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维护公平说课稿(合集13篇)由网友“杨颖杭州巷印民宿”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努力维护公平说课稿,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维护社会公平教案
维护社会公平教案
教 案 授课日期: 年5月15日星期六 总序号:1 课题 维护社会公平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公平是相对的,它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了解维权途径,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面对不公平现象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关于公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感。 重 点 面对不公平的现象,应如何寻求解决的途径、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难 点 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突破 方法 案例探究 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板 书 设 计 维护社会公平 一 社会呼吁公平 二 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1.没有绝对的公平2.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人类历史上,对公平各种各样的理解: 公平是天平上的平衡。 公平是至上的'美德,并非是政治或法的观念,而更是我们人类社会中人性以及追求幸福的需要。 公平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知道在特定环境中如何行动,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是最好的。 公平就是每个人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合其天性的职务,每个人在社会中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 公平是人们为生活得更好、快乐和谐而共同制定并遵守的社会契约。 二、新授 (二)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1.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总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公平。公平总是受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没有绝对的公平。 2.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 (1)案例分析 (2)反躬自省 (3)榜样学习 (4)情景导行 你见到不公平现象时有何感受?假如你遇到下列事情,应该怎么做? ①当班级同学交不起集体外出参观旅游费用时…… ②当有人排斥异己、处事不公时…… ③当有人恃强凌弱时…… ④当有人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时…… ⑤当老师处事不公时…… ⑥当你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 三、课堂总结 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第一:增强权利意识,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第三: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第四: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四、寄语: 让我们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理智地面对不公平现象,积极消除不公平现象,自觉维护社会公平! 五、探究作业: 1.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维护公平的重要性,请你以《公平是人们永恒的追求》背景材料试出一期宣传栏,帮助身边的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公平的重要意义。 (1)假如你是这期宣传版面的负责人,请你为这期版面确定一个主题。 (2)假如你是这期版面的策划人,请你为这期专刊设计四个栏目,并作简要介绍。 2.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就如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理解公平的含义 不同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学习对比分析理解 讨论回答问题 讨论回答问题 讨论回答问题 讨论回答问题 识记、理解、运用 任选其一 完成作业 理解公平的含义 理解公平总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公平。公平总是受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没有绝对的公平。 理解在对待类似问题时要强调权利意识,又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 理解公平感与个人的需要、经历、思维方式有关,要审视自己的公平感,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 任何伦理准则都离不开以身体道的现实承担者,向学生介绍先进人物事迹,通过其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培养正义感。理解要求公平地对待自己,也需要公平地对待他人。坚持公平不仅要坚持原则,更要遵守公平的规则。 理解明确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增强公平意识,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掌握维权途径,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进一步理解社会公平的含义与地位,认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和谐。 评 价 与 反 思篇2:《维护社会公平》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维护社会公平科 目思想品德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学习者分析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要帮助学生“学会合作”。
思想品德课理应关注这一教育点。
(1)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往往不能正确、客观地对待和处理,造成心情郁闷,容易产生偏激想法。
(2)学生对良好的、长久的合作需要相互负担、公平合作对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性及如何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还是很模糊。
(3)《课程标准》中“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是设计本课的直接根据。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努力培养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2. 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感受、体验,学生参与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2. 通过“对策会话室”,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三、知识与技能1. 认识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2. 理解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初步尝试辩证看待公平问题,并正确使用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2. 教学难点: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预期目标教学过程以中学生熟悉的游戏“掰手腕”为例,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寻“社会公平”的视角。
1.导入新课:游戏会话室(1)展示会话室游戏设计方案①游戏内容:男女掰手腕②游戏规则:男对女,一对一,五盘三胜③游戏形式:团队形式,男女生各五人(2)男女生发表关于“设计方案”的第一感觉(3)游戏蕴含教学内容:不公平我们追求公平,面对现实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我们的对策有哪些?哪些是理智的?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公平是具体的,公平存在于具体的规则之中,制定规则要符合公平的理念。
目的:通过这次合作,让学生知道社会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同时,我们需要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2.对策会话室:完善游戏规则(1)形式:以小组为单位(2)完善内容:掰手腕的游戏规则(3)修订要求:①规则的出发点:公平②制定的规则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如男女比例、姿势、犯规界定、获胜评定)③规则中对获胜和失败要有明确的'规定3.对策会话室:自评(1)各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自评“完善规则方案”(2)时间:2分钟(3)公布各小组得分,展示国际掰手腕大赛的规则适当点评,回归本课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提升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层次。
让学生明白社会生活中的互惠并不是大家都做同样的事、做数量相等的事,要辩证地看待互惠与合作。
体验公平与合作的关系,最后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
5.思维回归(1)游戏会话室的“男女掰手腕”──不公平,因此我们要求对游戏规则进行修改,以求达到公平。
从古代到现在,人类都在不断要求社会更公平,如奴隶社会的奴隶希望不要如同物品一样被奴隶主自由买卖,封建社会的农民希望少交点地租,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们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资待遇……要求公平的背后就是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公平是相对的。
(2)对策会话室──面对不公平的处理①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③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3)对策会话室及游戏测试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工合理、分工不合理)②小结: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生活进行的必要条件。
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
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
板书一、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1.公平具有相对性2.面对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⑴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⑵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教学参考:1.社会公平的三大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事前原则)、按贡献分配原则(事后原则)、补偿原则(调剂原则)。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包括经济公平、政治公平和伦理公平。
概况地说,就是每一个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都真正拥有同等的权利。
3.故事:“三个和尚”、“七个人分食一锅粥”。
4.共同确定公平的制度与规则。
篇3:维护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维护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重点: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
难点: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不公平问题。
导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组内合作
1、以P100为例说明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2、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是怎样的?
