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语文作文:听雨(共14篇)由网友“pegg31”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上册语文作文:听雨,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初三上册语文作文:听雨
初三上册语文作文:听雨
十一月十六日上午,教室门外,雨一直在下着,天空很阴沉…
教室里人群“熙熙攘攘”的,伴随着些琐碎声,时感一丝烦躁。黑板上方的时钟,长针在悄无声息地跳动…天花板上白帜的电管发着淡淡的光,与白色的墙壁相衬,看起来并不刺眼,几只电风扇停留在半空,扇叶有时微微颤动旋转…
每一个人都一样,一身白兼深蓝色的校服,似乎,看起来有点枯燥,有些呆板,早已不感一丝新意。教室上排窗帘紧闭,下排却开着,能看见雨扑打着窗,虽不听任何声音…窗玻璃面,布满了水汽,显得模糊不清,水滴从上而下在不断流落,似乎没有人感知它的清冷…(被教室里的“热闹”气氛给掩盖住了)。
坐在后排,其实,是很安静的,但也很孤独,很寂寥,没有人和你说话,有,也是寥寥几句,全是无聊了罢。但有时也稍有轻松感受,上课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偶尔一些小动作,“远远在上”的他也难以发现,或调侃一下同桌,或笑一笑,虽然这种做法不被接受,也不被允许,但是,有什么能挡住一颗年青的心的冲动呢…
在最后排,正右边是一道后门,幸运的是从后门径直进来的第一个座位是属于我的…通过后门,看见了雨,听见了来自它的声音,它的呼唤…心被揪紧…门是开着的,常有一丝冷风扑面而来…安静…冷静…平静…
门外这时,雨还在下,试问那是天空在哭泣么?还是乌云在落泪?怎么感觉它洒下的“冰冷”有种让人苦涩的味道…看见天空,密密麻麻的雨滴从上千米的.高空上直倾而下,一滴接着一滴,一片接着一片…一阵接着一阵,冲向地面,撞击着走廊道,溅起一朵朵水花,从后排座位上,依稀能感觉到它那股强劲的力量…那一条条水柱,在与墙面接触的时候,水花迸绽,向四处飞溅,发出清脆的响声…深深地被那种力量给震住了……然后,下课了,拖着沉重的步子,怀着一丝忧郁,走出后门…站在走廊里,伸出双手―接雨。望着前边,一片迷茫,透过雨丝只能模模糊糊地感知前方…雨水是很凉的,打在你的手里,能感觉到它的“韧劲”…接着,无意间溅起的水花沾湿了衣角,便更加使劲向外伸手…渴望…向往…缓缓合上双眼,微微扬起嘴角,在感受它沁凉的同时,从心底里看见了雨的清澈。听着雨清澈的击打声,深深感受到它的安静,那天然不含任何杂质的声音…
那一刻,心里比任何一刻都来得平静,安宁…站在那里,将心灵置身于雨中,一丝杂念也没有…不一会,雨停了,周围渐渐静了下来,渐渐恢复了以往的状态,这时才发现心情好沉重…深深地叹嘘一声…转身…又是一张忧郁的脸,眼神,没有光,不显得暗淡吧…雨后的天空,原来不曾迷蒙过,相反的,却很清晰…
篇2:听雨初三作文
在这个喧闹的城市里,能够安安静静、仔仔细细听一场雨,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开始是毛毛细雨,这些雨滴击打在房屋上、地面上几乎没有声音,但成千上万滴雨一起滴落时,还是会听到“嘀嗒嘀嗒”的声响。如果这时仰面朝天,任这些雨滴在脸上,会有一种痒痒的感觉,像是拿毛绒扫过你的脸。
渐渐的,雨势变大了,不再是毛毛细雨,而是中雨。地面上慢慢出现了水坑,这时的雨像行军曲“噼啪噼啪”急促又紧张。窗户被击打得“噼啪”作响,大而密的雨在每一处角落击打着它的鼓锤。
这时,雨势更大了,每一滴都有黄豆大小,击打在地面上,水坑里,发出参差不齐的响声,像一阵阵鼓声、哗哗的水声、噼啪的打击声,全都响成一片,整个城市都笼罩在这雨幕和雨声里。
偶尔的,碰上雷电,那声音就更有趣了。先是大雨的声音,没有前奏,一上来就是铺天盖地的大水珠强而有力的“噼啪、噼啪”的声音,紧接着闷雷的响声扫过城市,当闪电从天空划下来时,发出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雷声、雨声、闪电划破天空的撕裂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合奏。
但不论是什么雨,到了最后,都会变成丝丝小雨,滴落到各处。过不了多久,雨停了,天空也终于归于晴朗,这首“天空乐曲”也结束了。
篇3:听雨初三作文
那熟悉的雨点,奏响起那欢乐的雨歌。我便站在窗前,细细的听一听大自然交响乐。
春雨总是慢慢地,轻轻地,悄悄地来到我们的世界。他让冰雪融化,让小花开得漂亮,让小草绿得生辉,让整个大自然五彩缤纷。但是,要是你用心去听它们,感受它们,你会听到那一点柔和的雨点声,轻轻的,慢慢的,如春姑娘的脚步声,慢慢地,慢慢地,向我们款款走来……。
夏雨是那么的豪放。让青蛙们继续开着演唱会,让小鸟们继续歌唱,但雨时不时就下,可怕。荷花姐姐的头发给弄乱了。荷叶们都在为荷花姐姐讨公道。可夏公子,却对它们不理不睬,好像当它们不存在,还是在下雨。
秋雨是柔情而欢快的。它把果树们都下熟了,瞧,袖子树的树根上都结了一个又大又黄的柚子,沉甸的果实,让袖子妹妹连头都抬不起了。苹果树上也结了不少果子,看上去就像挂着灯,在迎接远客似的。
