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精选14篇)由网友“dyzw”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得数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得数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4~55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2.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锻炼数学思维,体验成功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在炎热的夏天,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泳馆,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投影出示游泳馆场景)
二、 探究新知,落实目标
1. 引导学生直观地把图中的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或男生、女生)两部分。随即提出数学问题: 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说明: 进入情境,从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
学生列式后,再板书: 5+3=8、3+5=8。
[说明: 先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 引导: 刚才我们应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 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含义。
3. 提问: 刚才同学们把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两部分,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互相讨论、交流。
[说明: 突出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
4.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想法。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分类方法,提出不同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说明: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课堂能呈现出开放、生动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新知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得到的,而是自己悟出的。]
5. 小结过渡: 刚才同学们思考问题很认真,明白了在求一共有多少时,是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在求其中一部分时,就用总人数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森林里的聪明屋做客,那里有一位智慧爷爷,他的口袋里有很多的智慧星。如果想得到他的智慧星,就得回答智慧爷爷提出的问题。
三、 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 出示小兔拔萝卜的画面。
第一次呈现筐里2个萝卜,地上6个萝卜,要求看图列出四道算式。(板书: 2+6=8、6+2=8、8-2=6、8-6=2)
随后拖动课件中的萝卜,依次使筐里的萝卜数为2、3、4、5、6、7、8,要求根据图意的不同,列出相应的算式。
小结: 根据小兔拔萝卜的故事,我们列出了这么多算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说明: 培养学生从无序到有序、有条理地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 课间休息: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非常不错,我们休息一下。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吧!
[说明: 通过课间休息,调整情绪,准备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四、 有序整理,深化思维
1. 每组准备0~8这九张数字卡片,要求用这些卡片摆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
比一比: 哪个小组摆出的算式最多,速度最快?
摆好后,引导学生按顺序整理这些算式。
2. 出示8-1、8-2、8-3,先要求算出上述各题的得数,再要求按规律接着往下编题。
3.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尝试在括号里填数,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之后,引导学生有序地整理这些算式。
[说明: 下课前五分钟,学生身心疲劳,情绪低落,因此,在课的结尾设计类似游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继续保持饱满的情绪。]
篇2: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做教科书练习十五的第7题。
2.教师出示复习题:
(1)水果店运来20筐苹果,每筐25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2)水果店运来500千克苹果,每筐25千克。运来苹果多少筐?
(3)水果店运来500千克苹果,一共20筐。平均每筐多少千克?
教师先让学生回答第(1)题:
“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要用乘法?”
“乘法是一种什么运算?”
“乘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积=因数×因数。
再回答第(2)题和第(3)题。
“第(2)题怎样计算?为什么?”
“第(3)题呢?”
“除法是一种什么运算?”教师在上面乘法基本关系式的下面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根据乘、除法问的关系,如果已知商和被除数,怎样求除数?”
“如果已知商和除数,怎样求被除数?”
学生逐题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陆续板书如下: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新课
教师:应用乘、除法间的关系,可以求未知的因数、除数和被除数,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课题二: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
1.教学教科书第69页求未知数χ的例题。
教师板书第(1)题,提问:
“这个算式里含有未知数,未知数 与已知数有什么关系?”
“怎样求未知数χ?根据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手指关系式: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接下来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在教科书上(第75页下面),做完后核对。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核对时提问:
“题里的未知数与已知数有什么关系?”
“怎样求未知数χ根据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手指关系式:被除数=商×除数。
“最后等于多少?”
2.做教科书第69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教师先说明这是一道文字题,可以先列出含有未知数χ的等式再解答。
“想一想设χ代表什么?”
“根据题意,你能找出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
让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含有未知数χ的等式,并解答出来。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大部分学生做完后,提问:
“设谁为χ?”
“根据题意,题里的数量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你是怎样列式的?”
