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30 13:08:15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可变资本v”为你分享14篇“电教教学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电教教学论文

篇1:机电教学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近两年“互联网+”的模式基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中职校的教学模式更应该紧跟潮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校;机电教学;策略

一、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中职校的学生年龄层较小,多数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自主性不强,自立能力有限。

有教师曾对中职学生的基本水平进行过调查,发现在测验中很多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及格,但是也发现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

整体来说学生们的底子较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这样的一个学生特点就给教师的教学增大了难度和强度,很多知识点对于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而相反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又晦涩难懂,形成了两极分化。

(二)教学内容重复,重理论轻实践

很多中职生表示课业压力繁重,机电专业课程设置过多,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大。

据不完全统计,有些中职校机电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居然多达22门,除语文、政治、英语等基础课程外,机电专业基础课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除此之外专业技术课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气控制与维修》、《机床电气与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机与电拖》等,还有一些实习课。

学习时间有限,专业课设置过多,课时安排自然不足。

过多的理论课占用了学生们的实际实际,削弱了中职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像《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这样的专业课,课程内容直接存在严重重复,是对人力财力物力的严重浪费。

(三)教学手段单一,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高校已经开始普及多媒体的配备和使用。

但是由于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更新缓慢,导致现个别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课本—讲稿—黑板—粉笔”教学模式,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尤其是在机电教学中劣势十分明显,比如对PLC控制自动洗衣机的讲解,用黑板教学需要画大量的链接线,既浪费时间又不能保证教学的直观性,导致教学效率低、节奏慢、收效差。

由此不难发现,多媒体的普及和应用至关重要。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提高机电专业教学质量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主体,只有这两个主体都发挥相应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现在的学生思想都很独立,想法也很多,简单地说教绝对不是好的教学方式,相反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产生厌学情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集思广益,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

比如课堂上除了简单的提问外,可以在课前给同学们留下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难度可以适当提升。

以机电传动中的机床行程控制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行程控制的案例,在授课时可以以龙门刨床的行程控制为例,通过展示龙门刨床的运动以及控制过程,让学生掌握龙门刨床的转向控制、终端保护、自动循环、制动和变速等基本过程。

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学生自主预习,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产生挑战、解决难题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将解决课业难题、获得实际能力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核心课程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和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设置的课程也应该以之为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多且杂,同时也存在内容上的交叉,这使得教学成效甚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课程体系的优化势在必行,根据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的深度要求,要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训课程,三者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合并重复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如将“电、车、钳”确定为核心技能的三大类,将切实关系到学生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课程如《电气控制与维修》、《电子技能》、《车工技能》等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

增强实训课程的针对性,进而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之间的有效对接。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机电教学具有线路多、系统复杂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浪费时间,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多媒体教学与之相反,能够呈现直观、具体地向学生展示所要讲解的内容,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机电知识,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便于师生间的交流。

例如机电教师在讲解电气线路接线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多次观看线路接线方式,继而令学生利用多媒体来模拟接线。

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和学习,在实训中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另外一个优势是最大限度的节约了时间,如星—三角降压起动这一内容一般需要6节课,采用多媒体后,只需要4节课就可以完。

而且多媒体教学具有反复播放的优势,可以加大教学质量的保证。

机电教学应多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让机电教学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大放异彩。

总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的共同心声,而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机电专业的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才能消除学生的畏难和困惑心理,使学生乐学、好学,进而促使其掌握机电技术,成为一名信息化时代下适应社会的新一代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启龙,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理论研究[J].职教论坛,,(5).

[2]刘哲.对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1).

[3]王启龙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理论研究[J].职教论坛,,(5).

[4]王念哲.比较视域中的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16).

