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游戏教学论文

时间:2023-05-01 07:38:47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学前教育游戏教学论文(合集20篇)由网友“無人知晓”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前教育游戏教学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前教育游戏教学论文

篇1:学前教育游戏领域论文

学前教育游戏领域论文

摘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对人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成为社会的佼佼者,所以,对教育的渴望和要求就十分的迫切,渴望在幼儿教育的起步阶段,就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但是幼儿在其发育发展的过程中,有规律性,科学性的一面,不是主观意志所能左右的,针对此问题,在游戏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小朋友在玩耍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各种知识,开拓各种能力,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因此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就成为发展幼儿智力、创造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综合能力

引言: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动意味着贪玩,这也是人在生长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我们老师不能因为制度的约束而扼杀幼儿的这种天性,科学的方法就是因势利导,让他们在各种游戏当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各种技能。

一、开展丰富的游戏,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的语言能力,有的比较强势,有的比较薄弱,个别的幼儿语言表达显得非常吃力,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跟在园期间老师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幼儿老师就要想方设法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说话的能力。说话能力的大小还跟孩子掌握的词汇量有一定的关系,用怎么样的词语表达什么样的意思最准确,是语言学研究的范围,是幼儿学习的内容。我在教学中,一是开展一些识字的游戏,比如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将班里的30几个幼儿分成5组,每组分AB组,A组的幼儿手中拿一组词语,B组的幼儿手中也拿一组词语,然后让他们各自找对自己的词语搭配正确的那一组。

如读———书,写———字,跳——皮筋,吃———面包,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读书写字是搭配正确的,也可以是读字写书,这样就训练了幼儿的思维灵活能力,让他们明白,词语的搭配是灵活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他们知道了词语的丰富性也就提高了语言的丰富性。二是开展一些说话的游戏活动,还是按前面的分组方法把孩子分开来,一组拿着一幅幼儿自己绘制的图画,另一组用语言描述图画的内容,比一比哪组说得最好最全,这种活动方式既是口语的训练,也是考验幼儿词语掌握多少的活动,如果你掌握的词语太少,你就无法描述清楚图画的内容,这是既是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任何活动不是单独分裂的,而是紧密相连的。

二、开展有趣的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

幼儿的基本能力之一就是数学的计算能力,这是他们在将来的生活当中必备的能力,我们就要从小抓起。我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幼儿的计算能力就很强,随便一个简单的加法减法他都能出口得出答案,而有的幼儿就是老师把答案写到黑板上他也不知道回答的,我想一方面是他们自身的天赋因素外,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后天的训练没有跟进,那么我们就要在园里开展相关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这种能力。打开电脑,各种数字游戏非常多,你比如经常见到的小白兔吃白菜啊,小猫钓鱼啊等等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是让他们自己当老师来互动活动。把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选配一个代表,然后组织组员集体出题,最后大家展示谁出的题丰富,有新意。

还有就是每组的组员分别来授课,这样既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还是口语能力的训练,还是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经过选拔再选出一位代表,轮流到讲台上授课,最后选出谁是最好的。这种层层选拔的训练方式,是对每一个幼儿的鼓励,也是对集体凝聚力的训练,培养他们团队作战的精神。有一个女生,她的说话能力特别强,经常会用到一些成语或者歇后语或者是一些网络流行语,其中又有一个女生,胆小怯弱不敢说话,叫到大家的面前她发抖不敢抬头看,像这样的两个极端的学生,老师只有在活动中慢慢地协调培养,如果老师放弃培养,那么我想不敢说话的那个女生会越来越封闭的,最终她就走上了孤独的人生道路。

三、开展多彩的游戏,训练幼儿美术绘画的能力

现在的生活处处闪耀着美丽的光芒,但是这种美好的生活,用我们手中的笔描绘出来,可不是简单轻松的事,拿起手中的笔,用文字描述是比较方便的,如果用手中的笔,把它用颜料描述出来就比较得复杂了,所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就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幼儿的绘画能力,也有个天赋的问题,有的幼儿对色彩非常的敏感,老师一点拨就能领悟,有的孩子反映非常的迟钝,所以老师要区别训练。

我在教学中,注意孩子的.个性训练,引导孩子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去绘制心目中的世界,不能模仿老师或者是家长的风格,在观察周围事物的时候要有自己的眼光,描摹自己眼中看到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而不是他人眼中的万事万物。比如在绘画自己的妈妈的时候,你不可能把自己的妈妈描摹成他人的妈妈,你认为自己的妈妈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把它描绘出来。有的孩子虽然说描摹人物的肖像不是那么得准确,但他能说妈妈的外貌特点,他认为他的妈妈就是这样的。这就很好了,这样不但训练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描摹能力,审美能力,还训练了孩子的语言描述能力,是非常好的训练方法,所以提倡大家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加以运用。

四、开展阳光的游戏,训练幼儿的体育审美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不爱运动,所以体质和以前的学生比较起来,身体的机能素质下降了许多。按理说现在的孩子营养非常的丰富,可玩的玩具非常丰富,那为什么他们的身体素质反而下降了呢?我个人的观点是好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对锻炼身体的游戏渐渐地失去了兴趣,所以在校园里,就需要对孩子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前传统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呀赶老牛呀等等,都是经典的游戏项目,随时可以组织学生玩耍。另外,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上新鲜的游戏都可以借鉴一下,就是说游戏的方式方法及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就可以开展非常阳光的体育活动,来加强幼儿的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说得非常准确,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将来的工作就无法胜任。所以到大自然中去,到阳光底下来,把我们的游戏真正落实到实处。总之,幼儿的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计算能力审美能力,在玩的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了综合地培养,所以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刘雅丽.利用表演区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J].知识窗(教师版),(14):91.

[2]张华.在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框架下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15).

篇2:学前教育音乐游戏论文

学前教育音乐游戏论文

摘  要: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育;培养

DISSCUSSES THE KINDERGARTEN MUSIC EDUCATION SHALLOWLY

LIU Yang

Class5, Year ,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ushun Teachers' College, Fushun 113006

Abstract: Music is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t can mold the character and emotion, Music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is very important。 Kindergarten launched music education  activities aimed at the “initial germination child feelings, express the fun。” Music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let children understand music, we should let them hear, say, mobile—to—mobile, Through their hearing and body movements to feel music, which took them into the beautiful world of music

Key words:  Kindergarten mus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但是,如何掌握幼儿音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问题。

一、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幼教活动中,如何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

1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此种歌唱方法。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2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

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如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小燕子》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小鸟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鸟飞的动作,而且动作优美,当幼儿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小燕子要飞的还漂亮的,要轻轻的”;当我放到热情奔放的音乐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章婧尧、刘超等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当幼儿听到《共产儿童团》的音乐时,立刻做出了解放军的动作,敬着军礼,很神气的走着。嘴里还不时的说着:“我是解放军”。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有一次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3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在打击乐活动“瑶族舞曲”中主要节奏型是X XX,变化节奏是XX,XX,结束句的加强节奏为XX,教师可分别编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动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节奏。

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狮王的神态,《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

又如唱《大公鸡》《郊游》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

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孩子年纪小,对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会相互交流。还能向我征询意见如周林仪就会对我说:“老师我要听《春天在那里》我要跳舞的……” 我问她:“为什么要听这首歌啊?”她说:“我喜欢这首歌,我会跳舞的”孩子的言语是稚嫩的,但却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准备小铃、小锣、小喇叭、小鼓,让幼儿用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了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二)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准备小铃、小锣、小喇叭、小鼓,让幼儿用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了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如下的大雨和小雨能让幼儿认识一些乐器,如串铃、铃鼓、鼓、沙鼓。让幼儿选择适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乐器,这样不仅让孩子通过歌声和小乐器表现了对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时在探索中学习了不同乐器的敲击方法。

(三)联系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的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不倒翁》这首歌之前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师唱这歌的时候拿出了一个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师轻轻的推了一下不倒翁,但不倒翁马上又立了起来,这时幼儿那惊讶的表情都表现在了脸上,都想来玩玩,体验之后都想自己能拥有一个。教师心灵深处感应到孩子们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制作不倒翁的乐趣。

通过对该歌的学习,不仅拓宽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成就感。这样,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受益。

二、语言 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树叶”时,先和幼儿玩一个语言游戏,让幼儿扮成一片片小树叶,教师扮成“秋风”,“秋风”一吹,“树叶”就到处飘呀飘,当风停止时,让他们说一说,这片小树叶离开树叶妈妈后飘到了哪里?有的说,我飘到了小河里,有的说我飘到了草地上……这个游戏是为学唱歌曲服务的,因此玩的次数要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再次,要做到有机结合,要努力将发展语言 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如:欣赏二胡曲“赛马”当幼儿初步感受了音乐所描绘的节日赛马的欢快、热烈的景象后,让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自编故事,互相讲述,这就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

三、音乐教育和心理教育统一起来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由于音乐内在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音乐教育中潜在的心理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教育的各种形式,结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寻找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心理教育意义,积极尝试把二者统一于一个教育过程当中。实际上,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中本来就有着各种形式的有关心理健康的东西,比如讲礼貌、谦让、合作、互助等主题。但是,在实践的层面上,教师往往偏重于作品中的音乐意义,而忽略了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挖掘,这无形中也造成大量教育资源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此外,在音乐技巧的练习中,教师们也应该注意通过演唱和演奏的训练过程,培养儿童的坚强、自信、合作等优秀的品质,引导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仅仅注意儿童技能技巧的提高。

