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3-06-19 07:54:3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推荐14篇)由网友“五月的蝇”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欢迎阅读与收藏。

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1: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构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教育行为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媒体教学网络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信息传递媒介工具,可以成为极为有效的教学传输系统,依托这种传输系统可以构造满足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为包括自我规划、自我组织和自我评价的自主学习提供更优越的前提条件,形成更为有效的支持作用。

多媒体教学网络在远程教学中的运用有着许多媒体无可比拟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也显示了它独特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恰当地运用,它仅起到常规媒体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络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这是新的教育形势下,许多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基本特征

由于多媒体教学网络是集多媒体的长处与网络的优势于一身,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因此它具备许多传统教学媒体不具备的特征,但主要的最基本的特征有以下三点:

1.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多媒体教学网络融超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于一体,集图形、图象、图表、声音、文字于一身。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引导下,可以轻松自如地在丰富多彩的网络共享资源中根据自身需要获取知识,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所有需要的信息,从而容易地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组织与调整的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灵活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交互的方式有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和学伴之间。通过网络中的人机交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为中心的模式,学生处在了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的。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各种评价方式去帮助学生,至于学生学习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从而真正实现灵活的、多样的、个性化的教学。

3.多样的教学目标。学生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网络教学则克服了这一弊端。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它不仅有教师用口头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内容,而且将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现象带进了课堂,既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促进了学生的“一般发展”。学生从网络中的大量原始资料中广泛吸收了各种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加深了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内在体验,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说教灌输,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轻松环境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样化。

二、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

1.多媒体教学示范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授教学内容,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多媒体网络仅是常规媒体的替代物。在这里多媒体教学网络的作用仅表现在根据教师教学的需要提供所需声像、文字的资料。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过程仍然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无论教师的语言多么生动形象,操作多么详细具体,仍是一种低效率、低质量的教学。与传统电教示范课的不同在于在一节课中教师通过讲一讲、演示演示,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一下、体会体会,并适时地穿插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辅导等多种手段来完成教学,这样的讲、演、练、辅助穿插的这种课堂结构更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多媒体群组协作教学模式

教师先采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其次利用计算机出题和反馈及时的功能,提供化难释疑、强化应用的同步练习,让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出现疑难问题,可以借助网络寻求帮助,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监控安排小组讨论,或直接接受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解疑,提供及时帮助,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对典型的错误和有创造性的见解可以在小组或全班广播。这样的群组协作教学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较轻松的伙伴环境中学习新知识,避免了在传统教学中个别学生容易产生的自卑心理,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借助多媒体网络的监控功能能适时、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3.多媒体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排斥其它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传统和现代各具特色。能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参与作用,是衡量媒体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采用现代媒体,或采用传统媒体进行教学,讲演结合,讲清原理、法则、概念等。在巩固阶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人机交互性强,信息传递双向的特点,借助网络监控功能,教师可以实时与学生建立反馈联系,学生可以方便提问,师生信息反馈较好。通过上机操作过程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思维活动和概念掌握情况,及时辅导解疑,进行个别化教育,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避免了缺少教学网络时学生的上机变成学生自己的活动,使教学处于失控状态,并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个别的差异性。

4.多媒体自我学习教学模式

利用宽带技术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使每个学生机都能自如地选择共享资源(包括软件和硬件资源),使有限的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多媒体能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程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

三、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时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

多媒体教学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而且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学习资源,丰富了个别化教学,注重了学生的差异,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1.教师观念问题

多媒体教学网络本身不会孤立地在教育中必然地发挥作用,它必须要在现代先进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才能起推动作用。要消除教师对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会替代自己或降低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的顾虑,要消除教师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他们对新技术的不适应心理。不能简单地认为引入多媒体教学网络,将教师的讲述转变成多媒体演示,师生间的口耳相传改换成网络的信息交互,教学质量就可能大有提高;也不能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是千锤百炼,而拒绝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任何时候都应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应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

2.与其它媒体的问题

现代教学媒体是社会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的产物,是教学媒体家族中新增加的成员,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然而现代教学媒体又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媒体,具有自己的特色,现代的和传统的二类媒体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很难互相替代,没有哪一类媒体能保证教学目的绝对实现。只有随着教学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媒体,才能收到显著教学效果。

