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阅读答案(锦集9篇)由网友“猪是念来过倒”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塘栖》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篇1:塘栖阅读答案
①凡到杭州来游的人,因为交通的便利,总只在西湖一带,登山望水,漫游两三日,便买些土产,如竹篮纸伞之类,匆匆回去。而离杭城三五十里稍东偏北的一带山水,现在简直是很少有人去玩,并且也不大有人提起的样子。
②在古代可不同。去今百余年前,杭州人的好游的,总没有一个不留恋西溪,也没有一个不披蓑戴笠去看半山的桃花,超山的香雪的。原因是那时候杭州和外埠的交通,所取的路径都是水道。舟入塘栖,两岸就看得到山影;到这里,自杭州去他处的人,渐有离乡去国之感,因而塘栖镇和超山、独山等处,便成了一般旅游之人对杭州的记忆的中心。
③超山是在塘栖镇南,据说高有五十余丈,周二十里,因其山超然出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超山脚下,塘栖附近的居民,因为住近水乡,阡陌不广之故,所靠以谋生的完全是果木的栽培。所以超山一带的梅林,成千成万;由我们过路的外乡人看来,只以为是乡民趣味的高尚,个个都在学林和靖的终身不娶,殊不知实际上他们却是正靠此而养活妻孥的哩!
④超山的梅花,向来是开在立春前后的;梅干极粗极大,枝叉离披四散,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故而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个雪海;近年来虽说梅株减少了一点,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
⑤从杭州到超山去的汽车路上,过临平山后,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而汇聚得最多,游人所必到的看梅胜地,大抵总在汽车站西南,超山东北麓,报慈寺大明堂前头,梅花丛里有一个周梦坡筑的宋梅亭在那里的周围五六里地的一圈地方。
⑥大明寺前的所谓宋梅,是一棵曲屈苍老,根脚边只剩了两条树皮围拱,中间空心,上面枝干四叉的梅树。因为怕有人折,树外面全部是用一铁丝网罩住的。树当然是一株老树,起码也要比我的年纪大一两倍,但究竟是不是宋梅,我却不敢断定。去年秋天,曾在天台山国清寺的伽蓝殿前,看见过一株所谓隋梅;前年冬天,也曾在临平山下安隐寺里看见过一枝所谓唐梅;但所谓隋,所谓唐,所谓宋等等,我想也不过“所谓”而已,究竟如何,还得去问问植物考古的专家才行。
⑦出大明堂,从梅花林里穿过,西面从吴昌硕的坟旁一条石砌路上攀登上去,是上超山顶去的大路了。一路上有许多同梦也似的疏林,一株两株如被遗忘了似的红白梅花,不少的坟园,在招你上山,到了半山的竹林边的真武殿外,超山之所以为超,就有点感觉得到了;从这里向东西北的三面望去,是汪洋的湖水,曲折的河身,无数的果树,不断的低岗,还有塘的两面的点点的人家,这便算是塘栖一带的水乡全景的鸟瞰。
⑧从中圣殿再沿石级上去。走过黑龙潭,更走二里,就可以到山顶,第一要使你骇一跳的,是没有到上圣殿之先的那一座天然石筑的天门。到了这里,你才晓得超山的奇特,才晓得志上所说的“山有石鱼石笋等,他石多异形,如人兽状”。诸记载的不虚。 实实在在,超山的好处,是在山头一堆石,山下万梅花,至若东瞻大海,南眺钱江,田畴如井,河道如肠,桑麻遍地,云树连天等形容词,则凡在杭州东面的高处,如临平山黄鹤峰上都用得着的,并非是超山独一无二的绝景。
⑨你若到了超山之后,则北去超山七里地外的塘栖镇上,不可不去一到。塘栖镇跨在一条水的两岸,水南属杭州,水北属德清;商市的繁盛,酒家的众多,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镇集,但比起有些县城来,怕还要闹热几分。所以游过超山,不愿在山上吃冷豆腐黄米饭的人,尽可以上塘栖镇上去痛饮大嚼;从山脚下走回汽车路去坐汽车上塘栖,原也很便,但这一段路,总以走走路坐坐船更为合适。
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
(原文有删节)
【阅读题及答案】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以游踪为线索,把超山的梅花、超山的地理位置和超山的风土人情一一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B.塘栖地处水乡,耕地不多,因而乡民多种果树以谋生,故而才会有如此多的梅林,并非乡民趣味高尚,学林和靖梅妻鹤子的缘故。
C.文章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文章先叙述后议论,或虚或实,唤起了你的遐想,引起了你的共鸣,使你也想去超山作一次探梅访古的游览。
E.文章笔触清丽而又饱含深情,语调悠闲而能叙事状物,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然后令人掩卷难忘。
解析:C项“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错,文中并不是“处处”都有体现,如“因为怕有人折,树外面全部是用一铁丝网罩住的”;D项“先叙述后议论”错,应是“写景抒情结合”。
答案:CD
