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底幂的乘法教学反思(推荐15篇)由网友“ishbeveh235”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同底幂的乘法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现总结如下:
1.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情绪饱满,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较好地做到共同参与、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良性竞争。
2.在知识呈现的各个环节,按照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了有效的梯度设计,学生能够按照一个科学的'思路,有条理地进行探索。班上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也能够积极思考,“逐步攀登”,到达目标。“过关”阶段,在保证完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学生自主选择任务,进行挑战,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真正做到以人(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体验,他们要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不同的思维过程,也会经历好奇、紧张、疑惑、困难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我做到积极鼓励、小心呵护、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篇2:“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也是开学第一天第一节课的内容。学生们的上课精神饱满,充满了战斗力和挑战力,此时,再给学生讲讲春节的故事和笑话,于是这节课在笑声中轻轻松松的度过了,学生掌握的也非常好。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这节课是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幂之后有关的一节课,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又考虑到部分学生对于幂的有关概念已忘,为此,引入新课前,共同回忆幂的意义,并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和阐述自己理解的概念。为新课奠定了一定基础后,我提出了关于宇宙的一个问题,以此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同学们,谁知道光的速度约为多少米/秒?太阳系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4.22年,你能知道比邻星距离我们地球有多远吗?设置悬念,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
通过做一做、议一议,归纳总结得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紧接着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应用,包括基本知识点的应用,也包括能力提高的训练,也有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设计了判断题、选择题和变式题。最后,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留作业。
整个设计突出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发现运算法则。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探索过程中主动生成。
本节课我采取了探究性教学,即“问题情境,引导探究,运用结果”的教学模式,并对每一个过程都进行了深入探究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较好地做到共同参与、合作交流。在知识呈现的每一个环节,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了有效的梯度设计。班上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也能够积极思考,完成适合自己的目标。
学习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幸福,享受成功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快乐,拥抱成功的幸福,获得掌声的幸福。
不足之处:
1.课堂节奏有点快,部分学生思考的慢有点跟不上。
2.在练习环节,学生对于判断题、选择题和基本运算解决的很顺利。但是,对于变式题,整体效果并不是很好,一部分学生没有考虑是否是同底数就运算了。
努力的方向: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制定适合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每一节课中让学生完成属于自己的目标。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总之,一节课45分钟,不能求全,求难,而是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才扎实,学生学得才牢靠。
篇3:“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这一性质,这一过程比较顺利,效果满意。学生在完成教材中的例题时,正确率较高。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也将同底数幂乘法、乘方运算以及整式加减集中运算进行辨析,学生基本上也能辨认清楚。至此,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底数幂运算,幂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训练学生的整体思想,学生掌握情况良好。接着对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逆运用进行探索,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流畅,效果满意,但是在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时,感觉学生理解困难。
课后我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觉得主要是因为:“课堂内容安排过多,学生练习不足,精力有限”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一个运算性质,然学生理解很容易,但是要让学生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有很多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我在备课时就挖掘了很多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是补充习题当中备受关注的题型。如最后的“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可是却事与愿违,由于大容量的课堂,造成教师讲解的过多,而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不足,面对运算性质,教师提点固然重要,但唯有自己多练,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运算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总之,一节课40分钟,不能求全、求难,而是要关注所有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才扎实,学生学得才牢靠。
篇4:“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1.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练习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其实规律(公式)的探究活动本身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公式的识记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公式的本领。因此,不但不可以省,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事情做且乐此不疲,更加充分的参与其中。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2.在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的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地看;有的学生则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
3.对于公式使用的条件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方向。对于公式中的字母指数的取值范围,不必过分强调;而对于公式的特点,应当左右兼顾,特别是公式的左边,它是正确应用公式的前提,却往往不被重视,结果造成几个类似公式的混淆,给正确解题设置了障碍。
总体来讲,我在教授中深刻地体会到新教材与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新颖、有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效果较好。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纯数学的东西通过与实际联系,变得有趣、易懂。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但是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的要求大大提高。当今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较多,在互动教学中如不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要教好学生不是那么容易。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把新教材教好。
我对自己教授本课基本是满意的,完成了制定的教学目标。但有些细节还有待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改进。
