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桅船》阅读答案

时间:2024-02-04 07:35:58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双桅船》阅读答案(共11篇)由网友“hanzhiyuHA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双桅船》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双桅船》阅读答案

篇1:《双桅船》阅读答案

《双桅船》阅读答案

我们大家知道在我们中考以及高考中,诗歌鉴赏都是很重要的考察对象,所以我们大家在平常就要多加练习一下。下面为大家准备了《双桅船》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学习一下。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找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又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是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船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

(2)风:

(3)风暴:

(4)灯:

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诗的'最后四句被人们当作警句广为传诵.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你的理解。

篇2:双桅船阅读答案

双桅船阅读答案

阅读舒婷的《双桅船》,完成第1—2题。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又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指的是光明与信念。

2、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

篇3:双桅船古诗阅读答案

双桅船古诗阅读答案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又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指的是光明与信念。

2、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

阅读理解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阅读理解万能技巧公式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

篇4:双桅船的阅读答案

双桅船的阅读答案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又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指的是光明与信念。

2.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

篇5:《材料》阅读答案

①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高分子化合物。我们吃的米、面、水果、蔬菜、鱼、肉;穿的棉、麻、丝、毛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用的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则都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②高分子的特点是个头大,每个分子由几万、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分子量可达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而一般的低分子化合物,如水、盐、酒精等,分子量却不过几十、几百。怪不得人们称高分子化合物是微观世界的“巨人”呢!

③相比于低分子,高分子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它们由许许多多结构相同的所谓“单体”构成。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

④人造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面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很高,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很低,怎样才能保证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影响卫星内部仪器的工作呢?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即依靠一种特种高分子来帮忙,用它做成“温控涂料”涂在卫星表面。

⑤当卫星面向太阳时,高分子涂料可以助其散发热量,背对太阳时还能起到绝热保温作用,这样就能保证卫星仪器的正常工作,使其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收集和提供情报。

⑥此外,导弹、飞船重返大气层时也碰到了难题: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20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要知道 普通钢温度达1000多度会溶化成液体,合金钢最多只能耐℃的温度,用什么材料来做它们的保护层和隔热罩呢?

⑦科学家找到了一种高分子烧蚀材料,将它涂在导弹、飞船的表面,但它燃烧汽化成小分子时会带走大量的热,尽管外面烈火熊熊,里面却安然无恙,这就起到了保护层和隔热罩的作用。

⑧电子工业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几乎没有一样现代科学和工业技术少得了它。但是,当我们津津乐道电子工业的赫赫战果时,却不能忘掉高分子在此领域立下的汗马功劳。

⑨作为绝缘材料,高分子的独到之处是具有良好的高频和超高频绝缘性能,陶瓷、云母之类都远远赶不上它。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遥控、遥测、雷达、卫星通讯等都要用到频率极高的微波,所以也就少不了优质的高频、超高频绝缘材料。可以说,没有高分子材料就没有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

篇6:《材料》阅读答案

高分子体态苗条,彼此纠缠在一起,吸引力大,不易分开,即使加热也不会一下子变成液体,所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

但是,化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甚至干涉高分子的“内政”:或改变链的结构形式,或在链上加几个特殊的“基团”,结果新的高分子就具备了耐高温、抗低温、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18.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是两个材料主要说明内容的一项。( )(2分)

A.高分子材料具有个头大,结构复杂,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的特点。

B.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特殊。

C.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广泛。

D.高分子材料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19.选出涂在卫星表面的“温控材料”是利用了特种高分子的什么功能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耐高温、抗低温

B.耐高温、耐腐蚀

C.弹性、塑性和强度

D.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20.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选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4分)

22..如果要将两则材料组合成一篇文章,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材料二放在材料一的哪个位置合适?请选择 。(2分)

A.第②段之后 B.第③段之后

C.第④段之后 D.第⑨段之后

问题二:请你在材料二后写一句话,使组合后的文章思路清晰,衔接自然。(2分)

(三)18.C 19.A 20.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的说明了高分子个头大的特点。21.(1)生动形象。本文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如“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中将“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形象的说成是“手拉手”,从而说明了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特点。(2) 准确严密。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如“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20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通过列数字准确说明了高分子具有耐高温的功能。22.问题一C,问题二 这类高分子已被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各项尖端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篇7:阅读答案参考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 (2)杂然而前陈者( ) (3)猛浪若奔(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至于负者歌于途”中“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贤于材人远矣

C.胡不见我于王   D.皆朝于齐

小题4:甲乙文的内容,完成下表。(2分)

选段

主要内容

语言特色

思想感情

甲文

(1)