第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更好地引导儿童感受音乐。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的愉悦身心、调整情绪的作用要通过欣赏者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不具备高度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就无法通过引导儿童的欣赏活动实现音乐的内在感召力。因此,要使得音乐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教师本身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就必须提高,这是二者有效统一于儿童教育过程的前提条件。

第三、丰富教师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为每一个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音乐活动技能是儿童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而从技能上看,儿童间的个体差异都是十分明显的。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多样性,尽管其中可能有比较统一的倾向性,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使音乐教育与心理教育统一起来,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熟悉每一个孩子、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症状,较好的把心理健康和音乐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

[2]《幼儿音乐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3]《学前教育研究》中《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策略和技巧》一文

[4]《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  长江文艺出版社   朱家雄

篇3:学前教育角色游戏论文

学前教育角色游戏论文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启蒙教育要注重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注重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这方面,角色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一把利刃,能够引导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游戏中深化想象,升华思维,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联系他们的具体生活,是整个学前教育阶段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方式。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在注重过程、强化指导、材料投放、教师介入等方面积累了想当的经验与体会。本文中,笔者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与诸位学前教育同仁切磋一二,望大家不吝赐教。

关键词:学前教育 角色游戏 教学策略

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其中角色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基础最广泛的一种游戏形式。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在角色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予以指导,这是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

一、角色游戏要注重过程

1.幼儿能充分地展开游戏情节,从容地展现他们真实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的好奇心、创造性。如原来娃娃家的“妈妈”只忙于操作摆弄厨具,现在她不只是忙于“做饭”,而是招呼大家一起“吃饭”,还惦记着要“喂宝宝”等。

2.随着幼儿探索过程的深入,他们开始学会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发展相应的能力。如“妈妈”发现天气变热了,“宝宝”需要洗澡,但“娃娃家”里没有洗澡的玩具,她想到了用其他物品来替代,于是她就去找了一块积木当“莲蓬头”,为“宝宝”洗澡。

3.当游戏的过程丰富起来后,游戏的结果也会随之变得更加丰富。原先教师总是在游戏结束时进行结果性评价,现在却更多地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随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转变能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从而使其更好地参与游戏。

二、角色游戏应强化指导

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丢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好得多。

另外,教师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每位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如班里的宣宣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每次开展角色游戏时只抱布娃娃。于是,我鼓励她说:“宣宣,你是娃娃的妈妈吧,娃娃肚子饿了,你给她喂点吃的。”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三、材料投放要讲究科学

角色游戏活动中,科学地投放游戏材料是保证游戏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试想,如若我们一股脑地把材料放在孩子们的跟前儿,他们动动这个,摸摸那个,一会儿便没有了兴趣。只有根据游戏的情境需要投放材料,并有效地指导孩子们如何更好地使用游戏材料,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

1.材料的选择要和游戏主题相一致。譬如,小班的孩子角色游戏进行的还很少,缺乏生活经验,处理问题能力差,做为教师就应该投放最简单的,和游戏情境相吻合的材料,并逐步深化游戏水平,在游戏中生成新的主题,为幼儿间相互交往创造条件

2.材料投放要关注个体差异。由于年龄、性格、生活环境诸因素的不同,幼儿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材施教的课堂理念不仅仅体现于幼儿阅读课堂当中,也体现在角色游戏当中,渗透于细微的材料投放当中。我们不仅要给能力强的孩子投放更有挑战性的材料,更要引导他们相互帮忙,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一起进步。

四、教师介入要选准时机

1.当幼儿提出邀请、求助、告状时。幼儿在遇到问题而他们又无法解决时,可能会导致游戏情节的停滞不前,这时幼儿会想到叫教师来帮助解决,往往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介入能促使游戏继续开展、游戏的情节获得拓展。比如,幼儿在玩“点心店”游戏时,“客人”一般都是在店里吃东西,没有“客人”时他们也只是等待。等待时间过长后“服务员”就向教师反映了情况。这时,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出现,点了几份“点心”,并表示有事马上就要离开,于是就引出了“打包”的情节,后来他们还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

2.当幼儿间产生无法解决的冲突时。许多幼儿到了幼儿园之后,才真正有了与同龄伙伴进行交往交流的活动。然而幼儿在交往中或多或少地会发生冲突,此时,教师不能立即介入,可以在一旁仔细观察,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急于判断,留给幼儿跟多的真实的交际空间,使幼儿在冲突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当幼儿无法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冲突时。教师可以提供建议以帮助幼儿消除冲突继续游戏。

3.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角色游戏是存在一定难度、挑战性的,很多时候,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会遭遇瓶颈,不知道该如何才能玩下去。这时候,他们或许不会向教师求助,但迷茫的眼神会透露他们的无奈与迷茫,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的神态、心理,进而及时发现他们游戏过程中的阻碍,并积极介入,给他们提供指导、帮助。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对于提升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与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教师,我们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积极挖掘其潜能,为提升幼儿教育整体水平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篇4:学前教育游戏教学课件

学前教育游戏教学课件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包括胎儿教育、婴儿(初生至三岁)教育、幼儿(三岁至六岁)教育,共三个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形式:胎儿学校1.托儿所 2.幼儿园 3.托幼园所一体化 4.幼儿班 5.儿童福利院

6.SOS国际儿童村 ——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家庭教育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学前教育学的概念: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观、教育观、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游戏、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教师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

柏拉图: 《理想国》,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儿童的公共教育问题、全人教育问题

亚里斯多德:三个发展阶段,胎教、婴幼儿的体育、游戏,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

卢梭: 《爱弥儿》,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一)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2、学前教育要全面

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本能,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

4、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福禄倍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1)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

(2)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 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

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

5、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二)蒙台梭利: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创办了“儿童之家”,19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

1、学前教育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心理有吸收力、敏感期)

2、儿童有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自由活动、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

3、重视教育环境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2)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

(3)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

(4)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为儿童准备,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吸引力。

4、重视儿童的自我教育,注重感官训练

蒙氏认为3—6岁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因此,她专门设计了教具。

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

5、教师的作用:在蒙氏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他认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

(三)陶行知: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的教学法。

提出当时的学前教育犯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四)陈鹤琴: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在他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一生中,从理论创立和实践躬行两方面,对儿童成长与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研究。

(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主张幼稚园“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二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发展艺术才能;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的提高等。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儿童是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

(5)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篇5: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实践策略论文

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实践策略论文

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实践策略论文【1】

摘 要: 随着现阶段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学前教育的教学有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学前教育中有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及策略不断被应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有效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策略,在学前教育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

文章对学前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进行分析,从而探寻游戏化教学策略的高效应用。

关键词: 学前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实践

游戏化教学策略作为一种高效、科学的教学策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阶段的教学,学前教学作为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幼儿为教学目标的幼儿阶段教学,游戏化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而游戏本身又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手段和形式,幼儿不仅可以通过游戏活动使身心和个性得到发展,而且在游戏的同时可以培养自身创造力、想象力及各方面能力。

因此,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到学前教育,不仅有效促进了幼儿知识的传播,而且发挥了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一、有效利用游戏化教学创设轻松教学情境

幼儿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学前教育的教学环境和情境很重要,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输和接受,而且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创设游戏化情境,首先,要善于利用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可以采用轻松自然的游戏化语言,如教师在讲课时叫小朋友名字的时候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乖宝宝”、“兔宝宝”等游戏化词。

再如,在学前教育讲授的时候,可以拿一些玩具作为教具,如“小熊维尼”、“小白兔”等,然后跟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请来了小熊维尼跟咱们一起上课。

小朋友们先回答小熊维尼一个问题好不好?如此一来,不仅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而且完成了教师提问的环节,使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以往的压力,从而在接下来的授课和听课过程中,都能保持轻松状态,更有利于幼儿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接受,且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快乐的情境下接受知识,也让学前教育的知识传播与知识接收更加有效。

二、灵活运用游戏化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必须在学前教育中发挥其作用,把游戏化引入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随着课程中音乐节奏进行游戏,模仿小鸭子跳舞,小青蛙唱歌等,以这样的形式把游戏融入学前教育,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并且获得真实体验,不仅提高学前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实现学前教育目标。

另外,可以以完整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进行传输,从而实现学前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时,可以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如森林演奏会的游戏,安排孩子任务,让孩子们手持乐器进行演绎,有的演绎小白兔,有的演绎小熊,等等。

在旋律和情境的伴随下,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接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教师达到了传输知识的目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有效利用游戏元素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学前阶段的幼儿在接受知识上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因此以兴趣为引导的教学手段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而在游戏化教学中有效利用游戏元素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育中可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组织一些有情趣的游戏,如捉迷藏,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在游戏中问一些开动幼儿脑筋的问题,如藏在什么地方可以不被发现又可以看见对方。

这样在游戏中不断引导,不仅可以游戏中传播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并通过不断提问,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可以从学前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出发,组织一些开动学生脑筋的游戏,如教师在进行数字教学时可以把数字内容引入游戏,组织一些猜数字游戏,或者数学对对碰游戏,准备十张卡片,分别写上数学0到数字9,分给10位小朋友,让小朋友寻找与自己数学相加结果是9的小朋友,最后没找到朋友或找错了的小朋友就要一起表演一个节目。

这样不仅在趣味的游戏中融入了数字知识,让幼儿接受了数字知识,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都是在游戏的欢愉中开展的,如此一来,不仅将数字知识有效地传输给了幼儿,而且培养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前教育的有效性,使教学事半功倍。

四、结语

游戏化教学作为学前阶段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幼儿在技能上有所提升,教师通过有效利用游戏化教学创设轻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游戏化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及有效利用游戏元素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了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游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前教育更加高效。

因此,学前教师掌握游戏化教学策略,有效利用游戏化教学策略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效率,在当下各阶段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涂爱华。谈民间“土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10)。

[2]周效英。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J]。新课程(教育学术),(11)。

[3]吕建玲。幼儿音乐教育之我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8)。

[4]陈宝久,刘纪秋。浅谈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J]。大众文艺,(04)。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2】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

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

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拟对上述问题作一阐述和归纳。

具体叙述了教学、游戏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实施策略,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游戏;教学;游戏化教学及策略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

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

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

1。1 游戏何谓游戏?国内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争论几乎持续了一两个世纪。

由于对它的理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各异,因而始终未能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

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

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的需要及反复练习的需要。

而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

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活动。

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易于在游戏中接受教育。

②游戏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

如把“奶瓶”当话筒,小瓶、小碗作乐器等。

并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 冰糕棒即可以做注射器又可以做枪…?

