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东迁的试题和答案(推荐12篇)由网友“格里芬涅托妹”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周东迁的试题和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论周东迁》阅读答案
《论周东迁》阅读答案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之,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
苏子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自平王至于亡,非有大无道者也。周灵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则东迁之过也。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成王、周公复增营之。周公既没,盖君陈、毕公更居焉,以重王室而已,非有意于迁也。周公欲葬成周,而成王葬之毕,此岂有意于迁哉?
今夫富民之家,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宅而已。不幸而有败,至于乞假以生可也,然终不敢议田宅。今平王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鬻田宅者也。夏、商之王,皆五六百年,其先王之德,无以过周,而后王之败,亦不减周幽、厉,然至于桀、纣而后亡。其未亡也,天下宗之,不如东周之名存而实亡也。是何也?则不鬻田宅之效也。
盘庚之迁也,复殷之旧也。古公迁于岐,方是时,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岂所难哉?卫文公东徙渡河,恃齐而存耳。齐迁临淄,晋迁于绛、于新田,皆其盛时,非有所畏也。其余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春秋之时,楚大饥,群蛮叛之,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孤高。蔫贾日:“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于是乎以秦人、巴人灭庸,而楚始大。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灰烬。温峤欲迁都豫章,三吴之豪欲迁会稽,将从之矣,独王导不可,曰:“金陵,王者之都也。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于蛮越,望实皆丧矣。”乃不果迁,而晋复安。贤哉导也,可谓能定大事矣。嗟夫,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之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使平王有一王导,定不迁之计,收丰镐之遗民,而修文、武、成、康之政,以形势临东诸侯,齐、晋呈强,未敢贰也,而秦何自霸哉!
吾故日: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 缪:通“谬”,错误
B.至于乞假以生可也 假:借,贷
C.恃齐而存耳 恃:依靠
D.修文、武、成、康之政 修:修改
9.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周平王不应该“东迁”的一组是()
①周灵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
②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鬻田宅者也
③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④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
⑤金陵,王者之都也
⑥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之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主、周公虽然重视洛邑,但是都没有迁都洛邑的打算。
B.周平王迁都洛邑是放弃了祖宗基业,导致东周名存实亡。
C.举齐、晋迁都之例,说明即使是在强盛的'时候迁都,国家也会衰亡。
D.周平王如果不迁都,只要采取正确的措施,秦国就没有称霸的机会了。
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夫富民之家,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宅而已。(2分)
(2)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灭烬。(2分)
(3)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之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4分)
参考答案:
8.D
9.B
10.C
11、(1)现在那些富裕的人家,留给子孙后代的东西,只有田宅罢了。(所以……者,……的东西,用来……的东西。1分。遗,留给。1分。)
(2)苏峻叛乱的时候,晋朝几乎灭亡了,宗庙宫室全部成为灰烬。(几、几乎。1分。尽,全。1分。)
(3)周平王初年,周朝虽然比不上强大的楚国,难道还不能胜过衰弱的东晋吗?(虽,虽然。1分。顾,难道。1分。微,衰弱。译出大意,1分)
篇2:苏轼《论周东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轼《论周东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论周东迁
[宋]苏轼
太史公日: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之,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
苏子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自平王至于亡,非有大无道者也。周灵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则东迁之过也。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成王、周公复增营之。周公既没,盖君陈、毕公更居焉,以重王室而已,非有意于迁也。周公欲葬成周,而成王葬之毕,此岂有意于迁戡?
今夫富民之家,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宅而已。不幸而有败,至于乞假以生可也,然终不敢议田宅。今平王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鬻田宅者也。夏、商之王,皆五六百年,其先王之德,无以过周,而后王之败,亦不减周幽、厉,然至于桀、纣而后亡。其未亡也,天下宗之,不如东周之名存而实亡也。是何也?则不鬻田宅之效也。
盘庚之迁也,复殷之旧也。古公迁于岐,方是时,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岂所难哉?卫文公东徙渡河,恃齐而存耳。齐迁临淄,晋迁于绛、于新田,皆其盛时,非有所畏也。其余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春秋之时,楚大饥,群蛮叛之,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孤高。蔫贾日:“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于是乎以秦人、巴人灭庸,而楚始大。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灰烬。温峤欲迁都豫章,三吴之豪欲迁会稽,将从之矣,独王导不可,曰:“金陵,王者之都也。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于蛮越,望实皆丧矣。”乃不果迁,而晋复安。贤哉导也,可谓能定大事矣。嗟夫,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之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使平王有一王导,定不迁之计,收丰镐之遗民,而修文、武、成、康之政,以形势临东诸侯,齐、晋呈强,未敢贰也,而秦何自霸哉!