3.学生适应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率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于师生间的口耳相传的讲授法教学方法,习惯于传统教学媒体,毕竟教学容量较小,注意力容易集中。而多媒体中大量信息在课程中的出现,以及学生对媒体的使用,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转移、持久性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4.教学软件问题

教学软件质量和它能否被师生接受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关键。软件开发中要特别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要了解师生的需要,要考虑到教学软件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相互关系。目前各种软件较多,但主要是单机版,网络版软件较少,软件的发展已明显滞后于硬件。作为教师要精心选择,另外尽可能发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行设计制作相关的积件。

多媒体教学网络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由此派生出来的教学模式,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教学实践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必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篇2: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构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行为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媒体教学网络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信息传递媒介工具,可以成为极为有效的教学传输系统,依托这种传输系统可以构造满足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为包括自我规划、自我组织和自我评价的自主学习提供更优越的前提条件,形成更为有效的支持作用。

多媒体教学网络在远程教学中的运用有着许多媒体无可比拟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也显示了它独特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恰当地运用,它仅起到常规媒体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络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这是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形势下,许多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基本特征

由于多媒体教学网络是集多媒体的长处与网络的优势于一身,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因此它具备许多传统教学媒体不具备的特征,但主要的最基本的特征有以下三点:

1.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多媒体教学网络融超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于一体,集图形、图象、图表、声音、文字于一身。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引导下,可以轻松自如地在丰富多彩的网络共享资源中根据自身需要获取知识,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所有需要的信息,从而容易地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组织与调整的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从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灵活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交互的方式有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和学伴之间。通过网络中的人机交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为中心的模式,学生处在了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的。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各种评价方式去帮助学生,至于学生学习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从而真正实现灵活的、多样的、个性化的教学。

3.多样的教学目标。学生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网络教学则克服了这一弊端。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它不仅有教师用口头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内容,而且将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现象带进了课堂,既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促进了学生的“一般发展”。学生从网络中的大量原始资料中广泛吸收了各种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加深了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内在体验,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说教灌输,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轻松环境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样化。

二、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

1.多媒体教学示范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授教学内容,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多媒体网络仅是常规媒体的替代物。在这里多媒体教学网络的作用仅表现在根据教师教学的需要提供所需声像、文字的资料。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过程仍然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无论教师的语言多么生动形象,操作多么详细具体,仍是一种低效率、低质量的教学。与传统电教示范课的不同在于在一节课中教师通过讲一讲、演示演示,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一下、体会体会,并适时地穿插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辅导等多种

[1] [2] [3]

篇3:浅谈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浅谈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资源、网络技术、远距离教学、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活动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界,如何使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帮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以近乎科学的、系统的、逼真的形式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认知结构的不断重组,都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重要课题。

一、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结合而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以它的动态,图、文、声并茂,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以及能虚拟现实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青睐。另外,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日趋丰富和完善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选择空间,同时,适合学校教学的CAI软件开发工具的出现,又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地亲手运作CAI软件的环境。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并在教育教育过程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表现在:

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用信息的多维化来满足思维的多维化;

全方位的多媒体信息有利于实现创造性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双向化。

二、基于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环境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基于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网络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一般体现为网络课程、多媒体网络课件和网络环境,它们是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得以进行的物质技术基础。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给人们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教育的适应性大大加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二)基于多媒体资源的学习

基于多媒体资源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员以信息搜集者和翻译者的身份使用多媒体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则是以学习的督促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的;学习结果是将“信息读写能力”养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力。基于多媒体资源的学习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灵活性,即能适用于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课程领域;二是自主性,指学员主动控制学习过程,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主题任务研究来进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多媒体材料来学习并不等同于基于多媒体资源的学习,学员必须亲自通过问题解决的经验来完成主题任务。与教师控制的传授教学相比,这种学习模式将学习过程变成学习者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过程。

(三)基于多媒体资源的学习环境

基于多媒体资源的学习涉及到多种媒体资源的使用(书、杂志、报纸、多媒体、网络以及人等),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是构成学习环境的主体。基于多媒体资源的学习环境可以看作是由多种教和学的多种媒体资源精心设置成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四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即基础性资源、组织性资源、经验性资源和评价反馈资源。基于多媒体资源的学习环境支持学员使用广泛的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员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授人以鱼)。基于多媒体资源的学习环境就是要学员学会在信息海洋中游泳的本领,也就是培养学员具备未来社会(数字化生存环境)所要求的信息读写能力。

