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少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集锦14篇)由网友“守沢”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音乐教育中少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音乐教育中少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音乐教育中少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音乐是最能够展现人类艺术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自幼儿时期,就会对音乐充满各种各样的幻想和兴趣,同时,少儿期是孩子发掘自身音乐潜能最重要的黄金时期。
对于少儿音乐教育来说,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观、鉴赏力和创造力是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其中对少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是进行少儿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著名的美国教育家罗威菲尔特曾说过:音乐常规教育只是进行儿童美育教育的一种手段,而通过音乐教育去发展儿童的各方面感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少儿音乐教育的创造力培养中,应注重三个环节的塑造,即:兴趣、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要将激发少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作为前提,调动少儿对音乐的想象力作为关键,注重少儿音乐实践能力的锻炼作为手段。以下,笔者将围绕上述三个方面探讨在音乐教育中少儿创造力的培养。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少儿的音乐创造力
兴趣是培养少儿音乐创造力的源泉。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少儿对音乐的喜爱,让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享受音乐,提升他们创造力的源泉。抓住培养兴趣的着力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少儿音乐兴趣最好的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育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贴近生活的教育模式,培养少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少儿对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来源于对音乐的.兴趣,而贴近生活的音乐教育手段正是培养他们兴趣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应注意让少儿更多地倾听来自于生活的声音和乐曲,例如:他们自己的心跳声、小河流水的哗哗声等,这些声音都来源于生活并很容易模仿,少儿能够很轻易地将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声音学会,并演奏出来,从中找到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2.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少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少年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如一味地采用课堂式的音乐教育手段,会本限制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容易使他们产生乏味、无趣的感觉,从而对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培养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应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少儿多融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在自然中找寻最原生态的音乐节奏,如小鸟的歌唱、娟娟的流水等,这些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创造出来的音乐正式激发少儿音乐学习兴趣的最好导师,少儿能够在自然的嬉戏中发掘出对音乐最浓厚的兴趣。
二、以想象力发展为关键,培养少儿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教育给少儿带来的想象是深远的,马克思曾经把想象力成为“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在少儿的音乐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是关键环节,它是少儿发挥音乐创造潜能的基础。
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要注意通过特定的音乐形式充分调动少儿的音乐想象力,例如:在学习《金蛇狂舞》一曲时,教师通过现场音乐演奏,让学生进行欣赏,并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以问答的方式给学生制造一种音乐的意境。发问方式一:“同学们通过音乐能够想象出什么景象?”学生回答道“我们看到了好多条龙在空中飞舞,好像很多条绸带在飘舞一样。”发问方式二:“在表达金蛇狂舞的意境时,同学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学生回答道“欢快、精神、活力。”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多采用类似的启发、引导式的问答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开发少儿的智力,培养他们丰富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为增强音乐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三、以实践锻炼作为手段,培养少儿的音乐创造力
实践锻炼是一切创造力的来源,没有深入实际的动手操作,一切创造都是空中楼阁。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少儿创造力的培养源泉来自于他们的手指。”这充分证明了实践锻炼是培养少年儿童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要多制造机会,让少儿参与到音乐的实践锻炼中去,让少儿养成动口又动手的良好习惯,即让他们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也进行音乐实践训练。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少儿对歌曲旋律、节奏形成认识,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教会少儿用自己的手去根据音乐节奏打节拍,并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旋律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将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背景设置相应的场景剧目,让学生根据音乐背景扮演不同的音乐角色,进行音乐剧表演,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使他们做到感同身受,从而以多样化的实践锻炼模式培养少儿的音乐创造能力。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他们进行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平时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应从兴趣培养、想象力塑造和实践锻炼这三个角度出发,开发一些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以多元化的手段培养少儿的音乐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篇2: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论文
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论文
音乐和诗歌一样都是美丽的语言,优美动听的音乐会陶冶情操,给人享受和熏陶,最为重要的是,音乐教育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由此可见音乐的重要性,本文将对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进行分析探讨。
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引领时代潮流的符号,而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引领,才能广受欢迎处于不败之地。因此音乐教育中,教好专业知识是基本,培养幼儿创造力才是精髓,是重中之重。
笔者将分别从:创造力培养的必要性、音乐教育现状、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对策,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创造力培养的必要性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想,让其思维更加明朗化,同时能让幼儿更好的感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但是,很多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开展的教学中,其教学手法以及内容都比较单一,且枯燥乏味,缺少新鲜感,而且其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根本无法有效激发幼儿兴趣。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音乐教学质量也随之降低。为培养幼儿创造力,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幼儿审美。
音乐教育还具有培养幼儿自主性的作用,通过对幼儿的行为作出引导,幼儿能够更好发现美并认识美,从而能够让幼儿的心灵美得到一定升华,让其形成新的思维观念,能够更加有效解决问题,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作出了相应的铺垫。在现在社会环境下,创造力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幼儿作出相应的创造力的培养,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
二、音乐教育现状
我国不论是在哪一学习阶段还是哪一门科目上,其教学模式都完全类似,没有区别,这种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既刻板单调,又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本来音乐教学应该是个很轻松快乐的过程,让幼儿能够享受并愿意主动去学习,而目前的音乐教学却把这门课程当做理论课程一样去教,完全没有将音乐的灵魂和精髓讲出来,更别提所谓的创造力的形成,幼儿学得累不说,最终还是没有任何长进,竹篮打水一场空。
另外,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并不是音乐专业出身,有些音乐教师还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这种现象尤其在农村幼儿园十分常见,这一问题也为幼儿音乐素养的形成,创造力的提升起到了阻碍作用,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对策
综上,笔者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行了诸多问题。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幼儿对音乐课程逐渐丧失了兴趣,教学质量也随之降低。针对这一现象,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笔者将就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树立创新思想
要从源头上进行创新,也就是思想。当思想的结被打开不受任何禁锢的时候,思想才可以称之为思想,它像获得了自由、得到了重生一样,可以天马行空大胆发挥,这样一来新的点子或是奇妙的方法都可以想的出来,打破原有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极具吸引力,这就是创新。有了创新思想,自然而然就可以发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这样有了切入口和良好开端。
所谓音乐是不是都是唱出来的呢?唱出来的音乐才是真正的好音乐呢?先放一些唱的比较好听的音乐,举个例子:教师在教授《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播放下雨的视频供幼儿欣赏,并设置相关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听过小雨唱歌吗?你想知道小雨是怎样唱歌的吗?这是幼儿会积极踊跃,有的说:小雨唱歌是嘀嘀嘀的,有的说:小雨唱歌是啦啦啦的。教师要充分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并将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来,不受传统教学所限制,这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伴着音乐节奏玩“贝壳捉小鱼”的游戏。具体来说,教师要先划定一个自由活动的区域范围,并分配好“贝壳”和“小鱼”的角色,在没有响起音乐节拍的时候,幼儿全部都蹲着扮作“石头”。如果响起某种音乐节拍,扮演“贝壳”的学生就要马上去抓“小鱼”,而扮演“小鱼”的学生就要想方设法“躲避”贝壳的抓捕,直至这个音乐节拍结束,学生再次变回“石头”。在一轮游戏中,也就是某个音乐节拍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段内,“小鱼”一旦被“贝壳”拍到立刻淘汰,当然,如果“贝壳”没能抓到任何一条“小鱼”,也会被淘汰。