3、失去公平的严重后果。
4、公平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二、展示探究
1、阅读教材P101例案,展开讨论
(1)你认为李伟受表彰公平吗?为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公平的?
(2)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2、教材P101情景分析
(1)该公司推销人员最初跳槽的原因是什么?
(2)该公司推销人员后来为什么纷纷提出辞职?导致公司后来乱了套?
3、P102教材分析,并回答:
(1)这两件事涉及他们的'哪些权利?
(2)这些权利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他们的公平感受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三、归纳总结
1.你能把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结构列出来吗?
2.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反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现实生活中,当不公平的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 ( )
A、增强义务观念,用合法的手段谋求公平B、增强权利意识,用合法的手段谋求合作
C、增强义务观念,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合作 D、增强权利意识,用合法的手段谋求公平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B、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
C、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就能达到绝对的公平D、只有做了我们应该做的,才可能获取自己该得的
3、现在找工作难,但机会也很多。不少单位公开招聘,大家可以凭自己的实力去竞争。这说明( )
A、就业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
B、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C、参与竞聘是获得劳动权利的基础
D、我国就业形势不严峻
4、下列属于公平竞争的有( )
①、假冒他人商标,诋毁竞争对手,虚假广告宣传 ②、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开拓市场,搞好售后服务 ③、限制他人竞争的行为
④、不断开发新产品、使用新技术,降低产品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得公平,意味着 ( )
A.参与社会合作得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B、凡事都要做到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偏颇
C、得到自己该得到得而不需去分担自己该分担的
D、取得多于自己应该得的利益承担少于自己应承担得责任。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小杨买了很多奖券,却一个奖也没有中。而某君只买了几张,便得了一等奖。小杨想,这真不公平!
材料二:某企业年终奖,大羽比小明少了500元,大羽想:“我付出的比他多,为什么奖金比他少?这太不公平!”
(1)亲爱的同学们,你觉得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情况公平吗?为什么?
(2)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他们该如何面对?
(3)如果你是材料中的主人公,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篇4:减少高考加分维护高考公平
x月x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河北代表团全团会议上表示,明年将取消现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项目,只保留少数民族等少量加分项目。
正所谓兴一利生一弊,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利弊相依的,关键要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就加分政策而言,其利在于可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唯分数论,但相比而 言,其引发的种种弊端更加严重和普遍如果说高考唯分数论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公平,高考加分政策是为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不仅更高 层次的公平如同镜花水月,连较低层次的公平都屡遭破坏,这自然让人们无法容忍,宁愿回归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较低层次公平。在这个意义上,大幅削减高考加分,并非表明此政策一无是处,而只是利弊权衡的结果。尤其让人欣慰的是,这次削减高考加分项目没有拖泥带水,而是大刀阔斧、快 刀斩乱麻,对很多加分项目不惜一刀切。这是维护高考基本公平的需要,也是对民众呼声的诚恳回应,显示了中央提振高考公信力的决心。
减少高考加分,就是增加高考公平,尽可能压缩加分项目,就相当于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生存空间压缩到最小。高考公平事关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 乎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意在维护高考基本公平,而素质教育只有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才能开花结果。
[减少高考加分维护高考公平]
篇5:《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维护人格尊严》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提高法律素质。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知道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么的,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寻求救助,知道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的相关部分,正确保护法律公民的人格尊严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个法制治的国度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学好本框题内容是有重要意义和指导意义,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起到铺垫作用,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的“三准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别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当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权,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行为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权利意识浅薄。
2、教学难点:如何应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的情况。
二、说学情
1、认知结构方面:“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对这些权利的认知水平低。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青少年学生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当做一回事。
2、情感方面:在法治社会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学生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与被他人侵犯人格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
3、生活背景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本校学生大部分文化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缺少家庭教育,与父母的.素质修养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把别人的人格尊严当做自己的快乐,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
三、设计理念
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全线,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 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
(2) 问题导学法:其基本模式是“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
(3) 归纳法:本框题内容理论不强:教学上主要防止出现简罗列的现象,要注意把握人格尊严所包括的几种权利的内在联系。
2、学法
(1)阅读法:通过阅读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分为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导入;第二环节:各抒己见:第三环节:案例研讨;第四环节:真情表白;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板书设计。
1、情境导入
(1) 你经历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吗?