骈散相间,语言优美

热爱自然、鄙弃利禄

乙文

游人之乐

多用骈偶,多用虚词

(2)

篇8:阅读答案参考

小题1:①.通”返” ②.陈设,摆放 ③.飞奔的.马

小题2:(2分)脸色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的太守。

小题3:(2分A

小题4:(3分)(1)山水之美 (2)与民同乐

小题1:试题分析:“反”,通假字,通“返”;“陈”,一词多义,陈设;“奔”,古今异义词,飞奔的马。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颜”(脸色)、“颓然”(醉醺醺的样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至于负者歌于途”中“于”字是介词,在的意思。A.在;B.比;C.给;D.面对。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4:试题分析:甲文主要写的是富春江山水的美丽,“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乙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

篇9:《马上》阅读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马上

(宋)陆游

残年流转似萍根,马上伤春易断魂。烘暖花无经日蕊,涨深水过去年痕。

迷行每问樵夫路,投宿时敲竹寺门。不信太平元有象,牛羊点点散烟村。

注:此诗乾道八年春(1172年)作于梁山至邻山(今四川渠县)道中。象,标志。

19.颔联写景,选取“花”“水”意象,抒发了诗人 之情。(2分)

20.尾联化用苏轼《山村五绝》(其一)的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请结合诗句,

从手法运用、思想内容角度分析两诗的异同点。(6分)

答案:

19.时光流逝,年岁渐老,颠簸流离的愁苦。(2分)

【评分标准】写出“时光流逝,年岁渐老”意思给1分,写出“颠簸游离”意思给1分。

20.(6 分)相同点:(1)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手法,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2)直抒胸臆,议论中抒情,“不信太平元有象”“无象太平还有象”表达了对社会太平的标志的看法。(3)都认为国家太平标志是百姓安居乐业。

【评分标准】(1)(2)涉及手法,答出任意一点给 2 分,第(3)点给 2 分不同点:陆诗否定了“太平有固定标志”的说法,意含讽刺之意,讽刺统治者用各种方法粉饰太平的做法;苏诗则用肯定句式,直接告诉人们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太平的标志。

【评分标准】2 分,两小点,每小点 1 分。

篇10:《马上》阅读答案

(1)AD(答D得3分,答A得2分,答C得1分)

【解析】B项,“讥讽和不屑”不当,没有“不屑”。“他们认为,嘎绒当邮递员,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无中生有;C项,不是“没有邮件可寄收”;E项,不是“全方位”展示,“随时代发展,草原发生了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发生变化”的概括偏离中心。

(2) ①热爱本职,忠于职守。视黄马为心肝,把大黄马养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二十多年后,不再需要他作邮递员,但他仍然不舍。

②公私分明,不贪便宜。有些

邮递员不给马喂饲料,但他仍然喂;不让人家骑公家的马;不愿意白领公家的工资。

③乐于助人,质朴憨厚。送信之余,捎带帮牧民们做各种事情;为草原修路而激动,为不能继续送信而失落伤心。

④有小小的虚荣心。认为自己是公家的人;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作出冷漠的样子。(每点2分,任选三点作答)

(3) ①突显人物形象:路修好后,嘎绒非常激动,以此来突出他对公路的渴盼,表现他的质朴可爱;

②使主题更为鲜明:他的激动与后面因为公路修好,不再需要他骑马送邮件的失落形成对比,跟突出他的失落之情,表达他对邮递事业的热爱,突显主题:

③引出下文情节:因为激动,嘎绒没有听明白邮政局长话里要他停止送信的意思,为下文写他去交换站取邮件老头劝他不得不接受事实作铺垫。

(4) 示例:合理。(2分)①从情节来看。前面有很多情节表现嘎绒对大黄马的真爱。如“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2分)

②从人物来看,嘎绒是一个十分热爱自己职业的人,而大黄马是他职业的一部分,所以他爱大黄马就像爱自己的职业一样。(2分)③从主题来看,本文重在表现一个普通人对普通职业的热爱,表达对这样的普通人的赞颂之情。所以这样安排更能突出主题。(2分)

篇11:《马上》阅读答案

骑在马上

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马也并无特色。嘎绒牵着它对牧民们说:“这是公家的马,每个月都配有口粮。”他顿一顿,带点羞涩说,“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

第一次领到工资,他给黄马购了三只铜铃,铜铃声音极响,成天叮叮当当。远远听见铃声,大家就知道嘎绒来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来,邮件大部分是区乡公务人员的,极少有邮件要给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让他带口信,求他帮着买点啥带回来,或带什么东西去别处,有的要他帮助卖掉新鲜的酥油。嘎绒高高骑在马上,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只管走自己的路。但下次来,他一定已带上别人嘱托的东西。后来,各牧场的人都随工作人员一样有了习惯,汇聚到路口,像欢迎某位要人。遇上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漠,摆手说忙。

