对陈通判办学雷厉风行的赞赏之意已在不言之中。

C.作者分析认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从而加速了秦的灭亡;而汉武帝、汉光武帝努力发扬儒家学说,醇厚的风俗教化一直延续,结果民间读书人敢讲正直的话,连功高震主的大臣也不敢胆大妄为,可见圣贤的教化很深入。

D.本文风格庄重高古,凝厚质实;议论切中时弊,逻辑性强;结构上前后对比,形成映衬,颇见作者哲学家深邃、严谨的思想风貌。

8.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3分)

(2)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3分)

(3)今代逢圣君,尔曹得贤官,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4分)

【参考答案】

5.C。“谂”,规诫,劝告。

6.A。⑤ 说的是秦时,⑥是说统治者忧虑有人进州学是为求名利。

7.B 袁州太守祖无泽和陈侁一起为营治学舍相地选材,从下文“尔曹得贤官”(你们袁州人又有一位贤明的太守),可见作者主要赞赏祖无泽太守办学给人以雷厉风行之感,“无称道之语”、“不言之中”不准确。

8.(1)(祖无泽)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2)秦始皇凭借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激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3)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长,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

【参考译文】

仁宗皇帝廿三年,下诏命令各州县设立学馆。那时的州县长官,有的贤明,有的愚昧。奉行诏令时,有的尽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装装门面,充当官、师,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连几座城邑,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上面倡导而地方不响应,使得教学受阻,不能推行。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阳人祖无泽任袁州知州。初来时,就召见一班儒生,了解到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他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颍川人陈侁通判,听了很以为然,意见与祖无泽完全一致。他们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觉得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那儿土地干燥坚硬,那儿地势朝南,那儿建筑材料非常优良。学馆的陶瓦、墙壁、大门、房廊,有深灰、雪白、朱红、漆黑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学生、老师都有安身之所,厨房、粮仓都有安排之处。各种器物准备齐全,大家齐心协力建造,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没日没夜努力从事,过了一年,就将学馆建成。

在即将开学之时,旴江人李觏对众人勉励说:“那虞、夏、商、周四代*学之事,我们只需考察一下经书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凭藉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大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武官战将,争相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的缘故。汉武帝即位于民富国强之际,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间,都能极力推行儒学,所以民风淳厚极了,一直影响到汉灵帝、汉献帝的时代。当时,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杀身之祸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那些功劳大得连皇帝也感到威摄的大臣,一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各路诸侯虎视眈眈,却都不敢称帝,这种局面尚且维持了数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这样地维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长,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则可以继承礼乐来陶冶我们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变故,还可以坚持节操,做臣子的为国尽忠,当人子的为父尽孝。学了儒道,可以使人有所效法,有了精神支柱。这就是国家倡导教学之意。如果到这里来只学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领以求得名利,那岂仅是你们的羞耻,而且也是治国之人的忧虑。”

篇5:《袁州州学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袁州州学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②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③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北隅。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瓦壁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④且有日,旴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逢圣君,尔曹得贤官,俾⑤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诞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注释】①李觏(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②祗:恭敬。③尼:通“泥”,停止,阻止。④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⑤俾: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相旧夫子庙                 相:视,察看

B.庖廪有次                   廪:粮仓

C.草茅危言者                 危 :危害

D.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     徼:通“邀”,要求

答案:c. 危 :正直。

5.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乃营治之东北隅       当立者乃公子复苏

c.教道之结人心如此     蚓无爪牙之利

D.则诞礼乐以陶吾民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答案:D。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来。

详解:A,而。连词,转折关系,却;连词,递进关系,而且。B,乃。顺承关系,于是就;表确认判断,是。

学记原文及翻译

《筠州学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游东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程千里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安石 虔州学记翻译

王安石的《虔州学记》

《墨池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管同灵芝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学记原文以及译文

搜神后记·卷三·国忌休务原文附译文

《袁州州学记》原文及译文
《《袁州州学记》原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袁州州学记》原文及译文(共5篇)】相关文章: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2023-11-20

墨池记翻译2022-12-10

《墨池记》2023-12-08

陈师道:示三子2023-08-24

墨池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6-02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杨砺传》的阅读试题2023-05-03

《宋史》卷三一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2-05-07

《宋史·梁克家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2023-12-09

《新唐书王潮传》的原文及翻译2023-02-26

新唐书之陆羽传原文及翻译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