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思考论文

时间:2022-12-04 07:44:08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思考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红鲤鱼与绿鲤驴”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思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思考论文

篇1: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思考论文

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思考论文

一、艺术类师范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困境的原因

1.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

因为高考艺术类的招录成绩相对较低,一些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弱而选择了艺术类特长。在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考取了学前教育(艺术类)专业,到大学后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很难在短时间形成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普遍表现出文化课成绩较弱,对学习理论层次较难的课程理解起来相对较为困难,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水平较差,在学习越来越难的困境下逐步陷入了越学越差、越学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之中。

2.学校管理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偏差

有些学校用比较严苛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约束,如查课。虽然将学生拘于课堂之中,却导致不少学生身在课堂心在外,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学课堂的学习更注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控和学生的自我学习,但艺术生本来理论基础较差,上课更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面对高校教师一节课推进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很难做到全面掌握,因此,在此种状态之下,形成越学不会越不愿意学习的状态,逐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3.教育合力的影响表现相对较弱。大学的环境与高中不同,学生缺乏教师与家长相对严格的约束,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后开始放任自流,如果学校管理严格还能稍微约束学生脱离课堂的行为。有的学生管理层与教学层对学生管理不统一,经常会出现学生打完考勤之后再逃课的行为。有个别家境较好的家长,未积极鼓励学生安于学习,这不仅会影响学生本人,甚至还会影响班集体中其他成员的学习。学生平时对就业的意识淡薄,在就业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明显不积极。

二、学前教育艺术类师范生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上提出了详细的要求。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时,只有遵循国家出台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要求,促进师范生培养,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师资力量。

1.从思想上引导,夯实理论知识的学习

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表现,教育者更应该关注在思想上对学生引导与教育,要增强艺术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提高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学生只有喜欢、热爱教师职业,并且认为自己适合从事该职业,才会对职业产生认同感,由此形成的认同感才是稳定和持久的。因此,要做好艺术类师范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兴趣的引导,让其了解大学阶段的理论学习对工作都有基础作用。在大学期间所形成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

2.加强教学技能训练,提升师范生的技能

在校期间要加强艺术基本功的训练,如声乐、舞蹈、钢琴等艺术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大学期间还应分阶段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强化练习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重视训练教师教学基本功,实践类课程则应注重教师技术训练,行为获得,可采用讲解示范法、行为训练法、微格教学法、模仿法、自评他评法等,并列举教学实例,使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在转化为学生有效教学行为上起到较好的效果。此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课程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能力,开拓幼儿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通过组织参观与实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展教学能力。

3.发挥教学与管理的双重指引作用

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应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彼此之间形成的教育合力对学生产生影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针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的情况,教师要合理组织、调节教学内容,注重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逻辑体系的分析讲解,教学的实施不仅是完成教学计划中各项内容的规定,更重要的是面对教育对象的现实情况,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如果仅仅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只成了“教”,而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学”,并不能成为真正的教学。

4.做好就业指导与规划,调整就业期望值

高校除了开设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外,还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指引作用。要对学生讲明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和荒废学业的利害,学生经历未来就业的可行性分析,摒弃来此专业只为获取毕业证的念头,本着安然、平和的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提高自我判断力,并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提高就业和求职的能力和技巧。要引导学生进行就业心态的调整,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使学生的就业期望更加理性,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此外,还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到需要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岗位去工作。

篇2:高校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的发展瓶颈思考

高校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的发展瓶颈思考

◆郑州师范学院 任高茹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注重其作为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其将来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生;培养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师资力量的欠缺形势尤为明显,为逐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全国有不少高校在学前教育类专业的招生数量上逐步得到提高。从前几年的招生情形来看,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已占有较大比例,但生源质量及后期培养中学生发展状况对高校而言无疑是一个较大的难点。虽然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非艺术类专业不得按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办法招生。此后,多数省份已取消学前教育专业按艺术类招生,但此前招生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仍在高校学习。因此,高校中仍肩负此培养任务的院系责任重大,应在此部分学生仍在校学习期间,努力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加强技能训练,拓宽学生的思维,为其未来能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最近几年招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情形来看,现在仍未毕业的艺术类师范生占有较大比例,这部分学生将是未来几年能满足学前教育事业中所欠缺的师资力量的重要后备力量。在培养过程中,若这部分学生就业时,教育的理论与技能整体表现较弱,则会直接影响未来一个阶段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此部分在校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为其将来加入到学前教育事业做出力量补充和突出贡献显得尤为重要。

一、艺术类师范生在高校培养期间的表现

1.理论知识学习水平薄弱。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较多学生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对有些较难理解的专业理论课程不认真学习,期末考试应付了事。这使得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修完大学期间的课程后,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仍然知之甚少。

2.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扎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培养未来高素质教师的必然途径。在高校学习期间,艺术类师范生虽然对于艺术类技能课程的参与度表现较高,如钢琴、舞蹈、手工等课程,但对教法类教师教育技能方面的课程却表现相对较弱,较多表现出应付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技能训练。

3.对未来就业不积极甚至漠不关心。虽然经历几年的学习熏陶,部分学生改变了之前入校时的观念,开始对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慢慢有了较浓厚的兴趣,但仍未主动去了解此行业的相关信息,只是被动等待毕业的时间。对于学校有针对性地悉心组织的幼儿教育行业的专场招聘会,学生未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有些甚至抱着随便试试的心态,在就业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明显不积极。

二、艺术类师范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困境的原因

1.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因为高考艺术类的招录成绩相对较低,一些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弱而选择了艺术类特长。在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考取了学前教育(艺术类)专业,到大学后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很难在短时间形成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普遍表现出文化课成绩较弱,对学习理论层次较难的课程理解起来相对较为困难,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水平较差,在学习越来越难的困境下逐步陷入了越学越差、越学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之中。

2.学校管理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偏差。有些学校用比较严苛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约束,如查课。虽然将学生拘于课堂之中,却导致不少学生身在课堂心在外,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学课堂的学习更注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控和学生的自我学习,但艺术生本来理论基础较差,上课更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面对高校教师一节课推进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很难做到全面掌握,因此,在此种状态之下,形成越学不会越不愿意学习的状态,逐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教育合力的影响表现相对较弱。大学的环境与高中不同,学生缺乏教师与家长相对严格的约束,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后开始放任自流,如果学校管理严格还能稍微约束学生脱离课堂的行为。有的学生管理层与教学层对学生管理不统一,经常会出现学生打完考勤之后再逃课的行为。有个别家境较好的家长,未积极鼓励学生安于学习,这不仅会影响学生本人,甚至还会影响班集体中其他成员的学习。学生平时对就业的意识淡薄,在就业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明显不积极。

