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作文

时间:2022-04-30 01:43:27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椭圆宅居士”为你分享26篇“白居易的作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白居易的作文

篇1:白居易全文

[唐]白居易

冒宠已三迁,归朝始二年。

囊中贮余俸,园外买闲田。

狐兔同三径,蒿莱共一壥。

新园聊铲秽,旧屋且扶颠。

檐漏移倾瓦,粱欹换蠹椽。

平治绕台路,整顿近阶砖。

巷狭开容驾,墙低垒过肩。

门闾堪驻盖,堂室可铺筵。

丹凤楼当后,青龙寺在前。

市街尘不到,宫树影相连。

省史嫌坊远,豪家笑地偏。

敢劳宾客访,或望子孙传。

不觅他人爱,唯将自性便。

等闲栽树木,随分占风烟。

逸致因心得,幽期遇境牵。

松声疑涧底,草色胜河边。

虚润冰销地,晴和日出天。

苔行滑如簟,莎坐软于绵。

帘每当山卷,帷多带月褰。

篱东花掩映,窗北竹婵娟。

迹慕青门隐,名惭紫禁仙。

假归思晚沐,朝去恋春眠。

拙薄才无取,疏慵职不专。

题墙书命笔,沽酒率分钱。

柏杵舂灵药,铜瓶漱暖泉。

炉香穿盖散,笼烛隔纱然。

陈室可曾扫,陶琴不要弦。

屏除俗事尽,养活道情全。

尚有妻孥累,犹为组绶缠。

终须抛爵禄,渐拟断腥膻。

大抵宗庄叟,私心事竺乾。

浮荣水划字,真谛火生莲。

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

是非都付梦,语默不妨禅。

博士官犹冷,郎中病已痊。

多同僻处住,久结静中缘。

缓步携筇杖,徐吟展蜀笺。

老宜闲语话,闷忆好诗篇。

蛮榼来方泻,蒙茶到始煎。

无辞数相见,鬓发各苍然。

篇2:白居易全文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城东楼名望海楼。]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诗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太平寰宇记》中望海楼作望潮楼,高十丈。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清晨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钱塘江水,奔流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把城外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见疏,终被杀害。所民间传说:他因怨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此诗通首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特别清晰。“苏小”,即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明季节,并以歌楼舞榭,写出杭州的繁华景象。应当注意的是,句中之柳非门前屋后之柳,而是极目远望到的院中之柳。《唐宋诗醇》评这两句说:“‘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但展现了眼前景物,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壮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有诗情画意。

上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移在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作者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说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一句写游人沽饮,一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

末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写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作者原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蒨,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写得非常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岂非美丽少女的化身?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虽不能肯定它就是从白居易这两句诗衍化而来,但二者的构思,却是一致的。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象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同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洋溢着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篇3:白居易全文

[唐]白居易

何处画功业,何处题诗篇。麒麟高阁上,女几小山前。

尔后多少时,四朝二十年。贼骨化为土,贼垒犁为田。

一从贼垒平,陈蔡民晏然。骡军成牛户,鬼火变人烟。

[蔡寇号骡子军。陈蔡间农骁锐者,人畜牛者呼

为牛户

生子已嫁娶,种桑亦丝绵。皆云公之德,欲报无由缘。

公今在何处,守都镇三川。旧宅留永乐,新居开集贤。

公今在何官,被衮珥貂蝉。战袍破犹在,髀肉生欲圆。

襟怀转萧洒,气力弥精坚。登山不拄杖,上马能掉鞭。

利泽浸入池,福降升自天。昔号天下将,今称地上仙。

勿追赤松游,勿拍洪崖肩。商山有遗老,可以奉周旋。

原序:裴侍中晋公出讨淮西时,过女几山下,刻石题诗,末句云:“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果如所言,克期平贼,由是淮蔡迄今底宁殆二十年,人安生业。夫嗟叹不足则咏歌之,故居易作诗二百言,继题公之篇末。欲使采诗者、修史者、后之往来观者知公之功德本末前后也。

