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创作中的个人风格-美术学论文

时间:2022-05-08 12:58:56 美术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油画创作中的个人风格-美术学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椒椒”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油画创作中的个人风格-美术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油画创作中的个人风格-美术学论文

篇1:油画创作中的个人风格-美术学论文

油画创作中的个人风格-美术学论文

摘 要:创造风格是一个画家区别于其他画家的重要特质,没有自己的风格就难以让人识别,就如同在临摹他人的作品一样。艺术创作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精神活动,艺术的无尽魅力就存在于其作品的独特风格之中。创作风格与作者的气质和修养密切相关,风格更多地体现在画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和艺术气质,在运用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时所形成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貌。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方几位成功艺术家的作品分析来得出自己对创作风格的感受。

关键词:艺术个性;油画创作;个人风格;当代

油画的创造风格也被称为某一位画家的画风,纵观油画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油画作品,这些油画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作品都会由于作品本身的特定风格而被归于某个派别,这类派别即被成为流派。油画的流派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一是以主管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其中这两大类又可将油画分成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等一系列的画派。但是无论是属于哪个画派的油画,一部成功的作品都能展现作者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风格是艺术家对所关心的艺术问题长期思考,深入探索,反复试验的结果,它标志着作品在艺术观念与艺术表现上的成熟。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的审美精神愈是浓厚的,审美文化愈是民族的,就越有价值,就越能走向世界,为全人类所共有。中国油画就是因为抓住了这一点,在经历了诸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之后才终于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油画风格。而每个不同的中国油画创作家也体现了各自不同的个人风格。本文将从中西方不同的背景下,通过代表性的油画作品来分析不同油画家的'不同的创作风格。

下面来评价被称为“商人里最成功的艺术家,艺术家里最成功的商人”的陈逸飞的油画作品《踱步》。油画《踱步》主题是反思中国近代史、表现民主和人文思想。画家自己面对画面, 仿佛一卷卷胶片组成的真实形象在他身外延伸、呈示。美国《艺术新闻》杂志评价其作品“焦黑尖锐, 写实而意境深远, 有气势而专业”。这展露了陈逸飞被西方接纳的一线曙光。陈逸飞的成名作《占领总统府(1976)》,体现了一个文化思维封闭、艺术气氛单薄的时代。还有代表作《占领总统府(1976)》(1972),《古桥》(1983)、《童年嬉戏过的地方》(1984)、《寂静的运河》(1985) 等一系列的作品都体现了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他一直保持着浪漫主义的风韵、雕塑般的凸现能力和删繁就简的聚焦水平。1984年的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中国现代另一位有名的油画家是王沂东,是中国当代油画新古典风的代表之一。王沂东出生于民风纯朴、山川如画的鲁南乡村。故乡的山水赋予了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精神内涵的艺术气质,在王沂东的画中具备了以下独特的风格特点。首先,他的画作中有很多美丽的乡村女子,无论是朴实无华的《王玉贞》、古典俏丽的《清代女子肖像》,还是披红重彩下的新娘,都给人一种不敢触摸的纯洁感。从1992年的《春姑》到后来的《梳妆》、《雪落无声》、《烛光》、《寂寞的夜》、《静静的河谷》和《小媳妇》都给人一种很纯净的感觉。

而在西方,毕加索的盛名享誉了全世界。他是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毕加索一生中的艺术风格分为: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在蓝色时期的毕加索生活条件很差,目击贫困、绝望与孤寂的人们,加上受到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和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那个时期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代表的作品《卡萨赫马斯的葬礼》(《招魂》)。在粉红色时期:的毕加索经济好转,画面的颜色也转变成了粉红色的。这一时期的作品温和轻快、线条灵活。原始时期时的毕加索从非洲黑人的雕刻、象牙海岸的扁平面具和古伊比利亚雕刻中得到启发,开始了他的原始时期。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是《亚威农少女》,他用简练的几何形式表现多个角度的人物特征。综合立体主义时期侧重于利用不同的素材组合,创造新的母题,并利用拼贴的手法,是艺术接近于生活的平凡和真实。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马蒂斯与毕加索同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巨擘,而野兽派更引导了20世纪的绘画大革命。亨利·马蒂斯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马蒂斯为首的野兽派画家,利用红、蓝、黄、绿等色彩,表达简约物象的自然本质,描绘内在真挚的感情与装饰效果,创作出令人惊艳,极度自由、奔放、华丽、平衡的作品。《生活的欢乐》也许是马蒂斯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这幅画,比他的其他作品更为清楚地体现出野兽派绘画的特质。画中平涂的色彩、弯曲起伏的线条以及那些富于原始稚趣的人体造型,显示出高更的影响。马蒂斯在其艺术作品中表现出对西方传统艺术规则的颠覆,强调色彩的主观性和自律性,画面呈现一种强烈的反自然的张力。在色彩领域朝着越来越主观的方向发展,并在色彩与空间的问题上做了总结性的革新,即以无透视原理的二度空间,取代传统主要以明暗变化的立体感和透视原理的三度空间,从而获得了色彩的解放。

通过上文对两个本国油画家和两个西方油画家的分析,我们分析出了他们各自拥有的个人风格。在油画创作的道路上,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创作风格是不言而喻的事, 然而创作风格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创作风格的形成也是艺术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志,而恪调则是这种个人的艺术风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意蕴和情调。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无疑就是在创作实践中将自己城立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进行最集中的体现和展示。凝聚着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的“艺术个性”,构成了绘画艺术的生命,无疑也是绘画艺术最为恒久的动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黄平,试论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油画创作中的艺术个性,自中华励志网,-8-15.

[2].张晓宇. 浅谈当代油画创作中风格与个性的培养[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5).

[3].王沂东,王沂东油画艺术[M].天津杨柳青画社,.

[4].王沂东,中国当代油画名家画集-王沂东[C],人民美术出版社,.

篇2:油画创作技术论文

油画创作技术论文

一、油画的特点

1、色彩律动

色彩是一种视知觉,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色彩一般受到现实色彩信息和画家内在的色彩感受的双重影响。画家把所见到的色彩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和情绪,借助各种不同色彩的性格意蕴,用合适的色彩进行表现,作画过程中充满个人的情感律动。色彩是人接触画的第一感观,不同的冷暖、纯度、亮度等对色彩语言的创造都有不同的作用,因为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一样的精神反应。如,凡高的《向日葵》就使用了饱满而纯净的暖色调――黄色,再以青色和绿色适当地加以点缀,展示了画家内心的热情与活力。人们从画中也能看出凡高对生活的热情渴望与顽强的'追求,表现着一位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感动。而欣赏者在面对这个温暖的色调时,心灵似乎也被凡高那种热情、追求深刻打动,并也热爱上了这充满炽热的色彩律动。

2、笔触徐疾

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的时候常常会有许多困惑,其实这与笔触有关。而笔触又与艺术家的情感、个性有很大的关系。从油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画家如达芬奇、拉斐尔等的作品多数是平涂式的。18世纪初的大卫和安格尔也一直采用这样的方法。这种作画方法一般采用宽大的笔,一遍又一遍地从暗部画起,最后再加亮部,笔触如彩云轻飘、电闪雷鸣,通过控制笔触给人无穷想象的空间,又如鬼斧神工使绘画作品或有力,或坚实,或典雅,或含蓄,或激昂,或奔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个可摸可触的真实世界。

二、油画的其他技术、技巧的介绍

从欧洲油画发展史的角度看,油画是从蜡画法、蛋胶画法上逐渐地发展起来的。后由于材料技法上的革新,增加了一些绘制手法,如挫、拍、擦、抑、砌、划、点、刮、涂、摆,充分发挥油画的表现力,使作品在深入性和完善性上也有了很大的飞跃。几个世纪以来,油画艺术家在实践中还创造了多种油画技法。

1、透明涂画法

透明涂画法是19世纪以前欧洲传统的绘画技法。透明涂画法主要从色彩进行罩染,使两种颜色通过视觉调和从而产生第三种颜色。

2、不透明覆盖法

不透明覆盖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绘画时先用单色调画出形体大貌,然后再用颜色多层次塑造,将暗部画得比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加厚,或盖或留,渐渐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画面能呈现出色彩丰富的韵意与肌理。

3、一次着色法

一次着色法也被称为直接着色法,也就是在画布上画出绘制物象的形体轮廓后,凭借创作者对物象的色彩感觉以及对画面色彩的构思而铺设颜色,基本一次性完成,如有不正确的部位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一种作画特点是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比较高,笔触比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

三、结语

油画是一门顶级艺术,而艺术是精神的、形而上的,但形而上必须通过形而下表现。油画的形而下就是画者要掌握一定的油画技术与技法,即绘画的技术性因素,只有提高技术,才能发挥好的创意,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作铺垫,也作不出完美的画来。技术因素不仅关系到油画的美感,还与其精神紧密相连,画者只有将技术与精神二者合一,才有可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油画。

