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范之道交互设计(精选8篇)由网友“鬼脸嘟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产品规范之道交互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产品规范之道交互设计
对规范更深层次认识来自于YUI的启发,这个几乎已经是控件代名词的英文缩写,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全称The Yahoo! User Interface Library,其实就是整套带有开发模式的界面规范,因此我也喜欢把整理好的各种规范叫做XXX Design Library,
产品规范的应用对象,分为设计师、工程师两类人。对设计师来说主要是“协调”工作,使交付物统一;对工程师来说主要是“配合”工作,使开发效率提高。
1. 规范的时机
我倾向于在概念设计的低保原型之后,也就是说得先有第一批可开发的页面。我反复强调的原因,概念上不管做产品还是平台,核心都是由一个个页面组成的网站,有效规范只针对于最终产出。
很多朋友提到边设计边整理规范,这是对设计工作的总结。我的看法,产品设计与开发是整套系统工程,所以更进一步,应该边开发边整理规范,让规范与开发同步,互相契合更新。也就是说,每次迭代之后,都应该升级规范。
对工程师而言,上手来一份事无巨细的规范,读完要花两天,熟练要花十天,在庖丁解牛的开发过程中,简直就是噩梦。于是还没等走完这个过程,早因想痛打设计师而消极怠工了。这也正是不建议使用现成规范的原因,第一国情不同,第二时机不对。
2. 规范的程度
经常听到种声音“规范对开发工程师的约束力太弱。”我认为并非问题根源,因为规范的目标不是约束。产品规范对工程师的唯一好处就是快,越快越简便完成任务,工程师才越可能认可。打算让工程师把工作重心偏移到界面体验来完全不现实,因为各自的工作职责不同。
注意使用工程师的思维来横向描述产品,尤其在模块和组件角度,更有必要最终细化到代码和字段。工程师不愿意遵守,做规范的人首先应该扪心自问,是否阻碍了别人的工作?作产品设计规范不能只考虑如何设计好,关键是如何配合执行好,更不是完全主动的监督,
规范最大的作用,在于方便分享,减轻沟通压力。规范越翔实,越容易体现专业的大家风范,也就越凸显设计价值,对拿了钱就走人的设计师来说很受用。高瞻远瞩只是看上去很美,不具有可控的操作性,强制执行的后患无穷。
3. 规范的内容
概念文档,固化产品架构和业务大流程。便于设计师快速了解全局结构和流程,同时有助于工程师搭建程序结构,以及数据库逻辑。但是得注意,满脑子函数的工程师们,普遍对信息架构、交互设计不敏感。
页面设计,固化界面布局和表现。用于设计师协作完成原型设计,同时起到指导工程师修改页面的作用,尤其是页面结构、样式定义、信息块标注。忙于功能的工程师们,对界面的仔细程度往往也不如设计师。
模块控件,固化功能落实和操作小交互。既便于设计师新增、修改界面,也便于工程师嵌程序和调整。最好是做成各种精确的Module或者Pattern,做到有据可依有档可查。尤其是对状态描述,能省不少解释的口舌,也便于小范围升级和做版本管理,做到工作流程中的Don’t make engineer think。
4. 规范的执行
规范的监督成本,全部建立在规范本身的有效性之上,也就是说,对产品和团队有足够可控的了解,是提高执行效率的基础,并非设计单方面合理就行。
在项目时间受限制的情况下,工程师解决问题一定有优先级,功能高于界面不仅合理,而且完全应该这么做。我观察到的矛盾,绝大多数都因为产品方提要求的时机不合理所致。
如果没有时间压力,也没有任务压力,工程师仍然不遵守设计规范,那是工作态度问题,应该尝试与工程师团队沟通解决,或者把协调级别再调高。多注意沟通,互相调整工作方式,任何小矛盾和不契合都可能因时间而被放大。多尝试改变自己,这也是种挑战,除非有权利选择同事。
模块化开发中,工程师最怕因为乱引起的麻烦,而不是技术难度,因为难度可以妥协解决。作为设计师,多学习技术并亲自实践,除了能精确把控节奏,所获得的经验也将成倍增长。
来自:ucdchina.com/blog/?p=478
篇2:产品之道用规范来封装自己交互设计
工作两个多月了,上周给公司提交了工作报告,统计了最近的工作,大大小小的策划稿出了七、八个,
原本是计划一周写一次工作小结的,但因为目前项目的保密性要求,所以很多东西都没办法写出来。写案例是最有效果的,光写心得缺少实际的情景和内容,所以尽量找一些可以分享的东西出来。
本章写一些规范性的内容,主要思路是,做产品的,要用规范来封装自己。这里说的不仅是设计出来的产品要规范,另一方面更要时时有这方面的意识。
在可用性设计的原则中,有一条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一致性,同个性质的元素不应该出现二种以上的形态,便于用户识别和体验。
而产品的规范,也是一致性远离,不过目的不一样,产品规范的目的一方面是有效沟通、另一方面是快速完成工作,导出高效、高质量的产物。
最近项目中跟同事配合整理了整个项目中的UI规范,个人觉得一个项目特别是多模块的大项目,一定要在事前理清好这些规范,在开发的过程中,才不会引起混淆及后面需要额外付出人力成本来统一,
规范的类型,在我的第一次学习计划中有提过,包括:
(一)策划文档规范
(二)功能结构、功能清单规范