三、学前教育艺术类师范生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上提出了详细的要求。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时,只有遵循国家出台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要求,促进师范生培养,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师资力量。

1.从思想上引导,夯实理论知识的学习。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表现,教育者更应该关注在思想上对学生引导与教育,要增强艺术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提高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学生只有喜欢、热爱教师职业,并且认为自己适合从事该职业,才会对职业产生认同感,由此形成的认同感才是稳定和持久的。因此,要做好艺术类师范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兴趣的引导,让其了解大学阶段的理论学习对工作都有基础作用。在大学期间所形成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

2.加强教学技能训练,提升师范生的技能。在校期间要加强艺术基本功的训练,如声乐、舞蹈、钢琴等艺术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大学期间还应分阶段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强化练习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重视训练教师教学基本功,实践类课程则应注重教师技术训练,行为获得,可采用讲解示范法、行为训练法、微格教学法、模仿法、自评他评法等,并列举教学实例,使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在转化为学生有效教学行为上起到较好的效果。此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课程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能力,开拓幼儿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通过组织参观与实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展教学能力。

3.发挥教学与管理的双重指引作用。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应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彼此之间形成的教育合力对学生产生影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针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的情况,教师要合理组织、调节教学内容,注重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逻辑体系的分析讲解,教学的实施不仅是完成教学计划中各项内容的规定,更重要的是面对教育对象的现实情况,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如果仅仅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只成了“教”,而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学”,并不能成为真正的教学。

4.做好就业指导与规划,调整就业期望值。高校除了开设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外,还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指引作用。要对学生讲明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和荒废学业的利害,学生经历未来就业的可行性分析,摒弃来此专业只为获取毕业证的念头,本着安然、平和的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提高自我判断力,并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提高就业和求职的能力和技巧。要引导学生进行就业心态的调整,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使学生的就业期望更加理性,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此外,还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到需要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岗位去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红宇等。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内在结构与特点[J].教师教育研究,,(1)。

[2]赵伶俐。建构教学科学、教学技术、教学艺术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新体系[J].复旦教育论,,(4)。

[3]郑雪静。师范类毕业生业形势与对策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

(编辑:朱泽玲)

中央财政下拨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305.8亿元

财政部4月29日消息,为进一步提高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中央财政日前下拨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305.8亿元,比20增加约80.9亿元,增长6.6%。财政部教科文司介绍,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今年中央财政将在落实好“两免一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城市免学杂费等各项政策基础上,继续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政策,进一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据了解,20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校舍维修改造单位面积补助标准;继续对东部地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支持。同时,继续安排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地级市城乡结合部学校和连片特困地区以外其他困难地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以及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省份尽快恢复重建毁损学校。

此外,还进一步扩大了“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并适当提高了工资性补助标准。为落实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通过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2015年起,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将连片特困地区以外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政策覆盖范围。

摘自:新华网

篇3:学前教育艺术类论文

学前教育是培育学前教育师资的一个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随着课程变革的深化,新课程的理念已浸透到学前教育机构,这些理念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请求,特别请求艺术教育变革传统的以教员示范为主的教学办法,教员不只要具备根本的艺术学问技艺,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由此可见,教员能否胜任幼儿艺术教育范畴工作,艺术素养与教学程度能否提升与其职前教育的课程体系密不可分。因而,对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停止研讨,显得至关重要。

一、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培育形式取向不同。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目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育目的主要是面向幼儿园的一线教员,这是无须讨论的,但在培育形式上却存在显著的差别。目前,有两种不同取向的培育形式:一种是培育技艺型取向,这种取向培育的学生以能歌善舞见长;一种是培育开展型取向,这种取向培育的`学生擅长察看、富有爱心,但技巧普通。这两种不同的取向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就大相径庭了。前者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学生的技艺锻炼,设置的艺术类课程普通占总课时的一半左右,主要开设有音乐根底、视唱练耳、声乐、舞蹈、美术、钢琴、手工等技艺必修课,开设时间普通为3个学年;后者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学生的内涵培育,设置的艺术类课程普通占总课时的20%左右,主要开设有钢琴、美术、舞蹈等课程,开设时间普通为1。5~2个学年。

2、艺术类课程目的定位不精确,艺术教学和学习目的不明白。学前教育专业培育的是幼儿园教员,不是艺术家,关于一些技艺“适用、够用就行“,关键是看四年的大学生活能否培育起学生较强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才能。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学,因短少学前专业的艺术教员,大都聘用艺术学院的专业教员。这些教员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停止教学时,不只保存着艺术院校的根本教学内容,也沿用艺术院校的培育办法和教学作风,对学生更多的是艺术学问技艺技巧的锻炼,无视了对学生艺术根本素质和艺术教学才能的培育,从而偏离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育目的。同时,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开展相脱节,很难使学前教育艺术课程构成幼儿教育的职业特征。

3、艺术类课程构造不合理,教学体系不完善。长期以来,艺术类课程在构造上存在学科化和片面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一是艺术类课程之间孤立、缺乏交融。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每门课程各自为战,形成教学施行中教学内容呈现反复、遗漏、补漏的现象。二是艺术类课程体系不完好,侧重于技艺技巧类课程。幼儿教员不只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学问和技艺,处理“教什么”的问题,更要具备向幼儿传授学问的才能,处理“如何教”的问题。艺术教育也是如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承受的艺术教育,不只仅是一些艺术技艺技巧的控制,而更应偏重于将艺术范畴的学问融会在其他范畴活动中,以培育幼儿的发明力、自我表达才能和良好个性的才能。目前,表现这种才能的课程开设得很少以至没有。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构建思绪

1、分离幼儿园教育,肯定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目的。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白的我国学校艺术课程的任务是:“获得艺术学科、学生的开展以及艺术对社会奉献者三者之间的均衡与调和,经过学校艺术教育架起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互相衔接的桥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白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本人的情感和体验”“能用本人喜欢的方式停止艺术表现活动”。以上两个纲要性文件传达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即艺术教育不应单纯地追求对学问、技艺的传授,而应与幼儿生活严密联络,偏重于丰厚幼儿的经历以及对艺术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所以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目的,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侧重强调学问技艺学习的传统观念,偏重于培育学生运用学问技艺表现生活、表达情感,面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将艺术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分离起来。因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目的应是:使学生控制较宽广的艺术根本学问,构成扎实的艺术技艺,培育一定的艺术审美才能、艺术发明才能和艺术教育才能,并能把本身所构成的艺术素质转化为实践的教育教学才能。

