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分析

时间:2022-11-21 08:27:15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分析(集锦11篇)由网友“撒哈拉的月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分析,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分析

篇1:《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分析

《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分析

【甲】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 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杂然而前陈者 ⑵宴酣之乐

⑶有风飒然而至者 ⑷庶人安得共之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21.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2分)

(一)文言文(共10分)

19.(1)摆放 (2)尽兴地喝酒 (3)到 (来) (4)怎么 (每个1分,共4分)

20.(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2分)

(2)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2分)

21.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

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 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2分)

译文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 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

篇2:《黄州快哉亭记》阅读以及答案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以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有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披襟当之(当: 同“挡”,挡住)

B.玉之言,盖有讽焉(讽:讽刺)

C.将何往而非病(病:生病)

D.不以物伤性(性:本性)

7.下列对句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风飒然至者(定语后置)

B.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判断句)

C.快哉,此风!(省略句)

D.将何适而非快?(宾语前置)

参考答案:

6. 选D.(A当,迎着、对着;B讽,讽喻;C病,忧愁、不快乐 )

7. 选C.(C句为主谓倒装)

篇3:《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

苏  辙

盖①亭之所见②,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④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⑤,不可久视。今乃⑥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⑦。

注:①盖:大概。有提示缘由的作用。②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③一舍:三十里。④鱼龙:泛指水中动物。⑤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⑥乃:竟然。⑦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人称为快事。

15.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

16.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17.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

参考答案:

15.①三十里为一舍  房舍  ②抬  全

16.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17.在此亭上可以欣赏远近、昼夜变化倏忽的景物;可以凭吊往古流风遗迹。

篇4:黄州快哉亭记阅读训练及答案

苏 辙

盖①亭之所见②,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④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⑤,不可久视。今乃⑥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⑦。

注:①盖:大概。有提示缘由的作用。②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③一舍:三十里。④鱼龙:泛指水中动物。⑤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⑥乃:竟然。⑦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人称为快事。

15.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

16.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17.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

参考答案:

15.①三十里为“一舍” 房舍 ②抬 全

16.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17.在此亭上可以欣赏远近、昼夜变化倏忽的景物;可以凭吊往古流风遗迹。

篇5:《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势益张 益:更加

B.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舍:房舍,房屋

C.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

D.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披:敞开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阿母为汝求

B.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其孰能讥之乎

C.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 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 第三段 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 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②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③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

4.B(舍,三十里)

5.D(A.是/替;B.代词/难道;C.放句中表停顿/放形容词之后,译为……的样子;D.介词,在)

6.A(第一段没有议论。)

7.略

【参考译文】

长江从西陵峡流出,开始进入平旷的`原野,于是江流奔放浩大。在南面汇合了沅水与湘水,在北面汇合了汉水与沔水,水势更加盛大。江水流到赤壁之下,浸润灌注着大片土地,犹如汪洋无极。清河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着他住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览观江水浩瀚的胜景。我的长兄子瞻为亭子起名为“快哉亭”。

临亭四望,可看到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江面波涛起伏,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散云消。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令人不能长久的观赏。如今却可以在亭中凭几而坐,尽情赏玩,一抬眼便可看个够了。向西遥望武昌一带的群山,山陵起伏蜿蜒,草木成行成列,当雾霭消散,太阳升起的时候,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将亭子命名为“快哉”的缘故吧。至于那长长的沙洲沿岸,旧时城郭的废墟,曹操、孙权曾经窥视谋夺,周瑜、陆逊曾经率兵驰骋。缅怀轰轰烈烈的往事,远眺宛然在目的遗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同游兰台宫,有一阵清风飒飒吹来。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道:“痛快啊,这阵风!这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吧。” 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啊!”宋玉的话大概有着讽谏的意味。风并没有雌雄的区别,而人却有遇时、不遇时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这是人本身处境的不同,与风有什么关系呢?

