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18 09:03:51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精选16篇)由网友“咻栗咻比嘟烦”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篇1:《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国标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11单元p100--p101(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

3.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进程,感受人类文明和智慧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获得数学文化的熏染。

【提高性目标】

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准备计算器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知道这节课学习什么内容吗?

揭题: “用计算器计算”。

生活中你见过用计计算器计算吗?在哪儿?

学生回答

评价:对!计算器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看屏幕

课件出示:某家电超市购物收银台营业员结帐时的场面。

二、了解计算器

1.谈话:同学们今天都带了计算器,这些计算器式样有很多种,但都有两部分组成,(出示课件)这是显示器,这是键盘。

这些键盘你认识吗?跟同桌互相说说。

学生汇报,介绍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

认识开关键、清零键,全体同学试一试

其他的功能键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认识。

三、尝试使用计算器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是进行计算,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①38+27=

②30×18=

算好的同学用口算检验一下是否正确

2、校对答案

谈话:你们口算的结果与计算器算的一样吗?这证明计算器算的正确。你觉得这两题是用计算器计算方便,还是口算方便?(口算方便)

3、再看这几题呢?

38765+46953= 41600÷128=

380+192+43= 816÷68×27=

学生先计算,再校对答案。

评讲: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是这样算的,教师演示(看一个数字按一个数字),你们觉得怎么样?

下面两题都是两步计算的式题,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我发现有同学们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请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这两种方法都对,你喜欢哪一种?

4、刚才在计算中,有些同学算错了,想想是什么原因?

四、熟练使用计算器

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了,我们来进行计算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①3028-2965= ②765+469= ③6848-579+386=

④126×27÷18= ⑥700×9= ⑦56÷8=

2、汇报计算结果,各自批改。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会算得快?

你觉得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计算器计算?

我们要根据每道题数据的特点,选择最适合它的计算方法。要学会巧算。

3、我们用计算器算了好些题目,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五、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谈话:刚才的比赛很紧张,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用计算器做游戏。

规则:在1-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然后用这个9位数除以12345679

你只要告诉老师结果是多少,老师就可以猜出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学生报出结果,老师猜。

谁也回猜?请一名学生上来猜

揭示规律:发现规律了吗?(结果是喜欢的数的9倍,只要用结果除以9就可以了。)

数学中有很多好玩的游戏都运用了奇妙的数学规律。数学中像这样的规律还有很多,有兴趣去研究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借助计算器去探究。

2、“想想做做”的第4题

打开书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四题横线上的数。

六、欣赏史料

1、谈话:怎么样,这些数学规律有趣吗?如果没有手中的计算器能这么轻松的发现这些规律吗?看来计算器的用处可真大!计算器就是人们为了计算方便而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计算工具的发明和发展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想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情况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提问:感受到科学前进的脚步了吧?看了上面的短片,你有什么想法?

七、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谁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作业设计】

【必做题】

想想做做第2、3题。

篇2: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诸方面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计算器是如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带的计算器,结合教学目标自学课本,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中认识计算器,学会基本操作方法,并在应用中感受到计算器带来的方便,体会到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的计算器,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

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吗?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选购了好多东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就带了1000元钱,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算一算)师:怎么才能又准确又快地算也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计算器)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

板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

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

(2)请一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实物投影)②小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③展示文曲星、商务通

(3)师:文曲星、商务通的主要功能不是计算,但它们也有计算功能,可以作为计算器来使用。

2、过渡指出: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

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象开机按?关机按?(ON,off)

3、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1)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试试!准备好了吗?

(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2)小黑板出示:

75+47=24×7.6=6.28-0.95=

(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三题的。(4)指名学生上演示(实物投影)

(5)问:6.28-0.95的操作有不一样的吗?

用新方法操作,学生齐操作。

(6)师:通过计算这三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从左

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

(7)小黑板出示:0.092÷1.15×25

问:计算这题,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可以吗?

为什么?(因为这题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8)看谁算的最快,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演示

问:有没有不一样的?

三、辨证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1、比赛:那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1、2组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3、4组必须用计算器来报计算器显示器上的结果。看看谁快?演示课件:

第一组:15+22=?82-62=?1000×5?

