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论文

时间:2023-11-14 07:29:46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创业教育论文(共14篇)由网友“金广通”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创业教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创业教育论文

篇1:创业教育论文

关于创业教育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欢迎欣赏关于创业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难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中大学生就业难更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实施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以此来解决并带动大学生的就业。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我们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相关问题的讨论研究。在此我们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现状,了解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内涵、课程设计、途径等,并深刻明确创业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影响。

关键词:创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现状 研究

1 创业教育

1.1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的教育,旨在是通过各种教育指导活动培养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

在传统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广大学生毕业之后,总是习惯性地寻找工作,安分守己地完成工作,他们缺乏创业意识,匮乏创业知识,所以创业对于他们来说是艰难且遥远的。而创业教育首先要唤醒广大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其次要传授给学生全面系统的创业知识和能力;最后要使大学生具备企业家的战略眼光,认识与了解当今时代的特征,发掘现今社会的潜在商机,开创全新的事业。

1.2 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

关于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向大学生介绍关于创业学的概述,创业的基本要求,创业成功的基石,创业者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具有决断和领导能力;了解与学习相关企业的成功经营案例,明确小企业的定位,学会投资和对企业进行经营设想,掌握一些营销知识;了解企业开业的步骤和一些申办的程序等等。

实践教学环节中,高校可以举行参观活动,带学生参观一些成功的中小型企业。开展创业大讲坛,请专家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指导。邀请一些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回校进行现身说法,分享关于创业的经验与教训。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关于政策导向的教育,相关的工作人员讲解关于实践操作的知识。鼓励学生做创业的实干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创业等实践教育活动。

1.3 创业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在现如今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创业教育不够普及,不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显著的影响,创业教育并不能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发展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通过创业教育能够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首先,进行创业教育的高校可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让大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实践,从中获得一些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让创业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其次,在教学过程方面,我们要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能力,关键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真正的能力和知识。最后,就是我们的政府要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加强全民的创业指导,给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支持创业教育。

1.4 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对于许多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许多大学生很难得到一个理想的就业机会,更不用说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创业教育的意义恰恰是引导广大的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努力方向和目标,做好生涯规划,最终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与人生价值。

创新是国家发展之源,创业会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创业教育则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力。创业教育有助于发掘更多的人才资源,进而转化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同时,大学生积极创业,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2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也日趋大众化,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因而也就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首先,许多大学生持有错误的就业观,他们往往倾向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追求物质生活的奢华,大多数大学生不愿意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也不屑于参与基层工作,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容易扎堆,造成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竞争激烈,欠发达地区则缺少优秀人才的窘况。其次,许多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都倾向于选择公务员、企业白领等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岗位,而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性格、能力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不愿意放下身段,从最基层的工作开始做起。大学生缺少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也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大学生不积极主动创业,许多大学生只是被动地寻找工作机会,且最希望能得到安稳、薪酬尚可的工作机会。在工作生活中缺乏创新意识,不太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另外,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所以在创业实践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通常会缺乏创业基金,这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大因素。并且,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通常会面对很多的风险,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能够较好地处理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状况。

3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3.1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大学生毕业之后找到一份较为理想的工作,就算是实现了就业,这也是每个大学生所渴求的。在高校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通过课程指导,让大学生了解创业的相关信息,了解创业的一些步骤流程,了解创业也是一种就业途径,了解到创业也可以实现成功。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到校园里现身说法,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总之,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助于顺利开启创业之路。

3.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主要动力,而创业重在创新,于市场上寻求出新的商机,于传统的模式中开创出新的服务理念等等。教育重在对学生进行培育与引导,创业教育则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一些头脑风暴等游戏不断激发学生潜力,唤醒大学生的创造力。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创业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形成一种创新发现的良好氛围,鼓励更多的人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去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在这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予以积极的指导和帮助,引领大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3.3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养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创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创业知识,人际沟通的方法技巧等。在创业课程的模拟演练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如何与人交际沟通,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挑战,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所以创业者必须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勇气,这样才可以面对一切挑战,实现自身的成功。例如北大硕士张天一,毕业之后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自己创业卖米粉,和一群年轻的伙伴发掘商机,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在这过程中经历种种挫折,面对旁人的非议,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实现了创业的成功。

3.4 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创业教育的开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创业教育,大学生渐渐了解并接受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这样就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样就带动了更多人的创业。因此,在创业教育的影响下,广大大学生纷纷创业,或在家乡开展养殖创业,或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新的软件,或投身于备受关注的低碳行业,或热衷于革新传统产业的服务模式、生产技术等。创业者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创业中实现自我,取得成功发展。

4 小结

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创业的时代,为大学生的创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处处潜在的商机,等待一批具有创造力的青年大学生去开创,去实现一个全新的发展。而创业教育在这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创业,实现更好的就业。创业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为国家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自主创业者,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颖.当代大学生就业教育问题探析[D].兰州理工大学,.

[2] 曾茜.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

[3] 李会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

篇2:创业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

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出以创业促就业的措施,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前景非常广阔。

一、对创业教育的理解

大学里的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对于大多数而言应该是一种首创精神的培养。从狭义上讲主要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通过企业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直接实现创业行动,利用自已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经济实体,大学生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他人、为社会创造新的岗位,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进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具备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既可去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而就业,又能在求之不得或为了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机会时而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这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又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真正成为服务于提高综合国力的充满活力和主动精神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可以转变大学生依附性就业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三、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理念不明确。很多教师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困难,才需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自己学校就业形势好,就不需要开展创业教育。同时大多数高校目前仍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技能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中心等。实践证明这种轰轰烈烈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致使创业学生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这种教育模式是难易深入持久的,也是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创业教育与育人工作相互脱离,仅当作就业工作部门职责来对待。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由就业中心、团委负责,因为这几个部门主要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中不难看出,国内的创业教育仅仅是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这种缺乏系统性的创业教育是较难获得理想效果的。

3、课程开设不合理。开展创业教育,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加几门与创业教育有关的课程,其实,创业教育不是开设几门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要切实得到落实,关键是要将其纳入教学环节。创业教育涉及到教学的系统改革,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这就牵涉到学校的教学改革问题,涉及到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

4、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师资问题也是制约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创业教育的主导者,创业课程的开设要靠教师,而就目前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承担创业教育任务存在着困难。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创业教育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规范统一的现成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任务,而大多数教师本身缺乏创业的经历,也缺乏创业教育的训练,离成为真正的创业导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四、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1、转变理念,正确认识创业。要尽快转变整个社会的传统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树立起既要注重就业更要注重创业,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观念。要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毕业后马上去自主创业,而是对所有学生都应该进行一种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创业基本知识的教育,以及对所有创业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学生创业技能的训练。大学生无论毕业后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需要接受创业教育,具备创业创新素质。

2、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体系的完善,需要有效整合高校现有的各种创业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计划体系的完善。应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课程的一个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能单纯作为就业指导进行开展活动。在高校普及创业教育,尤其是应该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作为大学生基础课的重要内容。

3、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对现有创业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研究工作,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创业重在实践,我们应通过具体的创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成为未来的企业家。

篇3:开展创业教育论文

摘要: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综合素质教育、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一方面成为高职农业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培养了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当今培养开创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时代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职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现状;解决途径

高校中针对大学生普遍开展的创业教育是一种旨在通过相应教学活动,以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新性思维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教育。高职农业院校如何将创业教育全面引入教学活动,既凸显农业院校自身的特质,又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形成创新性思维,从而使更多的高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1高职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1.1实施创业教育是缓解高职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全社会总体就业压力持续不减的情况下,高职农业院校毕业生的“涉农”性就业范围尤其狭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高职农业院校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改变学生的就业思维定势,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可以有效缓解高职农业院校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就业压力,提高全社会的就业率。

