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你个芭辣”为你分享13篇“现代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现代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论文
0引言
立体构成起始于20世纪代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德国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建校之初,它以建筑为主干,逐渐扩展到工业设计领域,树立起技术与艺术新统一”的主导思想与理论,废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设了处于雏形期的三大构成”全新课程。包豪斯艺术教育家们曾提出了“艺术技术相结合”的设计驾驭理念,认为造型美应该由内而外地通过材料、技术、功能自然地传达,包豪斯的许多成就就是通过构成教学奠定了基础。这一崭新的教育方法在战后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在艺术与设计诸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立体构成是研究三维空间形态塑造的基本要素、规律、培养空间形态塑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立体构成是一切立体造型有关专业的基础课。如建筑专业、工业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都需要对此门课程进行学习。在中国设计教育中,立体构成已经被引进多年,但是它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方面正面临着考验,立体构成教学必然要经历改革创新之路,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
本文对立体构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多媒体介入、创新能力培养、开设辅助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和教学模式多样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新思路,力图建立立体构成教学在教学中的新模式,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1立体构成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设计教育是在前苏联现实主义画派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真正引进设计教育基础课程才30多年,它由大学里的一门造型基础必修课发展到一些中专、职校也开设这门课,甚至连小学也有类似的纸工课,然而从我们的高等艺术学院的立体构成教材和授课内容方面看,似乎千篇 一律,就是完成几个点、线、面、体的构成作业而已。不少是以折纸操作为主导,在教师的灌输要求之下,学生集体统一去折一个球体或切割一个柱体,再就是线的组合、方块的组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在这框架的规定之下做好这件作品,无须过多地思考和发挥想像。由于立体构成的特殊性,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现在的很多学生在上立体构成课时,缺乏创造性,缺少积极性,主要表现在:
1.1学生缺乏对新材料的挖掘
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新型材料已被用到各个领域,包括艺术创作,而我们的学生在作立体构成作业时,仍停留在一般材料的使用上,不愿意对新材料多加研究。能恰当的运用新材料做立体构成作业,是取得好效果的关键。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停留在艺术形态的视觉美上,还要考虑到材料的运用,因为材料与环保息息相关。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而立体构成对材料的运用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如:在对材料的加工体验过程中,看重追求形态创造的可能性,特别是对新型材料:特别重视人类感官对材料的刺激反应等。由此可见,立体构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材观念是有很大作用的,我们一定要把牢这一环节。
1.2学生作品缺少生命力感,缺少空间感
包豪斯教师克利认为,所有复杂的有机形态都是从简单的基本形演变出来的,如果要掌握复杂的自然形态,关键在于了解自然形态形成的过程,同时赋予自然形态的生命力感。要创造一个立体构成形态,首先要赋予它设计意念,赋予它生命,这样它才具有美感,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而我们的学生所做的作品恰恰没有达到这种效果,作品看上去缺少积极向上的精神依托。
1.3学生在做造型设计时兴趣度不高相对较循规蹈矩
美术功底不扎实,艺术领悟力和审美水平有限,在立体构成这个要求在三维空间里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让他们一下子应对立体构成中大量抽象元素,并用这些抽象的元素来设计是有一定难度的。
1.4学生缺乏时空观念
现代的时空观念不再单纯是三维空间,人们已把时间作为空间的延续、生命的跨越。一件好的立体构成作品,让人们看了之后,能产生广阔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是源于生命而又高于生命的精神满足。而我们学生的作品远没有达到这一步,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不断的训练学生的时空观念。
1.5学生的创作与实用脱离
艺术家创作设计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陶冶情操、故强调健康美好的形式,并使艺术性与实用性统一在一件作品上。学生目前却处于仅仅去完成作业。这也和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有关,统一的教学模式内容、纯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练习,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脱离现实容易让学生产生学无至用的心理。
篇2:现代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论文
随着时代的激变,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不断加速,在当今信息媒体的数码时代,后现代艺术潮流,全球化的语境,多元化价值观念又劈头盖脸的扑面而来。原有的价值观现已难以复命,是固守往日精英模式,还是拥抱兼容主流文化,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为改变传统教学手法存在的弊端,为艺术设计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现代立体构成课堂教学应该突破传统,做一些新的尝试。
2.1多媒体介入立体构成的教学与学习中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式学习
立体构成课堂教学应采用电脑操作与手工艺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先虚拟的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增加信心度。正像装饰装修一样,先用电脑制作好效果图,然后按照效果图进行施工制作。课堂教学上,先让学生用电脑表达自己的创意,也就是创造新形态,然后确定新形态的材料表现,还可以确定光、色、势等。
2.2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立体构成创意构成的训练,掌握点,线,面,体空间构造的基本原理后,提升观念,把纯粹的构成组合再转升为有意味的创作形式,锻炼创新意识思维,完成基础训练向专业设计的过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态的素材观看,我会经常找一些比较优秀的影片让学生分析,根据情节进行立体构成的作品创作,深入挖掘学生的想生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意识到,一门专业基础课,也能设计出生动的作品来。
立体构成课程应不拘形式,重在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及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点、线、面空间构造原理是最基本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鼓励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避免成为纯技术训练,其中教师引导和理论指导作用至关重要。可以与现代雕塑造型和后现代装置观念衔接,从材料学、心理学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更深地理解这门这程的意义。
2.3学校应该适当增加创新基础课程
目前,国内的设计专业,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缺乏开设材料课,学生对材料的品种、性能、力学等特性不了解,缺乏多元化的.创作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开阔的想像空间,而材料实验课正具备了创意所需的条件。材料实验表达课在培养学生在创作与设计过程中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始终强调材料的实验性和研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养成一种善于表达个人感受体验的良好习惯,而这一做法恰恰是培养学生创作原创性艺术和设计作品的根本。
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材料的热情,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得到发现问题的乐趣,我们不能太注重探究结果的正确性,而要强调过程的正确性。因为结果之前所经历的漫长时间,是探索,体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所隐藏的设计灵感,智慧的火花,正是设计师所需要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材料学、心理学的角度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更深地理解这门课程的意义。
2.4立体构成课授课方式也应有所创新
针对专业特点,以深度为主,广度为辅,深度是增设主体性课程,使立体构成与后续课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使它们相互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广度指课程涵盖所有基础知识,包括构成要素、构成方法和美学原则。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死板模式,把立体构成的基础设计课程发展成为一门充满生机活力的形态造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采用课题设计的形式,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演绎法、归纳法、推理法等逻辑思维进行联想,向造型之外扩展的方法讲解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把原来框架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引导式、发射式,以造型基础原理为基点,向社会学、哲学、材料学、心理学等领域发射,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去进行联想创造,结合课程设计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从而把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近年来,如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芬兰赫尔辛基艺术学院,正在整合整体设计教育模式,打破基础与专业界限,力图建立立体构成教学在新世纪的新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合新时代的需要。
