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是最大的机会阅读答案(锦集12篇)由网友“小天鹅小太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生存是最大的机会阅读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生存是最大的机会阅读答案
生存是最大的机会
朱慧彬
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花期只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绚丽。然而,谁会想到,为了两个月的花期,它竟然苦苦耗尽了1的光阴。
在这100年中,它只是静静伫立在高原上,栉风沐雨,用叶子采集来自太阳的点点光辉,用并不粗壮的根一点点地汲取大地的养料 就这样默默积聚着自身的能量,饱受着风霜的煎熬,坚守着自己生存下去的信念,等待100年后生命绽放时的惊天一刻。然而即使在这惊天绽放的一刻,它被人们发现的机会相当的少,如果在这个两个月的花期中,它不被人们发现,它将静静地死去。
感谢上天,有两位旅行家先后发现了它。第一位是在它艰难伸展枝叶的第30年,另一位是在它花开的那一年。第一位只留下短短的一句记载 它活过了30年;另一位是一位叫安东尼奥 雷蒙达的旅行家。后者在南美徒步探险,已是精疲力尽时嗅到了山顶上浓郁的香气,并最终闻香寻径找到了它。安东尼奥 雷蒙被眼前情景惊呆了:高达10米的巨大花穗,像一座座塔般矗立着。每个花穗之上约有上万朵花,空气中流动的浓郁香气包围了整个山谷。
上约有上万朵花,空气中流动的浓郁香气包围了整个山谷。
那一年就是1867年,于是这种不知的花有了自己的名字,人们管它叫 普雅花 (英文名为 Puya raimondii)。它的花语后来被人们称为 坚守 。
那时的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在地中海东岸的沙漠中,同样生长着一种与 普雅花 相似的一种植物。它也不按自然的常规来舒展自己的生命,如若没有雨,它一生一世都不发芽、不开花。它与普雅花一样默默地储蓄生命所需的能量,坚守着生存下去的信念,固执地等待百年难遇的一场雨,哪怕那只是一场毛毛雨,不论这场雨在落在日里,还是夜里,它都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发芽、开花。并且赶在水分被蒸发之前,抓紧时间做完结子、传播等所有的事情。
这种植物似乎只属于地中海东岸的沙漠,它的名字就叫沙漠蒲公英。
如果说,普雅花承受了百年的煎熬,攒足了一个世纪颜色,圆了自己百年的梦想,最终以坚挺,庄严的姿势向世人见证了它活着的价值。那么,与普雅花相比,沙漠蒲公英的花期,甚至它生命中有价值的那一部分更为短暂,甚至它的花色太过平凡,根本无法与普雅花惊世之美相比。但与普雅花一样,因为它穷尽一生的坚守,顽强生存下去的智慧与信念,同样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用百年风霜中的坚守换一次的美丽,用长达一生的时光换一季的花开,这需要多么惊人的信念与智慧。人的生命不过百年,就是在地震、泥石流、洪灾、空难、金融危机等种.种不可卜知的灾难与威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不能明白,有时,生存下去 才是最大的机会;而往往最伟大的成功,也并非为了灿烂世人的眼睛,不过是在丰盈自己的一生。
1、文中写到两种花,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2分)
2、文章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列举了两个具体的数字,有什么作用?(2分)
3、为什么说普雅花被人们发现的概率相当小?(2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 而往往最伟大的成功,并非为了灿烂世人的眼睛,而是在于丰盈自己的一生。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
1、普雅花的特点是承受百年的风霜,换来两个月的花期;沙漠蒲公英的特点是等待百年难遇的一场雨,然后换来短暂的发芽、开花、结籽、传播的时间。
2、使普雅花花期的短暂与所耗与所光阴的漫长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了普雅花艰辛的付出,突出了其坚守的品质。
