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价格》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变的价格》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多变的价格》教学设计1
一、课程标准解读:
1、课标要求:
1.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课标解读:
商品价格的变动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人们的收入总是有限的,为了满足需要,消费者必须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根据不同商品的价格水平,在各种商品之间进行选择。但是,商品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终又是和生产相关的,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归结起来主要有:调节生产量;要求厂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要求厂家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分二框,第二框承接前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后面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它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三、版本比较: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变动。
四、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体会自身及家庭成员的购物经历,描述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学习目标2:通过实例对比,说明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是不同的。
学习目标3:通过对情境材料的分析,归纳出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到相关商品(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影响。
学习目标4:通过对智能手机价格相关问题的合作探究,归纳出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并能据此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5:独立完成导学案中巩固训练部分的相关练习题。
五、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入校,由于初中政治是开卷考试,所以对于高中政治课的学习要求并不是很明确,一部分学生对于政治学习没有兴趣,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培养学习兴趣,慢慢熟悉高中政治的学习。
六、教学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七、评价设计
1、通过观看视频和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90%以上的学生能够说出商品价格变化对生活和对生产的影响,检查学生对于目标一、二、三、四的达成情况。
2、根据给出情景,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八、教学方法及教具:
情境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电子白板
九、教学流程:
详细请见附件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置中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问题设置上,以学生感兴趣的中的材料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导入开始,就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高一思想政治课的要求,也是学科特点决定的。
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从目的上说,是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也能非常明白此部分内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理论毕竟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充分利用的小组合作的效果,来对课堂情况进行巩固,比如说在问题7的设置中,基础知识的梳理,就采取组内合作,教师抽查的方式完成,这样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很高。
本节课采取学—讲—练相结合的方式,从效果上看,学生课堂参与度比较高,掌握程度也比较好。
本节课的不足在于小组合作有的地方做的比较匆促,学生展示的比较少,下次上课一定注意。
《多变的价格》教学设计2
一、 教材分析
《多变的价格》选自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本框一共分为两目,一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中,有很多价格变化的经济现象,同学们对于这些现象也已经是耳濡目染。因此,从学生日常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出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进而引出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实现的是经济学中分析价格变动的基础;二是价值决定价格。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有了对商品货币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知道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是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的。价格的波动不是任意的。在此基础上,揭示制约商品价格波动的根本因素,就是价值决定价格。接下来让学生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以及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最后归纳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本节内容也是经济学中的重中之重,是高考的常考知识点。因此,在这个框题中,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价格现象,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价格价值理论是本课的关键。
二、 设计理念
本着“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和知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采用由情境分析和情感体验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学生了解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各种常见的直接因素;理解商品供给与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了解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特点;理解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二) 能力目标:
学生具有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价格的认知能力,并能分析生活中各种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知道这些因素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实现的,能用供给和需求理论去分析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能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树立竞争意识,形成平等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 影响价格的因素(直接和间接因素);
2、 决定价格的因素;
3、 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4、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二) 教学难点:
1、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五、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社会日常生活中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现象早已耳濡目染,但对某些价格问题如商业促销活动、轿车彩电手机等商品的降价风等存在困惑,未能深入理解价格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以及价格的决定因素。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便能抓住学生对事物存在的很强的好奇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方法
1、 情境分析法
2、 情感体验法
3、 比较分析法
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如果我们长期观察一种商品的价格,会发现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时高、有时低。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如果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会发现它们的价格各不相同。是什么决定它们各自的价格呢?价格变动有没有规律可循?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 讲授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情景分析一:【幻灯片展示图片、文字】
