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时间:2022-10-11 08:09:59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推荐17篇)由网友“荷木木木”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希望您能喜欢!

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1: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归纳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展示课件:练

百分之四十      百分之三点五      百分之五百

45%         1.7%         126.5%

2、 师导: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百分数,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大家根据昨天学习的知识,读出或写出上面的百分数。

3、 板书练习:

比较大小:

66%            0.68

4、 师导:上面三个分别是百分数、小数和分数,谁能告诉我这三个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5、 小组内快速讨论,说出讨论结果,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6、 导入: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一种方法来比较它们。

(二)   通过实际问题,学校新课

出示主题图。

1、学:(1)读题,明确“合格率”。

(2)学生独立探究。

(3)小组内互相交流。

2、议:(1)小组内的学习成果在全班交流。

(2)老师适时板书:

合格率:合格的箱数占检查的总箱数的百分之几。

甲牌的合格率:             乙牌的合格率:

43÷50                   50÷60

=                         ≈ 0.833

=                         = 83.3%

= 86%

3、练:

(1)小数、分数怎样化成百分数的?

0.358 =(   )%        1.25 =(    )%

(2)自主探索。

(3)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4、小结:

(1)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分数化成百分数:

a 通常先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

b先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三)   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课件展示练习题:

1、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0.45 =         1.7 =       5 =        0.015 =

2、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3、 求商化成百分数

7÷25 =            6.8÷4 =      52÷7 =           4.8÷2.4 =

4 、教材67页“试一试”。

(1)什么是成活率?(成活的棵树占总棵树的百分之几。)

(2)自主探索,独立解答。

(3)全班交流。

5、回到开头比较大小的环节,我们还可以利用本课所学的什么方法来比较呢?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记住了什么?明白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板书设计】

合格率

合格率:合格的箱数占检查的总箱数的百分之几。

甲牌的合格率:           乙牌的合格率:

43÷50                   50÷60

=                         ≈ 0.833

=  86%                       = 83.3%

(1)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先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选择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灵活应用、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活内在需求,并主动进入“调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认知活动,并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注重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整堂课我并没有刻意地去“教数学”,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百分率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在这里,学生不是在学教材给定的知识,而是在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我也不是在“教数学知识”,而是就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百分率与学生作一次深入的“对话”。

最后,抓住契机,在矛盾中深化知识。

由于百分率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范,但学生实际接触的却比较少。为了使学生对百分率的实际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讨论百分率能大于100%吗,对百分率的实际意义达到了更深入的认识。

总之,整个教学设计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追求的一种境界。当然,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地方要进行细细的雕琢,只有反复的精雕细琢,才能成为一节好课。

篇2:合格率(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简介: ppt制作 甲牌 抽查50箱 43箱合格

乙牌 抽查60箱 52箱合格

哪种品牌的罐头合格率高?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

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上传者:zcb

相关课件:

篇3:合格率(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简介: ppt制作 把13克盐放入87克水中,全部溶解后,盐占盐水的百分之几?

(二)、分别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直线上的各点。

一块试验田收甘蔗11000千克,可榨糖1320千克,求甘蔗的出糖率。. 上传者:zcb

相关课件:

篇4:第二课时 练习八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二、基本练习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

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提高练习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总结: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篇5:第二课时练习十七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算一算,比一比。

12   (  )           2.4        =

0.72÷ 1.2 = (  )          0.24 ÷ 4.8 =

0.12   (  )         0.024      =

二、新授。

1、妈妈购买萝卜和西红柿的单价和用去的钱如下表。(小黑板)

品种  萝卜 西红柿

单价(元) 0.55 1.2

总价(元) 1.1 3

买萝卜多少千克?

列式。  1.1÷0.55=

提出: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要乘几?

被除数呢?

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买西红柿多少千克?

3÷1.2=2.5(千克)

2.5

1.2   3 0

2 4

6  0

6  0

0

3、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做什么?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

三、练一练

先说出下面各题怎样移动小数点,再计算。

0.16  9.6     6.8    34     0.25   5

1、练习十七。

完成第一题。

集体订正。

2、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6.1÷ 0.05     1.8÷0.24

3、实际应用。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一个鸵鸟蛋约重1。5千克。一个鸡蛋约重1。5千克。一个鸵鸟蛋的重量是一个鸡蛋的几倍?