1.2创业教育的开展满足了高职农业院校学生未来事业发展需求

在现行高职农业院校教育体系中加入创业教育,并系统、广泛、有效地加以实施不仅能够让高职农业院校学生更清醒、合理地认清自己,更早地着手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轨迹,同时还可以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要在今后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培养“自主性”,通过自主性创业能力的提升,使其在毕业后能顺利走向社会,适应就业竞争,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3开展创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途径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力资源是重要基础。高职农业院校既培养基层农业人才,又担负着培养面向农业的创新创业人才的艰巨任务,在高职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1.4创业教育是高职农业院校教育深化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受到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高职农业院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式、过程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创新型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还是教学方法,绝大部分高职农业院校均采取以专业知识教学为核心,以谋取职位为导向来培养适应型人才的模式。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高职农业院校将教学目标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上来,推进高职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2当前高职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1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高职农业院校对创业教育概念理解比较狭隘,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经商办公司,因此与高职农业院校关系不大。高职农业院校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更多来自感性,缺少对现实各种各样复杂因素的理性思考,既没有端正心态正确认识创业的难度也没有对接受创业教育的意义、重要性产生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创业教育无法完成其应达成的目标。

2.2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是了解社会现状的精英,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指导高职农业院校学生认清现状,在此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和兴趣。高职农业院校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势必需要在此方面有足够强大的师资力量。无疑,这样的师资力量应由一支精于业务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组成。

但是目前的绝大多数高职农业院校负责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由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人员组成,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与常规专业课教学别无二致,就实际教学效果而言很难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创业的指导,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目前各高职农业院校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但由于其自身缺乏实践经验或缺乏与创业人士接触的经验造成的视野局限性,绝大部分教师并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制约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最重要因素。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在高职农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

2.3高职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氛围

高职农业院校校园文化环境相对封闭,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大都希望毕业后在大城市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把进机关、事业单位作为读书、奋斗的目标,而将自主创业作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尽管高职农业院校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一定的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农业技术和技能,但又不愿意回到家乡开拓一片天地。传统就业思想的束缚使得大学生回乡创业面临巨大压力。

2.4高职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的实践机会

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实际操作的演练,唯有知行合一才能达到教育目的。许多高职农业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仍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缺乏必要的模拟课程或实践活动,造成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业理论知识,但却不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最终无法进行自主创业的现象。虽然有一些高职农业院校开始重视创业教育中实践环节,但大部分高职农业院校学生仍缺乏有效的创业实践机会,这是亟需解决的一个事关能否有效进行创业教育的问题。

3解决高职农业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的途径

3.1更新教育观念

高职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但不应将人才仅仅定位为适应型人才。高职农业院校应将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适应型人才同时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以适应型人才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作为鉴定教育质量的一大标准,从单方面的就业教育观念渐渐转变为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共同并进的教育理念。

3.2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

高职农业院校可以利用广播、闭路电视、校报、校刊、板报和橱窗等宣传工具,进行创业宣传,介绍成功创业的案例。学校要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营造一个宽松的、激励创业、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3.3加强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农业院校要想成为真正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基地,势必要有一支或几支能很好完成创业教育任务的师资队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农业院校必须要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定激励措施,尽可能多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与到创业实践队伍中,或至少鼓励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尽可能多的接触创业人士以了解行业现状。同时学校还要注意吸收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丰富师资队伍构成。总而言之,各高职农业院校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力度建设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团队以满足创业教育需求。

3.4改革高职农业院校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应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给予必要指导,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精神,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农业院校要整合优化各自的现行课程体系,在加强基础性课程教育的同时兼顾综合性课程的开设,加大实践课程所占比重,将学习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及培养,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同时还应对原有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必要的修改,着重强调未来高职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方针及相关特色,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5培养职业创新能力

高职农业院校在社会中扮演着培养农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的重要角色,承担着培养技术适应型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的双重重任。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高职农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直接关系着农业应用技术领域的创新水平,因此高职农业院校一定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走出一条既符合自身特点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谢爱军.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李文学.关于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5).

[3]谢自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4).

篇4:开展创业教育论文

摘要:茶叶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茶叶一直是中国外贸出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茶道是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其主要是运用在亚洲范围内的国家,是亚文化的体现。其中以中国、日本、及韩国的茶道精神最为出名和地道,而其中又以中国的茶道精神享誉全世界。中国的茶道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德育内涵。看似简单的饮茶,但其实其中的道义却是经过中国历史文化千年的沉淀。茶道中高深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大学生去学习和探讨。茶叶企业的资源也很丰富,可以给大学生创业教育这方面带来非常好的影响。

关键词:茶道;高校创业教育;价值作用

一直以来,中国都盛产茶叶。茶叶于中国来说有着重要而且特殊的意义。几千的文化的沉淀,茶叶不断吸收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发展为今天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不断吸收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吸纳了儒、释、道三大家的文化,并将“中和”作为茶文化的内核。中国茶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可谓相辅相成,同时与构建和谐现代社会不谋而合。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入侵,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受到了很大的抨击,所以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将茶文化的传承与高校的教育相结合。茶文化的传承与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合作,但是茶文化的传承与高校的创业教育的融合还是比较少见的,这也是比较新颖和创新的一点。并且茶叶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因此,茶叶企业中也相对都是一些发展悠久的大企业,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来说是非常好的典范。

1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大多数的高校的创业教育只有实践而没有理论的教育,这其实是非常不好的。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创业教育比较少,所以对于创业的知识也比较少,对一些创业概念的理解也比较少。但是在高校里面,依旧没有受到比较好的创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尤其是实践,在实践方面是极度匮乏。另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领域的师资力量薄弱,优秀的创业教育人才过少。尤其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人才需求量非常之大,但是优秀的人才却很少,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板块还是很薄弱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也不够完善,课程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这也是导致目前中国创业教育落后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是现今中国教育比较关注的一部分,中国对创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人才的数量却依旧很少,所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的创业教育。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意识一直在降低,如何改革高校的创业教育方式,引发学生创业的兴趣也是许多创业教育者所关注的问题。

2茶文化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价值

2.1高校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充实知识体系

茶道精神中包含“和”“清”“敬”“寂”四规,百年来指导着人的生活。而其中的“清”所传达出的寓意是清楚、洁净。它的要求是行为要和思想保持一致,不掩盖,不浮夸。这样的精神也同样体现在了高校的创业教育方面。高校的创业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师生要明确创业教育方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而不只是一纸空文,要落到实处,要行为和思想一致。这也给高校对与茶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融合有一个方向指明,茶文化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之一,是应该被大学生充分了解和学习的。中国茶道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哲学、文化、道德内涵以及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学习中国厚重的历史等文化,也可以将茶道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运用到创业中去,能够充实和完善学生对于创业的想法。

2.2茶道精神可提升高校学生的素质

茶道中对“茶人”的精神在方方面面都可以影响大学生。茶人,即以茶叶为生的人。“茶人”精神主要包涵有:以茶喻人、以茶言志、以茶喻理,其包含着的精神是:无私的奉献精神;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先苦后甜、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精神。这些精神是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这些精神也都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也正是现代大学生所缺失的精神,也是中国许多行业中缺失的精神,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这方面。大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大学生可以作为“使者”,将这种精神带到社会中去,也是对茶文化最好的传播,也是对茶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弘扬。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素质,进而也会使高校学生不仅仅在意课程的学习,反而开始关注自身的建设,除了知识和文化方面的自身建设,也会开始关注社会关注市场,从而引导大学生创业。

2.3高校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来自我完善

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可解释为“敬、和、美、廉”,即:敬爱为人和诚处世、美真善乐、廉俭育德,亦可解释为“静、和、清、俭”,即心静如水,人天合一,清心寡欲。这是每个高校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茶道文化,同时也会自我反思,自我完善。通过对自我的完善,才能真正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和思想,只有成为优秀的高校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回报社会,回报国家。茶文化也是茶叶企业发展的依托和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通过对茶叶企业的学习,才能更好的理解茶文化,将茶文化的学习和茶企业的学习相结合。

2.4茶文化丰富高校创业教育的课堂

现如今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堂的方式和内容还是比较枯燥和单一的,通过其他文化的注入可以使高校创业教育更加的丰富,单一的课程体系不能提高高校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茶文化可以在茶文化方面会对大学生的创业带来启发,并且帮助大学生树立争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优秀的大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创业者。所以这是茶叶相关的学习能给大学生关于创业教育所带了的好处。