在结束游戏之后,教师再对“活着的贝壳和小鱼”进行统计,并给予优胜学生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的游戏具有一定紧张感,在游戏中幼儿必须灵活运用自己的大脑、不被淘汰,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
又例如:教师在教授《开火车》这首歌曲时,教师完全可以将游戏策略应用其中,要求所有幼儿站成一排,随着音乐的播放来开展游戏,教师将小铃铛准备好,跟着音乐节奏来摇晃小铃铛,火车开得慢,铃铛敲得慢,火车开得快,铃铛敲得快。通过游戏的应用,幼儿不仅能掌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还形成创新意识。
结束语
幼儿阶段是幼儿学好音乐的关键阶段,为了帮助幼儿形成创造力,教师必须对传统教学策略及时转变,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开发幼儿头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篇3:语文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语文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一、语文教育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差,但这并不影响对他们创造力的培养。据相关分析,创造力较高的人通常有较高的智力,但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具有卓越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科教育中,语文教育恰恰具备“长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育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教育。让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来了解人文、了解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育本身就具有其自身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特点,同样语文教育也是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和工具。
二、如何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打破思维藩篱
语文教育是最适合、最适宜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土壤。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得多、灌输得多,甚至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给学生留存平等思维的空间和权力,强加给学生许多“想当然”的观点,进而使学生习以为常地放弃自我思维过程。这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彰显自我的思维能力,更在无形的泯灭了学生激活自身创造力的大好时机,教师也在不经意间由学生思维成长的推手变成了扼杀学生思维模式的“杀手”,形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学生就像动物园的狮子,由于天天处在这种安逸的生活中,它们不但威风荡然无存,而且失去了物种自身在野外生存的天然本性。因此,语文教育本身是教师让学生自己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符合自身特点的思维方式来阐明观点,分析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走出交流障碍
在宽松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中,可以充分地展开创造性的认知活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传统式教育,仍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所阻碍。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没有平等的交流,教师如果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只能成为课堂中被动的“听者”,“为师是从”的思想专制地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程式化,学生只能是先听、再学、最后记,完完全全地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学习的机器,自始至终处在一个“shutup!”模式状态下,没有自己的思想,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们思维自由。就连他们的作文、作业都是一样的'程式化,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创新精神、没有亮点。但是他们在下课时却爱说,而且能说。由此可见,学生们不是没有创造力,而是没有相应的机会。人的思维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冲破阻碍,不平等的交流不会产生有创造性思维,何谈创造力的培养。因而,在课堂授课时,如果有学生对已成定论的话题有所质疑,即使他回答得不对,而且观点不被其他人认同,教师仍然要因为他多思考、有创新意识且有勇气而表扬他。
3.激活想象力
创造力的两个主要构成部分是想象和思维;培养创造力的首要条件,是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往往比成人的更丰富,因为他们没有太多世故的羁绊,往往对课文有着比教师更独特、更深刻的见解。
三、小结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打破思维樊篱、走出交流阻碍、激活想象力才能助推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训更应注重从“人”的角度去培养人才。
篇4:课堂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方法初探论文
课堂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方法初探论文
摘要 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化的视角出发,以高度的智慧和敏锐,因材施教,科学点化,正确引导,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地发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课堂教学;创造力;创造活动;
在这个科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知识爆炸的时代,尤其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的高精人才。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或者说拥有哪些素质的人才更优势、更抢手呢?创造力!这是唯一永远拥有生命力的能力。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技术都已经日趋成熟,而人们迫切需要研发新的,更经济更有效的技术,而且,创造力是一个集体,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永葆旺盛的生命力,持续不断地生存发展下去的重要推动力量。
基于这个原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必须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
1 创造力到底是什么
创造是身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所独具的一种特殊能力。创造力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心理研究表明:除了白痴和特殊病患者外,其余所有的人都具有创新意识。经过引导、开发、挖掘、训练,这种创新意识就可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当前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这个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先,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一教师,应当具有创新的思想和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大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转变观念,敢于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研究一因为从哲学的角度讲: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人也如此,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缺点,当然也必定有其独特之处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其次,在具体做法上,我们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1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活动。无数次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已经证明:对小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要比对他们进行批评的效果明显得多。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而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常常会提出一些令我们想不到的问题,或想出一些非常巧妙的答案。 有一次,我给学生讲LOGO软件中的清图命令时,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命令操作后的现象,然后提出问题:谁能说一说这个命令的功能啊?学生经过1分钟的讨论,得出了结论:这个命令的功能是清除屏幕上的图形,而且不改变海龟的状态。这个答案对清图命令的阐述是十分精确的,比教材上的还要精确!(教材是这样叙述的:“这个命令的功能是清除屏幕上的图形,而且不改变海龟的方向和位置”)因为“状态”不仅包括“方向”和“位置”,而且包括“抬笔”或“落笔”、“笔色”、“画线的图案”(有无,什么图案)等很多因素。我当时的心情可以说难以用言表来形容,在高度赞扬了那个学生之后,与全班学生一起鼓掌鼓励他继续努力,并号召全班学生向他学习,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创新的欲望更强了。
2.2课堂教学中别忘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把自由还给孩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能把儿童的功课表填满”。陶行知先生的观点充分地说明了自由对于儿童,也就是小学生的重要性。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机会,只有解放出来的孩子,才会有儿童的天性,才会有正常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才会有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每节课我都给学生一部分自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本节课及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实践,让学生随意创作各种图案或编制程序,并对有创造性的想法给予适时适当地鼓励。
2.3教师对学生期待的目光应放长远。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创新能力尤其如此。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只能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确切地说,他们只能树立创新意识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创新方法,对于这方面,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曾经这样说:“你可以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了多少,你还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和操之过急,而是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地进行启发诱导,一点儿一点儿地进行渗透。先调动学生意识底层中关于创新的部分,培养他们树立初步创新的欲望,并促使其渐渐的深化为创新精神。同时小心呵护他们刚刚形成的创新欲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为他们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以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再适时地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使学生最终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
基于这个思路,我经常让学生看以前毕业生或微机特长班学生创造的一些佳作,为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创作的思路和方法,树立创新意识,感受创新氛围,开拓创新思路,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把“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活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掌握语文科知识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过程,对教师来讲,也就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过程。
