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化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18 09:03:00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化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论文(精选14篇)由网友“知世就是力量”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化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化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论文

篇1: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化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论文

有关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化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论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受到强烈冲击,各民族地区的对外交流合作也愈加迫切。以贵州为例,由于国家西部发展政策倾斜,贵州成了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个核心地区。近年来,一些重大的国际、国内活动频繁在贵州开展。同时,贵州自身也抓住机遇宣传自己,积极到世界各地举办各种民族歌舞表演,少数民族民问艺术品展览,展开各民族古村寨、服饰等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报工作,积极开发民族地区优势产业,如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推广旅游品牌等,真正向外展示着贵州各民族多彩的风貌。

中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给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很大契机,在这一过程中,翻译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对外翻译成为了展示民族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对外翻译宣传的工作和任务越来越多,翻译市场前景可观。然而,与民族地区发展形势相悖的是,我们缺乏熟悉地区社会经济状况、懂得民族民问语言文化、能够胜任沟通任务的高水人应用型翻译人才,这使得对外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沮碍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瓶颈,翻译产业亟待发展。虽然,在一些重大场合我们可引进一些翻译人才,但是,要完成种类繁多的、有着丰富含义的民族文化的翻译工作,仅靠引进几个翻译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民族地区还需着眼于本地翻译人才的培养。因此,各民族地区高校翻译教学必须重视地区发展的特色化需求,结合对地方经济文化情况的研究,摸索出一套既适应时代需求,又具本地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要立足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目前,不少民族地区高校的翻译教学目标较笼统,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民族地区发展的特色化需求。因此,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外语水平高,具备扎实民族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知识的专业化翻译人才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各民族地区高校作为为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外宣翻译工作注入人才力量的主要来源,首先要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民族地区高校培养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除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掌握基本的翻译技能和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外,还应考虑地方因素和地方特色,重视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问文化历史的宣传、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必须加强学生民族语言文字、文化历史、习俗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其在今后的工作环境中能胜任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对外翻译工作,能充分展示介绍民族民问文化,达到“走出去,引进来”的宣传目的。除此之外,民族地区的翻译人才培养还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构及教育资源合作,根据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及教学资源建构自己的翻译教学体系。由以上目标看出,民族地区的翻译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性曰笔译人才,以此解决地区高水平、实用型翻译人才奇缺的问题。

二、构建有特色的课程设置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翻译教育存在着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最突出的问题是课程设置特色不明,忽视本地用人需求。民族地区各高校培养人才应结合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结合自身师资和办学特长,创建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以本地区的翻译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比如,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集聚地,随着经济的发展,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问文化及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民族文化的开发和生态旅游成了贵州发展的又一个重点。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原有翻译学习所必需的核心课程,即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和通识教育,还应重视民族文化知识教育,开辟民族文化知识课堂,开设具有本地特色的一些课程(可以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如各典型少数民族语言、民俗文化、民族地理、民族历史、民族旅游等课程,其中民族语言、民俗文化课程可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开设,便于学生对其有较深厚的学习与认识。通过学习以上课程,使学生对民族地区的语言、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逐渐有个整体了解,做好职前准备。当然,这对各高校配备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师资提出了要求,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可以通过聘请民族语言、民俗文化研究专家课堂讲授或专题系列讲座的形式来补充。同时,在生源遴选方面,可以多考虑来自典型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

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有赖于合理的课程设置。民族地区高校只有认清地区发展的特色化需求,才能创建出科学的有特色的课程模式,才能针对性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

三、实行多元务实的翻译教学

当前,民族地区高校的翻译教学与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联系不密切,翻译教学缺乏特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较单一、空洞,缺少实效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各高校必须走多元务实的教学之路。

1.翻译教学应丰富调整教学方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目的和任务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传统翻译教学是教师讲解理论、方法,学生只是机械地操练,没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些制约了翻译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运用语篇教学、任务教学、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真切地参与到翻译的全过程,掌握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提高翻译能力。比如,为了让学生灵活、完整体验翻译过程,可采用语篇教学。语篇是有着完整语义表述的自然语言,语篇教学可让学生学会根据语篇语境来斟酌字句的意义,琢磨转换规律,选择符合原意的句子结构和译文,切不可脱离语篇孤立地去考虑字句的理解与表达。在以工作坊为形式的模拟式教学中,可以让参加者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发现认知的自点,了解阻碍有效发挥潜能的因素,对照教学要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互动中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自省”的湘会和可能。

2.教学内容要贴近现实需求,结合地区发展形势,体现地区发展特色。传统翻译教学,教学内容陈I日,题材单一,译例主要以文学类为主,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应对社会实际需求。因此,要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原来重文学、轻实用的倾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引入与地方经济文化等有关的材料,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地方经济文化特点及现状。部分内容可邀请社会企业家、社会翻译工作者来讲学,通过他们的切身感受和事例,让学生了解到活生生的素材。此外,地区教育部门和高校应提供实用性较强、有真实翻译案例的教材,或组织力量编写涉及地区经济文化、历史等发展特点的有地方特色的翻译教材。由于对外交流的频繁开展,各种会议、展览在民族地区层出不穷,这些会议活动的名称、标识等一般都有英汉对照的翻译,教师可有意收集整理这类资料。同时,教师可收集民族地区各种艺术节中涉及民族语言、文化、建筑、服饰、艺术等方面的有汉英翻译对照的教学素材,充实教学课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灵活考虑翻译策略,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四、重视翻译实践

翻译是一门突出技能、实战性很强的学科,翻译实践是对空洞翻译教学的最好补偿。因此,在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把学生带入企业或工作现场。这不仅能够丰富深化其专业知识,强化其翻译技能,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为以后进入翻译职场做好准备。

做好翻译实践要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教学实践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或模拟翻译实践,这样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前而提到的翻译工作坊就可以成为学生课内翻译实践的很好形式。

教师可直接将真实的翻译项目引入翻译课堂,以具体的翻译任务为目标,将翻译真实化、将课堂社会化。比如,教师可收集各种需要翻译的真实材料,让学生来完成,然后评选出来,给予一定报酬;或学生译好后给教师存档一份,作为评分依据。课外实践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利用假期和教学安排的社会实践时问去本地或周边地区各大型的国内、国际性盛会,各类涉及少数民族民问文化艺术宣传的活动现场观摩、参与翻译活动,或去一些事业团体、外资企业、博物馆、文史馆、民族民俗研究所等翻译需求量大的单位进行翻译实践,培养独立开展翻译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建立专门的翻译实习基地。这不仅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检验其翻译综合素质、施展翻译才华的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对意向求职地的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作较为深入的调研,以便更好地调适自己。同时,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助于为学生提供真实、多维的信息来源,使其有足够、真实、具体的翻译体验,有湘 L会自省、内化所学知识,切实提高翻译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结语

翻译是沟通的桥梁和媒介。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民族地区翻译人才培养要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翻译教育应考虑地方因素,重视自身特色建设,在此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更新课程设置、改进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适应翻译市场的需要,培养出有实干能力,受社会欢迎的翻译人才,达到繁荣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目的。

篇2:高校特色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构建论文

关于高校特色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构建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何在新时期构建适合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中国计量学院体育教学新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学改革思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

教育部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提出的目标体系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新课程目标的构建从根本上摆脱了学科中心论,价值取向的重点由知识技术转向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改进原有的体育教育模式,依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来构建一个合理的、与学生需要相一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新体系,已成为当今体育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程教学理念。

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推动,由于近年来受国际体育关注生命、关注东方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理念潮流的影响,并基于新时期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等体育思想和目标的确立,培养体育锻炼意识,提高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已不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高校作为教育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体育教学应具有多层次的功能和特点,一方面它应具有个性,既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与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为学生走上社会自觉从事体育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具有共性,即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应将学生的技能培训与心理拓展、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应将课程建设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2、课程教学内容:突破技能教育,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长期以来,安全教育游离于高校课程体系之外,缺少必须的、基本的心理素质培养与知识技能训练,致使许多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遇到突发事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必要的逃生技能。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与逃生技能,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已成为构建平安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势在必行。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文化素质教育,还包括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人身安全和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和自我救助能力;规避职业危害和职业伤害风险;对公共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助;防止和预防流行病、传染病,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等内容…。从安全教育相关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进行安全教育除了具备必备的安全意识与知识外,安全技能、团队精神及其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与体育课教学目标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可以说,如果要将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学校教育中没有其他任何一门课程比将安全教育与正当防卫与体育课教学结合更合适,更有效的发挥其课程的价值功效。

