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探究论文

时间:2022-04-30 12:46:4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今天我也很烦人”为你分享14篇“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探究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探究论文

篇1: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探究论文

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探究论文

1华安县林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1)林业政策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林业产业发展。福建省在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天然林的木材采伐量下降,这对林业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就目前实施的林业政策来看,除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以产业发展为主外,其余五大工程都是生态建设,这些工程的实施都有一定的时间期限,无偿的财政资金也有一定额度,工程期满后,财政是否还能保证项目和人员所需经费难以确定。所以,从现在起,就必须考虑林区工人和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生计问题,必须注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注重生态的林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林业;而不注重产业的林业,是缺乏活力、没有后劲、没有希望,也没有地位的林业。没有林业产业的发展,生态建设难以为继,没有林业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的成果也难以巩固。限于资金、资源、技术、市场、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最可能的选择是依托林区和林木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包括林下种养殖业、林产工业、生态旅游业等。林业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进而缓解人口、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消耗的压力,支持生态建设。

(2)林农思想观念更新不到位。随着国家改革不断深入,林业发展方式不断更新,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但广大山区林农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种树砍树的传统林业上,观念没有紧跟时代潮流,没有很好找到跳出林业搞林业的发展路子。生态补偿和碳汇补偿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森林旅游以及旅游地产将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林业股上市发行前景广阔,林业经济收入将由传统的单一型向现代的复合型转变。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林业经济,必须切实转变林农思想观念,使他们意识到必须从传统型、单一型、粗放型林业经营模式向现代型、复合型、集约型转变,从单纯向木材索取经济效益转为向木材、生态、社会等多种渠道得到效益。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信心才充足,才能提高林农的务林积极性。

(3)林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产业变革,促使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就目前我县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不管是在林业经济方面的技术性人才储备方面,还是在生产设备、先进生产技术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同国外发达国家的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在加之华安县对林业经济基础性研究投入力度不够,很难取得技术上的飞跃。林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研发能力差将成为制约林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2构建华安林业产业体系

(1)在发展林上经济的`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再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2)发展野生食品产业。一是建设森林食品、林下药材等林副产品加工业。要适应人们崇尚“自然”“、绿色”的消费需求趋势,高度重视发展森林蔬菜、林下药材、食用菌等林副产品加工业。运用现代新技术大力开发以绿色食品、保健食品、长寿食品为主体的森林食品,满足人们对林副产品的消费需求。二是野生动物养殖利用产业。把野生动物养殖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要将目前零星分散的小规模驯养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升科技含量,提升开发能力,使之成为野生动物繁育、驯养、利用的示范和技术培训基地,培养一批繁育、养殖能手,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形成基地和产业。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3)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要充分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漳州花卉的品牌,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三大产业。一是苗木花卉基地产业化建设。提升基地生产档次,壮大生产规模,快速发展苗木产业集群。

(4)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我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加强森林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旅游品牌及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林业部门与旅游等其他部门的联系和协作,把森林生态旅游同田园山水风光游、休闲游等各种旅游活动结合起来,逐步建成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发展环各省区周边生态旅游,把森林公园和各类森林生态园建设成生态旅游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体育健身基地。

3实施科技兴林和可持续发展

(1)依靠科技来发展林业经济。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为依靠科技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我县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对林业的资金投人,提高林业的科技水平。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采取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形式,让农民接受林业科技知识,只有有了林业科技知识,才能从思想上重视它。建立一批林业科技示范点和示范户,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适宜农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技术,通过示范户带动广大林农学习科技、运用科技的积极性。政府在政策上应该支持和鼓励林业产业的科技推广,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倡导乡镇地区使用现代化技术和科技成果。要划出专项经费用于林业科技引进、开发和推广。对于优秀的科研个人和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科研人员和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实施林区绿色品牌战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消费,特别是食品类。因此,多种经营产业要利用林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进行无公害种植、养殖,产品要突出绿色品牌,加强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如黑龙江海林“北味”集团生产的“北味”木耳、蘑菇、松籽等各种绿色食品,现已销往全国各地,创造了很好地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集中资金扶持,加强宣传,依靠科拔,创建更多的名牌产品,努力提高多种经营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提高多种经营产品中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3)坚持可持续发展政策。华安县目前的林业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林业经济要想得到快速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强有力保障。林业经济是个双收益的产业,既能产生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生态效益,不能因为过分强调生态效益而轻视了经济效益,更不能因为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完全不管生态效益,加以破坏我们生存的家园。应该用科学与发展的眼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篇2:林业生态经济效益途径分析论文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林业生态效益,另外一方面是林业经济效益。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进程中,林业生态效益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状况,净化当前空气环境,并能在防风固沙上面起到良好作用。林业经济效益则体现在林木成才和建筑使用上面,特别是现在比较盛行的家具制造业或者水利工程行业生产进程中提供的木材使用,都隶属于林业经济效益范畴内,林业经济效益让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在满足均衡的前提下有新的发展规律,但在发展进程中需注意经济效益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处于不可分割的状态。故此,从博弈角度探寻,林业生态效益和林业经济效益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之间有抵消关系。若生态平衡在离开生态效益后,必将遭遇到破坏,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生态平衡若离开了经济效益,那么生态效益的存在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因而,要将领域生态效益与林业经济效益结合开来,看成一个整个。既通过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总体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让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能有质的飞跃。

