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活动二:了解你自己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合集16篇)由网友“skywalker”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认识自我活动二:了解你自己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认识自我”活动二:了解你自己粤教版..
“认识自我”活动二:了解你自己(粤教版)..
小黛
一活动主题:关于对自己的认识
二活动参考阅读:参考阅读文章3《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三活动方式:阅读与思索、聆听与讨论
四活动步骤:
(一)阅读
播放《童年》歌曲。
梦,是年轻人的理想,年轻人的追求。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来到沙井中学,每个人心中一定也揣着一个美丽的梦,正是这些美丽的梦,引导我们不断前进,梦是前进的动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想一下有哪些梦想的格言呢?
(同学发言)
作业:请搜集有关青春梦想或高中生梦想的格言警句,名篇名段,整理在练习本上。
简介王海桐:
83年生,四川省 2001年理科状元,以此为基础713分的成绩考取北戴河金融系,高中时期最爱看〈金锁记〉/〈灌篮高手〉/〈蔡志忠漫画〉等。
请同学们阅读思考,以小组形式讨论,每组提出两个问题。
教师提示:海桐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她的成长过程有许多感动心灵的故事,列表整理出这些琐事:
时间故事感悟
婴儿生为女孩的不幸注定自己永久地挣扎与反抗
自嘲于“海桐”与希冀为“梧桐”的抉择
幼儿园旁人一句无意的话让“我”铭记多年,无意间发现本非如此。
态度决定命运
小学与初中童年父母有意无意的暗示使我形成追求完美的习惯可怕的习惯为“我”带来生活与学业的促进外,更附加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高中充满回忆的理科实验班生活人生无常,只有这一刻,可以为我们感受和把握
小姑的英年早逝
成长中的感激 希望走属于自己的路
注:实际上课时将该项任务留为课外作业。
(二)反省与思考
完成【思考•探索】题:你觉得作者在成长的岁月里,有过遗憾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谈谈你对高中三年的'希冀是什么
(三)布置采访
主题:别人眼中的我
对象:父母/朋友/亲人/老师
结果:文字/图片/声音/录像
通过图书馆/网络/朋友/电视等多种途径了解采访这种语文时间活动基本要领,包括采访前准备,采访期间注意事项,采访资料的整理和.总结。
要求:
采访前必须做好采访提纲,其中包括采访要点。
其他作业:
将本文中的成语/哲理性强或自己感悟比较深的词语或句子整理到摘抄本上
教学后记:
原.计划学习的任务太多,对学生未做充分估计;
学习〈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是我始料不及的,课堂讨论气氛活跃,但是由于课堂时间不足,许多问题没有当堂得到解决。
对比阅读的文章也布置课后阅读拉。
采访的.计划未使用,可能要等到下星期。
.总结:
教学必须备学生,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会,这比教师讲解更重要。也更符合课改精神。
作者邮箱: wjz02@mails.tsinghua.edu.cn
[1]
“认识自我”活动二:了解你自己(粤教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诗经》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黛
第一课时
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
3. 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
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
1. 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
2. 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课堂
(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尹人,在水一方。”,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 关于《诗经》
1)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 教师提问: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 《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 《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 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
读音:
姝(shū) 俟(sì) 见(xiàn) 蜘蹰(chí 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积累词汇:
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洵:诚然,确实。异:特殊。 匪:同“非”,不是。
通假字:
静:同“靖”,文雅和善。 爱:同“B”,隐藏。
见:同“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
女:同“汝”,指彤管。 归:通“馈”,赠。
匪:同“非”,不是。 女:通“汝”,指荑。
4. 同学自读,理清文意
文雅的姑娘多么漂亮,等我在城角僻静的地方。但她却隐藏了起来不出现,弄得我抓挠头发犹豫彷徨。
文雅的姑娘多么的`美好,(曾经)赠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这支红色的箫颜色亮丽,我喜欢这美丽的红箫。
你赠送给我从郊外采来的白茅草,(那白茅草)确实美得出奇。不是茅草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给我的。
5. 教师带读,品味感情
再现法:王维曾经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经典的诗歌本身是精美的图画,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面上的人物、景物和情节。可以请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大脑中再现的场景登台表演。
6. 小组讨论,质疑释疑
1) 诗中的“静女”是一个极美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并没有具体地写出她的眼睛如何,她的身材如何,她的皮肤如何,只是说了“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只是这样笼统地写入,照理说应该是写作的大忌,可是,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却又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鲜明,那样的真切,为什么?
明确:侧面描写
2) 男子在接受到哪种礼物时最高兴?为什么?(补记,学生提出)
3) 为什么古代的静女能够自由地同男子约会?(补记,学生提出)
4) 归纳《静女》的艺术特点
a) 重章叠句
b) 赋的表现手法
c)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5) 归纳《静女》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a) 顶真
b) 双关
7. 布置作业
1) 将《静女》改写成白话文
注意:改写过程中仍然使用原文的“侧面描写”方法
2) 预习《氓》,画出自认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 检查预习情况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二. 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三. 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
四. 提问教读
1. 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2. 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3. 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 第一节求婚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主人公:表里不一 脾气暴躁
女主人公:情深意重 传统 温柔 善解人意
5. 在等待嫁给氓的日子里,女主人公每天都在作甚么?
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6. 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7. 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女主人公:痴情
8. 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 比兴
9. 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
无与士耽
10. 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
三岁食贫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 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A其笑矣
12. 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 任劳任怨 专情 柔弱
13. 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决绝分离的态度
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男:易变
女:决绝,刚强
五. 分小组讨论
1. 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2. 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 作业
改写“氓”为一篇爱情故事,可以有适当想象,但必须忠实于原文的思想。
第三课时
分析讲评同学改写的《静女》和《氓》,通过小测试了解同学对本课掌握的程度
作者邮箱: wjz02@mails.tsinghua.edu.cn
篇3:“认识自我”活动一:从“新”认识粤教版..
“认识自我”活动一:从“新”认识(粤教版)..