(2) 如果有,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设计目的: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事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设计两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本课内容——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2、 各抒己见
你认为这样的事件侵犯了你的人格尊严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侵权人格尊严的行为吗?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侵犯了人格尊严的例子,到底什么是人格尊严?
老师归纳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内容(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其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设计目的:将感性的素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案例研讨
引用教材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作为学生讨论的问题
归纳肖像的含义和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他的肖像,报社没有侵犯小陆的肖像权。
设计目的: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肖像权的含义,对是否构成侵权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突出重点。
4、真情表白
当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你将如何应对?
同学们,你们的应对方法好多,但是,你们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时候却又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所以你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时自觉尊严他人的人格尊严。
设计目的:使学生学会依法维权,依法律己,依法办事,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不做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突破难点。
7、 板书设计
一、 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1、 人格尊严的含义
2、 人格尊严权利的内容
(1) 肖像权
(2) 名誉权
(3) 荣誉权
(4) 姓名权
篇6:数学《游戏公平》说课稿
数学《游戏公平》说课稿
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游戏公平》第一课时的内容。
关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可以用“一定”、“不可能”、“有可能”来描述。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够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学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在这一册教学中学生将进行一些简单的可能性大小的计算。但不是马上进入计算,而是在抓住“可能性相等”这一重要概念,通过游戏活动加深对它的理解。为以后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和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打下基础。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实验、分析、推断、最后得出结论,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相等,游戏规则公平。再放到生活的广角下去设计更新奇的两个人或更多人的公平的`游戏规则。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小明和小华“下棋”这一熟悉又兴奋的情境创设,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帮忙献计献策,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直奔主题。
【二】实验分析,体验公平。(主要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
活动一:掷骰子
设计意图:在出示游戏规则后,先适当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规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然后再亲自动手实验。
第一次实验,先让学生初步感受实验过程,体验实验的随机性、偶然性。为了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再进行第二次实验,规定试验次数,最后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使学生通过实验、分析、验证课最先的猜想,并得出“可能性不相等,游戏规则不公平”的结论。
活动二:抛硬币
通过学生抛硬币的实验,引导学生对游戏规则的公平与否进行判断。在判断中进一步体会到游戏的公平与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所学、拓展应用
通过对摸球、摸扑克牌、游戏规则的判断,使这节课的新知得到巩固和内化,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设计出更多公平的游戏规则,进而使学生更扎实、更深入地理解“可能性相等”游戏才公平这一原则。
总结: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天第一次在诸位领导和这么多同事面前上课,说实话,内心很忐忑。因为自身参加工作的时间较短,尤其在教学方面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天上这节数学课,谈不上是引路课,只希望能通过此次活动,各位领导和同事能多提宝贵意见,指出我的不足,让我能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篇7:四年级《游戏公平》说课稿
四年级《游戏公平》说课稿
关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可以用“一定”、“不可能”、“有可能”来描述。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够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学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在这一册教学中学生将进行一些简单的可能性大小的计算。但不是马上进入计算,而是在抓住“可能性相等”这一重要概念,通过游戏活动加深对它的理解。为以后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和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打下基础。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实验、分析、推断、最后得出结论,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相等,游戏规则公平。再放到生活的广角下去设计更新奇的两个人或更多人的公平的游戏规则。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小明和小华“下棋”这一熟悉又兴奋的情境创设,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帮忙献计献策,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直奔主题。
【二】实验分析,体验公平。(主要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
活动一:掷骰子
设计意图:在出示游戏规则后,先适当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规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然后再亲自动手实验。
第一次实验,先让学生初步感受实验过程,体验实验的随机性、偶然性。为了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再进行第二次实验,规定试验次数,最后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使学生通过实验、分析、验证课最先的猜想,并得出“可能性不相等,游戏规则不公平”的结论。
活动二:抛硬币
通过学生抛硬币的实验,引导学生对游戏规则的公平与否进行判断。在判断中进一步体会到游戏的公平与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所学、拓展应用
通过对摸球、摸扑克牌、游戏规则的判断,使这节课的新知得到巩固和内化,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设计出更多公平的游戏规则,进而使学生更扎实、更深入地理解“可能性相等”游戏才公平这一原则。
总结: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天第一次在诸位领导和这么多同事面前上课,说实话,内心很忐忑。因为自身参加工作的时间较短,尤其在教学方面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天上这节数学课,谈不上是引路课,只希望能通过此次活动,各位领导和同事能多提宝贵意见,指出我的不足,让我能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篇8:中老年努力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疾患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美国有报道说,今日社会赴医院就诊的病人中,估计有60%的人并无特殊疾病,只不过感到痛苦而已。
现代社会处于转型期,激烈的全方位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快速的生活节奏,既锻炼了现代人的心理承受力,同时也使人们付出了高昂的心理代价。