篇5:“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取了探究性教学,很好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即“问题情境 引导探究 运用结果 ”。 并对每一个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确定问题情境时,有条理、有目的,并且具有可控性;在引导探究中能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全体参与,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不仅重过程而且重结果,重应用(进行多种变式练习)。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探究计划,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在指导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不停地做出各种判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探究;提问不仅有序、有提示、有鼓励、有启发、问在有疑之处.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一直在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插嘴”调整上课前设计好的“教案”,但仍然留下很多遗憾,要是再有机会教同样的内容,我想我的“教案”会重新改写。这样来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学之后。
本节课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指数相加而不是相乘 (2)负数、分数乘方加括号(3)法则逆用要灵活 (4)指数不写是1
伴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我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大家曾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们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
篇6:“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这一性质,这一过程比较顺利,效果满意。学生在完成教材中的例一、例二时,正确率较高。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也将同底数幂乘法、乘方运算以及整式加减集中运算经行辨析,学生基本上也能辨认清楚。至此,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底数幂运算,幂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如(a-b)2*(a-b)3,训练学生的整体思想,学生掌握情况良好。接着对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逆运用进行探索,由练一练的第4题:(1)a7*a=a12 ; (2)an*a*a()=a2n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一直am=8,an=32,求am+n的值(习题8.1第4题)。以上的教学环节,实施流畅,效果满意,但是在最后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时,感觉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课后我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觉得主要是因为:“课堂内容安排过多,学生练习不足,精力有限”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一个运算性质,然学生理解很容易,但是要让学生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有很多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我在备课时就挖掘了很多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是评价手册以及补充习题当中备受关注的题型。如最后的“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可是却事与愿违,由于大容量的课堂,造成教师讲解的过多,而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不足,面对运算性质,教师提点固然重要,但唯有自己多练,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运算能力。
同时,在一节课的45分钟内,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上课已经是上午第四节),听了半节课下来,已经感到疲劳,在这样的状态下,讲解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必然使学生理解困难,事倍功半。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总之,一节课45分钟,不能求全、求难,而是要关注所有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才扎实,学生学得才牢靠。
篇7:“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并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为本课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同时也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
本节课,首先由一道和神州六号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入,让学生列出算式, 从而提出问题: 有什么共同点? 如何计算?引出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然后复习底数、指数、幂、乘方的意义,再通过“ 试一试”这一环节总结概括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通过例1让学生学会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其次,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掌握底数互为相反数时幂的运算。最后,通过三道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
回顾这一节课,这一节课对教学过程的进度把握的比较好,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教学环节比较完整,而且条理比较清晰,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完成了制定的教学教学目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变式训练的题目难度稍大,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学生的解题过程不够严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
二、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一点还需要向老教师学习;
三、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要注意难度;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进行反思。多学习教学理论,争取在课堂教学上有所突破。
篇8:“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上册中学过乘方,已经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为本课奠定了基础,但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适当的复习。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整式的乘除法是代数部分的基础,它为后面学习方程,函数做了准备。
本节课首先复习底数、指数、幂、乘方的意义,然后由一道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得出算式:1014×103,即:1014×103等于多少呢?引出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然后再让学生完成几道练习题,做完之后再提问:你们通过练习题发现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其意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悟”出数学的一般性规律——同底数幂的乘法。在学习完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之后,在实际练习中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规律(性质)的过程,然后理解其运算性质,并能利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从课堂发言和练习来看,学生在探究其性质时,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符号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
回顾这一节课,这节课在教学过程的进度把握的比较好,而且条理比较清晰,课堂气氛很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后面的练习题的设计,缺乏新颖,没有难度的变化,而且形式比较单一,不
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忘记了返回刚开始情景导入中遗留的未解决的问题。另外课堂语言要注意规范和简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变式,要有梯度。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作为一名年轻的新老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进行反思。多学习教学理论,争取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
篇9:“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现总结如下:
1.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情绪饱满,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较好地做到共同参与、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良性竞争。