小黛
一活动主题:认识“新”学期
二活动内容:
1)认识新同学,新教师;
2)进行“合作”的游戏活动,结合课本“不合作”漫画;
3)了解高中学习内容及方法;
4)了解本学期学习计划;
5)定制语文学习目标
三活动目的
1)帮助同学尽快适应新环境下的新学习;
2)学习“合作”的人文精神,建立集体主义观念;
3)明确本学期及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方向。
四活动方式:竞赛,讨论,游戏
五活动流程
1)介绍本堂课目标/内容
目标:认识你周围,认识新环境下的新学习,培养语文学习中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内容:游戏,比赛,演说
2)检查语文课准备情况
请同学们起立,教师巡走,表扬准备充分的同学:课本/笔记本/笔/词典
借此机会告诉大家,语文课课前程分钟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如何做好课前5分钟准备。
3)聆听他人,亮出自己
活动方式:竞赛
分8组同学,每组7人,每人准备一支笔,一张白纸,选出组长。
A.组内成员按照顺序进行“亮出自己”的个人介绍,介绍过程中每人至少使用三个形容词,将形容词记录在白纸上;
B.根据介绍完成的速度评分,最早完成的100分,其次95分,再次90分;
C.组长收取组内同学的记录交老师,词语全部书写正确的加5分,否则扣5分。
D.最后得分最多的为胜利者
该活动旨在让学生在互相了解的.同时充分运用语言知识,锻炼表达能力,聆听能力。
4)“合作”游戏
取张大报纸,由4位同学表演单脚站上面,折成一半,再站,再折,再站,直到最后大家必须互相拥抱,互相依靠才能站好为止。
请同学们口头描述站报纸的情景。
请同学们讨论自己从这个游戏中获得的感受。
告诉同学们,在当今社会,随着分工的逐渐细化,合作成为人们走向世界成功的必然途径。诺贝尔奖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总是颁发给个人,而现在,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奖项获得者日渐向两个人,向实验室方向发展。
不合作就是竞争,而竞争会削弱双方实力。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也就象刚才金鸡独立站报纸一样,倘没有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就必定有全部倒地的危险。
5)合作漫画大家谈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二页,阅读反省与阅读2,看右边的不合作漫画。
请几位同学就今天的活动谈谈自己的感想,谈自己对合作的认识,以及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贯彻合作精神。
6)关于教师的疑问:请同学自由提问,教师解答;
7)关于本学期课程,兼谈语文学习方法
i.语文实践能力增加,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ii.多种途径的语文学习:实践(采访/辩论/演讲),网上查找,报纸阅览,课外阅读;
iii.思考,感受,体验,领悟;寻找,观察,提问,表达,这是语文学习应有的思想行为
本学期要求:
课前准备:
每位同学都必须有《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词典》/《成语词典》
平时准备:
周记本,要求每周周记3篇
笔记本 定时检查
8)布置作业
i.预习〈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在周记本上写你自己的梦想
ii.完成课本第4页 ,二题,2
iii.写周记,谈谈你对语文课的希冀
教学后记:
一一班
学生情况:
a)异常活跃,有时做怪动作,拿怪强调,课堂上的配合不太好;
b)仍然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会按教师要求完成既定任务;
c)班长具有较强权威性;
d)学生自觉性不够
应对方式:
a)必须学会调节课堂气氛和松紧程度;
b)多采用竞争性活动激励学生
c)多与班长沟通,由班长带动
d)有时采用适当强制手段,采用反复学习的办法
e)试着进行情感教育
二六班
学生情况:素质相对比较高,纪律性强,上课听讲认真,对知识的渴求比较大,自觉性高,主动学习,总体属于积极活泼型。
应对方式:
篇4:“认识自我”活动一:从“新”认识粤教版..
“认识自我”活动一:从“新”认识(粤教版)..
小黛
一活动主题:认识“新”学期
二活动内容:
1)认识新同学,新教师;
2)进行“合作”的游戏活动,结合课本“不合作”漫画;
3)了解高中学习内容及方法;
4)了解本学期学习.计划;
5)定制语文学习目标
三活动目的
1)帮助同学尽快适应新环境下的新学习;
2)学习“合作”的人文精神,建立集体主义观念;
3)明确本学期及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方向。
四活动方式:竞赛,讨论,游戏
五活动流程
1)介绍本堂课目标/内容
目标:认识你周围,认识新环境下的新学习,培养语文学习中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内容:游戏,比赛,演说
2)检查语文课准备情况
请同学们起立,教师巡走,表扬准备充分的同学:课本/笔记本/笔/词典
借此机会告诉大家,语文课课前程分钟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如何做好课前5分钟准备。
3)聆听他人,亮出自己
活动方式:竞赛
分8组同学,每组7人,每人准备一支笔,一张白纸,选出组长。
A.组内成员按照顺序进行“亮出自己”的个人介绍,介绍过程中每人至少使用三个形容词,将形容词记录在白纸上;
B.根据介绍完成的速度评分,最早完成的100分,其次95分,再次90分;
C.组长收取组内同学的记录交老师,词语全部书写正确的加5分,否则扣5分。
D.最后得分最多的为胜利者
该活动旨在让学生在互相了解的同时充分运用语言知识,锻炼表达能力,聆听能力。
4)“合作”游戏
取张大报纸,由4位同学表演单脚站上面,折成一半,再站,再折,再站,直到最后大家必须互相拥抱,互相依靠才能站好为止。
请同学们口头描述站报纸的情景。
请同学们讨论自己从这个游戏中获得的感受。
告诉同学们,在当今社会,随着分工的逐渐细化,合作成为人们走向世界成功的必然途径。诺贝尔奖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总是颁发给个人,而现在,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奖项获得者日渐向两个人,向实验室方向发展。
不合作就是竞争,而竞争会削弱双方实力。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也就象刚才金鸡独立站报纸一样,倘没有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就必定有全部倒地的危险。
5)合作漫画大家谈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二页,阅读反省与阅读2,看右边的不合作漫画。
请几位同学就今天的活动谈谈自己的感想,谈自己对合作的认识,以及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贯彻合作精神。
6)关于教师的疑问:请同学自由提问,教师解答;
7)关于本学期课程,兼谈语文学习方法
i.语文实践能力增加,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ii.多种途径的语文学习:实践(采访/辩论/演讲),网上查找,报纸阅览,课外阅读;
iii.思考,感受,体验,领悟;寻找,观察,提问,表达,这是语文学习应有的思想行为
本学期要求:
课前准备:
每位同学都必须有《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词典》/《成语词典》
平时准备:
周记本,要求每周周记3篇
笔记本 定时检查
8)布置作业
i.预习〈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在周记本上写你自己的梦想
ii.完成课本第4页 ,二题,2
iii.写周记,谈谈你对语文课的希冀
教学后记:
一一班
学生情况:
a)异常活跃,有时做怪动作,拿怪强调,课堂上的配合不太好;
b)仍然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会按教师要求完成既定任务;
c)班长具有较强权威性;
d)学生自觉性不够
应对方式:
a)必须学会调节课堂气氛和松紧程度;
b)多采用竞争性活动激励学生
c)多与班长沟通,由班长带动
d)有时采用适当强制手段,采用反复学习的办法
e)试着进行情感教育
二六班
学生情况:素质相对比较高,纪律性强,上课听讲认真,对知识的渴求比较大,自觉性高,主动学习,总体属于积极活泼型。
应对方式:认真备好课,多补充课外知识,多实践,引导其主动去探索,去学习。
我自己的困惑:
a)不太会表扬,表扬使用的词汇贫乏;
b)激励机制未用到;
c)课堂无深度,难度和高度,特别是对重点班
学生反馈:
a)提问:希望把我们培养成有能力的还是高分的人?