2、注重课程的整合,构成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汇合体。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关注和变革的热点,《国度艺术课程规范》提出:“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只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学问、创作技艺、文化背景、作风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还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是一门在课程目的、课程构造、课程内容上探求综合性变革的新型课程。”盘绕课程目的构建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停止课程的综成,使不同板块的课程在构造和内容上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络,同一板块间的课程内容螺旋递进。纵向上把课程分为音乐、键盘乐器、舞蹈扮演和美术四个板块,横向上依照才能构造分为根底才能、中心才能、综合才能和拓展才能呈螺旋上升的四个层次,整个构造构成纵横沟通的适用、丰厚和系统的课程体系。

三、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构建计划

1、音乐课。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包括根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和幼儿音乐等内容。根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课应删掉音乐专业性的内容,主要教授内容能使学生控制正确的音准、节拍和较纯熟的视谱技艺,同时整合音乐观赏,进步对音乐的表现与了解才能。声乐课在技术上降低请求,增加儿童歌曲演唱JL童的发声办法等内容。幼儿音乐作为一门综合课,包括幼儿音乐观赏、幼儿歌曲创编、幼儿合唱与指挥。

在课时布置上,

1—2学期学习根本乐理与视唱练耳;

3—4学期学习声乐;

5—6学期学习幼儿音乐。

2、琴法课。

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包括钢琴弹奏技术、器乐演奏与观赏、歌曲伴奏等内容。器乐演奏以幼儿园常用器乐为主,歌曲伴奏以儿童歌曲为主。

在课时布置上,

1—2学期学习钢琴根底学问,

3—4学期学习钢琴弹奏,第3学期偏重钢琴弹奏技术,第4学期偏重幼儿歌曲伴奏编配;

5—6学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幼儿园器乐演奏。

3、舞蹈课。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包括舞蹈根本功锻炼、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舞蹈鉴赏等内容。在详细做法上采用栾晓梅的观念,把舞蹈课程原有的内容分红四个板块,每个板块均以相应的舞蹈学问技艺为切入点和主线,同时交融其他相关内容。

在课时布置上,

1—2学期学习舞蹈学问与技艺,以身体根本锻炼为主线,交融舞蹈根本锻炼、幼儿形体锻炼的相关内容;

第3学期学习民族民间舞,以民族民间舞为主线,交融各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民间舞赏析、幼儿民族舞锻炼的相关内容;

4—5学期学习幼儿舞蹈,以幼儿舞蹈扮演为主线,交融幼儿舞蹈创编、儿童戏剧扮演、幼儿舞蹈教学法的相关内容;

第6学期学习舞蹈鉴赏,以舞蹈作品赏析为主线,交融舞蹈人文学问、幼儿舞蹈鉴赏和即兴创编的相关内容。

4、美术课。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包括绘画根本学问、美术根本技艺(儿童简笔画、装饰画、幼儿玩教具设计与制造)、儿童画赏析、幼儿园环境创设、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等内容。绘画根本学问以适用美术教育内容为主,偏重外型才能的培育。

在课时布置上,

1—2学期学习绘画根本学问,交融儿童画赏析相关内容;

3—4学期学习幼儿玩教具设计与制造,第3学期以儿童简笔画为主,第4学期以装饰画为主;

第5学期学习幼儿园环境创设;

第6学期学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7学期学习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重构的课程体系,表现了艺术教育要为其内在价值而教的目标,突破了教员教学长期构成的惯性,整合了一些内容相近的课程,增开了一些综合性课程。为使此计划较好地施行贯彻,一方面需求转变观念,变革教学办法,完善评价体系,经过多渠道多途径进步教学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需求有学校、教员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才干完成。

篇4: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思考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思考论文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体育教学中有对学生的教育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在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学校要强化学生的体育教学,就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终身教育观,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1.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体育教学终身体育观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为基础,要掌握一定的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岗位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健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的学生体育锻炼计划,将相关的体育运动融合到体育课程教学中来。终身教育观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其自觉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责任意识。

2.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在学前教育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中的不断学习,能够使学生体育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同时,终身体育观念的提倡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两项甚至更多的体育运动的知识与技能,一般常见的运动拉伤、扭伤等运动创伤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正确的处理,提高学生应对基础性的运动伤害的应对和学习能力,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应变能力。

3.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能够掌握基本的测评身体健康状况的知识,并加以利用来提高自身健康的综合素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使用健康绿色的有机食物,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身心健康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也能在体育锻炼中及时地调整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现状

1.学生对终身体育观念意识浅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只注重学前教育红音乐、舞蹈等教学技能,而没有引起对体育教学足够的重视。他们单纯地认为体育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占据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没有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也不甚在意,导致学生对终身体育教学观念意识浅薄。

2.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他们没有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动力,思想中有着对体育运动的抵触和自身的惰性心理,甚至一些学生只是为了上课,为了成绩而简单地参加一下体育活动,并没有完全投入其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想去进行体育运动的欲望,更不要说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观念。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措施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扩展体育教学途径。要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必须要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扩展体育教学的途径,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更新新的体育教学观念,就是要学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适应终身体育观念,进一步将学生的体育能力与社会接轨,为体育事业奠定基础,也为学生从事体育教学创造新的发展平台和自由空间。

2.将体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就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强学生体育教学基本能力的训练,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体育教学素质要不断提高,体育知识要不断加强,也要开设体育实践课程的讲解,在不断的模拟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可以进行仿真的课堂模拟,观摩真实的课堂教学等以不同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在这过程中不断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3.重视教育全程性,加强课外活动环节。一般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体育教学只开设两年,到大三就不会再涉及了。短暂的两年时间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时间,如果能好好利用这两年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并不断地坚持体育锻炼,这样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加强课外活动的环节,普及俱乐部式教学,不断完善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

在高职学前教学专业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健康的身心发展。

篇5: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思考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文章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进行了思考,包括基于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构建丰富的音乐资源库;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属于一项专业必修课,是其他课程的一项学习基础,同时,对于日后的教学工作可以起到辅助性作用。因此,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学前钢琴教学的应用,可以提升钢琴教学的实践性[1]。

