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24-01-23 08:11:19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集锦6篇)由网友“谚沐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1:“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岀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岀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具告之具:详细

B.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趣:兴趣

C.为陛下危之危:感到危险

D.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发:派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上因随以行因人之力而敝之

C.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夜缒而出

D.以节召樊哙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7.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陈平用智谋维护刘氏政权的一组是()

①是趣之虎也,窃为陛下危之②陛下弟出为伪游云梦

③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④陈平闻,日益甚

⑤陈平伪听之⑥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①②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有人密告韩信谋反时,刘邦没轻信诸将意见,而是认真听取陈平的'分析,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说明刘邦很信任陈平。

B.韩信被刘邦捆绑后愤怒高呼,后悔自己没有早烹杀刘邦,刘邦说:“你不用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经很明显了!”

C.刘邦善于用人,但又多疑,听到有人说樊哙的坏话,立即恼羞成怒,便采用陈平的计谋,让周勃代替樊哙领兵,让陈平到了军中立即斩下樊哙的头。

D.陈平曾为高祖出谋划策捉拿樊哙,刘邦死后,樊哙夫人吕媭就多次在吕太后面前说陈平坏话,可吕太后闻知此事,却暗自高兴。

参考答案:

5B

6C

7.D(③④⑤体现他的明哲保身)

8.B(后悔自己没有早烹刘邦错)

二: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使:派遣

B.久之,汉王患之患:对……感到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D.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更: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具以报项王②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②高祖因狎侮诸客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②乃出黄金四万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2)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4分)

参考答案:

9.A使:如果,假使。

10.D 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项:把。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11.C “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12.(1)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诚疑句子通顺各一分)

(2)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

(然恣不问其出入句子通顺各一分)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篇2:《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使:派遣

B.久之,汉王患之患:对……感到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D.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更: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具以报项王 ②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高祖因狎侮诸客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②乃出黄金四万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2)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4分)

(3)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5分)

参考答案:

9.A使:如果,假使。

10.D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项:把。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11.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12.(1)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2)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

(然 恣 不问其出入 句子通顺各一分)

(3)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竟然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

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篇3:“陈豨者,宛朐人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陈豨者,宛朐人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陈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及高祖七年冬,韩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还,乃封豨为列侯,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边兵皆属焉。

豨常告归过赵,赵相周昌见豨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舍皆满。豨所以待宾客布衣交,皆出客下。豨还之代,周昌乃求入见。见上,具言豨宾客盛甚,擅兵于外数岁,恐有变。上乃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财物诸不法事,多连引豨。豨恐,阴令客通使王黄、曼丘臣所。及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崩,使人召豨,豨称病甚。九月,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

上闻,乃赦赵、代吏人为豨所诖误【注】劫略者,皆赦之。上自往,至邯郸,喜曰∶“豨不南据漳水,北守邯郸,知其无能为也。”赵相奏斩常山守、尉,曰∶“常山二十五城,豨反,亡其二十城。”上问曰∶“守、尉反乎?”对曰∶“不反。”上曰∶“是力不足也。”赦之,复以为常山守、尉。上问周昌曰∶“赵亦有壮士可令将者乎?”对曰∶“有四人。”四人谒,上谩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伏。上封之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功未遍行,今此何功而封?”上曰:“非若所知!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邯郸中兵耳。吾胡爱四千户封四人,不以慰赵子弟!”皆曰:“善。”于是上曰:“陈豨将谁?”曰:“王黄、曼丘臣,皆故贾人。”上曰:“吾知之也。”乃各以千金购黄、臣等。

十一年冬,汉兵击斩陈豨将侯敞、王黄于曲逆下,破豨将张春于聊城,斩首万余。太尉勃入定太原、代地。十二月,上自击东垣,东垣不下,卒骂上;东垣降,卒骂者斩之,不骂者黥之。更命东垣为真定。王黄、曼丘臣其麾下受购赏之,皆生得,以故陈豨军遂败。