3结论
教育一直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发展进步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联动性必将对教育体系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中国的教育体系落后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落后上,而在立体构成中缺乏的是一套科学的、符合人文环境的教育思路以及观念。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上要先强调“学”与“思”,探讨信息环境下,立体构成教学怎样迎合时代的发展,使得自身与时俱进,营造一个寓教于乐的课程,让学生发挥积极性与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然无论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如何更新变化,设计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宗旨永远不会改变。加强立体构成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而且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这里我只是提出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篇3:立体构成训练空间设计论文
立体构成训练空间设计论文
一、商业空间设计的特点
商业空间设计是室内环境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公共空间中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其包含四大基本特征:第一,商业空间具有一定的展示性,通过商品的展板、展台激发顾客的购买兴趣,设计者应创造出适应顾客心理的展示空间设计。第二,商业空间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介,把最新型的商品信息传递给顾客,使人们参与活动时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精神快乐。第三,商业空间具有人流量大且复杂的特点,所以解决人流动线、交通流线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在充分考虑商业环境基本特点的同时,设计者也应当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创造一个以人为主体、具有综合性生活机能的现代商业环境。
二、注重空间能力的培养
从最初的包豪斯,到如今各大院校纷纷开设立体构成课程,处处体现立体构成训练在当下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包豪斯学院的诞生使设计教育纳入了一个良性而正规的发展道路,它有着许多颇具价值的教学理念。在伊顿的《初步基础课程》中,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分为三点: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天分,重视材料和质感对学生的启发,了解创造性的构成原理。当下,许多院校仍在进行立体构成训练,如同济大学让学生做6×6×6厘米的立体构成训练,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练习4×7×7厘米的立方体组合等。在教学上,笔者此次训练方式与以往训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别开生面——商业空间形体
形式主要体现在物体的'空间结构上,它决定着所构建物体的形态、布局及功能。形式是组成立体构成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本次设计课程以3×3×3厘米的方块组成8×8×8厘米的立方体,创造出立体构成的设计感,兼顾商业空间的实用性,同时要求空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空间感,锻炼学生的感知觉能力。
(二)形形色色——材质丰富呈现
立体构成课程的材料是多元化的,例如泡沫、卡纸、石材、木块、塑料、金属等,这不仅体现的是建筑空间的质感,同时可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再次利用。大多数学生以3×3×3厘米的泡沫方块或卡纸做成的方块为主,加以颜料上色,或者半透明塑料板与卡纸的结合、锡纸等。学生对于材料的创造表现不同材料纹理的结合碰撞,使得立体构成更为多变、生动有趣。便于学生在今后商业设计中使用材料时对新型材料的创造性、对环保材料的社会认知性都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三)数不胜数——构造灵活多变
相较其他院校的6×6×6厘米而言,8×8×8厘米的立体构成讲究空间的多变、复杂,更高要求的思维灵活性。在500多个方块中,包含各种组合,以单个方块为单位,或以两个、三个方块为组合,进行两到三组的有序排列,设计组合成各种形式,由方块堆砌使其形成各种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运用到商业空间中,既能让人们在浏览时保持其基本的人流动线,又能使人感觉空间扩大,改善体验环境。
(四)争奇斗艳——色彩各具特色
制作过程中,在色彩体现方面学生多以单色、多色为主,或者同为互补色或相近色来制作立构作品,互补色更能突显作品效果,同时也能吸引注意力,而相近色则强调的是统一协调的关系,多色的作品则是以活力的、丰富的色彩感取胜。在商业空间设计上,颜色在分布时应具有方向性、渐变性,使得空间多变且不繁杂。
(五)有无相间——空间合理利用
在建筑或是空间设计上,强调的是建筑的空间关系,整体与个别、单个与多个之间的联系。在设计时,从抽象的点、线、面、体的基本形态入手,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打造立方体中所形成的空间,同时考虑空出的部分与实物的协调关系,让作品实体与虚体、阳与阴都能表现出特有的效果。在商业空间布局上,应分析空间的流线分布,从底部到顶部、从建筑外到空间内部,有良好的人流分布走向。
(六)浮光掠影——光影突显氛围
光感反应是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最容易吸引眼球的一种视觉效果,通过物理灯光投射所产生的明暗变化后,所照射的物体面与面之间具有更鲜明的对比效果,增强物体的空间感、立体感、透视感,也使得空间更具有表现力。同时,在光感表现时,除了会产生明暗的变化外,不同强度的光感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如在一间咖啡厅,设计较为幽暗的光感色调,空间会显得更为安静、优雅,而在一处办公空间设计时,选用较为明快、亮堂、高强度的光感效果,身处内部的人们也会更加提起精神、加快节奏的处理事务。
三、结语
本文从商业空间设计角度,从立体构成的训练价值解析室内的空间设计,包括材质、色彩、空间等,使学生在训练时的感受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同时,在空间训练中,通过在教学中立体构成与商业空间训练相结合的独特方式,以求达到学生学习立体构成课程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为日后学生融入社会打好基础,从而完成商业空间设计训练的目的。
篇4:浅析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论文
浅析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论文
关键词:立体构成 问题分析 改革措施
摘要:本文从适应专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审视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过程,该课程教学存在与基础课衔接不合理、与专业设计教育脱节和教材不适应教学需要等状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文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
工业设计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产品设计。设计师通过对材料、形态、色彩、功能、技术和人机工程学等多方面研究,设计出新产品,是一种立体形态设计。而立体构成课程的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理解设计的各个元素,在掌握一定材料和立体造型构成方法的同时,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有初步认识,进而提高空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设计审美能力,为今后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立体构成课程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与相关的基础课程衔接,如何使其在后置的专业课程中起到真正的作用,是立体构成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国内很多设计专业在进行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时,依然沿用了包豪斯创立的三大构成的教学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也越来越细化了。面对已经细化的专业,采用同一种教学内容和形式,难免会出现不合适的情况。最主要表现为:与后置专业课联系少,学生在该课程学习结束后,并没有学会把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中,觉得基础课是基础课,专业设计课是专业设计课,两者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同时,在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教学过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没有处理好。立体构成与前置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联系紧密。如果学生对前置课的课程内容没有掌握,那么在立体构成课程中将无法运用前置课程所学的知识,更谈不上应用到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中了。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编者个人的因素,每一本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笔者查阅了立体构成课程的一些教材,发现大部分教材只注重基本内容的编写,没有重视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的内容的编写。虽然每个艺术设计专业都可以在这些教材中找到一些与立体构成结合的设计实例,但只是一带而过而已。缺少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结合紧密的教材。再加上,本校前两年对教材的订阅进行了改革:学生可以选择教师定的教材,也可以不选择。改革使一部分学生没有选择购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只能自己借阅或自己购买相关书籍。教材的不统一和教材本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重视立体构成课程与前置后置课程间的相互联系
前置课程是后置课程的基础,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大概分为三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立体构成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从整个专业的教学结构上看,它属于中间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专业基础课的目的,主要是把基础知识和专业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立体构成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