篇4:白居易全文

[唐]白居易

圣代元和岁,闲居渭水阳。不才甘命舛,多幸遇时康。

朝野分伦序,贤愚定否臧。重文疏卜式,尚少弃冯唐。

由是推天运,从兹乐性场。笼禽放高翥,雾豹得深藏。

世虑休相扰,身谋且自强。犹须务衣食,未免事农桑。

薙草通三径,开田占一坊。昼扉扃白版,夜碓扫黄粱。

隙地治场圃,闲时粪土疆。枳篱编刺夹,薤垄擘科秧。

穑力嫌身病,农心愿岁穰。朝衣典杯酒,佩剑博牛羊。

困倚栽松锸,饥提采蕨筐。引泉来后涧,移竹下前冈。

生计虽勤苦,家资甚渺茫。尘埃常满甑,钱帛少盈囊。

弟病仍扶杖,妻愁不出房。传衣念蓝缕,举案笑糟糠。

犬吠村胥闹,蝉鸣织妇忙。纳租看县帖,输粟问军仓。

夕歇攀村树,秋行绕野塘。云容阴惨澹,月色冷悠扬。

荞麦铺花白,棠梨间叶黄。早寒风摵摵,新霁月苍苍。

园菜迎霜死,庭芜过雨荒。檐空愁宿燕,壁暗思啼螀。

眼为看书损,肱因运甓伤。病骸浑似木,老鬓欲成霜。

少睡知年长,端忧觉夜长。旧游多废忘,往事偶思量。

忽忆烟霄路,常陪剑履行。登朝思检束,入阁学趋跄。

命偶风云会,恩覃雨露霶。沾枯发枝叶,磨钝起锋铓。

崔阁连镳骛,钱兄接翼翔。齐竽混韶夏,燕石厕琳琅。

同日升金马,分宵直未央。共词加宠命,合表谢恩光。

厩马骄初跨,天厨味始尝。朝晡颁饼饵,寒暑赐衣裳。

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青缣衾薄絮,朱里幕高张。

昼食恒连案,宵眠每并床。差肩承诏旨,连署进封章。

起草偏同视,疑文最共详。灭私容点窜,穷理析毫芒。

便共输肝胆,何曾异肺肠。慎微参石奋,决密与张汤。

禁闼青交琐,宫垣紫界墙。井阑排菡萏,檐瓦斗鸳鸯。

楼额题鳷鹊,池心浴凤凰。风枝万年动,温树四时芳。

宿露凝金掌,晨晖上璧珰。砌筠涂绿粉,庭果滴红浆。

晓从朝兴庆,春陪宴柏梁。传呼鞭索索,拜舞珮锵锵。

仙仗环双阙,神兵辟两厢。火翻红尾旆,冰卓白竿枪。

滉漾经鱼藻,深沈近浴堂。分庭皆命妇,对院即储皇。

贵主冠浮动,亲王辔闹装。金钿相照耀,朱紫间荧煌。

球簇桃花绮,歌巡竹叶觞。洼银中贵带,昂黛内人妆。

赐禊东城下,颁酺曲水傍。尊罍分圣酒,妓乐借仙倡。

浅酌看红药,徐吟把绿杨。宴回过御陌,行歇入僧房。

白鹿原东脚,青龙寺北廊。望春花景暖,避暑竹风凉。

下直闲如社,寻芳醉似狂。有时还后到,无处不相将。

鸡鹤初虽杂,萧兰久乃彰。来燕隗贵重,去鲁孔恓惶。

聚散期难定,飞沉势不常。五年同昼夜,一别似参商。

屈折孤生竹,销摧百炼钢。途穷任憔悴,道在肯彷徨。

尚念遗簪折,仍怜病雀疮。恤寒分赐帛,救馁减馀粮。

药物来盈裹,书题寄满箱。殷勤翰林主,珍重礼闱郎。

喣沫诚多谢,抟扶岂所望。提携劳气力,吹簸不飞扬。

拙劣才何用,龙钟分自当。妆嫫徒费黛,磨甋讵成璋。

习隐将时背,干名与道妨。外身宗老氏,齐物学蒙庄。

疏放遗千虑,愚蒙守一方。乐天无怨叹,倚命不劻勷。

愤懑胸须豁,交加臂莫攘。珠沉犹是宝,金跃未为祥。

泥尾休摇掉,灰心罢激昂。渐闲亲道友,因病事医王。

息乱归禅定,存神入坐亡。断痴求慧剑,济苦得慈航。

不动为吾志,无何是我乡。可怜身与世,从此两相忘。

篇5:白居易全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注释:

①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③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④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⑤晴翠:明丽翠绿。

⑥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的友人。

⑦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翻译: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不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毁灭的,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不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篇6:白居易全文

长恨歌

唐代: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花开日 一作:花开夜;南内 一作:南苑)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 通:栏;飘飘 一作:飘飖)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易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自产生之日起,对主题的看法、理解就有分歧,时至今日多种主题说仍然存在,综合看大致有三种说法,即“讽谕说”“爱情说” “双重主题说”。我们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篇。

说《长恨歌》是一首描写爱情悲剧的长诗.一般不会产生歧义。因为悲剧故事的始末在诗中表达得十分清晰:全诗以“汉皇重色思倾国”为开端,先写杨玉环入宫,受专宠;次写马嵬兵变及李、杨爱情悲剧结局;再写唐明皇奔蜀及回宫后对贵妃的笃诚思念;最后借助想象的翅膀,写贵妃死后成仙,对玄宗一往情深,并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束整个故事。该诗不仅故事完整,而且情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诗的后半部分想象、虚幻了一个恍惚迷离,“虚无飘渺”的别开生面的仙境,使杨贵妃死后的形象再现于蓬莱,沟通了天上人间永远不存在的爱情。这使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就不再是简单的纪实诗,而成了一个经过艺术再创造的更带有典型意义的悲剧。这种仙化式的悲剧结局,是作了喜剧处理的。它不仅写出了李、杨至死不渝的爱情,而且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死而复生、恩爱不绝的奇迹。《长恨歌》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最终以悲剧结局,这反映出了诗人对他所认识所描绘的那部分社会生活的基本评价和基本态度,而且这爱情悲剧是能够统帅全诗灵魂的;至于纵欲失政等政治因素可作为背景、典型环境来考虑。这爱情悲剧作为主要线索来分析、评价。那《长恨歌》的爱情说也就好解释了。从客观上说,帝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我们今天看来与一般人是不一样的,有其独特性.这里富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唐明皇“重色”的性格特征可谓淋漓尽致矣。诗的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就高度概括了他的性格特征。而杨贵妃则着重体现在“倾国”的外貌上,写她的妩媚、娇态、风姿.“天生丽质”。这形象既富于个性又十分鲜明。

作为一首爱情诗来看待,它不同于一般爱情诗的地方,还在于把政治历史事件作为背景来处理,作为爱情悲剧的典型环境。逸乐误国,甚至导致安史之乱,这只是一个方面,同时它也导致了自身无可挽回的大悲剧。可一味囿于“女色亡国”却 是一种偏见。必须看到,“开元之治”的断送,绝不仅仅于此,更主要的是唐代各种社会矛盾白热化的结果。

我们说,《长恨歌》不仅以唐明皇、杨贵妃两个历史人物为男女主人公,还写了重大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 “马嵬兵变”(六军不发无奈何)等。据此,我们可知,就这些政治历史事件而言虽蕴含着强烈规劝和讽谕作用,对唐明皇晚年耽于淫欲的腐朽生活是有批评的,但这却不是该诗的正题。正题应是“长恨”,是永恒的遗憾,“此恨绵绵无绝期”。作者心中永恒的恨,显然主要是爱情遗憾,但也远非一般的男女之间的生离死别的伤痛感情所能概括的。我们认为它绝不会对误国寄予那么多的同情。我们从“长恨”的深刻含义中去感受丰富的历史内容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就不会把它仅仅当作肤浅平庸,讽谕劝世之作了。

这首长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连小孩子都能吟唱《长恨歌》,其魅力就在于诗人用抒情的笔调、同情的心理叙述了一则发生在帝王与妃子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充分表现了爱情的欢乐、痛苦、悲伤;还在于诗人用极为优美的笔调赋予了人物以饱满的感情,杨贵妃死后复生对唐明皇的深情尤为感人。缠绵诽恻的感情,曲折婉转的故事,优美流转的语言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幻想,吸引了历代读者,也使它成了享有世界声誉的名作。