③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

兴趣性、娱乐性是游戏的又一重要特点。

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

他们通过操作材料、物品,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快乐。

④游戏具有具体性。

幼儿游戏有主题情节,有实物材料,由具体的活动和实际的动作等,游戏的内容形式丰富、灵活多变。

这种具体性适合于幼儿的认识和心理活动特征(思维的知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性、兴奋大于控制、心理活动无意性等)。

⑤游戏包含着积极的约束。

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养成坚持性,在游戏中学习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完成搭建任务等;因此有人说“儿童不是由于自由才进行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变得自由了”。

总之,分析认识理解游戏的概念、特点,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利用游戏作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游戏的前提。

1。2 教学关于教学,我国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

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别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它们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

①幼儿是通过摆弄、操作、观看、触摸、倾听等感受客观实物,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关系,获取感性经验的。

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互相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之一。

②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通过游戏、观察、学习、模仿教师、同伴或周围熟悉的人们的语言、表情、声调、技能、举止行为以习得易于理解、力所能及的语言、道德行为、习惯、技能等等。

所以给予幼儿良好的榜样、通过正确示范进行学习,是幼儿园教学的又一特点。

③幼儿期语言发展迅速,能较好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学习,但这一时期的语言概括性还很差,思维存在很大的具体性。

幼儿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必须和具体事物相结合,这里所说的是口头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

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之一。

篇6:学前教育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包括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评价方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一、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在中学阶段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足够面对今后的幼教工作,简单地认为学前阶段数学启蒙仅仅是为小学做准备,对于数学课程的深入学习认为必要性不大,尤其认为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只不过需要成绩达标即可,跟未来工作的联系少,实践性不强。由于这些认识的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数学的目标只是保持成绩及格,数学学科的价值不被认识,其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不被重视。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追求按计划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对数学课程的需求,数学课堂多是教师刻板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课堂氛围缺乏活力,消耗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程的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容易使数学课程的教学走入困境。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激励作用

用成绩来评价学习结果是由来已久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评价对象上过于注重教师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主要是封闭式的测验,所用的考试题记忆性的知识较多,靠程式化和技能来解决的问题较多,需要创造性思维来解决的问题较少。这种不完善的评价机制不但失去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更严重的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了不正确的指引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包括学前教育教学能力、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力。而数学这门学科承担着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幼教岗位中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角色[1]。基于此,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数学这门课程逻辑性强的特点,设法在课堂教学或活动中突出数学学科的思维训练价值,使学生能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及创新思维的方法。例如,结合幼教专业必备技能“说”的训练,教师根据要讲授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讲故事环节,讲数学小故事、讲数学家轶闻趣事。或是在讲等差数列求和时,教师布置课前搜集数学家高斯的有关资料的任务,请学生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说”的技能,另一方面为整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针对“手工制作”的技能训练,在立体几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拆分空间几何体,学生通过动手既掌握了空间几何体的特点,又锻炼了“手工制作”的技能。

(二)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辅以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开展模拟课堂教学、创意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游戏设计、数学游戏小工具开发等教学活动。例如,在“认识数字宝宝‘1’”的模拟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巧妙的手工制作、有趣的游戏互动完成认识数字“1”和序数“1”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生动自然又充满童趣;在制作数学小报的活动中,学生用画笔描绘了数学小知识,发挥学前专业的特长,制作出了精美的数学小报;在数学小游戏设计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建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讨论数学小游戏,设计出了明确的游戏方案,包括设计意图、设计思路、实施步骤,最后各团队试玩、互评,选出最佳设计。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学前专业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只有丰富的教学活动才能调动幼师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数学课程的教学应以不同方式、不同途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专业,提升职业自豪感。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移动互联时代来临,智能手机已在身边普及,数学概念讲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手机教学App,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即时沟通和分享,可以使学生感受更轻松、自在、有趣的课堂。笔者使用超星学习通App来辅助课堂教学,利用这个手机软件可以轻松实现班级管理、课程资源包的共享及课堂互动等。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安装学习通App,再新建一门课程,在课程下建立班级群,学生扫码进入即可实现。班级群建好后,教师便可利用互动中的小功能轻松实现课堂管理,随时设问,学生通过手机抢答并能快速查看答案的统计结果,也可参与话题讨论、问题回答,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即刻点评、打分。同时通过随机提问等小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例如,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一课中,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App中建立的班级群在课前发布浏览任务“点到直线的距离”短视频,以动画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课堂上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做好准备。学生扫码进入班级群,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公式的推导思路,教师还可以利用资源中的PPT向学生多介绍几种公式的推导方法。随后教师通过随机提问功能布置学习任务,即利用这一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利用了信息化手段的数学课堂可以高效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能实现对课堂的适时调控,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学生也能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了解更丰富的知识。

(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评价方式

现行的数学学科评价方式仍然突出试卷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或活动中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形成。因此,改进现有的数学课程评价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很有必要。要做到科学、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部分,前者包括课堂表现(结合学习通App对课堂参与程度的统计结果)、合作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数学实践、活动的成果等方面。形成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作业等书面成绩。两方面评价结合反映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效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促使教师完善教学。教师平时要注重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指导其努力方向。

三、结语

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作用重大,是婴幼儿逐渐形成爱与发展的能力的最初阶段。培养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完善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从而为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徐沥泉.源于数学高于数学:我的数学教学观[J].数学教育学报,,18(1):10-15.

篇7:学前教育教学设计论文

【摘要】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在其影响下促使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尤为重要,其是整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数学课程以基础学科形式产生,需要具备优良且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要适时建立优质、高效的正规幼儿教师队伍,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当前学前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等,对学前教育专业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要素等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

应该了解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上和相关教学实用性上存在部分缺陷,学前专业数学教材特点具备和高中数学教材等同的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学前专业未来幼师从业知识学习结构体系,实践课程中,数学教学内容所涉相关数学知识皆为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以侧重教学点形式产生,数学知识重点内容有所缺失,应从实际角度出发,特殊问题予以特殊解决,从根本上处理这些问题。

一、重要性分析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主要是进行空间形式研究以及对应数量关系研究,因为数学能够有效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之后在此基础上也可进行资料观测和理论证明,随时进行自然现象数学模型提供以及社会结构系统数学模型提供等。数学所涉范围相对较广,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和学习领域以及研究领域中皆会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可有力解决实际问题。幼儿专业教学环节,数学以核心文化课程形式产生,务必进行教学水平提升和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旨在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通过此种形式来满足幼儿教师群体文化素质诉求以及社会教育需求等,使学生学好数学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也可深度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内容和对应数学基本技能内容等,学前专业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目的和运算能力提升目的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提升目的便会达成。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正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可进行几何图形认知,学生可进行自主制作,循序渐进的去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优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与数学思想教育相结合环节中可深度培养学生群体内在个性品质,形成科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认真学习态度。身为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师,应按照学前专业教育特点要素和学前专业教育现状要素以及学前专业数学课程设置目的要素等进行基础性数学课堂设计优化,使得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双向提升。

二、学前教育专业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分析

1、教学模式整改

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其内容选择上应注重现代社会生活教学内容筛选和日常生产广泛应用内容筛选,需有力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旨在为学生后续幼儿园教学事项进行打下良好根基,还有就是应按照教学目的内容进行数学理论数学基础知识精选和数学方法数学基础知识精选以及数学思想数学基础知识精选,充分揣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兴趣和学生爱好,在具体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环节中适时融入学生感兴趣内容,以满足学生基本学习诉求。数学教学内容安排方面,仔细斟酌不同类型知识结构系统性,遵循由浅入深教学原则、由易到难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以此种方式满足学生具体认知需求,在符合学生群体认知规律基础上方便于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和基础技能掌握,随之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学生智力得以开发的同时,注重与对应数学内容间的紧密衔接性,不断充实幼儿教育工作相关联数学知识点与内容,生活实际数学内容涉及度也应在不同程度上加深。密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适时进行针对性教学,其主要分为数学游戏教学内容和数学故事教学内容以及数学话剧教学内容等,数学教师可借助卡通形象编写模式和对应数学故事表演模式等进行学生潜在学习兴趣激发,形成生动数学教学模式和活泼数学教学模式以及有趣数学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更新与教学观念创新