三、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充分发挥面授教学的辅助作用

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但我们不可据此忽视面授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网上教学与传统面授教学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取消面授教学,课堂面授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旁征博引的辨析、引人入胜的归纳、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等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替代的。而且,电大学员来源广泛,学习基础条件较复杂,程度参差不齐,同时学习者的学习基础还受原来所修专业或所从事职业的影响,他们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也因年龄、职业和学业的差异而表现出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些基础较差的学员可能无法很好地应用网上资源,理解网上信息,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适合开放教育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符合开放教育的现代教学理念,既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开放性优势,也要注意合理地发挥面授教学的优势,重视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的角度设计出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在自主化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自主学习”观念是现代学习理念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为帮助学员自主学习,针对学员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的差异,组织学员建立灵活、方便的学习小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小组成员可以围绕每个阶段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出的思考讨论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相互协作,寻找答案。在学习小组活动中,学员容易克服畏惧羞涩心理,通过使用Email、BBS,可以放慢交流节奏.避免外界的干扰,便于学员自由发表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并能与其他学习者随时交流。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提问、解释、回答等形式不断交换角色,既可以是学员,也可以是老师,既可以是操作者,也可以是评价者,促使学员通过小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多媒体教学、远距离教学、网上学校、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必不可少的模式。随着实践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发挥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董艳,黄荣怀.浅析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Q】.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

俞涛.简论网络教学的教学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4).

沈文文.基于网络应用的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A】.中国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李永前.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4.

周礼泉.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

篇4:网络教学环境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网络教学环境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中小学已日渐普及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我们能否利用信息技术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关键。归根到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应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出发点。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拟对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认知的模式和特点及其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作一些探讨,并综合作者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尝试。

关键词:网络教学环境 课程整合 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化学习认知

随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研究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一门重要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进行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成为了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研究的新视点。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中,我们对网络教学环境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一、网络教学环境的构建及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日渐普及。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工具,以多媒体技术体系为特点的信息教学手段已经在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各个具体学科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这种以网络为连结点的全新教学环境中,课堂教学结构呈现出和传统教学结构鲜明的区别。

这是因为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多样化,信息量更是以往不可想象的。过去,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不外是学校、社会、家庭,受地域影响,信息来源单一,信息量相对很小。其中,学校又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能比较容易地控制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筛选,换言之,教师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信息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更多地置入主体角色,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并未确实得到体现,更多地表现在被动地、不加选择地接收这样一个地位。而现在,学生通过网络获得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而这样获取信息,教师一般来说很难加以筛选和控制。随着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益显重要,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真正地确立。

具体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学科都可能出现(并且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现实)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耳提面命,谆谆善诱的情景很可能不再出现,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更有可能在闪烁的屏幕和不断变换的字符、来回切换的界面中悄无声息地进行,师生之间不再是授、受的两极,而是一对平等而交流频繁、沟通顺畅的伙伴,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是在不着痕迹的讨论和交流中悄然完成的。在我们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的学科教学中,“电子教室 ”悄无声息,无论是提问、解答、测试、评估,早已没有过去那种师问生答的热闹景象。

总之,课堂教学中网络化的引入,它构建了一个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环境: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彻底地成为个人的个性化行为,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更象一个探索者,而不是每走一步都有人扶持的学步人,这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要在网络化教学环境中能满载而归的学生,必然是有自主性格自我意识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要随之而变,教师的角色也要转换另外的形式,才能继续发挥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首先,面对网络教学环境的出现,我们要明确最重要的一点:无论网络信息能代替老师完成多少工作,它也只是我们对课程各环节进行优化的手段。信息技术是一种新

[1] [2] [3]

篇5: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整合模式。如果我们能够清楚了解课程整合模式的类型,那我们就可以更轻松自如地安排自己的教学了。

信息技术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现,同时也给我们广大教师带来新的思考。怎样才能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呢?下面我就结合我校的一些实例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几种教学模式,以供大家参考。