关键词:以导为主 思维训练 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要以导为主
在阅读教学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灌”,而是“导”。“导”的中心,是为学生提供掌握必要知识的必要思路,使学生循正确的思路去学习,并掌握学习内容,这样才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一,让学生直接与课文对话。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创造能力,学生和课文的直接对话是阅读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认真的引导学生预习。首先就是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不能仅仅是敷衍地预习一下。其次,要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为此,阅读期待,自由诵读,应成为阅读教学过程不可缺的起始环节。
为了让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我们甚至可以事先不限定什么目标和目的,完全让学生接近文本,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维和情感世界,去和作者沟通,去自由的想像,去进行再创造。
第二,有效组织班级集体性思维。
教学中的“集体性思维”,就是以班级为基础,在相互交往中探讨所提示的学习课题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显露出来的大量的创造性意见,鼓励学生继续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应该提出新鲜的课题,引申课文意义。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以提出“贫与富”“钱与情”“我们身边的菲利普夫妇”“约瑟夫长大了会怎样”“假如回来的叔叔是百万富翁”等等话题,引导阅读小说,观照人生,观照现实,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欲望。
二、阅读要借助想像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情节续写,内容扩写,仿写。改写等是比阅读更进一步的`对原作的再创造。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皇帝的性格进行想象。皇帝在游行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大家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恼羞成怒,派人捉拿骗子,但骗子早已逃之夭夭;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将他抓来并责问他为何要说真话,显得昏庸愚昧之至;有一个学生则想象皇帝因游行时没有穿衣服而受了风寒,回宫后而发烧求医,谁知医生仍是这两个骗子乔装的,骗子用锅底灰和野草屑做成几颗黑糊糊的药团骗了皇帝的大量金银珠宝,而皇帝服药后上吐下泻,令人捉拿骗子时,骗子早已不见踪影,皇帝也一命呜呼啦。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
在仿写训练的同时,还可以采用补写事例的方式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用了三个事例分别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个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可以要求学生也从这三个角度各补充一个事例。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丰富他们的积累,可谓一举两得。
三、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语文知识可以延伸到数学、自然、社会,艺术等学科中,借此实现学科与学科的融合、综合性学习,强调运用各学科知识来探寻与求知,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真正实现阅读与听说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先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述作一幅画,表现边疆生活、边疆风光或送友归京时的情境。学生非常兴奋,创作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画。教王维的《汉江临眺》时,先让学生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再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作画,从学生的画中可以看到汉江浩瀚的水势,以及若隐若现的远山。
这样的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了驰聘想像的机会,大大调动了他们的能动性,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篇6: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摘 要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本文在指出近年来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对策,涉及到:构建激发兴趣的和谐氛围、教会幼儿必要的美术知识、带领幼儿融入丰富的生活以及合理鼓励幼儿的美术成果。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幼儿 学前教育 创造力
一、引言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创造力是幼儿认识及智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幼儿创造力是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希望。美术教育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美术绘画一般分成三大阶段,分别是:涂鸦阶段、象征阶段以及图式阶段。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采用的主要是拼接方式。因此,幼儿的生活世界越生动丰富,积累的表象也会越多样化,创造潜力也会越大。
然而据笔者的从教经历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妨碍孩子们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比如,不少幼儿教师习惯于先示范、再让幼儿进行依葫芦画瓢式的绘画,甚至直接要求孩子们绘画时的颜色、形式都要与示范画一致。这样的美术教育方法虽然能够教会孩子们一些绘画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及想像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鼓励幼儿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美术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像,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本文就是针对幼儿美术教育,探讨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对策。
二、构建激发兴趣的和谐氛围
绘画创作的灵感取决于一定的氛围。教师在指导绘画时,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思维不受限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作画,大胆创新,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构建激发幼儿兴趣的和谐氛围,幼教首先要注意在情感上亲近孩子们,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密感。幼儿的心理反应是比较敏感的,他们感觉氛围温馨、可预测,就会产生安全感受,也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去创造快乐。当然幼教也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去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潜力,让孩子们借助于各种创造性的媒体去绘出心中所想的内容。教师不要以质疑、冷漠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应该以微笑、赞许的神情去对待他们,同时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需求,在保证安全及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孩子们,让他们去尝试新的东西。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忍受能力,比如:孩子们的吵闹、混乱、无理等。因为有时候,幼儿处于高度绘画创造欲望以及兴奋时,他们就会更加活跃,有点手忙脚乱。如果教师过于注重所有时间内的良好秩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教会幼儿必要的美术知识
要想让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创造力,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是前提。因此,首先,教师应该教会幼儿必要的绘画知识,让孩子们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能。比如:可以指导孩子们学会绘画工具的灵活使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色彩的调配及合理运用。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因为爱动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一个模型、一张绘纸都会让孩子爱不释手,摆弄半天。因此在美术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应尽量提供幼儿感兴趣的物质材料,让孩子们多看、多摸、多玩,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其次,在具体的绘画技能方面,教师要指导孩子们学会以不同视觉角度去观察人与物。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采用线条、色彩以及构图进行初步的创造性尝试。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发现幼儿在运用所学美术知识时所创造的闪光点,并进行及时的因势利导,从而给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进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四、带领幼儿融入丰富的生活
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体验学习。只有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印象才会更深刻,也才会更容易激起创造的动力。比如: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可以组织幼儿去春游。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快乐的旅程。幼儿可以看到青青的小草、各种颜色的小花和水果,可以在花园里玩游戏,可以观看路上流动的风景。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让孩子们画出春游的主题画,表现出孩子们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快乐跃然纸上,呈现较好的创新性。
五、合理鼓励幼儿的美术成果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可见,针对孩子们的美术成果,教师应该进行正面的评价。
即使是细微的进步也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不足的地方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提出。比如可以通过“你画得真棒!”,“画得真像,真漂亮!”等语句对孩子们的成果做出肯定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们绘画的想法,真正知道他们在作画时的所思所想,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表述能力,更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想像力。
六、总结
创造力对于任何时代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抓起。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创造潜能的载体之一,能够为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一个空间。幼儿通过美术活动,不仅可以引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而且可以呈现幼儿内心世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总之,利用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应该得到更多幼儿教师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平,余朝肃.怎样提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01.