篇7:关于白居易的作文

大家都读过白居易的《江南好》吧,诗中夸得是江南的美丽景色。而我倒觉的是在夸的是我班新转来的同学江南。你们会说白居易是两千多年的人士怎么会知道如今的事呢?不过江南这个同学的确很好。

说江南好是因为她学习好。她上课时的坐姿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坐的端端正正,好似一尊佛像巍然不动,而我趴在桌子上好似一条精疲力竭的蛇。她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前几名,这次的期末考试又以288分刷新了我班的最高纪录287.5分。说她学习好是当之无愧的。

说江南好是因为他人品好。我这个人别人叫我帮别人一下我总是爱帮不帮,心情好时帮别人一下,心情不好时吼别人几下而江南无论在心情好或坏都会帮别人。所以我觉得白居易的<江南好>是在夸江南的。

篇8:白居易的作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至江州刺史。后王涯之余《赏花》《新井》凡篇影射家母虚妄,有损孝道,甚伤名教,遂续迁司马。途遇及笄邻女,相对恸哭,使其半抱琵琶,呼摇声乐,忆之少小欢乐事,感作《逢旧》,聊以自慰。感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以歌抒怀,以舞言志。

蛮瘴折柳独断绝,八百里风卷尘烟。重云锁目玉盘缺,唯有孤鸿啼子夜。摇船渐度翠银腰,风起扁行丝铃飘。忽闻岸边玲珑乐,声转千百扯舟前。平素熟闻立部伎,堂上堂下无人厌。此曲一声众驻耳,立部坐部顿失鲜。净沙影重忽开焰,律动团云遮素颜。九酝重米曲酒母,八珍玉斝齐琼筵。赤橙黄绿荧珠变,青蓝紫墨旦角脸。忽如细丝勾心韵,又成江河一涌千。再变灵歌藏钩握,后闪剑雨凝青喧。乐中拨弦切断破,音里转口工角徽。玉露滴兔声灵秀,流水疾随流音流。曲罢默场口如壶,恰顿半晌声雷动。漫地烟花彩云歇,台间歌女羞花月。

安钗凤卷倭堕髻,锦连团饰玉步摇。啼妆额黄牵牛郎,螺黛扫眉领春风。携妻共赴看台前,

样貌却得人憔悴。便是秀家幼龄女,青梅竹马湘灵悦。十五邻家胜天仙,共度良宵二十年。

无奈湘灵恐出身,未盼求得镜花缘。我愿至天乃必成,对影步步行比肩。可怜家母不逢愿,

悲怆离家数百延。一日不见千度秋,霜月凝白夜花头。愿为深山作为木,宁成枝枝连理生。

而今隔久重相见,积郁成河怎断结?双抱液流红台墨,共续前缘毋相决。

转随歌乐重开演,思伴离声入世间。昔者为官遂民愿,古有尧舜堕泪碑。兼济怎得天下妒,

独善岂料其身服?贾生长沙屈贤德,李广飞将难封侯。宦海浮沉舟难渡,天地苍茫人何怒?

去他楚王好细腰,何堪庄周彩梦蝶?但作严光天子送,毒龙安禅卧林中。绿蚁酪酒竹下住,

青松伴日与民休。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一曲铿然律转悠,良久不行行良久。时雨时落时人醉,人动影动心动徊。荒城心接芳草原,

