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救友》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06 07:53:29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司马光救友》阅读答案(锦集11篇)由网友“jenny70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司马光救友》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借鉴。

《司马光救友》阅读答案

篇1:《司马光救友》阅读答案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2.解释加点的字(2分)

退为家人讲 ( ) 众皆弃去( )

13.从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2分)。

14. 古籍中记述少年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两个有关的.成语来吗?(2分)。

参考答案:

12.(2分)退--回家 去--离开、跑掉

13.(2分)“闻讲《左氏春秋》,爱之;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4(2分)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关注:

1、《放大你的优点》阅读答案

2、《欣赏是一种善良》阅读答案

3、我爱乡村的傍晚阅读答案

4、《悲哀的玩具》阅读答案

5、《争吵的雅俗》阅读答案

6、《一米三英尺:度量衡之度》阅读答案

7、《小心涂改液伤着你》阅读答案

8、《长安何如日远》阅读答案

篇2:六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救友》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救友》练习题及答案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加点的字(2分)

退为家人讲 ( ) 众皆弃去( )

2.从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3.古籍中记述少年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两个有关的成语来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分)退--回家 去--离开、跑掉

2.(2分)”闻讲《左氏春秋》,爱之;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2分)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篇3:康海救友阅读答案

康海救友阅读答案

康海救友阅读答案

阅读《康海救友》,完成后面小题。(12分)

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之通。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客曰:“念非③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

【注】①康海:字德涵 ②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 ③非:除非。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而活良友( ) (2)明日辄赦出之 (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瑾以其文名 A.以天下事为己任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盖以诱敌D.以实奇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且 德 涵 必 不 屈 瑾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小题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康海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使(让)…活、救活(2)第二天

小题2:D

小题3:且/德涵/必不屈瑾

小题4:(1)我想除非康德涵,没有哪个可以救李梦阳的.. (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2分)

小题5:藐视权贵、洁身自好、重视情义、乐于助人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活”的使动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瑾以其文名中的“以”解释为:因为。A项中的“以”解释为:认为。B项中的“以”解释为。C项中的“以”解释为:用来。D项中的“以”解释为:因为。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况且康德涵也一定不会向刘瑾屈服的”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1句中的“念”“脱”的含义。2句中“因”的含义。

小题5: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方面概括人物形象。

篇4:《二鹊救友》阅读答案

《二鹊救友》阅读答案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①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②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③,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④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集:栖,躲。此处为聚集,会合。②鹳(ɡuagrave;n):一种较凶猛的鸟。③匝(zā):圈。④盖:原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悲鸣不已(2)顷之()

(3)若相语状()(4)遂俯冲鹊巢

2.下列几个选项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有()。

例句:鹊巢其上

A.一狼洞其中 B.其一犬坐于前

C.斗折蛇行 D.泉而茗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F.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喜鹊在“孵卵将雏”时不是高兴,却“悲鸣不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喜鹊的悲鸣,其他喜鹊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写道:“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它们说什么?去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停止(2)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际意义(3)好像(4)副词,于是、就2.ADF(提示:例句与ADF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现象,BC是名词作状语,E是名词的意动用法)3.(1)不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2)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在诉说。4.一条红蛇正威胁着卵雏。5.群鹊都赶来援助,其中两只又积极去求援兵。(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6.可能是说去搬救兵——鹳。因为它们回来时,同行的还有一只鹳,且成功帮助它们抓去了天敌红蛇。7.略

篇5:《破缸救友》阅读答案

《破缸救友》阅读答案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18、解释词文中加点的`字。(3)

如(    )     释(    )  去(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

(1)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司马光哪两件事?(2)

18、像    放下  离开

19、回去给家人讲解,书中的主要意思他已经完全理解。

司马光拿起石头击破水缸,水从缸中涌出,小孩得救了 。

20、司马光闻讲《左传》即爱之;司马光破瓮救友。

篇6:司马光救友

从前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今年刚刚七岁。有一天,他和几个伙伴在庭院玩踢毽子,有一个伙伴不小心把毽子踢到了房梁上,突然有一个小伙伴自告奋勇说:我上去。他两三下就上去了,可是就当他准备下来时,一不小心脚踩了个空,一下子掉进了一个装满水的缸里。大家看到此景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自己还在原地,突然他看见地上有块大石头,他便拿起石头往缸上砸,缸砸破了那个孩子也被救活了。

实验小学六年级:周豪

篇7:司马光救友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救友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救友文言文选自《宋史》,下面请看司马光救友文言文翻译的详细内容!

