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论文(推荐14篇)由网友“沉都”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析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浅析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论文
浅析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层次的、多元化的人才需求量激增,因而促使高等院校的扩招。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对于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加之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综合改革的支撑点,提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聘请社会创业的成功者和企业家作为大学生的创业导师,组织创业生涯大赛、创业模拟大赛等活动来增强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而在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同时,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也不能动摇。目前中国发展亟需创新性人才,而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有创新精神,还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开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的研究至为重要。
一、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还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心理素质。本着培养具有独立工作及冒险精神的技术、社交和管理人才的目标,广大高等院校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环境认知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模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探讨。为了增强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教育部将创业基础课程纳入本科的必需教材,从而使创新教育以及教育方式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西方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至今已有30 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发展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而中国也在8月1日正式下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以创新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将会成为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中国就业形势的重要手段。
高校的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赖以生存的根基。自从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诞生,大学就担负了以知识报效祖国的使命。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是第一要务。大学生培养以公共课程为基础,通过专业领域的系统学习来掌握该领域的专业技能。专业教育的目的是给祖国的建设需要提供专门型的技术人才。自恢复高考以来,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中国高等院校,为中国各个行业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极大地支撑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在此期间中国的高等院校专业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强调培养单一专业素质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于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质量要求与日俱增,单独的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高等院校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结合当今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如何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起来成为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两种教育方式融合的价值分析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在功能和本质上基本相同。这种密切联系的关系正是两者能够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形成合力的基石。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开展的活动,是和专业教育互补的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模式。片面割裂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将会导致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如果将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比作一艘舰船,专业教育就是舰船的壳体,创业教育就是这艘船的引擎和舵手。没有强有力的壳体,即使方向再正确,也不能一往无前、乘风破浪;没有动力和方向舰船,即使壳体再坚硬,也终究是原地打转、停滞不前。在高等院校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始终应该秉承立足专业教育,夯实专业基础,发挥专业优势的原则,在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保持这种理念。因此,专业教育是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基础,而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升华和深化。由于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不同而出现个性化,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创业水平,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能充分地结合。唯有将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作为人才教育培养的指标,切实在专业教育的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改变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仿照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在计划经济中,国家根据各个行业的需求开设专业、培养人才,在这种纯粹的专业教育模式下,我国高等院校为祖国的各项事业提供了大量的具有专业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但是时代在改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伴随全球化的不断冲击,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中国高等院校原来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开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引入了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这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它给中国沿用近半个世纪的专业教育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引入,使原本有些“陈旧”和“老套”的专业教育方式具有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和前瞻性。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适应时代要求的探索,这种探索的目的在于通过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改变中国人才教育培养的格局,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同时,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因而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中国面对国际局势、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对于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益探索。
(二)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辅相成是时代的要求
面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党中央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该战略突出了创业对于就业的重要作用,主张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从而实现优化社会人才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和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推出的全新教育理念。但是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绝对不仅仅是应对就业危机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面对未来的人才培养观。就大环境而言,中国正在逐步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过渡,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敢为人先、具有首创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是21 世纪知识信息时代的主题,一个有创新的民族才可以在世界信息化的浪潮中拥有话语权。中国正在开启一个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时代,作为知识分子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必须敢于担当,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来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现以培养就业型人才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转变。
三、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
( 一) 转换教育理念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理念的改变是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基础。要想实现专业教育与高校创业教育的融合,就必须将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理念融为一体。
要想达到协调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首先要改变当前高等院校教育中单一教育理念的现状。和专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的教育理念不同,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专业素质人才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自我创业精神的培养,同时从心理品质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给大学生以启迪。针对由于社会和人的分工细化所产生的专业教育而言,创业教育在满足了人或社会对于工具性和实用性的要求之外,赋予人才培养模式以新的内涵。
其次,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有着深刻的辩证关系,且这两者的教育理念是不断融合的。一直以来,人们把高校的创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新内容,但是从创新教育的本质来看,创业教育更像是对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专业教育的兴趣,并给学生提供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实践的理论支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更具时代要求的一次改革。
(二)实现两种教育方式的有机融合
我国高校已经将创新创造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是高等院校适应时代变化的一种全新尝试。高等院校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通过增加学分、采用考试和实践报告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创业教育的地位。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一样重要。同时针对创业教育课程初期较为薄弱的现象,高校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育目标,并积极尝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各种实践活动。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中要重视高等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这是由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过渡到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实践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在专业教育中涉及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既能够增加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优化配置教学时间。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要积极思考,在专业知识中加入创新方法的内容,将创业创新的精神体现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高等院校来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为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教师团队是这项工作的执行者,他们是创新创业理论最直接的传达者。目前许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这与创新创业教育处在发展初期有关。高等院校应该注重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切实提高教师们的技术水平。此外高等院校应该集思广益,广泛听取社会声音,并且应该注重利用社会力量来增加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内容。
