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契德性理论述评

时间:2022-05-15 01:30: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冯契德性理论述评(精选8篇)由网友“双层芝士牛堡”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冯契德性理论述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冯契德性理论述评

篇1:冯契德性理论述评

冯契德性理论述评

冯契的德性理论既是对中国近代价值观革命的一种总结,又可理解为是对现代西方哲学相关讨论的'某种回应,而且为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作 者:晋荣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62 刊 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4(4) 分类号:B2 关键词:冯契   德性   理想人格   德行   价值观  

篇2:浅议冯契化理论为德性的哲学思想

浅议冯契化理论为德性的哲学思想

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契提出:“要研究哲学,要做好学问,首先要有理想,要有社会历史责任感.理论只有化为德性,才能实现它的价值.”这是理论与德性的内在联系与转化之路,哲学和一切科学理论都可以通过一系列必要步骤和环节而实现理论向德性的转化,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

作 者:林颖 LIN Ying  作者单位: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教系,福建,宁德,352000 刊 名: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4(10) 分类号:B261 关键词:冯契   理论   言行一致   德性  

篇3:冯契的抽象理论解读

冯契的抽象理论解读

冯契认为抽象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决定性环节;抽象的.方法是以类行杂、以微知著;抽象的过程是概念对所与的摹写和规范的统一;抽象的功能是化所与为事实;抽象的要求是科学的、而非形而上学的.

作 者:王向清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哲学系,湖南,湘潭,411105 刊 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4(4) 分类号:B26 关键词:冯契   抽象   微   著   所与   摹写   规范   事实  

篇4:冯契伦理思想探析

冯契伦理思想探析

冯契的智慧学说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伦理思想的阐发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和总结.其主要观点包括:性与天道的`交互作用是伦理生活的出发点,德性与价值的统一说明人的内在德性本质的价值内涵,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则是个性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最终目标.

作 者:戴兆国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芜湖,241001 刊 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3 25(5) 分类号:B26 关键词:性与天道   德性   价值   自由人格  

篇5:发展理论述评

发展理论述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的主题.发展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从二战以来出现的各种发展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但是都存在各种不同的'缺陷和问题.借鉴已有的发展理论,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探寻我国现实条件下的发展之路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益探索.

作 者:江永平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6 刊 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6(1) 分类号:B025.9 关键词:发展理论   趋势   借鉴  

篇6: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

一、主要的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简介与评述

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不发达经济中,人均收入提高或下降的刺激力量并存,如果经济发展的努力达不到一定水平,提高人均收入的刺激小于临界规模,那就不能克服发展障碍,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为使一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受到大于临界最小规模的增长刺激。

2.纳尔森的低水平陷阱论: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中国家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不发达经济的痼疾表现为人均实际收入处于仅够糊口或接近于维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很低的居民收入使储蓄和投资受到极大局限;如果以增大国民收入来提高储蓄和投资,又通常导致人口增长,从而又将人均收入推回到低水平均衡状态中,这是不发达经济难以逾越的一个陷阱。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走出陷阱,就必须使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

3.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从而冲破其发展的瓶颈。此论在发展中国家较有市场,原因在于它的三个“不可分性”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分摊资本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性、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以及外部经济效果具有更能说服人的证据。

4.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由投资诱力不足和储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但贫困恶性循环并非一成不变,平衡增长可以摆脱恶性循环,是扩大市场容量和造成投资诱力的一种必须的方法。

上述理论应用在区域经济中就形成了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它不仅强调部门或产业间的平衡发展、同步发展,而且强调区域间或区域内部的平衡(同步)发展,即空间的均衡化。认为随着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将趋于收敛(平衡),因此主张在区域内均衡布局生产力,空间上均衡投资,各产业均衡发展,齐头并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均衡发展理论的缺陷之一在于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对于一般区域特别是不发达区域来说,不可能具备推动所有产业和区域均衡发展的资本和其他资源,在经济发展初期很难做到均衡发展。缺陷之二,忽略了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因素,似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就能决定劳动和资本的流动,就能决定工资报酬率和资本收益率的高低。但事实上,市场力量的作用通常趋向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差异。发达区域由于具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服务和更大的市场,必然对资本和劳动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产生极化效应,形成规模经济,虽然也有发达区域向周围区域的扩展效应,但在完全市场中,极化效应往往超过扩展效应,使区际差异加大。另外,技术条件不同也会使资本收益率大不相同,此时的资本要素流动会造成不发达区域资本要素更加稀缺,经济发展更加困难。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显然是从理性观念出发,采用静态分析方法,把问题过分简单化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客观现实距离太大,无法解释现实的经济增长过程,无法为区域发展问题找到出路。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合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主要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简介与评述

按发展阶段的适用性,非均衡发展理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时间变量的,主要包括循环累积因果论、不平衡增长论与产业关联论、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论、梯度推移理论等;另一类是有时间变量的,主要以倒“U”型理论为代表。

1.冈纳・缨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则由于既得优势,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导致增长区域和滞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由此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一是回流效应,表现为各生产要素从不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使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二是扩散效应,表现为各生产要素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流动,使区域发展差异得到缩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回流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即发达区域更发达,落后区域更落后。基于此,缪尔达尔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主张。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应当优先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寻求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也要防止累积循环因果造成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以缩小经济差异。

2.艾尔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论。该理论认为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每一处,经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将使经济增长围绕最初的出发点集中,增长极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增长在区域间的不平等是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伴生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他提出了与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相对应的“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极化效应占主导地位,因此区域差异会逐渐扩大;但从长期看,涓滴效应将缩小区域差异。