士人生活在世间,假如他心中不坦然自乐,那么到哪里不都会感到痛苦和不满吗?假如他达观坦荡,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么到哪里不会感到快乐呢?如今,张梦得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办理公务的余暇,在山水之间纵情游玩,这表明他的心胸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令用蓬草编门,用破甕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意呢!如果不是这样,峰峦连绵,沟壑幽绝,森林成片,古木参天,清风回旋其间,明月当空朗照,这些都是使失意的人们悲伤憔悴而感到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它们是令人畅快的呢

篇6: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

作者:苏辙

〔宋〕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波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甕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四部丛刊》本《栾城集》

长江从西陵峡流出,开始进入平旷的原野,于是江流奔放浩大。在南面汇合了沅水与湘水,在北面汇合了汉水与沔水,水势越益盛大。江水流到赤壁之下,浸润灌注着大片土地,犹如汪洋无极。清河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着他住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览观江水浩瀚的胜景。我的长兄子瞻为亭子起名为“快哉亭”。

临亭四望,可看到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江面波涛起伏,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散云消。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令人不能长久的观赏。如今却可以在亭中凭几而坐,尽情赏玩,一抬眼便可看个够了。向西遥望武昌一带的群山,山陵起伏蜿蜒,草木成行成列,当雾霭消散,太阳升起的时候,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将亭子命名为“快哉”的缘故吧。至于那长长的沙洲沿岸,旧时城郭的废墟,曹操、孙权曾经窥视谋夺,周瑜、陆逊曾经率兵驰骋。缅怀轰轰烈烈的往事,远眺宛然在目的遗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同游兰台宫,有一阵清风飒飒吹来。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道:“痛快啊,这阵风!这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啊!”宋玉的话大概有着讽谏的意味。风并没有雌雄的区别,而人却有遇时、不遇时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这是人本身处境的不同,与风有什么关系呢?世人生活在世间,假如他心中不坦然自乐,那末到哪里不都会感到痛苦和不满吗?假如他达观坦荡,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末到哪里不都会感到快乐吗?如今,张梦得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办理公务的余暇,在山水之间纵情游玩,这表明他的心胸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令用蓬草编门,用破甕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意呢!如果不是这样,峰峦连绵,沟壑幽绝,森林成片,古木参天,清风回旋其间,明月当空朗照,这些都是使失意的人们悲伤憔悴而感到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它们是令人畅快的呢?

篇7: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摘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这篇散文虽然是一篇“记”,但也可以当做是苏辙的人生哲学随笔来加以赏析和感悟!正如苏辙之兄着名文学家和诗人苏东坡的旷达人生态度一样,苏辙的人生境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善于在凡俗的甚至是艰难的日常生活之中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诗意瞬间和诗意片段,秉持洒脱达观的人生态度,自然是与世沉浮,无往而不乐,无处而不快了!

国人的诗歌最讲求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讲究的是含蓄委婉的意境营造,力求以情景交融的意境感染人的心灵,触发人心的共鸣,但为什么同样是面对清风明月,阴晴雨雪,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呢?根源就在于人物内心的人生观。从心理学角度看叫做认知决定了人的行为和情绪模式。于是同样的景致不同的人就会生发出不同的感受,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反之,同样的境遇,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甚至迥异的心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

举例来说吧,正如当年的南唐后主国亡投降,被迫离开南京到了河南,沦落为当时的萨达姆。在一场潺潺夜雨之中醒来,面对本是愉悦人心的阑珊春意,鸟语花香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相反却是内心充满了无尽绵绵的家国之恨和虏囚之痛!而同样是夜雨醒来的贵妇(不是狗名)李清照却是在浓睡一夜酒醉尚未全消之时吩咐仆人去看看院里的海棠花怎样了,仆人也许是没好气地回答道:“海棠依旧”(呀!),李清照毕竟是一代才情诗人啊,当即驳斥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本人一向认为诗歌是语言的炼金术,诗歌语言的凝练精致和言简意深是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突出特征。女诗人李易安的这四个字彪炳青史,耐人寻味,令人称绝!它把一夜春雨过后的海棠树的那种绿叶更加清亮丰硕,花蕊经风雨浇打显得有些娇弱憔悴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和脑海之中了!

