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

时间:2023-09-29 07:36:50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合集16篇)由网友“jingjing16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

篇1: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 要】目前,高职教育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从而得到极快的发展,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核心问题的就是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欠缺。笔者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从教5年,现从本专业学生来透视整个高职学生在人文精神上的欠缺并通过倡导人文教育改善这一局面,以促进高职又快又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的第十二个年头。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将近有1200所,招生将近300万,在校生860万,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规模在高等教育中已达“半壁江山”。人文教育一直都是教育界议论的焦点,虽然近年来人文教育已深入人心,高职人文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工作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学一线,对本专业学生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有针对性地调查,结果显示本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本文通过本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描述和原因分析,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的发展作出一些思考。

笔者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中,每个学校任意抽取一个班级学生(两个班级共107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107份问卷,收回107份,回收率100%;其中107份问卷有效。文中相关数据来自这次调查。

1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突出表现

人文精神是一个宽泛而全面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叶朗教授认为: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教育部职教司司长张尧学说,社会主义的人文精神,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以人为本,必须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大学生要以人为本,要关怀人,要爱人,要有责任感,要爱他的国家,要爱他的民族,然后要能够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同时,还要有它的信仰,有它的文化的传承性。本文讨论的人文精神,主要涉及到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对道德情感的取向和对待社会的态度等内容。

1.1 基础文化知识的欠缺。旅游管理专业兼招收普高生和三校生。何为“三校生”?它是指应届中专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在职人员通过参加由招生学校组织的高职入学单独考试,依据其总成绩被录取的学生。在这次被调查的107人中,有60人是三校生,47人是普高生,认为自己基础文化知识“欠缺”的共有41人,占总数的38.32%其中27人是三校生,14人为普高生;认为自己基础文化知识“非常欠”的共有3人,都是三校生,占总数的近3%,两项相加超过40%。

1.2自卑和焦虑心理。在107份问卷调查中,和本科生相比,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感到自卑,回答“经常”的有10人,占总数的9.34%;回答“偶尔”有26人,占总数的24.30%,这些数据说明本专业有相当部分学生有自卑心理,应该引起重视。

1.3缺乏感恩之心。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对学校感激的,回答“非常感激”的有12人,回答“感激”的有15人,两项相加仅占总数的25.23%,这样的结果很让人揪心也让人担心。

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心理、情感和道德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憾,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只有在充分认识下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对于高职旅游专业人文教育的思考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2 两个基本问题

2.1全新理解高职的最终目的和内涵。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高职教育当然不能违背教育的这一核心原则。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于是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强调职业培训,弃人文性而不顾,这是违背教育的精神和最终目的的。中国的教育历来提倡的都是“成人成才”,成人永远放在第一位。

2.2正确理解人文教育的内涵。一个学校的人文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必须在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通过全体师生长年累月的实践积累所形成。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文化底蕴就不能称之为高校,顶多是一个培训机构。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为了自身长足的发展,去把培育自己的文化底蕴放在战略的意义来看待。

篇2: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

3.1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的有效途径。通过上文的论述分析,可以看出国家虽然重视职业教育,但并没有使之和普通教育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是高职发展中很多问题的症结所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实现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建立专门的高职院校,二是在综合性大学中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高职教育要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就必须从普通高等教育中脱离出来,成为和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的独立的“车轮”,国家就应该在资金、政策和招生上给予同等待遇。

3.2重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显性课程主要指的是学科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必须在学科课程体系中处理好专业课程和人文学科课程的关系,做到既突出专业教育又重视人文教育。

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景之中,包括物质情景(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景(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景(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3.3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提高。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传授为人之道,可见,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学生怎么做人。学校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师很多都是“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中有的人曾经是优秀的导游,是旅行社管理人员或者是饭店管理人员等,这些实践经验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但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旅游专业的教师不应该满足以前的成绩,而是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利用假期进行进修,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进取的榜样。同时,在授课中把人文精神融入专业知识,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讲授。教师平时还要注意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主动避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通过塑造自身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正确认识人文教育,积极运用人文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业操守。相信我们所倡导的人文教育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对他们走好人生之路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红.职业教育和人文精神——关于教育目的的再思考理论研究.,(5).

[2]蒋纬.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刍议[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3]夏昌祥.试论高职院校开展文化教育素质的体系构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校报,,(3).

[4]刘伟辉.陈国生.旅游专科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与通识课程体系建设[J].

[5]人力资源研究.2007,(1)

[6]陆枚.论职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J].南昌高专学报,,(6).

[7]裴凤琴.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篇3:浅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培养与教育论文

浅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培养与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文素质;培养;措施

论文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热门专业,但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某些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通过分析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指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途径和措施。

旅游业是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决定了它是一项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化事业。这要求旅游行业所有的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尤其是相应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旅游人才培养急剧增加的过程中,高职旅游专业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正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但外延发展过快,影响内涵建设,部分高职院校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抢生源、抢市场,导致教学思想、师资力量、教材设备、实践基地等建设严重滞后,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无法精细化,使得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遭到忽视,出现了我们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水平面临着良莠不齐,特别是人文素质明显偏低的的窘况。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通常是指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其外在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丰富的人文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其人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把握旅游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从人类自身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旅游业、发展旅游业。

2.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泛指一个人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惟有具有人文精神,我们的学生才会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才懂得如何热爱旅游事业,关心旅游者,才能引导旅游者并与之一起,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人文行为

一个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唤起对人的生命本身带有终极性质的追问,养成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即是人文行为。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一个人具有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那么人文行为则是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人文知识的内化即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我们学生的人文行为应表现在:他的知识是丰富的,他的心胸是宽广的,他的举止是文雅的,他的行为是勇敢的,他懂得如何善待旅游者,善待社会和大自然。

二、高职旅游专业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1.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中存在着过分突出“职业属性”而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令人堪忧,人文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亟待加强。对人才素质评估体系的不合理,对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估以定量化的方式为主,忽视了塑造和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削弱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方式单一。高职教育针对的是较高层次的社会实际应用性职位岗位,这种教育的针对性,决定着它的市场导向性。而市场经济讲求的时间观念和效益意识,注重实用主义。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效益的发挥具有急切企求心理,即希望上岗者能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为了迎合市场的这种需求,职业教育中教与学双方面都出现了功利主义泛滥的'现象。人文传统被淡化,人文教育被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偏重于学生技能的训练,没有有效地把科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并整合起来,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形成整体人文气氛。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等非功利的知识缺乏兴趣,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对世界文化了解不够,缺乏历史的观念、民族的认同感和广阔的胸怀。那些可直接、快速产生“效益”的知识才受到广泛重视。不少总是以“有用”(实用并直接有用)为标准。“有用”则选、则学。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由于过分突出“职业属性”因而忽视人文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忽视人文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造成人文教育力量的不足,教学水平不高,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限的人文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上述现象使得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过于集中在某些知识和技能方面,而忽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正因如此,造成了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人文素质欠缺,服务质量不高的后果。

三、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谓人文素质,就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促使学生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它是以培养学生优良人文精神为使命的教育类型,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专门教育;不是职业教育,而是职责教育;不是成人教育,而是成才教育。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在追求技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观念同样极为重要。因此,在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许多国家再次注重对未来社会公民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美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强调认识和汲取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文学、音乐、传统文化丰富和充实现代学校课程,以陶冶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育措施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学生人文素质评估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应转变传统观念,实行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建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估体系,完善对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想道德、社会活动参与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标。将定性指标与定量评分相结合,追踪考证,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2.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人文修养水平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文教育应高度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课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掘专业学科中的人文、历史背景,在专业教育中贯彻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3.拓宽教育内容和形式,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要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环境及社会环境,灵活变动或补充教学内容。因此,学校应当把当地的人文资源、人文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社会环境等知识纳入正常教学之中,尽量提高学生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最大限度地把旅游专业教学活动与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旅游业实际联系起来。并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当中去,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需要我们以现代化的观念去引导,以物质化的环境去美化,以经典性的活动去演绎,以科学性的制度去维护。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5.实行校企联合,强化旅游管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旅游业务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充分重视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主动与企业沟通,加强交流,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都能够拥有实践理论、展示才华、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旅游业人文内涵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屈曙光.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6).