冬雨总是大吼大叫,就像个公子哥一样难伺候。一发起脾气来把大山都冻僵了,把冰川里的冰都结成了冰锥。让世界都银装素裹,更处面容,让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很不方便。听啊,听听着绵绵的春雨,听着豪放着夏雨,听着柔情的秋雨听着浓浓的冬雨。
如今,只要屋外飘起那熟悉的雨点,奏起那欢乐的歌,我便会想想这些雨的利和弊。
篇4:关于听雨初三作文
上初中的时候,一次都没时间听雨。期中考试后终于有了一个没有作业的周末。再下雨的时候,我突然深有感触。坐在窗前,享受雨水带来的难得闲暇
以为不会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无意中在书里看到了余光中先生写的《听听那冷雨》,觉得自己美得仿佛回到了从前。
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中有一段话“只要雨不下,风不吹,在雨中依然可以撑伞而不失去古典韵味。让雨滴敲打在黑布伞或透明塑料伞上,转动骨柄,雨滴向四面八方飞溅,使伞缘变成一圈飞檐。和女朋友共用一把伞是很美好的合作。最好是初恋,有点激动,又有点尴尬。如果你保持距离,还不如多下一点雨。真正的初恋,恐怕是激动得不需要伞了。手拉手在雨中跑路,把年轻的长发肌肤交给雨,然后在对方的嘴唇和脸颊上品尝清凉甘甜的雨水。”我喜欢雨的意境,在雨中的感觉。只是我的笔没有表现出那种美。我只能看别人的文章,享受那份情感和美好。在雨中久违的感觉。雨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对生命最初的留恋。怀念在母校一中的树荫下避雨,仰着头让树叶落下的雨滴落在脸上,嘲笑路上飞奔的学生。泥土的味道是我们紧张的初三生活中最好的减压剂。有时候,淋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当我被作业和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在雨中哭泣,浑身湿透。当我回家时,我妈妈会非常关心地问。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一种解放。我们因为早恋而失恋,会在雨中哭泣。哭过之后,我们觉得很放松。从我上高中开始,在雨中跑步就成了一种奢侈。因为我们需要保持体力,如果生病休假,就会有跟不上的危险。我再也没有那个闲工夫了。现在,坐在电脑前,一杯香茶,一盏绿灯,一场雨,让我感到舒服和解脱。忘了桌上的小山一样的书,忘了近期的月考,忘了考试的挫败感。只有一种看雨的闲情,一种放纵自己的感觉。
突然,我真的很想去日本,坐在老房子下的房子里,听着雨水嗒嗒的声音,也想像戴望舒先生一样在幽深的小巷里漫步,像丁香一样遇见那个女孩,或者在江南的细雨中喝杯茶,看烟雨。
现在只能在繁忙的学业中挤出时间,在文人的笔下享受雨中的情感,也可能抽出时间去看雨中的行人。其实还不错。
篇5:关于听雨初三作文
“又下雨了,”我对自己说,无助地看着雨滴印从玻璃窗上滑落。听着窗外的微雨拍打着屋檐,是那么的微弱,绵绵。我撑起一把伞,独自向老巷子走去。
细雨朦朦胧胧,几百万的雨水笼罩着整个老街巷,好神秘。很深。雨水拍打着屋檐的架子,发出“哐当”的响声。这条老巷已经存在很久了,就像一个经历过风霜的老人,看着村庄,风雨依旧。因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村里的平房都建成了高楼大厦,连房子前面的楼层都是五颜六色的。雨水顺着墙壁滑落到地面,形成一个个红色、蓝色、绿色的小水潭,却找不到原本独特的清澈,除了那条古老的小巷。因为老巷偏僻,没有改建,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气息。这个村子里所有的记忆都可以在古老的小巷里找到。两边闪烁的霓虹灯,有些刺眼,使我不得不迅速走进旧巷。
雨有点大,拍打着我的伞,“爸爸”的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我一直很喜欢这条老街!望着墙上早已与雨水融为一体的青苔,踩在脚下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地上的雨滴很深,小池子上的雨滴很轻?整条老街都在上演深深的悲伤。他也为旧村的改变感到惋惜。是天上的雨在老巷的墙上缓缓滑动的“嘶嘶”声吗?那是一个老人的眼泪填满他脸上皱纹的声音。雨水的滴落在老巷子里听起来那么清晰,却又那么低沉沙哑。在小巷外面,听不到汽车的声音,只有雨在空荡荡的旧小巷里徘徊。我撑着伞,仔细听着雨声,听着老巷低沉而缓慢的声音。
我经常来这里,虽然这条老巷不长,但至少在这里,此时此刻,没有嘈杂的汽车,没有刺眼的灯光,没有浑浊的气味,只有被雨水冲刷后的青苔清新,属于老巷的味道:只有雨水滴落的声音。雨打在石板上,“哐当”一声很深,这就是老巷的故事。雨落在墙上,挥之不去的沙沙声是老巷的哨声。我站在老巷里,听着此刻的雨声,好难过好难过。我撑着伞,作为他唯一的倾听者,我认真的听着。
走到老巷的尽头,雨停了。我收起了雨伞。巷外,繁华继续。巷子里面,雨还在吗?