1、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

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较广,各学科都能运用,特别在数学中函数图形的变化、几何图形的空间结构、物理学、化学中的实验教学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在初中化学课程中酸、碱、盐的性质一章中,我们用Author ware软件制作的CAI课件《溶液的导电性》,它模拟了氯化钠晶体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实验全过程; 氯化钠晶体先在水溶液中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和带正电荷的钠离子,然后再接通电路,氯离子就会向正极移动,钠离子向负极移动,之后就会产生电流,电路中的小灯泡就会发亮。这个实验也可以用实物实验演示,但是我们就只能看到小灯泡发亮,而不能看到氯化钠晶体在水中的微观变化过程,也就不能让学生明白氯化钠晶体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实质。而用计算机模拟此过程,就能很好地解决此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为下一步学生学习酸、碱、盐的电离的知识奠定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

2、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

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是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思考能力和联想、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概括知识,形成概念。

现代教学论研究证明,如果教学过程中仅靠单一媒体以一种方式来刺激大脑,就容易造成学生脑细胞活动减弱,易感到疲劳,造成大脑的抑制状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都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如果全凭教师整节课在讲台上的讲解,除了黑板就只有粉笔,是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因为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学生的生活水平和周围环境与过去的年代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老师只用文字的讲解下是很难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我”的那丰富、快乐、有趣的童年生活的。我们在此课的教学中,选用了翰林汇多媒体教学课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内容,在多媒体功能教室中播放: 精彩的录像、优美的图片、轻松的旋律伴随着深情的朗诵,学生的情感深处很容易产生共鸣,也就容易理解“我”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得到更多的感受和启发,教学难点和重点也就不难突破,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

3、竞争游戏型教学模式

竞争游戏型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优秀的教学性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创造一种带有竞争性的学

[1] [2]

篇6:法学课程教学模式选择与多媒体技术

法学课程教学模式选择与多媒体技术

摘 要:教学模式的选择是教学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本文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并联系法学教学中学科特点和目前存在的缺陷,得出多媒体教学模式是目前法学教学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很强的现实推广意义的结论,并提出了关于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法学教学应用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理论分析及实践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教学模式的分类也日益细致。

首先,根据教学主体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可以把教学模式分为三种:学生主动型、教师主动型、师生互动型。其中,学生主动型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实践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为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各自的需要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兴趣学习、实践学习、创造性学习和个别学习。甚至有的理论认为所谓“主体性学习模式”就仅指此模式。但是,绝对的学生主动型模式很难规模性地开展,原因有三:①应用这种模式,需要学生都具备很强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而实际情况则是学生的学习素养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②应用此模式,必须有完善的教学辅件作保证,否则难以有效组织教学,这就需要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成本的高投入和高效率运转;但是,资金短缺、教学硬件不能配套、教学机构功能紊乱是当前各个学校的通病。③灵活开放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制,是开展该模式的外在环境保证,而目前以学历为标准、以集中教学为常规组织形式的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它的规模性开展。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现阶段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能顺应目前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制,经济有效地组织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忽略了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略了教学对象个体性的差异,容易产生僵硬呆板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正好能够弥补前两种教学模式的缺点,并且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因此值得推广。

其次,教学模式也可以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因材施教的个别教学和统一集中的集体教学,就是一种以组织教学方式为标准的分类方法;也可以以实施教学的具体方式分为教师讲授型、学生讨论型、问答解疑型、实践型等多种。各种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已经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界的共识,也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制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另外,教学媒体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这一表现在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更加突出。传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媒体常常被狭义地认定为课本、讲义、黑板、粉笔。随着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媒体的种类也不断地扩大。如实践教学环境本身也是一种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媒体技术的发展,这就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就在于:①音频、视频技术的应用,可以模拟教学环境,全面刺激教学对象接受教学内容,进行创造

[1] [2] [3]

篇7:浅议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

浅议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实施情况,指出成功进行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所应具备的条件,旨在提高学校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水平.