3、因为它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而且它在苦熬100年后花期仅有两个月。
4、示例:我们活出人生的精彩,并不是为
篇2:生存是最大的机会人生哲理
生存是最大的机会人生哲理
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花期只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绚丽。然而,谁会想到,为了两个月的花期,它竟然苦苦耗尽了100年的光阴。
在这100年中,它只是静静伫立在高原上,栉风沐雨,用叶子采集来自太阳的点点光辉,用并不粗壮的根一点点地汲取大地的养料……就这样默默积聚着自身的能量,饱受着风霜的煎熬,坚守着自己生存下去的信念,等待100年后生命绽放时的惊天一刻。然而即使在这惊天绽放的一刻,它被人们发现的机会相当的少,如果在这个两个月的花期中,它不被人们发现,它将静静地死去。
感谢上天,有两位旅行家先后发现了它。第一位是在它艰难伸展枝叶的第30年,另一位是在它花开的那一年。第一位只留下短短的一句记载——它活过了30年;另一位是一位叫安东尼奥?雷蒙达的旅行家。后者在南美徒步探险,已是精皮力尽时嗅到了山顶上浓郁的香气,并最终闻香寻径找到了它。安东尼奥?雷蒙被眼前情景惊呆了:高达10米的巨大花穗,像一座座塔般矗立着。每个花穗之上约有上万朵花,空气中流动的浓郁香气包围了整个山谷。
那一年就是1867年,于是这种不知的花有了自己的名字,人们管它叫“普雅花”(英文名为 Puya raimondii)。它的花语后来被人们称为“坚守”。
那时的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在地中海东岸的沙漠中,同样生长着一种与“普雅花”相似的一种植物。它也不按自然的常规来舒展自己的生命,如若没有雨,它一生一世都不发芽、不开花。它与普雅花一样默默地储蓄生命所需的能量,坚守着生存下去的信念,固执地等待百年难遇的一场雨,哪怕那只是一场毛毛雨,不论这场雨在落在日里,还是夜里,它都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发芽、开花。并且赶在水分被蒸发之前,抓紧时间做完结子、传播等所有的事情。
这种植物似乎只属于地中海东岸的沙漠,它的名字就叫沙漠蒲公英。
如果说,普雅花承受了百年的煎熬,攒足了一个世纪颜色,圆了自己百年的梦想,最终以坚挺,庄严的姿势向世人见证了它活着的价值。那么,与普雅花相比,沙漠蒲公英的花期,甚至它生命中有价值的那一部分更为短暂,甚至它的花色太过平凡,根本无法与普雅花惊世之美相比。但与普雅花一样,因为它穷尽一生的坚守,顽强生存下去的智慧与信念,同样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用百年风霜中的坚守换一次的美丽,用长达一生的时光换一季的花开,这需要多么惊人的信念与智慧。人的生命不过百年,就是在地震、泥石流、洪灾、空难、金融危机等种种不可卜知的灾难与威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不能明白,有时,生存下去——才是最大的机会;而往往最伟大的成功,也并非为了灿烂世人的眼睛,不过是在丰盈自己的一生。
篇3:人和机会阅读答案
弱者待候机会,而强者创造它们。
懦弱动摇者常常用没有机会来原谅自己。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报纸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客人,每一次演说,每一项贸易,全都是机会。这些机会带来教养,带来勇敢,培养品德,制造朋友。对你的能力和荣誉的线一次考验都是宝贵的机会。如果像道格勒斯这样的奴隶都能使自己成为演说家、著作家和政治家,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要知道,道格勒斯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
没有谁,在他的一生中,运气一次也不降临。但是,当运气发现他并不准备接待她的时候,她就会从门口进,从窗口出了。
年轻的医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他碰到了第一次复杂的手术。主治大夫不在,时间又非常紧迫,病人处在生死关头。他能否经得起考验,他能否代替主治大夫的位置和他的工作,机会和他面面相对。他是否能够否定自己的无能和怯懦,走上幸福和荣誉的道路?这就要他自己做出回答了。
对重大的时机你作过准备吗?