首先,应该重视和立体构成课程相关的前置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联系,如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平面构成主要讲授平面二维空间中构成的基本元素及美的形式法则;而色彩构成主要让学生掌握色彩学基本理论和色彩构成美的规律,了解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这两门课的内容和立体构成课程的内容联系紧密。例如:平面构成课程所讲述的对称、韵律、渐变等美的形式法则,在立体构成中进行造型的组合时经常被用到。假如这些形式美的法则没有掌握,那么学习立体构成时就会无法应用。再如,在学习色彩构成时,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理解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影响,那么在立体造型中运用什么样的色彩对作品进行表达就显得不知所措。由此可见,专业基础课之间也存在很大的相互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与立体构成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效的联系起来。必要时,可以把前置课程里的相关内容整合到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中。这样可使学生巩固前置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把之前所学的知识与后续课程融会贯通。 其次,除了重视与专业基础课的衔接之外,还要重视本课程与后续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后续课程如:产品形态设计基础、产品设计、灯具设计、展示设计等等,都会涉及到造型、形态、创意、色彩、美的形式法则等等。因此,立体构成对后续的专业课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把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①每讲授一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点后,结合相应的专业设计图例进行讲解,把对应知识点衔接到专业设计中;②选择合理的构成设计课题,通过课题的作业练习潜移默化的实现衔接。如布置柱式构成形态的作业时,可以结合灯具设计中灯罩的设计进行设计题目的拟定。
(二)重视教材选择,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这几年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材在市场上可谓层出不穷,质量也参差不齐。选择教材,应根据所教授的专业和该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同时,结合本校对教材选订改革后产生的问题,本人进行了如下的调整:①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在拿到教材后,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同时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在编排课程教学时侧重课程内容与工业设计专业方向的联系。②及时了解设计资讯,以便收集合适的设计信息,如设计技术、设计作品等,把新的信息适当编排在对应的章节中,使学生了解到最新设计信息的同时,又能感受到立体构成与专业设计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重视对立体构成的学习。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措施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学生以被动地听为主。但对于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不可行的。笔者采用了以下的方式进行尝试和调整,效果较好:①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以直观的图片、作品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理论知识。②课件的教学内容除了教材中有的相应内容之外,尽量补充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使其与专业课紧密结合。③课程作业训练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特点进行。如,在进行构成课题训练时,结合形态的功能性进行设计,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设计等。④每次作业完成后及时进行讲评,采用互动式的讲评方式。组织方式如下:首先,把所有作品集中放置,让所有学生进行参观,相互讨论。然后,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的目的、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最后,再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讲评。这样,学生间可以相互学习,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也变得轻松自在。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立体构成的教学也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应跟着教学对象和时代的变化进行合理调整,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使立体构成的教学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华.新立体构成[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赵殿泽.构成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
[3]刘晓宏.从立体构成走向产品设计[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8):249.
篇5:立体构成与高级定制的关系论文
立体构成是高级定制服装的制作形式,是高级定制吸引人的先决条件,它赋予高级定制以灵气,假设如果没有了立体构成,剩下的只是平面内容,平面的服装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不能穿,那么高级定制也就失去意义了。因此,立体构成是高级定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效地影响着高级定制的制作与发展。
立体构成元素让中外高级定制服装个性飞扬
(一)立体构成元素在前卫高级定制服装中的表现――从郭培的作品来看
中国的高级定制已走向世界,中国元素风靡全球。我国知名服装设计师郭培的“中国高级定制第一人”的称号,源于她惊艳世界的作品,代表极致奢华的女性梦想,成为国内一线女星最早接触的定制设计。作为一位中国设计师,她让高级定制的概念在中国传播,如今已成为一个阶层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爱美的女人,她把对极致奢华的女性梦想注入她的作品,赋予其灵魂,中西合璧的特色受到国内明星及时尚界的青睐与肯定。其中《一千零二夜》的高级定制系列作品最具代表性。服装的制作需要用立体构成的知识去完成,在郭培的作品中所呈现的不只是一件简单意义上的服装,而是服装艺术品,高级定制中的艺术品。其造型夸张的立体构成元素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过目不忘。如图1以突出线构成为主,线构成是指:其所表现的效果,具有半透明的形体特质。由于线群的集合,线与线之间会产生一定的间距,透过这些空隙,可观察到各个不同层次的线群结构,这样便能表现出各线面层次的交错构成。这种交错构成所产生的效果,会呈现出网格的疏密变化,它具有较强的.韵律感,这是线材构成空间立体造型所具有的表现特点。这件作品中的线条随意穿插,不��嗦,带有凌乱感,构成不规则造型。图2把圆锥体有秩序地围绕身体,从左手到右手,再加上渐变的手法,消除了生硬感。与图2相对比,图3是一个典型的多面体构成表现法作品,服装的亮点是由多个三棱锥体组合成的不一样的几何球体,球体分大小、整缺、疏密。用这样的构成方法可以使服装看起来不但没有笨重和累赘之感,反而具有活泼、灵动的感觉。上身的球体与下身的灯笼裤形成了呼应,方中带圆、圆中有方,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个系列作品看起来还是有点另类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千零一夜》,带有童话色彩,在立体造型方面用得极其夸张和出位,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一千零二夜》是以国外的题材设计的高级定制,而以本国传统文化为题材设计的作品又有另一番视觉感受。青花瓷是我国出名的瓷器,郭培把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加入到高级定制中去,利用立体构成把这个《青花瓷》系列作品发挥得淋漓尽致,“发扬中国风格必须要结合时代,要把过去代入今天,作品才能在未来延续。发扬中国文化并非去扒故纸堆,完全照搬过去,而是在时代发展的同时,将当代的东西融入其中”。图4所呈现的高级定制就像是一件瓷器,造型独特,以扇形为主,清雅脱俗的扇子与女性的温婉可人相得益彰。裙子前面几个三角形组合体,以中间最大的三角形向两边逐渐变小,组合里的立体元素单个看是扇形、整体看也是一个扇形,与头顶的冠、裙子下摆形成呼应,达到统一的效果。中国元素的融入让中国的作品走得更时尚和更长久。换位思考,如果把这些服装中夸张的圆锥、球体、扇形等立体元素去掉,所剩的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件连衣裙,根本不值一提,并不能打破传统,不断变化的立体构成赋予高级定制以灵魂。高级定制凭借立体构成不同的元素,发挥出强大的力量,让世人为之倾倒,并在全球掀起了中国风。
(二)立体构成元素在经典的高级定制晚装中的表现――从世界大师范思哲作品来看
经典的高级定制晚装同样离不开立体构成元素。它虽然没有前卫高级定制服装的张扬个性,却表现出女性含蓄而庄重的韵味,中外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美感。范思哲,一个在服装界无人不晓的名字、时尚教主、设计后辈争相模仿的对象。当年,范思哲每出一件新品都让人有心跳加速、欲罢不能之感,至今,这些作品仍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作品已经形成一个富有范思哲特性的风格――范思哲派,单看作品就可以知道是出自他的手笔。他的作品中立体构成的元素随处可见,特别是以几何体造型为常用的设计手法。如图A连衣裙上身是一个由面材屈折的加工手法制作而成,有切割面和折屈面,以一个对称的半立体型呈现,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服装看上去除有造型外还可以使布料表现出正反两面的不同颜色的特点,打破一个颜色的单调;腰间采用仿生花造型,以放射状设计,同样利用布料的两面颜色,使之更具有立体效果。图B整件作品采用面群结构的表现手法,以大中小的宽条形体来集聚,形成发射状,有规则地排列;腰间也是采用发射状带有渐变让花形变得不古板;整体效果显得有重量感和时代感。图C典型的综合表现手法,猛一看服装整体的造型线条简单、整洁大方,细看却发现有许多相同的单个体集聚在一起,单个体用仿生的表现手法,做成鱼鳞的样子,板材结构里的曲线折屈也运用在其中,让人有着对美人鱼的遐想。图D、E用同样的三角形体单个集聚,却有着不同的风格。长裙是带有尾巴的三角体一个套一个地往下排列,像风在吹动一样,韵律感十足,端庄中带点俏皮。短裙则用相同大小的三角体围绕着身体集聚,散发出清新、活泼、年轻的魅力。这就是立体构成的作用,利用无生命的布料制作出灵动的作品。
两者的高级定制服装用立体构成中同样的几何体元素,演绎出不同的风格。其不同表现在中式的服装整体看起来比较硬朗,外国的整体感柔软;它们同时又存在着共性:如图4和图D都使用三角形元素为主体,做出不同的地域风格,这是由各自的历史与文化决定的。“中国高级定制与外国高级定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最重要的是服务的对象不同,中国高级定制更突出中国特色”。郭培还认为,我国已涌现出大批才华洋溢的设计能人,在中国风的流行时代,只要凭借着立体构成元素的加入,做出中国的流派,高级定制必会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对中外作品做出对比以后发现,显然世界大师的作品会更显成熟,本土的或略带点青涩,但在笔者看来,只是每个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内涵不同而已,就拿世界大师范思哲来说,从全世界来看,现在似乎还没有服装设计师能真正超越他,他仍然是公认的时尚教主。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郭培的作品已经打破了高级定制的传统风格,在立体造型元素的运用上,不仅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还让中国元素为世界所熟知,她实际上已经走在了时尚的前沿。立体构成元素千变万化的表现手法为世界创造出令人惊喜的服装作品,让爱美之人梦想成真,放眼未来,必将大放异彩,为我们打造更五彩斑斓的时尚世界。(本文作者:利莹莹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