2.在知识呈现的各个环节,按照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了有效的梯度设计,学生能够按照一个科学的思路,有条理地进行探索。班上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也能够积极思考,“逐步攀登”,到达目标。“过关”阶段,在保证完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学生自主选择任务,进行挑战,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真正做到以人(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体验,他们要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不同的思维过程,也会经历好奇、紧张、疑惑、困难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我做到积极鼓励、小心呵护、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篇10: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取了探究性教学,很好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即“问题情境引导探究运用结果”。并对每一个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确定问题情境时,有条理、有目的,并且具有可控性;在引导探究中能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全体参与,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不仅重过程而且重结果,重应用(进行多种变式练习)。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探究计划,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在指导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不停地做出各种判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探究;提问不仅有序、有提示、有鼓励、有启发、问在有疑之处.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一直在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插嘴”调整上课前设计好的“教案”,但仍然留下很多遗憾,要是再有机会教同样的内容,我想我的“教案”会重新改写。这样来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学之后。
本节课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指数相加而不是相乘(2)负数、分数乘方加括号(3)法则逆用要灵活(4)指数不写是伴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我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大家曾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们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
篇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现总结如下:
1.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情绪饱满,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较好地做到共同参与、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良性竞争。
2.在知识呈现的各个环节,按照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了有效的梯度设计,学生能够按照一个科学的思路,有条理地进行探索。班上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也能够积极思考,“逐步攀登”,到达目标。“过关”阶段,在保证完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学生自主选择任务,进行挑战,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真正做到以人(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体验,他们要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不同的思维过程,也会经历好奇、紧张、疑惑、困难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我做到积极鼓励、小心呵护、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了学生身心全康发展。
篇12: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2.能够熟练运用性质进行计算.
3.通过推导运算性质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通过用文字概括运算性质,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5.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探究法.
2.学生学法:运用归纳法由特殊性推导出公式所具有的一般性,在探究规律过程中增进时知识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幂的运算性质.
(二)难点
有关字母的广泛含义及“性质”的正确使用.
(三)解决办法
注意对前提条件的判别,合理应用性质解题.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习幂的意义,并由此引入.
2.通过一组的练习,努力探究其规律,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公式的意义.
3.教师示范板书,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以强化学生对公式的掌握.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性质.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复习幂的意义的基础之上探究的意义,只有在同底数幂相乘的前提条件之下,才能进行这样的运算方式即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 、、分别叫做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 叫底数, 叫指数, 叫做幂),同时,教师板书.
个 . . |
提问: 表示什么?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
【教法说明】此问题的提出,目的是通过回忆旧知识,为完成下面的尝试题和学习本节知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尝试解题,探索规律
(1)式子 的意义是什么?(2)这个积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1) 与 的积(2)底数相同
引出本课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在复习“乘方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像 这样的运算.
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3个小题.
;
; .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法说明】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感知规律的存在性、一般性,从而建立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3)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导向深入,揭示规律
计算 的过程就是
也就是
那么 ,当 都是正整数时,如何计算呢?
( 都是正整数) |
(板书)
学生活动:同桌研究讨论,并试着推导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 ( 都是正整数)
教师把结论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
同底数幂相乘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运算形式 运算方法 |
提出问题: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
学生活动:观察 ( 都是正整数)
【教法说明】注意对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的培养,揭示新规律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4.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例1 计算:
(1) (2)
例2 计算:
(1) (2)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例1、例2,由2个学生板演完成之生,由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统计做题正确的人数,同时给予肯定或鼓励.
注意问题:例2(2)中第一个 的指数是1,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问题之处.
【教法说明】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性质,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学生做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5.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一
(1)计算:(口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计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学生活动:第(1)题由学生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互阅,教师抽查.
