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时间:2024-01-29 07:31: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精选17篇)由网友“雨嫣龙”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篇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文/郭进江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师生互动不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还在基础教学研究中成为一个探讨的热点话题。从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目的性、重要性以及策略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互动;目的性;重要性;策略性

一、师生互动的目的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有趣的、可操作的、可探索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对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给学生一双用数学的眼光去洞察世界的慧眼,透过现实世界的表面现象,看到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化的科学杰作,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以及感情上的沟通,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及其是否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具有计划性,并且能够合理地分配时间,这样师生互动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授知识的长者,在如今的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教师通过不断地转变角色,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受到约束,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及时与老师沟通,使课堂变得充满活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师生互动的策略性

为了能够形成真正的、有效的互动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也是有策略性的。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师生活动的切入点:学习兴趣点和探究点。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需的动力。探究点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一些关键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如何去突破探究点而进行的。另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的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重视经历和知识形成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又要在重视渗透教学数学思想方法中实现师生互动,最终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新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J].新课程:中,(06)。

[2]梁萍。优化师生互动 提高课堂实效[J].小学时代:教师版,(25)。

[3]赵栓华。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新课程学习:小学,(04)。

[4]徐晓鸿。小学课堂互动交流活动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2)。

(作者单位 新疆石河子134团小学)

篇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论文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师生互动不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还在基础教学研究中成为一个探讨的热点话题。从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目的性、重要性以及策略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互动;目的性;重要性;策略性

一、师生互动的目的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有趣的、可操作的、可探索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对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给学生一双用数学的眼光去洞察世界的慧眼,透过现实世界的表面现象,看到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化的科学杰作,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以及感情上的沟通,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及其是否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具有计划性,并且能够合理地分配时间,这样师生互动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授知识的长者,在如今的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教师通过不断地转变角色,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受到约束,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及时与老师沟通,使课堂变得充满活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师生互动的策略性

为了能够形成真正的、有效的互动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也是有策略性的。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师生活动的切入点:学习兴趣点和探究点。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需的动力。探究点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一些关键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如何去突破探究点而进行的。另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的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重视经历和知识形成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又要在重视渗透教学数学思想方法中实现师生互动,最终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刘新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新课程:中,2011(06)。

梁萍。优化师生互动 提高课堂实效.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25)。

赵栓华。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新课程学习:小学,2009(04)。

徐晓鸿。小学课堂互动交流活动的教学策略.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2)。

篇3: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程拓展的重要领域,它在满足素质教育与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为小学生提供了探索、实践、研究学习的新思路,极大地推动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但在实际的教学环节,综合与实践并没有得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视。编者结合自身经验,探索综合与实践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给业内工作者提供帮助。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在课程认识上,教师存在偏差

在当前的小学教学安排上,基本没有多余的课时安排这一综合与实践课程,且没有安排相应的考试事项,致使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将其作为选学内容,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练习操作,使得这一门课程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2.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难度

对于很大一部分小学教学而言,综合与实践课程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因此,在教学中没有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作为借鉴。再加上这一课程缺乏相应的教材与教学情境,进而导致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困难重重。

3.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到位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课程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遵循,对于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与答案,如何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进行评价就成为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加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仍然采用传统教学下的量化分数模式进行教学评价,这不符合这一课程的特点与要求,造成教学评价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的教学策略

1.教师应对教材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为综合与实践课程提供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没有相应的理论与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编者结合自身工作,对现行的北师大版数学综合与实践教材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1)依托数学教材知识

纵观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综合与实践内容,基本上都是以小学相应的数学教材知识为依托进行的教学安排。第一学段是以单一数学知识点的实际操作活动为主要内容,第二学段加深为多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为主要内容,但原则上还是以学生所学的就近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

(2)背景为生活问题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挖掘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载体是实践活动

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综合与实践课程这一新领域的教学必须依托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实际参与,以学生实际参与的活动作为研究基础,比如,实地勘查、实物操作、信息整理、数据测量等。

