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3Isthisyourskirt》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09 07:46:41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Unit3Isthisyourskirt》第四课时教学设计(精选20篇)由网友“etiansz”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Unit3Isthisyourskirt》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Unit3Isthisyourskirt》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篇1:《Unit3Isthisyourskirt》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单词pants socks jeans shoes shorts的复数形式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应用单词的复数形式。

【教具准备】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

3、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课文配套挂图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A部分Let’s do的'歌谣。

说一说,演一演

2、Talk about your clothes

孩子们走到台前,介绍一下自己的衣服的颜色,样子。

(二)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挂图。

问孩子What can you see?孩子说出学过的单词,教师指着图让孩子观察,导出单词的复数形式,让孩子说一说。

2、教师问:“Where are the skirts/…?”让孩子们到前面来指。当遇到孩子们陌生的词,教师出示新词的复数形式,让孩子读一读,强调结尾“s”让孩子注意。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所有衣物的图片和单词,引导孩子体会“s”的意义。(jeans pants shorts socks shoes等词都是成对出现的,没有单数形式。而skirt等词则不同,指导学生理解)

3、孩子们两个人一小组,就课文的图问一问、指一指。

4、播放课件, 孩子看课件理解含义。

孩子分角色跟读。

5、操练新单词(教师注意指导孩子单词结尾”s”的读音)

各小组表演、各小组展示。

6、播放Let’s chant录音或录像,学生学唱。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1.listen and point

Where is your skirt? Where are your socks?孩子边听,边指出。

2.孩子小组内互问,互指。

孩子把自己的一些衣物事先藏到同学的课桌等地方,然后用学过的句子描述,让其他同学找出这样物品。

(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衣服,仿照本课歌谣,创编歌谣。

各小组展示。

【板书设计】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篇2:《比多少》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比多少》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

教法学法:

利用旧知前一类推引出新知,在通过观察、示范学习新知,最后总结规律巩故新知。

教具准备:

例6主题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对对子(上、下,前、后,左、右,大、小,多、少)。

2.数数1---100

3.比较数的大小。

65○62 99○20

27○25 85○23

89○86 57○8

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引入: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过度:今天看看谁最爱动脑,观察的仔细,老师就奖励他一支铅笔。

二、探究新知

1. 观察65比62多,99比20多。都是多,多的程度有什么不同?生..(差距不同)。怎样来形容65与62的差距不大呢?

师:这样比较小的差距,数学上叫做多一些(板书),师:65比62多一些。让学生试着说27和25、89和86.

师:根据上课时我们对的对子,65比62多一些,反过来怎样说?

生试着说一说。62比65少一些(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5和27、86和89.

2. 99和20的差距大不大?怎样来形容99与20的差距大呢?

师:这样差距比较大的,数学上叫做多的多(板书),师:99比20多的多。让学生试着说85和23,57和8.

师:99比20多的多,反过来怎样说?生试着说一说(20比90少得多)。(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3和85, 8和5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比多少》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比多少》第四课时教学设计3. 小结:结合板书,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差距小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差距大时)(板书)

4. 看书43页例6,提问:书中是谁和谁比的?怎样比的?红球比蓝球多得多,还可以怎样说?(蓝球比红球少得多)。黄球比蓝球少一些,还可以怎样说?生:。红球和黄球比呢?这里可以用课件投到屏幕上,让学生回答。

三、多样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43页做一做

2.课件展示基本题练习(略)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举生活中的例子: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室里的课桌数量和讲台数量比,风扇数量和灯棍数量比,学生人数和老师人数比,头发根数和眉毛根数比, 老师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比。

2.活动:师:老师上了一节课,累的腰酸背疼,谁来给老师锤锤,指明两个上来锤,要求,记住自己锤的下数,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比较一下,老师给学生锤2下,让学生锤的下数和老师锤的下数比比。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作业:

回家举个例子,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思考题:把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四个词分类,并说出分类标准。

篇3:第四课时Hello教学设计及点评

第四课时Hello教学设计及点评

教学重点:

询问对方的姓名及回答的用语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的学习,以及另一种表达道别的表达法:See you.

教学难点: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中name 的发音和欢迎用语Welcome! 的发音。

教具准备:

1 教师应准备自己的名字卡及本课主要人物的头饰;

2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面具,并制作一个写有本人姓名的头饰。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唱“Hello”歌

(2) 师生互相问候Hello! /Hi!

