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教学设计(合集20篇)由网友“老衲可耻的涵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信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篇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上好本课就要仔细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所选用的整本高中教材。本节是基础性理论知识,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性格渐趋稳重,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对信息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但对相关概念缺乏系统提炼和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理解并能辨别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案例分析,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知欲;树立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并提炼其中与信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导入新课:从今天起,我们将共同学习一门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会受益匪浅。也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门知识的学习,都能成为信息社会的小主人。
板书:“无处不在的信息――信息的概念”。
学生活动:听讲、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提出本课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出示电子板书。
(1)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个人信息。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信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你能总结出信息的概念吗?
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来互相传递消息,而传递的这些内容就是信息。深件展示:信息的正确概念。
师生反复朗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信息传递不同方式的认知,让学生能够自主说出不同方式传递的内容为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交流研讨
教师指导学生分成四组,从不同渠道寻找政治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及娱乐信息;指导学生按小组向全班汇报收集的信息。
学生活动:分组收集信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加工和公布信息的能力。
4、自主学习
师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获取信息的?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的信息传递出去的?
课件展示:过去,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借助自己的感官直接获取信息,这样获取的信息要受到时间、空间、感官灵敏度的诸多限制。现在,通过书籍、电话、广播、电视等,我们可以间接得到更多的信息。因特网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获取的信息量在成倍地增加。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跟随教师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教师总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事情,是因为获取了准确信息而成功的?是啊,没有信息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以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及时地掌握更多的信息。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6、拓展训练
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学生思考信息具有的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六、课后追思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仅仅是学科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应用信息研究问题的引路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注重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研究的兴趣。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更加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教学不可能是完美的艺术,而是不断改进的艺术,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今后要更加注意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篇2: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由于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列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加以归纳和总结从而获得知识。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模拟,激情导入(信息与人类关系)
1、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
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2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同学自由讨论,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的结论。对于物质和能量学生能理解,但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理解那么深。
2、教师活动: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感觉剥夺实验”案例。教师结合以上两个案例,给出结论:
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二)信息定义
教师活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告诉我们信息:红灯停、绿灯行。
生3: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道等。
教师活动: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更确切地说,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三)信息的一般特征
师:古长城上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是。
师: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从而引出信息与信息载体之间的关系,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喜怒哀乐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而存在。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D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如:印刷型、机器型、声像型、网络型等。
(4)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前,美国兰德咨询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猜测答案。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举例: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生产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增加产量,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信息的时效性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吗?
师:(举例)人们常说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说明过时的信息没人感兴趣。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大屏幕显示信息的时效性的特点: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或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4、信息的共享性
师:昨天晚上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结果今天同学们都带了雨伞。说明气象信息被同学们都接收了。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信息共享性的特点:
(1)信息资源可以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分享。
(三)拓展训练:信息的其他特征
教师投影显示题目,请学生小组探究,回答问题,再点评答案。
1、诸葛亮“空城计”、“增兵减灶”→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2、盲人摸象→信息的不完全性特征。
(四)课程总结,学生实践
学生活动:完成P4页的实践,举一些信息,并注明信息的类别、用途、有效期、存储形式(载体),并且要与小组内其他成员相互评价一下你对信息的描述是否准确。分类、有效期、存储形式说明的是否正确,最后综合评价一下你这次实践的表现是优、良、中,还是差,填入评价表。