(4)追求多元化目标

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注重深入理解与巩固数学教材知识,更加注重小学生在实践中的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总结,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实际生活。同时,还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比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环保意识以及投资意识等。

2.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数学知识都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并在已有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年龄以及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创设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实现生活及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实现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互相说明;(2)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

3.创新评价体系,关注实践活动的过程

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评价时,不能以笔试的量化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应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为重点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以质量为标准进行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这就需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是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效果与能力,是否采用了多样化的方法,是否参与了积极讨论等。此外,还应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并采取自我、小组、教师等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评价。

在小学数学中有效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课程,能够充分提升小学生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学习渠道。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对这一课程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冯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12(09):45.

[2]龚晓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12(01):40.

篇4:浅谈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论文

随着我国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往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向以“学生为本”的互动教学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心智的发展。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互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巧妙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在于,转变过去“逼”着学生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造出贴近生活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概念时,可以先讲一个国王与农夫戏言奖赏的故事,农夫要求的奖赏就是运用了等比数列的知识。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重视课前预习,为互动教学做准备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后听课,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已经明白了哪些知识点,对哪些知识点又不明白,这样在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仔细聆听重难点。课前预习是如此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科学指导。就数学学科的教学而言,一般分为三种课型:基础知识课、习题课、复习课。这三种课型的预习方法,应该各有特色。基础知识课重在对新知识的认知,习题课重在解题的方法,复习课重在知识之间的联系。具体就是在基础知识课的课前预习时,重点应放在概念、定理、公理、性质、公式等具体内容的理解上;在习题课的课前预习时,则应放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以及解题中运用了哪些知识;在复习课的课前预习时,将重点放在知识的归纳与习题的综合运用上。对于老师而言,首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预习任务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任务的布置要有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去预习,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其次,要营造浓厚的预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对那些在预习中有良好表现的学生给予肯定,保证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对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产生的困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进行讲解。

三、重视学生间的互动,提倡小组的合作学习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只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而学生间的互动普遍受到忽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作为师生互动的补充,学生间的互动显得更为重要。高中生与自己联系最多的就是身边的同学,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这样不仅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更能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并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比如在讲解椭圆的性质时,可以安排两个同学为一组,准备图钉两枚及细线、白纸和铅笔各一。运用这些工具,在图纸上画椭圆,然后改变细线的长度,观察细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看会出现什么现象,最后全班各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上述活动中,椭圆的概念、性质不是作为结果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参与实验,主动探索,两人之间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两个学生的分工合作,既加强了数学交流,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物教具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的互动

多媒体技术以及实物教具是一种有效的、先进的认知工具,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在几何画板软件下,计算机可以画出各种函数的图像,不仅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等情况,而且还能准确地度量出所需结果。再比如,通过拖动鼠标这样的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屏幕上图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变换、测量、作图等工具处理图形,可以让学生发现图形变化的规律性,这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生动,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在立体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类多面体与旋转体的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多方位观察、多角度的审视后形成对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物教具进行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互动中,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维活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学生练习反馈,教师评判,形成良性互动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推理与计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练习或讲解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纠正,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激励性评析。比如,不少学生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总是束手无策,显得很害怕,因为大多数老师是将应用问题分成“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溶液配比问题”等等类型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往往是先识别类型,然后套公式,做对了一个“行程问题”,遇到另一个“工程问题”却不会了。或者可以让整体掌握了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讲解,在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达到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对知识融会贯通。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要让教师和学生真正互动起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篇5: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论文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严重,学生所领会的通常只是教师或课本编写者的观点,他们很少有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机会.这样,充当被动听讲角色的学生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知识掌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并导致能力培养的速度减缓,严重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数学教育界近年来逐渐重视教学改革,问题解决、启发式、研究式已渐入人心,但这些改革方案往往停留在理论探讨上,实际教学中仍旧是注入式盛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观没有根本转变,教学改革仅重视“教”的活动而忽视“学’的活动,因而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活动,不能科学地把握教学的进程和节奏,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就有必要对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做出探讨。

篇6: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论文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认识、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人的个性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他的活动内容.如果剥夺人的活动自由,他的心理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在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问题上,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他认为,知识和经验靠灌输是不行的,要靠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通过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来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经验,获得真知;他主张发掘学生的智慧潜力,让学生在教学中扮演一种充分积极的角色,使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其认知的需要,而且还应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增长智力、培养能力和兴趣特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发挥创造力的需要等等.要做到既保证学生的认识任务又保证学生发展任务的全面完成,需要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基础,否则认识和发展双重任务的圆满完成是很难想象的.