机电类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机电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在此种社会背景下,机电教学专业越发受到重视,为提升机电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教师应加大对其教学模式的研究力度,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丰富学生机电实践活动,借助项目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学生整体操作能力。

本文将基于项目教学模式,对机电人才培养加以探讨。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机电教学;研究分析

项目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将其合理地运用在机电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项目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分为收集项目信息、确定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等具体模块,且每个模块的主体都是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的不足,合理进行练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项目化教学在机电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流程

机电教学中应用项目化教学的流程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介绍项目、学生分组、小组项目立项、自主学习与开展项目、阶段小结与交流、成果提交与评价。

1在设计项目前,教师应从提升机电教学的有效性角度出发,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以目标激励学生去学习;二是项目设计应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项目的内容也应遵循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得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取学习乐趣;三是保障项目设计的创新性,利用学生对于未知知识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项目前,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学校具备的实验条件,包括实训基地、实验室模型、设备配备情况等[2]。

篇2: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论文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论文

在高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学内容,已引起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的革命,成为高科技条件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事半功倍之效。在体育教学中,电教手段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体育知识技能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于运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理论课的空间,课前充分做好准备,了解和分析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通过体育录相带、VCD碟等把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全面刺激人体各器官,能使学生从角度轻松愉快的接受信息,避免呆板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例如,在课本篮球部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由于这一动作牵伸全身多个关节,节奏较快,动作复杂。因此掌握有一定难度。如果采用电教手段,先让学生观看篮球比赛的录相及VCD碟片,欣赏精彩进球。让同学们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习上的激情和求知欲。在同学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回放“单手肩上投篮”这一动作的慢镜头。然后把镜头定格在“蹬、伸、屈、拨”四个技术要点动作上,并用投影仪在银幕上显示出相应的文字说明(即具体动作要求、易犯错误等)。讲课做到了重点突出、语言简洁、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实践课上的模仿和练习打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利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课教学环境。

由于体育室内课理论知识较抽象,文字、材料、插图单调,体育实践课动作技术强,结构复杂,学生理解吃力,模仿不得要领。如果把理论和实践知识有创造性地制成投影片,并与录相带、VCD碟片的部分镜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技术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次讲解各个分解动作,抓住重点,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所要掌握动作的技术要仿领,增强理解深度,激发学生向所喜爱的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模仿学习的兴趣,创设教学环境,以动静相结合,声像合一,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从而有效地调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正确利用电教手段,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如果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也为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例如,学习“挺身式跳远”一节时,仅靠体育教师课堂上瞬间的几次示范,学生很难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如果通达VCD、录相机把优秀运动员比赛练习的动作慢放出来,可以让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然后把助跑踏跳、腾空滑翔、展腹挺胸、缓冲落地四个要点分别定格播放或回放。同时教师结合画面,恰到好处的分析讲述,从而突出了教学中空中展腹挺胸的重点,突破了助跑踏跳的难点,存在问题也迎刃而解。

四、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从美学角度讲,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它有着强烈的美感和价值。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作为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然而体育教学内容之多,而且技能之大,又是大多数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良做到的。如果使用电教手段,就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可较好的帮助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如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学习,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美的价值。如果通过有计划地、有组织地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艺术体操录像,同时加上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学生们就逐渐领悟了其中美的内�N,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他们的动作也显得舒展、大方并初具欣赏韵味了。

综上所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诸多不利因素,处理室内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从而合理使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优化教学环境。同时,对每位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来说,都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的电教手段,从而使体育教学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3: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比较教学论文

【摘要】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里,含有不少“比较”的因素。在教学中把这些“比较”因素作为形象的电教教材,不但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第八册第四课《劳动最光荣》,在讲“劳动创造了人类”时,制作了两框投影片:一框是古猿在森林里攀援、跳跃;一框是现代人正在工作,劳动的场面。在讲“劳动创造了世界”绘制了一张远古时代茫茫世界的画面;一张是现代美丽的城市风光掠影,分别进行比较,既减少了语言表达,又易理解。又如第十一册第一课《祖国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选择戚其振在香港和在山东故乡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画面制成两框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更进一层认识到社会主义好。再如第十册第四课《谁最美》一文中,选择“阿姨的外表美,但心灵不美”与“叔叔的行为最美”两框投影片进行比较。这样既减少了语言表达,又易理解。使学生懂得只有心灵美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篇4: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比较教学论文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里,含有不少“比较”的因素。在教育实习中,我们深入钻研,充分挖掘,运用“比较”教材,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鉴别能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如何进行比较呢?我们在教学中把这些“比较”因素作为形象的电教教材,制成幻灯、投影片。不但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思想品德》课的枯燥乏味现象,使思想性与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例如第八册第四课《劳动最光荣》,教育学生要从小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在课文前半部分是讲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但是,这样的内容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深了一点,非常抽象、空洞,教材讲起来有一定难度,学生不易接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这一教材中的比较因素制成投影片,则克服了这一困难。在讲“劳动创造了人类”时,我们制了两框投影片:一框是古猿在森林里攀援、跳跃。一框是现代人正在工作、劳动的场面,在讲“劳动创造了世界”时,绘制了一张远古时代茫茫世界的画面。一张是现代美丽的城市风光掠影;在讲“劳动创造了未来”时,绘制了一张神秘莫测的太空图,激发了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样,把抽象深刻的道理形象、直观地呈献给学生,缩短了教材与学生的时空距离,既减少了语言表达,又易理解,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劳动创造人类,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又如第十一册第一课《祖国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通过戚其振在香港和故乡山东不同的生活遭遇的比较,启发了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好”的道理。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选取戚其振在香港和在山东故乡的两个截然不同曲生活画面制成两框投影片映示给学生,使学生真切、形象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好”。课文后面的“想和做”中的两则阅读材料,我们也制成一组对比较强烈的'投影片,映示给学生,使学生更进一层认识到“社会主义好”。