吾故日: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缪:通“谬”,错误
B.至于乞假以生可也假:借,贷
C.恃齐而存耳恃:依靠
D.修文、武、成、康之政修:修改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周平王不应该“东迁”的一组是()
①周灵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
②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鬻田宅者也
③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④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
⑤金陵,王者之都也
⑥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之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主、周公虽然重视洛邑,但是都没有迁都洛邑的打算。
B.周平王迁都洛邑是放弃了祖宗基业,导致东周名存实亡。
C.举齐、晋迁都之例,说明即使是在强盛的时候迁都,国家也会衰亡。
D.周平王如果不迁都,只要采取正确的措施,秦国就没有称霸的机会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夫富民之家,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宅而已。(3分)
(2)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灭烬。(3分)
(3)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乏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4分)
参考答案
10.D
11.B
12.C
13.
(1)现在那些富裕的'人家,留给子孙后代的东西,只有田宅罢了。(所以……者,……的东西,用来……的东西。1分。遗,留给。1分。)
(2)苏峻叛乱的时候,晋朝几乎灭亡了,宗庙宫室全部成为灰烬。(几、几乎。1分。尽,全。1分。)
(3)周平王初年,周朝虽然比不上强大的楚国,难道还不能胜过衰弱的东晋吗?(虽,虽然。1分。顾,难道。1分。微,衰弱。译出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学者都说周伐纣王,之后住在洛邑。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周武王营建了洛邑,周成王派召公住在洛邑,占有了九鼎,而周又回到故都丰、镐。到了犬戎打败周幽王,周才东迁到了洛邑。
苏子说:周朝的失策,没有像东迁这样错误的。从周平王到周朝灭亡,并没有特别无道的君王。周灵王神明圣贤,诸侯服从进贡,然而最终也没有振兴(周室),是东迁的过错啊。从前周武王打败了商纣,把九鼎迁到洛邑,周成王、周公又增广营建。周公去世后,君陈、毕公先后住在洛邑,是用来增加周王室的威权的,并非有东迁的想法。周公想要葬在成周,而周成王把他葬在了毕,这哪来是有东迁的想法呢?
现在那些富裕的人家,留给子孙后代的东西,只有田宅罢了。即使遭受不幸而败落,顶多靠乞求借贷而生存,然而终究不敢动议(卖掉)田宅。现在周平王把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祖宗基业全部放弃,这就是一旦败落就卖掉田宅的做法。夏朝、商朝统治天下,都有五六百年,他们先王的品德,没有超过周朝的,之后他们败落的情况,也不逊于周幽王、周厉王,可是他们却到了桀、纣时才灭亡。他们没有亡国的时候,天下诸侯都尊崇他,不像东周名存实亡。这是为什么呢?是不卖田宅的结果。
盘庚迁都到殷,是为了恢复殷的旧貌。古公迁都到岐,在那时,周人和狄人一样,逐水草而居,哪里有什么困难呢?卫文公东迁渡过黄河,依靠齐国而使国家得以保全。齐国迁都临淄,晋国迁都到绛、新田,都是在他们强盛的时候,并不是有所畏惧。其他的国家因躲避贼寇而迁都的,没有不灭亡的;即使没有立即灭亡,也没有能够复兴的。
春秋的时候,楚国发生了大饥荒,各个蛮族都反叛了,申息的北门无法打开,楚国人商议迁都到孤高。蔫贾说:“不行。我们能够前去孤高,贼寇也能前去。”于是依靠秦人、巴人灭掉了庸,而楚国才得以强大。(东晋)苏峻叛乱的时候,晋朝几乎灭亡了,宗庙宫室全部成为灰烬。温峤想迁都到豫章,三吴的豪族想迁都到会稽,(大家)正要跟从他们,只有王导不同意,说:“金陵是王者之都。况且北方的敌人正很强大,一旦示弱,逃窜到蛮越之地,(国家的)威望和实力就都失去了。”于是最终没有迁都,而晋室又得以安定。王导是个贤人啊,可以说能定夺大事啊。唉,周平王初年,周朝虽然比不上强大的楚国,难道还不能胜过衰弱的东晋吗?假使周平王有一个王导(这样的国相),定下不迁都的计策,收拢故都丰、镐的的遗民,而学习、遵循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治国之道,凭借这样的形势面对山东的诸侯,齐国、晋国虽然强大,也不敢有背叛之心,而秦国凭什么敢称霸呢!
所以我说:周朝的失策,没有像东迁这样错误的。
篇3:周平王东迁的故事
周平王东迁的故事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69年―公元前19年在位。
周平王即位后,周王室已势力衰微,周王名为天子,实际上要看大诸侯的脸色行事,尤其为了躲避强大的戎狄,将首都进行了东迁。
那么,平王即位之后,为什么要东迁呢?
一、平王东迁是诸侯国分裂的标志
史书所载平王东迁大都略而不详,只说“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至于为什么要迁都,也是语焉不详。《史记》说是“辟戎寇”。这当然是事实,但堂堂一个大国,为什么对付不了犬戎呢?