(一)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
从疾病发展史来看,有专家提出一种令人震惊的说法: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疾病患者在人群比例的估计,19世纪中叶是每500人中有1人,19世纪末是每200人中有1人,20世纪70年代是每25人中有1人,20世纪90年代已经是每10人中有1人。
其规律是,城市比农村的比例高,生产发达地区比生产落后地区比例高,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的人数比例高。
(二)亚健康状态
最新科学研究发现,现代社会中60%的人都处于一种奇怪的亚健康状态,但似乎又不健康;我们什么都可能有,但缺少有幸福。
“没有疾病但却感觉不健康”,这就是第三状态的定义。焦虑感、罪恶感、疲倦感、乱烦感、无聊感、无助感、无用感,这些感受是现代人陷入第三状态时的求救信号。
着名心理学家费朗克指出,所谓心理第三状态,可以纳出4种生活形态:
一是醉生梦死,即“过一天算一天”,对未来缺乏计划;
二是宿命的态度,即相信生命漂泊不定,碰到问题时习惯以天命难违自嘲。
三是随波逐流,缺乏判断力。
四是狂热的形态,即把“内在不安”化成矛盾,攻击他人,表现出唯我独尊。
(三)心理疲劳正成为现代人二度“隐形杀手”
社会正在加速发展,生活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反复的心理刺激及辅助的恶劣情绪影响逐渐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天长日久,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精神失常,从而引发多种心身疾病。
(四)心理养生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改变了以前的健康概念,即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这就提出了新的健康阐述:健康就是精力旺盛地、敏捷地、不感觉过分疲劳地从事日常活动,保持乐观,蓬勃向上及有应激能力。
美国学者杜已认为:“真正的健康并不是全无疾病的思想境界,而是在一个现成的环境中有效工作的能力。环境是在不断地变,所谓健康便是不断适应无数每日威胁人们的微生物、刺激物、压力和问题。”
最近又有学者提出:健康就是能对抗紧张,经得住压抑和挫折,能积极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智慧、情感融为一体,生活和精神充满生机,可以说,心理养生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为现代医学模式所取代,发展成为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在21世纪,心理养生必将成为健康的新主题、新概念。
(五)自我心理调整
1、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心理营养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养生的原则手段。如形神并养、养神为主、养神重德、欲贵适度、以静制燥、顺时调神,等等。其精华就是精、气、神三者有机地完善结合。
这些都是为人们提供的化解心里紧张,调适不良性格和脾气的良药。这些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从容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心理挑战是非常必要的。
2、学会走出心理误区
人的心理活动与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长期的不良心态会引起多种疾病。“心不爽,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病生”正是这个道理。常见的心理误区:
(1)以抱怨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使其,怨天尤人,很少获得满足感。
(2)经常怀疑别人的所作所为隐藏不良的动机,难以与人沟通,人际关系紧张。
(3)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拒绝尝试新的事物,以消极、被动态度对待生活,经常躲在生活的角落里。
(4)企图取悦所有的人,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本想八面讨好,结果处处不落好。
(5)生活目标过高,脱离实际,久经拼搏也无法实现挫折感由此而生,以致最终意志消沉。
(6)没有做人的原则,凡事都听命于人,无主见。
(7)希望别人能围着自己转,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不同意见;爱发号施令,却知错不改,甚至成了“孤家寡人”。
(8)依赖性过强,时时处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如果一个人精彩有上述几种情形的话,就要努力调控自我,加强心理修养,改善自己的心理习惯,尽早走出心理沼泽地。
3、如何摆脱心理烦恼
美国学者威利卡瑞尔提出一个消极烦恼的通用公式:“问你自己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是什么;接受这个最坏的情况,镇定地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这是心理学上消除烦恼的威利公式。
摆脱心理困境,可以采用回避、幽默法和升华法。例如对于“官”念、“钱”念、“物”欲等引发的烦恼与困惑,可以适当降低期望值,采用“低调法”。
总之,一旦有了海阔天空的心境和虚怀若谷的胸怀,就能自信乐观地笑对人生的种种苦难与逆境,视时间的千般烦恼、万种忧愁如过眼烟云;部位功名利禄所缚,不为得失荣辱所累;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出人蔼然,自处超然,无事悠然,从人苦境或心理困惑中解脱出来。
4、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首要条件,因此要学会维护心理健康。对此,心理学家提出九年忠告:
爱别人,先给他人快乐。努力搞好夫妻和家庭关系。妥善处理好同事、邻里和上下级关系。努力精通业务,做好本职工作。对人对事期望值不要过高。坚持锻炼身体。学会自我保健,加强自我修养。宽厚待人,与人为善。热爱生活。
现代人已经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必将认识到人类的一切财富、智慧、幸福、成就,都来源人的心理素质,依赖于人的心理健康。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心理养生将是知识经历时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和必然抉择。
(六)坚持积极有效的情绪
心理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积极心理学”,这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最具两点的领域。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有效的情绪体验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它的“扩展一构建”理论认为,个体看起来想对离散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增强在某一时刻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对个体常常地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个人资源有重大的影响。
然而,培养个体具有积极人格品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积极的有效情绪体验。现代人的快节奏、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思维,需要新的生活方式为之提供思想的空间,同时还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还需要有敏锐宽阔深刻的`思维方式和大量的知识积累去迎接新的竞争。然后,是否懂得合理地保持健康,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里有一段描述禅定过程的文字,对我们理解积极的有效情绪起着重要作用。“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从“定”到“得”的心理转换过程,实际就是“心”理使其身其行其物不断调整的过程。
坚持这一过程,“心”便就获得了对”身”的主导地位。人生历程也是“心路历程”,重在心的获得、心的体验、心的安适,也就是心的修炼。着名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十分紧张,导致情绪低落,身体非常虚弱,虽然经过长期药物治疗却毫无起色。后来一位名医对他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但未开药方,临走时只说了一句话:“小哥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仔细琢磨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伺候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滑稽戏与喜剧,每每高兴地开怀大笑。愉快的心情使他逐步恢复了健康。
心的修炼是让心灵安详,让心理始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
积极有效的情绪是对事物产生合理、实际的信念,是我们对外面世界正常的心理反映,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程度的反映,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一种主观状况的体验。毫不夸张地说,能否将一种有效情绪坚持到底是决定你人生命运的一件大事。
那么,怎样经营外贸的心灵空间,是否有将“有效情绪”坚持到底的“有效手段”呢?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克服无效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尽量查找到引起自己无效情绪的事情及其原因,以相对应的有效情绪取而代之,就会使自己心情平静,安然处之。
其次,尊重情绪的“生物节奏”规律。
美国加州大学着名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塞伊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处于上升期时,他们的心情要更愉快些,而此时经历也最充沛。塞伊说,“一件坏事情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能使你心烦,它往往在你精力最差时影响你。”