按照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了教学的主体师生双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自从事着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活动.钟启泉先生认为,“教学的本质在于沟通和合作,教与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在教学过程的某个时刻可以由教师对教学起支配作用,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师,然而在另一个时刻则由学生起支配作用.这个时刻,教学活动的内容、组织安排和速度可能主要由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决定,并要求教师的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进行.比如在学生独立探索、实验研究时,学生需要的仅是教师的引导、点拨和鼓励,知识结论再也不是一味由教师告知.因此,只有把教师和学生都看成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把师生双方的关系看成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关系,才能真正反映教学活动的本质,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力.

从数学学习特点的角度看,数学的高度抽象性极易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分离,相应的数学教学活动常常受到歪曲、变异、形式化、表面化.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教材是按照数学理论的逻辑体系编写的,而这种逻辑体系中的知识呈现顺序与数学理论的真实发现过程往往是相反的(真实发现过程常用“分析法”,而逻辑体系则采用“演绎法从而,根据教材所进行的学习往往是“反思维过程”的活动:把数学当成纯粹的数学推理,当成“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来学习,数学本来具有的丰富多彩性、变化性都被深深地掩盖起来.显然,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能力的表现处于暂时滞后状态,主体性、创造性也是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改变教材从概念到概念、从定理到推论,处处强调逻辑演绎的严格性的局面,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讨论中,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实质内涵,领悟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和手段,体验数学思想和数学美学的魅力.

篇7: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论文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是一种机械的信息传递的输出与输入关系,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人际关系,师生互动有其特定的丰富内涵,师生互动需要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心理、伦理等多方面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

1.主体平等

教师与学生都是独立的人,都有着人格的尊严、物质与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师生互动要求建立具有伦理意义的师生关系,师生在人格面前、科学面前平等,在活动中民主,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尊重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权力,赋予课堂以生命的意义.虽然教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调节、控制和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能提供较为完善的环境和材料,把握教学进程,使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朝着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会不断地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学生的信息来源和思考、判断、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超越教师的预料.因此,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学生的意见,挖掘学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客观地评价和反省自己的教育策略、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利益出发去思考各个教育环节.

2.认知协调

知识的授受过程伴随着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然存在着认知结构、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教学中的认识活动不是学生单向度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与加工的过程,学习任务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教学过程就是通过矛盾的不断冲突激化和解决而发展的.但只有在学生认识到新的学习任务与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的存在,并且具有解决这一矛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因此,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的授受过程中应具有某种认知方式的“平行关系”或对应关系,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某一新课题的“初始能力”和“现有发展水平”确定学生某阶段的“终结能力”和“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及时灵活地加以调节,以求得教学同步.

3.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相长”关系,而是渗透师生情感作用的教学关系,教师与学生情感活动的互动,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基本活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存在差异,教师的情绪情感及其表达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也影响认知活动的效率.情感共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的师生之间的真诚、理解、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状态,根据教学进程恰当地体现自己的情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关怀、理解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情感去感化、激励学生当教师在教学中,由职业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当学生也从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时,双方就超脱了“有用”的功利观念,转入“移情”和“无我”的超功利意境,教学就进入了美的境界.