再如第十册第四课《谁最美》一文中,通过对阿姨与残疾叔叔的外表、行为、语言等方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心灵美的人才是最美的人。为了能充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设计制作了一档复合投影片。先分别展示阿姨与叔叔的外表,看谁最“美”,再用抽拉片将阿姨乱扔香蕉皮的行为展示出来,使学生得出“阿姨虽然外表美,但心灵并不美”的结论,最后映出叔叔弯腰拾香蕉皮的画面,使学生最后得出“叔叔的行为最美”的结论。这样通过投影手段进行比较,自然懂得“只有心灵美的人才是最美的人”的道理。

《思想品德》教材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比较”,可利用幻灯、投影等手段进行教学。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认真理解编者意图及教育目的,则可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灵活利用电教手段,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实现教学最优化。

篇5:电教媒体对于教学的意义论文

电教媒体对于教学的意义论文

一、确立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

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时,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描绘惟妙惟肖,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用语言去进行简单的说教,还是容易使部分学生难以去感知文章描绘的意境的。然而如果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的特点,将黄山上形态各异的石头通过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当那些栩栩如生的图片搭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学生就会在一瞬间被吸引,当学生产生去了解的兴趣,就能进一步的去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会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当然,通过的电教媒体教学也能很直观地把黄山奇石的特点表现出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遵循“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原则去选择媒体教学,不然很容易造成一部分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原则

在当前的一些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对教学方法的辅助过程中,我们发现电教媒体不再是辅助作用,反而成为教师演示或者装裱课堂的工具。在课堂上,一些教师为了展示自己备课时精心制作的一些“精美”的课件,便将整节课的时间用来展示课件,虚耗掉大量的时间,学生则成了观看软件展示的观众。教学不是汇报演出,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果只是完全依赖课件去展示,而没有与学生交流学习,则永远不会实现“多媒体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原则”。我在设计PPT时有一些小技巧,如设计完PPT时向自己发问:还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哪些部分过于花哨?什么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去思考?通过这些反思能够有效地减少不需要的部分,减少一些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在课堂上,我会控制PPT的切换速度,尽量不让学生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让PPT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在设计总体的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处理“媒体、教师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控制下,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三、为达最佳教学效果服务

在很多事情上的基本原则都是手段要为目的和效果服务,这一原则对选择现代教学媒体同样适用。一般的电教媒体其实仍然属与现代媒体的范畴,虽然它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看上去已经逐渐落伍了,但其实从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看,它反而更甚于现代的多媒体。如在学习“瀑布”一文时,学生可以在通读全文,了解了瀑布的壮美景色之后,再播放一些关于瀑布的影像,直观地感受瀑布的形、声,领略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只有让学生听其声,见其形,学生才会对瀑布的形象理解更加深刻,也会在观看到瀑布时喜爱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因此,当我们在使用一些先进的现代媒体去辅助教学的同时,还要结合课文的教学内容考虑到:无论是“一般的电教媒体”,还是“现代的多媒体”,只要其能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好的作用,达到最优秀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应该使用它。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层出不穷,依靠“一根粉笔一张嘴”就能驰骋教坛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同时,我们也该意识到,运用电教媒体去辅助教学的时候,必须注重其实际的教学效果,将电教媒体置于其最需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做到物尽其用。