第二组:78659+34978=?835×21=?1305÷45=?师问:从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快而准)

师: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四、实践练习师问:

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昨天带100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到底够了没有?你们看,这就是我在超市里选的东西:(课件)出示:大米(两袋):每袋36.9元油:69.6元黑木耳:46.7元

师:请你们先不要用计算器,帮我估算一下,1000元钱够不够呢?组内商量一下。

反馈:板书。

用计算器算算,买这些东西到底是多少钱?(978元)

五、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1、过渡:师:还是计算机算的快又准!是这么多钱。

2、师问:你有没有想过在计算器还发明前,我们的先辈们怎么计算的?请你将你课前调查的资料联系书本上的介绍来说一说。先在小组里交流后,总结一下,再在全班交流。

3、看幻灯介绍

4、师:记得有一段广告词这样说:哥伦布说:地球是圆的,人们都说他疯了;莱尔兄弟说他们要飞上天空,人们说是异想天开。可是这一切都实现,同学们希望你们打开自己的思路,勇敢地去探索,相信你也会创造奇迹!

六、应用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媒体出示:一个水龙头滴水的动态画面。

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白白流掉了。(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6570)

(2)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每桶约重15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438)(3)你家每月用几桶水?算算这些水够你家用几个月?大约合多少年?a.用计算器计算汇报结果。

b.说一说,通过算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发表意见)

b.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同学们听过这样一句广告词吗?“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

七、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补充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师:计算器还有很多作用,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用小黑板先出示:1122÷34=33

111222÷334=33311112222÷3334=3333

再用小黑板出示:111111222222÷333334=333333

1111222÷33334=3333N个N个N-1个N个

师:你遇到什么问题了?(计算器已经不能把这些数显示出来了。)问:那怎么办?你发现规律了吗?

通过这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

八、课堂作业:P71-2

篇3:《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电子计算器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由于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针对学生对计算器的有关知识和简单使用已有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我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确定为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简单操作和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于是我选择了这样的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策略。介绍计算工具发展时,由学生自己说说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小组交流计算器的共同部分,自主探索各键的'功能,同桌间互相交流等形式,在生生互动中使已有的这方面知识得到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在学习使用计算器时,以学生自练为主,在自练中摸索按键的顺序。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学完了这节课,学生能否合理使用计算器,能否达到以上具体目标,能否用计算器计算出家庭收支情况、仓库物品进出情况等,是我在设计时考虑的重点。要使已经熟悉计算器功能和操作的同学能在课堂上感受到用计算器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整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学生成了课堂的真主人。而我做了穿针引线的工作,或者充当了他们的“秘书”。先由我为他们安排好工作流程(也即设计教学环节),至于每一个程序要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实现。整堂课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交流中来,包括交流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介绍自己的计算器的部分功能,说明操作计算器的过程、技巧……俨然一副主人翁的姿态,在学生的自我展示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值得高兴的是,整堂课下来,没有出现大量学生中途“退学”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致在一个一个环节中保持得还不错。并且也能利用计算器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正是这“秘书”的角色和已经设计好的预案,让我在课堂上陷入了被动,失去了活力;也让部分学生的学习热度还没有完全上升。其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难道仅仅是让学生在每个环节尽情地说?甚至是漫无目的地说?不是的,学生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的信息,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点“劲”,抓住时机,利用一个学生所说的引发更多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课堂热起来,火起来!

篇4: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运算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两步的式题运算。 2、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悟多种运算形式在具体运算中的特点,建构简单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题、激发兴趣。 脑子真灵便,是数都会算, 算盘比不上,人人都称赞。 (打一电子用具) 学生猜谜引出计算器。师:你知道什么地方还使用计算器的?(让学生发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用途) 买东西的视频 他们用什么来算帐呢?(用计算器) 你知道人们一般什么情况下会用计算器吗? 为什么人们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都用计算器呢?(使用计算器快、准、方便),那你想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本领吗?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1、自主学习,了解计算器 师介绍计算器:计算器一般由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等几部分组成。计算器是通过按键盘上的键来进行计算的。同样类型但不同型号的`计算器,键盘会有一定的差异,各种键的位置、标志等略有不同,但基本功能是一致的。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外部结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 2、探索,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首先提问:你们以前用过计算器吗?会用吗? (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8+27=  30×18= 请学生来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练习:(765+469-296= 816÷68×27= 我们在用计算器计算时要做到:细心输入,读准数字,小心按键。 三、灵活应用,辨证对待。 1、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2、比赛(抢答),看看谁快。 15+20 82-62 1000×5  76549+3568  87×45 1305÷45 比赛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使学生感受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3、同学们是不是真正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了呢?下面我们来表演买卖东西。 三、探索发现,拓展应用。 有趣的探索。 请你用计算机计算:11111×11111 请同学汇报答案,为什么大家的答案不一样,估算一下这样的算式个位是几,大家的答案都不对,这是什么原因了。 因为我们的计算器它的数位有限,普通的计算器保有八位,超过八位就会显示错误数据。 那我们就没办法这样的题目了吗? 我们先用计算器做下面几道题,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这道题的答案。 1×1= 11×11= 121 111×111= 12321 1111×1111= 1234321 学生先计算后汇报答案,说说每题的计算方法,前两题口算,后两题用计算器计算。 仔细观察这组题目,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交流规律。 你还能接着往下写一题吗? 现在你知道11111×11111的答案了吗? 师:看来,学习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没有一种工具是万能的, “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 五、课时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老师想问你,你会用计算器了吗? 计算器有方便、快捷、准确等优越性,所以我们要学好它。你认为现在的计算器还有哪些缺点呢,你觉得应该怎样改进? 六、作业 练习三11题  

