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功能(精选7篇)由网友“halibote”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功能,欢迎阅读!
篇1: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功能
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功能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内涵
我们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开始研究课程整合的基本概念,目的在于理解真正意义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可以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解释:就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就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就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二)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由此,可对“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作如下定义:
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促进教与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不等于软硬件知识的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和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伦理道德,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能使“普通人”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变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人”。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范畴包括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两个方面。我们不但要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各种传统和现代的信息工具促进学生的学习,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要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实现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其他学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整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颁发的《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提
[1] [2] [3]
篇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题:信息技术
【摘 要】 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比较中,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关键词】 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各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笔者认为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小整合论”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1. 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基于实践的反思
我国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推广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例如所谓的“课件”很多还没有改变教学的方式,还是以讲授型为主。演播式的多媒体CAI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所以只会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国内研究人员对多年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开发与推广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并且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国内很多研究者都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局限,并且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论述。例如何克抗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他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解月光则提出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她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2.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异同
台湾学者王全世和惟存教育实验室柳栋都曾经系统地将二者进行比较,本人在借鉴了上述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下面的具体分析(参照下表)。
(1)理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考虑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
(2)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媒体和工具。根据台湾学者的观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可分为五个等级,从等级0到等级4:
无(等级0):教学中没有使用任何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未扮演任何角色。
分离(等级1):信息技术被用来教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内容没有连结,或连接性很低。
补充(等级2):师生偶尔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在既有的教学活动中被视为补充的角色。
支持(等级3):在大部分学习活动中需要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支持的角色。
整合(等级4):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被延伸地视为一项工具、一个方法或一种程序。
(3)范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畴很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畴扩大。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可认为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则较小,主要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也有较少的时候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比较,从计算机扩展为信息技术,从教学扩展到课程,从辅助扩展到整合。
(4)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既有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施上难度较大。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一般只需要教师使用固有的软件进行演示,对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能力要求不高,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难度较小。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7)
[3]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访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4]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
[5]王全世.资讯科技融入教学之意义与内涵[J].资讯与教育,,(3)
作者简介:唐文和,吉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136000)。
刘向永,徐万胥,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院(130117)。
篇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题:信息技术
【摘 要】 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比较中,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关键词】 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
在世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在《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各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笔者认为从整个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角度出发,“小整合论”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1. &
[1] [2] [3]
篇4:[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摘要】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比较中,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
在世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在《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样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各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上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日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笔者认为从整个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角度出发,“小整合论”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二、计算机辅助教
[1] [2] [3] [4]
篇5:[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摘要】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比较中,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样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各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上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日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笔者认为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小整合论”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1.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基于实践的反思
我国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推广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例如所谓的“课讲”很多还没有改变教学的方式,还是以讲授型为主。演播式的多媒体CAI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中听的传递式教学,所以只会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国内研究人员对多年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开发与推广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并且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国内很多研究会那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局限,并且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论述.例如何克抗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他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解月光则提出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她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素来支持学习。