(3) 学生将胸卡戴在胸前,分别起立做自我介绍。如:

a. Hello, I’m Mary.

b. Hi! I’m Peter.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 老师指着自己的英文名卡说Hello! I’m Miss/Mr…. 然后用My name’s…. 反复说三到四遍自己的名字,速度由慢到正常。接着教师对一名学生发问What’s your name? (用清晰、缓慢的语调问两遍)边问边指他/她的名卡,并可以用夸张的口型提示他/她回答My name’s….教师对第一个应答学生应重点表扬,并发给他/他小奖品,以次鼓励学生认真听别人的问答,努力模仿教师说的新句型。用类似的方法在教室里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注意引导学生用My name’s….回答问题。

(2) 跟读、模仿What’s your name? 注意学生对name一词中 a 的发音。

(3) 教道别语See you., 告诉学生其中意思是“再见”或“一会见”。教师同时可介绍一下英语中有许多单词是一词多意,在不同情景中表示的意义不同。Welcome 还有不必表示感谢的意思,当对方说Thank you. 谢谢的.时候,通常可以回答 You are welcome. 表示“不用谢”或“不客气”。学生在此简单了解一下即可,教师可在今后多说多用,起到引导、表率的作用

(4) 听录音,放投影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B部分Let’s talk的内容。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Pair work: 可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书上Let’s talk 的对话。

(2)Let’s play中的游戏,可请几个学生站在门外做迎宾先生或小姐,再请几个同学做嘉宾。每位迎宾者用Hello! What’s your name? 进行发问后,嘉宾须用My name’s….答出自己的名字,方可入内。教室里的其他同学鼓掌并用Welcome! 向他(她)表示欢迎。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区分发音的正、误,培养学生练习听力的能力,养成会听的习惯。在纠正发音时要适度,切不可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3)四人或六人为一个小组,先将学生自制的名卡头饰收集在一起,再由每组的“小老师”通过问What’s your name? 其他同学回答My name’s… 的方式练习,答对的同学拿回自己的头饰戴在头上。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4部分练习。具体教学步骤参考如下:

(1) 教师引导学生猜猜图中人物所说的话。

(2) 教师讲解题目的意思并指导学生做练习的方法。

(3) 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4) 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互相核对答案,再通过给花朵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边,用手蒙住眼睛。教师用手势指定一男一女两位学生,并告诉他们用(打招呼、自我介绍、询问对方姓名及回答)的句型对话,然后由被蒙住眼睛的学生直接说出说话双方人姓名,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扩展到 His/Her name’s …的句型。

教案点评:

本课时学习如何用Whats your name?询问对方的姓名并就询问做相应回答。对于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彼此了解一下英文名字十分必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另一种道别表达See you!是生活常用语,同Goodbye 用法相同,且运用广泛。整个语言点简单,且实用性强。教学过程中强调自然流畅,不要明知故问,使学生觉得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从而降低学习兴趣。趣味操练部分可以发挥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做迎宾先生或小姐的游戏中进一步操练句型,巩固所学。扩展性活动中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将“My names ...”扩展到 His/Her name’s …的句型, 开拓学生英语思维,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

探究活动

看图学单词

看一看,下面的单词你认识几个?哪些是不认识的?问问老师,再将图片与对应单词连线。

看谁做得最快最准。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图中的单词。

建议教师先把该图片印发给学生。

篇4: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对连加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掌握了连加的运算顺序,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并不存在困难。100以内的连加计算是以后学生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并掌握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在学习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根据所给的信息正确列出算式,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加法的含义,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在观察、比较、交流等学习活动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理解连加的运算顺序,并会计算。

难点:算法的多样性及优化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小星星。

篇5: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

4+3+1= 5+7+6=  9+1+4= 6+6+2=

9-6-2= 10+2-3=?  5-2+1=? 8-0-3=

师:先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从左往右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有3个同学在折小星星,每个人折了6个,要求“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师:观察得很细致!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我是用加法列式解答的,算式是6+6+6=18(个)。

板书:6+6+6=18(个)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吗?算式中的3个“6”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1:题目说“每人折了6个”,也就是说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也折了6个,求“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就是把3个“6”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所以列式是6+6+6=18(个)。

师:真聪明!说得真清楚!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用数数的方法解答的。因为有3个同学,每人折6个小星星,那就是6个6个地数3次。1人折了6个,2个人就折了12个,3个人就折了18个。

板书:6个→12个→18个

生3:还可以列表解答。列表方法:

人数

1

2

3

☆数

6

12

18

生4:还可以先画图,再数出结果。

2.总结、比较解答的方法。

师:同学们想了很多解题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1: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简便些。