在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专业教育是基础,创新教育是实践,不存在绝对的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之分,他们都是高等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中国高等教育迎合时代需求的一次探索,它必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篇2: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论文
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的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密不可分,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则是专业教育的深化,二者应该也可以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等,应是高职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国际贸易专业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国际贸易;高职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及融合的意义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联系
1.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专业教育能够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创业教育必须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从事外贸业务,必须了解和熟悉进出口流程,掌握进出口各环节,如价格核算、出口报关、退税、商检等,任何环节的纰漏都可能导致企业损失。外贸行业的创业,在产品选择、产品生产上应与国家政策、国际市场紧密相关,这些都需要以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作为依托。因此,只有接受了扎实的专业教育,才能为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科学严谨的专业训练,没有专业知识的积累,以荒废专业知识学习为代价的创业教育就犹如无源之水,其教学效果必然会被削弱。
2.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深化。融入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能引领学生关注专业领域的发展、进步和变革,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他们所了解的知识领域的前沿问题,关注该领域是如何进行创新的,从而使创新本身成为学生所学知识的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在实践类课程让学生运用实训软件进行模拟公司的运营,在其中扮演角色,如模拟业务人员、公司决策人、相关机构等,进行模拟训练;有些实训课程通过鼓励学生在外贸电商平台,如“速卖通”“敦煌”“Ebay”等,进行注册登记,实战演练,实现真正的创业。在创业实践中随着业务的开展,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于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能有效解决以往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可见,创业教育可以促进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在国内的迅速发展,许多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急需跨境电商人才。而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兼具外贸和国内电商的“功力”,这些能力在理论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难以获得,必须通过创业实践课程的训练才能逐渐得到。所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要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让学生通过创业实践课程,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使学生真正明确企业的人才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首创和企业家精神,就业时就不会完全依赖于现有的企业。如果在求职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学生就会选择自主创业,从而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路径,有效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在碰到问题时能够自主地进行综合分析,完整解答,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而这些正是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的指向。因此,如何将创业教育更好地融入国际贸易的专业教育,是深化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
(一)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创业素质培养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为导向,围绕创业要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和创业成功人士合作开发课程,把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兴趣。教师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的训练与培养,将其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该校一年级国际贸易专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商务、大学生创业基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并夯实其专业基础;二年级开设外贸电商、网络营销、网上外贸实务、外贸项目、电子商务法、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商务礼仪、PHOTOSHOP等专业课程,提高学生创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三年级与敦煌网公司合作开展培训,用敦煌网平台创业,边学边用,边做边学。学生个人或团队选定产品,寻找供应商,落实货源,注册平台账号,完成拍摄产品、翻译信息、上传产品图片、设置运费模板、产品定价、客户开发与产品站内外推广、议价磋商、下单配货、物流发货、买家收货、卖家收款、纠纷处理等全套在线外贸交易流程,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
(二)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师资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在国外,担任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具有创业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过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兼有外贸和创业经验的教师较为缺乏。严格地说,高职院校要做到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授课教师应当是复合型人才,拥有多年外贸与创业的实际经验。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来,拥有外贸实际经验的高职教师相当缺乏,多数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是研究生一毕业就到高校任教,没有任何外贸工作的经验。再者,教师的创新创业素质较低,这给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局限。基于这些现状,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校外的企业家、具有创业经历和创新能力的成功的创业者通过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开设创业论坛、指导学生实践等,指导创业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挑选一批具有创业意识的专业教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向学生灌输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与精神,并引导其开展具体实践。事实上,教师能否在专业授课过程中真正融入创业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校政策和条件的影响。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创设认可、促进、奖励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环境和机制,促进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融合,如调整规划,使学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任务相结合;提供机会,帮助教师主动参与创业知识的培训;给予资助,支持具有创业潜质的教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熟悉创业流程及运作,从而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实践指导;改革评估,形成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制定教师下企业实习激励措施,要求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必须下企业实践,鼓励教师到外贸企业兼职。
(三)营造浓郁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应主动实施规划,增加资金投入,改善软硬环境,多渠道、多方位地营造浓郁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形成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及学校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和社团活动,对成绩突出的同学予以奖励,学校应积极报道在技能大赛、社团建设等实训活动中获得奖励的优秀学生,以鼓励全体学生树立主动创业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氛围;开展创业教育论坛,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特别是成功创业的毕业生,为在校学生举办讲座,讲述个人的创业经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加学生的创业热情,使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相互融合渗透。
(四)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要创新考核评价体系,以确保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内容、参加顶岗实践的时间、实践实训课程的课时、与企业合作、学生参与的横向课题的数量等等,这些都应与教师的评聘、报酬等直接联系起来,采取鼓励政策和良性的评价体系,调动教师从事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在学生考核评价方面,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均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为主,高校各类奖学金也基本以此为依据,对于创业学生并无特殊的优惠政策。随着创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也应进行相应改革,以鼓励和扶持学生创业。如:设立“创业奖”;增加“创新”学分,即通过一定的考核学生的创业实践每个学期可替代2-4门的课程学分;可以采取灵活的学籍管理措施,如鼓励学生创业、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等;对于创业优秀、对身边同学起一定创业带动作用的学生,在各类评优评奖中优先考虑推荐,等等。
(五)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创业教育实施的最终受益者。因此,企业在创业教育具体开展过程中的作用会更加凸显。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在资金、企业师资、生产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联合企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创业教育的相关教学工作;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导企业将员工选拔和培养的端口前移至学校,为学生提供全真环境的实践平台和实战场地;强化校企合作模式,利用现有的校内场地,建立学生创业市场等创业园和企业孵化基地,增加学生对创业的直观感受,使他们能够提前亲身体验创业的过程,将学到的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增加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率。而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有利于促使创业教育的科技成果和商业方案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
三、小结
综上,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立足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以优势专业为试点,依托专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从课程体系、创业文化氛围、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将两者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学生业务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增长,即在外贸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创业意识,传授学生创业知识以及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路径,从而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胜,储旭东.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10):3-4.
[2]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12):70-72.
[3]张瑶祥,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介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46-47.
[4]陈亮,土燕萍,邹建华.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介共生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32):76-78.