篇5: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参考

显示器

例题:38+27和30×18

面板构成

开机键(ON)

关机键(OFF)

键盘

清除键(CE)

数字键

运算键

优点:准确、快捷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篇6:《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显示器 例题:38+27和30×18

面板构成 开机键(ON)

关机键(OFF)

键 盘 清除键(CE)

数字键

运算键

优点:准确、快捷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

篇7:《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两次试教过程与思考。

一、第一次试教

1.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4)使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

2.初步研究教材后,我设计了本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1)认识计算器。

(2)用计算器计算并体验其优点。

(3)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

(4)全课总结。

3.我的设计意图

(1)认识计算器

本教学环节,除利用例题中的两幅场景图外,我又找了几张不同的场景图,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感知计算器的广泛应用,接着出示两种常见的计算器,教师介绍显示器和键盘,说明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是计算,最后引导学生交流主要键的功能。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在介绍计算器功能和认识计算器键盘的作用时,我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2)用计算器计算

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因此,我主要让学生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在掌握基本的计算操作方法后,要求学生用笔算或口算来验算,使学生体会使用计算器的.优点。然后,“试一试”安排了9道试题及“想想做做”1、2两题。这当中虽然有些题是一步试题,但绝大部分都是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大数目的计算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

(3)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全课总结

主要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哪些?用计算器算有什么优点和作用?有哪些收获?并提问:计算器还有哪些应用?

4.本次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次试教时间大约多余5分钟,教学时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由于课堂过于放手,缺少了教师必要的引导,课堂秩序显得有些乱。基于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使用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新鲜感。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这个内容,安排在课的最后教学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浓厚。学生对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会不深。

二、第二次试教

1.第二次试教前的思考

(1)接下来第二次试教,要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充实教学内容;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大数目用计算器计算比笔算要优越;设计的教学环节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鉴于第一次试教后存在一些问题,第二次试教,我增加了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史、种类、理想中的计算器等,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渗透爱国、爱科学的教育。

2.改进的措施

(1)为了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充实,课前,我布置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史”“计算器的功能及优点”“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计算器的种类” “我心目中的计算器”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内容。课上,按学生准备好的内容分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了解的相关信息,由小组长筛选汇总,在全班汇报。

(2)第一次试教前,我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计算器,并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所以我大部分的时间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由于缺少了我的引导和指导,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不好。第二次试教时,我注重了问题引导。比如:大家都在哪些地方见过计算器?键盘上又有哪些常用的键?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看到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效的问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有序地开展学习活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3)第一次试教时我是按照书上的例题进行教学的,试教后,感觉学生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计算器,对用计算器计算走入了误区。因此,第二次试教时,在完成例题的教学后,增加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辩证看待计算器。我出了一组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看谁最先算出结果。

41600÷128,716×98,458688×23×0, 300÷3, 25×77×4, 816÷68×27 ,学生完成后,我再评议小结,在对比中,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计算器。

(4)前面学生学习“认识计算器”和“用计算器计算”时,学习热情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把“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这一内容安排在本节课的最后。这一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要使学生学习热情再次高涨,教学设计必须要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因此, 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索规律,学生才不会感到学习疲劳。

再次试教,好几个教学环节我进行了补充或调整,整节课显得充实、有序、灵动,富有情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数学文化,真正体验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和价值,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达成。

【教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许多教师教学时,都把教学的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在“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上,而教学“认识计算器”和“用计算器计算”这两个内容时轻描淡写,这是导致第一次试教时间多余的一个原因,也是三维目标达成度不高的原因。事实上,就“认识计算器”这个内容而言,其教学内涵很丰富,如果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不到位,对计算器没有产生亲切感,接下来怎么能使用好计算器?只能把计算器当做一种“纯工具”来使用,学生对它的价值和意义根本没有体验。

