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目的

时间:2024-03-22 07:26:48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学设计的目的(整理19篇)由网友“techabl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教学设计的目的

篇1:口 耳 目(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 口 耳 目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竖、撇、捺”3种笔画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

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电子课件 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在拼音的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现在看看你们还认识吗

出示拼音词卡,按以下几类出示

1、单韵母拼读音节:qi che ma lu

2、复韵母拼读音节:hu die kong que

3、整体认读音节:yin yue yun che

4、三拼音节:xiao qiao yuan quan

二、谈话导入

学会了拼音,我们就会在识字王国里认识更多的汉字。在识字王国里,同学们认识的“字”朋友可不少了,还叫的出这几位老朋友的名字吗?学生开火车认读:鱼 飞 雨 风 土 云 马 牛 山 水 下 大 田(出示生字卡片,把拼音折下去)

导入新课: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的等着

跟小朋友们见面呢,瞧,它们来了。(课件出示12个生字及彩图)

三、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意图:图文结合、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你觉得怎么有趣?

2、[意图:了解学情]在这些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能说说你是从哪认识的吗?(学生可能会说:在前面学习的儿歌里读过、电视上、路牌上、广告上等等)

3、小结:同学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字记得更牢,有信心吗?

四、新课

1、引导学生怎样认识“口”(课件出示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这是很多很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写的字,用来表示嘴,看一看它的样子象不象一张嘴?其实,在古时候,“口”和“嘴”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口”专指人的嘴,“嘴”是指鸟兽的嘴,后来,“口”和“嘴”表示的意思相同了。[意图:简单介绍象形字“口”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现在,“口”字就变成了这样(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个字?(图-象形字-汉字)

2、还有11位新朋友等着你去认识,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它们好吗?(新朋友都认识了就坐好)

3、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派一名代表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学习这个字

4、引导学生边顺口溜记住容易忽略的笔画:“鸟”: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撇要看清;“兔”: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

(看图说话时,引导学生用对量词:一棵、一只……)

课中休息

五、巩固练习:

1、这12个新朋友都认识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P46,边看图边看字

读一读是不是都认识了。同桌互相考一考(带图、带音节识字)

2、看来同学们认识的不错,谁愿意让老师来考一考?(出示生字卡片带音节)(逐个读)你们发现了吗,这里面有些字样子很相象(出示字卡进行比较)“口-日 目-日”你怎么记住它们?还有两个字“目-木”它们哪一样?怎么记忆?(无图带音节识字)

3、同学们学的很好,没有考住大家,老师把难度加大,考考你们,怕被考住吗?(出示字卡)(无图无音节识字)(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读的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又整齐)(字卡打乱顺序)(用游戏中的生字卡,游戏时再发)

六、游戏

黑板上贴出图,学生手里有的拿拼音 有的拿生字 做找朋友的游戏 先请拿生字的同学贴在相应的图下 再请拿拼音的同学贴在生字上

七、扩展识字

书P48 “我会连”

[口 耳 目(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带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的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知识和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要通过知识与技能来体现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篇3:带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

教学中三维目标

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教学目标的设计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具体在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数学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过程,发展数学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数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希望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等问题,但并不等于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仍是重要的目标,而且“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不可能单独操作的,必须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活动中才能实现,而且,忽视数学知识与技能将会丧失数学的课程地位和存在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其中既包括“教”的方法、“学”的方法,还包括师生行为活动的顺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已从“教法”转向“学法”,即如何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如何学会学习。

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教学的基本顺序由传统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就是通过自学、讨论先解决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内容,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内容进行指导。

(2)合作学习是相对于“孤立学习”的方式,是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原则是: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产生积极而直接的互动、共同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互助合作、提高效率。美术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交流学习等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完成。

(3)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的方式。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和思考、设计或创作、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学习过程的表述要意义确切,语言简洁,次序清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学生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

教学目标的设计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具体在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数学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过程,发展数学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数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希望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等问题,但并不等于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仍是重要的目标,而且“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不可能单独操作的,必须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活动中才能实现,而且,忽视数学知识与技能将会丧失数学的课程地位和存在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其中既包括“教”的方法、“学”的方法,还包括师生行为活动的顺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已从“教法”转向“学法”,即如何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如何学会学习。

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教学的基本顺序由传统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就是通过自学、讨论先解决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内容,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内容进行指导。

(2)合作学习是相对于“孤立学习”的方式,是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原则是: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产生积极而直接的互动、共同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互助合作、提高效率。美术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交流学习等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完成。

(3)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的方式。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和思考、设计或创作、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学习过程的表述要意义确切,语言简洁,次序清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学生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学生能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篇4:带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

三维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中职的特征,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三部分。具体如下: 识记:是什么? 理解:为什么? 运用:怎么做?