我们的精力往往在一天之始处于高峰,而在午后的则有所下降。塞伊本人就严格遵循这一“生物节奏”规律,他往往很早的就开写作,“我写作的最佳时间是早上”。而在下午,他一般都用来会客和处理杂事,“因为那时我的经历往往不够集中,更适合于人交谈。”他还以为“那些睡得很晚的人更多的是情绪不稳。”
第三,学会倾诉,但不要对无辜的人发泄不满。人都有积在心头的无效情绪,只有想方设法排遣出去,才能心情舒畅。
在向他人倾诉的过程中,即使对方不给自己安慰和帮助,也有愉快之感,就像把一个包袱从身上去掉,身心才感到轻松。写日记,对着物体诉说和大声吼叫等,同样起有倾诉的作用,可以使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起来。
第四,变换角色。每个人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程度及社会地位有不同,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就会不同。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处理感到不满而产生不愉快情绪时,可以试着变换一下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从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理解他人,自己也会愉快起来。
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威胁着现代人的生命,只有把积极有效的情绪即对事物产生合理、实际的信念坚持到底,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避免消极负面的心理状态。
篇9:初二政治维护社会公平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维护社会公平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两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何谓公平、公平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感受,但这种感受还是片面的,往往会认为不公平总是客观环境造成的,环境总是与自己过不去。而对公平的相对性、时代性乃至于公平与个人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的关系还是不清楚的。到底如何对待不公平,这是学生对公平进行感受之后会产生的一个普遍困惑,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
综合思路
从《清官谣》导入,和同学一起搭乘“维护社会公平”专列,开始体验如何维护社会公平,从“牢骚城”里尽情展现不平事,明白了社会中总是存在不公平的道理,“梦工厂”的奇幻经历让大家最终踏上理智之路,途中经过对问题的讨论,懂得了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坐客“理智国”和“将心比心屋”。
让大家学会:面对不公平,我们应该调整心态,换位思考,向危难之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列车突遇故障、饮用水告急这一事实,设计问题、留下悬念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极富离奇色彩的专列之行;为广播员设计好讲稿,写明衔接语。
学生:认真预习。
板书设计
一、维护社会公平
(一)理智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
教学设计
歌曲导课:
先和大家分享一曲《清官谣》(点击,放《清官谣》的歌曲同时屏幕上出现歌词)
教师: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学生:《宰相刘罗锅》
教师:结合歌词,哪位同学说一说,这首歌它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呢?
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含义,及时点评并小结)
正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公平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才要自觉地去维护它,那么如何维护社会公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搭乘“维护社会公平”专列,(点击,出现专列)一路去探讨,去领悟吧!
篇10:《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下面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本框题衔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这一框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
②理解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
④理解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能力,及通过对效率与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②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这些现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还未能深入了解到其中牵涉到“公平”的原因及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所以有必要通过对“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这个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来让他们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实施举措,加深对现实生活中收入不均衡现象、国家实施的分配策略、经济生活中规律的了解,全面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分配上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和爱戴。
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在学习了影响价格、生产等知识后,同学们对于生产效率都有了一个大体上的理解,但是可能会把对“效率”的理解局限在“企业、个人的劳动时间”这一狭隘的层面上。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效率”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和前面所讲的“公平”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于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能动性的认识,继而对合理分配制度内容的理解有一个铺垫。
难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经济发展的消极态势,比如人们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等。而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分配更加合理的措施中一定要谨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要对学生加以强调重复的知识点,因为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对他们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让他们再根据我国国情来考虑实际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要注意结合身边事例、国家政策层面来加以阐述、循循善诱。
三、说学生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本框知识理论性强以及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现实意义,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四、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框教学主要运用学生主体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问题式教学法来更好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具体方法分析如下:
1、情境创设法和直观演示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景情境,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来直观、生动展现,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导入和讲解“社会分配如何实现公平“这一重点时,我抛开生硬的说教,借助多媒体、图片等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把一些在生活中碰到的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的现象的图片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公平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公平的重要性,让学生培养公平精神、公平意识。
2、问题式教学法
是在教师设疑、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根据反映社会贫富差距大的一些图片来不断地设疑,一步步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从中加深对公平含义、实现公平的途径的认识。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会用对比分析法、活动参与法、总结法等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直观体验。
(二)说学法
1、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的多边互动。在本课中,主要围绕“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来进行讨论和合作交流。