b)反映:是否可以少一些活动,多一些讲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黛 “认识自我”资料(网友来稿)
相关资料搜索
(一)课外阅读文章索引及一句话点评。所有文章均选自《读者》。
1.《做自己人生的信天翁》 谭思和 .1(离开北大,为寻清华梦)
2.《人生何处不快乐》2003.1(面对困难,换个角度海阔天空)
3.《你真有那么重要吗?》.10
4.《重要的是自己强大起来》2003.1(在知识、在智慧、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使许多问题变得不攻自破,迎刃而解。)
5.《跨栏定律》2003.1(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
6.《最优秀的人是谁》2003.2(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7.《我们都老的太快,都聪明得太迟》2003.2(把握当下,莫等待)
8.《水中的蓝天》林清玄 2003.3 (退后也是一种进步)
9.《信任也是一种约束》2003.3
10.《舍弃荣耀》2003.3(人生是被一个又一个亮点照亮的,而为了创造新的亮点,你可能需要随时忘记你正在拥有或曾经拥有的荣光。)
11.《别抱不哭的孩子》2003.3 (真实乃是人世间交往的最大技巧。)
12.《我现在就付诸行动》2003.4(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13.《为什么要比别人过得好》2003.4(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
14.《时光村落里的往事》周国平2003.5(珍惜往事的人也一定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
15.《提醒自己》2003.6(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
16.《上帝的苹果》2003.6(上帝在把你置于绝境的同时,一定会塞给你一只救命的苹果,它就藏在你身上某一个口袋里。)
17.《相信自己》2003.7(其实生活中做什么事,信心很重要,而付诸行动就更重要。)
18.《幸福人》2003.7(你将成为幸福之人,因为幸福之门各种各样,幸福之窗无以计数,生活之路时刻都在更新,幸福将与你常在,你一定能成为幸福之人。)
19.《勤奋人生》2003.7(做一个勤奋的人,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吻触,肯定是先落在勤奋者的脸颊上的。)
二、课外相关书籍阅读推荐目录: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少年维特之烦恼》 作者:歌德
作者邮箱: wjz02@mails.tsinghua.edu.cn
[1]
“认识自我”活动一:从“新”认识(粤教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唐华
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
本设计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古汉语知识和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良好习惯。
2、教学设想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对于这样一篇经典名作,我认为应该不惜时间精读细研,因此我确定用三课时完成。
本单元的话题为“爱的生命的乐章”,与单元话题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罪恶。要深入理解这一重点问题,必须先扫清字词障碍,读懂原文。本文写作年代离我们十分久远,文中有很多生词、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知识,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累有关文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价值的实现要借助于一定的写作手法,乐府诗常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应是学习的内容之一。因此,我确定了这样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学生依靠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基本可以完成,因此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行解决为主,教师可就疑难问题略作指导。重点目标的实现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采用问题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难点(起兴手法)的突破可引导学生拓展联想,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3、本设计的特点
本设计没有刻意求新,而是重在扎实严谨上作文章。教学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过渡严谨自然。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6:论语概说二(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概说二(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2.《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是记录孔子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语录体著作,具有明显的政论色彩,其文学价值与一般的文学作品毕竟存在区别,不能用现代的观念评价其文学性。
《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用独特的说理方式记录思想的精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首创。它不是纯文学的形式,而是中国古代著述的一种体裁,用看似随意的结构形式驾驭了一个博大庞杂的思想体系。李人纪先生把《论语》称为“孔子讲学论政”的“说理性散文”,并且总结了《论语》在说理方面的`三个显著特征:第一,《论语》是一家之说,虽然没有构成整篇的文章,集中地对某一一问题进行剖析和论述,但把散在各章的有关某一问题的言论集中起来,其观点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能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说明一个中心问题,因而符合弥贯群言、精研一理的论著的基本要求。第二,《论语》中论断的逻辑性较强,全书五分之四以的章节属于说理性质,分别运用直言、假言、选言等复杂的判断形式和因果、类比、演绎、归纳等推理方法,表现深刻的思想。第三,全书用当时的“雅言”形式写成,语青明白简练,生动活泼,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说理。
至于《论语》的趣味性,其表现:一是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理趣,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直接利用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赋予常见事物以特定的哲理内涵。:二是浓郁的生活情趣,在哲言睿语的记叙中,穿插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片断,甚或无关宏旨的小事,闲中着色,为文章平添了无穷的乐趣。三是引人入胜的谐趣,就是机智而巧妙地运用幽默、诙谐、戏谑、讽刺等多种喜剧于法,或妙趣横生,或入骨三分,闪射着智慧之光,给文章增添了喜剧的色彩和风味。
综上所述,从文学的视角看,《论语》具有先秦散文独特的内部构成特点,在语言运用、文体品类、题材内容、形式构造、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相对的独特性。
篇7:“认识自我”活动五:“你重不重要“主题辩论会粤教版..
小黛
一、活动分主题:勇于怀疑自我
二、活动材料:参考阅读《我很重要》和《你真有那么重要吗?》(选自《读者》第10期)
三、活动方式:比较阅读 讨论与辩论
四、活动步骤:
(一)阅读与反思
鲁迅曾说过:“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读作品因读者而不同”。作家毕淑敏让我们进一步肯定了自我的价值,对照《你真有那么重要吗?》思考为什么两位作者的观点有如此大的`差异?你认为“自我”重要吗?
(二)以“我是否重要?”为话题,展开全班讨论。
参考意见:这两篇文章的观点貌似矛盾,其实涉及两个不同的方面。《我很重要》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是无法复制的那一个,从而肯定个体的价值。《你真有那么重要吗?》则是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入手,解决普通人“杞人忧天”的烦恼,教导人面对尴尬时应对的方法和策略。正如哲学中所讲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三)作业 :请尝试以书信的形式,寻找一位名人,与他一起共同探讨“我很重要吗?”这个话题。
五、活动注意事项:
思辩能力的培养是此次活动的重点,小组间一定要将“辩”与“论”体现出来。“辩”就是要用两分法,全面地分析问题;“论”就是说话要有条理,有根据。
教学后记:
本节课辩论未能开展,只是进行了对比阅读。同学们提出了认为自己很重要和不重要的若干理由。
可能也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同学的辩论知识缺乏,教师指导能力尚需提高。
作者邮箱: wjz02@mails.tsinghua.edu.cn
篇8:“认识自我”活动五:“你重不重要“主题辩论会粤教版..
“认识自我”活动五:“你重不重要“主题辩论会(粤教版)..
小黛
一、活动分主题:勇于怀疑自我
二、活动材料:参考阅读《我很重要》和《你真有那么重要吗?》(选自《读者》20第10期)
三、活动方式:比较阅读 讨论与辩论
四、活动步骤:
(一)阅读与反思
鲁迅曾说过:“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读作品因读者而不同”。作家毕淑敏让我们进一步肯定了自我的价值,对照《你真有那么重要吗?》思考为什么两位作者的观点有如此大的差异?你认为“自我”重要吗?