[2]李伟丽.导游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3]马晓霞,薛林军.高职学生人文教育浅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4).

[4]魏文芳.关于深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篇4: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高职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由于诸多原因,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还是理论偏多,实践偏少,没有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本文主要根据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给高职院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带来了机会。很多高职院校都以此为契机,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没有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缺失。

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是:行业指向性明确,应用性强,主要为旅行社、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酒店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

高职院校专门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教育,更应考虑旅游行业对管理层面人才的特殊性需求,重视和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如何构建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新型的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分四个层次若干点:

一、构建成熟的专业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理论知识得到内化认知的根本途径。大部分的专业都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强调职业基础素质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一)实践教学类型多样,覆盖面要广。

所开设的实训课程除了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考察等方面外,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比如旅游心理学、广西导游等课程,也应该结合我们广西的主要景点:桂林漓江、南宁青秀山、桂平西山等进行实训。

(二)实践教学手段丰富,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可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旅游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过程应可遵循以下步骤:分析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还可以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让学生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决策能力。

(2)旅游管理学习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在限定条件下的模仿练习解决,比如模拟导游学,要求学生模拟带团到南山公园玩,教师可以说出一些要求,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愿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决定,然后进行比较,在小组之间决出胜负。

(3)旅游行业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把旅游行业中的某些工作岗位,比如酒店管理的前台接待员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

(三)深化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层面

能力培养需要深化。实践教学除了专业技能训练,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第一层次能力的培养外,更要培养学生的第二层次能力,比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

二、健全实习基地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一是按行业标准完善在现有酒店管理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设施设备;二是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在同一个实习场地进行多种技能培训:三是建立自己的酒店、旅行社、培训中心等设施,支持院校自办的相关产业成为标准化实习基地。此外,学校应该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通过各种渠道督促校外实习基地使其进一步稳定、拓展和开放。

三、提高实践教师的素质,建立综合考核制度

(1)提高实践教师的素质,首先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参加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邀请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建立综合考核制度。首先改革考核项目,将课程实践、案例讨论,集中性与经常性实习、参与项目等学校规定范围的实习列入考核体系;其次改革考核方法,除采用开卷或者闭卷形式进行考核外,还可以加上技能考核+口语表达等形式。比如对旅游服务礼仪这门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施校外企业实践,顶岗实习

校外企业实践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一方面,校外企业具有旅游行业的真实环境,与市场紧密相联,可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大部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紧张,设备设施落后”,因此,学校应该寻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整合利用企业资源,搭建校企联合办学平台,让学生到旅游相关企业去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同时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旅游企业解决路线开发、生产管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条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从而实现双赢。酒店见习可到区内三星级的大酒店,分别在前厅、客房部、餐饮部进行观摩和顶岗实习;景区顶岗实习,“可安排在3A级以上的风景区,分别在游客接待中心、导游中心、营销部、工程部、策划部进行实习,主要参与景区的实际工作,通过实习,熟悉景区经营及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得到检验”。

篇5: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论文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普遍人文素养不强,是现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面临的最大阻碍。很多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并不是相关专业毕业,而是被学校分配到这个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后临时培养的教师。这样就出现了教师专业能力薄弱,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文教育认识不深的弊病。中职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文教育上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人文教育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直接导致教师在人文教育上的授课受到压缩,不能在人文教育中贯彻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于是在与学生的沟通方面不能及时、有效,大大降低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程度。相较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职学生存在知识基础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明显低弱,由于在成绩上的偏低,导致中职学生在心理上更自卑,与人沟通等方面存在抵触心理,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存在较大偏差。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概念及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职学生的人文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增长得到显著提高,旅游成为人们放松心情的普遍方式。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1.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内容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它以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为基本理论,以培养旅游企业的一线管理人才为目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文教育首先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基本要求。心理素质教育能够培养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时具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在面对挫折、困难时迎头奋进,有较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和社交能力。与人交往时懂得合作、团结,能够胜任旅游管理工作。

2.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将面对不同的人和事,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学习工作中的情感,用正确的价值观作出判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在学习工作中发现景点独特的美,使学习工作更得心应手,充满乐趣。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勤于思考,具有开阔的思维视角,创新思路,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三、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加强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目前形势下重要的使命。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却参差不齐。从某种角度说,旅游工作着就是人文工作者,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文教育的中心在于将人作为教育的重点,树立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此,教师应巩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文教育的.教学方式,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导他们要树立严谨的治学观念,在学习上要求真务实,还要教会他们自学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知识不断探求的求知欲。并且,教师应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人看待,对他们独立的人格加以肯定和尊重,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通过语文教学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也是“教人做人处事的教育”,语文学科在篇目的选择上以人文因素为重,语文教学的任务目标也最为明确,在人文教育上的优势显而易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文学、艺术等内容提高审美能力,健全心理素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虚拟学生工作中的场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勇于表现自己,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在工作生活中的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

在信息化持续深入的今天,如何从容面对各种机会和挑战,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理念。拥有开阔的思维方式能使学生在已学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换一个视角看问题,得到更高效的处理方式。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模拟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创新的力量。或者在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旅游管理专业的新动向、新研究,鼓励学生对新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如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课时专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完成思考的完善等内容,在实践中深化对创新的认识。

4.优化行为方式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是人文素养的体现,是人文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外在表现。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教师应最大化地优化学生的行为方式,让人文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自由选择要讨论的问题,在学生之间自由讨论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学会理解、倾听和合作。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的社会环境变成了信息化时代,多元化的信息传递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轻松,学生的融入度更高。如教师可以制作PPT课件,合理利用图片、文字、视频、声音等形式进行课件的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如将景点内容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体会更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等。

四、结束语

旅游从业人员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加大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度,提高旅游管理人员的整体人文素养,推动中国早日成长为世界旅游强国。

篇6: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论文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

(一)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薄弱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创业课教师,大多是由他科教师兼任。基本不开展教研、交流、学习,专业化程度较低,授课也往往是纸上谈兵地从宏观角度传授创业的基本常识,这种以肤浅的书本知识去指导具体实际操作的做法,显然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即便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创业指导机构,但其教师队伍薄弱决定了这些机构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二)创业实践参与度不高

旅游管理专业如果没有实践经验的积累,是很难提高专业能力的。目前,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真正参与创业实践的比例不高。一方面,是因为主观上未能认识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创业实践是一项超前性投资的学科,而学生的功利心理往往较强,不愿意在大量的实践中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创业教育课程专业程度较低,导致无法为学生提供一套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实践方案和项目,即使有也是内容单一,难以引起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二、创业教育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创业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需要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要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力求在国家的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另外,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服务需求,这给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及机会。

(二)创业教育是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职旅游教育是当前国家经济转型时期新兴学科,是国家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战略之后被寄予高度重视的学科。如果没能从科学的角度顶层设计好这一学科的教育体系,就会使原本的优势变成劣势,无法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中发展壮大,更谈不上学生的前途和学科的前景。

(三)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刚性需求

国家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910万人的峰值。然而就业岗位的数量,仅仅呈缓慢小幅上涨的.趋势,由此看来就业压力异常严重。因此,从长期的竞争发展来看,加强创业教育是未雨绸缪的必然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创业,比如开办客栈、旅行社、酒水吧等,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也可以为他人制造就业机会。学生只有从被动地接受挑选变为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提升个人的创业水平,才能为个人占得就业先机,进而带动整个旅游专业就业的良性发展。

(四)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成熟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局限性,只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起步很晚,重视程度较低,理念落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锻炼和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成熟度与就业竞争力都偏低,加强创业能力培养,可以让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中,修正个人的能力盲区,提升个体的创业水平,为走向社会之后的择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增强个人的社会竞争力。

三、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

学校应当从旅游管理的就业型人才观向创业型人才观转变,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报纸等宣传工具,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关注国家旅游发展方向及自主创业的政策,坚持长期的正面导向性宣传。还要树立学生创业标杆和榜样,对创业标兵给予奖励和扶持,力求在校园中形成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创业理念和信念根植学生的内心。

(二)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要加强教研探讨、顶层设计,编纂一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材。同时,必须确保创业教育课程比重有所增加,让创业教育以常态教学的形象出现在教学体系中,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同时,做好科学的内容设计,通过大量的参观、体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让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科学有力的支撑。另外,设定相应的课程考评体系,着重突出创业能力评价,将学生参加旅游管理实践时的具体表现、取得成果、团队配合、个体发挥、全局贡献等方面纳入考核的范畴,进行综合的评定。