(三)用户调研模板(调查问卷、访谈问卷等等)、人物角色规范
(四)原型图规范(模板和控件、规则和说明规范)
(五)交互设计规范(UI规范和交互规范,概念设计)
(六)流程图规范
(上面的案例都是上个项目的一些产品,有些地方可能做得不好,大家看看就好,不过过多注重形式)
在我参与的最近两个项目以来,一直在陆续整理着这些方面的相关材料。
有志于做好产品的童靴,建议多花点心思在这些方面。
本文出自:joshes.cn/post/9.html
篇3:有关产品创新交互设计
德鲁克所阐述的创新机遇之七大来源:
一、意料之外的事件;
二、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
三、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四、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
五、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
六、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
七、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
要做的事情是:
1、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从分析机遇着手;
2、创新必须多看、多问、多听,既要关注数字,也要关注人;
3、创新必须简单有效,目标明确;
4、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
5、成功创新的目标是取得领导地位,
有关产品创新交互设计
,
避免的事情是:
1、不要太聪明;
2、不要过多花样,不要分心;
3、不要为未来进行创新。为现在进行创新!
创新的三个条件是:
1、创新是工作,要把创新当做工作那样去对待;
2、创新者必须立足自己的长项;
3、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德鲁克最后提出,企业家和创新者要做“保守的创新者”,“成功的创新者都相当保守,他们不是专注于冒险,而是专注于机遇。
原文链接:jary.findesign.cn/?p=3208
篇4:产品&设计&色彩交互设计
设计师得到产品设计需求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个色彩的选择问题,产品经理最初也可能会提一些自己的意见,如
A:我觉得做一个蓝色的不错,就做蓝色的吧!
B:喜庆一点的,红色没错的!
C:这个颜色太压抑了,亮一点怎么样
D:这一块颜色好花啊!
作为设计师应该怎么去回答呢?
先简单分析一下ABCD,4位所要表达的潜台词,
A:对该产品从个人主观或个人经验所做出的色彩上的推荐
B:喜庆的!而不是真的要求用红色或者其他
C:设计图的感觉偏移了产品初衷和产品气质,觉得这不是想要的
D:主体不突出被干扰
在最早设计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产品经理最终要求,产品表现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而不是讨论色彩排版细节,这样才能先找到根本,避免CD所出现的情况,早期对产品的理解,对后期设计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理解产品价值,然后通过正确的方法,就能准确定位产品色系,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色彩定位方法论, 准确定位色彩方法有很多,如色彩心理选择法、图片映衬法、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法等多种形式,下面简单讨论一下常使用的几种方法:
1.色彩心理选择法
我们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种性质。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给人不同的心理印象,色彩上从心理感受的大方向到小方向的细分,逐渐无限的接近最适合用户心理的色彩区块,
根据色彩心理属性来筛选色彩,大家都知道,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如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相在心理上有强烈的冷暖的区分,
如红、橙、黄让人想到阳光、火焰和太阳给人温暖的感觉即暖色系,青、蓝、让人想到大海蓝天,给人清爽凉快的感觉即冷色系,在设计的时候最早考虑的是产品气质和宣传效果,需要给人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如果需要给人热情、活力的感觉就选择暖色系,如果需要给人冷静、高雅、庄严的话就选择冷色系,进行第一轮的筛选。
第一轮筛选后,比如选择的是冷色系,也就是色环右边的绿蓝紫区间,然后根据产品气质和色彩心理进行匹配缩小选择范围,调整小范围的色彩偏向,明度饱和度的微小差别,最后找到和接近最适合的色彩!