一、基于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构建丰富的音乐资源库

依靠校园网,构建多媒体音乐资源库。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经济构建各类乐器演奏、歌唱、音乐理论及视唱练耳等软件是十分重要的,方便随时随地在校园内开展艺术实践。建设资源库,还要注意结合钢琴教材内容,根据时间段,将课堂教学内容整合为压缩包,便于师生共享资源。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校园多媒体资源库内容。首先,设置音乐作品库。筛选中外钢琴、民族、艺术、流行、合唱、军旅及各类乐器演奏、音乐会等歌曲。其次,构建音乐知识库,整理上传与钢琴专业知识相关的电子书籍、音乐乐谱与词典、民乐与西洋乐介绍、流行歌词谱等,形成专业的音乐知识库。最后,针对钢琴弹奏建立交流论坛库。在此,学生可分享钢琴弹奏心得,上传弹奏视频作业。同时,组织不定期钢琴沙龙,相互切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钢琴学习习惯,掌握搜索引擎与钢琴音乐软件等应用技巧,为学生音乐视野的'开阔提供保障。

二、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钢琴演绎,离不开知识的长期积累与实践。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部分学生并非从小开始学习钢琴,所以,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理解、实践等各方面能力的考验。特别是传统钢琴教学中,内容枯燥、乏味,上课节奏简单,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对钢琴学习没有什么兴趣。钢琴教学中,教师大多以学生自由练习为主,针对性沟通与互动指导比较少。互联网时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钢琴教学的重要性。比如,教师演绎钢琴曲目时,听的过程,学生利用语言表达对曲目的感受。利用课堂互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为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互联网时代,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钢琴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传统教学中,一般教师所选教学方法为重难点讲解、新曲目示范与学生练习等方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传统钢琴教学方法中引入师生、音乐及游戏等互动环节是非常必要的,以此丰富钢琴课堂教学模式[2]。比如,新曲目学习前,教师可采用故事、谜语及活动等不同导入方法,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的兴趣。教师讲授完重难点知识后,学生开始练习,并布置音乐活动相关的任务,学生完成唱谱后,分小组合作分别唱左手与右手声部,配合交换,以此更好地掌握音符。同时,自身合作与二声部视唱等能力得到锻炼。节奏学习中,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关的节奏朗诵、声势训练与小器合奏等。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此确保学生灵活掌握钢琴演奏的不同技巧,享受学习的乐趣。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活动中,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评价,同时,还可引导教师展开自我评价,针对教学不足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确保合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以此确保学生积极参与钢琴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自身钢琴演奏能力。比如,钢琴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以此为单位展开学习,相互监督,完成学习后,教师给予考核评价。通过该方式,在钢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另外,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要定期做出评价,并结合实际表现,合理制定奖惩机制。比如,对于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适当地给予奖励;反之,课堂表现差的学生,给出一定惩罚,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钢琴学习的重要性。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琴学习知识。综上所述,新时期,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完善教学理念与方式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其艺术美感,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吕乐天.关于学前教育钢琴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大众文艺,(8):191.

[2]韩姼姼.现代化信息技术如何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相整合[J].戏剧之家,2018(7):135,137.

篇6: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设置研究论文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设置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属于培养幼教人才的专业,在时代快速变化下,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以培养学前教育人才为目标,优化整合艺术类课程,构建契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设置现存问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现阶段高师人才教育理念和目标,给出了针对性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设置思路,并再次具体探讨了设置方案,最后进行了全文总结。

艺术教育应该以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综合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幼教学生的艺术教育能力、教学水平,以此为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由此,需要改革和创新艺术类课程,重新对课程进行设置。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设置现存问题

现阶段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设置存在这些问题:一是幼教人才培养模式取向不一致。学前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一线幼师,培养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一种为培养技能型幼师,以学生能歌善舞为目标,一种是发展型幼师,以培养学生爱心、观察力为主。不同的教育模式设置课程存在很大差异。前者重视美术、舞蹈、钢琴、手工等技能培养,后者重视学生涵养的培养。

二是没有明确的艺术课程学习目标。由于缺少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师,大多聘请艺术专业的教师,部分教师没有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与艺术专业没有差异。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教人才的地方,需要关注学生艺术素养、教学能力,如此,就应该基于职业特色,实施艺术课程设置与教学。三是缺乏合理的艺术课程结构体系。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一直都存在片面化、学科化的问题,学科之间孤立,或学科厚此薄彼。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对于幼儿教育如何教,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重技巧掌握,而不重综合活动教学、幼儿创造力与综合能力培养教学。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1)基于专业特色,设计艺术课程目标。艺术教育的课程任务为协调艺术学科、学生发展及艺术的社会贡献力之间的关系,幼儿教育艺术课程目标为,让幼儿通过艺术感知周围的环境,触碰到生活、艺术中的美,并能够运用艺术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艺术结合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出艺术魅力,实施艺术活动。在幼儿教育纲要和艺术教育规程的指导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不应该只教授学生艺术知识、艺术技能,而应该契合幼儿生活,贴近幼儿实际,探寻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目标,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传递和创造艺术,借助艺术实现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过程。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应该体现出综合性、创造性、实践性、参与性,强化学生艺术审美、创造和教育能力。

(2)整合艺术课程,实现综合艺术教学。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课程整合逐渐成为课程设置的重点,《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强调,艺术课程属于综合性的课程,它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艺术学科需要将艺术知识、创作背景、文化知识、技能与风格等综合到艺术学习中,还应该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艺术学科进行综合,体现出内容、结构、目标上的综合。基于综合性的艺术课程目标,设计课程体系,使得不同艺术板块间的课程相互独立又有所关联,且内容、结构呈现出螺旋深入的形式。

纵向艺术课程体系可以分为音乐、乐器、舞蹈、美术4个板块,横向分配可以为基础知识与能力、核心技巧与能力、综合能力、迁移拓展4个逐渐深入的层次,在结构上不断丰富与完善,并构建成系统化的艺术课程体系。

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1)音乐课构建策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时,应该包括如下内容: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幼儿音乐、声乐等。并且删除掉音乐专业学习的非常深入的内容,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把握音准、节奏方面,强化学生识谱技能,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音乐欣赏、儿歌演唱、儿童发声练习方法的学习等这些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应该一切围绕将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应该具备的音乐教学能力、音乐素养培养出发,以幼儿音乐为主题,完善学生儿童音乐欣赏、创编、合唱、指挥的能力。在课时的安排方面,音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可以先学,安排2学期课时,接着学习声乐知识与技巧,安排2学期课时,之后学习幼儿音乐,并展开实习和幼儿音乐教学实践。