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内教学与情景模拟相结合。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教学过程的连贯性,教学过程注重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体差异,致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208月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高校体育工作的重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实现体育课程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与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广大教师不断研讨总结,我校在体育教学方法上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如下改革:

(1)将拓展破冰游戏引入体育课程教学。

随着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高校实施了“自主选课模式”,自主选课模式的实施,使许多不同班级的.学生都集中到了体育课堂,这为学生人际交往,适应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同学之间互认识现象普遍存在。“自主选课模式”的实施,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但由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功能,在教学中,我校在学期初始阶段,利用一系列拓展破冰游戏,如1/4张卡片、松鼠与大树等等,打破学生之间的隔阂,同时进行人际交往相关知识的主题教育,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创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

(2)利用模拟实验室教学提高学生自我救护技能。

体育教学的实践特点决定了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损伤的必然性,那么如何利用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预防与正确处理各种损伤的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体育教学按照教学规范一步一步进行,很多学生根本不明白上课前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对于从事某种运动该如何做准备活动一无所知,对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该如何处理了解甚少,往往因错误的处理方法加重了损伤状况。针对体育教学中的这种现状,我校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建立了模拟实验室,每学期安排一次模拟教学课,通过对人体构造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人体各关节的结构,各器官的功能以及在运动中出现各种状况的原因。在模拟教学中,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法,对生活中曾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各种损伤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出现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护措施,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练习包扎,心肺功能复苏训练等等,全面提高了学生正确预防与处理各种运动损伤的能力。

(3)各专项课教学中有机结合安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展,校园安全隐患时有存在,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已为各个高校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板报、广播宣传、领导、教师通过讲话强调等等,缺乏系统性与实效性。加之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对全隐患没有清醒的认识,致使面对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全面考虑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我校将安全教育有机的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在各项体育教学中每次课穿插5—l0min安全教育与正当防卫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各种“拳法”“腿法”“摔法”,同时结合各种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各种安全隐患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每学年我校定期组织“安防大赛”,内容包括各种“拳法”“腿法”“摔法”的演练、消防演习、逃生演习等等。

(4)设置各种教学情境。

体育教学的价值功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三维”体育教学价值观到如今的“五维”体育教学价值观,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不再仅仅是一门以身体运动、技能传授为全部内容的学科,体育的价值应包括“心理的健康”教育,还应包括“适应社会”的教育。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展,在竞争日愈激烈的今天,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如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我校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在每学期的体育教学中穿插一定课时的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如进行野外营救、生命之旅、模拟野营、智运圆桶等等各种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定的目标,就活动本身来说,也许学生不会有太多收获,但通过活动后的分享,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想,加之教师引导、总结,往往会起到巨大的教育效果,特定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同思想的交流,促使他们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使他们强烈地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快感。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起着正迁移的作用,使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用拓展训练的模式,补充和延伸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其发展空间也非常大,符合当前健康目标的要求,即身体、心理与适应能力全面地发展…。

4、体育课程资源:实现体育课程资源优化与共享。

体育资源是体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高校体育资源是指高校所拥有的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水平,掌握体育基本知识,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多种有形和无形的支撑状态,主要包括高校体育人力配置,场地设施条件,文献与信息拥有量和技术资源以及相关政策支持等。高校体育资源是高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技术条件,也是高校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采用的是全国统一的体育课程管理模式,相对单一、封闭,致使学校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资源概念的认识和了解,资源开发的意识淡薄,大量的资源被埋没,不能被及时地开发并进入学校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体育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使许多有益的校际资源、社区资源及社会其它资源都难以被学校体育所利用。

在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人力资源的开发上,首先我们根据教师专业特点开设不同项目的体育课程,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使每个教师专业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促使专业资源的优化利用,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其次,对于新兴体育课程,如拓展训练,定向运动等,

一方面我们聘请专业教师来校任教,同时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与校外资深拓展培训公司保持密切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我校教师走出学校,参与社会资深拓展培训公司学习,了解拓展培训发展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利用我校丰富的体育资源与拓展培训公司进行一些合作,促使体育资源的优化利用。再次,由于我校对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安全教育与正当防卫融人体育课程教学,安全教育内容复杂多样,涉及面较广。

5、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教学评价是指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价值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1)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对教师的评价采用多渠道的教学评价机制。首先,由学校督导组和部门督导组组织人员不定期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随机听课,检查相关情况,对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反馈,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其次,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通过学生访谈、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态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教学动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最后,我校建立教学网络评价体系,学生、教师可自由登陆我校体育军事部网站,对授课教师,对各专项课程进行评价。见图1

(2)对学生的评价。

长期以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技术和技能上所取得的成绩,在给定学生成绩时,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以至于一部分学生认为评价标准有失偏颇,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校在结合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学生成绩的评定分为理论课成绩评定与实践课成绩评定。见表1

理论课成绩满分一百分,为学生试卷实际所得分。实践课成绩包括:①安全防卫成绩考核。占学生实践考核的10%。这部分成绩由学生互评获得,教学过程中随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每队学生自行选定队长,队长的职责负责协调全队成员之间的关系,组织学员进行练习,并且在考核时对其他各队进行评价,给出成绩。学期结束后,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考核,如果学生所在团队考核成绩第一,该团对所有学生均获第一,如果该团对考核成绩最差,该团队所有成员在这一项目上的成绩均为最差,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②素质考核。占学生实践考核的20%。学期开始就向学生说明本学期素质考核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弱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成绩的获得根据评价标准获得。③专项课考试成绩。占学生实践考核的50%。教学初期,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强弱分成实力相等的若干个团队,学生成绩的获得取决于平时的各团队教学比赛成绩和学期末的考核成绩。平时团队之间的教学比赛获胜对全体队员均可获得相应的成绩,期末考核时,通过对团队整体队员分工是否明确,各岗位队员完成任务状况给定成绩。④学生平时成绩。占学生实践考核的20%,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矿课、缺课情况,且教学中积极主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为团队组建做出贡献,可获得满分的平时成绩,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旷课、缺课等情况,教师可依据我校制订的标准给出学生平时成绩。各项实践课成绩相加,便是学生的体育实践课成绩,将之于体育理论课按一定的标准相加,便得出学生最终体育成绩。

6、结束语。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在改革进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的疑惑与困难,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透射出的大学体育课程价值目标定位与新世纪大学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作为我们今后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现实向导,并据此探索合理而科学的教学模式,为推进《纲要》的贯彻,为建设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为构建良好的人才素质结构添砖加瓦。

篇3: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专业特色化发展研究的公共管理论文

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专业特色化发展研究的公共管理论文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工作不仅承担着发展本地区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的职责,还担负着依法推行民族区域^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重要责任。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成为民族地区高fc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培养出既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又可以满足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民族地区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特色化路径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专业定位问题概述

公共管理类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专业之一。民族地区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基本i效仿了一些重点高校的培养机制“宽口径、复合型,,的培养目标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很难具备特定‘域的专业知识,学习内容涉及广泛但不够精深,无法做到“术业有专攻”“复合型的课程”使得教学内容庞杂,交叉重复,专业性不突出,学生学习目标模糊。与此同时,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专业没能将地区特色及优势和人才培养有效结合,造成了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既缺乏专业特色又无法满足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需求。

二、以区域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必要性分析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发展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又要立足于地区的发展,区域社会的特殊需求应成为专业定位的合理方向。

(一)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是与中国的改革实践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模式等诸多问题紧密相连的,而民族地区高&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不仅需要解读和规范上述种种问题,还需要区域特色化分析能力,只有如此,民族地区的公共管理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才能实现特色化路径的突破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学科¥展要立足实际,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在专业特色的建设方面首先应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应突出以区域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特色,树立“民族特色,服务地方,辐射周边,,的办学理念9。

(二)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特殊性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要求不仅是加快发展经济文化,更要重视少数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平等地位和权利,维护边疆地区的和谐与稳定。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量的社会事务中夹杂着民族习俗、宗教禁忌的因素,地区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及文化生活都带有强烈的民族、宗教特性。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依法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社会事务管理,调整和规范少数民族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工作对公共管理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对民族宗教

知识的扎实掌握;对民族、宗教政策把握的灵活性;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等。民族地区高校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应立足区域发展实际需求,培养出高素质,能够胜任新时期公共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公共管理人才,能够兼顾少数民族同胞的民族情感和发展经济的需要y。

(三)解决公共管理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需要目前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使得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毕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现状。