(三)优化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必须设置专业的旅游创业课任课教师,并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以保证教学行为的专业性和教授内容的前沿性。还要借鉴国外商学院的成功经验,鼓励本专业教师开展旅游创业活动。一方面,以亲自“下水”的精神带动和鼓舞学生的创业勇气;另一方面,教师只有亲自创业,才能掌握到最直接实用的创业技能,激发出最多的创业灵感,收集到最新鲜的创业政策资讯,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另外,有了实业的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带入自己的创业活动中,用社会中的实战模式代替课堂上的假想模式,这样的教学,一定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四)积极拓展创业实践渠道

旅游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因其特殊性,必须突破以往固有的传统授课方式,将课堂延伸到社会环境当中。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实践训练。学校要建立高校学生创业平台,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帮助,协调解决学生遇到的棘手问题。还要创立旅游管理创业训练项目,由教师引导,积极申报课题,组织调研,形成创业成果。还要鼓励学生组建创业社团,加强组织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协作,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激发创意、制订计划、谋求合作,从而使自身从中获得创业的第一手经验。学校的院系方面还应积极联系酒店、旅行社等单位,开展交流合作,争取更多的创业锻炼岗位,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开展讲座,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如果条件成熟,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开办旅游创业实体,如开办小型客栈、水吧仓买、短途旅行社等,在真正的竞争中,开拓创业思路、激发潜在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总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活动需要得到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各方合力助力高职学生的创业活动,他们的专业优势、潜在能力才会被点燃和激发,创业之路才会从梦想走进现实。

篇7: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

摘 要:高职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猛,成绩卓著,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其教学手段和方法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需要以其自身特点为前提,探索教学方法的革新。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我们应弄清一个问题:要对高职教育进行准确定位,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准确把握高职教学特点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有教学方法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笔者拟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

高职教育的教学与其它教育类型、层次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有以下八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导向性

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就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行业通用技能)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职业特定技能);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核心能力)[1]。

(二)教学对象的较大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因而分析和研究教学对象很有必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起点不一,差别较大。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较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但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难度较大,出现“管理难,教学难”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三)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

机动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和时间的组合方式灵活多样,即弹性学制。二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不同,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情况。三是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总之,通过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四)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二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三是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努力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五)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一是教、学、研、产是一个既有各自功能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做到协调统一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二是既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又能发挥其各自的教育功能。

二、旅游管理专业特征

(一)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强调学生参与

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课程一般都是模块式,分三年进行。在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及自我学习能力,主要由课堂参与、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外出考察、毕业论文组成。第一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口语训练、旅游法规、中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等专业基础必修课。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带学生到安徽皖南进行为期一周的.民俗自然风情考察。第二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客源国概况、旅游心理学、实地导游、旅游产品策划等专业必修课,并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带学生在南京市内景点进行导游实习,第二学期到华东四市(无锡、苏州、上海、杭州)进行为期一周的导游见习。第三年学分第一学期课程有旅游会展、旅游投资学、应用英语等专业选修课程,第二学期主要是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旅行社和酒店的毕业实习。

(二)教学内容围绕导游职业资格证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全国导游职业资格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由旅游机构制定出旅游领域的能力标准,以此来衡量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些标准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课程与职业的匹配程度比较高。在核心技能课程的开发中,注重课程内容自身的逻辑性与职业要求的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是面向世界、面向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需要的,观念新、内容广,并且注重学生方法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行业指导性。

(三)教学手段灵活,强调团队合作,加强实践锻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扩大讲课信息量,增强趣味性与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如外出考察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视听教学、分组作业等,都属于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工作,分组讨论、分组作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形式。外地考察和实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工作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实习单位包括大众性的旅游公司、旅游景点、旅馆、旅游机构和旅行代理公司等。

(四)师资要求严格,强调教师的双师资格

实际工作经验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求专业教师每人都持有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有一定的旅行社或酒店的挂职锻炼经验。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征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将有关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等较为直观可感的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些具有较多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内容的课程比较适合采取此种教学方法,如“导游基础”、“华东旅游”、“旅游美学”、“客源国概况”等专业课。例如:《客源国概况》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介绍与我国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周边国家的地理、历史、民族、语言、宗教、风俗、旅游业发展等内容;借助于网络,搜集客源国家的地图、国徽、国花、国树、服饰、饮食、旅游资源等等,通过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

需要说明的是,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需要制作相关课程的课件,而课件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课件制作既需要一定的技术保障,同时要充分考虑与教学内容的交互性、衔接性,以及画面的艺术性。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首创。运用此法进行教学,在管理科类的专业中是较早也较普遍的。因为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角色进入“现场”,以决策者的身份面临现实问题,负起责任,而不是旁观者。所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在各专业课程中广泛应用。

如何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关键注意以下两点:

1、案例必须具备典型性

案例要有分析价值。旅游管理专业中,各专业课程专门的配套案例教材本就极少,大多数一、二年前的“老”案例,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不能光依靠书本上的案例,而应自己做好案例的搜集、整理工作。笔者认为从《中国旅游报》上搜集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中国旅游报》是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国最权威的,对全国旅游市场最具导向力的行业大报。从这上面搜集案例,真实性、时效性能得到保证,教师再从中选择较典型、可分析性强的,相信好的案例会源源而来。旅游教学案例的选择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根据所讲授知识点的实际需要,对案例进行精心挑选,使所选案例有典型性,能代表某一现象本质,可举一反三;同时案例应有启发性,留有思考余地,让人深思。

2、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

不同类型的案例,对于学生教授方法也不同。在教学中,应考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2]。

(三)换位式教学

换位式教学就是在某些课程中的某些教学环节中师生换位,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讲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旅游公关礼仪”、“导游业务”等课程,教师将有关教学内容事先布置清楚,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发挥情况,随机应变提出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篇8: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论文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项学习任务。毕业设计是教育管理部门考查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毕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是否扎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无法满足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问题,其原因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思考,以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撰写理论性论文,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是确保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并不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否则便脱离了高职教育本身的办学宗旨。第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应该结合实际岗位情况,贴近旅游管理工作。但是,大多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很难深入企业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或者参与企业实习的时间过短,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关键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论文与实践应用联系不密切。第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脱离其他教学环节。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容易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毕业设计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与其他教学环节在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脱节,进一步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效果。第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和诚实守信的态度。由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熟练掌握论文撰写技巧,有时毕业论文的要求超越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造成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大量抄袭其他学术论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这些问题都有悖于毕业论文撰写的初衷,长此以往形成了不良的学习风气。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要求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教师在组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岗位布置毕业设计任务,包括旅行社导游岗位、酒店管理岗位等。例如,教师可以将“XX旅行社云南7日游综合服务设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要包含旅客出发的不同地点、旅客人员构成、旅行途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和法律依据,学生以实际工作人员的身份,设计云南7日旅游线路,针对联络、景点、导游等具体工作事宜制定详细服务方案,按照旅游管理部门的规范和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旅行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安排旅客入住酒店服务工作中,同样要求学生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设计服务方案,预先模拟旅客入住酒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由于以上毕业设计的学习任务明确,贴近就业实际,要求具体到位,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气氛,提高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有效解决毕业设计与旅游管理工作脱节的问题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毕业设计要以仿真模式开展,除了服务对象是虚拟存在的,其他环节的学习任务必须以真实工作情境进行。例如,在以提供旅游服务的毕业设计中,关于旅客搭乘航班班次、酒店名称、房型价格、景点消费、游览时间、餐饮服务、旅游车辆保障、出发及到达时间等,都要求真实具体。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查询真实有效的资料作为依据和支撑,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旅游合同、线路安排、接待计划、费用开支等相关文档和表格,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完成一次旅游带团工作。由此,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操作的能力,防止毕业设计与旅游管理工作脱节等问题的出现。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毕业设计与实习一体化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作为高职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应该加强与学生顶岗实习的结合。为了确保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当地旅行社、酒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后,可以投入到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选择具有国际标准的企业,侧重于对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培养,聘请企业高级专业人才作为实习讲师,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由此,学生可以接受理念先进的实际工作指导,以及科学严谨的职业工作训练,进一步提高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为了能够使毕业设计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学生实习企业共同制定毕业设计方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以保证毕业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资料收集、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论文撰写,能够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积极实行校企合作的“双指导”教师制度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也是职业技能训练,更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只将其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部分,而是要坚持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明确毕业设计的功能,采取校企合作的“双指导”教师制度,使每个学生同时拥有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多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校外导师的旅游管理相关工作经验较多,校内外导师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五)改革毕业设计答辩方式,构建科学考核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采取毕业答辩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聘请实习基地的校外导师作为答辩评委。毕业答辩不但是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毕业答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毕业答辩作为学生展示自身能力水平的平台,学生可以尽情阐述自己设计的旅游服务内容,回答评委们提出的与实际岗位工作相关的各种问题,按照校外评委的要求完成现场实践操作。评委们在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深入拓展知识层面。由于校外评为具有丰富的旅游工作经验,能够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实践操作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精神,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路径提出若干思考建议,包括毕业设计选题要贴近实际工作、内容设计真实合理、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改革毕业答辩方式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创新意识。同时,毕业设计的改革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顺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丽新,王建华.关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18).