四、课堂总结:你对你今天的课堂表现有何评价?

第三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快速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0.8    42÷0.7   2.6÷0.13   4.8÷0.04

0.81÷0.09  72÷0.6   6.3÷0.09   2.4÷1.2

指名回答,说说6.4÷0.08是怎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的。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七  第6题

左边一组题蕴含了商不变的规律;另两组题蕴含了商的基本变化规律。

(2)练习十七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一组一组地比较计算,比较每题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3)练习十七第8题。

指导学生利用第7题发现的规律直接作出判断,再适当要求说明

判断的理由。

三、实际应用。

1、 火车               超音速飞机        火箭

0.025千米/秒       0.5千米/秒        4.5千米/秒

(1)超音速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几倍?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食品厂加工一种蛋糕,每个蛋糕需要用5.6克白色奶油和2.5克

彩色奶油。某天加工的这种蛋糕共用了彩色奶油100克,你能

算出一共用了多少可白色奶油?

先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3  计算器算出下面的食品每千克各是多少元?

虾片           鲜奶片       核桃仁        米饼

160克  3.2元   80克5.1元    200克8.5元   250克6.7元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   10.   12题。

篇6:第二课时体积单位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的体积,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师:我们还知道,物体不仅有体积,而且不同的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体积的有关知识。

二、分层学习

1、感悟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大小差别较明显的教具,让学生比较体积的大小。

(学生可直接用眼睛分辨出体积的大小)

(2)出示大小差别不明显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比较体积的大小。

师:我们还能用眼睛分辨出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吗?该怎样比较呢?

(师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将两个物体分割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再比较小正方体的个数,从而得出物体体积的大小。)

(3)出示两块积木,一块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另一块是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两块积木所含小正方体的大小不同。

师:你觉得这两块积木哪一块的体积大一点?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为什么现在不能确定两块积木的大小呢?

生:因为每块积木所含有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不同,每块小正方体的大小也不同,不好比较。

师: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分别有哪些?

师:想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几个吗?

分别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师:我们知道长度单位用线段来表示,面积单位用正方形来表示,你们猜想一下,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

生:用正方体表示。

(1)认识1立方厘米

①出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摸一摸,再测量验证:它的棱长是多少?

②得出结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③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④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反馈:骰子、一节手指头等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⑤回顾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量一量、举个例子等方法认识了1立方厘米,

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1立方分米?

小组活动:认识1立方分米。

(2)认识1立方分米

①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学生说说它的概念。

②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

③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学生举例。

(3)认识1立方米

①提问: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生: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

师:想象一下,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有多大呢?

②观察1立方米正方体的实物,派学生代表钻一钻,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总结: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个不同的体积单位,同学们,这三个单位通常是用来计量怎样的物体的体积的?

三、基本练习

1、看图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块巧克力的体积约是8( )

一台电脑显示器的体积约是35(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70( )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是0.5( )

三峡工程第二次截流中抛投的一块大石料的体积约是3( )

2、师:刚才我们认识并学习了这三个不同的体积单位,那么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出示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用它搭出一个立体图形。这个图形含有两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2立方厘米,也可记作2cm3。

如果用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

要是用4个、5个、……呢?体积又是多少,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板书)

3、完成课本30页练习3和4

四、拓展练习

(可让学生用正方体模型摆一摆)

五、课堂总结(略)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3):棱长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3

立方分米(dm3):棱长1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dm3

立 方 米 (m3):棱长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3

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心理特点方面入手,做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个例子等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1立方厘米。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1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1立方分米,最后认识1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三、分层中及时匹配练习,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效地巩固。

学生学完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以后,我设计了一道看图填合适的单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加深理解。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重点认识1立方厘米,深化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在学生理解了“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以后,又及时跟进了一组练习,再一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这样层层递进,每个层次都匹配相应的练习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及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另外,在处理课本练习第4题时,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分层数方块的方法,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作了一个铺垫,注重了知识的前呼后应。