4.教学互补

教学互补,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相互适应与配合,达到彼此受纳的境界,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从方法论的角度达到高度的和谐.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可控制的过程,要按教学计划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实现教与学双方活动的适时调控,并让教与学在方法上彼此适应和配合.比如在“概念学习”时,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就需要更多形象化的教学,需要更多活动式的教学,需要更多及时练习与反馈.而在“巩固练习”时,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强烈,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增大,就需要更多的讨论式、自学式和独立探究式的教学.教与学在方法上的互补的标志是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教与学的调控.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时时有信息的交流,我们应该追求这种信息流的稳定,同时这种信息流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师生双方按照这种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自己教与学的活动的步骤、方式、速度、方向和进程,在教的方面,需要调整教学要求、进度,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课与矫正教学;在学的方面,则主要强调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学习安排^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补缺补差等等.

篇8: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论文

数学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师生互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施教模式.若按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众多的数学教学模式可分为三类:学生中心模式、教师中心模式和师生合作模式.“学生中心模式”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但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学生难以形成完善的智能结构.“教师中心模式”则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上有严密的计划安排^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经济高效、循序渐进地掌握系统的知识.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容易出现诸如“盲从”、“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失落”等问题.因此,我国数学教育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在大声疾呼:教师和教科书不应该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应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师生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它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建立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既重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这些特点正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

实施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用互动的形式重塑教学过程,就是要突出和重视“学”的主体活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注意学生实质上的学习自主.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启发每个学生充分地与学习材料互动、与学习伙伴互动、与社会环境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的效果.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师生互动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平等民主、富有情感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师生关系很有点像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许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可以说,师生关系对于教育质量、教学效益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空气对人的价值”.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与学生平等地、协商地交流,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教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有可能实现.第二,教师要给学生一份爱心.爱和理解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基础,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心理前提,情感在互动中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它能弥合师生之间的分歧与隔阂.教师要赋予学生一种真情实感,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关心、理解学生,学生心灵的火花一旦被点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善于以学生化的心态和行为参与到师生的交互中去,使自己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第三,教师要信任学生.要鼓励学生参与互动,给学生,同时也给自己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要允许各类不同水平的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学生发表创造性的意见,教师要学会作创造性的评价,鼓励创造性财富的萌芽;对学生在交互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不能奚落嘲笑,要充分肯定学生想法中的合理成份,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交流的热情和信心.第四教师要投入情感.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之中,用自身的热情来感染学生最终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出现在学生面前,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起学好数学的热情,这样才能形成适合进行情感教学的氛围.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有:第一,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授课过程中的提问、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一种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上,教师除了就课本所学知识和学生进行探讨外,还应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克服教学难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取得教书育人双丰收.第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于合作双方都是学生,彼此有许多共同点,所以可以保持一种无拘无束的学习气氛,达到双方积极活动、积极思考的目的,从而使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更加便利和流畅.第三,教师间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功地组织好每一堂课,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多方向实现,如主讲、助讲间的合作与交流:集体备课商讨最优的授课教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开启思路,取长补短.

3.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揭示学习任务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的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变封闭的、单一的教材内容为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观察与实践、猜想与验证、收集与处理、选择与判断、推理与交流等可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创设问题情境应着眼于以下几点:第一,问题要明确而且具体.当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教学活动的要求和目的后,教学活动才可能朝着有效互动的方向发展.第二,问题要有新意.学科前沿的、与学生自身素质密切相关的、生动精彩的问题会使学生有新鲜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三,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教师可采用分步设置障碍的方法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使问题呈阶梯式递进,并保持每个问题适当的跨度,由学生发挥思维去“填充第四,把握设问的时机.一般而言,问题主要设计在重点、难点、转折、联系、创新应用等关键处,但应随机应变,切勿拘泥程式.比如,有的学生在求导中偶然发现,所求的奇函数的导数都是偶函数,这时,教师可顺势提问:对于一般的奇函数f(x)它的导函数/(x)是否一定为偶函数?进一步去问:偶函数的导数又是什么性质的函数呢?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索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水乳交融.