篇6: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关于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三大构成的概念
艺术设计专业中三大构成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用于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构成教育,教学重点是构成教学的逻辑化与抽象化,学生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和含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指的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类。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形象的二维变化,在二度空间里形象的视觉规律,产生的变化是无穷的,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建立在二次元的基础上,按照美学及力学原理重新组合,进而研究出形象不同的排列方式产生的视觉效果。色彩构成主要是设计师如何利用不同颜色的搭配,展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色彩构成就是针对色彩的思维定式进行研究,研究色彩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利用科学的方法,将复杂的色彩还原,利用色彩可变性,按照规律搭配出新颖的效果。
立体构成主要研究形象在三维立体空间中的变化,在三维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形象会得到不同的美感。立体构成的过程是利用点、线、面的结合,将形象呈现在三维空间中。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高校及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显然目前的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没有按照人才培养方向进行教学优化及改革。专业教学没有根据市场的要求而变化,三大构成课程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三大构成课程开设缺乏针对性,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三大构成作为基础课程缺乏针对性。
三大构成课程设置不合理。三大构成课程设置较为模式化,大一大二期间开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后期开设立体构成课程,这种安排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将三大构成课程分开设置的形式将三种课程之间的联系切断了,学生没有意识到三种艺术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没有做到利用其中一门课程深入理解另一门课程,三大构成课程结束,基本学生面临毕业,实践机会较少,专业课程处于走马观花的状态。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由于部分院校“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思想,三大构成教学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在校企合作模式应用较为广泛的今天,很多院校与企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尤其艺术设计专业,学校重视毕业设计,却忽略了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教学方式有待創新。部分院校三大构成课程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备受压抑,讲课过程一般是教师按照知识点讲解,然后做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十分被动。其次,教学多媒体课件使用较少,即使具备条件,但教师由于自身操作技能的缺失和不重视导致很多教学软硬件失去原有的价值,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艺术专业三大构成教学改革的措施
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高校或职业院校要加大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力度,优化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体系,首先,要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高度重视“构成”课程的合理设置。院校要注重教师的素质和修养,在聘用艺术专业教师时把好招聘关,教师自身要注重提高教学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完善关于构成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要明确构成教学的目的,把握的实质,深入研究教学的系统性,遵循艺术设计规律,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采用案例教学法,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完善课程设置。院校要加强三大构成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首先,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设置课程,要区分不同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教师安排、时间安排、教学形式上要注意专业间的区别。其次,课程时间要进行合理的调整,要根据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环境设计专业,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的工程制图课程后在进行构成教学。再次,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结合专业情况,系统化引导学生学习构成知识,打造高效的专属课程和特殊课程。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成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学校要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艺术设计知识以外,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设计大赛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专业技能。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实践,掌握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构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直观的将艺术设计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多参加设计比赛,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市场对艺术人才要求迫切的今天,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体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深度,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设计思维,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7: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思路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思路论文
一、基于创新视阈的体育教学改革探究
(一)实现体育教育理念的创新
教育理念的改变是创新的灵魂,若不能从思想上进行创新,那么要进行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是纸上谈兵。要实现体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育,要深刻了解体育教育是关乎自身一生的重要课程;其次,体育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思想,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特点制定合理的科学课程,同时还必须从给自身做起,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
(二)建立创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科学与真理来源于生活实践,走向发展,体育教育也是如此。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体育教材内容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新技术,新信息,也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现体育教育的创新,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的设置都必须能够体现出前沿性、开放性和全面性,要使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要以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就体育教学模式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人格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因材施教的丰富性和教学相长的互动性等特点,然而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度的.注重体育技能的训练和竞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机械训练,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降低了体育知识的迁移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构建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考核通常注重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采取这种模式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要实行创新教育,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体育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能够真正发挥导向功能。在考核体系上,不仅要考核学生的技巧和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对体育技能及理论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培养学生扩散、求异及逆向等各种创新思维能力。