生2:我喜欢画图、数数的方法,因为它不容易错。

师:解题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是有道理的都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解答方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八”第1、2题。(第2题重点练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练习时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6+6+6=18(个)

6个→12个→18个

人数

1

2

3

☆数

6

12

18

1

篇6:数学《比多少》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比多少》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

教法学法:

利用旧知前一类推引出新知,在通过观察、示范学习新知,最后总结规律巩故新知。

教具准备:

例6主题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对对子(上、下,前、后,左、右,大、小,多、少)。

2、数数1-100

3、比较数的大小。

65>62 99>20

27>25 85>23

89>86 57>8

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引入: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过度:今天看看谁最爱动脑,观察的仔细,老师就奖励他一支铅笔。

二、探究新知

1、观察65比62多,99比20多。都是多,多的程度有什么不同?生……(差距不同)怎样来形容65与62的`差距不大呢?

生……

师:这样比较小的差距,数学上叫做多一些(板书)

师:65比62多一些。让学生试着说27和25、89和86。

师:根据上课时我们对的对子,65比62多一些,反过来怎样说?生试着说一说。62比65少一些(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5和27、86和89。

2、99和20的差距大不大?怎样来形容99与20的差距大呢?

生……

师:这样差距比较大的,数学上叫做多的多(板书),师:99比20多的多。让学生试着说85和23,57和8。

师:99比20多的多,反过来怎样说?生试着说一说(20比90少得多)。(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3和85, 8和57。

3、小结:结合板书,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差距小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差距大时)(板书)

4、看书43页例6,提问:书中是谁和谁比的?怎样比的?红球比蓝球多得多,还可以怎样说?(蓝球比红球少得多)。黄球比蓝球少一些,还可以怎样说?

生:……红球和黄球比呢?这里可以用课件投到屏幕上,让学生回答。

三、多样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43页做一做

2、课件展示基本题练习(略)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举生活中的例子: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室里的课桌数量和讲台数量比,风扇数量和灯棍数量比,学生人数和老师人数比,头发根数和眉毛根数比,老师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比。

2、活动:师:老师上了一节课,累的腰酸背疼,谁来给老师锤锤,指明两个上来锤,要求,记住自己锤的下数,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比较一下,老师给学生锤2下,让学生锤的下数和老师锤的下数比比。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作业:回家举个例子,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思考题:把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四个词分类,并说出分类标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65比62多一些99比20多得多。

少一些少得多。

27 >25 85 >23

89 >86 57 >8

差距小差距大。

篇7:圆的面积的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的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自己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计算公式的过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在硬纸上画一个圆,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把这些近似于等腰小三角形的小纸片按P67的方法拼一拼,课上小组合作探究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和圆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带的可以选做。

知识储备

1、计算下面各题(组内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72 = 92 = 102= 82 = 62 = 52 =

42= 32= 22= 112 = 122= 202=

2、小组合作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组内交流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们在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多数是用( )的方法,即把所学的图形进行分割、拼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用旧知识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仍用这种方法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自主与合作学习

1、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大小由什么决定。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拿出课前把圆分成若干(偶数份)等份剪开后的图形,把这些近似于等腰小三角形的小纸片按P67的方法拼一拼,再思考:

(1)拼成的图形是( ),等分的份数(偶数份)越多,拼出的图形更接近( )形。

(2)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联系?面积呢?(结合拼成的图形组内交流并展示)

3、结合拼摆、推导的过程整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1)从拼摆的图中可以看出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是( ),宽是( )。

(2)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 ( )

所以圆的面积=( )× ( )=( )

(3)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 )。

4、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米,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

分析:已知圆的直径,求面积的方法是先算出圆的( ),再算( ),最后算( )。

列式解答:

(2)一个圆形蓄水池的周长是25。12米,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分析:已知圆的周长,求面积的方法:先算出圆的( ),再算,最后算( )。

列式解答:

达标检测

1、填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偶数份),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 ),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 ),所以圆的面积是()。

(2)用圆规画一个圆,如果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7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周长是( )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要在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里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 )。剩下部分的面积是( )。

2、判断

(1)半径是2㎝的圆,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

(2)半圆面积是它的整个圆面积的一半。 ( )

(3)两个圆的半径之比是1:2,面积之比也是1:2 ( )

(4)圆的周长越长,圆的面积就越大。 ( )

3、解决问题

(1)一只羊栓在草地的木桩上,绳子的长度是4米,这只羊最多可以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

(2)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还剩下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没用?