4.实施计划导控,增进师生互动的效果

成功的师生互动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前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任意支配,放任自流.其实,“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自觉行动,而必须通过教师切实有效地诱导启发.”因此,必须实施计划导控,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为达到明确的教学目的进行有序的、分步骤的学习活动,激发、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新性,从而在组织形式上保证师生互动的效果.计划导控的基本流程是“任务驱动、方向定位、自主研究、反馈审核”.任务驱动”是根据学习内容提出明确的研究任务,促使学生为圆满完成任务去自我学习.比如,为指导学生自学教材,教师可给出自学思考题,让学生自学后写出问题解决的方案、阶段内容总结等来引导学生自学.“方向定位”是为保障学生完成既定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先进手段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以此来圈定学生的学习范围,定位学生的学习方式,防止学生偏离方向.自主研究”指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查阅资料、搜集素材、分析问题症结、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反馈审核”是指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审核,确认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控.除了常规的课后练习和章节测验外,还有章节总结、专题的学习体会、阅读摘要等作业形式.上述各个流程间是顺序继承和相互作用的,通过合理配置就为完满的师生互动提供了切实保证。

篇9: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师生互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师生互动

谈亦能

(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讲,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就是他们学习这门学科的基点和驱动点,而这种兴趣往往来自于对某一教师的兴趣,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艺术来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堂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育界人士提出了“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要提高和扩展人的价值”等重要命题。人们意识到忽视“人”的教育,是教育危机的根源所在。忽视“人”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课堂教学缺乏互动。而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未来社会对人提出的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学生在最基础的活动――课堂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在互动中,活动的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而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课堂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脱离静止的状态,始终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关注人的发展这一角度来说,学生甚至可以决定和控制课堂运作的方向、方法、广度和深度。课堂创新教学必须充分调动课堂各因素的互动,可以说,互动是课堂创新教学的基础。新教材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坚持将“讲堂”变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重视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这一最重要、最常见的教学行为。因为师生互动对儿童认知、社会性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讲,某一门学科的兴趣就是他们学习这门学科的基点和驱动点,而这种兴趣往往来自于对某一教师的兴趣,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艺术来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接下来我将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研为突破口

旧的教学观认为学习就是应付考试,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得到高分,而很少考虑“学以致用”问题。新教材强调英语的交际功能。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以听、记、背、抄来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不能将学生局限在几个语法几道试题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讨论和活动中去,以培养学生开口的勇气和信心,改变以往教材中所谓的“哑巴英语”.

二、强调情感教育,协调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要真心去爱每个学生,努力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享受成功的乐趣。对于不同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刀切”.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斯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反之,过分地强调批评的作用学生易产生逆反心理,丧失学好英语的兴趣和信心,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我所任教的四(6)班小戴同学,平时顽皮,且成绩基础较差,但是该同学有一次英语单词听写考了高分,我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在课上表扬了她,后来她每次英语考试成绩都在80~90分。因此,我想起浙江师范大学林新事老师的一句话:“教师的人格魅力及渊博的知识是吸引学生的更大的决定因素。”往往学生对某一个学科的兴趣来自于对某一个教师的兴趣。正所谓《学记》所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协调好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学好各门学科。

三、强调双边活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常采用“填鸭式”“直接告诉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头脑成为储蓄知识的“仓库”,结果常常是我讲得太多、太累,而学生接受得如何,未尝可知。而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则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积极学习”达到耳听、眼看、动脑、动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并获得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发展智力和情感,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且多以活动为主,孩子的英语知识是在活动中学会的。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也就是英语活动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在英语学习中,他们通过说说、唱唱、演演等活动,调动多种感官密切配合,学生通过直接经验活动的形式掌握英语。因此,所谓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英语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互动性教与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互动协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它不仅能加强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群体的优势,促进个人的发展。通过互动性教与学这种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从小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教学效果较理想。

参考文献:

[1]鲁宗干。小学英语教师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04.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12.