篇3: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以乐高机器人为例,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自动光控路灯;以通用机器人为例,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报晓机器人。
[教学难点]
1、了解光电传感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做好机器人的测试和程序的调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课件演示结合实践操作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和具体内容]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编写了程序,然后将它“植入”了机器人的大脑,使机器人真正在我们身边动了起来。但机器人的功能仅仅是在我们身边运动吗?答案是否定的,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机器人来实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需求。
一、自动光控路灯
利用准备好的乐高机器人器材设计制作一个自动光控路灯。
1、所需器材:光电传感器一个、导线、RCX一个、灯泡一个、组件若干。
2、光电传感器的使用及原理:
乐高光电传感器被封装在两个2x4的积木块中,在传感器的一端,可以看到两个灯,光电传感器工作时,红灯发出光线,照到物体表面,白灯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线,同时,在RCX上会显示接收到的反射光值。乐高光电传感器的光值以0至100的数的形式返回,光线越亮,数值越大;光线越暗,数值越小。(根据书上P91先完成试一试的内容)
3、自动光控路灯的设计
A、任务分析
白天马路边的路灯关着,天黑了,当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变暗时,RCX会自动打开路灯;天亮了,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又变亮时,这时RCX将自动关闭路灯。这样通过自然光的变化便能实现自动光控路灯。
B、具体步骤
a、搭建自动光控路灯(看老师演示);
b、程序的创建(看课件演示或多媒体现场演示制作、程序略);
c、下传程序(RCX是利用红外线发射塔);
d、运行程序,观察结果;
e、进一步修改程序和参数,完善任务。
二、报晓机器人
再以通用机器人为例,设计制作一个报晓机器人。
1、所需器材:利用通用机器人的左右光敏传感器。
2、通用机器人光敏传感器的使用及原理:
通用机器人有16个双向I/O(输入/输出)端口,打开和关闭不同的I/O端口,机器人就会有不同的反应。通用机器人的左、右光敏传感器分别位于车身前端下面的左、右两侧,端口分别是PIN14和PIN15[可理解为14号、15号(输入/输出)端口]。通用机器人的光敏感器只能分辨浅色和深色,其默认值为:
3、制作报晓机器人
A、任务分析
晚上,地面是黑色,(:PIN14)和(:PIN15)的值都为1,这时我们让机器人也安静地睡觉。天亮了,地面是白色,(:PIN14)和(:PIN15)的值都为0,这时我们让机器人为我们唱歌,叫醒我们。
B、具体步骤
a、程序的创建(看课件演示或多媒体现场演示制作、程序略);
b、下传程序(用机器人和计算机的连接方式完成);
c、运行程序,观察结果;
d、进一步修改程序和参数,完善任务。
四、探究活动
P99―P100
篇4: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
一、学习方式
本节课以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把握每次实践练习的机会,充分熟悉,熟练。理解搜索的要领,达到活学活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从教材地位上分析,本课在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介绍搜索引擎的两种使用方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网络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网络使用技巧,提高上网效率。
教材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学生能够自的,自觉的使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从本课教学要求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并且学会比较,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高其信息素养。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性分析,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从学生特点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需要教师始终掌握学生思维动向,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学习情绪,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考虑,对本课的讲授选用任务驱动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模式上使用探索研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分组式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让其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热情以达到尽可能高的课堂效率。
四、教学媒体和工具
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
屏幕录像软件。
搜索骑兵软件。
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
五、学习起点能力
前几节课使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网络知识,基本能够使网络为自己进行较为简单的服务。但面对略高级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相关技巧。通过日常观察和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能正确有效地应用网络,没有养成较好的上网习惯的现象。这些问题通过本课都将一一进行解决或改善。
六、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自觉锻炼,动手动脑,勇于实践。正确认识网络的便利和信息化社会对于网络服务的使用要求。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及实践,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信息。并引导学生在搜索中建立分类查找的思想,掌握对关键词的提炼技巧和要领,提高上网效率,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与优势,令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搜索方式:相关专题搜索(即分类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每种方式的形式,特点,使用技巧是学生应该重点把握的。尤其是关键词搜索,使用熟练后将非常方便。而且此方法目前在网络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难点:
(1)分类搜索对学生分类能力的考察和要求。在学生没有正确把握搜索对象的归属分类的情况下,很难顺利使地用其完成搜索任务。这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类概念,培养其分类能力。
(2)关键词高级检索方式(使用”空格”,”+”或”&”连接多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关键词搜索的核心在于关键词的提炼。要提高搜索效率,做到”用最少的关键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这样三最的标准对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也不是一堂课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例练习要注意尽可能引导学生努力掌握提炼关键字的技巧,自觉培养提炼能力。
八、教学过程
略。
篇5:《信息的收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保存网页上的文字信息。
(2)保存页面上的图片。
(3)保存整个网页。
(4)收藏夹的使用。
2、能力目标
(1)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2)利用网络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收集海南旅游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对海南的进一步认识。
(2)使学生通过因特网收集所喜欢的图片,并能保存下来,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开阔视眼。。
教学重点
保存文字、图片等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保存文字、图片等信息的方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请同学们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关“海南旅游”的相关信息。
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打开过这个网站,也大略的了解了有关海南旅游的一些信息,现在我们要帮小明一个忙。小明是云南人,他打算下个月来海南旅游,但是他对海南不了解,网上查的信息量很多而且很乱,他希望我们能帮他整理一份有关海南旅游的资料。
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个网站提供的信息,以两人为一小组,帮小明整理资料。老师在你们的桌面上都放了一个名为“海南旅游”的word文档,我们今天就来完成这个文档里的内容。
二、新课准备
1、收集网页中的文字。
老师:我们要怎样把网页中的文字,复制到“海南旅游” word文档中?
学生回答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p26,根据上面的步骤来完成操作,看能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
学生操作
老师小结
2、保存图片
师:只有文字的话,看起来比较简单,我们给它配上一些图片,让小明更能直观的了解这些景点的特色,那我们要怎样把图片保存下来呢?跟文字保存的方法一样吗?