篇3: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摘要】高校融合是新时期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理念,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我国要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国家建设接班人。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形式,虽然教育目标有所差异,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面对时代要求,中国高校教育必须要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大力加快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业教育;融合;人才培养;价值理念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阶段,社会就业压力大、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严重脱节,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目前社会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出现,创业教育备受社会关注,但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从推动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层面来看,拥有专业背景基础的人才更具有成为未来新型企业家的潜力。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创业教育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近几年来,我国高等院校通过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提升了大学生的各项创业素质,为大学生就业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上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为主要动机的。此目标偏离了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高校学子的培养中偏重于创业知识技能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长期技能教育,不仅仅是只作为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而应侧重于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的培养。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从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来看,社会十分注重学生的创造力。高校要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必须依靠专业教育,进行创业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把创业素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扩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本身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为学生能尽快参加社会实践做准备。创业教育是的目标是培养创业人才,教会学生主动去适应社会,使学生通过高校创业教育,获得自我创业的精神和技能。专业教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人的谋生做准备,教授一些专业范围中的应用性知识。从它们的关系来看,创业教育必须依赖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更有利于学生创业技能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助于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不仅在于有助于解决社会劳动力供需矛盾,而且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高校创业教育能够通过在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一大批中坚力量,促使人才全新发展观的形成。王永庆曾说:“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乃是藉由一己力量的发挥。能够对于社会作出实质贡献”。大学生创业对社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社会市场注入新鲜活力。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实战训练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改革教学模式,把创业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中的主渠道,增加课堂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思维及改进培养创新模式。创业教育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中,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育模式能扩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习惯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要加强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各种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和创业项目,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可以学习体验的创业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增强创业意识和具备创业精神,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国内高校具有创业经历或企业任职经验的专业教师很少,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此,高校要整合校内有利资源,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同时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开放性创业教学管理体系,借助社会上具备一定创业经验和创业技能的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及创业成功人士指导大学生创业,推进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创业教育科研。高校要全方位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实践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引进企业家师资力量,使校内创业教育的资源从中得到补充与扩展,帮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有效地提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高等院校能够立足自身学校优势和当地企业开展长期互助合作,逐步形成具备当地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新时期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同时反映了我国未来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种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不仅给了高校创业教育新的目标定位,而且与专业教育完美融合,改善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与社会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参考文献:
[1]谢振宇,宋军.试论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隐性知识转移为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4).
[2]胡林春,王璐.高校创业教育与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研分析[J].当代经济,(17).
[3]陈文华,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2).
[4]席升阳.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
[5]李品.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
篇4:职业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社会各界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浪,这股热浪正在推动国家经济向前发展。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报告,我国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30%的创业比例。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36号),从9个方面为大学生创业的实施提出意见。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职业院校应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进一步丰富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师资力量,培育创新型人才。
一、职业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是职业教育是实现全民创业的主要方式。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像德国的职业教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遥遥领先于学历教育。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发达,使得就业率非常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是实现全民创业的主要阵地。二是职业院校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以为学生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创业实践是为市场提供顾客接受的产品或服务,这就要求创业者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职业院校恰恰能够满足创业对能力方面的要求,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能与实践,重在应用,理论知识为辅。职业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能够满足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三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最高。职业院校的教师都具备企业工作经历,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甚至有些教师已经在企业工作多年,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能手。四是职业院校注重校企合作,构建真实的工作情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校企合作频繁,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职业院校的专家深入企业为企业员工进行理论培训以及技术指导,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五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创业意识强烈。据统计,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率远远高于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创业率。职业院校的学生头脑灵活,动手操作能力强,对于创业有很强的欲望。
二、进行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教育要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不仅在校园中融合,还要在社会教育大家庭下融合。职业院校开设创业教育是一种思想、理念、思维习惯的改变,要和企业家、孵化器、社会投资、政府的号召联系在一起,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它会变成一种从众、潮流的东西,很快就会过去。在这方面,如果职业院校和社会能够更多地帮助年轻人,未来他们就会走得更远更好。例如广州市技师学院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创业技能,创办了广州市技工院校中的第一个创业孵化基地,将创业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层面来讲,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技能,启发他们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让学生变得更加独立和适应社会发展。从深层次来讲,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精神上更加独立、人格上更加平等、思维上更加自由、能够同世界接轨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推动我们社会的进步,才能与世界真正接轨。所以,当每个人都在谈论人才时,其实真正需要的是改变我们的教育,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需要对我们过去的教育进行评估、反思和批判,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进步。只有当教育进步的时候,我们的人才才能进步。中国的创业教育正好给中国传统教育增加了一些新的活力、新的元素及同国际接轨的新的分量,在培养学生创业以及未来就业方面都是可喜的事情。目前,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有很多创新创业的东西走在了我们前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发达国家有很多企业产业走进了校园。校园和产业园紧密联系在一起,校园里最新的研发走进产业园,很多学生就在产业园里里面体验社会的发展。所以,把产业园和校园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大缩短创新创业的时间和半径,增加学生接触最新技术的机会,创业成功的几率也就相应增加了。
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国家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很多职业院校紧跟时代步伐,创办各类创业讲座、创业设计大赛。现在广州已经成立了很多大学生创业基地以及创业孵化园区。不过,整体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职业院校普遍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并没有真正融合到专业教育过程中,仅仅是在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加入了创业课程模块,停留在表面理论层面上,虽然增强了学生对创业意识的培养,但缺少对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而且大部分职业院校现在仅仅指导有创业意向的少部分学生,并没有形成普遍的创业教育。二是创业师资力量不足。虽然职业院校的教师都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但是缺乏创业经验。如今,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创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三是创业活动形式单一。职业院校的学生创业活动大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学校帮扶力度不大。职业院校仅仅提供场地供给创业学生使用,真正指导的学生创业活动较少,创业活动大部分以创业大赛为主。
四、职业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创业教育应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职业院校每年都会培养数以千万的高技能人才,这些技能高手将成为创业的积极力量。
1.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大力发展创业课程
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创业教育应是全面的教育,创业教育在于挖掘出每位学生的创业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的创业能力,最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全体在校学生都能接受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重点是指导和培训参与创业活动、实施创业项目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最后,为成功举办创业项目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聘请经验丰富教师或行业专家对其进行指导。
2.鼓励教师参加SYB创业师资培训班,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教师多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除了发现最新的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之外,还要加强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对教师进行创业师资培训,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业,邀请创业成功的人士或企业家担任学校的创业导师等等,对有具体创业项目的团队进行专项指导。
3.推动创业教育全面展开
职业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应从发展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改革、实践基地等多个层面,推进创业教育在职业院校专业教育中的全面发展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岗位创业知识、岗位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课程,使全体学生接触到创业教育。鼓励专业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创业教育;并鼓励专业教师开设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强化创业教育的影响力。
4.学校方面的支持
在推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应在转变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鼓励教师探索创业教育教学方面提供支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到来,职业院校应推动职业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提升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进一步认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建立起一整套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机制。