(二)以“我是否重要?”为话题,展开全班讨论。
参考意见:这两篇文章的观点貌似矛盾,其实涉及两个不同的方面。《我很重要》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是无法复制的那一个,从而肯定个体的价值。《你真有那么重要吗?》则是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入手,解决普通人“杞人忧天”的烦恼,教导人面对尴尬时应对的方法和策略。正如哲学中所讲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三)作业:请尝试以书信的`形式,寻找一位名人,与他一起共同探讨“我很重要吗?”这个话题。
五、活动注意事项:
思辩能力的培养是此次活动的重点,小组间一定要将“辩”与“论”体现出来。“辩”就是要用两分法,全面地分析问题;“论”就是说话要有条理,有根据。
教学后记:
本节课辩论未能开展,只是进行了对比阅读。同学们提出了认为自己很重要和不重要的若干理由。
可能也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同学的辩论知识缺乏,教师指导能力尚需提高。
作者邮箱: wjz02@mails.tsinghua.edu.cn
[1]
“认识自我”活动五:“你重不重要“主题辩论会(粤教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汉乐府(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 诗歌中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1. 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
1) 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 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3) 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
《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2. 同学自读,积累字词
1) 读音:
上邪ye2 雨雪yu4 饮yin4马 夙su4夕
自媚mei4 遗wei4 烹peng1调
2) 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3) 词类活用
夏雨雪 “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 “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4) 语段积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 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比兴:青青河边草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借代:遗我双鲤鱼 双鲤鱼指代书信
比喻:烹鲤鱼 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4. 语篇分析
1)《 上 邪》
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⑤,夏雨雪⑥,天地合⑦,乃敢与君绝⑧!
【注释】①上邪:犹言“天啊”。上,指天。邪,音义同“耶”。 ②相知:相爱。 ③命:古与“令”字通,使。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陵:大土山。 ⑤震震:雷声。 ⑥雨雪:降雪。雨,音yù ,动词。 ⑦天地合:天与地合而为一。 ⑧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品评】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à 提问: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à 讨论:《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
《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
《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
à 体会:《上邪》的诗风
刚健、质朴、自然
à 艺术特点:
ü 想象:神奇
ü 直抒胸臆:热烈大胆
2)《 饮马长城窟行》
à 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ü 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
ü 渲染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ü 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信使我欣喜
à 分析写作脉络,帮助背诵
青草-->思远道(不可)-->梦见-->我旁-->他乡--> 各异县-->不相见
枯桑 海水DD>各自媚 相为言
客 来DD>双鲤鱼DD>烹鲤鱼DD>尺素书DD>读素书DD>言
à 提问: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非常恭敬,庄重和激动)
à 本诗的艺术特点
ü 抒情诗中夹杂叙述
ü 写感情的变化:相思->孤独->欣喜
ü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兴、对比、顶真
篇10:师说(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师说(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师说》第二课时教案
深圳市南头中学刘加军
【知识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对学生断句、重读、语气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诵读能力,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探究,使学生建构起尊师重教的思想,养成尊师好学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解题:《师说》,联系以前学习过的《马说》和《捕蛇者说》等文章来看,说应该怎么解释?
请同学来说一说。
《师说》就是说师,说,一种文体,比较论更加自由,可叙可评可抒情。
二、文本探究:
(一)激疑:这篇文章韩愈说写给谁的?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
写给李蟠的:作师说以贻之。
李蟠何许人也?
韩愈的学生,17岁的小伙子。
韩愈呢?请同学结合注释和资金了解介绍一下:教师强调: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问题来了,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一代文学宗师的韩愈为何给一个17岁的毛头小伙子写这么一篇流芳千古的文章?那么多学生为什么专门写给他呢?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原因?请同学找一找。
在哪里?最后一段。
请同学概括一下。
三条原因:一、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二、他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能行古道
结合文章来看,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同学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引导: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它的,为何只选择了李蟠?“学于余”,我们说向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韩愈有必要为他写文章吗?
根本原因:能行古道 不拘于时
请同学诵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大家听诵读的效果如何,找同学提建议,再换人读。指导断句、重读、语气,读出感情。
韩愈应该是怎样的感情呢?
请同学说,不急于下结论,存疑,留待以后解决。
(二)、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这里的“古道”指的是什么?
古人的从师学习之道。
对此,文章有没有解说?如果有,在哪里??
引导学生看第一段。
这里是如何阐释古人的从师之道的呢?
请同学考虑给第一段分层次。
分为两层:1、古道的核心:学者必有师
2、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作者阐释“古道”仅仅是讲道理吗?有没有举例呢?在哪里?请找出来。
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概括地说,属于面上的例子)
还有没有?
倒数第二段: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 (具体说,属于点上的例子)
两个例子点面结合,说服力增强,同时呼应了第一段的说理。使文章对古道的阐释由抽象到具体,渐渐地清晰化、明朗化。
你能不能给大家举一个象孔子那样实践古人之道的例子?把他们的做法和文中对从事之道的阐释比照一下,看看有哪些相同点。
程门立雪的杨时,向李达、艾思奇请教哲学问题的毛泽东等
杨时:学者必有师
好学精神和尊师重道,成为著名的理学家,很有影响的政治家
毛泽东: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小结:这是古人伟人的从事之道,也是韩愈对于从师的观点,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正是得益于这种古道,才成就了他们的辉煌,相信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的。
(三)、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
找人翻译此句: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请同学认真阅读第二段,找出其中一个以不同面目反复出现的词语来概括回答。
耻学于师 于其身则耻师焉 不耻相师 耻师:以从师为耻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请给本段划分一下层次。
三个层次应该可以顺利分出。
在每个层次的分析中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点?
都用了对比。
怎样对比的呢?
古圣人DD今众人;
对子DDD对己;
百工DDD士大夫;
这种对比的直接结果是什么?在段中标化出来读出来。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小学而大遗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这三组对比中,你对哪一组对比的感受最深?请谈一谈你的感受。
示例:家长给孩子找家教,而自己不学习;
学习好的更有动力成绩更好;学习差的更厌学成绩更差;
富裕家庭的孩子大多不如贫家子弟学习更刻苦;
对于这种以从师为耻的社会风气,韩愈持什么态度?
非常痛心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同学找出相关语句(段首尾中)诵读,指导点拨读法。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要读出那种痛心疾首的感觉来。
三、思绪拓展:
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
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还是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再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种社会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
齐读最后一段。
12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
唐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呢?
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使这篇文章历久弥新,成为经典。
四、总结:
记得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这里固然有谦虚的成分,但也到出了一个事实:这个巨人就是韩愈所说的“师”.
