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管乐器萨克斯管审美价值论文

时间:2022-06-03 02:17:03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西洋管乐器萨克斯管审美价值论文(精选11篇)由网友“龘龖”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西洋管乐器萨克斯管审美价值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西洋管乐器萨克斯管审美价值论文

篇1:西洋管乐器萨克斯管审美价值论文

西洋管乐器萨克斯管审美价值论文

摘要:萨克斯是一种现代化西洋管乐器,形象丰富,音响魅力迷人。有学者已经将萨克斯管音乐纳入音乐审美的范畴,但大多数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对萨克斯管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深入研究表现的不够充分。本文在对萨克斯音乐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析了萨克斯管音乐的审美价值,以期使业内人士更加注重及了解萨克斯管音乐所具备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萨克斯管;西洋管乐器;审美价值

音乐本身具备美感,对于萨克斯管来说,作为一种现代化西洋管乐器,人们能够观察到其丰富的形象以及迷人的音响魅力。但对于萨克斯管音乐的审美价值来说,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音乐能够愉悦人的心情,或给人产生共鸣,使人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为了更加了解萨克斯音乐的魅力,对萨克斯管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进行探析意义重大。

一、萨克斯音乐概述

1840年,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发明了一种管乐器,即为萨克斯。萨克斯管能够优美地演奏古典音乐,同时对于轻音乐、爵士音乐也非常擅长。萨克斯的音色在演奏上表现为滑音,基于超吹方面能够充分与爵士乐即兴演奏的特点充分适应。所以,萨克斯演奏者有时也会追求萨克斯所具备的即兴演奏的特点。在分类方面,萨克斯音量从小到大依次为:倍低音→低音→上低音→次中音→C调→中音→F调高音→高音→C调高音→超高音。虽然萨克斯管的历史并不长,但由于其在音色上非常迷人,在特点上具备独特魅力,因此为国内外喜爱音乐的青少年所追捧。

二、萨克斯管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分析

(一)独特性取向

上述已经提到,萨克斯管之所以被国内外喜爱音乐的青少年所追捧,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在特点上较为独特,在音色上迷人。基于审美价值取向角度来看,萨克斯管音乐具备独特性取向。具体表现如下:1.萨克斯管在结构上具备新奇的特点,在功能上具备复合性的特点。一方面,萨克斯管具备了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共同优点,另一方面还具备了铜管、木管两种乐器的属性。萨克斯管不但能够发出优美、柔和的声音,而且声音还极具穿透力,显得非常悦耳。作曲家们能够感受到萨克斯管音乐的独立魅力以及非常明晰的音响效果,从而由衷地喜爱萨克斯管音乐。2.从客观角度分析,发明者设计理念以及审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萨克斯音乐在音色层面所拥有的独特魅力。基于低音区,萨克斯音色具备浑厚以及丰满的特点;基于中音区,则显得非常明亮;基于全音区,其音色显得和谐、自然,给人一种柔润的感觉。这也不难看出,萨克斯音乐多变、表现力丰富。3.萨克斯管的物理属性也非常突出,主要体现为外形美观、音域优质以及音质醇和,并且在操作上显得非常轻巧。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多功能乐器,能够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表现力更为丰富,这也不为体现了萨克斯管音乐的独特性美感。4.从音乐审美角度层面分析,萨克斯音质、音色都显得卓尔不群,能够满足演奏者的演奏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听者的需求,使两大主体感观受到刺激,从而吸引演奏者以及欣赏者。由此可见,萨克斯管音乐的独特性美感是非常突出的。

(二)多元化取向

萨克斯管的多元化取向价值非常突出,能够传达出古典乐、浪漫乐、爵士乐、流行乐以及轻音乐等。下面笔者从多方面论述萨克斯管具备的多元化审美取向:1.早期,萨克斯管便在一些歌剧当中呈现,渐渐地与声乐产生了较为密切的联系。以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为例,作曲家们便非常精妙地采取中音萨克斯管对童声合唱进行引导,从而使音乐效果更加优化,在其中萨克斯管乐充当了“绿叶”的角色,使该歌剧乐展现了迷人、动听的特色。2.由于萨克斯管具备多功能,在表现力方面也显得多元化,这便使得一些现代作曲家特别喜爱萨克斯管。比如在贝尔格的《璐璐》中,中音萨克斯管便充当了非常特色的角色;又如在勋伯格的《日复一日》当中,萨克斯管传达出了多个音,既有高音/中音,又有次中音/低音,这让萨克斯管乐展现了独特的魅力。除上述提到的作品之外,萨克斯管在齐默尔曼的《士兵们》以及韦伯恩的《眼光》等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的.机会,使其多元化的音响个性充分展现出来,无论是对演奏者还是对欣赏者,无疑都是一种美的享受。3.由于萨克斯管能够将多种音乐种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此从审美角度而言,萨克斯音乐具备“大众性”与“娱乐性”的特点,当然这无疑也是多元化的一种表现。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单单需要认识到萨克斯管具备的多元化审美取向,还需要发挥它所具备的美感,创造出更多优美、动听的音乐,这样才能够有效展现萨克斯管音乐的娱乐感以及艺术美。

(三)时代感取向

萨克斯管虽然与其他乐器比较起来,在年代上比较晚,但从表现力及审美角度上来看,其时代感取向非常显著。基于整体层面而言,萨克斯管所具备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从传达出了它的时代感气息:1.萨克斯音乐丰富多彩的特点非常显著,无论是旋律上、节奏上还是和声上,都显得丰富多彩。与此同时,萨克斯音乐作品有时还可以有效融合摇滚式的演唱模式,这样萨克斯管音乐便显得非常时尚及新潮。一些创造者认识到萨克斯音乐的独特性,往往会提取它所具备的审美及民族化、本土化音乐元素,从而使萨克斯音乐更具时代感。2.从现有的理论研究、音乐种类批判文学以及音乐表演等方面来看,萨克斯管所传达出来的时代感非常突出。基于审美价值角度思考,我们必须正视萨克斯管音乐所具备的时代感,在作品表演中将其时代感充分展现出来,从而使该音乐品种的生命力更加旺盛,更加获得欣赏者的喜爱及赞美。3.如今,国内外乐器制作水平获得了空前的提高,在这样的趋势下萨克斯管的性能更加优化、结构更加合理,进而使其音响效果更佳,演奏技巧日趋完善。虽然萨克斯管音乐传入我国的时间较短,但从其具备的时代感、审美价值取向来看,它的受众量将会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而加大。为此,针对萨克斯管音乐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非常关键,这也是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一大策略。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萨克斯管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即为独特性取向、多元化取向以及时代感取向。无论是在外形结构还是在音色上都具备独特性特点,在许多作品当中萨克斯管音乐都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角色“多变”,从而使作品的美感、艺术感更加突出。另外,萨克斯管音乐具备显著的时代感气息,无论是演奏者还是欣赏者,均对其由衷地喜爱。相信在了解萨克斯管音乐多方面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而在作品中有效传达出萨克斯管的表现价值及审美价值,使萨克斯管音乐源远流长,更具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顾冰倩.萨克斯重奏艺术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艺术教育,,(08).