[2]刘丽娜,高荣林.谈高职高专教育毕业设计之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03).

[3]张学忱,高柏.大学生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创新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09).

[4]韩丽萍.毕业设计的变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11).

[9]张红专,刘建湘.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14).

[10]贾玉云.中美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比较分析与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篇9: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形式不断变化,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正方兴未艾。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很大的数量空间;然而由于起点低、发展快,我国和我省旅游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现代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管理能力与管理技术并重,这一点十分符合高职教育的教育特色。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出既有专业水平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应用性人才,是我们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系统分析实践性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从而基本架构出实践性教学的大致轮廊,用于指导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水平。

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职业技能使用、证书就业管用”的管理技术应用人才。实践教学是实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的比重达40%~50%。实践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旅游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

实践技能分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大模块及关键能力。就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在基本技能中包括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计算机操作、外语、自理和自律等技能。专业技能模块则包括导游业务、旅游景点综述、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模拟导游、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与民俗、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关键能力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心理承受、组织管理、发展创新等项目的培养与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在学校实训室、实训中心内完成。实训中心根据教学计划中的实训课时,保证每个学生达到规定的要求和实践时间,在达到相应的实训要求后,参加国家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和国家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的考试。考试合格后,获得国家英语等级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和国家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方可毕业。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入学后3~4个学期内完成该专业要求的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模块。

学生在达到实践教学的基本技能后,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从事所学专业的基本技能,我院根据旅游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在校内建立了设施较为齐备的旅游专业多媒体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餐厅服务实训室。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在学校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实训内容和指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效果良好,为学生进行实习一考证一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我院通过校企协商,签订协议,建有多种校外实训基地:浙江钱塘旅业投资有限公司(集团下辖十四家星级酒店、一家旅行社,总部在杭州市)、西宁宾馆、青海旅游总公司、西海国际旅行社、蓝天旅行社、乐都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湖旅游发展总公司、青海国际旅行社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由于学生通过在校内、校外实训中心实习己经基本达到了导游、饭店、酒店操作的要求,到企业后能较快地适应旅游类导游业务、饭店管理、酒店管理的要求,大多数学生在企业毕业实习时企业就己与学生达成就业意向。

2、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2.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础知识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系列实验来完成。为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各理论课程都含有课内实训,例如,“导游业务实训”、“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训”、“旅游景点综述实训”等。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模拟和实验等方式,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2.2—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主要通过学校实训中心的实训教学和实践教学基地来完成。实践教学各坏节除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群)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包括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基本能力。如学生在导游过程中培养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要真正合理、科学,熟练掌握却要付出一番努力。另外,通过实训实习,培养学生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组织的能力等。

2.3突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能力由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构成。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能力等。专业能力则包括导游业务能力、旅游景点综述能力、旅游公共关系能力、旅游市场营销能力、模拟导游能力、旅游规划与开发能力、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应用旅游政策与法规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的应用实习一多媒体教室实训——校内实训中心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一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来逐步完成。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模块中,适当増加一些探索性内容,针对解决一个旅游企业的实际问题,设计出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

3、实践教学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3.1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要注重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统一。近年来,学校已经建设了设施较为齐备的旅游专业多媒体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餐厅服务实训室。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建立产学结合的教育战略联盟。学校与浙江钱塘旅业投资有限公司(集团下辖十四家星级酒店、一家旅行社,总部在杭州市)青海胜利宾馆、西宁宾馆、青海汇通建国宾馆、青海旅游总公司、西海国际旅行社、蓝天旅行社、乐都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湖旅游发展总公司、青海国际旅行社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与多家旅游企业、旅行社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共同树立起产学共同培养人才和科技研究的现代企业意识和现代教育思想,互利双赢,形式多样。

3.2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通过设立教材建设基金,鼓励和组织旅游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训中心和实践基地的实际状况,体现岗位(群)的针对性、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编写了校内实践教学教材和校外实践教

学讲义。内容覆盖导游业务实务、旅游景点综述实务、旅游公共关系实务、旅游市场营销实务、模拟导游实务、旅游规划与开发实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指导书等,逐步建设和完善了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3.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带队实习到旅游企业,深入第一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情况和企业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并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理论方面的难题。这样,既锻炼了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又为学生创造了技能学习和就业的平台。还可通过招聘、外聘、进修和企业培训等手段,优化实践教学教师的结构,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3.4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

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实践基地的管理模式、实训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训模式教学改革中将根据旅游企业、旅行社的实际情况,将旅游管理、饭店管理、酒店管理的主要工作流程的操作训练方式分为三种模式:

模式一:基础实训模式。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第二,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实训任务、方法和步骤。第三,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和必备的知识(教师辅导)第四,学生按照实训内容进行操作训练(教师辅导)第五学习评价。

模式二:角色实训模式。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第二,按某一类型的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担任不同职务(扮演不同角色)第三,各组学生查阅资料、做知识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第四,角色模拟实训。第五,角色互换、角色准备等。第六,学习评价。

模式三:项目实训模式。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第二,教师设置情境,明确实训任务(布置实训课业)第三,学生按项目分组,确定操作计划、步骤、方法等。第四,各项目小组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做知识准备。第五,各项目小组分析研究资料,以方案、调查报告、、小作品等形式完成课业。第六,全班进行课业交流。第七,学习评价。

通过这三种模式的教学,达到了以创建行动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目的,以培养学生旅游业务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文章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实践技能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提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一体系指导下进一步探讨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改革,又从理论到实际的思维角度,概括了实践教学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这无疑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实际教学活动给予指导,为实现培养高水平应用性旅游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篇10:教育管理 -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教育管理 -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教师和医生、律师一样属于“专业人员”。但这仅仅是从法律上作了认可,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未能得到认可,在人们看来,似乎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便可以成为一名教师,甚至一些对教育工作十分生疏的外行对教育教学也来评头论足,无形中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没有行业本身的技术优势。

何谓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唐玉光博士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欲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必须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这一专业有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其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主要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人才。因此,具备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除了必须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当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

1、专业知识的发展

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首先要具备普通文化知识,即社会、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常识,以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其次要有学科专业知识,要精通学科本身的一些概念、原理、事实,能把握学科知识的体系和概念的结构,具有缜密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还要具有该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知识的进展和最新动态。第三,要具备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教育的目的、功能、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掌握课程的设置及知识安排体系,熟悉常用的教学方法等。

2、掌握教学技巧

娴熟地运用教学技巧有助于改善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技巧的运用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导入新课时,要考虑采用什么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提问时,要讲究发问的技巧,所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运用教具、模型时也应有技巧,既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分散其注意力,既要有利于形成表象,又要有利于借助教具进行抽象概括。此外还应当在组织活动、沟通表达、课堂管理、学生廉价等方面讲究技巧。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伴随着21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的大潮开始向人们迅猛袭来。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扩大教育规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必须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检索资料、统计分析,能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条件具备的能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4、确立健全的专业情意