“你是怎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五的第8、9、1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
核对第8题时,要先让学生说出解答每一题的根据,再说得数。
核对第9题时,要先让学生说出所列的算式,再说得数。如果学生是直接用算术方法列式的,还可以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来解答。
2.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十五中的第13 题和第14 题。
第14题,这道题可以直接用算术方法解答,也可以列出含有未知数χ的等式来解答。但是学生都要明白“书价=书皮价十书本身价”,而题目告诉了“书本身价=书皮价十11”,再让学生想明白“书价”和“书皮价”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或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10、12题。
数学教案-课题二: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
篇3: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
2.渗透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为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做准备.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计算.
教具学具
磁铁小黑板、方块图、圆形图、小方块、小黑板、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填空:
3.口算:
4+2= 7-3= 7-5= 7-4=
2+5= 6-4= 1+6= 6-5=
3+3= 7-6= 3+4= 7-1=
4.学生填完8的组成后,老师提问:看到8的组成,你们想到了什么?
先说第一组:(想到8可以分成3和5,3和5组成8)
还想到什么?(还想到3加5等于8,8减3等于5)
看到第二组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同学们不但掌握了8的组成和分解,而且还能根据8的组成和分解想到有关的加法和减法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的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加法图:
师说: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指名说:有7块黄方块、1块绿方块,求一共有几块方块?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块方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7+1=8)
师说:还是这幅图,谁能再列一道加法算式?(板书:1+7=8)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一共有8块方块,拿走1块,求还剩几块?
师问:求还剩几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8-1=7)
师问:还是这幅图,你们还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说,板书:8-7=1
(2)观察两幅图:
师说:这两幅图,第一幅是求把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第二幅是求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3)说计算方法:
师问:我们不看图,怎样想7+1,1+7,8-1,8-7等于多少?
2.教学例2
(1)看图列加法算式:
指名一人在磁铁小黑板上摆,其他人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小方块.
师说:左边摆6个方块,右边摆2个方块.摆完后,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列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6+2=8 2+6=8
师问:你们能说一说这两个加法算式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吗?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2)看图列减法算式:
师说:刚才我们摆的是求和的题,如果现在从这8块中拿走2块,怎样摆?(指名一人上前摆一摆,其他人摆自己的小方块.)
如果从这8块中拿走6块,怎样摆?(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说:你们都会摆了,能不能根据刚才摆的列出两个减法算式?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8-2=6 8-6=2
(3)说计算方法:
师说:我们不看图,怎样想6+2,2+6,8-2,8-6等于几?
全体读黑板上的式题.
师说:我们学习了8道题.大家都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下面的几道题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看图列式、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全体订正,板书:5+3=8 3+5=8
(2)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有8个圆形图,去掉3个黑色的,
还剩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3个是黑色的,有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5个是白色的,有几个黑色的?)师说:同学们能动脑筋,想出好几种说法,你们真聪明!
篇4:和是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教材第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在一图两式的基础上,通过一图四式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
2、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数字卡片、圆片、小红花、算式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知识探索及延伸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2、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再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3、四道算式列出后,让学生比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相互间的联系。
4、“试一试”让学生半独立地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让学生联系图意说说各个算式的具体含义。
5、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学会和是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计算,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三、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1、想想做做的1--6题,都是关于8的加、减法计算的练习。
(1) 1题组织学生交流对不同算式的了解,并从中进一步感知算式之间的联系。如果有学生能利用一道算式的得数来推算出另外算式的得数,就要表扬、鼓励,使其获得成功感。