13.文章①②段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把超山今昔不同的地位进行对比,既是让读者对超山的历史有个全面的了解,也为下文具体写超山的梅花作铺垫。
14.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的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写出了超山的梅花之多;(2)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自然自成一个雪海”,写出了超山的梅花之白、之多;(3)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如“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突出了超山的梅花之美。
15.请探究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塘栖镇。(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结构上,和前文内容呼应;(2)在内容上,是超山的梅花给塘栖镇的人们带来了富庶安定的生活,意在提醒镇上的人们也应尽心尽力地维护和爱护梅花,揭示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塘栖阅读答案]
篇2:《塘栖》阅读答案
丰子恺
①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日文名《草枕》)中,有这样的一段文章:“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
②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从我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这寓所赛如我的“行宫”,有一男仆经常照管着。我那时不务正业,全靠在家写作度日,虽不富裕,倒也开销得过。
③客船是我们水乡一带地方特有的一种船。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客船最讲究,船内装备极好。分为船梢、船舱、船头三部分,都有板壁隔开。船梢是摇船人工作之所,烧饭也在这里。船舱是客人坐的,船头上安置什物。舱内设一榻、一小桌,两旁开玻璃窗,窗下都有坐板。那张小桌平时摆在船舱角里,三只短脚搁在坐板上,一只长脚落地。倘有四人共饮,三只短脚可接长来,四脚落地,放在船舱中央。此桌约有二尺见方。舱内隔壁上都嵌着书画镜框,竟像一间小小的客堂。这种船真可称之为画船。这种画船雇用一天大约一元(那时米价每石约二元半)。我家在附近各埠都有亲戚,往来常坐客船。因此船家把我们当作老主雇。但普通只雇一天,不在船中宿夜。只有我到杭州,才包它好几天。
④吃过早饭,把被褥用品送进船内,从容开船。凭窗闲眺两岸景色,自得其乐。中午,船家送出酒饭来。傍晚到达塘栖,我就上岸去吃酒了。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且说塘栖的酒店,有一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若是壮士、莽汉,象樊哙、鲁智深之流,不宜上这种酒家。他们狼吞虎嚼起来,一盆酒菜不够一口。必须是所谓酒徒,才可请进来。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这种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称之为“徒”。迷于赌博的叫做赌徒,迷于吃酒的叫做酒徒。但爱酒毕竟和爱钱不同,故酒徒不宜与赌徒同列。和尚称为僧徒,与酒徒同列可也。我发了这许多议论,无非要表示我是个酒徒,故能赏识塘栖的酒家。我吃过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面,便醉饱了。算还了酒钞,便走出门,到淋勿着的塘栖街上去散步。塘栖枇杷是有名的。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吃。丰子恺《塘栖》阅读答案
⑤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船里吃枇杷就没有这种麻烦。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
⑥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我谢绝了二十世纪的文明产物的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实在并非顽固。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
(选自《缘缘堂随笔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此文写于1972年。)
15.请对第4段画线句子“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一口”“一片”与“无穷”形成对比,用塘栖的酒食之简单,突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美味”;(2)“呷”“嚼”两个动词描绘出作者细细品味和享受塘栖美食的情态与雅趣(2分。分号前后各一要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这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朴实简单的生活的喜爱和对古人雅致生活之风的追崇(2分)。