除非你作好准备,否则,机会只会使你显得可笑。
“从这条路走过去可能吗?”拿破仑问那些被派去探测伯纳称这“死亡之路”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许吧。”回答是不敢肯定的,“它在可能的边缘上。”“那么,前进!”小个子不理会工程人员讲的困难,下了决心。
出发前,所有的士兵和装备都经过严格细心的检查。破的鞋、穿破的衣服、坏了的武器,都马上修补或调换。一切就绪,然后部队才前进。统帅的精神鼓舞着战士们。战士皮带的闪光,出现在阿尔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现在高山的`云雾中。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的时候。雄壮的冲峰号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这些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致使部队延长到30公里,但是他们一点不乱,也没有一个人掉队!4天之后,这支部队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当这“不可能”的事情完成以后,其他人才看到,这件事其实是早就可以做到。许多统帅都具有必要的设备、工具和强壮的士兵,但他们缺少毅力和决心。拿破仑不怕困难,在前进中精明地抓住了自己的生命。
机会,也许就在你的面前。
【问题】
24、文章主要围绕哪两个问题进行论述的?(3分)
25、如果你是文中那个年轻的医生,你会作出作出怎么样?(2分)
26、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拿破仑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分)
27、本章第二然段中说到生活中的许多机会,这些机会带我们带来教养,带来勇敢、培养品德、制造朋友。请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谈谈机会给你带来来的好处,或者谈谈你失去一次机会的感受。(50字左右)(3分)
【参考答案】
24.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机会只照顾有准备的人。(意思对即可)
25.可围绕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使自己具备了真正做手术的能力,鼓励自己在机会面前要具备勇敢的品质,这样,就会得到荣誉和机会;否则,也许就会永远失去机会进行回答,能符合人物当时的心情即可。
26.拿破化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他有必要的设备、工具和强壮的士兵,还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决心。
2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围绕与机会相关的经历,语句通顺即可。
篇4:爱是最大的出息阅读及答案
爱是最大的出息阅读及答案
①我有一个很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笑闻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成绩出来的时候,遥遥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大家都问她怎么犯傻了啊?她却总是很羞涩地说,我就喜欢西安,不想去别的地方。据说校长最后都止不住骂她一句——没出息!
②但这似乎掩盖不了她的优秀,在西安的那所普通大学里,她依然出类拔萃独占鳌头。在她毕业的时候,她被学校特殊推荐到美国的一所大学留学,费用减免。当美国寄来入学通知书的时候,她依旧推辞掉了,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当老师们暴跳如雷地责问她的时候,她依旧像个旧社会的小家闺秀一样羞涩地回答说:我就喜欢西安,哪里都不想去。老师们又重复了一句话——没出息。
③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初识。我一听说这件事情,就为之扼腕,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心中也觉得这么优秀的女孩,怎么就这么没有出息呢?
④直到今年初秋的时候,她第一次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她的家依旧是那城西的小平房。去的途中,我一路试想这个有个性的姑娘家里会有什么新奇的摆设,个性的装点。直到我跨进她的`家门的时候,眼前的情形让我触目惊心。
⑤在她的家里,家具摆设都是上了年月的,破破烂烂,显示着主人生活的艰辛。而更让我吃惊的是,她家里还有一个双腿残疾瘫痪在床的母亲。
⑥原来,她的父亲早在她3岁的时候,因为一场矿难逝世了,丢下了她们母女俩,她的母亲为了供她上学,每天在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给来回的车辆司机卖报纸。终于有一天,一辆车将这位辛苦的母亲撞倒在马路上,车轮轧断了她的双腿。好心的司机补偿了一些营养费,但母亲却用它缴齐了她的学费。从此,母亲就坐在轮椅上,在居民区的门口卖些小百货,她们母女俩一直靠这微薄的收入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⑦在后来的高考和留学的事情中,她“很没出息地”放弃了这些难得的机会,为的只是更好地照顾母亲,因为她知道母亲离不开她。而她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母亲。
⑧我明白过来的时候,泪湿眼眶。我责怪她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出来呢?大家就不会说你没出息了!”
