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时间:2023-07-14 08:15:57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弟子规》阅读测试题附答案(共12篇)由网友“咸魚哥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弟子规》阅读测试题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弟子规》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篇1:《弟子规》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一. 填空题。

1.《训蒙文》 李毓秀 清朝

2. 规矩

3.孔子 父母 兄长 小心 诚实 信用

4.圣人训 次谨信 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5. 笔、墨、纸、砚

6. 心到、眼到、口到

7. 孙敬、匡衡、苏秦

8. 身有伤,德有伤

9. 出必告,反必面

10.凡出言,信为先

二、选择题。

1. C 2.B 3.B 4.B 5.A 6.C 7. B 8.C 9.C 10.B

三、判断题。

1. × 2.× 3. √ 4. √ 5.√ 6. ×7.√ 8.× 9. √ 10.√

简介/《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规》内容浅显易懂,很快流传开来,且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弟子规》经典诵读 教案

2.《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3.弟子规读后感50字

4.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01

5.弟子规全文释义

6.弟子规拼音注释

7.弟子规的内涵和意义

8.传统弟子规

9.弟子规节目串词

10.《弟子规》中的学问—人生感悟

篇2:《弟子规》测试题及答案

一、把正确答案的的序号填在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

2、“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

3、“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是说()

A、要坚持锻炼身体。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C、子女要孝敬父母。D、要加紧时间学习。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

5、《弟子规》曰:“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那你知道“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B、吕蒙C、杨六郎D、戚继光

二、看拼音,选择正确的读音。(每小题1分共10分)

10、德有伤,贻亲羞。()

A、品德上有缺欠,会让自己感到羞愧。B、父母的品德上有缺欠,会感到羞愧。

C、在德行上有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羞愧。

四、请就你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对下面的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经文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 )

A、兄弟睦,孝在中。 B、言语忍,忿自泯。 C、尊长前,声要低。

2、如果父母有过失,你会怎么做( )

A、常悲咽 B、谏使更 C、谨为去

3、当你的朋友请求与他一同去街上上网时,你应该( )

A、答应他 B、不做声 C、拒绝

4、当你们班大多数同学买校服时,而家里的经济又比较拮据,你应该( )

A、打肿脸充胖子,买。 B、不买,但心里有点难受。 C、不买,也不在意。

5、当你看见11班的一位同学在厕所抽烟,你的正确心态是( )。

A、不关己,莫闲管。B、见人恶,即内省。 C、有则改,无加警。

6、现代教育中提倡的“赏识教育”是要求我们( )

A、人有短,切莫揭。 B、人有能,勿轻訾。 C、道人善,即是善。

7、新年快到了,父母要带你去置办新衣,你应该做到( )

A、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B、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C、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8、除夕的团年饭上,爸爸准备了上好的白酒,你应该怎么做( )

A、早就听说这酒好,今天有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尝尝,就一点点。

B、就算是再好的酒,我也不会尝一口的。

C、爸爸今天兴致好,一定要陪爸爸喝两盅,让他尽兴。

9、课堂上,老师点我回答问题,可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我该怎么办?

A、声音洪亮的说:“对不起,老师,我不会回答。”B、低着头,面红耳赤,不做声。

C、低声细语地说:“老师,我不会。”

10、同桌一直在找的一截铅笔,我突然发现竟然在我的抽屉里,我应该怎么做?

A、大声骂着说:“哪个死种的铅笔,怎么放在我的抽屉里?”B、管他哪个的铅笔,算我的了。C、轻声对同桌说:“这是你要找的铅笔吗?”

五、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代,是值得我们青少年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就你所掌握的进行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俗语“亲兄弟,明算账”是说( )

A、恩欲报,怨欲忘。 B、与宜多,取宜少。 C、凡取与,贵分晓。

2、请选出与经文“非圣书,屏勿视”相吻合的名句。

A、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B、书非借不能读也。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3、“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作的《七步诗》,表达对兄长魏文帝曹丕的不满和怨恨。曹丕的行为与下列哪句经文不符合?