[2]彭怡.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J].学前课程研究,2010,02.
篇7:浅谈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李定一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素质教育的潮流及学生思维发展的自身规律,提出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文中从“美术中创造力的重要性”、“创造力与美术教育的联系”以及“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三方面阐述自己对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这一系列的观点的提出,来达到更好地完善美术教学,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自由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并提倡在教学中挖掘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8:浅谈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改变,是世界的潮流,而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去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这是美术教育的目标。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我国美术教育中较普遍存在着将技能的掌握,看成创造的观念。或者口口声声说创造,但落实到对象身上,还是一板一眼的技能传授。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我的观点。
一、 美术中创造力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外国教育者。以“快乐的节目”的命题让中国的学生去画。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一个同一样的事物-圣诞树!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都在画圣诞树?开始她想可能是中国孩子很友好,想她是美国人,就把“快乐的节目”画成圣诞树。接着她又发现不对:怎么大家画的圣诞树都是一模一样呢?再仔细观察,她发现孩子们的画的线条都朝一个方向去,她顺着看过去,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于是,她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学生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目”.令她感到吃惊的是,把那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以后,那群画画的学生们竟抓耳挠腮,咬笔头的咬笔头,你望我,我望你,无从下手……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下,老师主宰了一切,学生已成为传统教学的牺牲品。由此更让我们不得不呼吁创造力的培养。其实,“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法。”
二、美术教育与创造力
美术学科所表现的创造力有两类:一为特殊创造力,表现为有一定审美价值美术作品的创造,这些作品凝含的创造力往往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创造力一般表现在有一定天赋的特长的人身上。另一类创造力不形成惊世骇俗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与欣赏者产生共鸣。
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打破常规产生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那么培养学生这种创造的特性和能力,法律论文首先要鼓励学生的“创”,如果我们事先把“创”扼杀在摇篮中,哪里还能有“造”呢?何况艺术的创造并不是一定要与现实中的事物相符合。它允许适当的夸张和变形。比如画蓝太阳、红月亮等等。
因为技校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点或者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存在,在美术课堂课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训练模式:黑板(或范画挂图)—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这种拷贝或克隆的训练多了,技术提高了,但由于没有用心参与,只能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只能说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长期如此。这种机械地“复制”始终由眼到手,于是眼里有画,心里却没有画。眼睛里的画只能是别人的画,只有心里的才是自己的画。正是这些学生心里只有别人的画,于是在他的心中就很难创造自己的画。也就是说在自己心中不能创造自己的画就只能重复别人的画。
那么怎样才能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三、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1、营造适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良好环境,放飞想象的翅膀
现代美术告诉我们:审美教育不象自然科学一样,用概念和逻辑论证来直接说明某个事物。而是用艺术的形象去再现现实生活,让人们通过感受、体验、想象来理解艺术形象。从而起到感染欣赏者的作用。只有当人们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才能获得审美的愉快和精神的满足,自觉自愿接受艺术的陶冶。
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兴趣,只能从学生们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起丰富的联想。
我认为老师们在对待创造性思想的出现应当遵守以下原则:1、要尊重不同的提问:2、要遵守不同寻常的想法;3、要向学生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4、为勇于创新的学生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5、给实践或学习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这最后一条原则需要做些解释,外界的评价可能会形成一种威胁,从而产生一种抵抗情绪。像我们技校的学生更是这样,有很多学生写生时无从下手,或者是怕画。这是因为他们美术功底差一点。老师过多的教导很容易使学产生一种不“自信”或“自卑”的心理,所以学生需要一段不受他人评价的时期。这样,自由的想法就不会受到阻碍。这样美术教学就会变成更加开放而自由的教学。伟大的艺术奇才“凡高”曾说:“想象确实是必须发展的才能。只有它能够使我们的创造能力得到一种升华”.“想象是创造力的催化剂,丰富的想象力是产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2.培养创造力,迫切需要有特色的课题
在教学中,如形状的发散思维造型,中国画中”借形造型“和”接迹造型“,以及前卫的”反常规思维设计“的课题,对学生创造意识的树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德国20世纪初的包豪斯教学体制创始者”格罗佩斯“是创新教育的先驱,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至今对于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其基础训练,只给学生材料,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思想,是值得我们仿效的。而不论用什么材料制作任何东西,衡量作业的标准是花最少的人力物力,得到最大的效果的评价方式。
培养学生创造力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育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新颖、趣味性 ,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择内容,改革传统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和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3.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造能力的形成
学生阶段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思想独立。这些都是突显创造力的明显标志。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大力扶植,促进其能力的形成。
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说:”一个想象力很强的画家,总是想尽力气把模特画得合乎自己要求,但是由于他自己被世俗之见所包围,而眼到所能及又都是这样的东西,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左右。“这种局限的思维方式,像一把锁一样,锁住了学生的思维。用于教学方面,就更难得行通了。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一样物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思考,打破常规,举一反三。比如我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命题的作业”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的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必定会有值得推崇的好作品。所以我在每次上课前都会把先前学生完成的作业讲解一遍,把一些好的作业给予充分肯定。所以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特点,给予培养及鼓励,推陈出新,因势利导,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能力。
绘画创作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启发、联想等方式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更主要的是在于形成发现的眼光,树立起”创造意识".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尊重学生的发现,哪怕是这种发现是错误的。所以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兼收并蓄,有容乃大。艺术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有创造才能发展,才有生命力。我认为美术教育者应抓住这一内容,融会贯通于课堂之上,努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让创造这棵大树在美术课堂傲然成长!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教育》教育部委托南京师范大学主办
《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的论文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的论文
摘要: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要解放幼儿的创造力,在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同时,教育者要采取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力。画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儿童赋有很强的创造力,为了让儿童发挥这一能力,他提出了“六解放”。