与布卢姆教学目标对应层次

认知 动作技能 情感

识 记 知识 知觉 接受

理 解 领会 有指导的反应 反应

运用一 应用 复杂外显反应 价值化

运用二 价值性格化

护理教学 目标层次

布鲁姆教学目标层次与教学目标常用动词表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常用词

教学目标层次

常用的动词

知道(识记)

列举、说出、背诵、复述、认出、标明、陈述、写出、默出、排列、回忆、辨认、描述、指明、为...下定义、写出...的名称

举例:正确说出影响人需要满足的主要因素

领会(理解) 用自己语言解释、叙述、比较、区别、举例说明、摘要、归纳、转换、分类、鉴别、选择、改写

举例:比较干热消毒与湿热消毒,正确说出两者之间异同点 应用(运用) 计算、发现、修改、制定...方案、订出...计划、运用、阐述

举例:能运用所学公式,正确计算不同氧浓度的每分钟氧流量分析(运用) 分类、对照、检查、评析、分析、评价、综合(运用) 设计、编写、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 评价(运用) 比较、判断、论证、评定、鉴别

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常用词

依次、按顺序、正确、准确、连贯、在…多少分钟内、误差小于、一次成功、步骤正确、协调、无多余动作 例如:能正确测量血压,误差小于4mmHg

能正确依次装卸氧气表

能正确完成皮内注射操作,做到步骤正确,动作连贯协调,进针角度、深度、药量三准确

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常用词

接受(识记) 接受、觉察、默认、认可、参加、顺从、参与、注意、听讲、知道、看出、选择、赞同、容忍

举例:能参加周日义诊活动 能执行整体护理的工作程序 反应(理解) 选择、表示、赞成、反对、拒绝、请求、提出、同意、纠正、尝试、模仿、听从、陈述、回答、完成、遵守、记录、帮助、表现、欢呼、称赞

举例:赞成开展社区保健活动

请求老师提供更多的整体护理学习资料

评价(理解) 接受、承认、决定、影响、支持、区别、认证、判断、解释、评价 爱好(运用) 专注、主动、驳斥、渴望、坚持、评价

举例:渴望参加社区护理活动

主动与他人讨论整体护理的实践意义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运用)习惯、指导、判断、保持、养成、自觉、探索、贡献、创造、固守、修正、拒绝、要求、抵制、贯彻、正视、改变

举例:自觉运用整体护理观指导自己的护理服务行为 在护理工作中始终保持热情和蔼的态度

篇5:带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开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探讨

张微

在高一下学期我有幸上了一次文言文公开课,在教案的设计中,首先是要确立好本篇文章的文言文教学目标。而根据新课程改革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明确知晓教学目标主要有三部分构成:1、知识与技能。着眼于学生对人类已有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过程与方法。着眼于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和内心体验,对学习方法有所感悟,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着眼于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语文课程目标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下面我将以高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设计为例讲述自己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三维目标的内涵以及其实践要领。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一年级必修四中一篇重要的文言文选文,文章内容围绕了“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循序展开,对于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文言文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文言功底就在于对文本中实词、虚词都有一定了解,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知识,而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中除却课本内容改革,更多是教法和学法的变革,所以此时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在高中阶段形成一个系统性知识,并且开展真正有意义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本篇课文的三维目标严谨地设置,以保证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中可以有所收获,成为自己的知识。下面我将展示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例如:通假字予、质、不、庭、宾、孰。一词多义负、使等。

2、抓关键词句,掌握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强调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并不是说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地位下降,恰恰相反知识与能力目标可以说是一种当堂评测的结果性目标。这里的知识不光包括学科知识(《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文言知识),还有意会知识(比如学生字里行间获得的主人公性格特征)。能力更多程度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比如 本篇文言文里面众多一词多义的字词靠的就是同学们对以往接触到的字词一种推断和总结。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从把握故事情节入手,初步感知文意;

2、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3、初步了解《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为了为了达到某种学习结果,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里面包括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讨。而小组合作探究是设计一个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而本篇文章的学习由于篇幅较长、内容多,所以主要是小组的合作讨论,因此我选择一种新的方式———找出文段中的对比手法运用的主要情形,以其为文本的切入点,借此疏通文章故事情节,又在对比中窥探出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对比也能领悟到人物的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这样进行概括后便于学生形成逆向性思维,在写作中学会用这些手法将人物刻画地栩栩如生。我觉得此次授课是我对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最为透彻的一次,也是运用行之有效的突破性进展,因为真正获得了方法的实践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会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共同的爱国情操。

在教学中,我首先是带领学生仔细读文中蔺相如相应片段,一起进行人物概括,再补充古人良好品德的事迹例如“五尺巷”的故事,最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想,其实情感的目标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最末尾,在前面文段的带动理解中,可以只言片语地透露出作者所塑造人物的高尚爱国热情,虽然爱国之情也许对于学生来说勾不起他们的兴趣,但是他身上拥有的宽容品质确实还是值得学生品评。

这样在文言文这次目标的确立我做到了三个目标并举,而且很好将目标落实,不光加强学生的知识性能力还开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是很好的一次实践。

篇6:带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

五、布置作业第 22 课时一、复述课文导入新课二、研读与赏析1、作者用五幅美景描绘春天,你喜欢哪一幅?并说说为什么?(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春草图读这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1)正面描写。先从情态上写,抓住了“钻”和“偷偷地”两个词语。钻: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

识,有了情感。再从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长势:满是的,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1)侧面描写。孩子嬉戏;写春草的可爱。春花图(1)作者笔下的春花有什么特点?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2)再次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3)是什么引来了蜜蜂、蝴蝶?“闹”、“飞”有什么作用?是“花里带着甜味儿“招来了蜜蜂、蝴蝶。“闹”、“飞”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4)这一自然段中哪几句是正面描写,哪几句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这几句是正面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蜜蜂闹,蝴蝶飞几句是侧面描写,衬托出事物的特点。(5)再读“春花图”。春风图(1)读这一自然段。(2)春风的特点是什么?找出关键词。柔和(不寒、抚摸)芳香(泥草、花香)和悦(鸟鸣、轻风流水、笛声)(3)说说第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引用、比喻、拟人(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4)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从触觉、嗅觉、听觉三方面来写,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5)如何给这一自然段分层。春雨图(1)读这一自然段。(2)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先从正面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其多、细、密的特点。再从侧面写了“树叶小草”和“景”两个画面,衬托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3)再读“春雨图”。迎春图(!)读这一自然段(2)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