学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思想的火花还在飞溅,意犹未尽,那就请同学们课下把自己的想法也写成一篇文章来和大家交流。
篇11:华罗庚(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 学习以时间为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经历的写法。
2、 注意本文选材的角度; 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要求中的1、2点)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简介作者、华罗庚;初读课文,理清文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顾迈南新华社资深女作家,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品有《华罗庚传》、《两弹元勋邓稼先》、《丁肇中)--故国情深》等。
2、介绍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二)整体感知。1、学生速度,梳理思路。
1910年11月12日 出生于江苏金坛
1925年 金坛中学毕业后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没毕业就失学
1930年 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2年 进入清华在数学系当助理员。
1936年夏 留学英国
1937年夏 回国担任西南联大教授
1941年 完成《堆垒素数论》
1945年下半年 到苏联旅行
1946年4月 苏联科学院出版《堆垒素数论》
1946年秋 访美
1950年2月 从美国回到新中国
1950年3月16日 到清华任教授
1953年 《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
1957年 《数论导引》出版
回国后 培养青年学者陈景润、万哲先等人
1958年 将优选法送到工厂、农村
1963年 出版《典型群》
1979年 访英
◎ 附课后练习三的表格:
2、提问: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为华罗庚写传的?【文章基本上是按时间的顺序进行写传。】
(三)熟读全文,看看华罗庚在对待数学的态度上经历了几次认识上的变化。
【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即“为了生存--为了兴趣--为了祖国”。第一部分,“华罗庚很有数学才能”,但他研究数学是因为“干别的工作要到处乱跑,或者要设备条件”,而数学“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道具简单”,此时完全是为了谋生存的需要。到清华后,由于解决了生存的问题,他由自己的兴趣决定了数学的研究方向。在第二部分,华罗庚留学英国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数论。得出了“华氏定理”。以后,他对数学的'态度更多的与自己的爱国思想相融合,研究的方向开始向科普型和实用型转变,并积极扶持提拔年轻人。】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华罗庚的精神,提高认识;拓展联系、练习;了解以时间为序的传记的一些写法。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讨论思考:
1、找出第一部分中能表现华罗庚特点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如:“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左手还在不停的写……”,其中的“一抹”、“一甩”、“伸着”几个动词,具体形象的刻画了华罗庚对数学的痴迷的学习状态。--连处理鼻涕这样的小事也顾不上。】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部分中华罗庚的主要经历。
【①进入清华。②留学剑桥。③任教昆明。④旅行苏联。⑤旅居美国。】
3、在第三部分中,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回到祖国,他说:“为了国家民族……建立我们的工作基础。”他是怎样用行动实践这一观点的?
【①勤于科研,著述丰富。②培养和发现人才。③重视数学的应用。】
4、读完全文,华罗庚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空”即空洞,无所事事;“松”即“松懈”,不思进取。“实”可有两层理解:①指实干,扎扎实实地做事。②科学要解决实际的问题,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2、找出文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四)了解以时间为序的传记的一些写法。
【作为以时间为序的人物传记,切忌罗列年份、数字,使人产生枯燥之感。写作时要选取有价值的典型性的材料,以时间为主线贯穿全文,不应产生断层。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故事性和情节性,选取能反映作者创作意图及思想的事例,以此来把作者的感情传达给读者,造成激动人心的效果。】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篇12:《善良》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善良》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2.拓深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设想:
学生对议论文的接触并不多,认识比较模糊,实际上还不太会读议论文,更别说写了,而本文又有很多地方不是一下能读懂的,所以,我想通过分步阅读的方式,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理解文中的观点;再以补充论据,提出新见解的方式,深化认识。而这同时也是一次对议论文思维过程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张图片:面对这种情境,你怎样做?为什么?
一种说法:“女人被称善良表示不够漂亮,没有特色;男人被称善良表示没男子气;主管被称善良表示管理不果决,部属被称善良表示冲劲不够。总之,善良不是个好的`形容词。”
究竟,善良是什么?我们还要不要善良?
二、整体阅读:
文中,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三、阅读前四个自然段,注意以下问题: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
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有否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
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一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提炼出作者的看法--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一切;若一概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非毒蛇和恶狼的人,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恶狼。
2.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四、速读后半部分,解答以下问题:
(1)善良有什么价值?
有善良才有幸福,有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2)善良还有哪些让人向往的内涵?
“善良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3)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证?
对比论证: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
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被弘扬-凶恶被压缩
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
通过对比,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五、合作探讨,加深理解,注意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因为,善良是人的本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说“她属于人”;因为“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天下太平”,所以说“她属于……”
善良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有否作进一步的阐述?
第十、十一进行了阐述:
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
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
(3)怎么理解“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不再天真无邪,却又未能参透人生与世界,并且滥用权力的人会成为最不善良的人。
六、拓展深化
(一)作者的主张十分鲜明犀利,让人获益良多,然而文中的论据似乎少了些,能否作些补充?
提示:什么可以作为论据;证明可以正向,也可以反向。
合作交流:就下面或文中其他观点补充出论据
1.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
2.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3.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4.滥恶本身就不是正义了。
……
(二)提出新观点
本文写作于1995年,是针对当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出现的价值观变化和思想波动而写的,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们以今天的眼光看“善良”,又会提出一些什么见解呢?