⑨她微笑着淡淡地回答说:“我妈本来就觉得自己好像耽搁了我,如果大家知道了,说起来,我可能会被人理解,但我妈可能心里就难受死了。而如今,我早已经目标明确了,如果能让妈妈好好的生活,爱她终老就是我最大的出息了。”
⑩她话一说完,眼神温和地望向卧在里屋床上的母亲。而我早已思绪飘飞了。
8.通读全文,理清“我”对朋友感情的变化。(3分)
阶段
初识时
去朋友家途中
跨进朋友家门时
了解实情后
9.文章的⑥—⑦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0.第①段文字中,“个性”意思是什么? 读完全文,你对“个性”有什么新的理
解3分)
11.第⑩段中说“而我早已思绪飘飞了”,展开你的联想和想象,“我”可能会想些什
么呢?请用一段文字展现“我”的心理活动。(3分)
12.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完成下面(1)一(2)题。(4分)
材料一:洪战辉以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材料二:丛飞深深地知道贫困到无法继续学业的滋味,他倾家荡产也要资助山里的孩
子们上学。
材料三:
(1)结合原文和上面两则材料,说说你对“最大的出息——爱”的理解。
(2)试着补充一则材料(作为为材料三),让“爱”的蕴含更加丰富。
阅读答案
8.(每空1分,共3分)
阶段
初识时
去朋友家途中
跨进朋友家门时
了解实情后
感情变化
为之扼腕,恨铁不成钢
触目惊心
感动、敬佩
9.这段是插叙,写了女孩的悲苦经历。 (1分)交代了她自愿放弃那些难得机会的原因,表达了她对母亲的爱,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或: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2分)
10. 文中的“个性”是指她的行为方式与众不同,在别人眼中是个犯傻、没出息的人。(1分)读完全文,我觉得“个性”不是盲目的特立独行,而是心中充满爱,不受外界影响,坚守自己的目标、做人的根本。(或:文中意思:她作出了一般人都不会作出的选择:在高考和留学事情上放弃难得的机会。新的理解:她拥有别人可能没有的优秀品质:放弃自己,孝敬父母。)(2分)
11.根据选文,联想、想象合理即可。(3分)
示例:多么优秀的女孩呀!她是最有出息的人!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照顾母亲放弃了自己的前程,坚守着爱母亲终老的目标,这种“出息”我们有几人能做到呢?(或:女孩为了母亲,放弃了一次次机会,可我们却不停地指责她“没出息”,其实,人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她没有出息呢?如果读懂了我朋友的故事,或许我们都会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最大的出息!(意思对即可)
12. (1)爱是一种责任、胸怀,是一种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因为爱,女孩可以放弃自己的远大前途;洪战辉用单薄的肩膀担起家庭的重担,丛飞把爱的阳光播撒向山里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拥有发自内心的真爱。(2分)
(2)(2分)一:眼睛高度近视几乎失明的安妮·莎莉文,用她博大的爱和智慧带给盲聋女孩海伦·凯勒光明和自由,并和她一起创造了一个自强不息的世界奇迹。
示例二: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十几年中无偿献血10000CC,捐款助学、扶贫2万多元,义务献工无法计算,自己甘于清贫,无怨无悔。他把“小我”融入社会的“大我”,把自己的劳动所得无私奉献给社会。
篇5:学会生存阅读答案参考
学会生存阅读答案参考
①多年前,中日学生夏令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报道说,相对日本学生出色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坚韧品质,中国学生显得有些无知与软弱,他们似乎不懂得如何在陌生而艰苦的环境下求得生存。这种状况时刻提醒我们:为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必须学会生存。