(2)琴法课构建策略。琴法课艺术课程设置中,应该包括钢琴演奏与欣赏、器乐演奏与欣赏、歌曲伴奏等一些内容的学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器乐演奏与欣赏教学,应该围绕幼儿园教学时常用的器乐展开,钢琴伴奏应该选取经典或流行的幼儿歌曲。在课时安排方面,首先安排2学期课时学习钢琴基础知识,再安排两学期学习钢琴弹奏技巧与方法,并于第3学期将重点放在钢琴演奏技术的学习上,第4学期将重点放在歌曲伴奏、创编上,之后的课程时间安排钢琴即兴伴奏、创编、幼儿钢琴演奏教学方法的`学习。

(3)舞蹈课构建策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学习内容应该包括舞蹈基本功学习和训练、幼儿舞蹈、舞蹈欣赏、民族舞学习等。在实施舞蹈教学时,可以引用栾晓梅的思想,将舞蹈教学分为4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将舞蹈基础知识、舞蹈基本技能的学习作为切入点,并沿着这条主线展开其他内容的学习。首先安排前2个学期学习舞蹈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并强化学生的身体基础训练,将舞蹈基本技能训练融入到教学中,融合幼儿形体训练的一些内容。接下来的第3学期安排民族舞学习,以民间舞作为这个学期学习的主线,融入民间舞文化、舞蹈欣赏、幼儿民间舞训练等内容。

第4和第5学期中,主要学习幼儿舞蹈的相关知识,以此为主线,围绕幼儿舞蹈教学法知识、教学技能展开学习。第6学期重点进行舞蹈鉴赏的学习,以优秀舞蹈作品鉴赏作为学习的主线,在学习中融入舞蹈人文艺术相关知识,以及幼儿舞蹈鉴赏、即兴舞蹈创编技巧等。

(4)美术课构建策略。幼教专业需要学习一定的美术知识,包括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儿童绘画技巧与赏析、幼儿绘画环境创设、幼儿美术教育等相关知识。其中美术基本技能包括幼儿简笔画、装饰画、绘画教具的自制等。在学习绘画知识时,都是围绕幼儿学习美术绘画来展开,学习的是幼儿实用美术教育知识,并将造型能力提升作为教学主要内容。

在课程的课时安排方面,首先选取2学期时间学习绘画基础知识,与儿童绘画赏析知识相结合,再运用2学期时间学习幼儿学具自制,并将第3学期的中心设置为幼儿简笔画学习,第4学期的中心设置为幼儿装饰画的学习,第5学期时掌握幼儿绘画环境创设的学习,第6学期将学习幼儿美术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第7学期时主题为幼儿艺术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若还有一定的学期时间,可以将实习、教学实践的时间安排出来。

四、结束语

新时代、新要求下,为更好的践行该种艺术类课程体系,也为提升教育效果,需要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改革教育方法、策略,完善科学艺术类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的艺术教学,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与综合能力。另外,艺术教学课程设置还需要听取学校师生的意见,在共同参与下,不断完善与落实。

篇7:学前教育专业论文

摘要:随着网络助学形式的兴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新形式下自学考试遇到的新挑战,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助学形式弊端日益凸显,考生的学习方式已影响了学习效果。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库建设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赋予考生更大的学习舞台和更大的学习自由,使其不受空间、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自学考试;资源库;网络助学

教育资源的基本功能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它具有支持教学和提高教育效果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种教育形式的出现,带动了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空间。初,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及早使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走上科学、系统、规范的轨道,完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任务,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重视学习体系。随着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在自考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助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促使网络教育资源建立迫在眉睫。

一、网络助学形式的兴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1)自学考试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性的社会学习体系,“个人自学”、“国家考试”、“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制度的三个要素,在学习阶段,更多的强调学习者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网络助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面授助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满足了不同个体的需要,另外也降低了教育成本和学习费用。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成了这个时代重要的学习模式,网络助学形式是社会助学必然趋势。

(2)多种社交网络工具的开发利用,使师生交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赋予了师生全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广泛的机会,也为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可能。一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在传统面对面教学中不敢提问,而在虚拟的网络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避免了课后学生有问题而找不到老师解答的弊端。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支持和促进了网络助学形式的顺利进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全日制自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现状

(1)全日制自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高考失利的普高生、职高生,学习意愿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坚持的毅力,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老师上课时不做笔记,甚至不带书,上课内容几乎没有印象;对书本涉及的知识不感兴趣,学生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聊天说话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无法迁移,没有良好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差,不会主动寻找有利的学习资源,学习心理上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水平和考试通过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依赖远大于对教师的依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高。所以学习资源在自学考试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中央电大对媒体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显示,62.9%的教师和67%的电大学生反应平时使用时间最多的还是网络教程媒体。这表明,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比其他教育体系的学生较多地依赖于教程学习。所以说,教学资源建设是自学考试制度下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各自考助学机构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缺少高等教育课程教师或水平达不到要求,专职教师少,外聘教师多。外聘教师一般只负责上课,课后的辅导和交流无法实现;相同的课程、不同学期经常由不同的教师授课,甚至有些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完成,教师无法了解学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无法落实,学生缺少除面授以外的学习途径,考生可利用的资源有限。考生除了课本和历年真题及一些劣质的模拟题外,很少有配套的教师用书和学生辅导用书、实训教材。自学考试所有课程都是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各门课程的教材内容繁多,考试题目往往设计教材的绝大多数章节,既有知识的考核,也有知识运用和能力的考核。因此,仅靠课本和做题无法满足考试需要。

(3)自考助学机构在教学上缺少科研与合作,专职教师几乎不做科研,没有仔细研究自学考试教学规律,缺少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有些问题仅采用传统的面授形式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且经济投入较大。自考学前教育专业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学生可以随时分散学习,弥补以上不足,帮助学生在课外更深入地自行学习。

四、现有资源共享程度低

我国资源的建设如课程资源、网上资源库、师资和多媒体资源等有了一数量的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这些资源基本都属于高校内部资源,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局面。我国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各个试点院校之间相互独立,阻碍了资源建设和共享,学校自身的各种网络资源建设也不能很好的衔接,导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虽然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为学习资源的共享、合作学习提供了基本技术支持,但个别教师制作的资源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标,使用性、针对性强,难以实现规模化的资源共享。网络教育中公共免费站点非常少,大多是带有商业性质,如一些培训机构网站、个人出售学习资源网站等。学前教育资源库的建立,将免费提供师生使用,建设者和使用者可自主扩充资源内容。

