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揠苗助长阅读题及答案(共8篇)由网友“Chri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文言文揠苗助长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揠苗助长阅读题答案
1.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答】寡:少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答】舍:不去管
3.匪徒无益
【答】益:益处,好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闵其苗之不长 B.其子趋而往视之 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答】A 助词 其它代词
5.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篇2:文言文揠苗助长的阅读答案
文言文揠苗助长的阅读答案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③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闵:忧虑。②芒芒然:十分疲倦的样子。③病:疲倦。④槁:干枯。⑤耘:锄。⑥非徒:不但。
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
1.返回。
2.拔苗所致。
3.围烧“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欲速则反为害”来答即可。
篇3:文言文《揠苗助长》阅读翻译
文言文《揠苗助长》阅读翻译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篇4: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甲】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_____
(2)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均用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驱车(追赶)。(2)倒下。
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灵活对待敌方变化的策略。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1)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
(2)①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意对即可)
篇5:文言文阅读题和答案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3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屋舍俨然 ( ) (6)悉如外人(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小题3: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2分)
大道: 大同:
小题4:[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5)整齐的'样子(6)全、都(意思对即给分)
小题1:(1)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意思符合即给分)
(2)所以人们不仅仅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
小题1: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理想中的社会
小题1: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文言词汇的各种文言现象,如“与“这里是通假字,通“举”选拔;“俨然” “然”是形容词词尾,这里是整齐的样子;“属”应理解其一词多义现象,这里是“类”。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注意关键词和文言句式,这里应注意(1)“黄发”“垂髫”的借代义(2)“亲其亲”“子其子”的理解,这里第一个“亲”“子”是动词,是一种意动用法;第二个“亲”“子”是名词。
小题1:试题分析:“道”,这里是指儒家的政治理想,“大道”则是儒家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则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小题1:试题分析:两篇文章都反映了人们对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篇6: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③踬:被东西绊倒。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目:
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 思有弗得( ) ⑵ 命童子取土平之( )
1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 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
B. 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
C. 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
D. 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君子求学,贵在 (4分)
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
11.(1)得到,获得 (2)填平12.(4分)D (选C得2分) 13.(4分)C
篇7: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归钺传
归有光
孝子钺(yuè),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母常喋 喋罪过,父提孝子,(后妻)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 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②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注释】①摈(bìn):抛弃,排斥。这里指被抛弃。②致:送达。
2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比 归 (2)孝子由是 失爱
(3)终身怡然 (4)弟寻 死
2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2)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27.从下面所列句子中,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概括出孝子归钺的品行。(2分)
(1)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2)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答案:
25.(1)等到 (2)因为这样,因此 (3)高兴地样子 (4)不久
26.(1)归钺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2)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
27.(1)忠孝仁义(以德报怨) (2)无怨无悔(默默奉孝,凡答“默默无闻、沉默寡言”之意者,不得分。)
(译文: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后妻常常没完没了说归钺的过错,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因为家里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孝子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亲和继母一起说道:“有儿子不呆在家中,在外面作贼吗?”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正当孝子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把孝子赶出门不见面。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正德五年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孝子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弟弟不久死去,他一生和悦。嘉靖十一年,孝子归钺无病而死,孝子直至已老将死,但始终不说后母的事。
篇8: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借书一E①,还书一E”, 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杜暹家书,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也。然余手抄书,前后遗失亦多,未免往来于怀。因读唐子西《失茶具说》,释然不复芥蒂。其说曰:“吾家失茶具,戒妇勿求。妇曰:‘何也?’吾应之曰:‘彼窃者,必其所好也。心之所好,则思得之,惧吾靳之不予也而窃之,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得其所好则宝之,惧其泄而秘之,惧其坏而安置之,则是物也,得其所托矣。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言哉!’妇曰‘嘻,是恶得不贫!”余亦云。
藏书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笥,旋致蠹书之变。陈亚少卿藏书千卷 、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杂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②。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亚死,悉归他人。
注:①E(chi):盛酒的器具。古人向人借书,以E盛酒为酬。②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自示不广()
(2)是恶得不贫()
(3)聚而必散,物理之常()
(4)亚死,悉归他人()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必因人得之因噎废食B.鬻及借人为不孝爱屋及乌C.未免往来于怀毁于一旦D.作诗戒其后舍我其谁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2)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小题4:作者引用《失茶具说》的作用是(2分)
小题5:“借书”“藏书”两则短文蕴含的共同道理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扩散
怎么
事物的道理
全部
小题2:C
小题3:(1)后来把“E”错成“痴”,就很失厚道的意味。(重点词:讹、殊、气象)
(2)即使读书没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让书烂在书箱里,很快招来被虫蛀坏的后果要好。(重点词:成、旋、省略介词“于”)
小题4:排解自己出借图书不能收回的郁闷
小题5:物尽其用
【文言文揠苗助长阅读题及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车千秋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06-10
陆光祖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08-27
江皋,江皋屈大均,江皋的意思,江皋赏析2023-04-08
隋纪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07-25
《鲁人烧积泽》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3-08-30
袋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2023-03-15
桃花源记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3-08-31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3-02-11
温暖的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2023-08-17
《给予的快乐》阅读训练题及答案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