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论文(共10篇)由网友“ice_all”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论文
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论文
一、当前专业教育中创业教育模式的弊端
1.强调“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
当前专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关注点是教师能否在一定学时完成创业课程的授课计划,而不是多长学时范围内学生能否获得较完整体系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教育。纵观各高校的培养方案,大多数学校是通过一门创业课程来落实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各专业对创业教育不是很重视,大多数创业课程安排的课时一般设置为每周2节课,一学期18周完成,这样短的教学课时要完成知识面较广、实践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创业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大部分学校片面强调创业教育是就业技能的培养,为了方便,把创业教育分配给就业中心来管理。这种指导思想下,淡化了对大学生创新创意的人文素质和价值观的培养。认为创业教育只是适合少数创业者的教育,是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没有真正理解其创新和创业人才素质培养的内在价值,因而各专业没有在专业教学层面推进普遍的创业教育。
2.创业教育与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和课程相脱离
近年教育部一直强调要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明确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从学科角度看,创业教育是众多学科的综合,与创业理论相关的跨专业课程很多,但目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却呈现出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现象。一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离。使学生运用原有专业知识“同化”和“顺应”创业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效果下降。二是创业课程没有安排先修课程,创业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财务会计等课程。由于缺乏先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很多专业的学生对创业课程里面的知识点无法理解或理解不透,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效果。
3.强调“教学环境”的设计,忽视“学习环境”设计
随着教育部和社会对创业教育的重视,高校的创业教学环境已经不只是前几年只有一本书、一个教室这么简单的教学环境。一般学校还会设置创业教育中心,设置创业实验室,为创业课程购买创业模拟软件,为教授创业课程的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软硬件环境。但创业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不仅要有模拟的环境,还要创造强调实践的学习环境。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在创业学习环境设计上表现不足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未构建多层次创业实践平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一些高校虽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大学生只是为比赛而比赛,很多只是留下书面作品,根本没有机会或根本不打算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这种无需考虑付诸实践的创业计划书,在可行性和风险等创业知识教育上肯定是受影响的。二是校园缺乏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高校创业不仅缺乏创业实践平台,还缺乏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和信息化平台,缺乏优惠的创新政策、更多的创业基地、更有效的创业信息,缺乏有效的外部支撑服务。三是在校园里仍推崇专业学分为重,而未形成“推崇创新、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只设立考试分数和德育分数为主的奖学金,很少学校有设置以学生创新能力为指标的奖学金。
4.以“教师传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习者对创业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在传统的讲授教学中,由于不能提供创业实际情景所具有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使学习者对创业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一是创业教育偏重理论性、知识性传授,往往局限于课堂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型,较少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效果不佳。二是在创业课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模拟商业竞争情景下的角色扮演与互换,无法激发学生对创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开拓创新性。三是当前教学方法虽开始多样化,但仍局限于狭义的参与式教学。一些高校教师开始运用课堂讨论、头脑风暴、案例教学、项目训练法等互动式教学,但在课堂教学的固定环境中,师生之问主要是就“教与学”进行简单交流互动,学生主体简单参与,比如教学过程中通过是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问题。四是缺乏与互动教学方法相配套的教材体系,国外已经开发出一些很受学生欢迎的创业学的教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但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些高校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建构论视野下专业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
1.在“以学生为中心”指导思想下,制定适
合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培养方案建构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会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教学设计结果。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要求将创业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实际上突出强调了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要在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把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确定为专业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设计专业教育培养方案中,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内容融入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理论教学中,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实践中突出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此外,还需建立有利于创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保留学籍,待补修完规定课程和学分后,发给毕业证书。
2.设计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建构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学生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及以往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解释,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能力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课程体系改革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点,目标要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为导向,立足创业与专业相融合发展。基于专业课程下的创业教育,更有利于营造出校园浓郁的创业教学氛围。因为在专业课程中实施创业教育,可使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更广,同时可将创业问题置于专业案例背景下来思考,比起单纯的开设创业课程针对性更强,专业课教学比较容易营造逼真的行业和专业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比较容易调动,更容易完成创业知识意义的建构。如在创业教育成效上受教育部高度评价的中南大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开设创业教育通识类、技能类、实训类课程共86门。在美国大多数高校,把创业教育与实践设置为专业的研究方向。
3.注重建立配套的创业教育学习生态系统环境
建构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罗杰斯认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是学生最有意义的学习,只有面对真实的情况,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创业教育不仅涉及创业学理论,创业计划大赛等课外实践,还涉及公司营业执照申请,税收法律、知识产权、创业资金资助和风险投资等。如全世界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典范美国斯坦福大学,为提高学校创业教育效果,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创业生态系统。在斯坦福大学除了构建多层次创业实践平台,锻炼大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为其创业进行热身外,还将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为学生创业服务。学校成立专门服务创业的机构,建立帮助创业者申请知识产权的办公室、建立创业签署合同见证办公室等,启动创业资金资助制度,为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各项创业服务,极大鼓励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欲望。