篇13:《登高》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登高》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掌握全诗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语的丰富内涵。
2.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1课时
一、学生齐背已学杜甫诗篇导入新课: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自学提纲
(一)朗读。
读出节奏、情感,读懂诗意。
(二)具体赏析
赏析诗歌,我们要学会抓住“此人、此时、此地、此景,此情”,请同学们根据这五点赏析这首诗:
1、查资料了解“此人、此时、此地”
2、这首诗前四句是写景,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3、后四句是抒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参考要点:
(1)作者及作品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等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后人给予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胡应麟就曾经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
夔州一带以猿多著称,鸣声凄切,曾经有过这样一首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峡更以风大闻名。
(2)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无边无际的纷纷落叶,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
特点: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
(3)抒发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悲秋”之情。
三、探究
1、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勾勒出一幅怎样的图景?如果你是杜甫,面对萧萧落木,滚滚长江,你的心情如何? (广阔深远的图景;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答案允许多样性)
2、诗歌的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悲秋”的愁绪“悲”从何而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悲”来自: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
四、全诗小结
《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之所以被人看作是古今律诗的压卷之作,除了因为内容的丰富深沉外,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成就:
一是对仗工整,音调铿锵。胡应麟曾说这首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非常自然、工整,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诗中所用词语,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二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渚)。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却一气呵成,形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五、反思练习
1、背诵全诗
2、下面诗句划分是否正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一二句错,应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找出这首诗的韵脚。(韵脚有“哀、回、来、台、杯”;)
六、作业
1、课后继续背诵并默写全诗
2、找一些杜甫的名句进行积累
篇14:散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散文两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冰心(19-),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
⑵基本解读
《霞》和《我的家在哪里?》均是冰心的晚年力作。
《霞》全文四百余字,六七个自然段,写得从容不迫,洒脱自如;表面看来,似乎全不费功夫。其实无一句,无一段不是落到实处;这一短文,实乃作者一生素养(包括思想和艺术)之自然独到的发挥。其中的智慧和哲理于不知不觉之间带领我们进入一种美丽的艺术天地,享受到一种彻悟人生意蕴的快乐。文章含蓄、深刻而深沉,作者的沉痛和希冀、作者的洞察力、对生活的敏感,以及作家对于人生含义的感知,都在文中凝聚成为充满诗情的警句。特别是文中后面三四个自然段,几乎全是诗情的迸发,全是警句,全都发出智慧和哲理之光。
我的家在哪里?》这篇短文通过对梦中的“家”的描写和对现实的对照,表达出她渴望一个清淡、素雅、平和、充满亲情与温馨,又不受外界干扰的“家”。而对现实社会中那些权、利之争表现出深切的厌恶和憎恨。
文章前写梦中,后写现实。文章写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儿时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潜意识中的世界,一个美好的无争斗的世界---梦中的家;一个是眼下的世界,现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一个充满争斗,涌动着暗流的世界。梦中的世界--“家”与现实的世界两相对照,十分鲜明。梦中的“家”--中剪子巷--那里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后来的所谓“家”,都没有那样的温馨,不是家不温馨,而是世界太喧闹。对于梦中的“家”,作者是用儿时清纯的眼光去看的;对于现实的世界,作者是用饱经风霜的阅历去审视的。
⑶精华鉴赏或问题探究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
这是以老年的深情写童年对早霞或晚霞的感觉。
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这是作家积蓄数十年的感悟,到暮年升华为智慧的洞察,凝聚成充满诗情的警句。“云彩”是生命中的各种经历,惟有丰富的生命内容,才会有多彩的云霞,生命的霞光才越美丽。而经历了挫折、困难和艰辛的考验--云翳,仍然能让自己发出光彩的人生。正是有了这一重感悟,作家才会在接下来的段落里写道: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 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人的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历经风霜的作者在晚年的时候,面对日常见惯的云霞,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通达地面对生命的黄昏。这样一种浓厚、豁达大度的情怀,我们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其中显露的深邃的思想和坚实的艺术功力却不能不让人钦佩。
《我的家在哪里?》当写道“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时,作者的情感掀起波澜,文势也随之起伏跌宕,文章用排比句式做了突如山洪爆发般的情感渲泄。与作者朝思暮想的儿时的家对比,她厌恶的是现实中的夺权、罢官、降级、罚款、毁旧。冰心老人以她无畏的良知,高尚的人格,面对肮脏的世界、炎凉的世态,面对自己坎坷的人生,作出了20世纪末的呐喊,这实际上冰心是用她一身一世的清白反衬出现实社会中阴暗、肮脏的那一面;积近乎一个世纪的经历和体味,她对社会中的黑暗和污浊作了无情的批判。从这段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冰心先生灵魂的高尚与伟大,而这也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声不高,但其“力可拔山,气可盖世”。
2.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
参考答案:参见精华鉴赏。
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
参考答案:“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这几个字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作为一个迟暮的老人,作者会对早年,尤其是童年的生活产生无尽的眷恋,而回首之时,才会发觉这一切都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另一层意思则是作者对于童年的眷恋,实际上是对童年所代表的人生的真、善、美的眷恋,这些才是在作者“灵魂深处永久的家”,对于真、善、美的执著和坚持,使作家面对人生的困境和社会的丑恶,有了抵抗的勇气和力量。
⑶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
参考答案:参见精华鉴赏或问题探究。
⑷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略)
3.相关资料
(1)冰心早期散文的评论
所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其中有对下层人们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内容融会其间……冰心的作品多抒写自己刹时间涌现的感触与自然风景,传达的是一段挚情,或一缕幽思,空灵而缠绵,纤细而澄澈。
对于文体,冰心也有自觉的追求,她曾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说:“我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这‘化’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用罢了,我想如现在的作家如能无形中融合古文和西文,拿来应用于新文学,必能为今日中国的文学界,放一异彩。”冰心的语言仍浸有旧文学的汁水,不过经过她的处理,已经完全没有陈腐气息,而别具一种清新的韵味。如《往事》其二(八)中的一段描写:
船身微微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
这种散文的词汇句式既保留了某些文言文的典雅、凝练,又适当地“欧化”,使句子更能灵活、婉转、流动,有自然跳荡的韵律感。在开展白话文运动刚刚几年时间,冰心能将文言文、白话文与西文调和得如此完美,难怪能引起普遍的欢迎。冰心对建立与发展现代文学语言是卓有贡献的,不过她的作品读多了也会感到格调偏旧,因为她属于以旧文学为根基的早期新文学家。
节选自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第152页至第153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7月第1版
说明:上面节选的文字虽是对冰心早期散文创作的评论,但对理解领会其晚年的作品仍有启发。在冰心的散文创作中,有不少一以贯之的东西,故节选出上述评论,供老师们参考。
(2)秋日访冰心
我居住的地方,离冰心家很近,信步走去,不消半个时辰准能到达,然而我已有好几年没有拜访她老人家了。这么大的年岁,应该时刻都处于宁静的氛围中,更何况她还在坚持写作,还在思索着祖国与民族的未来前景,时间对于这位九十高龄的老人来说,真像白金似的珍贵,怎么能忍心无端地打扰她老人家呢?因此,我虽然常常想起这位散文泰斗的音容笑貌,想起她晶莹剔透的文思,却不敢奢望去聆听她的謦了。已经有过好几次对话,早就成为我精神世界中的一宗财富。
记得是1985年举办“醉翁亭散文节”,曾请冰心题写了这几个字。在开会时,在攀登琅琊山时,多少散文家的胸前,都嵌上这块小巧玲珑的会徽,大家观赏着冰心隽秀而又苍劲的字迹,几乎都从心里涌出了洋洋得意的笑容。我至今保存着这块会徽,常常拿在手里摩娑一番,感到有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今年夏天,我开始编选和结集自己在这几年中间发表过的文字,当然就很想得到冰心题写书名的墨宝,于是跟肖凤商量,她觉得这是个极有意义的纪念,认为冰心一定会慷慨挥毫的,果然老人很欣然地答应了。肖凤放下电话,就摊开稿纸,整整齐齐地写上了几个书名,我也赶紧找出裁好的宣纸,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
正在这时,台湾的散文家郭枫从南京飞来,跟我们欢聚之际,说起要拜访冰心的事,并且拿出向冰心发问的提纲,想把这拟访中的对话,披露于他在台北主编的《新地》文学月刊上。还是由肖凤打电话相商,又同意了我们一起前往,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天,我们轻轻走进了冰心的书房。她坐在书桌旁边的转椅上,向我们微笑致意,还招呼看护她的一位大姐,给我们泡茶,夸这香片茶有一股的清新之气。
肖凤站在鞠躬致敬的郭枫身旁,向老人作了介绍。老人慈祥地指着前面的圈椅,招呼他坐下来。
肖凤接着又介绍我说:“林非来向您致敬。”
冰心仰起头来,装出生气的模样说:“我知道!”她扭过脖子,噘着嘴笑了,笑得像个顽皮的小姑娘。她当然会记得《冰心传》的作者肖凤,这样也就连带地记住了我,我是她记忆之树上一簇细小的.枝叶。
为了不让老人过于劳累,我们在途中就商量定了,不多说一句废话,开门见山,节省时间。于是我捧上自己刚刚出版的回忆录《读书心态录》,送给她留作纪念。她高兴地翻开书本,不用戴眼睛就看得清清楚楚,顷刻间又合拢书本,天真地笑了起来,很神往地说道:“我年轻时先看《三国》,你也是先看的《三国》。”
她清脆的话音刚落,我又双手递上宣纸,还把肖凤写的底稿铺在书桌上。冰心吩咐那位大姐摆好砚台,就伸手紧紧握住毛笔,顷刻间写成了“散文论”这三个潇洒的行书。
当她瞧着肖凤草写的《散文的使命》这几个字,往宣纸上落笔时,抿着小小的嘴,风趣地说:“散文的使命?这就难说了,我说不出来。”
我心里想,老人家实在是太谦逊了,怎么会说不出来,因为她毕生的散文创作,早已出色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始终是在召唤读者追求真,追求善,追求美,而且愈是写到了晚年,竟愈是关怀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愈是渴望建设一种更为健康合理的新文化。
当她写到“云游随笔”这四个字时,又抬头问我:“到哪里去云游了?”