A、兄弟睦,孝在中。 B、事诸兄,如事兄。 C、财物轻,怨何生。

4、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孔子的话意思一致的经文内容是( )。

A、凡是人,皆须爱。 B、人有短,切莫揭。 C、己不欲,即速己。

5、“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恩欲报,怨欲忘。 B、善相劝,行皆建。 C、报怨短,报恩长。

6、汪精卫才华出众,相貌英俊,人称“江南第一美男子”,但后来却成为大汉奸,人人唾弃。这说明( )。

A、人有能,勿轻訾。 B、势服人,心不然。 C、人所重,非貌高。

7、“文房四宝”是指( )

A、笔、墨、纸、砚 B、笔、墨、纸、尺 C、笔、墨、纸、电脑

8、“读书法,有三到”,这“三到”是( )

A、口、眼、手 B、心、眼、手 C、心、眼、口

9、战国时,商鞅主张变法,为使人们信任新法,他采用了一个措施,这个措施是( )

A、取信于民 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C、移木取信

10、西晋司马炎当了皇帝后昏庸无道,吃喝玩乐。一次他问敢说真话的大臣刘毅:“我可以与汉朝的哪个皇帝相比?”刘毅说:“桓灵二帝,他们卖官的钱都入了国库,你卖官的.钱却落入了你私人的账上,从这一点说,他们不如你!”假如是你听后,作何打算?

A、就地革职、杀头并抄没九族 B、有则改,无加警。

C、厚脸笑道:“我今天有说直话的大臣,我比他们强!”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弟子规》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这些规范包括哪些方面?

2、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可《弟子规》中却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为什么在我校有同学愿意交保护费,假如你是他同学,你该怎样劝他?

4、如果有同学找你帮他打架或吓唬别人,你该怎样做?

篇3:《弟子规》测试题及答案

一、1、A2、C3、C4、B5、B

二、1—5:AAAAB6—10:BABAB

三、1—5:AABCC6—10:BBACC

四、1—5:BBCCB6—10:CABAC

五、1—5:CCABA6—10:CACCC

六、答案要点

1、包括孝悌(孝、悌)、谨信(谨、信)、亲仁、泛爱众、余力学文等几个方面。

2、同意,因为“人人平等”是指人格、权利、责任、义务等方面的平等,而《弟子规》讲的是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二者并不矛盾。

3、要态度鲜明地拒绝,要讲究方法,要有处理办法。

4、有三种方法:A、洁身自好,转身就走;B、奉劝同学不要大家;C、告诉老师,让老师去处理。

1、父母教,须jìng听A、敬 B、近()

2、出必告,fǎn必面 A、反 B、返()

3、事虽小,勿shàn为A、擅 B、善()

4、兄道友,弟道gōng A、恭 B、公()

5、言语忍,fèn自泯 A、愤 B、忿()

6、不如人,勿生qī A、气 B、戚()

7、闻yù恐,闻过欣 A、誉 B、誊 ()

8、倘掩饰,增一gū A、姑 B、辜()

9、天同fù,地同载 A、覆 B、复 ()

10、言不huì,色不媚 A、炜 B、讳()

三、请给下列各句经文选择正确的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同是人,类不齐。()

A、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B、同样是人,种类不一样。 C、同样是人,类别不整齐。

2、果仁者,人多畏。()

A、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B、果敢仁义的人,别人都害怕。

C、果断仁慈的人,人们都害怕他。

3、工夫到,滞塞通。()

A、只要功夫练到了家,体内就没有任何阻塞。B、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就自然通达了。C、只要功夫练到了家,就能打通关。

4、字不敬,心先病。()

A、如果文章写得不恭敬,说明你病了。B、如果文字没有表现出敬重,说明你身体有病。C、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

5、行高者,名自高。()

A、一个人走得越高,名声就越大。B、一个做好事的人,名声自然会很好。

C、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6、勿厌故,勿喜新。()

A、不要讨厌老朋友,不要喜欢新朋友。B、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C、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7、知未的,勿轻传。()

A、知道没有的,不要随便乱传。B、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C、知识不够,不要随便乱说人。

8、直谅士,渐相亲。()

A、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B、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和你成为亲戚。C、直接原谅士兵,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9、事诸兄,如事兄。()

A、对待各位朋友,好像对待哥哥一样。B、在别人的兄长手下做事,就如同在自己的兄长手下做事一样。C、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篇4:六年级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六年级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一)华山的路

经过四个小时汽车的颠簸(bǒ bō),我们来到了西岳太华面前。啊!雄伟的华山,真是天造地设的奇观!悬崖绝壁,怪石突兀,路在何方?