[2]叶锋.试析萨克斯管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J].大舞台,2013,(05).

[3]张晓艳.技术与艺术:音乐教育的价值二重性[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

[4]刘桂珍,要明月.当今中国流行音乐的困境与突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5]岳书明.谈萨克斯管的特性对萨克斯音乐表现力的影响[J].大舞台,,(05).

篇2:分析西洋管乐器演奏艺术之我见论文

分析西洋管乐器演奏艺术之我见论文

扎实的演奏基础训练能够帮助演奏者形成良好的演奏习惯。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用简洁且正确的方法进行演奏训练,避免走入各种状态的误区。与此同时,在演奏过程中,还要注意将情感体验与演奏技巧充分的结合,强调以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来演绎每一个音符,从而完整诠释出乐曲的内涵。

一、演奏姿态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演奏时的姿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随意的倚靠、无精打采的低头哈腰、甚至左摇右摆,会直接导致演奏者气息不畅,发音不稳定,尤其是演奏者以一个萎靡不振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舞台上,也会影响听众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演奏者最科学最完美的姿态其实就是最自然最放松的姿势,但是此自然放松非以上所提到的这种,而是强调演奏时的手法松缓、气息平缓、自然直立,肩部松弛,眼睛直视,站立或者端坐于凳子的前三分之一处,上身保持挺直,整个姿势给人一种“备战”的感觉,实践证明,这种姿势不但能够展现演奏者良好的个人气质,而且在气息饱满通畅的情况下从容自然的发挥出最好的成绩。

二、演奏发音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乐器演奏中基础训练是很重要的一环,务必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以达到牢固掌握乐器演奏的各种技巧和基本功,为以后的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游刃有余、完美的演绎每一个作品。

(一)基础发音

在基础发音练习阶段,由于吹奏管乐练习的起点为发声练习,主要的演奏工具为号嘴、笛头或哨片,这些都是铜木管乐器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一环节的训练对初学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吹奏效果。在这个阶段的练习中,双唇和口腔要尽量调整到相对松弛的状态,从而保证发出正确的音响,而如果过于压迫,紧咬发音部位,就会导致身体的紧张,进而影响呼吸,因此这是初学者在进行管乐演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练习。总之,初学者一定要从最简单的入手,扎扎实实的反复练习,从简单的音节里体会演奏技巧,并在潜移默化中慢慢过渡到难度较高的练习曲目上,要脚踏实地的遵循从理论的理解把握到实践再到体悟总结这个科学循环中,从而达到卓越演绎的效果。

(二)基础运指

掌握科学的运指技巧是正确演奏管乐的前提,恰当的运用技术就是善用技巧,而过火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在音乐演奏中技术和技巧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协同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演奏水平。

在运指训练中,首先要保证手臂与手指的松弛度,这与身体的姿势以及气息的调整息息相关。要保持手臂的自然支撑,手指保持自然地弯曲,不能够过于松弛无力。在演奏过程中要用指肚敲击触键,敲击触键的中间部分,保持适当的距离。指尖的力量要平衡,稍微紧扣一些,同时指肚靠后部分要控制好吃力情况,反映较迟钝为好。总之,在控制发音的过程中,运指要

紧密配合节奏、气流的频率,防止出现手指僵硬的状况,否则会连带着整个身体的紧张,也会影响到气流的状态。减少这种状况的方法之一就是眼睛盯着自己的手指,观察是否保持匀速的起落,指法是否平衡一致。这种方法应用于木管乐器的弹奏尤为必要,因为木管乐器按键较多,由于运指与发音息息相关,保证了指法的统一,才能保证演奏过程中的流畅和谐。

(三)气息使用

初学者在气息使用方面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人归结为肺活量小的原因,实际上气息的调整和科学运用有着很大的学问。人在紧张的状态下就失去了平衡运气的能力,摸不准力点,不平稳的呼吸也使恰当的运用气息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要改变气息僵直的不良状态,须做到:力从丹田发起,用下腰、小腹和横膈膜收缩之力推动气息,由相对放松的双唇中央集合气流带动管内空气柱振动发音,禁用胸、肩、背的僵固力和撑胀力带动发音,需通过耦合的状态,激发共鸣管空气柱的振动,空气柱的振动又反过来使声源体振动离开自己的固有频率,而以空气柱本身基因或泛音来发声。吹奏时,口腔需保持呼吸过程中的打开状态,这样既可保持气息的力感和深度,又保证气流的进出均衡,从而使气息对流,里外结合,对立统一,形成协调的演奏整体,只有气息上下流动通畅,才能吹奏出均匀流畅的音色。

1气流速度与气流量气流速度指气流的快慢强度,气流量是气息的宽窄度。气流速度适当减慢,同时气流量适当增大,软腭适当配合下降调整,得以吹奏出宽松、浑厚的低音;气流速度适当加快,同时气流量适当减弱,软腭适当配合上升调整,则形成明亮、宽敞的高音。由此,方能保证用通畅的气息演奏音符。

2暖气流与冷气流寒冷冬季,人们会“哈”气暖手,“哈”之刹那,身体自然松弛,口腔与喉腔保持完全打开状态,此时暖气流缓缓而出。如果演奏者激烈地呼出气流,这样身体在僵持紧张状态下给出的是冷气流。吹奏管乐时应该用暖气流方式发音,但需持续不断且集中“呼”出气流,将口腔与喉腔完全释放,身体完全松弛,声效自然悦耳动听。

三、结语

西洋管乐器演奏中基本功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强化基础练习,并保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的积累技巧,使理论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不断从实践中提炼理论,并不断循环往复,使演奏技巧良性化发展,演奏素质完整性提高;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促进演奏技巧与情感体验的完美结合,使音乐真正活起来,细腻丰满起来,利用情感使音乐的精髓真正深入人心,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演奏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兵。 如何区分管乐演奏中的技术与技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01) 。

[2] 张建庄。 谈管乐教学中的基础性与差异性[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1) 。

[3] 王振先。 管乐演奏中的误区[J]人民音乐, 2007,(12) 。

篇3:楚国漆器的审美价值研究论文

楚国漆器的审美价值研究论文

“物质生活资料”属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范畴,包括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器具。对于人类来说,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手段。文化人类学将这种以“物”为对象的领域称为“物质文化”。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活及活动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古代漆器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中国是制作漆器最早的国家,它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和创造.漆器作为一门造型艺术,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从日常用具、丧葬用具、娱乐用具到交通用具和兵器等,几乎渗透到古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从它诞生起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器具,是中国古代人们物质生活资料中重要组成部分。

楚漆器的造型风格夸张奇特,髹涂色彩热情强烈,装饰纹样飞扬流动、精致优美。具体表现为:

1.楚漆器的造型审美

楚漆器的造型以传统和想象中的动物来造型为特色,这种特殊的风格在美学大师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中也有说明“……流传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它们几乎成了当时不可缺少的主题和题材,而具有极大地吸引力。伏羲女娲的蛇身人首,西王母,东王公的传说和形象,双臂化为两翼的不死仙人王子乔,以及各种奇珍怪兽,赤兔金马,狮虎猛龙,大象巨龟,猪头鱼尾……各种都尤其深层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征。它们并不是以表面的动物形象。相反,而是以动物为符号或象征的神话——巫术世界来作为艺术内容和审美对象……”而且楚漆器造型的器皿和物件,同时兼具功能性与浮华繁缛的装饰性。例如“虎座飞鸟”,“彩绘漆透雕座屏”,“彩绘漆鹿角镇墓兽”等,都是功能性和审美性自然融为一体的典型范例。

2.楚漆器的色彩审美

楚漆器的髹涂色彩。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念——对火神祝融的崇拜。赤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是生命之色。而玄色指代北方,红黑二色相融合有阴阳调和之意。以红与黑二色为主调,搭配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可以使画面的图案呈现出深邃而神秘的视觉感受;而远观之,画面又呈现缤纷灿烂,华贵而又生机盎然的视觉效果。

3.楚漆器纹样的形式美

楚国漆器纹样的.绘制元素以抽象化的自然界的动植物为典型,如:云鸟纹,鱼纹、兽纹、变形兽鸟纹等和各式花草纹等纹样以及搭配装饰的单纯几何形,如卷边纹,弧线纹、涓涡纹,圆点,三角纹,波浪纹等。以社会生活和神话传说为想象,但又超越视觉的表象,将想象中的未可见的东西创造性的表现出来,如凤纹、云凤纹,云龙纹等。从这些纹样元素的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出楚人对抽象纹样设计的偏好——绘制的纹样,抽象且飘逸,生动而优雅,完全不拘泥于对象的自然形态,映照出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楚漆器纹样的构图方式也以“圆”为多。圆,古人通常指代为天,又有丰满,饱满,圆满之意。其中又以“圆形图案纹样”和“圆环图案纹样”的循环装饰纹样饰最为常见,以弧线纹为主体,以繁复,连续,对称等的形式排列为表现形式。受器具的造型和尺寸的要求,装饰的纹样既要求要布局的美感,又要求繁复中求变化,而不是简单的重复罗列,更多的是追求在繁复中体现出对比和调和。大小疏密的韵律感。而且抽象后的龙,凤,云,鸟等元素在器具上的体现,完全按照漆髹者自己的审美和理解来绘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器物之上,所绘制的装饰纹样的形态和要求并不是完全的一致。如不同时期的凤纹都有自己的变形特色。

另外一种漆器纹饰是题材类的绘制,这也是楚漆器的一大特色。绘制的题材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另一种则是描绘传说中的环境,人物和珍奇异兽的神话题材。不管是那种类型的纹饰,都可以看出楚人在漆器的纹样上非常重视线的表现。无论是简单的几何图形,还是复杂的故事场景,无不用简洁流畅的线来表现。楚人用线有直有曲,但我们可以从现留存的漆器器皿和器具中看出楚人对曲线的绘制大大的多于对直线的使用,而曲线这种元素本身就富有强烈的韵律感,从而使描绘出的画面形象充分的流露楚美感和生气,万千气象尽显方寸之间。这些神秘而浪漫的画面和造型,无不洋溢着楚人的天性——对生命自由的热爱,自然地崇拜,以及对天地的敬仰,对宇宙的求索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这也是楚漆器的艺术精髓所在。除了彩绘纹样装饰的漆器,楚人还以锥画,雕漆,扣器、金银箔贴花和镶嵌等技法应用于漆器的装饰,由于技法的成本高昂,制作手法繁琐,仅仅有少数的器皿得以展现这些技法,更是精妙无比,难能可贵,在此不一一列举。

古人认为漆器艺术是一门极为苛刻的艺术表现行式。它不但要求艺术家具备很高的艺术修养,同时也要求制作者具备顽强的毅力去耐受精神的寂寞,有些类似苦行僧式的修行。在制作的过程中,艺术和心灵都得到了升华,所以漆器这种特殊的艺术伴随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流传至今。楚漆器——如此富含地域文化气息的宝贵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它的艺术魅力,为之注入新时代的科技力量,使其以新的面貌和新的传播方式展现在大众眼前,是每一个尊重传统历史的设计师的责任。我们应该抱着敬仰的态度去研究它,保护它,从而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焕发出勃勃生机,美化我们的生活,继续传承下去。

篇4: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价值论文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价值论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音乐审美教育

摘要:语文本身是一门极具审美性的课程,但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中语文课却是很枯燥的课,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不仅是新课改期望实现的目标,也是众多语文教师着力打造的梦想。本文探讨的内容即是把音乐“嫁接”到语文课堂上,让美的音符跳动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深入感受到语文的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很多学生会说“语文课真没劲”,笔者很奇怪,中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或载文或载道的经典,都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怎么教给学生时就没劲呢?如何才能让语文课有劲,让学生感受文章中蕴含的美呢?笔者想了很多。翻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面赫然写道:“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我们不能不意识到在应试的压力下,已经很久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审美了。语文课堂原本是实现审美教育的最佳场所,只有审美教育才能让语文课堂散发出芬芳,洋溢出语文课所特有的魅力。但,我们已经遗忘了很久。因此,如何能让语文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有效结合,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语文课之美,文本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了笔者要思考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把音乐适当地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所营造的美的情境中,感悟语文的审美价值。笔者试着从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音乐导入,体会情感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必须以多向思维取代单向思维,以声情并茂的渲染代替冷静的分析,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上课开始,学生的情感,还没有进入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对于语文的审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饶杰腾在《语文学科教育学》中提到:“在语文学科美育的过程中,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而情感不是即时的未加修整得自然情感,而是渗透着深刻理解的人类的情感。”在讲授《我心归去》时,我就在思考:如何能让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学生体验和理解到身在他乡的孤独感和漂泊感呢。我想到了自己在看电视或是听音乐时会被电视或是音乐本身的内容感染,进而心生共鸣。那么,学生不是也会吗?于是我找了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来作为文章的导入。

课堂一开始,我便和同学们说:今天先来听一首歌。同学们一听便兴奋起来,兴趣来了。接着,我就开始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随着悠扬而略带忧伤的歌曲弥漫教室,同学们开始静了下来,有的跟着唱了起来,有的则已经闭目沉浸其中了。一曲播完,同学们似乎意犹未尽,还沉浸在歌曲中,我赶紧发问:“这首歌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争着说:“想家,思家。”“能具体点儿吗?”“在外国的流浪和漂泊让作者想回到家乡。”“身在国外,心系祖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着。我见时机成熟,赶紧趁热打铁:“好,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我心归去》这篇,看一下作者身在何处,心归何处,心中感受如何。”学生快速地浏览,不一会儿就找到了。“作者身在法国,想回到中国的家中,回到故乡。”这样的歌曲导入,生动自然地营造了思乡的凄美情境,让学生在思乡氛围中进入课本,从音乐的美感中领略到人物情感,而文本中人物的内心感受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心中不由自主会荡漾起一种想家的美好情怀。