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只有突出以区域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特色,树立“民族特色,服务地方,辐射周边,,的办学理念,以区域社会需求为导向,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公共管理事务的特殊性,调整教学方案,增加民族事务管理内容,将民族特色理论知识与先进的管理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调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学生服务地方、服务民族的学习动力,凸显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增强地区性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专业特色化发展路径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及其对公共管理工作的特殊要求,少数民族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应该力求保障少数民族权利,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地区高校应从现实出发,致力于培养符合少数民族i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少数民族管理特色的,能够适应复杂的管理环境的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机制,凸显民族特色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民族地区高校应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和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的特殊需求,以适应地区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调整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完善培养过程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增设民族特色课程,如民俗学、民族发展史、国内外同源民族关系、边疆地区发展历史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处理民族发展权利与经济、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设民族特色经济、民&宗教事务管理等专业方向,尝试拓展民族文化产业管理学科方向,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地方的特色优势。

(二)适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要,强调实践教学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应从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的特殊性出发,案例教学应体现地方特色,培养学生处理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的实践能力,正确认识民族矛盾及民族权利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激发学生思考、创新能力同时,通过观摩社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管理工作现场及少数民族的节曰及宗教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将所学公共管理知识同实际中的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特殊性结合起来。在民族文化节日活动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ii,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策划、实施,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将多种形式的人文教育in素质教育溶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的日常培养当中:,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摆脱传统公共管理专业“纸上谈兵,,的教学弊端,通过实践活动的历练,使得民族地区高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拓展师生学习空间各高校应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将各类院校原有的建设成熟,硬件设施、实验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成果丰硕的强势学科整合起来,为公共管理类学生的跨学科、全方面发展提供高层次,多角度的理论和实践平台。邀请^管理一线的工作人员做专题报告并参与编撰具有民族地方特色、反映民族地区区情、民族地区公共事业管理规律的案例教i才、着作,让学生在身边发生的例子中学习、总结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工作的实战经验。

同时,为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创造在公共管理、服务部门特别是民族事务部门挂职锻炼的机会,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与学拓展实习空间。

民族地区高校开设公共管理类专业既面i着严峻的挑战,也怡逢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机遇,因此,此类高校应抓住契机,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服务地方、民族特色鲜明、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

篇4:网络营销岗位化教学模式论文

网络营销岗位化教学模式论文

【内容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江阴中专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通过课程任务设置、企业岗位分组、学生角色融入等方式落实现代学徒制教学理念。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网络营销;“岗位化”教学

一、“岗位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岗位”一词源于企业,它是企业最基本的职能单位,是其内部基层的劳动与管理组织单元。岗位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将生产过程中相互协同的相同、相近或者不同工种员工组织在一起,以完成某一企业基层职能。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巧妙设置运营部、技术部、推广部、物流部、客服部等部门,将项目任务分解、业务交叉设计、部门岗位分组、企业业绩评价等,学生主宰整个课堂,完成不同阶段的课程任务。

二、在《网络营销》教学中“岗位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高职院校在开设《网络营销》课程前,一般会让学生学习市场营销、计算机基础技术、网络技术、静态网站建设、动态网站建设等课程,而《网络营销》课程也会涉及文案策划、商务网页设计、网络营销、网站推广、网络广告设计等内容,但通过观察与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往往忙于应付考试,苦读死背,可能将某些知识和技能割裂,更有些学生可能在课程考完一门,就已经忘记一门。在师资方面,很多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是由计算机专业或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转型而成,他们对电子商务专业没有进行过系统全面的学习,缺乏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社会实践经验。(二)《网络营销》课程“岗位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性强,覆盖面广,需涉及电子商务多门课程内容的联系。如企业借助互联网特性宣传产品,策划网络营销活动,需要通过好的商品图片来展现,企业要有一批专门从事商品拍摄、图片或视频制作等相关人员。好的产品怎么让网上消费者认识或熟悉?就需要网站推广和网络广告来帮忙,企业就需要有专门从事网站页面设计、促销海报设计等相关人员。另外,好的营销策划文案中的语言、品牌故事都会使营销如虎添翼,给企业锦上添花,企业也需要这样的专业人员从事产品活动等一系列的策划。因此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开展《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时,先整理出电子商务学生毕业后在网络营销方面所需要的能力以及可能从事的岗位,针对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网络营销知识重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拟企业背景和项目,引入企业“岗位”,对每个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对应的学习内容开展教学。项目的设计由浅入深,由单个岗位到多个岗位的交叉应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适应企业员工的角色,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

三、在《网络营销》教学中“岗位化”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里“网络营销综合技能实战”为例,介绍“岗位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一)设立部门岗位。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有时将整个团队人员分成运营部、技术部、推广部、物流部、客服部等部门,有时将整个团队分成若干个品牌队,再在每个品牌队中组建以上相关部门。本案例为了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引入竞争的互动性,采用的是后者,将整个团队分成四个电商品牌队,有各自的LOGO和口号,便于后期品牌宣传与产品推广。各品牌队成员要合理处理竞争关系,实现良性循环。(二)明确岗位职责。运营部的整体职责是数据分析、活动策划、整体协调;技术部的整体职责是商品拍摄、美工设计;推广部的整体职责是文案卖点、软文营销;客服部的整体职责是设计客服用语、客服入职要求;物流部的整体职责是设计包装、仓库堆垛、选择物流。各部门成员确定岗位后先要树立职业认同感,从心理上接受这门职业,以岗位责任人的姿态迎接业务实战。每个品牌队的各部门需要相互协作,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三)设置课程任务。“岗位化”模式的'课程核心是设计各部门的实际任务。各品牌队从产品库中选择并确定好主要经营的产品,制作出本团队的营销方案,并上台项目路演。各部门完成相应任务有对应加分,具体任务要求如下。1.运营部。根据店铺日报表、客户日报表分析得出两条以上运营建议。设计店铺促销活动计划,写出具体文字方案。把产品和方案交由技术部、推广部进行设计与推广。2.技术部。对运营部所给产品进行拍摄,形成主图与辅图,存放到电脑“商品拍摄文件夹”。按运营部的营销方案,设计一份详情页草图。把推广部文案专员提供的促销用语、卖点关键词植入详情页草图合适的位置。3.推广部。提炼5个产品卖点关键词,3个网络搜索词,提炼两句产品促销用语,并交给技术组。根据运营部营销方案,撰写3篇以上软文,每篇软文要有一个标题,用到上述关键词,字数不少于100个字,且至少包括一张清晰的商品图片,发布到微信里,比比谁的赞最多。4.客服部。根据运营部提供的产品及推广部产品卖点文案,在购买方法、购买过程、修改订单、退款换货等方面编写10组以上客服用语(Q&A)。从产品与平台角度梳理出5条客服人员就职要求。5.物流部。就运营部所给产品,设计物流包装盒的款式、尺码、包装材料以及该包装盒重量、成本价格、填充物等。把设计思路交给技术部美工组设计。根据自身的优势与条件,选择合适的物流公司,计算物流配送成本。根据公司产品设计货仓货架布局、堆垛方式等。实施“岗位化”教学模式,将企业岗位融入课堂,有效分解学习任务,强化过程管理,展现自我优势,提高课堂管理实效。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很高。比如拍摄商品,他们会摆放不同的造型,机灵选用辅助品,各部门也会相互协作。当然也有一些问题会问到教师,比如如何写软文,课堂上能否使用手机,微信推广是否积赞越多加分越多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改进。

四、结语

江阴中专计算机工程系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围绕现代学徒制实施校企课程对接,发挥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各自优势,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对接方面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强化职业精神。网络营销发展迅速,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知识、积累实际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要紧密联系企业,设计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案例与项目,以便培养出更多适合电商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和自主创业的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玥.论实践教学法在高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新观察,,9

[2]刘根华,邵菲.现代学徒制班级“岗位化”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5

[3]吴瑕.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类课程的融合与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7

篇5:人本主义翻译教学模式论文

一、引言

长期以来,翻译教学还是在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老路上前行,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用提对翻译知识的领悟了。由此可见,传统的翻译教学理念存在着种种弊端,已经不适应现代英语翻译教学的趋势。而基于罗杰斯于1982年提出的系统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人本主义教学模式则是当前翻译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他认为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这才是翻译这门实践性极强课程应该追寻的方向。