一、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
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充分发挥想象的潜能。
2.解放儿童的双手。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是很常见的。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只要把知识学好就行了,其他的一切他们都应该帮助他们打理。但这却让儿童的双手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其实在处理自己的琐事的时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必备的技能。勤于动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学生动手会摧残他们的创造力。
3.解放儿童的眼睛。
儿童其实就想一台摄影机,可以在无意识中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应该让儿童多多接触大自然,在自然中发现并学习。这有利于儿童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
4.解放儿童的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限制他们。
5.解放儿童的空间我们要给儿童提供的环境不可以局限于家里或是学校,应该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大自然。
6.解放儿童的时间父母喜欢给儿童安排时间,怕儿童不能合理的安排。其实不应该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让他们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儿童随着自己的意愿、想法,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3~6岁是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
作为教育者,不要用怀疑的口吻去问儿童,这样很容易破坏掉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当儿童兴致勃勃地做某事的时候,我们除了确保他们的安全之外,还要为他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独立、勇敢地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放手让儿童去做。
二、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方法。
1.培养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带领儿童打开想象的大门。
美术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中国美协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杨永青说:
孩子把画画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自己的所看、所想、所爱。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绘画最易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也是最为儿童所喜欢的一种形象表现形式,虽然画技不高,但却能表达儿童的思维活动过程。对儿童的画,不要只追求画得多么“像”,而应鼓励他“想”得越多越好。
2.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游戏对儿童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真多家长认为那些价格昂贵的玩具,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但家长很奇怪,为什么很多儿童对这些玩具的喜爱,远远不及那些沙子、泥土、水等。因为儿童开始认识世界,对一切充满好奇,这正是启发孩子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引导。
3.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励儿童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儿童需要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儿童可以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想法,不受约束。教师要少说“不”,要能容忍。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提供给幼儿不同的材料,使孩子的创造活动有物质基础,孩子自由活动,尽情发挥想象力。再者提供创造的时间,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作为教育者,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育者要多用肯定,积极向上的言语,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探索,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下乐于创造性的进行活动。
总之,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探索能力和开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育者应该从小对儿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李朝娟。幼儿园课程评价与幼儿创造潜能开发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篇10:审美教育创造力培养论文
审美教育创造力培养论文
摘要: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的本源在于创造,审美教育与创造力密不可分。审美教育隐藏于道德教育的功能之下,其价值应从道德教育中彰显出来。教育者应将其还原为生命的自由游戏、审美鉴赏力与创造力的教育,并在审美教育实践中注重游戏的美育功能和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审美教育;创造力;鉴赏力;培养
审美教育是按照现有审美标准、理论打造个性形象的一种情感教育方式,它以某个时代或阶级的审美标准为教育理念,以培养个性形象为途径,以丰富和滋养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审美教育可使人具有美感的情调、道德、素质以及梦想,具有鉴赏与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使受教育者能从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自我性格的完善和内在潜能的释放,获得自由与美好的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造力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
知、情、意是人的心理品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只有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人。德育主要体现人在精神方面,与意志等相关;智育主要培养和完善人的认知与辨识能力,增长知识与智力;美育则直接与人的内在情感相联系。因此,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①蔡元培认为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品德与情操。鲁迅也曾提出审美教育的起始点是培养个性形象,丰富和滋养情感,培养审美观念,陶冶品德、情操,传播文化知识以及辅助道德文化建设。美的创造力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前提条件,教育者需要通过建设、保存和研究三个层次实施审美教育。此种以培养个性形象、丰富和滋养情感为核心的审美教育思想,在国内的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尽管蔡元培和鲁迅皆指出审美教育能赋予人活泼、积极、健康向上的创造享受,也可以培养被教育者在创造方面的爱好、兴趣与志向,但这里所说的“创造”仅仅是一种精神上和人格上的指向,而不是一种能力判定。从中国近现代的审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看,审美教育被遮蔽了其对创造力的培养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审美教育自身的历史溯源,二是西方审美教育思想与模式的冲击和影响。然而,就审美教育自身的历史溯源而言,其在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模式中历来都以伦理道德教育为本位,强调“文以载道”和“政教统一”。西方的审美教育思想则不然,理性逻辑主义占据教育的主导地位。审美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有力途径,而创造力是审美教育的灵魂。
二、创造力在审美教育中的培养分析
我国目前的审美教育以偏重于写实性的绘画教学为主导。近年来,各个教育机构努力地倡导审美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把审美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创造力有机结合起来。但是,我国对于如何实现审美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仍处在教育的初步探索阶段,在思维创新的方法与教学上还未形成主要教育模式。审美教育的写实性绘画教学方法强调忠于客观和现实,即客观和现实表现出何种模样,写实性绘画教学就表现此种模样,表现技术上强调程式化的特定方法和步骤,循规蹈矩地进行描摹。在此种审美教育的教学模式下,从石膏几何体到静物再现、石膏头像描写,再到人物表现,最后到人体刻画,反复描绘此类对象,直到具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为止。写实性绘画教学是众多美术教育机构基础教学的主要环节。然而,审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培养一专多能和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因此,传统审美教育的写实性绘画教学法只能作为美术基础教学的一种训练方法而不是全部,否则长此以往,会成为束缚受教育者思想、禁锢受教育者想象力发散的枷锁,不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
三、审美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审美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为写实性的绘画教学价值取向所遮蔽,以至于大部分人只要一提及审美教育的某个方面,就会不由自主地与“越像即越好”的想法联系起来。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我们必须明白的前提,这就决定了在审美教育认识上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还原:一是把艺术与审美教育还原为生命的自由游戏、美的鉴赏力与创造力的教育;二是在审美教育实践中注重游戏的审美教育功能、创造力的培养。
1、审美教育认识上的两个还原教师要对审美教育形成正确认识。首先,必须使审美教育从写实性绘画教学中显现出来,把艺术和审美行为视为具有生命力的创造。尼采认为,艺术本身就像一种自然的强力一样借这(日神和酒神)两种状态表现在人身上,支配着他,不管他是否愿意;或作为趋向幻觉之迫力,或作为趋向放纵之迫力。这两种状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梦和醉在人们身上释放艺术的强力:“梦释放视觉、联想、诗意的强力,醉释放姿态、激情、歌咏、舞蹈的强力。”这种经由梦境和酒醉引发出来的创造力不但是艺术层面的,也是关于联想和激情的创造能动性。其次,审美教育要把陶冶情操还原为自由游戏和自由创造,把道德判断还原为艺术想象力和审美鉴赏力。艺术创作和审美教育都指向想象力、创造力与自由鉴赏能力,而写实性绘画教学是关于美的非本源的显现,是对美本源的遮蔽。审美教育不能脱离创造的本质,不能把一种自由游戏和自由创造的`教育变成一种乏味的教育。