“在祖国的大地上云游。”我笼统地回答着,不去讲那些琐碎的细节,叙述如何在报纸上连载,以及怎样联系出版社付印的情况。而且还得赶紧让位于贤,提醒郭枫开始跟老人对话。
瞅着郭枫写在稿纸上的几个问题,冰心很爽朗地说了起来:“下个月初,在福州有个讨论我作品的会,希望他们不要把我放大,而要挑出缺点和不足,好当作后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一贯主张写作必须真诚,不能为写作而写作,要有迸涌的感情,才动笔去写。三言两语能表达的,就不写许多不必要的话。当然如果有很多的感情,想短也不行。我在上海《文汇报》开了个‘想到就写’的专栏,越写越短了,不写废话,也不写风花雪月。”
听着冰心的话,我正思考在她的写作中,可以说是充满了一种严肃和崇高的社会使命感时,郭枫又向她提出关于当前新诗创作的问题。
“真不敢说当前的新诗,看得太少了。”冰心掉转话头说:“我历来信服‘不薄今人爱古人’的话。新诗不管多好,总是背不下来,连我自己写的,也背不下来,旧诗却很好背。”
冰心的这些话,立即使我想起鲁迅“押大致相近的韵”、“容易记”和“唱得出来”的主张。他们这些很相似的见解,恰巧是抓住“五四”之后新诗创作的缺陷。文学大师的眼光总是如此犀利地切中要害,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他们的话都说得很朴素,而且似乎还含着浓厚的古典主义味道。
当郭枫询问她如何估价当前的散文创作时,她很从容地说:“散文最能够表现作家的性格,对读者来说,和自己相似,或者能够引起共鸣的,就更容易欣赏和喜欢,却很难说谁好谁坏。”
老人这番简短的说明,同样给我很大的启迪。艺术批评既有客观的尺度,又有主观的倾向,只强调前者,肯定会人云亦云,毫无创见;光强调后者,却又肯定会随心所欲,遁入魔道。如何掌握二者之间巧妙的融合呢?冰心只说了几句话,自然无法对此作出系统的界说,但是她十分注意主观和客观“相似”和“共鸣”,还强调“很难说谁好谁坏”,说得多么审慎,从这种冷静地剖析主客观关系的心态出发,肯定就能够得出解开人们疑窦的见解。
郭枫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要她预测当前文学创作的发展方向。她沉吟了片刻,很坦率地回答说:“不知道,批评当前的文学,要等待后人来做,我们不好说。”回答得多么洒脱和睿智,想要完整地评价今天的创作,确实是只有后代的文学史家才能够做到。对于今天的作家来说,当同时代的评论家探讨自己的创作时,更要采取超脱和虚心听取的态度,今天还有少数年老或年轻的作家,热衷于干预评论家对自己的估价,甚至给他们订好调子,硬要他们狠狠拔高自己。比起这位智慧和豁达的老人来说,真是幼稚可笑和姿睢横暴得令人咋舌了。
郭枫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怎样和台湾文学交流,以及西方商业性文化介绍来大陆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冰心充满自信地回答:“和台湾文学的交流越多越好,至于西方商业性文化的涌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要相信大家的选择,引导人们去接受健康的影响。”
多么开放和宽广的胸怀没,真是洋溢着泱泱大国的气魄,她像江河那样潺潺流淌的话语,使我感受到了一种青春的活力。我觉得这位满头黑发的老人,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真应该成为我们许多后辈人生道路上的榜样。
还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却怕她太劳累了,只好在依依不舍的情怀中,向她鞠躬告别。这时我瞧见一丝秋日的阳光,正从阔大的窗口渗透进来,把她丰满而又柔和的鬓角映照得通明透亮。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多么希望永远读到她闪烁着阳光,闪烁着理想的新篇,好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更大的升华。
选自林非著 《林非作品精选--话知音》 文化艺术出版社11月第1版
篇15:《棋王》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棋王》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有三个层面:知识教学点、能力训练点及德育渗透点。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欣赏这篇微型佳作。因此,我将教学目标具体确定为:知识教学点--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掌握微型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正面刻画人物的方法,欣赏本文“留白”的艺术特色;德育渗透点--学习主人公信守诺言、嫉恶如仇、正气凛然的可贵精神。这样的教学目标,目的明确,使学生在初中掌握小说常识的基础上,进-步了解微型小说的独到之处,提高欣赏微型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是依据本文的文体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来确立的。这篇微型佳作,在许多方面都值得好好研究、学习,而其中利用艺术上的“留白”手法,营造想象的空间,尤其引人品赏,耐人寻味,而这也正充分体现微型小说的特点,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时间、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的设计:
时间:一课时
鉴赏微型小说,应该将微型小说与其它小说类型区分开,了解其独特之处,而“留白”的艺术手法正好符合微型小说以有限表达无限、文约意丰的特点。而想象与联想正是高一学生所缺乏但又需训练的重要方面。我采取提问、讨论及表演的方式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生也通过讨论及表演的方式进行想象与联想能力的训练。
三、关于课件制作的说明: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一方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另一方面增强故事情节的形象性,加深对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入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课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微型小说,而小说的有关常识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所以, 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接着引出微型小说的一般特点,让学生一开始对微型小说的特点有了整体把握。
(二)新课学习:
1、听配乐朗读录音,并结合多媒体画面,让学生了解并概括了 事情情节的主要内容。阅读小说最重要的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而认识人物形象的第一步是了解情节,所以我让学生从了解故事情节入手。
2、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并勾画出正面刻画主人公郑寿直的词句。文学即入学,是写人的性格之学,要把人放在作品的中心位置。微型小说因篇幅短小,不能多侧面地刻画人物,只能用几个富有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某一侧面,让学生从相关词句的描写中初步了解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请同学们通过思考并讨论几个问题,来鉴赏“留白”艺术手法。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认为:小说之妙在于留下空白,即“无字、无句、无局、无思者也”,以便让读者借助于“吾文”去发挥想象、,联想,从而领会到空白处的言外之意。而微型小说因篇幅短小,仅靠几个富有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正面描写表现人物的某一侧面,是不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的,它必须借助,“留白”的艺术手法来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更鲜明,文章立意更深刻。
4、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小结“留白”艺术手法的'作用:补充故事情节、使人物形象丰满、深化文章主题。让学生从对具体课文分析中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指导今后的写作。
(三)学生表演:
请学生通过形象、生动地表演,进一步掌握“留白”的艺术手法。
(四)布置作业:
选一篇最短的科幻小说,让学生充分运用想象、联想去续写后 面的故事,让学生再次体验“留自”艺术手法之妙。
五、 教学效果设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微型小说的特点应该有一个明确了解,且能初步赏析“留白”的艺术手法。在综合训练中,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附:
索引目录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期
《小说技巧》
《中国小说学通论》
《高中语文读本助读》高一上册。
《棋王》教案
[参赛教师] 粟丹
[参赛学校] 武汉市第三职教中心,
[授课班级] 二十三中高一(9)班
[授课地点] 二十三中电教室
[授课时间] 年11月21日上午第3节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1)了解微型小说的一般特点。
(2)掌握微型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2、能力训练点:
学习本文正面刻画人物的方法,欣赏本文“留白”的艺术特色。
3、德育渗透点:
学习主人公信守诺言、嫉恶如仇、正气凛然的可贵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欣赏本文“留白”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
讨论式、表演式。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听录音、看画面,了解并概括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
2、找出正面描写主人公的重点词句,初步把握人物性格及形象。