篇7: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修鞋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修鞋姑娘》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真诚”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文中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的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修鞋。一开始受到了“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地感动。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运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外貌、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范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揣摩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美好心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编写作提纲。

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情境式、启发式”的基本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学法指导,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同时以教师的情带动学生的情,不失时机的进行点拨指导,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协同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揭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

2、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师板书。

二、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1、生默读课文,用“--”勾画出描写姑娘的句子,并在旁边标出描写方法,想想从这些描写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并填表格,表格如下:

动作      (      )

外貌      (      )

神态      (      )  的修鞋姑娘

语言      (      )

心理活动

2、学生交流,并让学生把体会到的姑娘的特点写在黑板上的括号内,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3、学生说说是从哪些描写方法中体会到姑娘这样的特点的,师将对应的描写方法与姑娘的特点连起来。

【在学生已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出示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思考题: (    )的修鞋姑娘,让学生填表格,并让学生说你是从哪些描写方法中体会出姑娘的这些特点的。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使同学们从多个方面去认识这位修鞋姑娘,而不是一味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尊重了学生阅读的多元特性,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

4、学习描写姑娘的句子,体会姑娘的特点。(师相机出示语句):

(1)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从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体会出姑娘的自信和真诚,并指导朗读

(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从动作描写中的几个重点词语体会姑娘技术娴熟(吧吧吧、钉、拽着、扯着、扯了扯),并指导朗读。

(3)、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

从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中体会出姑娘生活艰辛和工作认真。想象姑娘会经历哪些风霜艰辛?并指导朗读。

(4)、从姑娘和“我”的对话中体会姑娘诚实、善良的品质,理解两个“相信”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并读出不同,分角色朗读姑娘和“我”的对话。

(5)、学生自主交流,还从课文中其它描写姑娘的句子中体会到姑娘的什么特点。

【品味精读环节主要抓住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老师引导品读重点词句、启发想象、引读、评读等方式,体会姑娘的特点,这样,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情感的熏陶。这个环节也是对学生写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通过对修鞋姑娘的语言、神态、外貌、动作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特点,把一位真诚、善良的姑娘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既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又学习了写作方法,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三、谈写作收获,读写结合

1、生谈谈从这节课中收获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师归纳总结。

2、让学生设想如果让你写一个人,你会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哪些特点,并让学生填提纲表格,表格如下:

动作      (      )

外貌      (      )

神态      (      )的(      )

语言      (      )

心理活动  (      )

3、生上台展示表格并交流。

【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让学生设想如果让你写一个人,你会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哪些特点,并让学生填表格,此处设计主要是使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板书:

动作      (      )

外貌      (      ) 的修鞋姑娘

神态      (      )

语言      (      )

心理活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修鞋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8:第二课时数位顺序表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P30页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6-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

记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卡片0、0、1、2和小数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记数单位是什么?

二、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个0.1米,或者说10个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1和0.1的关系?

学生自主画图探索。

结论:1里面有10个0.1。

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关系?0.01和0.001呢?

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1之间的进率也是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教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记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提问:

(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

(2)小数部分有4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1)0.7表示什么?

(2)0.26表示什么?

(3)0.008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

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6、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

填完后,交流。提问: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个千是几个百?10个10是几个百?

(5)0.1是几个0.01?10个0.001是几个0.01?

(6)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

类似的问题多提问,加强学生对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以及记数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试一试和练一练。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的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这两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2、练习五第7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注意十二秒九一,联系上下文应该写作12.91秒,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

3、练习五第9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板演的同学阐明观点。

4、练习五第10题。

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

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

五、全课总结:今天谁来说说我们运用了哪些知识?

篇9:第二课时复式统计表练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学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 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1、 本校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

2、 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组人数。

3、 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两个班,学校田径运动会班机的得分情况。

二、 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1、 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调查到的有用的数据。

2、 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 合计 男 女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三、 完成练习第4题

1、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适当进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 明确这里所说的体育达标是指最后的一次。

3、 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五年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年      月

成绩

人数

组别 合计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总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4、 你还了解到你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四、 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1、 你们学校最近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得分情况统计表

班级

得分

项目 合计 ( )班 ( )班 ( )班

总计

短跑

长跑

跳高

跳远

投掷

2、 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

3、 你们班得分情况怎样?对你们半的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你有什么建议?