老旧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室为主要教学阵地,教师进行讲解,学生洗耳恭听,教师进行举例示范模式教学,学生便会模仿学习,通过反复练习后则由教师进行课后作业安排,机械式教学现象和填鸭式教学现象尤为明显。应该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应逐步走出课堂,不应拘泥于原有课堂教学模式,可在室外进行相关数学知识教学,以游戏教学模式为主,以此来加深学生本体数学概念理解程度,函数性质内容等也会得到深度理解。学前专业数学课程教学中,应进行多样化教学与实际化教学,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兴趣,摒弃原有作业本作业完成模式,纳入手工制作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玩具制作和教具制作,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和乐趣与快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喜悦,将数学知识内容与实践活动相连,通过教室合理布置以及优异学习环境创设来让学生熟悉周围教学情境,达成教与学的完美相融,逐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之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均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教学内容特点进行教学模式安排与选择,适时进行原有教学模式优化与原有教学模式整改,执行说学结合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函数奇偶性教学过程中可执行分组合作学习方案,此种方法可达到扬长避短式教学目的,随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基础性数学课程教学任务安排,函数奇偶性基础知识讲解完成后,旨在有力巩固此类知识,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数学游戏活动组织,规定时间段内完成比赛的小组可以获得胜利,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探讨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编自导教学方案实施和自演话剧数学教学方案实施,此时学生群体必会从中提升本体创新能力和基本竞争意识。

3、作业形式整改与评价模式创新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群体特点加以深度分析,数学课程教学要求不应太高,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才最为根本,数学作业无需沿袭以往教学模式,证明、求解等书本作业方案应被改革与调整。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师可运用书面作业安排形式进行作业任务下达,主要涵盖了手工作业安排形式和构思性作业安排形式以及表演性作业安排形式等,不仅如此,也可安排比赛型作业,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幼儿教育从业能力,也可稳步提升作图能力和玩具制作能力等。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群体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假设最终还是以学习成绩作为核心考量标准的话,多数同学便会对数学学习愈加厌倦,导致弃而不学状况产生,所以应在具体数学课程教学中认真对待每位学生且尊重每位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注重学生特长发展,对不同层次学生群体和不同程度学生群体提供不同类型教学要求,给予学生公平竞争机会,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到公平对待,而不是区别对待,使其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与快感,从而进行学习自信心完美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个体进步加以肯定,对学生学习缺陷加以指正、引导,评价用语务必充满正能量和极具鼓励性特质,让学生熟知劳有所获的学习真谛,在充分认知自己的同时发现自身需改变之处,了解努力与结果成正比的道理。结束语综上所述,首先要理解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是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优化,通过教学模式整改、教学方法更新与教学观念创新、作业形式整改与评价模式创新等来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篇8:学前教育数学教学论文

一、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即使一部分学校学前教育数学专业的老师有着较高的学历,也对数学知识有过系统的学习,不过老师还做不到充分地掌握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能力,加上老师自己的经验有限,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质量都不太符合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要求。

2.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考核方式就是学业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死板地对数学课程进行学习,并且学校进行考核的方式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笔试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体现,致使学生逐渐淡化对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学习与开发。另外,学生还不太理解学前教育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含义,比较忽视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3.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

大部分学校中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中,所用的教材都不太具有实用性能,教材的主要内容都比较注重数学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和乏味。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内容分散程度很大,课程内容也很多且关联性强,不过学校安排的数学课程教学学时则不多,教师不得不在规定的时间里讲完所要学习的内容,导致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就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使用传统的、形式古板的讲授式教学,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物,导致课堂氛围较差,缺乏活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遇到的问题不能有效及时地解决。

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的意义

1.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改善课堂效率。

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通过缩减不必要的课堂内容,为有意义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时间保障。在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率,并提供一定的时间来回顾与重新认识学生以前所学的课程,要完成这一工作就需要课堂时间的足够充裕。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策略改革能够保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程的讲授,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减轻学生压力。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策略中,老师通常都会大量地布置课堂或课下训练内容,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会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且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变差,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消失,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对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的改革,就指让学生的课堂训练内容优化、简化,注重课堂训练的质量,减轻由于过重的任务内容对学生所造成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教育的工作中,需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努力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快乐的氛围,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建立起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实现学生与教师有效的互动。如果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必须让学生对教师拥有足够的信任感和尊重,这就要依靠课堂教学中建立快乐的学习氛围来实现。学生仅仅在处于快乐的学习氛围里面,才可以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教材和课堂内容的选择来说,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以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优化,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的实践性,以改革数学教学策略。老师同时还要进行动态的跟踪,通过不断地了解新措施在教学实践里所出现的新问题,实时地跟踪调整,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3.丰富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的考核方式都很单一,几乎都是只有笔试一种形式,考核方式的单一与限制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按照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平时对所学课堂知识的了解与应用能力来增加考查方式;可以按照学生日常完成训练及任务的时间与质量来增加考察方式;可以按照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情况,设置开卷考试的考核形式。然后学校根据以上各种考核方式中学生的综合表现来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作为学前教育未来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幼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关键的影响。

不过,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由于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和不适当的教学理念等原因造成的。

所以,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探索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新方法,寻找改革学前教育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建立其科学、合理、创新的数学教育新模式。随着我们对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工作完善与改革,其教学水平与方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学前教育教学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篇9:浅谈学前教育教学理念论文

浅谈学前教育教学理念论文

摘 要:学前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有其认知和发展的规律,所以必须根据规律来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儿童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各个方面要均衡发展,不能为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个体,要根据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去教育教学,从而培养儿童的个性,也可使儿童更好更健康地学习成长。这个时期的儿童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要充分保护和挖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身体健康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生活习惯养成的阶段,要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重要性;教育教学;互联网

学前教育是幼儿迈向学习之旅的第一步,所谓万事开头难。所以幼儿的学前教育对于他们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智力、潜力的重要阶段,也是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学前教育做得好,那么对于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就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也打好了基础。如果学前教育做不好,会使幼儿处于一个单调、贫乏的环境,幼儿对知识方面的认知对于学前教育做得好的学生也会相对落后。陶行知曾说过:“幼职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趋向、态度多半可以在5岁前培养成功。”老人们也经常会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些其实都说明了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很关键的。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幼儿人格品质、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情感等形成的最佳时机。所以学前教育者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二、学前教育的教学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只有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孩子才会喜爱学习、愿意学习,并与老师有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这样老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作为孩子们来讲温柔的话语对他们是很有好感的。教学中,关爱幼?菏墙淌Φ氖Φ鹿娣叮?以“爱满天下”的热忱关怀每个学生的成长,这种师爱是严与爱的和谐统一,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反映,这种心理可以缩短师生间空间、情感上的距离,使孩子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有助于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进而对其性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建设

学习源自生活,老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来教学,如:废弃的纸盒、饮料瓶、报纸、豆子、小花等,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更好地融入学习中。另外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玩性十足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习知识,能使孩子们更快更好地吸收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开心做游戏,又使其学到了知识,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互联网思维促进教育创新

孩子们的认知是具象的,利用互联网中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其中的科学性、直观性能帮助孩子从未知走向光明。它所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单纯的声音、图片到图文并茂再到影像。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这种多媒体教学能帮助我们开展欣赏活动,它独有的神秘色彩能激发幼儿的观察和表达的兴趣,它所展示的情景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它对学前教育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和价值。而且在学习中应以孩子为主体,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老师应起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孩子健康发展。另外通过多媒体的教学理念引出信息的推进,可以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开始,并使之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结合、互动、对话,在多媒体教学中身临其境,以便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总之,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办好学前教育是广大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千万家长关心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祖国未来花朵发展的需要。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而作为教学者,合适的、有新意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虽然现在关于教学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但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会首先从自身上不断进修和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事业,争取将学生的入门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2014.

篇10:学前教育中的游戏与教学分析论文

学前教育中的游戏与教学分析论文

一、前言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对其有的重要价值,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而还能帮助幼儿学会分辨事物,协调社会关系甚至体验生活,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所以,幼儿游戏中存在重要的教育动因、教育方法和教育契机。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是其主导活动,游戏与教学二者必须紧密结合,寓教于乐,最终实现较好学前教育效果。本文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游戏应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学前教育中的游戏设置原则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探讨了相关幼教理论。

二、学前教育中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在研究在学前教育中如何利用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手段与方法之前,首先要理清和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效利用游戏的基础与前提。现阶段对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认识主要有“分离平行”、“相互融合”、“包含”三种观点。“分离平行”关系观点认为学前教育中游戏和教学是完全并列的两类活动,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游戏强调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是内在游戏精神的主动生长,是一种无目的或是目的性不强的活动,强调的是“兴趣”、“表现”、“过程”;教学则是一种有外在教育目的规范,要使幼儿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社会性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强制要求,强调的是“目标”、“计划”、“效果”。此观点显然有失偏颇。“相互融合”关系观点认为,游戏在学前教育中有一席之地,具有的独特的教学价值,可以借助用来进行教学,能够起到调动起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所说的融合,只是仅仅将游戏看做了教学的工具,仅仅是表层的融合,极有可能在实践中走入“灌输式”或“放养式”的极端。“包含”关系认为学前教育中游戏与教学是包含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其中,教学活动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游戏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很重要但却不能代替整体的功能。梳理以上关于学前教育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三种观点,自然是“包含”观点更为准确。理清二者关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幼儿园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和整合,实现高效教学。