4.注重在协作互动式学习体验中实现创业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论认为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过程。通过协助式的“协作学习”群体环境,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与教师思想和心灵的交流,才能自觉地接受科学的理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建构论,不管是用何种教学方法教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协作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和合作精神。创业教育要注意创设参与情境,灵活使用分组讨论法、游戏法、创业角色扮演法、创业案例分析法及企业经营活动情景模拟法等,提供必要时间,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展示自我,全面展开教学内容。要注意以团队为单位,通过有新意的课堂环境布置,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团队协作沟通的氛围,有效打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隔阂,引导和鼓励不同思维之间的激情碰撞,突破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主动建构和完善创业知识体系,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培养和形成新的对待创业的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篇2:论艺术设计本科生创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在全面了解我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改革专业教学体制,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增加教学实践,建立实习基地和创业教育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增强创业意识。
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我国本科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当前解决就业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
艺术设计是一个文化概念,它代表的是人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设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以及潜在其中的精神层面的价值系统。如何把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大学本科教学有机结合,已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的热点。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艺术设计系是一个建立时间较短的专业,怎样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农大的教学环境,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认识和分析了国内高校自主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的改革和完善进行了探讨。
一、国内高等学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种理念,在高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都应该贯穿这种理念。农、林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不够,学校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和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
2.理论研究不够。现有的自主创业理论系统不够完善,对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总结不够,实践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3.缺乏专业师资。从事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没有自身创业的经历,只能纸上谈兵。这也是影响创业人才培养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4.教材、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人才培养教材,且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学科基础薄弱,缺乏系统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现有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同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都有待完善。
当然,高等创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大学生自身素质、社会经验、资金来源、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等一系列发展初期所面临的问题。在此,作为高等学校只能尽力完善本科阶段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提高大学生综合创业能力。
二、艺术设计专业创业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了解当前中国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作一些适当地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根据艺术设计课程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模式,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教学内容优化和整合。首先,设定专业核心课程,其他基础课和选修课程依附核心扩展和完善。避免以往课程在教授过程中出现脱节和重复的问题,使学生从单纯的理论讲解中解脱,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长社会经验。其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地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再者,建立高校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以教师为主持人的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2.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艺术设计是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在农林、美学等不同基础上发展而来,带有不同的发展局限。例如,在农林院校框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设计,学生的美术表现技巧技能起点低,创新意识相对弱。美院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美学表现技巧技能高,但在实际设计中突出美学造型,忽视功能。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应从过去单一学科发展向学科群的方向转变发展。对学生的培养要由过去的传统教育向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转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3.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一定设计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承、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要求。企业对设计者的要求不仅限于设计作品的好坏,还要求设计者具有综合的能力。比如与客户的交流;对材料、工艺的掌握;对设计成本的预算等等,这些都成了招聘面试的一项重要考核。另外,加强艺术实践活动,还能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艺术专业的持续发展。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容易出现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教学现象,导致教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在展开艺术设计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把来自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升华为理论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指导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基本途径有:
(1)增加实践教学任务。艺术设计专业是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但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力度。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是现在许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通病。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次教学改革,确定十门核心课程,加大了实践课程的设置。例如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装饰材料学》、《模型制作》、《装修工程》等专业课程,都增加了实践课程学时,以期能提高学生对材料和工艺的认识。
(2)结合项目和工作室制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还可以以企业委托的具体设计项目或者参加各类设计比赛投标任务,或者以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进行训练。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课程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掌控项目的能力,以达到学生一毕业就能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目的。
(3)建立实习基地。艺术设计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实用性。“参观国外艺术设计院校的最大感触,是那里的学校更像是一个工厂的车间,学生的课题作业很大部分是在实物操作过程中完成的。由于直接接触材料,同时又因处于三维空间中,所以更容易理解在纸面上所不能充分表达的内容,教学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1]但是,这在中国的国情中并不能完全实现,我们只能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学校充分和地方建立合作关系,分别建立了素描写生、家具制作等实习基地,使学生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结论
在全面了解我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高等教育机构氛围的大环境,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以期提高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综合素质,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当前本科生就业压力问题。改革教学体制,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增加教学实践,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地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建立实习基地、创业教育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郑曙砀.考察后的对比[J].美术观察,,(9).