篇3:中国油画创作中的东方语言论文

中国油画创作中的东方语言论文

每个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都蕴含了自己的独特的观察、表现方式,所以绘画语言有着多样的表达方式,但创作者真正关注的是哪种方式真正契合自己心境的表达。作为土生土长的东方人,长期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所以在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只有注重思考传统文化的表达,探究东方文化的神韵,只有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形成具有中国味道的绘画形式,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自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后,西洋画才真正的进入了封闭了几千年的传统大国――中国,在这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冲击中,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了艰苦的探求,以寻求找到一种新的平衡点,使得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达到一种和谐和统一。早在20世纪初期便有了对西洋画和中国画发展的探索,早期的传统画家不能够接受西画,但随着西方势力的不断扩大使得他们不得不面对西画,这两种文化便发生激烈的碰撞,既有“守旧派”又有“革新派”,当时他们的思想并不很是成熟,直到30年代一大批留学艺术家的归来,中国的传统绘画和西洋画的发展才有了明确的方向,尽管道路坎坷,但是仍然艰难的前进着。其中在中西结合上最为有影响力的有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等人,他们三人都主张中国画的改良,既不全盘西化也不恪守古旧,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融合中西以创新”,既吸收西方绘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又保留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追求,希望中国画能够借鉴西方的艺术风格和训练方式,丰富中国画的血液。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发展到了60年代,中国油画创作真正的进入了追寻本土的阶段,就是在吸取西方绘画精华的同时,使油画创作更具有民族个性。中国绘画的特性强调意境,追求“气韵生动”,用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精神内涵。在使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油画创作时,必须在中国画中寻到自己表达所需的元素,并且能将它们与自己的油画创作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能用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领悟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油画成为具有东方元素的艺术语言,让画面更加气韵生动和传神。中国绘画讲究笔墨的使用,以写意为主,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神似”,注重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和画家(艺术家)自己的精神感受,所以说中国画是一种有意境绘画,是一种表现艺术;而西方的油画则是以写实为主,追求一种艺术形象的再现,以似为美,这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和追求在进行必要的融合发展上,既不能机械的改变某一艺术形式为另一种艺术形式使用也不能笼统的全部接受并不假思索的盲目嫁接,要在两者的精华之处或者它们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上进行必要汲取或补充,这就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融合吸收提供了的发展的温床。

当下,中外油画都在发展,但许多油画家为了赶上西方绘画的脚步,刻意追求一种自己都不是很明白得思想性和时代性,甚至希望能够引领油画创作的潮流(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这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有时会起到反面效应,不仅不能够引领世界“潮流”自己却被世界所淹没完全的西化,失去了自己本应具有的东方味道;另一些画家则保持这冷静的头脑,借助东方特有的语言表现出自己的画面思想,在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交流之中能够消化吸收它们的精华之处进行必要的艺术创作,而形成了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现代艺术,这就是所谓的“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世界性的”。

2l世纪,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的迅速化,东方画家越来越具有本土文化的自觉性和创作的主动性,在油画创作中着重表现具有东方审美情趣风格,形成可一种全新的油画语言,为油画扎根于本土奠定了基础。纵观近百年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自中国社会接触到油画后,就开始了油画创作的学习,从反对到借鉴再到最后的融合创新,都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个性,这种民族性在不断的融合中发展壮大。从油画的民族化来讲,许多的艺术家创作者一直在对其进行不懈的探索。例如,林风眠将西方印象主义的艺术风格与中国水墨和意境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绘画语言特色。徐悲鸿则将法国古典主义的写实性绘画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后世画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代画家靳尚谊、罗中立、陈丹青等的油画风格,对中国油画的民族性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从外表上看油画的民族性,是中西方绘画的结合,而内在上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融合,现代绘画的民族性是这些画家们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注入的新鲜血液。使中国油画创作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语言元素,最为重要的是民族神韵与民族精神的张扬,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启示我们,一种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必须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民族性,否则不堪一击。

当下是油画的发展进入了全所未有的时代时期,时代发展必然带来艺术创作形式的变化,改革开放的脚步使得中国走进了世界,在这种开放的时代下,怎样进入到世界文化中并且随时可以保护本土性文化成了当下讨论的话题,中国油画的时代性由此张开。随着对时代性的过度追求,加上金钱的刺激和观念的影响,中国油画出现了偏离现象,当我看了“艺术遭遇市场”节目后,感悟颇深,很多艺术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现象严重危害者中国油画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本土文化的根基,力图彰显出东方文化的传统个性,不能违背油画创作中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对油画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让绘画领域多元化,这就会使我国的油画不论在哪个领域都会得到巨大的拓展。

华夏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体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刘继宗在《兼论当代中国油画模式的构建》中指出:“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把中国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双轨合一,是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东方文化中所蕴含的东方语言,是一种‘似与不似’的意境,是中国文人艺术哲学的最高境界,中国文人精神的最高标准则为境界,纵观历史,中华文化虽然受国外来名族文化的冲击,但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始终保持者自己的文化精髓,这便是境界所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华夏民族的心中,而在今天它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已经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重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创作者必须要肩负起巨大的历史任务,在油画中表现出东方语言,让东方的艺术境界与世界接轨,齐头并进。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创作者们,积极彰显着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对外来文化的汲取与借鉴中,不断创新,张扬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为创造具有东方审美情趣的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油画而不懈努力着,我们期待着21世纪的中国油画发展新纪元。

篇4:民间美术图形在油画创作的应用论文

民间美术图形在油画创作的应用论文

摘要:油画艺术是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绘画创作之一,油画艺术有着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在油画的发展历程中,受各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流派和不同艺术风格的油画创作方式。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油画艺术起源地虽不在我国,但油画流入我国时间较早,在我国有着漫长悠久额发展历程。但纵观我国现阶段油画风格和作品,多数为对西方油画作品风格的模仿,没有形成具有我国特有文化特点的油画艺术风格,课题研究由此出发,分析研究油画技术和我国民间文化结合的全兴油画艺术形式。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创作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间美术;美术图形;油画;应用

我国是四大为名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的历史文化传承。民间美术艺术随着我国的文化传承一起走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我国国土广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民生风俗差别较大,经过千百年的传承逐渐形成了格式各样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术语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发生了变化,民间美术艺术独特的风格和浓厚地方民俗特点的体现深受人们的喜欢,也赋予当代油画作业更多的艺术灵感和启迪。

一、民间美术为中国当代油画创作提供养分

古人生产之余,农闲之时,会通过特有的方式进行娱乐活动,这些活动的形式内容以及相关产物逐渐形成了地方特色鲜明的民间美术。经过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初见形成了成熟的民间美术艺术形式,如剪纸、面塑、皮影等等。等具有悠久文化传承,和极高艺术价值的美术艺术。画家从此类作品中能获得全新的艺术创造视野,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我国民间美术艺术与地方文化的高度结合等特点,是西方艺术无法比拟的`。我国油画艺术家在进行油画作品创作时,可以通过通过了解学习民家美术艺术,去体会民间美术作品中者对于自身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民间美术作品中存在的文化底蕴,让这些艺术养分融入到自身的作品创作中,为作品添加新的色彩以及活力,如我国油画艺术家顾黎明在自己通过民间美术作品门神获得灵感,开创了全新的中国特色油画作品新风格。

二、在油画构图中借鉴民间画图体裁样式

年画是具备中国特色艺术风格民间美术作品的代表之一,我国人民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通过制作年画的形式表达对新春佳节带来的喜悦,以及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顾黎明选取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木质们年年画作为其油画创作的灵感来源,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创作,重于形成了具有较强中国文化特色的油画作品风格,顾黎明此系列的油画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在此系列的作品中,顾黎明老师一改传统油画对于油彩较较为厚重和堆叠的使用方式。采用平面化的挥之方式。并结合年画作品中对人物抽象刻画的艺术表达手法。王华祥老师在创作的《路遥知马力》油画作品中,画面布局借鉴了我国传统中堂的布局样式。画面背景中包含大量的国画元素,而人物刻画延续了西方油画的惯用方式。在画面两侧设计了极具中国特色红底对联,赋予了油画画面设计全新的视觉特点,打破了传统油画中难以渗透中国特色文化的艺术创作限制。王华祥在该作品的创作上大胆的进行了中西文化结合,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艺术特色进行拼接,赋予了作品全新的艺术风格。

三、民间美术元素的运用,丰富了画家艺术语言的个性化表达

民间美术有着种类庞大、艺术形态多样化、文化元素较多等特点,将民间美术艺术与油画艺术结合,可以丰富油画的表现形式,让作者在进行油画创作中,对于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有了更多的选择,中国画家从接触艺术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整个过程都在中国的艺术文化特色中熏陶成长。而油画是一种起源于西方国家的艺术形式,中国画家油画创作中,想要通过西方艺术准确表达出自己情感具有一定难度。正因为如此我国油画作品多数为模仿西方作品风格,而民间美术与油画结合的全新艺术形式则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画家通过在油画中艺术民间美术元素,可以更好的对自身情感进行个性表达,让油画作品更具灵魂。同时也可以让民间美术通过油画的形式得以继续传承,提高民间美术艺术影响力,也我国油画作品在世界上获得更高的地位。

四、民间美术多元的造型特色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

民间美术在对人物的造型和刻画张,手法夸张表现方式多样化,对人物的某些特点进行了放大,注重人物的内涵特点表达,与西方人物刻画重视人物外形还原相比,我国民间美术人物刻画不仅仅是对外形的模仿,更多的是通过心灵反应事物。正因为如此,民间美术作品是我国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宝贵文化财务,通过民间美术作品可以感觉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与传承。将民间美术多元化的造型特点和艺术表达形式赋予到油画作品中,可以让西方的艺术形式具备中国的文化特点,如王怀庆老师,对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深厚兴趣,剪纸艺术古典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文化内涵,让王怀庆老师在油画作品中创作中有了新的灵感和启示,结合西方抽象主义的理念,王怀庆老师最终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抽象艺术形式。

五、民间美术装饰性色彩对当代油画的影响

民间美术色彩的选用都深受我国地方历史文化特点的影响,我国人民长久以来具有积极向上的思维,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民间美术作品中也以红色为主,彰显着我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傣正杰的作品中颜色的选取受民间年画的影响,红色、绿色是他主要使用的颜色,这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他的作品《跨世纪的婚礼》以进行婚纱摄影的人物为主角,背景设置大量的年画图案,色彩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我们可以看出民间美术的色彩大都是充满活力的,很少有灰暗、沉闷的色调。油画艺术同样有着很强的色彩感染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民间美术的色彩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1]王晓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中的陕北风景画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张炀明.宋代山水画的线性语言在当代山水画中的延承与拓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

[3]何湘云.中国传统戏曲题材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表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

[4]胡日查.民族元素在中国油画中的体现[J].中国艺术,(04):140-141.