入山以后,我们似乎来到了一个石头的世界,山崖陡立,砾石堆积,峡谷幽深,华山的路就在堆积的砾石和岩坎上跳跃。行了二十余里,路愈来愈险了。忽遇绝境,只见一道铁索斜挂长空,迎面陡崖立壁“回心石”三个大字使人触目惊心。我们侧身擦壁攀索而上,转身一望,一条石梯从天而垂。这就是“太华咽喉”千尺幢。

千尺幢有二百六十多个台阶,呈陡槽形,是人工在天然的石缝中凿出来的。槽深三十多尺,宽只有二尺许。仰望,天开一线;俯视,如掉井中。开始,台阶面有半脚宽,愈向上愈窄(zǎi zhǎi),极窄处只能踏一个脚尖,游人全凭手拉铁链而上。天梯顶端,槽口合拢,只凿出一个洞口,仅容一人出入。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爬完千尺幢,越过百尺天险,又一条更长的望不到尽头的天梯挂在山梁上,宽不盈尺,左右皆是一草不挂的陡壁,真使人望而生畏。传说,韩愈当年在华山上看到山高路窄,白云缭绕(rǎo rào),吓得不敢下山,放声痛哭,给妻子写下了遗书投于崖下诀别,至今岭上仍有“韩愈投书处”五个大字。

华山险路使人胆寒,然而华山之美就在于险。惟独其险,才召人神往,使人遐想。如果说沉香劈山救母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华山的理想,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则不乏沉香似的英雄。不畏天险,征服天险,是勇敢者的一大特征。我们上山时逢“五一”佳节,游人络绎不绝,其中有未成年的孩子,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人们历尽艰险,凭着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登上顶峰,那身负百八十斤重的挑山工,每天往返八十余里,给游人送去方便。当年的人民解放军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从绝壁处飞上山,创造了“智取华山”的奇迹。我们登临北峰,向下望去,雾气弥漫,使人头昏目眩(xuán xuàn),我们的子弟兵就是黑夜从这里上山的,真使人惊叹不已,肃然起敬。

立于北峰远眺,西岳险径尽收眼底。华山的路由栈道、石桥、铁索组成,盘桓旋绕,曲曲折折。我想,人生的道路不也像华山的路一样曲折吗?只有那不畏艰险,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奇观:

触目惊心:

望而生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幽深(      ) 绝境(      )   诀别(      )  遐想(       )

3、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仰望(      ) 勇敢(      )  顽强(      ) 络绎不绝(      )

4、华山的道路由(    )、(    )、(    )、(    )组成,作者是按(    )顺序来写华山的路的,其中(    )是重点部分。

5、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6、把“我想,人生的道路不也像华山的路一样曲折吗?”改为陈述句。

7、缩句:人们历尽艰险,凭着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登上了顶峰。

8、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

⑴ 华山的路就在堆积的砾石和岩坎上跳跃。

⑵ 人生的道路不也像华山的路一样曲折吗?只有那不畏艰险,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9、问答:

⑴ “不畏天险,征服天险”的人是勇敢的人,文中提到了哪些人是勇敢的人?

⑵ 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华山的路“险”?

10、读读画“    ”的句子,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二)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

一天,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āi jiā āi hù(        )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jī’è’nán dāng(    ),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点剩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bù zhī suǒ cuò(        )了,他没有要饭,只祈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那十分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不好意思地问道:“我应该付您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应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他深深地向年轻女子鞠躬,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似乎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若干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例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大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这位大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院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他在通知单的旁边,签了一段短短的小文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拼音写出相关字词。

2、联系上下文,选解释(填序号)。再把句子意思写下来。

施:①实行;②用上,加上;③给予;④施舍;

图:①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②画;③希望得到;④谋划,计划。

⑴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意思:

⑵ 知恩图()报,施()恩不图()回报。意思: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富裕(      )   失败(    )

4、联系上下文,在后面的解释中选择正确的义项并写出下面词句的意思。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字典里的意思:施: A、实行;B、用上,加上;C、给予;D、施舍。图:A、绘画的形象;B、画;C、计谋,计划;D、谋取,希望得到。

5、“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想象一下小男孩不知所措的样子,并写下来。

6、为什么霍华德.凯利能成为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

7、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深夜,那盏灯  (付东流)

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整天除了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还能做什么呢?