二音乐伴读,感受语言之美

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是美的。饶杰腾在《语文学科教育学》中谈到语文审美教育因素时,首推语言美:“语言美应当是语文学科的首要的审美因素。”“汉语言文字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阅读文本是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方式。学生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使得文中的人、情、物、事、景跃出纸面,而有些篇目如果配上适合的伴奏音乐,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的美。即所谓“美读”。

比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篇写景散文的典范,本文的第四段到第六段是重点朗读部分。特别是第四段中运用叠词对塘中荷花的描写,堪称经典。我先让学生预习,找出语言描写最美的一段。学生都找的是第四段。什么比喻啊,拟人,通感,博喻,叠词等等手法。但是当我让一个学生从口中读出的时候,我却丝毫没有感受到美。我问学生:这位同学读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美景了吗?答案是没有。于是,我放了一段范读,当清幽的笛声袅袅在教室散开时,学生马上静了下来,接着传来一个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朗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朗诵去想象。一段读完,学生似乎意犹未尽。我问:“能浮现美景吗?”“能。”“美吗?”“美!”学生齐声答道。接着我让学生跟着朗诵轻声跟读。结束后,让学生在清幽地笛声再读一遍。这一次,我感受到了从学生那里读出的美感。而学生的眼前也同样浮现出了一幅荷塘月色图。同样的文字,在音乐的衬托下朗读,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在原本美妙的文字中,想象出一个音画结合的场景。而这样更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多方面地感知审美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这样的篇目时,注意引用适当的音乐伴奏,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三。音乐渲染,领悟内涵之美

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新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我们可以借助音乐的吸引,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感同身受,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进而感受内涵之美。

在讲授《前方》一文时,讲到了“为什么作者说‘人的悲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学生显得很茫然。于是我放了一首韩磊的“走四方”,当歌中唱道:“一路走一路望,一路黄昏依然。一个人走在荒野上,默默地向远方,不知道走到哪里,有我的梦想。一路摇一路唱,一路茫茫山岗。许多人走过这地方,止不住回头望,梦想刻在远方。一路走一路望故乡。”同学们脸上若有所思,似乎有些明白了。听完整首歌后,我又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个同学说:“老师,作者是不是要表达人总是生活在这种矛盾之中啊?追求前方的梦想,但又忍不住想家,一直停留在没有家的感觉中。”听到这位的`发言,我心中感到很欣慰。我紧接着发问,“你说的是不在家而产生没有家的感觉?那为何下文中又说到‘即便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呢?”学生被带入到更深的思考中,都陷入了沉思。我开始点拨:“歌中韩磊为何要离家?去前方追寻什么?”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是不是,在家中实现不了梦想,前方有它的梦想。”

“那么这句话中的两个家分别指什么呢?”

“具体的家,抽象的代表梦想的家。”

“实在的家和精神家园。”

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在歌声营造的审美的氛围中,学生的审美兴趣被调动起来,都很想探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样在对人物的内心领悟加深之后,学生就更能领悟文本的内涵之美,和内涵进行了思想的碰撞。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特征以及新课程标准,都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要在品读语言文字中让学生接受文学的熏陶,进行情感的陶冶,审美情趣的提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融入语文课堂,才能领略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内蕴。杨斌老师也曾说:“语文美育主要就是体现在课堂教学里。”实践证明,把音乐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尝试,让笔者看到了音乐对语文审美教育产生的影响。它可以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更好地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学生驰骋在音乐和文学的殿堂里,不再感到语文的没意思,而是在跳动的音符中领略文本情感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内涵之美;感受到了语文课原来蕴藏如此丰富之内容;在领略语文美的过程中提高了各自的审美品味,审美能力。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2]蔡宏振:《审美:语文教育的灵魂》,《中学语文教与学》第7期(上)。

[3]杨斌:《语文美育叙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篇5:电影艺术中光影的审美价值论文

电影艺术中光影的审美价值论文

一、光影刻画人物形象

光影在影响影片画面风格的同时,也细致入微地塑造影片中的人物。在电影创作中,用光影来对人物进行塑造是电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段之一,它是刻画人物形象的精灵。所谓用光影来刻画人物,就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以及人物性格的变化,发挥光线对人物外形和内在的表达作用。在电影视觉语言中,为人物构造光影效果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会使人物形象更丰富生动,构成人物的形象符号;另一方面它会构造人物性格,完善叙事结构。电影中有的角色还没有开口说话,通过光影的变化,我们就能够判断出他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是主角还是配角。在影片《古墓丽影》中就是用光影来塑造主角和配角。女主角劳拉和管家威尔森在房屋里交谈的一个场景,劳拉的脸上被光影打出一道外轮廓,像刀锋一样锐利,完全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而站在她后面管家的脸上却是平面光,没有亮点。这就是告诉观众劳拉是影片的主角,故事是围绕她而展开的。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新婚之夜,大红色的灯笼把屋子照得灯火通明,而一袭黑衣的老爷从旁缓慢出现,强烈的明暗反差突出了老爷这个人物的冷漠无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在电影作品中,虽然通过动作、服装、对白……都可以表现人物形象,但通过光影的刻画可以强调人物的造型特点。合理的光影设计不仅可以强化人物外形美感,同时对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表现人物心情愉快的剧情,通常会打出明亮的光影,用饱和度较高的色调,带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当表现人物心情低落的剧情,通常会打出灰暗的光影,降低饱和度,带给人伤感忧郁的感觉。在动画电影《小马王》中,当史比瑞特和小雨坠入爱河,在河里嬉戏时,整个场景色彩斑斓,柔和的彩霞照耀着它们,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把它们相互偎依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在影片《辛德勒名单》中,当辛德勒得知他工厂中的一些工人会在不久后被押往奥斯维辛集中营,他内心十分忐忑。所以,当辛德勒在和史丹谈论这个消息时,导演通过近景镜头,用光影对他们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强化了人物的形象。

对辛德勒的主灯光采用了较为平淡的正面光,展现给观众冷漠、麻木的面部表情;然而此时的辛德勒却十分担心他的工人,所以此时导演在辛德勒的背景上制造了明亮的光线效果,与他暗淡的面部形成反差。明与暗、黑与白的强烈对比效果暗示了辛德勒内心的矛盾,让观众进一步体会到影片的内涵。此时史丹知道自己要去的是一个堪比地狱的地方,心中自然无比痛苦。因此,导演对史丹的面部光影处理得比较暗淡,来反映他低落的情绪。史丹身后的背景被处理得较亮,暗示出这些工人们的未来是饱含希望的。合理运用光影来刻画人物形象,可以对影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光影的附着,演员表演得再逼真、再细腻,其美感都会大打折扣。出色的导演总是在一部片子中通过光影这个媒介来刻画人物造型,间接描绘人物内心世界,使光影成为一种双关意味的视觉符号。