作 者:张旭 严姣兰 张巍然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外语系,北京,102617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   网络教学   教学方法  

篇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网络、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化成为必然的趋势。普及信息技术,尤其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成为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关键,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方案的学习

信息技术一词来源于国外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IT,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那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中,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学者乔纳森(Jonassen,1994)曾根据计算机在教育中应用情况归纳出了三种计算机的教育用途,即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把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我国特别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信息类课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乔纳森认为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学习计算机基本技能、学习计算机对社会的用途和影响。信息技术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

二、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整个知识建构过程中起着主体的作用。教师、教材和媒体等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在学生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教材提供的知识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是用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个别化或协作式探索、巩固知识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三、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计算机作品的形式完成任务。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题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习和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发展。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进行一般性指导。

以“制定旅游规划”课程为例,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旅游管理知识与相关技能。通过该项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更加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获得更多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是:

1.教师先设定教学情景:“五一”是旅游的好时机,同学们结伴出游,假设目的地为北京、上海和广州,请设计一个经济、快捷、收获最大的7日旅行计划。

2.教师为学生下达任务、通过单元活动各小组制定自己的线路和旅行计划,并说明理由。

3.学生分组进行曲网络环境下的协助学习。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行分工,分别负责查询路程、时间票价、预测可能的收获、记录数据和整理数据、比较并计算结果。

4.各小组整理讨论结果、收集、归纳活动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文字报告,并在同学面前展示。

5.全体同学交流汇总。

这种教学模式属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方案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把学习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之中,让学习者积极进行探究和发现,以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方案完成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各学科教学应用基于方案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获得新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能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涉及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其优势是在重视学习者学习知识的同时重视学习者能力的培养。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具体的探究过程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研究型课程中较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质和潜力,这要通过一定的培养方式或培养途径才能发掘出来。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中应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千方百计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模式的选则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科特点。总之担任这项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使这种课程改革适应时代要求,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俞明学,刘文明.创造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余胜全,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篇9:课程整合的条件及模式初探

课程整合的条件及模式初探

课程整合的条件及模式初探

在步入21世纪之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将带来一场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革命。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也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行业提出严峻的挑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全面推进,要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的革新,必然也要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法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有所变化。从新的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体系来看:它加强了德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在各科中均要渗透德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着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主义责任感;同时要改变课程过去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的倾向,新课程要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探索者,让他(她)们在探究中发现、合作交流、归纳论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建立起新的学习方式。以上这些新的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体系特点,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用挂图、黑板、模型等静态的、单一的教学媒体来实施的话,是难以达到其预期的目标的。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把文字、图像、动画、实物等多种媒体综合向学生传递信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使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通过教师的设问和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强化刺激,可消除学生学习中由单一媒体长时间刺激导致的疲劳,形成主动的有意注意,就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信息技术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现,同时也给广大教师带来新的思考。怎样才能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生成、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的科学技术。它由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内容(content)(即信息)构成核心模块。它具有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等特点。然后我们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利用信息技术,把多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应具备条件和教学模式研究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各学科教师都热情参加,认真努力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技术,敢于实践,力争突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把所尝试过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一下,以供大家参考与交流。

一、课程整合的必备条件

1、硬件环境

硬件环境是指一所学校在配制计算机设备,构建计算机网络等方面所具备的实力。目前较好的学校在其硬件的配置上是比较理想的。无论是从计算机的数量还是从计算机的质量上看,其配置最优已是显而易见的。如一些好的学校已建成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其计算的数量和品质更是处在时代的前列。但是令我们感到非常遗憾的是他们配置了如此优良的计算机设备后并未物尽其用,而是将如此好的设备仅仅只是用来教授一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进行基本的操作技能培训。计算机只是作为单独的学科独立地使用,并没有真正地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要解决此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改变旧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旧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重新来审视计算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

[1] [2] [3]