三、学前教育中游戏应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既然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主导活动,那么它在学前教育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交往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当前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的幼儿来说,在幼儿园外大部分时间为家中长辈所环绕,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合作、分享、沟通的能力是相对较弱的。幼儿园的一些团队、模仿角色类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体验模拟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团队协作的机会,潜移默化的将合作、协同的观念根植于他们的幼小心灵中,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二是幼儿运动能力的提升。学龄前儿童包括肌肉控制、动作协调、身体平衡等在内的运动能力正处于形成和强化时期,提升运动能力正是游戏活动所独具的功能。比如在以钻、爬、平衡等动作为主的游戏中,可以促进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使得身体协调性得到有效提高,各类体育游戏则可以锻炼幼儿的运动能力。三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无论哪类游戏都离不开语言的够用,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对提高其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和学习不同角色讲话的语气和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学会依据角色和沟通对象表述内容,逐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四是有效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一些手工制作类的操作性游戏可起到这种作用,在依据教师要求完成游戏要求时,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同步锻炼。五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游戏是玩儿,但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去表现和创造,比如捏橡皮泥、搭积木,每一个孩子所能呈现出的“作品”都会不尽相同,有些孩子还能制作出若干个不同的“造型”,这锻炼的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学前教育中游戏设置原则和注意事项

选择游戏要建立在教师对所教授幼儿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适合其具体发展情况,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游戏的形式和过程要适合所针对幼儿的年龄段,能吸引幼儿的强烈兴趣,使幼儿能自始至终的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致产生厌烦心理。每天的游戏类别、形式不宜过多、过杂,但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创造性游戏最好起码有一种。穿插于科目教学活动之中的游戏要以规则游戏为主,起到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水平的辅助作用。每天的游戏要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做到张弛有度,使幼儿的精神状态保持舒坦、平和。

五、学前教育游戏中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应是主体和“主角”,教师只需要起到辅助和指导作用。参与过多,容易引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厌烦心态,改变了游戏寓教于玩的初衷,成为了披着游戏外衣的教学活动。首先,自始至终遵照教师的“命令”来进行的游戏不是幼儿资源的活动,是不自由和缺乏灵活性的,也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塑造和想象力的发挥。所以游戏要有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才能实现其教育价值。其次,教师的辅助和指导不可或缺,但要保持最低限度的干预。在游戏中,教师要坚守观察但不干扰游戏进行的原则,同时仔细观察、密切注意游戏进度,对幼儿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与支持、赞许、鼓励,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即可。第三,如需参与游戏,则应以平等的角色参与,以充分尊重幼儿为前提,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意愿、想法和观察问题的角度去“干扰”游戏的自然进展,否则会削弱游戏在提升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上作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学前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学前教育中的游戏设置原则和注意事项多方面积极努力和改进,让幼儿有一个垮了的童年。

篇11:学前教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论文

摘要:文中分析了学前教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优势,并对体能发展游戏、角色和情节游戏、器械类游戏以及合作和对抗类游戏等多种体育游戏的应用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前教育教学的综合效果。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体育游戏

篇12:学前教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论文

1.1体育游戏具有较高趣味性,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相比于枯燥的文字和课堂教学,体育游戏具有比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儿童在参加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向儿童传授知识和对儿童进行培养,其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另外,在体育游戏中,通常氛围都比较欢快和轻松,这种情况下儿童内心和精神上就不会出现排斥和厌烦心理,能够有效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快速融合。

1.2体育游戏的应用可以具有针对性,有效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当前,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习成绩好,身体和心智的成长也要良好,传统的课堂文字教学方式明显达不到这种要求。而体育游戏则不同,其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需求,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全面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篇13:学前教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论文

2.1体能发展游戏的应用

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因此,在该阶段的教学中,加强对体能发展游戏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有效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良性发展,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体能[1]。在体能游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由于儿童的骨骼、神经以及肌肉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不能承受较大负担的游戏,而多应该尝试一些跑跳的游戏,以此来促进儿童的更好发育。如教师可以组织儿童玩“警察抓小偷”或者是“猫捉老鼠”的游戏,让儿童能够尽情的跑动,锻炼体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儿童玩“一二三木头人”或者是丢手绢之类的游戏,这种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体能发展,还能够对儿童的神经反应力、判断力以及观察力进行锻炼,有利于儿童的全面成长。

2.2角色和情节游戏的应用

角色游戏和情节游戏是一种能够加强孩子学习效果的游戏,其中角色游戏主要指的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进行游戏的一种游戏,比如常见的“警察抓小偷”“老鹰捉小鸡”游戏等,通过角色扮演,能够让儿童将自己代入到游戏中的一种有效方式,让体育游戏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比如教师可以设置“冲过封锁线”的游戏,由一个儿童扮演哨兵进行防守,另外的儿童扮演士兵,哨兵睡觉则可以动,哨兵醒来则不能动,要是一个士兵被捉住,其他的士兵要积极营救,哨兵将士兵都抓到,后者士兵全冲过封锁线才算赢;这个游戏不仅能够对儿童的判断力、反应力以及思维思考能力进行锻炼,还能够对儿童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进行培养,让他们意识到团队和合作的重要性,更有利于儿童未来的成长。情节游戏是根据某一种特定情节而设计的游戏,其多是为了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如“数找数”的游戏,教师在儿童胸前贴上数字,然后教师说一个数字,并说这个数字是由加法还是减法得来的,让儿童去找自己的.伙伴,找不到的则淘汰,如老师说“2,减法”,儿童们便可以5找3,4找2,这不仅能够提高儿童对数字的认识,提高其计算能力,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反应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儿童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

2.3器械类游戏

相比其他类型的游戏,器械类游戏更受儿童的欢迎,因此,若是条件允许,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多对器械类游戏进行应用,并针对自己不同的教育目的,选择不同的器械和使用方式。如教师想锻炼学生的体能和促进骨骼、身体发育,可以对蹦床、滑梯、单双杠以及跳绳等器械进行应用,保证儿童的安全就可以,让儿童尽情的玩乐[2]。若想对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等进行锻炼,便可以对篮球、足球等机械进行应用,组织儿童进行抢球游戏,一方运篮球或者是踢足球,另外一方去抢,抢到就是胜利,输的人再去抢等。总之,器械类游戏是最受儿童喜爱的一种体育游戏,但是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幼儿园的条件、基础设施以及教师的教学目的等多个方面因素,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应用。

2.4合作和对抗类游戏

合作和对抗类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儿童的团结意识、合作能力以及竞争意识进行培养,同时,也对儿童面对胜败和挫折的心态进行不断磨练,使儿童能够正确面对失败,胜不骄败不馁,不惧失败,迎难而上。比如教师可以设置“揪尾巴”游戏,将儿童分为两组进行比赛,在这种活动中,就可能面对很多问题,若胜败已分,教师应该对双方进行教育,让胜利者不能骄傲,继续坚持,让失败者不能气馁,继续努力;在游戏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让同一组内的儿童相互之间进行合作;当双方出现势力相差悬殊时,也要告诉儿童不能放弃,拼搏到最后,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3.结束语

学前教育教学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其直接决定了儿童这一生的成长基础,因此,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加强对体育游戏的应用,并对其游戏进行合理设置,针对性的对儿童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提升,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体育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影响的研究[J]科技资讯,,14(34):159-160+162

[2]生笑.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6(05):143

篇14:学前教育论文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临摹绘制为主,一幅四开大小、难度适中的简笔彩色画大约需要6个学时才能完成,有的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才能完成作业。这种教学形式费工又费时,会使学生的思想停滞,感觉迟钝,并且极大地浪费原本就很少的课时。现在一般中高档的幼儿园大都已实现电脑设备教学,环境美化也都是用电脑设计、绘制好后喷绘输出,或者采用幼儿园专用环保装饰墙贴,即便一个小小的指示牌都是用电脑雕刻的,既高档、防水,又方便清洁。手工绘制或制作的墙饰时间长了会变色、粘灰、脱落。以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观点和“形准”的评画标准,在快节奏的当下是有待商榷的。教学当随时代,现代幼儿园美术教学多采用电、光、声、影等多媒体综合形式或者在游戏活动中认色知形,很少用粉笔或者颜料手工绘制教学。笔者认为,学前的美术教学若主要以手工绘画和制作为主,是不太可能在极少的课时条件下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也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除了要拿出三分之一的课时用来开设电脑美术教学外,还要把音乐、舞蹈与电脑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设计一些美术游戏活动课程。

二、伊顿12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及电脑绘制

笔者以学前大专班上的第一堂色彩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步骤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电脑美术教学改革的方法。该教学内容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模式,先讲解然后手工绘制、填色需要4个课时,而借助电脑教学只需要2个课时就可以完成,可谓事半功倍。学生既学习了色彩知识,又掌握了电脑绘图技能。学习色彩要从认识色相环开始,了解色彩形成的过程,即色彩是怎样从三原色开始,经过不同的组合出现间色、复色,又是怎样排列后形成色相环的,以及色相环对学习色彩具有哪些作用。认清这些问题,学生将会对色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伊顿12色色相环原理

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Itten)是一位瑞士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色彩大师,他设计的12色相环非常鲜明、直观地展示了色彩规律,把本来十分复杂的色彩理论简化得十分通俗,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它的构成原理是由红、黄、蓝三原色开始,两个原色相加出现三个间色,再由一个间色加一个原色出现三个复色,最后形成12色色相环。