[2]顾英伟,等.中外高等学校自主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物流教学,,(41).
[3]孙亚男,翟艳.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淮南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9,9(3).
[4]王兰真,张晓辉.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探议[J].科技教育,2009,(8).
[5]曹国林.当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
篇3:档案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论文
摘要:
高等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本文首先明确了档案学创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在简要介绍了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后从档案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以及创业教育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对我国高校的档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提出了适合创业教育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
篇4:档案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论文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使命和责任。正在实施的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是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办学理念,是高等学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创业教育的新理念,给正遇发展瓶颈的档案学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作者认为,当前加强档案学创业教育,关键是完善档案学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创业人才培养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
1档案学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基本内容
1.1档案学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档案学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档案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其评价标准制定的基本依据,是选择教育内容、明确教育方法、实施教育举措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档案学创业教育的总目标是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授实施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努力实现由知识型、专才型向复合型、创业型、发展型培养目标的转变,培养学生洞察社会发展变化,并根据变化的社会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的能力的非功利性创业教育。
1.2档案学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
创业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与之相对应,档案学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创业意识、熏陶创业心理品质、训练创业能力、形成创业知识结构。
1.2.1培养档案创业意识
通过开展档案学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身,了解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变化对档案人才的新要求,树立起“敬业是前提,就业是目标,创业是贡献”的崭新观念,启发、诱导、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使学生的就业观念由被动地求职向主动创业转变。
1.2.2熏陶创业心理品质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实践中对档案工作有两种认识,一种是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另一种则认为档案工作太神秘,不是一般企业所能从事的工作。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有意创办档案企业的学生应具有不畏困难、积极进取、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的精神,以及强烈的使命感。
1.2.3训练创业能力
一般来说,创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知识技能和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学生若想具有创业能力,就必须主动接受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敢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1.2.4形成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
档案创业知识主要包括档案学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以及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具备善于运用知识,扩大知识视野的能力,形成合理的创业所知识结构。
篇5:档案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论文
2.1档案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原则
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在档案学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可遵循“整合课程内容与围绕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开设课程相结合”的原则,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融合、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融合,使学生能形成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明确的创业意识、坚强的心理品质、较强的创业能力。
2.2我国档案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系统的课程体系是施行档案学创业教育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形式。目前,为了适应档案信息化的需要,我国档案学专业改变了传统的以文史哲和专业课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加大了信息管理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比例。但大多数院校对创业教育课程还不够重视,主要着眼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等价值层面知识的传授,缺乏关于“怎么样”和“应如何”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相脱节。事实上,档案学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内容和模式,它并不排斥专业教育。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注意如何让学生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专业知识、综合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等的结合;在知识的传授中,重点强调形成合理而有序的'知识结构,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2.3我国档案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档案学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内容体系和以公选课、基础理论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和环境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形式体系。具体而言,档案学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以下几类课程:2.3.1公选课公选课必须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智力教育与非智力教育的结合。档案学创业教育公选课的基本内容可以划分为: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分析等六个方面,学生必须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学习,否则不允许毕业。因为学科的交融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2.3.2基础理论课程
基础理论课程是档案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创业理论基础课程。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和创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基本知识技能,是高校对全校学生统一开设的一类强制性课程。学生不论何种专业,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专业必修课是档案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何种档案工作和研究,都必须掌握这些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部档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8门专业核心课程应列入专业必修课的范围,各学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开设相应的专业必修课。创业理论基础课程包括创业心理和技能、企业管理、企业营销、创业风险管理、法律等等。专业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学习的专业课程。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复杂,包含档案学基础理论-76-研究、档案学应用技术研究等,此外,档案学还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有密切联系,所以应对专业选修课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制定出符合各学校教学需要的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是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所选修的课程。档案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社会性的学科,为了培养宽口径人才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应开设跨专业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专业知识以外的学科课程进行学习。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选修课包括创业管理、创意激发与评估、商业计划写作等等。