[5]陈晓莹.红黄蓝与黑白灰的置换――当代中国油画色彩的颠覆与重构[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02):45-47.

篇5:情感在油画风景创作中的重要性论文

情感在油画风景创作中的重要性论文

1再现风景

“摹仿”“再现”的价值,在西方美学史上曾被多次强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家之所以把艺术当作自然和现实的“一面镜子”,是因为艺术的本质是对自然的摹仿。因此,这个时期就孕育出了写实风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中提出:风景画的创作和欣赏活动应该是一个互逆的系统发生的过程,在画家和受众之间进行。在这种绘画中,画家借助对自然风景真实的描绘,向这个自然风景的容器倾注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传达给世人。欣赏者既能在共鸣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又能通过对这种景物的真实欣赏体会到画家的情感。那么在这幅画面前,就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投射点,这是来自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情感。19世纪的英国风景画画家康斯特勃尔,一生创作了无数有关他故乡题材的风景油画作品。有人这样打趣道:他一生“就像蒙在鼓里的蜗牛一样,与故乡的磨坊相依为命”。确实,生活在故乡的小河边、树荫下是他的愿望,故乡的山山水水悄无声息地变化便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绘画题材,正因为他对故乡有着无限的热爱,才能在他的作品中向世人展现出最完美的景色。我们欣赏康斯特勃尔的作品,并能与之达到情感的'共鸣:儿时的伙伴、成长的见证这样的角色都是被一座平常的山、一棵平凡的树来充当,这也是我们欣赏康斯特勃尔非常重要的原因―――这种深深依恋故乡的情结。俄罗斯巡回画派画家列维坦,生活在俄国寻求变革的白色统治时期。他最具代表意义的风景作品是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卡》《墓地上空》《傍晚钟声》等均呈现一种悲怆和凄凉的气氛,表达了当时压抑的社会情绪。相信每个欣赏者都被康斯特勃尔的直率、朴实,透露出雄浑、奇异,以及对他们大自然独特的、诗意的诠释而深深感染着。

2表现风景

除了上述写实性较强的画家,在风景油画的创作历史上,还有一批画家,他们注重艺术作品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认为自然景物只是一个载体,画家能够从自然景物中得到启发,利用构图、色彩、线条和笔触等绘画技术作为符号,构建一个个似是而非的轮廓,去创作具有鲜明、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在他们的笔下,传统作画中用透视、严格的比例等来制造一种视觉逼真的幻象效果的方法被抛弃了,风景的自然形态变得次要,甚至荡然无存。艺术家用带有情绪化的色彩、线条来创作,他们的作品带给欣赏者的是一种色彩和情绪上的纯粹美感。这种风格的艺术家,更强调情感和绘画因素的表现力。巴比松画派的柯罗被称为是梦幻诗意风格的代表,他的画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却有着深深的寓意,画中大部分描写的是清晨的静谧,有时还会描绘出烟雾缭绕的梦幻,色调柔和。例如,他的作品《疾风》,让人感觉到作者作画时的激动心情,那在狂风中不甘弯腰的大树,让人不禁想起创作者内心中不畏强权的大无畏精神,也反映着当时现实社会的情感态度。印象主义画家是这种风格的先行者,印象派对色彩的运用开启了美术史上的一场真正的革命―――它打开了光和色相互辉映的大门,使得传统油画中暗淡的画面像自然本身一样充满光彩。例如,莫奈的《日出印象》等,画中诸物象没有具体的轮廓,只有似是而非的光影与无比丰富的色彩。从后期印象主义画家凡?高的风景作品中,我们可以对他的色彩和笔触的精神内涵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凡高生前不为人知,常常像梦游似的疯狂地作画,他极力冲破印象主义用光和色来表现瞬间印象的限制,追求个人的独立精神和主观情感的表现。这一切情绪全部化作扭曲、颤抖的笔触和强烈、明快、响亮的色彩。《普鲁旺斯的果园》《星夜》《村道》等作品的画面上挤挤挨挨、粗野狂放的线条,翻滚跳跃、尖锐刺目的色彩,骚动狂乱、焦灼不安的气氛以及升腾燃烧、充满张力的空间等,使有限的画面难以容纳,无法承受。无论你高兴与否,风景都在那里,创作者给它以欢快的色调,它就会高兴,而赋予它灰暗的色调,它便会哭泣。油画风景创作有了灵魂才能鲜活、生动,才能引人入胜,这个灵魂就是创作者的真实情感―――必须具有真情实感才能将生活的真实转化为作品的真实。艺术创作的源泉来自真实情感的体验和流露,风景画是画家心灵深处诚挚的、热烈的情感倾诉,康斯泰勃尔的纯真朴实,透露出雄浑奇异,柯罗的恬静温柔,无不表现了画家对大自然魅力和诗意的独特感受,作为欣赏者,只有进入创作者作画的情景之中,体会和感悟作画人彼时的情感,深入理解作品的感情内涵,才能静观自然,凝思自己,顿悟一切。

篇6:油画创作中观念与形式的思考论文

油画创作中观念与形式的思考论文

摘要:当代艺术已迅速从媒体的解放到媒体观念化转变,前者改变了艺术的存在方式而使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这是艺术走出架上时的最初状态;而后者将这种新的艺术存在方式纳入到新的艺术结构中,即将任何媒体维系在观念之中。文中阐明了艺术创作中不可为观念而观念、为形式而形式,而应在观念先于形式的前提下,为表达强烈的主观感情去寻找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油画创作;思想观念;艺术形式;装置

油画诞生于欧洲并发展于西方,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油画传入我国不过百年历史,直到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当代艺术已迅速从媒体的解放到媒体观念化转变,前者改变了艺术的存在方式而使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这是艺术走出架上时的最初状态;而后者将这种新的艺术存在方式纳入到新的艺术结构中,即将任何媒体维系在观念之中。

艺术的形式语言至关重要,它是连接艺术作品和观者的纽带,我们强调画面表现形式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可轻视作品的精神内涵和作者的思想观念。如果认为绘画只是表现形式语言的问题,那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绘画的本质特征,绘画表现形式语言的完美程度,又依赖于作者的内在精神力量。传统的美术形态是一个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比较完善的体系,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形式语言的追求。

当下中国油画造型语言对图像元素的关注受传统中国绘画视觉图式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随着人们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当今中国艺术创造者一方面不再满足于对传统语言技法的研究,更多的是把目光盯住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动态,同时,他们也不断从民族传统美术的土壤中汲取营养,以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审美角度扬弃了传统画面的图画叙事,他们自由地从各个方面提炼能激发自我敏感的因素,并在个人画面上赋予这些因素的全新的意味。

纵观当代艺术,有很多优秀画家能将思想观念与作品表现形式在自己的创作中很好的结合,用有意味的画面形式去体现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的思想内涵,将物予以人性化。如著名油画家尚扬的创作,没有西方现代主义后期一些画家的过分玩弄形式语言,在色彩、线条等形式因素中沉溺,缺乏内涵的流弊。他始终能热情地关注生活,他的作品《大风景系列》关注的是人类文化的历史变迁,他将地底奔突的熔岩视为人体中奔流的血液,火山经历了沉静、积蓄、不安、涌动到强劲喷发的过程,大体相当于一个时代文化思潮变迁的轨迹,他作品中喷发出的云雾是文明的碎片和沉淀,其中有汽车、茶壶、钟表、以及麦当劳的标志“M”、英文“SALE”则点出了这个时代浓厚的商业气息,这些文明的碎片,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实质是作为时代文化的表层隐喻,具有某种非连贯的象征意义。

又如著名油画家石冲的创作,他曾经画过一些超写实的油画作品,光洁的表面在石冲油画里是引人注目的特征,但这个光滑的特征,只是他所想表现的画面主题的'一个“调味品”,一个手段上、媒介上的趣味形式,是为画面主题服务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在制作那种令人迷惑的光滑表面质感的同时,仍在努力为自己的画面注入更多的内容与“意义”,使得自己想诉说的某种哲理、思想观念想法通过自己的画面形象传达出来。

进入90年代以后,新生代的代表画家们的绘画不仅仅停留在表达他们的自我状态上,同时还表现了这代人整体的精神面貌。画面的视觉形式感一直是画家十分重视的问题,它把画家的意匠提高到美的韵律,但形式语言不应成为画家个人怪诞的癖好,从而失去了朴素自然的品格。

综观艺术史,二十世纪的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的作品就追求画面的形式。在蒙德里安的画中,以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来表达画家的“自我”,由于表现的含义和对象本身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恐怕要超出造型艺术中视觉度的稳定性而不成其为造型艺术。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极限的,在视觉艺术中这就是影响人们欣赏的视觉度的关节点。

自从19杜尚展示了惊世骇俗的现成品艺术以来,当前世界的艺术潮流越来越向一种自然、原初、朴素的方式发展,这在装置等实物艺术形式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们以各种各样的材料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媒介,但总起来讲,仍是以现成品本身的物质形态作为表现载体,有着一个静态的物质外壳。也有一些画家过多的受西方绘画形式的直接影响,在表达精神内涵而遭受了形式的约束,而且越来越淹没在形式自身的泥潭之中,过分的注重形式是有一定危险的。

当前,中国油画的创作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是过分的、片面的强调个性和创作性(以油画为例),当下油画创作的制作性太强,考虑表面和形式的东西太多,画家为个性而个性、为创造而创造、为观念而观念、为形式而形式,这样创作出的作品自然缺乏动人的力量。“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其实,形式感本身也是来自生活的,也只有融人生活才能达到“自然”、“天成”的这种高品味,我们的创作也只有在观念先于形式的前提下,为表达强烈的主观感情去寻找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徐勇民.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周长江.解读创作.上海书画出版社..