篇8:Unit 6 At the zoo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Unit 6 At the zoo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形容词tall, short,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Unit 6 At the zoo 第四课时。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词汇。

【教具准备】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

3、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动物园的大挂图。

5、教师和孩子们准备的毛绒玩具。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说一说,演一演A部分Let’s do的歌谣。

2、look and say

教师用手势做出big, small, long, tall等样子,让孩子猜一猜,说一说。

3、choose and say

教师将毛绒玩具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请孩子当前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介绍给同学们,运用上学过的句子:“I have a …. It has long/… nose/….”。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投影一幅动物园的'大挂图(自制,包括许多动物),让孩子结合图说一说。

What can you see? 用自己学过的形容词描述一下上面的动物。引导孩子用成对的词描述看到的动物,引出新词。

2、通过描述图中的动物,引出单词tall short,教师指着图中的长颈鹿和鹿,介绍这个单词,小学英语教案《Unit 6 At the zoo 第四课时》。通过动作比划tall short两个词,引导孩子理解。

3、引导孩子们和老师、同学比一比身高运用上这两个单词。

4、出示课件,让孩子观看课件(关掉声音),根据故事的内容给课件配音。

5、播放课件, 孩子看课件理解含义。

6、孩子分角色跟读。操练新句型(教师注意short tall这两个单词的读音示范)。

7、小组表演、各小组展示。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运用手中的毛绒玩具,先描述一下。(仿照A部分Let’s tall的对话)然后再两个同学比较一下自己手中的玩具,运用tall、short进行描述。

教师投影出示多幅孩子的家庭照片,让孩子根据家庭成员的情况,运用tall, short两个单词进行描述自己的家人。

(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Let’s practice

作该部分的交流活动,让孩子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动物玩具,运用学过的句子,把他们介绍给同学和老师。

2、参观“动物园”

学生把带来的动物玩具摆在桌子上,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动物园”,教师先和个别英语较好的学生用所学的句型示范“参观”,然后鼓励学生两三个人一组参观、评论动物。

【板书设计】

Unit 6 At the zoo

篇9: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

2、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知道“需求”是科学探究的动力和起点。

3、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身边事物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4、能对搜集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类。

5、会从众多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与研究一些成功的案例,希望能以些激发灵感,找到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改进用具”的最佳方法。

教学过程

1、展示学生课前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来的他人的成功案例。

(1)、组织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这时教师应当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展示,最好能够及时地提出一些使学生展示更为充分的建议。“他们的探究过程是怎样的?探究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搜集到的资料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2)、讨论:听过以后,你能对这件发明作品展出几个问题?你还想进一步了解这个科学探究活动的什么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式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2、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分析典型案例“安全雨伞”或“反光防风雨披”的结构特点和探究过程。这一活动非常重要,如果把研究对象的结构特点和探究过程分析透彻,对同学们下面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分析、探究。教师可用展板或板书的形式把学生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分析图表或逻辑分析图放大,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采用多媒休展示的方法。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得到启示。

(2)、讨论与分析在探究过程中使用的发明技法。

这个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认识发明技法,探究发明技法在实际活动中的灵活应用。教材中呈现的发明反法和指导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留给教师的空间却很大。可以设计成:“从小发明作品”中找发明技法,也可以设计或使用发明技法指导学生作品的发明。

在这里教师还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借助一定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手段创造出的新事物和新方法是发明创造(例如我国的四大发明和爱迪生发明电灯……),改进和完善身边物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也是发明创造(例如我们身边同学的小发明“充气雨衣”、防冻水表“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就一定能搞发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品质。还可以通过发明家的发明故事学生体会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遇事多问为什么,并且努力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一定也能成为发明家,从而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树立信心。

4、根据“雨具的缺点”整理表制订探究方案。

(1)、改进相同雨具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探究小组。

(2)、根据“雨具的特点”整理表确定改进意见,明确探究目的。

(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并做好器材准备。

(4)、选择合适的发明技法,商定探究步骤,明确探究目的。

(5)、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探究思路。

各小组探究的问题不尽相同,制订的探究方案也不一定全面,但是,他人成功案例的启发下,可能会有新的感悟。这时如果再开展一个全班同学的“问题互相讲座讨论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各小组共同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就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了,这样制订的探究方案可能会更全面些。

教师可在各组巡回,主要是倾听学生的讨论。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方案的可操作性,如:你们提出的探究方案需要什么器材?要探究多长时间?花多少钱?有没有安全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学生就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学生向教师求助时,教师不可能什么都懂,这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在专题研究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教师应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计划;要检查学生计划的可行性;要提醒学生注意探窘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关注学生的活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要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做法,防止偏见和出现差错;要提醒学生要实事求是,注意结论的可靠性;要引导学生的再认识,对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引导报告自己的收获,等等。

反思与评价:采用课堂随机评价和自我反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充满自心:我也会了!我已做好探究的准备!我也能当小发明家!