学生回答
老师:图片的保存有两种方法,我们看课本p27、p28,同学们试着操作一下,看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操作
老师小结
3、保存网页
老师:我们刚刚做了文字、图片的保存,都是保存网页中的一小部分内容,现在同学们想一下,我们能不能把整个网页保存下来?如果能,要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
老师:现在同学们根据课本p29的方法完成这个操作。
学生操作
老师小结
4、收藏网页
老师:我们刚才使用搜索引擎进入这个网页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有没有办法让我们一打开网站就能一下进入到这个网页?
学生回答
老师:现在学生们根据课本p30页,试一下这个“收藏夹”的使用,能不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学生操作
老师小结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网页等信息的保存。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操作步骤。
1、文字的保存方法:选择文字——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
2、图片的保存方法:
方法一,在图片上右击鼠标——图片另存为
方法二,在图片上右击鼠标——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
3、保存网页的方法:“文件”——另存为(输入文件名并选择保存位置)——单击“保存”
4、收藏夹的使用:“收藏”——添加到收藏夹(输入网站名称)——单击“确定”
篇6:信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知识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问题导入:
①师:“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门课叫什么?”
生:信息技术。
②师: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改为信息技术课,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师设疑)
学生思考。(讨论十分钟)
2.举例子
师: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等产品的广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答:军事情况、产品的特性等信息。
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对人类而言,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比如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嗅到的气息,你所想到的问题,你所做过的事情等,这些都是信息。广义地说,一切存在都是信息。除了人类五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以外,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信息的概念)?
生:总结。
师:(补充)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
师:你们在生活周围中曾获得过哪些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回答。)
生答:学习生活用品、汽车、交通、动画片、电视剧预告等等。
二、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特征
师: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举例子: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学生回答,师补充:依附性
举例子:特征二: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
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时就是信息,这个信息马上会一传十,十传百。这说明信息可以用来怎样?
学生回答,师补充:传递。
举例子:特征三:提问: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你我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各一个。再次提问: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有多少种思想?
学生回答:两种思想。
师:我们在交换思想时也即在交换信息,信息在我们之间传递着。这说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信息的其中一个特征:共享性。
师总结:所有的信息都具有这三种特征,是哪三种呢?
学生回答: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
三、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作用
师:下面有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讨论,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
举例子:
例1:比如说本拉登死了,但是尸首没人见到,所以他可能真死了,也可能没有死。 师:看来。信息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让信息为我们服务。
四、小结布置任务
1.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讨论、汇报结果:
播放课件:
1.如果你要买一台电脑,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这些信息。
2.假如现在你父母需要买房子,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师小结:在信息时代,谁感知到、认识到并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拥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想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具备收集、整理、传递、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学好这门课──信息技术。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一开始就设问:“我们这门课叫什么名称?”,突出信息技术课中的“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关键词。然后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让他们说出从中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引出信息的概念。“一切存在都有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及方式的表征”。接下来给出生活中的应用,让同学们讨论怎样去获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性。由此引出“信息技术”这个概念──“信息技术是指能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最后,学生完成作业“信息技术与中学生学习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7:《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比较研究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比较研究
教学片段对比展示 片段一:多媒体网络教室 深圳市西乡中学程淑梅 创设情境:教师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上的案例引出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传播及其特征.
作 者:刘自红 解月光 钟永江 王柏松 作者单位:刘自红,钟永江,王柏松(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解月光(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
刊 名: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篇8: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4~115页例2和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写规律,体会数字编码编写的特点,学会编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探索身份证号码的编写规律,渗透数字编码的思想,体会号码编写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教学难点:
学会科学、简单地编码。
教学准备:课件、身份证复印件、卡纸、答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身份证。
师: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场合要使用身份证呢?
师:是的,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都要使用身份证。
接着教师把身份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身份证上面有哪些内容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老师有一个本领,只要你告诉我一个身份证号码,我就可以很快地判断出那个人的出生年月日以及性别,你们想考考我吗?