篇10:浅谈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

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营造课堂气氛而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老师先发起,之后邀请同学与自己合作做出某种东西、做出哪一道题,或是帮老师完成某个事情,这样一来,所有的同学就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参加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在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缺点非常明显,表现如下:

(一)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

(二)进行着表演,却没有观众;

(三)体现了权力,却忘记了民主;

(四)追求着效率,却忽视了意义。《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

尤其在职业学校中,学生的数学基础本来就薄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的智力、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据我所知,多数数学老师在实践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

(1)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地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

(2)多讨论,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予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条件:

一、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师生互动的前提条件

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姓名、爱好、个性、特长、学习、家庭背景等,可以使以后的教学工作针对性强,能够因材施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师生的互动打下很好的铺垫。

二、师生互动,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此,师生应该注意在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之前,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应考虑怎样来调动,才能让学生敢于张扬个性、表达心声、阐述观点,让师生平等地交往共事,不被过多的条框束缚自己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实现师生互动,需要师生长期培养感情,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如此,教学中师生才会实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要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要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使教师、学生能够互动起来,让他们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三、师生互动,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教师要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学生学习生活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总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导致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实现这种转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次课改,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教学要求等许多方面,都为我们教师这种角色转变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其实不转变角色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了)。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课改实验中尽快完成这种转变,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四、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教师应该运用有深度和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的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的内容、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并且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对同类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这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桥梁之一。

迈进21世纪,中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要靠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持之以恒、长期不懈的努力。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努力熟悉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只重认知学习转变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篇11: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对高效语文课堂进行了探索,师生互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经验,分析了几点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的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定位师生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有效性受到阻碍。为了促进师生互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对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进行定位,在课堂中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课堂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这一观念,在课堂中引入合作、探究等互动模式,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彰显。

二、有效设置问题,增进师生互动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设置有效问题,如比较宽泛的问题和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增进师生互动。这一类问题的特征如下:第一,它可以引导学生在材料、思路、操作方法中去选择,针对这样大的选择方向,学生的思考范围扩大了,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多了,因而增进了师生互动。第二,它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种解决方案进行设计,而不是死板地回答问题,因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增进了师生互动。第三,它可以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陌生领域展开联想和思考,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因而扩大了师生的互动空间。

三、丰富互动形式,有效促进互动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创新互动形式,从不同角度促进师生互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和探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采取小组互动、同桌互动、男女生互动等方式,而教师积极参与到互动中来,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解读文本,在阅读过程中解答遇到的问题。此外,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与其他学生交流,并适时地表扬他们,激发他们的互动积极性,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积极地更新教学观念,有效设置问题情境,丰富互动形式,让小学语文课堂互动起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篇12: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新课程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入,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互动模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双重的影响作用。基于此,以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构建的对策,旨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新课标的提出,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上培养其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进教学中去,进而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互动目标分析

1.1师生情感的相融。

小学生在学习的初步阶段,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师生的情感相融不是体现在小学班级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层面,而是具体地表现在班级师生之间感情的流露与他们的共鸣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小学生们在富有意境的氛围中培养感知能力,学会自主努力吸收知识。

1.2师生信息的相通。

信息的相通即为班级师生之间充分的信息交流,班级学生在任课老师的教学下,获得文化知识,而语文老师通过班级学生来获得具体的反馈,了解本班级学生们的实际的学习状况,以便于对课堂语文的教学方案及时作出相关调整。

1.3师生思维的相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师生之间思维相接才能做到相互理解,从而开始有效的交流与对话。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师生的思维相接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师生思维的相接,广大老师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他们的实际接受能力,以适当调整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

2.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要求的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逐渐意识到增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是就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教师过度追求师生互动,整个课堂看似很热闹,但是教学质量却不高。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很多教师都喜欢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施,但是在活动的选择上以及实施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参与进去,部分学生“不买账”。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部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为其制定一定教学活动,希望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学内容[1]。但是,教师制定教学活动后,不能有效掌握每一位学生,四人小组可能只有两人在进行讨论,而另外两人在走神做小动作。整个教学过程下来,看似比较活跃,学生比较放松,但是教学效果甚微。