2.3.3活动课程
该课程以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学习创造能力为目的,充分体现“从做中学”的思想。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举行创业计划竞赛、开设创业论坛、进行专题讲座、参访成功企业等等。
2.3.4实践课程
该课程不同于活动课程,它涉及直接的动手操作。在实践课程中,指导老师可通过模拟创业与学生组成一个团队,让学生了解创业流程及范式,也可通过实习的方式把学生分配到企业内部进行实战演练。这种课程将理论、实践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创业有直接指导作用。
2.3.5环境类课程
环境类课程要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创业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如校园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器等,即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在方案获通过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档案中介机构,负责各院系档案的管理或对其业务进行指导等;还可以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档案中介机构,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学院应成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在学生创业过程中为其提供适当的建议,避免学生盲目创业。
3档案学创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课堂是培养创造力的主要阵地。根据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探索性原则。即使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形成发现情境,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②综合性原则。强调各学科知识的融通对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综合各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教学,让学生所学知识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③个性化原则。创业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创新和创造的源泉是人才的个性化。因此,必须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因人施教,秉持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观,用一种开放的、灵活的教育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成为具有特色、特长的创造型人才;
④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课堂、社会的密切联系,不再把知识局限于大学课堂之内。
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创业教育。创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因此,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不能过于理论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成功创办档案中介机构的经典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把专业课程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从案例分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基本素质、能力和心理品质,使学生树立起全新的就业观念。
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可以由学校的创业教育中心来承担。创业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和外延拓展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观摩或实习;定期举行校园创业计划大赛;加强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邀请杰出的创业者到大学校园里来,与大学生互动交流,分享他们的成功的创业经验和经营理念,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灵感。
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档案专业自身的特点,创新档案学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在此,笔者建议,教育部档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应组织有关高校全面系统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为高校建构适用的档案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彦.浅谈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14).
[2]胡春光.大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化创业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
[3]汤国明.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6).
[4]刘强,郭丽君.知识转型视角中的高校创业教育审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3).
篇6:高校教育模式下创业教育论文
高校教育模式下创业教育论文
一、在我国,创业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
其已经逐渐形成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并逐渐向系统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双平台教育模式,各高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参与创业教育培训,以此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增加创业技能。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着手为学生提供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基地,形成一种教育知识与创业技能相结合的双平台教育模式。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展开专业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现在济南职业学院的在校生在完成第一年的学习之后就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我行我创”的创业设计大赛的优秀表现到本校创业学院中学习。在比赛中,成绩优异者便有机会来到创业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相关学习与培训,通过考核者可以按原专业毕业。创业学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经过一系列策划与研究申报创业专业,使得该专业最终成为一个具有专业培养与跨专业培养同时进行,社会服务与知识教育并行的教育双模式。并且该学院在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还为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和社会有志青年提供短期的创业培训机会与创业教育服务,这其中包括在校学生、农民、退伍军人与待业人员等。此时,这种教育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创业学院的服务能力进行完善并推广此类经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二、充分利用社会与学校中的`资源是构建创业教育平台的基本要素
其实质是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教学这两大平台建设。其中,后者要运用创业激励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让学生利用好政策优势自主创业。在教育方法的具体实施上要针对不同情况调整教育方法,面对低年级学生实行鼓励教育;面对高年级学生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而且在教学计划上要将平时的知识教育与创业教育一同纳入常规教学体系当中,让创业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高职学习生涯。在具体实施办法上,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设立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制订交叉学科培育方案,并有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分。在专业课程教育上,要让创业教学内容穿插其中,向学生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创业成功典型故事向学生介绍有关创业机会等。
教师的科研活动可以邀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或鼓励、指导他们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让他们在比赛中成长,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另外,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研究,对有潜力、有兴趣的学生开设相关实验培训班,对其进行创业方面的培养,因材施教效果更佳。如项目风险评估、行业切入点的分析和论证等。支持并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的创业实训项目自主实践,学校建立合理的创业指导教师制度,利用有利条件,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业指导。对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平台的建构与巩固是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学校与企业的有效结合是构建和巩固该平台的基础,是创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实习和市场调查机会得到锻炼