2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2.1加大科学投入管理

结合当前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状况可以获悉,管理进程中若忽视林木管理,将管理重点集中在造林方面,会忽视林木的质量,虽然林木的种植数量大大提升,但是整体的造林管理还存在诸多弊端,导致造林结束后不能重视管理和维护林木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可以说屡见不鲜。结合相关调查我们能够获悉,人工造林中,林木比较矮小,所以生长速度缓慢,出现这些状况后多都归结为自然生长条件不利,其实究其根源是管理不善。管理问题的出现不但影响林业的经济收益,也会使林业的生态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整个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严重不达标。资金、劳动力、管理的不善和不合理,让林业抚育技术存在较大漏洞,为此,提升林业生态效益水平的前提是要加大相关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并需完善林业管理措施。

2.2提高重视创新手段

结合相关调查我们能获悉,林业发展进程中更多追求单一的效益,但是却没有在总体效益方面有所忽视,这就导致我国的林业生产模式过于简单和片面。这不仅制约我国林业的综合性效益,也不利于我国林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为大幅度的提升我国林业的总体发展态势,就要先正确的认知我国林业的双重特性,特别是在思想上有较高的关注度,并需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上进行创新。林业木材生产主要是基于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存在的生产基础。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因而现阶段对于两方需有正确的认知,在定位二者关系的时候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

2.3结合发展实际选择合适苗木种植

林木种植时,为让林木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确保林木的成活效率,就要结合当前的实际状况让自然环境与实际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另外,需要注意一点即选择的林木品种多样,不要过于单一,这样可以满足苗木类型的多样化需求,不但能利于林木生产,与此同时也能让林木在适宜的环境里面茁壮发育。如,在黄土高原环境内,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导致这一地区地表裸露较多,植被也很稀疏,形成支离破碎的地表环境,并且处于半湿润温带季风性气候,水分补给不是很充足。加之地域内的自然环境情况不同,因而种植的树苗类型更具多样性,如果想要在该区域造林,就要选择坡度较为陡峭的沟谷地段,选择的种植植物多为侧柏和油松等材质的树种,但是在坡度比较缓的区域,最好选择山楂、葡萄这类经济林木。由于黄土高原多年的'植树造林能力,为实现植树的价值或者意义,就要在加大树木成活效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

2.4合理配置植被

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构建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充分和正确的认识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由于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尤其是系统化建造进程中,若单纯的考虑苗木选择状况显然不是很全面,具有片面性,故此选择进程中需做好苗木的搭配和植被灌木的类型筛选。目的是形成一个高低错落有致的复合型人工生态群落。建立小生态循环系统的前提是先要构成大生态群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林地使用效率,而且也能提升林木的产量,更能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双赢。根据实践经验获悉,复合式人工生态群落建立进程中,为让群落更为多样化,将署类植物、黄花菜等都引种到林木下方或者林木周边进行种植,能够让局部的群落更错落有致,并且利用各类植物的不同特性,使植物生存环境更优化,保护周边环境,满足生态平衡。如黄花菜的肉质根部能够均匀的散布到整个土壤中,并且网状的根须要渗入到土壤的每一个角落内,这能防止雨水冲刷和侵害土壤,改良土壤状态后,让树木生长更具有优势。

3结语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不能离开林业生态效益而单独存在的,在效益不断提升和发展的进程中,为达到思想共识,就需创新生产和经营理念,不断的带动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无限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赖莹莹.刍议如何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J]科技创新与应用.(36):11-12.

[2]王婷.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23):15-16.

[3]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途径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14(23):21-22.

篇3: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探究论文

摘要:森林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林业生态模式下加强对各种产业栽培技术的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产业发展效率,比如在林下种植核桃、蔬菜等,都可以提高林业效率。本文对林业生态模式下的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林业生产;林业生态模式;栽培技术;技术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乱砍乱伐、资源浪费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是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配合种植一些农业作物,不仅能够修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提高产业水平,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林下产业发展是促进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林下产业的栽培技术的管理,对各个产业种植过程中应该注重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使得林业种植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1林业生态模式下产业发展的意义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盆,对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供农民的收入有重要意义,林下栽培可以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将林业资源的优势积极发挥出来,从而使得林地的长期以及中期和短期效益进行有机结合,增大林地的附加值。当前林下栽培管理,一方面是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措施,由于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资源受到了破坏,生态环境变得不平衡,因此加强林下栽培管理,可以是的生态环境重新回到平衡的状态。另一方面,林下栽培可以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可以积极开发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发展其他的林业产业,使得当地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林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互补发展,是当前各地在挖掘林业经济效益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结果,对于缓解社会的压力有很大帮助。比如核桃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就是可以作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一种新兴产业,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土壤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使得生态平衡,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核桃的经济价值提高当地百姓的经济水平。当然,在林业生态模式下加强各种作物的栽培,需要对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提高各种产物的.存活率,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篇4: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探究论文