2、分析归纳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的思考和小组的探究,归纳探究的成果然后派代表进行发言。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合作讨论中总结归纳“对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以此来强化同学们对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知识的认知,并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图片导入,感受生活。
我们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收入差距大、贫富两级分化严重的漫画图片,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反映出社会的什么问题?那么怎样才算公平,又应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呢?利用漫画,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导入整个环节可以自然过渡到新课,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环节二:案例分析,探究生活。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小李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销售员,月工资XX元,每天工作8个小时;小红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高层主管,月工资5000元,每天工作也是8个小时”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中两个人的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们一个分析思考和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际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
环节三: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方式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及探究合作的精神,同时在学生探究完之后,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加以点评。这样的方式就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将决定采用案例分析的探讨方式来实现。首先通过一个前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收入是否能达到绝对的公平。其次,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收入公平的方式。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分析得出我国实现收入公平的方式。通过这两个小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思考和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归纳“国家为什么重视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重视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通过这一合作探究使学生自然理解我国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提高两个合理比重”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环节四: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们小组将决定采用以下形式进行教学:
问题探究式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我国目前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当前我国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六、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在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知识网络图,巩固和升华课堂知识。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收入分配与公平》这个框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学习了前一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之后,学生对我国的分配制度有了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因此,学生在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学习理解收入分配与实现公平的关系,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另外,同时也应看到,学生由于知识深度以及广度的限制,对于公平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拿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切勿泛泛而谈。
篇11:《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教学难点: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二、说学情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三、说教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四、说学法
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时代,信息更为广泛,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应当是我们教学当中充分考虑的问题。本节课学生自学、搜集资料、讨论、动手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分配制度中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即我们下面要学的内容。
2、合作活动、探究新授
招聘启示1:
现在电脑城a店和b店均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我们来看看他们各自的`招聘要求和报酬。
电脑城a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30元/天。
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招聘启事1与招聘启事2对比
a店:30元/天
b店: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对比招聘启示1和2,发现同样是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招聘要求一样,但报酬却是不同的,请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
1、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
阐述理由:
a店老板的分配方式不能激发应聘者的工作积极性,每天的工资是固定的,所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b店老板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应聘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利益的驱动下,能刺激工作者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工作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推销出更多的学习软件。
教师抓住学生所说的“工作效率”,归纳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我们讲提高效率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
第二个问题:
1、如果你是应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店工作?为什么?
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那么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2)一般来说什么样的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当一个人的报酬与他的贡献相挂钩时,就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如果一个人的报酬与他的贡献不挂钩时,就会挫伤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活动:你选择在b店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了解了以下情况:
一套学习软件市场价是500元,而包括各方面的成本总共才300元,而从300元转化为500元的过程绝大部分是通过你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但是b店的老板却轻而易举就获取净利润200元,你辛辛苦苦推销一套软件才获得10元的佣金,老板的收益是你的19倍。
你认为这公平吗?你还愿意干下去吗?那么什么是公平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允许收入差异的存在。这个差异是怎样的?
2、从公平含义看b店老板和你的收入差异公平吗?(不公平)还愿意干下去吗?(不愿意)
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
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
引导:在我国收入分配中既要讲效率又要求公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和解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