篇10: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浅析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浅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改善教材形式和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水平,必将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产生深远的影响,给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思路和发展。 1 多媒体教学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1.1 改变了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信息主要通过声音、文字、静态画面等媒体形式呈现,并通过教材和教师口述、板书、幻灯投影等方式传输给学生,通过上述方式传输的教学信息往往是静态的、抽象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呈现和传递教学信息最大特点是能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使抽象的问题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视觉、听觉刺激,激发形象思维,提高学生正确观察、理解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能力,使学生效果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1.2 改变了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有线性结构、分支结构和网状结构等多种形式,不同结构的教学效率存在很大差别。传统的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等,其结构都是线性的和有序的,即按照章、节、目的顺序依次进行。传统线性的信息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由联想的发挥。与传统信息组织结构不同,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信息组织不仅更灵活,而且具有智能化特点,与人的思维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因此,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习,更能发挥其认识能力,加快获取知识的速度,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效率。 1.3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往往呈现为一种单向化流程;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接受的主要是来自教师的信息。多年来一直习惯于教学双方直接接触的教学方式,教师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及其形式的教学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益,使学生在学习中难免处于被动状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介入,调节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因素所占比重下降。面对生动形象的文字、画面、音响及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以往心理上的'被动感和被支配感有所减弱,代之以更科学、更富有于理性的教育氛围,这无疑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不同的选择,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使学生能够以感兴趣的方式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 1.4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加切入教学过程内核: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学过程的支配者和控制者。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随着各种交互式教学软件、大容量百科全书光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方式,从更广阔的途径获取信息,这对教师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含义。首先,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更加突出。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直接向学生提供信息,而是通过研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式和手段甚至亲手制作教学软件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进行学习指导;其次,多媒体网络教学涉及的因素多而复杂,教师作为这部“交响乐”的总指挥,他的作用不在于其本身作不教学资源,而在于合理调动、组织各种教学资源,使其发挥各自优势,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的。 1.5 改善了教师的劳动条件,使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黑板+粉笔+教鞭”的授课方式对教师来讲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劳动,查阅资料、编写教案、设计板书和制作幻灯片等教学准备活动在很多情况下具有重复性,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劳动效率。首先,由于计算机处理信息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势,尤其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可以使信息的检索更加方便、快捷,从而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次,运用计算机编写教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课件,方便快捷,可大大减少因重复劳动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6 改变了课堂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因材施教得以真正体现: 因材施教是实施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然而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很难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多媒体支持交互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把传统的电教所具备的视听合一功能和计算机的交互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环境。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学习环境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能力状况决定学习的内容及其顺序、时间、方式等,这相当于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一名“教师”。这对于知识水平、特长和理解能力都不同的学生来说,具有特殊的价值。 2 合理运用多媒体,切实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效果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把握好方法选择、课件制作和课堂组织等三方面问题,要坚持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把能否提高教学效果作为采用多媒体教学应用好坏的唯一标准。 2.1 结合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方法: 多媒体教学虽然先进,但它不是万能的,对教学手段的运用仅局限于一种媒体,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多种手段兼容并蓄,扬长弃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二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解决,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具体,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要注重多种媒体的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内容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是很好,单单采用多媒体教学又很难将问题表达清楚。针对这些教学内容,要把讲授、谈话、演示、练习、讨论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巧妙地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应当拘泥于一般“黑板、粉笔和挂图”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单纯追求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而要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充分地发挥各自的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标准化、层次化、高水准。反动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一哄而上”。 2.2 根据教学所需,合理制作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质量和内容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一要搞好课件设计。二要合理运用教材。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合理组织呈现方式,确保重点内容得以突出。恰当使用图形、图像和声音,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三是注重制作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要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精心安排画面内容、透明度、色彩、形态和动态等,不要过于强调形式上的东西,防止喧宾夺主。不要频繁变换课件背景,不要过多地添加图片,媒体之间也不要过多地切换。教案内容最好不要一屏幕全显示出来,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可按知识点逐个显示。切忌内容繁琐,语言呆板乏味,一屏一屏内容显示过去了,让学生感到是大屏幕上显示的是教材内容的搬家,抓不住重点,走马观花,就可能事倍功半。 2.3 围绕教学对象,合理组织教学: 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和灵活的选择方法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因素,而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则是关键。为更好地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二是注重启发引导。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施教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状态变化、个性表现等课堂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的设问、质疑、提问等方式向学生发生交流的信息,鼓励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要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展现空间。 3 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与对策探究 3.1 出现变相的“满堂灌”现象: 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节奏快。而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接受知识的容量是有限的,不能随意、大量地增加。如果一味地强调教学进度,就很容易造成新的“满堂灌”现象。这种变相“满堂灌”比传统的“满堂灌”更为严重。 因此,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遵照“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3.2 淡化了师生情感: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体态语言不断与学生沟通,教师的行为表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设问、置疑、提问等方式向学生发出交流的信息,教师也时时接受和分析学生的回答及对所提问的不解及疑惑的反应表情等信息,对讲课作相应的调整。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施教时,若不特别注意,可能会忽略了这些看似简单却是关键的问题。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施教时,很多教师的精神可能会集中在教学设备及课件的操作上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变化、个性等因素。 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时,应当适当地把握分寸,注意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展现空间。使多媒体教学方式发挥更大的作用。 3.3 颠倒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主次关系: 制作多媒体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不能为引人注目或展现个人的动画才能而颠倒了教学的主次关系。具体表现为:屏幕制作过于华丽,无论什么内容都制作成多媒体动画,将能用语言描述清楚的简单内容也用动画显示,使上课的过程成了动画展示过程,忘记了教学的目的。 3.4 忽略多媒体教学的“板书格式”: 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的文字都是是工整的印刷体,图像也是标准的,因此只要将教学内容输入计算机就行了,不存在板书格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将上课讲的每一句话都在屏幕上投影出,学生很难分清重点、难点,记笔记更是无从下手;文字、图像放置凌乱,甚至出现了文字上再重叠文字的现象,缺乏美感;在屏幕上使用白色或其他浅色为底色,学生长时间观看容易眼睛疲劳;不注重屏幕格式的统一性和文字颜色的统一性,学生不知颜色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意思。其实,多媒体教学的“板书格式”很重要。首先是颜色的设定:一般来讲,屏幕应用深蓝色底黄字或浅绿色字,因为人眼对黄绿光最敏感,蓝色给人以安静、舒服的感觉,便于学生学习。重点、难点和要求学生记录的文字要用特殊的颜色表示,便于学生记忆。再者,屏幕要“干净”、整洁,不要有过多的“附件”,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3.5 误解为多媒体上课是省事、备课轻松: 具体表现为:讲课不是采用启发、循循善诱的方式,没有将语言表达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授课,而是图省事、不备课,先在屏幕上显现教学内容,自己看明白后再讲给学生;或者将讲课内容全部打到屏幕上,照着屏幕念教案;还有教师上课时坐在计算机后面授课,学生看不到教师一点手势和面部表情,讲课变成了作报告;最后,电子教案完成后从不修改,无论教学对象是否改变,多年都用同一个教案。 实事上,使用多媒体上课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并不轻松,而是付出更多的劳动。首先,传统的备课步骤一样都不能少,然后要将文字、图表输入计算机,这是一个繁重的劳动,最后还要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考虑内容出现的方式,便宜于学生记笔记;要考虑如何将重点、难点反复出现,强化学生的记忆;考虑如何将难点拆分为一步步的动画便于学生理解;最重要的是记住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将内容在屏幕上显示的顺序也记住,否则在课堂上会出现教师的语言表达与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不一致的尴尬局面。 4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是今后的教学趋势,使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更多的创造空间。搞好多媒体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全面掌握教材,准确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虽然多媒体教学还存在观念、硬件、软件和管理上的种种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的深入人心以及教育界人士的努力,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多媒体教学也必将对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11: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