篇5: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对于复合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应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应用型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在某一领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能够将所学的相关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当中,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培育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上,分阶段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可见,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的新模式,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1]。早在20xx年,教育部就明确指出要把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展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时至今日,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仍然处于“两张皮”的状态,与专业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业余”的位置。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一般是由其创新创业中心或创新创业园等专门机构来承担和管理的,这些机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基本雷同,要么聘请学校的联盟企业单位的相关人员担任创新创业指导老师,要么由各个院系的学工人员担任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几乎没有一所高校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更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真正融合在一起[2]。随着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电子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电子信息类人才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子信息技术已经与现代社会的各大行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如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他们可以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电子产品,开发应用软件系统。他们在开发设计新的电子产品时,往往只考虑功能的完善性、运行的稳定性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而较少考虑用户需求状况、性价比等市场方面的问题,容易导致设计的产品看似完美但无市场推广价值。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当今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市场观察与分析能力。因此,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探索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改革,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的市场价值,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方式、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应对未来信息社会不确定性的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养及其可持续发展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3]。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途径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实现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前提是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度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基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以学科为本位”教育模式或“以岗位为本位”教育模式的泥沼,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本真,使专业教育真正根植于素质教育。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通过“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使学生在获取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带动,建立对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的统一认知和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创建专业知识的应用途径和专业能力的实践渠道,使他们能够用动态的、整体的、发展的眼光理解所学专业,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向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转化;使他们学会用创业者的眼光思考问题,进而促使他们的洞察能力、推理能力、辨析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得到提升[4]。
(二)课程体系的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是脱离具体专业的粗放型通识教育,它应贯穿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即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深入调研,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进行深入分析,重新设置符合应用技术大学要求的专业教学目标,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充分体现电子信息类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不应局限于学校开设的适用于全校范围所有专业的创新创业基础类的课程,应该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色,在专业模块课程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每学期开设1~2门与创新创业相关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创新创业课程一定要注重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强调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也要突出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应依托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来实现,包括教材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模式的调整、教学手段的变革等[5]。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应综合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管理等知识,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深植其中[6]。比如,在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应注重创新创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内容;在法律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应注重公司法、企业法等内容。专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可持续性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和保障,是大学生创造、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创新创业理念的渗透,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补充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引入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与学生一起分析行业的发展趋势、专业技术方面的空白点与创新点,进而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的创新创业信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电子信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在专业实践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环节,实现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比如,在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可以安排一些与创新创业联系紧密的项目,以便学生熟悉创新创业的流程。
(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体系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教师水平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学生处、招生就业办及各教学院系学工办人员经过短期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直接上岗的,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是“纸上谈兵”,缺少针对性,很难保证教学效果。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还有一些是联盟单位的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等外聘人员,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往往只能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授课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创新创业案例的介绍,理论性不足,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实质性作用。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承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理论和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实现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但要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技能,还必须强化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注重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课教师只有掌握了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才能将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7]。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EB/OL].(-08-01)[-08-15].
[2]深化内涵,质量提升更持续[N].中国教育报,-03-07.
[3]王超.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6(4):84–87.
[4]钟凰元.高校“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122–124.
[5]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12):9–11.
[6]陈文娟,姚冠新,任中泽.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2):44–45.
[7]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91–94.
篇6: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摘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对于复合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应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应用型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在某一领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能够将所学的相关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当中,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培育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上,分阶段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
可见,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的新模式,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1]。早在20xx年,教育部就明确指出要把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展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时至今日,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仍然处于“两张皮”的状态,与专业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业余”的位置。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一般是由其创新创业中心或创新创业园等专门机构来承担和管理的,这些机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基本雷同,要么聘请学校的联盟企业单位的相关人员担任创新创业指导老师,要么由各个院系的学工人员担任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几乎没有一所高校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更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真正融合在一起[2]。
随着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电子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电子信息类人才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子信息技术已经与现代社会的各大行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如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他们可以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电子产品,开发应用软件系统。
他们在开发设计新的电子产品时,往往只考虑功能的完善性、运行的稳定性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而较少考虑用户需求状况、性价比等市场方面的问题,容易导致设计的产品看似完美但无市场推广价值。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
当今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市场观察与分析能力。因此,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探索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改革,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的市场价值,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方式、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应对未来信息社会不确定性的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养及其可持续发展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3]。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途径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实现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前提是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度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基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以学科为本位”教育模式或“以岗位为本位”教育模式的泥沼,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本真,使专业教育真正根植于素质教育。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通过“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使学生在获取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带动,建立对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的统一认知和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创建专业知识的应用途径和专业能力的实践渠道,使他们能够用动态的、整体的`、发展的眼光理解所学专业,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向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转化;使他们学会用创业者的眼光思考问题,进而促使他们的洞察能力、推理能力、辨析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得到提升[4]。