2.图片映衬法
在拟物化场景图片中寻找适合色彩,进行设计,例子:阅读器概念设计过程,虽然图形概念最终没有采用,但是设计过程思考方式可以进行参考。
最早设计的时候寻找了一些读书馆场景图片资料,然后在场景图片中取用3种色值作为软件主体颜色进行设计。
从图片中取用3中色值,进行场景化模拟!
最后实现效果:
3.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法
即设计师提出多种色彩方案,以交互常用的调查问卷、用户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数据分析进行删选最适合的色彩,这种方式准确率高,缺点就是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消耗比较多!
篇5:产品感悟一二交互设计
蛋王的BLOG八百年不更新,大仙表示很欣慰;大仙的博客好久未更新了,我表示很欣慰;其实我们都很懒,作为“高级打杂”的产品经理,我们确实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我们很忙,
1、理理我的一些产品经理书籍:
启示录:前段时间,看到很多同行在不同的地方推荐《启示录》,于是果断地下单购买,并满怀期待地等待书送达。书送达后翻了翻,确实不错,然后读故事书般看完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书很不错,入行必备,实战型,有案例,收获不少。可惜的是阿里的色彩太溶,不够典型。
结网:这本书让你明白产品经理应该怎样做,偏理论,入门级读物,看完让你对这个职位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入行必备。
沸腾十五年: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堪称互联网教科书,让你了解互联网这个行业的兴起和趋势,给你一个大局观。最让我感叹的时,看到介绍的一些项目,有我所经历过的,现在看成败,感叹颇多。
很感谢苏杰、狒狒、王坚,感谢他们的总结和整理,对于我们这个新兴的行业提供了一些标准和参照物。
理理书籍,整理后给个推荐指数(凭记忆),也算是给后来人一个参考。
目前在看的一些书籍:《创业邦》 《IT经理世界》 《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 《精通web analystics2.0》。关注产品运营、数据分析。
2.功夫在诗外
很喜欢纯银的博客,一些关于行业、心得、沉淀,《运气与浮云》 《杂念.职场》 《杂念.行业》,这几篇看得心有戚戚焉,
功夫在诗外,产品经理本身就是一段心灵的修炼过程。沟通、思维、决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最近也正在把生活融入产品,把产品融入生活。
最近很少写关于一些工作和技能的文章,技能上已经到了临界点,现在欠缺的是火候,是一份为人处事的出容。
关于工作上的事,也一直在总结。最近积累和总结的一些方向:电子商务、社会化电子商务、产品经理、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商店、WAP产品设计、Symbian产品设计、Android产品设计、Iphone产品设计。这也是最近1年来的最大收获: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
产品经理需要阶段性的总结和沉淀,我经常隔段时间就会花一些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一些体会。
3、关于成功
成功的要素:天赋、努力、机遇。自觉得天赋不算很高,所以唯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弥补。机遇也有,但是很可惜,去年的2次机会都没抓住,所以现在需要更加的努力,在下次机会来时能做好准备。
做喜欢的事,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等量变引起质变。
有时在想这1年来的得失,最大的收获是进入了移动互联网。1个光杆司令(虽然有电子商务产品经理、无线产品经理、产品助理等3个岗位编制,但人真不好找)支持了公司1整年来的业务,策划了1个WEB站,2个WAP站,2个客户端,前段时间写半年考评时内牛满面。
4.现在&未来
现在,专注产品运营,努力把产品线运营起来。
未来,继续深入移动互联网和APP,这是最好的时代。
篇6:产品的价值交互设计
最近一直在想,我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最近也一直在对比,开发的价值,产品的价值,团队的价值,我的价值。
一直以来的开发经验,一直让自己看不起产品这份工作。
今天看着一片一片死在自己塔防下面的小妖,突然顿悟了。
如果把开发比做小妖, 3个开发,就是这样一个冲刺的小团队:
如果我作为一个开发,加入其中,那就是4个小妖,
生命:280
攻击:20-40
移动:中速
这样一个冲刺小队,初级箭塔倒是能闯过去,碰上点高级货,必定全灭了。
那换一个身份呢?假如产品是具备“鼓舞”技能的辅助职业:
如果我作为一个产品,加入这个冲刺团队,鼓舞同伴,给他们加攻击、护甲、速度和生命。
还有谁能挡住我们的冲刺?