篇7:具象油画创作中的点意味

具象油画创作中的点意味

在造型艺术中,作品样式的'推陈出新,实质上是对点、线、面造型本体元素的创造性运用及其相互问从建构剑解构再到建构的循环式整合.

作 者:郭祖昌  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刊 名:艺术界 英文刊名:ART LIFE 年,卷(期): “”(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8:表现主义与新表现主义油画创作比较研究论文

表现主义与新表现主义油画创作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表现主义是流行于20世纪的一种文化景观,其保留了事物原本的形象,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随意变形的一种艺术表现风格。其主要特点是率性、大胆,主要表现的是绘画者的感情色彩。在20世纪80年代,这种极具抽象性的绘画表现形式再次在人们面前出现。但是这时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被称为新表现主义。那么这种新表现主义油画与20世纪的表现主义油画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接下来就结合我对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油画创作;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油画有联系也有不同之处,这是因为两者所出现的时代背景不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不一样。接下来就从此入手,通过对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油画的探索,看着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有何不同之处,进而揭示出新表现主义新在何处。

一、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共同之处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其艺术表现形式都是表现主义艺术,两者有其共同之处。但是在传承过程中也有区别,接下来具体看看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共同之处。

表现主义最开始是在德国建立起来的。德国不仅建立了表现主义,在哲学上还创立了形而上学的思想。表现主义的先驱艺术家爱德华·蒙克就因为长期住在德国,受到了德国理性思想的影响。他对自己所刻画的事物会极其激动,但是他会用理性来掩盖自己。这种掩饰他内心的激动情绪,就体现了画面的理性感。就拿他的代表作《青春期》来说。画面的主角是一个未成熟的少女,画面主要表现的是少女对未来的不安。她在黑暗中睁大眼睛体现了她的不安,而那缕射进画面,在少女背后形成投影的阳光,就使得画面变得更加阴暗。爱德华·蒙克用自己理性化的处理,使画面的表现感更为强烈,给了人更大的视觉冲击感。但是这样的画面却一点也不突兀,相反画面协调、形象内敛。这种理性的处理方法也可以给观看者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表现主义油彩画中一般体现的是批判意识,都表现了艺术家自己的主观意志。通过自己的画作表现出对社会不正常发展的反抗。一般体现的是对社会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抑郁。表现主义画家一般有他们对艺术的独特追求,通过对画面的线条、色彩、形式和构图的探索,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因此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保留。

在20世纪80年代,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重新回到观众的眼前,并具有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新表现主义随之出现。新表现主义与西方现代的简约抽象的画风有较大的区别,其更侧重于对传统的继承,保留了夸张的艺术风格。新表现主义强调的是画家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个性。并且蕴含了深厚的文化背景,更强调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新表现主义更具人文色彩。

就拿《街上的五个女人》这幅作品来说,画中的建筑色彩和人物外形较为虚幻抽象。画中的人物形象一般用绿色、黄色和黑色三种颜色来塑造,以纵向构图方式为主。不论是从左右还是从上下来看,画面填得较满,而且背景和人物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这样一来就增添了画面的整体性,让人从整体的画面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孤独感,这就可以凸显出画面理性主义的处理。画家可以通过交错的人物线条,让人物在黄色的背景中显得更加高傲孤独,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德国人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德国的民族精神特征。

由此可见表现主义对于油彩画来说是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论是表现主义还是新表现主义都要利用到理性处理,正是由于这种理性的处理手法,所以表现主义才会得到不断继承。

二、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不同之处

虽然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主要表现手法一致,但是在许多方面两者仍有不同的特征。这是因为两者所处的时代特征不一样,从而导致了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艺术思想有一定差异。接下来看看两者之间具体存在差异的地方。

由于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其蕴含的艺术思想也不一样。新表现主义是对表现主义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在表现主义手法中,艺术家只侧重于对绘画形式的探索。而新表现主义则侧重于表现画家的观念,更侧重于如何在画作中利用形和色的变化更好地体现画家的思想。

表现主义产生于19世纪代,那时欧洲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当时人们在一战中深受苦难,越来越追求新的思想潮流。人们需要表现心灵的深度,但传统的'油画表现手法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新需求,因此创新油画表现形式势在必行。而表现主义油画更侧重于体现画家心灵对构形的影响,更侧重于突出画家的主观感情色彩。蒙克、梵高等艺术家就是表现主义的杰出代表。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时代的发展,画家对构形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当时抽象主义艺术发展到了顶峰,新表现主义应运而生。这一思想的产生使德国很多艺术家转变了传统的意识和思想,逐渐接受了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油画的构形特征较为怪异离奇。通过这些怪异的形象来表达当代人对时代的追求。从外形上来看,80年代新表现主义作品看起来远离优美,大多是通过一些丑陋的形象来表现主题特征。这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觉得美好的东西并不能够满足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因此创造了一些怪诞丑陋的形象,因为这些形象更符合当代人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能给人更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更好地体现新时代的时代精神。这也是新表现主义和表现主义的不同之处。

结语

表现主义中的理性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的突出杰作之一,它影响了20世纪的绘画表现手法。虽然美术史根据两者的不同时代特征,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但是两者在表现形式上仍有一些共同之处,同时由于时代条件不同,其表现的思想特征也各有差别。从客观程度上来说,新表现主义是对表现主义的一种成长和发展,但这两种形式的产生环境都是在德国,这也决定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趋同性。由此可见新表现主义是对表现主义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琛.德国新表现主义与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比较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张金松.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13.

[3]张黎红.表现主义与新表现主义油画创作比较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4】高远,从再现现实到意象表现——新时期对于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方式的反思与突破U].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篇9:浅谈油画人物创作的技法与表现论文

浅谈油画人物创作的技法与表现论文

摘要:这是一篇全面分析创作过程的文章,在这里具体分析油画肖像的创作经历,从最初的创作源头思路寻找,以及创作途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包括搜索图书资料,学习大师或者画家的绘画语言,研究画家等社会背景和作品特征,从而在自己创作的同时学习和借鉴的过程。西方绘画在引进的同时,影响着我们的多数前辈,在他们的艺术思想影响下,晚辈的我们不断的学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我们绘画的每个角落。艺术绘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模仿不断研究不断创作的过程,正是我们这些追求梦想和研究创作的后辈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里,分析了我的创作。

关键词:创作过程;绘画技法语言

一、创作的准备

1.生活来源

人物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但最熟悉的往往会视觉中成为视而不见的对象,我们的认识往往容易落入概念的窠臼和表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人的存在只要我们感觉到并使自己有安全感就足够了,无需观察他们的形态和特征。就此一点,我却不然。每天与我息息相关的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我的同班同学,在他们的眼里我普通的像颗野草,但是也是他们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当然同学们个个形形色色的模样便早已刻入我的脑中。

2.资料获得

为了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突出,同时可以把他们作为我们学校学生的形象代表,我选择了我的三位同班同学。自我觉得,同学们当中他们三个人平时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张扬特点在同学们当中显现!

3.构思形成

就他们三人平时的生活习惯。外形特征和身体语言,我通过对他们平时的观察,然后每个人进行交谈与采访进一步了解每个人物他们所处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由此来延伸作品人物背景的创作。

二、构图的形成

画成为一个三人三幅系列,通过平时对一些画家的作品观察和研究积累,我想为了能够更突出人物本身及其他们的个性特点,采用“抽象化的背景处理为宜图”作为每幅画里人物所处的环境,为了让观者更开阔的`想象。

三、作品的绘制

1.起稿

对着照片,开始素描稿的训练,经过自己的想法全部尝试,最终画出素描效果图和色彩稿。

2.作品的绘制

表现对象是油画创作的内容,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更可以是抽象的。首先,画的像是其一。第一张画,通过观察在讲求人物准确性高的基础上,通过对外表的形象观察,更重要的是要融入对象当中去,脑子里一遍一遍的反复对人物平时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和他们平日里在同学们眼中的样子,摆脱表现对象客观存在对艺术表现的束缚,打破普通知觉的经验和常规,从对客观对象的观察中寻找自己的独特视角,避免流俗和雷同。面对不同对象的创作,体验会不同,反思也大径相庭。