2.电脑绘制步骤

第一,打开corelDRAWX4软件(简称CDR),在左边工具箱中选择基本形,在出现的基本形面板中选择梯形,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画一个正梯形,通过垂直镜像得倒梯形。第二,用挑选工具双击倒梯形,使之成为旋转状,按下键盘上的快捷键ctrl,垂直向下移动旋转轴心。第三,从菜单栏“排列”下的“变换”中选择旋转,在出现的旋转面板的角度框中输入30,点击“应用到再制”11次,得到图6的组合圆形。注意,倒梯形的旋转间距是靠移动旋转轴心的上下调节的,要想将12个倒梯形刚好组成一个圆,需要反复尝试。第四,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先填上红黄蓝三原色,先用挑选工具击活最上面的倒梯形,在调色板中点击黄色即可,图7为填充后的效果。第五,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在黄与红的中间填上间色橙色,在红与蓝中间填上间色紫色,在黄与蓝中间填上间色绿色,是填充后的效果。第六,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在黄与橙的中间填上复色黄橙色,在红与橙中间填上复色红橙色,在红与紫中间填上复色红紫色,在蓝与紫中间填上复色蓝紫色,在蓝与绿中间填上复色蓝绿色,在黄与绿中间填上复色黄绿色。第七,CDR软件的调色技巧:在填复色黄橙色时,先填上黄色,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用挑选工具点击调色板中的橙色,即可在黄色中加入橙色,加入的多少与点击的次数有关,以此法依次为其他5种复色点击调色。第八,6个复色填好后,整体观察每个级别的过渡是否自然。如发现有的色过深或者过浅就要进行调整,调整好后用挑选工具框选所有图形,用鼠标右键点击调色板上的“去掉轮廓”按钮完成最后的制作。

篇15:学前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考证热”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开始,“考证热”随之在大学校园里兴起。时至今日,“考证热”仍然盛行不断,并且逐渐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学前教育的学生也不能从这场热潮中脱身,很多学前的学生正在考证的征途中前行,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乐此不疲。20xx年张宇斌对大学生考证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二大三的同学考证占比例达91.30%,大一的同学多数因为不懂得将来的就业形势严峻而比例最少,大四的同学却因为找工作时屡屡碰壁而意识到证件的重要性时却往往来不及,此两者比例仅占9.70%。而且大学生“考证”率已达到68.7%,在暂时还没有“考证”的大学生中,也有76.23%的人有考证的意向。所以大二大三的学生是考证的主力军,因为他们不仅有时间和精力,也能够对将来的就业形式有所考虑,为了能在工作面试时多一份自信心,多一份竞争力,他们选择加入“考证热”的洪流。通用型证书不受专业限制,比如CET四级基本上是各所大学的硬性要求。除了通用的证书,还有一些跟专业相关的证书,比如学前教育专业涉及到普通话等级证、钢琴六级证、育婴师证、舞蹈资格证、营养师证等证书。面对五花八门的证书,哪些必要哪些不必要,我们该如何选择?这是值得每个大学生深思的问题。

二、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

到底是何种原因促使了“考证热”呢?笔者从近的“考证热”研究中粗略地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因素

“国家实行就业准入,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为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政策依据。”“此外,我国政府对一些责任较大、杜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毕业生要想进入这些行业,必须投入到考证大军中去,先取得上岗资格。”反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同样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而教师资格证同样也是师范生的一种身份认证和就业保障,也让就业单位清晰地从证书上认证招聘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职业技术和单位需要。

(二)高校因素

“因长期受传统高等教育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存在较明显的不足,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实行高度单一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陈旧,教材知识结构滞后,教育方式落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薄弱环节;2.专业面窄,远不能满足杜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样,人才素质不能满足现有的社会需要。”高校传统落后的培养模式以及狭窄的专业面都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要求,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某些方面能力欠缺,为了能够全面发展自己,提升自身能力,大学生们纷纷选择考证,希望通过考证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达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市场及用人单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社会对学前教育相关人才的要求也比往年有所提高。随着社会上大学生数量的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学前教育学生为了在就业中更具有优势,于是助长了“考证热”现象。近年来幼儿园在招聘中对教师学历的要求有所提高,对教师掌握的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学前教育学生是否获得证书以及获得什么样的证书成为管理者选择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绝大多数学生考证是迫于求职的压力,如今用人单位都不约而同地将应聘者是否持有资格证书以及持有多少资格证书,作为衡量人才层次高低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毕业后要走向人才市场,要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多一张资格证书就等于多了一个求职砝码、多一项谋生的资本。”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1.“以中国20xx届大学毕业生省际流动为例,从流动比例上来看,广东、北京、上海3地的毕业生净流入比例分别为152%、147%和128%,均大幅度超过其他省市,浙江、江苏、天津、福建、山东也是人才净流入率为正值的省市。”大量的人才流入,势必会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形势的严峻。为了能在求职过程中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很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完成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去考取社会上一些比较热门的证书,增强就业自信心。2.“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经常变化,人才的创新能力不强、适应性不强、后劲不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考证来改善和提升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大学生们希望通过考证来提升并证明自己的能力。“在统计调查中,有68%的同学认为考证多学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可见很多大学生认为证书是内在能力外化的表现,拥有证书就能够表明自身具备了较高的素质和较为全面的知识,所以大学生对“考证”乐此不疲。

三、大学生“考证热”的利弊

对于大学生来说,治学和就业是人生两大重要的事件。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考证可以说是好工作的敲门砖。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环境,许多大学生都选择考证来学得更多的技能与知识,也为了更好的在职场有立足之地。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考证热”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呢?考证对于大学生来说有很多有益之处。从学生方面而言,证书有利于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其次,大学是研究学问的象牙塔,还是比较游离于职场之外的,证书的考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发展,更多的是理论知识更加的实践化;同时,考证也是更好的充实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就业方向;最后,很多大学生考证也是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在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情况下,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市场需求来看,考证热出现的同时不仅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弥补了市场一些专业人才的空白。但是,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利弊同时存在的。考证是可取的,但是要在理性的前提下,否则对自身对社会都是存在很大的不利的。首先,盲目跟风的考证到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自身技能得不到发展,同时还耽误了校内课程的学习;其次,很多非专业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导致证书的含金量降低,盲目考证之风愈加严重;最后,过分依赖证书不可取。很多证书并不能真正的体现学生自身的实力,很多学生考证只是为了一纸证书,只学得了浅显的知识,而没有深入探究,颇有舍本逐末的趋势,这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着重提到的学前教育专业,这几年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技能水平证书的考取也日益增多,对于我们来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考证,保持自身的专业性。

作者:杨光 单位: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

篇16: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因为年纪较小,对各类游戏具有浓烈的兴趣,可以通过游戏打开了解世界的大门,开拓自身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与同伴相互间的沟通,建立自身良好的品质。所以,学前教育者应当本着正确的游戏理念,对教学模式给予创新,加快提升幼儿教学的质量,通过幼儿园游戏分析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一、游戏内体现的学前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在当前较为有代表性的传统游戏理论中,心理学家席勒与斯宾塞提出的剩余精力理论,认为游戏令人们的机体剩余力量被最大化展现。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精神分析专家弗洛伊德以及埃里克森认为,游戏可以令儿童的欲望被满足,对缓和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十分有利,游戏可以进行自我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艾利康宁和维果茨基则提出:幼儿游戏具备了社会本质,成人在干预幼儿游戏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角色游戏成为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游戏。近些年来,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中,合作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游戏广受欢迎,在传统幼儿理论中,元认知游戏、有效游戏则变成幼儿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元认知游戏则为在游戏活动中,让儿童透过游戏体会到本身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内化成一种内在的自主学习及探寻能力。有效游戏理论透过游戏活动,调动儿童对游戏的兴趣与动机,在儿童想玩、愿意玩中,让学生会玩、探究玩,在游戏中加快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游戏内容的创新与实践

(一)凸显儿童相互间的差别

幼儿园的教育应当意识到所有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应当依照本身的特征而令所有幼儿获得个性化方面的发展。对于幼儿教育理论而言,蒙特梭利提及到与儿童游戏时应当将儿童作为核心,不赞许将成人作为主体,将儿童视为不同的独立个体。在设置游戏的过程中,应当认真考量儿童的心理所需。通常可以透过进行自选游戏,令幼儿积极挑选游戏的内容及形式、挑选成员。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角色较多且有趣的游戏,从而可以让所有儿童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乐于参与。

(二)协助儿童增加生活感悟,丰富游戏内容

儿童的想象力是依照把记忆中的表象给予二次加工,而儿童的记忆表象则大多来自生活。因此,需要在丰富儿童生活体会的条件下进行游戏的创新。比如对于“蔬菜水果市场”的游戏而言,可以让儿童预先了解各类蔬菜及水果,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描述各类蔬菜水果,让儿童加深记忆。游戏活动能够令儿童在感性认知中,突出记忆与认知世界的效果。

(三)拓展游戏教学的链条

以往在儿童游戏当中,大多束缚在校园内,游戏通常被时间及空间所影响。并且,游戏教学的链条十分短促,大多在游戏内获取较多的娱乐、较少的知识及技能,应当持续对游戏模式给予完善,把游戏的时间及空间给予拓宽,令游戏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令游戏的效果更加良好。比如在《我同爸爸妈妈一起玩》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家里与父母的照片或声音收集起来,在班级进行介绍,让幼儿讲述一下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并且评价出哪位小朋友的故事最为动人。可以通过这个切入点,进行校园亲子活动。透过相关的活动,令游戏能够在空间与时间中更加丰富,也可以让儿童体会到情感体验,达到游戏的目的。

三、游戏活动形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合作性活动形式

合作性教学则为在游戏活动中,需要让各种年龄的幼儿进行游戏,之后让幼儿在游戏内相互学习、模仿。比如可以把不同班级的幼儿组织起来,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透过找朋友的过程,与好朋友进行沟通,从而让幼儿融入到教学当中,并且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二)自主、探究性活动形式