2、强调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美育功能游戏冲动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康德曾经用“游戏”概念解释艺术与审美的现象,把诗视为“想象力的自由游戏”,把音乐和美术归为“感觉游戏的艺术”,并认为游戏和艺术审美都标志着活动的自由与生命力的丰盈,美感也就是生命力和创造力自由活动的产物。因此,我们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应改变以往单一的写实性绘画教学方法,逐渐向多样化的审美教学转变,多运用启发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开发受教育者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有些艺术家倡导向儿童学习绘画,马蒂斯就曾经主张“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②。儿童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对生活的认识不带任何感性的偏见,也不受任何艺术或审美法则的制约与束缚,他们拥有丰富而宝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笔下时常会出现千奇百怪的生动画面。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儿童游戏的美育功能。因此,开发和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
3、注重创造力在审美教育中的培养方式审美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审美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受教育者的感知觉、记忆力、想象力和内心的情感,并让其把头脑中的灵感和内心丰富的想象外化为可感知的实际的艺术形象,从而有效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首先,教师要保护、引导、激发和尊重受教育者独特的个性,并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与环境,在审美意识上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尤其要尊重、理解和爱护受教育者不同的观点与审美价值取向,这是培养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基础。其次,尊重受教育者两个不同层面的个性化选择:一是受教育者由于文化基础、成长阅历与兴趣爱好等差异,形成了对审美内容的不同需求的选择;二是审美内容力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受教育者个体最近发展区。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保证,而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在审美教育中应作为重点培养的核心目标,并不断探索出有利于受教育者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审美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新时代真正富有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社会需求人才,这是审美教育不断更新与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友峰。自由感――康德美学的经验之维。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篇11: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策略论文
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中职学校的美术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一套死的表现方法,抹杀了学生的灵感和天赋。如此下来,学生的创造力就会逐渐减弱,习惯依葫芦画瓢,直至这种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力;培养
美术教学应强调以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展为核心,促使其他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学生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需要,中职教育主要是技能型的专业性教育,注重技能教育,就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对幼教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十分局限,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以后的幼儿教育能力。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努力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作为学生,我们要求他们不模仿、抄袭、独立思考、设计创新,独树一帜,这便是他们创造力的基本体现。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想象是美术的主要特征,不管是欣赏课、绘画课还是手工制作课,我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的同时,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欣赏到了艺术的美,而且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
教师应树立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教师的作用不在像过去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那样强化、单一,教师可以成为学生中的一员,甚至可以做学生的听众,形成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学习情境。课上应多设疑点,让学生反复质疑,师生共同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教师应努力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教师本身所具备的那种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本身就是对学生身上天性的创新创造的唤醒。
二、加强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的联系,扩大创造空间
知识经验是创造的原料,思维加工的素材,创造常是知识经验的重新组合。学习多样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开发大脑,而且通过相关学科的学习还可以激发创作的灵感,赋予艺术新的活力。与美术相关的姐妹学科体现在文学、音乐、舞蹈等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有利于创造。因此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对话、交叉、融合,是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尝试用一些优美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创作的时候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创作。
三、重视学生发散思维与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重点抓学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创新。若使每个学生完成一样的作品,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指导。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四、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美术课上老师干巴巴地说教,学生听的垂头丧气。本来具有情趣、表现自由的美术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学生更加厌学。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美术教学中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多媒体、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面,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可以组织一次讨论,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也可以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如在美术《油画棒技法》中,我在网上收集油画棒幼儿教学视频,在上课放映时,学生们看得兴趣盎然,我乘机联系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讲授知识,布置作业,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
五、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创新能力。多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写生、看画展等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可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他们的各种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美术教学的独特性是不可代替的: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使人感情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美术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良好的基础,将对他们一生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者:刘爽 单位: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陈通顺主编.《中国美术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
篇12: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幼儿常常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让幼儿热爱生活,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绘画活动。
一、引导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
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幼儿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样就会制约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幼儿选择绘画的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例如,花草、水果、小动物等。因为这些内容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容易学会的。另外,为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感知周围的事物,如果让幼儿直接画物体,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于是,我们精心设计了有关点、线、面、色彩练习的绘画活动。如,