高祖十二年冬,樊哙军卒追斩豨于灵丘。

太史公曰:陈豨,梁人,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及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于戏悲乎!夫计之生孰成败于人也深矣!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诖guà误:欺误。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不知始所以得从

从:跟随

B、擅兵于外数岁

擅:专长,善于

C、乃赦赵、代吏人为豨所诖误劫略者

略:侵略,夺取

D、吾以羽檄征天下兵

檄:文书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    B、上乃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财物诸不法事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功未遍行,今此何功而封

D、破豨将张春于聊城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陈豨早年曾追随高祖,当韩王韩信反叛逃入匈奴后,他被皇帝封为列侯,并凭借赵国相国的身份督率赵国与代国的边防部队。

B、陈豨位高权重,宾客众多,为人低调,谦卑待人,虽有反叛之心,但苦于时机不当,故隐忍未发。

C、陈豨反叛汉朝,自立代王,劫掠赵、代两地,占领了很多城池。后赵相国周昌推荐赵国四位壮士担当将领以抵抗叛军。

D、周勃平定太原、代地后,高祖亲自率军攻取东垣,活捉了所有的被悬赏捉拿的王黄、曼丘臣的部下,后樊哙军队斩杀陈豨于灵丘。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豨所以待宾客布衣交,皆出客下。 (3分)

②吾胡爱四千人封四人,不以慰赵子弟!  (3分)

③及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  (4分)

参考答案

4B独揽

5D(A凭借、因为 B的人、助词,表判断 C表转折、表修饰)

6B

7①陈豨对待宾客用的是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礼节,总是谦卑恭敬,屈己待人。

②我何必要吝惜封给四个人的四千户,不用这四千户来抚慰赵地的年轻人呢!

③等到后来他率领军队守卫边疆,招集宾客,礼贤下士,名声超过了实际。

参考译文:

陈豨是宛朐人,不知当初是什么原因得以跟从高祖。到高祖七年冬天,韩王韩信反叛,逃入匈奴,皇帝到平城而回,封陈豨为列侯,以赵国相国的身份率领督统赵国、代国的边防部队,这一带戍卫边疆的军队统归他管辖。

陈豨曾休假回乡路过赵国,赵相国周昌看到陈豨的随行宾客有一千多辆车子,把邯郸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满。而陈豨对待宾客用的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礼节,而且总是谦卑恭敬,屈已待人。陈豨回到代国,周昌就请求进京朝见。见到皇帝之后,把陈豨宾客众多,在外独掌兵权好几年,恐怕会有变故等事全盘说出。皇帝就命人追查陈豨的宾客在财物等方面违法乱纪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牵连到陈豨。陈豨非常害怕,暗中派宾客到王黄、曼丘臣处通消息。到高祖十年(前197)七月,皇帝的父亲去世了,皇帝派人召陈豨进京,但陈豨称自己病情严重。九月,便与王黄等人一同反叛,自立为代王,劫掠了赵,代两地。

皇帝听说之后,就一律赦免了被陈豨所牵累而进行劫掠的赵、代官吏。皇帝亲自前往,到达邯郸后高兴地说:“陈豨不在南面占据漳水,北面守住邯郸,由此可知他不会有所作为。”赵相国上奏请求把常山的郡守、郡尉斩首,说:“常山共有二十五座城池,陈豨反叛,失掉了其中二十座。”皇帝问:“郡守、郡尉反叛了吗?”赵相国回答说:“没反叛。”皇帝说:“这是力量不足的缘故。”赦免了他们,同时还恢复了他们的守尉职务。皇帝问周昌说:“赵国还有能带兵打仗的壮士吗?”周昌回答说:“有四个人。”然后让这四个人拜见皇帝,皇帝一见便破口大骂道:“你们这些小子们也能带兵打仗吗?”四个人惭愧地伏在地上。但皇帝还是各封给他们一千户的食邑,任命为将。左右近臣谏劝道:“有不少人跟随您进入蜀郡、汉中,其后又征伐西楚,有功却未得到普遍封赏,现在这几个人有什么功劳而予以封赏?”皇帝说:“这就不是你们所能了解的了!陈豨反叛,邯郸以北都被他所占领,我用紧急文告来征集各地军队,但至今仍未有人到达,现在可用的就只有邯郸一处的军队而已。我何必要吝惜封给四个人的四千户,不用它来抚慰赵地的年轻人呢!”左右近臣都说:“对。”于是皇帝又问:“陈豨的将领都有谁?”左右回答说:“有王黄,曼丘臣,以前都是商人。”皇帝说:“我知道了。”于是各悬赏千金来求购王黄、曼丘臣等的人头。