而企业从中得到学生带来的服务或创收,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的目标。在创业教育中指导学生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因为不管什么类型的企业,顾客的感受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及时进行市场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市场调查时,为了让结果更具代表性,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同类企业的经营模式等,并对顾客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为企业在市场中定位的确立打好坚实基础。在创业教育的最后,学校应与企业互动,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创业项目的市场、设备、生产流程、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进行评估与分析,指导学生到相关部门注册创业公司,为他们今后成功创业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创业项目的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市场竞争力,是成功创业的奠基石。学校必须充分利用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在当前教育体系中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创业教育双平台。
因为截止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无法系统地开展创业教育,软件和硬件设施无法达到标准,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满足社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创业教育。若过分强调创业教育,则必然会给现行教育体系带来巨大冲击。如下展示的创业教育双平台的构建过程:建立市场导向组织→教学工程模拟工作→可行性分析→创业项目落地→改善评估首先,创业调研应以市场为导向,其次,对创业人才进行择优录取和培养,让学生在前两年就接受创业常识教育,第三年时参加创业实践,在企业、社会与学校合作下,一同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为毕业后成功创业打下扎实基础。
篇7: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分析论文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创业教育开始于清华科技创业者协会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自此以后,国家对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是各种创业大赛已经常态化,参赛高校数量越业越多。二是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进展,出现了一些创业成功案例。从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效果不太好,不能够满足创业的需要。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有:首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不足。我国高校对创业教育大多持促进就业的观点,认为创业教育是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有效方式,更有甚者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组成部分,缺乏对创业本质的认识,这种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企业家精神,不能胜任自主创业的需要。其次,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水平有待提高。理论化的说教过多,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创业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适用性差。教师大多是兼职的,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背景的专门教师缺乏。
2、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主要类型
创业教育模式按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方式。本文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指微观模式和宏观模式。
(1)微观模式。微观模式主要强调创业教育以高校为主体,高校从课程设置上下功夫来提高创业教育质量。这种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的双课堂教育模式为代表。第一课堂采用创业教育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加他们的创业知识。第二课堂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与企业家、创业人员等专业人士交流学习,增强创业实践能力。
(2)宏观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创业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等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它以温州大学为代表的校企联合模式模式为代表。吸收全校学生参与各种创业班,除了参与创业工作室、创业中心和创业园的创业实践外,还可以参与高校与本地知名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创业,强调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3、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应以高校为主体,协同政府和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创业教育。
3.1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3.1.1教育对象高校创业教育在对象的选择上采取有层次教育方式。在创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普及上,面向全校学生,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于创业意识强烈、创业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参加商学院等专业院系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训课,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业技能,有能力组建创业团队,模拟或实际参加创业项目。
3.1.2教育内容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关键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创业理论课的设置上,一要因材施课。要根据专业和年级的不同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使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相合起来。这样,学生通过创业课程的学习更容易创业成功。二要结构合理。创业基础课要把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融入其中,提升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创业选修课以提升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为创业实践做直接的理论准备。在创业实践课设置上,一是要提高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扩大实践课程的比例。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二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基地。从资金、场地、项目、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便利,与大学生的专业实习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3.1.3教育方法首先,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途径。在创业基础理论方面,把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交叉融合,形成新的课程供同学们选修。鼓励创业教育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内容与方法;在创业实践方面,将学生实习与创业结合起来,建立个性化的创业实践基地。其次,课堂教学上,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开设在线课程,实现课程对全校学生的开放。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与互动,充分吸收并升华创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改变以往单调的理论说教的教学方式,向讨论式教学、小组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方式转变,发挥学生在创业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2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协助作用
3.2.1政府首先,完善激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不仅要从金融、税收、场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还要完善大学生创业在项目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优惠政策,建立以大学生创业为出发点的激励政策体系。其次,政府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政策的宣传。让各种优惠政策深入人心,让大学生在创业时,了解有什么样的优惠政策并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政策。最后,政府要严抓政策落实。对执行政策不力的机构和个人进行惩戒,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3.2.2企业企业是创业的一线,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基地。企业参与创业教育的途径,一是通过大学生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的流程,了解竞争对手和相关产业链,掌握企业所处的大环境,掌握创业成功的条件和因素。二是吸引企业创业者和管理人员到高校进行业务培训,传播创业经验和创业技能。
3.2.3个人吸引知名企业家和校友创业者到学校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另外,吸引他们从资金上支持创业教育,以他们的名字建立各种创业基金,从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和场地上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萍.地方高校创业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3):12-14.