“下雨了”、“会跳舞的线宝宝”等绘画活动,去满足幼儿的涂鸦需要,然后当幼儿对点、线、面绘画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后,笔者又设计了“摘苹果”、“可爱的小鸡”等绘画活动,引导幼儿用圆和线条组合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图像。同时,我们还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想法去画画。这样,在绘画活动中,幼儿不但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还积累了相关的基本绘画技能。
二、以游戏形式组织绘画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直接运用范例进行单向的示范和讲解,从而使幼儿的作品在模仿中生成,这样,作品中就缺少了幼儿自己的想象、理解、情感,长此以往,幼儿的作品便会呈现出千篇 一律的模式套用,没有自己的个性,从而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力求将绘画活动游戏化。首先,在选材上,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只有感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每一次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变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技能为师生间积极互动的关系,激发创作的欲望。例如,笔者在“会跳舞的线宝宝”活动中,让每一位幼儿自己去发现带子舞动中的变化,这就在无形中使幼儿掌握了各种线条的名称,笔者让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发现的用笔画出来,结果一幅幅色彩鲜艳别具一格的画面便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整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促使幼儿形成创造动机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促使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画面。例如,《手的联想》《锅碗瓢盆交响曲》等活动,借助手、锅碗瓢盆的外形可变的特征,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导幼儿想象,这样的语言为幼儿大胆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幼儿不仅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又可以有个性化的表达。又如《大人国,小人国》这个活动,通过大人、小人不同特点的对比,联想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把启发探索的语言变成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幼儿在被故事深深吸引后。教师就可因势利导,请幼儿联想“巨人”能够帮助人们做哪些事情,“小矮人”又能够帮助人们做哪些事情,这样既生动有趣,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适时评价鼓励激发创造才能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所进行的探索、创造远比一幅作品的意义大得多,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让幼儿自主创作,带着极大的热情同其他幼儿一起参加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将幼儿的作品全部展示出来,给每一位幼儿以自信,然后,请幼儿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把自己想象的、画下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幼儿就会在这互相的评价、启发下,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创作的灵感,分享创造的快乐。这时,教师再对每一位幼儿的作品加以肯定,幼儿的创造兴趣便会被激发起来。教师的适时介入指导可以重新点亮幼儿创造的火花,促使幼儿的创造顺利进行。
篇13: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论文
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论文
【摘要】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与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空间、时间相互作用,促进其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的活动,也是培养、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一项活动,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大有好处。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户外活动;创造力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个既古老又有新意的课题,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教育更引起人们的重视。爱因撕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大量事实和科学研究证明,幼儿具有创造力,从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大有好处。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与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空间、时间相互作用,促进其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的活动,也是培养、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一项活动。目前,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着活动材料单一,活动组织流于形式,不是自由的放羊式就是高结构的命题式,极大影响了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价值,让幼儿失去了发挥创造力的好时机。那么,如何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我认为,应更重视户外体育活动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教师观察等。
1.创设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环境创设应体现开放、自由,能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主性、自信心,激发创造力。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爱与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前提。
在户外场地的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一切因素,利用地面画上格子、脚印、迷宫、孤线、几何图形,利用墙面挂上玩具材料,安全舒适的塑胶草坪上有大、中、小型体育活动器材,整个户外场地划分为钻爬区、平衡区、球类区、投掷区、跳跃区等,各区域中的材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错,使户外活动场地变成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多视角的。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玩什么玩具,怎么玩,和谁一起玩,在哪儿玩,一种玩具玩多长时间,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做主,使他们有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度,让幼儿在这些区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许多有趣的体育活动。
玩具、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提供了丰富的玩具、材料在各个区域中,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添加玩具、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动作发展的需要和创造的需要。同时我们和幼儿、家长一起许多收集废旧物品,这些材料是多功能的、可变的、安全的。
如按功能分有:掷(球、沙包、纸盘)、滚(球、圈、瓶、轮胎)、跳(圈、棍、绳、纸盒、报纸、布袋)、爬和钻(圈、纸箱、编织袋、手套)、踢(球、毽子、沙包、饮料瓶、药盒)、平衡(易拉罐、铁盒)等,如按形状分有:球(皮球、纸球、泡沫塑料球、绳球、线球)、棍(纸棍、塑料棍)、盒(各种大小的纸盒、塑料盒、铁盒)、绳(线绳、布绳、塑料绳、皮筋、松紧带)、罐(易拉罐、塑料罐)、环和圈(塑料环、呼啦圈、轮胎)、袋(布袋、塑料袋、编织袋)等,这些材料为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进行活动、创造提供了条件。
2.引导探索,让幼儿一物多玩
一物多玩、一种动作多种方式就是对运动器械、材料或身体动作进行组合、变通或独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各种玩法,是训练幼儿发散思维,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提供了许多多功能的、可变的材料,放手让幼儿探索,鼓励幼儿玩出新方法。如:材料“易拉罐”,幼儿有的用来踢,有的用来滚,有的用易蓝罐摆成图形,练习跳跃奔跑,有的把易拉罐摆成保龄球的形状,用皮球来打,有的用易拉罐玩打棒球的游戏,还有的把易拉罐摆成一排,在上面练习近平衡,在此基础上还可把易拉罐做成了一些玩具,如:拖拉玩具、梅花桩等,一个小小的易拉罐在幼儿的手中变得有了生命,有趣的游戏,可变的材料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一物多玩可以由一人到多人,由无序到分组竞赛,由单一玩玩具到两三种玩具结合起来玩,总之,玩具、材料在幼儿手中玩“活”了,也玩“火”了。幼儿每天都在新的刺激,新的挑战中去尽情享受,体验创造的快乐。
在一些主题游戏活动中,我们采用一种动作多种方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选择材料,如:在玩“打怪兽”的游戏中,只要在规定区域中击中目标就算胜利,那么选择什么材料去击中怪兽就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活动中幼儿有的选择球、有的选择棍棒,有的选择沙包,还有的'选择易拉罐。在尝试不同材料击中目标的实践中感受到了材料的不同,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为以后的创造打下了基础。通过“一物多玩”、“一种动作多种方式”的自由玩法,幼儿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创造力也得以培养,真正做到了“身心”俱发展。
3.积极鼓励,让幼儿参与评价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活动中,我更多地承担“观察者”的角色,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倾听幼儿的想法、创意;欣赏、支持幼儿的探索、表达;对幼儿每一个创意都表现出倾听、微笑和接纳的态度,欣赏他们,注重他们自主能力、创造力的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创意。
活动评价时,教师树立多元的创造评价观,尊重幼儿看似天真的想法,尊重幼儿的创造。同时,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评价活动中,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玩法、自己的创造展示出来,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得到发展,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创造活动的乐趣。而且,还可让幼儿在评价活动中互相观赏,互相评价,互相启发,互相享乐,在交流中激发灵感,产生新的创造。