4、 分析哪些项目有优势,哪些项目比较弱,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篇10:第十二课时折叠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折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

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 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准备这样的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

二,  画一画。

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

三,  做一做。

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1)与图形6相对的 声纳个图形?(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练一练。

1. 第39页第1题。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

2.  第39页第2题。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多余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六、课后作业:第四题

【板书设计】

折叠

测量--计算--虚线--折叠

教学反思:

《折叠》这课思考良久之后,还是上了下来,感觉挺难上的。这课设计为一节活动课,课堂组织比较乱,没有调控好。第一次在上的时候,对课本第39页“做一做”的处理是挺粗糙的:学生先思考判断后折叠验证,再闭眼回想折叠过程。“回想”这个步骤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究竟学生有没有回想思考我还真顾不着。如果没有实物操作,如何引导学生看平面图想象折叠过程?有没有一个简单、好的步骤?第二次在上,我引导学生先定一个“中心图”,即一般情况下把周围连接最多小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图形定为下底,后把“中心图”周围的图形依次折叠,“中心图”上边的为后面,下边的为前面,左边的为左面,右边的为右面,最后一个为上面(如果哪一边没有的当然不折)。这种折叠顺序降低了学生想象的难度,可以让他们有目的、有次序地空间思考。这样下来,教学难点在这里突破了,课堂也更有效。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第一课时    体积与容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一份  两个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水、土豆(或其他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师:例如,我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电视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

二、探究新知 感知体积

1.初步感知,物体有大小。

①哪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呢?

板书:  物体……大小。

②你们带来的口杯谁的放东西多,谁放东西少?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         容器……多少。

2.提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法。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红薯和土豆谁占的空间大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生1:红薯大。生2:土豆大。  生3:不一定,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不好比较。

师:看来,光凭观察我们无法判断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了。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谁占的空间大呢?小组内的同学商量商量。

(1)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

(2)指名说。(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师:你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容器里,哪个水杯水涨得高,哪个就大,好,老师现在就来给大家演示一次。

师:为了能很公正的知道红薯和土豆哪个大,应该在两个相同的容器里放入同样多的水,而且放入的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来,无法正确判断。请大家在下面注意观察,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把红薯和土豆分别放到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里。)

生1:杯子的水面升高了。  生2:放红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多,放土豆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少。

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

生:因为红薯和土豆会占一定的位置,水并没有增加。

师:那就是说红薯和土豆在杯子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

师:为什么水面的高度不同呢?

生:因为红薯和土豆的大小不一样。

师:你现在认为红薯和土豆,谁大?说出你的理由。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生1:红薯大。因为放红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高,说明红薯占的空间大。

生2:土豆比红薯小,因为土豆占的空间比红薯小。……

师: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红薯和土豆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粉笔占有一定的空间,数学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占有空间的例子吗?(学生举出各种实例说明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教师揭示概念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4.设计实验方案,感知容积的意义。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教具,它们都是放在哪里的?

生:老师把它们都放在纸箱里的。

师:像量杯、纸箱这样能容纳物品的器具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容器。)

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水杯)这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分组上台做实验。)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①先把一个水杯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水杯,如果第二个量杯中的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水杯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满了,而且没有剩余,说明两个杯子一样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不仅满了,还有剩余,说明第一个水杯大。

②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倒入第三个水杯,以第三个水杯里水的多少来判断谁装的水多。

师:两个杯子装得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板书)。杯子里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生1:纸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纸箱的容积。 生2:冰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冰箱的容积。……

5 .区别体积和容积。(出示:魔方和装满沙子的木盒)

师:比一比,它俩谁体积大?谁容积大?(交流中使学生明白: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具有容积。)

师:木盒的体积和木盒的容积有什么不同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生1:木盒的体积是木盒所占空间的大小,木盒的容积是它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生2:木盒的容积就是盒子里所盛的沙子的体积。

生3:木盒的体积比它的容积大。   (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故事中的小伙计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联系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理解小伙计的策略,并适时揭示课题:体积与容积)