3. 技法表现

油画本体语言潜藏着无数的可能,并通过画家对材料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油画它本身包括了颜料、媒介、基底材质、笔触等多方面的综合元素,如果忽略了任何一方面的研究,都会对语言的表达产生阻碍。因此,对油画语言深入的感知体验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画飞燕的脸部和衣服的过程当中,不断经过调色顺序、敷色的厚薄,不断使用刮刀避免画的太厚,笔触的肌理效果和运笔的方式的各种尝试,我采用了直接画法,人物的刻画是属于写实风格,背景则放松颜色及笔触,轻松自由的韵律。经过对范勃作品的背景研究,我借助了他的运笔和颜色分布和颜料的薄厚,将自己的感受和对画本身的理解感受,创作了背景,赵飞燕的背景是冷调子。为了使人物体积感和质感更强烈,在素描关系上下大力度,不断调整。刚开始尝试了几种画法,有些不熟练,怎么画都觉得没感觉,不是自己心中想要的,最后不断尝试大概五六遍之后才画出了点效果,觉得还不错,这才定了下来,背景画的比较薄,是为了强调它的空间感和透气感。

在油画创作中我们不仅要考虑画什么,而且要更多的考虑如何表现出个人的风格,考虑所采取能表现自己个性语言和创作体材相符合的技法表现。所以在作品中情感表现也需要相应的创作技法与之相统一。早期油画创作中采用“担泼拉”画法①,即用鸡蛋和蛋清作为调料溶合矿物颜料作画,再做薄而透明油罩在画中。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爱兄弟用亚麻仁油和核桃油等快干油作为调和剂,并使颜色易于调和,被广泛的运用,特点为运笔自如,并可层层敷色,提高色彩明度,能较重充分的表现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在创作中,技法的运用是一副好作品的必经之路,要不断探索取于大胆尝试,以多元化的技法以求表现画面的主题需要。

4.整理完成

通过反复深入塑造,就以上所有的创作经验,开始另外俩张画,开始总觉得画面当中颜色太单调,整个画面的气氛怎么都调动不起来,总觉得不能感染人。于是我翻阅好多大师的画,反复画背景,调整颜色和黑白层次关系,这才觉得差不多。我认为创作一定有思想,相当于有了灵魂。有了思想再加以创作情感表现和真情透露才将是一副有价值且完美的创作。在画的过程中,我的眼前不断浮现平时和她相处的点滴和我对他的了解,只有付诸于干这些情感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才能使得自己的作品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感染观者,带着观者走进你的画面,读懂你的心思。假如一幅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表达意义的作品,谈不上打动观者,必然是一幅失败的创作,所以油画创作中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尤为重要。

美国有影响的美术家苏珊?朗格则强调艺术形式与情感表现的关系,提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②;在创作过程中,人物的形象面部表情及其特征要表现的更艺术更生动,必定要先了解人物的情感思想及她的生活背景,只有这样想了通过艺术的语言表现出来才会更有价值。弗洛伊德的表现论学说,“以它的心理分析学为基础,专门从潜意识和情感心理学角度阐发艺术的表现过程”③。西方近现在种种艺术表现论反对客观现实内容,对现代主义艺术产生重大影响。正如象征主义、抽象主义等把艺术表现情感创作推向极致。

四、创作总结

首先,在我看来,一幅好的作品它的必胜点在其选材,比方说能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科技的发展,人文的思想进步改变,我们在选材时当然就可以考虑到这些方面,最好能涉及一些社会人文方面的,及其创作想法与创新点,只有在这俩点的必备下才可成为好作品。然而,往往广大艺术爱好者及“所谓”创作热爱着却忽略了这一点,不论什么题材,只要有照片便一味执着的开始“所谓”的创作。所以,我们才把他们称艺术爱好者。西方的发展油画也正是因为由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大一批艺术家的大胆尝试和创新才推动油画艺术的不断发展。

其次,则是技法。油画的基本技法很多,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运用多重技巧和笔法结合科学,光学原理表现出蒙娜丽莎最经典的微笑。经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专家利文斯通博士研究蒙娜丽莎嘴部深画40层颜料,每一层都很薄。证实并不是用笔所画,而是作者把颜料涂在手上继而画在上面。而每一层颜料都要几个月风干,推算大约才能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画面上表现的蒙娜丽莎圣洁的微笑,妩媚的微笑,富有魅力的笑,这也是这幅作品创作的经典之作也是给观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最能打动观者的切入点。

篇10:中师美术创作与校园文化论文

中师美术创作与校园文化论文

一、校园文化设计的原则

1.地域性与国际化相统一的原则。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亚文化,会受到地域文化的重大影响。因此表现有民族性;二是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必须会受到国际上,特别是教育先进国家校园文化的影响,因此会有国际性。作为地域性的校园文化方面,校园文化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为广大全体师生员工接受又通行于现代教育的校园文化。

2.精神与物质相一致。

校园文化的构成可分为物质性要素和精神性要素两类。前者由教学仪器设备,校风校貌、教学质量、实训、奖助学金等因素组成,后者体现为校园群体的礼仪习俗、理想价值观、思维方式、品质作风、教职人员文化层次等方面。必须同时注重两个方面要素的建设和发展。物质性要素和精神性要素是构成的校园文化的基本因素。

3.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原则。

校园文化的个性表现为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作风、习俗、奋斗目标、以及仪器设备状况、校容校貌、人员受教育程度等等。校园文化的共性是指所有的院校共有的校园文化特性,表现为共通的物质方面的特性,比如完善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即先进又完善的试验实训基地等。全国的大多数院校都处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中,在基础的优势上,都在挖掘和塑造自己院校的个性,重在要尽全力使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的校园文化,这是体现一个院校特设办学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设计者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校园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不是彼此对立、相互分离的,而是一个统一体。个性中隐含着共性,共性富于个性之中。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的设计时,务必记住这一点。

4.整体艺术与局部美学相统一的原则

校园文化是一个文化艺术系统的工程,是由许多局部分子组成的整体。为了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个美学系统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同时建设校园文化的局部主要是指院校的礼仪美学、价值取向、人文社科、教工德育心里美学教育工作等,构成校园文化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的整体即由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的艺术整体,它体现为院校的办学理念、内含和外部形象等。校园文化的整体呈现也就是每一所院校表现出丰富的特色办学及良好的外部形象展示。

二、校园文化设计的特点

1.教育民族化。

校园文化是地域文化艺术的具体体现由地域精英人才工共同创造的。好的校园文化最大程度上是在转变的人的观念和创建民主的和谐环境之中构建的高度重视创造型人格的培养,把员工看成是地方经济建设起引领作用的主体,充分重视他们的才能和需要,物质利益即身心健康的需要,文化生活美德的需要,这是校园文化的中心内容之一。从这点上说,校园文化实际上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2.作用系统化。

作为教学基地和文化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校园文化也是受行政管理的精神文明建设而造就成的一种既定的文化环境,校园里的每一个教员在育人中形成的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规范的美学思想和道德准则。

3.循环整体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精神、思想成果的沉淀,是以整个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学院的根本任务是教书是育人,校园文化的整体活动都要围绕教书育人这一核心而展开,都要参与实现整个学院文化建设工作的大循环。学院机构设置的各个系部、各个教辅系统,都是从维持学校正常教学运转、保证学院终始目标而考虑的。它的运转无一不统一在学校总体的大目标之下而和谐地共振,就好比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虽然各自有着各自自传的规律,但始终不脱离公转的运行轨道一样。

4.目标集体化。

校园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调动教工的主动性、积极性,目标要具体化目标要具体实在,它包含学院在一定时间或阶段内要达到的标准、数量的指标和最佳的可见效益,其中体现着丰富的精神道德成果,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的措施把它变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启迪他们在为完善学院特设校园文建设目标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校园文化设计的重点

1.培养校园道德。

校园道德是校园形象的内在要素,是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关键所在。校园里有良好的道德声誉,如教学质量高、教师之间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教师对教育事业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等等,都是学校发展壮大和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因此,要充分重视校园道德文化的建设,分别制定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道德规范,在实践教学中全力培养并使之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

2.培养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精神是指经过长期培育、倡导而形成的具有校园独特个性和激励作用并为广大职工共同接受的群体意识、生活信条和行为准则。如“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等等。没有优良的校园精神,就没有良好的校园素质和校园形象,建设校园文化,要十分重视校园精神素养的加强,以团结创新、律己务实、勇于实践、奉献守法为内容,规范学校每一名师生员工的行为,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基础,激励学院教职员工为提高职业教育中的特色办学而努力工作。

3.创立校园哲学。

校园哲学是学校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市场经济逐步创立,金钱至上观念泛滥条件下,正确的时间和方法论显得至关重要。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有着诸多内容和更多需要我们去探索的实际问题,做为高职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责任重大,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创作力,而且还要通过这一实质的精神内涵去将努力的把握提升校园文化使我们的热土更完美。

篇11:数码媒介时代对油画创作之反思论文

数码媒介时代对油画创作之反思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分析在数字媒体影响下的油画现状入手,引起对“精神被技术奴化”之反思,提出对油画写生的重新认识,强调了当下进行油画写生对创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在创作中建立情感互动,以“眼见”为标准,画家要抓住对对象的感受,独立思考,并合理运用科学性与艺术性,才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灵的艺术作品,达到与观者的有效情感交流和沟通。

关键词:油画写生;创作;数码媒介;艺术与科学;精神;技术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媒介被广泛使用,我们原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也使视觉艺术远远超出了传统视像――绘画的具体范畴。利用数码媒介似乎成为当今不少艺术家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一些在数码媒介影响下的绘画创作也成为大量“拟像”拼贴、集合、抽取、分离的聚散过程。