(大家纷纷举手。让两个学生发言,教师及时板书身份证号码,并说出与号码有关的信息。)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根据这些数字说出那么多的信息吗?(想)今天就让我们一齐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数字与信息。
[设计意图:一开始设计的几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对身份证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报出身份证号码考老师,学生感到很意外,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紧跟着设计问题情境——“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根据这些数字说出那么多的信息吗?”,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欲望,自然引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提出问题。
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身份证号码(板书: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究竟藏有怎样的信息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14页,结合课本的提示,六人小组讨论讨论,开如吧!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两个小组上台汇报。)
4、听完后,其他同学补充意见。
5、师小结身份证号码的编写规律。
边板书边小结:442527196312152671
442527194509063686
行政区划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
6、质疑。(先让其他学生帮助解答,不能解答的由老师解答)
7、同位互相说说父母的身份证号码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
师:每个公民一出生就有一个身份证号码,这个号码是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是由公安机关根据公民身份证号码国家标准编制而成的。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意见→教师补充和总结→质疑的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互动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互动中提高自己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同位互相说说父母的身份证号码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可以及时有效地巩固了对身份证号码的编写规律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1、为小明的家人找对应的身份证号码。
师:小明遇到了一些麻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我叫小明,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身份证号码,我收集了
有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的身份证号码,但是我现在搞不清楚这
四个号码分别是谁了,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请同学们拿出答题卡,把你们的想法填上去。
答题卡
请你帮小明找出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所对应的身份证号码。
①442527194503141845
②442527194212061670()
③44190019701139()
④441900197305121980()
生独立完成答题卡。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生答)
师:你们同意吗?(同意)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别人。
2、为自己编身份证号码。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身份证号码的结构试着给自己编身份证号码呢?不知道的数字用X表示。
提问几个学生
师:很好!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可以回去拿户口簿验证。身份证是国家目前唯一可以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保管,不要转借给他人。知道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身份证号码蕴含的信息与编写方法,初步学会编码,为下面的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四、认识生活中的编码
1、通过录像,认识编码。
师: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字或字母组成的编码无处不在。你们想去看看吗?(想)
播放录像。(我先带领一些学生去社会调查,再拍成录像。录像中出现一些情景。情景1:在马路上看到有很多车牌号码;情景2:学生来到百货商店,抄录商品条形码……)学生边看边议论。
师:谁来说说?
生:有车牌号码、商品条形码……
师板书:车牌号码
商品条形码……
篇9: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字键的键盘指法操作。
教学内容:
数字键操作练习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键盘上的分区。那有谁能来告诉其他同学,该怎么分呢?
生:我来回答。
师:好,你来回答。
生:(略)
师:这位同学分得不错,让我们在来看看数字键位于哪里呢?我们去问一下世纪博士,好吗?
生:好。
二、新授
老师启动光盘进入“世纪博士”。让同学们观看。(略)
三、请跟我练(略)
四、趣味训练
1、选择一种打字练习软件进行训练,如:金山打字精灵。
2、利用配套光盘中的“数字碰碰车”软件进行练习。
五、想一想
1、你熟悉了主键区上的字母与数字键了吗?
2、你按键时,是否按键盘指法操作?
篇10: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掌握计算机中存储器和存储单位
教学重点:二进制数、信息存储容量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要求学生分别说出IT、Computer、PC的含义;
要求学生说明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引入新知:
依照“冯氏原理”,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二进制数来表示的,我们这一节课学习什么是二进制数以及如何用二进制数来表示信息等知识。
讲授新知:
板书:一、二进制数
讲解:
二进制数是由0和1两个基数组成的,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这和计算机内信息借助电脉冲的有无、电位的高低或磁性的正负来进行存储、传输和运算相对应。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要转换为二进制代码,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计算机自动转换为二进制代码进行识别并作相应的处理,得出的处理结果还是二进制代码,计算机又这一信息自动转换为我们能够识别的符号输出。
板书:二、ASCII码
讲解:
为了统一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代码的含义,解决符号数据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交换、处理、存储等基本问题,美国制订了用若干位二进制码按特定规则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以及专门符号的字符编码,即所谓的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ASCII)。
ASCII码是用八位二进制数组成,一个八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位专门用作检验位),如用1000001来表示字母“A”,而用0111001来表示数字“9”。
板书:三、信息存储容量
讲解:
二进制码的一个数位称为bit,它是计算机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
一个八位二进制码称为字节Byte,用以存放一个ASCII码信息,一个汉字需要2B的容量。
板书:四、其它存储容量
讲解:
其它常用的存储容量是:
①KB1KB=1024B
②MB1MB=1024KB=1048576B
③GB1GB=1024MB=1048576MB=1073741824B
板书:五、常见外存储器容量
讲解:
内存容量一般为2nB,如32B、64B、128B等,常见的外存储器容量是:
①、软盘:1.44M
②、光盘:650M
③、硬盘:nG
例如一个1G大的硬盘可以存储约5亿个汉字。计算方法如下:
1000_1000_1000/2=500000000
课程小结:
主要讲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存储的容量。
篇11:小学信息片段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掌握含有小数连除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技能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方法
1、提出问题
(出示“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一名学生读题,其余学生思考)
教师:同学们,从这句话里能知道什么样的数学信息?
“上周”是指什么?