这里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和情感以及如何看待教育的对象、如何对对象实施教育等。做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为能从事教育事业而终身无憾,此外还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时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搞精英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张扬人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全新的学生主体意识,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声誉权和隐私权,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能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改善自己的人格特征,用自己的人格和灵魂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二、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进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最基本的最有效的途径。对处于基层的教师来说,我们提倡切合实际的,旨在改善教育、教学行为的教育研究。

1、进行个案研究

①建立个案。教师针对自己过去的经验或正在经历的实际情况,整理分析建立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个案描述,使别人能够通过个案的描述来了解整个个案,并得到某种替代的经验。个案描述就象一个故事,且是情境化的,常对一个特定的学校、教师、班级学生时间、地点和事情,可提供相关信息。让他人了解某种特定的处境并深思在此处境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并从中体会出意义。

②个案研讨。引导教师对某些个案描述进行深度讨论思考。由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单纯从经验中学或单纯从理论中学习难以促进发展,因此个案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讨论每个个案过程中,可以经过反思把它关联到比较一般的现象。 2、反思教学行为 一堂课结束后,如能坚持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对教师来说大有裨益。反思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目标达到吗?达到的标志是什么?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进程有无差距?怎么处理的?这堂课存在哪些问题?哪个是最关键性的问题?下一节课如何处理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在这堂课中,对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将这事记录下来。

3、撰写科研论文

三、教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一般来说,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有三种类型:成果评价、教学行为评价、素质评价。与此对应的指标为效能指标、履行职责指标和教师素质指标。素质指标是从教师所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任务应具备素质和素质提高的程度提出的指标。因为教师专业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能力、思想素质以及较高的知识水平。因此教师素质评价在教师聘任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评价教师既要从所教对象的素质的提高来评价,还要从教师自身素质在教学中得到提高的程度来评价。(把对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教师是否不断进行知识充电,是否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以及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等方面去评价教师。只有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纳入教师评价指标,才能真正以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才能以此推动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篇11: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基础建筑投入不断加大、各地建筑工程也在热火朝天地开展,既懂施工又会管理的人才缺口越来越严重。面对社会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需求量大、专业要求高的现状,如何培养专业性人才成为当下高职学校工程管理专业首要面对的问题之一。以此为出发点,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进行简要的探索与思考。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向不清晰

由于其就业前景十分明朗,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无论是在高职

院校,还是在各大高校都是一门热门的专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本身的教学方向却不清晰,有的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着重强调工程管理与工程法律;有的院校则更为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这使得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基础不同,有的属于专业型管理人才或技术型人才,有的则属于复合型人才,不符合社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需求。

(二)课程设计不平衡

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很多高职学校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采用课程设计一体化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设计阶段,却缺乏理论性的引导和实践支撑,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十分混乱,并且为了追求教学效率,盲目加强各个学科的学习压力,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学习负担,也不利于高效性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手段太单一

高等院校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在教学模式上一般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论是理论内容还是实践教学,基本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因此,学生的技术性本身存在一定问题。同时,高职专科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在理论学习的能力上比较薄弱,因此不断强调理论学习,加强学习压力反而适得其反。

(四)师资力量不均匀

相比本科院校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就出现了师资力量分配不均的现象。实际上,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本身是实效性高于理论性的,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实践带队,帮助学生完成实践教学,掌握实践知识。而由于师资水平有限,师资力量不均的原因,致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无法顺利得到有效的指导,学生需要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来完成学习。

二、培养专业人才的对策及思考

要培养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需要从教学方向、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师资力量四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打造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才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达成社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保障学生的就业前景。

(一)明确方向

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实际的教学现状制定教学方向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在当下经济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社会更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

(二)完善体系

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是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的设计,以学生的就业方向为改革前提,根据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具体动向,充分结合对行业长远的审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计划的合理分配,侧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其他方面内容的教学活动活动作为补充。

(三)丰富教学

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对教学参与的积极性。目前高等院校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将直接导致学生厌倦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明确教学方向、完善教学体系后,就要针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或多种微课教学资源,为学生生动立体地展现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针对建筑工程管理这一块内容,让学生选取案例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方案设计,加强其实践操作能力。有条件的院校可配备实训基地或运用沙盘模拟实训,不断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完备师资

完备的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为加强教学综合素质,高等院校本身要鼓励教师多学习,可组织教师进行各类进修活动,帮助教师提升自身,并与时俱进,不断深入学习,从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两方面入手,加强教师的实训能力,保证教师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是高等院校、教师与学生自身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的配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则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并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为合格人才的培养做准备。

篇12:对安图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管理论文

对安图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管理论文

摘要:

文章在分析安图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乡村旅游特点要求,指出安图发展乡村旅游应与长白山旅游产业相结合,统一规划,全面设计.作为安图县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塑造“诚信、进取、文明”的新风貌,提升长白山生态经济强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

安图县;乡村旅游;思考

引言

安图县地处长白山腹地,有“长白山下第一县”之称,是我县最大的资源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旅游业发展虽有进步,但还存在旅游基础设施差、景区档次不够、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等问题。

1、解读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以独特的乡村文化景观、幽美的农业生态环境、参与性强的农事生产活动、传统的民族习俗等为旅游资源,以都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融观赏、考察、参与、娱乐、餐饮、购物、学习、度假于一体,以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娱乐求知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起源于l9世纪30年代的欧洲。

19世纪8O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关注程度的提高,世界范围的“绿色运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乡村旅游开始于1992年休闲之都――成都的郊区龙泉驿书房村的桃花节。

2、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县在“以长白山文化为底蕴的生态经济强县”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坚持发展特色经济,逐步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为基地、生态旅游业为先导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依托长白山发展旅游,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我县乡村旅游的景区、景点已初具雏形,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具备了开发以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游、农业旅游、养殖及药材种植观光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乡村游”景区、景点有餐饮美食街、漂流等有10处,分别在九个乡镇区域内,主要集中分布于明长公路沿线。具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生态沟系(主要指山庄、钓鱼场、种植基地等结合饭店等接待场所)21处,主要分布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城镇周边,如明月镇、松江镇、二道镇。

我县“乡村游”年总接待能力8万人,实际接待人数6万人,并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年乡村游总收入在1200万元左右。游客多是利用假期以朋友聚会、家庭聚会、集体联欢等方式的自驾游。

另外,我县还有五虎山、明月湖、奶头山、药水泉等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和前景的乡村旅游资源1O余处。相关项目的统一规划和对外招商引资正在有序推进。

3、存在的问题

3.1规模小.品位低、服务和管理水平低由于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最初发源于个体小饭店、小作坊、小鱼场等,投资实力和规模有限,没有市场定位的理念,服务意识和档次都无法与正规服务行业相比,管理水平更是无从谈起。

3.2乡村游产品类型同质化严重

各“农家乐”提供的服务项目大同小异,仅停留于吃农家饭、钓鱼、喝茶、唱歌、打牌等常规活动。由于地理位置趋同,创业出发点近似,创业技能和理念比较原始和低层次,造成大部分服务项目都是吃农家饭等雷同旅游产品和娱乐内容,不可避免的产生没有新意和恶性竞争。

3.3缺少统一布局,缺乏地域特色.竞争力弱农家乐和乡村游都是白发创业,没有明确的组织协调机构,缺乏统一策划和安排部署,没有结合各自实际特点,策划包装项目,更谈不上细分市场,提前定位,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特色项目,造成有限的资源过于集中,重复建设等浪费现象,缺乏核心竞争力。

4、解决问题的建议

4.1统一谋划,突出特色.细化功能。形成互补我县各乡镇的资源状况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在统筹县域内各地优势的基础上,突出特色。要深入研究总结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打造不同的特色,相对于外地游客的一次游、一线游,本地区城镇居民的郊外游将渐渐发展为反复游、周期游、过夜游等。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包装不同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拉长游客消费的时间和空间才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健康有序发展。

4.2整体包装。加强对外宣传,树立整体形象和区域品牌“乡村游”的生命力在于特色和游客量。将“农家乐”捆绑起来统一包装营销,同时对已经有的品牌实旖产业化经营,大力挖掘民俗,尤其要借助朝鲜族民俗、满族民俗等与民间生活有紧密关系的农家生活开展经营项目。结合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吃、自酿饮品、手工艺品、文化产品等开发相关旅游产品,扩大自有特点,丰富旅游内容。

4.3统一标准.加强培训。从基础做起。强化服务观念。提升管理水平旅游的持久动力就是服务,有水平、高质量的优质服务,是一个地区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要常抓不懈,统一服务标准,加大培训力度,从行政管理人员,到最普通的员工都应该得到全面专业化的正规培训,强化服务观念,夯实基础,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蒙謇,周鸿,徐坚.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究,,7(4):136―139.