二、翻译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翻译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更多扮演“打字员”角色,课堂上记翻译理论,记翻译例句,记翻译技巧,而下课后则将笔记本束之高阁。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打字机”而不是有自主翻译能力的译员。只有真正摆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从地位,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转向综合素质培养的正确轨道上来。长期来看,翻译教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翻译课程设置不合理。虽然在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的制定上都把翻译认定为一门必修课,但是课时极其有限。以甘肃政法学院为例,翻译课程(笔译)开设于三年级,一共是两个学期,但是每周只有两课时,也就是说英语专业学生这一年只有72学时(只有短短3天时间)。再有,大部分外语院系只开设普通翻译课程,讲授英汉互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而对于时代性很强的应用翻译,由于课时的限制,都未能开设,这就存在课程单一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修的翻译课程根本无法在实际工作中给予他们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第二,翻译教材陈旧,与时代脱节。目前,大多数翻译教材依然停留在单纯讲解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阶段,但是真正可以做到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讲解中融入理论的则很少。这就造成很多学生观念中的翻译理论无用论、翻译实践自由论。由于缺乏相应翻译理论的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再者,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翻译教材中很多供教师和学生进行翻译学习和参考的译例过时,缺乏系统性。学生学起来因而枯燥也就不会产生兴趣。

第三,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在基础翻译课程的教学中单一沉闷的教学模式积重难返。学生口中的翻译课就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还是局限于传统思维模式,翻译教学手段上落后,仍然采用的是老师口头讲解、学生课堂记笔记课下完成练习的模式,这使学生产生了错觉,认为翻译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贴近老师提供的参考译文。这偏离了翻译教学的本质,那就是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宽广的知识面的综合性翻译人才。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日益缺乏,当他们自己遇到语篇翻译时还是无从下手。以上阐述的种种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典型性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对翻译中出现种种问题的求知欲。

三、人本主义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学习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件身心愉悦的事情,应该享受的是从学习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而不是学习所带来的功利性;

第二,教师不应只是知识传播者,更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推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及时关注学习中出现的心态变化和情感波动。

第三,教师在课堂的角色是辅助者、支持者而不是绝对的权威。在人本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和参与度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再是课堂的操控者而应该积极融入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引路人。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去追寻知识的本质,探究信息的真相。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当以最大可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翻译课程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实际能力之上,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并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并为最终打好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与综合素质服务的学科。

四、人本主义翻译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1.教师的支架作用。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课堂教学的架构作用,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他们才是学习过程的主宰者,并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愉快。实际操作如下:

第一,在翻译教学内容的使用上要与时俱进,具有针对性地去选取那些符合学生兴趣和实际翻译能力的内容。虽然教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充分依赖于授课教师的主观思维,但是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教师在收集、编写和设计相关翻译材料的过程应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选择那些能促使学生发挥认知潜力的内容。就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角度而言,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接触最多的就是应用类型的翻译文本,例如:法律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等。而在目前所使用的大部分教材,都是以文学材料的文本为主,其他类型的不多见;那么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就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课本的素材,尽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选择那些和学生需求息息相关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对他们有认同感、有响应度。当然,教师在这方面要起到严格的把关作用,因为学生们更乐于选择那些娱乐性强,他们认知度最高的材料,而往往这些材料更偏重于非正式文体,用词简单,结构单一,不能很好地达到翻译学习的目的。教师切记不可放任自流,要事先有设想,一切以学生翻译能力提高为根本目的。

第二,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多元化。传统的翻译教学观,教师就是拿着参考译文在课堂上对学生译文的一个纠错训练,其本质就是语言训练,然而翻译能力的训练不应该只着眼于语言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合理的翻译思维,架构正确的翻译模式。对翻译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来说,仅靠老师的口传身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借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其中,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是不错的选择。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廖七一认为:“语料库不仅拓展了翻译研究的思路,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加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能更加有效地揭示语言的结构、语法、词汇的特征,分析译者语言习惯、语言的行业偏好,连贯形式、主位–述位结构,客观地阐释社会、文化和观念对翻译文本的影响。此外,翻译英语语料库能快捷、可靠地发现和分析一定历史文化中的翻译规范,分析性别差异等对翻译策略和手法的制约,同时还有助于探索翻译的普遍规律。”由此可见,这种借助于计算机的翻译研究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纯粹技巧训练的方式来探索翻译的本质。要想真正提高翻译能力,唯有真正实现教学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使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师的评价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积极互动,是全方位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接受者,而是和教师享有同等话语权的课堂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是正确与否的评判者,而是积极学习心态的创建者。因此:

第一,课堂教学中多给予肯定性评价语。在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话语就是绝对权威,教师所提供的译文就是最完美的答案。学生基本丧失自主能动性,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事实上,翻译没有绝对正确答案,译本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同译者眼中得出不一样的解释。翻译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不应该只关注于所谓的翻译答案,更注重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如何找出翻译文本的难点和重点以及主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动性。那么,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自由讨论的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并派代表做最后的陈述发言,在不同小组陈述完毕后,教师带领大家对不同阐释做总结说明,指出大家分析问题的思路的合理性,并最终由大家做出最佳的选择。在把学生的思维模式放在教学评价主体后,大家就会通过反思对课堂已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语言现象之外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

第二,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相互评价。翻译课程的本质就是翻译能力的培养,而翻译能力的培养依赖于翻译实践。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堂所进行的翻译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就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课后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并借助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译本实行多重评价,把其他同学的评价也作为最终分数的重要参考标准。无形中,这些充当评价者的学生就自主对译本和译文有更深刻的思考,提升了他们对翻译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的学习方向。

五、结语

传统翻译教学观下的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者,是知识传递的终点站。纯粹把翻译当作考试的一部分,这不是语言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极好体现。人本主义翻译教学观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自主探索翻译中的各种问题。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升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使学生具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接受教师已经为他们准好的各种信息,这在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今天有着实际指导意义。

篇6: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和普及。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对大数据的利用和研究成为新的趋势。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进行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在推进。其中,构建新的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基于对大数据特征及内涵的剖析,探讨构建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架构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探索大数据对教学发展方向的影响,促进教育的公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方面的作用,是人们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的要点。在大数据时代下,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能够利用技术和实现创新发展的人才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人才的培养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在这种状况下,高等教育继续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成为必然的趋势。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融合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中通过对构建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实现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展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1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1.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的变革却没有取得相同速度的进步。目前,虽然信息化技术已经走进各个高校的课堂之中,信息化教学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目前的高校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转变。许多高校只是将信息技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之中,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没有改变。在高校课堂之上,仍是以老师传授为主,而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应用于课堂之上。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功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其在教学课堂创新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仍有待于开发。而目前的高校教学,由于受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并未实现较大的突破,现有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些不足,使得高校人才培养出现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限制了人才的发展。

1.2高校教学评级机制较为单一

现在,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机制仍旧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通过课堂中老师的传授,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学校对学生教学效果评价的机制较为简单。另外,通过教学评价实现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改进的机制也不够完善。从根本上说,学校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模式和教学体制进行改进,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推动教学水平提高等方面的任务。许多高校的教学考核模式仍旧是简单地通过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来强调学习的效果、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内容。而这种评价机制对学生需求没有进行足够的了解,评价机制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需求,评价所依据的信息也较为片面,使得评价结果信服力不足,且较为主观。

1.3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

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使得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十分困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学”与“教”的关系。课堂之上,老师通过书本等教学工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而在课下,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更加缺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较为缺乏,老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无法将自己的问题传达给老师,造成师生之间信息的堵塞,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较少根据信息技术对教学的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手段在课堂中运用,也只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无法实现通过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设计,从而起到推动学生夯实教学理念,加深教学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目标。再者,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下,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被动学习的思想,学习只是对于考试成绩的一种过程,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失去长效学习和进行科研创新的动力。

1.4课堂教学出现“高科技,低效率”的现象

随着高等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实验,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投入不断增加。许多学校建立了信息教学中心和实验中心。但是,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高校由于缺少相关的人才和知识,使得教学的软、硬件设备缺乏管理和维护,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另外,在许多高校中,其信息化资源的投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并不明显,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虽然,我国教育资源在开放程度上不断地扩大,但是在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1坚持大数据驱动的基本理念

在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中,首先应该坚持大数据驱动的基本理念。在大数据基础之上,进行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教师、国家、学校等多个层面坚持大数据驱动的基本理念,推动改革的不断实现。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信息化技术不应该仅仅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根据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技术应该有发挥更大功能的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建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老师应该深入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不断探索信息化技术和教学模式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另外,老师应该转变教学的理念,坚持用“数字化教学”的方法,推动数字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在信息技术上对课程教学任务的研究,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新发展。在学校方面,应该加强教学软件的开发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维修和利用方面的知识,维持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较少教学资源浪费的状况。因此,相关的教学资源管理者应该不断加强教学资源的研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果的教学软件。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应该加强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支持力度。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切实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

2.2大数据支持个性化教育

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给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大数据能够通过反馈、预测和个性化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行学习。例如,翻转课堂和MOOC模式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作业以及实验等环节反映学习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包括学习的轨迹、学习的过程等,从而能够根据大数据的反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完善,大数据环境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的教材。而大数据环境下,对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使其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运用。

2.3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在信息化教学的条件下,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能够保证教学资料可靠有效的条件下,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能够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环境。在大数据环境下,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另外,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通过网上的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尽情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应该不断加强教学信息的改革和研究,推动网络优质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实现跨校交流的开展,促进信息化教学下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2.4提高高校老师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随着大数据环境的不断发展,建设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老师仍旧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其对教学改革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老师是信息化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加强其数据分析的能力,强化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如此才能够不断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老师还应该不断增强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推动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3结语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高校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仍面临许多的问题。例如,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等。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的对策。其中,可以通过支持个性化的教学,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提高高校老师数据分析的能力等,来不断推动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伟平,杨世伟.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103-106.

