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时间:2023-12-16 08:23:31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精选20篇)由网友“longda163”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篇1: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       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

数化简。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准备题

(1)1元 =(    )角=(    )分

(2)在下面(   )里填适当的小数。

3角 =(    )元

30分=(    )元

100毫米=(    )米

(3)0.4里面有(    )个0.1

0.40里面有(    )个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1、课件出示例4:

为什么?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

回顾复习旧知

读题

分组准备,讨论

说出结果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填空

学生自主填空

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延伸

四、练习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1、课件出示例5: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    )  3.16=(    )  10=(    )

交流:

(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学生自主填空。

学生自主改写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回顾所学,体会进步

篇2:认识小数(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小数(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记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卡片0、0、1、2和小数点

认识小数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

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

记数单位是什么?

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10个0.1米,或者说10个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1和0.1的关系?

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关系?0.01和0.001呢?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1之间的进率也是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记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提问:

(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

学生自主画图探索

结论:1里面有10个0.1

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2)小数部分有4个数位,叫几位小数?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1)0.7表示什么?

(2)0.26表示什么?

(3)0.008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

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6、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填完后,交流。

提问: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个千是几个百?10个10是几个百?

(5)0.1是几个0.01?10个0.001是几个0.01?

(6)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

1、练习五第6题。

2、练习五第7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独立完成,订正时注意十二秒九一,联系上下文应该写作12.91秒,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3、练习五第9题。

4、练习五第10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板演的同学阐明观点。

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

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

回顾所学知识,体会自己的收获

篇3:认识小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小数(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    )元    1分米=(    )米

2角=(    )元    1厘米=(    )米

1分=(    )元    1毫米=(    )米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 读作:零点零五 0.48读作零点四八

方法是什么?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提问:为什么:

思路: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 ;0.05元是5分,是5个 ,也就是1元的 。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

填空

指名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元的 。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 米, 米可以写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 米。

重复回答,弄清为止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 ;0.48元是48分,是48个 ,也就是1元的 。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 ,就是 米。)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延伸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

看着图形将 和 写成小数。

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 、 和 ,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结论:

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想一想:

百分之几的分数

两位小数

百分之几

正方形

小组交流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练习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写成小数是多少? 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练习五的1-5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练习

完成练习

回顾所学,体会自己的收获

篇4:认识小数(第四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小数(第四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比较小数的大小

0.6>0.48  7.96<8.32   0.13>0.19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

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

2.大胆猜测:

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3.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

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1.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 9.7元 和5.9元

(2)6.79 米和6.85米

2.

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3.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例6)

0.6元和0.48元

通过显示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大小

比较大小

学生汇报

(1)9.7元是9元7角,而5.9元是5元9角, 9元7角大于5元9角,所以9.7元 〉5.9元;

(2)6.79 米是6米7分米9厘米,而6.85米是6米8分米5厘米,

因为6米7分米9厘米<6米8分米5厘米,所以6.79米<6.85米.

学生汇报

(1)0.6元是6角,0.48元是4角8分,所以0.6>0.48。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延伸

四、练习

五、总结

4.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5.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1、完成“试一试”的练习,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数的位数不超过四位。

1、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2、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7.9○8.2      0.51○0.509     1.374 ○ 1.3       5.7 ○5.8   0.6 ○ 0.60        1.23○1.32

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3、判断:

(1)6.809>6.799( )

(2)5.1>5.1002( )

(3)38.748<38.75( )

(4)0.009>0.010(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0.6是60个0.01,0.48时48个0.01,所以0.6>0.48。

总结方法

回顾自己的猜测,对比总结后的方法

完成练习

尝试比较

完成练习

比较大小

排列顺序

判断正误

指出错在何处

如何改正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篇5: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三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复习回顾

独立计算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学生练习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四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广润发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怎样判断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呢?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准备好计算器

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试着求出结果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1、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2、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完成下列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篇6: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三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电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总结法则: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1、错题医院

学生独立完成69页练一练,指名说一说促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四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口算。

90÷10      900÷10

900÷10      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学例5

(1)出示例2: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1.5 ÷10=2.15

21.5 ÷100=0.215

21.5 ÷100=0.0215

(3)引导观察比较:21.5和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21.5和50.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

四、总结 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

板书:500米=(   )千米

(3)提问:你会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500除以1000,计算500乘1000是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三位。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3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可它的整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讨论:0.8除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把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交流

独立填表

讨论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课堂作业

篇7:第三课时认识几十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一周     星期四       第二节    --.02--.2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得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输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书,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好在那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再班内交流。

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这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天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快又对,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的从5数到100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这么多星星,怎样数呢?学生数过后,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在告诉全班同学。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五、总结评价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

教学后记: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够强,时间安排不够.