[2]王秀红.“农家乐”的生态性特点分析[J].当代经理人,,2(1):107―108.

[3]邹宏霞.对湖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6):30―33.

[4]蔡敏华.丽水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对策[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8(4):119―123

篇1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实践的思考的旅游管理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实践的思考的旅游管理论文

翻转课堂教学法最近几年非常流行,笔者于参加了中国大学M00C网站,北京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法》的M00C,并顺利地通过了学习和考试,取得了该M00C课程优秀证书。在上半学期内,笔者对学校某个班级的一门课程进行了部分翻转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翻转课堂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革新的教育模式:学生课下学习知识而课上运用知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按照自己的进度自主学习;老师不再是在课堂上满堂灌,而是需要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能力。这种模式在国内外均有成功的案例,优势主要体现在学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学生动手能力更强。甚至有专家提出,这种模式未来将成为大学教学的主要授课模式。

教学分为知识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过程。传统课堂知识传递是在学校完成的,老师课堂上讲解多个知识点,但学生吸收内化的程度则因人而异,这就导致了学习效果差异特别大。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由先教后学变为了先学后教,课堂主要不是用来获取知识,而是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旅游行业是一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行业,很多知识不光是要达到记忆和理解层次,而是要更进一步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非常适合翻转教学。近几年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使用普遍,使得人们随时可以调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储存知识巳经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现在也正是旅游转型升级之时,旅游业变化迅猛,新的景点、新的模式层出不穷,想要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有以后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这种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具有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翻转课堂实验介绍

笔者在大二的学生中选取了两个班作为实验班级,在开设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中,挑选了“旅行社产品设计”这一模块作为翻转教学的内容。

根据往年经验,由于本门课程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授老师也有很多实践经验,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较高,也有一定的参与程度,但学生是高职学生,一般高考成绩只有200~400分,基础不太好,学习习惯也不太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笔者录制了三个有关旅行社产品设计原则的视频,在课前传给学生,并告知接下来的四周翻转课堂中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一根据不同要求,自行制作出一个旅行社产品。

在教学环境上,笔者安排学生在机房上课,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能联网的电脑。

三、在翻转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难题

1.无法避免滥竽充数的学生。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跟上或者兴趣上喜欢这些挑战,我们也很难跟踪每一个学生的上课状况。

2.自主学习性不强。经过了十几年的被动学习,学生巳经习惯了被逼迫着去学习,让他变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是需要一定过程的,而且如果学生真心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强迫他“自主学习”。

3.学生水平不等。想做好的分层教学,师生比例就需要加大,或者班级结构需要改变,这个会对学校提出难度较大的要求。

4.学生差距拉大。比较有自主性的学生,一般能独立、较快地完成当天布置的任务;比较拖拉的学生,课堂上无法完成任务,课后又没有自主性,不会继续学习,导致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来自自身的难题

1.教学任务发放平台不固定。翻转课堂的开展一定要发放课前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上将做什么,多半还会有相应的教学视频要求学生观看,这就需要有翻转学习的平台系统的辅助,如可汗学院中对于学生学习进展、观看频次、暂停和回放的部分都有清晰记载,教师可以查看这些数据,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图表,清晰地了解课前学习中,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集中于哪些问题?落后者纠结于什么问题?如此,即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策略,开展分组式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但是作为普通老师,很难找到合适的`平台发放。

2.场地安排。翻转课堂中,简单的记忆、理解、运用被放在课前,而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则可以在课中进行。课中往往需要模拟工作中发生的各种场景并进行学习,如笔者实验的“旅行社产品设计”翻转课堂,就需要每位学生有一台能联网的电脑。在传统课堂中,只需要有多媒体投影室,而在翻转课堂中,就需要用到机房。还有些翻转课堂需要在实地进行,更需要解决场地问题。

3.技术欠缺。大部分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中,都包括了微课视频。制作微课视频需要专门的时间、精力和技术,特别是旅游类的微课视频,有的还要到现场实地拍摄,需要不菲的资金和高超的技术。几乎所有的微课视频都牵涉到后期制作和剪辑,想要微课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枯燥的平铺直述是不行的,要多种手段和技术相结合。我通常在一段微课中,运用文字、图片、视频,这需要用到PowerPoint、CamtasiaStudio、GoldWave、会声会影等多款软件,此外还可以使用iSpring、Articulate、Storyline等软件,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前学习并能熟练操作。

4.身份转换不适应。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中老师说话的时间一定要比以前少很多。老师更多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订制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当于导演),而不是如何在课堂中“表演”。这对于不少老师来说需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四、解决思路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提前说明。在实施翻转课堂前,要把翻转课堂的操作模式、目的、意义等向学生说明,在操作流程上,强调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大家掌握课前任务。

2.提高学生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人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3.设计好的课中任务。好的问题设计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将知识点的内容转化为若干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按照自主的节奏和方式一步一步进行有序学习,达到教育目标。翻转课堂的实质,就是以创设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以创设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创设开放性问题,弓I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创设新异悬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创设疑惑陷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以创设巳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我在“旅行社产品设计”这一模块的翻转课堂实验中,设计的课中任务包括:票选全班最想去的景点及线路、设计家庭自由行手册、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设计产品等,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并能完成。

4.发挥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个性化学习来说如虎添翼。笔者在“旅行社产品设计”这一模块的翻转课堂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携程、去哪儿、蚂蜂窝等网站信息资源,按照不同的预算标准,再按照各自喜好的旅游目的地,做出不同的产品。

(二)提高自身素养

1.转换身份。过去,学生是工业产品,他们以原料的姿态走在流水线上,课本是模具,承载了知识,而老师正是流水线上的机器。现在,在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可能更像是在3D打印机上进行打印,自己想把自己打印成什么样子就努力的把自己打印成什么样子。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更多的把教学工作转移到设计教学上分析每个学生,设计各个环节从而更加透彻的让学生理解知识点,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

老师根本上的价值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授知识的人,而是使用翻转课堂一类的活化教学模式去带动学核心价值。

2.学习新的技能。无论是翻转课堂课前任务中微课视频需要的技术,还是翻转课堂课中任务的问题设计能力,都是需要老师积极学习的。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多媒体网络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长处的基础上,不断改变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希望通过笔者在高职层次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能够为其他层次、其他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伍欣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篇14: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考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考论文

引言

虽然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平稳,旅游产业繁荣景气,但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国游客满意度报告》显示,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88,处虽然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平稳,旅游产业繁荣景于“一般”水平,比下降5.78。我国每年气,但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国游客满意度报培养包括中专、大专和本科及以上教育的旅游专业人才约30万人,但这一规模与我国旅游业每年70万的专业人才需求还相差甚远。因此,人才的缺乏无疑成为了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20全国共有1061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旅游大类专业,全国共招生12.91万人,毕业14.32万人,在校39.35万人。分为旅游管理类和餐饮管理与服务类2类,共包括22个专业。其中旅游管理类包括13个专业,全国共招生U.95万人,毕业13.5万人,在校生36.68万人。2013年旅游管理专业全国共招生5.00万人,毕业生6.16万人,在校生15.53万人。2013年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高等院校毕业生总数为18.54万,其中专科生毕业生数为14.32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7.24%。由此可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层骨干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由于各省市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的差异性,从而决定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规格和数量有不同的需求;同时,由于各高职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安排等也不尽相同。然而,通过横向比较,一些高职院校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规格定位不准

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基本以旅行社、宾馆酒店、景区景点等方向为主,课程体系也以这些基层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进行设计,因此一些院校把旅游教育培养目标笼统定位为培养高技术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这种培养目标既没有结合区域的旅游资源特征,也没有体现出本校的专业特色。同时,还存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规格定位上把握不准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过于过于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弱化了实习实训环节,培养的学生最终因缺乏操作技能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与旅游人才市场急需的实践能力强、具备管理潜质的应用型中高级服务管理型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相反,也有一些高职院校过于强调培养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管理知识与理论不足,最终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