古道人赴香山岳。泪干性空对相笑,天青色起红叹颜。曲罢舒吟步虚词,东方日白鱼肚成。

跋:后传湘白于元和相见,对视痛哭,后题《逢旧》以记之。人皆侧视其良缘,堪比潘杨。

然相聚一夜便匆然分离,而其神态亦一反其常。二人对笑良久便行若路人,告辞相离,后便再也不见。唯见乐天。

篇9:白居易的作文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写送客只是一个引子,目的在于引出琵琶女;写琵琶女也不是诗人的目的,只是借写琵琶女来抒发自己自己的迁谪之意;其实抒发自己的迁谪之意也不是最终目的,他只是借抒发自己的迁谪之意间接的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时局的失望。白居易是在借《琵琶行》释放自己内心的怨气、怒气、不平之气。因此,我们在欣赏这首千古绝唱的时候,可以去细心感受描写音乐的诗句,也可以深入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可千万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正是这次被贬,让白居易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让他重新审视官场政治斗争的复杂、险恶;也正是这次被贬,致使他被迫放弃“兼济天下”的理想,决计避害远祸,走“独善其身”之路。在这种“理想”与“现实”,“进”与“退”,“入”与“出”的激烈碰撞中,白居易最终被迫屈服于现实,选择了“妥协”“退让”“出世”。孔老夫子那种“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做法,在白居易面前失去了作用。“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白居易就因为自己的坚强才遭受了打击,所以在他遭受打击之后,选择了远离官场,保全自己。后来他虽然仍在做官,可心早已与陶渊明一起采菊去了。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深秋的夜晚,清冷的江风呼呼作响,岸边的枫叶、荻花也在风中瑟瑟发抖。整个环境显得凄凉、冷清、萧瑟、昏暗。诗人在此描写这种凄清、萧瑟的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渲染送客时的离愁别恨,更重要的是为后文叙述琵琶女的不幸命运和自己不公平的遭遇营造一个悲凉哀婉放的氛围。

可是诗人正准备在江口送别友人。诗人为何要在此时送客呢?客人又为何到了晚上了还要离开呢?这不能不引起读者的思考。

篇10:白居易的作文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秀床前。年少的他们对未来是有何等的期盼?他们又是怎样相约百年,白首不离?然而,门第规矩却让他们紧紧牵起的手硬生生分开。乐天,或许你命该如此,与湘灵只能相知相爱却不得相守。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你的离开,她的思念,从此两个相爱的人夜夜无眠。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哪一个不是你漫漫长夜中对湘灵的思念?哪一种愁没倾诉出你对她浓浓的爱?你们十七年的相处,八年的相恋。乐天,你本以为此次的分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然而,当你功成名就之时,你带着你的一腔美好归来,你以为有情人可以终成眷属,但是残酷的现实却让你无奈的发现,愿至比天成,步步比肩行只是你的一个梦。如今,梦醒了,心,也碎了。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你守着你的承诺,不与任何人成亲,你想用你的行动与封建教条进行抗衡。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此刻的你是否也曾想抓起湘灵的手一起远走高飞?至此不问天下事,直到青丝已如霜。可是,你还有无法挣脱的枷锁。当无奈、责任与爱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仿佛能听到你日日心碎的声音。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临近不惑之年的你始终逃离不了命运的束缚——政治联姻。枕边人不是心上人,心上人只是梦中人。多年的爱情,已经渗入血液融进生命,与你一体,不论你成亲与否。

应被旁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爱与恨交织着,欣喜与遗憾碰撞着,你与她抱头痛哭的泪水里冲刷着这四十多年的尘埃。当你的爱与哀愁再次相逢之时,我能想象的到你那双苍劲有力的手是怎样开始颤抖着。一别经年,再次归来,可她,却杳无音信。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我想,这不仅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那个人,更是你心中那个一直挥之不去的湘灵。悠悠生死别经年,你是否也希望她可以出现在你的梦中?此恨绵绵无绝期,玄宗的恨无绝,而你的恨又何时能止!

篇11:池上 白居易

池上 白居易

池上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二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篇12:白居易《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

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

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注释]:

艇:轻便的船名。

解:懂得。

一道:一条

[简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真情态。

篇13:白居易全文注释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

【1】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乃是嵩阳处士,名字未详。

【2】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3】醅(pēi):酿造。

【4】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5】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6】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注解】:

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没有过滤的酒。

【韵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

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

【评析】:

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

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赏析:

这首诗可以说是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给友人备下的酒,当然是可以使对方致醉的,但这首诗本身却是比酒还要醇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酒是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炉火又正烧得通红。这新酒红火,大约已经摆在席上了,泥炉既小巧又朴素,嫣红的火,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是那样地诱人,那样地叫人口馋,正宜于跟一二挚友小饮一场。

酒,是如此吸引人。但备下这酒与炉火,却又与天气有关。“晚来天欲雪”──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可以想见,彼时森森的寒意阵阵向人袭来,自然免不了引起人们对酒的渴望。而且天色已晚,有闲可乘,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