第二次试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一个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计算器的功能、种类、应用以及开发等方面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计算器产生积极的情感――计算器是人们的好帮手,有义务和责任去认识它、使用它、开发它。再伴随着有效问题的引导,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二次试教后,听课的老师都说教学效果很好。

篇8:四年级《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四年级《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教学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并体现以下特点:

1、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计算器已融入现代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直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本领。

2、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我还补充出示了这样一个算式,11111×11111=

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然后再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这些算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让小组对小组的发言作评价,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小组作出评价。

不足之处:

1、应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与估算结合的意识。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一不小心就会按错键,输入错误数据,导致结果有误;或者,按健顺序搞错,也发生错误。在计算前应该培养学生先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计算,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正确率.这一点,我在上课时没有很好地做到,以后要特别注意。

2、课前准备应做得充分。由于计算器非常普遍,学校又没有统一购买,尽管我一再强调要带哪一种,学生带来的计算器各式各样,有的是普通计算器,有的是科学计算器,计算器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最关健的是计算位数不一致,这就带来课上计算时的不统一,给上课带来很多的不便,有待以后更好地解决。

篇9:《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教学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并体现以下特点:

1、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计算器已融入现代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直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本领。

2、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我还补充出示了这样一个算式,1111111111=

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然后再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这些算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让小组对小组的发言作评价,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小组作出评价。

不足之处:

1、应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与估算结合的意识。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一不小心就会按错键,输入错误数据,导致结果有误;或者,按健顺序搞错,也发生错误。在计算前应该培养学生先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计算,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正确率.这一点,我在上课时没有很好地做到,以后要特别注意。

2、课前准备应做得充分。由于计算器非常普遍,学校又没有统一购买,尽管我一再强调要带哪一种,学生带来的计算器各式各样,有的是普通计算器,有的是科学计算器,计算器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最关健的是计算位数不一致,这就带来课上计算时的不统一,给上课带来很多的不便,有待以后更好地解决。

篇10:用计算器计算评课稿

华老师的那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现在将听课的几点感受小结如下:

一、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因材施教

《用计算器计算》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电子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作用,使用前要求孩子看好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但结合生活实际,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哪些孩子是没有接触过计算器或是没有实际使用过呢?与其让孩子按部就班、死呆死板地认识计算器或是让孩子违心地从零起点学习,势必给学生一种假的感觉,也不能真正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学中亲切地请学生进行自问:“我会用计算器吗?”有一小部分孩子怯生生说:“会。”“会就是会,别不好意思……既然会就不用老师教了,好吗?请你直接用计算器算出下面三题的得数。愿意吗?”

“啊?老师真不教啊?”在台下我听到个别孩子疑惑的声音,但很快地听到的是轻轻敲击计算器键盘的声音。在紧接的汇报结果中,华老师水到渠成地请孩子边汇报边指点出了使用计算器要注意哪些地方。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清新,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让我们听课的老师也禁不住轻声赞叹。就该课教学内容来说,其实学生的确具有对于简单的算式用计算器计算的能力。但习惯了公开课的学生可能在想:我说会,那老师干嘛呢?这不是让老师下不了台吗?现在的一部分课堂,不可避免地成了老师个人展示的舞台,学生则渐渐习惯了违心地说“不会”、“没有”。我们常说教学中要“备学生、备教材”,到底要备什么?备学生就是要结合学生真实的情况,会了的,已经掌握了的就是要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别过于吝啬老师的讲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而不是老师的表演秀。

二、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水到渠成

“我会用计算器吗?”华应龙老师在课堂上一连三请学生自问,不断地安排深入性的学习,让学生在自问中不断成熟进步,自问中不断小结感悟。

第一次自问设计在课的开始,相信孩子已有的知识能力,这是华老师课的最大特点,其间三道层次不同的练习题,鼓励孩子更加相信自已的能力,结合三道典型练习题,让孩子边做边思考认识到计算器的好处,计算器也有局限,“人不能被机器所限制,人应该比机器更聪明”,真正学会正确使用计算器,恰到好处地使用计算器。

第二次自问设计在教师教学孩子如何使用记忆键帮助计算的'环节。请学生在课程中进行及时小结:现在你又学会了些什么?孩子纷纷你一言我一语,“我知道计算器分聪明型和傻瓜型(科学型和普通型)”、“何时应该用何时应该自己算”、“计算时一定要小心,别按错键”……现在再问“我会用计算器吗?”这时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教师的知识传授,孩子底气更足了“会!”