②生存,就是生活,学会生存就是延续生命。丰衣足食并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今社会的生存含义已扩展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生存发展的机会。这样一来,学会生存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③学会生存意味着拥有理想,满怀希望地迎接生命的挑战。可以说,生存的理想就是为理想而生存,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就是人生价值体现的过程。人们常常用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来形象比喻生存的意义,而这实际上都是由理想决定的。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懂得生存的重要,才能具备学会生存的决心和动力。
④学会生存意味着尽力实干。将求生存变为会生存,需要的正是实干。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有湍急的河水,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仅仅树立理想而没有行动,只不过是一位空想家,终究一事无成;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积极行动,才能梦想成真。
⑤如果说理想是生存的思想基础,实干是生存的根本途径,那么,经受磨难就是生存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生存的道路布满荆棘,坎坷不平,在重重磨难面前倘若胆怯退缩,轻言放弃,便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倘若毫不气馁,迎难而上,便能化险为夷,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会生存的强者。古往今来,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流传了下来,纪念勇者,激励后人。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为生存不惜历经千难万险,终成正果;拜伦天生跛脚,贝多芬中年失聪,他们都为事业不顾身体残疾,奋斗终生,铸造辉煌正是这些坚强的`人用一曲曲千古传唱的生命之歌告诉我们:学会生存意味着要经受磨难。
⑥历史已经步入21世纪,学会生存就需要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处优胜劣汰的社会,适者才能够生存。
1.阅读第①段,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学会生存的?(3分)
2.结合文意,分条陈述学会生存的重要意义。(3分)
3.作者引用克雷洛夫的话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4.作者认为,学会生存,意味着拥有理想,意味着尽力实干,意味着经受磨难。你认为还意味着什么,请续写两个分论点。(4分)
参考答案:
1、通过对比中日学生在夏令营中的表现,(2分)发现中国学生缺少独立生活能力,从而提出中心论点:必须学会生存。(1分)(答出依据、现象、事实提出论点也可)。
2、①学会生存才能丰衣足食、延续生命;②学会生存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发尽展的机会;③学会生存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克雷洛夫的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作者引用这段话可以形象简洁地论证观点学会生存意味着尽力实干。(2分)
4、示例1:学会生存意味着不断进取;示例2:学会生存意味着勇于创新
篇6:生存的阅读答案
看完信①时年青人②心中异常纷乱,印象中浮出个寄住在岳家害痨病的妻子种种神情。又重新在字里行间去搜寻妻的话外的意思,读了又读,眼睛潮湿了。这时唯一办法是赶回去。
回去既无能力,并且一回到那小县城,抱着那快要死去的人哭一场,此后又怎么办?回去办不到,就照信上说的在此奋斗,为谁奋斗?纵成功了,有何意义?越想心中越乱。末了还是上街。
在街上乱走了一阵,看看一个铺子里钟还只九点,就进城去找他的朋友。到北京大学东斋宿舍见到了朋友陆尔全,正在写信。
姓陆的说:“老聂,你见我留下那封信了,是不是?”
他说:“我见到了那个信。”
“是不是有汇款?”
“有十块钱。你要用,明天取来你拿一半。”
“好极了,我们正急得要命,好朋友××回来就病倒了,住在忠会公寓里,烧得个昏迷不醒。我们去看看他去。这是我们朋友中最好的最能干的一个,不应当这样死去。”
年青人心想,“许多人都不应当死去!”
两人到得那公寓里,只见靠墙硬板床上躺着一个长个子,两人站在床边,病人竟似乎一点不知道。陆尔全摸摸那病人头额,同火一样灼手。就问另外一个人,“怎么样?”
另外一个年青人就说,“怎么样?还不是一样的!明天再不进医院,实在要命!可是在路上一振动,肠子也会破的。”
陆尔全说:“我们又得了五块钱。”且把聂勋介绍给那人,“这是好朋友聂勋,学艺术的。他答应借我们五块钱。”
“那好极了,明天就决定进医院!”
