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3-02-11 07:51:06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共9篇)由网友“樱花樱花想见你”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篇1: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⑶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1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①答:

②答:

③答:

14.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①政治方面:答:

②军事方面:答:

【答案】10.间:参与。狱:案件。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徧:通“遍”,遍及,普遍。 11.D 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13.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篇2:《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十年春,齐师伐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2、理解文段内容,然后填空。

(1)本文涉及到_______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__________。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均用原句答)

3、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l)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1)齐鲁长勺之战;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去访察,但也要根据实情来对待。

(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很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去追击他们。(均意合即可)

篇3: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出下面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信(相信)

C.虽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狱(案件)

2.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未能远谋/弗敢加也

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C.虽不能察/老妪力虽衰

D.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己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4.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

篇4:曹刿论战节选文言文及答案

曹刿论战节选文言文及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B.又何间焉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C.小大之狱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忠之属也 召令徒.(《陈涉世家》)

2.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 )

A.何以战?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徼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义字中,曹刿和鲁庄公讨论的中心话题是什么?曹刿对此表明了怎样的观点?请都用自己的话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或“显示了曹刿的自信”)。

4.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意思对即可)

篇5:《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又何间焉 间:参与(1分)。

神弗福也 福:保佑、赐福(1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的意思(4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

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分)

答案: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战。

13.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2分)此题为开放题,赞同理由只要联系到“取信于民”即可。如:曹刿从鲁庄公把打胜仗的希望寄托在“体察民情,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方面,看到了他取信于民的思想,所以赞同。

14.鲁庄公有很多可贵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分析。(2分)

答案:(2分)只要围绕一点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可贵之处如:能听取别人的意见。知人善用。礼贤下士。不耻下问。亲自参加战斗。(分析略。答出可贵之处1分,分析1分)

篇6: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景公举兵欲伐鲁

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

公曰:善。遂果不伐鲁。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

(2)忠之属也 属:_______

(3)德足以安其国 安:_______

(4)遂果不伐鲁 遂:_______

20、下面加点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代词,如何迎战) 伯禽之治存焉(结构助词,的)

B.何以战(介词,凭、靠) 政足以和其民(介词,用来)

C.虽不能察(连词,虽然) 问于晏子(介词,向)

D.其乡人曰(代词,曹刿的`) 其君离(代词,指百姓)

21、翻译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曹刿和晏子都认为作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队长两篇短文,简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1)参与 (2)类 (3)使安定 (4)于是

20、C.

21、(1)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2)征收赋税沉重,下令频繁,不能够使人民和乐。

22、修明政治,得到人民的拥护,上下和谐。

23、例:曹刿关心国事,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晏子机智善变,敢于进谏,一心为国。

篇7: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7.解释下列短语。(2分)

(1)三鼓:(2)败绩:

(3)不私:(4)恂恂:

(5)立斩以徇: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20.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4分)

篇8:《曹刿论战》节选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节选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彼竭我盈: ②惧有伏焉: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下面各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公将驰之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①战于长勺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①登轼而望之②学而不思则罔

D.①吾视其辙乱②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4:通过对选文的阅读,谈谈你对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害怕

小题1: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气势,第二次击鼓就气势衰退,第三次击鼓气势就消失殆尽。

小题1:B

小题1:曹刿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深谋远虑,冷静沉着。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加点字意思的能力。B项中“于”的意思都为“在”。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曹刿”的具体描写来分析该人物形象即可。

篇9: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习题及答案

(一)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忠之属也。 属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3分)

答案:

17、(1)目光短浅 (2)本分内的事 (3)满一年

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曹刿论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请见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巧做文言文阅读题

文言文揠苗助长阅读题及答案

“周舍”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景清借书》原文及翻译

《张孝基仁爱》的阅读答案总结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隋纪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中考难度》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共9篇)】相关文章:

《苏世长讽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4-01-01

车千秋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06-10

陆光祖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08-27

九年级语文订鬼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题及答案2022-10-02

《墨子.公输》阅读及答案参考2023-11-18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节选阅读及参考答案2022-06-23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2023-11-06

《曹刿论战》课时训练习题及答案2022-10-07

《左传·曹刿论战》及《宋史·岳飞传》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2022-08-11

《曹刿论战》教学案(九年级必修学案设计)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