自主性游戏活动是通过幼儿自行规划游戏内容,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探究式游戏活动有利于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创新和探索,不但具备了基本能力,还激发了创新思维。

(三)主题式游戏形式

这一游戏是通过全园混龄游戏创造出来的主题更为明确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确保原本的自由,透过玩相同主题中不同方式的游戏增长知识。不仅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调动并让孩子保有对游戏的浓烈兴趣,还能够有效运用教学资源,实现游戏与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

四、游戏环境与材料的创新与实践

首先,应当开拓当前的游戏环境。激励探寻室外游戏环境,依照实际状况挑选相应的室内、室外环境。体育方面的游戏需在室外进行,小型创造性游戏则可以在室内进行。条件许可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更加贴近自然。比如幼儿园教师可以每月进行幼儿与家长的户外亲子活动,通过组建不同方式的游戏,令幼儿在体会自然时,增加生活体会。并且,应当依照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程度,给予相应的游戏环境。比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游戏而言,通常以“家”的方式进行,在蒙氏教育理论中,“它必须像个家”的要求被提出,也就是幼儿园需要为幼儿们提供近似“家”的氛围,令教学可以在游戏中找到“家”的感觉。并且,应当对游戏的材料给予创新。在确保安全下,探寻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寻找及制作能力。应当注重利用废旧物品。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废旧塑料瓶,让儿童通过塑料瓶制作水火箭的模型。材料应当挑选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展现儿童的天性。比如可以运用沙子制作沙画等。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成为幼儿搭建人生发展中的教学根基,幼儿游戏教学活动对全面发展幼儿身心十分重要。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可以令教学理念的改变更加符合教学行为,有利于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学前教育者应当通过游戏的内容、活动方式、环境等表现出学前教育的创新,转变学前教育理念,探寻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加快幼儿的身心发展,以此为终身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冯冬梅.幼儿园游戏教学和“小学化”教学的对比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xx(10):133-135,103.

[2]刘宇.“游戏本为学习”的若干理论问题及其实践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xx(02):32-40.

篇17:学前教育论文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使广大幼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家长资源的重要性。利用家长资源进行合理的分享、交流、对话,已成为创新幼教工作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困惑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促进幼儿教育工作的过程。幼儿教师作为幼教的专业人员,其专业成长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教事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幼教的快速发展,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也日益凸现。

1.专业知识广而不深

幼儿园的课程分为健康、艺术、科学、社会、语言五大领域,而标准的师资配备则实行“两教一保”的包班制,这有别于中小学的分科教学,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掌握扎实、广博的基础知识,才能达到教学要求。然而,目前幼儿教师重艺术技能、轻文化素养,课程特点以及职前培训的缺少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广而不深,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如,由于教师对沉浮原理缺乏深度理解,常常导致大班科学活动《沉浮》的操作失败。

2.操作技能相对缺乏

操作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课改的不断推进,给幼儿教师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通过环境创设,体现校园文化,突出活动主题,让幼儿在与环境的良好互动中成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掌握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操作技能片面、单一,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较低;教师操作环节指导不到位,以口头传授代替操作实践屡见不鲜;教师多媒体操作技能也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课程开发能力薄弱

开发园本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要求。随着教育概念的不断更新,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不仅只是强调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它还包括教师开发与开设园本课程的能力。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指出: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目前,在对幼儿教师的教育与培训中,几乎没有园本课程相关的课程,不少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以及整合设计课程的能力,无法满足课程开发的需要。

4.职业感情倦怠明显

尽管幼儿教育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来尽心竭力地完成本职工作。但是,由于教师工作琐碎、压力大、待遇低、社会认可度低、家长要求过度以及教育效果显现滞后等因素,使幼儿教师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

二、家长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加强家园合作,挖掘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1.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幼儿家长拥有各自特长和专业领域,利用家长资源是幼教工作的有益补充,可以弥补幼儿教师专业上的不足。例如,我园小班开展语言活动《月亮藏猫猫》,曾邀请一位在小学担任语文教师的幼儿家长来园助教。活动中,这位家长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毛绒狗捉迷藏游戏情节作为导入,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严谨而又紧凑的教学环节、形象而又生动的教学手段、简练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让听课教师受益匪浅。

2.形成家园共管机制

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幼儿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是形成家园共管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参与其中的家长以幼儿的利益为核心构成共同体,参与到幼儿园管理工作中来,可以进一步促进家园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家长认识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使家园教育和谐统一,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建立家园学习共同体

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识经验、专业特长。但是,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往往把握不准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此时,教师就应发挥自身优势,指导家长细心观察幼儿各项发展的敏感期,了解幼儿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尽力为其准备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充分尊重和信赖幼儿,鼓励其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教师在涉及自己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也可借助丰富的家长资源,将这些优势资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两者相互利用,形成学习共同体,不断提高各自能力。

三、家长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效

1.家长的技能促进了教师的操作水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改的深入,幼儿教师的动手能力已经不只局限在折纸、绘画、弹琴这些传统技能上,它还包括各种劳动技能、医疗技能和现代化操作技能等。然而,目前教师培训在时间、形式和内容上,都无法满足教师技能发展的需要。借助幼儿家长的力量,提高了教师的动手操作水平。例如,中班“勤劳的人们”主题中的《巧手裁缝》活动,由于教师缺乏制作衣服的技能,于是,我们邀请了在当地服装厂上班的幼儿妈妈来助教,开展《巧手裁缝》活动。活动中,助教妈妈向大家介绍制衣工具,演示制衣方法,使幼儿了解了衣服的制作过程以及衣服的款式与结构。这不仅让幼儿体验了服装的制作过程,也让教师对服装制作技能有了直观认识。又如,通过挖掘精通计算机专业的家长资源,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

2.家长的参与促进了教师开发园本课程

开发园本课程需要教师结合本地、本园的实际情况,整合教育资源及实践经验。萧王庙街道拥有浓厚的本土文化: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芋艿头文化节”以及流传百年的庙会等。例如,在开发萧王庙庙会的园本课程中,我们开展了“爷爷眼中的庙会”家长助教活动,邀请了幼儿的爷爷来园讲述庙会的起源、习俗以及趣事等,生动而又贴近生活的讲述深受幼儿的欢迎,同时也弥补了教师在本土文化上的欠缺。由于庙会时值假期,我们要求家长带领幼儿参与到庙会中,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

3.家长的评价促进了教师提高反思能力

“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可见,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教师自我反思的途径一般有四个:自我评价、教师评价、观摩教学活动、家长评价。前三者的评价反思内容多是以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为主,注重的是教师发挥,而家长评价则可以从近距离角度观察孩子的发展,给教师相对客观、真实、具体的数据和判断,帮助教师从主观性体验感受和不同角度的存在性评价中,综合检验和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4.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完善了教师的职业情感

家长是幼教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家长的理解、宽容和配合是幼儿教师巨大的情感支持。有一次,一个幼儿在幼儿园磕着了,我万分抱歉地打电话告诉他父母,对方却反过来安慰我们:“没事没事,小孩子磕着碰着是难免的,我自己在家带着他也会摔呢,何况你们要管这么多孩子。”就这样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因此,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能提升教师对职业的信仰,给人以动力,使人虔诚,提高职业认同度。

总而言之,重视家长资源的有效开发是促进幼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幼儿主动积极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保证。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教师需要综合利用家长资源,有效发挥它在师幼共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不断进行探索以及实践。

参考文献:

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54-59.

篇18:学前教育论文

1.学前教育进行美术手工教学的方法

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微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好奇心,乐于接受美的事物的熏陶和启发。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在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于这种好奇心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学到科学的系统的美术知识。教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创作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积极呵护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学生将来的美术创作打好基础。

2.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美术手工教学想要保证高效的教学质量,达到锻炼儿童能力的目的,就要依靠正确的教学举措。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做好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工作。

第一,构造情景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只是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任务,还要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来对课本上的知识以儿童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授。这样不仅只是传授了课本的知识,更吸引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画动物的教学过程中,给他们讲一些动物的寓言故事,《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等。寓言故事是一种很能打动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生动的了解善恶美丑,懂得真善美的真谛。使得美术教学不仅停留在技法表面,而是有了比较内涵的东西。

第二,结合地域文化,借鉴当地民间艺术,把传统民间艺术手法应用到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实践中。例如,甘肃的布老虎、山西的皮影、粤西的木偶戏等,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普通的手工材料,学习传统工艺的制作、表演过程,选取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故事背景加以创作,还可以让学生突破传统段子,自己制作简单的人物和场景,比如可以在皮影戏学习的时候,鼓励学生创作一出表现当今儿童在课堂上的可爱表现的皮影戏,让学生在即兴表演之余,收获创造的乐趣。带领学生进行木偶的制作过程中,除了对木偶的制作过程的讲解,也可以讲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流传的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世界变迁的历史。

第三,练习布置画展,增强学生的整体能力。举办画展既能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热情,锻炼学生进行美术手工的动手能力,也能很好地考验学生在进行团体活动中的应变能力。在布置画展的过程里,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极有可能就是学生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考验。所以,现在就要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进行实践锻炼,使得学生通过画展,不仅锻炼了美术手工制作能力,还在团体活动中学到许多与同学合作的经验,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经验。美术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但锻炼了儿童的美术手工动手能力,还使得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以加强。美术手工教学的实践研究,关乎全社会的幼儿教育,对于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有很大帮助,从而为我国当代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篇19:学前教育论文