篇6:听雨初三作文600字
狂风卷集着乌云,像训练有素的士兵,迅速向头顶的天空靠拢。雷声便是那嘹亮的集结号。
突然,风停了,一切静得可怖,我知道,雨就要来了。
天空纠结着一段苦闷的心事,在顷刻之间泪洒大地。久旱的大地终于迎来了带着一点苦涩的不期而遇的雨。
田野中刚刚还有些蔫吧的水稻瞬间精神起来,一个个昂着头,张开嘴,像争先恐后的娃娃,尽情畅饮着,那白色的稻花,便是它们灿烂的笑靥。
听雨,雨用它独特的声音倏地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挥之不去。刚开始,雨声密而急,哗哗哗,迫不及待地将心事全部倒出来,像毫无忌惮青春繁华的少年。不一会儿,雨便又似一位少女,渐渐矜持起来,雨声便时高时低,忽缓忽急,时响时沉,忽断忽续。雨落在塑料顶棚上,如咚咚的鼓点,浑厚而充满力度,演绎鼓声的传奇;击在玻璃窗上,犹如百鸟争鸣,奏响琴声中高高低低的音阶;打在石阶上,细腻而光洁,像红珊白瑚沉入海底;洒在田野里,仿佛用密密的针脚为大地绣上一片锦绿,沙沙沙,如细沙筛过篾子。
听雨,雨用它神秘的舞姿打动了我。撑一把黄油布雨伞,有如荷叶撑起雨珠的安然,瞬间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行走于青砖碧瓦的古巷之间。看雨在水乡环绕,覆盖,朦胧,雨在空中时旋时转,时如一幕接连不停的珠帘,或如刚刚浣洗的轻纱。任雨水泵迸溅到我的身上,时时刮过的习习凉 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畅快。此时有声胜无声,我的心仿佛被雨水洗过一般,满心的宁静。
听雨,雨用它万般雨意,勾勒千般诗情。蒙蒙烟雨中,我似乎眺望到南朝孤独的支撑,败落的颓势;我随着雨感受了一番“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无奈与悲伤,也终于领悟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气概;仲夏的雨,伴着起伏的蛙声,正好对应了那一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又在深夜,人静之时,听窗外淅淅沥沥,淅淅沥沥的雨声,跟随陆游发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英雄豪情……
雨又密了,连成了一片,在雨中,我的心感到安全,那一片雨缥缈而又真实,似一场美梦……
听雨,我听出了自己……
篇7:600字初三作文:听雨
万种风情万种雨,纷纷扬扬,谱写出生命的律动……
雨·沉醉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雨给人以幸福,给人以力量,是享受,是陶醉……年少的轻狂在细雨中闲散,慢慢有了倜傥潇洒的风范。翩翩少年隐在帘后,罗帐飘扬,昏红的烛光,影绰地洒在梦的纱帘。
听雨,滴滴答答,敲响梦的鼓号,吹起梦的交响。半露脸颊,聆听雨的悸动,少年的心,开始忐忑,享受听雨的安静,陶醉在烟雨的洋洋洒洒之中。 少年听雨,聆听豪迈的声音,是沉醉。
雨·漂泊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雨,是漂泊在外的游子,聆听雨,聆听孤苦的声音。孤雁飞过,凄凄的雨更添一抹乡愁,谁在天涯?夕阳西下,惆怅壮年坐在舟前,听雨绵绵,黯淡的蓑笠,轻轻地捧住扬飒的雨,苦思的船客,嗟叹郁郁。
听雨,淅淅沥沥,惊碎流浪的玻璃,唤醒漂泊的心。漫卷秋霜,聆听雨的思念,壮年的心,开始焦苦,默思听雨的愁绪,飘荡在苦雨的孤苦伶仃之中。 壮年听雨,聆听思乡的声音,是漂泊。听雨的作文600字初三
雨·冷寂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雨,从月的瞳孔旁泻下,孤独的泪,飘曳。聆听雨,就是聆听索寞的声音。点滴到天明,空洞的残缺,是老人孤苦的`怀念。无法释怀的寂寞,落寞老人寄僧庐下,听雨凄清,寥寥寞寞,沉沦到寂寞的泥淖。
听雨,戚戚历历,敲击冰冷的心,惊动苦痛的情。孤单侵袭,聆听雨的落寞,白发人的心,开始哭泣,忍受听雨的孤寂,索寞在泣雨的孤独寂寞之中。 白发听雨,聆听冷寞的声音,是冷寂。听雨的作文600字初三
雨·国殇
国之将来民之梦,愁刹白发人。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任雨声淋霪。聆听雨,落墨在卷轴。国殇,国亡,醉翁意嚎丧国,苦楚万千,聆听雨,放弃的声音。 一生听雨,聆听生命的声音,是国殇。 聆听雨,撇出一抹生命的悸动……
篇8:听雨初三作文600字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之中,能够静静地聆听一场雨,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如果你仔细地聆听了一场雨,你会发现,一场雨其实有着很多个部分,如同一只乐曲有前奏、高潮、尾声,一篇文章有起回、经过、结果。雨也有它的构成。
第一部分是毛毛细雨。这些雨滴击打在房屋上、地面上几乎没有声音,但成千上万滴雨一起滴落,你还是会听到响声——柔和的,紧密的,轻言细语的。如果你尝试着仰面,这些雨水滴在脸上,有一种酥酥麻麻的感觉,像是拿毛绒扫过你的脸。
渐渐地,雨势变大了,不再是毛毛细雨,而是中雨,湿润地面慢慢有了水坑,这时的雨像是行军曲:急促、紧张。窗户前的挡雨板被击打得噼啪作响,如同放鞭炮,大而密的雨织成了雨幕,在每一处角落击打着它的鼓钹。
逐渐地,雨势更大了,每一滴雨都有两粒米那么大,击打在地面上,水坑里,发出参差不齐的响声,像一支协奏曲,自信奔放,快速急促。哗哗的水声,噼啪的击打声,全都响成了一片,整个城市笼罩在雨幕与雨声里。
偶尔的,碰上雷雨,那声音更是有趣。先是大雨的声音,没有前奏,一上来就是铺天盖地的大水珠,击在挡雨板上,响起强而有力的声音,“噼啪!”“噼啪!”。紧接着,闷雷的响声扫过城市,像是一声鼓钹。当闪电从天空划下来时,发出了一记石破天惊的巨响,像乐队中的乐器合奏,将声音扩大到极致,在天空激起一番波澜。雨声、闷雷声、闪电划破天空的撕裂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合奏。
但不论是什么雨,到了最后,都会剩下丝丝小雨,滴落在各处,都是毫无声音的,静谧的。
过不了多久,小雨也停了,天空也终于归于晴朗,这天空的乐曲也终归完结。
篇9: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
【知识目标】
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
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
归纳每一小节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育目标】
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一句。
【教学媒体】
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自古至今,有许多的诗人都要用诗来赞美春雨,你能背诵几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一首关于雨的诗。
作者,台湾诗人,80年代曾被选为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约莫每120名居民中就会有一人持有《郑愁予诗集》”在香港、台湾的高中课本里都选有他的诗。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而著称。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讨论
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
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1节:探访四月的大地。
2节:雨轻轻地来了。
3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