五、新形式下,自学考试的新挑战

国务院颁布的《高等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第二条中写到“本条例所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所以,自学考试既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也是一种高等教育形式。杜刘家在《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文中提出,我国自学考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实现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模式转变;由原来注重考试的主导和促进作用逐步向考试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转变;由关注人才培养逐步向培养与就业并重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更需要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仅依靠一纸文凭难以适应职业竞争。以获得学历文凭为主要教育目的的助学方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在现行的自学考试制度下,自主学习并不仅仅指孤立地学习,而是要为自主学习的考生提供充分的、便捷的、有效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系统。自学考试资源不仅包括有形资源,还包括了无形资源,如组织资源、政策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学前教育资源库的建立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无形资源,使学生有机会涉猎多领域知识,了解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并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六、结论

随着网络化的到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极大冲击了传统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方式。学前教育资源库的建立,赋予自考生更大的学习舞台和更大的学习自由,使学习过程不断克服空间、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要建立完善的自学考试资源库还要靠多方的努力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

[2]胡三宁.自学助学网络助学体系建设[J].应用研发—教育信息化

[3]朱春晨,洪新丹,吴姗姗.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及其调适[J].综述—专著

[4]催巍.自学考试与社区教师资源整合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5]北京市成人教育院组编.中国成人教育管理运作全市[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篇8:学前教育专业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管理;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1.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执行研究;3.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4.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与管理研究;5.以社区为依托发展早期教育的研究;6.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2017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管理

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各地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的政策探究和实践探索;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开展的研究和探索;学前教育机构保教质量评价与监控的研究等。

1. 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执行研究

3.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4. 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5. 以社区为依托发展早期教育的研究

6. 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7. 幼儿园收费标准及有关政策的研究

8.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9. 学前教育机构分级分类管理与质量监控研究

10. 各级教研部门的职能与作用发挥机制研究

11. 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

12.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13. 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研究

14. 不同类型幼儿园生存状态的研究

15. 学前教育拨款使用效率研究

16. 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研究

17.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研究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各种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1. 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咨询老师,老师Q Q:1156566573 老师电话:13767450073

2. 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

3. 幼儿园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研究

4. 幼儿自我概念获得方式的研究

5. 不同依恋关系的幼儿入园适应教育方案研究

6.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研究

7. 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干预方案研究

8. 婴幼儿情感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9.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10. 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研究

11. 幼儿交往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

12. 小班全托生的入园适应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13. 幼儿的攀比行为及教育对策研究

14.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职业规划的调查研究

15. 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16. 手工制作活动在大班的开展现状的研究

17. 大班幼儿撒谎行为的研究

18. 受欢迎儿童与被忽视儿童亲子关系的比较研究

19. 3-6岁儿童同伴交往特点的`研究

20. 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基于数学领域

(三)幼儿园健康与安全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安全教育,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幼儿园保健老师的专业发展等研究。

1. 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 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3. 幼儿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研究

4. 农村幼儿的健康现状与教育研究

5. 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研究

6. 幼儿体育与幼儿安全研究

7. 幼儿园保健老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8. 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

9.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10. 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实践研究

11. 以情境为导向的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四)幼儿园的课程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策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研究。

1.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审核与监管研究

2. 幼儿园课程评价与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3. 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4. 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衔接状况与改进研究

5. 幼儿园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利用研究

6.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

7. 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研究

8. 幼儿园课程管理研究

9. 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研究

10. 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1. 运用动态评价指导幼儿学习的研究

12. 整合观念下各领域教育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研究

(五)游戏与玩具研究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游戏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发展,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教玩具的开发与利用等研究。

1. 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

2. 幼儿园玩教具基本配置的研究

3. 游戏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

4. 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性游戏研究

5. 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 游戏中的幼儿学习、发展评估与教育支持研究

7. 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中模拟实物与替代物作用与效果的比较研究

8. 不同结构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研究

9. 结构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与游戏中的数学经验研究

10.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11. 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

12. 运动性游戏的挑战性与安全性研究

13. 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的关系

14. 幼儿合作游戏的年龄特点及其促进研究

15. 农村大班额背景下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16. 混龄幼儿共同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研究

(六)教育教学、游戏方面

1. 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

2. 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

3. 幼儿园体育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

4. 幼儿园游戏开展的现状研究

5. 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开展的现状研究

6.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策略的研究

7.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8. 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和评价幼儿策略的研究

9. 幼儿园薄弱环节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七)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在学前教育儿童教育领域的相互支持、协作与配合研究,关注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协调教育的现状,研究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有效配合的途径与方法等。

1. 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研究

2.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

3. 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研究

4.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5. 新入园幼儿家长辅导研究

6. 家庭中玩具的选择、运用与指导研究

7. 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状况与对策的研究

8. 提高0―3岁儿童家长保教能力的研究

9. 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对策研究

10. 提高幼儿家长教育效能感的研究

(八)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学前教育师资的专业成长规律及专业标准研究;各类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我国学前教育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研究等。

1. 幼儿教师维护权利途径及效果的研究

2.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况与工作环境研究

3. 幼儿师范院校调整政策及其影响的研究

4. 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有效模式的研究

5. 教师的自身职业规划、职业理想对其发展的研究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中学教育、75学前教育专业2017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等内容。

123

【Top】

最新搜索

篇9:学前教育专业经典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经典论文

探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对保障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快来看看学前教育专业经典论文吧!

浅议学前教育的价值

【摘 要】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教育界、家庭乃至全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学前教育。儿童的成长和进步,学前教育功不可没,因而学前教育是完整的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环节,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论述学前教育对儿童自身、对家庭以及对社会的重要作用,简述了开展学前教育的注意点,希望能够起到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价值;作用

一、前言

学术界指出:人类生长的关键阶段在于学龄前。这一时期是人培养性格和学习能力,培养智商和情商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的教育基础。如果这一时期儿童性格不够完善,精力难以集中,十分不利于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因此重视儿童学前阶段的系统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社会交往以及情商建立,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二、学前教育对儿童自身的意义所在

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龄前是认知能力形成和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0-2岁时儿童的运功感觉阶段,儿童逐渐形成、发展识别事物发展顺序、维度及逻辑的能力,为之后的社会性定型、人格发展方向奠定基础。人类智力最快的阶段在10岁之前,因而学前教育决定儿童的智力发育程度。

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人格品质的养成。人格品质是人类个体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人格、品质形成最早并且尤为关键的时期就是学龄前阶段。依据埃里克森的阶段发展学说,7岁之前是儿童形成性格、习惯、情感的关键时期,因而这一时期培养儿童诚信、友爱、交往合作以及分享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还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前教育注重引导、教育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注重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自理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从而促进儿童的体格发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学前教育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儿童在这一时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认识到学习对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为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对家庭的意义