我们不得不来看看犬戎。戎是周人对分布在周人西方民族的称呼,称北方的民族则称狄。有时又混称西北方民族为戎或狄。这些民族在殷商之时,就成为劲敌,史载武丁征北方的鬼方,历三百多次征战,三年才得以平定;到了周,其北方还有鬼方和严狁,一说严狁就是犬戎,经常骚扰边境。
但周建立之前,周文王就是靠征伐西戎起家的,因而,穆王之时,“犬戎氏以其职来王”;但到了周穆王后期,犬戎就不再来朝,于是有了西征犬戎之战,这一次战争以“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结束,犬戎被迁到太原(现在的甘肃平凉一带);周宣王时又多次出击严狁,并多次大败他们。
但宣王后期,兵伐太原,竟然“不克”,此后多次以王师败绩结束。但王师失败,并不表明犬戎不可战胜,史载晋侯就曾大败犬戎于汾水。这说明,只要周王朝团结起来,犬戎不过构成一种威胁,尚不至于那么可怕。钱穆先生也指出:“《史记》不知其间曲折,谓‘平王避犬戎东迁’,犬戎助平王杀父,乃友非敌,不必避也。”
事实上,幽王被杀是申侯与犬戎合谋之作,周平王是申侯的外甥,所以申侯实为外甥弑君夺位。许国与申国同姓,也参与立平王,也应是同谋。对申侯和周平王而言,犬戎是友非敌,平王东迁根本不是什么“避犬戎”,而是申侯、犬戎、周平王之间分脏的结果。
所以说,如果一定要说等到王室为避犬戎而“被迫”迁都之时,也就意味着周天子及其所辖诸侯国开始分裂,不能共同抗击外敌侵略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襄公、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带兵护送下东迁洛邑(现在的洛阳)。稍后,携王在虢公的支持下也称王,形成对立分裂之势。
二、平王东迁并非不得己,极有可能还有这几个诸侯国的要求
公元前771年说到底是一场内乱,战争随着幽王之死和犬戎的西归而告结束,虽然给首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与损失,但犬戎的目的并不是要灭你周国,而是为了掠财。
再说毕竟那是王室经营了数百年之久的基地,比起雒邑那块新的处女地,谁更适合做都城,一眼便了。
三、平王东迁与当时的东迁潮有关
幽王继位之初,即发生了川竭山崩的'天灾,在当时的天命观念下,这便是“天不吊周”。因而,包括周的贵族在内,人们想想方设法逃避这场大灾难。这个时候,以郑国的东迁最为典型。
本来,郑国是在现在的陕西华县一带,这里是属于周王畿之内。郑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桓王之弟,时任周司徒的郑桓公。这是一个深得民心的重臣,连他都因为“王室多故”,而心生逃避之念。
郑国东迁后,在现在的河南新郑建都,当时的新郑可谓是一块新的土地,有待开发。《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国大夫子产回忆说:“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可见其开发之艰难。
周贵族与平民的东迁,一方面加剧了周王室的崩溃,另一方面也催动了中原的开发。平王东迁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进行的。说到底,平王东迁还是申侯等贵族为了能够进一步控制天子而采取的积极措施。
他们并没有去思考复国,更多的是想着自己的利益。平王东迁对诸如郑武公在内的几个热心诸侯无疑带来了不少好处。郑国早就迁到了中原,让天子随之东迁,有利于控制天子;秦穆公本就是幽王之世内乱的最大受益者,东迁后,王室丢下的土地,后来都成了秦国的属地,故穆公何乐不为?晋卫等国同样出于这种心态,而积极派兵保护。
自王室东迁之后,即公元前770年至前7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周王室就主要依靠晋、郑两国的支持和保护。《左传》所说“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其实质应该反过来说,是“王室是依”。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平王东迁之后,王室会衰落得那么快呢?其中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另一部分诸侯对幽王之死和平王的即位与东迁心有怀疑,甚至不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幽王罪不当死,平王继位不正,周平王的合法性甚至都受到诸侯的质疑。
自此以后,莫怪诸侯对王室不恭,实应是这场内乱所导致的恶果所致。
这就是东迁的内幕。东迁的最大后果,就是直接导致了周王室国力的进一步衰微,从此以后,王室再也无力西顾,以至于后来王室大臣出差来到周之故都,见到禾黍离离,不禁悲从中来,不可自禁。
王室从此一蹶不振,就连此后的周天子从此都要受制于人,周天子名为天下共主,实际上沦落到还不如一个诸侯国君的地步。
一句话,平王东迁,实是无可奈何的周平王的一着臭棋,每每读到这里,笔者心里总感慨万分:这一迁,真是历史不能承受之变!