4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5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6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
7、8节: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9节:交代最终的归宿。
三、问题研究
分小组讨论:
1、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明确: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表达思想。
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
明确:有亲切感,用儿童化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心理,口语化。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五、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
2、读写生字词。
【教学课后记】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主要让学生体会如何用拟人化的语言去学写一些简短的小诗,从中感受写诗的乐趣。
《雨说》教学反思
1、把握诗歌内容,整体领悟诗意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思维活动。整体把握其实是对诗歌的初步解读,要知道学生认真阅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感受。还应与文本对话,理解、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指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2、要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品词、析句、培养语感,对于诗歌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在反复吟诵,反复推敲中感受词语的丰富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真正体味语言文学的魅力,就从诗歌开始。
3、通过诗歌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理性的光辉,能够通过感性的文字加以表现──从雨的角度来看,学生体会到善良的内心、博大的胸襟,给别人带来快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从“少年儿童”的角度来看,则会看到,人的一生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都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多角度的体会,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教师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中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应该在品味诗歌感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诗歌的教学,也是训练朗诵的最佳时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朗诵加以评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何况是有感情的朗读,品味式的朗读呢。要多读诗,读好诗。在诗歌教学中,优美的背景音乐必不可少,它能引领学生更好的进入诗境。教师应在备课时多费些心思去筛选,我个人认为班德瑞的专辑《春野》中的曲子都比较合适。
篇10:初三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设计
初三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指认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体会其表达作用;
(2)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学习以空间转换为顺序组合材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诵读。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掌握文章吟哦讽诵的要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味作者的感情。
(2)欣赏。可让学生各抒已见,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阐释欣赏的理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感情;体会本文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2. 难点
作者听泉而生的感悟,即文中深蕴的哲理。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祖国风光片剪辑。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光秀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万千景象,美不胜收。今天,就让我们去一下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之称的鼎湖山,听一听泉水的声音,领会那清澈透明的境界吧!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泠泠(línlín)淙淙(cóncón) 拾(shè)级而上 怅惘(wǎn)
菩(pú)提 汩汩(括敞括) 迥(jiǒn)然相异 楹(yín)联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怅惘:惆怅迷惘;心中有事,没精打采。
山鸣谷应:高山上发声,深谷中有回声相应。
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籁:从孔窍中发出的声音。
2.走进鼎湖山。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 山地林木葱笼,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3.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划出表示作者行踪和时间变化的词语。
【提示】找出这些词语,有助于理清本文的线索和写作顺序。
(2)按作者的行踪,给课文划分段落。
【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登岸,初闻泉声如见泉影。第二部分(4-7段),从补山亭仰望,在庆云寺漫步。第四部分(8-10段),寄宿僧寺,从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浏览、思考。
【学生活动】鼎湖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可写的景物相当多。但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而且用听觉来感受、领略、品鉴,这是为什么?