良好的学前教育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基础和保障。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元素,而学龄前儿童能否健康成长是家庭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说开展良好的学前教育是家庭和谐的基石,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尽管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欠缺专业性和针对性,因而必须由专业的学前教育机构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纠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物质环境、师资条件还是人文氛围,学前教育都具有家庭教育不具备的优势。

学前教育有助于减轻家庭的教育压力。当前社会,家庭面对的经济压力和社会都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已经被打破,儿童的母亲也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由母亲专职开展学前教育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形势。而伴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专业学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家庭教育的压力随之减轻,妇女因而得到解放,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全面体现。

学前教育还能够促进家庭的人际交往。当前学前教育机构经常性的开展亲子活动,充分调动家长带领儿童参与家庭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家庭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家庭的人际交往因而更加广阔和深入。

四、学前教育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学前教育能够起到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是中国学制教育的起步阶段,是后续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甚至终生教育的基础时期。教育界已经认定,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为儿童开始漫长的学习生涯做好扎实的铺垫和准备,有助于儿童适应能力的形成,从而实现由学龄前到小学阶段的顺利过渡。

五、开展学前教育的措施和手段

一是注意把握学龄前儿童心理特点。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智力水平,儿童都和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开必须充分认识、把握儿童的特征,尤其是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前教育,才能实现预设的目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好动好问,二是对抽象事物认知能力有限,三是模仿能力强,四是无意识行为较多。因而开展学前教育时,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注意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要有意识的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二是科学开发智力。智力的发展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取决于开发和锻炼的力度和方式。我们不否认天才的存在,但是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可以通过后天科学的开发实现幼儿自我的提升,学龄前阶段是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因而幼儿教师要注重训练学龄前儿童的动作发展、语言能力,注意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大量的生活体验,提高兴趣,激发情感,进而培养智力。

三是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家园配合,共同引导儿童杜绝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杜绝依赖行为。要坚持科学的教育方式,选用正确的教育载体,确保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的形成。

六、结束语

学龄前儿童是家庭、民族乃至国家的希望所在,在学前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能力,有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升,因而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而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还要家庭和要学前教育机构的通力合作,要从资金、技术和人员等多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更需要良好的环境氛围的影响,才能最终确保学前教育实现科学化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克勤,张晓辉.学前教育价值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庞丽娟,胡娟,洪秀敏.论学前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

[3]陈帼眉.生活知识的学习最重要[J].幼儿教育,2003.

[4]曾晓东.中国教育改革30年:关键数据及国际比较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王亚新.我国学前教育的政府职能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8.

篇10:学前教育专业人文素养培养思考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人文素养培养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成为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基于此,详细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是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是否合格的关键依据,而人文素养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的人才素质,其中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审美学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概述

所谓素养,一般来说,就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和,它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一般认为,人文素养即指人文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等诸多学科)方面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以及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素养,还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相应的人文知识,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学会正确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能直接转化成实际的效益,它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有效显示[1]。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智力的提高,以及习惯的养成等,都与学前教育息息相关。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产生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这与办学的初衷形成了偏差。同时使得在教育过程中,比较侧重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久而久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技能课程比重相对较大,而人文素养的培养则比较少,最终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比较低,且综合素质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其次,从教师方面来说,很多学校的教师大都以应试教育为主,专业教育的范围比较小,这种情况使得教师的知识面很难得到拓展,甚至使得教师的综合素养不够高,知识结合不够合理,这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尤其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甚至常常忽视对诚信、敬业等方面的教育,忽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教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出现了背离。第三,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的人文知识和文字功底比较薄弱,还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甚至出现了自卑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素养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学生对自身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适应社会的教育工作。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1.加强教学质量的考核,为培养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应确保学生知识和技能能够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能力,促使其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将人文素养与人才培养的规划结合在一起,从而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标准,通过相应的文体、艺术竞赛等活动,促使其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另外,还可以把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和责任心等,作为衡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标准。

2.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要想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就要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增加相应的人文素质课程,全面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通常情况下,人文素质课程主要包括文化修养课程、审美艺术课程、社会生活课程、人文知识讲座等课程。其中文化修养课程主要以传统历史文化,以及文学经典等课程为主;而审美艺术课程则主要以诗词、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内容为主;社会生活课程则主要以社交礼仪、哲学等内容为主;人文知识讲座则主要以儒家思想、幼儿知识、奉献精神等内容为主。由此可见,无论哪一种课程都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而这些课程有些已经纳入到学校的必修课中,但还有一些课程隶属于先修课的范畴,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诗词歌赋的学习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净化其心灵,从而使个人修养得到有效升华;哲学则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和理性思维得到有效启迪;文学则主要以人性和人生等知识为主,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前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身精神世界结合在一起,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

3.强化教师队伍的教学业务能力

要想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就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业务能力。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其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质量和水平[3]。因此,在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为此,教师应对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使其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得到提高,并树立人文素养教育理念。除了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人文素养之外,学校也应该树立人文素养意识,通过有效的培训措施,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在这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研发使用相关的人文素养教材,达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4.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不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

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以文化课和专业课两项内容为主,其中这两项科目还是以人文素养内容和人文素养知识资源为主,这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体现在教学方式以及对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来说,它不仅提供学生相应的人文知识,还促使学生掌握其内涵。在教学方法上则主要以人文思想为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注入相应的人文理念。另外,在教学目标上则主要以人文素质为主,加强学生对人文感受的理解,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对语文课程和儿童文学相关课程的拓展,以促使学前教育学生的气质和修养得到提高,从而成为其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此同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专业课的相关科学知识的优势,积极传播优秀的文化知识,从而使其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为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都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结合相应的课程特点,将专业课程和人文素养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进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相关问题,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合理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前提,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拓展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10):43—44.

[2]黄晓霞.中职学前教育———注重人文素养[J].南北桥,,(1):82.

[3]康静,刘佳.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8):50—51.

[4]于滢慧.让人文之花在儿童文学中绽放———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1,(18).