第三次自问设计:在教学完巧用计算器计算更大数目的算式,让孩子找出999999999×999999999这一类不能用计算器直接计算的题目的特点,找规律写得数。并由此让孩子说说通过这类题你有什么感受?最后老师送给孩子们一句老子的名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为细”。这时老师第三次请学生自问“我会用计算器吗?”有了前面学习的那么多新知识和层层深入的练习巩固孩子们这下是全班一起、理直气壮地大声说“会!”课堂气氛到达高潮,教学目的完全达到:就是要让孩子借助计算器,超越计算器,每后一次“会”都要比前一个“会”更进一步!

三、勤于思考,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对于大数目有规律的题目如何正确计算,不同的老师在课堂上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华老师出了一道题考考大家:22222222×55555555得几?课堂上华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象这样的题目,一般的计算器是不能计算或是计算的结果我们还不懂什么意思(1.2345678 15)”他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做做看,在汇报中孩子们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结果,有的是计算器上显示ERROR的标志,有的是用科学计数的方法表示的。华老师请同学们举手表决,“你认为哪个得数对,你有什么理由?”孩子都很积极,纷纷举手表达了自已的想法,华老师借此机会教学了估算的思想,让孩子们学会分析计算器中得到的数据,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不是,自然而然地向学生渗透了“不盲目相信计算器”的思想。

在随后的小组交流过程中对于部分不能找到“化大为小找规律”方法的,华老师提供了“祖传秘方”——小锦囊,巧妙运用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育思想,孩子们很乐意接受老师的点拨,渐渐明白可以利用计算器进行一部分计算,并找规律算出大数相乘的结果。

由于这类题目的规律是孩子们自己由困惑、顿悟得来的,孩子们举一反三起来就比较快,后面的练习效果也自然很好。整个教学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进行,真是在不知不觉中结束全课。让孩子们、老师们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篇11: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的名称符号与功能。

2、 步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会正确利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教学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地四则混合运算时的按键顺序。

教学难点: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时的计算器的按键顺序。

教学过程:

课前先利用课件介绍有关计算器的发展和有关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题目: (1)3+5 (2)、8+12 (3)、15+25 (4)2895+14806

比赛:看谁能够以算得又快又准。

2、师提问:你们都是怎么算出来呢?

生反馈:前面三道是口算的,最后一道是用计算器算出来的。

4、 师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

课件显示:电子计算器

二、自主学习,了解计算器。

1、 引: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计算器,老师不教,让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器表面的符号、名称、功能。你们可以参考三位“老师”:老师、书本、同学。学习后,老师要请同学汇报,看哪个同学知道的最多。

2、 小组展开学习

3、 汇报成果(师引):老师发现同学学习得都很认真,讨论也很激烈,那现在老师就同学来汇报你的收获了。

课件显示:

三、动手实践操作

1、 课题揭示::可是光说不会做那可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我们一定得学 会操作。揭示课题:(板书)

2、 师引:昨天,一个老大妈就恰巧向老师请教,她说自己买了一个计算器,但就是不 知道如何用,今天老师就让同学们做好事,帮助老大妈一下。

3、 课件显示:79。2-0。43+9。546

4、 学会先自己尝试操作。

5、 提问:这道题谁会操作呢?如果老大妈在你面前,你会怎么教她呢?

6、 学生上台,将计算器放在投影仪上,边操作边讲解。

教师板演学生操作的按键顺序:

按键顺序:79。2-0。43+9。546=

显示:88。316

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

(1) 、始用计算器时,先按开启键“ON”

(2) 、显示结果,要按等号键

(3) 、果要接着计算下道题,必须按清除键或开启键

学生展示后,教师作相应的评价。

让全班同学齐操作,纠正错误操作。

7、 课件出示:84÷0。03×0。83

8、 提问:谁还愿意当小老师,上台边演示边讲解呢?

9、 一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

教师板演按键顺序:

按键顺序: 84÷0。03×0。83

显示:2324

10、 生生互评。

(五)、练习

1、 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20-3。816+0。903-7。05

21。28÷7。6×3。1÷21。7

(2)、学生自主练习操作,然后报答案,并且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

2、过渡: 84÷0。03×0。83

课件重现: 79。2-0。43+9。546

20-3。816+0。903-7。05

21。28÷7。6×3。1÷21。7

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操作的这四道题,它们的按键顺序有什么特点呀?

学生反馈:都是从左到右依次按键的'。

3、提高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6。85-(3。08+1。94)+0。48

(2)、学生尝试操作

(3)、学生汇报按键顺序,教师板演

A、方法一: 先按3。08+1。94=5。02

然后按清除键(提问:为什么要按清除键?另外如果按了清楚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答案呢?