(2) 第2题让同桌一起用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3)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
(4) 第4题计算要关注学生是不是全算对了,有没有典型的错例。
(5) 第5题可以让学生说图意,说想法,和同伴交流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表达能力。
(6) 第6题是开放题,能帮助学生整理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以及8减几的减法算式。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多说几道算式。
2、想想做做的8--12题关于9的加减法计算。
(1) 这里的题目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通过多种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2) 第9题用9减每个泡泡上的数,学生会觉得有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3) 第11题可以让学生主动帮助每只小鸟找自己的家,激发学生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 第12题是开放性的练习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归纳和是9的激发和相应的减法。
3、自己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要求学生能按要求说一说含义。
四、知识的总结
五、能力的检测
(小黑板出示)
1、6 + 2 = 8 – 4 = 7 + 1= 5 + 3 =
4 + 4 = 8 – 7 = 3 + 5= 8 – 5 =
2、( )+ ( )=8 8 -( )=( )
1、9 – 2 = 2 + 7 = 9 – 1 = 3 + 6 =
9 – 6 = 8 + 1 = 4 + 5= 9 – 5 =
2、( )+( )=9 9 - ( )=( )
篇5:和是8的加法、8减几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0页例题及第50-5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观察与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比较、联想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现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掌握和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人
1.小朋友们,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夏天里你们最喜欢干什么?(游泳)每次游泳时,你有没有发现或想到这里面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再到游泳池边去看一看。(多媒体展示游泳池图)
2.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画面,四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评析:由学生喜爱的游泳活动,引出话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充分调动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二、展开
1.自主探究新知。
(1)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试着列出算式。
(2)小组交流后集体反馈。刚才小朋友们都提出了什么问题?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汇报。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游泳池里有5个小朋友,游泳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游泳池边有3个小朋友,游泳池里有5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游泳馆里有8个小朋友,游泳池里有5个小朋友,游泳池边有儿个小朋友?
游泳馆里有8个小朋友,游泳池边有3个小朋友,游泳池里有几个小朋友?
游泳馆里有3个小女孩,5个小男孩,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以及相关的其他问题。
游泳馆里有1个戴帽子的,7个没戴帽子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以及相关的其他问题。
游泳馆里有6个没带游泳圈的,有2个带游泳圈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以及相关的其他问题。
提问:你能根据自己提的问题列出算式吗?教师适时板书:
5+3=8 2+6=8 7+1=8 3+5=8 6+2=8 1+7=8
8-3=5 8-2=6 8-1=7 8-5=3 8-6=2 8-7=1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个人兴趣的不同决定了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标准、思考问题的方向、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观察。
5+3=8 2+6=8 7+1=8 3+5=8 6+2=8 1+7=8
看看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4)再次引导观察。由同一幅图列出四道算式。看看这四道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评析: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是由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动构成的,是在合作与交流的氛围中形成的。教师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帮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5)“试一试”。
小朋友真了不起!根据一幅图就列出这么多算式。你们瞧,小白兔为奖励大家正背着篓子给大家拔萝呢!(多媒体展示)
①观察交流图意,提出问题后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②交流评价:说出所列算式表示的意思和计算的想法。
2.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再去玩具店逛一逛。
①学生观察图(多媒体展示),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②交流评价:结合图意,说出算式的含义,思考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想想做做”第2题。
今天,小熊可能遇到困难了。因为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妈妈答应它去公园玩,但它必须找出这样两张数字卡片,使得它们相加等于8,看它多着急。我们帮帮它好吗?
①同桌学生出示卡片操作,请两名同学板演。
②交流评价。
(3)小熊终于可以去公园了,阿姨给小熊一张特殊的门票,完成上面的题还有礼物。
①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②独立完成。
③交流评价。
(4)大家可真聪明,阿姨为小熊准备了一些鞭炮,为小熊祝贺生引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口答。如答对,其余学生发“澎、啪”声;如答错,则发“噬”声。
(5)放完鞭炮,我们跟着小熊到处走一走吧!看,小熊遇见谁了?