高祖十一年冬天,汉军在曲逆城下攻击并斩杀了陈豨的大将侯敞,王黄,又在聊城把陈豨的大将张春打得大败,斩首一万多人。太尉周勃进军平定了太原和代郡。十二月,皇帝亲自率军攻打东垣,但未能攻克,叛军士卒辱骂皇帝;不久东垣投降,凡是骂皇帝的士卒一律斩首,其他没骂的士卒则处以黥刑,在额头上刺字。把东垣改名真定。王黄,曼丘臣的部下所有被悬赏征求的,一律都被活捉,因此陈豨的军队也就彻底溃败了。

皇帝到达洛阳。皇帝说:“代郡地处常山的北面,赵国却从山南来控制它,太遥远了。”于是就封儿子刘垣为代王,以中都为国都,代郡、雁门都隶属代国。高祖十二年(前195)冬天,樊哙的士卒追到灵丘把陈豨斩首。

篇4: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馀,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馀,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篇》)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 谢:推托。

B.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

顿:困顿、疲弊。

C.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怚:粗疏,鲁莽。

D.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略:攻占。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因南征百越之君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时,王翦假托有病,是因为秦王轻信李信的话疏远自己,自己是迫不得已回到家乡频阳养老的。

B.当国难当头之时,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荆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C.秦国在攻取楚国前夕,李信认为只需用兵二十万,王翦却坚持非六十万不可。这说明秦代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局势极不稳定。

D.秦王为扭转局势,亲自驰往频阳,请王翦挂帅出征并且满足他的要求,将全国兵力六十万人都归其指挥。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参考答案

10.B (B项,顿:停息。)

11.C (C项,均为代词,他的,他们的。A项,于是/才。B项,趁着、趁此/凭借、依靠。D项,介词,替/动词,作,当作。)

12.C (C项,“秦国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局势极不稳定”,不符合文意。)

13.(1)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这样就可以报将军的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3)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前236),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不仅攻陷了它,还一连拿下九座城邑。始皇十八年(前 229),王翦领兵攻打赵国。一年多就攻取了赵国,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设置为郡。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到秦国谋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往辽东,王翦终于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击楚国,楚兵战败。掉过头来再进击魏国,魏王投降,最后平定了魏国各地。 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王。与此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和齐国各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

篇5:“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ào,再婚。

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14、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刘终,服阕

服阕:服丧期满

B、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C、而憎疾从事

疾:痛恨

D、华善之

善:好,对

15、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感恋弥至,遂以成疾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之二虫又何知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D、后卒于家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B、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学习,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他很有才华,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

C、李密认为孔明的教诲细碎具体,和舜、禹、皋陶的话语一样,都很简洁得当。

D、李密有才能,希望到朝廷内做官,却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对此心怀怨恨。后来,皇帝下诏让他赋诗,李密在诗中流露出了不满,并因此被罢官。

1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2)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参考答案

14、D(意动用法,认为……对)

15、A(A项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主谓之间/代词,这;C项,转折/修饰;D项,在/比)