3茶叶企业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价值

3.1茶叶企业是高校创业教育案例

由于中国的茶叶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因此,许多茶叶企业也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其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茶叶千百年来的历史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有着大大小小许许多多不同的茶叶企业创业,这些叶企业的创业史是值得大学生创业者学习的,能够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创业启发,无论是茶叶的精神,茶叶人的精神,还是茶叶人的故事都是值得大学生去学习和认识的。所以说,茶叶企业的发展史是给高校创业教育的最好的案例。

3.2茶叶企业给高校创业带来资源

中国有着许多大大小小不同的茶叶企业,这些广大的茶叶企业能够给高校的创业带来许多的资源,无论是管理模式的学习或是在物质上的资源。比如,高校学生可以做与茶叶相关的创业,茶叶企业就可以给高校学生提供许多的资源,无论是茶叶方面的知识学习,或是在茶叶物质上的提供,都可以大大减少高校学生在创业方面所消耗的时间和物质,并且能够给高校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业思路。

3.3茶叶企业管理模式影响高校创业

中国许多的茶叶企业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因此,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高校的创业教育,这些茶叶企业更是有着积极的影响。茶叶企业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尤其是茶叶企业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茶叶企业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因此,茶叶企业无论是在管理方面或是发展方面都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依托和支撑,所以,茶企业在管理模式方面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去了解和学习。

4结语

综上所知,中国自古就生产茶叶,而茶叶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吸纳百家文化,最后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中的精神与中国传统优秀品德和精神不谋而合,同时茶文化也作为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神文化纽带,面对当前多元文化侵入高校校园的严峻形势,中国的茶文化是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其中所包含的精神和文化,已经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深深的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中。我们需要将中国传统茶文化引进高校校园,营造清新淡雅的高校校园环境和氛围,将茶道精神与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相融合,大学生对茶道文化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充分吸收其中的精神,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和思想,同时也能丰富高校的创业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何英.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福建茶叶,,10.

[2]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32

[3]关旭.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D].长春工业大学,,06.

篇5:开展创业教育论文

摘要

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就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做法、成效以及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旨在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腾飞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为新时代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理想的创业之路。但是从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考察,我国的创业活动尚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全社会缺乏创业教育有关。此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面对急剧的就业压力,高校不仅要培养具有竞争就业岗位能力的能力,更应培养具有较高创业能力,既能求职又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因而,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1我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背景

国外的创业教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20世纪60~70年代间,国外的院校就开始在教学中大量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的商学院更是普遍重视给创业者提供这方面的系列课程,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国内的创业教育始于当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世界上高技术领域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创业教育逐步得到社会重视。教育部在全国9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高教司举办了两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式开始。我院正是在选派老师参加首届培训班后,开始开展创业教育,在经历引进、吸收、设计、实施、完善、提高和推广阶段后,已成功进行了多个有影响的创业项目,创业的教育和研究得到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做法和经验。

2大学生主要创业团队的基本情况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自20底开展创业教育以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探索与实践,在创业实践上效果显著,至今已形成了以蜜蜂创业团、宠虫工作室、爱心助困岗为主打品牌的创业项目。

2.1蜜蜂创业团

蜜蜂创业团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挥专业优势,以种植和销售香瓜、番茄、茄子、菜椒、玉米等各类无公害蔬菜瓜果为主,在我院的支持和指导下,于成立的一个由团员青年学生组成的主要创业团队。团队种植基地由起初的667m2增加到3335m2,专业指导老师5名,团队成员也由起初的10余人发展到40余人,下设生产部、销售部、行政部、财政部、宣传部五个部门。每年,团队种植的蔬菜瓜果的毛收入近1万元,三年来产品销售额已累计达2万余元,扣除工资和扩大生产投入后现有流动基金余元,已安排大学生勤工助学150余人次。

2.2宠虫工作室

宠虫工作室主要由宠虫影像制作部和宠虫文印部两个部门组成。宠虫影像制作部主要是为校、院及个人的`提供各种活动的拍摄与制作服务,现已承接第31届校运会、袁隆平院士报告会等校内外大型活动和其他各类活动的拍摄及制作等上百单业务。宠虫文印部主要从事打印、复印、扫描及图文处理等,自营业以来,将A4纸的复印价格降到0.1元/张,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优惠服务。工作室发展至今,现有固定资产3万余元,指导教师4名,成员10余名,累计营业额已达7万余元,为40多位贫困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

2.3爱心助困岗

爱心助困岗于8月由学院组建,起初以销售水果瓜菜为主,4月由学院和海南资深配送有限公司合作,增加“伊利”学生牛奶的销售项目,队员也由起初的6人增加到近20人,至今已为50余人提供了勤工助学和实践创业的机会。

3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3.1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提供良好创业条件

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缺资金、缺场地的情况。无庸讳言,创业实践需要钱,无钱的创业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创业实践要有场所,要有阵地,否则就只能在电脑上虚拟,在纸上设计。面对此情况,学院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1万元的固定资产,并提供3万元的借款为宠虫工作室购买摄像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为蜜蜂创业团免费提供种植基地及水灌溉、生产工具等,经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商,为宠虫工作室、爱心助困岗提供营业场所,使大学生创业有了启动资金和活动阵地,为创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有效促进了创业的发展。

3.2学生创业与专业学习、科学研究三结合

创业教育更强调人的“会学习”与“会做事”的高度统一,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教育的整合,是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活动教育的整合。我院具有“学、产、研”三结合的鲜明特色,学院充分利用这一特色,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确定创业项目,结合创业提高专业知识、加强专业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将学生创业与专业学习、科学研究三结合,“自学”“自教”和“自做”,使学生不仅成为认识的主体,更是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走出一条专业型创业道路。如蜜蜂创业团中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确定以种植绿色无公害瓜果蔬菜为生产主方向。为使产品真正绿色无公害,他们不断调整种植方案,开展药效试验,在传统的单畦种植的基础上慢慢地向间种、套种等新模式转变,有效地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时,他们还积极主动开展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提高产品品质等一系列课题研究,不断实验,逐个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他们的共同努力,种植出的薄皮香瓜品质优良,深受广大师生和市场欢迎,成为创业团的主打产品。

3.3培养学生创造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才能

从心理学上讲,创造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创造的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而形成的对创造的价值的看法。大学生有树立积极就业观、生活观的需要;有“会学”与“会做”高度统一的需要;有施展创造性价值观的需要;有拥有自己的企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学院充分认识大学生这一需要特点,尊重他们创造价值评价、创造价值选择和创造价值方式,支持他们根据个人的专长和兴趣开展创业活动,引导他们在主体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中,使知识在创业中发挥创造性的能量。如宠虫工作室影像制作部就是因学生对影像制作的喜爱与特长,给予他们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在全校率先开展各项活动的拍摄与制作服务。实践中,他们不断学习专业摄影、音像制作等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原来的兴趣培养成专长、原来的专长更特,个人的主体力量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3.4学生创业为贫困生资助服务

当前大学生选择创业有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为解决学习生活费用而开展的。学院在各项创业项目有一定基础后,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吸收贫困生参加创业活动,通过为贫困生提供工作机会而解决他们一些生活问题,从而有效地为贫困生服务。此外,我们还积极引导党员和青年志愿者参加创业项目的劳动,以节省劳务费,从而将节余的成本价值更多地资助到贫困生。

4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成效

4.1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学生坚持以专业型创业为主,在创业实践中,不断地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不断通过研究新问题、新难点来促进生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切实的提高。如谭翰杰同学开展华南食用菌的生产与加工研究,其作品《华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蜜蜂创业团成员成为我校每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深受当地群众和学校好评。

4.2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增强了其今后把握择业和创业机会的能力

学生在创业活动中,通过不断的磨练和考验,培养了积极处世观,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环境变化,在变化中不断地“发现机会”寻求发展。一批学生的主体力量得到充分发挥,适应社会能力得到加强,发展成了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自20以来,有数名学生因其创业期间的经历和具备能力,被用人单位提前破格录用。数名同学已成为企业骨干和重点培养对象。