二、光影暗示情节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光影会使人产生异乎寻常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因此,在电影艺术中不同的光影就会有其自身的象征意义。观众通过视觉而引起心理上的领悟与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目的。光影可以展现一种时空关系,环境中日夜、晴雨的光照会给人天壤之别的感觉。

白天的明媚阳光会使人心情舒畅;雨季的滚滚乌云会使人感到忐忑不安。因此,运用不同的光影可以对影片进行叙事表意的作用,使影片的节奏时紧时松,曲折离奇,为影片制造悬念,为剧情埋下伏笔,吸引观众的好奇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光影运用在电影艺术中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种造型手段,同时是一种叙事手段。

在影片《现代启示录》中,有一场戏是伟拉德上尉和四个士兵与可滋的士兵进行激烈交火,船长菲利浦被长矛射中,不幸身亡,战士蓝斯把船长进行了水葬。整个场景呈现了傍晚时分的.红色影调,光线经过水面的反射跳跃闪烁,不但表现出士兵对船长的哀悼之情,而且暗示了导演对战争残酷无情的强烈批判。在电影作品中除了通过蒙太奇等镜头组接方式来进行叙事,光影的变化同样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带给观众心理暗示。其中不同的灯光色彩就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绪,有光亮的地方象征着希望与未来;而有阴影的地方暗示着危险与恐惧。例如,在动画电影《狮子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辛巴和娜娜在草原上嬉戏,整个场景光鲜亮丽,炫目的光线与饱和的色彩交相辉映,导演在此刻意弱化了阴影的效果,使画面明快流畅。

辛巴和娜娜在动物群中奔跑穿梭,动感十足,让观众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辛巴和娜娜在打闹的途中,突然离开了荣耀石的范围,顿时画面暗淡了,光影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场景中的侧光和底光成为主要光线,明暗对比逐渐变强,使观众的心情也由轻松转向为紧张,预感到剧情在这儿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光影的变化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不同的光影所营造的氛围是迥然不同的,它会引领观众去体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光影对于电影艺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用光的美学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光影艺术风格上的突破对影片的画面风格进行创新,并使之与故事情节紧密联系,更好地完成抒情任务,成为更高层次上为造型与叙事服务的模式。

三、结语

光是人类现实生活的基础,也是一切艺术行为都要极力表现的元素之一。电影的出现为光影的应用提供了最好的介质,光影也从最开始的照亮拍摄对象这样一个服务于拍摄的任务逐步转变为电影艺术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当代电影,对光的运用非常灵活。随着电影创作观念的不断发展,创作者的审美意识日益成熟,不仅关注光的物质意义,更加重视光的造型功能、表意功能与叙事功能。在电影中利用光影的律动营造一种环境氛围、利用光影的效果强化人物形象,利用光影的表意暗示情节发展,可以为观众提供美妙绝伦的视觉盛宴,把观众带进一个变换万千的影像世界。

综上所述,光影表现是电影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是增强影片表现力的有效途径。电影艺术中光影的丰富性、多样性,为构建丰厚多彩和深刻意蕴的影片提供了多种可能,为影片意义蕴涵的拓展乃至影片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契机。合理地运用光影可以为影片增加不少亮点,我们要善于利用光影来突出影片的导演风格、丰富影片的效果,把电影艺术中光影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增加影片的张力与动感,为观众带来喜闻乐见的电影作品。

篇6: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路径论文

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路径论文

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理论水平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曾有一段时期过度重视学生手头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基于此我国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美术课程的阶段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进行了描述。[1]其中的“欣赏・评述”部分,旨在着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我国颁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美术课程划分为“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个学习模块,并明确指出:“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2]另外,我国于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3]。这些规定表明,我国已开始重视美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并将其放在了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在这一形势下,笔者拟通过介绍美、法两国对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重视,揭示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改善我国高中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美、法两国美术教育对审美价值的重视

在高中阶段,美术课程规划应围绕提升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展开,同时也应为学生日后继续审美学习与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两种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一是通过对美术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二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理解和认识。但是从教育实效看,这两种方式在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培养中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不同的美术教育理念、不同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美、法两国的美术教育理念凸显了其对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重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美国的多学科艺术教育

多学科艺术教育是主导当前美国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像以往的艺术教育方式那样片面强调艺术创造力的培养,而是把创造性活动与艺术评价和审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提高人文素质的角度引导青少年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及其文化。多学科艺术教育不是把艺术教育当成一门普通课程,而是将其视为一门人文学科。这门学科涉及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四个领域,由此构成一门特殊的交叉学科。[4]该学科并不是要求学生对这四门艺术学科进行单独的研究学习,而是将四门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分阶段、分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艺术教育的效度。在教育内容上,多学科艺术教育对人文知识(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予以高度重视,尤其在高中阶段,人文知识的学习几乎占用全部的教学时段,这与其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法国“推动艺术教育”计划及其他

“推动艺术教育”计划是法国总统萨科齐(N。 Sarkozy)上任以来特别推出的一项教育计划。该项计划也是法国自密特朗时代以来,历届政府对艺术教育重要意义的一贯认同和支持政策的有效延续。该计划要求将法国中小学“艺术史”教育的地位提升至所有文化教育的基础、提升到关系国民身份认同的高度。萨科齐在致两部部长(教育部、文化部)的任务书中指出,要将“艺术史”作为毕业会考的内容列入所有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并且要将其渗透到相关科目。该计划作为“文化民主化”的重要步骤,旨在通过“艺术史”的强化学习,使所有学生平等地掌握有关艺术与文化的基础知识。[5]从9月开始,艺术史成为法国所有中小学的必修内容。该课程内容已超越纯艺术范畴,被划分为“空间艺术”“语言艺术”“生活艺术”“听觉艺术”“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六个领域,其中涉及文字、哲学、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

我国有学者指出,法国美术院校的招生考试以面试为主、笔试为辅。其面试的难度很大,对考生的要求很高。例如,考生必须对社会学、文学、哲学、美术、电影及时事新闻等人文类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独特的视角;考生能够自信地表达对文化领域(如电影、话剧、现代舞、文学、诗歌、音乐)等的认知;考生必须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艺术专业和最新涉及的领域,如自然科学、社会学、野生动物、历史、考古学、军事艺术等;考生要对知名艺术家作出评价并阐述怎样走出他们的艺术影子。评委对每位考生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必须拥有广泛的知识和对文学、艺术、社会等不同领域的认知。[6]

据此我们可以得知,法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建立在宽厚的艺术人文学基础之上的,尤其是对人文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技巧类知识。而且这种学习方式将一直延续到大学以后更长的时间,并会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

二、对改进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若干建议

虽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已明确规定高中阶段美术教育要重视美术鉴赏课,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但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此项举措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成效不大。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美术教育进行改革。