(三)巩固应用

1.试一试。(课件出示p42的插图。)(1)学生看图理解图意。(2)指名判断并说明理由。

2.搭一搭。(第42页“练一练”的第4题)(1)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2)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学生先独立按要求操作,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搭出的图形可能会不一样,这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相等,形状可能不一样,这样可以为下一题的练习打下基础。)

3.说一说。(第42页“练一练”的第1、2题)(课件出示插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说理由。)

4.想一想。(第42页“练一练”的第3题)(1)学生独立思考。(2)同桌交流想法。(3)全班交流,教师用实物验证。

(四)评价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同学们说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让学生懂得要想证实自己的猜想,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

(五)习题补充:

一、选择填空:

(1)盛满一杯牛奶,(   )的体积就是(   )的容积。

① 杯子       ② 牛奶

(2)装满沙子的沙坑,(   )的体积就是(    )的容积。

① 沙子       ② 沙坑

(3)求一个油桶能装油多少升,是求油桶的(    )。

① 表面积     ②  体积    ③ 容积

(4) 求做一个无盖木箱用料的多少,是求木箱的(  )。

①表面积      ②体积      ③容积

(5) 求一个无盖木箱占的空间有多大,是求木箱的(  )。

①表面积      ②体积      ③容积

(6) 求一个无盖木箱能容纳多少东西,是求木箱的(  )。

①表面积      ②体积      ③容积

(7)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从正中挖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体积( ),表面积

① 不变      ②  变大     ③ 变小

二、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三、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小明倒了3杯,而小红倒了两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四、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的呢?

五、有人说:“这个木箱的容积和它的体积一样,也是280立方分米。”你同意吗?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体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纳物体的大小

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体积大不一定容积大;容积大一定体积大。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的概念。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我在课上,在教授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跟着我说一些话“老师占据了教室的一部分空间”“粉笔占据了粉笔盒的一部分空间”,先让他们初步感受一下,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自己说一说类似的话,然后引出体积直接说出体积的概念。在教授容积的概念时,我也是先拿出两个透明的立方体盒子,分别装了24个和8个小立方体,让他们说一说“这个正方体能够容纳24立方厘米体积。这个正方体能够容纳8立方厘米的体积”,然后比一比哪个容器容纳的体积多,之后引出容积概念。当时我是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想让他们能够更加形象化的了解,其时体积的概念也好,容积的概念也罢,不但应联系生活实际,使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同时还要能够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加以升华抽象出本质的概念,由此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儿童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是由直接感知到概念的形成。而直观演示就是学生直接感知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概念理解的重要环节。在帮助学生认识体积概念时,老师动手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把西红柿和橙子放入两个水面高度相同的杯中,通过观察水面升高来理解西红柿占有空间,通过两杯水,水面高度上升的不同来理解西红柿和橙子占有的空间有大有小,这样的过程,学生就非常容易的理解了体积的概念。

篇11:第五课时循环小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谁算得快。

第一组:1.69÷26       58.3÷11

第二组:1÷3         58.6÷11

两个数相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组题都可以除尽,第二组都除不尽,等号后面的商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1、1÷3         58.6÷11

将第二组的算式继续算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如果继续再算下去的话?你认为会是怎样的呢?

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提问:什么叫做循环小数?

你能举例说明吗?

同桌之间互相举例说明;集体交流,指名回答。

1、 出示例8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产生疑问:结果是个循环小数,如何表示呢?

强调:四舍五入的方法,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使用。

2、 试一试。

126人乘船过河,每次限坐乘客15人,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学构想】

通过例8,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商的特点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这是小数概念的又一次内涵扩展,要让学生认识到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

一、 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3题。     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运行30000千米。一架超音速飞机     每小时大约飞行2200千米。算一算,卫星运行的速度大约是这架飞机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根据商不变规律,先把“30000÷2200”转化成“300÷22”再进行计算。     2、练习十八4、5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合理的方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3、练习十八  第6题。

二、 阅读“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后的认识。

作业设计: 把交流的结果写成趣记。

整理和复习 (1)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

练进行小数乘法、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复习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 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  提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乘法中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算出积后, 积的小数位数不 够应该怎么办?

(3) 计算: 0.67X7.5   8.36X0.25  0.125X0.24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3、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提问: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呢?