①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②学生讨论图意,独立列式。
③交流:结合图意,说算式的意思。
篇6:练习五 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复习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安排。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练习五)
二、计算练习
1、做第1题(出示挂图)通过一图四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做第2题。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挂图。让学生在练习10减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采走的越多,剩下的越少。小黑板出示,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第3题(小黑板出示)
8+( )=10 6+( )=10 ( )+5=10
( )+7=10 5+( )=8 7+( )=9
可以让学生与同桌说说括号里填几,是怎样想的,然后独立完成。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这样的口算练习,为学习“凑十法”打好基础。
4、做第4题
着重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6+2 10 – 4 +3 8 +2 – 6
7 – 2 + 4 5 +5 – 3 10 – 1 – 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解决实际问题
做第5题,出示挂图。分组讨论。
交流各人列出的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小黑板出示。
10 – 4 +3 10 – 1 –4 2 + 6 +2
8 +2 – 6 5 +5 – 3 7 – 2 + 4
篇7: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材简析]
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是在前面一图两式的基础上,通过一图四式组织学生学习,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既要处理好一图两式与一图四式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使学生比较自然地理解一幅图所列的四道算式,又要引导学生联系一幅图的图意,把列出的四道算式对照起来看,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从一道算式推出相应的另一道算式的结果。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内容较多,在练习过程中要多创设形式活泼、学生喜爱的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对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要让学生说说图意,感受生活的情境,并联系实际生活的经验,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本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敝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毕不堆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背鍪居斡净疃的情境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
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奔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
(板书:5+3=□,3+5=□)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几?
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2)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板书:8-3=□)怎样想8减3等于几?
(3)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8-5=□)怎样想8减5等于几?
[评:面对一个新的知识,教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计算得数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碧嵛剩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叵)〖
[评:从一图两式自然地过渡到一图四式,让学生体会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组织学生交流比较四道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4 “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庇蜗饭固。
游戏一:帮帮小河马。
出示□+□=8,说明:小河马遇到难题了,看它多着急啊!你能帮帮小河马吗?
让同桌一起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同桌相互交流。
游戏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口答。如回答对,其余学生发“嘭、啪”声;如答错,则发“嗤”声。
[评: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持久性较差的特点,教师创设了形式活泼、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
3 “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4 “想想做做”第6题。
小组合作探讨: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评:通过创设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了不同学生需要,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总评]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实现了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求,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在练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了多种练习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数学活动过程。设计开放题,培养了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篇8: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直观演示,感知加法的含义
谈话: 马老师家有棵橘子树,长着好多橘子,可甜了。今天,我带了一些来送给小朋友,喜欢吗?
出示5盘橘子,5个盘子里的橘子数分别是1、1、2、2、3。
谈话: 老师想把其中的2盘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猜猜看,老师会送给我们班小朋友几个橘子?
生1: 我想可能会送第一盘和第二盘,一共是2个橘子。
生2: 我想可能会送第四盘和第五盘,一共是5个橘子。
指出: 把第一盘和第二盘的橘子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列式为1+1=2;
把第四盘和第五盘的橘子合起来,也要用加法算,列式为2+3=5。
介绍: 加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 如果送第一盘和第三盘,一共是几个橘子?算式怎么列?
如果送第三盘和第四盘呢?
小结: 要知道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
[说明: 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 看图计算,初步应用
1. “想想做做”第1题。
(1) 观察画面--鸡妈妈一家。
提问: 图上有几只母鸡,几只小鸡?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怎么列?