篇4:《文质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质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
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发论。
B.孔子所说的“文”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
C.孔子提倡“文质彬彬”,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
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C.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B.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
D.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文采派”与“本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
答案:
1.A(B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说法不全面。C“对等地位”错。D不是“中外文论”)
2.C(A原文意思是“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
3.B(目的有误,原文是说“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篇5:语文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按要求填空。(5分)
封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捋字按音序查字,先查大写字母( )字,再查音节( )。
严字按数笔画查字法,共( )画。
二、修改病句。(10分)
1.他出席了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短跑竞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西安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年级的同学都尊重小学生守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我整整用了差不多半天的时间才看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时间白白地,无缘无故地浪费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10分)
精兵( )政 ( )( )向荣
丢盔( )甲 千里( )( )
安居( )业 倾盆( )( )
口若( )河 垂头( )( )
神机( )算 斗志( )( )
四、用三组不同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个分句连接起来,抄在横线上。(6分)
中国人民下定决心,修好京张铁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下面的例句,注意三个句子的关系,仿照例句,把一个句子分解成两个小句子。(8分)
例:我们请老师讲故事。
我们请老师。
老师讲故事。
1.老师带领我们去慰问军烈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队委员会组织我们参加义务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军连长带领战士们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老师教我们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一段话,注意用上你学过的标点符号(不少于5种)。(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默写古诗《早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0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8分)
1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一粒可怜的小石子落进了河蚌妈妈的身体里。好心的河蚌妈妈收留了它,用自己体内的精华──珍珠质,精心地哺育它。一年、二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石子身上的珍珠质越积越厚,形成了一粒美丽的珍珠。
2 河蟹见到了珍珠,高兴地说:你长得比河蚌妈妈更美啦。
3 珍珠听了满肚子不高兴地说:河蚌有什么资格做我的妈妈呢?论美丽,我比她强十倍;论身价,我比她贵一百倍。
4 但你毕竟是河蚌妈妈千辛万苦养大的`呀,而且她现在还继续精心地哺育着你。河蟹不平地说。
5 你不知道,现在我讨厌的正是她的精心哺养,她把我抱在怀里,使我失去了被人发现的机会,我希望她早些被渔夫网去,那样,我会被送到皇宫里,饰在皇冠上……
6 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河蟹气愤地说。
7 应该承认现实嘛,我现在已经是非凡的珍珠了!珍珠厚颜无耻地说。
8 河蟹越听越气,用大钳子狠狠一夹,把珍珠夹碎了。
1.厚颜无耻的颜的字义是 [ ](3分)
A.颜面、脸面 B.颜色、色彩
2.短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4分)
A.表示递进或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声音的延续
3.本文正确的分段是 [ ](4分)
A.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3-7自然段;第三段:第8自然段。
B.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8自然段。
C.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7自然段;第三段:第8自然段。
4.河蟹用大钳子狠狠地把珍珠夹碎的原因是 [ ](4分)
A.因为珍珠得罪了河蟹,河蟹生气了。
B.因为珍珠忘恩负义,自命不凡。
C.因为河蟹觉得珍珠比河蚌美,不高兴了。
九、从《我爱老师》《我和老师》《我的老师》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文。(30分)
答案
一、封 查(寸)部;再查(6)画;
捋 查字母(L)音节(l[);
严 共(7)画
二、1.把出席改为参加。
2.秋天的西安改为西安的秋天。
3.把尊重改为遵守。
4.去掉差不多。
5.去掉无缘无故地 去掉第二个,
三、精兵(简)政 (欣欣)向荣 丢盔(弃)甲
千里(迢迢) 安居(乐)业 倾盆(大雨)
口若(悬)河 垂头(丧气) 神机(妙)算
斗志(昂扬)
四、1.只要……就能……
2.如果……就能……
3.因为……所以或只有……才能……
五、1.老师带领我们。我们去慰问军烈属。
2.大队委员会组织我们。我们参加义务劳动。
3.红军连长带领战士们。战士们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4.黄老师教我们。我们唱歌。
六、(略)
七、默写(略)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八、1.A 2.B 3.C 4.B
篇6:物理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物理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0×3)
1.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包括 直觉兴趣 、 操作兴趣 、 关注兴趣 、 因果认识兴趣 、 概括认识兴趣 、 应用兴趣 。P80
2.整体教材分析可以分为 编写意图 、 内容选取和程度要求 、 体系安排 、 风格特点 。P133
3.教学方法的选择包括 依据教学目的 、依据教材内容 、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教师的特点 、依据学校的特点 。P106
4.根据教育学的理论,在课堂上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要经历以下五个环节: 激发兴趣 、 感知知识 、 理解知识 、 巩固知识 、 运用知识 。P66
5.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有: 运用实验引入 、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 、 从复习旧知识引入 、 利用物理学史资料引入 、 利用类比法引入 。P225
6.常用的物理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有 建立模型法 、 等效变换法 、 微元处理法 、近似处理法 、 案例法 、 隔离分析法 、 叠加法 、 对称处理法 、极端分析法 。P283
7.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包括: 教学目标 、 教学设计 、 学生活动 、 教学效果 、教师基本素质 。P435
8.物理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包括: 职业道德 、 物理学知识 、 教育与心理学知识 、 文化素养 、 教学能力 、 教学工作 、 教学效果 。P383
9.物理复习教学的常用方法: 对比复习法 、 提纲复习法 、复现复习法 、 组题复习法 、 实验复习法 、 归类复习法 、 知识结构复习法 。P308