16.作者游塘栖,乐在其中,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乐”的具体表现。(4分)
篇3:《塘栖》阅读答案
答案:⑴对水乡塘栖美丽风景的热爱。(1分)结合第六段内容简要阐述(1分)
⑵乘坐船只、塘栖喝酒、客船上吃枇杷等行为表现出泛舟的优雅悠闲。(1分)结合第二——第五段内容作简要阐述。(1分)
⑶雨中乘船游赏塘栖的雅趣。(1分)。结合最后一段内容简要阐述(1分)。
⑷对城市生活的拒斥,在塘栖寻找古人之风,表现出对古人生活与古风的追慕,对原始真朴的生活方式的向往。(1分)结合作者对客船、吃酒、吃枇杷的描写作简要阐述。(1分)
⑸表现出作者面对城市难以逃离的苦闷与无奈。(1分)结合开头与结尾段内容作简要阐述。(1分)
(根据作者在文中的描述对象分条陈述,把握作者最终借助夏目漱石的小说中观点印证自己对城市现代文明与乡村原始真朴生活的不同倾向和情感。答出一点并加以简要阐述,即赋2分;答出四点并加以简要阐述,则给8分。)
篇4:《塘栖》阅读答案
答案:⑴乐在顺着河流在船上欣赏两岸的美景;观赏到故乡的魅力风景而感到高兴。⑵乐在坐着木船而不是火车旅行;作者谢绝了二十世纪文明产物汽车、轮船,体验到了古人闲适的生活方式,感受到闲适之趣。⑶乐在乘船途中享受在塘栖吃酒、吃枇杷等雅趣;作者在对塘栖的特产的享受中感受到了简单自由生活的乐趣。⑷坐船在雨天游水乡塘栖别有趣味;在塘栖游玩“淋勿着”,富有诗趣,欣赏雨中美景,使作者感受到了无尽的自然之趣。
(也可按照文章顺序回答:乘坐木船工具的快乐而不是乘坐火车、轮船;坐船欣赏塘栖美景;坐船途中在塘栖喝酒的快乐;坐船雨天游水乡塘栖的快乐。还可以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来答:欣赏自然美景之乐;塘栖喝酒之乐;乘坐传统工具木船旅行之乐。答出一点并简要阐述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17.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先后谈到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请简要阐述作者引用“夏目漱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开头引用夏目漱石的文章引出作者塘栖之行(或引出下文对塘栖风景与风情的描述)(1分);②结尾作者引夏目漱石为知音,照应开头,并深化文章主题,(2分)③夏目漱石厌弃厌弃城市或现代文明,表现出对简单闲适生活的追求(1分)。在文中起着正衬作用,作者借助夏目漱石的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突出了自己对与现代文明相对的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向往。(2分)
(两个方面的'要点:内容上夏目漱石对城市生活的厌弃与对闲适生活的追崇深得丰子恺的认同,也形成了这篇文章深层的意义(3分)。形式上开头部分引出文章主要内容,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3分)。)
18.结合本文内容,请你探究作者在文章中寄托了哪些情怀?并简要阐述。(8分)
篇5:塘栖现代文阅读答案
塘栖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日文名《草枕》)中,有这样的一段文章:“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
②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从我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这寓所赛如我的“行宫”,有一男仆经常照管着。我那时不务正业,全靠在家写作度日,虽不富裕,倒也开销得过。
③客船是我们水乡一带地方特有的一种船。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客船最讲究,船内装备极好。分为船梢、船舱、船头三部分,都有板壁隔开。船梢是摇船人工作之所,烧饭也在这里。船舱是客人坐的,船头上安置什物。舱内设一榻、一小桌,两旁开玻璃窗,窗下都有坐板。那张小桌平时摆在船舱角里,三只短脚搁在坐板上,一只长脚落地。倘有四人共饮,三只短脚可接长来,四脚落地,放在船舱中央。此桌约有二尺见方。舱内隔壁上都嵌着书画镜框,竟像一间小小的客堂。这种船真可称之为画船。这种画船雇用一天大约一元(那时米价每石约二元半)。我家在附近各埠都有亲戚,往来常坐客船。因此船家把我们当作老主雇。但普通只雇一天,不在船中宿夜。只有我到杭州,才包它好几天。