(二)课程体系的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是脱离具体专业的粗放型通识教育,它应贯穿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即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深入调研,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进行深入分析,重新设置符合应用技术大学要求的专业教学目标,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充分体现电子信息类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不应局限于学校开设的适用于全校范围所有专业的创新创业基础类的课程,应该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色,在专业模块课程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每学期开设1~2门与创新创业相关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创新创业课程一定要注重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强调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也要突出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应依托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来实现,包括教材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模式的调整、教学手段的变革等[5]。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应综合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管理等知识,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深植其中[6]。比如,在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应注重创新创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内容;在法律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应注重公司法、企业法等内容。专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可持续性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和保障,是大学生创造、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创新创业理念的渗透,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补充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引入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与学生一起分析行业的发展趋势、专业技术方面的空白点与创新点,进而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的创新创业信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电子信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在专业实践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环节,实现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比如,在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可以安排一些与创新创业联系紧密的项目,以便学生熟悉创新创业的流程。
(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体系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教师水平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学生处、招生就业办及各教学院系学工办人员经过短期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直接上岗的,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是“纸上谈兵”,缺少针对性,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还有一些是联盟单位的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等外聘人员,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往往只能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授课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创新创业案例的介绍,理论性不足,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承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理论和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实现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但要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技能,还必须强化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注重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课教师只有掌握了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才能将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7]。
篇7: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路径研究论文
1.1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课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因而,专业课教学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根本目标。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教学在功能和本质上都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二者应该融合,从而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1.2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单靠“创业基础”公共必修课和几门创新性选修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亟待构建一个有效的课程体系,使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专业教育是高校教学的主体,不能随意删减专业课课时,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另起炉灶。然而,当前我国的专业教育存在一些弊端,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专业课教学的兴趣,并给学生提供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实践的理论支撑,是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为专业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契机。另外,任何一个领域的创新和创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支撑,离开了专业课教学,创新创业只能成为无本之木。它们之间这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使我们无法也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而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去。只有这样,创新创业教育才算真正融入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篇8: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路径研究论文
2.1理念滞后,重视不够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但由于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顶层设计,只能进行一些边缘式改革,摸着石头过河。近年来,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然而,一些地方和高校尚未理解和认同改革的意义,理念滞后,重视不够,存在消极应付现象。据调查,当前一些高校管理人员和师生仍片面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对少数有创办企业潜质的学生开展的技能性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创办企业。还有一些人固执地认为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创新创业只能算作一种“业余教育”,不能与专业教育相提并论,否则会打乱原有专业教育体系,不利于人才培养。这些片面甚至是错误认识的广泛存在,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被边缘化,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得不到真正的贯彻落实,阻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2.2组织结构不合理,制度建设滞后
据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最近的调查,超过70%的高校建有创客中心、创业孵化器和实验室,41.1%的高校建有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中心,93.8%的高校超过25万学生参与到了各级别的多项创新创业大赛中。然而,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和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缺乏整体规划,不能科学安排各项任务,将新设置的机构或活动依照惯例分别交由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或团委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而这些职能部门归口不同,缺乏统一领导,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协作,难以形成合力,致使各项活动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主要担负学生培养任务的各二级学院几乎无权组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违背了责权利相一致的基本管理原则,无法调动各二级学院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另外,由于结构惰性等原因,许多数高校很少出台新的'制度或修订原有的制度,基本上仍是沿用原来的一套,“旧瓶装新酒”,不仅创新创业教育搞不好,原来的专业教育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总而言之,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结构不合理,制度建设滞后,难以持续有效运行。
2.3师资薄弱
众所周知,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很难想象一个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的教师会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等特点,要想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来,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社会阅历及一定的创业经验。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这类师资严重缺乏,绝大多数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只在本专业、本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没有创业经历,缺乏行业体验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再加上理念滞后,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
2.4适用教材匮乏
我国传统专业课教材编排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导向的,一般按知识模块来划分章节,集中了该课程的知识和理论;有些教材也涉及少量应用性内容,但不是重点,主要还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当前高校的专业课教材大都是这样编写的,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能力导向的,突出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使用传统教材,教师不得不靠自己来挖掘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编写案例和设计作业,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很多教师是难以达到的。
2.5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系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着眼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这种教学模式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被动接受,因循守旧,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当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背景下,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若不能与时俱进,显然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当前的专业课考核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偏高,一般不低于70%,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考核。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依赖于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督促不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其次,平时考核一般只包含出勤和作业,不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第三,期末考试考核形式单一,主要还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篇9: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路径研究论文
3.1加强沟通,增进共识
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必须改变高等教育界广泛存在的单一专业教育的理念,树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位一体、相互促进的新理念。为此,党和政府要充分发动高等教育界有识之士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尽快完善顶层设计,减少政策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理论研究离不开实践的支持和检验,因而,要让条件较好的高校先行先试,培养和树立成功的典型,近两年持续开展的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宣传工作就是一种好的形式。为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认可度,要广泛开展讨论,深入听取基层的呼声和意见。另外,教育部门可以组织高校管理人员和师生代表到美欧发达国家高校进行考察学习,亲身感受国外著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热烈氛围。
3.2科学规划,完善体制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完善体制,才能有效推进。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因而,其实施主体是各个院系及教研室,应将责任和权力下放给他们,教务处要做的是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团委、学生处和就业办等职能部门要根据各院系教学需要做好服务工作。这样才能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发挥优势,形成合力,顺利运转。其次,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指标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等,在制度引领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提高任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高素质的师资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此,高校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外引内激,不断培养和提高任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首先,采取灵活的教师聘用机制,积极聘请一些各行各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优秀企业家等担任教学任务;其次,当前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足,缺乏相关体验和经验,应加强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加大对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教师创业的支持力度,多为教师提供去企业调研、带队实习的机会,使教师真正认识创业过程、了解企业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第三,制定扶持和奖励政策,对达到相关评价标准的老师提供额外的课时补助或发放奖金,并授予相应荣誉,激发广大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4组织编写适用教材
适用教材的匮乏加大了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难度,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因而,必须尽快组织编写具有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专业课教材。新教材要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有较大的突破,突出知识前沿和创新思维,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需要。政府或高校要设立专项资金,对教材编写给予大力支持。另外,美欧等发达国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比较长,有很多具有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专业课教材,可以从中引进一批优秀教材,以解燃眉之急。
3.5改革专业课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模式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当前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多样化,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能力为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要减少使用那些偏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加大使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专业课程内设置实践、实习环节,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实现理论基础掌握夯实、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科研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整体提高。
考核方式往往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因此,要从原来的知识考核为主转到以能力考核为主,从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转到重视形成性评价,使考核方式多样化,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能比较全面衡量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为此,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大形成性评价比重,使其由原来的占总成绩30%提高到50%或以上,并使考核内容多样化,包括:①专业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课内外创新活动及其它实践活动参与及完成情况;④课程论文完成情况。
参考文献
1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12).