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既是概念内涵间固有的'联系,也是教育理论乃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已有的整合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视角整合课程论、教学论,但收效甚微.“教育工学”则有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实现课程论与教学论,以及课程与教学之间的联接,为其整合提供有效路径.

作 者:令狐艳丽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都,610068 刊 名:教育科学论坛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FORUM 年,卷(期): “”(7) 分类号:G420 关键词:课程论   教学论   整合   教育工学  

篇12: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的改善。本文运用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整合的内涵

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同时它是是促进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新的理念的提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谓整合,它强调了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即被整合的个体并不丧失其自身特性,使当前行为保持在过去已经形成的某些理念之下的同时,又强调了个体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使处于某一过程的不同个体在某种目标的导引与要求下,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因此整合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的发展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合作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的革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传统的课程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例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等,并要求各门课程都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革新原有课程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将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单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也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进行交流,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将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所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融入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去,成为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并由此引发课程的变革,是信息技术主动的适应过程。

三、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特征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成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的模式探讨

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将带来观念的变革,将带来教学要素的重新建构,构筑新型的教学结构,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现进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进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传统的教学结构将发生变革,新型的教学结构将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方面的作用,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知识呈现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原来的教师直接的口授讲解传授单一的知识呈现途径,转变为由多样化的知识呈现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习者,知识传授途径的多样化,带来高效的学习效果。