教师:那么也就是告诉我们:“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7天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教师:根据这句话我们能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应板书如下: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依次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一:
教师:要求“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20.5÷3=73.5(千克)
解决问题二:
教师:要求“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又能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20.5÷3=73.5(千克) 220.5÷7=31.5(千克)
小结: 要求“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就用总产奶量除以奶牛的头数; 要求“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就用总产奶量除以产奶的天数。上面两个问题都能用一步解答出来。
解决问题三:
教师:想一想,要求“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还能一步求出来吗? 教师:那么,应该先算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学生讲解方法一:要求“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先求出1头奶牛7天的产奶量;再求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相应的位置板书如下: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20.5÷3=73.5(千克) 220.5÷7=31.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73.5÷7=10.5(千克)
三、课中小结
通过刚刚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略
篇12: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对有关数字信息进行调查,主要有:
1、常用的一些特殊电话号码及其作用。
2、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及其含义,以及为什么寄信时要填写邮政编码。
3、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
4、自己学籍卡上的学籍号的'编排规律。
教学重、难点:关注学生在参与探索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说一说
1、下面各是什么电话号码?在小组里说一说。
110报警
112故障申告
114本地电话号码查询
117报时
119火警
120救护
121天气预报
122交通事故报警
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
2、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
3、这些用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4、你能说说自己和同学在班级里的编号吗?
指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用数字编成的号码,这些号码都表达一定的信息。
5、你知道有些编号的开头为什么是0吗?
二、看一看
1、分析邮政编码214206中所蕴含的信息,引导学生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每一部分数字所代表的信息。
2、交流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以及为什么寄邮件时要填写邮政编码。
三、比一比
1、小组里交流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
2、讨论:
⑴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
⑵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
⑶你还有什么发现?
⑷你知道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吗?
3、你还见过哪些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
四、做一做
活动一:(第1题)
⑴说一说房间的编号中必须包含哪些信息,分别需要用几个数字来表达?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准备怎样为房间编号,并按自己的思考试着编一编。
⑶组织交流。
活动二:(第2题)
⑴说一说自己的学籍号。
⑵比较,明确学籍号所包含的信息及其编码规则。
⑶按所发现的编码规则为一年级的200名新生编号。
活动三:(第3题)
⑴读题,并根据右边的图说一说每个字母表示的意思。
⑵让学生以学校为中心,用编码表示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⑶组织交流。
篇13:《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2、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内容:
1、发现身边的信息
2、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3、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2、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所用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规范上课要求
师:不用说,同学们来到新的机房来学习新的课程,心情一定很激动、兴奋吧!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讲上课的一些要求,我们该怎么上信息技术课呢?(展示并提醒学生上课应注意的一些方面,将上课要求打印出来贴在机房醒目的地方)
2、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引入——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在说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展示教材光盘中的图片)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大量的信息。走在街上,你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广告牌;翻开报纸,你会读到千奇百怪的新闻;走进课堂,老师会向我们传授很多很多的知识。信息就是消息、情报、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有。
3、了解信息技术
师:信息技术就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时所使用的技术(工具)的总称。
4、了解信息传递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解信息传递的实例。
师:刚刚上课铃一响,大家就知道要上课了!人行道上的红灯一亮,我们就知道不能过马路了!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在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家能不能说说看,有哪些事物在给我们传递着信息呢?我们平时可以从哪获得新知识呢?(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作小结)
(2)拓展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简单介绍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5、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技术
(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的重要性
师:刚刚老师用电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图片,如果老师现在把电脑关了,这些图片我们还能再看一遍吗?(请学生回答,通过操作验证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思考)
(2)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的技术手段
师: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电脑也可以保存信息,而且还不会忘记信息。如果你生日那天,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参加你的生日庆祝会,那么有什么办法帮助你永远记住这样快乐的一天呢?(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小结)
(3)体验多媒体信息的获取途径(出示数码相机,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数码照相机。)
师:今天是新学期里这门课程的第一课,也让老师特别难忘。所以老师要用照相机把同学们的表现拍下来!(拍摄同时讲解操作过程)请个别学生拍摄一些照片,在学生拍摄之前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要拍摄这些照片。
师:刚刚老师和同学们拍摄的'照片都保存在这个数码相机里,除了用数码相机看这些照片,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照片传送并且保存到电脑上(演示从计算机上看照片的效果)
6、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1)制作明信片,引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师:电脑像人的大脑一样,不仅可以存储信息,而且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计算,所以人们又把电脑叫做计算机。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可以把刚才拍下的照片做成明信片。(选择一张学生最多的照片,打开PowerPoint插入照片并添加文字和声音)
(2)拓展学习计算机的其他应用
师:计算机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的工具,除了制作明信片、贺卡,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大家想想看,计算机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小结: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一些传递、获取和存储信息的方式,知道了计算机是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它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帮助我们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下节课就让我们认识网络,与计算机一起交朋友!