【点拨】作者着重抓住“泉”来写,是因为他认为“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作者到鼎湖山时已是黄昏,山间云雾飘忽“看不真切”。正因为如此,所以“耳则愈灵”,从想看泉发展到听泉,而听泉的过程,也正是作者心灵净化的过程。
2、诵读、讨论。
【学生活动】自由读课文,讨论: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嬗变的历程?
【点拨】一开始,作者的心态有些怅然,因为七星岩之游“走得匆匆,看得蒙蒙”;登桥以后泉声扑面而来,闻声如见泉影。“ 顿生雀跃之心”,心情一变;转下去,见泉联想起爱女,因爱女而爱泉;入夜听泉,顿生感悟。
3、品味、探究。
【学生活动】第二部分写亭前仰观和殿前漫步,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是不是偏离了中心?请说说你的看法。
【点拨】这一部分写满山绿意,写树,写钟声,写庆云寺的古今变迁,似乎偏离了中心。其实,这样写一是以“绿”来衬托泉水,写出泉水“孕育生机,滋润万物”的作用;二是蓄势,为下文写听泉而生的人生感悟作准备;三是给作品赋予时代意义。作者的感情与宗教不同,作者的“听泉”也就与历史上善男信女的“听泉”有了鲜明的历史界限,具有独特的时代内容。
4.借鉴、运用。
【学生活动】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各造三个描写景物的句子。
【点评】本文语言生动鲜活,运用了较多的精妙的拟人句、比喻句。学生完成这项练习,有助于学习借鉴本文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四)课内小结
1.本课时重在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的主题,把握文章的脉络。通过学生反复浏览、诵读,理解作者如何抓住、为什么抓住“听”这个主心骨来组合材料。对文章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的写法,也有了清楚的认识。
2.本文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心神犹如融于泉水之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你跟自然接融,也有过沉醉其间,物我两忘的体验吗?请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记下你的经历和感受。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庆( ) 佯作( ) 泠泠淙淙( )( ) 生意盎然( )
迥然相异( ) 菩提( ) 汩汩( ) 楹联( )
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 )
A、不决于耳 新陈代谢 轻重缓急 历史变迁
B、万籁俱寂 繁花似锦 气氛肃穆 安详厚重
C、小心翼翼 枝缠藤绕 无可住目 清彻透明
D、曲径通幽 山明谷应 岁月流世 格外清晰
能力提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弹拨者,是 ;那厚重如倍同轰响者,应为 ;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4.“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这句话中,“听到”的宾语是 ( )
A、岁月的流逝 B、岁月的流逝……的声部
C、新陈代谢……主旋律 D、岁月……主旋律
开放探究
5.作者把泉声比作孩子的笑语,把钟声比作老人的召唤。请你说说泉声与孩子的笑语,钟声与老人的召唤有什么相似之处,这种表现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课时】
【夯实基础】1、略 2、B
【能力提升】3、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万道细 流汇于空谷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4.D
【开放探究】5.前文中作者已把泉水比作自己的爱女,泉水清脆欢快的声音自然就像孩子的笑语了。钟声和老人的召唤,都悠扬、安详而厚生。 作者已对山泉萌生爱意,其眼见和耳听都已颇为人性化,意趣自生。
第二课时
(一) 温故知新
【学生活动】选取课文的一段或几句,吟哦讽诵。要沉醉其中,“旁若无人”。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自由诵读,质疑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读书,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答。
【提示】学生自读质疑,问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从语言分析、文意理解的角度设问答疑。对有关地理名词、历史事故等方面的问题可以不展开讨论。
2.重点难点解析:
【学生活动】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写游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这与写鼎湖山听泉有什么关系?
【点拨】这是散文中常见的欲扬先抑的笔法。游七星岩心中未免有些怅然,想来鼎湖山也未必会有太多的收获。这和下文心情一变乃至萌生爱意而“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形成鲜明对照,文章曲折有致。
(2)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为什么选择这几种乐器来作喻体?
【点拨】作者在第8段用乐声来比拟泉声,用提琴、弹拨乐器、铜管、低音提琴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
(3)可能有的同学认为,本文也可看作是以时间顺序为主,如何评价学生的看法?