(2) 观察画面--小兔一家,青蛙一家。
先指名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提出要求:小兔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青蛙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
2. “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先按顺序观察三幅图,再在小组里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把图下的算式填完整,并进行交流。
[说明: 让学生充分地表达看到的画面情景,并适时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列式计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 联系生活,丰富对加法的认识
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2枝铅笔,又买来1枝,一共有3枝铅笔;(2+1=3)
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5只小鸟;(3+2=5)
一年级有2个班级,二年级有2个班级,一共有4个班级;(2+2=4)
……
[说明: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 独立计算,巩固认识
1. “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先看清算式,画一画,最后列出算式。
2. “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再组织交流。
3. “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连一连,再交流。
4. “想想做做”第6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篇9:课题: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得出相应的四道加减法算式。
2、通过活动可能出现的情况,归纳并学习有关10的所有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圆片,数字卡片,小黑板,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足球赛,好不好?(出示挂图)
二、教学新知,知识探索
1、联系图,让学生观察图意。
2、对于图里的场景,让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描述。(如“从图上看,左边6人,右边4人”;或“从图上看,黄队6人,蓝队4人”。)
3、列式让学生独完成。
4、列式后,让学生结合图意讲讲四个算式的具体含义,使他们再次巩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5、“试一试”的教学。让学生抛花的圆片,(抛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写出4道(或2道)加、减法算式。
6、让学生说一说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分别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三、知识巩固及应用
1、想想做做的第一题。让学生合作出示卡片,相互说法加法算式。
2、第2题可先让学生用手指着右边的数一道一道地算,然后同桌两人合作,相互各算一遍。
3、第4题让学生先口算,再把算式和相应的花用线连一连。
4、第5题通过直观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感知多几、少几的关系,为以后探索这样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作准备。要引导学生理解每次是谁和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的表达也不同。
5、小黑板出示两道开放题。通过开放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归纳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式。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8 +2= 10 – 4= 4 + 6 = 2+ 8 =
10 – 8 = 1 + 9 = 10 – 2 = 5 + 5 =
篇10: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8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得数是8的加法与8减几(教材第54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4-55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8的加法与8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
2、让学生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写出四个有联系的算式。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开火车。(口算卡片出示)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出示主题画,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画了什么?有几个?
(2)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有5个小朋友在游泳,有3个在岸边,一共有8个小朋友。
(3)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
(4)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看到这个算式,你马上想起来哪个算式了呢?
齐读算式。
(6)我们刚才是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如果老师反过来,知道了总共有8个小朋友,在水中游泳的有5个,求在岸边的有几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把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板书:8-3=5
如果知道了总共有8个小朋友,在岸边的有3个,求在水中游泳的有几个,你会求吗?
把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板书:8-5=3
(7)仔细观察四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教学“试一试”。
(1)媒体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画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看着图画列一道加法算式吗?
(2)看到这个加法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一个加法算式吗?
(3)如果知道了总数,你能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4)看到这个减法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一个减法算式吗?
(5)齐读四道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仔细观察图画,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2)如果让我们列两道加法算式,你会吗?
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在把算式写在书上。
(3)如果让我们列两道减法算式,你会吗?
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在把算式写在书上。
(4)齐读四道算式。
2、完成第2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数字。
(2)让学生想一想,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8?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3)说给全班的小朋友听。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确目,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
(2)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4、完成第5题。
(1)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遍?
(2)求走了几只是求总数还是求一部分?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在书上填写。
四、总结全课
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篇11:一年级上册 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4页“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机和是8分,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可以写出四个算式,并初步感知加感法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习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看一幅图可以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出示蓝猫)
(课件)蓝猫: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蓝猫,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很聪明,今天,我要试一试你们的本领。
2.同学们,蓝猫要试的第一个本领就是请小朋友们和老师对口令,合成8
(出示卡片8的合成)
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蓝猫决定带你们去参观游泳馆,想不想去啊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出示课件)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同桌交流)
生:有5个小朋友在池中和3个小朋友在池边。
生:有5位男小朋友和3位女小朋友。
生:有7位不戴帽子和1位戴帽子。
2、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又怎样解决问题呢?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
(板书)5+3=(8 )
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给大家听听
小朋友们们说的很好,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5和3合成8,所以5+3=8
(2)你还能再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吗?
3+5=8
说说这道算式里的 3、5、8各表示什么?
(3)你还能提出问题吗?(先在小组里说说)
生:一共有8位小朋友在游泳,其中5位是男小朋友,那么女小朋友有几位呢?
板书:8-3=( )
生:一共有8位小朋友在游泳,其中3位是男小朋友,那么男小朋友有几位呢?
8-5=( )
说说8表示什么?5呢,3呢?