二、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生为本,以创新的体育教学体系为辅,师生共同努力,以便从根本上促使体育创新达到良好的效果。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次探究了基于创新视阈的体育教学改革,促进我国大学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篇8:现代园林管理创新思路论文
摘要:结合现代园林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园林管理的现状,针对园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低碳园林、引入高素质人才、运用现代化技术、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促进全民参与等实现园林管理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园林,管理,创新,城市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注意力中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上。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项目,并且不再局限于传统园林美化、休憩等功能,对现代园林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现代园林管理要不断的在管理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城市生活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1现代园林的内涵
现代园林与传统的园林工程不同,它不仅包括了传统园林中的优秀部分,而且还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非常适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现代园林具有大众性和公益性,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给人们提供充足的文化休闲场所[1]。在现代园林中,人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更可以感受到现代园林对于城市的自然环境的改善功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
2我国园林管理现状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园林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我国园林管理的发展进程。
2.1园林管理的意识不够明确
受限于我国在上一阶段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虽然园林管理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但是不能准确的定位园林管理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地位,园林管理的意识不够明确,因而在城市规划管理建设中忽略了园林管理。城市的园林管理仅仅局限于在空地进行绿化,不能分析城市的发展前景与环境状况,在选择树木品种时更注重观赏性,而不考虑树木的防污和净化功能,没有考虑到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实际功效。
2.2园林规划管理不合理、不规范
有部分城市已经渐渐意识到了园林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也积极地采取了措施来实现对园林的规划与管理。但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园林管理意识和科学系统的规划管理体系来指导工作,这就导致一些城市虽然对园林已经进行了规划与管理,但是对城市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且就目前的园林管理状况而言,我国的园林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管理水平还不够高,不能做出准确的规划,不能使城市的园林管理发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2]。
2.3园林管理的系统不够完善
我国的园林管理一致保持较低的发展水平,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园林管理的系统不够完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1)园林管理中还保持有上一阶段经济发展中园林管理的观念上和机制上的特征,不能积极的联系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的规划建设联系不够紧密,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2)管理体制较为分散,不够集中协调。在很多城市中的园林管理都是比较分散的,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每个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和园林开发单位的园林管理方式与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能进行及时的协商与讨论,就经常性的出现园林绿化范围内树木被砍伐或者时有绿地被侵占等事件,大大降低了园林在城市中的作用。
篇9:现代园林管理创新思路论文
要想使园林管理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人们逐渐增长的文化需求,就要不断对园林管理提出新的管理理念和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管理措施。
3.1联系实际,发展低碳园林
在最近几年里,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恶劣,越来越紧张,出现了很多的社会环境问题,尤其是一系列的自然环境问题对人类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因而,现代园林管理就要不断地联系实际,把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园林管理的新要求与发展越来越迅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发展低碳园林。所谓低碳园林就是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要选取适合当地的植被、植物种类,同时考虑到建设园林时所用的材料,在给人们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可以达到节约资源,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效果。把人们提倡的低碳理念运用到现代园林管理中,从园林的设计到施工使用材料都采用这种新型的理念,不仅可以有效的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还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我国的北方由于气候相对比较干燥,降水大多集中在7月、8月,而且在一年四季中冬季的时间较长,因此对北方的园林进行设计与管理时要结合地域实际,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例如在北方的园林中可以种植五角枫、栾树、金叶槐等落叶观叶类乔木,白皮松、油松等常绿观叶类乔木,丁香、连翘、海棠、碧桃、榆叶梅、金银木、珍珠梅等观花植物,选取这些本地的植物与树种,降低了运输造成的能耗,保证了成活率和景观效果。例如山西是个缺水的省份,太原市境内的汾河几乎要干涸。太原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投入近14亿元对汾河进行治理。经过治理,原来几乎干涸的河道得以有效地恢复,太原增加了水面面积308万m2。如今,临近汾河的地方还建起了汾河景区和滨河公园,供市民和游客休憩游玩,原来很少有人去的汾河岸边如今热闹非凡。正是有了这次汾河的集中治理,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造和提升,太原市的热岛效应降低了1℃,人均绿地增加了1m2。同时太原通过采取拆迁建绿、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增绿、借地造绿等多种形式,城市绿化量大幅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3.2引入高素质的人才
现代园林管理的创新主要是来自园林规划管理人员的不断创新。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对于实现园林管理创新有很重要的意义。要想实现园林管理创新,就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园林管理的专业素养,使其不仅要具备园林管理的专业技能知识,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高的审美情趣,这样,就会以更加新颖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园林管理,实现园林管理在城市中的作用[3]。
3.3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技术
如今园林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和新要求,为了满足园林管理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园林管理的要求,在现代园林管理中要积极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像培育苗木采用无土栽培、栽植苗木施用生根剂、栽后树冠喷施抑制蒸腾剂、修剪后涂抹伤口保护剂、冬季防护喷施防冻液、树体输营养液等技术已广泛应用。现在的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有了很多的更加适用于园林管理的科学技术手段,例如,利用园林中树种的造氧吸碳等功能进行园林规划与管理等,都是对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更加科学的分析、了解园林管理的各个环节,就可以发现蕴藏在现有管理技术下的新方法。以我国山东的寿光市的园林绿化管理为例,在该园林绿化管理项目中选择吸碳多、放氧多的生态树种,例如常绿油松、百叶松等树种进行栽种。栽种绿化苗木960多万株,绿化面积达到620余万平方米,这些苗木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400多吨,造氧300多吨,日造氧量可供40多万人呼吸。还在整个园林的南部采取常绿树种和宜林乔木、灌木、花草相搭配的形式,在完善园林工作的同时也考虑了园林的人文方面的因素。
3.4园林管理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
现代园林管理要紧密联系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在园林管理中引入市场管理的机制。一方面可以更加高效的管理越来越多的园林项目,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了解经济的发展动态,更加符合人们对园林管理的要求。在园林管理中可以积极应用市场经济中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的管理技术。
3.5以参与代替管理,促进全民参与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并不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人员的单向责任,而是整个城市中所有居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应该发动所有居民参与到现代园林管理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与宣讲,调动群众参与园林管理的积极性,能够在园林管理建设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形成全民参与管理的新风尚。使居民能够参与到监督园林管理工作中,可以对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要求相关部门公开财务状况。针对园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并且自觉参与到园林维护中,使园林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4结语