所以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苏辙先是以无比艳羡的口吻高度神往和赞美了一番快哉亭的亭主清河张先生建亭之处的无限胜景,这里既有自然的江河山陵之秀美,又有人文的风流人物传奇之遗迹,可谓快哉于目,又快哉于心!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那意思是说假如不是清河的张先生这样高妙豁达随遇而安之人,换成是另外一个小鸡肚肠的家伙,面对这里的山高谷深,古树萧瑟,清风冰凉,月光凄清,要不唉声叹气,悲伤憔悴患上忧郁症才怪呢!

篇8: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

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因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历来被人推崇备至,公认是一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好文章。

中国如数家珍的文化中,贬官文化可谓是及其夺目。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中国文化中及其夺目的一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仕途衰,文章才会兴。苏轼的《石钟山记》,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还有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由于被贬谪居,心中难免会有所不平和愤懑,所以他们的文章都含有一股独特的力量和一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冲突,而这就是贬官文化。

通过一篇篇贬官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同时我们也会对他们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同情,但更让我们感慨万分的是幕后当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碌碌无为。也就是说穷奢极欲的统治集团是成就贬官文化的根本原因。这在读过的《黄州快哉亭记》后感触更深了。苏辙“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背后暗含了多少辛酸和悲哀?苏轼“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弟弟苏辙因上书求情而也谪居筠州。苏辙对统治者是该多么绝望啊!在楚襄王快哉之事中我们就可以读出。仕途忽跌谷底,这也是他们写文章的灵感来源。

中国独特的封建统治时期孕育了丰富的贬官文化,它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带给我们巨大是影响。

贬官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对于统治者来说,贬官文章积累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百姓对统治者能力的怀疑和不满,而减少这类文章出现的办法就是文字狱。上文提到的《乌台诗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大量无辜受害者被牵连被迫害,一时人心惶惶,莫不敢言,社会风气渐渐变化,文人墨客只能“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了”。另一方面,这种风气下的人们都难以克制心中的不满,却又害怕文字狱,通常所写文章及其含蓄,所言之语非常委婉,这对于当时文学上的写作风格也影响甚大。不难发现,宋神宗年代大家之作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手法运用之精巧令人赞不绝口。

贬官文化对历史的影响实为重大。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不少贬官之作对于当时政治制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也许这种见解在当时看来是不切实际的,却给后代统治者提供了良好的意见。孔子多次被免去官职,无奈之下只能周游列国四处讲学,而他所提出的儒家思想却被后世统治者所采纳,沿用至今。可见,贬官之作的影响之大。

当然,在我们这个纷繁扰攘,浮躁不堪的现代社会中,贬官文化似乎已经渐渐消失,不会再有忧国忧民的官员写出的永垂青史的着作,不会再有因自己未被重用而愤懑不平的佳作,不会再有自己满腹才华的治国大道的论述,即使有,也是极少的。与封建社会相反,现代社会拥有一股傲然正气的人是每一个百姓,贬官文化已不知不觉中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似乎变成了“被贬之人”。对于食品安全,我们有苦要说,对于腐 败官员,我们有苦要说,对于制度改革,我们有苦要说。面对我们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又有谁来拯救或同情呢?谁也不知道。

苏辙评价《黄州快哉亭记》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辙一字立骨,又添彩于仕途衰,文章兴的贬官文化。

篇9: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

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不仅语言奔放,气势如虹,显示了一代才华横溢的名家的风采,其中蕴藏的深刻哲理更是令人回味细思。

文章叙说了朋友张君梦得被贬齐安(即黄州)后建快哉亭以赏长江美景之事。“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看到这样的美景,岂不快哉!不仅如此,在赤壁之地(作者认为黄州的赤壁为赤壁之战的古战场),看断瓦残垣,古城废墟,缅怀三国英雄的伟绩,发思古之幽情,也是一种难得之乐。

张梦得虽然遭贬,并不终日痛苦悲伤,而是闲暇时坐亭观景,游山玩水,别有悠然、自得之乐。观长江之清流洗涤心灵,望白云之清逸修养情操,振清风之爽快心旷神怡,照明月之皎洁清虚自如,尽情享受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同样的景色,许多羁官谪士,观长江忧愁,望白云迷茫,振清风萧瑟,照明月清寒,终日里烦恼憔悴,岂不哀哉!