如今,在代表着油画新生代的“油画研究生毕业创作展”上,大家的眼前已被 “广告化”“卡通化”“装饰化”“工艺性”等视觉效果所填塞。而纵观当代的油画创作,也有不少作品也大同小异的以此面目出现,一味追求视觉的新奇异。观者麻木的观看,已经体会不出画面带来的视觉激情,也不能从画面中觉察出作者创作情感自然的外溢。画面中数码雕饰的图像印迹显而易见,油画颜料独特的魅力无法看到,油画独特的色彩魅力在这里也没了用武之地。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断追求艺术的经典,而艺术的经典恰恰是艺术的原创和个性的独创,但数字技术的发展却让这种原创的韵味渐渐退出了这个舞台。对于创作主体而言,以前的艺术家要创作一幅好的作品,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构思,收集素材,并绘制大量的草图,完成情感的体验与释放的全过程后,才最终完成一幅作品。而如今的一些画家却很少去写生,也很少去体验生活,创作中其实是缺少直接体味和感受的,有的甚至通过相机或者电脑软件就能够完成创作,所以根本谈不上有感而发。他们把绘画完全当成一种艺术生产,借用现代技术和技术理性,虽然制造了一些新的有意味的艺术形式,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感知方式,但创作者的精神生产领域却彻底地被奴化了,技术成为操纵、控制人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当然其艺术精神的独立性与自由性在这种创作过程中无疑也被商品化了,成为只会按照同一模式、批量生产,成为标准化的复制品,而非个性张扬的艺术品,而艺术传作创作恰恰最需要的就是原创与独创。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绘画艺术的原创韵味逐渐消解,机械复制和技术拼贴慢慢剥夺了艺术家的独创性。殊不知绘画缺少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对绘画表现力的`研究,只剩下空洞的概念形式的时候,随着一时光晕的褪去,最终还是会被历史所淘汰。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后工业社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将整个人类社会高度统一化、标准化、精致化了。我们不可否认技术理性通过机械性运作,把造物活动从传统领域中解脱出来。在这样的机制下,以艺术面目出现的文化工业实际上是一个大杂烩,只是为单纯的娱乐和消遣,也只能给人们提供最简单的精神满足。在数字时代,人们逐渐被塑造成爱好和个性相似的群体,当与自我相关的艺术以及纯绘画,逐渐让位于和技术文化相关的艺术时,一种纯艺术的经典慢慢被消解。

我们观看目前绘画界的现状,不少所谓追求现代风格的画家们,愈来愈远离了健康、崇高而庄严的艺术精神,他们通过数字技术创造出所谓的艺术品,艺术的经典性此时已不再被重视,而真正的“绘画性”成了一个被遗忘的名词。许多艺术家直接用数码媒介,用最快的方式进行图像的处理与加工,他们追求形式上的猎奇与哗众取宠,很多人常常被这些图像所营造的环境所蒙蔽,只留意于眼下的数字虚拟对象,而艺术的原创和个性的独创――这代表着绘画经典的东西,也正悄然失去了存在的空间。正如很多西方前卫艺术家,用宣纸、毛笔,画着同样水墨淋漓的“国画”,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国粹吗?中国传统绘画的训练是目识心记,要经过长期的笔墨训练和绘画品格的修炼,才能体会到中国绘画的精神。

众所周知,直接面对实物进行描绘的一种作画方式就是写生。它直接借生动的视觉经验来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是更为贴近自然与生活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西方,无论是以“模仿”为核心的古典艺术,还是以“表现”为目标的现代艺术,写生一直是深受画家喜爱的绘画表现手段之一,无论绘画界发生怎样的变革,也经久不衰。这些优秀的写生作品不但留住了画家即兴发挥的情感符号,还能折射出一个时代文化的光芒,其艺术价值独立性与永恒性也被大家认同。

中国画可以靠记忆,可油画光靠记忆是不完善的。依靠记忆固然可以画出一个大概模样,但却达不到具体化、准确化和科学化的程度。画风景受透视的制约,画人物受解剖的制约,如果脱离解剖无节制地夸张变形,画出来的东西必然就没看头、不可深究。写生作品是艺术家气质与才华最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其绘画语言的纯粹与表现方式的率直、生动。好的写生作品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流连忘返。许多艺术大师都是以写生作品奠定其成功的基石,又都是以写生作为艺术的“起步”和“入门”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都是凭借写生而带来的艺术经典。就连现代主义的先锋人物毕加索、马蒂斯这二位大师,也从未放弃过写生,其中毕加索的代表作《变形的牛》,更是为我们诠释了写生的魅力。当然我们认知传统不是逆向回归,而是从中更好地认知自我,找准创作的方向,更好地推动艺术的发展。

从造型能力上说,国画也可以写生,但油画除了素描黑白以外,还有与国画不同的、更为丰富的色彩关系在里面。色彩关系是油画中相对复杂的因素,客观世界的色彩变化,其复杂性也不是人类大脑所能全盘记录的。画面中全部的东西必须经过合理挑选,比如头发、衣服、背景、衬布,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和选择,并选择最佳方案,才能够达到最佳的色调。对透视、解剖和色彩这三个方面的科学关注和艺术化表达,是油画的生命,也是油画的根本。油画如果脱离这些基本前提,就很容易产生一些简单化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最终肯定是简单化、概念化,也必然是空洞的。剥离了这些“根本”,使得如今的油画语言变得不纯粹,它里面必定夹杂了一些不纯的、不是油画语言的东西。那么出现用“国画语言”画油画,或是用“版画语言”画油画,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油画传入中国,并不只是一个画种的传入,而是西方人文科学的传入。西方绘画起源于写生,并为美术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是油画的灵魂。好的油画作品,它不仅仅单纯追求科学性或艺术性的,而应该是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是互相包容、渗透的艺术作品。在画面中,科学性与艺术性是对立统一的,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目的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其科学性、艺术性各自所占的比例也不尽相同。我们知道那些优秀的传世佳作,必然是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比例上,找到了一个最佳合理的方式。

从希腊、雅典的人体黄金分割,到文艺复兴的透视解剖,乃至牛顿发现光影奥秘,并随之兴起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等,都是在追求科学。追求科学,是为了更好地完善画面,更好地体现艺术性。纵观千年西方绘画史,历代大师所苦苦追求的科学,不仅没有取代、削弱艺术,反而大大地提高了艺术性,还由此催生出了立体派、表现主义等一系列艺术佳品。可是在当代却有不少人在走极端,要么只讲科学性,画面变得如工程设计的图纸;要么就只谈艺术性,画面不着边际,成为“空中楼阁”。油画创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应该是相互兼容,它们不能单独存在。

在这种数字科技和现代设计观念的影响下,抽象主义、综合材料、装饰艺术、纯粹设计理论渗透到我们的绘画过程,使我们的绘画变得不纯粹,并带急功近利的目的性。摄影、摄像和电脑等高科技的表现手段也为写生绘画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手段,大家对图像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对可见的、自然的兴趣,往日里被当作是极为重要的“写生”环节,如今被看作是陈旧的、落伍的,并陷入了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认为写生带来的只是习作而非艺术,所以转向了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的所谓当代艺术的狂流中。创作者带着所谓的构思、拧着相机,将一张张照片带进画室,甚至还利用电脑“加工”,最终打造成一件件“作品”。殊不知,在享受高科技的自由与便捷为自己带来快感的同时,自己最宝贵的精神生产领域已经被彻底地奴化了,他们似乎不知道机器不能代替思维这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他们在失去那种人与物质间所特有的距离感和审美情景的同时,那种用眼、心与实物的交流的写生体验早已不复存在了。

托尔斯泰说过:“人们用语言相互传达思想,用艺术相互传达感情。”这里所提到的“感情”,具体到绘画领域来说,是指画家将创作过程中的激情有效地传达给观众,并使其长期有效共鸣。有感而发的作品首先是感动自己,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感动观众。当我们仅仅面对照片进行创作的时候,所看到的是一些没有生命痕迹的图像,画家哪来的情感可言,没有情感的创作,哪来的与观众共鸣,又怎能够产生有震撼心灵的作品?

我们应该回到写生中来,回到油画的原生态中来。我们应该把写生与亲历现场看作是一种体现生命和赋予生命的神圣工作,以“眼见”为标准,要抓住对事物的感受,学会独立思考,并合理运用科学性与艺术性,创作出震撼心灵的作品来。

参考文献:

[1]王凤才.《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9

[2](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 上海人民出 版社,-04

[3]陈丹青.《多余的素材》[M].山东画报出版社, .