10.个案研究法的优点: 细致深入 、 全面系统 、 及时灵活 。P463
二、简单题(6×5)
1.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记忆特点。P75 答:
1)中学生的有意记忆逐渐占重要地位,但无意记忆还较明显;
2)中学生的机械记忆逐渐为意义记忆所代替;
3)中学生的抽象记忆虽有发展,但还是不如形象记忆好;
2.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特点和趋势。P41 答:
1)内容的选取突出基础性和时代性;
2)突出“探究活动”,强调“做科学”;
3)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个性的培养;
4)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5)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多样;
6)提供物理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
7)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都独立思考能力;
8)将实验和理论融为一体,突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9)体现物理和人文的融合,多学科渗透;
10)重视物理学史料的教育功能,关注知识产生于发展过程;
11)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血红色呢个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3.物理教学设计的方法。P180 答:
1)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2)明确单元教学内容;
3)学生学情分析;
4)单元教学的相关问题分析;
5)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6)选择教学策略;
7)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
8)设计教学过程;
9)进行教学评价;
4.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P254 答:
1)实验教学能为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2)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3)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4)实验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和道德素养;
6)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5.物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p285 答:
1)确定问题,了解问题的情境(即各种条件);
2)综合问题各种可能的状态;
3)选择最佳问题解决方案;
4)有效地控制问题解决的具体步骤;
5)反馈与评价,根据解决问题的初步结果调整策略,以求达到目标;
6.课程标准的含义和作用P33 答:
国家课程标准时有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三、举例说明题(1×10)
举例说明运用“密度”概念解释生活现象的教学设计
答:在“密度”教学中可设计如下实例:有一长方形铁块,长、宽、高分别为a、b、c,其密度为ρ,为加工体育器材的需要,工人将其分为三等份,每一份的密度为多少?借此实例强调“密度”概念中“同一物质”和“定值”等关键词句,以深化理解“密度反映物质的一种本质属性,由物质种类决定。
四、分析论述题(2×15)
1、有的中学物理教师认为:“高考不考操作,因此,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做实验,只要让学生多做有关的练习题,照样能提高高考物理成绩。”结合你对物理实验教学意义的认识,评述这一观点。
答: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考不是物理教学的目的,成绩也不是物理教学的唯一要求,实验教学是要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为目标的。 实验教学的意义包括:
(1)实验教学能力为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2)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4)实验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用和道德素养;
(6)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2.物理教学有怎样的原则 答: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人们对教学过程规律的人是而制订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特别强调以下五个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科学;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要科学;寓教育性于物理教学过程之中。
2)重视科学探究,突出实验的原则。确保实验内容自身体系的完整;将实验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3)重视过程与方法,启发思考的原则。物理概念和规律要建立在对物理事实与物理过程分析得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要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5)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重视STS教育的原则。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根据物理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D 2.C 3.C 4.C 5.C
6.A 7.A 8.A 9.C 10.B
11.D 12.C 13.B 14.C 15.C
16.A 17.B 18.C 19.C 20.D
21.D 22.A 23.B 24.A 25.A
26.A 27.A 28.D 29.A 30.C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2.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3.含义: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4.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5.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
1.含义: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价值: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创造性、交往能力等。实施条件: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这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利用。
2.趋势: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实施的研究,重视教师进修;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化水平,建立专家咨询机构。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略。
篇8: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0.(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28.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问题教学
29.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
A.学术中心课程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人格中心课程
30.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
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
2.世界课程改革有哪些发展趋势?据此应如何深化我国的课程改革?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夸美纽斯曾经写道:“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假如他发现了某门学科与某个学生的天性不合,他决不应强迫他去学习;因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东西多半会由另一方面去补足。……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
篇9:护理三基论试题及答案
护理三基论试题及答案
