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历史,非常悠久》的阅读题和答案(推荐11篇)由网友“czq1314”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马的历史,非常悠久》的阅读题和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马的历史,非常悠久》的阅读题和答案
《马的历史,非常悠久》的阅读题和答案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中就有马的形象。据史书记载,商周时贵族出行多乘马车或骑马。贵族死后,作为陪葬的马匹也占据着一席之地。霍去病墓的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无不显示出统治者对马的重视。也正是由于马在古时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帝王对良马的喜爱,在客观上促进了“马艺术”发展。汉武帝不惜重金和发动战争来换取汗血宝马。马成为汉代绘画和雕塑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和内容。唐太宗属马,也特别爱马。
在我国石雕艺术史上,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树起了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艺术风格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峰。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各朝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各式面貌,虽然霍去病墓石雕群与昭陵六骏这两组马的石雕艺术品是在不同时代的特殊风格下成就了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面貌,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通之处。
一是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统一。虽然历史上大多把霍去病墓石雕群归为写意的类别,而唐昭陵六骏则被看作写实的代表,但在具体的形象塑造方面,这两种艺术手法相互渗透。昭陵六骏继承了霍去病墓的创作手法,采用象征手法,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两组石雕虽然都刻画的是战马,实质是反映人的勇敢和战争的惨烈。因此不管是霍去病基石雕还是昭陵六骏,不仅是对帝王将相的颂歌,也是无数英勇将士的历史丰碑。霍去病墓纪念性石雕的重要特点,是将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石料的选取相结合,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作品中战马威武雄健,傲然挺立,敌人蜷缩于马下,垂死挣扎,与整个马的轮廓浑然一体。而在整个雕塑的关键部分,如马下胡人的特征运用线刻和浮雕的手法刻出相对写实的形象。这样,将大写意与细微写实的造型手法相结合来表现精妙传神的形象。就马的造型而论,汉马偏于写意,蹄细体肥,外形流畅简洁;唐马偏于写实,注重马体解剖结构的表现。像昭陵六骏,因为皆属初唐时代,故马体的肥臀细腿等特征颇有汉风孑遗,但较之于汉马,显然更写实精确,更注重形体的结构变化,像面部的筋脉、胸肌、蹄筋等皆细致入微,在生动传神上,与汉马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马踏匈奴》是我国最早的纪念碑式的大型圆雕,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霍去病征服入侵者、取得胜利的那一刹那,被踏于马下的匈奴首领手持弓箭仰卧在马腹之下作垂死挣扎状的场景。静静站立的战马与挣扎的胡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权在握的静态与垂死挣扎的动态形成了完美统一。昭陵六骏表现上颇多写实性,刻画出骏马的飞驰、屹立、徐行三种姿势,表现出六骏共同的雄健俊美的外形和勇往直前的气势,显示出他们的情谊,是古代以形传神的成功范例。这两组石雕形象选取了动态和静态中的马的形象,并将其协调统一地安排在同一个整体中。
(摘编自肖顺、李雪松《汉唐石雕中“马”的艺术形象与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的历史非常悠久。商周时代,马与贵族生活联系密切,贵族出行多乘马车或者骑马,贵族死后,马匹是比较重要的陪葬品。
B.统治者对马的重视于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可见一斑;帝王对良马的喜爱,马在古代社会的.特殊地位等,对“马艺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C.虽然汉武帝、唐太宗都爱马,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不同,导致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汉、唐两代艺术家的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D.霍去病墓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是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几乎不可超越的作品,艺术风格不尽相同,前者重意象造型,后者重写实造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深广的,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唐代昭陵六骏这两组马的石雕艺术品代表了两个时代独特的艺术面貌。
B.在艺术形象塑造方面,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两种艺术手法可以相互渗透,表现为二者的统一性,霍去病墓石雕群、唐昭陵六骏就是典型例子。
C.虽然唐昭陵六骏被看作写实的代表,但在塑造形象时,它也继承了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手法,采用象征手法,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
D.霍去病墓石雕群是对帝王将相的颂歌,也是英勇将士的历史丰碑,它突出的创作特色是将艺术构思与石料选取相结合,据意取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将大写意与细微写实的造型手法相结合,以表现精妙传神的战马和人物形象。
B.昭陵六骏有汉马之遗风,但它显然更写实精确,更注重形体的结构变化,面部的筋脉、胸肌、蹄筋等细致人微,因此,形象比汉马更加生动传神。
C.《马踏匈奴》表现霍去病战胜入侵者的情景,静立的战马与挣扎的胡人形成鲜明对比,静态与动态达到了完美统一,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D.昭陵六骏在表现上颇多写实性,它刻画骏马的飞驰、屹立、徐行三种姿势,将动态、静态的马的形象安排在六骏的整体之中。
试题答案:
1、C(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不同,导致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汉、唐两代艺术家的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表述脱离原文,属于强加因果关系)
2、D(“据意取材”与原文不符,参见原文“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
3、B(“形象比汉马更加生动传神”曲解文意,原文说“在生动传神上,与汉马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2:《马》语文阅读题答案
《马》语文阅读题答案
《马》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它也和主人共欢乐;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但是它驯良不亚于勇毅,它一点儿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动作: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它总是按照着从主人的表情方面得来的印象而奔腾,而缓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动作都只是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www.这天生就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动物,它甚至于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用动作的敏捷和准确来表达和执行别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觉到多少它就能感觉到多少,它所表现出来的'总是在恰如人愿的程度上;因为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所以它不拒绝任何使命,所以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1.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马与人的关系?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2.被征服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驯良 勇毅
3.“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体现了马具有怎样的精神?