【点拨】应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均应肯定。一般说来,记叙性作品总要对时间、空间作出恰当的交代。如场景没有转换,就要用时间推移来表现事件的发展。本文是游记散文,人物在行动,场景在转换,还应理解为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来组合材料。文章中人物从哪里到哪里说得很明白,而时间则写得相对较含糊。
3.各抒已见。
【学生活动】再读课文,找出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语句,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提示】本文佳词妙句比比皆是,语言典雅,富有节律感。学生大多会欣赏用词生动准确的句子、细致描绘的句子;比喻句、拟人句;阐发人生哲理的语句等。
要引导学生体会用词何以准确;喻体和本体有什么相似点,比喻为什么巧妙;拟人句中,作者带有怎样的感情写山、写水,写一草一木。作者抒发人生感悟的句子集中在第8段。泉声汇聚成瑰奇壮丽的乐曲,并且,把这种乐曲的旋律变化和人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作者的心,由于他的解读,诸声汇聚才显示出意义。作者将自己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从泉声汇成的交响乐的阐述之中揭示出来了。
4.比较阅读
【学生活动】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那时,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离宫几个湖中都盖上了冰被,惟有这里依旧是泉水汩汩,半个澄湖清如故,水不凝,冰不封,尤其是清晨,热河泉雾蒙蒙,烟袅袅,蒸腾飞升。旭日喷薄云际,雾气中隐隐约约出现一条斑斓的影带,就像雨后七色长虹落在热河泉上……太阳升起后,热河泉雾消云散,整个港湾碧波荡漾,水清见底。朵朵白云像飘荡在湖水里,一群群红鲤,倒像红羽小鸟,在白云中自由飞翔。
(刘洪涛 《热河泉》)
(1)请你说说,热河泉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特点的?
(2)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热河泉,为什么?
【提示】(1)热河泉是温泉。 用周围冰天雪地和温泉一带热气形成的雾烟蒸腾相比,显示出热河泉的特色。(2)略
【教学总结】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游记,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是分析课文。这种教法往往会让学生生厌,作为教师自己教着也觉得没趣。为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这样几个点:
一、自我感受
本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精读“夜听泉声”的段落,在这段精彩的文字出现前,我利用多媒体充分拟造了一个静静听泉的氛围,再加上生动画面,引导学生“辩识、聆听、体会”,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由于学生已经如临其境,所以他们的感受丰富而又新鲜,表达时畅所欲言,不受文本的限制。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一环节“仿文写意”的成功作了铺垫。
二、精读文本
通过上一环节中学生“听泉、辩泉、说泉”的活动,学生有了体验的基础及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况下我再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自身听泉感受的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以升华,这样更容易领会课文的主旨了。
三、仿文写意
学生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体验和感悟,自然在胸中流淌着美的情感,涌动着美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我稍加点拨,引导,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辅助他们写作:1、这些泉水“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她们还会到哪里去?还会去干什么呢?2、你觉得还有什么乐器或者别的事物来比喻这些泉声呢?这两个问题果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者如涓涓细流般的引导、点拨之中,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随着学生的奇思妙想,课堂上生机勃勃,童趣盎然。此刻,我说:“同学们,你们的想象一点都不比作者谢大光差呀,那么我们现在来和作者比一比文笔如何?”话音刚落,学生就纷纷拿笔写了起来,学生的思维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在静静的充满诗意的课堂上流淌着,不一会儿一段段精彩的描述就水到渠成了。在写后的交流中,学生聆听着其他同学的想象与表达,又一次接受了“美”的洗礼。
我个人觉得以语言训练为突破点,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和精炼。既呈现给学生的是生动的情景和实实在在的文本,又丝毫没有刻意进行朗读指导的痕迹。学生只有在自己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阅读之后,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课堂上才能有学生独到的深入解读。
篇11: 初三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学习目标
一、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二、扣住“泉”字,抓住“听”从不同角度(有详有略明暗交错)来表现景物的方法。
三、从泉声的美妙中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一、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二、感受泉声的美妙,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学习难点
寓理于景的表现手法,在景物的描写中感悟理解哲思。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思路设计
这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以“听泉”为中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线索,梳理文脉,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第二课时进行深度阅读,抓住一个“听”字,重点赏析第8段“枕泉而眠”,理解作者是如何由听泉而领悟出人生的哲理。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注重诵读教学,从诵读中得到启发,最终应达到能理解作者在状写的景物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有详有略明暗交错)来表现景物的方法。
三、品读相关语句,感受泉声的美妙,体会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学习重点
一、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二、初步感受泉声的美妙,体会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学习难点
品读相关语句,感受泉声的美妙,体会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通过“江山多娇”那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秀美如画的阿里山,神奇瑰丽的西双版纳,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预习检查(详见预习作业)
三、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1、析题
文章表现的对象:泉
表现对象的手段:听(角度很奇特)
听泉的地点:鼎湖山(以天湖、瀑布、古刹著称)――通过“泉水”来表现鼎湖山之美。
2、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A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踪顺序组织材料【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立足点(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或不同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景物叙述和描写下来。】
B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
行踪变化:(肇庆――七星岩――鼎湖山)寒翠桥――补山亭――庆云寺
【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入夜)】
小结:移步换景常常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的结合,立足点的空间变换一定要交代清楚。
C作者抓住“听”字写了几次泉水?
四次,分别是……
小结:“换景”要与“移步”自然地结合起来,巧妙过渡,景物描写首先要筛选,其次要有详有略。移步是手段,写景才是主要内容。
四、品读相关语段,感悟泉声的美妙,体会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作者“四次”听泉,分别听到了什么?(合作探究)(反复朗读)
初闻泉声:“泠泠淙淙的泉声”、“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泉声美,泉水清(听泉声如见其影――泉水灵动活泼)
再睹泉踪:“孩子如铃的笑语”、“半含半露,欲尽故远的娇态”――泉声美,泉水多(听泉声如遇爱女――泉水调皮可爱)
钟泉相应:“欢快清亮的泉声”、“老人立杖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泉踪隐,泉境美(听泉声如沐亲情――泉水清亮欢快)
深夜听泉:“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延生、成长、繁衍、死亡”――泉声,意境深(听泉声如悟人生――泉水层次清晰)
小结:
1、对于同一景物的描写,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这样才能将景物的特征立体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作者的心情变化:雀跃――喜爱――沉静――陶醉
五、文中除了写“泉水”,还写了哪些内容?