酒和朋友在生活中似乎是结了缘的。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所谓“独酌无相亲”,说明酒还要加上知己,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杜甫的《对雪》有“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之句,为有酒无朋感慨系之。白居易在这里,也是雪中对酒而有所待,不过所待的朋友不象杜甫彼时那样茫然,而是可以招之即来的。他向刘十九发问:“能饮一杯无?”这是生活中那惬心的一幕经过充分酝酿,已准备就绪,只待给它拉开帷布了。

诗写得很有诱惑力。对于刘十九来说,除了那泥炉、新酒和天气之外,白居易的那种深情,那种渴望把酒共饮所表现出的友谊,当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这里显示了除物质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动人的精神因素。

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于是,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炼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篇14:白居易语录

白居易语录大全

· 园林亦要闻闲置。

·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

·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钅奇),不战安江东。 —— 白居易语录

·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珍左换氵),无乃儆予躬?

·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已责宽三农。

·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 白居易名言

· 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

· 凝为悠悠云,散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蒙蒙。

·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 冠佩何锵锵,将相及王公。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 白居易名言

·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 白居易名句

·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 白居易名句

·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 白居易语录

· 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 枭鸣松桂枝,狐藏兰菊丛。苍苔黄叶地,日暮多旋风。

· 前主为将相,得罪窜巴庸。后主为公卿,寝疾殁其中。

· 连延四五主,殃祸继相钟。自从十年来,不利主人翁。

· 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人疑不敢买,日毁土木功。 —— 白居易名句

· 嗟嗟俗人心,甚矣其愚蒙旦恐灾将至,不思祸所从

· 我今题此诗,欲悟迷者胸。凡为大官人,年禄多高崇。

· 权重持难久,位高势易穷。骄者物之盈,老者数之终。

· 四者如寇盗,日夜来相攻。假使居吉土,孰能保其躬?

· 因小以明大,借家可喻邦。周秦宅崤函,其宅非不同。 —— 白居易名句

· 一兴八百年;一死望夷宫。寄语家与国,人凶非宅凶。

篇15:《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新乐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二篇。诗前有序说:“苦宫市也。”意思是有感于宫市而作。所谓宫市,就是皇帝派太监到宫外集市上公开掠夺民间资财的一种形式。德宗之前,宫中用物都由专门官吏采办。但自贞元末年起,改为由宦官直接从民间采购。

太监及其爪牙往往多至数百人,经常在市场上寻找物色,看到合意的东西,就叫嚷着“宫市”,强买甚而硬夺,以致卖主空手而归。韩愈在《顺宗实录》中曾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这种不合理现象。

诗歌首先叙述卖炭翁的生活和外表形象,说他在终南山砍柴烧炭为生。因为每天烟熏火燎,使得他“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见这是一个多年以砍柴烧炭谋生的卖炭老人了。诗人通过对主人公面孔、鬓发和手指的描写,既表现了主人公的职业特点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又揭示出老人生活是多么地艰难、辛苦。他之所以卖炭不过是为了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口中所需的一点食粮,以求温饱。正因为如此,一旦卖炭翁再遇到什么其他灾难,读者自然会加倍地同情他,为他的不幸而叹惜,对灾难的制造者的谴责也因此而更加。

然而,灾难往往会降临到这些忠厚老实、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穷苦百姓身上。在一个冰冷刺骨的冬天,“可怜身上衣正单”,寒风正无情地吹着他那单薄的衣裳,侵入他的肌肤,可是他却希望天气更寒冷一些。这颇有些使人奇怪,“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道出了其中原因。本来卖炭翁衣裳单薄,天气寒冷,理应盼望天气暖和一些,但他因为担心炭价低而宁愿天气更寒冷一些,天气冷,他的炭才能卖出去,价钱才能卖得高一些,从而他才可能有钱添置冬天的衣服。