篇10: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课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课题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时间

学习目标1. 能听、说、认读单词“learn”,“any”,“problem”和词组“no problem”。

2. 能听懂、会说句子“Can I …?”进行问答练习。

3. 能完成“Let’s try”部分的听力任务。

4.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效率。

学习重难点1. 能听、说、认读单词“learn”,“any”,“problem”和词组“no problem”。

2. 能听懂、会说句子“Can I …?”进行问答练习。

教学难点

词组“no problem”的使用。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课前热身(Warm-up)

1. Free talk

T: Good morning, everyone. Nice to meet you.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Nice to see you, too.

T: How are you today?

Ss: Very well, thanks.

T: What can you do, S1?

S1: I can …

T: Can you …?

S2: Yes, I can. / No, I can’t.

2. 教师播放歌曲“What can you do?”的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大声唱。

二、课前预习(Preview)

1. 教师表演,学生说出相应的单词或词组,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词汇。

2. 全班学生站起来,教师用句型“I can …”说句子,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做错动作或反应迟缓的学生坐下来,几轮游戏后,最后剩下的学生为获胜者,教师给予奖励。

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B. Let’s talk

1. 教学新单词

(1) 教师出示学生上体育课的情景图,师生进行对话,如:

T: What class do they have?

Ss: They have PE class.

T: What do you learn in PE class?

Ss: …

T: Can you do any kung fu?

Ss: Yes, I can. / No, I can’t.

T: (对着作否定回答的学生说) No problem. The PE teacher can help you.

(2) 学习操练“no problem”:教师把生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几遍。

2. 介绍对话情景

T: John’s class are having PE class now. The PE teacher is talking with the children.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ir talking.

3. 第一次播放教学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读,提醒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第二次播放教学录音,学生听完录音后根据对话内容判断下面句子正(T)误(F)。

① The children have PE class in the afternoon.

② John can’t do any kung fu.

③ Oliver can’t do any kung fu.

Answer:

① T

② FX

③ T

第三次播放教学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读,提醒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药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4. 学生拿出人物头饰,同桌合作练习表演对话,然后教师请几对学生上讲台表演,评选出“最佳表演者”,并给予小礼物作为奖励。

四、巩固延伸(Consolidation & Extension)

1. B. Let’s try

(1) 明确听力任务

T: Can Mike do any kung fu?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en you will know.

(2) 第一次播放教学录音,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勾出正确选项。

(3) 第二次播放教学录音,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2. 课堂练习——练一练:

① - Can you do any kung fu? - Yes, I __________.

② - Can you sing English songs? - No, I __________.

③ - Can she dance? - Yes, _________ can.

④ - Can he play basketball? - No, _________ __________.

⑤ - Can your mother cook?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⑥ - Can your brother clean the bedroom?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Summary)

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词汇和句型。

六、布置作业(Homework)

1. 听录音,跟读B. Let’s talk部分内容,并尝试背诵。

2. 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教学反思

篇11:四年级unit1第四课时教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unit1第四课时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重点】

巩固练习本单元所学单词和句型。

【教学难点】

通过故事的学习,达到情感教育。

【教学环节】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做游戏,做练习,巩固本单元所学单词和句型。

2.能够在实际交际中询问和回答有关职业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5分钟)

1.温故知新 复习本单元单词。 复习本单元句型。

2.阅读方法 读课本上的对话,教师创设情景,编造对话。 假设你去参加英语达人秀,填写报名表时,教师询问你的家人的`情况,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已经学过的交际用语。

3.互助释疑 小组内交流自己家庭成员的职业和理想。

三、展示交流(10分钟)

1.请同学上台表演自己的英语达人秀,教师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

2.请同学上台做游戏,一人读,一人画,巩固所学知识。

3.画出自己的理想的职业并做陈述。

四、点拨升华(8分钟)

1.教师放对话录音,学生跟读,纠正读音。

2.指名学生有感情读对话。

五、课堂作业(5分钟)

1.Listen and write their names and job .

2.Read and guess.