1.2课程建设不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变化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在课程建设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上没有平衡好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有些高职院校课程理念传统,注重知识本位,重理论轻实践,而忽视学生接受能力和兴趣培养,缺乏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没有体现能力本位。与之相反,有些高职院校又过分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职业素质养成和后续发展的知识储备。

(2)课程设置雷同,既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也没有按照区域所需求的旅游人才规格来设置课程。

(3)课程设置及其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智慧的旅游、在线旅游以及行业、企业的新规范、新方法、新标准等内容因大多数院校未能及时更新到教学内容之中,从而跟不上行业发展。

(4)现代旅游专业教育对于学生职业兴趣和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课程设置缺乏系统的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教育,设置的选修课程虽然数量不少,但所占的学时比重轻,对于学生的创新、协作、沟通等能力培养不足W。

1.3“双师型”教师资源贫乏,实习实训环节有待改善

目前,在髙职院校中,从旅游企业调人任教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少,多数教师是从大学毕业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有些教师没有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的机会少,缺乏实际岗位上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同时,由于旅游企业对专业建设的参与不足,实习实训环节的设计缺乏系统性,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计划和内容得不到有效地落实和有力地保障。

1.4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目前,多媒体教学是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旅游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已经达成共识;案例教学是各院校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而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在课堂中使用不足,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仍然占有很大比例,而与国际接轨的“双语教学”以及“学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加强。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策略

2.1多方联动,打造“五位一体”的旅游职教联盟

为培养旅游管理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充分整合各种有用资源,在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培训机构、职教研究机构等之间搭建一个交流、互助、资源共享的平台,需要成立“五位一体”的旅游职教联盟如图1所示,从而形成政、校、企等诸元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生共荣的关系。这样不仅解决高职院校专业实训场所不够、师资不足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机制保障。

通过成立联盟,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培训机构咨询机构、大学和职教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使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又承担培养人才的职责,从而使联盟具有以下职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环境;为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提供职业技术培训、认证考试组织、协调与管理;规划专业教材的编写;为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科研活动等提供智力支持;收集研讨相关机构和专家的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建议;进行“课程改革”、“认证考试”;分享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等。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互动共贏,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职业教育体系诸元素之间的经济利益、政策利益、社会利益、人才利益和文化利益的互享,使培养人与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联动,有效克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教学与科研脱节、科研与应用转化脱节等“两张皮”现象,形成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多方联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2.2把握市场需求,研究岗位分析

由于各地方旅游资源的不同,从而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类型以及规格也不尽相同,因此高职院校要依据地方旅游资源,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找准学生就业岗位,认真研究岗位分析,从而为区域旅游业发展培养急需和紧缺的合格人才。比如,贵州、安徽、海南三省对景区开发与管理人才需求增加趋势明显;内蒙A、三峡库区、苏北地区对旅游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人才备需求旺盛;泸州、吉林省对旅游规划与项目开发人才需求逐步增加;而黑龙江省和湖北省旅游商品的设计人才严重短缺京津冀旅游圈的建设对北京市旅游人才新需求必然增加。这些市场需求就为专业定位和就业面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通过调研发现,旅游企业岗位如旅行社核心岗位中的计调、导游等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工作流程。比如,计调的工作任务包括价格谈判、线路设计、采购等,需要的都是建立在专业功底基础上的沟通、协调、设计、销售的综合能力,无法通过生产或工作的流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整合,而通过岗位任务分析确定能力,进而根据能力的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更适合专业人才培养|再比如,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认为酒店外语应用能力体现了员工在酒店中的岗位级别。管理的职位在酒店越高,对他们酒店外语的应用能力要求就越高,只有这样才能符合酒店国际化的发展,也为人才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进一步细分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行业的各个岗位分析’按照“初级岗位—中级岗位—高级岗位”的阶梯设计好学牛.的职业发展升迁路径,见表1,这样才能得到社会认可。

2.3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平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

旅游业是服务行业,学生应从内心真正理解服务的本质和服务的回报,需要学习操作性的知识并通过训练掌握相关技能,但同时,也需要学生有独立的思想、有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有批判和创新精神而且热爱这个行业。高职教育正是培养既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又具有较强的后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充分平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

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均有各自的任务,专业教育是一种行动的、促使学生跟现实世界互动的实践活动,能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实用价值的教育,可以为个体在社会上的谋生做准备,因而广受欢迎。而通识教育旨在培育“社会人”,是一种思辨的、基于大脑思考的一种训练,使受教育者在智力、体能、道德、情感各方面均能和谐发展,具有非实用性、非功利性,需要依赖课堂知识,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以外的亲身体验,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其知识、能力和素质。在专业教育中融人通识教育,特别是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贯穿职业道德修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而在通识教育中可适当融人专业方面的内容,不仅丰富了通识课程的内容,而且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因此,要培养既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又具有健全人格和发展潜力的旅游人才,就应该做到两者的整合与统一。

2.4实施差异化学训交替式的的教学方案

结合旅游行业淡季与旺季的特点以及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按照学期安排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寒暑假,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可实施差异化的学训交替式的学训方案,如表2所示,通过人学后第1学年暑假实训的职业认证培养学生定位职业角色的能力;通过第2学年的专业技能训练、考证和寒暑假企业实习,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能力,并提髙学生职业素养;通过第3学年的管理运行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以上4种能力由浅人深,逐步递进,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训贯穿始终,实现人才“交互成长”和“素质养成”。既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也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

2.5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它决定了学校如何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而言,要按照“打好基础、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原则,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把旅游岗位所需求的职业能力课程划分为“职业素质、职业基础、职业技术和职业拓展”4个模块,并据此构建体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特点和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

(2)要紧跟行业发展,构建基于旅游新职业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新职业及其能力要求,一方面开发旅游网络营销或旅游电子商务、自驾游管理、餐饮创意设计等新课程,同时,创新性地将一些跨领域课程进行整合。例如将管理学类的课程整合成“旅游管理学基础”;将与动物、植物、地理、生态等有关的课程整合成“旅游环境与生态”等相关课程进行。

(3)增加学习的自主性,满足个性需求。目前,由于旅游护理、旅游营销与策划等方向“小而精”领域人才缺乏严重。因此,要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实际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有选择地开设专业方向课,为学生自主和更加合理的进行职业规划创造条件。例如开设急救护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保险销售与理赔、私人旅游顾问等课程以满足新兴职业的需求。

3结语

世界旅游业理事会近期预测,中国将在202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经济体。旅游业给我们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必须因此而改变。在此契机下,髙职旅游院校必须审时度势、零距离研究市场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使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业达到共赢、共荣的美好发展局面,让旅游人才不再成为发展的瓶颈,而是成为使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生力军。

篇15: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思考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思考论文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产业发展和资源结构配置,使得旅游产业和旅游消费也需要通过发展和改革,来适应第三产业的转型和发展。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的高职院校,也需顺应时势,因势利导地大力发展和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产业变化的影响

1.国家行政机关的主导不够

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在社会、经济和发展等方方面面,占据着主导、规范和执行的重要地位,其引领着社会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在国民的高等教育、旅游产业和职业培训领域也同样存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现状,尚未形成高职教育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大气候。新常态下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拉动社会消费的重要引擎,而高质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亟待政府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推动和扶持,而这些仅靠高校和企业的“单兵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层面主导下的社会氛围和经济推动。

2.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规和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整套有关明晰校企合作双方的责、权、利方面的法律体系,同时,也未成立专门负责指导、管理、监督与推进的管理、协调机关,没有出台具有行业权威和标准的校企合作条规和体系。这就使得高校与企业在合作时,缺乏应有的管控和法律的保障,制约了高职院校与旅游相关企业合作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模式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并且,高职教育的社会化办学与规模效应均未市场化,因此,旅游企业参与合作的意愿不足。同时,社会专职的培训机构也未形成规模、气候。有些校企合作仅在学生实训岗位、基地的提供以及高校为企业举办讲座、员工培训等松散型联合形式上,而基于商业性经济利益、对口专业开发、科研合作、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的紧密型利益合作还有待开发和深入。

