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 教学 论文

时间:2022-07-28 05:51:08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子技术 教学 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希望深圳下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电子技术 教学 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子技术 教学 论文

篇1:电子技术教学论文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下面是电子技术教学论文,看看如何成功采用直观教学法、边缘知识法、应用EDA技术辅助教学、采用先实验后讲课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训课等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电子技术,直观教学,边缘知识,EDA技术

电子技术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电子、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理工专业的课程中,它是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体系,又是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特点,学生对这门功课掌握得怎样,将直接影响着其它专业课的学习。由于这门课概念多,元器件多,公式多,电路千变万化,所以常使学生感到抽象、零散、枯燥、难以掌握。而对这样的现状,应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来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呢?笔者通过总结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议和方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与时俱进。

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高层次。教师要注重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例如《电工基础》、《计算机基础》、《电子线路》、《电力电子技术》、《脉冲与数字电路》等的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电,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实验、实训能力,了解科技的前沿,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动态,防止知识的老化。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总是意向心理占主导地位;兴趣是意向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最积极的认知驱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它能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录像片、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结合实物,具体分析原理、性能等,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向学生介绍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如电子技术在军事工业方面和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家庭文化生活方面的应用技术,向学生介绍电路板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和部分电路的作用,特别向学生讲解集成块的规模和作用。从而在直观上引起学生对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还经常注意适当地利用“边缘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全球计算机硬件产业两大巨头Intel与威盛的CPU之争,诺基亚是如何从文具小商店成长为全球屈指可数的通信巨头之一。在教学中,传授电子学边缘知识,营造信息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极大拓宽知识面,有效增强信息意识。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EDA)技术已成为电子电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有力工具。如引入专门用于电子电路仿真的虚拟“电子工作平台”计算机软件——Multisim 。由于Multisim 2001具有直观的仪器设备,参数设置和分析显示,可以建立各种模拟、数字及混合电路并进行仿真,对学生不易接受的、比较抽象的、实验现象相对不明显的内容,制作出相应的仿真实验,既弥补实验仪器和元器件的缺乏,排除了材料损耗和仪器损坏的可能,也使某些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仿真。例如:讲解到晶体三极管时,利用Multisim 2001的直流扫描分析(DC Sweep Analysis)和后处理器配合,可直接得出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及相关参数;也可以利用波特图仪测出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曲线和参数的直观显示,多种测定方式,既节省时间,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欲望,也方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调试、修改,更有效地掌握电子技术理论。

四、采用先实验后讲课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理论之前,先让学生做实验,然后再通过总结提高为理论,即采取先做实验后讲课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观察什么现象,并提出有关问题让大家在实验过程中去观察和思考。在亲自动手的基础上,加深对组成电路元件的认识,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增强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教师再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或适当的讲解。即采取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步骤进行。例如:我们在学放大电路这一章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做一个单共射放大电路的实验。在实验之前教师提出几个问题:1、此电路由哪些元件组成,各元件的作用是什么?2、静态工作点包括哪几个量?如何测定?3、观察输入波形,输出波形,调节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波形是否有变化?4、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波形会出现削顶和削底的情况?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6、如何使输出波形不失真?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会认真观察思考。通过做实验同学们对放大电路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各元件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放大电路有了整体框架。教师再对理论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输出波形比输入波形幅值大是因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这样,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同学们对放大电路这一章的理论知识就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动手中学习的方法,既增加了同学们对放大电路的.感性认识,全局认识,建立起各元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变得简单而容易。这种先实验后讲课的教学方法效果相当好。

五、注重实训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操能力。

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务求学生既有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有操作能力。因此,实训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训,不仅使学生学会一技之长,而且还可以在实训中增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交叉运用。例如:学生在组装收音机的实训过程中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从一大堆零散的元器件中,选出所需要的元器件。这就要求他们对组成收音机的元器件的名称、型号、形状、识别方法、用途等要有所认识和了解。2、利用焊接技术将所需元器件焊接在主板上。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焊接技术要求较高,必须先在练习板上苦练焊接技术。3、安装调试。将扬声器、天线、电池、开关等元器件安装在收音机箱体内,细心地调节中周到合适位置。学生通过组装收音机的实训操作,使他们掌握了对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操作技术,对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调谐电路等的组成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电路的分析、安装、排除故障、调试等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当通过他们亲手安装的收音机能收到电台时,成功的喜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和释放。

通过对上述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运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教学质量得到加强,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精心策划、组织,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廷才、赵德中《电工电子技术EDA仿真实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吕国泰、吴项主编《电子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

3、张友汉主编《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篇2: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论文

[摘 要]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子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之一,其陈旧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在现代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探讨,从该课程教学目标和高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要求出发,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量与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注重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提高了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篇3: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论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1]。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条件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因此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定位教学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制定教学策略和正确选择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教学评价标准等。具体来讲它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内容。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注重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具体体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知识的传输方式是“教师→学生”的单向传递方式,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称为“以教学过程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而现代教学设计吸收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围绕各个实际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体现为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教育模式,既注意教又注重学,称为“以教学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如何把现代教学设计的思想应用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笔者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旨在抛砖引玉,相互启发。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注重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要求受教育者最终应“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高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要求:“基本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2}如何正确把握培养目标,根据培养需要从“广而博”的知识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技术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这条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操作技能、综合实践能力能的培养。改革过去单纯的只注重理论知识上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忽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弊端,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删除陈旧过时、偏多偏深而又不实用的内容。

1.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电子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训练学生数字应用电路制作与调试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打好基础。因此,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回避了繁锁的集成电路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着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强调外特性和主要参数。如在逻辑门电路一章中,改变了以74标准系列门作为典型电路分析逻辑功能和电气特性的传统,改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较多的CT74S系列门作为典型电路进行分析,进而介绍了CT74LS系列,还对TTL集成门电路各系列的主要电气参数进行了比较,使学生对各系列TTL集成门电路的特性都有一定了解。同时,还将TTL系列和CMOS4000系列门电路的主要电气参数进行了对比,使学生能根据实际工作要求正确选用数字集成电路。在时序逻辑电路一章中,在介绍计数器、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基本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直接介绍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功能表和使用。而没有讨论它们的内部逻辑电路。对于组合逻辑电路等中规模集成电路也采用了类似的处理方法。这不断突出了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同时也为增加技能训练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2.从培养能力出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由于《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其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在本门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各章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训练环节――技能训练。它包括基本性技能训练和设计性技能训练两部分。“基本性技能训练”所涉及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设计性技能训练”是根据给出的实际问题,由学生自己设计实现逻辑功能的电路、选用芯片、进行安装调试、排除故障。同时还设置了理论与实践综合课程――课程设计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训课程的实践,使学生基本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将理论用于实践,将设计和实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即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又能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理论设计与实际实现中的距离。从工程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排队故障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提要的安排上,还先后介绍了《技能训练中故障的检查与排除》和《数字系统一般故障的检查和排除》等内容。使学生得到较为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几种形式对教学内容的组合整编,使学生易学易懂,教师便于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训练学生工程实用技能。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体现高职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

现代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围绕学生的需求(问题)进行,学生从被动接受地位变为认识主体,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解惑”成为教师的首要职责,“传道、授业”是第二位的,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讲解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要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教师首先必须克服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心理的影响,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习惯“三中心论”――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思想。根据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开展教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广泛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要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头脑当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教学为主线”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基于高职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力求避免单纯的注入式,改用启发式、讨论式、答辩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课外自学、技能训练等合理结合,把教学过程分为课题引入、设疑激学、讲练结合、精选例题、总结巩固等环节进行教学实践。