篇12: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第四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第四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欣赏《快乐的一天》

2,复习《其多列》,《跳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拍手

二,复习歌曲《其多列》,《跳绳》

三,欣赏《快乐的一天》

1,提问,听老师吹“小鸟”,敲三角铁五下,问:现在是早上几点钟?(五点)

2,第一次听描写早晨的音乐。边听,教师边在黑板上加画,贴上鲜花,树木,草、鸟、太阳…第一遍音乐听完后点题:早晨(师生共同提出)

3,第二次听赏,边听边贴小动物的.图片,师生讨论:这是一个宁静的,还是欢快的早晨,为什么?为乐曲命名《快乐的早晨》

4,第三次听赏,边听边即兴表演。教师启发:清晨,太阳笑了,鸟儿飞了,草儿醒了,花儿开了,小动物都起来了,快乐的早晨我们欢迎你!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学生自己扮演话、草、树、小动物,进行表演。

5,在这样快乐的早晨小学生也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6,听赏《上学去》“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路旁的鲜花张开了笑脸,树上的小鸟在向我们问好,我们心里多高兴呀!”

让学生谈谈上学的感受

听赏

边听边做动作

7,听赏《来学习》

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来到学校,看图,他们在干什么?

讨论

听音乐,感受情绪。

下课了,小朋友做哪些游戏呢?

讨论

你会用动作表演吗?

请小朋友用动作表演(捉迷藏,跳绳,拍球动作)

边听音乐边表演

8,听音乐《做游戏》

9,欣赏《静静睡》

师:愉快的一天过去了,小朋友到了晚上累了,想睡觉了,你会用动作来表演静静地,安静地睡觉吗?

请小朋友表演

音乐师怎样来表现小朋友静静地睡觉地

听音乐

你能边听边做动作吗?

篇13:《游褒禅山记》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解答重点练习并理清课文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弄清叙议如何有机结合。

〖教学步骤

一、总结虚词其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此系远指,指褒禅埋葬之时)

2、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此系近指,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代仆碑)。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前“其”:代词,它(代“穴”)。

后“其”:代词,那些(远指,作“好游者”定语)。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前“其”:代词,它(代后洞)。

后“其”:代词,代游客,此处须用本名,不用现代语代词。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8、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9、既其出——助词,无义。

10、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

11、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12、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二、问题讨论

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试从1、过渡衔接;2、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3、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

提示:

1、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2、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者已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侮”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3、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指定一人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编订的.“前后两部分对照表”,其他同学补充订正。)

三、自学苏轼《石钟山记》,并与《游褒禅山记》比较。

【教学反思】

事实证明:脉络清晰学生就会创造出令人惊异知识的沃土。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积极创造自主学习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当前创新教育实施新课程该改革的需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把大海、蓝天真正的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尽情翱翔吧。

【教学建议】

语文的图表式教学

近一个世纪以来,语文教学经过了几次巨大变革,整个教学观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方式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启发式教学法、因材施教教学法、单元教学法、自学导读法等曾被广大语文教师普遍接受,现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又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时代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但不难看出,高中语文教学在高考的重压之下,步履维艰,改革的步子喊了几十年,变化不是很大,一些旧观念仍在束缚着人们的手脚,满堂灌,机械填鸭、死学死记还常有所见。为高考而教学,整天讲练,还普遍存在。如此高中语文教学,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怎能适应时代社会的需要。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挣脱精神的窒梏,走向一条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新路,这样就必须建立语文立体化教学的新格局。

所谓语文立体化,就是课内课外相连通,书内书外相交融,立体化,多元式,大语文。高中语文教学立体化的提出是时代的挑战,它要求语文教学改革传统的、单一的,较为封闭的教学模式,使语文的教学形势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内容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和实用性。为此,我认为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需要学习去充实,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便是难于超越的语文教科书。我想本文宜图表式教学