篇7:无线产品规划交互设计
竞争对手分析:开发哪些平台客户端、提供什么功能、内容组成、有什么特色政策优惠、运营推广方式;挑选几个竞争对手做竞品分析,思考对方的产品策略和运营方式,分析产品功能和业务流程。
用户分析:用户群体(移动互联网用户驱动性:草根用户-精英用户,用户使用习惯是不同于PC的)、手机支付用户规模(1.5亿网购用户)、用户需求:把握需求痛点。
市场分析:市场规模、渠道支持、移动支付、
核心竞争力:进入这个行业的优势、SWOT、能够做到多大规模
(3)功能需求
传统的需求包括:从用户需求而来、从运营需求而来、从竞争对手功能而来、从WEB移植过来
WEB产品移植到客户端的基本原则:满足基础功能和核心功能,去除附加功能,而非从WEB端做迁移;考虑手机的特性,如二维码、地理位置,交互特性,做专门的优化,
需求分析后形成功能结构。
(4)业务流程和PRD
用户流程:分析用户进入站点流程图,任务流程图(手机上尽量降低注册流程,如非注册通道;),手机上的流程要区别于PC,为了用户体验做适度优化(考虑手机的交互特性,特别是要遵守平台特性)。
信息架构:导航和信息呈现,直接和一目了然。小屏幕不要想着多放内容塞满,界面排版要简单易懂;布局要考虑到流量以及手机上网速度,图片要做优化,图片尺寸要限定,要充分考虑页面的加载时间和数据读取返回时间。
PRD:撰写PRD,手机产品我比较习惯用PPT,在页面写说明文档同时可以提供界面原型。
篇8:无线产品规划交互设计
适配性指的是客户端应用程序能够在多种手机终端上运行,不同的手机终端的屏幕尺寸、分辨率是不一样的,键盘机和触摸屏也要另外考虑。WAP站和客户端的适配原则是不一样的,WAP可能是用1.0、2.0、彩版和标准版来处理,客户端则要做专门的APP程序(做客户端成本大,多平台是必须逾越的技术门槛)。现在流行WEB APP和瘦客户端(即BS+CS,客户端嵌套WAP站),算是多平台适配的2种解决方案。
常见屏幕尺寸:2.4存、3.5寸、3.7寸、4.0寸等
常见屏幕分辨率:240X320px、320×480px、480X640px、480X800px等
移动互联网的想象力空间很大,有幸能踏进这个领域,学习和成长着。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行者的产品设计博客[ joshes.cn]
本文链接地址:
www.joshes.cn/post/44.html【产品规范之道交互设计(精选8篇)】相关文章:
客户关系部的年度总结2023-07-17
企业网站的策划书2023-01-09
移动营销类书籍推荐2022-08-21
技术服务营销十大策略2022-04-28
app策划书论文2023-01-30
软件公司实习报告2023-11-11
营销方案策划书2024-05-15
教学课程设计2023-09-03
电商营销推广方案2023-08-27
苹果公司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