4.3培养了学生自立、自主、自强的素质,增强了其创业意识

学生在创业锻炼中,改变了以前遇事唯唯诺诺、事事随大流的旧观念,发扬开拓进取、发奋图强的新时代精神,自立、自主、自强,以踏实行动、冷静头脑和坚定勇气,博学善用,敢为天下先,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意识。如植保等农科学生,摒弃了冷门专业难就业的思想,“学专业、想创业”,确定创业目标,不断激发学习新动力,使其最终能成功迎接社会挑战。

4.4创业项目成功有效,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作用

学院的创业项目得到了成功运行,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服务了贫困生和学校工作的开展,既吸收一大批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又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与能力,成效显著,曾受到《人民日报》海南记者采访和院校报等报刊杂志的报道,经常接待上级有关部门和各兄弟学院的参观学习,在我校创业教育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

5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程度及意义

目前,海南省高校尚未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我院积极尝试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中,我们深入挖掘师资、教学实践基地的优势,筹集经费提供启动资金,为学生创业配备指导老师、提供活动阵地,开展蜜蜂创业团、宠虫工作室和爱心助困岗等创业活动,总结出了开展创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探索适合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在内容、形式和组织上均有示范性创新,对我省创业教育的开展亦有重要意义。

5.1开展创业教育的理论意义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实施和加强创业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历史短,实践少,海南高校中创业教育几乎等于零,为此,我院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该项目的开展,探索一个高校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而满足教育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要求,促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2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5.2.1从就业角度看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大学生创办中小企业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也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通过创业教育研究,有利于促进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激活大学生创业动机,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为学生自主创业或择业后创业、岗位立业等打好基础,进而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5.2.2从教育改革角度看

创业教育打破了多年来计划经济所形成的大学单一的“就业教育”模式,变传统的就业教育为“就业、创业教育”,在给学生更多的教育服务和学习选择的同时,激发了大学生“学专业、想创业”,为拥有自己的企业而学习的动机,创造了新的学习需求。“专业型创业”定位使得各专业都商机无限,从而淡化了专业的冷与热,甚至淡化了大学的重点与非重点。无疑,这有利于我国稀缺的大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5.2.3从发展海南经济角度看

利用海南省高校资源,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普遍的创业教育,对具有创业倾向和自主创业条件的学生给予重点培训,使他们成功地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用大学的力量“批量生产”百、千、万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小老板和小企业,以他们成功创业的榜样力量,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创建民营企业,逐步推动海南省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

5.2.4从人才培养角度看

研究和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创业过程也是一个人的意志锤炼的过程,它会使人更加成熟,更加干炼。创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锻炼摸索的过程、自身发展的过程。而创业成功,就可以实现回报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崇高理想,同时个人也可以获得回报。

5.2.5从科技成果转化角度看

21世纪是知识驱动经济的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我国要在2l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大大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实现我国经济的工业化、知识化的协调发展和转化。

此外,农科专业的贫困学生比例大,开展创业教育实践,可促进勤工助学工作,解决部分贫困生的生活困难问题。

篇6: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首先,国家政策扶持。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开业、创业指导等许多方面。以下是“高校创业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成

(一)创业理论课程

必修课程主要有创业意识课、创业心理课、创业者素质课和创业知识课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没有专业之分,都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渗透课程是指在创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渗透与学科特色有关的能力培养,拓展创业教育的学科应用领域,优化教学内容。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有选择地修学,以满足不同的发展需要,创业教育的选修课主要包括创业学、市场营销学、创造学等。

(二)创业实践课程

创业实践课程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相比课堂教学优势所在,创业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通过校内模拟练习、企业实习或是自主创业,让学生对自主创业有了切实的体会。创业实践课程分为三大类:企业生产操作实践课程、社会交往实践课程、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课程。企业生产操作实践课程是基于对企业生产流程的认识,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操作步骤,认识企业。社会交往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无论学生是否自主创业,都需要与人打交道,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培养。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通过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现代企业,现代企业应如何经营管理。

二、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从开始,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做了自主探索。20,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被选定作为首批试点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各试点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诸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9所高校都开展的各有特色: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开设了创业管理作为选修课;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了创业管理作为必修课。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开设了创业学作为选修课;西北工业大学开设了创业学作为必修课。除创业管理和创业学两门创业教育的基础入门课程之外,清华大学、人大、北航、黑龙江大学还开设了诸如KAB大学生创业基础、技术管理创新、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办你的企业”培训课程(SYB)、三创(创新、创造、创业)等创业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其他高校也大都开设了创业学等基础课程,有些还开设了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创业教育课程,但有个别高校对创业教育不重视,没有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课程定位不清

创业教育课程在许多高校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虽然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管理,但高校对创业教育依然定位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就业前教育,因此多是把创业教育当作了职前教育。这种定位导致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不能纳入高校常规教学体系中,多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创业教育课程被边缘化。目前,创业教育尚未成为一级学科,甚至还不是二级学科,由于学科定位不清,多数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放在学生毕业实习前的一到两个学期开设,而不是从大学入学一开始就进行关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追求学校的就业率,而没有考虑创业教育对于改变学生就业观念、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从事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和从事企业管理教学的教师是创业教育教学的主要师资力量。许多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没有企业管理层的经验,他们所讲授的创业教育课程更多的是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实践指导意义不大。来自经济类或管理类的专业课教师,虽然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多,但也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很少有老师真的有创业经历,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了。为了加强师资力量,许多高校聘请当地著名的企业家做课外讲座,但这种讲座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讲授的系统性较差,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创业教育教材适用性不够

美国高校如著名的百森商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都编写了适合自己学校使用的教材,并且建立创业案例库,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创业案例。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大部分由国外翻译而来,并不适合中国学生使用,与中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现状相差甚远,适用性不够。有些高校编写的教材缺乏系统的创业经验和相关专业理论的整合,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教材内容远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还有些教材只是将与创业教育有关的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内容稍加整理,内容体系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并不具备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四)创业教育课程学科特色不突出

当前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有不同,但创业教育课程却相似,具有学科特色的创业课程并不多。创业教育课程多是根据学校已有的师资设计课程内容,一门课程由多个不同学科的教师讲授的现象很常见,讲授的内容大同小异。不管是理工类、人文类还是经管类学科,开设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都是一样的,实践课程内容也差不多,多是创业竞赛、模拟创业等形式,针对不同学科设计创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高校很少。其中,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针对各自学校的学科特色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比较有特色,但大多数高校只在全校范围开设了一两门通识类的选修课,学科体系不完整,不利于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同学科的学科特色没有得到体现。

四、基于学科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构建

(一)理工类

1.理工类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同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习和实验上面,这就使得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够。理工类的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实现此目标需要完善理工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理工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理工类学生应加强有关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家能力的创业能力培养。技术能力是为了支持企业的生存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管理能力是对公司资金、人才、外部环境的管理能力,使企业外部机遇转化成为企业资源;企业家能力主要是指创业者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发现外部环境隐含的机遇和威胁,从而提前做好应对策略。可考虑开设技术创业、高技术企业创业与成长、风险投资、企业家精神等课程。创业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理工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可考虑创办公司或开展项目国际交流。

3.理工类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创业孵化器等形式支持理工类大学生创办公司,虽然创办公司这条路对大学生来说很难,现实的困难与压力很大,但对于有魄力创业、有能力创业、又勇于承担风险的学生来说,学校的支持,理工类大学生所拥有的良好的创业技能,有前景的创业项目,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相比其他学科学生还是要大一些的。著名的企业家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人都是理工科学生,都是在大学时开始创业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先进教育机构合作,与优秀的行业培训机构合作。树立国际化理念,德国在理工类创业技能培养方面做得很出色,我们可以借鉴其先进的创业教育办学理念,开展国际培训。派遣教师进修培训、互派留学生和举办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充分发挥理工类的专业优势,进行学科专业新技术新知识的交流与合作。

(二)人文类

1.人文类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创业是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它需要通过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融合、升华来实现。人文类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渗透创业思想,并进行有关创业实践的演练。