练习二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 (2) (3)
(4) (5) (6)
学生活动:此练习以学生抢答方式完成.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以提高兴趣.
【教法说明】练习一主要是对性质运用的强化,形成定势.练习二中主要是通过学生对题目的观察、比较、判断,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力.(1)(2)小题强调同底数幂乘法与整式加减的区别.(3)(4)小题强调性质中的“不变”、“相加”.(5)小题强调“ ”表示“ ”的一次幂.
6.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三
填空:
(1) (2)
(3) (4)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法说明】这组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练习四
填空:
(1) ,则 .
(2) ,则 .
(3) ,则 .
学生活动:学生同桌或前后左右结组研究、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此组题旨在增强学生应变能力和解题灵活性.
(四)总结、扩展
学生活动: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___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__.
2.由学生说出本节体会最深的是哪些?
【教学说明】在1中强调“不变”、“相加”.学生谈体会,不仅是对本节知识的再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八、布置作业
P94 1,2.
参考答案
略.
篇13:《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案例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 一、教学目的: 1、在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并能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实录: (铃响,上课) 教师:在an这个表达式中,a是什么?n是什么? 当an作为运算时,又读作什么? 学生:a是底数,n是指数,an又读作a的n次幂。 教师:(多媒体投影出示习题)用学过的知识做下面的习题,在做题的过程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互相研究,看看能发现什么。 计算: (1) 22 × 23 (2) 54×53 (3) (-3)2 × (-3)2 (4) (2/3)2×(2/3)4 (5) (- 1/2)3 × (- 1/2)4 (6) 103×104 (7) 2m × 2n (8)(1/7)m×(1/7)n (m,n是正整数) (学生开始做题,互相研究、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巡视、指点,待学生充分讨论有所发现后,提问有何发现) 学生A:根据乘方的意义,可以得到: (1) 22 × 23 = 25 (2) 54 × 53 =57 (3) (-3)2 × (-3)2 = (-3)5…… 教师:刚才A同学说出了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上面各题所得结果,计算是否准确? 学生:计算准确。 教师:通过刚才的计算和研究,发现什么规律性的结论了吗? 学生 B:不管底数是什么数,只要底数相同,结果就是指数相加。 教师:请你举例说明。 学生B到前边黑板上板书: 22×23=(2×2)×(2×2×2)=2×2×2×2×2=25 底数不变,指数2+3=5 教师:其他几个题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特别是后两个? 学生:都有这样的规律。 教师:请以习题(7)为例再加以说明。 学生C到前边黑板上板书: 2m × 2n =(2×2×…×2×2×2)×(2×2×…×2)=(2×2×…×2)=2m+n m个2 n个2 (m + n)个2 底数2不变,指数m + n。 教师:大家对刚才两个同学发现的规律有无异议? 学生:没有。 教师:那么,下面大家一起来看更一般的形式:am · an(m,n都是正整数),运用刚才得到的规律如何来计算呢?(学生举手,踊跃板演) 学生D到前边黑板上板书: am × an =(a×a×…×a×a×a)×(a×a×…×a)=(a×a×…×a)=am+n m个a n个a (m + n)个a 教师:既然规律都是相同的,能否将中间过程省略,将计算过程简化呢? 学生:能。 教师:将中间过程省略,就得到am · an =am+n(m,n 都是正整数) 在这里m,n 都是正整数,底数a 是什么数呢? 学生1:a是任何数都可以。 学生2:a必须是有理数。 学生3:a不能是0。 教师:既然大家对底数a是什么样的数意见不统一,下面大家代入一些数实验一下,然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学生纷纷代入数值实验、讨论,课堂气氛热烈)待学生讨论后: 教师:请得到结论的同学发表意见。 学生1:底数可以是任何数,但我们学的数都是有理数,所以a是任意有理数。 学生2:底数a可以是字母。 学生3:底数a可以是代数式。 教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很好,底数a确实可以是任何数,将来我们学的数不都是有理数,另外底数a还可以代数式。 教师:请大家思考,刚才我们一起研究的这种乘法应该叫什么乘法呢? 