鼎湖山的地理环境、树木、亭子、寺院
A“赶到鼎湖山时……看不真切”;第7段
B“站在亭前望去……拾级而上”
C“行至半山……点头会意”
D第5、6段
地理环境:
(1)表现了鼎湖山的气候条件,暗示了作者的心情(怅然),交代了“听”泉的原因
(2)写鼎湖山成为了科研中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环保意识
树木:
(1)“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泉影越不可寻”是因为树深林茂而不见泉,“而泉声越发悦耳”是因为泉并不远,水势也没有减弱,山势的变化使得泉声更加悦耳。
(2)“推”,化静为动,与“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相呼应,突出了满山浓绿的层次感,表现了鼎湖山万木葱茏、生机勃勃的景象。
补山亭:“此中精神”是指:山泉带人进入了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令人身心俱净,隐约点出山泉是鼎湖山的灵魂。
庆云寺(插叙):佛门圣地发展为科研中心,时代的进步,表明作者所听的“泉声”具有独特的时代内容(第6段是5、7之间的过渡)
小结:这些内容的描写,是对“鼎湖山的灵魂――山泉”的补充,它们或者表现了鼎湖山的气候条件,交代了“听”泉的原因,或者表现了鼎湖山万木葱茏、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了泉水的无处不在,或者表现了时代的进步,表明作者所听的“泉声”具有独特的时代内容。这些内容,或为“听泉”作铺垫,作衬托,明暗交错地烘托了山泉的“灵魂”地位。
六、总结
1、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2、从不同角度表现景物的特征,有详有略、明暗交错地描写。
3、泉声的美妙,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七、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一、四
2、整理课堂笔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品读相关语句,感受泉声的美妙。
三、从泉声的美妙中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品读相关语句,感受泉声的美妙。
学习难点
从泉声的美妙中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品读相关语句,品味泉声之美
1、“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比喻、拟人,把山泉比作爱女,并赋予山泉以人的特征,生动地描绘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可爱调皮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山泉的喜爱之情。
2、“怅惘间……嬉戏忘返的孩子。”
钟声浑厚似老者,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清亮若孩童,点出了其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表现了鼎湖山的年轻活力。此句运用比喻,描绘了泉声与钟声和谐相应的情景,充满了人间的情趣,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那柔曼……不同的音响。”
比喻(先喻体,后本体;先写声音,在想象具体的情景)排比,写出了夜晚听泉的独特感受,表现了泉声丰富的层次感与变化美,为下文作者进一步的比喻和对人生哲理的阐发铺垫。
(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泉水的情态;声音的特点:柔曼、清脆、厚重、雄浑;哪些泉水?草丛中淌过的,石缝间漏下的,汇于空谷,直下陡壁,落下深潭,绕过树根,拍打着卵石)
4、“这万般泉声……主旋律。”
把汇集起来的泉声比作交响乐,用对乐曲的阐释道出了作者对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发展规律的领悟(“看不见的指挥棒”指大自然中的一切和谐组合的自然规律)
5、“我俯身倾听着……引我遐想。”
泉水之声净化了作者的心灵,作者的鼎湖山之旅,实际上就是心灵之旅。
小结:寓理于景的写法:作者先写泉声的层次之多,接着又把这些泉声汇聚起来,比之为交响乐,由对乐曲的阐释而道出了对人生的感悟(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将深刻的哲理寄寓在景物的状写中)(写景是主要内容通过景物表现情感或哲理才是根本目的)
三、中心的提炼
(心灵之旅)历史是生生不息的(佛门圣地到科研中心),美感是充满生机的(孕育生机,滋润万物)
四、“我愿……我愿……”
抒发了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和祝愿之情。
五、全文总结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细腻地笔触记述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透露出了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六、作业
1.仿句
那如,是
那如,是
那如,是
2、阅读“入夜……鼎湖山的灵魂”,完成练习
(1)语段主要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2)请仿照“孕育生机,滋润万物,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句式写一句话。
(3)在语段中找出能表现“我”心灵之旅和心灵净化过程的句子。
3、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听雨后的一点感受(100字以上)
4、本文对庆云寺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一问题的揭示,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从拉动经济发展、刺激消费等角度而设立的五一、国庆长假制度,与自然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日益形成的冲突将如何解决?谈谈你的看法。
篇12: 听雨寸寸情初三作文
听雨寸寸情初三作文
在江南,听雨是一件寻常的事,水是江南的灵魂,离了水则离了情,便没有那种诗意缠绵的柔情。古代有多少文人墨客前往江南水乡,为它赋诗作词。
江南,多水,多桥,多船,亦多梦,江南的雨,无墨亦成画,无律亦成诗,无心亦成境。楼台高阁,有人抚琴而做,以琴为曲,以雨为调。弹奏了一曲。这种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达;就像读李玉山这首,秋阴不散双飞晚,留得孤荷听雨声。闲情中带着离愁,带着孤寂,更诠释了一种境界。江南雨巷,交织着各种各样的人,有人希望,在季节的容颜里,雨的浪漫中,逢着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人希望,在雨的哀曲中,能描写自己的山水画。有人希望在忙碌的错误中,被人家欣赏。
春雨,几乎要下一个多月有余,田里,能看见披着蓑笠的农人,他们脚踩着湿泥,在播种,插秧。
台阶上长满了苔藓,不知名的小花也冒出小芽来,它们微笑着,好像在欢迎着一天忙碌归来的农人。
夜晚,比较宁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这时候可以放松休息了。而我呢?心情颇不宁静,或许很雨有关,连续的下了一个月的雨,不仅霉了天气,也坏了心情。
夏天,闷热天气使人希望来场雷雨,来平静这个烦躁的心。雷雨一阵,似水年华,人生就像雷雨一样,稍纵即逝,时而来,时而去,不为任何人停留。雷雨过后,能见彩虹,这是夏雨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很多人都希望做着小船,穿行于荷叶间,等待雨的`来临,之后,静静聆听雨打荷花的乐曲,观看有彩虹奏的荷舞,这样待个一时,可低十年尘梦。
一场秋雨一场凉,那绵密无声的雨,洒落在万户的窗帘,另人惆怅忧伤。夜里听雨,凉薄的风抚摸我的身体,灯光暗暗滴,好像诉说着什么。