1.由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题。

《数字电子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介绍一些重要章节前,列举一个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设计、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例如:在学习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电路一节时,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SSI组合电路的设计方法“设计一个交通灯故障报警电路。交通灯有红、黄绿三色。只有当其中一只灯亮时为正常,其余状态为故障,要求用与非门实现。”3然后提出问题,“用SSI组合电路进行设计时,是以门作为电路的基本单元,我们能否用其它逻辑部件来实现这个电路的设计呢?”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教师可以直接给出总是的答案:“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中,译码器、数据选择器这两种中规模逻辑器件都可以完成上述电路的逻辑功能”。同时画出相应的设计电路。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并产生疑问:什么是译码器、数据选择器?为什么它们也能实现上述电路设计?等等。在学习了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的原理及逻辑功能和用它们实现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后,学生的疑问终于得到解决。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采用多种方案实现同一逻辑要求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设疑激学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只有不断提出问题,才能探究解决问题。设疑激学,就是教师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能力。提问方式的设计包括“何时提问”、“提哪些问题”、“如何提问”等等。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对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将相关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

3.现场教学,讲练结合

将课堂讲授与技能训练合理结合,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实验、实训中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边讲边练主要用于介绍集成电路工作原理后,由学生对电路的功能及外部特性进行测试:练讲结合则是由学生根据集成电路的功能表对电路进行测试。而后由老师和学生对测试结果进行讨论,归纳总结,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样,将教学过程放在实验、实训中,有利于学生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自然过渡。在边学边练中更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精选例题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主张“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及相关知识点要讲深、讲透。“多练”是指在解题思路和设计方法上要勤于练习,要学会创造性作业,学会一题多解。为此,教师必须精选具有代表性并联系工程实际的综合性和设计性例题,在课堂上多讲设计思路和方法,少讲具体知识。引导学生由求同思维“为什么这样?”转向求异思维“不这样行吗?”、“还有没有更好方法?”。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激发创造性。

5.总结巩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的大量知识,是惰性的、僵化的、零散而非结构化保存的,这些知识没有形成相互间有机的联系。不利于访问、提取和综合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适时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分类,使其系统化,掌握各知识要素之间的多重链接方式。

三.教学媒体的设计,要注重现代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学媒体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其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同一教学媒体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使用其效果也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对知识的感知,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要取长补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和组合教学媒体,找准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达到事办功倍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软件技术,精选适合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软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作了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即CAI),开展以CAI辅助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比,CAI教学无疑存在很多优势。

通过CAI可将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用语言表达,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现象模拟出来;能将现实中原本以动态,而在教材中只能静态描述的内容重新以动态的方式显现出来;能直观地观察电路的动作过程和元件状态变化的细节,精确做图,进行图解分析。并能方便地多次重复再现整个分析过程;能将大量的'电路、图形、表格预先储存在计算机中,可以大大降低老师在课堂上的简单劳动时间。可以融视、听、说于一体。把声、形、光、色、情等安排在不同界面上进行组合流通,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快捷调出各类信息资料,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以人机对话方式,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但是,由于CAI本身特殊性,使得CAI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有效结合传统教学和CAI教学各自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

1.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在CAI教学中,学生直接面对的是投影屏幕,多数情况下无法注意到教师的表情、动作和眼神等肢体语言。容易造成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难以实现师生间面对面的直接情感交流,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接受。

为此,教师应当站着授课,面对学生尽量让学生注意到教师的表情和动作;教师讲课时,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注意抑扬顿挫,讲到重点内容时,要靠声音的变化吸引学生,还要控制讲话的速度,善于使用停顿增强语言的力度和肯定意味,便于学生对费解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体态的变化,适当配合一定的手势,提高吸引力和说服力;老师的视线要注意经常扫描整个教室,来汇集学生视线,把师生联系成一个整体,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2.控制教学进度,做到张弛有度。

CAI教学中由于课堂的信息量较大、教学速度较快,学生大脑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能得到有效的休息,易产生的视觉疲劳和思维疲劳。难以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供一个回味、思考、整理和再加工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授能力,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台阶,使学生沿着台阶提高认识。要随时观察学生,及时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合理控制讲课速度,让学生有进行回味和思考的时间。针对性的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一至的综合训练题,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共同完成。还可以采取一段音乐的方式来转换大脑思维,消除大脑思维疲劳,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张驰适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加强扳书与CAI的有机结合

在CAI教学中,由于教师必须事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软件的形式固化,这种固化的结果,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进程必须按照原有的设计进行。不利于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由学生的反馈信息来及时加以调整。特别是对一些公式推导、解题过程、电路分析过程和设计过程,一旦固化就会失去原有的灵活性。使教学变得死板而教条[4]。因此,就需要通过板书讲解来进行补充,为了消除学生长时间看投影屏幕引起的视觉疲劳,笔者认为选择黑板的方式较为合适。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边分析边书写边画图,使学生见闻一致,一方面节省时间,一方面使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相互补充,给学生以较深刻的印象,实现传统教学与CAI的有效结合。

结束语:从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出发,我们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设计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探索和尝试是初步的,教学设计还有一些方面我们还没有涉猎到,通过教学设计如何来解决《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与工程实际相脱节,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脱节的问题,我们也未涉及到。上述未解决的问题,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同一道探索。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 宋文官 编《架设桥梁》高等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 11

[2]. 梁俊 编 《关于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四川技术学院学报2005.2第1期 97

[3]. 唐德洲 编 《数字电子技术》[M]重庆大学出版社 .7 99

[4]. 周茜 徐亚宁 编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8第4期 115-116

[5]. 扬志忠 编 《数字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篇4:电子技术的教学论文

电子技术的教学论文

教学改革

一、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

1、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改进电力电子技术系列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强新教材建设。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讨,分析新形式大学生的特点,组织观摩教学,建立厂校联合办学模式,总结适合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法(如:海尔集团与学校联合培训班)。

二、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

1、实验装置的建设――为了更好的配合实践教学,自动化教研室、实验室及相关教师深入调查全国高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开设情况,增设浙江天煌DJDK-1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装置24套,完全满足开设本科实验的要求。并自己设计、开发实验室全开放微机自动化管理系统(高校实验室全天开放数字管理系统已在市教委立项),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考试方式的改革

进行多次考试方式研讨总结和实际调查,总结出实行教考分离,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法,进行试卷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计算机自动试题库出卷考核,试题库题量三百多题)。

3、修订教学计划、大纲,使之满足专业人才市场的需要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相关教师深入企业和就业市场,并与学校其它院校各类专业教师沟通,探讨不同专业或工作岗位对本课程知识点的需求情况,修订出能满足目前市场需求的计划和大纲。

4、师资培养和队伍建设

引进培养中、青年教师,开展电力电子实验训练,长期组织中、青年教师进行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重点对中、青年教师进行高学历培养和本课程的名校、名师的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

三、为适应改革后的电工学教学体系,进行教材建设,编写了一系列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见教材使用与建设)

四、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解决的问题

1、完成了以下教育思想的转变:从知识传授型的教育思想向重能力的思想转变;从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向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转变;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到贯彻“必须、够用”为度的转变,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逐渐形成整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素质教育观。

2、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逐步形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算法----现代电机与运动控制----数字化实现四部分内容体系。

3、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类:

a. 电气、冶金、机械、化工类:56学时, 对电力电子技术要求较高;

b. 流体传动专业:46学时,对电机控制部分要求较高;

c. 石油类:46学时,诸如燃气、采气、输气、钻井等专业,对电机与电力变换部分要求较高。

五、取得的教改成果

1、 培养与造就了一批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好、学生反映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2、 发表相关教学与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业教材2本。