一、现代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

(一)非专业能力

非专业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必需的,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如此。首先,学生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事业心、责任感以及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的任务是教育学生以爱为出发点,全身心地尊重和关爱幼儿,细心地照顾和教育幼儿。其次,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当今社会,充分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幼儿进行基本的文化教育。

(二)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学生应学习怎样与人相处、交流、对话。学会对人的态度,怎样尊重人,怎样与人和谐相处。还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等。这些能力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三)信息技术能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进行教学的能力,掌握检索和查询与本专业相关信息资料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动机和职业能力不强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现实工作中的表现与实际能力相差很远,他们普遍眼光高、心态高、要求高,但实际能力与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常常表现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缺乏职业兴趣感和责任感,甚至存在得过且过的消极心理,对专业内涵的理解不够,对幼儿缺少奉献精神和关爱精神,甚至随意训斥、责骂幼儿。

(二)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不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较差,其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和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的兴趣和愿望较差。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三)管理与保育能力不足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实践中,还是缺乏独立带班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甚至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幼儿突发意外时手足无措。对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保育观念淡薄,包括对幼儿生活学习中行为习惯关注不够,安全观念淡薄,对幼儿关爱不够,还有的学生存在怕苦、怕累、怕脏的思想,不愿接触幼儿排泄、饮食等日常事务。

三、探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德才兼备是人才培养的两大要求,思想品德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这一行业,师德历来都是强调的重点。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首要的职业能力便是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从基础做起,从做人开始。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注重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教育。如,开展“我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幼儿献爱心”主题演讲活动,以职业道德精神的力量感召学生,使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

(二)建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模式

1.教学模式

教师的任务是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现实水平开展教学,可将教育技能和各类教学法的内容融为一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或者现场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适应幼儿园岗位的能力,为以后的职业生活提供条件。

2.模拟实训模式

模拟实训训练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学生在模拟实训室进行的实际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应根据现实工作需要,模拟幼儿园活动场景,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训练。

3.技能训练与竞赛模式

技能训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技能,除了在平时设置此类课程以外,还可以在课后开展各种竞技类比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教师及学生都可以组织各种技能训练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幼儿园岗位实习模式

幼儿园岗位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充分认识和体会专业性质的良好机会,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夯实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跟班听课,担任班级助理老师或者定岗实习,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另外,我们与市内十几所幼儿园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经常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训练,提高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三)建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考核模式

1.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核采用抽考方式

每学期可以针对教学计划中设置的课程内容,由各科老师设计出不同的考试题目,打破过去一卷决定学生成绩的做法,设计出多种题目对学生进行抽考检查。如大班体育活动设计,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小班社会活动设计,“文明小乘客”课件制作,“冬季自然角设计”“智力游戏教具”制作,“家园联系栏”布置等。

2.建立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模式

制订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如普通话需达到国家级普通话证书二级乙等以上,计算机需获得教育部、劳动部或信息产业部办公应用技术证书等。另外,对在校期间在各项课程或竞赛———亲子课程培训、奥尔夫音乐培训、感觉统合等课程或者舞蹈、歌唱比赛中取得一定成绩者颁发证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

(四)建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使用模式

选择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很重要。有的教材理论性很强,高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难,也不太实用;有的教材实用性不强,内容简单,质量差,学生不愿意接受。针对这种情况,应组织教师编写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在未来工作中实用的教材。选择集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符合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岗位目标要求。

四、总结

高职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教学目标设置下,形成与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适应的职业实际应用能力。这要求教师不断学习进修,下企业调研锻炼,找寻方法,找寻模式,大胆摸索,大胆实践,探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等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

篇20:学前教育论文

发表学前教育的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存在较大差异,最为突出的是城乡教师队伍、教育投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发展差异,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有必要对这些差异因素进行分析,并拟定针对性较强的改进方案。接下来,本文将对公平视域下中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平视域;中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

学前教育的实施效果关乎着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健康成长,但是,就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城乡学前教育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总体上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不利于农村幼儿的健康发展和成长。为了改善这种局势,缩小城乡学前教育之间的差异,实现两者均衡、健康发展,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建设,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的环境,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差异分析

(一)教师队伍方面的差异

首先,从教师入职门槛来看,城市幼儿园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幼儿园对教师普遍没有太多的学历要求。因此,一般而言,城市幼儿教师的学历起点比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起点要高。同时,从入职以后的情况来看,城市幼儿园比较重视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考核,教师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往往会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反观农村幼儿园,很少会对教师的职称提出明确要求,尽管部分教师会重视自我提升,但由于农村条件有限,教师缺乏专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就是说,由于城市幼儿教师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高学历,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较高,加上能够通过再学习和深造实现自我提升,教师的教学实力便更强。所以,城市幼儿园有着庞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农村幼儿教师本身就很少接受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加上这部分教师难以有机会进行深造,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相对较差。由此可见,城乡学前教育存在教师队伍方面的差异。

(二)教育投资方面的差异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幼儿园的教育资金也较充足,能够为学前教育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幼儿园拥有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方面的教育资源)较丰富,而且也具有持续改善和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能力,使得幼儿园可以不断完善教学设备,更新体育、娱乐设施,保证幼儿能够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待遇[1]。但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幼儿园的教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匮乏,无法以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基础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等也无法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加上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因此难以充分提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和效率都远不如城市幼儿园。可以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差异,导致了两者在教育资金投入、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距,对学前教育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教育机会方面的差异

在我国,城乡学前教育机会的差异较显著,集中体现为城乡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差异较大。在城市,幼儿园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教学设备和体育、娱乐设施都较齐全,环境也较好,因而幼儿园的质量相对较高。同时,多数幼儿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内容和计划,能够有效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反观农村幼儿园,不仅幼儿园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能够获得学前教育机会的幼儿不到50%,而且大部分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不够完善,教学环境也较差,因而幼儿园的质量普遍不高,幼儿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得不到保证。总体来说,我国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起点比城市要低得多,两者在教育机会方面存在较悬殊的差异。

(四)教育质量方面的差异

首先,城市幼儿比农村幼儿的入学准备更充足。有研究证实,如果幼儿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较高,幼儿在进幼儿园之前的数学准备、语言准备和学习品质等都更高,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和语言能力也相对更高。很明显,从整体情况来看,农村家庭比城市家庭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都更低。因此,和城市幼儿相比,农村幼儿所做的入学准备要差一些。正因为如此,尽管当前农村幼儿园的入园率越来越高,但幼儿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接受能力无法达到城市幼儿的水平。所以,农村幼儿比城市幼儿的学习质量要差。其次,由于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较低,没有合理运用个体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自身引导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因此,城乡在学前教育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二、基于公平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

(一)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

第一,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对教师队伍进行科学规划。为此,不仅要相应提高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同时在选拔教师的时候,要对其专业知识、教学水平进行整体考核,以确保所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教学能力。第二,要重视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对教师业务水平进行整体优化。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参加理论知识以及教学、管理实践方面的培训,向教师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对实践中所需要的课堂教学技能和管理技能进行实操训练,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2]。在结束课程培训后,要及时对幼儿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以确保幼儿教师的培训质量和效果,促使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和能力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同时,也可以定期邀请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前教育专家、学者来幼儿园进行讲座,使幼儿教师能够接受先进思想观念的熏陶,跟上时代的步伐。还应该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

(二)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扶持。地方教育部门可以拟定有关政策,增加农村幼儿园的数量,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建设要求,优化农村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和教学环境,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整体质量,为农村幼儿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3]。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以有效缓解农村幼儿园的办学压力,确保农村幼儿园可以有更多的教育资金来完善教育资源、加强基础建设,促使幼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再者,由于城乡学前教育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以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三)重视城乡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水平,有必要加强城乡地区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使农村幼儿园能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接触到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从城市同行那里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城市幼儿园可以定时定期派遣幼儿教师去农村地区进行讲学,农村幼儿园也可以定时输送幼儿教师去城市进行学习,加强城市和农村幼教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讲座、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实现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使农村幼儿教师更加直接地通过业务培训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一方面,城市幼儿教师可以在对农村幼儿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农村幼儿的认知水平、学习情况,自己也获得更多的教育体验;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能够在城市幼儿教师的引领下,学习城市幼儿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城市幼儿教师共同探讨优化农村幼儿教学的具体措施[4]。这对改进农村学前教育策略、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异有较好的帮助。综上所述,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显著,为了提高城乡学前教育的水平,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方面应当正视这种发展差距,一方面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以便有效地缓解农村幼儿园办学压力,并适当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还应出台具体措施,加强城乡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使农村学前教育获得整体的发展。

作者:张玉暖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林水仙.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探究[J].新校园(阅读),20xx,09:164.

[2]杨帆.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1:128-130.

[3]董倩倩.基于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08:3.

[4]庄彩琴.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xx,07:121

试论幼儿教学中游戏介入论文

游戏化教学的论文题目

游戏在幼儿教育的应用策略论文

小学游戏教学法的相关论文

体育游戏在高职田径教学的创新论文

一日常规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游戏化教学教育随笔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论文

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的新教育论文

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的建构主义视角反思

学前教育游戏教学论文
《学前教育游戏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学前教育游戏教学论文(合集20篇)】相关文章:

初等教育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利弊分析的论文2023-12-02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探析论文2022-12-18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论文2023-01-06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实践的应用论文2024-01-28

体育游戏与高校体育教学研究论文2023-03-08

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的论文2022-05-06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论文2022-06-03

信息化教学在中学体育的运用的论文2023-12-07

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论文2023-06-21

浅谈学前幼儿教育论文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