虽然我国的现代园林管理建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但是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改进创新,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将园林建设得更加符合人们的需要,更加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使人与自然可以更加和谐有序的相处。
参考文献:
[1]张翔宇.探讨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创新[J].中华民居,(11):35-37.
[2]刘锐.创新思变推动园林管理事业发展[J].环保园林,(4):91-92.
[3]苏俏云.以“人”为本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论中原城市园林绿地建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55-56.
篇10: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论文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论文
在教学侧重点上,医学检验专业更加强调实验方法设计、方法评价、质量保证和实验操作能力等的培养。目前我国检验医学教育育仍沿用传统的医学三段论,即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按顺序分阶段进行,其优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循序渐进教学,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但是,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凸显出观念和方法上的不足。因此,在检验教学方面,要结合医学检验专业以及现代检验医学的特点,打破传统模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应着重从以下几个面进行改革。
1早期接触临床
医学检验专业一直遵循一贯的教学模式,即医学检验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的顺序分阶段进行。但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每学期结束较早,而且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相比临床医学专业课更枯燥,不好理解,同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上专业课之前。学生进入临床见习一个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见习,学生初入临床可能只有一个模糊、抽象印象,但对进入检验专业课程学习后,这种模糊、抽象印象会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逐渐变清晰,对理论课和实验课能更好地理解,对实验操作也能更快上手,更能启发和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与实践相结合,对专业知识更能融汇贯通.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实际操作能、更强。因此,可以将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医学基础课、见习、专业课、临床实习”四个阶段,更能适应现在社会需要,更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现在实验学时不足的问题,在传统的集中式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放实验室。由于课时数或者场地受限,一些在常规实验课无法安排,但却又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综合实验,可安排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教师适当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而且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差异对实验进行选择或补充。在课堂实验课中,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中,包括实验的准备工作到整个实验结束。这种系统有序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实现教学主体的转换
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由主角变为主导,引导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规划学习进程、培养自主能力。教师在上课开讲前进行一次有关课本内容的测试,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课外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在了解教学内容基础上,让学生小范围自主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可让学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自主学习,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或者某一具体检验技术的发展历程。比如在学习微生物检验绪论,可以举办“我身边的微生物”演讲比赛,将各自收集的有关微生物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故事与同学们分享,既结合实际,摆脱枯燥的微生物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并对优胜者实施奖励。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不仅能锻炼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加强课程网站建设,优化课程网站内容,加强课程基本建设,把详细的课程教学提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式、考试说明、指定课本、每一课时教全内容细表、阅读材料等都加入网站,教师把课堂上难以消化的`内容提前在网站发布,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理解和消化资源,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扩展知识,更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5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建立一支专业并稳定的教师队伍,现在检验系大多都是检验科医务工作者,他们都兼负临床工作,对教学工作大都疲于对付,没有太多精力于教学备课上。首先对教学教师给予足够时间准备,并采取细化教师工作职责,竞争上岗,组织教师培训等方式优化教学队伍,课程教学以学、督导反馈来监督,选用优秀教师任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以启发性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热情及教学质量是整个教学根本,也是教学改革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性强的检验医学高级人才。
总之,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需要,才能培养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检验人才。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教学改革,有能力培养出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医学科研教育机构、医学类实验技术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不断提升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学科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篇11: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
一、教师素质水平不统一
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教师专业水平的影响,教师正确的、严谨的教学态度能够对学生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同时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据考察有些音乐教师不能很好的胜任工作岗位,有的教师不能够说课,并且缺乏驾驭教材的能力更有甚者音乐教师不会钢琴伴奏,还有部分教师不能熟练的使用现代的教育技术。
二、声乐改革的主要内容
由于声乐教学的现状很不利于声乐的发展,因此必须的声乐教学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
1、加强专业理论的教学课程学习每项专业,理论课程是所有学习内容的基础。只有在理论上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再结合自己学到的理论,最终理论联系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2、增加学生的实践项目在课堂上学到了理论知识必须要有实践的经验,要把艺术实践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放到声乐的教学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和教师发现技能的不足之处,改进再实践,以便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个人素质。
3、改变教师在学教学当中的老观念教学在传统的观念当中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致使学生失去了自主的创新意识,很难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从根上纠正教师的观念,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方式改为互动学习,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已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做到了事半功倍。
三、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1、新课标教育改革的必然音乐作为娱乐大众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旧的音乐模式已经跟不上人们对音乐的追求速度。音乐专业教育是培养音乐新人的桥梁,是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领域。国家教育行政主管办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新课标力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了达到并实现《标准》的各项教育改革要求,音乐教育机构就必须对声乐教学体系及其课程安排进行适当的变动,这也是新课标发展的必然。