2李涛,张立红,陈吉明.创新与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3冯人綦,熊旭.近八成高校出台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政策〔EB/OL〕.edu.people.com.cn/n1//0625/c1006-29361013.html,2017-06-25.
4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5).
篇10: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路径研究论文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新常态、进行供给侧改革、实现内涵发展的新思路。然而,正如《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所指出的,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为了有效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我国高校教学的主体。创新创业教育只有融入专业课教学,才能真正称得上融入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教学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但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尽快发现和清除二者融合的障碍,找寻可行路径。
篇1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它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二者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但不是一蹴而就的,还存在诸多障碍:①理念滞后,重视不够;②组织结构混乱,制度建设滞后;③师资薄弱;④适用教材匮乏;⑤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单一等。为促进二者的融合,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沟通,增进共识;②科学规划,完善体制;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提高任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④组织编写适用教材;⑤改革专业课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
篇12: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思考论文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创业意识、精神、技能的培养。会计专业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将两者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创业中所需要的具体知识,又能利用创业的驱动力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职位竞争激烈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学生都有报考会计专业的意愿,很多高校以及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竞争十分激烈。财经类院校以及其他综合性质的院校都不断增加会计类专业的招生人数,加剧了财务类学生毕业后的职位竞争。高职院校相较于一般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因此,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类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高职类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应该改变传统的以重视考证、应试教育为主的方式,将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相结合,促使学生尽快做好就业准备,并且鼓励学生突破就业限制,自主创业,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
(二)创业教育的优越性
创业教育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理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其教育贯穿于学习接受教育的全过程。将人才培养、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还是会计等其他学科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就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来看,目前的高等教育实际上还是专业教育,各种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充斥其中,对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具有优势。但是,学生所选择的学科专业以及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对其创业可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在创业初期。因此,要将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既可以发挥出专业的优势,也可以满足创业需求。高职院校将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融合,能够促使创业理论知识与实际专业技能同时发挥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和高等院校逐渐提高了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部指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丰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层次,在必修课中增大创业教育的比重。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具有与创业教育融合的优势,因为会计专业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是创业与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必备技能,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比如,会计专业中涉及到资金筹措与资本积累的有关知识,像打开市场销路与成本核算的方式、核算账款、盘点货物、核算利润等,都是创业中必需的知识技能。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教师作为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主体,其创新意识与知识结构对这两者是否能够顺利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才能为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计专业的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今后应该加强创业教育的宣传,转变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核心,从而挖掘出会计专业教育中与创业有关的因素,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创业知识为基础,找出与会计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另外,可以采取鼓励会计专业的教师深入实际,在创业企业的一线进行学习,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会计专业不断提高的要求了然于胸,帮助教师找出上课重点内容与针对性内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创业活动联系起来,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经验。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素质、职业迁徙能力等。
(二)在创业情境下构建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数量很多,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因此,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开创多元化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方式。高职院校可以在创业情境下构建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项目作为主体,学生的实际创业需要作为动力,构建专业课程,促使学生将创业与专业结合到一起,完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素质与创业创新的能力,培养出高端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就业环境,还能促进学生自身学习热情的提高。这是由于创业是人类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以及对财富的追求所产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驱动性。有人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欲望以及学习能力,这种心理倾向十分值得信赖,并且在受到激励或者其他合适的条件下这种倾向与能力就会释放出来。因此,在学习内容与自身的实际需要相契合的情况下,学生会主动进行学习。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自我实现需求能够决定个体行为,所以,创业作为驱动力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根据创业项目的需要设置课程
将创业需要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驱动力,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将创业需要作为课程设置的核心。例如,将创业与风险投资管理作为必修课程,增开一些与创业息息相关的《市场学》、《小企业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学习环境,将创业的知识、所需技能融入到会计专业课堂之中。
(四)在会计专业课教育中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特色
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虽然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得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但是在创业情境下,传统教学模式所起到的作用距离创业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是有一定差距的。由于这些教学依然沿用课堂案例进行分析,实质上还是为了应付考试。在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模式下,应当将具体的创业项目作为载体,将教学模块与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将创业全过程作为主线,将主线之中所需要的知识进行串联;将课程学习转化为分析创业项目的过程。在完成创业项目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导入,将知识转化为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工具。例如,在《财务管理》课中,一般的教学方式是按照教材安排进行逐章讲解,先是投资,再是财务预算与分析,这种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创业情境下,应该以具体的创业项目为核心,采用分组或者学生自由结合的方式,以小团体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创业项目,将创业项目的运营过程作为主线,对整个项目进行财务方面的全面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扮演指导而不是主导的`角色。例如,可以创设具体的创业项目,可以在学校开设一个文具店,也可以是小吃店。学生可以想象自己为创业者,根据创业中的实际活动将教材与之相关的章节进行串联,如将筹资管理导入资金筹集阶段,将项目投资分析导入固定与无形资产投资阶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财务管理》教材转化为趣味性、实践性的创业知识。这样学习既能够学到教材内容,还能够完成完整的项目财务分析,增强教学效果。
(五)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开设实训课程
当前的高职会计教育中主要有两种课程实训的方式:会计专业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前者的方式一般为教师设计一些会计题目或者会计案例,要求学生将填制原始凭证到做报表这一完整流程亲自操作一遍,而后者只是将前者的手工操作替换为计算机操作而已。这些实训方式虽然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一些复习与巩固,但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为实现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应该将创业项目与会计实训课程结合起来;用创业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提高创业能力。
(六)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创业教育
学校与企业联合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岗位,增强对创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校内建立创业孵化器与实践基地,促使学生迈开创业的第一步。围绕会计专业开办创业讲座,邀请会计专业的已经取得创业成功的人才来校讲课,分享成功道路上的经验与走过的弯路。通过产、学、研结合,能够促进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更深层次融合。
(七)开发促使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网络平台
信息化的网络平台能够更加方便学生将两者融合起来。平台的主菜单设计要将两者的内容与需要结合起来,如会计专业标准库、创新创业指导等。栏目的设计应该将两者的特色融合起来,扩充平台信息量,设计美观的网页。另外,该网络平台要为教师提供具有创新性、特色性的资源,创建学生自主学习、创业的平台,同时能够满足会计专业人员继续学习的需要。为完善平台建设,还需要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家与创业先锋为平台的建设提供个性化与建设性的意见。优秀的网络平台不仅能够推动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还能将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结语
创业教育是今后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将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融合,符合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应国家的号召,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实践型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庆.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探讨[J].中国市场,,(1):113-114.