2.人文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人文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能只集中于创业思想领域,还应根据人文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创业选修课,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适当开设创业技能课程,以弥补人文类大学生创业技能知识方面的不足。开设的课程,创业知识方面:创业管理、KAB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学概论等。创业技能方面:创业实务、技术创新管理、科技创业、风险投资等。人文类学科根据创业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结合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创业教育,活动内容如参观企业、访问消费者、创业计划竞赛等以及开展创业专题讲座,使人文学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3.人文类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沙盘模拟是一种通过在一定时期内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实践模拟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制定决策,解决问题。通过沙盘模拟演练,学生感悟正确的管理理念,掌握经营管理技巧,认识企业间的竞争,对今后的经营管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撰写创业计划书是人文类大学生很重要的一项实践活动。学生通过选定一个创业项目,分析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市场容量,提供项目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做好财务预算与分析,完成一份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业计划,在完成过程中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三)经管类

1.经管类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是管理类、财经类岗位或金融机构。经管类学生创业理论知识扎实,重点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建立健全具有经济管理学科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变就业压力为创业动力。

2.经管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经管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着先天优势。从专业课程设置来看,经管类专业课程除经济学、经济法等经济学专业必修课程外,还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金融、会计、投资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课程,在这方面,经管类专业具有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经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研究,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得不够充分,学科优势不突出,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3.经管类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经管专业在创业教育中可结合KAB创业教育(中国),创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侧重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涉及评估创业者潜力、识别创业者特征、领导力、决策力、风险承担等内容。侧重学生创业知识的培养,涉及创立企业、经营企业、识别和评估商业机会、创业计划书的设计等。注重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创业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讲座等形式进行。各高校通过加强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联合开发有潜力的创业项目,由政府或是企业提供创业风险资金,学校提供创业所需的辅助支持,建立创业实训基地,为经管类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有力支持。经管专业学生实践经验丰富,社会交往能力强,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学校、学生与政府、企业及对项目感兴趣的风险投资人联系,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平台,为创业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语

本文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不管是国内试点的9所高校,还是非试点高校,都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但在创业教育定位、师资力量、教材、课程学科特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基于学科特色,针对不同学科,理工、人文、经管类学科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篇7:创业教育的论文

创业教育的论文

创业教育的论文

职业价值观属于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是个人将价值观应用于职业中的直接表现,能够影响个人对于职业的情感态度、选择决定、工作状态及工作收益等。对于大学生而言,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必要的,是树立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基础,是大学生未来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价值观之一,并且由于大学生的特殊身份与地位,其职业价值观尚有不稳定性和活跃性,因此,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职业价值观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体系。高校职业价值观培养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纵观各个高校在职业价值观课程和教育中的规划和实施,大多数学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知识灌输和发布就业信息的阶段,未能深化职业价值观的影响[1]。缺乏职业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课程,就业创业体系不健全以及缺少实际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树立,进而造成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误解,使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与不理想,心态的不积极与不客观,无法达到培养职业价值观的目的。

(二)高校忽视了培养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尚不理想,存在众多问题与矛盾,诸如:好高骛远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知识技能缺乏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倾向大城市大职业、工作耐力、拼搏精神、创新意识的匮乏;急功近利、浅尝辄止、自信缺乏、诚信丢失等缺点。深究以上大学生在求职与工作中的问题与矛盾,可以得出这些问题均是思想层面引出的问题,在高校教育中隶属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问题。由此可以明显看出,高校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指导中未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未能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进行到位,以至于众多问题的频现。

(三)职业价值观培养师资团队不够优秀。辅导员、专业课程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和职业发展中心教师是落实职业价值观培养工作的实施者,这些教育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资质不深,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再加上没有进行规范、合理的培训,这就使得职业价值观培养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实际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达不到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效果

二、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措施

(一)突出职业价值观培养内容。

(1)大学生时代精神的培养。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是社会的需求与特点的产物,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积极进取、改革创新。高校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中要充分融入时代精神,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时代精神的理解认识,从而逐渐挖掘自身的创新意识、改革精神,积极进取,促进大学生自身思想的成长与成熟,为正确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奠定基础。

(2)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个人在追求自身价值实现过程中的精神支持,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凝结,是个人梦想和目标的最直接表现。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进行有效、有益的职业规划,减少大学生由于个人片面、错误主观意念,思想态度和世俗影响导致的消极、不正确的择业就业行为和结果。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与坚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个人在外界与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成个人素质和气质的长期过程。由此可知,高校要做好理想信念的教育必须认识到理想信念的特征,结合大学生特点和心理,做好短期和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规划,将择业就业问题充分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并运用深入浅出的教育方式不断刺激、巩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树立与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根植。

(3)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够不断进取、努力拼搏、积极为社会和家庭奉献,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因此,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活动,最终使得大学生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不断前进,在就业择业中以社会利益为重,完成自身义务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二)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具体对策。

(1)使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前期做好有关职业的规划、思想准备和积极的择业、就业观念,从而在有利的职业素养、态度和能力的支持下,顺利进入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减少走不必要的职业弯路。总体来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应当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大学生人群特征制定有效的、完善的、科学的、渐进的职业价值观培养计划和实施方略。针对以往以及当下大学生择业就业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寻求症结与解决办法,并有效融入于教育中,增加实践教育的分量,加强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尤其是吃苦耐劳、积极乐观、勇于创新、脚踏实地、诚信为本等基础思想教育的夯实,为培养大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奠定坚实基础。

(2)将职业价值观培养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上。高校在落实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训工作,培养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应将职业价值观培养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一方面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此外,高校还应加大对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投资力度,深化对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3)打造一支优秀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教师队伍。教师作为就业创业教育的主体,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决定中国和教学质量。各个高校要在充分认识到职业价值观重要性的基础之上,鼓励并促进一支致力于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师资团队,所有教师应熟知并熟练掌握创业就业教育的价值观知识,同时拥有针对于各种大学生的教育技巧和方案,使这支队伍深入大学生群体内部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推广,这关系到职业价值观得以在大学生中顺利开展甚至取得巨大成效的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高校必须要打造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的教育的培训工作,保证这支队伍的先进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取向,有效增强职业价值观培养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所谓职业价值观指的是人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性格特点等在职业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做出的行为以及收到的工作成果,属于信念范畴中具体应用于职业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动力性、持续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概括性。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实际教育中价值观培养的问题,采取突出培养内容和强化培养措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从而对今后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篇8: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摘要]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的需要,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民族竞争力的需要。本文结合东南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来探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和途径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东南大学

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是指服务于创业人才培养,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先进教育方式,日益引起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视。

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曾明确提出,就世界范围而言,21世纪有50%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相当普遍,在美国已高达20%—23%,很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创业之路。但是,根据中华英才网发布的《XX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大学生在回答“毕业后的意向”时,79.2%选择找工作,选择毕业后创业的仅有4.3%。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很不成熟。本文结合东南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探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开展创业教育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

进入21世纪,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实力,摆脱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首要问题是在全社会培育创新精神;关键环节是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核心要素是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精神的培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很大程度都依赖于创业教育。从国际和国内历史经验来看,企业在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政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来推进技术创新。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更是离不开创业教育。

2,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迫切需要

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大力提升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在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2%。另外我国每年有XX0余项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和5000多项专利,但是最终转化为工业产品的成果不足5%,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转化率则高达45%。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是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由于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单纯技术发明或创新没有创造原动力,欠缺面向应用的针对性,因此难以转化。开展创业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开展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已不鲜见。大学生一味等待就业机会的来临,而非积极地创业和开拓事业,在就业状态下,将部分挤占社会岗位资源,加剧整个社会就业负担;在失业状态下,将会造成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会延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国外的经验表明;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和造就数以百万计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小型企业家,这既可增强国家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采用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的思维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种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是大众化背景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6,举办创业教育活动,加强创业交流与合作

创业教育活动是巩固创业教育课程知识、深化创业教育课程成果、模拟创业教育实践、交流创业教育经验的重要渠道。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包括:(1)组织创业教育讲座或报告,邀请专家、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杰出校友作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用讲座、报告等方式普及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2)举办创业沙龙,为准备创业者和已经创业者提供交流、沟通和学习的平台,为高校和学生联系企业家、风险投资机构、大学科技园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支持与合作提供便利,创造更好的条件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实践,放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3)组织和参与创业计划竞赛,为大学生创业模拟提供有效途径。东南大学学生创业协会每年定期举办的“创业创新论坛”,“金点子”商务大赛、“赢在东南”和组织参与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和积极参与,有效地促进了创业学习、交流与合作。