2、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艺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标准、增强人的道德观念、培养人的素质内涵。音乐艺术教育在丰富人的情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学习音乐要通过对声乐知识的学习、对名人名曲的鉴赏、和利用各种乐器的演奏来掌握专业知识。这种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他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品味,还可以陶冶情操、净化浮躁的心灵。其次,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看”、“听”“、触”来实现。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演奏,学生通过眼睛观察教师的动作、表情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的学习模仿教师的行为,这样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对教师演奏的注意力。众所周知,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个人素质,这样多形式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音乐教育还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身创造力,进而提高了个人的音乐素质,通过好的音乐的熏陶,陶冶了个人的情操。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来演奏教学,学生先是通过看和听来学习,但是最终同样需要自己的亲身接触来学习、巩固。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接触才能把通过听和看学习的内容融入其中,融会贯通,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再次,积极向上的音乐教育可以很好的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且每个人塑造自己独特“三观”的方式又是不同的。积极上向上的音乐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如:爱国教育、审美教育、生活教育等等。比如一些爱国主义歌曲,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向往的歌曲,再有一些鼓励奉献的歌曲。这些都会使学生在无形当中接受,进而塑造出自己独特而又对国家、家庭和自己有利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音乐教育即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终身受益。
3、文化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声乐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外国的民族文化业逐渐渗透到国内,带有外国元素的作品逐渐增多,各种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声乐教学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让更多的青年愿意接触、学习,从而喜欢上民族声乐文化和传播民族文化,进而影响更多的国民,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样才不至于属于本国独特的民族声乐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被淹没,使民族的文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篇12:浅谈立体构成课程中的一刀多折论文
浅谈立体构成课程中的一刀多折论文
一、“一刀多折”的构成
立体构成也可称空间构成,它是以物理力学为依据,以人们的视觉感观为基础,是构成形态的各要素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的造型创造出新形态的艺术创造或体验过程。“一刀多折”是立体构成课程内容中较为典型的一个内容,它是在二维的平面上,通过恰到好处的“一刀”切割和折叠,使原本二维的平面产生三维的立体效果的一种立体构成表现形式。
从选材而言,一般情况下“一刀多折”通常选用250 克左右的卡纸居多。纸张在立体构成中,从材料的分类上被归类为“面材”,不同的面材有不同的特点,如,韧性、内应力、厚度、硬度、色彩等直接会决定切和折的形态、肌理等的视觉与心理感觉的效果。因为250 克左右的卡纸材既有一定的厚度,又有相当的硬度; 既方便切割,又利于折压; 既易使形体固定,又具有较好的视觉表现效果。相对而言,选用其他材料不但会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经济成本,而且还不利于构成形态的加工与表现。
“一刀多折”是立体构成中面材构成的一种。面材构成又称为板材构成。它是以长、宽两度空间的素材所构成的立体造型。面材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具有平薄和扩延感。面材构成表现的立体造型,相比线材而言功能与灵活性更强。它的根本是在二维空间的面材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具有深度的空间,使之形成一个立体空间造型。
二、“一刀多折”的艺术神韵
所谓神韵,是指在直观动态和内在意蕴作用下升华造就出的一种令审美主体在精神、意志等方面为之振奋、并在审美主体的思维想象中可感而不可及的一种出神入化、超凡脱俗的神态和意象。神韵在“一刀多折”立体构成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指当审美主体在欣赏设计作品时,视觉、精神及心理上所得到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里达到的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思想与情感产生共鸣的最高境界。
( 一) “一刀”切割的“灵性”美
在面材构成中的“一刀多折”切割时,这一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切割的方向、倾斜角度、长短等都要“恰到好处”。 “一刀多折”构成作品,正是选用250 克以上的白卡纸为材料进行的半立体形态构成练习,这一刀的位置切在正方形纸张的正中间,而不能割断纸张的任何一边,刀口的长短约为纸张边长的二分之一,在切好的平面纸张上进行了多次起伏折叠加工,在视觉构成元素上运用了直线、斜线和曲线形加工,使直线、斜线和曲线形成明显的对比关系。这些线条的折叠都分别紧紧围绕着“一刀”切割的部位进行。在立体造型形态上,切割又折屈后形成了凹凸面的对比关系、直曲面等面形的多重变化。在构成形式美的原理中,运用了对称、均衡、重复等多种形式法则。这一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创作作品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因这一刀而发生改变。这恰到好处的“一刀”切割,使整个面材立体构成设计作品显得轻松自然,变化丰富,各构成元素之间比例得当,张驰有序,极富灵性,较好地表现出其神韵之处。
( 二) 二维走向三维的神奇美
二维只有长与宽,三维则除长、宽之外还有高。面材立体构成“一刀多折”练习是介于平面与立体形态之间的半立体形态。它的神奇之处正是在于通过一刀的切割,多次折叠、弯曲使之从原来的平面中脱离出来,进行了新的立体组合,在不经意中从平面“走”向了立体。巧妙且恰当的切与折的组合所形成的凹凸变化关系,构成三度空间形态,很好地体现出作品空间与形态所表现出来的量感与质感。同时,新形成的立体形态可以很轻松地将其恢复为原来的平面。各构成要素从平面构成中的线与线之间的关系瞬时变成立体构成中诸形态之间的对比与变化关系。给普通的平面纸张赋予了神奇地魅力,使之具有了平面构图和立体构型的双重意义。这一神奇的切割折叠立体加工与创新给人带来无穷的创造性想象,使静者富于动感,给凝固的物体注入生命的血液,使人感觉到新奇和振奋。
( 三) 半立体形态展现出的韵律美
在一刀切割的作用下,各线在折屈过程中形成了正形和负形间的相互关系、各种新形态与单一形态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在构思过程中运用了繁简变化、重复排列、阶梯渐变、等距排列、曲直对比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手法。从加工和制作方面看似简单却富于变化。在形态造型上追求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强调创新设计的逻辑性与数理等组合构成的系统性,使作品既有丰富的变化,又有统一的整体造型美感; 既有强烈的节奏,又有如同舞蹈般的神韵。舞蹈中的神韵是通过表演者从起势到收势等表演过程中内在的意念和流畅圆润等精、气、神、韵与外部技艺的完美结合。而立体构成中“一刀多折”课题训练却是创作者借助“方寸”大小的纸面将其意象,通过构成设计美的原理与方法在平淡的纸面上进行了形态依次有序的重复排列组合,构思了生动有趣的对比呼应关系,最终形成了优美律动、极具神韵的半立体形态造型,使人通过视觉得到美的享受,带给人多方面的遐想与思索,对意象化的载体赋予形态无限的艺术生命力。
三、在立体构成中“一刀多折”的`教与学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之一。主要目的是提高培养学生对三维空间的理解和三维形态的创造、审美能力。通过立体形态与空间的训练,开发和训练学生在三维立体空间的思维和对体、量、力、空间、动态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直观判断、材料开发和运用的技能。立体构成课程具有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价值和形态学创造理论、方法、审美等学科内涵。学习和把握立体构成课程中的“一刀多折”,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学生加深对面材结构的变化所形成的立体新形态与空间的了解以及通过形态变化而产生的虚实空间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刀多折”常用的面材材料是卡纸,在实际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尝试运用其他材质的面材或其他类型的纸张进行这项内容的练习,以表现出形态的立体效果和视觉艺术效果。通过对多种材料的尝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从不同材料中可以寻求不同创意灵感,材料对于立体构成中形态表现的创造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复尝试或对前人经验的学习,根据所创作的立体构成主题做好对材料的认知和有效把握。随着科技的进步,纸材也有诸多的出新与变化,同样其他材料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更迭。通过学生对“一刀多折”的学习实践,培养他们在生活中选择、发现适合“一刀多折”材料的能力,以便有效地利用所选择的材料进行切割和折叠。
通过课堂教学“一刀多折”的讲授与实践创作学习,在掌握其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一刀切割和多处折叠的方式训练学生在面对不同面材加工创作中掌控技能。学会从大量运用不同材料的实践创作中观察、体验、分析并逐步形成完整表达自已创意思维的能力,从而顺利步入立体构成整门课程的学习。“一刀多折”是立体构成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平面向立体思维转换的基本训练的第一步,对于学生思维的转换、构成形式法则的运用、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以及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
篇13:浅析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论文
近些年来,大量的职业院校不断涌现,这些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职业院校旨在培养专业基础较为扎实、职业技能过硬的专门化人才,所以其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体育关乎个人乃至全社会的健康运转,所以其自然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就使得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在从事某一工种时过于依赖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从而大大增加了造成劳动者身体畸形的可能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方面的技能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但是一门技能的掌握往往都是以牺牲了其他方面技能的发展为代价的,这样就不但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比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体力活动很少,这样就会给这些学生的颈椎等造成极大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研究证明,体育运动可以弥补单一劳动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给那些很少得到活动的肌肉带来活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体机能的全面发展。