④吃过早饭,把被褥用品送进船内,从容开船。凭窗闲眺两岸景色,自得其乐。中午,船家送出酒饭来。傍晚到达塘栖,我就上岸去吃酒了。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且说塘栖的酒店,有一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若是壮士、莽汉,象樊哙、鲁智深之流,不宜上这种酒家。他们狼吞虎嚼起来,一盆酒菜不够一口。必须是所谓酒徒,才可请进来。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这种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称之为“徒”。迷于赌博的叫做赌徒,迷于吃酒的叫做酒徒。但爱酒毕竟和爱钱不同,故酒徒不宜与赌徒同列。和尚称为僧徒,与酒徒同列可也。我发了这许多议论,无非要表示我是个酒徒,故能赏识塘栖的酒家。我吃过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面,便醉饱了。算还了酒钞,便走出门,到淋勿着的塘栖街上去散步。塘栖枇杷是有名的。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吃。丰子恺《塘栖》阅读答案
⑤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船里吃枇杷就没有这种麻烦。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
⑥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我谢绝了二十世纪的文明产物的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实在并非顽固。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
(选自《缘缘堂随笔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此文写于1972年。)
1.请对第4段画线句子“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一口”“一片”与“无穷”形成对比,用塘栖的酒食之简单,突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美味”;(2)“呷”“嚼”两个动词描绘出作者细细品味和享受塘栖美食的情态与雅趣(2分。分号前后各一要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这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朴实简单的生活的喜爱和对古人雅致生活之风的追崇(2分)。
2.作者游塘栖,乐在其中,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乐”的具体表现。(4分)
丰子恺《塘栖》阅读答案:
答案:⑴乐在顺着河流在船上欣赏两岸的美景;观赏到故乡的魅力风景而感到高兴。⑵乐在坐着木船而不是火车旅行;作者谢绝了二十世纪文明产物汽车、轮船,体验到了古人闲适的生活方式,感受到闲适之趣。⑶乐在乘船途中享受在塘栖吃酒、吃枇杷等雅趣;作者在对塘栖的特产的享受中感受到了简单自由生活的乐趣。⑷坐船在雨天游水乡塘栖别有趣味;在塘栖游玩“淋勿着”,富有诗趣,欣赏雨中美景,使作者感受到了无尽的自然之趣。
(也可按照文章顺序回答:乘坐木船工具的快乐而不是乘坐火车、轮船;坐船欣赏塘栖美景;坐船途中在塘栖喝酒的快乐;坐船雨天游水乡塘栖的快乐。还可以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来答:欣赏自然美景之乐;塘栖喝酒之乐;乘坐传统工具木船旅行之乐。答出一点并简要阐述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3.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先后谈到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请简要阐述作者引用“夏目漱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开头引用夏目漱石的文章引出作者塘栖之行(或引出下文对塘栖风景与风情的描述)(1分);②结尾作者引夏目漱石为知音,照应开头,并深化文章主题,(2分)③夏目漱石厌弃厌弃城市或现代文明,表现出对简单闲适生活的追求(1分)。在文中起着正衬作用,作者借助夏目漱石的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突出了自己对与现代文明相对的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向往。(2分)
(两个方面的'要点:内容上夏目漱石对城市生活的厌弃与对闲适生活的追崇深得丰子恺的认同,也形成了这篇文章深层的意义(3分)。形式上开头部分引出文章主要内容,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3分)。)
4.结合本文内容,请你探究作者在文章中寄托了哪些情怀?并简要阐述。(8分)
丰子恺《塘栖》阅读答案:
答案:⑴对水乡塘栖美丽风景的热爱。(1分)结合第六段内容简要阐述(1分)
⑵乘坐船只、塘栖喝酒、客船上吃枇杷等行为表现出泛舟的优雅悠闲。(1分)结合第二——第五段内容作简要阐述。(1分)
⑶雨中乘船游赏塘栖的雅趣。(1分)。结合最后一段内容简要阐述(1分)。
⑷对城市生活的拒斥,在塘栖寻找古人之风,表现出对古人生活与古风的追慕,对原始真朴的生活方式的向往。(1分)结合作者对客船、吃酒、吃枇杷的描写作简要阐述。(1分)