豪迈、剽悍、无所畏惧
4.画线句流露出作者对被征服的马具有怎样的情感?
既称颂马的驯良,也流露出对马失去自由豪迈的悲哀
篇3:《茶马古道》阅读题及答案
《茶马古道》阅读题及答案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运送茶、马的“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易马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注:换取)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人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是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共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汉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从唐、宋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阅读题:
1.文意把握――根据全文内容,简洁说明什么是“茶马古道”。
2.作品感受――试写出表示本文说明顺序的关键词语。
3.要点概括――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4.段落分析――第四段中说明元代在“茶马古道”发展史上重要举措的句子是:
5.文句理解――文中点明“茶马古道”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句子是:
6.内容探究—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证明:“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参考答案:
1.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连接内地与康藏之间的贸易通道。
2.唐代到宋代元代到了清代
3.宋朝和藏族都非常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
4.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5.“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6.唐代文献中才开始有“茶马互市”的记载,而“茶马古道”的说法晚于“茶马互市”,所以,“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篇4:马草行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马草行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清】朱彝尊
阴风萧萧边马鸣,健儿十万来空城。
角声呜呜满街道,县官张灯征马草。
阶前野老七十余,身上鞭扑无完肤。
里胥①扬扬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
横行叫骂呼盘飧,阑牢四顾搜鸡豚。
归来输官③仍不足,挥金夜就倡楼宿。
【注释】
①里胥:里:指古代地方基层单位。有以二十五家为里者,有以八十户为里者。胥:泛指吏役。②飧(sūn):晚上的饭食。阑牢:家畜饲养圈。③输官:向官府缴纳。
【文学常识】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chàng),号竹垞,浙江嘉兴人。诗作有学者气,重才藻,求典雅。
【阅读训练】
1.开头两句“阴风萧萧边马鸣,健儿十万来空城”描绘了___的.景象。其中“健儿”“呜呜”辛辣地讽刺了__________。
2.第三句至第六句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图画。
3.第七句至第十句描绘了______横行乡里的丑剧,他们除了催缴马草之外,还_____。
4.清代诗人_______也写过同题诗《马草行》。
5.简析末尾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十万马兵闯入“空城”清兵如临大敌
2.县官连夜张灯逼征马草
3.里胥(乡吏)
4.吴伟业
篇5:马诗古诗阅读题答案
马诗古诗阅读题答案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
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阅读理解解题步骤
一、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
在考场上一般都是时间紧,题量大。不可能像平时精品细读,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这样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就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首先就是平时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把写作业当成答卷子。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三、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四、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
我们平时写文章,很多时候在文初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东西作了交代,或者是在文章结束的时候,使文章升华。这些都是文章的题眼。同样,别人写文章也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表情达意。因此在阅读理解题中往往有对文章的理解的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就要着重看开头和结尾,或者是一个段落的开头和收尾。能利用原句的答上原句,不能写出原句的,学会概括和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答的点就会全面深入。这一点非常重要,过江龙常常犯这样的毛病。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1.仔细阅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高中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2.找出阅读材料中的“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篇6:马阅读答案
马
这是一匹身架匀称,结结实实的小公马。
它长高了,原来柔和的线条不见了,它的身躯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前胸宽宽的,臀部很窄;它的头瘦削,头前部突出,两眼间距很大,嘴唇紧缩而富有弹性。
不过所有这一切,它还无心顾及。
只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支配着它,那就是酷爱奔跑。
它常常领着一帮同龄的小公马,纵情驰骋。它一马当先,像颗金色的流星似的,急驰而去。有一股无尽无穷的力量驱赶着它,使它不知疲倦( )峻岭,( )山坡,( )怪石磷峋的河岸和陡峭的隘道,( )丛林和谷地。
哪怕到了深夜,当它在星空下酣睡的时候,它仿佛还梦见,大地在它脚下飞驰而过,风卷着鬃毛在耳边呼啸,马蹄又急又快,像铃那样,清脆悦耳。
1.从下面词语中选出适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奔上 冲下 穿过 越过
2.划出描写小公马外形的语句。
3.划出由具体事物产生的联想。
4.文章围绕小公马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5.你觉得作者写由具体事物产生的联想目的`是什么?