计算: 1.89÷0.54  7.1÷2.5  0.51÷0.22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4、 练习与应用:

练习九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指 导。集体订正。

练习九第5题:学生独立审提题解答, 教师巡视。

让学生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估计得数范围。

做第6题。 主要让学生练习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合理截取商的近似值。

全课总结: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篇12:第二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能力目标:

让学生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能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正确地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三类基本分数应用题

复合分数应用题:

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量为65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第二天成交量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汇报估算结果

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请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辆?

2.尝试解决

算一算第二天到底成交了多少辆汽车?

3.用图表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

解法1: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辆数:65×1/5=13(辆)

第二天的辆数:65+13=78(辆)

综合算式:65+65×1/5=78(辆)

解法2: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1+1/5=6/5

第二天的辆数:65×6/5= 78(辆)

综合算式:65×(1+1/5 )=78(辆)

4.归纳小结: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思路,看看发现了什么?

整数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5.试一试.

6.比较两题,归纳出解决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要点:

①正确判断单位“1”至关重要②弄清要求的问题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1.试一试

2.递等式计算

3.实践应用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二)

解法1: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辆数:65×1/5=13(辆)

第二天的辆数:65+13=78(辆)

综合算式:65+65×1/5=78(辆)

Xk b 1.com 新 课标 第一网

解法2: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1+1/5=6/5

第二天的辆数:65×6/5= 78(辆)

综合算式:65×(1+1/5 )=78(辆)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力求做到:①注重培养估算意识。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实施过程所提倡的。本节课的估算对题意的进一步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后面的思路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对结果有一定的预测和检验。因此在课本没有要求估算的情况下,我也要求孩子们先进行估算,并说出是如何估的。

②借助画图解决问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单纯去记忆各种题型的话,只会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非常疲惫。因此当新问题出现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作出解答,而是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图来分析题意,然后展示学生所作的线段图,并与学生一起交流作图的过程与方法,最后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学生能正确画出图来,说明他们已能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也就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这也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通过作图不仅能帮助理解题意,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的探索了不同的算法。

③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和反思的过程。因此在解决问题后,我还注意组织学生讨论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反思这一策略的价值。同时在探究完新知后还安排一个环节“总结策略: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一个有关分数知识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是怎样解决的,其中有哪些比较好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反思中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让他们知道今后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借助哪些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教学后,我发现因为本课时内容较多,学生应用题解题掌握较好,但混合运算掌握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我在明确教学目标时,只要求让学生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反复加强练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应用效果会更好,从而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难点。从本节课让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要局限于教材的编排,这一点也就是说明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学会深入挖掘教材,灵活运用好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篇13:第三课时蛋白质含量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必要性,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情感目标: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2.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五(1)班有50人,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

(2)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0.25   1.4   0.123

(3)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1/8   3/4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黄豆情景图,问:“从图中你了解到黄豆含有哪些成分?”(生答)

2、师:要求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算式怎样列?你能列式求出黄豆中其他成分的含量吗?

250× 36﹪        250× 18.4﹪         250×25﹪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总结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板书)

师:算出蛋白质含量.

生:老师,我们没学过一个数乘百分数.

( 学生发现未学过这样的算式,是一个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师:有办法解决吗?

师:请同学们以250×36%为研究对象,同桌2人为一组开展交流,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并将计算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生:可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一个数乘分数小数我们学过.这样就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

师强调指出:同学们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

学生交流后汇报,师归纳学生的解法并板书

师:将分数化成百分数,这三种成分的含量变没有?

生:没有

师:只是数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板书:36﹪=36/100=36÷100=0.36     36﹪=36/100=9/25

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题中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其它的一个数乘百分数?

B.是不是所有的百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和小数?

C.如何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百分数化成小数有没有更简便的方                 法?)

通过举例验证,交流讨论,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

师板书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生齐读。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集体校对:

1.生任选250×18.4% ,250×25%两道中的一题来求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集体订正并板书。

2.完成数学书70页1.3.4题.

四、知识拓展:

小丽家这个月的总收入是3000元,买食品支出的的钱数占总钱数的60﹪,买文化用品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买玩具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0﹪。小丽家这个月买食品,买文化用品,买玩具各支出多少元?