7,开展创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创业素质提高

创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发掘大学生创业潜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素质的重要举措。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期坚持“开拓创业之路,树立一流品牌”的学生工作理念,围绕经济管理“先锋”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训练中突出创业生涯规划和创业素质训练:从大一新生入校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推出系列职业特别是创业素质训练项目,贯穿全程开展职业和创业素质训练,以学期为单位实施“学生成长推进”,收到显著效果:毕业生中约25%的学生有志于创业,学生踊跃参与校内外的创业计划竞赛,屡获殊荣。

8,促进创业教育实践,加速创业教育成果转化

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创业实践,促进科技和创业教育成果转化。成功的创业实践又能有效地验证创业教育的成效,反过来推动创业教育的更好开展。东南大学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并初步形成了以创业协会为基础,科技园、团委等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和指导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创业实践。目前,该中心孵化的由学生注册成立的“优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专注于大学生职前规划市场,已初具影响力,创业学生先后被新华社、《扬子晚报》、《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

二、结语

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但是,与国际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转变观念,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创出特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

篇9: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待就业人数不断上升,找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就业难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而在新形势下推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助于缓解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以下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分析

(一)创业精神的缺乏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又包含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心理基础和道德品质。创业理性认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内驱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前提,是人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和创业动力。创业心理基础一方面是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另一方面是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承担责任、直面现实的勇气,包括自信心、与人合作、情绪情感、意志等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创业道德品质包括企业运营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经营准则,是企业社会公德的必备要素。但现在的“90后”“00后”多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较重,自主性和适应性差,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风险意识和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困难很容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放弃努力,缺乏创业精神。

(二)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欠缺

要成功创业必须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国家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下,专业培养目标是塑造“专才”而非“通才“”全才”,学生难以全面涉猎相关课程,更不要说系统性地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如财务、管理、法律等。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创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综合能力。但由于在校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有限,能力培养途径不多,导致学生难以在大学阶段完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在进入创业阶段后往往屡遭碰壁。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指导创业定向,培养创业精神

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创业素质,学生是否具备创业精神,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来发现。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第一项就是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过程,能够使学生认清自己,扬长避短,将创业理念与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相结合,对自己的创业发展方向做进一步设计、规划,使未来的创业奋斗目标更加明确。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立足于个人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并依据现实规划未来。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能在学生创业遇困时助学生一臂之力,提高创业成功率,还能在学生创业成功之后更进一步,帮助学生有规划地运营企业。

(二)补充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了企业常采用的战略分析法——SWOT分析,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估时,立足于个人实际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个人的优势、劣势和核心竞争力,并制定相应对策。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更能够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去展开创业规划和准备,最终实现创业目标。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制定分阶段的、详细准确的创业成长目标。大一,重点考虑提高自身的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综合能力。学习上,应将重心放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方法的养成上,通过设定目标—达成目标—评估目标的方法,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重视书本以外的团体性活动能力的培养,例如参加社团、竞选干部等。大二,重心仍应放在“学”上,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和技能应重点学好,同时还应积极学习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国家政策等。大三,开始进入实践,重在“练”。通过参加各类创业大赛,锻炼实践能力,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模拟实践检验“学”的水平,同时积累“练”的经验。

三、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创业教育途径

(一)建立全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

创业并不是学生临近毕业,开始就业阶段才着手进行的,而是应在学生入学之初甚至最早萌发创业想法时,就需要开始进行指导。哈佛大学曾有一项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人群中大约只有5%左右的人会做出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生涯结束时,没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95%的人所创造的资产价值,远不如这5%的人所创造的价值多。这提示我们,要让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全程、系统的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则需要依托职业生涯规划,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有机融合。创业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培养上应以跨学科课程设置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之中,客观审视个人创业的基础,理性规划创业蓝图。同时,将创业理念、创业方法等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拓宽创业思路、筹划创业步骤,最终实现创业目标。

(二)完善培训师资

现阶段高校创业培训教师多由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担任,理论经验丰富而实战经验欠缺。要对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老师不但需要丰富的创业理论,还要具有扎实的创业实践技能。因此,在高校广泛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的今天,应为创业培训教师提供合适的场地、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等,鼓励这部分教师进行创业实践,并通过他们的实践修正、指导学生的创业理论。还可通过选聘成功创业校友、相关政府部门人员、企业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向学生讲授创业技巧、创业须知、国家相关创业政策等,帮助学生了解创业,分享成功经验,规避风险。

(三)加强实践孵化,扶持创业

创业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强调实践。因此,在创业教育中,一定要坚持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动性和潜力。学校应重视创业孵化,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依托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通过创业园,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锻炼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巩固实践应用;同时,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并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如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重点孵化一批创业项目,培养创业人才,形成创业氛围。

篇10:高校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1.1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事权不匹配,创业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

高校学生创业的管理机构大多数是挂在不同部门,管理机构事权不匹配。根据牛翔宇(2010)对上海市22所本科院校和13所专科院校的调查显示,创业教育机构挂在学生处与团委的占40%;挂在产业处与相关专业院系的各占10%。而创业教育资源根据其性质与作用是分配在不同部门的,这种“挂靠式”的方式因为缺乏一个拥有管理事权的机构或一个权威的领导者,很难将相关部门的各种创业教育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1.2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自“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以来,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较快,但就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来看,多数采取“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为侧重点,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学生创业公司、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与“创业设计活动”和实施“科技创新计划”等形式。从某种程度来说,高校参加各种比赛能反映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参加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挑战杯”。因此,各高校高度重视,为了鼓励学生参赛,学校对参赛学生给予“保研”、奖学金等精神和物质刺激。以成都某理工学校为例,参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类竞赛(含挑战杯)获最高奖在保研成绩基础上加3分,次高奖加2分,再次高奖加1分;获省级奖,分别加2分、1.5分、1分等等。在这种精神和物质刺激下,学生为了学校名誉而赛的心态逐渐淡化,为了比赛名次、奖学金和“保研”等功利性物质的追求增强。从上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偏竞技的精英化教育,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1.3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较少且不合理

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成败,一个好的课程体系能帮助学生高效、保质的完成学业要求。美国创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课程设置。如百森学院有35名专职从事创业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共计开设33门课程;仁斯里尔理工大学有22名教师,开设了20门课程;伯克利学院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有20人,共计开设了23门课程。反观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数量极为有限,而且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不融合,与美国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和仅仅为9门课程(开设课程最多),清华大学为4门课程,中国人民大学为3门课程,上海交通大学为3门课程,武汉大学为1门课程等。

1.4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

教师是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能够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完成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内容丰富,涉及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以及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多种因素,对师资水平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而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从事专职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十分少,而且绝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型”的,缺乏创业实践的经验甚至完全没有创业实践的经验。另外,由于我国教育的缺陷,企业中也缺少既有创业经历,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企业家到高校兼职教员。

2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2.1完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建立事权匹配的管理机制

完善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机构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美国创业教育机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主要机构包括创业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计划,负责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等;创业家协会,为创业中心提供资金和各种捐助;智囊团,为创业中心提供咨询等。我国可以从政府、社会和高校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机构。第一,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机构内部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并且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银行密切合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信息、创业机会、创业平台以及创业资金;第二,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内部成立类似于“创业中心”的机构,从企业利润中拨出一笔资金用于高校实习生创业启动资金。另外,非营利组织(NGO)可以向社会募集捐款,用于开展帮助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项目(如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等;第三,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平台,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由学校专门负责学生就业的副校长和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负责。在这个机构下可以设立创业专家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教师、企业家和管理咨询专家组成,负责教学和提供资金和各种捐助帮助;设立对外交流委员会,负责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等。

2.2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创业教育新方式

我国高校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创业教育仅限于创业实务层面,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而课程教育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我国现有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中,各高校要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增开创业类课程以及邀请成功创业家进行专题讲座等,并根据不同的创业教育目标和对象进行有差别的课程教育,如在全校层面上,可以尽可能多的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由选择;在学院层面上,可以针对毕业班的学生开展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修课,让学生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等。另外,在创业教育方式上,要积极推动“四变”,即在课堂教学上,由教师讲授式变为师生互动式;在课外作业上,由个人课后作业式变为团队实践应用式;在课内讨论上,由简单问答式变为实践案例课件交流式;在考试考核上,由试卷测试式变为试卷加“成果”综合测试式。