3、 自主开发高校实验室全天开放数字管理系统和基于Matlab计算机仿真实验,极大的丰富实验环节的教学效果。形成了一支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 研究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如何实现优质课堂学习生活,提出创建精品考察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审视课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理论。

5、 强化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支教学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篇5:电子技术论文

摘 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人们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电子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当今社会,电子技术应经成为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共同的桥梁,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电子技术主要是以电路技术、半导体元器件和计算机技术等共同支撑的一个技术平台,为此将重点介绍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从电子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我国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频技术也成为电子技术中一个重要环节,变频技术在交流调速中是核心技术,电子技术也是变频技术的核心内容,电子器件也是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子技术在近几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一项高新技术,较为广泛的应用于电机转动和机电一体化等领域中,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一项发展中的高新技术,电子技术也将覆盖越来越多的领域中。

篇6:电子技术论文

电子技术是一门以电力技术和控制技术为主的新学科,这门学科发展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晶闸管的发明,六七十年代经历了整流器时代,七八十年代经历了变频器时代,八九十年代主要以高压和大电流为主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为主,这也是传统电子技术的低频技术处理往高频技术处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代。电子技术在我国各领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有着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存在价值,它所包含的内容也在日益完善,现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各项先进的技术也在一天天的实现。

2 电子技术的应用问题分析

(1)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也进入了电子和电气设备领域,电子技术中的高频开关电源主要应用于通信业,成为通信供电系统的重要部分,通信领域中常用到的整流器也被叫做一次电源,而直流变换器则被成为是二次电源,一次电源在应用时,主要是将单相或是三相交流电转换成具有48V的直流电。不过现在很多交换机中所使用的一次电源中,高频开关电源已经代替了传统的稳压电源,关于高频开关电源在工作时,通常是控制在50兆赫到100兆赫的范围之内,最终实现小型化和高效率,近年间,开关整流器自身的功率容量也在日益扩大。在通信设备中,通常采用的是高频隔离的电源模块,从母线电压转换为各种直流电压,不仅方便维护、易于安装还能够大大减小损耗等。

(2)电子技术中的DC变换器可以将固定直流电压转换成可变直流电压,此技术已经在电车等的无级变速中应用。用直流斩波器替代变阻器能节约电能,不但可以调压,还能够控制不必要的电流噪音等作用。关于二次电源中的DC变换器已经变得商品化,它的模块利用PWM的高频技术,伴随着我国电子技术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对于电源模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电源模块要以小型化为主,对它的功率密度也要较高的要求。

(3)电子技术中的变频器电源,它主要在交流电机中完成变频调速的工作,在整个电气系统中有着日益显著的地位,并取得了较大的节能效果,它的主电路一般采用的是从交流直流再到交流的方案,通过整流器转化为固定直流电压,再通过具有较大功率的晶体管共同组成高频的变换器,把直流电压转换成可变频率的交流输出。

(4)电子技术中的电源供电系统还有分布式的,这种供电系统主要是通过小功率模块以及大规模的控制电路两种基本部件,采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完成智能化较大功率的开关电源系统,将强弱电有效地结合一起,将大功率的元器件的压力大大降低,将生产效率有效地提高。这种供电方式还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的系统等,对于低电压电源,它还是一种较为合适的供电方式,在电解电源和电机驱动电源等大功率领域,也被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3 电子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

我国电子技术已经开始走入高频化和智能化的时代,电器产品提高自身的频率就能省材还能节能,电子技术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于这个变幻多端的高技术时代,电子技术要往高频化不断地发展,同时注重标准模块器件的不断发展,这也是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我国目前比较先进的模块已经和多个单元共同实现了器件标准化以及所有产品的系列化等,它们之间已经达到了完全统一和较高水平。电子技术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开关电源技术,它们之间共同发展不断创新,随之不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也会推动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并且还会不断地开拓出越来越多的崭新的应用领域。开关电源的模块化和高频化等技术的发展,会带动着整个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成熟,使具有高效率和高品质的用电,两者更好的结合,开关电源将代替更多类型的电源,这会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电子技术的主要概括、电子技术的应用问题分析、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趋势分析三个方面,对电子技术进行了阐述。电子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电子技术产品也会随之不断的更新换代,加上电子技术新元器件的不断发展,使之能够应用于更多行业领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重大改革,也将成为新世纪电力研究的新方向,从而更好的为人类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大江.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05).

[2]张子午.试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J].科技传播,2011,(13).

[3]钟秀伟.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发展分析[J].科技传播,2011,(13).

[4]韩建设.浅谈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硅谷,,(03).

篇7:浅谈电子技术论文

浅谈电子技术论文

【摘 要】 在当今社会,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相当强的学科,技校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当的落后,导致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因此,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很重要了。故在本文中主要对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电子 技术 教学

1 “电子技术实验”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欠妥

在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长期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先进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一直是依附于理论课程,内容主要为验证性实验,缺乏对学生整体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教材选择不当

实验教材的选取也存在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只是讲解下实验的.目的和性质,针对其实验原理,讲述一遍实验的过程,照方抓药,完成实验过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却缺乏创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3 教学资源紧张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电子信息技术、机械类的人才培养任务也越来越大,要求的教学资源、实验机器也越来越多,仪器设备在超负荷的过程中进行运转,无法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1.4 考核方式单一

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存在问题,目前主要的考核方式仍是以实验报告为主,并且这种实验报告都是照本宣科地将实验步骤抄一遍,然后在实验中填一些实验数据,而这些实验书也有很大部分是虚假构造、蒙混过关的。电子技术浅谈这样的实验报告无法完全进行课程的评定,无法真实反映学习的情况,进而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课程中,无法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2.1 以就业为导向,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现用的电子技术专业教材过于看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对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涉及很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编写适合本校和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校本教材,适当删除一些纯理论性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现代工业应用较多的知识,多引入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介绍。

例如,电子技术的电路部分多数还是以分立元件为主,很少涉及集成电路的知识。现实工业生产中多数以集成电路为主,要求学生明白其外部特性并会使用,其内部的结构及原理对于理论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理解非常困难,可以不做要求。所以,中职学校在整合教材内容时可以删除或者简化分立元件的内容,适当增加集成电路的现实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在电子技能实训课程中,中职学校还在练习常用元件的整形、安装和焊接,而目前企业几乎都使用波峰焊机或回流焊接自动批量焊接,工作人员只是负责焊接质量检测,对于极少数的大型或者特殊元件才使用人工焊接,而且都是使用恒温烙铁,焊接元件也都以贴片焊接为主。因此,中职学校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应该增加SMT表面安装技术和波峰焊、回流焊的相关内容,有效衔接课程内容和岗位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2 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行为引导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采用的教学方法。这里的教学方法由多种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结合而成,主要包括启发教学、小组合作、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行为引导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教学组织者变为引导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相结合,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身体力行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

2.3 重视实训环节,以实训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技工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对理论知识也不感兴趣,但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强,且积极性高,因此,实训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项技能,还可以在操作中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为理论学习提供动力。例如,学生在组装功放音响的实训过程中首先要从众多的元器件中,选出所需要的元器件。在这过程学生要对组成功放音响的每个元器件的名称、型号、外形、识别方法、用途等有所了解。色环电阻的读数,电解电容和二极管正负极判断,三极管管脚的识别等知识,在理论学习时学生不感兴趣也学不好,可是在这时候很轻松很主动地就都掌握了。接着焊接完电路板以后还要进行安装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设置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及重要性。而后,在把变压器,直流稳压电源,功放电路,扬声器,LED显示器、音频线等元器件焊接安装在一起时,学生对电路的结构、组成以及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等理论上的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在学生用着自己做好的功放电路来播放手机里的音乐时那种成就感是技校学生从小到大都比较少有的成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能大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提高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积极性。

总之,对于高职学校学生的技能培养一直是讨论的热门问题,近年来高职学院的课程改革也越来越多,对于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例的学科,一直以来要求全面的培养,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掌握全方位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冯志江,张利,王巧玲.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07:330-332+345.