3.旅游产业变化的影响

新常态下消费需求已出现大众化与家庭化、个性化与多样化、团体化与自助化、休闲化与体验化、品质化与高端化的发展趋势,个性化、多样化和服务型消费逐步成为主流。旅游产业中资源配置的同质化、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的格局,也朝着品牌化、服务化、差异化的资源和文化创意等方向发展。同时,人性化的服务和高品质特色导游更是未来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尚需加强

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没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背景和充分实践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培养出高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鼓励老师具备丰富的科研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由于旅游行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才崛起的新兴文化、旅游和消费产业,因此,即便那些拥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也相对缺乏旅游行业的具体实践,更缺乏从旅游管理和旅游经济的科研实践中,升华到理论研究的高度。因此,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亟待加强的课题。

5.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亟待完善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立相对较晚,基本是处于摸索和转型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大多沿用传统的专科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基本还是以传授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践教学为核心,同时,由于资源和基地的限制一般教学均缺乏实战性和岗位针对性的实训过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的热情。

二、新常态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新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1.完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法治机制

高职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新常态下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常态下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国家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强力推进和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进行产业化的引导和开发,加大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国家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新的教育产业模式。

2.建立校企双赢的产业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寻求双方经济利益增长的契合点,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同时,提高、壮大旅游企业的人才素质和服务规模,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达到双赢的局面才能建成长久、规模、经济的校企合作教育产业。通过国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植、财税优惠,引导优质旅游企业直接参与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通过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产业经济活动中的获利,提高其接纳学生实训和教师实践积极性,也能提高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热情。同时,校企合作所建立企业实训培养、优先选才制度使得合作的企业能够优先考核、优先录用岗位匹配的优秀学生。再者,在校企合作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双方均可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人才共享。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聘请一流的业界人士到校任兼职教师或做讲座,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教授最新行业发展管理理念,针对性地参与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协助编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旅游专业管理的课程设计等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可返聘于企业,帮助企业方进行讲座和培训等活动,提高企业在职员工的理论素养。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

3.加强“双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

优质的师资团队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扎实的实践知识能力,即集知识与实践为一身的“双师型”复合型教师。高校分期分批地按照教师培养计划,把有能力、有空间的教师派驻到合作企业展开科研合作,甚至可以带队实训学生直接进行顶岗实习。这样就能在学、研、训的实际结合中,锤炼出一批既有理论、科研知识,又具有专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双师型”队伍。同时,高校也可通过社会招聘和聘请企业旅游管理专业的专家人才直接参与到高校的教学、科研中来,从而壮大和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4.建立以校企合作培养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保障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完成其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校企合作架构下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全面完成“市场需要—定向规划—专业实训—人才培养”的完整目标。这就需要根据这一目标,结合合作企业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管理素养、企业文化和利益指标等,制定出完备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技术核心课程,最后,根据积累的校企合作实践和经验,从理论、科研深度和实训技能的结合,构建出在以技术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课程体系,应坚持把握旅游管理行业人才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的优质人才,才能满足整个旅游文化产业经济高增长的持续需求;关键在于如何通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保证,使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符合旅游管理专业需求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既完备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学术能力的过程教育,又充分完善了旅游就业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5.校企合作资本运作下的企业经营性发展措施

随着新常态下行业壁垒的消除,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可通过参股、控股和直接投资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企业,并与高校文化创意的优势、人才“教、学、研”相结合,进行旅游企业的经营。既扩大了院校的经营收益,又储备了良好的实训基地。同时,优质的旅游企业也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资金实力,参股、控股和投资具有规模和体系的高职院校,通过决策、参与和影响来直接组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和定位。总之,通过市场化的资本运作,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下,培育出集高职教育、企业经营、人才培养、“产、学、研、运”的一体化、跨界型大型旅游特色教育企业。

篇16:对西藏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对西藏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西藏旅游产业即将迎来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作为为西藏旅游业输送大量人才的中职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难以适应当前西藏旅游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西藏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以及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与行业需求变化脱节问题,提出一系列专业教学改革的举措。

西藏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别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西藏旅游业的优势。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更是在国家层面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资源优势加政策优势,使得西藏旅游产业的“黄金期”即将到来。西藏各个中职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基本上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并且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也都设立了各自的专业培养目标。但总的看来西藏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无法实现与市场接轨,难以适应当前西藏旅游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提高旅游专业中职生的职业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已经成为西藏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1]

一、目前西藏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1.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虽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一直在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思想上和行动上仍然偏重普通教育,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社会上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使得多数学生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就读职校学校。即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孩子勉强去职业学校上学,也是无奈之举,心理上也是被动和消极的。

2.生源质量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目前西藏中职旅游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较差,上课所用教材多为全国职业院校统一编写推荐教材,学生上课听不进、听不懂,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另外大多学生是在家长逼迫和无奈下选择的职业学校,对于旅游专业的选择更是无奈下的无奈,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热门”“好玩”和升学率高的专业,因此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意志力较为薄弱,学习上明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虽有培养目标但缺乏实践教学。由于中职教育在西藏起步晚基础差,使得西藏中职旅游教学在实习场地和教学设备上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之在教学思想上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对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足够重视,经常把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看作是“穿插性”课程,进行简单的实践技能训练,没有将实践性教学有机的融入到的整个教学架构体系中去。从而造成西藏旅游职业教育思想整体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无法突破形成自身特色。

二、西藏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与行业变化脱节。

旅游这一行业涉及面较广,需要从业人员具体极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在培养中职旅游专业的方面国家提出明确规定,要培养能够真正担任导游工作、旅店管理工作、景区(点)知识讲解工作、旅游交通管理工作等的优秀人才。

西藏中职学校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导游人才。在专业培养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以取得导游资格证等作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在进校选择专业时超过95%的学生都以为“旅游”等于“导游”。针对这一培养目标,西藏中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主要还是以《旅游概论》《旅游地理》《导游业务》《模拟导游》《旅游政策与法规》等围绕导游资格证考试范围来设置。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训中,主要以领队、全陪、地陪等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但国家旅游主管部门规定从2008年起,必须持有高中及以上毕业证书的人员才能报考导游资格证,这样对于中职生来说,要想在校期间考取导游资格证越来越困难,旅游专业的学生最后不得不转向其他服务性行业就业。由于择业和就业定位的差距,导致很多旅游专业的学生产生失落感,认为就读旅游专业不能够当导游就没有发展空间,甚至出现一些就读学生要求退学或转专业的情况。

三、西藏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举措

1.各个中职学校要坚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工学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结合当地旅游发展实际,形成具有各自教学特色和满足市场就业需求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新局面。加强政府对中职旅游专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报考旅游专业,加大对旅游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积极与景区(点)、酒店等部门协调解决旅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

2.提高旅游专业教师专业素质与技能。旅游业是当前信息更新最快的行业之一,学校要重视并积极安排旅游专业教师不定期的'外出培训,接受旅游行业的新鲜信息,同时加强旅游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在适当的时间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到第一线进行顶岗,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从资金上支持社会上有丰富旅游工作实践经验,同时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人员来学校从事旅游专业课教学。[2]

3.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与行业变化达成一致。导游岗位对于中职生来讲进入比较困难,但通过行业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也存在一些有些准入门槛低,比较适合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岗位。如目前市场需求缺口的旅行社外联、计调、景点讲解员、票务、景点服务人员等岗位。这就要求西藏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上调整专业的课程设置,重新定位就业方向,适应旅游行业岗位的多样性,形成各自学校和适应当地旅游发展需求的中职旅游专业培养模式。

4.加大专业实践课程,拓展学生岗位能力。鼓励学生将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相结合,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关心旅游行业的发展,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本地的旅游景点类型开发地方旅游知识,纳入到教学模块中去,成为新的实用的教学内容。通过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浅论对高职信息安全专业生源不稳定的思考的论文

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方式研讨的论文

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论文

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浅谈人文素养中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论文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合集16篇)】相关文章:

学校培养初中学生法制素养论文2022-09-01

以师德构建推动素质教育论文2022-09-23

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措施论文2022-09-29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探析教育论文2023-08-18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论文2023-03-18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2022-11-30

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论文2023-02-09

人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论文2023-01-27

任职教育院校管理的主要矛盾及对策论文2023-03-13

浅谈中职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三点建议论文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