人生有多少恨意,恨年华不能停住,恨时光短暂,恨姹紫嫣红总成昨天,其实今天,听过一场缠绵悱恻的雨,亦当没有可惜的,东坡有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
篇13:夜,听雨的初三作文
夜,听雨的初三作文
夜已深,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睡不着,走到窗前,窗外的霓虹灯不停地闪烁着,与那雨精灵在跳舞。雨悄悄地织着,织成一面如烟似雾的薄纱,仿佛整世界都被它笼罩着。这时,一阵风吹过,吹过我的脸颊,有一丝凉意。
我闭上眼睛,听着这天籁之音,仿佛整个心都被这雨滴振动了。听着雨,回亿着那些难忘的往事,思绪也乱了,脑海里的.图片一张张闪过,留下的只是模糊的记忆了。
雨滴依旧在窗户上弹跳着。我重新躺下,只是无眠,仔细聆听着,忽然觉得这声音很美,好似古老的音乐,既柔和温暖,又铿锵寒冷;既细腻无比,又大气磅礴。就好像舒伯特的小夜曲,又好似贝多芬的奏鸣曲。这声音一会远,一会近,一会轻,一会重,我沉浸在这活泼的雨声中,慢慢地闭上了眼——早晨醒来,雨已经停了。窗外焕然一新,真可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那雨声,已留在我的记忆中了。
篇14:人教版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
《雨说》课文原文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采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是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的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人教新九年级上册《雨说》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
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
归纳每一小节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育目标】
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一句。
【教学媒体】
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自古至今,有许多的诗人都要用诗来赞美春雨,你能背诵几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一首关于雨的诗。
作者,台湾诗人,80年代曾被选为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约莫每120名居民中就会有一人持有《郑愁予诗集》”在香港、台湾的高中课本里都选有他的诗。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而著称。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讨论
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
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1节:探访四月的大地。
2节:雨轻轻地来了。
3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
4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5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6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
7、8节: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9节:交代最终的归宿。
三、问题研究
分小组讨论:
1、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明确: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表达思想。
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
明确:有亲切感,用儿童化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心理,口语化。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五、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
2、读写生字词。
【教学课后记】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主要让学生体会如何用拟人化的语言去学写一些简短的小诗,从中感受写诗的乐趣。
《雨说》教学反思
1、把握诗歌内容,整体领悟诗意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思维活动。整体把握其实是对诗歌的初步解读,要知道学生认真阅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感受。还应与文本对话,理解、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指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2、要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品词、析句、培养语感,对于诗歌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在反复吟诵,反复推敲中感受词语的丰富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真正体味语言文学的魅力,就从诗歌开始。
3、通过诗歌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理性的光辉,能够通过感性的文字加以表现──从雨的角度来看,学生体会到善良的内心、博大的胸襟,给别人带来快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从“少年儿童”的角度来看,则会看到,人的一生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都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多角度的体会,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教师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中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应该在品味诗歌感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诗歌的教学,也是训练朗诵的最佳时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朗诵加以评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何况是有感情的朗读,品味式的朗读呢。要多读诗,读好诗。在诗歌教学中,优美的背景音乐必不可少,它能引领学生更好的进入诗境。教师应在备课时多费些心思去筛选,我个人认为班德瑞的专辑《春野》中的曲子都比较合适。
★ 高一语文考试作文
★ 初三上册作文
【初三上册语文作文:听雨(共14篇)】相关文章:
听作文600字初三2023-03-01
九年级上册语文《黑羊》说课稿2024-01-03
对夏天的所见所闻初三写作作文2022-11-13
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不可忽视论文2023-11-30
初三常考作文题目2022-11-24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雨的诉说2023-08-21
苏教版六年级英语第四单元作文范文2022-10-15
初三作文雨常考2022-08-13
初三作文雨2023-10-20
花木兰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