5

篇14: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Unit 15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Unit 15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目标语言,来描述并写出有关环保的情况。   2.复习整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进行检测。   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等。   教学设计   复习旧课(Revision):   (1)老师利用多媒体的实物投影,呈现本单元课文中的几幅主要的图画P118,P121,P122等。针对本单元课文里的内容,老师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和语法点。如:针对P118的图画,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T: What kind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学生回答,S: I can see three chimpanzees, two cheetahs, two kangaroos, two manatees, two polar bears and so on.老师再问,T: Can you describe a cheetah and a manatee?   (学生根据图画,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复习了本单元学过的有关动物的名词和形容词。)  (2)老师指着图中的海牛提问: T: Are they endangered animals? Why are they endangered animals? 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通过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保护濒危动物的句子和词汇。)   (3)老师接着上面的话题继续说到,T: Saving endangered animals is one thing we can do for our world. How can we save the planet?同时呈现有关的图片。帮助并引导学生回答Section B 1a中的几个句子。   (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环保的.词组和句子。)   引入新课(Presentation):   老师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呈现3a中的图画,通过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回忆昨天所学的文章的内容,T: What did Amy do? How did she build this house? What are the walls of the house made from? What is the roof made from? What is the fence made from? What are the doors and windows made from? ...从而引出本课写作时将要用到的重要的词组。Be made from, used to be.并把这两个重要的词组呈现在屏幕上。   (这个环节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昨天所学了内容,也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写作(writing):   3b.(1)学生读懂本部分的指示语。   (2)谈论这两幅图画的区别。首先问学生们在第一幅图里能看到什么东西。(a trash can,a pair of pants,a napkin)然后,再谈论第二幅图画,Ask students to find things made from recycled materials from the first picture.(the backpack, the hat, the scarf)   (3)要求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运用“made from”和“used to be”造一个例句。如: His backpack used to be a pair of pants. His backpack is made from a pair of pants.   (4)学生按照要求,完成3b部分的写作。在学生进行写作的同时,老师在教室内四处走动,随时关注学生们的写作情况,并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给予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5)在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老师将抽出几篇作文,借助多媒体投影,在全班同学面前,当场进行展示和点评。让学生们一起来学习作文中好的方面,同时,一起来改正作文中所出现的一些错误。最后,老师进行小结,明确地指出这篇作文应该怎么写,从哪几个方面写,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哪几点(时态,人称,重要句型以及重要的词组等)。 (当场展示和点评学生的作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作文中的优点及作文中所犯的错误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必须强调的是老师在点评作文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   参考范文:   His hat used to be(is made from)a trash can cover. His backpack used to be(is made from)a pair of pants. His scarf used to be(is made from)a napkin.   巩固和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4 Survey(1)要求学生读懂指示语。要求学生说出一些可以循环再利用的物品。如:(paper, glass, aluminum cans, plastic, cardboard...)(2)讲解右边的调查表,确保每个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调查。(3)帮助学生增加一些调查的内容。如:recycle glass, turn off water while washing hair...(4)让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一个示范。(5)要求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分别调查四位同学是否循环再利用过废品,并把调查的结果填在表格中。(6)抽查几位学生,在全班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   巩固练习(Self Check):   Ex1:   (1)学生读被选的单词和词组,确保学生明白每个单词和词组的意思。   (2)让学生按要求填写单词和词组。强调注意词型的变化。   (3)核对答案。老师利用多媒体投影,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修改某一个学生的答案,同时给出正确答案。   (4)让学生根据要求,用所选的单词和词组造句。强调应注意人称、时态、词型的变化以及句子的意思。   (5)用同样的方法来核对答案。   Ex2:   (1)读懂指示语。   (2)要求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一个示范。注意纠正他的语法和语音错误。   (3)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谈论完成以下的对话。   (4)抽查几对学生,在全班展示他们的对话。   作业的布置:(Homework):   1.完成练习中的练习。   2.请以“Recycle Materials”为题写一篇短文。主要内容:请你利用Recycle Materials 设计一套服装或一套房子等,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写成一篇短文,并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图画。    

篇15: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实验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培养: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 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的理解及应用。 探究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利用原子、分子的观点) 【探究新知】 [引入]由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可以看出,用文字表达式写起来很麻烦,而且不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是否可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呢?新的一章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我们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破裂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没有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猜测一下。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演示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结论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演示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结论2]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问题讨论]两个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讨论]①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②蜡烛燃烧后化为乌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③100g 水加热蒸发得到100g 水蒸气,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2.注意: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中的“参加”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②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沉淀、气体等全部的生成物的质量。③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三不变

[练习]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无变化的是__________。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占25g,b有10g,c有5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g,b为21g,并有新物质d。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4.将4.6g某化合物放入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问这种化合物中含有哪几种元素?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小结]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作业]课本p70 1、2

篇16:Food and drink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Food and drink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先锋英语》一年级下学期Unit9 Food and drink第四课时,同学们已经掌握有关食物和饮料的相关单词并能能够较好的实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什么东西的情感意愿交流。所以本节课,我的主要目的是复习提高,让孩子们始终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自觉运用。课后,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我做得比较好。