2.3建设一支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拥有同时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创业教育的关键,我国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高校可以派遣具有一定创业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师去创业公司实践,让他们掌握创业的过程和可能面对的危机等;二是在科研方面增加创业教育研究的比例,提高教师创业教育研究的积极性,丰富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加强教师的内涵知识结构建设。同时可以让学生参加到科研中,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研究,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三是引进“兼职型”教师。高校可以通过与政府、社会和企业合作,从企事业单位中引进一批同时具有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专家到学校任职,进行课堂讲座;四是高校可以成立一个基金会,鼓励有意愿的教师进行创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教师在创业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等。

2.4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资金筹措体系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创业教育的物质基础。从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的经验看,创业教育资金的来源总体上有两大模式:一类是政府主导的资金投入模式;另一类为市场主导的资金投入模式。我国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投入资金和市场投入资金模式的优点,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资金体系。首先,政府必须是创业教育资金提供的主体。中央政府每年要在财政收入中划拨一部分资金用于创业教育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中央政府,为高校提供创业教育资金;其次,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企业出资金,在高校里面建立创业资金中心,为那些有意愿到提供资金的企业工作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最后,高校还应该与社会上的慈善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为创业资金的筹集提供途径。通过这三管齐下,为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篇11:浅谈创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论文

浅谈创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论文

一、职业教育包装与印刷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案例综述

(1)跑市场市场作为一种商品流通的场所,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只会紧随着正常的经济规律产生波动,王小帅在毕业之后,加入了一家印刷企业成为基层员工。在职期间,他积极探索市场发展方向,为创办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创办博远包装有限公司初期,依靠引进的少量先进的印刷设备致力于商业印刷工作,短短两年时间,博远包装有限公司就紧随市场发展趋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礼品包装领域并相应地引进大量先进设备。调整的结果很快见效,企业产品稳定,积累增加,实现良性运转。,还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博远又新上马了酒类包装,同样斩获颇丰,这两块业务现已成为博远的立足之本。

(2)做品牌每一种产品都有其相应的生命周期,但是一旦该类产品成了品牌,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其寿命。包装作为产品形成品牌的重要途径,得到了王小帅的充分重视。做品牌就要做精做实,名副其实。具体体现到包装环节,即要使包装物既精致又牢固,具有高质量。为达到此目的,博远在生产中进行质量教育、实施质量监管、坚持质量跟踪,使出厂产品百分之百处于优良和可控状态,杜绝了质量事故的发生。

(3)用骨干博远现有员工一百一十人,核心骨干20人。骨干们默默地各司其职、忠于职守、打理企业,日常运转有条不紊,王小帅外出非常放心。骨干靠的是王小帅的挖掘、培养,包括从其他企业引进人才。单枪匹马的年代早已过去,精诚合作才是治企之道。王小帅按此认知身体力行,使用骨干放手不疑,关心骨干细微周到,最近又在考虑建立内部股权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

二、职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

创业是一个很难具象表达的词汇,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但是,就目前职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看,存在明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目前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没有充分认识到能力实践的重要性,进而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除此之外,由于创业教育属于新兴学科,缺乏成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较空泛,教学手段十分单一,一般以案例分析结合课堂讨论为主体,辅之以简单的情景化教学。随着社会对于专业化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校经过各方面努力,开展了“挑战杯”、“诚莲杯”创业大赛及“黄牛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场地紧缺等因素,这些活动仍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无法充分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2.创业教育改革相对滞后

就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来看,已经不再局限于具备专项技能的专业型人才,而是需要多项技能与较高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候,必须保证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趣味化。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创业教育体系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相关的改革工作仍然未能落到实处,部分教育工作者教学观念陈旧,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不足在创业教育课中得到充分体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件只是教学过程或教案的翻版,教学改革滞后,对教学环节缺乏规律性认识,教学热情不高,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3.评价机制的缺失

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会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在教学初始阶段,学生往往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课程的不断开展,教师布置的一些作业一般只是小组中部分人员合力完成,其余同学则仅仅在完成的作业后面署名,明显没有达到小组实践合作的根本目的。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就在于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缺失,没有科学、系统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

三、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措施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教材建设,充分发挥核心课程的主导地位

创业教育的根本是为社会输出某个领域的.专项人才,因此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需要与当前专业、社会需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构建切实有效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整个创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包装与印刷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要充分重视自身技能的应用,更好地达到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相关标准。

2.构建特色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不同专业都有其不同的职业素质特点,在进行创业教育时,需要结合相关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实现专业、职业、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要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学习摆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充分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完美地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各种问题。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途径

教学改革作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应付考试为生,缺乏对于人才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重视,针对这一现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学生进入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发组织成小团体进行社会实践,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出真知。

篇12:创业教育旅游管理论文

创业教育旅游管理论文论文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与创业教育现状

随着中国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政府在政策和扶持方面的倾斜和导向作用,校企合作不断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还存在诸多不足。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与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1.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教育专业面相对狭窄

传统教育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影响很大,如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模式,僵化了教育形式,更加注重的是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不足。此外,旅游管理作为一种服务性工作,被误认为是低人一等的行业,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方面很难全心全意投入进去。旅游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专业面相对狭窄,系统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教学更多限制在酒店和旅行社两个部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管理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如市场营销、旅游规划、景区管理等。但是当前就业、创业教育对这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

2.学生对就业、创业的认识准备不足,缺乏创业观念的教育

当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加倾向于就业,对创业兴趣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创业教育的缺乏,狭隘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简单地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并且将创业看作是很难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高职学校对创业观念的教育缺乏客观性,致使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缺乏深刻理解和风险意识,没有理性的创业精神,创业观念只停留在理想认识,创业很难达到“踏实”阶段。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就业受阻”而不得不去创业。

3.就业、创业教育的支持不足,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不突出

当前中国高职教育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验用具和教学设施的购买上,而对就业、创业教育的投入支持不足。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动机并不是来自学校的教育过程,而是自我激励或社会刺激,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没有实质性内容,父母成了学生就业、创业的支持者,特别是创业的学生认为原始资本投入应依靠父母。这一切都是相关教育的误区,学校和社会对学生创业的支持明显不足。当前高职旅游教学最大的不足是忽视了学生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

4.教育环节存在漏洞,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上岗需要“双证”,不仅要有教师资格证,在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实际实践能力,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但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名不副实,有的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但是却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属于“有证无业”,没有参加过旅游业实际生产、管理工作,这就造成了“双师型”老师数量不少,但是实际师资力量薄弱,质量不高。教育环节上很难做到连续有序,存在漏洞,实践教育环节不科学。

三、开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几条措施

1.高职教学应注重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职教学注重就业、创业意识培养应该贯彻始终,在学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注重相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比如开展就业、创业的校园活动,把教学课程融入实际生活中,渗透于班会、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各类竞赛。同时,根据就业、创业课程目标开展各种就业、创业教育活动,如开展就业创业方案大赛,参观中小型企业,专题访问,邀请优秀就业创业人进行专题讲座。树立学生自主就业、创业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个性心理品质。

2.强化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丰富就业、创业知识

强化文化建设,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宣传,积极调动校园文化资源进行宣传,如宣传栏、校园刊物、报告会、行业专家专题讲座。组织就业、创业活动,推动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学生在进行创业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力量,灵活运用各方面知识。就业、创业实践工作可以通过创业园区进行实际实践培训,学生可以提出申请项目,然后根据自己能力进行实际创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平台,指导老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力度的帮助和扶持,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创业环境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的相互协作。

3.改革完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改革完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应构建具有就业、创业特色的课程结构。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如企业管理、产品开发、道德品质、法律法规、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方面的课程,把创业精神和课程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把创业常识、就业指导、创业心理技能、市场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对就业、创业的了解。

4.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实战教育

校企合作能够将教育拓宽到实际工作过程中,与社会取得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实际锻炼机会,共同创建实践基地,激励学生深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加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多方面资源,加大实践资金投入,整合理论,增加实践课时。通过扩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还应该注重老师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而且要为学生解惑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篇13:试析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初探论文