3、比较算式,加深理解。
小朋友们看,根据这一幅图,我们一共可以列出几个算式?(很多)并读一读这些算式。
4.及时反馈:一(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一幅图就可以写出4道算式,真当蓝猫夸小朋友的时候,小白兔听到了,小白兔不服气的说:“这算什么,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道难题,如果你们能答出我的问题,那才叫本事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54页试一试)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闯过了小白兔的难关,蓝猫可高兴了,它想带你们去开汽车,踢足球。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方法:说图意,列式
2.游戏:摘苹果(每个苹果后面有一道算式)师出示苹果,指名回答
3.看到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好,美丽的蝴蝶页 过来给你们表演节目了,看看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列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吗?
生说算式,师板书
四、小结揭题
师:读刚才的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得数是8的算式。
师:再读刚才的减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8减几。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
五、作业:55页第4题
篇12:认识乘法教学设计与说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谈话:(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们和邻居小鸡们一起来到草地上玩耍,看着这些小白兔和小鸡,你知遭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 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书:2+2+2=6)
迫问:这是( )个2相加得6呢?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
追问:也就是( )个3相加得12呢?
讨论: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加数点,(小组讨论)
小结:算式中的几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2.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 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 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1)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呢?怎 么列式?(板书:2+2+2+2=8)
提问:这个算式是表示( )个( )相加得8呢,
(2)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 个小朋友?怎么列式?(板书:4+4+4=12)
提问:这个算式又是表示( )个( )相加得12呢?
3.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5× 3排列的玩具娃娃)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 个玩具娃娃?
提示:横着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 (板书:5+5+5=15 3+3+3+3+3=15)
3个5相加 5个3相加
迫问: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的都 是玩具娃娃的总个数,结果都是15个。
二、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第69页例题情境田)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 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6张电脑桌呢?9张 呢?用你学过的方法试着计算,并把算式写下来。
谈话: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列出9个2相加的 算式太麻烦了)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用 乘法计算。(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介绍:像4个2相加(2+2+2+2=8)可以用乘法算, 写作:4×2=8或2×4=8(板书);4×2读作“4乘2”,2×4 读作“2乘4”;其中“×”是乘号,4和2都是乘数,乘得的结果8叫做积。
完成第70页“想想做做”第3题。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4个2相加,是怎样用乘法算的?反过来4×2=8 和2×4=8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4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三、加棵对乘法的认识
1. 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一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是求( )个2枝呢?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算法简便呢?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1题的第二幅图。
2.摆学具,写算式。
教师摆出两堆花片,每堆3个。
提问: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呢?怎样列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花片。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启发:你摆的是几个几?如何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呢?让学生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的填空。
讨论:比较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得出:无论是求4个2或者2个4,都可以列成 4×2或2×4)
3.(指“玩具娃娃”的加法算式)你能把这个加法算式 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指“电脑”的加法算式)你能把求6个2和求9个2 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小结: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比用加法算简便。
4.拓展练习。
(出示课本第69页上“试一试”的跳绳图)从图中你知 道了什么?
提示:从“甩绳”“跳绳”等不同的角度来看图,你能提 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甩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启发:求甩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 ) 个( )相加,列出的乘法算式是( )×( )。
追问:谁能解决其余的两个问题?
四、全课总结(略)
说明 “认识乘法”这节课的设计,首先安排了一定量的、具 体生动的有关“相同加数相加”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相加”,并且通过强化“相同加数加法”的认识,找准学习乘法意义的起点;然后引导学生在既能用加 法又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获取信息、激活思维,在 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反思,逐渐形成了“几个几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的认识;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 学生接受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
篇13:假日小队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 册)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 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引入:春蕾小学的少先队员在双休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 动,他们还给这次活动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假日小队”。(板 书课题:假日小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参加春蕾小 学假日小队的活动吧!
〔说明:以熟悉的活动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愉快的情绪和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数学学 习之中。〕
二、走进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
1.谈话:春蕾小学的假日小队究竟开展了哪些活动呢?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8页看一看、说一说,好吗?