再按6。85-5。02+0。48=2。31

师提问:从这样的按键顺序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反馈: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遵循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

B、方法二:先把 6。85-(3。08+1。94)+0。48 变为 6。85-3。08-1。94+0。48

然后从左到右依次按键。

C、 请一位学生上来投影操作,全班齐尝试。

D、 师提问:如果这样操作,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是违反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让学生明白第一步去括号正是遵循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所以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不矛盾。)

(4)、师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做法呢?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按键。现在我们就来

按照刚才同学建议的边记录边递等式计算的方法完成以下三道题,比一比谁算最快又准。

课件出示题目:1。5768÷(0。18×1。25) ×0。15

15。6×(2。618÷0。34) ×0。14

6。75÷[7。5×(1。92÷2。4)

(5)、学生练习操作后,请学生说说它的按键顺序。

A、 1。5768÷(0。18×1。25) ×0。15 (提问:你的操作顺序是如何呢?为什么?)

方法一、 1。5768÷(0。18×1。25) ×0。15 (再次强调操作完第一步要先把数据记录下

(1) 然后按清楚键)

=1。5768÷0。225×0。15

(2)

=1。0512

方法二、 1。5768÷(0。18×1。25) ×0。15

=1。5768÷0。18÷1。25×0。15(提问:为什么可以变成这样的列式呢?)

=1。0512

操作错误的同学重新操作一次。

B、 15。6×(2。618÷0。34) ×0。14

方法一、15。6×(2。618÷0。34) ×0。14

(1)

=15。6×7。7×0。14

(2)

=16。8168

方法二、15。6×(2。618÷0。34) ×0。14

=15。6×2。618÷0。34×0。14 (提问:为什么这道题括号中的符号不变呢?)

=16。8168

全班同学再操作一次,纠正错误操作。

C、 6。75÷[7。5×(1。92÷2。4)]

方法一、6。75÷[7。5×(1。92÷2。4)] (提问:为什么第一步先算小括号?)

(1)

=6。75÷[7。5×0。8] (第二步为什么先按中括号呢?)

(2)

=6。75÷6

(3)

=1。25

方法二、6。75÷[7。5×(1。92÷2。4)]

=6。75÷7。5÷(1。92÷2。4) (提问:为什么能得到这一步呢)

=6。75÷7。5÷1。92×2。4 (提问:这一步又是怎样来的呢?)

=1。125

同桌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按键顺序,改正错误之处。

六、总结

1、 师提问: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们觉得计算器有什么优点呢?

2、 学生反馈

3、 再提问:那是不是它就完美无缺呢?

课件再次重现(1)3+5 (2)、8+12 (3)、15+25

提问:你们觉得用口算快还是快呢?

学生反馈:口算快。

4、总结: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合理地使,而不能盲目依赖计算器,毕竟人的大脑是最聪明的,我们平时要学会多开动脑筋。

篇12:数学用计算器计算练习题

数学用计算器计算练习题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58+1409=     5200-2689=

3254×268=235×68÷34=

8906-473+2170=7575÷25=

356+148=1752-986=

3002×152=4872÷24=

38×9306=7504+2496=

2.75+76+77+78+…+97+98的和是(  )。

3.从1000里连续减去5个98,结果是(  )。

4.(1)3060DD→÷45  DD→+889  DD→÷33

(2)225DD→×84  DD→÷25  DD→÷27

(3)870DD→×46  DD→÷23  DD→×135  DD→÷45

(4)9893DD→-8436  DD→×13  DD→-8941  DD→÷500

篇1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与发现算式背后的规律。教材例题3,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面三题,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找出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填出后面四道算式的得数。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得数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比较算式的特点,从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2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第43页练习七第5-8题。(第四单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算式计算规律的观察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计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 546×25= 1548÷43= 326+1856÷29=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为课堂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作准备。

2. 游戏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用计算器玩“猜数字”游戏。

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不能说出。接着,在你的计算器上连续输入9次,然后用它除以“12345679”,把得数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同学们,相信吗?请你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为新知设疑,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来寻找算式中的蕴含的规律,探索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探究规律

1.教学例3。

出示第42页例3。

26640÷111=

26640÷222=

26640÷333=

学生读题,并要求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交流汇报得数,教师板书。

26640÷111=(240)

26640÷222=(120)

26640÷333=(80)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师:观察这三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请将下面两题和第一题比较,看被除数、除数和商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完成表格。小组讨论,交流发现。

交流:你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1:第二道题和第一道题相比,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2。

学生2:第三道题和第一道题相比,被除数不变,除数乘3,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3。

学生得出: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得到的商就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板书)

3. 运用规律并验证。

引导:如果除数继续变化,商会怎样呢?这个规律适用于其他算式吗?(出示后四道题)

26640÷444= 26640÷555=

26640÷666= 26640÷888=

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学生直接填写得数。

提问:填写这几道算式的得数时,你是怎么想的?