⑸表现出作者面对城市难以逃离的苦闷与无奈。(1分)结合开头与结尾段内容作简要阐述。(1分)
(根据作者在文中的描述对象分条陈述,把握作者最终借助夏目漱石的小说中观点印证自己对城市现代文明与乡村原始真朴生活的不同倾向和情感。答出一点并加以简要阐述,即赋2分;答出四点并加以简要阐述,则给8分。)
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怎么做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现代文答题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高考现代文语段有时直接考查考生对文章层次脉络的把握,有时不直接从这方面去设题,但是无论解答什么问题之前,有了对文章这一“竹”的内在依据的了解,解答也就势如破竹了。
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
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篇6:塘栖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塘栖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塘栖
丰子恺
①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日文名《草枕》)中,有这样的一段文章:“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
②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从我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这寓所赛如我的“行宫”,有一男仆经常照管着。我那时不务正业,全靠在家写作度日,虽不富裕,倒也开销得过。
③客船是我们水乡一带地方特有的一种船。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客船最讲究,船内装备极好。分为船梢、船舱、船头三部分,都有板壁隔开。船梢是摇船人工作之所,烧饭也在这里。船舱是客人坐的,船头上安置什物。舱内设一榻、一小桌,两旁开玻璃窗,窗下都有坐板。那张小桌平时摆在船舱角里,三只短脚搁在坐板上,一只长脚落地。倘有四人共饮,三只短脚可接长来,四脚落地,放在船舱中央。此桌约有二尺见方。舱内隔壁上都嵌着书画镜框,竟像一间小小的客堂。这种船真可称之为画船。这种画船雇用一天大约一元(那时米价每石约二元半)。我家在附近各埠都有亲戚,往来常坐客船。因此船家把我们当作老主雇。但普通只雇一天,不在船中宿夜。只有我到杭州,才包它好几天。
④吃过早饭,把被褥用品送进船内,从容开船。凭窗闲眺两岸景色,自得其乐。中午,船家送出酒饭来。傍晚到达塘栖,我就上岸去吃酒了。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且说塘栖的酒店,有一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若是壮士、莽汉,象樊哙、鲁智深之流,不宜上这种酒家。他们狼吞虎嚼起来,一盆酒菜不够一口。必须是所谓酒徒,才可请进来。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这种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称之为“徒”。迷于的叫做赌徒,迷于吃酒的叫做酒徒。但爱酒毕竟和爱钱不同,故酒徒不宜与赌徒同列。和尚称为僧徒,与酒徒同列可也。我发了这许多议论,无非要表示我是个酒徒,故能赏识塘栖的酒家。我吃过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面,便醉饱了。算还了酒钞,便走出门,到淋勿着的塘栖街上去散步。塘栖枇杷是有名的。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吃。
⑤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船里吃枇杷就没有这种麻烦。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
⑥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我谢绝了二十世纪的文明产物的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实在并非顽固。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
(选自《缘缘堂随笔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此文写于1972年。)
15.请对第4段画线句子“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一口”“一片”与“无穷”形成对比,用塘栖的酒食之简单,突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美味”;(2)“呷”“嚼”两个动词描绘出作者细细品味和享受塘栖美食的情态与雅趣(2分。分号前后各一要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这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朴实简单的生活的喜爱和对古人雅致生活之风的追崇(2分)。