司马光救友文言文翻译

原文: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7岁的时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样稳重,听到别人讲述《左传》后,非常喜欢,放学后就自己讲给家里人听,对讲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彻。

从此后就很喜欢看书,甚至连饥渴寒暑都毫不在意。

和一群儿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个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进缸里积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拿起石头把缸子打碎,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篇8:司马光救友续写作文

“来人呐,给我将司马光逐出天庭,贬为凡人……”只听玉帝一声令下,司马光被众天将驱逐下界,这是怎么了,使得司马光落入这般田地?接下来,故事从这里讲起。

话说,天宫原先册封了一个小官,他既不是看马的,也不是赶羊的。他专门负责给众神仙的衣服上色,俗称:染色匠。只要是他染过的衣服绝对精美,无可挑剔,那是人见人爱,神见神喜呢。这个染色匠在天庭深得众神仙的喜爱,也算是小有名气,在一次宴会中,玉皇大帝特封其名曰:司马光,并赐给他一口大缸,让他尽显神通,染出更好的衣服。得宠后的司马光尽心尽力地为众神仙服务,这样一直平凡而充实的过了几千年。

直至千年后的某一天,天庭要举办服装博览会,邀请各路神仙在蟠桃园一聚。既然是要聚会,自然少不了梳妆打扮。这下司马光可闲不住了,他刚将玉皇大帝的正装染好,王母娘娘那里就催开了。咳,再看看用来染色的水早已浑浊不堪,影响染色效果。这可怎么办呢?司马光闭目思索,突然计上心来,他曾经下凡观光,来到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那里的.风景至今令他记忆深刻。对了,用天地间生成的泉水染衣服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司马光向玉帝批准假条后,变换成凡人,驾云来到人间。

啊,村庄的景象一一呈现在眼前,只见草木茂盛、落英缤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司马光感叹道,开始了他的染色工作。夏季的村庄是热闹的,树林里传来孩童们嬉戏声、笑声和叫声。司马光不由得停下手中的活。看,他们在玩捉迷藏呢,呵呵,太逗了,那个小孩藏得可真隐蔽,亏他能想得出来。哎,孩子们多快乐呀,司马光不禁想起自己童年时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正如眼前的孩童们,想着想着,心里突然感到莫名的悲哀,人人都说神仙好,其实神仙的日子不好过呀,看看自己,每天就是染衣服,到头来还要看人家的眼色行事,活的好累呀。司马光索性坐在树桩上小憩。一阵微风吹过,好清凉,好惬意呀,不知不觉中司马光沉沉地进入梦乡,也不知过了多久,当自己正与小伙伴嬉戏时,只是朦胧地听见嘈杂声,“有人掉进缸里了,快救人呐”一个孩子慌张地叫喊。缸?司马光一下子清醒过来,坏了,不会是掉进染缸里吧?缸里的温度凡人是受不了的。他赶过来一看,果不其然,原来,一小孩在玩捉迷藏时,爬到树上了,可谁知,一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刚好掉进染缸里,这下全乱套了,孩子们慌了手脚,司马光情急之下举起大石头,向大缸砸去。只听“砰”地一声,随即缸裂成两半,水“哗”地流出来,小孩得救了。由于及时救出,染缸的温度没有伤及小孩。

人是救出来了,可是代价也很惨重。缸砸烂的消息很快传到玉帝的耳朵里。“哼,司马光简直吃了豹子胆了,竟然将朕赐予的缸砸烂了,这还不说,天庭的服装博览会也让他给搅黄了,真是有失本王的颜面,来人呐……”玉帝一声令下,就出现开篇那一幕。

据说,司马光被贬下凡间后,就扎根在那个小村庄里,开了一家染衣店,为百姓服务,生活得快乐而充实,因为他喜欢这里,喜欢乡村恬静的生活,他也属于这里。

篇9:《司马光救友》的教案设计

《司马光救友》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材简析

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孩子们很熟悉的故事。

《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前,应让孩子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一、司马光救友