(一)政策层面的策略调整

政策层面的策略调整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高中阶段美术鉴赏课的课时比例,如可将其调整至总课时的二分之一甚至全部。其缘由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高中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接受新知识与新事物的能力已达到一定高度,高中阶段是其接受和消化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趋于形成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大审美教育力度是切实可行的。第二,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而且决定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志向已定,其中大多数人已开始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班突击高考,高中自设的技巧课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集中力量的目标性教学可以较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是对美术鉴赏课的课程结构进行更新调整。我国可适当参照欧美的课程标准和内容,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增设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拓宽学生视野,打通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其对艺术作品评价与判断的主观能力,进而使其具备对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及艺术家的自我批评与自我判断能力。

三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国家制定的教育改革政策能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事实上,许多基层学校大多是打折扣地执行新的课程标准,有的学校甚至我行我素,对相应的方针政策不予理睬。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新政策出台多年但收效不大的重要原因。

(二)师资队伍的充实建设

目前,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师已在此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他们大都是传统师范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都重视和擅长技巧教学,但较缺乏人文理论的系统知识。这种情况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是不利的,有碍于新教学需求的实现。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基础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开放的.,且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学校开设的许多课程都是邀请社会上的专家来讲授,并且建立了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这一做法值得我国学校借鉴。另外,我国高中美术教师队伍建设要打破当下的学科壁垒,引入非美术专业的教师,如美学、艺术史等学科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或人才执教;同时要逐渐建立起基础美术教学专人专课制度,改变当下动辄一人担任几门课的现象,使美术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三)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

我国现行的基础美术教育教材比较陈旧。例如,普通高中使用的“美术鉴赏”教材,是我国于统一发行的。教材内容由“中西方绘画鉴赏”“中西方雕塑鉴赏”及“中西方建筑鉴赏”三部分组成。从时间跨度上来说,该教材涉及古典主义艺术、现实主义艺术、浪漫主义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而对现代主义之后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或称当代艺术)则完全没有涉及。当代艺术――无论是我国的还是西方的,因其对现代主义及之前的美术样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美术”的原有概念边界,从而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突破性的改变。因此,对高中生进行这方面的知识普及与鉴赏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调查表明,许多中学生对当代艺术很感兴趣,认为这是他们同时代的艺术,更容易认同和理解。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当代艺术家徐冰在接受北京市美术特级教师侯令采访时谈道:“真正的现当代艺术,和孩子原有的艺术创造是有关系的,是朴实的。孩子没有顽固的文化概念,他们对这些艺术是很容易接受的。我相信,独特的材料艺术、装置艺术等对他们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很多现当代艺术家都像孩子。美术教育和现当代艺术有一种十分自然的联系,这种自然的联系大有文章可做。”[7]《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应体现时代特点。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体现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也要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2]因此,尽早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编入当代美术内容,是完善高中美术鉴赏课、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也高度重视基础美术教育(含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性传达。他指出:“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使我们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能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汪洋大海。”[8]68

基础美术教育中美术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在我国台湾地区受到异乎寻常的重视。台湾原来的美劳科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被更名为“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其含义是“学习艺术与人文素养,是经由艺术陶冶、涵育人文素养的艺术学习课程”[8]68。所以,笔者也期望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课程,能够更加重视对学生审美及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扩大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内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7:审美角度分析美声声乐艺术的价值论文

摘要:美声声乐起源于西方,在我国也得到了一定时期的发展。美声声乐艺术涉及到诸多演唱技巧,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选择从审美角度对美声声乐艺术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文章首先基于审美角度对美声声乐进行分析,进而从声音和情感以及内涵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美声声乐艺术所蕴含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美声;声乐;审美

在声乐领域中,美声声乐是一种十分单独且具备显著特点的声乐形式。目前,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美声声乐艺术也开始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常情况下,人们大多十分关注美声声乐的演唱技巧以及表演特点等,但关于其具备的美学特征,相关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即选择从审美角度出发,分析美声声乐艺术价值。

篇8:审美角度分析美声声乐艺术的价值论文

与其他的艺术类型进行比较,美声声乐艺术拥有十分独特的审美特质。在美声的声乐审美过程中,强调了对于情感的感知和对思想的了解。美声声乐艺术的存在,不仅表现出了人类的情感,还能够蕴含文化的内涵。美声的声乐艺术是具有完整的审美构架的,涉及到情感和声音等多个不同的方面,具有综合性的审美体系。

2美声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2.1情感之美

在声乐领域,在对不同的声乐作品进行表演的时候,表演者首先需要对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进行深入的领会。进而在表演的过程中,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表演技巧,将作品所富含的感情传递给观众。在美声声乐中,丰富而充沛的情感也是其在表演过程表现出的十分鲜明的特点。而情感之美,也是美声声乐所具备的十分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美声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类型,在对不同的声乐作品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不但需要熟练的掌握各种美声演唱技巧,也需要充分认识到作品情感展示的重要性。对于不同的美声声乐作品,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需要表演者在深刻理解、用心体会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虽然不同个体的审美角度和审美观点各不相同,但对于不同的听众而言,只要表演者可以通过借助一定的演唱技巧,来将美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完美的表达出来,便可以使听众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内涵,以及美声声乐所具备的情感特质。因此,表演者便需要用心体会美声艺术中所包含的众多的情感,在用心领悟的基础上,利用自身所学到的歌唱技巧来使表演达到情感的深处。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实现技巧与情感的双重结合,需要演唱者对美声声乐技巧与情感展示进行合理的安排。美声声乐的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到作品的情感内涵,并结合合适的表演的技巧,进而更好的将作品中的情感完全的展现出来。

2.2声音之美

在声乐艺术中,无论何种类型的声乐,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寄托载体都是声音。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利用自身美好的声音对各种声乐作品进行表演,可以很好的吸引听众们的注意力,将阻品众所蕴含的艺术内涵展现出来,并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对于美声声乐艺术而言,同样对声音有着极高的关注,并充满了声音之美。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美声声乐对演唱者的声音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一名合格的美声表演者需要经过长期、严格、标准的演唱和表演训练,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能够凭借着肌肉的力量来表达出声音的色彩。同时,还可以在演唱过程中借助美声演唱技巧,利用充沛的气息体积华美的.音色,借助声音的综合性和宽广性来,使相应的声音具备一定的音响效果,获得不同凡响的表演效果。另外,美声的声音审美特质还表现在咬文嚼字方面,在美声声乐艺术当中,还十分注重咬字技巧。从唱法角度进行分析,美声在气息上具有较为浑厚的特点。演唱中在腔体发出声音以后,需要演唱者依靠唇部的肌肉来对咬字情况进行控制。而美声的咬字来源于拉丁语系,要求其在保障连贯性的同时将咬字清晰的表达出来。例如,在利用美声声乐技巧对各种中文艺术歌曲进行演绎的时候,便需要对相应的咬字方法进行合理的安排。除艺术歌曲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普通歌唱者难以把握这一因素之外,在技术层面,中文的咬字断句方法与适用于外文歌剧的美声唱法并不契合,因而用西洋美声的演唱技法来演绎中国艺术歌曲难度极高,即使很杰出的美声歌唱家在演唱中文歌曲之时,听众也往往难以分辨其演唱的歌词内容。因此,还需要演唱者在表演中不断探索,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美声演唱方法,以更好的展现出美声声乐的声音之美。