16.作者游塘栖,乐在其中,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乐”的具体表现。(4分)
答案:⑴乐在顺着河流在船上欣赏两岸的美景;观赏到故乡的魅力风景而感到高兴。⑵乐在坐着木船而不是火车旅行;作者谢绝了二十世纪文明产物汽车、轮船,体验到了古人闲适的生活方式,感受到闲适之趣。⑶乐在乘船途中享受在塘栖吃酒、吃枇杷等雅趣;作者在对塘栖的特产的享受中感受到了简单自由生活的乐趣。⑷坐船在雨天游水乡塘栖别有趣味;在塘栖游玩“淋勿着”,富有诗趣,欣赏雨中美景,使作者感受到了无尽的'自然之趣。
(也可按照文章顺序回答:乘坐木船工具的快乐而不是乘坐火车、轮船;坐船欣赏塘栖美景;坐船途中在塘栖喝酒的快乐;坐船雨天游水乡塘栖的快乐。还可以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来答:欣赏自然美景之乐;塘栖喝酒之乐;乘坐传统工具木船旅行之乐。答出一点并简要阐述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17.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先后谈到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请简要阐述作者引用“夏目漱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开头引用夏目漱石的文章引出作者塘栖之行(或引出下文对塘栖风景与风情的描述)(1分);②结尾作者引夏目漱石为知音,照应开头,并深化文章主题,(2分)③夏目漱石厌弃厌弃城市或现代文明,表现出对简单闲适生活的追求(1分)。在文中起着正衬作用,作者借助夏目漱石的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突出了自己对与现代文明相对的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向往。(2分)
(两个方面的要点:内容上夏目漱石对城市生活的厌弃与对闲适生活的追崇深得丰子恺的认同,也形成了这篇文章深层的意义(3分)。形式上开头部分引出文章主要内容,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3分)。)
18.结合本文内容,请你探究作者在文章中寄托了哪些情怀?并简要阐述。(8分)
答案:⑴对水乡塘栖美丽风景的热爱。(1分)结合第六段内容简要阐述(1分)
⑵乘坐船只、塘栖喝酒、客船上吃枇杷等行为表现出泛舟的优雅悠闲。(1分)结合第二——第五段内容作简要阐述。(1分)
⑶雨中乘船游赏塘栖的雅趣。(1分)。结合最后一段内容简要阐述(1分)。
⑷对城市生活的拒斥,在塘栖寻找古人之风,表现出对古人生活与古风的追慕,对原始真朴的生活方式的向往。(1分)结合作者对客船、吃酒、吃枇杷的描写作简要阐述。(1分)
⑸表现出作者面对城市难以逃离的苦闷与无奈。(1分)结合开头与结尾段内容作简要阐述。(1分)
(根据作者在文中的描述对象分条陈述,把握作者最终借助夏目漱石的小说中观点印证自己对城市现代文明与乡村原始真朴生活的不同倾向和情感。答出一点并加以简要阐述,即赋2分;答出四点并加以简要阐述,则给8分。)
篇7:古镇塘栖诗歌
枇杷烧酒塘栖棕,
广济桥边特产重(音chong)。
古镇江南不胜数,
断垣残壁旧昌拢
(写于4月18日)
《平凡的午后》
阳光打磨着时光,坐在繁杂的人群之中,享受午后的阳光。坐在小广场的木椅上,任由春风吹拂着我的头发,拂过脸颊的阳光,和着春风,一起调和着这动人的午后。
被刺眼的光,眯着的'眼睛看着人群,脚步在阳光的照耀下略显一丝的温柔。
坐在我身旁的老人,两鬓斑白,整眯着眼睛,享受着阳光带来的温暖,小睡着……
小广场吃着甜甜的奶糖,如婴儿般,静静的睡着。喧嚣的人群就是催眠曲,一切都是祥和的。
篇8:塘栖一日游作文
塘栖一日游作文
今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塘栖游玩。听说塘栖有历史悠久的广济桥和远近闻名的乾隆御碑,我很想亲眼去看看。一到塘栖,我第一眼看到的是高大壮观的广济桥。桥下有七个洞,有六个桥墩,河面平静,没有波浪,桥上人山人海,大家来来回回地走动,我们好不容易挤上了桥,桥栏边上有六十四个圆石头,桥上周围的石头看上去很旧,这真是一座古老的桥。
下桥后,我们去了闻名遐迩的乾隆御碑。这座御碑上的字是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碑的周围有龙的`图案,使这座御碑更加壮观。我围绕这座碑走了一圈,发现御碑好高大,好雄伟啊!让我对御碑产生了敬佩。
参观完了这两处名胜古迹,我们要去水南街的“小吃一条街”了,在走的路上,我就闻到了浓浓的香味。于是,我们加快了步伐。哇!烤鸡、烤鸭、……各种各样的美味立刻过来诱惑我。闻着这香味,我口水直流下来。心里想:这么香的烤鸡,吃到嘴里会是什么味道呢?于是,我让爸爸卖了一只,吃到嘴里,那味道,美味的不可形容。刚解决了烤鸡,又有香味飘了过来了。这是一种浓浓的香味,小朋友都很喜欢,那就是——羊肉串。我顺着香味飞奔过去,毫不犹豫的买了一串。这又是另一种味道,香浓的肉块从喉咙一直滑到肚子里,真好吃啊!
今天游塘栖,我们不仅认识了名胜古迹,还吃到美味可口的小吃,收获真不小!