“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三基三严”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三基”是医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功能,是医疗质量的基本要素。“三严”是达“三高”(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实现“全优”(全程优质服务)的前提和保证。
一、 判断题 (每题2分,共40分)
1、 长期输入生理盐水可引起高钾血症。
( F )
2、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局部组织的变性、渗出和增生,可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 F )
3、 纵膈不是单个器官,而是两肺之间许多器官结构以及结缔组织的总称。
( T )
4、 被动体位是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为减轻痛苦而被迫采取的某种姿势。
(F )
5、 目前的介入方法有栓塞法、血管成形法、区域性灌注法3种。
( T)
6、 传染病房的隔离衣、口罩、帽子应每天更换1次。
(T )
7、平静呼吸时,每分钟进入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气体量称为每分钟肺通气量。
( F)
8、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是:空腹抽血1次,口服葡萄糖75G后分别在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时各抽血1次测血糖及胰岛素。
(T )
9、 男,22岁。开水烫伤双足,局部肿胀明显,有大小不等水泡,创面红润,潮湿,诉创面剧痛,诊断为开水烫伤7%(浅Ⅱ度)。
( T)
10、 严重挤压伤是外科引起高血钾的常见病因。
( T )
11、 癔病性痉挛多在白天或暗示下发作,发作时有神经系统病理征。
( F)
12、 心绞痛是主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 F )
13、 脑疝晚期患者可出现典型的Cushing反应。
(F )
14、 瞳孔呈垂直椭圆形散大是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之一。
(T )
15、 为了增加心输出量,心脏按压时间应略长于放松时间。
(T )
16、 六淫是一切内感病的主要病因。
(F )
17、 孕妇血液中存在IgG血型抗体即有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T )
18、 老年人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收缩压基线=90+年龄(mmHg)。
(T )
19、 胆道手术后3-5天可考虑行T型管缓慢低压冲洗。
( F )
20、 红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因对消化道有刺激,应在饭后服用。
(F )
二、 单选题 (每题2分,共40分)
1、 为了预防高血压的发生,WHO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D )
A、12g B、10g C、8g D、6g E、4g
2、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C )
A、5次 B、10次 C、18次 D、20次 E、25次
3、一般情况下,主要影响收缩压高低的是( A )
A、每搏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大动脉弹性 E、循环血量/血管容量比例
4、关于食管的狭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
A、第一狭窄部相当于第7颈椎的下缘 B、第二狭窄部距中切牙20cm C、第二狭窄部相当于胸骨角平面 D、第三狭窄部相当于第11胸椎平面 E、第三狭窄部距中切牙45cm
5、烧伤休克补液治疗,第1个8小时输入24小时补液计划总量的(C )
A、1/4 B、1/3 C、1/2 D、2/3 E、2/5
6、最常见的咯血原因是( C )
A、支气管扩张 B、慢性支气管炎 C、肺结核 D、支气管肺癌 E、风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7、鉴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主要症状为( C )
A、神志改变 B、多饮多尿症状明显 C、局限性抽搐 D、血压偏低 E、食欲减退
8、疥疮皮损好发于(E )
A、头部,面部和颈部 B、胸背部及腰部 C、四肢的伸侧 D、臀部及双下肢,手掌及足背 E、指缝、腕部屈侧、下腹部、股内侧
9、水痘的传染期是(E )
A、潜伏期至结痂 B、前驱期至出疹 C、发热至痂脱落为止 D、出疹期至痂脱落为止 E、出疹前1-2天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10、50岁妇女普查时发现子宫增大如6周妊娠大小,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最好的'处理方案是( C )
A、子宫全切 B、子宫颈全切 C、定期复查 D、雌激素治疗 E、孕激素治疗
11、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应除外下列哪项( B )
A、大量排钾利尿 B、多次灌肠和导泻 C、上消化道出血 D、反复放腹水 E、高蛋白饮食
12、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C )
A、少尿、水肿 B、少尿、高血压 C、血尿、水肿、高血压 D、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 E、水肿、高血压
13、法洛四联症常见并发症为( B )
A、心力衰竭 B、脑血栓 C、肺水肿 D、脑膜炎 E、肺炎
14、关于GCS记分法的概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
A、总分最高15,最低3分 B、总分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重 C、15分为意识清醒 D、总分在8分以上表示已有昏迷 E、总分由低分向高分转化说明病情在好转中
15、石膏固定的病人血液循环障碍最早出现的症状是(B )
A、感觉异常 B、疼痛 C、苍白 D、体温下降 E、发绀
16、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诊断,最主要的依据是(E )
A、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B、局部持续性疼痛,患肢不愿活动 C、骺端处明显深压痛 D、白细胞计数增多 E、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做涂片检查
17、肾结核的血尿属(A )
A、终末血尿 B、初血尿 C、全血尿 D、混浊尿 E、脓血尿
18、有一病人,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进流食时出现呛咳,发言低沉,但不嘶哑,可能是( D )
A、喉头水肿 B、喉上神经内侧支损伤 C、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 D、喉上神经内外侧支损伤 E、喉返神经损伤
19、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50%-80%患者病前有先兆,其最常见表现为(A )
A、新发生心绞痛,原有心绞痛加重 B、自发性心绞痛 C、稳定型心绞痛 D、变异型心绞痛 E、混合性心绞痛
20、急性肺水肿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C )
A、按医嘱静脉注射西地兰 B、取坐位,两腿下垂 C、持续低流量吸氧 D、遵医嘱吗X皮下注射 E、遵医嘱静脉注射氨茶碱
三、多选题 (每题2分,共20分)
1、细菌合成的产物有(ABCDE )
A、热原质 B、毒素 C、抗生素 D、色素 E、维生素
2、下列哪项属于乙类传染病( BCE )
A、鼠疫 B、流行性出血热 C、麻疹 D、流行性腮腺炎 E、梅毒
3、急性肾衰竭少尿期代谢紊乱常表现为( ABCE )
A、氮质血症 B、代谢性酸中毒 C、水中毒 D、高钠血症 E、高钾血症
4、氧中毒患者主要损伤(CE )
A、沁尿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造血系统 E、中枢神经系统
5、内囊出血“三偏”征为( ACE )
A、对侧偏麻 B、同侧偏麻 C、双眼同向性偏盲 D、同侧偏瘫 E、对侧偏瘫
6、下呼吸道感染的的常见因素为( ABCDE )
A、免疫机能受损 B、正常菌群失调 C、病原体的飞沫传播 D、空调系统污染 E、致病菌通过气道逆行感染
7、左心衰竭可能的症状有( ABCD )
A、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B、心悸 C、劳累性呼吸困难 D、严重者可发生端坐呼吸 E、心前区疼痛
8、在听胎心音的同时还能听到哪些声音( BDE )
A、母亲心音 B、脐带杂音 C、胎动音 D、子宫杂音 E、腹主动脉音
9、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有( BCD )
A、低血压 B、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C、心律失常 D、钠潴留 E、高血钾
10、行为训练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 ACDE )
A、操作技能培训 B、病人现身说法 C、模仿学习D、行为矫正 E、模拟与游戏
篇1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