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了高中课本。她把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一古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腰,一本一本地拾起来,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忍不住失声痛哭。

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黪黪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户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与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写作,才17岁,就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救一名落水儿童,竟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在我脸上,我心里亮地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地叩响了门。

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这时,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了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间。”

我呆住了。

“……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子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凭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耳畔似乎又想起姐姐那叮咛的声音: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 ”

1、结合上下文解词。

相依为命:

辗转反侧:

滂沱:

2、第一和二段写了我遭遇车后的表现,能概括这些表现的成语有?(至少三个)

3、“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这个租房的长辫儿姑娘是谁?她为什么要吩咐房东老太那样做?

4、“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体会一下“我”此刻的内心世界,然后写下来。

5、联系短文学习和对生活的感悟,说说所你对题目“深夜那盏灯”是怎样理解的。

6、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会怎么做?

(四)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过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草原、荒地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没想到这小小的生灵却活的如此滋润,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让我震惊的是它们面队灾难是做出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们是怎样逃生的吗?

它们不是非常慌乱,乱跑乱撞。也不是无动于衷,而是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到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深被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烈火在燃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蚂蚁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将全军覆没。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定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的严肃,看的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dī tí),溃于蚁穴”,这就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将短文中正确的拼音或词语用“√”标出。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短文有三个问句

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           )作用,第(  )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为:(                           )。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               )。

(2)体会短文中的比喻句

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抱成黑团”的蚂蚁比作“雪球”?

(3)卑微:

玩世不恭: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在第6自然段中“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作者把(      )比作“一根细小的针”。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4、第5自然段中“每读到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深被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哪一句相照应?

5、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五)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惊奇  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  浓厚)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清静)。“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  但我却不禁(可惜  惋惜)了  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  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  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看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2、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_的写法。

4、本文开头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待,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

5、根据文中的叙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空谷幽兰”的特点是(      ),“盆景家兰”的特点是(      )。

6、“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象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7、文章第二段所描写的意境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意境相似,请你写出这首诗。(2分)

8、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盆景中的兰草降了品格” 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答案

⒗兰草(写“访兰”也正确,2分)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兰草及人、由物(兰草)及理等相同意思均可,1分)

⒘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只划后一分句也可,1分)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1分)

⒙纯朴(淳朴、清纯、淳厚、高雅,1分)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1分)

⒚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媚俗。(意思相同,表述不同也给分,3分)

⒛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每句0.5分,共2分)

21.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等均可(3分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昧”,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答:选项是(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纯朴。

2、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答对1点给1分)。

3、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

4、描写兰草的生长 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

5、C。“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特性。(选对1分,说明理由正确得2分)。

6、“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7、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篇5:《弟子规》阅读同步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训蒙文》李毓秀清朝 2. 规矩 3.孔子父母兄长小心诚实信用4.圣人训次谨信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5. 笔、墨、纸、砚 6. 心到、眼到、口到7. 孙敬、匡衡、苏秦8. 身有伤,德有伤 9. 出必告,反必面10.凡出言,信为先

二、选择题。

1. C 2.B 3.B4.B 5.A6.C 7. B 8.C9.C10.B

三、判断题。

1. ×2.×3. √4. √5.√ 6. ×7.√ 8.× 9. √ 10.√

篇6:《弟子规》阅读同步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弟子规》原名_________,原作者________是____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2.学习《弟子规》的宗旨是要人懂得“_________”两个字。

3.《弟子规》所讲的都是_______等圣人的训导。告诉人们首先要孝敬_______,顺从_________;其次做事_______,说话_______,讲究______。

4.《弟子规》总叙为:弟子规,_______;首孝弟,________。泛爱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房四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书法,有三到”,这“三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 。

8.我们在外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而且一定不要做违反道德要求的事,因为《弟子规》中说“______,怡亲忧,_______,贻亲羞。”

9.平常在家的时候,如果外出和回家后一定要对父母做到“_______,________”,不要让父母担心。

10.“谨而信”中讲到“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都是不可以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诈与妄,奚可焉?”