[2]陈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探索[J].青年时代,,(13):164.
[3]崔艳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21-24.
[4]姜庆.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某高职院校为例[J].商业经济,2016,(4):158-159.
[5]蒋腾旭,王晓军,万权性.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探析[J].职教论坛,2014,(29):85-88.
篇13: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体系研究论文
随着现代就业前景日趋紧张,高校在帮助学生就业的同时,更多的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业教育。但是如何才能将创业教育同高校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这就成了每个高校师生需要面对的课题。下面,本文将对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体系进行探讨。
一、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创业思想
创业精神并不是空口说白话即可做到的,高校对此更不能只是一贯的动员,这无异于怂恿,对毕业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教师必须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可以在自己合适的专业方向进行创业。
1.在专业课内容中引导创业。所谓创业并不是单纯地开一个小公司或饮食店,我们所期待的创业是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开拓新的事业。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中的新形势新发展,并且利用这些“新”为自己的将来打开一片天地。为此,在我们日常的专业教学中,除了要教导学生已有的知识外,更多的需要教导学生专业应用。例如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婚庆展会的沙画,在几年前仍然只作为一个美术技巧,在众多美术课程中被学生忽视。但是经过学生的对专业前景的观察,已经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工作事业中去。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商机创业的同时,首先应当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2.在专业课形式中引导创业。学生的创业是带有风险的,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规避风险,让学生有更充足的准备应对创业时所带来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储备,更需要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所学专业在将来有什么运用之处。例如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将国外的一些先进方法带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并且根据我们现在的国情以及社会需要进行改变。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且找到答案,这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二、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创业教育
创业并不是纸上谈兵,学生在有了创业的需求与欲望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创业的经过,以及创业过程中所带来的麻烦以及遇到的问题。而这些我们可以利用实践来引导学生。
1.利用实践激发学生的创业情绪。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的根本,在于学生是否能有创业的主观意愿,如果无法激起学生的主观意愿,教师无论如何教导学生创业都无济于事。因此,我们可以引入成熟的创业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并且可以联系一些成熟的创业企业,让学生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2.利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学生有了创业的渴望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拥有创业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创业情绪,更关键的是,学生可以由此找到创业的切人点。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知道所学的专业如何致用,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书面的知识变为工作的能力,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创业的契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作用,不要刻意限制学生的思维,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
三、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很多学生认为创业只是一小部分精英能做的事情,对于学校提供的创业课程并不以为然。因此,在教学过程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即是最主要的事情。而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创业所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虽然大形势下,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出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好的方案无法实行。这不但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高校日后教育学生创业时,无法拿出典型案例。关于这些方面.需要校方与政策的支持,学校可以适当地给予技术上的支持,而政策上也需要继续放开,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高校开始了创业课程,力求给学生寻找一条新的出路。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摸索,寻找一个合理的方案去完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实践体系。
篇14:高校创业教育路径探究论文
高校创业教育路径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创业群体不断扩大。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其中,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的主要执行者,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深入分析与探究将对推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事业起到关键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高校
1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大学生创业数量持续增长
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持续走低,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自主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据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介绍,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9339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参与人数达12万人。这就说明,每年参与创业的大学生数量达到10万以上,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涨。
1.2政府:高校创业教育课纳入学分管理
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做了全面部署。2016年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有学分的创业课。国家层面进行创业教育引导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非常的积极作用。这也进一步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1.3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高校教育长期以来以“就业教育”为主。在大学生专业授课阶段,很少开设创业课程。即使开设此类课程,也大多趋于空洞的理论教育,没有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而且,对于创业教育来说,理论层面的创业认知仅仅能起到激发创业兴趣的作用,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对于有创业兴趣却缺乏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教育的缺失使他们无法真正开展创业项目。这会严重打击大学生创业信心,致使许多好的创业项目在萌芽中即被扼杀,十分可惜;二来一旦盲目投入创业实践,在缺少社会经验且没有一定技术能力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者很容易成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体系化、全面化、多样化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2创业教育意义
2.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虽然参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数量相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占比较小,但通过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认知却必不可少。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而创业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从这个从这个层面来说,创业是一种高级就业。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从宏观角度了解社会现状、公司项目的运转等信息,并对其自身就业所需能力进行需求化的认识,从而促进在校知识技能学习。便于学校根据市场导向,个人能力大小,知识水平高低等客观因素来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在一定层面来说,创业教育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2.2激发大学生创业兴趣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我们在7所湖北省属高校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创业态度”调研。结果显示:非常赞同占16%,比较赞同占45%,不好说占21%,不大赞同占12%,非常不赞同占6%。这项数据显示,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持认可态度。这就说明“潜在创业”大学生基数很大。通过进一步的创业教育,会使其中的一部分同学对创业产生兴趣,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强大的后援力量。兴趣源于需要,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如果对创业有一定的认识,也就会对它产生好感,因而会产生创业兴趣。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增加大学生创业数量起到积极作用。