篇7:马阅读答案
1.奔上、冲下、越过、穿过。
2.它的身躯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前胸宽宽的,臀部很窄;它的头瘦削,头前部突出,两眼间距很大,嘴唇紧缩而富有弹性。
3.大地在它脚下飞驰而过,风卷着鬃毛在耳边呼啸,马蹄又急又快,像铃那样,清脆悦耳。
4.写了小公马的外形和酷爱奔跑两方面的内容。
5.突出小公马酷爱奔跑的特点。
篇8:如何对待严肃对待历史阅读题及答案
如何对待严肃对待历史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8分)
如何对待历史是个严肃的问题.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作了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南京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震惊中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据当时目击者的证词,西方记者的报道,外国教会人士的回忆,包括日本士官自供和他们当作欣赏而留下的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都证实了那场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其屠刀所向,山河血染,日月失色。据不完全统计,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并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人,合计30万人之众。
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中国捏造的数字,这是经过详细的调查得出的事实,包括日本许多正直的历史学家在内,都证实日军在南京进行过血腥屠杀,侵略者的罪刑铁证如山,是举世公证的历史事实。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起警钟。人们记得,当年参与指挥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在他被处死刑前尚希望以他的死,消弭些许中国人民对日寇的仇恨。许多当年犯下屠杀中国人民罪刑的原侵华军人尚悔罪自责,站到赎罪的行列,而身为国会议员的石原先生却连发生过大屠杀都不肯承认,其良知何在?
小题1:从论证方式上说,这是一篇驳论文。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作一点推论,本文要批驳的是石原陈述的什么观点?(3分)
小题2:“遇难者30万!”这个句子在第二段中出现了两次,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
小题1:(5分)重复两次,说明了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令人震惊,表达了作者极为愤慨的感情
小题1:首先了解议论文两种不同的论证方式,明确驳论方式的作用,找出本文所要批驳的观点。
小题1:这是一种反复修辞,在于强调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令人震惊,表达了作者极为愤慨的感情
篇9:马踏飞燕的阅读题答案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
(2)形容平平安安,没有受损伤。( )
(3)像风一样跑得很快,像电一样一闪而过,形容非常迅速。( )
2.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的意思?说说文中分别用来形容什么?
3.从短文第三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 );从第四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 )
4.铜制骏马使用了哪三种方法保持平衡?5.作者为什么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呢?这种设计说明了什么?
1、(1)非常优秀,超出一般。(才华出众 )
(2)形容平平安安,没有受损伤。(安然无恙 )
(3)像风一样跑得很快,像电一样一闪而过,形容非常迅速。( 风驰电掣)
2.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的意思?说说文中分别用来形容什么?构思奇妙,指的是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我们的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其创作构思的绝妙真让人折服。
3.从短文第三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 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 );从第四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
4、(1)、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2)、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3)、两条腿向前后伸出、尾巴扬起。)
作者为什么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呢?这种设计说明了什么?作者之所以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是为了表现它的速度之快。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 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马踏飞燕读书笔记
偶尔翻阅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谈到楚汉浪漫主义时插入了一幅《马踏飞燕》图。于是查相关资料,忽而就想到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漫画故事:两只夹着尾巴的牛正在奋力角抵。爸爸问我这幅画有没有问题,我怎么都看不出来,后来爸爸带我去看村中真的牛抵架,我终于弄清了其中的问题。
这件铜塑奔马,是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墓出土的,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又称《马踏飞燕》《马超龙雀》《铜奔马》等,原为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的一件殉葬品。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它昂首嘶鸣,三足腾空,奔驰如飞,右后蹄踩踏在一只疾驰的飞燕背上,那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张望。此作品向来被称为构思大胆,手法浪漫,受到中外无数艺术爱好者的称道与赞美。《马踏飞燕》同时也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现今已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级文物。