3、学习并欣赏微型小说“留白”的艺术手法及侧面烘托、反衬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把握人物性格及形象。
4、小结“留白”的作用。
(三)、学生表演:
学生通过形象、生动地表演,进一步掌握“留白的艺术手法。
(四)、布置作业:
续写故事,让学生再次体验“留白”艺术手法
篇16:边塞诗(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边塞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6、边塞诗四首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背诵、默写诗歌,了解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边塞诗的方法,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感受诗人笔下对战争的不同理解的同时,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通过这些诗歌的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品味诗歌的写景的艺术特色,并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3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平台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从军行
1、作者简介
王昌龄 (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2、齐读作品。
3.基本解读: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主旨)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
4.鉴赏要点:
王昌龄边塞诗的内容丰富,主题多样,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此诗为抒写思乡之情。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是本诗写作的一个特点。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5、背诵诗歌。
蓟 中 作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高适 (700-765),字达夫,郡望为渤海蓓县(今河北景县)。天宝八载(749),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753),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乱起,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德元年(763)任西川节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后人编有《高常侍集》。 此诗一名《送兵还作》,是诗人于天宝十载(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边境回程途中在蓟中所写。蓟中,蓟城,故址在河北卢沟桥北。
2、让学生自由朗读。
3.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了边塞风光,表达自己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的苦闷心情。(主旨)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写在边城所见景象。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4.鉴赏要点:
这首诗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高适早年落拓,延至四十余岁尚是一封丘小尉,故登上边城,触景生情,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一腔忧愤尽抒笔端。
暗示手法的运用。“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第二课时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岑参 (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三载(744),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十三载(754),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757),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全唐诗》编诗四卷。
热海,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此湖乃是玄奘法师取经中途停留之地,是世界上第二大之高山湖,面积达6230平方公里。伊塞克(Issyk)意为温暖之意,中国古书称之为热海或大清池,它跨吉尔吉斯与哈萨克之间,四周天山环绕,汇集天山山脉流下的雪水,却终年不结冰,故有热海之称。
2、学生个别朗读。
3.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崔侍御的赞美之情。(主旨)
“侧闻阴山胡儿语”一句作引子,以当地胡人之语表明下文七句所说为真。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
“阴火”以下四句是诗人的思考和描绘。诗人猜想必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但为何偏偏烘烤西方这一个地方呢?其蒸腾的气势延及整个西域地区。
“送君”以下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临别赠言:我与你在天山城外饮酒,一醉方休,直到夕阳西下,落在热海之滨;你为官公正,清廉无私,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
4.鉴赏要点:
这苜诗描绘了边塞奇异风光。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诗标题意思是写一首热海风光的诗歌送给友人崔侍御。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感受,也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
4、背诵诗歌。
塞下曲
1.作者简介:
李益 (约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8)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二卷。
2、老师范读。
3.基本解读:
这首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主旨)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人关。”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伏波”,东汉马援曾封为伏波将军,他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遂上书皇帝说:“如自以寿终屯部,终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取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
这两个典故引用,诗人用“惟愿”、何须”二词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一褒一贬。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两句用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彻底的态度。前典出自《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觳……晋人与姜戎要之觳而击之,匹马只轮无返者。”“海窟”,原义为大海,这里指瀚海,即塞外大沙漠,代指胡人居住之地。在此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后典出自《旧唐书薛仁贵传》:薛镇守边疆时,“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这里是说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继续镇守边关。
4.鉴赏要点:
这首边塞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余韵。全诗写得苍凉悲壮,神采灵动,意气飞扬。“不坠盛唐风格。”(杨慎《升庵诗话》)
此诗最为突出之处在于对典故的使用。四句中旬句用典,凝练形象,准确生动。
5、背诵诗歌。
★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 《项脊轩志》
★ 关于项脊轩志心得
★ 项脊轩志翻译
【认识自我活动二:了解你自己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合集16篇)】相关文章:
布衣总统孙中山(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4-03-14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我的家庭》一2023-02-05
项脊轩志说课稿ppt2022-05-04
《远行希腊》(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5-07
《善良》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4-04-22
《瓦尔登湖》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三)2023-02-21
《拣麦穗》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11-04
高考作文开头结尾例说(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9-19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粤教版高二必修四)2023-03-04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