第二个问题: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大锅饭的图片)这是我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吃大锅饭的图片,它告诉我们当时我们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平均主义)的特点是什么?他把中国带进富裕了吗?那么这样的平均主义,这样的没有效率的公平有意义吗?那么我们要怎样的公平?要提高效率就要采取怎样的分配方式?如果只讲效率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
总结效率和公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的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当然他们之间也有矛盾。
那么我们国家对于“效率与公平”问题是如何作出选择的?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2、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为什么要把效率放在第一位?什么是兼顾公平?
把效率放在第一位,追求效率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还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社会得到和谐稳定发展。正是由于我们坚持效率优先,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富裕了起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播放《走进新时代》。这些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与我们前面短片《灰色震撼》反映的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请大家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如何才能做到既坚持效率又兼顾公平?
3、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注意课本上的第一段第二句话,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也有利于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生活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加强政府对收入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税收调节,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3、巩固练习、反思总结。
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分配问题,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谈谈自己对当前分配制度中坚持的效率优先和公平原则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4、课堂小结、布置预习。
通过这两科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那么国家收入又是怎么分配的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的学习重点。
篇1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下面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本框题衔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这一框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
②理解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
④理解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能力,及通过对效率与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②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这些现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还未能深入了解到其中牵涉到“公平”的原因及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所以有必要通过对“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这个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来让他们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实施举措,加深对现实生活中收入不均衡现象、国家实施的分配策略、经济生活中规律的了解,全面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分配上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和爱戴。
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在学习了影响价格、生产等知识后,同学们对于生产效率都有了一个大体上的理解,但是可能会把对“效率”的理解局限在“企业、个人的劳动时间”这一狭隘的层面上。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效率”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和前面所讲的“公平”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于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能动性的认识,继而对合理分配制度内容的理解有一个铺垫。
难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经济发展的消极态势,比如人们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等。而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分配更加合理的措施中一定要谨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要对学生加以强调重复的知识点,因为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对他们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让他们再根据我国国情来考虑实际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要注意结合身边事例、国家政策层面来加以阐述、循循善诱。
三、说学生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本框知识理论性强以及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现实意义,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四、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框教学主要运用学生主体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问题式教学法来更好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具体方法分析如下:
1、情境创设法和直观演示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景情境,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来直观、生动展现,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导入和讲解“社会分配如何实现公平“这一重点时,我抛开生硬的说教,借助多媒体、图片等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把一些在生活中碰到的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的现象的图片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公平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公平的重要性,让学生培养公平精神、公平意识。
2、问题式教学法
是在教师设疑、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根据反映社会贫富差距大的一些图片来不断地设疑,一步步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从中加深对公平含义、实现公平的途径的认识。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会用对比分析法、活动参与法、总结法等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直观体验。
(二)说学法
1、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的多边互动。在本课中,主要围绕“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来进行讨论和合作交流。
2、分析归纳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的思考和小组的探究,归纳探究的成果然后派代表进行发言。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合作讨论中总结归纳“对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以此来强化同学们对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知识的认知,并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图片导入,感受生活。