这句话表现卖炭翁的心理活动,极为生动传神。幸而天公作美,夜里突降大雪,而且有“一尺”之厚,天气是足够寒冷了。因此这位老翁一大早就赶着牛车沿着那结了冰的车道向集市赶去。他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所以他来得很早,此时集市大门尚未打开,他不得不在门外的泥水中休息一会儿。人饿了,拉车的牛也累了,但他心里是高兴的,充满了希望,他差不多可以如愿以偿买上冬衣了。读到这儿,也许读者会怜悯他寒冷天气中只穿着那单薄的衣裳,但一想到他的炭因此可能卖个好价钱,也会不由替他高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卖炭翁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的时候,远处两骑人马翩翩而来,原来是“黄衣使者白衫儿”驾到。“翩翩”二字本来是用以形容英俊潇洒之态,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这两员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嘴脸。因为是皇帝派来的,所以称“使者”。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替货币,宫廷购买货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读至此处,不由令人想起诗人的另一首诗《宿紫阁山北村》中,描写宦官们掌握的神策军强盗般抢劫百姓财物的野蛮行径。他们都是为宫廷官府服务的,然而他们的共同特点却是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通篇没发一句议论,说宫市给人民带来怎样的苦处,人民在这种残暴的掠夺下,怎样难以生活。而是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憎感情。这是作者发多少议论也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其次,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一是对人物外貌的刻画,二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试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活活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的辛苦、贫困、衰老、遭难的`外貌,使人见之同情,思之痛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把老人瑟缩、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写得多么深刻、细腻。使人仿佛看到一个蜷缩在屋角冻得发颤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筹划着自己可怜的生活。从而更加拽拉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残酷的现实对老人是多么不公平!

诗的另一特点是不平铺直叙,运用抑扬缓急的手法,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老人忧炭贱,愿天寒,接着就下了一场大雪,好象天从人愿,燃亮了老人心头的希望之光,使同情老人的读者也为之高兴,感情得到了暂时舒缓。这是诗人故意制造的希望的假象,为以后的彻底破灭作了铺垫。接着老人晓驾炭车奔城,一路虽然很艰难,由于心中充满了希望,也就有了力量,好象劳苦饥寒也被驱散了一大半,一口气就赶到了目的地。“市南门外泥中歇”。他不急于一下子把炭卖掉,要歇下来喘一口气,或许准备等会儿去打探一下价钱。这段描写很富有戏剧性,象高潮到来之前的短暂平静,让读者随着主人翁的休歇再来一次心情的舒缓。接着笔锋急转直下,掠夺的宫使翩翩而来,把悲剧推向高潮,使人触目惊心。总之,故事情节这种跌宕起伏的波浪推进性,不仅符合事物本身的然发展逻辑,也体现了卖炭老人内心的律动,增强了诗歌感情洪流的回旋冲击力量。

篇16:白居易诗集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白居易的诗词:《望月有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的诗词:《后宫词》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篇17:白居易诗集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篇18:白居易诗集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篇19:白居易诗集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风雨萧条秋少客,门庭冷静昼多关。

金羁骆马近卖却,罗袖柳枝寻放还。

书卷略寻聊取睡,酒杯浅把粗开颜。

眼昏入夜休看月,脚重经春不上山。

心静无妨喧处寂,机忘兼觉梦中闲。

是非爱恶销停尽,唯寄空身在世间。

白居易的诗词:《杨柳枝词》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篇20:白居易诗集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篇21:白居易诗集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上马临出门,出门复逡巡。

回头问妻子,应怪春游频。

诚知春游频,其奈老大身。

朱颜去复去,白发新更新。

请君屈十指,为我数交亲。

大限言百岁,几人及七旬?

我今六十五,走若下坡轮。

假使得七十,只有五度春。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篇22:白居易全文注释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1】花非花:词牌名称,由白居易自度成曲。

【2】来如:来的时候。

【3】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作品赏析:

①花非花、雾非雾: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

②来如句: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

③去似句: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这是一首情诗。说花非花,说雾非雾,本不是花,本不是雾,花有所指,雾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说出真情——夜半来,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雾,说明确有人来。谁来谁去?隐而不吐。为什么来?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春梦者,春情也;朝云者,“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事也。此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篇23:白居易全文注释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作品赏析:

【注释】: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初夏作于江州。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篇24:白居易全文注释