2.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异同
台湾学者王全世和惟存教育实验室柳栋都曾经系统地将二者进行比较,本人在借鉴了上述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下面的具体分析(参照下表)。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篇6:[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理念
只是辅助,缺乏对整体教学的考虑
强调事例、融入。强调从教学整体考虑
信息技术的作用
辅助的工具或者媒体
教学中的一个因素
范畴
范畴较小
范畴较大,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的
提高教学效率
改善学习
实施
对老师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对教师的整体能力要求不高
实施较难,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
(1)理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考虑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菜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
(2)信息技术的件用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媒体和工具。根据台湾学者的观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可分为五个等级,从等级0到等级4:
无(等级0):教学中没有使用任何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未扮演任何角色。
分离(等级1):信息技术被用来教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内容没有连结,或连接性很低。
补充(等级2):师生偶尔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在既有的教学活动中被视为补充的角色。
支持(等级3):在大部分学习活动中需要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支持的角色。
整合(等级4):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被延伸地视为一项工具、一个方法或一种程序。
(3)范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畴很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畴扩大。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及的教学活动都可认为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则较小,主要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上有较少的时候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比较,从计算机扩展为信息技术,从教。年扩展到课程,从辅助扩展到整合。
(4)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许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等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既有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同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施上难度较大。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一般只需要教师使用固有的软件进行演示,对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能力要求不高,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难度较小。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势,在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的调整。对于理科学科,必要的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这一信息资源,认权威网站或重点中学网站上的试题库中下载最新试卷,用来给学生作测试题和平时练习。这些题目往往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的交互性给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E-mail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一系列教育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上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学科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的教育论坛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科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理科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理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对理科学科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外参与意识会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会加深,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信息技术与理科课堂教学的整合也能鞭策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鸠洲,浇析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性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8)
[2]李友兴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3)
[3]秦力,网络环境下卜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02,(6)
[4]管长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2,(9)
[5]杨光辉。发辉网络资源优势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 2002(7)
[6]郑春知。中学生物理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1,(11)
篇7: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其整合方法的应用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其整合方法的应用研究
龚新衍 、章净 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摘 要】 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同时对其整合方法作了应用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整合方法 ;能力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
二、提高认识,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我们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增强课程整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新世纪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态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更将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剧烈变化的教育发展环境,只有实现教育现代化,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跨越师生之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认知过程体验上存在的鸿沟,既可以构建个别化的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最大限度的实现认知过程与感悟、体验过程的统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极大地丰富教育资源和适时更新各类知识, 不仅有利于扩大课堂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足够的信息支持下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了时空;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网络环境下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融为一体,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获得自己需要的最佳的学习,都可以享受终身的和最好的教育,实现人类按需学习的教育最高境界。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提高办学效益的根本途径。实现整合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关系,使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可以充分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三、构建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真正意义上整合的关键措施。由于信息技术是作为教和学的工具,因而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任务驱动性”的课程整合理念上。各级教科研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研究、大胆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模式,结合实际制定分学段、分学科、分课内、分课外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的整合方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1、构建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模式。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学科以外的知识和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
2、构建以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为标准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和学的工具,突出学习过程和信息资源的设计,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整个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探索者和研究者,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驱动学生学习的任务,并根据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为学生创设创新思维活动的情境,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计划信息资料及呈现的形式、方法和时机。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协作式、讨论式、交互式的学习方式,不断积累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咨询和反馈中发挥其主导作用的经验。同时要依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容量大和传输快的特点,尽多地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3、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新模式。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新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认知能力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性课程中的整合任务,可以是教材中的热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问题。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以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高中以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为主。
研究性学习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从研究方案的形成和实施,到最后研究报告的完成都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