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 、 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 、 、 和 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
的 、魏书生老师的 李吉林老师的 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
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
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括 、 、 、 等内容。
6. 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 。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 )、( )、( ),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 ,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 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 、心理结构
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
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
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
A引入 B介入 C展开 D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
A促进学习B选择 C排名次 D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
A语法修辞知识 B文学知识
C文体知识 D读写听说知识
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
A 2500个 B 3500个 C 4500 D 5500
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7.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
A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 容易组织和管理
C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D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8.《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 )
A读、写、听、说能力 B基础知识
C 基本概念 D思想教育
9 .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 )
A整理归纳 B深入理解 C强化记忆 D形成能力
10. 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 )
A 现代汉语修养 B 古代汉语修养
C 文章和文学修养 D 语文教育史修养
三、判断 (10小题,每题1分)
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
2.听说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训练听说能力,而且包括训练听说的态度。( )
3.“讲授”的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
4.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
5.单元教学过程包括以下阶段: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和测试。( )
6.提问的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
7.光学媒体的特点是能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 )
8.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 )
9.根据考试的目的和用途,考试可以分为学业考试、水平考试、个别考试。
10.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 )
四 简答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 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2.语文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3.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4.语文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五 论述(3小题,每题6分 ,共18分)
1.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些理念和这次课程改革?
2.试论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质。
3.有人说:“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梦”。你有何看法?
六 实际运用(20分)
1.请为《 背影》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
答案
一填空
1.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2.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 助读系统
3.“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 “课堂六步教法”、 “情境教学法”
4.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
5.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6.反馈、评定、激励、
7.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8.《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9.交际工具 人类文化 工具性与人文性
10 .能力结构、品德结构
三、选择
题:(每题2分,共12分)
1.ABCD 2.ABD 3.ABD 4.ABCD 5. B 6
B 7.ACD 8.ABC 9.AC 10.ABCD
三、判断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9 ( √ )10 ( × )
四简答
答案:
1. 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2.(1)讲授法(2)通读法(3)讨论法(4)练习法
3.(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3)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4.(1)语文教学的共性原则:a.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b.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c.基本素养与情感态度相结合的原则 d.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2) 语文教学的个性原则:a.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b.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 c.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d.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五 论述
1. 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2.要点: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发展:知识更新、理念更新、终身学习、教研结合。
3.要点:
语文教师教学语文,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挖掘出文本中一些美好的东西,使学生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产生无限的向往和憧憬,结合具体的课文举例说明。
六 运用题
导入的类型很多,学生只要为《背影》设计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即可。要求围绕文章内容,语言简洁、恰当。
篇11:《旅中送迁客(吴融)鉴赏试题及答案
《旅中送迁客(吴融)鉴赏试题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旅中送迁客吴融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要去凭吊屈原,实际暗示朋友被贬的遭际。