补充资料:通信技术的发展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现代,人们充分利用电话、电报、广播、电视、传真、通信卫星、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传递信息。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可以很快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并把本地的情况及时传送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传递的信息又多、又快、又准。
篇14:《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活动过程
一、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
1、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
2、通过讨论知道:
(1)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
(2)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
(3)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二、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1、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
2、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三、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
1、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2、让幼儿说说自己会使用哪些特训工具。
四、游戏:传话
1、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
2、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五、制作朋友信息书
篇15:《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要求学生分别说出IT、Computer、PC的含义;要求学生说明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2、引入新知:依照“冯氏原理”,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二进制数来表示的,我们这一节课学习什么是二进制数以及如何用二进制数来表示信息等知识。
3、讲授新知:
(1)板书:一、二进制数
讲解:二进制数是由0和1两个基数组成的,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这和计算机内信息借助电脉冲的有无、电位的高低或磁性的正负来进行存储、传输和运算相对应。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要转换为二进制代码,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计算机自动转换为二进制代码进行识别并作相应的处理,得出的处理结果还是二进制代码,计算机又这一信息自动转换为我们能够识别的符号输出。
(2)板书:二、ASCII码
讲解:为了统一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代码的含义,解决符号数据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交换、处理、存储等基本问题,美国制订了用若干位二进制码按特定规则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以及专门符号的字符编码,即所谓的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ASCII)。ASCII码是用八位二进制数组成,一个八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位专门用作检验位),如用1000001来表示字母“A”,而用0111001来表示数字“9”。
(3)板书:三、信息存储容量
讲解:二进制码的一个数位称为bit,它是计算机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一个八位二进制码称为字节Byte,用以存放一个ASCII码信息,一个汉字需要2B的容量。
(4)板书:四、其它存储容量
讲解:其它常用的存储容量是:
①KB1KB=1024B
②MB1MB=1024KB=1048576B
③GB1GB=1024MB=1048576MB=1073741824B
(5)板书:五、常见外存储器容量
讲解:内存容量一般为2nB,如32B、64B、128B等,常见的外存储器容量是:
①、软盘:1.44M
②、光盘:650M
③、硬盘:nG
例如一个1G大的硬盘可以存储约5亿个汉字。计算方法如下:
1000X1000X1000/2=500000000
课程小结:
主要讲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存储的容量。
篇16: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教学目标〗
1、流利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了解古代和现代社会有哪些传递方式。
3、比较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
〖课前准备〗
搜集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有一个远在北京的亲戚,他想知道我们重庆这两年发生了哪些变化?我该如何让他知道咱们这儿的信息呢?
2、生各抒己见。
3、师:刚才同学们给老师提了这么的好建议,我一定会把信息及时告诉他的。可是,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传递方式,那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二、初读材料,知晓大意
1、自由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说说古人是靠哪些方式传递信息的呢?
(古代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的形式传递信息。)
2、你还知道哪些从前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呢?
3、读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并结合上一个故事,看看人类历史上从远古到当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现代:电报、电话。
当代:计算机网络。
三、再读材料,比较差异
1、再将两篇故事连在一起读一读,并思考:比较古代和现当代的不同传递方式,古人的方式有什么缺点?
2、师:是啊,古代的人们已重视信息的传递,但他们的方式速度慢,有时还会误事。
3、从古至今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发展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明白,人类在追求高效率信息传递方式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4、再读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的第二段,比较一下,因特网和所有的传递方式比,其优越性在哪里?
5、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6、生交流反馈: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
7、是啊,因特网真神奇啊,它将──(生齐说)世界连成一家!
四、结合自己的实际
说说你用过哪些信息传递方式,你比较喜欢用哪一种呢?为什么?
五、小结
从古至今,人们都需要交流信息,传递信息显得多么重要啊!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先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都是──(生齐说)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第二课时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网上呼救》
〖教学目标〗
1、能通顺流利阅读材料,知道主要内容。
2、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
3、让学生体会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让学生亲身体验多媒体的神奇。
〖课前准备〗
可将课堂移到学生微机室上。
〖教学过程〗
一、《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读一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说说你了解到多媒体电脑有哪些功能呢?
(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成编辑,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量,传输的信息也更加丰富。)
1、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各抒己见。)
2、是啊,电脑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
3、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这位魔术师,亲身感受它的神奇吧!
(师可结合信息技术课,指导学生网上冲浪,如欣赏照片、音乐、动画;给亲朋好友发邮件、贺卡等。)
二、《网上呼救》
1、电脑不仅是位神奇的魔术师,它还可以救助别人呢!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网上呼救》吧。
2、生自由读。
3、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4、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桑恩的热心与机智和更多热心相助的人们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了,和你的小伙伴讨论讨论你所知道的网络应用吧。
6、分小组讨论,生汇报:
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atm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
三、总结
网络是多么神奇呀,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好好利用强大的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吧!