篇6:小学数学电教论文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 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 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 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 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 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 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 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 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 心应手。

三、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

附图{图}

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 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 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 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 ,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 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 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如下图:

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 要好多少呢。

附图{图}

四、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 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 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 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在学生思维困惑处

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 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 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 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 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 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篇7:运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论文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论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不断地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使自己所用的教材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现在,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教材去进行教学已不是新鲜事。但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实在太少,这中间有体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体育课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需要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需要在身体运动之中去认识、理解、掌握、运用,其课堂大都是在较为宽广的运动场,这给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挂图等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使体育课教学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实效性,有助于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

一、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一阶段都能连贯的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电化教学,通过声、形、动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空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先上一些体育理论课,让学生了解体育,了解体育知识,例如,体育的历史、发展,再具体一些,操场是什么样的`,篮球场是什么样的,许许多多都可以利用制作课件(可利用软件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在跆拳道项目的教学中,我会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比赛和教学之类的光碟,让学生大脑中有大概的印象,对于画面中优美的动作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体育录相带、VCD碟等把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学生多角度轻松愉快的接受信息,避免呆板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还有在最近新广播体操的教学中,如果一直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心理,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广播体操光碟,使学生的视觉有了不同的感观,自己的动作和视频中的动作对比,达到更好的效果,比起教师一个一个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好多了,而且学生的信心也不会受到挫伤。学生就更有激情,不再是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

二、 体育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正确地应用媒体。如:音乐进入体育课堂。由于体育课运动量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与单调感,而音乐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缓解生理负荷,消除疲劳,从而轻松主动的掌握体育技能。体育课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适量地播放预选的乐曲。音乐进入体育课堂,不是随意点几首乐曲,无视教学实际地乱放一通。首先所选择的音乐韵律要与练习动作的节奏相一致,练习的内容应是易于按均等节拍时间划分的,才适宜作为配乐练习。其次选择的乐曲要合适,旋律要优美、轻松、清晰、健康、活泼。此外还要注意配乐的时机。比如,在课的起始阶段,播放一首进行曲,使学生在雄壮的乐声中列队,精神饱满,队列整齐,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改善了课的始动环节,顺利地进入正课教学。课的准备阶段,可以播放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2/4拍子的乐曲,伴随着口令提示,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各种各样的准备活动操,自然感到新鲜、有趣、轻松。课的结束阶段,可以播放舒缓、优美的乐曲,伴随轻松、活泼的动作,可以调节情绪,恢复体力,使体育课有张有弛,轻松活泼,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和熏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运用电化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电教手段将现代的声、音、动作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和情感丰富的讲解,自始至终为学生的服务。进行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我在讲解,仰卧推起成桥一课时,用电视录像演示:“仰卧在垫上”、“手脚放的位置”、“推起成桥”、“头的位置”,它们是引导学生加深对整个动作的全过程,全面领会动作要领。其次,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促使学生自己重复练习,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抛弃了传统的集体喊口令的练习,当然必要时要集体综合练习。另外我用图纸画出背越式跳高的四个环节,让学生对图中所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空中的过杆动作与易犯的错误。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本节课在教法上与以前明显不同,始终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观察到教师结合图片阐述,到学生的实践体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从美学角度讲,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它有着强烈的美感和价值。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作为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然而体育教学内容之多,而且技能之大,又是大多数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良做到的。如果使用电教手段,就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可较好的帮助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如在体操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学习,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美的价值。如果通过有计划地、有组织地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体操录像,同时加上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学生们就逐渐领悟了其中美的内�N,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他们的动作也显得舒展、大方并初具欣赏韵味了。

多媒体已经进入体育课堂教学,并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为了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应用时要注意: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正确地应用媒体;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讲究电教媒体的使用效果,遵循体育教学自身的规律。多媒体教学是辅,而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创新才是主要的,只有这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结出累累的教学硕果。