但是,这件铜奔马的奔跑姿态非常奇特,既非奔马的姿势亦非走马的姿势。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这种情形的马。
说它不是奔马,因为它右前蹄与左后蹄分别勾起,松散绵软,非用力时的劲直形象,而且左右长伸对侧,恰好是“走马”漫步时的对侧步,让人想起国外运动场上的马术竞技表演。相比之下,铜奔马的左前蹄与右后蹄则为典型的“奔马”姿态。你看它前蹄弯曲跃起,后蹄奋力蹬出,乃为发力运动的样子。再看这马昂首挺胸的形象,亦非奔马之姿;马尾又曲又直,且不在臀部有些太靠上。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匹奔跑如飞的骏马,必然引颈探前,四蹄奋起,肌肉因紧张而扭曲,尾巴因用力而硬直。而这匹奔马不免显得肥胖些,腿部肌肉谈不上发达,前后四蹄又奔跑又行走,其动作的不能协调一致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说这是一件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则未必能使人信服。因为真正的浪漫主义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是更深层次的现实主义。
我第一次看到《马踏飞燕》的时候,的确很惊异,佩服于作者构思之巧妙。但自从发现了这是一匹靠着想象创作出来的作品后,心里未免有些不自在。我想,是不是为了保持平衡,作者才把马首塑起?是不是为了壮美才把马儿塑得肥胖?问题一直没有答案。
有一天读到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一句诗“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顿时又想到这匹铜奔马。艺术家就是艺术家呀,不必亲临现场就能创造出奇迹。但在感慨之余,又把目光移向马蹄之下的飞燕有专家认为是龙雀,看着飞燕惊疑回顾的样子,忽而想到奔马此时难道就没有特别的心理感受吗?它奔跑如飞,竟然赶超了一只飞燕,而且一脚踏在了它的背上!但它根本没有看到也不知道自己踩着了什么,只是觉得脚下软软的有东西。也许是那一声尖长刺耳的鸣叫提醒了它踩到一只生命,所以它立时“悬崖勒马”,即刻收回前伸的脖颈,侧首回顾铜奔马的马首微微左侧回望,马尾因骤停而打结。我似乎幡然醒悟,两千年以前那位天才的艺术家描述的正是这一瞬间的情形——飞奔之中戛然而止。那拙朴雄浑的形象充满了速度感和力量感,那活跃跳脱的气势蕴藏着节奏韵律美,而且其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情感的充分注入与奔马飞燕情绪的完美展露。如此一来,这件铜奔马作品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它真是一件历久弥新、久读不厌的艺术珍品哟!
汉代是个崇尚武功的时代,骏马作为作战、运输以及通讯等迅捷高效的工具,自然受到人们的宠爱,特别是对于戎马生涯的军人来说,骏马更是宝中之宝。武威汉墓主人张将军生前率骑戍边,死后殉葬铜马,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也许他根本未曾奢望过殉葬的战马就是什么艺术珍品,只是希望它能代表并说明自己生前的功业而已。但他没有料到他的工匠竟是这样一位独具匠心的艺术天才,当时就为他制造了一件旷世奇珍。
铜奔马是将军生前功业的象征,也是那位工匠艺术天才的明证。赵国庆
篇10:《马说》与《史记》阅读题及答案
《马说》与《史记》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识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 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 称诵:称颂。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2)策之不以其道 道: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19.【甲】文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0.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 中的句子: , 。(2分)
21.【甲】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伯乐对千里马起着决定作用,而【乙】文中毛遂却向平原君自荐成功。你认为伯乐相马与毛遂自荐的观点相矛盾吗?(2分)
参考答案:
17. (1)同现,显现。(2)方法。(一个1分,意合即可。2分)
18.(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有才能的人处于世上,仿佛如锥子放置布囊之中,它的锥尖立刻就会透囊而出。
(文从字顺即可。每句2分,共4分)
19.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意合即可。2分)
20.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1分。2分)
21.示例:我认为世界上伯乐相马和毛遂自荐缺一不可,因为千里马只等伯乐去发现,就会缩小发展空间;毛遂自荐,就等于增加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观点1分,理由1分。2分)
篇11:《后汉书马援列传》阅读题及答案
《后汉书马援列传》阅读题及答案
马援答孟冀之贺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①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②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
①裁:通“才”。 ②猥飨:猥(wěi)?多;飨,通“享”,享受。
【练习】
1、画线句“愚不及”的意思是_______。在本文中马援有一句流传极广的名言,它是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先生奚用相济?_______
⑵谅为烈士,当如此矣。_______
答案
1、我想不出好办法,男儿当马革裹尸还
2、(1)先生用什么来帮助我?(2)确实是建功立业的人,应当像这样。
★ 初一作文分析
★ 一道数学题
★ 大马虎作文
★ 答题作文300字
【《马的历史,非常悠久》的阅读题和答案(推荐11篇)】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怎么制定2023-10-10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计划2022-06-08
马虎的短篇作文2022-11-17
雅思阅读题目做不完是什么原因2024-01-18
五年级元宵节猜灯谜作文600字2022-11-26
考研高数 摸准命题规律七寸2022-12-03
高考前30天复习计划应该怎么制定2023-11-24
高三必读:制定高考复习计划2022-08-19
考研政治大纲变化总结与复习攻略2022-08-28
高考复习计划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