篇8: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 引入

2. 新授

三、练习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1、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2、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板书)

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观看多媒体

19摄氏度

3摄氏度

0摄氏度

做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延伸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

两种说法都成立

听写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

(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做练习

篇9:认识负数(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 导入

二、新授 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正数              负数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  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    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   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   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盈  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回顾复习

观看统计图

1、2、4、6月盈利

3、5月亏损

根据数据,完成表格

根据表格数据,表达盈亏情况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延伸

四、练习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试一试:

(1) 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5   -2   -1   0   1   2   4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2接近2,还是接近0?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4、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2、(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    )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练习一 第6题。

某市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气温(℃)-10   15  20   -5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练习一 第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   )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

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2100米

巩固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  )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  )分。

练习一  第8题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

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篇10: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五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五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口算练习

二、计算练习

三、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4.8÷2=   7.2÷9=    3.5÷5=   0.56÷7=

4.8÷8=   7.2÷6=    0.35÷5=  0.56÷4=

1. 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2. 完成练习十二第10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全班交流订正。

3. 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能发现什么?

1、出示练习十二第12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响介绍给大家。

学生先心算再指名口算

计算练习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草坪)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草坪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 学生回忆说一说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

四、总结 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2、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3、练习十三第1、2题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4、练习十三第3、4题

(1)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

(2)第4题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

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课堂作业

篇11: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课时) 课 型 练习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回顾

二、练习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复习回顾

完成下列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总结

四、课堂作业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 “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集体订正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集体订正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六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1、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

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自由讨论发言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延伸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具备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篇12: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完成下列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四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回忆复习

完成基本练习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加强了对小数的计算能力,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细心,不犯错误。

思考提高

篇13:第七课时小数分数互化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47页例9  例10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的7~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5/6和7/6    2和6/3    3和13/4    2/3和3/2

说一说你的想法。优等生答

二、教学例9  出示大小

0.5  ○  3/4

1.你是怎样比的?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出现两种情况

3.比较两种方法,在比较中探索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优等生答

小结: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 然后再比。

练习:

把1/2   1/4      9/25  化成小数。

把5/6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独立完成,并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

三、教学例10

把0.3、0.13、0.213化成分数。出示

1.    说一说分别是几位小数?     学困生答

2.    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三位呢?   学困生答

3.    独立完成小数化分数的过程。

小组交流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中等生答

小结:根据小数的意义直接改写成分数。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

独立完成后交流,并说一说第一组有那几种方法?为什么第二和第三组只有一种方法?     优等生答

2.练习九第七题

学生独立填空,教师巡视。

3.练习九第十题

学生尝试练习

全班交流   中等生答

教师讲评有错误的题目,找出原因进行修正。

4.练习九第十题

先把6/5化成小数,再与1.1比较大小  优等生答

提醒学生:时间用得多,说明做得慢;时间用得少,说明做得快。

5.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的第8、9题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第8课时  整理和复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上的内容以及51~53页第1题~9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1、第51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第5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可指导在直线上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3、第3题,口答

4、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

重点讲解第3小题:小明从家到学校,1/6小时正好走了全程的2/3。

1/6小时是把1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明的时间相当于其中的一份。

5、独立完成第5、6题

评讲总结方法

1、做第7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

指导1.7的填法: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

2、做第8题

引导:前两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后两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

3、做第9题

(1)试做  (2)分析小结:要将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3)讨论怎么样将带分数化成小数

三、课堂总结

第9课时  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 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 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 独立做下面两题

(4) 交流总结

2、做第11题

(1) 学生先独立练习

(2) 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3) 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3、做第12题      练习后加强对比

(1) 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

(3) 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题      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5、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一、课堂总结

二、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篇14:第二课时圆的认识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对圆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学生介绍已经知道的圆的知识,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揭示课堂--圆的(再次)认识。

二、圆的再次认识。

⒈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⑴按要求画圆。

出示练习十七第2题。

自己画;媒体出示画圆的方法;仿照画法规范画圆,提醒学生们在圆中标出半径或直径。

⑵快速画圆。

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同桌比较圆的大小;量出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多少,同桌交流。

⑶画最大的圆,

出示练习十七第4题。

在正方形内快速画圆;同桌比较圆的大小,合作量一量圆的半径;画一个最大的圆,交流半径是20毫米的理由;想一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师在“半径”两字的右侧板书:决定圆的大小)