4、构建开放的现代远程教育新模式。要充分利用宽带卫星通信技术所提供的教学电视和多媒体数据广播通道和互联网所提供的实时、非实时交互方式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开放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市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作用,在一定区域内的同一年级实施同步教学,以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共享。
四、强化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实现整合的能力
教师素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要有在教育实践中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要有广博的教育视野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具有自如地实现本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因此,学校各部门要把对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的培训手段及岗前培训的形式和相关的政策激励,使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提高信息技术技能,增强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驾驭学科教学的能力。
1、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
硬件设备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我校近几年来不断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方面进行投资,随着新校的建设共投入500多万元资金购买了500余台电脑,建设校园网络综合管理系统,为每个教师,班级配备了一台启天2800电脑。现在我校已拥有一套设备先进、功能完善、使用方便、能及时为开展现代化教学服务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体系。校园网络综合管理系统,整个系统把学校所有计算机都联成网络。班级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校园网共享学校所有资源进行教学。有两个多媒体学术报告厅,计算机教学中心,中心有四间专用网络教室,所有电脑均能适应Windows98环境的教学,还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网,为开展Internet教学带来了方便。同时还配有数码相机、DVD、录像机、刻录机、扫描仪、视频采集卡和打印机等专用设备,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有一个多媒体资料库:本资料库拥有网络教学资源库和大量成套化、系统化、内容涉及各学科的教学录像带、VCD片、多媒体光盘、录音带等,这些资料大多数都经过加工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为我校实现各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一个校园电视台:主要用于校园电视台、校会电视直播、各种专题讲座、班队会活动的现场直播以及各类优质录像课。学生在教学室均可看到实况,所以用于全校性活动十分方便,克服了学校没有大礼堂进行集会的困惑。同时运用录像手段以及多媒体技术来组织班队会,不仅有很好的视听效果,而且还可以利用当前的录像将发生在不同时间、空间的事件集中在一起,大大丰富了班队会的教育内容,创造了有效的教育情境,增强了教育效果。
2、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整合”奠定基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保证我校拥有一批水平高,能灵活运用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教师队伍,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活动,使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教研能力和运用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一,加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普及计算机知识,使广大教师均能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我校几年来利用每周二、四晚上,采取专家授课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阶段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98、Internet、word、Excel、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第二,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拓宽教师的视野。经过不断的充实,我校现已拥有一支计算机的技术骨干,为使他们能有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的.机会,学校不定期地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先后组织教师到其他外国语学校参观学习,邀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莅校讲座、指导,让广大教师们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为了进一步促使教师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我们学校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要求,除要求广大教师要积极地推广运用多媒体进行日常教学外,学校还规定,凡开设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示范课、教法研究课、教师汇报课、优质课评比等都必须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加强研究。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在省、市有关教学评优活动中,都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30多位老师在省市教学评优中分获一、二等奖,获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中虞丽兵的《向沙漠进军》获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大赛全国二等奖,谭浩华老师获全国创新作文教学比赛一等奖,喻萍老师的《山中访友》获全国语文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李敏老师执教的《刮胡子还是理发》获全省电教录像课一等到奖,赵起老师执教的《爱莲说》获全省电教录像课一等到奖等。
3、加快资源库建设为“整合”提供资源环境
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资源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说硬件是高速公路、软件是汽车,那么资源就是货物。资源库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后备,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园地。我校在校园网建成后,正在努力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推进,努力争取在今后几年全面形成管理现代化。作为资源库建设项目,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校采取全体教师参与,部分教师负重任的措施进行资源库建设。学校目前拥有“K12”资源库 、泰达讯通教学设计平台资源库等,教师只需在自己的办公电脑就可以共享资源库。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传统教学和目前大多数教学都属于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所有的教学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教材或简单的课件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被灌输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学生依然是在被动的学习。我们应该突破这种低层次的课程整合,改变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改变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把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成主动的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对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的理解有误。
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包含在学习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多个方面。但有些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多做就是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这种极端化的倾向在一些对信息技术不太了解或对新型教学结构掌握得不太好的教师中存在着。在教学过程当中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不但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都等丢失殆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那么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更加重要了。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分寸,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3、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差异性大
由于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跟家庭经济状况和家长的意识有关,所以现在的学生群体中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差异相当大。有些学生对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已经有相当的了解,能够熟练的通过网络来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有些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在本人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每个班都有1-2位从来和计算机没有过接触,不太了解的大概占三分之二,有三分之一对计算机比较熟悉,能够熟练的操作。这对任课老师也出了一个难题,我认为对这个问题各位老师应该处理好。本人现在主要是通过分层次教学,对水平较低的学生着重辅导,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布置些具有一定深度的练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模式,更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任重道远。随着新世纪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成为我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我市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访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 3 ]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6)
[ 4 ]王治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www.edu.cn
[5]孙 众、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误区分析,www.zledu.com/
姓名 龚新衍 出生年月 1977年1月14日 性别 男
职务 南昌市外国语学校电教教研组组长 学历 大学本科
地址 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桃苑中路126号 邮编 330025
电话 0791-6583351 13517006600 Email: gxy22@21cn.com
★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
★ 学校文化建设论文
【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功能(精选7篇)】相关文章: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2023-12-13
慈溪地域文化论文2023-05-03
宁波地域文化论文2022-05-06
室内设计教学论文2022-04-29
田径运动的人文精神及价值内涵论文2022-06-08
浅谈音乐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论文2023-04-18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论文2022-05-06
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论文2022-09-26
文化内涵是品牌的灵魂2022-11-10
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论文参考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