为什么这样呢,作者认为,张君心中有自得之乐,不以物伤性。我想:生活中应该有自得之乐。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许多人的精神家园却空虚了,原因有很多,有一点不能忽视:缺乏自得之乐。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要过米开朗琪罗式的悲苦生活才算有意义,有的人向往的生活清闲安逸,然而无论哪样的生活,都需要一些自得之乐。寻找自得之乐,有时候并不完全在于做什么,而是在于怎么做。譬如同样是读古文,有的人浮光掠影,不求甚解,()读来便味同嚼蜡;然而聪明人全神贯注地去读,认真地思考、品味、理解,积极主动地解决其中不懂的问题,细心总结,收获文字、语法、哲理、文化知识等各种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并且随时能够运用,他便读来很有自得之乐。

我们再来讨论下困难和痛苦中有无自得之乐,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生活中各种挫折必不可免,首先要摆正心态。着名科学家陈省身先生说:“不要怕困难,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别人做了你没什么可做的了。”这样,我们去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这个过程其实就有自得之乐。

自得之乐虽然需要,但是有些狭隘。真正的乐在于让他人乐,让大家乐,让人民群众乐,才是最大的乐趣。范仲淹说:“后天下之乐而乐。”于右任先生说:“计利当计天下利,祈福应祈万民福。”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篇10: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大致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朗读点拨、引导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初步感知

1. 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导出课题。

2.作者:简单了解作者。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

3. 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4.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注意句读。

二、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 结合课后练习三、四掌握重点字词句,以学习小组合作形式尝试翻译,教师指导点拨。

2. 理清每段大意。

第一段:略述水势及命名者。

第二段:描写亭之所见及说明命名的原由,为后文议论过渡。

第三段:引用历史,表明遇与不遇不在外物,而在于自得与否。

第四段:以张君为例,肯定其自得、“无所不快”的人生态度。

三、朗读全文,找出全文文眼。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亦足以称快世俗/快哉,此风/ 将何适而非快?/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乌睹其为快也哉!(文眼“快”)。

四、品读赏析,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快哉”的感觉呢?读出来并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师点拨、归纳:

(一)景之“快”

1、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

2、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

(二)人之“快”

1、“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

2、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

(三)情理之“快”

“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小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辙就是一个随缘自适、胸怀旷达的智者,因此境由心生,笔下才有如此气势雄伟的美景,使情景理浑然一体,全文酣畅淋漓、境界高旷。

五、感悟艺术特色

1、写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

3、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篇11: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声嚎叫。景物变化万端,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至于沙洲的岸边,故城的废墟,是曹孟德、孙仲谋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用来使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 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 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而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儿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往什么地方没有快乐呢?现在,张梦得不因为被贬官而感到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自适山水之间,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如果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失意文人感到悲伤憔悴以至不能禁得起的景物,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载。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

黄州快哉亭记 教案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赏析

《零陵三亭记》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与答案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课外练习题与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品味

《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分析
《《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分析(集锦11篇)】相关文章:

建筑材料的练习题与答案2022-10-27

苏轼在黄州写的诗词2023-07-08

《指数与指数函数》练习题及答案2022-11-12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07-20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脑筋急转弯2024-01-20

《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堂实录2022-09-16

描写水的优美古诗句2023-06-06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八年级上册)2023-07-31

和山水有关的诗句2024-02-29

《记承天寺夜游》人物评价及趣事典故2022-12-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