[唐]白居易

错落复崔嵬,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坼剑门开。

峭顶高危矣,盘根下壮哉。精神欺竹树,气色压亭台。

隐起磷磷状,凝成瑟瑟胚。廉棱露锋刃,清越扣琼瑰。

岌嶪形将动,巍峨势欲摧。奇应潜鬼怪,灵合蓄云雷。

黛润沾新雨,斑明点古苔。未曾栖鸟雀,不肯染尘埃。

尖削琅玕笋,洼剜玛瑙罍。海神移碣石,画障簇天台。

在世为尤物,如人负逸才。渡江一苇载,入洛五丁推。

出处虽无意,升沉亦有媒。拔从水府底,置向相庭隈。

对称吟诗句,看宜把酒杯。终随金砺用,不学玉山颓。

疏傅心偏爱,园公眼屡回。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

【注释】:

原题: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

篇25:白居易全文注释

[唐]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注释:

【1】微之:唐朝诗人元稹,字微之,与诗人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2】“漳浦”句:以三国时刘桢卧病漳浦自比。刘桢《赠五官中郎将四首》其二:“余婴沉痼疾,窜身淸漳滨。”漳浦,指漳河。今山西省东部有清漳、浊漳二河,东南流至河北、河南两省边境,合为漳河。

【3】“咸阳”句:指元稹已死多年。元稹死于大和五年(831)七月,次年七月葬咸阳县(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为悼念亡友之辞。《礼记·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4】君埋泉下:指微之去世。

【5】寄人间:寄居人间。

【6】阿卫:微之的小儿子。

【7】韩郎:微之的爱婿。但据作者《元稹墓志铭》:“今夫人河东裴氏,贤明知礼。……生三女:曰小迎,未笄;道卫、道扶,龆龀。一子曰道护,三岁。”可知阿卫即道卫,自注中“小男”或为“小女”之误。又韩郎疑是韩泰的儿子。

【8】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阴间。

【9】茫昧:模糊不清。

作品赏析:

这首《梦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梦中二人携手同游,他们可能意气风发地畅谈天下大事、黎明苍生;可能痛斥那宦海**、官场污浊;可能耻笑那魑魅小人、假义君子……可是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泪水打湿了绢帕,老泪纵横也无心擦拭了。时年,白居易已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想起了元稹当年还和过他的一首诗,诗中有这么两句:“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确实,生时不能相见,梦见还可以慰藉相思,梦不见是悲痛的。可是,死后故人梦更是痛彻心扉。明知此生不能再见,却又一遍遍回忆着逝去的时光,每每回忆一次,都是一遍强于一遍的无奈忧伤。死亡,切断了所有一切可能的念想。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时间蹉跎了芳华,元稹死后,白居易的一把老骨头也不得安生,只是淡漠地看着长安城的草生草长。白居易与元稹一别已是九年,而且还会有好几个九年,直到自己也身赴黄泉。而自己的生老病死,已经没有了元稹的参与。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是一位“深入浅出”型的沉思者:孤高、正直、磊落、坦荡。这句话正是白诗在字面、形式上看似浅显,而情意、内涵甚深的表现。诗人写下这首诗时,身边不是缺乏朋友,亦不是敌人泛滥。拉法特曾说:“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诗人恰好不是个凡夫俗子,他一生的朋友是很多的,比如李商隐就是他的忘年交。也正因为如此,在时隔九年后,诗人的这份思友之情才愈显得弥足珍贵。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高寿的诗人目睹了后辈们的离去。一方面,活着的人想要知道死去的人的情况,另一方面,活着的人总是念念不忘地将人世间的新鲜事儿祷告给死者,纵然知道是徒劳,还是怀着这份希望。《古诗十九首》中有言:“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当诗人看着去者已去经年,而来者亦已成去者,这是很大的内心荒凉。

篇26:《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鉴赏: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我的主张作文

蒙蒙阴雨作文

观刈麦改写成作文800字

为父亲节而作 优秀作文

松树的精神六年级作文

花非花作文

文学常识:元白是谁

十七孔桥范文

望月有感作文精选

超励志诗句《长相思》

白居易的作文
《白居易的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白居易的作文(共26篇)】相关文章:

忆江南改写作文300字2022-10-07

“衰”老爸作文2023-04-07

游三游洞记五年级作文2022-11-20

改写忆江南作文300字2023-01-09

描写雪的作文二年级2023-08-04

描写我的高二作文2024-01-11

落叶瑟瑟作文2023-05-18

描写春夏秋冬的作文精选2022-06-30

描写美国风光的作文2022-11-01

香山的叶子作文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