[2]陆苏华,汪福俊.[J].中国集体经济,,(36):141-142。
篇8:论教育传播系统及模式改革论文
论教育传播系统及模式改革论文
【摘要】教育传播起源于人类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教育传播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己形成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强烈冲击,教育模式将面临重大的变革。
【关键词】教育传播;教育传播系统;教育模式
传播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没有不传播的人,没有人不传播。人每天都在传播中,以各种方式传播信息,接受各种信息,虽然人们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但人始终依赖传播而生存,“就如同人不能离开水、阳光和空”。“传播”一词是英文“Communication”的汉译,英文“Communication”则来源于拉丁语“Communis”,具有“公共”、“社区”的意思,经过约定俗成,演变成今天的“传播”、“传递”、“沟通”的意思。人类的传播活动,可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教育传播等。因此.教育传播仅是传播的一种类型,教育传播过程也可以说是传播过程的一个特例。
一、教育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个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
(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3)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
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既可以用口语和姿态作媒体,又可以用板书、模型、幻灯、电视等作媒体;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传播,又可以是远距离的传播。
二、教育传播系统
(一)概念及特性
教育传播系统是一个传递教育信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综合体。
教育传播系统的特性:
(1)教育性。它具有教育的功能,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失去教育功能,就不再存在。
(2)整体性。它不是各部分的简单集合,而是为了完成某一教育任务的有机组合。它具有狄斯塔尔(Destale)现象: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其形式化表述即:2>1+1。它要求各构成要素要组合有序。
(3)开放性。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各种外界因素如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相联系,为各种外界因素所制约。
(4)动态性。它是一个动态系统,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5)多样性。它既包含物质系统,硬件、软件系统,又包含观念系统,理论、方法等潜件系统;既包含社会系统,又包含自然系统。
(二)构成要素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主要元素,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系统的要素共存于系统之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教育者――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者,各种学习条件的安排者,也是教育信息的发送者,包括教师、教材编制者、教育管理者等。教学机器也可以是教育者。在教育传播系统中,教育者的工作,主要是提供和变换信息,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2)受教育者――即学生和一切学习者,是教育信息的接收者。在教育传播系统中,受教育者的工作,主要是接收、变换、反馈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3)教育信息――即教育传播的内容,主要指以知识形式构成的各种课程。
(4)教育媒体――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通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
(5)教育效果――以受教育者是否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来评价。由于教育传播有特定的目标与特定的对象作为前提条件,因此它已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提问、作业与考试的方法,去评价教育传播效果。
(6)教育环境――是教育传播系统的外部条件,不是要素。任何系统都不能忽视环境。系统有大小,环境也有大小。教育传播系统的大环境,指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教育传播系统的小环境,指学校环境,主要是校园环境和教室环境。对于教育传播系统来说,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但物质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教室环境的内部设计、色调、照明、家具摆设等,都能影响学生行为的各个方面。
三、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含义
教育传播系统要素的组合与联系,构成了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构成了教育传播过程。一些非常有效的结构和动态过程,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承认和采用,它们被归纳为一种教学规律,用文字或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就成为一种教育传播过程的模式。模式是将将真实世界的复杂现象作理想性的代表或表示――抽象和简化。我们研究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建立一种模式是很重要的。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框架,我们可以据此来思考问题。模式的表示可以有多种形式,通常有文字的形式;图解的形式;数学的形式;动画的形式;视频的形式。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教育传播是一种理性的实践活动,它必须遵循着一定的传播模式来进行。科学地探讨和研究这些传播模式是为教育传播活动寻找科学的理论根据,以便理性地实施教育传播活动。
(二)当前几种流行教学模式
目前流行的教学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
1.行为主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其优点: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要求比较低。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束缚了学习者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虽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符,但从当前学校教育仍属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来看,该模式在教师控制整个教学活动进程、进行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系统传授科学知识等方面很有优势。
2.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学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利于学习者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该教学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但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强调学生“自主的学”,完全依托于课堂之外的教学环境,这将意味着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全盘否定,在当前来讲不符合中国国情,是一种理想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还不具有可操作性。