一幅由景及人,人们都在做什么?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人人迎春: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表现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美好的生活憧憬2、①“颂春”中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各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像娃娃——“新” (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像小姑娘——“美” (百花争艳,景色动人)像青年——“力” (春天充满活力)②三个比喻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其顺序不能颠倒。独立成段,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3.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美以及作者寄予的感情。三、小结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四、课堂练习1.朱自清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你是否也跃跃欲试了?请仿照课文中“春天象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段话或以《春天来了》为题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2.你能说出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吗?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⑤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五、课后作业用自己擅长的形式描绘春天。(图画、照片、诗歌、散文等)六、教学后记

篇7:带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是最直接、最基本的目标,是完成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的直接的短期的目标,体现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等方面;“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理念中新修订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要求和落实,运动参与是前提和保证,在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学会方法,学会学习,这是体育教学形式之外的隐形东西,即体育教学不但要有型更要有神,这应该是体育教学的“灵魂”,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更需要体育教师去有意去用心和用功的地方,这也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上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最高层面的目标,主要体现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与激发兴趣,培养意识和习惯有关,在用心做好“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最高目标才有可能,健康第一的终极目标才会水到渠成。

篇8:带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

落实三维目标 ,构建长效课堂

——浅议小学数学三维目标之落实

【摘 要】:在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能否实现“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事关新课程改革的成败。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人教教材的要求和特点,总结了几点看法:首先要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理清关系;其次要关注学生生活情感,促进孩子们健康和谐发展;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另外还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三维”目标 情感体验

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载体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我们实施三维目标必须强调它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同样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所以,我们说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三个目标。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实现三维目标是既要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此,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三维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分析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是学生被动性学习、适应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封闭性学习、强制性学习的现象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在“开放”的理念“指导”下,不顾班级授课制的现实,一味追求不符合实际的所谓“开放”,造成课堂教离于学生发展之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从而造成在实施的层面上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课程改革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因此,如何在数学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对数学教学三维目学中的目标定位严重偏离数学教学要求。究其原因是这些教师形而上学地理解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把三维目标人为地进行“肢解”,造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标的三个方面在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1、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 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过程性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

(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下面我来谈谈个人认识:

[现象一] : 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

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贴标签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然而在“热闹”之余,为何在教学质量上事与愿违?

[现象二] : 课程改革在我县正式实施已近两年,但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表现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的倾向。看其教学设计,难见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表述;观其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往往看不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缺乏理性的总结归纳,很多课堂上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检测时,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往往达不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少教师由此深感困惑:我在教学中如此尽力地体现新课程理念,

统模式,学生主要通过听讲或简单的问答去接受知识。一节课下来,除了被动接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其他方面鲜有收获。 [反思]:产生以上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是教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把握失当;三是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没有得到落实。

“现象一”暴露出对知识技能目标的忽视,导致教学只有热闹的过程,学生没有掌握后继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若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对策]

识与基本技能,是一种华而不实、无果而终的教学;“现象二”则反映出教学中过程性目标的缺失,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严重受限。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当前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两个极端,它们都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正常轨道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 1、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

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过程性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

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

二、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就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本课含有以下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首先,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现以实例说明:

这两个教学内容显然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具体的目标。第2、3条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第

显然,此教学目标避免了前面所述两种现象中目标缺失不全的弊端,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前面确立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以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2、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

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3、动手实践,完成转化。让学生通过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完成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延高剪开”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 4、引导学生通过

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兴趣、知识、记忆、情感、感知、反省、行动、平衡、摄动、重建、迁移等组建而成的循环过程。正因为这样,数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不只是要求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它还应当包括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思维水平、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数学思考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要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做到知能协调——因为要使数学知识和技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理性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才能实现;做到知情统一——因为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数学,就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做到情理结合——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理性的音乐,而要重视研究学生获取与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思维过程,首先要激发学生乐于思考问题的情感。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行为的参与,其学习数学知识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如果没有情感行为的参与,其数学学习活动也不能很好地维持。当然,我们既要反对不顾学生的感受而一味地追求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只将数学知识略)多样化还需要有一种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作为学习、指导的重点内容,教师应有责任去引导比较和评价。另外,我们还应防止实施“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过程中如下现象的发生:数学课堂教学有情境而没有学生的活动,或有活动而没有数学味,或者是有数学活动而缺乏有效的体验。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但在具体的每一课时的实施中可能也会有所侧重,尤其是对“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而言。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目标,也不能把有机的整体割裂为一个一个单纯的目标,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上,让三者水乳交融。

带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

篇9:我看“教学目标的设计”

盛玉珍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安排教学进程。因此,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课堂的“指路明灯”,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精心确定好教学目标。然而,目前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却走入误区,主要反映出几个问题:

1、照抄教参。这部分教师对教材没有仔细的分析,以教参为本,照本宣科。

2、照搬课件。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教师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网络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不幸的是使教师愈加依赖网上现成的教案和课件,直接下载,直接搬进课堂,而对教材失去研究的能力,也让学生失去了新鲜的知识。

3、目标不明确。教师完全凭着自己对教材的粗理解,随意制定教学目标,而这样的目标往往没有价值。

4、没有目标。教师完全凭经验,走感觉,任性洒脱随意发挥,很难让学生有收获。

那么,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计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围绕课标进行

我们要充分解读课标,从而明确所讲内容要达到的范围和程度。否则,我们教学时要么信马由缰,要么钻进死胡同,要么浅尝辄止,要么深不符实。

2、围绕教材进行

教师要通读、熟读、精读教材,明确教材的丰富内容和深刻主旨,才能让自己确定教什么。

3、围绕重难点进行

我们在新授课中往往会犯一个通病,就是将课文的多个知识点在一堂课中全部呈现,这就是“面面俱到”, 一味求全,惟恐遗漏了一点。如果我们平均使力,每个都讲,那么学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我们应该以是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

4、围绕学情进行

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认知水平、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从而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是具有策略性的和可操作性的,是有价值的目标,才能够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不断地求索,()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狠下功夫,使之明确有效,给课堂带来更高的效率,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收获。

第四组  四安中学  盛玉珍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安排教学进程。因此,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课堂的“指路明灯”,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精心确定好教学目标。然而,目前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却走入误区,主要反映出几个问题:

1、照抄教参。这部分教师对教材没有仔细的分析,以教参为本,照本宣科。

2、照搬课件。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教师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网络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不幸的是使教师愈加依赖网上现成的教案和课件,直接下载,直接搬进课堂,而对教材失去研究的能力,也让学生失去了新鲜的知识。

3、目标不明确。教师完全凭着自己对教材的粗理解,随意制定教学目标,而这样的目标往往没有价值。

4、没有目标。教师完全凭经验,走感觉,任性洒脱随意发挥,很难让学生有收获。

那么,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计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围绕课标进行

我们要充分解读课标,从而明确所讲内容要达到的范围和程度。否则,我们教学时要么信马由缰,要么钻进死胡同,要么浅尝辄止,要么深不符实。

2、围绕教材进行

教师要通读、熟读、精读教材,明确教材的丰富内容和深刻主旨,才能让自己确定教什么。

3、围绕重难点进行

我们在新授课中往往会犯一个通病,就是将课文的多个知识点在一堂课中全部呈现,这就是“面面俱到”, 一味求全,惟恐遗漏了一点。如果我们平均使力,每个都讲,那么学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我们应该以是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

4、围绕学情进行

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认知水平、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从而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是具有策略性的和可操作性的,是有价值的目标,才能够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不断地求索,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狠下功夫,使之明确有效,给课堂带来更高的效率,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收获。

篇10: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  汤国平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这里的学习目标是指三维目标。关于对目标的分类等,这里不作研究,只是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和理解及其对三维目标的表达与实施作些探索。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三维目标表示如下图:

一、 设计三维目标的依据

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笔者以为,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 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

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

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

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

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

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伸点。

(二)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十知道”:

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

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

七是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

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

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

一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

二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

三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

四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

五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加以深究。

(一) 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分为“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过程。

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

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通过学习,掌握商不变性质的探究过程。

 通过学习,理解三角形概念形成的概括过程。

 通过学习,学会××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 通过学习,理解××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

 通过学习,掌握××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等。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目标表达举例:

 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 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目前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不同,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应该培养什么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方面的发展。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三、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教学行为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行为:一是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的呈示行为;二是着眼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对话行为;三是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行为。现在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要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 在教学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引导不是主宰,而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行为可表现为:创设情境引导;组织讨论引导;自身示范引导;实验演示引导;问题尝试引导;悬念激疑引导;以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等。

帮助不是包办,而是服务,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二)在师生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要尊重六种“特殊”的学生:一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三是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四是有过错和缺点的学生;五是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六是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在“对话”中,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要注意人格引领,注意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心理换位,注意尊重人格,精神指导。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对待自我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反思与改进。

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课堂上教师行为还应表现为“五要”。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做到引导、帮助、尊重、赞赏、反思、改进之外,还要做到“五要”:

1、要注意“调控”

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虑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

2、 要善处“生成”

在学习过程中,当课堂现场出现了新情况,当学习主体创造出新情境,当自然生成的教育时机冲击预案的时候,教师要打破按预案实施的思维定势,能够凭借教育机智从预案中超越出来,顺应并推动新的态势有效发展,做到预设性和生成性因势融合,做到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融合达成,力争取得最佳效果。

3、 要开发“资源”

所谓“资源”是指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教学材料,支持系统,环境和人际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落实“三维目标”,教材文本不是课堂教与学的唯一资源,而必须用教材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教与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过程,认知方式,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符合学生原有经验的教育素材进行教与学。只有这样,在课堂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会变成可能。这种基础课校本化的资源,应包括: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等。

4、 要巧用“媒体”

“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电子教学媒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要求每节课都用,要用得巧妙和得当,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信息技术进入学科教学课堂,它会使学习过程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很多,如问题切入策略,“技术”融入策略,创设情境策略,搭建支架策略等。

5、要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落实三维目标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

主要参考文献:

吕文模:课堂教学中引导创新策略研究 创造教育    第一期

钟海青:走向高效能的教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月

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6月

陈玉琨等:课程与课堂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月

刁荣普等:教育从关注细节开始       人民教育           24期

屠宠华:三维目标在科学探究中整合   小学各科教与学     20第7期

周玉芬:“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探索  现代教育技术  20第1期

(本文发表于第9期《上海教育科研》)

篇11: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论文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依据

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笔者以为,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 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

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

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

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

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

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伸点。

(二)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十知道”:

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

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

七是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

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

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

一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

二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

三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

四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

五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加以深究。

(一) 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分为“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过程。

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商不变性质的探究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三角形概念形成的概括过程。

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xx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等。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目前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不同,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应该培养什么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方面的发展。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三、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教学行为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行为:一是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的呈示行为;二是着眼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对话行为;三是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行为。现在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要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 在教学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引导不是主宰,而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行为可表现为:创设情境引导;组织讨论引导;自身示范引导;实验演示引导;问题尝试引导;悬念激疑引导;以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等。

帮助不是包办,而是服务,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二)在师生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要尊重六种“特殊”的学生:一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三是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四是有过错和缺点的学生;五是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六是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在“对话”中,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要注意人格引领,注意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心理换位,注意尊重人格,精神指导。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对待自我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反思与改进。

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课堂上教师行为还应表现为“五要”。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做到引导、帮助、尊重、赞赏、反思、改进之外,还要做到“五要”:

1、要注意“调控”

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虑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

2、要善处“生成”

在学习过程中,当课堂现场出现了新情况,当学习主体创造出新情境,当自然生成的教育时机冲击预案的时候,教师要打破按预案实施的思维定势,能够凭借教育机智从预案中超越出来,顺应并推动新的态势有效发展,做到预设性和生成性因势融合,做到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融合达成,力争取得最佳效果。

3、要开发“资源”

所谓“资源”是指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教学材料,支持系统,环境和人际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落实“三维目标”,教材文本不是课堂教与学的唯一资源,而必须用教材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教与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过程,认知方式,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符合学生原有经验的教育素材进行教与学。只有这样,在课堂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会变成可能。这种基础课校本化的资源,应包括: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等。

4、要巧用“媒体”

“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电子教学媒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要求每节课都用,要用得巧妙和得当,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信息技术进入学科教学课堂,它会使学习过程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很多,如问题切入策略,“技术”融入策略,创设情境策略,搭建支架策略等。

5、要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落实三维目标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

篇12: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论文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确立了三维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知识与能力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桥梁,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如何转变观念,理解内涵,到能够理清关系,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科学课程教学中对三维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简要分析,目的在于更好的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确立恰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促进三维目标的融合,为以后的课程目标制定与落实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三维目标;融合

前言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升,在课堂上提倡启发式以及讨论式教学,这样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培养目标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在对科学教育本质的认识上,更进一步飞跃。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设计合理的三维目标,才能够使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基本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教学目标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对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三个维度的巧妙整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来优化教学过程,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氛围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进一步养成有现代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等。

一、正确把握三维教学目标,坚持教学目标具体化

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教学研究,吃透深层含义,所谓“知识与技能”就是指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课程结束后应该培养的能力,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融合就在于,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而最终获取的知识与技能也就越多,这样形成一整套良性的连锁反应,有助于学生的提高。

“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吸收、获得新知识的载体。在平时要求学生要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指导学生明白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高效率的学习最直接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的全过程的有效参与,而学生参与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情感有着直接关系,这样就将学生对学习的爱好与学习动机、自信心和意志等联系到一起,进而得到了“三维教学目标”中各个方面都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特别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以及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与宽度等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在教师日常的课堂和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授课方式、课程设计等,逐渐渗透到学生心中。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善于把握学生动向,并能够调控气氛。语言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个载体,教师的语言枯燥,会使课堂上没有生气,而教师语言风趣幽默则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设机关,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感,并能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学习。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前提。总之,“三维目标教学”中的三维是一体的,是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具体化,主要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有明确要求,即要让学生每节课学会什么?掌握什么知识?理解什么道理?达到什么要求?以致形成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上,教师要密切注意和慎重培养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技巧和方法,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与课外学习的时候,教师如何去组织和管理?如何在学生发现问题时帮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通过直接、有效的方法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而在情感、态度和学生的价值观等方面,需要教师及时感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受到熏陶、感染所表现出的情感变化,和态度变化,引导和启发学生逐步形成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以科学课堂教学为例,例如在讲授“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部分科学教学分内容时,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1)知识、技能掌握: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燃料对人类生活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分析这些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过程与方法的引导:通过课堂实践对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探究问题的本质,利用所学知识尝试着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锻炼通过实验收集证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通过实践谈论,分析使用燃料对环境所产生的有害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新燃料的选择,并大胆探索今后燃料的'发展方向,使学生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以及环保意识、节约能源意识。

二、合理组织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实施,都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顺理成章的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而是经过教师合理组织、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手和合作者。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在科学课堂讲授科学知识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善于根据实验环境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并始终营造出一种轻快、积极氛围,要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善于利用生动形象的体验形式,来引导学生设计好整个学习活动,并要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学生的认知活动健康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根据三维教学目标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课本内容做出适当取舍,大胆调整和必要补充,要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从科学课堂走进生活,面向社会,以此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培养其科学思想精神以及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更好的记忆知识,运用知识。另外,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拨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只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且坚持教学过程实践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情景很多,如事实情景,包括科学史实、农业问题、社会热点、工日常生活等有关的事实和材料,例如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对学生进行环境污染与保护的教育,结合“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温室效应”的利与弊的教育等;还有实验情景,在课堂上利用科学实验,创设多种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发性的实验教学情景,利用科学式样的趣味性,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例如讲解“大气压力”一节时,给学生提供多中实验情景:

(1)覆杯实验。(问题:为什么半杯水,满杯水硬纸片都不会掉下来?)