[2]王峰.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9:2191-2193.

[3]张平娟,陈娟,丁西明.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探讨和教学内容改革[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02:66-68.

[4]蔡俊,郭来功.电子技术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196-197.

篇8: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论文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不大,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感到十分困难,上课常常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改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任课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课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讲到底”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而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这是与我们积极倡导的素质教育是相矛盾的。因此摈弃陈旧的教学方法,探索适时的教学途径,必须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特点出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开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中心展开。

一、要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CAI),电子仿真软件(如EWB)等将“枯燥乏味”的专业教学变为学生的积极参与

由于教育对象的能力差异和教学内容的千差万别,再加上学校现有实验实习条件的限制,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机地结合,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密切的专业课,学生如果始终陷于一成不变、单调重复的教学中,学生即使有了学习动机,抽象的内容仍然易于引起学生厌烦,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成效,既要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应从这两方面着手,这对于获取教学的成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教学有两大要素所组成:1、信息:教学内容;2、信息载体:运载传播教学信息工具的教学传媒。怎样把信息通过合适的载体传输给学生,寻找一些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征的信息载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对调动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参与教学活动是相当重要的。

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体,具有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特点,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在课堂上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自己动手检验等是一种尝试,这样可以改变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因此根据专业教学内容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CAI)为教学服务,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赋予动感、更加情趣,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记忆,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电子测量与仪器》中讲解测量仪器面板旋钮的作用时,将小巧的仪器面板通过数码摄像投影到大屏幕上,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一目了然。通过CAI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寓教于乐。事先制作课件还可以大量节约上课时教师用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使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讲课,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克服了板书不清晰、不整齐、容易出现笔误等问题。也便于对课堂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再如:对各种参数测量原则的比较,这比在原来的黑板上进行说明更方便、明了,显现出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电路、新器件不断涌现,由于实验室受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满足各种电路设计和调试要求。而EWB(Electronics  Workbench)是一种优秀的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被誉为“计算机里的电子实验室”。EWB采用仿真方法在计算机上虚拟出一个测试仪器先进、元器件品种齐全的电子工作平台。EWB具有界面形象直观、操作简单方便、采用图形方式创建电路的突出优点,对元器件既提供了理想模型和实际模型,又可以对它设置不同的故障。学生一旦掌握了EWB的基本操作,便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自学,对有关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计算,做开放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完成课外作业。它一方面克服了实验室在元器件品种、规格和数量上不足的限制,避免了使用中仪器损坏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又可以进行验证型、测试型、设计型、纠错型和创新型等不同形式的针对性训练,既节约大量的经费,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消化、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同时通过电路仿真让学生学习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与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较,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突出了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模式,这种“以虚代实”、“以软代硬”的教学方法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一,它在大幅提高实验效率的同时,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EWB是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值得推广的应用软件。

二、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实验实习过程,这是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源泉

先理论教学,后实践验证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违背认识论的。理论教学在先,教师往往先要想方设法地努力将抽象的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在学生毫无感性认识之前讲清楚,然后学生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而从理论教学到实践验证又要有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颇费周折。正确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1、以波形显示为例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各种实验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电子线路》中讲解低频功率放大电路时,可以先让学生做甲类功放的实验(可利用EWB做虚拟实验),用示波器观察比较输入、输出信号的变化,认识到功率放大的概念。接着做乙类功放的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其输出信号在正、负半周交替处出现了失真(即交越失真),从而认识到交越失真的问题。再将甲、乙类功放电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乙类功放出现交越失真的原因是静态工作点(即Q点)过低引起的。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适当提高Q点,能否消除交越失真呢?紧接着做出甲乙类功放的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其输出波形中交越失真消失,从而认识到Q点对功放电路的影响及交越失真消除的方法。最后将甲类、乙类、甲乙类三种功放电路的Q点、工作原理、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等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2、以频率测量为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电子测量与仪器》中讲解“数字频率计”时,用实验的方法对不同的频率测量方法进行比较,认识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从已学过的频率测量方法中思索新的更先进的测量方法——数字式频率计的产生;再从不同的测量方法中分析思考测量误差的产生,以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简单的方法中得到升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积极参与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既动手又动脑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使所学知识更为巩固,也更易应用。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其今后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习洋思初中的教改经验,改革电子技术专业课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努力使教学信息的反馈多元化

采用教师多媒体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的交叉配合;用填充法记笔记;用检测法归纳小结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照本宣科,一讲到底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信息反馈和交流机会的弊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常常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组织,打乱原先的课本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相对来说讲课节奏较快,按部就班地记录课堂笔记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忙于笔记听课效率难免打折,而选择最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填充,可以让学生保持较好的听课注意力,积极参与思考讨论,调动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用检测的方法归纳小结也是其中的一种。讲课必须教给学生知识点,而基本掌握所学知识点只是达到了教学的初步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用检测的方法归纳小结可以了解学生最终学习状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采取补救措施。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归纳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加深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技术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电子技术教育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被市场所淘汰,广大教师就必须勇于创新、勇于争先,不断更新观念、摈弃落后思想,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努力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观察、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本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才能使电子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不断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9:电子技术基础论文

电子技术基础论文

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信息电子技术包括 Analog (模拟) 电子技术和 Digital (数字) 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

电子技术基础论文如下:

1.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电子技术基础课作为理工院校电类专业中最重要的课程,其由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组合形成。对后面课程的学习必须将这门课学好。相比于传统的的院校学科,这门课相关的技术发展的非常快,这使得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从而将学生的数字视野拓展开来,在教学中网络则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毕竟在信息量方面,网络有着无可比例的优势。

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可以说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的优势所在,这几年高校的扩张使得学校的实验设施方面无法得到满足,这可以通过课后对实验进行分组进行与在课堂中运用计算机仿真进行讲课进行改善。而且高校改革压缩了教学的时间,这使得学校必须将课堂效率进行提升,而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信息技术的`素养方面,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拥有很强的信息接收以及适应能力,因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是基于电子技术进行开展的。所以,相比于其他的学科,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结合更加的容易。

2.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原则

丰富多彩是整合课程最突出的优点,因而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对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育技术学等相关的理论进行借鉴,通过联系二者的结合点,用系统的手段将教学系统中的学生、老师、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整合,做到协调的一致性,从而将各种因素的优势发挥出来。课程整合的成功在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教堂教学与管理、教师备课、师生关系等等方面,通过自身的优势与对成功经验的借鉴,整合二者的原则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遵守:

第一,对电子技术基础课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整合二者的过程中教学的主体依旧是课程本身,这是无可争议的。在整合的过程中其个体自身的特点不能因信息技术的加入而被改变,必须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进行强化。任务作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对象,要以任务为主体,不能做到随意的更改。

教学目标与学科特点的特殊性使得天然联系的二者的优势被削弱。对电子技术基础课来说,信息技术处于服务地位,传统教学的优势不可能因信息技术的加入导致改革教学模式而废掉。对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的标准就是服务教学,目标就是将教学目的达到,不可做到本末倒置。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可以发现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对传统的教学优势要进行保持,这是对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进行整合所需要遵守的。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作用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整合过程中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肯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老师的作用不可能由多媒体技术来代替,而且在整合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反而更高,老师不仅要在授课能力方面过硬,还有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深入的了解,二者还要有效地结合起来。