3.“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是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学与教”教学理论的精华和我国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该模式在基本保留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既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注重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正是分析和总结了以上两种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对其取长补短,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和变革,倡导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又强调学生的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运行“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实践价值。
四、结语
教育仍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许多教育传播模式也在发展中,目前尚未能建立一种绝对权威的模式能适合于各种各样的教育传播活动。当前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教育媒体不断出现,使教育进入了一个传统媒体与电子媒体相结合使用的多媒体教育时代。在这一新时代,教育传播模式更是多种多样,那么我们要针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一个能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结构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构建和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将会从多个层面触及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引起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的突破,从而极大地推进高校创新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美]宣伟伯、余也鲁.传媒・教育・现代化――教育传播的理论与[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董天策.传播学导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4]南国农,李运林编著.教育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绍培仁.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9:《创业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教育论文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深化和发展。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创新,创新以后的发展就落实到创业。《创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无论从精神实质还是从学习内容上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创业学》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创业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从课程设置、班级设置、教材选定、教学环节、模拟创业、活动开展等主要方面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专业性人才。
篇10:《创业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教育论文
一、我国创业教育与《创业学》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创业教育和创业研究虽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由于起步较晚等种种原因,我国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自发、分散的状况,与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离。
2.创业教育的开展仅局限于少数学生,例如,开展“业余教育”,“创业兴趣班”等形式。
3.创业教育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未发挥培养创新型、符合型人才的作用。
4.在认识上,虽然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创业学》课程,但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对于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特点也缺乏把握,很多地方存在分歧。
5.在教学体系上,目前在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教学内容还不够合理,不系统。
6.《创业学》教学模式上,仍然局限于知识传授,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没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展示空间。
7.在《创业学》的考核方式上,依旧是应试教育,教学管理上也与当前体系存在很多矛盾。
8.没有权威的教材体系,多数是“舶来品”,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相符,即使是自编教材,也一样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9.相应的创业活动流于形式。
上述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创业学》教学方式依旧是“教师独白”的以“教”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学生毕业创业也就成为了“泡影”。
二、《创业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而且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有利于高校整合办学资源、提高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良性结合。《创业学》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其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业信心,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目标。《创业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通过开展《创业学》教学方式改革,探讨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实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良性结合;通过《创业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有一个施展创业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并能得到老师正确的指导,从而走上成功的创业之路。
三、《创业学》教学方式改革措施
《创业学》是一门十分注重实践的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要从实践着手,具体如下。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为全校公选课,吸引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参加学习,组织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老师从事教学,并定期邀请企业家现身说法,培养学生的创业信心。
2.班级设置
针对《创业学》课程的性质,规定创业学班级为“小班制”,即以30人为准,便于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3.教材的选定
目前,各高校采用的教材多数是国外翻译教材,即使有自编教材,其体系结构也和国外教材及其相似,不符合中国创业环境和实际情况,虽然内容丰富,但却难以在我国模仿和实施。因此,我们选定教材时候,偏重内容联系中国实际的教材。
4.教学环节
(1)理论讲授
针对创业学理论知识,老师给予讲授,但要以学生自主思考为主。首先,老师设置相关问题,学生看书、思考、讨论;然后,对各个问题由学生回答,最后,老师讲解,点评。
(2)教学侧重点设置
《创业学》传统的教学侧重点会放在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的培养上,往往忽视创业机会的发掘。因此,我们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挖掘创业机会的'方法和能力方面,引导学生更加注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能力培养,着力于生活中创业项目的发掘和筛选,选择正确的行业,识别有价值的机会。 (3)案例研究