2.3内涵之美

美声艺术当中所具有的包容性特质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美声声乐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拥有极高的水准,是其他的艺术无法比拟的。在歌剧当中,美声的表演就占据了很重要的表演成分,在其他的艺术当中,也会借鉴美声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具体的美声声乐表演中,还需要结合不同声乐作品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应用美声技法,以更好的展现出美声声乐的内涵美特征。例如,中国美声是美声唱法与中国汉语语言完善结合,能够完美演绎中国声乐作品、体现中华民族音乐灵魂和韵味的歌唱方法。因此,在对各种中国美声作品进行表演的时候,还需要演唱者在对西方传统美声经过充分学习、消化、吸收并经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美声演唱。以实现美声声乐与中国汉语语言的良好结合,符合外国观众歌剧审美习惯的美声歌唱,又能够被中国人广为接受和喜欢的美声歌唱。

3结束语

总之,美声声乐艺术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不但涉及到各种艺术理论和演唱技巧,也具备鲜明的美学特征。从审美角度进行分析,其在声音和情感以及内涵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审美特征。在对美声声乐艺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的从审美角度出发,掌握其艺术本质,进而更好促进美声声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东.中国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字声问题及审美差异[J].人民音乐(评论版),(01):52-55.

[2]滑静.聆听文化的声音文化审美意识形态下的中西“歌剧”唱腔音色比较研究初探[J].音乐创作,(03):158-160.

[3]张璨.民族审美习惯之差异对美声发声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05):6-7.

[4]胡建军.试论美声唱法对大众审美文化的引导意义[J].音乐创作,(07):174-175.

篇9: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价值论文

1文字、图像、色彩等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影响

抽象的图像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虽然是由一些简单的符号所组成,但是,其视觉效果已经突破了传统,图像的语言表达以及创造力极其丰富。在平面设计中,一些图像虽然看似简洁明了,但是,其所起到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在平面设计作品中,文字、图像、色彩属于最直观的反映元素。图形和文字虽然重要,但是,二者都离不开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色彩在平面设计作品中意义更加重大。色彩运用的恰当与否,不仅影响着受众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影响着图像、文字信息的有效传递。色彩不仅具有均衡构图、美化画面的功能,还具有传达不同色彩语言的功能。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色彩是人们最先感受到的视觉元素,不同的色彩,可以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色彩的视觉沟通作用是其它元素无可取代的。由于色彩的丰富多样性,在平面设计中,色彩一定要同设计主题相呼应。此外,在很多时候,色彩的搭配还可以引起人们的联想,表现人的心理反应。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巧妙的运用色彩视觉元素,可以有效的拉近设计者与欣赏者的距离,使人们更好的理解设计作品,并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与设计者进行更深层次沟通。

篇10: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价值论文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也不断深化。平面设计人员也需要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创造,不断提升文字、图像、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什么价值。在平面设计的汉字设计中,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有效的文字设计,提升视觉的传达效果。在平面设计作品中,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角要求,图片的设计要重视构图图层的层次感。在实际的构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元素和图形的层次感,让视觉效果得到有效增强。这样才能让观众印象深刻。例如,在食品包装上,为了有效激发消费者的食欲,我们可以采用橙色包装,这样构图,更能够有效牵引受众的视觉,让观众产生视觉通感。可以说,色彩的设计是提升平面设计审美价值的重要途径,在构建色彩的过程中,文字、图形、色彩要相互协调,互相依托,色彩也要和内容相互统一。色彩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商品的内容来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设计的作用。有效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终,使消费者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审美价值获得有效提升。

3结语

分析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价值,可以使文字、图像、色彩等视觉元素能够在平面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要在作品中合理的安排视觉元素,同时,正确把握视觉元素,让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价值,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

篇11:音乐审美经验在认知音乐中的价值意义论文

音乐审美经验在认知音乐中的价值意义论文

“每一个经验都是一个活的生物与他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的某个方面的相互的结果。”[1]审美经验其实是一种鉴别、知觉、欣赏、认知的经验,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同时又是审美主体内省、概括的结果。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在倾听音乐作品时,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与音乐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审美主体所产生的诸多的心理体验,也是人们对更高精神境界的一种追求。

一、音乐审美经验为深入理解音乐意义提供了必要地支持和保障

作曲家通过音乐这门艺术形式,将自己的思想、精神和情感等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付诸于其中,创作出来的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内涵,对于音乐审美而言,理解音乐的形式,是了解音乐创作者创作个性的最直接的方式,根据个体存在的差异和不同时代、不同创作风格的发展变化,以及音乐语言最基本的陈述方式,根据人的不同感觉依据相对先验的审美经验,为理解与认知音乐提供了不同的感受,间接的反映了审美主体理解、认知音乐的主观性特征。

音乐审美经验是由音乐作品唤起的一种特殊的经验,面对一部从未听过的音乐作品,我们的感觉并不是真正的陌生,这是因为音乐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为我们所熟悉,只是这些新的要素组合的秩序和排列的顺序让我们感到新鲜,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引起了我们进一步向深度探求音乐意义的兴趣,激起了我们认知音乐的欲望,这都是因为我们倾听的音乐与已拥有了音乐审美经验有相似点的缘故,所以才会有继续深入理解认知音乐的信心和动力,也就是说,音乐审美经验为完善深入理解音乐意义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依据。例如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是充满个性色彩的音乐,相对于古典时期音乐的理性、严谨、内省的风格,更显示了浪漫的风格气息,节奏相对自由,和声色彩变化丰富,增强了个性的张扬,音乐中的华彩部分自由奔放,尤其突出了这一音乐时期音乐的特点,拥有了一些这样音乐审美经验,在欣赏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时,当然就不难分辨出各自的特征,即使是不同的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但是在大的音乐风格背景下还是不难把握、可以分辨的,这是因为我们拥有的音乐审美经验提供了分析鉴别音乐作品的依据。

二、音乐审美经验是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的有效途径

音乐审美活动本身就是能够使人获得愉悦和享受的活动,《论语》中曾记载: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滋味”,这就是音乐美的魅力所在!音乐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也是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的有效途径。

音乐创作者面对外在世界的现象时,觉察到了自身的存在,并且通过对世界的观察和体验,做出相应的.判断时,在心理需求中一些真实重要的东西需要通过完整的音乐形式寄托、表现、释放、显现出来,这样在既符合了感官要求的同时,又符合音乐形式的发展规律的条件下,实现了音乐艺术的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在审美过程中,一旦外在事物或对象的形体、声音、色彩以及运动状态同人自身的尺度相吻合时,就会给审美主体带来欣喜和满足。”[2]也就是说,作曲家通过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实现了内心需求而获得精神愉悦,同样,审美者通过音乐作品满足了内心需求,所以也获得了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遇到熟悉的事物时,对其的理解和认知就会降低理解难度,所以就会喜欢,产生兴趣和精神情感上的愉悦,这都是审美经验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音乐审美经验会把我们不是很熟悉的音乐,通过审美活动,变成很喜欢、很感兴趣的音乐,通过音乐感受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喜怒哀乐,并与之产生共鸣,与创作者同欢喜共命运。音乐传达出来的情绪情感,审美者在审美时就已经作为自己的情感来感受和体验,那种同呼吸、共命运、物我同一的境界最能够体现审美的愉悦和快乐。