3.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次提出的增长极概念的出发点是抽象的经济空间,是以部门分工所决定的产业联系为主要内容,所关心的是各种经济单元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各部门,而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部门,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显然,他主要强调规模大、创新能力高、增长快速、居支配地位的且能促进其他部门发展的推进型单元即主导产业部门,着重强调产业间的关联推动效应。布代维尔从理论上将增长极概念的`经济空间推广到地理空间,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包括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或地域结构关系。因此,增长极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在经济意义上特指推进型主导产业部门;二是地理意义上特指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应指出的是,点―轴开发理论可看作是增长极和生长轴理论的延伸,它不仅强调“点”(城市或优区位地区)的开发,而且强调“轴”(点与点之间的交通干线)的开发,以点带轴,点轴贯通,形成点轴系统。

4.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论。在考虑区际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基础上,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中心区发展条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处于支配地位,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效益较低,处于被支配地位。因此,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生

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净转移。在经济发展初始阶段,二元结构十分明显,最初表现为一种单核结构,随着经济进入起飞阶段,单核结构逐渐为多核结构替代,当经济进入持续增长阶段,随着政府政策干预,中心和外围界限会逐渐消失,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体化,各区域优势充分发挥,经济获得全面发展。该理论对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具有指导意义,但其关于二元区域结构随经济进入持续增长阶段而消失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5.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基础是美国的跨国企业问题专家弗农等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认为工业各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在发展中必须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将由兴旺部门转为停滞部门,最后成为衰退部门。区域经济学者把生命循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创造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根据该理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世界上每出现一种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随时间推税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传递,威尔伯等人形象地称之为“工业区位向下渗透”现象。

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学派虽然正确指出了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但不能因此而断定区际差异必然会不可逆转地不断扩大。因为各种非均衡增长模型片面地强调了累积性优势的作用,忽视了空间距离、社会行为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意义。缪尔达尔和赫希曼的理论动摇了市场机制能自动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传统观念,并引起一场关于经济发展趋同或趋异的大论战。但是在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提出之前,论战缺乏实证基础。他的研究使讨论向实证化方向迈出了有力的一步,倒“U”型理论也成为有时间变量的非均衡发展理论的代表。

6.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威廉姆逊把库兹涅茨的收入分配倒“U”型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型理论。他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无论是截面分析还是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都表明,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如图1所示)。这一理论将时序问题引入了区域空间结构变动分析。由此可见,倒“U”型理论的特征在于均衡与增长之间的替代关系依时间的推移而呈非线性变化。

纵观上述两类非均衡发展理论,其共同的特点是,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必然是非均衡的,但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二元经济必然会向更高层次的一元经济即区域经济一体化过渡。其区别主要在于,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均衡与增长的替代关系,因而各有适用范围。在关于增长是否不论所处发展阶段如何都存在对非均衡的依赖性问题上,这两类理论之间是相互冲突的。增长极理论、不平衡增长论和梯度转移理论倾向于认为无论处在经济发展的哪个阶段,进一步的增长总要求打破原有的均衡。而倒“U”型理论则强调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期增长对均衡的依赖。

三、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新进展

近年来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地区差异的构成与分解。近些年来,学术界开始运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对地区差异的构成与来源进行分解,以揭示引起地区差异变动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采用费景汉等人提出的方法,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二是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方法,对地区差异的产业或部门构成进行分解;三是采用锡尔系数和广义熵指数,对地区差异的地理构成进行分解。(2)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逊提出区域收入趋同假说,到80年代小阿莫斯提出“在经济发展后期阶段区域收入趋异”的假说,各国学者大都是从区域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区域收入趋同或趋异问题。而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来探讨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3)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新经济增长理论注重动态分析,强调技术进步的内生性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运用这一工具不仅可以研究地区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而且可以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因。 (4)对企业投资定位和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政策评价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着重探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为企业决策和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

作者:不详

篇7:康有为阅读理论述评

康有为阅读理论述评

康有为从变法维新的需要出发,创立了一套系统的全方位的阅读理论,它由优化人性、提升人格的'意义论,经营天下、救国图存的目的论,勉强为学的阅读心理品质作用论,古今中外的阅读内容结构论及快速高效的阅读方法等构成.它既有浓重的民族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是我国近代读书史上一座里程碑.

作 者:张维坤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中心小学继续教育中心,河北,保定,071000 刊 名: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BET NATIONALITIES INSTITUT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5(4) 分类号:B258 关键词:康有为   阅读理论   阅读意义   阅读目的   阅读内容   阅读方法  

篇8:儿童依恋理论述评

儿童依恋理论述评

关于儿童依恋产生发展的`理论派别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习性学、社会生物学的“亲情投资理论”等。它们从儿童依恋的本质、依恋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因素、依恋发展的机制与基本进程等方面作了较完整、系统、科学的论证。但都带有强烈的生物决定论的倾向,过分注重依恋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基础和进化根源。

作 者:谷传华 王美萍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年,卷(期):2000 45(1) 分类号:B8421.1 关键词:儿童   依恋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习性学理论   亲情投资理论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

小议王延直逻辑哲学思想论文

杨振宁论科学与人文关系述评

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

石田梅岩的经济思想与儒学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论文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梁启超的现代学术思想与20世纪中国思想史之关系

论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

谈累积过程理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论文

冯契德性理论述评
《冯契德性理论述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冯契德性理论述评(精选8篇)】相关文章:

论科学与人文的三重同一性2022-05-17

新闻述评范文5002022-11-12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2024-03-23

美术述评2023-05-27

西方企业战略变革理论述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22-11-07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2023-01-15

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述评2022-05-08

西方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述评2022-05-06

金属硫化物矿山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述评2022-12-11

亚言语研究述评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