1.歌曲激趣,比赛激情。本节课,我利用“What do you like?”歌曲导入课堂,既起到了复习旧知的作用,又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充满活力进入英语课堂。接下来的一环给本节课带来了第一个小高潮,我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来进行猜物游戏。教师出示一个大袋子,并告诉孩子们里面装有饮料和食物,看到食物再加上通过比赛的方式,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参与到了游戏中。充分激发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让课堂变得轻松而活跃。孩子们的“话匣子”一经打开,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可以得到锻炼。在孩子孩子们意犹未尽时,我又把孩子们引入了一个静态的环节中,让孩子们用亲切多彩的画笔为自己喜欢的食物着色。这样一静一动,让课堂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孩子们特别喜欢。

2.创设情景,培养孩子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后一个环节是本课的最精彩部分,我创设了两个情景,一个是“生日聚会”场景,一个是“麦当劳”买东西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孩子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我没有生硬的一句一句教,而是让孩子们在观看的同时进行形象地记忆。最后的角色扮演,孩子们的表现让老师都很吃惊,他们真真正地把自己喜欢的与不喜欢的都自然地表达了出来。这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篇17: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开始时利用不同的形式复习乘法口诀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入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在教学新知识,我先让学生观察本单元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引导学生进入例1的学习,让学生观察旗子图,从部分到整体,先解决一共有多少面旗子,再由整体到部分,56面旗子,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56面旗子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学生提出问题后再分别列式解答,然后让学生思考计算除法过程中的发现,体会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三个算式以及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练习和回顾总结,使学生深化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篇18: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课堂的'完整性

在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为了把第三单元没处理的内容结尾,我在上新课之前先是处理了73页的语音,然后把《同步》上的shelfcheck边核对答案边讲解,之后,我把单词听写了一下,这就得用了二十多分钟。余下的二十几分钟,匆匆忙忙的赶新课,课前以为Whereis/are…?句型非常简单,结果并不是预想的那样,有的学生连No,itisn’t.都不会读,所以一节课仅仅是上了1a-1c还是效果不好。感觉一节课学生光是忙着按照老师的要求翻书,一会是73页,一会是《同步》,一会是词汇表,一会是19页,一节课下来,学生翻书翻的累,我也因为课堂效果差而非常自责。

第二节课是在七。三,我舍去了语音和第三单元的《同步》,按照一节完整的课进行,教学的思路清晰,层次条理,学生在学习时状态自然,没有上一节课的手忙脚乱,且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要求,无论是对话训练还是对话表演,学生的大都能积极的表现,且能有一些时间来做《同步》的课堂练习。

通过两节课的比较,感觉到平时课堂上没处理完的部分练习可以用单独的时间去处理,而不是为了上一节课的完整,在下一节新课之前匆匆结尾,那将是一节支离破碎的课,效果可想而知。

篇19:第四单元第五课时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1、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较轻松地掌握了三位数连续退位(十位是0)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2、练习形式力求多样,充分利用好教材。、老师在备课时,把课堂教学的每个时间段都要把握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处理算理算法的难点时,老师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并能适时引导,突破了难点。

不足之处:

1、学生自主探究时老师放得不够开,占用时间长,导致验算与估算的时间不够用。

2、学生在总结算法时,语言不够精练,老师没能适时引导。

篇20: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Unit2 My schoolbag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示范不够到位,备课对活动语言的组织不够深入,导致学生不理解意图,以至于尴尬冷场。另外老师上课表达同种言语时的.语气语调和身体语言也非常重要。想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激情来学习,还得把自己的激情也调动起来,影响学生,感染他们。这一点我自己知道却也没做好,结果学生整节课都比较沉闷。气氛一度紧张。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以后需要好好在这方面下工夫。

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聋校语文第八册第7-8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聋校语文第六册第16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第四册语文教案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24课

灵芝镇中心小学两栏式备课教案设计:恐龙的灭绝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灵芝镇中心小学两栏式备课教案设计)

《Unit3Isthisyourskirt》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Unit3Isthisyourskirt》第四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Unit3Isthisyourskirt》第四课时教学设计(精选20篇)】相关文章:

我不是最弱心(灵芝镇中心小学两栏式备课教案设计)2022-08-11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2022-11-06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品读人物情怀2022-10-17

第四单元第1课时教学反思2023-12-21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师教学计划2022-05-06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2023-06-08

聋校语文第六册13课教案2023-03-09

到海边去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023-04-04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计划2023-08-30

初中生物教学计划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