篇8:历史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论文

历史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论文

电教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同并广泛采用,而历史教学由于它所特有的不可逆性和过去性,使越来越多的历史教育者更加注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中运用电教媒体开展素质教育是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重要手段。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过去性:已经发生过的历史时间不可能再现。因此正确地使用电教媒体,可以有效地辅助课堂语言教学,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那么在历史电化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根据各种媒体的功能和特点选择电教媒体

电教媒体由两部分组成: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从感官方面来分有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觉媒体等几类,而针对历史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认为视听觉媒体即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能更完善、更灵活、效果更好,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文字材料有形象、直观地认识和了解。

二、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电教媒体

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对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如何选择电教材料辅助教学内容至为重要。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的电教媒体功能各异,因此就要求教师要慎重选择相应的电教媒体。

三、选择电教媒体应顾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认为:“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不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作为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并且不同年龄的学生其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活动和推理方法均不相同。因此,我们在选择电教媒体时应考虑到高中生的注意力趋于稳定和集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客观事实,选择有利于启发和诱导思维的电教媒体,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综合能力,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

四、把握课堂实施时机,运用电教媒体

在选择了最佳电教媒体后,什么时间、怎样运用电教媒体还要注意好对时机的把握,提前或错过都会降低电教活动的整体效果。

1、语言先导,电教其后。

2、电教在先,语言点拨。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边进行电教活动边用语言串联。

在进行电教活动的同时,用精辟的语言串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种方式在进行课堂训练、或单元小结时会经常使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图文并茂,寓教于乐,轻松游弋于上下五千年。

五、注意电教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器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求运用电教媒体并不是排斥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中经常提倡“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将现代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手段有机结合,使二者浑然一体,各取所长。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文学、艺术、体育、音乐、地理、建筑以及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领域,但又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学科,这也就为历史教育中现代与传统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当代科技发展史中的每一项重大突破,都会对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面对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新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历史教学真正迈入多媒体时代。

篇9:浅析小学语文与电教媒体整合教学论文

摘要:详细分析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 扩展知识空间,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电教媒体; 小学语文; 教学情境;

1 前言

电教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有效利用电教媒体可以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起到很大的作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有效方法,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 电教媒体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探索精神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1]。

篇10:浅析小学语文与电教媒体整合教学论文

创设教学情境, 加深课文理解

合理利用电教媒体, 对创设教学情境十分有效。投影仪教学直观、形象生动, 学生可以快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及场景, 就像是身临其境一样, 良好的教学情境更容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形象生动的教学也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探索的欲望。

如四年级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整篇文章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的坚强勇敢和对父亲的信任,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是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浓浓的父子情。但小学生阅历较浅, 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认识也不够, 只有把地震等这些抽象模糊的概念、事物以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这个时候就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特定的情境, 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情境, 感受文章的事物和情境, 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课时, 先给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的视频和图片, 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 学生必定会对地震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可以感受到地震灾害的震惊场面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无奈和渺小, 调动学生的情绪, 提升课堂教学气氛。看完视频和图片再给学生讲解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 让学生对文章流露的情感产生共鸣, 深刻理解文章中描绘的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以及在灾难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内涵。

扩展学习空间, 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是为了培育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能力, 而这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遇到很多困难。如今, 电教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在电教媒体教学中, 多媒体计算机运载的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 学生可以很大范围内查询、分析、筛选、整理、积累信息和知识, 极大地扩展学习空间。同时,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利用播放视频与音频、展示图片等手段, 让小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2]。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 对于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 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者视频, 来达到让学生认识字并会写字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象形字“山”, 可以展示一幅一座高大山峰的图片;教学会意字“森”, 可以展示三个“木”字结合成“森”字的过程;教学形声字“鹅”, 可以播放鹅叫的视频;等等。利用这些展示手段, 可以让学生轻松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有效提高识字写字的能力。