另外,从职业院校的教育现状来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较小,这是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从小就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体育也不例外,这就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一旦体育不再成为考试的一部分,学生们便将体育活动抛之脑后,长此以往,就使得学生很难再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明显下降。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模糊
随着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水平等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有不少学生对体育教学认识不清,认为体育教学是可有可无的,非常轻视体育锻炼的作用。而面对差异如此大的学生,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师也显得无所适从,学生对其所讲授的课程根本就提不起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实质根本不能被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效果也不能显示出来,从而导致体育教学与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相脱节。
(二)体育教学模式僵硬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僵硬的问题。体育教师仍然固守着自己陈旧的教学方式,只是盲目地重复着旧有的教学模式,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就导致了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发挥出体育锻炼的实效。另外,教师仍然将自己看成是教学的主体,没有重要学生的作用,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这样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三)教学课时少,基础设施落后
职业院校由于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所以安排的教学课时就会相对较少,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师既要和学生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安排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这样就必然会出现时间紧张的局面,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
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既是一种社会活动方式,又是一种健康生活理念,是评价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准,需要在全社会加以普及。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充分考虑社会的新型要求,将体育教学的目标适应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应该明确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好体育教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技能经验,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根据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及教师必须要合理规划体育教学流程,重视体育教学的作用,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就要抛弃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而加上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在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除了讲授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外,还做一些示范动作,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教学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同时,学校还应该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样,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就可以使自己的讲解更为直观、生动,易于被学生接受,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引到体育教学中来,从而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与凝聚力,使学生对体育产生积极的反应,这样就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三)丰富体育教学方式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而不断丰富、创新。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登山比赛、班级运动会等形式来丰富体育教学课堂,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教师也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各种体育活动,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效。总之,体育教师应该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平等交流,让学生领悟到体育教育的真正内涵,从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水平等因素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丰富体育教学方式时还应注意因材施教,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层次水平,采取分层教学或者分组教学的方式,然后再制定出一套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方式。
(四)增加课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是塑造全面型人才的助推器。当前存在职业院校中体育教学课时较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所以应该适当增加课时。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职业院校会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实习上,而对于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体育教学课程,可能会引起许多学生及家长的不解,甚至还会引起不满的情绪,这就要求学校做好一定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及家长明白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明白体育锻炼对学生具有的积极意义,从而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此外,由于职业院校现有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较为陈旧,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所以,社会与职业院校都应大力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筹建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一些基础的体育活动场所,完善一些基本的健身器材,从而使得体育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体育教学环境更为优越,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五)变革体育教学考核方法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制定出一套全新的考核方法,这种新的考核方法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既能规避应试教育的弊端,同时也能综合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除了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外,还应加上学生的平时分,平时分应包括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一些相关论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学生就会去查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扩大了其视野,激发了其学习兴趣。改革后的体育教学考核方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将体育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总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切实把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新宏.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15)
[2]李保忠,周明,李鹤.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看法[J].职业技术.2011,6(130)
[3]李会增,王玉扩,杨洪涛.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向[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
[4]季克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2(1)
★ 高中数学论文
★ 毕业答辩演讲稿
★ 课程个人学习总结
★ 课程总结
【现代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论文(共13篇)】相关文章:
本科生开题报告2023-02-05
课程总结万能模板2024-05-21
平面设计中拼贴技法的运用和拓展论文2023-04-01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课程学习总结2023-05-20
数学史下的对数教学设计论文2022-04-29
基于四位一体精密机械学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论文2023-01-07
试验研究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论文2023-05-29
课程总结范文2023-05-22
本科生开题报告英语2023-06-14
课程学习个人总结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