创造力人皆有之,关键在于早期开发和后天培养。让我们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有利时机,让幼儿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聪明的头脑,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14: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和谐人格培养论文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中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更为确切地讲,音乐作为人的知识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学科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其价值和魅力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和取代的,它是培养健康和谐人格的现实需求。所谓人格就是个体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和谐人格培养是现实针对性很强的基础教育命题。和谐人格是一种情感丰富、深刻和审美化的人格。和谐人格深受中学艺术教育的影响,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和谐人格的形成具有直接作用。我们只有对中学音乐教育塑造和谐人格的路径和方式的进行深入探讨,才能更好地明确音乐教育承载的使命和发展的方向,将和谐人格培养目标变成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
一 中学音乐教育通过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打牢和谐人格基础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既是中学生品德修养的内容,又是形成和谐人格的品德基础。中学音乐教育正是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分清善恶美丑的过程中,推进了和谐人格基础建设。
一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音乐教学要依靠师生共同努力,同时,也体现了同学与同学间的合作关系。比如,在进行大合唱训练时,如果每个学生都不是集中精力,力求发音的高低、强弱、节奏、旋律的准确性与和谐性,而只是“人手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不积极与他人配合,只凭借自己的感受任意发挥,那么,大合唱练到最后,只能是不欢而散。因此,音乐教学对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它具有团结向上,互相带动,凝聚力强,教学效果明显的特征。
二是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的号角,能够表达人的心声,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有其内在的涵义。在京剧艺术进课堂的实践中,如果欣赏《沙家浜》选段,就可以通过刁德一、胡传奎,阿庆嫂三人形象和语言的对比。认清人的本质,认清当时的社会环境,教育学生要具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勇于奉献,挑战自我。同时,青年学生对音乐有着特殊的爱好与兴趣,教师的因势利导,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音乐作品的具体形象感受来完成。
三是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学习音乐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样,要有吃苦耐势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对于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不能朝秦暮楚,也不能敷衍了事,不能不思进取,更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只有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恪尽职守,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对待,树立报国之志,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与意义。
二 中学音乐教育通过提高学生智力素质,推动和谐人格发展
智力因素与条件是和谐人格发展的内驱力,也是中学音乐教育承担的重要任务。音乐教育包括了众多学科知识。如文学、舞蹈、历史、文化等等,通过具体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可以拓展知识的框架与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比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选《黄水谣》、《黄河怨》等作品来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生命的残酷暴行,学生不但学习了音乐知识,并通过音乐语言,增加对生活的感受力,而且重温了历史,从而也加深了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升华了爱国主义情感。此外,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分析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音乐形象和学习音乐理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音乐教育不但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掌握了基本音乐技能、技巧,同时也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三 中学音乐教育通过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实现和谐人格升华
美育是通过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美感的教育,从而达到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影响人们的道德情操的目的。音乐的影响力较之其他学科更纯洁、更平和、更持久,更深刻,是现代人生慰藉情感的最佳选择。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创造音乐的一种主体力量。音乐价值在于它的情感渗透力,增强了和谐人格培养的可控性。如果中学生在长期的音乐熏陶和感染下,就完全有可能通过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洞察并鉴别流行音乐中不良因素,矫正浮躁、浅薄的情绪宣泄倾向,排斥低级、丑恶情调的氛围,自觉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使自身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
中学音乐教育有助于增强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音乐审美情趣是学生在进行对音乐美的体味、欣赏和表现过程中养成的。美妙的音乐氛围与环境,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洗礼。例如,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让学生们一边聆听教师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和主题的分析,一边欣赏多媒体带来的多瑙河的粼粼波光和沿岸的瑰丽风光,倾听华丽优美的旋律,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感受到如同音乐厅一样的现场效果。它对学生的整个身心都起到一种包围、熏陶、感染的作用,使人情不自禁而萌生出某些美妙动人而真实的感受,从而实现了和谐人格升华。音乐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与特长。在具体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表情的利用、身体语言的运用、音乐作品的处理等方面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发一个音,每做一个动作,都要保持一种和谐美、姿态美、声音美,把美蕴藏在声音与动作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素质。
四 中学音乐教育通过提高学生协调能力,拓展和谐人格空间
培养和谐人格,塑造完美高尚的人性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诉求,也是音乐从传统走向现代,秉持自身特色的现实需求。中学音乐教育正是通过提高学生协调能力,达到这一目标的。它通过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理能力。通过中学音乐教学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各种身体机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能力,增强自立能力。比如,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及呼吸的运用,可以达到配合和谐,促进大脑的正常发育,增强肺活量的目的。通过身体语言的表达,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通过声音的强弱处理,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前提,又是中学生顺利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拉纤歌》、《打夯歌》等,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的高尚品格。其实每一件音乐作品,都有其深刻的内涵与神韵,如何欣赏它,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把它通俗的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借助理论思维与语言表达等手段,通过由浅入深的渗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无知到有知,由无形到有形,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发生质的变化,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拓展和谐人格发展的空间。
★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
【音乐教育中少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集锦14篇)】相关文章:
少儿模特教学的论文题目2023-07-04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课程学习总结2023-05-20
论文:浅谈少儿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2022-08-15
教师教学研究与反思2022-12-07
城市设计在规划管理与实施中的意义论文2022-12-14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注意事项2023-10-17
文化馆党员个人工作总结2023-05-19
田径运动的人文精神及价值内涵论文2022-06-08
文化馆工作职责2022-08-05
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实践论文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