学生: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互相研究得到的是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方法,现在大家思考一下,如何用你的语言来叙述这个运算的方法呢?(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板书课题后提问) 学生1:底数不改变,指数加起来。 学生2:把底数照写,指数相加。 学生3: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刚才几个同学归纳的很好,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教师:下面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以下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改正。(投影出示判断题) (1)a3·a2=a6 (2)b4·b4=2b4 (3)x5+x5=x10 (4)y7·y=y8 教师逐个提问学生解答。 教师:接下来,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来做下面的例题(投影出示例题) 例1:计算(1) (-3)7×(-3)6 (2)(1/10)3×(1/10) (3)-x3·x5 (4)b2m·b2m+1 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板演,其他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点,待全体同学做完,对照板演改错,强调解题中的注意问题。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投影出示课本引例)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是3×105千米/秒,太阳系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4.22年,一年以3×107秒计算,比邻 星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一名同学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练习,待学生做完后发现板演同学有错误。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王鑫同学的板演,发现有问题的请发言。 学生李某:最后结果37.983×1012(千米)是错的,不符合科学技术法的要求。 教师:请你给他改正。 学生李某到前面改正3.7983×1013(千米) 教师:科学技术法,如何记数,怎样要求? 学生王某:把一个较大的数写成a×10n,其中1≤a<10。 教师:现在大家一起来想一想:am · an· ap等于什么?(m,n,p是正整数)(全体学生举手,要求发言) 学生高某:am · an· ap=am + n + p 教师:现在我们大家来互相考一考,请每位同学为你的同桌出三道同底数幂乘法的计算题,计算量不要太大,如果同桌出的题你全对,而你出的题同学有错,你就获胜。(同学之间互相出题,气氛热烈,效果较好) 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强调注意问题。 教师: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大家一起来谈一谈。 学生1: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我会做同底数幂乘法的计算题。 学生2: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学生3:我们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4:大家一起研究、讨论、交流、学习很快乐。 学生5:同学之间互相考一考,方法很好,等于一下做了6个题,感觉还不多,愿意做,挺有意思。 教师:大家谈的都非常好! 布置作业 ,下课!
篇14:《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法则,会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基本运算。
在推导法则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索过程,培养合作、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的推理过程及运用
难点
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表示什么意义?(是乘方运算,表示10个2相乘;也可以用来表示运算的结果)
2、下列四个式子① ,② ,③ ④ 中,运算结果是 的有哪些?你能说明理由吗?(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两个幂只有当底数相同时才可以乘起来,同时初步感受计算的方法)
3、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米,若一年以 秒计算,那么光走一年的路程是多少米呢?
学生列出式子 。这个式子怎样运算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两个同底数幂相乘的一般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你能计算出 吗?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那么 等于多少呢?更一般的, 等于多少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发现运算的方法了吗?