篇11: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导学服务思考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导学服务思考论文

摘要:导学服务是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起点,也是开放教育学员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首先从六个方面对常德电大校本部2014春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导学服务进行了调查,然后深入分析了当前导学服务方面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最后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具体情况,给出了四点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导学服务。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导学服务

导学服务是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起点,也是开放教育学员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员了解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方法,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做好相应的知识、技能、心理准备,以开展有效的远程学习,因而导学服务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成效。随着开放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队伍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开放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重要支撑。为切实推进常德广播电视大学的网上教学和教学支持服务工作,使导学教师的导学更具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做好教学支持服务工作,奠定学校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基础,我们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以春季学前教育专科学生为调查对象,从204月持续至7月,总共发放95份问卷,回收78份,回收率达82%,然后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导学支持服务的了解和应用情况以及看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学生的年龄分布;2、学生对导学服务的总体评价情况;3、学生了解电大开放教育的途径;4、学生参加入学教育之后的感受;5、学生对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支持服务的看法;6、管理教师为学生解答疑问的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自中央电大启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我校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断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缺点或亟待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年龄分布

被调查的学员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比例为38.5%,18岁-24岁的占56.4%,25—29岁的占3.85%,30岁-39岁岁的占1.28%,40岁-50岁的以及50岁以上的比例均为0。从学生的年龄分布来看,大部分学员年龄不到24岁,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

2、学生对提供的导学服务的总体评价

学生对提供的导学服务的总体评价非常满意的占10%,比较满意的占67%,一般的占17%,不太满意的.占6%,很不满意的占0%,这说明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对我们学校提供的导学服务还是比较认可的,但仍待改进。

3、学生了解电大开放教育的途径

超过一半(52.6%)的学生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了解电大开放教育的,而通过网络、常德电大招生简章、报纸、招生大厅咨询了解电大开放教育的分别只占到28.2%、9.0%、6.4%、3.8%。由此可以看出,学校通过网络平台、传统媒体等方式对电大开放教育的宣传还很不够,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电大开放教育的宣传,扩大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

4、学生参加入学教育之后的感受

开放教育由于其入学门槛低,免试入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加之开放教育所具有的特点———“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学生第一次接触开放教育,肯定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不少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及时地引导他们,为他们提供学习建议。因而学校为新生安排了入学教育课,由学前教育专业管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主要向学生介绍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尽快适应开放教育,通过对14春学前教育专科班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84%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很有必要,使自己对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方式有所了解,12%的学生在参加完入学教育之后仍然对开放教育不够了解,3%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很有必要,但学校组织的入学教育流于形式,对自己没有帮助,只有1%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没必要,纯粹是浪费时间。由此可见,入学教育对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有必要改进入学教育课的授课内容,使入学教育课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对开放教育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

5、学生对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支持服务的看法

目前学生对教学资源、技术设施支持服务的认可度比较低,这也反映出了导学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尽管这是远程开放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因为教学资源和相应的技术设施的建设和使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条件;但是,这一问题已影响到开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而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建设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

6、管理教师为学生解答疑问的情况

学生由于刚刚入学,肯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大部分同学会通过电话、qq、微信或者邮箱等方式向管理教师求助,根据调查,我们发现23%的同学认为管理教师能够及时地解决他们的疑问,71.8%的学生认为管理教师有时能及时解决,有时不及时,也有5.1%的学生认为管理教师不能及时地解决他们的疑问。

三、结论及思考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常德电大校本部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导学服务现状的相关情况。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目前的导学服务在总体上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开放教育宣传、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举措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的导学服务质量:

1、加大宣传咨询服务,增加社会认同感学生在进入电大学习之前最先是通过学校的各项咨询服务了解到开放教育的学习形式、学习特点等信息的,而这些“第一印象”往往更容易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通过学校的宣传咨询服务,能够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社会认同感。因为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学校宣传咨询服务。首先在宣传形式上,我们可以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进行线下的宣传,或者建立学校公众号,完善常德电大官网,定期在微信和官网发布学校新闻动态,通过网络扩大学校影响力;其次在宣传内容上,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较为详细全面的服务内容,让学生对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以及学习要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2、上好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入学教育课入学教育课是学生进入电大学习的第一堂课,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开放教育的整体印象,因此,上好入学教育课尤为重要。一堂好的入学教育课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理念,尽快适应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入学教育课要根据学生情况以及专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展:第一个部分是思想教育。管理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介绍电大系统,学校办学特色,学校环境,校纪校风,让学生对电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第二部分是专业教育。向学生详细的介绍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专业发展情况、教学管理要求,学习要求、教学资源情况等。第三部分是自主学习教育。向学生介绍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及要求,指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

3、完善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本次调查显示出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服务是导学服务的薄弱环节。尽管我国远程教育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仍在不断地建设,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的建设力度,努力提高现代化设施的完备程度和课程教学资源的品质与丰富程度。在教学资源服务方面,不断整合和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提供更多适合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资源以及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在技术设施服务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4、提供多种咨询方式,及时解答学生疑问通过电话、微信、qq、邮件和手机短信群发等多种交互手段来解答学生的咨询问题以解答学习中的疑问。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年龄年轻化的特点,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微信这种当前流行的交流方式,管理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及时、便捷、针对性强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学校的各类教务教学信息,比如课程安排、注册缴费、网上学习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信息,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最新教学动态,以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参考文献:

[1]尔宝库.开放教育新生入学阶段非学术支持服务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8(01).

[2]陈丽伶,张秀梅.远程教育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现状个案研究[J].河现代教育技术,,17(02).

篇12: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改革思考论文

摘 要:【摘要】 声乐课作为一门音乐技能课,多存在于音乐表演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中。在这两个专业中,尤其是声乐表演专业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熟练的掌握声乐演唱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涉猎大量的声乐作品,最终达到能够完美诠释声乐作品的目的。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

关键词:学前教育论文

【摘要】声乐课作为一门音乐技能课,多存在于音乐表演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中。在这两个专业中,尤其是声乐表演专业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熟练的掌握声乐演唱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涉猎大量的声乐作品,最终达到能够完美诠释声乐作品的目的。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最终的教学目的与此不同。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设立声乐课是为了培养从事学前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个教育群体的要求不能与音乐表演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相提并论。

教育改革论文

教育改革范文论文

普通师范文科二本

西华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办法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计划招生简章

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公布丽水教学论文结果

北师大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师大在职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近代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发展分析论文

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思考论文
《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思考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安徽省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结果2022-10-07

南京师范大学推免生接收预报名的通知2023-02-08

教育教学省级获奖论文2022-09-10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单独考试地点公布2023-02-01

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2022-10-11

戏剧专业教学论文2023-12-25

物流专业研究生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论文2022-04-30

扬州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章程2023-11-13

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典礼致辞2023-05-14

西华师范大学接受免试硕士研究生办法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