⑷利用数据比较圆的大小(班级交流)。

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

⒉感受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⑴分步出示练习十七第6题。

指名回答问题。

⑵同桌说说填填第⑵问,班级交流移动的方法。

⑶独立完成第⑶问,指名学生在屏幕上指出圆心的位置。

⑷问答第⑷问。教师在圆心右侧板书:决定圆的位置。

⒊感受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⑴出示练习十七第7题。

⑵同桌合作完成。

⑶班级交流你的发现: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图中量直径的方法和道理。

⒋欣赏生活中的圆。

⑴自然现象中的圆。

⑵工艺品和建筑物中的圆。

⑶运动现象中的圆。

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⑴看板书,总结全课。

⑵布置作业。

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第三课时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操作探究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圆片、线绳、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的周长:

1、认识圆的周长:

以学生熟悉的自行车车轮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经验出发,观察思考“三种不同规格的自行车轮子,各滚动一周,哪一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远?”明确“车轮滚动一周行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车轮的直径越长,周长也就越长。”

2、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尝试操作:你会测量手中这个圆的周长吗?

2、交流测量方法并演示,教师按照学生交流点击相应方法提示。。

3、小结共同点,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

三、探究圆的周长:

1、模拟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厘米) 圆的直径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

关系

1

2

3

4

2、分析数据:

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和周围同学得到的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组织学生交流。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是个固定不变的数,就是圆周率,用π表示。

(2)自主阅读。

(3)交流:通过阅读,你有哪些收获?进一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在探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间的关系后,学生自主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并交流。通过小结明确计算圆的周长所需条件。

四、运用练习:

五、课堂小结

篇15:第三课时:练习五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七周     星期二   第二节    --.04--1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练习五。

教学目的: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五1

(1) 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一说折出了什么图形?

(2) 展开,说一说在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2、练习五2。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两次对折?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练习五3。

(1)出示第3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

(2)指导学生数图形的个数,要求学生把图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数。

(3)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

4、练习五4。

(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图形?试一试,让学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5、练习五5。

请学生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剪 出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

6、练习五6。

(1)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是怎样把长方形转化平行四边形。

(2)学生动手按照书中的两幅图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练习五7。

(1)用书附页中的图形,照样子拼出书上的三种图形。

(2)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拼图,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篇16:第三课时:练习八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十周     星期三  第一节    2003--.04-23

教学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    )×(    )=(     )

2+2+2+2+2+2     (     )×(     )=(     )

2、看图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     )个(      )相加

(     )×(      )=(       )或(     ) (     )=(    )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板书课题:练习8)

二、练习8

1、练习八1

(1) 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 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交流时提问: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2、练习八2

(1)出示第一小题图,指名说说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3) 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买3只狗一共用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3、练习八3

(1) 出示第3小题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每种分别有几处?每处有几个?

(2) 你能列出多少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3) 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学生说出是求几个几的和。

一、作业布置:机动

教学后记:时间分配得好.学生也掌握得好.

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73---83页教案

篇17: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

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科书P

教学要求: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7分米=(--)米 3角=(--)元

9厘米=(--)分米 1分=(--)角

二、新授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芳芳和明明在量桌面的长和宽,看看他们量的结果是多少?

(长5分米,宽4分米)

这是用分米做单位的,如果用米做单位,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呢?

(板书)

师:十分之五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读作零点五。

十分之四米还可以写成0.4米,0.4读作零点四。

(板书补充)

完整的板书:

5分米  510 米  0.5米 读作:零点五米

4分米  410 米  0.4米  读作:零点四米

书空:0.5    0.4

齐读:零点五  、零点四

2、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

能不能像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做单位的数?

1元2角,想一想,2角是多少元?那么1元2角是多少元?(板书)

3元5角呢?(板书)

完整的板书:

1元2角    1.2元   读作:一点二元

3元5角    3.5元   读作:三点五元

书空,齐读。

3、认识整数、自然数、小数及小数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他们都是整数。像0.5、0.4、1.2、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板书:

0、1、2、3        自然数  整数

05、 04、12、 35   小数

整小小

数数数

部点部

分  分

分别说一说0.4、1.2、3.5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

三、想想做做

“1”:仔细观察图意,说说题目的意思。

照样子填写。

说一说每组3个名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3”:独立练习。

“4”:先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5”:为什么0右面第一个点上填0.1?1右面第二个点上填1.2?