2、知识来源的多样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后,单一的由教师作为知识来源的局面被打破,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资源中获取知识,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化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

3、媒体作用的变化

传统的媒体,主要是强化功能,对于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没有产生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信息技术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教师活动的体现者和学习者的认知工具,媒体作用发生变革。

此外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后,对整个课程实施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革作用,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习者由被动的简单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学习者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quot;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13: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的改善。本文运用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整合的内涵

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同时它是是促进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全面改革和提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质量的必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新的理念的提升。

《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谓整合,它强调了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即被整合的个体并不丧失其自身特性,使当前行为保持在过去已经形成的某些理念之下的同时,又强调了个体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使处于某一过程的不同个体在某种目标的导引与要求下,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因此整合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的发展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合作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的革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传统的课程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例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等,并要求各门课程都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革新原有课程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将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革新传统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单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也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进行交流,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 [2] [3]

篇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含义、特点和目标,是实施“整合”研究与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地认识这些基本问题是科学地研究、有效实践“整合”的前提条件。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含义

“整合”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上,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符合一定条件要求的前提下,凝聚成一个较大整体的发展过程及结果。

教育界引用“整合”一词通常表示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等意思。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是一个包含着多种思想、多样实践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课程整合做出了不同的界定。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祝智庭教授:

课程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与综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整合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教授:

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习;

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特点

从上面引述的各位专家对“整合”的界定可以看到,每种界定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视角,这充分体现着“整合”研究与实践的复杂性;每种界定都包含着“整合”的基本特点,有利于保障整合研究和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整合”要有明确的目的――“整合”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新的沟通机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网上课程与远程学习)和丰富资源的环境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造思维、合作精神与交际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整合”必须有正确明晰的指导思想――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具有多种价值取向可供选择。一定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把整合的研究和实施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整合”要坚持整合要素的个性特点――在研究和实施“整合”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也要严格遵循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以体现教学过程规律的需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整合”是功能特点和基本规律意义上的整合。

4.“整合”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把两个以上的具有不同特点的'事物整合在一起,不是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推理就能实现的;要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去实验、探求和总结,才能发现“整合”的本质和规律。

5.“整合”的结果是“双赢”的――成功的整合应当是把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整合”的结果,既以信息技术优化了课程教学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学科智能水平的提高;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传授了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在新时代――信息时代和新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切入点。通过这个切入点的研究和实践要达成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1. 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需要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才得以进行;整合研究和实践的水平越高,对信息环境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随着“整合”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会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校信息环境的建设应根据“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的需要,围绕下述三个方面分层次地进行:

(1)创设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硬件环境

①创设满足教师“教”的需求的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室

②创设满足教师“教” 、学生“学”的需求的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③ 创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硬件环境――校域、城域、国际网络

(2)创设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教学资源软件环境

①满足优化课程学习需求的课本资源

②满足扩展性学习需求的校本资源

③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社本资源

(3)创设以教师为主体的人文技术环境

①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把“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②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开发技术、媒体传播技术和教学系统的设计技术,提高实施“整合”研究和实践的智慧和能力。

③形成完整的教学价值观体系,以“整合”的教学活动全面地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2. 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的改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并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制,这为在多方面上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

(1)探求在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和普遍规律

(2)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计算机及其网络、专业网站、电子图书馆、网上搜索、网上课程和远程教育等机制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确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的稳定的教学模式群落和有效的方法策略

(4)在已有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发展和创新性研究,形成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下的教学基本理论

3. 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其根本目的在于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通过优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具有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发展和生存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学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自觉地以不断地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格、超群心理、开放意识、必胜信念、主人公姿态等高尚品格。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大学英语词块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

教学论文的题目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农业机械化专业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信息时代基础物理教学改革论文

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推荐14篇)】相关文章:

西方文化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分析论文2023-09-18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

论文题目2023-06-24

浅谈OBE教育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2024-03-19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2-15

《经济数学基础》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2023-05-24

教学模式论文2023-05-14

动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路径论文2022-08-27

利用网络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探讨论文2023-06-08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2023-12-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