[2]裴涛.基于信息化理念的全新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3):105-106.

[3]赵靖岩,胡振波.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34(1):92-95.

篇7: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服装专业教育的现状,结合服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推行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将教学项目与实际企业生产相结合,实现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与服装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使学生贴近市场、贴近社会,提高实战能力。

关键词:服装设计;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的起步比较晚,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培养了一大批本土服装设计师。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尚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等[1],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理论与技能割裂”表现的较为明显,教学按“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三段式进行[2]。不同科目的教学“各自为政”,联系不紧密,且课程没有和市场动态、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导致一些学生直到毕业还不清楚服装生产流程、不熟悉生产工艺,设计作品与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相去甚远。这样一种脱节现象使得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不明确。从市场反馈来看,用人企业普遍反映刚步出校门的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很快胜任。不冲破这些问题症结,我国高校服装教育的发展则无从谈起。如何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实战水平,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接轨?作为为服装设计市场输送人才的“主力军”,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探索一套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新一轮的主要任务。服装设计教学需要在专业发展及教育模式方面寻求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改革创新。同时,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推动课程改革,不单单做课程教学任务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引导者,教师应从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入手,提高专业课程与市场的贴合度,形成课程特色,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

一、项目教学模式的开发依据

服装企业的设计完全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从设计、制板、生产、营销策划到销售都围绕着每一季度产品来进行。检验服装设计成果成败的关键是其设计是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这就要求服装设计教学结合服装市场来展开,为了打破传统服装专业教育体系的三段式结构,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无缝连接,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理论实训一体化的课程中推行项目教学模式,把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真实活动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模拟服装企业一个季度的生产任务,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融入企业的生产流程,在模拟情境中强化实践技能,学会解决实际的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毕业生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就业。

二、项目教学模式的方法

项目教学模式由服装企业专家和高校专业教师联合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双方构建项目式课程教学的结构,通过分析服装设计专业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建构“职责—任务”表,根据企业中服装设计、生产的主要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以任务为核心分解出若干子项目[4]。教师结合每个项目所必需的工作职责及理论知识,确定教学内容安排及重难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由构思—调研—设计—试样—投产—反馈等一系列环节,小组成员根据教学安排完成任务,学生、教师、企业对项目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具体的实施共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一)确定项目任务

学院与服装企业洽谈,与某一特定服装企业建立项目合作关系,根据合作品牌的设计要求和生产任务,教师起草数个设计项目的主题,确立专项设计任务书。教师向学生明确设计的任务、主题、目标和要求等,引入与本项目有关的概念、背景、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等,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本次项目任务,确认活动中要调查和待解决的问题。

(二)项目成员分组

教师根据班上每位学生的兴趣、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设计主题,针对相应主题开展工作。小组内成员的能力互补、各有所长,每一位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小组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学习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

(三)市场调研

要求学生到项目合作的服装企业及其专卖店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了解品牌的风格定位、消费者定位、价格定位等,针对当季的款式、面辅料、色彩、工艺等特点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另外,顾客的需求应该是设计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因而调查目标客户的喜好、需求就成了市场调查的重点内容。在与消费者面对面的交流中,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习惯、潜在需求、对产品的改进意见及要求等,这主要是为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搜集有价值的情报,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完成该品牌的详细市场调研报告。

(四)设计企划

根据市场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最新的流行趋势,小组拟定新产品的设计企划书和实施方案。教师对设计企划书和实施方案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出修改的建议,并组织小组讨论和个人汇报,完善计划与方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自的任务与职责。

(五)项目实施

小组根据制定的设计企划书进行具体的款式设计、面料和色彩搭配,绘制服装设计效果图。教师和企业方给予修改意见,敲定最终的系列设计稿,根据设计效果图定稿进行纸样设计和样衣制作,样衣制作完毕后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样衣效果再对纸样、面料、色彩选择进行修定。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实时提出建议。在小组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在明确分工的同时也需要相互提供建议和帮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沟通能力。

(六)结项展示

成品展示以发布会的形式呈现,在动态展示的过程中,小组发言人阐述设计理念、产品优势等。台下的教师、企业方代表可对展示成品提问。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对内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他们对外的沟通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营销技巧。企业选取中意的设计作品下单批量生产,投入实体店销售。优秀作品以静态形式在展厅进行长期展示。

(七)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分为三个层级,首先学生在完成项目设计方案后,进行自评、学习小组互评,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享学习成果。其次,专业教师对项目完成的过程进行评分,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出勤率、创作步骤是否完善等对项目过程进行评价。整个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分为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按一定的权重进行评分。最后,企业代表根据最终成品的效果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成衣是否具有创造性与市场价值、成本控制是否合理以及成品展示效果给予最终的评分。这三个评价等级是层层推进的,引导学生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为项目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结论

项目式教学就是一场“真题实做”的实训,其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企业为主导,项目活动为主线”,一改以往“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的分段式教学,弥补了知识和技能分离、各个科目独自为阵的弊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导向,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自主安排学习的进程,完成由明确任务——搜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等一系列工作步骤,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的过程中,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多元智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经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将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进一步提升,促进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从业。项目教学模式是对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与服装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有益尝试,将教学项目与实际企业生产相结合,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行业的支持,这是项目教学实施的宏观环境;而具备完善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则是项目教学所需的微观环境和必要条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实现,一方面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中学习,强调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强调了专业学习的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企业的设计创新和人才储备,形成了双方合作互动,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由于时尚流行瞬息万变,服装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项目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专业方向的应用不尽相同,对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剑章.就业导向下的服装设计教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5):233-235.

[2][3]曾敏.项目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4]朱远胜,徐逸,韩纯宇.服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教育,;(2):139-142.

篇8:高校篮球教学模式及训练方法论文

篮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高校大学生的喜爱,但是目前高校篮球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过于单一和老旧,影响篮球教学综合质量。针对当前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增加师生互动,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利用意识训练法,有效实现篮球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创新训练方法的条件下,促使高校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1高校篮球教学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篮球运动项目不断完善,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关注度最高的大球运动,像美国NBA、中国CBA受到我国众多篮球爱好者的热爱。篮球运动过程中运动强度比较大,包含的运动形式也很多,比如弹跳、投、跑等动作,学生们在学习篮球运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篮球运动还是一项重要的娱乐项目,学生们通过校内篮球比赛,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在高校开展篮球教学,通过篮球训练和篮球比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当中团队合作的能力、策略谋划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实现学生个性发展,成为高校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1]。高校课程当中对于体育课的排课量比较少,一般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课内运动量非常少,导致高校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差的问题,急需通过增加运动量改善学生体质。篮球运动优势突出,对运动条件和技能要求都不高,一般高校校园都会设置较好的篮球场地,方便于学生们成群结队地开展体育运动。除了课上,课下篮球也是高校学生热衷的一项课外体育运动。在体育课期间加强篮球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运动热情,对学生们提升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与训练方法落后

篮球教学虽然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也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热爱,但是由于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篮球教学的模式以及训练方法相对较为落后,篮球教学当中的内容也是一直保持传统教学状态,没有跟着时代发展进行创新和转变。当前篮球教学过程中,依然以老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学习为主,篮球教学的内容还是以投球、姿势、接球、控球、步伐协调以及传球等技术训练为主,内容过于系统化,规范性较强,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更加枯燥。原本学生们具有较高的篮球学习热情,在这样的落后教学模式下学习积极性也不断下降,以至于降低对篮球的兴趣,在篮球运动实践当中缺乏创新和活力,不利于高校篮球教学健康发展。

2.2教学形式单调,师生缺乏沟通

目前高校篮球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在实际篮球训练教学当中,基本上都是老师进行技巧的讲解,学生单一训练。通过这种传统模式的训练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对篮球基础技术进行有效掌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非常少,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基本技术的学习与练习上,即便组织篮球比赛老师也和学生交流不多,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热性和积极性。这种单向教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处于较为单调的学习环境当中,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更难以在篮球训练当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篮球运动的积极作用[2]。