我们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收入差距大、贫富两级分化严重的漫画图片,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反映出社会的什么问题?那么怎样才算公平,又应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呢?利用漫画,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导入整个环节可以自然过渡到新课,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环节二:案例分析,探究生活。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小李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销售员,月工资XX元,每天工作8个小时;小红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高层主管,月工资5000元,每天工作也是8个小时”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中两个人的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们一个分析思考和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际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
环节三: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方式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及探究合作的精神,同时在学生探究完之后,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加以点评。这样的方式就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将决定采用案例分析的探讨方式来实现。首先通过一个前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收入是否能达到绝对的公平。其次,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收入公平的方式。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分析得出我国实现收入公平的方式。通过这两个小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思考和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归纳“国家为什么重视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重视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通过这一合作探究使学生自然理解我国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提高两个合理比重”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环节四:
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通过播放关于十八大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十大大上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及目前我过正确对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们小组将决定采用以下形式进行教学:
问题探究式式教学法。通过十八大的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我国目前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当前我国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六、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在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知识网络图,巩固和升华课堂知识。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收入分配与公平》这个框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学习了前一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之后,学生对我国的分配制度有了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因此,学生在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学习理解收入分配与实现公平的关系,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另外,同时也应看到,学生由于知识深度以及广度的限制,对于公平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拿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切勿泛泛而谈。
篇13:《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说课稿
本框重点是如何尊重他人隐私和维护自身的隐私权。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尽管已经学习了隐私以及隐私权的含义,而且课堂上学生也能轻易列举出现实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案例,可是,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时,他们却茫然不知。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着重使用了情境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在明确如何尊重他人隐私时,我采取了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体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了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接着让各小组选取生活中的情境,探究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表演,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点评,增强了学生的隐私意识,强化了学生的责任和信誉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明确了尊重他人隐私的方法,也增强了教学效果。在明确如何维护自身隐私权时,通过故事分享的方式,学生把自己保护隐私的方法及维护隐私权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得到体现。
活动的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所以在课堂气氛上相对比较活跃, 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这节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预习检测的环节,我想了解基础较弱同学预习教材的情况,就直接说出让各组5号、6号同学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些学生的感受,有可能伤害到这些学生的自尊心,进而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今后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考虑到学生尤其是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的感受,维护好学生自尊、自信心。
2、在学生发言的时候,不应打断学生的发言,而要在学生都说完之后再进一步提升,不然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路,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3、在回归教材方面有所欠缺,课堂中没有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落实笔记。以后在这方面应该注意,把情景教学和教材教学巧妙的结合起来。
4、对于情景讨论的主题选取还需要斟酌,选取讨论问题时多多考虑问题的可讨论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5、在对学生点评的时候应该多注意思路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理清思路,老师点评时就有意识的对学生回答的落脚点加以明确,让学生自己明白自己其实是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问题。
本节课缺少对学生个体和小组的评价,如在学生对学不好的情况下如果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鼓励学生,学生对学的积极性就会高一些,在小组合作的环节对学生及时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高一些。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使用口头语,应强调让学生联系教材,使用书面语,回答问题一定要规范。
在畅所欲言话平等的环节,学生只用教材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没有进一步拓展,这时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和提升。
★ 初中政治说课稿
【努力维护公平说课稿(合集13篇)】相关文章:
第三框 善用法律说课稿2022-04-30
道德与法冶说课稿模板2022-05-06
我的受教育权说课稿2022-11-30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说课稿2023-10-27
关于彩票祝福语2022-07-21
彩票协议书2022-05-07
《生活离不开电》说课稿2024-03-13
思品说课稿模版2022-12-2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2022-08-21
社会有序靠规则说课稿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