独立填写其他的小数。

板书: 教学心得:

课题: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P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角=(--)元=( )元

9厘米=(--)分米=( )分米

5元6角=( )元

3米8分米=( )米

0. 4元=(--)元=( )角

0. 7米=(--)米=( )分米

8.8厘米=( )毫米

2.5元=( )角

二、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雪糕、蛋筒、棒冰、冰激凌的价格)

了解了这些信息,你有些什么问题?

(1)学生提问,师给与评价,并将问题引导到

“雪糕和棒冰,哪个贵一些?”上

板书:0.8 0.5

你会比较吗?说说你的想法

a、0.8元是8角,0.5元是5角,8角大于5角,雪糕贵一些。

b、0.8=810 ,0.5=510 ,810 >510 ,雪糕贵一些。

板书中填入大于号。

(2)你会比一比雪糕和蛋筒的价格吗?

板书:0.8 1.2

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交流,(注意适当提高对学生表述的要求)。

(3)你还会比一比谁和谁的价格?

前后四人一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4)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说说看,可以怎样来比较?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说:一是整数部分都是0,二是整数部分不是0,但不要刻意抽象出法则,机械记忆。)

三、“想想做做”

“1”:先确定厘米数,再换成分米数,然后比较大小。

“2”: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理由。

“3”:提醒学生看清要求,是表示涂色部分。

“4”: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5”:独立完成。

“6”:三个数量可以引导学生从大到小排列,并用大于号连接。

板书: 教学心得:

课题:练习   (小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P

教学要求:1、让学生通过练习更好的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及加减计算。

2、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含义

“1”:(1)先独立填写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写出每个小数的读法。

“2”:完成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这个小数表示?加深学生对小数具体含义的理解。

二、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3”:这一题教师要指导比较策略:

a、可以先比较9.8和9.5,再比较9.5和8.9

b、可以先比较3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比较9.8和9.5的小数部分。

比完以后可以让学生按顺序排列,并用符号连接。

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先讨论该怎么解决。

“4”:先填数,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在回答问题。

三、复习小数的加减计算

“5”:学生独立练习。

选两题评讲:竖式的写法、整数部分的0不能漏写。

四、综合练习

“6”:独立练习。

“7”:第(1)题,一套衣服包括什么?

第(2)题,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可以一人做一套衣服,也可以两人同时做上衣或裤子,也可以求差。

“8”:独立练习,交流发现。

“9”:先独立填写,再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有规律的板书或其他手段启发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

“思考题”:在线段图上把剩下部分的2倍关系表示出来,再启发学生思考。

五、“你知道吗?”

1、  学生自学文字介绍。

2、交流获得的信息。

3、补充介绍课前搜集的信息。

4、谈谈了解这些知识后的体会。

板书: 教学心得:

篇18:圆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

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难点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感受圆的基本特征。

3.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不同的含有圆形的实物、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教学例1。

(一)感知生活中的圆。听,一滴雨水滴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一层层涟漪,看,是什么形状?

出示图片,问:这些物体上也都有圆,谁来指一指。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圆

(二)自主画圆。先请你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用什么画的?

(三)交流感受。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例2。

(一)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如果要画一个更大、更小或指定大小的圆,借助你手里物品上的圆还行吗?得有一个能调节大小的画圆工具--圆规。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它?

2.尝试画圆。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试试看。(师同步在黑板上画圆)

3.展示作品,归纳画法。

(1)展示完美作品。问: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课件出示画圆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

③把装有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2)展示问题作品。强调画圆时的注意点。(定点,定长)

4.规范画圆。如果让你重新画一个圆,有信心画得更好吗?要让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该怎么办呢?(脚距?厘米)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在圆的什么位置?你猜这一点叫什么?(板书: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生标O)

2.半径。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吗?试一试。(指名板演)

小组交流:你是从哪画到哪的?(辨别圆内、圆上、圆外)

其实,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通常用小写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r。(生标r)刚才画的圆半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3.直径。

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将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吗?画画看。(指名板演)。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d。(生标d)刚才画的圆直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脚距应定为多少?(2.5厘米)。

4. 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以毫米作单位,要精确。)

三、合作探究,揭示圆的特征。

教学例3。

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关于半径和直径还有许多奥秘呢,一起来探索好吗?

(一)合作探究:出示例3

师: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2分钟够不够?)

示: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课件反馈)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课件反馈)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对折引伸)

(二)汇报。(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无数条,都相等,d=2r,r=

(三)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你觉得对折时的折痕就是圆的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五、回顾总结,赏析提升。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视频欣赏。后问:圆在建筑物中,艺术品中被广泛运用,大自然中也随处可见圆的身影。圆美吗?板书:圆

圆心(O)

同圆中  半径(r)--无数条,分别都相等,d=2r  r= d

直径(d)

作业实践活动

(四)练习:1.判断。

2.练习十七第1题。(说说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3.练习十七第2题。(提醒:要在圆中标出相关条件。)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请大家看动画片,高兴不?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车轴要装在哪儿?