填写的得数对不对呢?请你用计算器验算,看做对了没有。

4. 归纳小结。

通过计算器计算,我们发现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反过来,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几,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乘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计算器计算—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计算器检验”的探索过程,初步体验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体会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积累一些探索和发现简单规律的经验,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结构美,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积累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一练”

出示第42页“练一练”。

111111÷37037=

222222÷37037=

333333÷37037=

444444÷37037=

666666÷37037=

999999÷37037=

(1)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交流并呈现得数。

教师板书: 111111÷37037=(3)

222222÷37037=(6)

333333÷37037=(9)

(2)观察、比较算式中各数的变化。

(3)提问:比较这几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得到的商就等于原来的商乘几。(板书)

(4)应用规律完成后三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完成后,再用计算器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由此及彼的认识过程,积累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感受计算器的学习与应用价值,增强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出示第5题。

34 × 357 -9018 ÷48

3840 -2922 ÷34 ×125

学生用计算器完成。输入过程中,输入要准确。

“开火车”的形式,指名学生回答。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本题呈现的是一组由四则运算构成的计算流程图,学生按要求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形成必要的操作技能。

3.完成“练习七”第6题。

(1)出示题目。

要求学生结合方格中的数,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

交流:你发现每组算式的特点了吗?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一说。

引导说出:这里的每道算式里的数都是按表里各数排列位置的相应顺序列出的。每组里两道算式的数字和符号顺序正好相反,把其中一道算式的数字和符号的顺序倒过来,就是另一道算式。

(2)计算比较,发现规律。

让学生计算每道算式的得数并填写。

提问:比较各道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引导:你能再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自己再列出一组两道连加算式,算出得数,或者一组三位数连加的算式计算。

交流:你列的什么算式,得数是多少?

提问:这里的算式和得数符合你发现的规律吗?你对上面这些算式和计算有什么感受?

(3)分析表格,延伸思考。

大家感觉这里的计算非常有趣,

提问:你发现什么了吗?方格中横行、竖行和斜行的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三个数的和都是15,三个两位数的和是165,三个三位数的.和是1665。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可以讨论。

【设计意图】本题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洛书”,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幻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本题重在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感受数学的神奇和美妙,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 完成“练习七”第7题。

1×8+1=9 1234×8+4=

12×8+2=98 12345×8+5=

123×8+3=987 123456×8+6=

先出示左边三题的算式,让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

引导:算式中的各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第1个乘数,第2个乘数,加数,和的变化分别是什么?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提醒:乘加算式要注意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的作用,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6. 完成“练习七”第8题。

出示第8题,

1 × 9 + 2 =

1 2 × 9 + 3 =

1 2 3 × 9 + 4 =

1 2 3 4 × 9 + 5 =

× + =

× + =

让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写后两题横线上的数。

交流:前四题的得数是多少,后面两道题的算式和得数是怎样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算式中的各数分别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总结出算式各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巩固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方法,积累一些类比与归纳推理的经验,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7. 科学探索。

出示题目。任意写一个三位数111,222,333,﹒ ﹒ ﹒,999除外),将三位数的三个数字重新组合,求出其中最大的与最小的差。再将得到的差像上面那样重新组合,重复这个过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选择一个三位数进行计算,发现有没有什么奇妙的现象。如果还没有发现,再继续这样算。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奇妙的现象?

引导:任何不同的数都会这样吗?再任意找一个三位数这样试一试,看看结果这样。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意在巩固学习的新知和培养学生对知识拓展延伸的应用能力。学生任意写的数字可能计算两次或三次就可以找出规律,或者更多次才能找出规律。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学生,树立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心。

8. 游戏揭秘。

师:同学们还记得老师在课的开始和大家做的“猜数字”游戏吗?

完成本题后,你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出示题目。 111111111÷12345679=

222222222÷12345679=

333333333÷12345679=

444444444÷12345679=

555555555÷12345679=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和同学说一说。

运用规律,你还能再说出一些算式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与本课的游戏激趣相呼应,揭秘题中的奥妙。联系算式之间的规律,学生豁然开朗。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算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篇14: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2)

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的数学的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与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探究

昨天老师布置让大家回去探究计算器的奥秘,谁愿意来交流?