当然,在对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强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学习的主人,其主体意识必须明确,同时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等做到充分的发挥。在整合过程中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与环境进行适应的时候老师要起到帮助的作用。不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抵触情绪,要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寻找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

在整个课程整合过程中,学生作为参与者,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去完成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获取可以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寻求帮助。就像老师在电子技术基础课中仅仅出题目,余下的是学生所要完成的,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帮助的作用。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他们的信息素养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改变,通过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整合,不仅改变了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人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使得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他们的信息素养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地培养,从而更好的步入社会。

篇10:电力电子技术论文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在电力系统中应用

冯启业

2232207

摘要: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而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结构器件的陆续诞生,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现代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与实际工程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器件 晶闸管 电力系统 直流输电

正文:

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具体地说,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主要用于电力变换。目前所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均用半导体制成,故也称电力半导体器件。通常把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理论基础是半导体物理)和变流技术(理论基础是电路理论)两个分支。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而变流技术则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

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自 20 世纪50 年代末第一只晶闸管问世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开始登上现代电气传动技术舞台,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可控硅整流装置,是电气传动领域的一次革命,使电能的变换和控制从旋转变流机组和静止离子变流器进入由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变流器时代,这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在随后的40 余年里,电力电子技术在器件、变流电路、控制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国际上,电力电子技术是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领域。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第一个晶闸管为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晶闸管自诞生以来,电力电子器件已经走过了五十多 年的概念更新、性能换代的发展历程。

1.1 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

以电力二极管和晶闸管(SCR)为代表的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以其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首先在大功率整流电路中迅速取代老式的汞弧整流器,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并奠定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力二极管对改善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性能、降低电路损耗和提高电源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硅整流管已形成普通整流管、快恢复整流管和肖特基整流管三种主要类型。晶闸管诞生后,其结构的改进和工艺的改革,为新器件的不断出现提供了条件。由晶闸管及其派生器件构成的各种电力电子系统在工业应用中主要解决了传统的电能变换装置中所存在的能耗大和装置笨重等问题,因而大大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同时也使工业噪声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1.2 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

自20世纪70 年代中期起,电力晶体管(GTR)、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场控晶体管(功率MOSFET)、静电感应晶体管(SIT)、MOS 控制晶闸管(MC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通断两态双可控器件相继问世,电力电子器件日趋成熟。一般将这类具有自关断能力的器件称为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器件的开关速度普遍高于晶闸管,可用于开关频率较高的电路。

1.3

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为了使电力电子装置的结构紧凑、体积减少,常常把若干个电力电子器件及必要的辅助元件做成模块的形式,这给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后来,又把驱动、控制、保护电路和功率器件集成在一起,构成功率集成电路(PIC),也就是说,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已进入高频化、标准模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时代。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频化是今后电力电子技术创新的主导方向,而硬件结构的标准模块化是电力电子器件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力电子器件经历了工频、低频、中频到高频的发展历程,与此相对应,变流电路也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变频器时代到以功率MOSFET 和IGBT 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的现代电力电子时代;还有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也从最初以相位控制为手段的由分立元件组成的控制电路发展到集成控制器,再到如今的旨在实现高频开关的计算机控制,并向着更高频率、更低损耗和全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从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方向发展。目前,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作为节能、环保、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2.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由发电设备、输配电线路和伏在用电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电力系统是历史上逐步扩建,联网发展起来的,是地域分布广、设备众多运行参数相互影响、瞬变很快的大系统,其安全、经济、高效、优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已开始进入电力系统并为解决电能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据估计,发达国家在用户最终使用的电能中,有60%以上的电能至少经过一次以上电子变流装置的处理。电力系统在通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电力电子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离开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就是不可想象的。

定质电力技术、直流输电(HVDC)和轻型直流输电(HVDC Light)技术、同步开关技术、电力有源滤波器等等在电力系统中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词,近年来我国大批的学者和企业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创新,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这大大促进了今后的技术发展。

浙江大学童立清、钱照明、彭方正教授撰写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电路拓扑研究综述》一文中,分析了降低有源电力滤波器有源部分容量的7种基本对偶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拓扑结构,并对它们的工作原理、滤波特性和容量给出了详尽的分析比较,该文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路拓扑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京交通大学郑琼林、郝瑞祥和京仪椿树整流器公司郭文杰提交的《大功率电弧加热器电源的设计研究》一文,研究了63MW等级大功率电弧加热器AC/DC变流电源的电路设计和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相移叠桥组合晶闸管整流主电路结构。

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刘昌金、徐德鸿、唐跃进、程时杰等人撰写的《应用于超导储能的功率调节系统》一文中,研究、设计、试验了一种适用于超导储能的电流型变流器功率调节系统,主电路采用模块化结构,控制系统采用两级结构,基于瞬时功率理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闭环控制,使功率调节系统实现了四象内快速独立地调控有功和无功功率。

清华大学贺凡波、赵争鸣、袁立强的《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光伏系统MPPT方法》、中科院电工所曹笃峰等人的《3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和华北电力大学沈晨、陈晓明的《3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应用与运行浅析》,对中小功率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研制也都有参考价值。

在传统的交流输电系统中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引入了电力电子变换器和电力电子补偿控

制器,从而能实现灵活、快速、有效控制的交流输电系统,被称为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在整个电力系统引入各种电力电子变换器和电力电子补偿控制器,课实现全电力系统工况的灵活、快速、智能化、广域网路化控制,课称为智能化的柔性电力系统(FPS)。由传统电力系统发展到FPS将是电力系统百年发展史上的一个革命性变革,将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静寂、高效、优质,这一发展过程也必将推动电力电子技术在更高水平上的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渭勋.浅谈半导体高频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选编.浙江大.384-390.1992

【2】张国君,工学礼 .现代电力电子及电源技术的发展.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64001 烟台

【3】崔振华.浅谈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4】朱磊,侯振义,张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 陕西 710077,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5】陈坚.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专辑.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篇11:应用电子技术论文

【摘要】借鉴现代学徒制理念和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对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的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和素质要求。本文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群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开发、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等方面介绍该专业改革实施的探索情况。

【关键词】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之间的匹配不够,导致了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很难招聘到与岗位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为解决这个问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开发、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望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之间的无缝对接。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职业能力素质模型的过程中,深入分析了职业能力要素的定义、要求等,形成了专业面向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表。然后根据能力素质模型的能力等级要求,对职业能力单元进行序化和整合,进而进一步开发模块化的课程。而在对能力单元进行序化和整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内容的统一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课程开设的进度、内容等问题,以便课程的实施,最后开发出满足各岗位群需要的中高职衔接的“层次化、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依照专业的典型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能力等级要求,根据“2+3”的衔接模式(即中职阶段学制2年,高职阶段学制3年),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衔接。在中职学习阶段其公共课的教学是根据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了《语文》、《德育》、《数学》、《计算机》《体育》等课程,高职学习阶段开设了《数学》、《概论》、《就业指导》等公共课程,从而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借鉴IPC等国际电子界的行业标准、中级电子设备装接工等职业标准、精益管理等源自企业的现场管理规范,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和专业能力素质模型,依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等级要求,以智能小车等真实的项目作为载体,按照简单、复杂、综合的逻辑思路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图2《模拟电子技术应用》课程项目设计及能力培养示意图),全面深化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采用源自现场的真实项目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等方式,自主确定所需要达到的能力等级要求。教师设计不同能力等级的教学项目,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灵活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