16、C(“和过去舜、禹、皋陶说话一样”说法有误,原文是“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17、(1)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

(2)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被谯周的 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陈情表》 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召见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篇6:欧阳修《原弊》“农者,天下之本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欧阳修《原弊》“农者,天下之本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原弊

[宋]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原弊:北宋时期的散文,作者欧阳修,本文对当时为政者做了评判和讨论。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

B.场功甫毕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鄙,见识浅薄。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③是说后来的士兵;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⑥是作者的结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文中说:“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其势不得不骄惰……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逝世已经都没有了,后来的人未曾经历战争,士兵骄惰,禁军背军粮的任务自己不做,雇请他人来做。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3分)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3分)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3分)

【答案提示】(1)但是现在做官吏的人却不是这样,只不过看看文书听取陈述而作裁断罢了。

(2)耕地的农民,不在督促他们自己的力量,使用民力的人,不再计算货物的收入和消耗。

(3)暂且知道一时之间不(让饥民)变成盗贼,却不知道(饥民成为厢兵会)一辈子骄横懒惰白吃饭。

【参考译文】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力于农业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尽到致力于农业的办法啊。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来互相补充。处于下位的百姓尽力很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有节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扰。一位男子的力气(官府)督促他一定要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一天的用度(官府)约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种出的庄稼供给官府和百姓,食物都从这里面出来,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储备。现在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更具收入确定支出。农民一年耕种打下的粮食供给官府才刚刚够,而农民自己的食物却不超过几个月。严重的,收获的事情刚刚结束,农民只能将簸出来的糠麸或秕稗作为食物,或者采摘橡树的种子、存储菜根来勉强度过冬春的饥荒时节。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灾旱灾,就会纷纷倒下成为饿殍。这样的情况很是可悲可叹啊!

国家停止用兵已经33年了,士兵中那些身经百战的人有的老的老死的死现在几乎都没有了,而后来当兵的人不曾听见过战鼓。懂得战阵。生活在没有战事的时代而衣食不缺,那情势不能不骄傲懒惰。现在士兵进入兵营,不自己抱着自己东西而让别人抱着;禁兵领取粮食,不自己挑着而雇人挑着。他们的骄纵懒惰就是这样,又怎么愿意冒着辛苦而参加战斗呢?如果能让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够战斗,即使损耗农民的利益,这样做也是可以的。但奈何他们只有当兵的虚名,而实际上是一群骄纵懒惰的无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都在田间劳作,农闲的时候就将作战的技能教给他们,现在却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灾年,那么各州郡的冠岩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招他们去做禁兵,稍差一点低于尺度且稍微有些瘦弱的,登记在册作为厢兵。官员招人多的有赏赐,而百姓正处于穷困之时争相投军。所以,一遇上凶年荒灾,那么留在田地的,只有老弱之人了。而官方这时也说:如果不将他们收留当兵,那么恐怕就会做强盗。唉!只是知道他们某段时间不做强盗,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骄纵兰度而窃取食物啊。古代那些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承担种田的工作,而年老体弱的游玩;现在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游玩,而老弱之人却留守在田地间。为什么相反到了这么严重的程度呢?然而百姓在田间尽力耕作的,有时不免于吃猪狗之食,而一旦离开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终身安乐舒适而享有丰美的食物,那么种田的农民不能不一天天减少啊。所以说有引诱农民离开田地的弊端,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史记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及译文

孟德传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

给老师的一封信导学案及校本作业

高中人物传记范文800字

《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千轴不如一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胸有成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传习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穿井得人原文习题和翻译答案

《文侯与虞人期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集锦6篇)】相关文章: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9-10

《有盲子道涸溪》原文及翻译2022-05-28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2-25

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7-14

《察人论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3-26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10-16

《杜甫传赞》原文翻译及相关试题及答案2022-07-23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9-17

《歙县志卷三才猷》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11-06

【大学英语六级经验】英语六级阅读高分应试技巧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