(2)用吸管吸牛奶,吸完后牛奶包装盒变瘪。(问题:包装盒为什么瘪了?)

(3)吸盘挂钩能吸附在黑板上。(问题:吸盘挂钩为什么能吸附在黑板上?)

(4)针筒能吸进水,并且吸进水后水不会流出来。(问题:为什么针筒能吸进水,并且吸进水后水不会流出来?)

此外还可利用经验情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社会经验,首先可应用于某一新内容的引入或者某一新问题的分析、解释和应用,例如结合“水的净化”对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的教育。通过情景设置,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在情景创设时要确定明确的三维目标,同时还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其所蕴含的知识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进行有效化的科学课堂教学就是要经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科学课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科学素养得到培养,并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如何认真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突出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途径。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性发挥出他们的潜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拥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结构设计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奇妙的空气”的教学设计思路:首先,由教师引导进入主题,要求学生自己总结,说出几条空气的物理性质,然后要求学生用身边的生活实例说明空气的存在。然后通过人类的生存需要,引入氧气以及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及相关问题,并在简单介绍实验装置(拉瓦锡实验)和原理,要求学生分组自由讨论,设计实验求出空气中氧气含量,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各样的设计方案,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对实验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确定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此,教师应从组成教学结构的几个环节加以注意,循循善诱,有效备课和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持逻辑严密,课后及时巩固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

(2)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三维目标的融合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堂教学,更关注教与学的融合过程。学生的体验是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是伴随着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之中,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就要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能力。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知识与技能将仅仅停留于记忆性层面,不利于消化吸收,学生很难有对方法的感知,也不会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科学课程中的体验可以是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或社会实践,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实验、观看录像资料等等。

(3)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无论教案设计有多么的理想,重要的还是课堂实践,就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而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独立思考则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贵在理解和想清道理,如果只有教师的讲解而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就不可能真正深入地想清楚其中的道理。此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总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并不应是标签式的,而是应该体现在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生活和人生认识的全面。教师要适时地抓住学生的即时体验和课外体验,激发和提升学生的认识。即引导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会方法,培养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将三维目标的统一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施建平.用情境抓住学生的眼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

[3]刘敬华,张飒.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化学教育.

[4]余小强.浅谈化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教职天地.

[5]王丽萍,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初探,课程·教材·教法.,9:70-73.

篇13: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论文

摘要: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唯有如此,才能强化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教材开发;三维目标;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改强调,要按照三维目标实施高中物理教学,但实际情况往往顾此失彼,甚至有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依然重知识轻过程,此类教学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应予以纠正。如何依托三维目标进一步优化高中物理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策略谈点体会。

一、发掘教学内容的价值,提升教材利用效率

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教学,需要以多样化的教学素材为载体。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二次开发,充分提炼教材的隐性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开发者的身份,从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以教材为参照,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其中诸如“实验”、“演示”、“做一做”、“科学漫步”等栏目,都是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化设计,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对此类教学资源灵活取舍、适当增删,并结合强大的互联网功能,对有关内容进行完善,使教学过程能够体现三维目标。例如,“电动势”的教材开发。人教版教材对应章节后段有三个栏目:“说一说”、“科学漫步”和“做一做”。对这三个栏目,教师可以进行深层面的开发,提升其教育价值。

(1)“说一说”的设计意图

在于引导学生再次理解电动势的.定义方法,属于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点,让学生回忆还有哪些物理量的定义也是源于比值定义法,并说明此类定义方式的表述有什么特点,强化学生相关方法的养成;

(2)“科学漫步”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

电池,属于STS教育的范畴。一方面,教师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研读,从而了解电池的一般分类和具体参数;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当前电池的污染问题,搜集有关含汞电池危害性的资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做一做”是一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常用的可充电电池进行一项调查,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对此,教师要进行鼓励和引导,提供学生所需的帮助,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建议。通过这样的教材处理,学生所掌握的就不仅仅是几个枯燥的概念,他们得到多个维度的能力培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高效认知

怎样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提升物理思维,养成科学方法呢?主要的呈现方式有:探究式、讨论式和讲授式等。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多种方式相互交融,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以与之匹配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应该从学生易于接受的角度出发,结合物理知识的特点,时而引导探究,时而引发讨论,时而进行讲解,充分渗透三维目标。例如,“涡流”的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本节内容以实验引入:将电磁炉摆放在实物展台上,将盛有适量清水的两个玻璃容器放在上面,在其中一只容器中放入一块金属片。引导学生思考:电源开动后,会有什么现象?开启电源,没有金属片的容器未曾发生任何变动,有金属片的容器中的水逐渐变热。通过实物投影,金属片周边不断有气泡上升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水被加热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结合讨论并猜想:通过对比,原因肯定在金属片身上。教师追问:金属片为什么有如此功能?金属片怎么会发热呢?能量从何而来?电磁炉正常工作时,是电磁炉自身在发热吗?如果不是,它所消耗的能量以何种方式发生转移?学生讨论并完善猜想:金属片的发热是源于其中的电流,就像一般的电热丝一样;电磁炉,顾名思义,其能量的转移方式应该与磁场有关。一步步的猜想,逐渐逼近电磁炉工作的原理,也就逐渐切入本节课的主题———“涡流”。