黄马是嘎绒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没醉酒,基本不骑它。最初他牵着缰绳和它并排走,后来他跟在马屁股后,像马领他走。快到区乡,他才翻身上马。听说别的邮递员把配给马的饲料都换了其他东西,只让马吃青草。嘎绒讨厌。公家的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马多了,吃胡豆的马能有几匹?他对这事非常死板,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顾,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着实让人喜爱,就有人想去骑黄马,他摆着双手,一点脸面也不给别人。大家私下里讲,这匹马连他阿妈可能也不会让骑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绒的头发花白了,那匹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绒还是那个风雨无阻的人,那个斜歪着骑马的人,那个不能相信他说话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

一天早晨,嘎绒骑着大黄马去邮件交换点,看见公路一侧搭了许多简易的工棚,上前寻问,说是要修建通村公路。

路一天天加长,比想象中更快。两月之后,一条可以行驶一辆小卡车的小土路通到了几个乡上。县上为这搞了一个庆典。掌声如雷,嘎绒感觉

心跳得厉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湿了,忍都忍不住。邮局的领导也来了,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因为激动,嘎绒没理解人家讲话的内涵。邮局领导说:“路修通,我们的邮政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平台。”嘎绒由于眼睛潮湿,不好意思抬起头,嗯嗯地应着,听领导继续说:“你在这没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个年头,贡献不小啊,不过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虑到你在这二十多年的奉献,基本工资会一直照发,到退休,就拿上退休工资了。”嘎绒好不容易将那潮湿的眼睛忍干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看看邮局领导,还嗯嗯地应着。

第二天一早,嘎绒从小土屋出发,骑马取邮件,他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突突突地响着飞驰而去,骑摩托的人是个穿绿衣服的小伙子。嘎绒勒住马,看他很快没了踪影,感慨比骑马快多了。来到交换站,站里那个熟悉的老头一见嘎绒,说:“你怎么来了?”

嘎绒说:“我来取邮件啊。”

老头说:“昨天领导已给你交代了嘛。”

嘎绒这才悟出有什么不对,说:“当时激动,我没听清楚。”

老头说:“送邮件的换年轻人了,骑三轮摩托车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

嘎绒说:“马怎么办?”

老头说:“这么多年了,马自然是你的,现在你一样能领到钱,到年龄还能拿上退休工资,多好的事,把马牵回去,干吗找这累受。”

嘎绒点点头说:“不做事,那工资也不好意思要啊。”说着,默默地牵马走了。

那天许多人都看见嘎绒牵着马,一路淌着眼泪哇哇哭。

这以后嘎绒的许多习惯都没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从小镇到夺翁玛贡玛草原没有公路,所以信件投寄非常麻烦,邮局建立后,嘎绒成了邮递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公家人”,他感觉很自豪。

B.“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这个称谓中包含着人们对嘎绒的讥讽和不屑,因为他们认为,嘎绒当邮递员,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C.公家人盼嘎绒来,是因为他们盼望嘎绒能给他们带来信件或帮他们寄出信件;牧民没有邮件可寄收,也盼嘎绒来,是因为要请他帮忙办事。

D.邮局领导找他谈话时,嘎绒由于过于激动,没有听出人家话里要他不再邮递的意思。作者借助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

E.本文通过讲述一位邮递员二十多年的工作,全方位展示了随时代发展,草原发生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的现实。

(2)嘎绒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作者极力描写路修好时嘎绒的激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4)文章结尾有“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你认为这样写合理吗?为什么?(8分)

双桅船赏析

破与立的艺术--《致橡树》 教学案例

现代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徐志摩》(选修教学案例)

《我儿子一家》教案

高一语文《致橡树》说课稿

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舒婷《致橡树》阅读答案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我的祖国的音乐教学设计

《双桅船》阅读答案
《《双桅船》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双桅船》阅读答案(共11篇)】相关文章:

新诗2022-04-30

关于opposite的用法及解释2024-02-17

《致橡树》诗歌鉴赏2022-05-19

下一站幸福作文1000字2023-06-15

一年级作文我的一家怎么写2022-11-08

《中国当代诗》学习指导2022-12-06

《兰亭集序》说课稿 (鲁人版高一必修三)2022-11-21

秋天的作文开头怎么写2023-07-19

《祖国印象》说课稿2022-07-26

opposite的用法总结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