2.3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目标与创业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均是为了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及创业教育的高质素人才,更是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及新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应更多地提升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能力。相对于其他获取知识的来源,大学教育极具专业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特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创业教育不是快餐食品,而是终身教育。高校应以开展创业教育为契机,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这对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创业教育内容探究
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自己需要补充的知识技能中,市场营销(63.7%)、人力资源管理(58.5%)、创业相关政策法规(32.9%)占据前三名。在能力部分,管理领导能力(57.8%)沟通与社会关系能力(55.1%)、把握机会能力(53.6%)也排在重要位置。将上述知识能力加以归纳分析,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类:即个人知识能力,利用社会资源能力,了解国家政策法规能力。
3.1提供创业知识
现阶段高校开展“创业课程”主要分为“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知识层面:应主要提供诸如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管理专业知识,并着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创业知识需要不同专业知识的结合。有学者认为:“在目前大学教育中,学科间知识交叉融合是大趋势。事实上,学科交叉的实质就是不断产生创新。”因此在开设创业课程时,不应单一学习某一具体知识,还应进行多学科融合。
3.2培养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高校应将持续学习能力、把握机会能力、从社会获取资源能力纳入教学范围。
3.2.1持续学习能力
创业活动不是一蹴而就,通常由一个个“个体的人”为单元组成团队或结成组织,创业团体需要每个成员都高效工作,将价值最大化。因此,需要创业者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持续学习以适应市场需要。
3.2.2把握机会能力
由于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就对大学生创业者对市场机会的把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时把握市场机会,抢占先机,弥补行业空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企业飞速发展的新途径。
3.2.3获取社会资源能力
大学生创业的特点是启动资金少,社会人脉浅,技术能力弱。可以说,在创业领域中,大学生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因此,合理利用政府、高校、社会资源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必经途径。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沟通协调与处理社会关系能力,承担风险能力。在政策扶持与创业导师的帮助引导下,获取利用社会资源;尽可能用已有资源衍生新资源,增强社会联系,积累经验人脉,为创业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3.3普及创业政策法规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说明国家创业政策对创业者有一定影响。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政策影响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3.3.1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对于创业大学生来说,既起到了鼓励刺激作用,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问题。熟悉国家优惠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起到助益作用。
3.3.2国家政策对于行业的宏观调控
国家政策对行业的宏观调控影响巨大。以打车软件行业发展为例:从2013年开始,多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开始对打车软件进行规范。用不同方式进行监管:一是北京模式,将打车软件纳入统一电召平台,订单全部备案,但只监管不调度;二是上海模式,在早晚高峰时段禁止使用打车软件;三是苏州模式,明令禁止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软件。直到2014年7月17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正式颁布《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承认打车软件的合法性地位,打车软件才打破了多地限制发展的局面。至此,打车软件迎来行业发展春天。以打车软件行业的宏观调控为例,可以看到政府前后不同方向的宏观调控使打车软件整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其合法化后,打车软件行业实现井喷式发展。因此,国家政策对于行业的宏观调控影响重要程度不可小觑,加强政策方面的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者始终保持灵敏的市场嗅觉,抓住政策时机进行发展,合理规避风险。
4创业教育形式探究
在知识经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下,“互联网+”越来越频繁地走进我们的生活。高校创业教育理应与时俱进,适应这种新形态的变化。避免枯燥乏味的教条式讲学,用“互联网+教育”的方式使教育形式多样化。在创业教育开展上,采用传统授课与在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创业教育形式,提升创业教育教学效果。
4.1开展大众化的传统授课教育
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落实,最普遍的方式就是专业授课,采用这种形式有利于达到创业教育的基本成效。采用大学教育中最常规的“作业+考试”形式来检验创业教育的基本效果较为科学。这种方式对于普及创业知识有其独特优势,例如在学生完成有关创业的作业和准备考试时,会主动寻求创业知识。但由于目前我国缺乏创业教育经验,并且没有一套具体的教材参照,使得许多创业教育教师很难列出具体创业教育大纲来。所以,创业教育急需体系化、规范化。以专业授课形式开展创业教育,摒弃了传统创业教育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小众化弊端,使基础创业教育受众面更广泛。有助于扩大创业兴趣群,增加创业大学生基数,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提供预备军。
4.2小范围开展针对性强的创业教育
诚如上文所言,大学生创业现象虽然普遍,但相对于大学生整体来说,仍较为小众。如果针对于全体大学生开展专业性强的创业教育,对于对创业不感兴趣的同学来说是一种时间精力的无效投入,对于学校来说则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但如果只开展针对大众的浅显的普及性授课式教育,会使那些正在创业或真正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因此,在授课式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小范围的针对性创业培训十分有必要。对于这种创业教育可以不拘于形式,比如可以采取“互联网+教育”形式,开发创业教育在线课程,供有兴趣的同学学习。也可以开展一些社团实践活动或“创业牛人分享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加创业经验。用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精准化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创业中的佼佼者率先实现创业计划,也是小范围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的'一大优势。
5建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计划,这不仅需要在高校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使创业教育内容更为丰富,模式更为完善,发展路径更为清晰;还需要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等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并对社会创业教育环境提出了一定要求。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创业教育的中国化、规范化、常规化运作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会为越来越多大学生乃至其他社会创业主体提供创业知识,并帮助创业主体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且对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5.1政府: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资
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也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许多意见要求,但政策方面的引导在落实层面仍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投资。可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以奖励创新创业教育优秀单位和个人;也可以进行统一的教材课程研发,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优秀范本。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对于创新创业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倾斜可以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迅速发展。这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来说也是很好的强心针和助推器。
5.2高校:加快落实创业教育计划
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政府政策的主导下,高校应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快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其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是重中之重。
5.3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学习
政府政策的出台,高校教学体系的完善,社会各界的支持,最终目的都是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于大学生自身,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动在学习与实践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竞争力,成为优秀的创业人才。还应该具有创新思维,主动抓住市场机会,在创新与实践中开拓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会计学论文题目
★ 教育管理论文选题
【浅析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论文(推荐14篇)】相关文章:
对构建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2022-04-29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3-10-30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论文2023-03-28
创新创业论文摘要2022-12-30
高校实验与教学及科研论文2023-07-03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2022-05-06
会计专业简单论文题目2024-05-06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2-15
浅谈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义论文2022-09-20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2023-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