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共8篇)由网友“小布丁12356”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桃花源记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桃花源记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桃花源记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诣太守说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余 人 各 复 延 至 其 家。
4.下列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写法与郭沫若的《天上街市》的写法一样,以美好的想象反衬现实的黑暗。
B.桃源人“不复出焉”是因为与世隔绝时间太长,他们适应不了外面人的生活习惯。
C.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D.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无人问津”。
5.从《桃花源记》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你认为作者的.理想境界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是不是完全实现了?请列举现实生活一个例子阐述个人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同“邀”,邀请 ②详细 ③到 ④随即,不久
2.⑴桃源人带领妻子儿女以及相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⑵就顺着以前的路,处处都做了记号。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B
5.示例一:没有完全实现。桃花源中环境优美,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大量良田被占用,环境污染严重。我们村附近建立一个药厂,村子里的沟凼全部变成了臭水沟。
示例二:没有完全实现。《桃花源记》中人们相处和谐。而今天,虽然人们物质生活富足了,但人际关系紧张,人人自危。前不久报上还刊登了一个消息,一个司机扶起马路上倒下的老人,结果被说成这个司机撞到老人,被索赔。(答案合理即可)
篇2:桃花源记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桃花源记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____________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晖:____________
(4)后遂无问津者 津: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
D.来此绝境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风古朴的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B.该文语言凝炼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等。
C.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作客,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D.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参考答案:
1.(1)沿着(2)做标记(3)阳光(4)渡口,文中指路
2.(1)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
(2)不因为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为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
(3)宋国有什么罪呢?
(4)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3.A
4.B
篇3:《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子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1】翻译句子。(6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2】找出选文中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用原文回答)(1分)
【小题3】“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三点。(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成语: 。现在意思是: 。(2分)
【小题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皆 叹 惋。
答案:
【小题1】⑴桃源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⑵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⑶这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小题1】其中往来种作……怡然自乐。 (1分)
【小题1】(1)讲汉魏晋以来社会的**,黑暗和秦以后的变迁。(2)讲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3)讲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3分)
【小题1】成语:世外桃源。现在意思是: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注: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分)
【小题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要、还、乃、无论、语、足、道”等重点字,有时还要注意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使整个句子的翻译的完整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一段的文字进行概括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魏晋以来的社会**”来概括渔人说的内容。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概括成语为“世外桃源”,然后根据桃花源中的'生活图景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理解文中和现在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注意句子的意思,还要根据句子的结构,比如“主谓宾”这一结构。
篇4: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至于负者歌/于途
D、往/来而不绝者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两词的古义完全相同。
B、“豁然开朗”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苍颜白发”暗示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
C、甲、乙两段文字语句错落有致。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前者实写,后者虚写。
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图。
参考答案:
1、D
2、B
3、D
篇5:桃花源记阅读题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题答案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1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参考答案:
7、(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整齐的样子
(2)听到
(3)都
(4)惊讶,惊奇
8、(2分)D
9、(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
(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0、(2分)B
篇6:《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阅读题目】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共7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 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17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
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参考答案】
一、
12.属:类 要:同“邀”,邀请。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评分标准:(2分)重点词“乃”、“无论”翻译正确可得2分,各1分。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评分标准:(2分)每句 1分,错字不得分。
15.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评分标准:(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二、
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4分,每句2分)
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1分) 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3分)
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3分,每小题1分)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1分) 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共2分,答出一条评1分,答出两条即可评全分)
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3分)
三、
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18、D
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20、(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四、
5.②
6.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 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评分标准: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评分标准: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评分标准: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9.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评分标准: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 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甲)(10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篇7:《桃花源记》阅读题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
(1)落英缤纷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便要还家 (4)及郡下,诣太守
12、下列句子中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处/江湖之远/贝IJ忧其君。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文中描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有哪些?(用原文回答)(2分)
14、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2分)
发现桃花源—→ —→
15、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白乐。 译文:
16、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2分)
17、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
参考答案:
11、(1)落花(坠落的花瓣)
(2)与世隔绝的地方
(3)“要”通“邀”,邀请 (4)到
12、C
1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4、访问(探访)桃花源离开 (辞别)桃花源
15、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16、一是表达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是寄托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理想社会中。
17、略。
篇8: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2)处赴志之 志:
答案:(1)妻子和儿女
(2)作标记(或:做标记)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答案: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答案: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12.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渔人如何发现桃花源,再写【 】,最后写【 】。(2分)
答案:他去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的.情况
13.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案: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1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1分)
【桃花源记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08-26
“周舍”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08-30
《论琴》阅读题及答案2024-02-17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2022-05-06
隋纪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07-25
文言文揠苗助长阅读题及答案2023-03-23
车千秋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06-10
琴歌古诗阅读题答案2024-03-18
《书谢御史》阅读以及答案2024-01-02
书谢御史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