二、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

引入职业能力素质模型进行课程开发的优势是合作企业的广泛与深度地参与,同时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采用“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评价标准由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制定,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程;每年由发布麦克思数据有限公司等第三方公司参与制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其内容重点体现企业和社会评价两个方面;委托麦克思数据有限公司,抽取有效的数据样本,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现状,用人企业的毕业生满意度及反馈改进意见,洞察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专业的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等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形成“良性闭环”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三、结论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培养适应于湖南省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必须寻找有效途径解决好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很难招聘到与岗位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问题。同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一个“宽口径”专业,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但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还需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行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企业需求的改变和专业的办学特色等方面的问题,进而确定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专业的建设和课程改革有特色,使课程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接地气”。

参考文献

篇12:应用电子技术论文

1.单片机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实际应用

1.1手机语音

目前,手机的语音功能越来越强大,其中语音功能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语音识别,这种语音功能和单片机具有密切的联系。语音信息条目输入后,单片机系统就可以进行识别,并且进行相关的操作。单片机主要设置于音频入口处,主要功能是为了收集各种音频信息,然后一一分析、辨别,最后分别向各个部件下发指令,完成相关的操作。

1.2电话录音

电话不仅具有通话功能,同时还具备通话录音功能,单片机用于录音电话中不仅可以收集各种请求信号,也可以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1.3应用于仪器仪表领域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高集成度、可靠性高等优点,将其应用于仪器仪表行业,可大大提高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也可以有效提高仪器仪表的控制功能、处理功能、测试功能。比如,目前将单片机技术应用于航天航空仪器仪表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仪器的集成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事故发生率也大大降低,整个航天航空电子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速度也有效提高。

1.4应用于家用电器领域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单片机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一些高端的科研器械领域中,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单片机的应用可以使整体家用电气得到智能化、一体化控制,也可提高电器的使用性能,有效识别相关的信息。比如,微波炉、洗衣机、电视机等一些常用的家用电器的显示系统、控制系统中会应用到单片机。将其应用于电视机上,可以使用户有效控制大型智能游戏,而且也可以选择更加方便的频道方式。将其应用于微波炉上,可以使食物的加热时间以及加热温度得以控制。将其应用于洗衣机中,可以按照衣服的脏度以及衣料的`材质自动选择洗涤的强度、时间以及洗涤剂使用量。

1.5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

现阶段我国医疗条件下,在检测手段、消毒条件、住院条件、检测手段等各方面都具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对患者就诊会有一定的影响。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应用单片机技术,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分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检测设备的检测准确性,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诊断下药的科学性、可靠性,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率。同时,在医疗器械中应用单片机技术,有利于提高医疗设备结构的智能化、合理化、自动化。目前,像分析仪器、超声波检测仪器、呼叫系统等医疗器械中都会应用到单片机。

1.6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电力高压行业、核工业、粉尘工业等一些特殊环境下,对于人体的危害较大,因此基本上都已经实现自动化操作。在这些高危作业的自动化操作中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单片机技术。在工业化控制管理过程中应用单片机技术,通过数据采集以及过程控制手段实现了工业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目前,在报警系统、自动喷漆系统、流水线作业系统等方面都广泛应用到单片机技术。

2.关于单片机的开发技术

出现新的CPU后,以往的8位机慢慢增加到了16位机、32位机、64位机甚至更高的级别。现阶段,基本上单片机都应用了EET技术,增加该项技术后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的干扰,确保系统的时钟信号不受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得以提升。在单片机中应用布线和驱动技术,可以减少噪声,减轻噪声对于电路信号的干扰,提高电路信号的传输质量。其次,在单片机中还应用了OPT技术、裸片技术、表面贴技术等,OPT技术相对于掩膜技术而言,具有生产周期短、风险小等特点;而裸片技术以及表面贴技术可避免OPT芯片出现接触不良现象。开发单片机技术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成本、性能、适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开发出和企业相适应的自动化系统。在选择编程语言时,由于C语言程序具有良好的可继承性,而且也便于进行模块化设计以及管理工作,因此一般都会选择C语言。在选择型号时,有AVR、8501、MS430、PIC等多种选择,因为不同的型号并不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选择其中的一种型号后能举一反三。另外,在设计、开发单片机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接口设计、系统干扰、驱动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平台建设、接口设计、抗干扰设计等诸多方面。

3.总结

在现代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的背景形势下,单片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未来单片机开发和设计应朝着抗干扰性能力强、集成度高、智能化、自动化等方面努力,不断提高单片机的适用性。

篇13:电子技术的论文

有关电子技术的论文

有关电子技术的论文

现代电源技术是应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和电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又技术。在各种高质量、高效、高可靠性的电源中起关键作用,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具 体应用。

当前,电力电子作为节能、节才、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电力电子技术将使电源技术更加成熟、经 济、实用,实现高效率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

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1。1 整流器时代

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内燃机车、地铁机车、城市无轨电车等)和直流传动(轧钢、造纸等)三大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以很大发展。当时国内曾经掀起了—股各地大办硅整流器厂的热潮,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导体厂家就是那时的产物。

1。2 逆变器时代

七十年代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交流电机变频惆速因节能效果显著而迅速发展。变频调速的关键技术是将直流电逆变为0~100Hz的交流电。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变频调速装置的普及,大功率逆变用的晶闸管、巨型功率晶体管(GTR)和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0)成为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角。类似的应用还包括高压直流输出,静止式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等。这时的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整流和逆变,但工作频率较低,仅局限在中低频范围内。

1。3 变频器时代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

进入八十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集成电路技术的精细加工技术和高压大电流技术有机结合,出现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M0SFET的问世,导致了中小功率电源向高频化发展,而后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IGBT)的出现,又为大中型功率电源向高频发展带来机遇。MOSFET和IGBT的相继问世,是传统的电力电子向现代电力电子转化的标志。据统计,到1995年底,功率M0SFET和GTR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上已达到平分秋色的地步,而用IGBT代替GTR在电力电子领域巳成定论。新型器件的发展不仅为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提供了较高的频率,使其性能更加完善可靠,而且使现代电子技术不断向高频化发展,为用电设备的高效节材节能,实现小型轻量化,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2。 现代电力电子的应用领域

2。1 计算机高效率绿色电源

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带领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同时也促进了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八十年代,计算机全面采用了开关电源,率先完成计算机电源换代。接着开关电源技术相继进人了电子、电器设备领域。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出绿色电脑和绿色电源。绿色电脑泛指对环境无害的个人电脑和相关产品,绿色电源系指与绿色电脑相关的高效省电电源,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l992年6月17日“能源之星"计划规定,桌上型个人电脑或相关的.外围设备,在睡眠状态下的耗电量若小于30瓦,就符合绿色电脑的要求,提高电源效率是降低电源消耗的根本途径。就目前效率为75%的200瓦开关电源而言,电源自身要消耗50瓦的能源。

2。2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

通信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通信电源的发展。高频小型化的开关电源及其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供电系统的主流。在通信领域中,通常将整流器称为一次电源,而将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称为二次电源。一次电源的作用是将单相或三相交流电网变换成标称值为48V的直流电源。目前在程控交换

机用的一次电源中,传统的相控式稳压电源己被高频开关电源取代,高频开关电源(也称为开关型整流器SMR)通过MOSFET或IGBT的高频工作,开关频率一般控制在50—100kHz范围内,实现高效率和小型化。近几年,开关整流器的功率容量不断扩大,单机容量己从48V/12。5A、48V/20A扩大到48V/200A、48V/400A。

因通信设备中所用集成电路的种类繁多,其电源电压也各不相同,在通信供电系统中采用高功率密度的高频DC—DC隔离电源模块,从中间母线电压(一般为48V直流)变换成所需的各种直流电压,这样可大大减小损耗、方便维护,且安装、增加非常方便。一般都可直接装在标准控制板上,对二次电源的要求是高功率密度。因通信容量的不断增加,通信电源容量也将不断增加。