二.选择题。

1.“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是说( )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2.如果父母有过失,你会怎么做( )

A.常悲咽 B.谏使更 C.谨为去 D.号泣随

3.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内容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 )

A.兄弟睦,孝在中。 B.言语忍,忿自泯。

C.尊长前,声要低。 D.兄道友,弟道恭。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 )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D.楚国

5.“同是人,类不齐”意思是说( )

A.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B.同样是人,种类不一样。 C.同样是人,类别不整齐。 D.世上品德一般的人太多了。

6.现代教育中提倡的“赏识教育”是要求我们( )

A.人有短,切莫揭。 B.人有能,勿轻訾。

C.道人善,即是善。 D.人不安,勿话扰。

7.“工夫到,滞塞通。”意思是说( )

A.只要功夫练到了家,体内就没有任何阻塞。

B.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就自然通达了。

C.只要功夫练到了家,就能打通关。

D. 只要功夫到了,就没有不通的地方。

8.“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恩欲报,怨欲忘。 B.善相劝,行皆建。

C.报怨短,报恩长。 D.己不欲,即速已。

9.汪精卫才华出众,相貌英俊,人称“江南第一美男子”,但后来却成为大汉奸,人人唾弃。这说明( )。

A.人有能,勿轻訾。 B.势服人,心不然。

C.人所重,非貌高。 D.行高者,名自高。

10.“勿厌故,勿喜新。”意思是说( )

A.不要讨厌老朋友,不要喜欢新朋友。

B.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C.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D.新旧都不喜欢。

三.判断题。

1.按《弟子规》的要求,一个人懂得文化知识越多,证明这个人人品素质越高。

2.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讲的是关于尧的故事。

3.“百善孝为先”是为了提倡人们敬孝行善。

4.左“孝”右“文”所组合的是“教”字,意思是教育孩子首先是从孝开始。

5.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三国里的曹操为了教育其子而说的做人准则。

7.“父母呼,应勿缓”中的“缓”是指缓慢的意思。

8.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说如果文章写得不恭敬,说明你病了。

9. 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我们更应珍惜与其他家庭孩子之间的友情,做到对待朋友要向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10.《弟子规》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

篇7:《岳阳楼记》测试题附答案

1.作者引古仁人之心有何用意?

2.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

3.本文寓情于景很成功,愁苦之景欢乐之景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4C.古仁人之心跟什么有关系?他们有无快乐的.时候呢?

篇8:《岳阳楼记》测试题附答案

1、古仁人之心是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仁人之心也可以翻译成: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引用的目的是为了凸显自己与古仁人是一类人

2、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3、第三段作者由“若夫霪雨霏霏”至“虎啸猿啼”描绘了洞庭湖一幅阴冷的画面。第四段由“至若春和景明”至“此乐何极”描绘了洞庭湖一幅晴明的画面,一暗一明,形成鲜明的对比。

4、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

篇9:垂线测试题附答案参考

垂线测试题附答案参考

1、判断:

(1)若直线ABCD,那么ABC=900。 ( )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对顶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

(3)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都能且只能画这条直线的一条垂线。 ( )

2、如图所示,OAOC,2,则OB与O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

3、定点P在直线AB外,动点O在直线AB上移动,当线段PO最短时,POA等于____,这时线段PO所在的直线是AB的______,线段PO叫做直线AB的______;点P到直线AB的距离就是线段_______。

4、如图所示,ADBD,BCCD,AB=acm,BC=bcm,则线段BD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5、如图所示,在△ABC中,A为钝角。

(1)画出点A到直线BC的垂线段;

(2)画出点C到直线AB的垂线段;

(3)画出点B到直线AC的垂线段。

◆典例分析

例:已知ABC和CBD互为邻补角,CBD等于直角的 ,过点B画AB的垂线BE。

(1)画出示意图;

(2)求直线BE和ABC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1)如图所示。

(2)如图,作ABC的平分线BF,

∵BEAB,CBD等于直角的 ,

CBD=EBC= DBE=45,

ABC=180-45=135

∵BF为ABC的平分线

CBF= ABC=67.5

EBF=CBF-EBC=67.5-45=22.5

故直线BE和ABC的平分线所成的`角为22.5。

评析:本例一方面是垂线的画法,另一方面是垂线定义和角平分线定义的综合运用。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主要把握如何准确、完整地说清其中的缘由。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P,Q分别是AOB的边OA,OB上的点,分别画出点P到OB的垂线段PM,点Q到OA的垂线段QN,正确的图形是图中的( )

2、如图,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3、如图所示,P为直线L外一点,A,B,C三点均在直线L上,并且PBL,有下列说法:①PA,PB,PC三条线段中,PB最短;②线段PB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③线段AB的长度是点A到PB的距离;④线段AC的长度是点A到PC的距离。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果OCAB于点O,自OC上任一点向AB作垂线,那么所画垂线必与OC重合,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O是直线外一点,A是直线上一点,OA=6cm,则点O到直线的距离一定________(填大于、不大于或小于)6cm。