2.2过多提问。

小学语文是一门比较灵活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态度来选定教学方式。就现状来看,在实现师生互动这一环节上,大部分教师都选择提问。但是提问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问题多而不精,教师就是在课堂上一个接一个的提问,无论题目具不具备思考性、创新性,在提问后也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看似师生交流良好,但是学生完全是亦步亦趋跟随在题目后面,失去创新性、主动性[2]。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一般会怕学生答不上来,提问的学生就是成绩比较好的,对于成绩稍微差点学生完全没有参与进教学中,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和我完全没有关系,影响教学质量。如果是进行全体提问,很多学生还没有思考出来,有的学生就给出答案,影响其他学生思路,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3教师教学的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也是小学教育的基本模式,而且主要是在学校的教室中进行。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在授课中具体完成的。

第一,在小学语文课前的导入时,语文教师们可以课前早几分钟来到上课的教室,利用这几分钟的时间与班级的学生们进行相关的沟通,通过询问班级学生们课前具体准备工作情况,来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旧课的理解掌握情况,也从侧面唤起学生们对将要学习的新课的兴趣。这一方面帮助班级学生提前进入相关角色,另一面又拉近了班级师生的距离,上好一堂课就有了基础保证。

第二,在小学语文新课进行的具体过程中,教师们也要充分注意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启发,更包括技能型的也包括人文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味地教师教和学生学,而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学习、锻炼、获得价值观的`一个过程。某一节具体的课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请班级的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总结,发现班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新的增长点,以此来生成新的相关课程,这都在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语文教师对于自我的进一步反思,促进班级的师生共同成长。

第三,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可以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其主动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开放性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3]。同时,教师还需要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接触一些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信息,并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给学生传达一种“原来老师和我们一样啊”的意识,使其在内心缩短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总结:师生互动其实质就是具体发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有目的性和情境性以及全面性、双向性的小学班级师生之间互动地新氛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互动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又是生成式具体教学活动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从《变色龙》与《金蝉脱壳》两课教学谈起[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夏菲.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3]房磊,张中敏.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设计及运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篇13: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新课改实行的背景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从而更好的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但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努力营造更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探究

学生和教师是数学课堂的两大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不应成为孤立的两个个体,而是要联系成对立统一的整体。学生和教师之间必要、密切的互动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所需具备的因素,也是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所必备的因素。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化解单调枯燥的数学授课过程,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4: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以教师单一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压制,这种教学模式明显不符合新课改对初中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期望。虽然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课堂教学中知识生成和传授的过程,但在具体教学中,仍存在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中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欠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为了教学进度,过多替学生思维,帮学生出主意、出点子,学生由于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对于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以暴露出来,长此以往则会造成知识学习不扎实等问题。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一直在课堂上讲、学生默默听课做笔记,师生间互动几乎没有,甚至仅有的互动就是教师问听懂了没有,还有哪里没懂,这类没有实际意义的互动成了初中数学课堂仅有的互动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过强,在遇到问题时没有主动思考的愿望,而是单一想要得到答案,缺少自我思考的过程和求知的欲望。同时,这种课堂模式还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对教师产生畏惧的情绪,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或是唯命是从,或是不予理睬,学生和教师没有必要的交流和讨论过程。当教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解题思路,可能只有个别学生找到了解题方法,教师习惯于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当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得到了正确答案时,教师往往会认为所有学生都掌握了解题方法,而实际上,教师是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真谛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恰忽视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

篇15: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2.1树立师生平等观念: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平等是开展师生互动的必要前提,教师并不应该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要和学生站在一起,处于平等的位置。教师应改变说教者的传统观念,将自己看成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需要完成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任务。只有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内容,改变学生为教师是从,盲目遵从和附庸教师的话等现状,使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真正起到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师改变单向教学模式:在素质教学的观念下,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从教学向导学转变,学生要从接受向自学转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重视,更要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便学生的回答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教师也要耐心倾听,想方设法开发学生思考的思路,让学生在不断思维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切勿直接打断学生的想法。总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最关键的就是要转变对自身角色的设定,使自己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启发者,同时要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向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2.3应以互相理解为师生互动基础: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意味着一个双边教学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不仅仅体现在数学知识的互动上,更应以日常情感和沟通的互动为基础。教师需要在与学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有充分理解彼此的想法和观点,才能顺利的进行互动。如果学生和教师两者间缺少必要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很难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也会认为教师的观点太过专治,不易理解。所以,只有师生心灵间的距离拉近了,师生互动的课堂才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教师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总结