1.词语解释。

戏:游戏。于:在。瓮: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这里指陶制大水缸。没:淹没,沉下去。皆:都。弃:放弃,扔掉。持:拿。击:打,敲打。迸:向外溅出或喷射。

2.重点内容提示。

“与群儿戏于庭”中的“戏于庭”与现在的表述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要引导学生体会;“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通过其他小孩和司马光行为的对比,突出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3.全文大意。

司马光七岁时,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中淹着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篇10:司马光救友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4)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5)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整理资讯的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理解词句意义,生生、师生互动交流,重点放在故事的高潮部分,理解全文大意,掌握古文主旨。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点拨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课 型 :阅读探究课

课 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篇11:司马光救友的教学设计

师: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

生:司马光砸缸

对,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板书:文言文)也叫做司马光救友.请大家齐读课题。

同学们在课前都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你了解到了文言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简 、韵……)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不错。现在,请打开课本130页,先自读课文,希望大家遇到生字词能多读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2.课文比较短,请大家再读一遍.这次试着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刚才几位同学都能做到“音准”,“文顺”,但老师觉得你们的停顿还掌握得不太好。现在,请听老师的范读,可以拿出铅笔,一边听一边体会,哪里该断句,哪里该重读,作上记号。(教师读两遍)

6.这次,请大家跟着老师小声读,看作下的停顿和重音的记录是否合适。

7.现在的感觉和刚开始自己读不一样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1)这个故事发生在司马光小时侯,那年他多大?(七岁)大家是怎么知道的?

师领读(课件出示: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

对,课文一开头,就给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光生七岁”,就是……(齐声翻译本句)

(2)这句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

故事里的人物--“群儿”

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

"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就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7岁的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肯定是玩得非常……(生:开心、高兴)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吧!(齐读)

教师指导阅读(心情更加愉快,语气再高兴点儿!)

2.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过渡)

指读(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原来,院子里有个大家伙,是什么?--“瓮”

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义的?--注释(齐读)

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弄明白的?

“足”“跌”“没”……(汇报学习情况)

(4)是否还有未理解的字,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看着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危在旦夕,真让人……(生:着急)那谁能用焦急的口吻来读读,尽量读出紧迫的感觉来?(抽读、范读、齐读)

3.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抽读(课件出示: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1)范读

自读:再读读,“多读几遍,其义自见”,试一试。

(2)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皆”、“弃”、“去”、“持”、“击”、“破”……

(3)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老师来考考你们……(查漏补缺)

(4)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

板书:众 弃 去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只有司马光,(指屏幕读:“持石击瓮破之”)

板书:光 持 击 破

(5)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6)两者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7)根据回答指导阅读:那你们能不能也来沉着、冷静地(或带着佩服的语气……)读读,做一回勇敢的小司马光呢?

4.结果怎样?

齐读(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水迸”(点击出现并阅读注释“迸:向外溅出或喷射。”)

(方法指导)同学们学会了参考注释,就可以迅速地理解字意.

(2)(板书)儿 得活

解释:“得活:得救”

(3)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5.复述全文.

《司马光救友》这篇古文我们学完了,篇幅极短,文言文就是这样简练.同学们是否可以发挥想象,再加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大家先想想,想好了对同桌说说,让他给点建议.

(教师巡回指导)动作、心理、语言……

四、指导背诵:

1.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读课文也一定要读得声情并茂,并要懂得加入自己的体会.(领读)

2.“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3.(指导背诵方法)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6.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吧!(齐背)

(下课)

板书设计:

司马光救友的教学反思

二鹊救友文言文翻译

二鹤救友文言文翻译

一钱莫救文言文翻译

二鹊救友原文注释及译文

司马光的优秀教案设计

投瓮随笔 翻译

数字图书馆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司马光》教学设计

收藏阳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司马光救友》阅读答案
《《司马光救友》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司马光救友》阅读答案(锦集11篇)】相关文章:

《吴士好夸言》阅读答案2022-12-29

《景德镇的瓷器》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2023-12-29

神奇的音箱温建霞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2023-06-26

《大海中的灯塔》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2023-05-28

司马光教学设计2023-05-10

鸿门宴 教案2023-11-10

鸿门宴教案2022-06-11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2023-06-09

鸿门宴教案鸿门宴(教案八)2022-09-01

诚信少年100字自我介绍2022-11-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