2。3 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

DC/DC变换器将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可变的直流电压,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轨电车、地铁列车、电动车的无级变速和控制,同时使上述控制获得加速平稳、快速响应的性能,并同时收到节约电能的效果。用直流斩波器代替变阻器可节约电能(20~30)%。直流斩波器不仅能起调压的作用(开关电源), 同时还能起到有效地抑制电网侧谐波电流噪声的作用。

通信电源的二次电源DC/DC变换器已商品化,模块采用高频PWM技术,开关频率在500kHz左右,功率密度为5W~20W/in3。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电源模块实现小型化,因此就要不断提高开关频率和采用新的电路拓扑结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研制生产了采用零电流开关和零电压开关技术的二次电源模块,功率密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4 不间断电源(UPS)

不间断电源(UPS)是计算机、通信系统以及要求提供不能中断场合所必须的一种高可靠、高性能的电源。交流市电输入经整流器变成直流,一部分能量给蓄电池组充电,另一部分能量经逆变器变成交流,经转换开关送到负载。为了在逆变器故障时仍能向负载提供能量,另一路备用电源通过电源转换开关来实现。

现代UPS普遍了采用脉宽调制技术和功率M0SFET、IGBT等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电源的噪声得以降低,而效率和可靠性得以提高。微处理器软硬件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对UPS的智能化管理,进行远程维护和远程诊断。

目前在线式UPS的最大容量已可作到600kVA。超小型UPS发展也很迅速,已经有0。5kVA、lkVA、2kVA、3kVA等多种规格的产品。

2。5 变频器电源

变频器电源主要用于交流电机的变频调速,其在电气传动系统中占据的地位日趋重要,已获得巨大的节能效果。变频器电源主电路均采用交流—直流—交流方案。工频电源通过整流器变成固定的直流电压,然后由大功率晶体管或IGBT组成的PWM高频变换器, 将直流电压逆变成电压、频率可变的交流输出,电源输出波形近似于正弦波,用于驱动交流异步电动机实现无级调速。

国际上400kVA以下的变频器电源系列产品已经问世。八十年代初期,日本东芝公司最先将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空调器中。至,其占有率已达到日本家用空调的70%以上。变频空调具有舒适、节能等优点。国内于9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变频空调,引进生产线生产变频空调器,逐渐形成变频空调开发生产热点。预计到左右将形成高潮。变频空调除了变频电源外,还要求有适合于变频调速的压缩机电机。优化控制策略,精选功能组件,是空调变频电源研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2。6 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

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是一种高性能、高效、省材的新型焊机电源,代表了当今焊机电源的发展方向。由于IGBT大容量模块的商用化,这种电源更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逆变焊机电源大都采用交流—直流—交流—直流(AC—DC—AC—DC)变换的方法。50Hz交流电经全桥整流变成直流,IGBT组成的PWM高频变换部分将直流电逆变成20kHz的高频矩形波,经高频变压器耦合, 整流滤波后成为稳定的直流,供电弧使用。

由于焊机电源的工作条件恶劣,频繁的处于短路、燃弧、开路交替变化之中,因此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的工作可靠性问题成为最关键的问题,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采用微处理器做为脉冲宽度调制(PWM)的相关控制器,通过对多参数、多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达到预知系统各种工作状态的目的,进而提前对系统做出调整和处理,解决了目前大功率IGBT逆变电源可靠性。

国外逆变焊机已可做到额定焊接电流300A,负载持续率60%,全载电压60~75V,电流调节范围5~300A,重量29kg。

2。7 大功率开关型高压直流电源

大功率开关型高压直流电源广泛应用于静电除尘、水质改良、医用X光机和CT机等大型设备

。电压高达50~l59kV,电流达到0。5A以上,功率可达100kW。

自从70年代开始,日本的一些公司开始采用逆变技术,将市电整流后逆变为3kHz左右的中频,然后升压。进入80年代,高频开关电源技术迅速发展。德国西门子公司采用功率晶体管做主开关元件,将电源的开关频率提高到20kHz以上。并将干式变压器技术成功的应用于高频高压电源,取消了高压变压器油箱,使变压器系统的体积进一步减小。

国内对静电除尘高压直流电源进行了研制,市电经整流变为直流,采用全桥零电流开关串联谐振逆变电路将直流电压逆变为高频电压,然后由高频变压器升压,最后整流为直流高压。在电阻负载条件下,输出直流电压达到55kV,电流达到15mA,工作频率为25。6kHz。

2。8 电力有源滤波器

传统的交流—直流(AC—DC)变换器在投运时,将向电网注入大量的谐波电流,引起谐波损耗和干扰,同时还出现装置网侧功率因数恶化的现象,即所谓“电力公害”,例如,不可控整流加电容滤波时,网侧三次谐波含量可达(70~80)%,网侧功率因数仅有0。5~0。6。

电力有源滤波器是一种能够动态抑制谐波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能克服传统LC滤波器的不足,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谐波抑制手段。滤波器由桥式开关功率变换器和具体控制电路构成。与传统开关电源的区别是:(l)不仅反馈输出电压,还反馈输入平均电流; (2)电流环基准信号为电压环误差信号与全波整流电压取样信号之乘积。

2。9 分布式开关电源供电系统

分布式电源供电系统采用小功率模块和大规模控制集成电路作基本部件,利用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组成积木式、智能化的大功率供电电源,从而使强电与弱电紧密结合,降低大功率元器件、大功率装置(集中式)的研制压力,提高生产效率。

八十年代初期,对分布式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变换器并联技术的研究上。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高频功率变换技术的迅述发展,各种变换器拓扑结构相继出现,结合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功率元器件技术,使中小功率装置的集成成为可能,从而迅速地推动了分布式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研究的展开。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这一方向已成为国际电力电子学界的研究热点,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分布供电方式具有节能、可靠、高效、经济和维护方便等优点。已被大型计算机、通信设备、航空航天、工业控制等系统逐渐采纳,也是超高速型集成电路的低电压电源(3。3V)的最为理想的供电方式。在大功率场合,如电镀、电解电源、电力机车牵引电源、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电动机驱动电源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高频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各种电源系统中,开关电源技术均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大型电解电镀电源,传统的电路非常庞大而笨重,如果采用高顿开关电源技术,其体积和重量都会大幅度下降,而且可极大提高电源利用效率、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在电动汽车和变频传动中,更是离不开开关电源技术,通过开关电源改变用电频率,从而达到近于理想的负载匹配和驱动控制。高频开关电源技术,更是各种大功率开关电源(逆变焊机、通讯电源、高频加热电源、激光器电源、电力操作电源等)的核心技术。

3。1 高频化

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电气产品的变压器、电感和电容的体积重量与供电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所以当我们把频率从工频50Hz提高到20kHz,提高400倍的话,用电设备的体积重量大体下降至工频设计的 5~l0%。无论是逆变式整流焊机,还是通讯电源用的开关式整流器,都是基于这一原理。同样,传统“整流行业”的电镀、电解、电加工、充电、浮充电、电力合 闸用等各种直流电源也可以根据这一原理进行改造, 成为“开关变换类电源”,其主要材料可以节约90%或更高,还可节电30%或更多。由于功率电子器件工作频率上限的逐步提高,促使许多原来采用电子管的传统高频设备固态化,带来显著节能、节水、节约材料的经济效益,更可体现技术含量的价值。