又如在教授三年级课文《月球之谜》时, 除了讲解文章涉及的月球知识外, 还从网上寻找许多月球的知识, 给学生观看、阅读。对于对月球感兴趣的学生, 可以把一些介绍月球的书籍、网页、网站、论坛等介绍给他们, 教授他们寻找相关知识的方式方法, 扩展学习空间, 激发求知探索欲望, 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巧用电教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比较抽象, 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直接相关性, 学生容易对其缺乏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电教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生动、形象的参照物, 创设情境, 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逼真地展现出来, 吸引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授《桂林山水》时, 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桂林, 只是阅读课文里面的文字和听教师的讲解, 他们无法知道桂林山水具体是什么样的, 对于文章中美如画的意境的描写也很难理解。在教学中, 笔者巧用电教媒体, 把《桂林山水》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用生动直观的图像表现出来。同时,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桂林风土人情的视频, 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在导入新课后, 一边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图片, 一边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的美景之中, 充分激发学生观赏、品味桂林山水的兴趣, 对于文章中“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抽象的词语, 也能结合形状各异的山峰图片来让他们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教学, 让学生品味出作者语言文字的美, 如身临其境一样去欣赏桂林山水, 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资源, 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把握重点、攻克难点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用的方法。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是很丰富, 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 理解学科知识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正确梳理好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资源, 把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具象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 逐一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 让学生能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更好更有效率地接受语文知识[3]。

如在教学《称象》这个课文时, 经过梳理, 这一课的重难点知识就是“曹冲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如果只是依靠阅读课文和教师的讲解, 学生很难理解曹冲到底是怎么称出大象重量的。所以, 这时候就要借助电教媒体, 充分利用资源, 把“赶大象上船”“船舷画线”“赶大象下船”“放石头上船”“运石下船”“称石”这一曹冲称象的过程用多媒体展现出来, 让称象的步骤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现出来,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多媒体展示完之后, 让已经理解曹冲称象原理的学生上台表演, 把称象的过程演示出来, 让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 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突破重难点, 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教材内容, 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提倡大语文教学观, 指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 要在教材的内容上拓展延伸, 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学习知识, 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弥补教材资源的短缺, 有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节省课堂时间, 优化教学环节。同时, 电教媒体丰富的知识环境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打开学生进行创新的大门。

如在教授《乌鸦喝水》时, 为了拓展延伸知识点, 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找一些类似《乌鸦喝水》这样益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让学生拓展知识面, 发散他们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先播放乌鸦喝水的影像, 根据影像让学生发散思维, 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乌鸦喝水的方法外, 还有什么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这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 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针对学生思考的结果, 教师要做出科学的点评,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正确引导和鼓励, 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 为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播放相关视频, 通过视频, 学生可以看到茂盛葱绿的树木, 手一拍, 就看到了多姿多彩、大小不一的鸟类, 就像文章中所写的“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这生动鲜明的一幕, 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鸟的天堂”。针对学习这篇课文, 给学生布置一个描写大树的写作练习,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可以描写风吹下的大树, 也可以描写下雨时的大树, 更可以描写大雪下的大树。总之, 让学生全凭自己的想象来描写, 以此方法来拓展延伸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挖掘美感因素, 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在欣赏课文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努力挖掘文章中的美感因素,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能感受美, 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授《燕子》时, 可以借助文章中的“燕子”来赞美春天的美丽。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来结合文章, 帮助学生欣赏文章中优美的句子。介绍完课文的背景知识后, 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同学们, 你们有没有听见过春天的脚步?有没有看见过春天婀娜多姿的身影?有没有感受过春天沁人的气息?”对于这些问题, 学生一开始可能回答不出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 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对文章进行朗诵, 将文字和图片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之后, 深刻体会到“春天的脚步”“春天婀娜多姿的身影”“春天沁人的气息”这些美的意境, 感受到春天的美, 得到美的熏陶, 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3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有效运用电教媒体,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更好地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同时, 教师也应该记住, 电教媒体只是教学中有用的辅助手段, 课堂还是要以学生为主, 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到最佳契合点, 让电教媒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4]。

参考文献

[1]张小伟。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4) :83。

[2]曾晓荣。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 2010 (4) :26—27。

[3]董新全。解析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 (1) :105。

[4]何兰芝, 张淑平。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误区及评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9) :125—126。

篇11:电教手段在地理教学的作用论文

电教手段在地理教学的作用论文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有了这种新的电教手段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教起来方便,学生学起来也轻松。特别是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更是离不开电教手段的辅助,因为地理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一般教学难以克服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丰富而复杂的板书和图画,局限于一块小小的黑板,难以充分展现地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2.对于多数青年地理教师来说,要在地理课中完成丰富的板书板画内容要花费较多时间,而且由于教学经验欠缺,并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这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影响。