[4]陈丹青.《退步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丰子恺.《丰子恺西洋美术史》[J].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

[7](英)邓肯汤姆森.《阿利卡》[M] .湖南美术出版社,

[8]南一.《今日世界艺术扎博罗夫 阿利卡》[M] .岭南美术出 版社,

[9]黄少伟.《当代绘画艺术创作的误区》 [J]. 《美术大观》 .6

[10]张永清.《现象学与西方现代美学问题》[M] .人民美术出 版社,.7

篇12:审美实践及在美术创作中运用的分析论文

前言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艺术创作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创作也是如此,艺术家们的优秀作品往往都不是艺术家的凭空想象,而是跟艺术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不论是建筑美术、绘画美术、服饰美术甚至饮食美术,都是与当地的人民生活环境有着必然的关系。因此,一个美术家的审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艺术境界,审美水平是美术家创作的基础,美术家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才能创作出更佳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才能增加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以及丰富作品的内涵。

关于“审美实践”

人类的实践诞生了美,审美自身也是一种人类的实践。审美实践是人们最基本的实践之一,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审美实践是人们实践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形态,它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实践生活当中。审美实践本身就起源于我们生活当中,它也是我们人生实践之一,之所以现如今审美实践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是因为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中需要审美实践。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角度看,审美实践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推动了文明的向前发展。从个人生活的发展角度看,审美实践丰富了个人的精神文明,提高了个人的品味素养和艺术水平,充实了个人的精神生活。

篇13:审美实践及在美术创作中运用的分析论文

美术创作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主要包括绘画创作、雕塑、摄影、建筑、书法、设计等这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分成若干个子项。下面就从几个主要方面着手,分析审美实践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1.绘画创作

绘画创作是一个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创作过程,作为一位绘画创作的美术家,想要创作出优秀作品,往往需要不断地去实践、去感受、去提炼。通常学习绘画的初学者都处于一种临摹状态,通过临摹优秀作品去体会创作。等到有了一定的绘画功底及经验后,就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踏遍壮丽山河,感受鸟语花香,体验风土人情,将从自然生活实践中看到的美好景象,通过审美实践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因此,进行创作不仅要有绘画功底,还要不断提高审美水平,通过审美实践将审美对象最能打动人心之处描绘出来。

2.雕塑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具有一定寓意和象征的观赏物和纪念物,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有些雕塑艺术家所创作出的具有某种寓意的抽象雕塑,通常人们不能一眼看出雕塑所要表达的意义,需要借助作者的解释说明并仔细观赏才能理解。因此,雕塑也是从实践生活到艺术提炼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并通过雕塑作品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并且,雕塑艺术同其它的美术创作一样,同样来源于艺术家在生活中的审美实践,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审美实践所创作出的极具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

3.摄影

摄影一词源于古希腊,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以光线绘图”。摄影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指使用某种专门的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所以摄影在现实生活中又称为拍照。摄影看似只是简单的影像记录,其实蕴含了很高的文化价值,而这种文化价值也体现出摄影师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好的摄影作品,不仅能在视觉上给人们极致的视觉盛宴,更能通过作品体现出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所以,摄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拍照,它是艺术家的另一种创作方式,这种创作同样需要审美实践,需要艺术水平积累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

4.建筑

自古以来建筑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最早期的凿洞生活,到古代的传统建筑,再到现在的高楼大厦,可以看出建筑形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导致资源极度匮乏,所以建筑往往很简单,只能满足遮风避雨的基本需求。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的功能不仅仅限于遮风避雨,现在人们更注重建筑带来的环境美感。所以当今形成了许多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这些建筑都是根据当地建筑文化艺术一步步演变而来,是一代代建筑设计师们对当地建筑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更能体现出设计师在结合自身多年审美实践的基础上,对建筑发展做出的贡献。

5.书法

书法自古以来都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可以使汉字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 品,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以中国书法来说,从古至今,产生出了如隶书、楷书、草书等书法表现形式。还有一些以书法家为代表的书法体系,例如王羲之书法等。书法表现形式的不同以及书法家自成的不同书法体系,体现出了书法家各自审美实践的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拥有良好的审美水平及审美实践,也是进行创作的基础条件。

6.设计

设计一词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前面所说到的建筑设计,又例如服饰设计、家具设计、海报设计、页面设计等等。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需要设计师拥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还需要设计师拥有丰富的审美实践。所有的设计作品,必然是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设计”通常先以视觉作为沟通的方式,所以,好的设计作品可以给人传递丰富的艺术美感,这些艺术美感通过作品传递,就需要设计师在审美实践中多多体会,将从生活中发现的美好事物融入到作品当中,使人们对设计作品产生共鸣。

总结

美来源于生活,创作美自然也和生活息息相关。美术创作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实践,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里都能找到独特的美感。审美实践,不仅给艺术家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更给创作的作品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篇14:美术创作中的地方红色美学

美术创作中的地方红色美学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20世纪新中国以来的关于延安题材的美术创作,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构图、色彩、表现技法、情感语言与时代因素等方面中的红色审美,阐述美术创作中的延安红色美学。

关键词:美术创作;延安传统;红色审美;革命历史;现实主义

红色在中国不单单只是一种颜色,厚重的中共革命历史赋予了红色强烈的象征主义色彩。红色是鲜血的颜色,是红旗的颜色,是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许多反映延安时期或与延安相关题材的红色革命历史绘画作品也随之而来。新中国初期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促进了一系列反应现实生活和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这一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延续。直至今日,大量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也呈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即“红色美学”。

一、红色审美的由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了陕北吴起镇,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了西北的革命圣地,领导中国人民抗击日寇,解放了全中国。从落户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迎接革命的胜利,这近13年时间历史上也称“延安时期。”延安时期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延安的美术创作基本都是延安鲁艺的成果,大多是以版画为主,油画和国画的作品很少。我们常见的版画主要是古元、彦涵、力群、江丰、王式廓、罗工柳等教员的木刻,而庄言的油画和焦心河的水彩算是当时延安唯一的色彩了。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鲁艺学院的一次讲话中,阐明了他对美术政治性的提倡,他说:“艺术上的政治立场是不能放弃的,我们这个艺术学院便是要有自己的政治立场的。我们在艺术上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艺术至上主义者。我们主张艺术上的现实主义……”1继而,延安鲁艺遵循毛泽东的讲话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艺术观念,创作了一系列革命性的作品,如古元的《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1944年)、《延安风景》(1943年),彦涵的《军民合作、抗战胜利》(1944年),力群的《帮助群众修理纺车》(1945年),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1943年)等。这些作品都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现实主义风格。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站在革命的立场上评价了“五四”以来的新文艺,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新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文化部和宣传部制定的一些列纲领也不断推动新中国初期美术的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极大地影响了新中国的美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是新中国初期历史画的理论基础,而毛泽东在文艺创作上提出的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更加完善了先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再具体实践上也符合艺术创作的自然发展规律,继而革命历史的美术作品蓬勃发展。油画上出现了如李宗泽的《强夺泸定桥》(1951年)、冯法祀的《刘胡兰》(1957年)、全山石的《英勇不屈》(1961年)、钟涵《延河边上》(1963年)等,国画上如王盛烈的《八女投江》(1957年)、石鲁的《转战陕北》(1959年)、溥松窗的《大渡桥横铁索寒》(1961年)等作品。此后革命历史题材一直都是重要的美术创作内容,弘扬社会主义精神,讴歌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红色的革命精神也使得红色的审美在美术创作中延续壮大,推陈出新。

二、反映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绘画中的红色审美

新中国以来反映延安时期革命历史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也有许多,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延安解放区过来的中共美术家创作的,他们对于延安有着深厚的情感,还有一些是在新中国地发展中成长起来的美术家的作品。罗工柳的油画《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报告》(1951年)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这个会议的场景,古元是延安走出来的版画家,新中国初期许多原先的版画艺术家开始向其他画种靠拢,这也直接影响了版画的创作力量,而古元依然坚持创作版画,画面也开始创作套色木刻,其中《毛主席在延安》(1951年)就是套色木刻,表现了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的情景,他站在延河山上,一手叉腰一手拿着香烟向远处注视着,这也是在画面和摄影中经常出现的姿势,背景是延河和宝塔山,这样的背景至今都具有革命的色彩。石鲁的国画《转战陕北》(1959年)是他的作品中最为重要也最具有创意的一幅,他运用传统山水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画面中毛泽东主席和警卫员融合在大面积红色和黄色的黄土高原的山峰中,人物显得较小,画面通过大山大水,营造了气势磅礴的空间,给人很大的联想。毛主席站在山岗上,尽管画面中没有画出千军万马,但似乎都隐藏在山峰之中。这幅作品融合了高远和深远两种表现方法,通过独特的构图形式,塑造了毛泽东的革命胸怀和英雄气概。当时对于表现领袖人物的`作品,往往有一种“正面”歌颂的模式,而石鲁没有正面去表现领袖人物。因此,在1964年这幅画遭到了批评。而同样因为领袖人物的背影在文革时受到批判的是钟涵的《延河边上》(1963年),而后作品也下落不明。,钟涵重新创作复制了一副《延河边上》。这是钟涵在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油画培训班的毕业创作,那时革命历史画也是美术学院的教学内容,钟涵也是几次深入延安生活,以独特的视角和构思展现了延安时期的某一天,夕阳下金色的黄土山和延河边上,毛主席和陕北老农背对着观众漫步走着,他们亲切地交谈着,生动体现伟人毛主席和群众之间血肉联系的革命情感。蔡亮的《延安火炬》(1959年)描绘的是1945年8月15日延安军民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点起火把庆祝胜利的情景。而他的《八一五之夜》(1972年)是对《延安火炬》的修改版。新画《八一五之夜》保留了吹唢呐的农民等人物形象,增加了武装枪械和毛主席的画像,尽管如此,两幅作品构图都是右上向左下的弧线动势,画面中簇拥的人群和明亮的火炬,也是呼应了毛泽东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靳之林《南泥湾》(1959-1961年),描写了1941年3月八路军359旅在旅长王震将军的率领下开进南泥湾进行大开荒。解放军在荆棘遍布荒无人烟的南泥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这贫瘠的黄土地上开辟了新天地,展现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壮阔气象。黄土高坡上烧荒的烟气强加了欢快升腾的气氛,阳光下军民的笑容展现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是远处的窑洞和金黄的土地,让人可以想象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收获之艰难。这幅画呈现给我们的不再是一幅单纯关乎生产与战斗的壮丽画面,也是一段真实的历史。黄土高原的群山呈现S形构图,如黄河串流其中。近处的人物,连长、指导员和陕北老农等是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作者在这里巧妙地以一种“典型论”的处理方式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寄予其中,身着羊皮袄、头扎白毛巾、皮肤黑红的陕北老农以劳动模范吴满有为原型塑造,劳动模范吴满有早在延安时期古元的版画中就被大量的运用,这个人物的形象已经在后来的艺术创作中成为了典型。而左边身穿灰色八路军服装的指导员则暗示着青年毛泽东的形象,传达着特殊时期艺术与政治的亲密关系。画面中心的一组人物中,读报的少年和在前面地上摆放的枪支,则是用图像生动的展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话语:“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此外,高民生、张自嶷、蔡亮的《枣园来了秧歌队》(1975年),张自嶷、蔡亮的《铜墙铁壁》(1972年),刘文西的《延安新春》(1962年)和《幸福渠》(1974年),陕西美术创作组《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1973年),李醒韬、梁照堂《笑谈纸老虎——毛泽东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973年),项而躬、招炽挺《明灯》(1977年)等作品都是从各个角度展现了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和革命军队在延安战斗和生活的一系列情景。