三、音乐审美经验的丰富提高了音乐审美的心理能力

音乐审美经验决定了人的音乐审美的能力与水平,反映了审美主体的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同时更有助于提高、健全和发展音乐审美者的音乐审美心理能力。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创作者自身对外界世界认识、思考后所形成的某种艺术化的表现,通过美的形式来表达美的内涵,述说自己内在真正自我对社会、人类、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理解与认识,具有某种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宗教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不同的价值特征,根据审美者自身不同的教育程度、阅历、个性、民族等等诸因素的差异,在理解和认知音乐过程中会发现、挖掘出音乐中不同层面、不同属性的价值,无形中也就增长、丰富了审美者的心理能力和音乐审美经验。创作者通过音乐这一媒介所要表现的、传达的东西,特别希望能够得到审美者的共鸣,审美者通过审美活动能够与创作者达到共识,将创作者的音乐作品隐含着的东西吸收消化为自己的东西,无论是从心理的适应能力还是心理的调控能力,都会得到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音乐是最能够传情达意的艺术,最擅长表达人的情绪和情感。音乐速度的快慢、音乐力度的强弱、音乐的音色变化等,都与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有那么多相近之处,非常接近人的内在心理变化,在音乐审美的活动中,人的情商(EQ)得到了锻炼。音乐能够培养我们的性情,塑造我们的人格,培养我们的气质。喜欢现代音乐的人,自然被现代音乐那种强烈的节奏和狂放的音响所熏陶和感染,性格会充满着热情,自由奔放;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们受古典音乐的影响,性格内敛,理性内省;喜欢民间音乐的人们表现出来的是淳朴、率真的性格……音乐语言的多义性会把我们带入每个人不同的精神需求世界里,根据我们积累的审美经验,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不同的倾向,我们会透过音乐艺术去看待世界,看待人,从而认识许多东西,包括对真理的认识有时也是透过艺术中的审美经验去证实的。“艺术就是认识,并且艺术经验使这种认识成了共有的了。”[3]

四、音乐审美经验能够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判断力

“鉴赏力就是对(不借助于概念而)与给予表象结合在一起的那些情感的可传达性做先天评判的能力。”[4]对音乐的鉴赏和判断需要借助音乐审美经验,音乐审美经验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鉴赏力和判断力的高低,鉴赏力和判断力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我们音乐审美愉悦程度的强弱和发掘音乐审美价值的多少,所以说,丰富音乐审美经验在音乐审美活动中是十分必要的。音乐审美经验越丰富,识别的音乐就越广泛,从而锻炼的音乐鉴赏力就越敏锐,判断也就越准确。“审美经验是一种涉及直觉反应和感情的主观性活动。”[5]我们对一部音乐作品的认知,音乐作品中充溢的某些东西充斥着音乐审美者的听觉,音乐审美者首先往往是凭借主观的音乐审美经验中的一种直觉感受而产生了情感,从而带来一种心灵的悸动和精神的震撼。

“一切有限事物都是表现,都是对无限事物的表现。”[6]音乐艺术的价值在于丰富人的听觉感性体验,而不是理性的概括和总结,对于一部音乐作品的鉴赏与判断,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符合事实的多少之辩。音乐鉴赏力是集音乐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等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能力,属于人独有的特殊能力,是在审美者不断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基础上逐步提高的,随着音乐审美经验的不断累积,欣赏的音乐作品不断增多,感受、判断的能力不断丰富增强,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必然带来鉴赏力的提升。面对一部音乐作品,我们通过倾听对它有所感知,伴随着对它的想象,形成对完整的音乐表象的认识,最后再经过理性的分析和整理,做出相应的判断,形成音乐审美经验储存到我们的记忆中。

任何伟大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都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性,审美经验中普遍的人性是我们与艺术家沟通的先决条件,如果对艺术家艺术创造中独特的个性也能体会、揣摩出来,那么对艺术作品也就算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和可能。通常音乐作品具有的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作品本身具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审美者鉴赏品评出来的价值,这两方面价值的挖掘都离不开音乐审美经验的参与和帮助。音乐审美经验中的音乐性因素会帮助审美者鉴别音乐作品本身的价值,音乐审美经验中的非音乐性因素帮助我们鉴别出音乐本身以外的价值意义,可以说在这方面具有审美者的主观性。

“价值和评价之间的区别在于,价值是客观的,因为它在社会历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而评价是对价值的主观关系的表现,因而极可能是真的(如果它符合价值),也可能是假的(如果它不符合价值)。”[7]鉴赏和判断的结果取决于审美者心目中的感觉和表象,与个人的审美愉悦的距离越相近,就越靠近个人的审美期待和符合审美需求,对人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就越大,音乐作品体现的审美价值也就越高。具备丰富音乐审美经验的审美者,能够将音乐所具备的这些价值都能发现的基础上,还能够创造出创作者没有意识到的价值,例如:一首节奏缓慢的乐曲,由于审美者的个性、爱好、兴趣的不同,鉴赏判断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人感觉到了音乐的柔和,有人感觉到了音乐的可爱,有人感觉到了音乐的犹豫和迟缓,还有人感觉到了音乐的开阔和磅礴……这样的感觉不一定都是创作者的意图,但由于审美者个性主观的差异,审美感受才出现了多彩多姿的效果。

马克思曾经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8]音乐审美经验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在理解与认知音乐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更促进了审美者的音乐鉴赏力、音乐判断力和心理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说,音乐审美经验在认知音乐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布洛克[美]《美学新解》,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8页

[2]王德胜《美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18页

[3]伽达默尔[联邦德国]《真理与方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0页

[4]康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页

[5]同[1],第372页

[6]同[3],第91页

[7]斯托洛维奇[苏]《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4年版,第33页

[8]马克思恩格斯[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

西洋史读后感

乐团的简介范文

乐器教学论文

小学一二音乐教学计划

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的论文

琵琶论文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上册教学计划方案

音乐课教案

西洋管乐器萨克斯管审美价值论文
《西洋管乐器萨克斯管审美价值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西洋管乐器萨克斯管审美价值论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关系2023-05-17

浅谈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2022-10-30

长笛演奏的技巧研究论文2022-08-17

古筝演奏的音乐教学论文2022-05-06

试析儿童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2022-07-22

浅析长号在乐队演奏中的特点论文2023-02-03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学总结2023-08-14

四川音乐学院招生简章2024-05-06

音乐组教学工作总结2023-10-12

器乐演奏的心理失控调节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