3。2 模块化

模块化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功率器件的模块化,其二是指电源单元的模块化。我们常见的器件模块,含有一单元、两单元、六单元直至七单元,包括开关器件和与之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实质上都属于“标准”功率模块(SPM)。近年,有些公司把开关器件的驱动保护电路也装到功率模块中去,构成了“智能化”功率模块(IPM),不但缩小了整机的体积,更方便了整机的设计制造。实际上,由于频率的不断提高,致使引线寄生电感、寄生电容的影响愈加严重,对器件造成更大的电应力(表现为过电压、过电流毛刺)。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有些制造商开发了“用户专用”功率模块(ASPM),它把一台整机的几乎所有硬件都以芯片的形式安装到一个模块中,使元器件之间不再有传统的引线连接,这样的模块经过严

格、合理的热、电、 机械方面的设计,达到优化完美的境地。它类似于微电子中的用户专用集成电路(ASIC)。只要把控制软件写入该模块中的微处理器芯片,再把整个模块固定在相应的散热器上,就构成一台新型的开关电源装置。由此可见,模块化的目的不仅在于使用方便,缩小整机体积,更重要的是取消传统连线,把寄生参数降到最小,从而把器件承受的电应力降至最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另外,大功率的开关电源,由于器件容量的限制和增加冗余提高可靠性方面的考虑,一般采用多个独立的模块单元并联工作,采用均流技术,所有模块共同分担负载电流,一旦其中某个模块失效,其它模块再平均分担负载电流。这样,不但提高了功率容量, 在有限的器件容量的情况下满足了大电流输出的要求, 而且通过增加相对整个系统来说功率很小的冗余电源模块,极大的提高系统可靠性,即使万一出现单模块故障,也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为修复提供充分的时间。

3。3 数字化

在传统功率电子技术中,控制部分是按模拟信号来设计和工作的。在六、七十年代,电力电子技术完全是建立在模拟电路基础上的。但是,现在数字式信号、数字电路显得越来越重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日趋完善成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点:便于计算机处理控制、避免模拟信号的畸变失真、减小杂散信号的干扰(提高抗干扰能力)、便于软件包调试和遥感遥测遥调,也便于自诊断、容错等技术的植入。所以,在八、九十年代,对于各类电路和系统的设计来说,模拟技术还是有用的,特别是:诸如印制版的布图、电磁兼容(EMC) 问题以及功率因数修正(PFC)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模拟技术的知识,但是对于智能化的开关电源,需要用计算机控制时,数字化技术就离不开了。

3。4 绿色化

电源系统的绿色化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显著节电, 这意味着发电容量的节约,而发电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节电就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次这些电源不能(或少)对电网产生污染,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此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如IEC555、IEC917、IECl000等。事实上,许多功率电子节电设备,往往会变成对电网的污染源:向电网注入严重的高次谐波电流,使总功率因数下降,使电网电压耦合许多毛刺尖峰,甚至出现缺角和畸变。20世纪末,各种有源滤波器和有源补偿器的方案诞生,有了多种修正功率因数的方法。这些为2l世纪批量生产各种绿色开关电源产品奠定了基础。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是开关电源技术发展的基础。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和适于更高开关频率的电路拓扑的不断出现,现代电源技术将在实际需要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在传统的应用技术下,由于功率器件性能的限制而使开关电源的性能受到影响。为了极大发挥各种功率器件的特性,使器件性能对开关电源性能的影响减至最小,新型的电源电路拓扑和新型的控制技术,可使功率开关工作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状态,从而可大大的提高工作频率,提高开关电源工作效率,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开关电源。

总而言之,电力电子及开关电源技术因应用需求不断向前发展,新技术的出现又会使许多应用产品更新换代,还会开拓更多更新的应用领域。开关电源高频化、模块化、数字化、绿色化等的实现,将标志着这些技术的成熟,实现高效率用电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这几年,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以开关电源技术为核心的通信用开关电源,仅国内有20多亿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科技人员对其进行开发研究。开关电源代替线性电源和相控电源是大势所趋,因此,同样具有几十亿产值需求的电力操作电源系统的国内市场正在启动,并将很快发展起来。还有其它许多以开关电源技术为核心的专用电源、工业电源正在等待着人们去开发。

篇14:电子技术的实习教学指导的论文

电子技术的实习教学指导的论文

一、电子技术实习过程的把握

(一)电子技术实习内容的原理

原理是进行任何电子设计和设备组装的前提,只有保证原理的准确性与高效性才能保证完成实习的目的。因此,对于实习内容原理的讲述是实习环节的重中之重。对于简单的电子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电路原理进行设计,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开始可能比较迷茫,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与帮助,使得学生可以完成准确的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温课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设计之中,高效的达到了学习目的,并可以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探索的兴趣。以简易半导体收音机实习为例,主要电路组成包括接收电路,调谐电路,检波电路,其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在原理简述过程中,首先应结合课本基础知识,明确收音机接收电磁波的原理,调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效果,检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效果,以及各个电路涉及的电子元件,每个电子元件的作用与连接方式。只有全面准确的使学生了解实习内容的原理才能确保高效的完成实习目的。

(二)电子技术实习内容的细节

在电子技术的实习过程中,为使学生有效的学习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实用的操作方法,教师应当在实习过程中关注细节,适宜的穿插一些关于电子器材操作、电子元件知识等,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强实用操作技能。1)电子器材的操作:在实习过程中,肯定会涉及一些电压、电流的测量,电阻的选择和测量,电容的选择等。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具体内容,安排学生使用电表。同时,可以引入一些复杂电子器材的使用,比如万能表等。掌握这些基本器材的使用是学好电子技术的基本要求;2)电子元件知识:在实习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多种电子元件的使用,如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变压器等。这些电子元件是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实习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们的原理、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三)电子技术实习问题的解决

在电子技术的实习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一次性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故障。每当此时,学生不能一味依赖教师的指导,首先应该自己想办法判断故障,解决故障。此时,教师可以讲述判断解决故障的相关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操作。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从另一个角度巩固理论知识。

(四)电子技术实习的报告

在电子技术实习结束后,还要安排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实习过程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实习过程,巩固涉及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反思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因此,实习报告同样也是电子技术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规范全面的完成实习报告,同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习过程。在实习报告写作完毕后,教师要对实习报告进行仔细的审查,并及时反馈。

二、电子技术实习的要点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的`实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电子技术的实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体现在很多方法,包括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思维的关联性和敏捷性等等。因此,在电子技术实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在综合素质的教育中,教师从教授者的角色应慢慢转变为参与者,相比于具体的知识,应更加关注方法,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电子技术的实习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不能完成自己的讲授任务之后就不参与学生的实习了。对于经验不足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与合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于学生的提问要有效回答。师生间有效的沟通是保证实习顺利完成的重要方法。

三、结语

电子技术的实习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电子技术实习的内容选择,分析了电子技术实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讨论了电子技术实习的要点,为电子技术实习提出了详细的教学指导。

篇15:电子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来,本人在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下面我把这一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 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无论是与学生还是其他老师,相互之间关系都融洽。

二、 教育教学情况

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理出一条符合自己学生的知识线索,制定符合本校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着重学生的训练,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

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或组外其他有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一到二节,尤其是在听优秀教师的讲课,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使我了解了现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动向和发展趋势。平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更促进了电子技术基础教学。

三、关注学生方面

1、多鼓励,少批评。为了使学生更爱开口,在练习中,要重视运用鼓励性语言,不断强化学生参加交际的信心。

2、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电子技术基础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常识的兴趣

电子技术的教学论文

简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的作用论文

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考的论文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价值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分析的优秀论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析信息技术整合生物教学的论文

电子技术 教学 论文
《电子技术 教学 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子技术 教学 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意义与实效的论文2022-06-03

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功能2024-01-02

现代教育技术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3-08-21

信息技术对中职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影响论文2024-02-12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2023-01-07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措施论文2024-01-30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论文题目2022-11-20

电子商务教学的应用论文2023-07-1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2023-12-10

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心得体会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