篇9:高校篮球教学模式及训练方法论文

3.1转变教学观念

在高校篮球教学当中,要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训练方法的创新,首先需要篮球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针对陈旧的教学内容,要注意融入更加明朗、开放的教学方式,结合生本教学理念,积极创新,通过多种篮球教学和训练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对篮球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篮球学习当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篮球教师将创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传递给学生,能够在篮球教学中给学生们眼前一亮的感觉,促使学生对篮球学习全面改观,提升兴趣和积极性,在日常学习当中也能通过发散性思维在篮球运动当中加强创新,师生共同作用下提升篮球教学综合质量。

3.2加强师生互动

篮球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教学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全面融入到其中,只有教师一方进行知识讲解,容易陷进思维定式,导致篮球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模式单调从而学生逐渐失去了篮球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老师也容易丧失动力,出现懒惰情绪,教学和学习都不积极。为了全面提升篮球教学活力,需要在篮球教学当中加强师生沟通,在和全体学生全面加强信息交换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在篮球学习当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及时予以针对性解决。在选择课程内容方面,要先对学生进行调查,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在结合学生兴趣点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将近期较为流行的篮球运动元素融入其中,使篮球教学课堂焕然一新[3]。比如可以将近期NBA比赛当中某位球星使用的具体动作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分解教学,还可以跟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师生共同对相应动作进行学习和研究,提升学生对篮球教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篮球学习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3增加现场实践和观摩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技巧练习之后,组织团队篮球比赛,通过篮球比赛全面激发高校学生竞赛热情。篮球教学当中单一的.技巧训练,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放松,学习积极性也低,通过篮球比赛全面提升学生自身心理压力,并进一步督促篮球学习。在篮球教学当中,通过对一些基本技能加强训练之后,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篮球比赛,通过自主组队同时对场上位置进行分配,并合理谋划比赛策略,通过在比赛当中的技能搏斗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在教学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篮球比赛进行现场观摩,或者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NBA篮球比赛,并在观摩过程中进行现场讲解,分析运动员的动作要领,并实现篮球运动精神的弘扬[4]。

3.4意识训练法

所谓意识训练法,其实就是训练学生篮球意识。在篮球教学和训练当中,要注意提升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对篮球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深入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地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单项传输给学生,还要注意加强学生对相应内容的吸收,将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概括和总结,对篮球动作相关概念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对篮球训练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深刻理解。通过意识训练法,一方面是训练学生心理意识,提升学生竞争适应力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是训练学生战术意识,促使学生在实际训练当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效提升训练效率和质量。

4结语

篮球比赛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度日益高涨,通过篮球运动不仅可以提升运动者身体素质,也能有效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在高校开展篮球教学,不仅符合大学生兴趣爱好,也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目前高校篮球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加强对篮球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积极通过创新训练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篮球知识积极性,促进高校篮球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华锋.高校篮球教学训练的创新思维与方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18):179-180.

[2]路伟.拓展训练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7(7):4.

[3]马鑫,李文越.论团队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训练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6(23):21-22.

[4]王泂.篮球文化视野下的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6(5):163.

篇10: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论文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一些地方性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猛,但随之而来的诸如教学资源无法满足专业发展的要求、新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阻碍了地方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一、地方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较早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学校有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美术院校。这些学校位于经济发达城市,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设计类工作室开展得较好。然而,一些地方性高校面临诸多问题。

1.盲目照搬发达地区高校的发展模式

发达地区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实行校企联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由企业提供教学设备、装修资金、项目,学校提供场地、人员等。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高校有大量可操作的项目,企业可以节约房租与人工成本。校方可以借用企业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教师的业务水平,节约了工作室建设资金。但一些地方性高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盲目照搬发达地区高校的发展模式,容易缺乏生存的土壤,校企联合办学很难坚持下去。

2.忽略了地方性高校的生源现状

一些地方性高校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作业质量不高、上课不投入。地方性高校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通常会采取加强教学检查和日常考勤等相对严格的措施,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还给师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甚至因为管理过于严格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这种状态下,教学质量是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的,即使教师让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从根本上看仍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手段,无法实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要求。

3.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地方性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仍沿用原有的教学大纲,没有为实践教学配置符合市场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管理制度也不完善,经费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乱象丛生。

二、地方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的构建

1.学校为法人,自建企业模式工作室

由于所处地域经济条件所限,地方性高校若采用校企联合的工作室模式,会损害自身的利益。如果没有项目和利润,企业是不会无偿投入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其实,学校可以自为法人,出资筹建类似企业运营模式的工作室,利用自身的资源以获得优质的项目,如学校自建项目、教师项目、课题项目、学生自有项目、大赛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等。这些项目不但可以为学校赢利,打造品牌实践基地,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2.健全工作室教学管理制度

工作室要想常态化地开展下去,就需要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地方性高校要想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首先,要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完整的工作室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必须紧贴市场需求,以整合资源为目标。其次,要在专业方向、教学计划、内容、任务、设备管理、工作室管理、资源优化等方面修改并完善管理制度。再次,要加强工作室学生递进培养的研究。工作室由于受到学生年级的限制,往往学生刚能熟练地开展项目设计,却已到了毕业的`时候。最后,要建立与工作室教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评价应该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重,专业能力可以从方案洽谈、设计创意、施工管理三个方面量化标准,职业素养则以团队协作能力、考勤、工作态度为主制订考核标准。

3.合理分配利润

工作室教学模式要与市场接轨,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经济收入不但可以用于工作室软硬件建设,还可以用来提高师生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制订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是工作室教学模式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地方性高校可制订较为轻松的经费管理模式,院系是经费主管单位。工作室在完成院系所制订的基本教学任务与创收任务外,可以享有一定比例的经费支配权,从而形成鼓励和鞭策效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减轻地方性高校的资金压力,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

篇11: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经过体育教学改革,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普遍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类,由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但在体育教学的实际运用中,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正确认识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这种模式的优化策略,真正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一、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分层教学模式的分层方式有待完善。目前,高校体育分层教学的分层方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标准不够全面。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标准包括体育成绩、身体状况、竞技水平等。这些因素过于片面,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划分,导致最终的分层结果不够科学。另一方面,教师不能按照实际情况对分层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导致学生长时间处于一个层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2.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不合理。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使教师找出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评价体系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将其真正落实到体育教学中,即使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也过于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优化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心理素质、认知水平、参与意识、合作能力等因素纳入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二、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1.完善分层体育教学的分层方式。对学生的分层结果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效果,所以,在分层教学模式的'最初阶段,教师要利用科学的分层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差异性,从心理和生理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竞技水平、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因素。例如,教师在进行羽毛球授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羽毛球水平、对羽毛球的感兴趣程度、羽毛球的竞技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分,一到四分属于基础层次,五到八分属于提升层次,九到十分属于高等层次。基础层次的学生重点进行接球及发球的训练,提升层次的学生主要进行接球质量及发球质量的训练,高等层次的学生主要进行竞技过程中技巧的训练。通过将学生进行精准的分层,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教学计划,教师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体育水平,还能真正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

2.建立科学的分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学生的个性态度等。不要只对学生生理方面进行评价,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努力程度等其他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其次,在评价模式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在对学生的篮球水平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投篮等比赛,观察学生近阶段的篮球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在运球比赛中,教师可以利用几名学生进行干扰,计算每个学生的运球时间;在投篮比赛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人,一人投篮,另一人计时,并将投篮结果记录下来。综合比赛结果,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并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完善分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要完善教学方法,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练习排球时,许多学生害怕排球传递过程中造成的冲击力,无法进行正常的排球训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调整发球的距离,使学生逐渐适应排球的接球方式,克服害怕的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细节问题,全面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使学生在每次训练中都有所提升。随着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分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如何将其有效运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高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将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了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优化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能够为分层教学模式在今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谭军辉,黄正喜,柳华清.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升降”教学模式的实施问题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4(6):49-50.

[2]魏强.高校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的大体育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4(7):69-70.