篇17: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神经元的结构 和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 关注神经系统的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系统 的组成。
教学难点
1、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自学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电脑幻灯片。
教学步骤
通过电脑幻灯片出示一幅足球的 动画。请有经验的同学说说踢足球时身体都会有那些反应 ,然后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同学们说出这些活动和反应是由谁来统一指挥的呢?[来源:学科网]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师: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两个小问题,观看图4- 8神经系统的组成,然后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各组各派一名代表说出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生: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 经和脊神经组成
认为脑和脑神经是一 组,脊髓和脊神经是一组或认为脑和脊髓是一组,脑神经和 脊神经是一组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说的是否正取(出示神经系统的组成)
师:请同学们根据神经系统的组成完成老师设计的第三个小问题,设计一个简明的表格或表解,分类记录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生:展示神经系统的组成。
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
二、神经元的结构
师:神经系统的组成我们都知道了那么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
生:神经细胞。
师:对,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请同学们
生:细胞核,细胞体,轴突,树突,轴突末梢,隋鞘。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的准确。
三、神经 元的功能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神经元有什么功能呢?(示动画),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 激以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师:那位同学能说一说神经元是 怎样传导兴奋的。
生;神经元接受刺激后 能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给其他的神经元。
师:请同学们自学实际用的内容,然后请同学们举一些相关的例子。
生:紧张,激动,害怕。
师:我们共同看一下开眼界——神奇的神经细胞,它都有什么特点?
生:(1)长度最长
(2)寿命最长
(3)速度最快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电脑幻灯片)
第二节 信息的传递[
一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元的结构
3神经元的功能
篇18: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
2、了解信息存储方式的发展变化。
3、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信息存储方式、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对信息及信息技术有一个基本认识。
学情分析:
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中都包含有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这些信息的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技术”。在我们身边,什么样的设备与信息技术有关呢?收音机、电视、电报、传真、手机是不是信息技术设备呢?现今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什么?将来的信息技术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本单元的学习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些相关知识。因此,学习这一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网速较快)、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新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从我们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与“信息”和“信息交流”相伴。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中都含有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这些信息的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技术”。在我们身边,什么样的设备与信息技术有关呢?
(生回答)
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信息的存储与传递吧!
二、新授知识
1、活动一由“结绳记事”到“数字存储”
师: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第3页,“读一读”,信息存储方式的变化和信息存储量的比较两个内容。开始!
(生默读“读一读”的内容)
(师巡堂)
(请学生将感想和认识写下来,在小组和班级内进行交流)
2、活动二由“烽火狼烟”到“卫星通信”
师: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教材第四页至第五页的“读一读”。
(生浏览相关内容)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玩个“秘密传信息”的游戏。老师有个秘密想传给某位同学,想想看,如何传递才能保密呢?
(生回答)
(师让学生上台演示示范表演)
(生评价)
师:除了这种方法,其实人们还发明了许多信息加密的方法。比如书上第六页中就介绍了一种“漏格法”来加密信息。
(请一生介绍“漏格法”)
(师总结)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一内容兴趣都很浓厚。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在电脑上,自己摸索一下,运用word做一做漏格法加密所需要的公开信文和漏格板。
(生操作)
(师巡堂指导)
师:请大家运用“漏格法”,给你的好朋友发一份秘密信息,不能泄密。
(生操作)
三、练习与拓展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生回答)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详细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中介绍了几个网站,同学们课后可以登陆去看看。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可以课后查查资料,看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密、解密信息?你能自己设计一种加密、解密的方法,并和同学玩个传递信息的游戏吗?好,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关机下课!
篇19:《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社版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五章5.1节《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具体内容为:5.1.1走进信息资源管理;5.1.2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教材从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切入,让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意义,通过对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方式的探究,熟悉它们各自的方法、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信息的获取、加工与表达章节的内容,也存在信息资料管理混乱甚至丢失的问题。因此,本节课是对学生以前所具有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总结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探讨其特点、目的,通过问题研讨和分析归纳各种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性问题。
2、通过案例分析,研讨归纳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及其特点。
3、能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管理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养成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
难点: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环境
1、计算机机房安装了极域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教师演示、播放视频、发放文件、提交作业等功能;
2、教师机安装:视频播放器(暴风影音)、Office 20xx(Access、Word、Excel、PowerPoint)、IE浏览器6.0
3、学生机安装:极域多媒体教学系统学生端软件,Office 20xx(Access、Word、Excel、PowerPoint)、IE浏览器6.0
七、教学过程
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分析案例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的现象。
播放一组图片:
ppt展示图片:
凌乱的房间,杂乱无章的衣柜,小华慌乱的翻找自己要穿的衣服:我的校服呢?
提问:同学们你遇到这样尴尬的事吗?有没有为找东西而手忙脚乱呢?
篇20:《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
观看杂乱无章的'衣柜图片案例。
体验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会给生活带来不便。
了解学习课题。
从学生身边的现象提出问题,发现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调动学生自身经历,体验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1、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
任务一:购物清单
要求:请同学们将ppt中的10个物品装到三个购物袋中,怎么分类呢?
讲授:这些案例体现了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给我们带来的不便。
图片演示:通讯录、管理电脑文档、课表、书架等
讲授:生活中信息资源管理无处不在:每天写作业后整理学习资料,经常更新电话本,打开电脑就用资源管理器,建立网站前先要规划素材内容。
提问:你平时是怎样管理日常信息资源的?