B.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对仗工整,注重色彩,用冷色调渲染了离别的心情。
C.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友人之作,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14.C (格调不同。)
15.①对朋友的担忧。“天南不可去”南方荒蛮之地,“落日青山路”,此去路途逼远,为朋友担心。②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人可以倾吐平生心事。③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朝中敢于直言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鉴证,间接赞赏友人敢于直言的品格。(每点2分,共6分)
篇12:严复及其教育救国论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甲午战败犹如一记闷棍,把中国打懵了,彻底打掉了中国人的希望、自信,更打掉了中国人通过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幻想。在谭嗣同悲怆地吟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时,有一位福建侯官人也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的后院中夜起而大哭。
甲午战争改变了严复的人生轨迹,如果不是这场战争,海归严复也许会在待了15年的北洋水师学堂继续待下去,会将他落第了四次的科举考试进行到底。但没有那么多也许,对于颓败腐朽的满清王朝来说,甲午战争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因此有着天纵之才、又饱读西方学说的严复走上历史前台也是一个必然。他注定不是一生沉浮宦海的官僚,而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严复走向启蒙思想家的圣殿,从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一系列论文开始,《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四篇论文是他吹响维新变法思潮的第一波号角。严复分析当时的局势,认为中国面临着自古以来未有之变局,亡国亡种之危近在旦夕,要救亡图存,只能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维新变法是当时整个时代的大主题,时局就摆在眼前,再糊涂保守的人也不能不改弦易辙,故而满清皇室为了自身的利益也采取支持态度。严复对此一大主题的阐述,最为关键的两点:一是用达尔文进化论和赫胥黎庸俗进化论来分析中国面临的危机,这些新颖深刻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更是无异于天外惊雷,产生特别发聋振聩的效果;二者,严复鼓吹维新变法之具体内容最为有特色,他认为要救亡先得启蒙,因为中国之最为可悲的不是缺少救亡之法,这些法中国文化本身中有,西方文化中更是有很多可以学习,最为可悲的是民智之已下,民德之已衰,与民气之已困耳。
民是组成社会、形成国家最为基础的个体,这些个体的强弱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强弱优劣,如果不先从国民素质上下手,再好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也无法让中国强大起来,因为根本无法贯彻落实下去,西方再好的东西到中国也会有淮橘为枳之叹。他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认为西方之所以富强是能讲民主、自由,中国积贫积弱是千年的专制毒害所致,因此要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进行革新,然而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乱。顾彼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诚优者也。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救国论,希望塑造优秀的国民,形成新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扫除中国人伪饰、自私、懈惰的德性。通过启蒙国民以达到救亡的目的,在当时的维新思潮中的确是非常独特的一道亮色,也贯穿严复思想始终。
教育救国归根结底还是要用西方的文化制度、科学技术来教育启蒙人民,而要真正认识和了解西方,就必须精通外语和翻译。严复不仅著文鼓吹学习西语的重要性,一生中还屡次筹办编译培训所,就职于编译局。而究其大半生精力翻译的《天演论》《原富》《法意》《穆勒名学》诸书更是把西方一整套先进文化都介绍到中国来,作为启蒙的资粮,对中国几代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复不仅是坐而论道的思想家,也是起而能行的教育实践家。1906年4月,严复就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校长)之职。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对学校进行改革,首先制定规章,明确办学方向和教学内容。他把学生分为两部分,师范生和预备生,前者主要为培养中小学师资;后者寄希望于以后能继续深造,成为专门人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专业。关于教学内容,自然以西学为主,特别重视西语、数物化质等自然科学的学习。严复在皖期间,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安徽高(摘编自吴新苗《一个伟大启蒙思想家的剪影》)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使中国认识到了严重的后果,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都为了富国强民而对维新变法采取支持的态度。
B.严复引用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是想告诉民众要顺应天道、适应自然。
C.严复的教育救国论力主通过启蒙国民达到救亡的目的,他翻译的介绍西方先进文化的著作,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严复认为要更好地向西方学习,就必须精通外语并了解西方的科学技术,因此在其执掌安徽高等学堂时,教学内容自然以西语、数物化质为主。
E.传记通过对严复教育救国论及办学实践的论述,表现了严复作为启蒙思想家的独特深刻,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现状。
(2)请简要概括严复教育救国论的思想内涵,并加以阐述。(6分)
(3)严复没有成为沉浮宦海的官僚,而成为著名的思想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读了这篇传记,严复的人生经历及其思想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参考答案
1.CE
2.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就是培养国民健全的体格、充沛的精力及其昂扬向上的精神;开民智就是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民德就是把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让人民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形成新的生产自救规范和社会秩序。(每一条2分,必须有概括与分析,若无概括只有陈述至多给5分)
3.①甲午战败,中国积贫积弱,危在旦夕,要救亡图存,只能维新变法,这是朝代的大主题;②严复有天纵之才,又饱读西方学说,于是向西方寻找真理,启蒙国民,救亡图存。(每一条3分)
4.观点一:严复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值得学习。(1)面对控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严复没有只考虑自身的官位与发展,而是关注国家的命运,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结合在一起,致力于探索救亡之路。(2)严复为启蒙国民,呕心沥血,穷尽在半生精力翻译了许多介绍西方先进文化的著作。观点二:严复教育救国论的思想新颖、先进而深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观点三:严复不仅坐而论道,也起而能行。观点四:严复所提出的教育救国论思想也有不当之处。
★ 盛唐的山水诗
★ 杨石头经典语录
★ 史记翻译
★ 郎朗的阅读答案
【论周东迁的试题和答案(推荐12篇)】相关文章: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2022-04-30
《东周列国的故事》读后感作文2022-09-13
伊人作文750字2023-06-17
公司特点范文2023-06-02
新课标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2023-10-06
《春秋战国的纷争》练习题2023-05-26
记忆里的长安诗歌2022-04-29
避难东归,避难东归徐铉,避难东归的意思,避难东归赏析2022-12-03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与史诗《玛纳斯》2022-11-14
《明帝说日》阅读答案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