案例教学是目前《创业学》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模式,教师往往注重于精彩和成功的案例,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学生听,没有调动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中,起不到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对案例的研究采用了新的方式,由老师和学生一同寻找案例,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学生分成小组。分组基本原则是:模拟成立一个创业型团队,注意学生专业的互补性,一个创业团队应该是由各种不同能力的人员构成,以此更能够发挥互补优势,从而多角度研究分析案例。一个案例研究完毕,由学生阐述案例的成败得失,并提出自己的创业项目,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可实现性做详细阐述,最后,老师再做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创业项目加以引导,使之更加可行和切合实际。
(4)模拟创业
创业活动是要亲身体验,亲身实践的,一个学生是否具备创业能力,并非看他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更重要的是自身是否具备创业者的素质和发掘创业机会,把握创业时机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发挥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创业模拟,营造一个准创业氛围,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自我,从而感受到创业成功的成就感,树立起创业信心,激发创业欲望,壮大创业胆识。
(5)考核方式
对《创业学》的考核方式,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创出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我们以一份具有价值的创业计划书来判定学生的成绩,即开卷考试。从课程教学开始,便激励学生寻找创业机会,挖掘创业项目,学生的创意最终要撰写为创业计划书,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定期选拔出优秀项目推介到企业,使产、学、研得到良性结合。项目的选拔主要通过学生的陈述,小组讨论,大家提问,老师点评、企业决策者评判等方式,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创业项目加以改进和完善,成为具有价值的项目。
5.活动开展
《创业学》教学必须延伸到课堂之外,因为创业不但是知识丰富,能力高所能完成的,除了具备创业欲望,还要有忍耐、开阔的眼界、敏锐的洞察力、广泛的人脉、有胆有识的谋略、与他人分享的愿望、自我反省的能力等素质,而课堂教学则是鞭长莫及。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的创业活动来弥补课题教学的不足,我们主要从创业论坛、成功人士座谈会、组织学生到企业调查咨询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现实中创业的要求,创业者所具备的素质,进而发展自我个性,树立创业目标。
四、《创业学》教学方式改革实施情况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创业学》成为了学生普遍喜欢的课程,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人数增加,调查显示,学生选修《创业学》课程的目的由原来“为了创业”只占51.6%,增加到80.4%,学生创业意识普遍增强。课程设置为全校公选课,目的就是普及创业教育,教材的选定更加贴切生活实际。“小班制”的班级,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了,调动了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由原来喜欢这门课的学生只占47.6%增加到了90.7%;教学环节上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理论的讲授更加联系实际,使原来71.4%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乏味,减少到了12.3%,课堂气氛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进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教学侧重点的不同,让学生意识到“市场总是有缝隙”的道理,能够和敢于发现身边的创业机会;案例的研究,更能让学生吸取经验,发挥创意,由原来案例分析只注重成功不考虑失败,到成功和失败案例都有考虑,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小组讨论,体现互补优势,在编制商业计划书时,充分发挥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能力,其中的营销计划、财务计划、运作计划、组织计划、企业融资计划等基础能力得到提升;考核方式的改革,走出了传统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对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拔,使学生的创业得以肯定和落实,学生体会到了创业的成就感;模拟创业,更是让学生身临其境,结合自身情况整合所需资源,体会创业的成就感和挫折感,体验做老板的艰辛和快乐;相关活动的开展,更能让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饱满的精神,实用的技术和周密的筹划纳入社会并走向成功创业之路。
五、结论
创新与创业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我国开展的创业教育正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创业者,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在创业教育中,《创业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创业中市场环境以及存在的机会和威胁,掌握企业经营计划、生产布局、质量工艺、资金筹措、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组合、厂(店)选址等方法和程序,使学生能从“想当老板”——“要当老板”——“能当老板”——“当好老板”一步一步向前,培养、提高创业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通过《创业学》的学习,学生能发挥自我创新和创造能力,具备发掘和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树立自立自强的意志,成为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
[2]兆丰年.创业教育问题与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0).
[3]沈智芳,吴新文.高校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 (9).
[4]赵明民.关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6).
[5]周立新.关于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5).
【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论文(共10篇)】相关文章: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论文2023-05-01
创业教育下的高职教育课程设计建设论文2023-09-14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创新探析论文2023-08-25
创新创业教育与培养卓越医学生的融合论文2022-11-21
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研究论文2022-10-15
高职教育中订单教育模式初探教育论文2022-04-29
试论高职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中多语教学的思考论文2023-07-06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2023-02-11
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2023-02-05
简析远程教育法律专业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教育论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