总结: 1. 日常生活中,不管什么人、什么组织都要通过信息资源的管理更快地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
板书:无处不在 多种多样
观看ppt,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一。
观看管理信息资源的案例。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无处不在。
介绍自己日常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
知道信息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调动学生自身经历,发现身体信息资源管理现象,体验现代生活时时处处用到信息资源管理。
从生活案例中体验每个人工作与学习都需要管理信息资源,能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增加认同感。
2、信息资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提问:请讲出你在校图书馆借书的过程?
图片演示:手工和电子阅览室检索图书的两种方法。
提问:你知道图书馆如何管理图书吗?
讲授:图书馆馆藏图书的管理是一项专业化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其思想和方法也是其它信息资源管理所遵循的。
图片展示:图书馆管理流程图
讲授:图书馆管理流程。
归纳: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分类组织和标准化;
管理方式:手工管理和计算机管理。
板书:分类组织 标准化
讲授:我们经常采用手工管理生活中的信息,对于更多数字信息资源,我们主要通过计算机管理。接下来主要探究计算机管理信息的方法和特点。
板书:管理方式:手工 计算机
描述在图书馆借书的一般步骤。
对比手工和电子阅览室检索图书的方法。
描述图书馆图书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了解图书馆管理图书的方法和原理。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明确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
通过思考与对比,感受不同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
通过图书管理这一典型案例挖掘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个人藏书管理提供借鉴,也为正面探究用计算机管理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启探究之门。
3.探究活动:体验用计算机管理数字信息资源
活动一:探究计算机资源管理器管理信息资源的方法和特点。
组织探究活动:教师提供两个探究活动,安排学生以六人为单位进行分组。
出示《分组探究记录表》。
探究活动一:
提出任务:查找Windows桌面墙纸文件。
(1)用资源管理器查找文件:C:WINDOWSWebWALLPAPERBliss.bmp
(2)小组分析C:Windows文件夹中文件组织和存放的分类依据,总结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档的方法和特点。
全班分组,小组选定组长。
小组参照教材103页活动描述,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参与。组长分工,在活动过程中完成过程记录。
查找教师指定文件。
小组讨论:用资源管理器管理信息资源的方法、特点及合理性。
让学生亲历计算机管理文件的案例,剖析资源管理器层级目录结构,学习文件组织管理的方法。
探究活动二:探究图表处理软件管理信息资源的方法和特点
探究二活动安排:
1、体验“电子表格应用案例.xls”中进行高效的数据管理的方法和特点?还有什么缺陷?
2. 打开“班级学生成绩统计表.xls”,完成指定操作任务。
3.小组从如上两个数据管理案例中对比分析出电子报表管理信息资源的目的、方法、优点和改进建议,并填写到学习记录中。
小组打开“电子表格应用案例.xls”,分析其信息管理的方法。学生通过示例感受电子报表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打开“班级学生成绩统计表.xls”,完成以下操作任务:如果你是科代表,你能算出各科平均分吗?
小组从如上两个数据管理案例中分析电子报表管理信息资源的目的、方法和特点,并填写到学习记录中。
先体验,再让学生亲自操作,从感性到亲自实践,体会图表处理软件管理数据的方法及特点。
完成小任务的目的不在任务本身,而是通过亲自完成任务体验电子表格管理数据的方法和特点。
各小组交流各自探究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和特点。
指导小组交流汇报:请各小组探究的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总结,表格如下:
讲授: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都有其适用场合,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在于合理、灵活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数据库管理可以存储和管理大量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对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高效检索每位同学都要树立信息管理意识,总结好的管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各小组根据“信息资源管理探究记录表”进行交流与探讨。完成探究表。整理探究要点,小组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各小组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
在交流的基础上,小组完成探究成果汇报材料,并根据评价量规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提交小组探究成果汇报材料。
横向对比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适用的场合。
在评价量规的指导下,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提供相关辅助资源以支持学生分工、探究、自评互评的过程,让探究扎实有效。
将几种方式进行纵向对比,理清各种信息在方法和管理效果上的优缺点,养成信息资源管理的意识和习惯。
课下拓展探究。
课件展示课后探究任务:
1. 实地考察图书馆、书店、学校网管中心等地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2. 了解ISBN码用途和意义。
1. 实地考察图书馆、书店、学校网管中心等地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2. 了解ISBN码用途和意义。
知识源于生活,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后再考察生活中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 信息化教学
【信息教学设计(合集20篇)】相关文章: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心得体会2022-12-17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022-08-28
简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的作用论文2023-12-27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意义与实效的论文2022-06-03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2023-12-10
信息化教学主题论文2023-08-09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022-05-02
信息化教学指导和研究学习体会2023-12-26
浅析信息技术整合生物教学的论文2023-04-22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农村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20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