试析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初探论文

论文摘要:创业教育应包括树立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培育创业品质和掌握创业知识五个方面的内容。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师资队伍、教育环境、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方法,丰富实践活动;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业教育的环境氛围;建立多角度的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论文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 创业教育 内容 问题 对策

一、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教育的内容应使受教育者明确所应掌握的创业知识和应具备的创业能力,为个体创业指明了方向,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大部分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树立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对个体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兴趣、创业动力、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创业世界观、创业人生观、创业价值观、责任感等。创业意识对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起着支配作用,规定了其态度的方向和行为的力度,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意识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受教育者突破思想的束缚,变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为积极主动去创业。

2.激发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积极探索、敢于创新、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开展创业精神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真抓实干、承担责任等优良品质。上述品质往往是决定个体创业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创业教育中我们要使受教育者形成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创业精神,使他们坚定创业的理念,不断完善个人的精神追求。

3.培养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创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包括记忆力、创造力、想象力、注意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能力等。创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劳动,它要求创业者要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在智力因素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让学生掌握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创新、不畏挫折、艰苦创业、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能力,上述能力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才能获得。因此,在传授创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4.培育创业品质

创业品质包括独立性、勇气、毅力、坚韧性、适应性、责任感、道德感、信用、乐观、缜密性、合作性等。良好的创业品质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创业品质培育的过程中,应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创业心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顽强拼搏的意志、锲而不舍的毅力、缜密思维的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团队合作的能力和不畏困难、勇于竞争和创新的精神等。

5.掌握创业知识

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创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综合性知识等。在向他们传授创业知识的过程中,应使他们认识到创业知识对于创业的重要性,从而通过学习掌握创业技巧、创业法律法规、风险投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保险等必备的创业知识,为创业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同时,通过分析创业案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使他们从中汲取创业成功的经验,总结创业失败的教训,避免走弯路。

二、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不完善

(1)课程内容单一

当前,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课程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脱离社会实践,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相对于其他课程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常常将原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创业教育,变成了课堂上枯燥的知识填充。同时,许多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与其自身在农业及相关产业中的优势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

(2)缺乏创业教材

目前,我国尚缺少具有权威性的、统一的创业教育教材。很多高等农业院校单纯将原先管理类课程教材“改头换面”作为创业教育课程教材,没有结合高等农业院校自身特点自编教材或讲义。如一门类似创业管理的课程,往往是从高校的企业管理类课程“搬过来”的,用原恒基伟业副总经理范坤芳的话来讲,从这样的创业课堂上传递出来的更多的是如IBM、惠普等大企业“兵团式”的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而事实上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小企业。因此,创业课程应围绕“如何创办你的小企业”开设,讲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壮大之道。

(3)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相脱离

据调查,除少数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外,绝大多数高等农业院校对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内容、方法、特点及其规律知之甚少。一些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课程仍停留在对创业设计竞赛的指导和毕业末期的就业指导层面上,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和长期性。创业教育课程没有融入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相脱离,仿佛游离于“正规教育”之外,成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另外,由于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使学生失去了自身专业优势这一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教育绝不能脱离学科专业教育而孤立地存在,应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2.创业教育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很多高等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过于简单陈旧,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我们的创业教育往往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社会实践环节,即只重视对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考核,忽视了对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创业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高等农业院校虽然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组织与机构,但只限于形式,甚至仅仅是创业政策、创业法律法规等的宣传组织机构,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 “

3.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创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任课教师大多是由辅导员、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或思政课教师等兼任,尚缺少一支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尤其是有创业经验、创业经历的专职教师队伍。很多教师对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尚不了解,只能纸上谈兵,难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许多教师对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规律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难以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

4.缺乏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活动计划》指出,“应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目前,各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表面上看起来开展得很红火,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活动大多停留在各种简单社团文化活动的层面上。部分学校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等问题,致使创业教育缺乏浓厚的氛围和良好的环境。另外,我国尚缺少鼓励个人勇于承担风险的文化氛围,多数大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农业相关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歧视,农业院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农业及相关行业的创业,导致他们的专长无法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发挥,抑制了学生的创业激情。

5.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对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反馈,便于及时解决和纠正,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构建具有高等农业院校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三、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1.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系统化

第一,开设基础类创业课程。向学生介绍一些创业基本常识,如市场动向的分析、创业目标的制定、创业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创业团队的组建等,使学生掌握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为他们日后创业奠定基础。第二,开设专业类课程。针对创业活动中所需的专业知识设置课程内容,如生产经营、市场销售、日常管理、创业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通过开展系统的专业化的创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三,开设特色类课程。应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特点,开设一些具有特色的农业类创业技能课。

(2)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的特点选用精品教材

在创业教材的选择上可以使用国外教材,或国家级和省级精品教材。同时,应将农业科学上的最新成果补充进去,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创业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创业教育内容的变化,教材内容自然也要相应发生变化,以便使创业教育课程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价值,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

(3)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内容

应结合专业课教学,采取渗透、强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在各学科教学中应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品质的培育等。对于高等农业类院校而言,专业教师应在现有课程基础上,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生产的实际,挖掘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革教育方法,丰富实践活动

(1)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能在大学这段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学到更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首先,理论知识的讲解应结合农业相关科研课题、项目等进行,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其次,转变教育的方式。由以前只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向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系统正规的'创业教育转变,由短期某阶段的教育向长期的全程式教育转变,由简单的培训、选修课向开设公共必修课转变。第三,改变教育的方法。可以组织开展专业人士讲座、成功案例研究、模拟创业、创业话题辩论等研究型学习讨论活动。 ”

(2)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与具体的创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检验理论知识,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创业素质,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创业综合素质。应支持学生组建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团体,设立创业指导中心,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服务,开展创业竞赛、模拟创办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应与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暑期深入企业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更多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使学生在成为认识主体的同时,真正成为实践和创造的主体。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一,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此应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建立一只高素质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第二,高等农业院校应注重打造高素质多元化的师资团队。高素质的创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创业理论知识、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等。除此之外,还应具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能力。在注重选拔优秀的专业教师的同时,还应聘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由他们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学生指明创业的方向。第三,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使其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

4.营造创业教育的环境氛围

(1)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精神需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才能孕育而成,而我国恰恰缺乏这种鼓励个人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高等农业院校应加强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电视、广播、海报、校报、橱窗、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创业文化、创业优惠政策等的宣传,同时重点宣传高等农业院校特别是本校的创业成功案例,营造勇于创新、敢于冒险、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创业成功企业家的现身演说、创业文化论坛、创业主题竞赛、农业创业项目分析预测评估等,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成功是可能的,使他们懂得创业对于个人、学校、社会的重要意义,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优化创业服务环境

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应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机构,系统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做好专业的创业指导,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资金是制约学生创业的一大难题,高等农业院校可以制定一些创业优惠政策,联合校友、爱心人士、企业、地方政府等共同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由大学生先提交合理的创业项目,经学校相关评审通过后,可申请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另外,还可以联合企业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学生创业的实验平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5.建立多角度的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创业教育目标的确立为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依据[5]。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评价机制的建立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确保创业教育能够正常、有序、合理的开展。在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创业教育的评价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所以,应从在校生、毕业生、教师、其他学校、企业家、专家、广大群众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评价,以促进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篇14: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1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分类

实践非竞赛教育。主要的形式包括大学生创业园区、创业基地的建设,比如南京市出台的“科技九条”,其中一条是鼓励在宁高校允许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凡是到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的学生,进入基地创业的时间,可视为其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但这种创业教育形式不仅仅需要高校的推动,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对构建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美国创业教育经验借鉴思考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内涵探析论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要途径探讨论文

浅析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论文

创业教育的基本特点以及实施对策论文

大学创业的论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创新探析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创业教育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论文2023-01-2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研究论文2022-04-29

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探究论文2024-02-03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探析论文2023-08-14

创业教育下的高职教育课程设计建设论文2023-09-14

创新创业教育与培养卓越医学生的融合论文2022-11-21

写创业的论文2022-05-07

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论文2023-11-16

毕业后创业的论文2022-12-15

大学生创业教育热点的citespace分析论文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