篇12: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论文

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论文

一、高校钢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很多高校钢琴教学中,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集体授课模式比较普遍,在集体授课教学中偶尔会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比较落后,教师常常以教师自己为中心,进行机械式的讲解,讲解内容也仅仅是指法练习、音阶练习、曲目练习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目前高校的钢琴教学的考核仍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学期结束之时利用单一的考核制度进行测试,考试的内容通常是让学生弹奏几首钢琴曲目,然后由钢琴教师自己评分,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在新时期背景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如何改进高校钢琴教学模式

(一)设置多元化的钢琴课程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每周一课或者两课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音乐人才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钢琴演奏能力。单一的课程设置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限制了学生学习多元化知识的过程,也使得钢琴课变成一堂机械生硬的技能课。因此,要改变高校钢琴课堂设置,结合钢琴学科的特点和高校音乐学生的优势,采用集体课与小课结合的模式,注重集体课中教授基础理论与钢琴技能,在小课中针对部分学生疑难问题强化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及即兴伴奏能力,两者形成一种合力,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和艺术修养,推动课堂教学质量逐渐提高。

(二)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演奏能力得到提高。首先,要促进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钢琴集体课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因而要关注到哪些演奏知识与技能较差的学生,在授课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乐理知识、视奏、即兴演奏、节奏等一体的综合课程。在集体课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集体课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功能性和声练习,强化学生的键盘运用能力和伴奏能力,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及电脑技术平台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视奏能力和即兴能力得到训练,促进全体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其次,要促进小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在传统的钢琴小课教学中,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校钢琴小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结合高校教学的特点,注重综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小课教学要增强学生弹唱基本功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弹唱意识和弹唱能力培养,通过运用一些简单的乐谱训练学生的伴奏能力,提高学生的弹唱技能,观察和指导学生改正弹唱中出现的错误,增强学生的伴奏经验。最后,要促进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多元化。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高校钢琴教师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演奏能力逐渐提高,还能够增强学生对钢琴乐曲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提高音乐素养,实现音乐创作。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认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处理好钢琴弹奏、伴奏与即兴伴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即兴伴奏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学生展开有计划、分层次和分阶段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同时保障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全面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技巧,实现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三)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高校钢琴教学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高校钢琴教师应该努力转变学生应付考试的心理,促进他们积极参加考试的心理,以有效改善现有考核评价体系。其次,高校钢琴教师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平时学分制与期末考试制相结合的方式,且二者比例应该趋近于合理,在考评内容上要选择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体的内容体系,不仅注重对学生演奏能力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乐理知识、视奏能力、即兴演奏能力等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其他学生和学生自己,以防止评价片面化,通过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认知自己,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和音乐文化修养。

总之,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改革教学模式,要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扬,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等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篇13: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论文

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文章以艺术设计专业与项目化教学的交融性为出发点,对项目化教学做了分析并对艺术设计各代表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模式做了探讨。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必将成为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捷径。

关键词:艺术设计;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21102-0082-03

1项目化教学概述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其实这种教学方式早在老祖宗时代就开始使用了,只是当时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理论。比如:以前的徒弟拜师学艺,师傅会给他演示一个成品,然后叫他开始做,边做边指导,这就是“项目化教学”了。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就是制定一个项目的实际工作任务。[1]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都可以适用,但专业教育更加适合,目的性更强。在成员组织上,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些项目的实施需要不同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领域的人通力合作。它是一种基于项目施工过程的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是在与真实工作类似的模拟环境下进行教学。这需要教学场地的安排,教学设备的完善,企业氛围的营造等。环境塑造需达到既能模仿真实工作环境又方便常规的教学开展。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项目的领导者,同时也是教学环境的塑造者。[2]如陶瓷设计专业的项目化教学,可以考虑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工作车间的要求,配备拉坯机、车模机、注浆设备、施釉设备、窑炉设备等,组建整个生产流水线。还可以配备与项目相关的阅览室、资料查询室、模型展示室等,同时传统教学中的投影和黑板也是必备工具。这样既能很好地营造生产现场的氛围,又能充分地体现教学的特性。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学生可以获取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还可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与团结互助的品质。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从项目化教学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要比项目本身的成果重要得多,这种真实工作的经历与体验是学生踏入社会的基础,对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影响。同时这也体现其主要的特点: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因此项目化教学是值得一试的,尤其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锻炼良好的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是踏入社会的根本。[3]

2项目化教学与艺术设计专业的交融性

2.1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与项目化教学的关系

艺术设计专业是应用型专业,主要承担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学生在毕业甚至是在校期间就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进入公司实习或者为客户做针对性的服务。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即学即用的人才,而不是照本宣科,只会理论用兵。每年毕业季,求职毕业生制作厚厚一本的简历,上面附着十几页的自我介绍和密密麻麻的获奖证书,殊不知,简历只是一个敲门砖,简历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同样也可以通过简历的设计和制作体现求职者的专业水平。优秀的学生会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制作有个性的、独一无二的简历,让招聘者眼前一亮。这就是专业知识的应用,它比再多的证书都更能说明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因此项目化教学也正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真实环境中去感受、聆听、体验,通过直接经验的获取来学习[4]。听十遍不如看一遍,这种学习方式比任何一种都更加直观与实际。很多经验告诉我们事实确实如此,如在英语学习中,口语与听力的练习最好的.捷径就是去国外学习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练习,闭门造车式的传统学习是不可能学好外语的。

2.2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学思路的转化

在基础课程的授教中,笔者曾带学生去工厂参观整个工艺美术品的制作工序。学生非常感兴趣,并很快掌握了该工种的制作流程与特色。这比我们在课堂上观摩幻灯图片和知识讲解更加直观而有效。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授课,学生负责接受,整个过程中,互动的时间与效果都较差或者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互动,这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利用。从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看出,学生不再在传统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实践中主动学习与获取。[5]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在于参与的程度与实施结果,而不完全在于教师的传授。教师利用设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项目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引导他们自主创新并管理整个教学进度,并从中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与工作协调能力。这比强行灌注的知识要掌握得更加牢固,且不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与逆反心理。项目化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应当包括一个真实项目所需要的全部实施过程,一般而言,其教学组织可以分为:任务布置、学生分组、基础调研、相关知识准备、项目设计方案讨论、项目理论和施工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结果展示、项目验收、递交项目验收报告。通过这样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接触并适应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3项目化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模式

3.1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路转换

艺术设计专业又有很多分类,各学校由于针对性不同,分类也有差异。但基本包括几大基础分类: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的布置上,一般采用先学习基础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然后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建议学校可以稍微打破常规的思路,很多学生反映学习基础的时候觉得跟专业没有关系,到学习专业时感觉到基础重要性的时候已经没时间弥补了;甚至有些学生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还不完全明白自己的专业究竟可以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这无疑也是教学工作的缺失。仅凭入学时的专业介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尝试在学生入学的初期就进行项目化教学的讲解与模拟实施,到企业进行参观与考察,让他们对所学专业有充分的认识;然后在后期学习的基础上,要明确各门课程在整个工作的实施中占据什么地位,有什么作用,这样就大大提升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毕业设计的思路转换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考量标准,它是学生几年来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检测,同时也是学生踏上社会的开始,因此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对于学习来讲,毕业设计不再仅仅是学校的一个工作计划,艺术设计专业完全可以进行各专业间的联合展出,协作展出。如可进行主题空间设计展览,拟定一个环境空间,如酒店、宾馆或者居室,环境艺术专业可以进行实际场景的装修,其中的装饰品与家具用品归产品设计专业负责,视觉传达专业负责空间的品牌打造与宣传广告招贴的制作等,动画可进行短片制作宣传,模拟一个真实的社会效应。有一定条件的学校,可与各相关企业合作,让毕业设计成为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次真实体验。

3.3与地方特色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非遗文化的实施使很多传统工艺美术有了新的发展,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变传承现状,力争创新。很多社会和学校的专家学者也投入到非遗的保护中。落实到学校教育上,就是实施以非遗为主导的项目化教学,进行具体的课程设计。以往为了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学生由此受到启发,找到灵感,然后再做相应的设计。项目化教学更胜一筹。比如艺术设计中产品设计可与非遗企业联合,在课题中进行产品的设计,在模型室完成模具的制作并可以进行试验品的生产。打造一个设计———制作———投放为一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市场的检验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设计的现状与不足。视觉传达专业可以对产品的装饰进行设计,并通过企业形象设计,广告策划、包装设计等课程完成产品从设计制作、包装、品牌打造、广告宣传等一系列工作,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较大的项目化教学策划可以实行各年级之间、各课程之间甚至各专业之间的联合。项目化教学可以摆脱以往相对单一与程式化的设计课程授教模式,结合不同类型的细分课程的特点,通过与非遗基地校企联合的方式,教学成果可以通过专题设计、作品展览、成果反馈等形式宣传,一方面对所学知识与取得成果有进一步认识,另一方面对非遗文化有新的理解,进而对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做深层次的认识。

4结语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个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既克服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诸多弊端,又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模式,以达到适应各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在当今就业压力严峻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工作能力、社会竞争力已成为高素质学校教育的延伸。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和实施,未来必将成为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捷径,也是艺术设计专业乃至其他相关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邵正林.论项目教学和模块化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的结合运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51-54.