聂勋却插口说:“钱不够,我还有多的,拿八块也成。”
陆尔全说:“还是拿五块罢,你也要钱用!这里应当差不多了。”
“五块够了,我们已经有了十二块!”
大家于是抛开病人来谈陕西近事,几个青年显然都是从那边才回来的。说到一个朋友在那边死去时,病人忽然醒了,轻轻的说:“死了的让他死去,活下的还是要好好的活!”大家眼睛都向病人呆着。到了十点,两人回到学生宿舍,聂勋把那汇票取出来交给陆尔全,信封也交给他,只把信拿在手中。
陆尔全说:“是你家信吗,你那美丽太太写来的吗?她病好恢复工作了吗?”
他咬着下唇不作声,勉强微笑着。
陆尔全又说:“我看你画进步得真快,努力吧,过两年一定成功!”
他依然微笑着。
陆尔全似乎不注意到这微笑里的悲哀,又说:“你那木刻我给××看了,都觉得好。你做什么都有希望,只要努力。大家各在自己分上努力,这世界终究是归我们年青人来支配、来创造的。”
他依然微笑着。
看看时候已不早了,聂勋就离开他的朋友回转会馆去。在路上记起病人那两句话,“死了的让他死去,活着的好好的活!”且因为已把病妻寄来的钱一部分借给这个陌生病人,好像自己也正在参加另外一种生活,精神强旺多了。到得会馆时已快十一点。
坐在自己那个床边,重新取出那个信来在灯光下阅看,重新在字里行间去寻觅那些看不见的.悲哀和隐忍不言的希望。他想,我一定要活下来奋斗!我什么都不怕。我要作个人,我要作个人!
可是,临到末了,他却忍不住哭了。
他把身子缩成一团,侧身睡在床上,让眼泪毫无顾忌的流到那脏枕头上去。
一九三七年五月为牺牲于抗日战争中表弟长荣而作
(节选自《沈从文文集主妇集》,有删改)
注 ①远在家乡寄住在岳家的妻子所写之信。信中说自己病重无医,把积余的十元钱给他汇来。②指聂勋。他在北京南城某会馆的小房子里画画,生活窘迫,每天只能吃一顿正餐。
12.小说开头第二段写聂勋“越想心中越乱”,请简析其具体原因。(4分)
13.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蕴含的深意。(4分)
14.聂勋将汇票交给陆尔全之后的多次“微笑”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15.小说书写人间苦难与至情,却只是平实地叙事。试探究这样写的作用。(6分)
篇7:生存的阅读答案
12.①妻子即将病死,自己无能为力;②自己在京城奋斗艰难,希望渺茫。(每点2分)
13.①妻子、朋友等不应因贫困无助而死;②生活无情、命运无常,许多人只能无奈地死去;③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前两点每点1分,第③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1)内心活动:悲伤、欣慰、萌生希望。(3分)(2)意义:①表现聂勋善良无私,具有天赋,始终保持希望;②展现友情的温暖;③增强悲剧意味。(3分)(意思对即可)
15.①表现主人公坦然、勇敢地面对不幸人生,无私救助他人,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②削弱作品感伤的氛围,表达作者对死亡的达观理解;③真实地反映人生的悲苦、伤痛、艰辛和遗憾,以及背后艰难的时代色彩和模样。(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篇8:《大师什么最大》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师什么最大》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格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上世纪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格。曹问:陈寅格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格。
②陈寅格在国外陆续留学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有遗于野,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说,陈寅格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格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格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格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格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格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的。
⑦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1.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2分)
2.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2分)
3.第⑤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达的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梁启超所言小的含义:
韦伯所表述大的含义:
4.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5.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2分)把学术看得运大于自身(1分),对真理诚挚而永不妥协的探索(1分)(答更需要宽阔的胸襟、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的恩怨情仇的境界得1分;答整个第⑦段不得分)
2.(2分)梁启超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不肯同流合污,丧掉人格
(1分,意思对即可)陈寅恪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耻事二姓(1分,意思对即可)
3.(2分)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把学术看的远大于自身(1分)(仅答胸襟、学术不得分)
4.(2分)布能,因为该句体现了议论文论证语言严密性的特点(1分),作者意在强调:真理,不能只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证明(1分,意思对即可)
5.(3分)是,梁启超著作等身,说明他又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1分);在对待陈寅恪对自己尖酸刻薄的批评上(或在对待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1分)(意思对即可,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有材料、有观点方可得分)