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形式,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趋利避害的选择,利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璇,刘晨来.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打造高效英语课堂[J].亚太教育.2016(04)

[2]闫峰,盛春玲.中小学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3)

[3]赵丽昕.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3)

[4]张萌.初中数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利用和推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篇16: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分析

要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就需要广大师生重视师生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积极互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多数教师正在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在慢慢尝试适应师生的互动教学,但从实际的情况看,师生互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的观念陈旧,课堂互动教学兴趣低沉

受教育政策的影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导致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气氛比较尴尬,师生互动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宁愿采取传统的详细讲解和多练习的教学方法。高中数学的教学只是为了应付高考,不断做练习对高考成绩的提高有显著的帮助,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进步。但是这也导致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感兴趣,教师应该注意到的是:数学教学若只是不断的练习,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互动比较随意和盲目,互动教学效率不高

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师生互动教学还处于表面形式,教师对师生互动的目的把握性不强,只是一味跟随潮流,没有正确把握师生互动教学的真谛。具体表现在:教师为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数学课堂上不断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认为师生互动越多越好,为了互动而提问,提的问题没有目标性,有的时候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随意分组,使学生为了讨论而讨论,整个课堂教学比较混乱,与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目标相反,课堂教学效率更低。

(三)师生互动教学范围较窄

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更多地与成绩优异的学生互动,对于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基本不会与他们互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明显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不公平。在教师看来,与成绩优异的学生互动能够提升互动的质量和互动的效率,且教师还要结合教学进度。这种互动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怪异,出现教学不公平现象,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公平,导致班级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

二、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创新教学观念,提高师生互动教学兴趣

制约师生互动教学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没有明白师生互动教学的真正意义,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师生互动教学,不能明白师生互动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明白师生互动教学的实质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师生课堂互动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互动要处于平等地位,合理的师生互动可以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二)明确师生互动教学目的,提高互动效率

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提倡师生互动教学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师生互动模式中进行。教师在采取师生互动教学时,应明确师生互动教学的教学目的,所有互动教学都应该围绕这个目的进行,提升互动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互动教学的时机,杜绝互动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明确师生互动教学目的,才能在目的的引导下有步骤地实施,提升互动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扩大师生互动范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是教学大忌,不符合教学的本意。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时,需要扩大互动范围,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和成绩优异的学生享受相同的互动权利,以提升班级学生整体数学成绩。而顾及更多学生的互动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互动问题和时机,提升互动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的开展,反过来师生互动也可以加深师生间的深厚情谊,二者间是相互促进的。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只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效率,注意课堂学习氛围。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师生互动教学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师生互动教学。

参考文献

[1]莫荃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1):47.

[2] 黄鸿辉.“师生互动”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实践与思考[J].青苹果,2017(2):52.

篇17: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也原来越关注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及老师应该更注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以小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行之有效的互动,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教学发展。单子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学方式和课堂方式等阻碍着师生的有效互动。因此,本文首先简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师生有效互动对教学目标实现的意义,并指出目前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寻找提高小学语文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旨在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的作用论文

小学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互动论文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反思的论文

课改师生互动及发展分析论文

谈音乐教学中的互动学习和即兴创造-论文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高中互动式英语作文教学探讨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2023-06-21

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2023-02-03

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自觉学习2023-02-16

数学课课型有哪些2023-06-03

声乐课堂中互动教学的作用及其实现策略2022-05-08

浅谈青年教师如何通过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论文2023-03-25

对话教学 论文2024-04-25

小学语文“五步一体”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2023-05-29

课堂管理行为2022-12-24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论文2022-12-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