6、如图,点P是直线l外一点,过点P画直线PA、PB、PC交l于点A、B、C,请你用量角器量出1、2、3的度数,并量出PA、PB、PC的长度,你发现的规律是 。

7、已知:直线 与 相交于O点,射线 于O,射线 于O,且 =25 ,求 与 的度数。(自己画一种图形,结合图形进行计算,并画出其他几种不同的情况)

●体验中考

1、(广西贺州中考题)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O,过点O作射线OC、OD,使OCOD,当AOC=30o时,BOD的度数是( )

A、60o B、120o C、60o或 90o D、60o或120o

2、(20湖南长沙中考题)如图, 于点 是 的平分线,则 的度数为 。

参考答案:

◆随堂检测

1、(1) (2)

2、垂直 3、90 垂线 垂线段 PO的长度 4、bcm

5、如图所示。(1)线段AD;(2)线段CF;(3)线段BE。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D 2、C 3、C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不大于

6、角度越大,线段长度越小

7、如图(1), ,其他情况如图(2)-(4)。

●体验中考

1、D 2、135

篇10:《愚公移山》测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驿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始龀( ) 荷担( ) 孀妻( ) 箕畚(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

C. 寒暑易节 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

古义: 今义:

②聚室而谋曰

古义: 今义:

③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 今义:

5.《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 ,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

二、综合园地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 陈述句 倒装句 被动句

B.反问句 倒装句 被动句 陈述句

C.疑问句 陈述句 被动句 判断句

D.疑问句 倒装句 判断句 陈述句

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篇11:《愚公移山》测试题附答案

1. 略

2. (1)草木 (2)亡,通“无”(3)停止 (4)隔绝

3. 1.D 苦:愁

4.①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警戒 ②古义:家人 今义:指房屋、家、家族 ③古义:边上 今义:指尾巴,末端,末尾

5. 《列子.汤问》 寓言 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6.(1)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2)你太不聪明了。

7. C(C项都是“却、可是”; A项“凭”/“因为”; B项“他”/“的”; D项“向”/“比”)

8.B

9.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10. 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12:《理想》测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部分

1.给加点字拼音标调。

点燃( ) 黎明( ) 缀连( ) 脊梁( )

倔强( ) 鬓发( ) 洗濯( ) 玷污( )

2.依照拼音写出汉字。

wēn( )饱 fán( )荣 hú( )线 zǔ( )咒

荣yù( ) 寂liáo( ) pāo( )弃 妖mó( )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洗濯:洗

B.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玷污:弄脏

C.诅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寂寥:寂寞

D.绝处逢生:无路可走时又出现转机 碌碌:平庸,没有生活目的

4.对诗的内容解说有误的一句是

A.《理想》这首诗不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理想,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如何为理想奋斗。

B.诗中有一些富有哲理的诗句,含义深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C.“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引你走到黎明。”这一段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只有排比。

D.“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是说一个平凡的人只有你有理想,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二、阅读

阅读下面几段诗,完成5~8题。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_______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 )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 )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_______;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_______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5.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字。

6.给加点的字注音。

7.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1)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2)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8.对这几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有罪的人重新树起理想,就能重新做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B.失去理想的人就是平庸的人,就会怨天尤人。

C.英雄本有理想,但一味地夸耀自己的功勋也便成了庸人。

D.最后两句告诉了我们实现理想的社会背景是二十世纪50年代的中国社会。

对分手的态度测试题目及答案

难忘的国学比赛作文

《从埃菲尔塔谈起》阅读答案

经典诵读教案

东野稷败马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名师推荐国学经典书籍

二年级国学阅读教学计划

感恩节体会

国学经典书籍读后感作文

四年级阶段性教学计划

《弟子规》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弟子规》阅读测试题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弟子规》阅读测试题附答案(共12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暑假实践活动实施方案2023-07-27

小学生写国学经典作文2022-11-07

《良医→妙药》,管理宝典2022-05-15

营东区一中的寒假实践活动实施方案2023-04-29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2023-12-10

英语同步测试题2023-09-25

背诵教学反思2023-07-04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2023-05-24

不挑食的好宝宝教案2024-04-10

教学内容设计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