比如当连续输入多个算式后,可以按“上”、“下”键进行检查

二、学习两步计算用计算器计算:

1、出示例2:40000-165×182

这道题先算什么?等于多少?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指出:一般的计算器都要按照运算顺序,先输入先算的,这样的计算比较麻烦。我们现在统一使用的这个计算器可以直接按照算式输入,计算器能读懂。 学生直接输入,再计算。

2、出示例3:用26640分别除以111、222和333,商各是多少,用计算器算一算。

26640÷111

26640÷222

26640÷333

将下面两题分别与第一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26640÷444          26640÷555

26640÷666          26640÷888

用计算器验算,看你作对了没有?

三、完成想想做做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940÷28+763 50000-126×34

25120÷(449-289) 438×15+326

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输入的算式比较长,会不能全部显示。解决方法:可以不去管它,如果要全部显示,可以按向右的箭头。

全部算完之后,可以让学生用一开始交流的方法进行检查。

2、学校篮球队12名队员分成两队进行比赛,两队队员身高情况如下(单位:厘米)

一队:162、154、140、149、156、139

二队:136、157、151、158、150、160

(1)分别求出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问:怎么求平均身高?

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问:平均身高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里?检查一下,对吗?

注意用计算器计算的时候,要么直接输入( ),要么要算出和之后再输入除法。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有的问题:

(1)两队平均身高相差多少?

指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只要口算。

(2)两队一共的身高是多少?

指出:这个问题有意义吗?可举例说明

(3)两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问:怎么算这个问题?

可能有2个回答:算出12个人的身高和,再除以12;(150+152)÷2

指出:前面的这种方法可行,算一算。后面这种方法只有当两队人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

3、你还记得“142857”这个有趣的数吗?

算一算:142857×1+857142= 142857×4+428571=

142857×2+714285= 142857×5+285714=

142857×3+571428= 142857×6+142857=

算完之后,问: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指出:这是为什么呢?以后我们会学习到的。

4、每20平方米的树林每年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80克。某城镇中心造了一条3280平方米的林带,一年可吸收有害气体多少克?

读题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列式,并分别说说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用计算器算出该算式的得数。

5、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四、作业:43页第4、5、6题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2)

例2:40000-165×182

例3:用26640分别除以111、222和333,商各是多少,用计算器算一算。

26640÷111     26640÷222       26640÷333

篇15:小学四年级《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的“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 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①注重计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③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方面出发,我拟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① 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

② 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③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主次轻重处理好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初步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课始时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根据课件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佳境,

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

让学生在“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还让学生在“找一找”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规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激趣法。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本课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生答)咱们今天再去逛一下金江的百惠超市,好吗?

2、出示收银情境。师:这位收银员是小丽阿姨,她每天要收上千人的购物款。你们看小明买了4支铅笔。(出示小明拿了4支铅笔,并标明每支2元),谁能帮小丽阿姨口算一下,小明应付多少钱?指名回答后,一位叔叔买了一部电视机2859元,一台电冰箱2507元,一个消毒柜628元)师问:谁又能口算出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呢?(让学生稍做思考,体会口算时的困难。)师紧接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用计算器计算)

(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境中,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认识、使用计算器。

1、师:大家认识计算器吗?你们知道计算器面板上有什么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适当小结:计算器面板上有显示器和键盘)

2、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键盘上各个按键是做什么用的?(学生介绍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重点认识:开机、关机、清除、数字、运算符号等按键。)

3、师: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会使用它进行计算吗?(

(三)梯级练习,巩固提高

1、“试一试”

765+469 3028-2965 589×76

41600÷128 765+469-296 816÷68×27

然后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准确、快捷)。

(这一活动,放手让学生单独练习,使他们在操作中熟悉键盘,在操作中养成技巧,并从中体会到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意识。)

2、比一比:课文第101页的第32 题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防止学生情绪冷却和学习疲劳,又达到逐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目的)。

3、找一找。

①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式子。

1×1=

篇16: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p.53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人教版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计算教学有关论文

小学数学关于计算教学的论文

教案:计算机

人教版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计算教学学习心得

分数乘法人教版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精选16篇)】相关文章:

计算教学的论文2023-08-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2022-09-01

计算机基础课件2023-10-15

计算机应用基础报告2023-04-07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2023-10-1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总结2023-05-14

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的论文2024-04-15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结2023-03-13

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论文2022-04-29

标准差与方差的说课稿2023-07-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