篇19:数学认识圆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科目 数学 课题 教者 潘学超

地点 班级 时间 5月22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圆,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于工具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2、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圆的有关特征,会应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圆、掌握圆的有关特征、会用工具画圆。

教学难点 掌握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大圆规、课件、1张圆纸片          学生:小圆规、剪刀、4张白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感受

认识 1、课件出示一枚硬币。

(1)提问:硬币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板书课题:圆

(2)出示图片问:你能从里面找到圆吗?

2、用手在空中画一个圆。

问: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圆形

空中画圆

二、

自主

画圆

1、师:如果要你画一个圆,你准备怎么画?

解释:“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本意

选择一种方式动手画圆。

2、提问:用什么工具能画一个标准的圆?

(1)第一次用圆规画圆,感受圆规画圆的技巧

(2)(视频演示)再次用圆规画圆,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技巧

师:用圆规画圆有哪些步骤? 生:。。。

画圆1

生:圆规

画圆2、3

生:。。。(剪圆)

三、

寻找

特征 1、认识圆心

(1)指出: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叫做圆心。板书:圆心

(2)圆心的作用

师在黑板上随处点一个点问:我把圆心点在这里,你觉得这个圆会画在哪里?点在那里呢?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标圆心

生:圆心位置决定圆的位置

2、认识直径

(1)把圆对折1次打开描出折痕,看有什么发现?

指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板书:直径

(2)探寻直径的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几条线段问是不是直径

②直径有多少条?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

生:折痕都通过圆心

画直径并测量

3、认识半径

(1)在圆中画出一条半径问学生:是直径吗?

指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板书:半径

(2)探寻半径的特征

(3)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

画半径并测量

画圆4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探索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1)出示:刚才我们研究了直径和半径的的各自特征,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用字母式子表示:板书:d=2r或者r=d÷2

(3)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你准备怎么画?

(4)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测量探索

四、

练习

巩固

1、出示一个摩天轮,并标出半径问:你能想到什么?

出示一朵花,并标出直径问:你能想到什么?

出示一个钟面问:你能想到什么?

师:如果把它装在一个边长是28厘米的正方形盒子里,你能想到什么?

2、出示一块大草坪问:如果要给这块草坪装一个喷水器,你觉得应该装在哪里比较合理?为什么?

五、

回顾

小结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完成P94页例3。

3、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生:……

六、

拓展

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圆 学生观察

篇20:第三课时:练习六(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八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4-08

教学内容

练习六6~9。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

38+6=               83+7=                 6+35=

54+3=               30+26=                73+9=

9+27=               74+8=                 34+30=

集体计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 比一比,算一算。

5+32=               3+42=                  35+3=

5+39=               9+42=                  35+8=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比一比上、下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5+32和5+39为什么一题得三十几,另一题得四十几?

3.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六(2)]

二、练习。

1. 练习六6。

1)先估算,说出每道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独立计算并检查估计的是不是合理。

2.练习六 7。

比一比谁先到河对岸,同桌同学互相学习,鼓励学生算对,帮助小蚂蚁过河,培养责任感。

3.练习六 8。

12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交流,统计全对人数,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指导学生分析错题,指导学生改正错题.

4.练习六 9。

1)出示第9题图,弄清题意,提问:小牛、小白兔、小狗队分别得了第几名?

从图中看,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可以得多少分?

2)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

3)学生计算三个队的得分,再比较,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算得分的?谁最多?你是怎么想的?

4)指导学生集体作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六(2)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找出得数大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中打“√”

30+22□            46+5□                37+6□

2+30□             46+3□                37+60□

二、在○内填上> 、<或=。

54+8○63                     54+9○9+54

98+2○100                    63+6○65+6

75+9○80                     25+9○30+4

三、1.河里有38只鸭子,9只鹅,鹅和鸭一共多少只?

2.池塘里有一群青蛙,先游走8只,又游走27只,两次一共游走多少只?

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一课时教学第9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下册《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

认识小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授课课题认识克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

关于数的认识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球的反弹高度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

5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精选20篇)】相关文章:

梯形面积计算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2022-05-07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2023-05-17

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2024-02-01

可能性确定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2022-08-12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明天我们毕业》教案2022-11-13

倍数和因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2023-01-10

用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2023-07-05

《练习6》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2023-02-08

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4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2022-12-23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