三、延安红色美学

1938年之后,在抗日民族统一的站线下,“抗日救亡”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社会政治主题,美术创作也积极响应这一主题,大量表现革命领袖、民族英雄、劳动英雄等作品也为新中国之后的美术创作标识了一个永恒的主题,以及为了战争和革命的需要,鼓舞群众的革命热情,通过招贴画发展起来的宣传画,这些都成为了美术创作中的“延安传统”。这种传统也为之后美术创作中的延安红色美学找到了依据。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是阐释新中国时期红色革命历史画的重要语言,而其中延安传统和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始终无法绕开的关键词。新中国以来,美术教育体系转向苏联学习,苏联美术为中国的美术建立了完整的美术体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符合了新中国初期的政治需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也更加符合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给于美术作品广大的群众基础,红色革命历史的美术创作也依然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创作出人民的时代的爱国主义作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红色审美取向。延安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很重要的位置,黄土高坡的民族文化与中国红色革命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美术创作的现实主义审美也孕育了延安红色美学的精神价值。这里指的“红色美学”是一种象征主义的美学理念,是表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是呼吁中华民族救亡的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理念。这样的作品具有明显的爱国主义情怀,宣传、教育和鼓舞人民群众,歌颂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气象。这种美学也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基础上,基于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具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审美取向。这样的美术作品的构图、色彩、表现形式上都有其时代的典型性特点。而延安红色美学是红色美学中特指延安时期或与延安相关的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的审美品质,以及这些作品中的红色美学价值,是美术创作中反映延安精神的审美取向,传达革命的浪漫的现实主义精神,作品也充满延安的情怀。我们从以上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关于延安时期的美术创作都是歌颂毛主席领导的红色革命,这是有一定客观历史因素的,这些作品都是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而画面中描写陕北农民的形象都是头扎白毛巾,身穿白褂子的形象,年老的则都是白胡子农民。描写的军人都是身着灰色的军服,挽起袖子,健壮、刚毅、亲切的八路军人,这是一种红色革命历史绘画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如从石鲁的《转战陕北》可以看到一代伟人胸怀天下的气度,也从钟涵的《延河边上》看到毛主席的亲切和关怀,从蔡亮的《延安火炬》读到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靳之林的《南泥湾》中,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巧妙地转化为了毛泽东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风格取向,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精神也是延安精神的体现。我们的旗帜是红色的,我们的军队最初也叫红军,红色因而也成了我们中国革命的颜色。在历史的发展中,在美术创作的不断运用中,红色也被赋予了更多意义。描写革命历史事件的客观真实性,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以及作品蕴含的红色革命性、浪漫性和正面积极性内涵是美术创作中延安红色美学的审美特点。当然这样的特点也在众多其他类型的美术创作中共同存在,只是延安红色美学更具延安性。

四、结语

延安红色美学是美术创作中的一种审美方向,是延安记忆和延安精神的情感表现。延安红色美学在新中国时期的美术创作中相对显得特别浓重,尽管在改革开放之后,美术创作的审美转向民族化、西北热等,但红色的审美始终在不断的发展延续。直至今日,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形式和表现语言虽然更加多元化,也不再只是新中国时期的是红光亮、高大全的审美,作品也不会有太多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但作品中红色美学的意识依然在延续。

作者:董泉 单位:延安大学

篇15:动画创作中先剪后接论文

动画创作中先剪后接论文

摘要:

动画,由于自身创作方式的独特性,要求其创作者在动画前期创意阶段就必须有严谨的剪辑意识并贯穿始终,动画作品的基调也是在这一阶段被奠定。动画剪辑“规定于前期分镜,实施于中期制作,定型于后期剪接”的这一带有强烈预见性的“先剪后接”工作意识,也是动画作品与实拍影视在创作意识上的最大区别。

关键词:

动画创作;剪辑意识;先剪后接;前期;后期

剪辑,在英语中翻译为editing,有剪、接、编辑的意思,是图像组合的一种手段,它将假定的时空关系以大众能接受的方式组合,从而达到叙事、抒情及表现的目的。电影剪辑,是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剪辑手法的运用可把若干电影镜头组合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戏剧性的段落场面。动画剪辑,也是根据动画创作者事先所设计的分镜头台本的要求,把已经绘制或虚拟出的镜头画面和声音素材组织连接在一起。

动画由于自身创作方式的独特性,动画剪辑是创作者在动画前期创意与绘制分镜头阶段就需要去严谨细致考虑的问题。剪辑意识由此在动画创作的前期就产生并奠定了动画作品的基本格调。动画镜头毕竟是绘制或虚拟出来的,在中后期制作当中不可能做过多的改动,否则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一带有强烈预见性的“先剪后接”工作意识,要求动画导演前期必须具有精巧的构思,能设想故事节奏,估算镜头长度,处理各种动作,达到最小的镜头误差和最少的额外浪费。

电影剪辑是电影本体的创造力

普多夫金曾经指出:“剪辑工作是电影本体的创造力,自然只不过提供了它用以工作的素材,这的确就是电影和剪辑的关系。”这是无声片时期著名导演的肺腑之言,他以丰富的实际经验得出结论,也就是剪辑的程序:将特定性的镜头进行选择定时与排列成分镜头剧本。这是影片制作中决定性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镜头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电影合成的原材料。而剪辑师就好像一台产品加工机器,把原材料最终加工成预期所需要的成品来。剪辑在这一过程当中就是把零散的、具有相互联系的、记录了具体现象的镜头画面组合成一部运动形态的、完整叙事的电影。

然而,电影剪辑不仅仅是把数百上千个片段简单的组合在一起,就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义。电影剪辑还要遵循一些客观的原理和规律。

首先,是保证剪辑的流畅性。在影视创作中,剪辑师可以合理的运用一些电影的基本术语来连接故事。例如简单的切镜头,用一个画面骤然代替另一个画面,这是最简单、最流行,也最主要的过渡手法,而电影也就是在人们懂得把分别拍摄的片段剪接起来的那一天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的;淡入淡出,一般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地点的变换或者重要情节的变化,从而重新确定时空关系,相当于换章节;叠化,一个逐渐画面逐渐消失而另一个画面逐渐显现取代另一个画面,其主要意义是表明时间的转移,逐渐由同一人物或事物在不同时间内的表现所代替;划,这是一种特殊样式的叠化,由于手法不够自然,除了戏剧性的段落外,一般用的`不是很多。今天的剪辑师还可运用造型领域内的连接,如具体内容的相似、结构内容的相似或者动态内容的相似的画面都可以剪接在一起;还有理性内容相似的心理范围的连接等。这些剪辑手法的运用将会大大的增加结构、叙事的合理性、逻辑性与连贯性。

其次,是全程的剪辑思维意识。在影视创作过程当中,所谓的剪辑意识不仅仅存在于后期合成阶段,它始终贯穿于一部影视作品的开始和结束。只有对于影视作品的结构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有目的的去计划和安排所拍摄的画面。尽管在创作当中有前期拍摄制作与后期剪辑合成之分,但是前、后期工作必须密切配合来完成。因此,在前期拍摄当中,时刻要具有明确的剪辑意识。如果创作者在影视创作前期过程当中缺少了剪辑意识,很可能造成素材内容错乱,拍摄内容与主题脱节,无主次之分,表现内容单调;或者造成画面的表现形式不统一,拍摄的素材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出现光线不统一、色彩不统一、节奏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剪辑意识实际上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的整体理解能力,以及在拍摄过程中对现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的强弱,也体现了创作团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影视创作中,剪辑意识要体现在所拍摄画面的内容上和风格上,同时又要使作品的总体结构显得更为协调,让画面、文字、效果及音乐等诸种因素显得统一。

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美术创作教学难在哪里

谈油画艺术模仿自然的差异性论文

艺术的论文

艺术论文范文

插花艺术论文范文

视觉艺术论文 英文范文

论《良宵》的艺术论文

领导艺术论文

美术鉴赏范文

油画创作中的个人风格-美术学论文
《油画创作中的个人风格-美术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油画创作中的个人风格-美术学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美术鉴赏论文2022-06-23

分析写实性油画论文2024-02-07

快乐的人美术课件2022-10-15

论文题目2023-06-24

水彩画在环境设计效果图中的运用论文2023-03-06

西方现代艺术演讲稿2023-08-26

论文题目审核表范文2023-02-02

美术专业师范生的自我鉴定2023-10-11

论文英文题目2023-10-14

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论文20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