篇9:《最大的金字塔》阅读答案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奴隶制时代法老(即国王)的陵墓,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仅存的实体。最大的一座就是耸立在开罗附近尼罗河两岸吉萨的“胡夫”大金字塔。塔高137.18米(原高146.6米),底部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 25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而成的。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有人估计,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奇怪的是,这些石头之间之间并没有诸如水泥之类的粘着物,仅仅是拼合在一起,而它的表面接缝处紧密得连一张薄纸也塞不进去,把几十万块石块堆成像40层大楼那么高的'角锥体,如果在动工前没有精密的测量,事先不对角度、线条、压力、沉降等方面进行精密的计算,大金字塔是很难建成的。而且,那时不可能有什么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精密的量具。于是,产生了一些大胆的猜想:大金字塔是由“天外来客”建筑的,这些“宇宙人”不但有激光测距仪,而且有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械;大金字塔并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来客留在地球上的“里程碑”……等等。
但关于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墓,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可惜的是金字塔墓室中胡夫的木乃伊已不知去向,只存下一只没有盖的石棺。根据这点可以确证,金字塔为古埃及所建,而问题是如何建成的呢?1978年春,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伍来到了吉萨胡夫大金字塔前,他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探索采用古代的方法,成功地建起了一座模拟金字塔。考古实验的主要内容有测绘、采石、运输、堆砌等过程。通过这次考古实验,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可以这样说,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实验队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当时已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埃及人也一定会想到的。
1、概括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胡夫”大金字塔的。
2、介绍“胡夫规模宏伟,除了运用确凿的数据,在文中再摘录一句形象性的语言:
3、理解词义在说明事物中的作用。
①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象征”的含义是( )
A、古埃及人的建筑水平 B、古埃及人的智慧
C、古埃及人的物质基础 D、古埃及已高度文明
②“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句中,“初步”的含义具体指____________
4、说说下列句子中增词、换词、删词对句意表达的影响。
①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唯一仅存的实体。删去“余”一词,句意与原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②底座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5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删去“每”、“整个”、“平均”后的句子与原句说明上有什么不同?
5、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所做的依据有二:
6、概括指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
篇10:《最大的金字塔》阅读答案
1、①说明“胡夫”金字塔是尚存的70余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塔。
②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地理位置。
③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宽度、面积、体积和所用的石块的数量。
④介绍了修建金字塔的高超技艺和精密计算。
⑤通过考察,证明古埃及的文明程度。
2、“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3、① D ②只针对揭示建筑之谜。
4、①原句指70多座,若删去“余”,则表示正好70座整。
②230.38米是指一条边的长,删去“每”则可以理解为四条边长度之和。“整个”指全部,删去显得说明事物不够严密。原句用“平均”说明每块石块的大小、重量均等,与原事实不符。石块的数量、重量不完全精确,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5、“胡夫”金字塔内有一只无盖的石棺。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队模拟建塔。
6、打比方 列数据 举例子 引用。
篇11:最大的金字塔阅读及答案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奴隶制时代法老(即国王)的陵墓,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仅存的实体。最大的一座就是耸立在开罗附近尼罗河两岸吉萨的胡夫大金字塔。塔高137.18米(原高146.6米),底部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5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而成的。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有人估计,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奇怪的是,这些石头之间之间并没有诸如水泥之类的粘着物,仅仅是拼合在一起,而它的表面接缝处紧密得连一张薄纸也塞不进去,把几十万块石块堆成像40层大楼那么高的角锥体,如果在动工前没有精密的测量,事先不对角度、线条、压力、沉降等方面进行精密的计算,大金字塔是很难建成的。而且,那时不可能有什么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精密的量具。于是,产生了一些大胆的猜想:大金字塔是由天外来客建筑的,这些宇宙人不但有激光测距仪,而且有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械;大金字塔并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来客留在地球上的里程碑等等。