学生看图后发现:有表演节目、给小树苗浇水、拍照……
2.走进表演节目情境。(贴出表演节目的图片)
提问:(1)图画上的小朋友在表演什么节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朋友在唱歌。可以提出问题:唱歌的比伴奏的 多多少人?)
(2)从图上找一找,唱歌的和伴奏的各有多少人? (唱歌的有15人,伴奏的有3人。)
(3)你们能算出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吗?
学生列式,教师板演,共同评议。
(4)根据这幅图我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唱歌的和伴奏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演,共同评议。
引导: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表演节目的情况 呢?就让我们看书上小明与主持人是怎样对话的。 (让学生分角色读出对话)
提问:应该怎样算一共有多 少个节目呢?为什么?(这是第 19个节目,也就是说连同这个节 目在内演了19个,后面还有4个 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要用 加法计算。)
3.走进给小树苗浇水和收 集废电池的情境。
过渡:小朋友表演的节目非常精彩,校园也很美丽。你知道校园为什么会这样美丽?
引导学生议论。
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小朋友在给小树苗浇水,在收集废电池。)
提问:关于浇树活动,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怎样解决呢?
小组讨论后,独立列式计算。
提问:三个环保小卫士收集了许多废电池,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把算式写下来。
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小组评议。
3.走进拍照的情境。
提问:
(1)图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照相的小朋友说了什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要知道剩下的胶卷够不够,必须知道什么? (必须知道剩下的胶卷有多少张。)
(4)从图上找一找,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呢?(胶卷 的包装盒上写明一卷胶卷有36张。)
(5)剩下的胶卷每人照一张,够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可能有两种想法:
①36-29=7,因为只剩下7张胶卷,还有9个小 朋友没有照,所以不够。
②29+9=38,因为一共有38人要照相,一卷胶卷 只有36张,所以不够。
小结:假日小队的活动真是有趣极了。
〔说明:以假日小队活动为主线,根据情境图提出 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小 组合作学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谈话:我们班也有快乐的小队活动,你能解决下面的哪些问题呢?(投影出示)
2.学生分组学习,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算。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并且解答正确,评出优胜小组。
〔说明:再次联系学生身边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进一步使学生体验生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参加假日小队的活动,解决了许多校园 里的数学问题,你们真是学习的小能手。其实在小朋友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你们去发现、 去解决。课后可以继续研究、讨论这些问题,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评一评。
〔说明: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 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4:认识物体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2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 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 小朋友,你们认识我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我们呢?
2. 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
3. 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 认识物体)
[说明: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动手探究,体验领悟
活动一: 看一看、摸一摸。
导语: 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1. 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
2. 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
3.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说明: 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
活动二: 分一分、比一比。
导语: 刚才小朋友观察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呢?
1. 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
2. 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3.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4. 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说明: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再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能进一步感知几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 认一认、找一找。
导语: 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呈现几种立体图形)
1. 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形,说图形的名称。
2. 请四名学生头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头饰,其余学生在桌面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举起来,以示响应。
3.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快找找看。
4. 要求学生想一想: 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说明: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物体后及时进行必要的抽象,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找一找的活动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又注意把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充分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的已有认识更为丰富、生动。]
活动四: 搭一搭、数一数。
导语: 小朋友,你们玩过搭积木吗?现在我们就用刚刚认识的这些物体作积木,搭一件你最喜欢的东西。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好!
1. 明确要求后,学生动手搭积木。
搭好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并进行评价。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指名说说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
2. 数数自己的作品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说明: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设计开放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这样做,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总结延伸
1.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说明: 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方法和学到的知识,体会互相合作、主动探究是学习的好方法。]
★ 复习(1)1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18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类教案第二课时上下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 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4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 八、加和减(一)5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集体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 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得数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小数加减法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2022-09-04
认识小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3-07-31
第五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巩固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2023-11-27
认识几十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2022-04-30
第一课时教学第9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2023-03-24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3-10-26
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3-12-16
开发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认识乘法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2024-01-04
数学教案-课题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2023-10-13
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