生解答后.

师:你认为小丽家的这个月支出合理吗?如果是你,打算怎样支出?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蛋白质含量

250× 36﹪        250× 18.4﹪         250×25﹪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应注重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运用鼓励的方法.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数学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传递。

本课中在对一个数乘百分数的算法探索时,当学生发现可以将百分数转化成分数和小数来帮助计算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将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之所以提到“转化”思想,我认为,这既是对学法的指导,也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不仅仅是教师如何完美的将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思想方法,如北师大新教材中已经体现出的类比、转化、集合、数形对应、符号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才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真正受用。数学课的魅力应该体现在对学生思想的启迪。

(3)数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节课应该有情感、价值和态度观方面的目标。但这一目标又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蕴藏在多个教学目标之中。本课中借助对黄豆营养含量的研究一方面要达成新知,另一方面就是要学生明白蛋白质是人体很重要的营养成分,同学们处在生长发育期,需要注意营养搭配,形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我在教学时,这方面体现的还不够,从全课看,也不够流畅,自然,如何将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努力。

篇14:第五课时练习六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灵活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性质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小数的性质。

1、 下面个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1.80     0.250     703.050     17.000

60.0     0.060     300         80.040

学生互相交流。

集体交流。

2、 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0        0.080      1.750      29.00

10.830       20.10      0.0350      80.04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3、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5400      30.6      80        10.200      60.0

0.5040      3.60      8.0        1.20        0.0600

指名回答。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 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2元5角    7角      1元零8分      35元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

对1元零8分和35元进行重点分析。

二、 小数的大小比较。

1、 谁能说说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 做P37的第6题。

指名回答比较的方法。

3、 做P38的第9题。

从表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信息?

利用这几天学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     中能填几?

7.31>    .4            0.542<0.5    3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互相交流。

集体交流。

三、 全课总结:今天着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六课时   数的改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将大数改写为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掌握点小数点的方法。

2、培养学生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数的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非整万、非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对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新课。

1、 将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60000                  250000

800000000              500000

学生改写,说说改写的方法。

小结:这些数都正好是整万和整亿的数。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数的改写。

二、新授。

1、出示例8的(1)

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师将384400和60000及250000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84400为非整万的数。

学生集体读数。师:这个数里有多少个万?剩下的就是几个几?

师:你知道如何改写吗?

学生试着改写,指名说说改写的方法。

师:把这个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小数点点在了哪个位置上?然后呢?

提问:如果要你将一个非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小数点应该怎样点呢?

3、 出示例8的(2)

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亿”做单位数。

学生试做。

说说改写的方法,分析149600000的组成。

试一试:在八大行星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大约是57910000千米。水星离太阳大约是多少亿千米?

师:这道题要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学生试做,发现问题。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师:这个数比1亿小,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整数部分应该是几?

小结: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40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改写的。

2、教材P40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改写的。

说说这道题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四、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第七课时 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近似数的精确程度,即理解“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的含义。

2、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近似数的精确程度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新课。

将下面各数改写成整百、整千的数。

180     320       5100     3900    69000

刚才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改写成整百、整千的数?

引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9。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1) 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师: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说保留几位小数?

师:用什么方法求近似数?

师:精确到十分位我们应该看哪个数位进行四舍五入?

师:1.496亿千米和1.5亿千米用什么符号连接?(强调“≈”号)

(2) 精确到百分位呢?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强调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3) 比较:1.5和1.50的精确度。

你认为谁更精确些?为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求近似数跟以前学的有区别吗?(都是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它的后一位进行四舍五入。)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44万千米,保留一位小数大约是多少万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集体订正。

2、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1)7.54      0.365      2.962(精确到十分位)

(2)0.158      6.454     0.503(精确到百分位)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每一小题抽出一个数进行具体分析)

3、填空。

252158人=(       )万人≈(        )万人

144310人=(       )万人≈(        )万人

107848人=(       )万人≈(        )万人

指名回答,说说改写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在求近似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八课时练习七

教学目标:

1、巩固将数改写为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的方法以及求近似数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精确度的理解。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练习。

1、下面是世界各大洲的人口情况。把它们先改写成用“万人“做单位的书,再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