3.地理挂图虽然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其繁杂的信息量和分不清主次加上能见度不高等因素,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由浅入深阶梯式学习与提高。

4.地理学科的名词概念甚多,加上规律原理也不少,因此需要更多的图文转换、对比推理和归纳总结,这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是很难完成的。

5.地理教学研究的是自然世界发展变化的规律,同时兼顾各地的社会关系、民族特征及文化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中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些内容,必须从现象深入本质,从外貌形态特征到客观发展本身,一般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如果在地理课堂中有效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解决一般地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生动展示地理知识,实现学生认知发展

在成熟的教育体系理论中,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所以,电教化的地理教学需要围绕实现以上六个目标来开展。所谓电教化教学,就是根据地理课程的内容,去选择合适的电教媒体形式如电影、视频、图片集等,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通过直观的教具可以将地理知识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地展现给学生,为其识记和理解添砖加瓦。相应的,这些也能够逐渐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习热情,主动开展学习,学习积极性骤然提升。具体的讲课流程是这样的,教师以教材为基础,通过电教媒体向学生抛出一些启示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反馈等一系列过程保证学生的认知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这对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学生最后的反馈,正确的要加以肯定,错误的要引导修正。最后,把教材重点、教学难点和关键内容等串联起来,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有效利用地理图形材料,图文并茂生动开展地

理教学地理图形是地理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地理学科独有的有形材料,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骨架,尤其是其中蕴含的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几乎撑起了所有的地理智慧。如何有效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败的关键。如果只是通过一般的教学手段进行图形展示,难免会有较大的局限性,而电教化方式则可以有许多不同。比如,在用投影仪时可以灵活变换文字和图片的输入量,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变换图形大小虚实,由无到有,由虚入实,由近到远,以及图的亮度清晰度变化。这些对学生识图、辨图和图文切换都至关重要,能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尤其针对某些看上去无图又需要枯燥乏味背记的内容,如果通过图形的方式来强化理解,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到《城市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学过程只是沿着教材文本按部就班讲下来,学生听了就会打瞌睡,但是当教师在幻灯片上展现出一幅彩色画面时,那些城市中的工厂污水、汽车尾气、酸雨及城市绿化等地理环境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这时候再引导学生结合图形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巩固知识。

三、通过电教化教学方式,培养智能开拓型人才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比较好奇,求知欲望强,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不易稳定。而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而提高注意力,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助推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因为电教手段比起书本,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去探索和开拓,想象和创造。比如,在讲授《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时,教师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展现出城市周围的能源、交通、农业、江河、公园、住宅区等情况,然后提问:“如果要建造一个工厂,应该设计在什么位置,理由是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又摒弃了传统的照本宣科,有利于帮助学生从观察思考中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因此,科学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开展地理教学,是培养智能开拓型人才的有效方式。综上所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探索电教手段的尝试,是一种能够给传统地理教学带来生机的新形式,对整个地理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篇12: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论文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论文

运用电教媒体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能让教师如虎添翼,更让我们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它在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时,我向学生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特殊的朋友来,此时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利用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每个图形像真的一样飞到我们面前,展示在了屏幕上。学生们兴奋不已,说着这些图形的名称。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显示出四个图形给学生们带来的节目:有乡村的小屋,烟囱里还冒着烟;有正在发动的小轿车;还有快速行驶中的火车。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学生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凑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觉得既新鲜又好奇,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为巩固练习时自己拼组图形做好了准备。

二、化静为动,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对学生的认识具有“催化”作用,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可先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长方体有六个面,再用媒体演示:出示六个长方形,再慢慢围成一个长方体,并将围成的长方体旋转一周,然后依次抽出长方体的后面、下面、左面,接着分别同它的对面比较,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长方体有六个面,并且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使原来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精彩,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认识元、角、分”的教学中,我制作了10元、5元、2元、1元、5角等可随意拖动的钱币和物品价格表,我让学生利用鼠标移动这些钱币,使其组成这些物品的价格。以前上课总是老师在操作电脑,这回轮到他们操作,学生们感到十分新鲜,个个都跃跃欲试。这堂课不仅使学生在与老师的共同协作下完成了教学任务,且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