师生共同概括归纳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用公式表示是: (m、n都是正整数)
动脑筋
当3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时,怎样用公式表示运算的结果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解答,最后教师总结: (m,n,p都是正整数)
三、典例剖析
例1 计算:(1) ;(2)
分析:直接运用公式计算,教师板书计算过程,强调初学时要注意弄清楚计算的步骤。
例2 计算:(1) ;(2)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题意在进一步训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会用法则进行计算,点评时要强调对法则的运用。
例3 计算:(1) ;(2)
学生解答并讨论,教师注意拓展学生对法则的运用,培养符号演算的能力,指出公式中的底数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字母或式子表示的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课堂练习
基础训练:
1、计算:
(1) ;(2) ;(3) ;(4)
2、计算:
(1) ;(2) ;(3) ;(4)
(学生解答各题,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对学生出错比较多的地方做讲解和变式训练)
提高训练
3、计算 ;(2)
4、制作拉面需将长条形面团摔匀拉伸后对折,并不断重复若干次这组动作、随着不断地对折, 面条根数不断增加、若一碗面约有64 根面条,则面团需要对折多少次? 若一个拉面店一天能卖出2 048 碗拉面,用底数为2的幂表示拉面的总根数。
(用以提升学生运算的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五、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课上应该掌握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如:对法则的理解,解决了什么问题,体会从特殊到一般探索规律的数学思想等等)
六、布置作业
教材P40 第1题,P41 第12题
篇15:《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案例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案例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 一、教学目的: 1、在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并能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实录: (铃响,上课) 教师:在an这个表达式中,a是什么?n是什么? 当an作为运算时,又读作什么? 学生:a是底数,n是指数,an又读作a的n次幂。 教师:(多媒体投影出示习题)用学过的知识做下面的习题,在做题的过程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互相研究,看看能发现什么。 计算: (1) 22 × 23 (2) 54×53 (3) (-3)2 × (-3)2 (4) (2/3)2×(2/3)4 (5) (- 1/2)3 × (- 1/2)4 (6) 103×104 (7) 2m × 2n (8)(1/7)m×(1/7)n (m,n是正整数) (学生开始做题,互相研究、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巡视、指点,待学生充分讨论有所发现后,提问有何发现) 学生A:根据乘方的意义,可以得到: (1) 22 × 23 = 25 (2) 54 × 53 = 57 (3) (-3)2 × (-3)2 = (-3)5…… 教师:刚才A同学说出了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上面各题所得结果,计算是否准确? 学生:计算准确。 教师:通过刚才的计算和研究,发现什么规律性的结论了吗? 学生 B:不管底数是什么数,只要底数相同,结果就是指数相加。 教师:请你举例说明。 学生B到前边黑板上板书: 22×23=(2×2)×(2×2×2)=2×2×2×2×2=25 底数不变,指数2+3=5 教师:其他几个题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特别是后两个? 学生:都有这样的规律。 教师:请以习题(7)为例再加以说明。 学生C到前边黑板上板书: 2m × 2n =(2×2×…×2×2×2)×(2×2×…×2)=(2×2×…×2)=2m+n m个2 n个2 (m + n)个2 底数2不变,指数m + n。 教师:大家对刚才两个同学发现的规律有无异议? 学生:没有。 教师:那么,下面大家一起来看更一般的形式:am · an(m,n都是正整数),运用刚才得到的规律如何来计算呢?(学生举手,踊跃板演) 学生D到前边黑板上板书: am × an =(a×a×…×a×a×a)×(a×a×…×a)=(a×a×…×a)=am+n m个a n个a (m + n)个a 教师:既然规律都是相同的,能否将中间过程省略,将计算过程简化呢? 学生:能。 教师:将中间过程省略,就得到am · an = am+n(m,n 都是正整数) 在这里m,n 都是正整数,底数a 是什么数呢? 学生1:a是任何数都可以。 学生2:a必须是有理数。 学生3:a不能是0。 教师:既然大家对底数a是什么样的数意见不统一,下面大家代入一些数实验一下,然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学生纷纷代入数值实验、讨论,课堂气氛热烈)待学生讨论后: 教师:请得到结论的同学发表意见。 学生1:底数可以是任何数,但我们学的数都是有理数,所以a是任意有理数。 学生2:底数a可以是字母。 学生3:底数a可以是代数式。 教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很好,底数a确实可以是任何数,将来我们学的数不都是有理数,另外底数a还可以代数式。 教师:请大家思考,刚才我们一起研究的这种乘法应该叫什么乘法呢? ★ 同底数幂的乘法 ★ 分数指数幂教案二 ★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同底幂的乘法教学反思(推荐15篇)】相关文章: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邓城2023-03-15 初一课本作文2023-03-23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的知识点总结2023-11-07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2022-08-06 算术运算知识点总结2022-04-30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的教学计划2023-03-22 对数运算法则是什么2023-06-04 高中数学教案范文2022-07-07 高中数学教案2023-12-27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