三、整合实验课件,促进学生融入课堂

现代物理教育理念认为,多样化运用教学手段,可将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以实验、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例如,“尖端放电”的教学设计。笔者的实验设计:图1所示为一张经压制形成的凹凸不平的金属薄片,并在相应位置贴上纸片,将范式感应起电机与金属片相连。摇动手柄后,发现凸起处的纸片会竖起来,平的地方的纸片略有起身,凹处的纸片几乎不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纸片竖起的原因,说明金属片上电荷分布的特点。

总之,以实验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表现力、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篇14:历史教学中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的反思

关于历史教学中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备课时,教师要依据新历史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有效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1、注重三维目标的设计。

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与有效性教学的关系如下: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核心;把握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三者不可偏废。分割了就不是那个完整的“整体”了,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整体”意义。是否全面、整体地落实三维目标,是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一堂课有效与否的重要标准,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2、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及发展要求。

因年龄和心理原因而没有发展成熟的青少年。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但他们已有的知识准备还不丰富,已有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具体的,还没有形成可以认识更复杂事物的知识体系,还很难形成抽象的理论认识。由于年龄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还无法在学习上保持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因此,他们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学习的注意力等,都还需要更多的间接兴趣来提供维持的动力,如学习内容情节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在这种情况下,适当降低课程目标要求的难度、相对减少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理论内容就变得十分必要。因此,潜心挖掘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新教学目标。这一点可以说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但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同时还要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挖掘那些隐性的教学目标。

3、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下的初中教学设计,要求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全面分析教材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和策略,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是行为的动力,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等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采用讨论、座谈、表演历史剧等多种形式,有效地营造宽松、和谐、舒展的学习氛围,从而来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篇15:网页设计实习目

《网页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网页设计》课程实习是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网页设计》课程不可缺少的实践部分。通过此实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网页设计技术、了解团队协作的基本方式,掌握商业静态网站从客户分析、策划、效果图绘制、切片与优化,首页制作、CSS定义、一级模板制作、二级模板制作、子页面制作、链接的创建、简单动画效果制作、测试与发布的整个流程。

(一)实习的目的

1.提高学生掌握设计过程的熟练程度,把握网页设计的方法和思路,更好地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2.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提高实际能力和整体素质。

3.深化课程内容的掌握,将分散的知识点综合性的运用于一个整体的实例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强化网页设计应用技能的练习。在所学内容的基础,鼓励创意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习的要求

1.熟悉商业网站的策划过程,理清作品创作的设计思路。

2.熟练掌握Dreamweaver软件的各项操作,能够制作复杂的静态页面。

3.熟练掌握运用PhotoShop软件绘制网页效果图方法,并能够合理对效果图进行切片和数据优化。

4.掌握FLASH时间轴动画的制作方法,能够为静态网页添加适当的动态元素。

篇16:网页设计实习目

实习目的: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网页设计的基本技巧及网页制作相关工具软件等内容。培养我们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网页设计的 基本思路和应用开发能力,提高我们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网页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不动产之一。人们在这个不足0.1平米的空间内投资达数百万美元。网页对公司的影响比简单的电子商务增收方法大得多;网页也是公司对外的脸面。WEB站点就像一栋房子,它的每一个窗口都可以看成一扇门,人们可以沿着搜索引擎其他WEB站点的链接,绕过主页而进入WEB的深层。

篇17:浅谈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学生的最终目的。因此, 在教学中一定要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 而教学目标是否正确,不仅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关,也与学生的个性、能力、需要有关。在目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不应为全体学生设置同一个目标,而应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智力特点、学习成就以及个性、需要的不同,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因为: 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在学习能力、智力、个性等方面是参差不齐的。目标教学理论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起点、教学内容是统一的,重要的是 ,教学时间是统一的。这样,对某些学生来说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达到目标。因此,让程度、能力、学习速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目标是不现实的。

孔子说,“因材施教。”其“材”不一,其“教”也不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 所以为所有的学生制定同一个目标,势必会使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等生吃不了。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项目一般分为语音、词汇、交际用语以及对课文的要求。教学目标一般为熟练、理解、四会要求等。如在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课本第86课中,教学目标为熟练应用词组和交际用语6个,理解、熟悉课文。这些教学目标应在一课时内完成。而英语的特点是熟练和记忆,其过程都需要时间,因此,在45分钟内按此目标来规定学生,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充分利用一课时是可以达到的,对学习能力差些的学生来说,即使完全利用一课时,要完成所有这些目标也相当困难。在达标过程中这些学生往往会因要顾及的东西太多而最终无一能够达标。一旦这些学生忙碌一节课之后无所收获,将会使他们丧失信心,长此以往,将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彻底放弃。

相反,在第89课中,教学目标为四会生词3个,三会生词2个,熟练掌握句型1个。这个目标对能力差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基本可以达到,而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就很富余了。长此以往,将产生轻慢心理,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发掘学生的潜力,失去培优作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 为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并学有所得,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目标。我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为依据,将全班分为强、中、弱三组,在课堂上明确告诉三组学生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