[2]胡子有,黄海生.项目化教学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研理论,2009(6):45-46.

[3]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2):43-44.

[4]李庆武.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探索,(4):32-33.

[5]朱丽梅.项目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J].教育导刊,(10):12-15.

篇14: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特色办学论文

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特色办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模式办学特色教学管理豫章中学南昌市

面对新形势的挑战,面对教育改革中的具体问题,豫章中学党政领导一班人很重视教学理念的转变,不断探索教育教改新路子,站在教改前沿,大胆推出特色办学,在抓好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逐步形成富有几大特色的办学方向

一、强化英语教学特色

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突出英语教学,走特色办学之路,为学卜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豫章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的英语教学有着优良的传统,英语教学成绩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我国加人WTO,形势的发展更要求我们的学生学好英语这门学科,因此,学校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英语,加大英语教学改革。学校高规格地建成配制了两个英语语音室.教室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科教兴国.科教兴校.科教兴学科已经成为我校英语教师的共识:为了使英语教学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学校特别聘请外籍教师对学校的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每周一次,并配备英语口语较好的教师组织集体备课,跨学科备课二全体英语教师团结协作,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创造性地工作

学校重视课堂实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交际训练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学校要求英语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广泛开展英语听说读写活动,不定期举办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英语活动:开辟英语角英语沙龙,举办演讲比赛、英语小品大赛、英语歌曲卡拉OK比赛,开展优秀学法评选、手抄报展览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学校还增设了校园电台,利用课余时间播放英语歌曲等英语节目,营造一种‘听”的氛围.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学校选用了体系更为完善、更有权威的人教版英语教材.鼓励学生通过字典词典阅读原版英文小说,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在写作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专项训练,既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注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近年来,学校的英语教学成果显著,继续保持外语教学的传统优势.中考、高考的英语成绩也十分喜人

二、坚持科技特色

特色办学工程伴随豫章中学迅速发展,全校师生清醒地认识到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压力同在,大家一致认为学校的出路在特色,学校的发展在质量人才素质的提高在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创新需要从小培养.科普教育就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此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明确了”科技特色”作为办学特色之一,并从学校整体规划和办学方向上进一步明确并开始付诸实施

学校坚持科技特色办学路子,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先后成立了各种科技活动小组.开展“金钥匙’科技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为培养一批小科学家、小发明家、小设计师创设良好的环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南昌市中小学科技节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展示学校科技创新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二同时,广大教师还把创新精神的培养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定期开展科普知识和学校科技活动的宣传,开设青少年科技创新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科学考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制作等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大赛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积极参加各学科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绩斐然学校多人多次获全国科技及省市科技创新大赛奖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l:活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优质项目奖;盛裘E同学由于获得全国科技“三小活动”竞赛一等奖,被保送冶工大就读,现为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从事火箭设计工作;邹之琴同学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的殊荣(全国100名,江西省2名,南昌市只有她1人。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近年来,学校投人了大量资金进行教育设施的建设,理化生实验室按省级一类标准装备.有语音教室2个,高标准地配置了2个多媒体教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三个学生微机室,共有电脑220台,并建好了校园局域网二学校做到各学科都有配套的电子音像教材,教师手中都有电脑使用,教师能用电脑为教学服务,自制教学课件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电脑建立题库、制作试题、网上下载教学资料二学校正在努力做到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并开通英特网,建成以学校为中心的远程教育服务网络和网上学校,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随着学校信息技术的完善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学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进一步保证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取得实效因此,学校被评为“江西省现代技术教育先进学校”

三、发扬体育传统特色

体育历来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体育成绩一向骄人,各项运动项日成绩名前茅,足球队更是在华东地区具有名气一直以来,学校非常重视抓好体育教学,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如举办“豫章杯”足球赛、初高中的效球赛、初中拔河比赛等,爱好体育、锻炼身体成为像章人的优良传统2001年学校参加南昌市首届中学生体育节.分别战胜了多个高水平运动学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在今年闭幕的第二届南昌市中学生体育节上,豫章中学又是蝉联冠军历届全市田径运动会学校初高中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豫章中学也早已成为我省体育、田径、足球等项目的传统学校,多年承担代表南昌市参加全省足球比赛的任务. 2000年豫章中学足球队代表南昌市参加全国“华晨杯”江西赛区中学足球赛荣获第一名学校招收有体育专长的学生进高中学习,参加全国体育院校高考招生考试.每年的高考升学率高达90}1}.为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院、上海体院、天津体院、武汉体院、江西师大等高等学府输送了一大批体育专业学生由于体育工作成绩显著.豫章中学多年来被评为省市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先后获得“江西省群众体育光进单位”、“全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省青少年体育训练先进集体”等殊荣

四、举办“青培班”

针对青年教师多的情况,学校加大了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依托“青年教师培训班”,系统开展有针对性、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富有豫章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教务主任和政教主任共同组成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和计划,提出青年教师“一年人门,二年达标,三年创优,四年冒尖,五年成才”的具体目标,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如请优秀青年教师谈成长经历,青年教师交流班级工作会;学习师德规范条例,请优秀老教师进行“师德”专题报告会;请优秀班主任介绍班级工作经验.举办班主任艺术沙龙;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改进教学;学习《南昌市中小学生各学科教学常规)};多媒体课件制作学习.学习了Yowerpoint,Flash课件制作方法.请专家教授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办法和技巧讲座;教案编写、板书设计、课堂语言等教学基本技能讲座:每位培训班成员在本组上一节公开课,并由同行进行评课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如青年教师备课教案规范化检查、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青年教师辩论擂台赛、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演讲比赛经过几年“青培班”活动的开展,我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学校每学年还利用“青年教师座谈会”、“青年教师拜师会”、“青年教师慰问会”等机会,加强学校领导与青年教师的沟通:学校将青年教师优秀教学成果、先进的教育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全校教师中推广,收到了显著的效果.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每年市’‘园丁杯”教学比赛.学校都尽一切努力.支持每一位参赛的青年教师取得好成绩涂秋鸣获第四届全[}F}中学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江西省第六届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南昌市第三届“园丁杯”优质课竞赛青年教师有一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二人获三等奖,南昌市第四届“园丁杯”优质课竟赛,已有7l`参加决赛(成绩未公布),余敏、任桂艳参加省级优质课竞赛获一、二等奖;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有20多人担任了班主任,占二分之一还多,35人担任初、高中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完成J’开班初定下的培训日标,黄彦青还被评为市级先进教师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全省初中物理教学竞赛中,青年教师赵潇a恬又荣获一等奖_

近年来.学校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连续四年都以大比例超额完成1高考指标,录取人数列同类学校榜首.一大批学生经过学校精心培养,先后考人了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2003年学校高考.文理科上本科线人数158名.体育、艺术类[本科线人数62名,共有381位同学被高等院校录取.录取率为86}h,其中蒋璐同学高考作文还获得了满分一2004年学校的高考又捷报频传,有10名同学考卜1}一本,文理科上本科线人数162名,体育、艺术类上本科线人数68名.共有396位同学被高等院校录取,录取率为87.5}I},这些在重点建设高中和普通高中学校中都名列榜首并遥遥领先:高考的突出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为此学校荣获“南昌市普通高中教学目标管理一等奖”:

多年来.豫章中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市前茅,中考优秀率和合格率均大大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而近十年来,学校竟创造了诞生7名中考状元的奇迹!2002年中考有159名同学考人省重点高中,优秀率达39.2}1}:2003年中考又有175名学生考人省重点高中.市中考前10名中学校就有3名.张粤同学名列第三,董坷、刘茹同学并列第五:有的班级英语超市平均分30多分有的班级数学超市平均分20多分2004年中号又喜获丰收刘侄侄同学以593分的好成绩成为南昌市的中考状元.全市中考总排名第九、第十的二位同学也出自豫章,全校上485分省重点高中分数线的同学达196名。

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化分析研究

浅谈以人为本的国家形象与北京奥运会的文化传播的论文

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盘点五花八门的各国“洋高考”(组图)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题目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双语审判工作的调研报告

盘点: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七大高考专业(组图)-教育-凤凰网

病理学教学如何为培养型人才服务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化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论文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化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化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西北民族大学什么专业最好2022-05-07

试论高职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中多语教学的思考论文2023-07-06

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学策略转型分析2022-06-10

高分子化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2023-11-26

浅谈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义论文2022-09-20

理工类文献综述范文2024-01-29

英语专业的文献综述范文2023-03-11

文学文献综述范文2022-10-22

老师对文献综述的评语2022-05-08

刑法文献综述范文模板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