篇9:塘栖导游词介绍
塘栖镇位于杭州市北部,与湖州市的德清县接壤,距市区中心约20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临平约13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镇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是个标准典型的江南水乡。镇区的东南有超山诸峰,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称,为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与碧波涟漪的丁山湖形成了山水相映的迷人景观。2005年,全镇共辖28个村、502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镇区总面积为79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人。全镇有耕地41921亩,鱼塘6290亩,桑地5870亩,果地10492亩,山林5743亩,茶地404亩。
据现存的史籍记载,早在北宋以前,塘栖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打渔村,渔民们三三两两在此散居,在此晒网休息。直到元朝张士诚拓宽了官塘运河以后,人们沿塘而栖,小镇才初现雏形。到了明代弘治年间,通济桥的构筑使镇区两岸连成一片,这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光绪《唐栖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又云:“唐栖官道所由,风帆梭织,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少休;自嘉秀而来者,亦至此而泊宿,水陆辐辏,商家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由此可见,是秀丽的京杭古运河哺育了塘栖。
塘栖镇在明清时富甲一时,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原属仁和县管辖,民国后成立了杭县,塘栖便属杭县管辖。解放前,塘栖分水南和水北两镇,水南属杭县管辖,水北属德清县管辖,两县隔河而治。1950年5月,德清县城关区双溪乡3村即原水北镇划归塘栖镇管辖,结束了两岸分治的局面。1958年,杭县建制撤消,塘栖隶属于杭州郊区,称杭州市塘栖人民公社塘栖管理区。1959年3月遂又隶属半山联社。次年,半山、拱墅两联社合并为钱塘联社,塘栖又属钱塘联社。1961年4月,钱塘联社与老余杭县合建余杭县,塘栖隶属余杭县。今随县制变化,属杭州市余杭区。1985年11月,因县境内拆乡并镇,原丁河乡并入塘栖,1992年原塘南、宏畔、超山三乡又一起并入塘栖,于是,地域、人口一起猛增,使其成为余杭区内的第二大镇。
塘栖山明水秀,名胜古迹较多,自古以来就有着众多美丽的诱人景色。旧时,曾有栖溪十六景之说,分别为:芳杜菱歌、厂阴渔火、长桥月色、溪口风帆、永明晚钟、清流高阁、塔址芙蓉、北塘夜市、南山翠微、柳堂春晓、超颠远眺、溪河夜泊、翠河秋色、超峰雪霁、西浦斜阳、横潭渔火。文人雅士们纷纷为这些景色呤诗咏句,为那些景点增光添彩,留下了不少诸如“市门相向锁长虹,画舸奔云趁晚风”之类的佳句。历经沧桑,时过境迁,时至今日,那些昔日的胜景大都早已湮没不存。然今尚存的超山观梅胜景,则在新时期中焕发了青春。超山素为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与江苏的邓尉、无锡的梅园齐名。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不但重现了十里梅海的胜景,而且还建成中国第一印山;镇中心横跨运河的广济桥,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1498年,系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广济桥下的郭璞井,传说为晋人郭璞所建;水北保存完好的乾隆御碑,系浙江省境内最大的石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南宋古庙、吴昌硕墓、三条半古弄、八字桥古街等等。为了充分挖掘塘栖的文化内涵,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事业,一个占地1200亩的“塘栖运河文化村”即将动工兴建,她的建成,将使塘栖古镇焕发青春,重现昔日那小桥流水的迷人风光。
塘栖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士荟集、文风颇盛。明清时便有“樾馆”、“传经堂”、“丹铅精舍”、“经一庐”等藏书楼名燥一时,还出了象劳格、朱学勤那样的著名藏书家。塘栖,崇学之风颇盛,据清光绪年间的《唐栖志》记载:塘栖在明代时共中进士15人、举人40人、五贡14人。在清代时,共中进士23人、举人64人、五贡43人。早在光绪九年,塘栖就开设有义塾,俗称“蒙童馆”,光绪十六年,塘栖设“栖溪讲舍”,仁和县令捐资以助,并立碑记念此碑至今尚存。光绪三十二年,栖溪讲舍改办成“栖溪两等小学堂”。民国期间,公私立小学相继创办,小学与私塾并存,学子们小学毕业尚需继续深造者多移步杭城。抗战期间,曾因此办过中学,但时间不长便告停办。1956年,塘栖终于出现了当时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完全中学——杭县中学。时至今日,塘栖镇已拥有4所中学、1所职高、1所专修学院和17所小学,04年年末在校学生为12652人。历年来,塘栖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塘栖中学的高考升学率一直在区普高中名列前茅。目前,从塘栖中学毕业的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教授、学者、高级知识份子已达数百人。
★ 塘栖阅读答案
【《塘栖》阅读答案(锦集9篇)】相关文章:
西红栖炒鸡蛋四年级作文2022-05-06
我家的枇杷作文300字2022-05-02
我爱家乡的枇杷作文2022-10-25
我学会了作文300字2023-02-21
我爱家乡的枇杷小学作文2023-10-10
快乐的端午初二作文2024-01-20
端午快乐的作文2023-06-29
快乐的端午小学生主题作文2023-12-03
我的乡风作文2022-09-15
我身边的传统文化征文500字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