如上述第86课, 我要求强组学生完全达到所有目标,中组学生熟悉课文、四会生词6个,弱组学生只要求三会所有生词,理解课文大意。这些不同的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用一课时都可以达到,时间既不局促,也不很宽裕。这样,不同的学生可以明确自已能够达到的目标,不会产生畏难心理,并且会因教师的理解和信任而产生学习动力。第89课,我为强组学生制定的目标不仅是生词和句型,还要求他们能够自已造句,做出类似的句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有所得,努力之后有所收获。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妨按学生的能力适当提高或降低,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耕耘收获的快乐,从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按以上观点,课堂教学的结果是每个学生都完全有效地利用了45分钟,从而达到了各自不同的高度,但并非每个学生都达到了教材和大纲要求的目标。那么,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是否其它层次目标不再要求呢?不是的,可以利用作业和课余辅导使他们尽可能达到更高一级的目标。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都能成材,而不是考100分。人与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正如盖房子一样,有椽有檩,有砖有瓦,各有其能,各有所用。不能要求不同的材料承受同样的重量。同样,不能要求所有学生承受同样的学习压力。否则,势必造成有的学生不堪重负,有的学生轻飘虚浮。是椽培养成椽,是檩培养成檩,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已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掌握适合自己的技能。不求满分,但求成材。

篇18:浅谈教学目标的设置

浅谈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学生的最终目的。因此, 在教学中一定要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 而教学目标是否正确,不仅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关,也与学生的个性、能力、需要有关。在目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不应为全体学生设置同一个目标,而应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智力特点、学习成就以及个性、需要的不同,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因为: 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在学习能力、智力、个性等方面是参差不齐的。目标教学理论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起点、教学内容是统一的,重要的是 ,教学时间是统一的。这样,对某些学生来说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达到目标。因此,让程度、能力、学习速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目标是不现实的。

孔子说,“因材施教。”其“材”不一,其“教”也不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 所以为所有的学生制定同一个目标,势必会使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等生吃不了。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项目一般分为语音、 词汇、交际用语以及对课文的要求。教学目标一般为熟练、理解、四会要求等。如在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课本第86课中,教学目标为熟练应用词组和交际用语6个,理解、熟悉课文。这些教学目标应在一课时内完成。而英语的特点是熟练和记忆,其过程都需要时间,因此,在45分钟内按此目标来规定学生,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充分利用一课时是可以达到的,对学习能力差些的学生来说,即使完全利用一课时,要完成所有这些目标也相当困难。在达标过程中这些学生往往会因要顾及的东西太多而最终无一能够达标。一旦这些学生忙碌一节课之后无所收获,将会使他们丧失信心,长此以往,将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彻底放弃。

相反,在第89课中,教学目标为四会生词3个,三会生词2个,熟练掌握句型1个。这个目标对能力差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基本可以达到,而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就很富余了。长此以往,将产生轻慢心理,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发掘学生的潜力,失去培优作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 为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并学有所得,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目标。我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为依据,将全班分为强、中、弱三组,在课堂上明确告诉三组学生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

如上述第86课, 我要求强组学生完全达到所有目标,中组学生熟悉课文、四会生词6个,弱组学生只要求三会所有生词,理解课文大意。这些不同的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用一课时都可以达到,时间既不局促,也不很宽裕。这样,不同的学生可以明确自已能够达到的目标,不会产生畏难心理,并且会因教师的理解和信任而产生学习动力。第89课,我为强组学生制定的目标不仅是生词和句型,还要求他们能够自已造句,做出类似的句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有所得,努力之后有所收获。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妨按学生的能力适当提高或降低,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耕耘收获的快乐,从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按以上观点,课堂教学的结果是每个学生都完全有效地利用了45分钟,从而达到了各自不同的高度,但并非每个学生都达到了教材和大纲要求的目标。那么,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是否其它层次目标不再要求呢?不是的,可以利用作业和课余辅导使他们尽可能达到更高一级的目标。

我们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针是培养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教育(www.xfhttp.co

[1] [2]

篇19:《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受“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教材观的影响,是以知识为本的,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对知识的继承、传授和掌握。

中学地理教学一向使学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什么时间”、“怎么样”、“为什么”等作为教学目标,“知道”、“了解”、“熟悉”、“理解”等是常用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其目标指向是“结果”,简言之即教学以“授人以鱼”为目标。开放式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本的。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注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它不再以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为唯一目标,而是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一些事实、事例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独立开展探索,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策略。开放式教学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目标,即达到教材的双基教学目标,为后一步教学打下厚实的基础。二是弹性目标,即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同学分别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三是发展目标,即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定位为“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形式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上述的三个目标层次。

所有“内容标准”都是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的。“获得”、“学会”、“尝试”、“运用”、“形成”、“增强”、“养成”等是表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行为动词,其目标指向是“过程”,可见教学目标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开放式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聋校语文第八册第7-8课教案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24课

聋校语文第六册第16课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小学新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ppt教学计划

素描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下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的目的
《教学设计的目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学设计的目的(整理19篇)】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下学期2023-05-16

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教学计划2022-06-20

聋校语文第六册13课教案2023-03-09

情景在电视节目中的意义论文2022-12-05

素描教学计划安排2022-04-29

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教学计划2023-11-2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022-11-14

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几点思考2023-09-30

初级素描教学计划2022-11-18

大班第二学期蒙氏教研计划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