洲     名 人口/人 人口/万人 人口/亿人

亚     洲 3769000000

欧     洲 725000000

美     洲 854000000

非     洲 832000000

大  洋  洲 31000000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3.8215

9.9674

1.0495

二、提高练习。

1、教材P6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订正。

2、王强参加飞行员体检时,量得身高是1.748米,体重是65.25千克。他的身高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米?体重精确到个位是多少千克?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3、,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30670000吨,其中稻谷产量160656000吨,小麦产量86488000吨,玉米产量115830000吨。把它们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三、全课总结:今天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教师再一次的巩固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的方法。)

篇15:第四课时数学万花筒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复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以碗知僧”

2、学生读题。

3、互相交流大意。

4、师讲解大意:

山上有一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和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5、学生讨论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6、交流。

7、教师提示可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

8、学生讨论完成。

9、交流。

三、练习。

出示复习题,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四、总结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数学万花筒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练习。

1、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受伤的鸟。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3、占地面积。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4、拉拉队。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5、水资源。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三、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四、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  练习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练习。

1、营业额。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2、体重是多少?

分析知道的信息。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3、打稿件。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4、血液中有多少水?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5、计算自己体内水分的含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6、野鸭与大雁何时相遇?

小组讨论完成。

交流汇报。

三、总结评价。

四、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16:第三课时中位数和众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是呀,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还不错,就去应聘。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单位:元

经理 3000

副经理

员工A 900

员工B 800

员工C 750

员工D 650

员工E 600

员工F 600

员工G 600

员工H 600

员工I 550

月工资3000  2000  900  800  750  650  600  600  600  600  550

问题1(投影呈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资在1000元以下。广告是否符合实际?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的。

生:不过,我还是认为存在欺骗性,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到1000元。

师: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来这组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很大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反映真实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比较合适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65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中间那个数。

生3:我们还认为可以把两个经理的工资去掉再求平均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表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数与众数。(板书)

师:按照你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

生1:中位数可能就是中间的那个数。

生2:我要补充一下,应该是按大小顺序排好后,中间的那个数。否则,如果把经理的3000元放在中间,就不行了。

师:对,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生:650。

师:在这里,大家想一想,平均数1000元和中位数650元哪个数表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更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中位数更合适,两位经理的工资太高了,平均数太大。

师:对,平均数会因为一些特别偏大或特别偏小的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极端的数据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数据650处于中间,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李叔叔应当关心中位数。

师:大家再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众数?

生:众是多的意思,应该是出现最多的一个数。这里600出现4次,众数600元体现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李叔叔应该关心众数。

作业设计 《新同步》

【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  和  众数

(650) (600)

(先排序)

奇数个,取中间的一个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

偶数个,取中间两个的平均数

【教学反思】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能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理解三种统计量的意义,准确的运用统计量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使用教材时,我对教材使用了如下处理:把两个内容在一个课时上完,创设了一个用月平均工资来反映超市员工月收入水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众数和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让知识的产生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探究新知部分,我抛给了学生一个思考题:你觉得用月平均工资来反映超市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合适吗?如何表述这个超市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呢?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在此基础上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怎么求中位数和众数。紧接着通过三组练习题,让学生了解到特殊情况下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巩固运用,通过生活中的中位数和众数运用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最后我设计了生活中一个常见的记分法则的题,让学生了解到,三种统计量各有利弊,生活中要灵活选择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我能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能联系生活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效果比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我自己也能感觉得到,由于时间的问题,最后一个练习题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我没有去挖掘这个题更深层次的意义,如果花两分钟,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不选用平均数?为什么不选用众数或者中位数?而要选用这种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求其他评委的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呢?那么效果会更好。

篇17:第五课时 练习九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 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习与应用

1、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 “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第六课时百分数练习课(练习六)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除法》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奇异的激光》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全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我最喜爱的动物》评课稿

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推荐17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2022-07-19

《语文天地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2022-06-30

龙眼和山里红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2022-05-02

《语文园地十六》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2023-07-17

丁丁学写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2023-05-03

初中生物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2023-06-09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数豆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2023-01-03

统计天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2022-04-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2023-06-19

《池塘边的叫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