正常气候条件下,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产品可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价格相对稳定。但每逢遭遇台风等天气,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都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价格必然大幅上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水果热带价格上涨的因素 学生回答:气候 供应减少,价格增加
情景分析二:【幻灯片展示图片、文字】
在秋冬换季时,皮衣能卖上好价钱,在夏季却无人问津,不得不打折出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千克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千克只卖不到一元钱。
教师: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季节 供给增加,价格降低
情景分析三:【幻灯片展示图片、文字】
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景点周边的酒店客房旅游旺季涨价了还供不应求,淡季打五折也鲜有人问津。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教师引导
学生回答:地域 供应减少 需求大,价格高
教师:让学生在列举身边价格变动的现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学生列举:宗教信仰、习俗、政策、生产条件等等
教师:列举一例宗教信仰、习俗对价格的`影响:【幻灯片展示图片、文字】
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由于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数(82%),...羊肉价格最贵,因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
通过以上情境分析,教师带领同学归纳总结影响价格的直接和间接因素: 气候、季节、地域、政策, 影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直接因素)
影响商品的价格(间接因素)
得出结论: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
教师:让学生归纳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学生:需求增加,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涨。
教师: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形成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形成买方市场(买房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幻灯片展示图片:价格的比较】
价格的波动受气候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改变其供求关系影响来实现。但在生活中,深入思考的同学会发现,一件毛衣或羽绒服无论在哪里卖,它的价格再贵,也不会比一件宇航员穿的宇航服贵;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再贵,也贵不过一辆汽车的价格。
教师:假设现在每组同学都代表着某公司的销售部,请你们部门商讨一下,
给这件衣服或者这辆自行车定个价(最低不能低于多少?)【播放PPT图片】,并说说决定你定这个价格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由一位学生总结发言)成本(时间成本、劳动力成本等)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因此,价格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的原因
是商品的价值决定的。所以,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教师:在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已近知道,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中可以知道,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劳动量以劳动时间为尺度,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商品的价值量 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 劳动量以劳动时间为尺度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PPT播放】
学生: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教师:劳动时间分为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让学生自行根据课文中的“相关链接”理解)
教师:你作为销售部门的一员,同一款式质量相当的衣服,假如社会上大多数人在现有的生产条件和劳动强度下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也即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每件衣服就是200元(假设:1小时=50元),而你生产该商品所需要劳动时间,也即是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假如是5小时,每件衣服则要250元。如果其他条件一眼个,这时你的商品是否能盈利,是否具有竞争力?如果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假如是3小时,这时你的商品是否盈利,盈利多少?
《多变的价格》教学设计3
新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4、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5、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6、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2.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2)、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教师活动:请看课本P13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
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一个基本的公理: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货币产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换必定是等价的,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变化的,这是否违反等价交换原则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会脱离价值无限上涨或下降。从某一次交换来看,价格与价值可能是不符的,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因此,等价交换作为一种原则、一种趋势和要求,始终被交换双方所遵循。
(2)、价值规律
教师总结: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一经济原则就叫做价值规律。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要求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的主要知识如下: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2、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市场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 )
A.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买方市场 B.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C. 卖方市场以卖者为主导,商品供应充足 D. 买方市场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上涨
答案:B
[例2] 商品价格( )
A.由供求关系决定 B.是无限涨落的 C.由价值决定的 D.是无法确定的
答案:C
[例3] 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若某鞋厂劳动生产率比同行业高出一倍,则该厂生产的一双皮鞋的价值量是 ( )
A.2小时 B.0.5小时 C.1小时 D.4小时
答案:A
[例4] 下列关系中成反比的是( )
A.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
B.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D.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
答案 D
课余作业
请分析,同一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为什么有时候赚钱,有时候亏本?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价格形成的有关知识,教学中注意把握教学节奏,供求影响价格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可略讲,把时间主要放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等问题上,以免前松后紧。
★ 研究现状怎么写
【《多变的价格》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的影响论文2022-10-10
商务跟单岗位职责2023-11-08
教师业务个人工作报告2023-01-30
谈累积过程理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论文2023-02-01
市场营销过程中的策略初探的市场营销论文2023-10-25
业务部门年终总结2022-04-30
竞聘稿工作思路和目标2022-04-29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探讨论文2022-04-30
区季度经济运行的情况报告2024-01-10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