但关于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墓,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可惜的是金字塔墓室中胡夫的木乃伊已不知去向,只存下一只没有盖的石棺。根据这点可以确证,金字塔为古埃及所建,而问题是如何建成的呢?1978年春,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伍来到了吉萨胡夫大金字塔前,他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探索采用古代的方法,成功地建起了一座模拟金字塔。考古实验的主要内容有测绘、采石、运输、堆砌等过程。通过这次考古实验,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可以这样说,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实验队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当时已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埃及人也一定会想到的。
1、概括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胡夫大金字塔的。
2、介绍胡夫规模宏伟,除了运用确凿的数据,在文中再摘录一句形象性的语言:
3、理解词义在说明事物中的作用。
①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象征的含义是( )
A、古埃及人的建筑水平B、古埃及人的智慧
C、古埃及人的物质基础 D、古埃及已高度文明
②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句中,初步的含义具体指____________
4、说说下列句子中增词、换词、删词对句意表达的影响。
①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唯一仅存的实体。删去余一词,句意与原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②底座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5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删去每、整个、平均后的句子与原句说明上有什么不同?
5、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所做的依据有二:
6、概括指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
答案:
1、①说明胡夫金字塔是尚存的70余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塔。
②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地理位置。
③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宽度、面积、体积和所用的石块的数量。
④介绍了修建金字塔的高超技艺和精密计算。
⑤通过考察,证明古埃及的文明程度。
2、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3、① D ②只针对揭示建筑之谜。
4、①原句指70多座,若删去余,则表示正好70座整。
②230.38米是指一条边的长,删去每则可以理解为四条边长度之和。整个指全部,删去显得说明事物不够严密。原句用平均说明每块石块的大小、重量均等,与原事实不符。石块的数量、重量不完全精确,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5、胡夫金字塔内有一只无盖的石棺。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队模拟建塔。
6、打比方 列数据 举例子 引用
篇12:最大的麦穗阅读答案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一再地□当然,追求应该是的,但把拿在手中,这才是的。
(1)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 依次将文中“□”的地方加上标点。
(3) “麦穗”一词引号的作用是,“麦穗”原指,在这里实际指的是。
(4) 面对机会,文中与出了两种态度:一种是;—种是。
(5)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联系实际,说说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
(6) 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
(1)麦地 不失时机 东张西望 最大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2): , 。 ; , 。
(3)特殊含义 真实的麦穗 人生的际遇和机会
(4)不失时机抓住它 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5)示例:面对机会,要学会抓住机会,不要犹豫不决,好高骛远,一山望着一山高,而是要勇敢的抓住机会。
(6)示例:希望。为了找到这株“麦穗”,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也要坚定自己的脚步,学会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并选择合适的机会,使量变发生质变。
★ 苏格拉底语录
★ 苏格拉底经典语录
★ 苏格拉底名言赏析
★ 生存的地方读后感
★ 苏格拉底名言教育
【生存是最大的机会阅读答案(锦集12篇)】相关文章:
斑羚飞渡读后感700字初二作文2023-03-20
《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2022-09-18
励志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500字2023-07-15
比成功更宝贵的2023-11-05
思路决定出路读书笔记2023-08-02
访《蚁族》阅读及答案2022-07-21
《贵阳市的水资源》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其答案2022-05-02
励志小说《塔木德智慧枕边书》2022-09-01
经济常识教学中的生存能力的培养教育2023-08-05
成为你自己800字优秀作文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