总之,多媒体教学让教师成了指导者、帮助者,学生消除了紧张感、枯燥感,有了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练习的机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篇13:信息技术电教论文

信息技术电教论文

信息技术电教论文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一、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

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一位老师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

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

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四、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五、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

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

投影显示三角旗、房架后,并提问:“红领中、小三角旗、房架,虽然它们的大孝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矗。

六、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师教“相遇问题”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活动抽拉片显示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两概念的意义。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七、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位教师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

篇14: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的论文

关于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的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淘汰,人们开始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电教手段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并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获取知识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并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谈几点认识:

一、适时运用,引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电脑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适当处理,使学生利用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复杂抽象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而直观,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以童话形式导入新课,适时出示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它量出我的金箍棒有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一边量一边数着,“一米、二米、三米……”量到最后,猪八戒犯了难,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办呢?此时,教师暂停播放,指名学生到讲台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其他人则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课桌的桌面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他们都遇到了像猪八戒所遇到的`同样问题:不够一米的长度该怎样表示?此时学生产生了急于解决问题的动机。于是我鼓励学生进行猜想,然后组织学生广泛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一边小结一边继续播放画面,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是分数吗?”利用电教手段引入课题,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与卡通人物,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学习“三角形分类”时,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些三角形,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三角形,第一个露出直角,第二个露出钝角,第三个露出锐角。前两个好判断,当一个角是锐角时却不能判断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于是马上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唤醒了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二、巧妙运用,激活学生思维

可以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根据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恰当的媒介,并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来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为让学生认识同样多,教师用媒体演示:二年级一班和二班举行拔河比赛,但老师的哨声一直不肯吹响,请同学们观察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很快发现一班有13人参加,二班有12人参加,不能开始比赛。教师向追问原因,学生回答道:两个班参加比赛的人数不一样,人数相同时比赛才公平。由此可见,学生对“同样多”这一概念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讨论怎样才能开展比赛。学生经过探讨学习,得出一班下去1人或者二班增加1人,两个班的人数同样多了就可以参加比赛。

在讲“比多少”的概念时,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在一张幻灯片上画了5个小男孩,另一张幻灯片上画了7顶帽子,当抽拉画有帽子的幻灯片时,前5顶帽子都戴在了小男孩的头上,后2顶帽子就没有人戴了。通过这一动画的演示,学生马上就会比较出帽子多而人数少,同时还比较出帽子个数比人数多2。

学生有了找同样多和比多少的知识经验,再让他们把不同样多的两排圆变成同样多时,学生的思维空间就像电脑内存一样扩大和不断增长着。在学生说出加上一些、减去一些等方法后,他们还能意犹未尽地说着:把两排各留几个保证同样多,把两排多出来的转移到第三排,使三排同样多……学生们活跃的思维肯定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使学生的思维驶上了一条认识和发展的快车道。

三、灵活运用,激励学生创新

现在绝大多数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励学生创新。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人人动手,数出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并且演示让学生思考,怎样数才能既清楚又不会数重或数漏,学生数完后引导讨论,结果学生使用方法各不相同。这时我用电脑演示最简便易行的数法,即按照长、宽、高的顺序去数,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数法,并说明为什么这种数法简便易行,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再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的特征,用电脑的闪动功能来突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在电脑上进行动态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到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从而推导出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相等,同时引导学生找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经过上述一系列动态演示,学生都能很快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以及各种特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激发灵感,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安全、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使学生的创新机智及创新能力得以展现和发挥。当然,创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这些主导者充分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努力巧用、活用,以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

小学电教工作总结

电教年终工作总结

小学电教室工作计划

小学电教工作计划

春学期电教处工作计划

电教工作总结

教师电教工作总结

学校-电教工作计划

学校电教装备工作计划

庆云镇电教工作计划2月

电教教学论文
《电教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教教学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小学电教工作总结2023-05-20

宣城市第二小学电教工作计划「-学年度第一学期」2022-12-11

电教工作体会2024-02-20

小学电教工作计划2022-10-30

电教工作总结2023-06-19

电教工作计划2022-11-23

个人电教工作计划2022-09-16

电教工作计划2023-11-25

灵活利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2022-05-06

优化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电教媒体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