2.1合理协调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森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可再生资源,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当前很多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多出现了注重经济发展,不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这使得很多珍稀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对此,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的发展理念的改进,注重经济效益的时候更应该要重视生态效益“。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建设”的理念是新时期林业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在原有的林业生态环境基础上,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管理。在森林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加强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也能提高生产水平。

2.2常见的林业产业栽培技术管理

(1)林木、牧草、牲畜复合式林业经营模式。复合式林业生态经营模式指的是多种产业结合在一起发展,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的一种经营模式。比如林木、牧草、牲畜等,都可以在一起管理,对于林木而言,首先应该注意对树木的品种的选择,其次要对不同品种的树木拉开距离进行种植,并且要施用不同的肥料。对于牧草而言,要注意加强对牧草的管理,比如在种植之前对土地进行翻土工作,浇水、施肥等。(2)瓜果、蔬菜复合式林业生态经营模式。瓜果蔬菜的种植也是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式,一般说来,在林业种植过程中,人们喜欢选择葡萄树以及油菜。对于葡萄果树的栽培与管理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对葡萄树之间的间距的管理,并且要在适当地时候进行修剪,促进葡萄树的快速生长,此外,对于应该注意葡萄树之间的间距一定要控制好,并且要在适当时机对树枝进行修剪、适当浇水、定期打药防止病虫害。另外,对于常见的油菜管理则相对简单一些,由于油菜的种植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只要定期打药预防病虫害就可以。(3)复合式林业生态经营模式中的栽培管理技术。在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过程中,复合型林业生态经营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模式,比如核桃树的种植,就是改善经济环境、提高经济水平的一种重要作物。核桃喜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核桃的产量和质量相对都比较高一些。同时,核桃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强,适应多种土壤生长,喜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喜水、肥,对水肥要求不严,落叶后至发芽前不宜剪枝,易产生伤流。由于核桃的耐受性较好,因此在很多地区都可以进行核桃种植,核桃喜欢石灰性土壤,常见于山区河谷两旁土层深厚的地方。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合理地选苗,加强核桃的土、肥、水管理技术的研究,从而使得核桃种植水平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对于粮食作物的种植,应该要注意空间利用的问题,由于核桃树、枣树等树种较高,所以为了充分地利用林业空间,应该要选择一些比较低矮的粮食作物进行套种,比如花生、土豆、地瓜等,都可以配合高大的树木进行种植,使得核桃、枣树与其他的粮食作物之间可以拉开一定的距离,实现复合型生态种植。

2.3加强技术的创新发展

林业生态模式下加强对各种产业的发展,是一种综合发展模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比如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突出无公害等特色,就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如有的地区开始加强对樱桃种植的尝试,国家应该要大力加强对新型产业的扶持,加强对于林业有关的各种栽培技术的管理,从而使得林业种植水平得到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过程中能够还可以加强对各种产业的管理,加强各种复合式林业生态经营模式的应用,使得林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同时也能提高经济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军伟.基于林业生态模式构建试验示范中的栽培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08).

[2]胡萨因哈德.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4(12).

[3]王利恒.探析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04).

篇5: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论文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论文

森林作为自然界的主要生态系统,在自然界与人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森林资源的国家,林业一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长期的木材生产使得我国生态环境日渐遭到破坏,虽然目前植树造林、天保工程与退耕还林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相对改善了现有生态环境。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森林资源与林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继续落实并加快“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建设内涵

新时期,伴随人们物质生活要求的日渐提高,社会发展对林业需求与生态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必须基于林业资源合理摄取,逐步提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从而在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满足今后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因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林业生态发展的终极目标,而这不仅仅是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是迎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为此,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必须做到以下“三个坚持”:

1)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即基于自然发展与社会发展规律,从我国国情与林情出发,对生态工程建设加以统筹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因地制宜;

2)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在实际建设中要做到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和治理、利益获取和除害相结合,切实提高现代人生活品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与产业发展生态化”,即把“增加资源总量,优化配置资源结构,提升林业发展水平与强化资源保护”作为日常工作重点,实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同区域经济的同步发展。

2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策

2.1贯彻落实封山育林工作,完善动态机制

为了推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必须重视封山育林工作。首先,进一步完善当地封山育林发展规划。即基于往年封山育林作业,绘制今后工作蓝图,特别是应提高未完成规划要求地区的.工作效率,最终把封山育林工作范围、面积与方式、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个山头地块。其次,强化封山育林地区的各项设施建设,如在封育区域的主要交通路口、山口与沟口等位置竖立标志牌,做好警示工作。再者,明确村规民约,逐步提升村民的自律意识,引导其积极参与封育工作,有意识地维护林区环境;并抓好护林队伍建设,确保封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从相关主管部门角度出发,还需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结构,切实发挥出经济杠杆的作用,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建设机制,并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与技术资源,强化对林业生态发展的技术指导,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现代化与科学化建设。

2.2深化林权机制改革,革新林业生产方式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需积极构建多样化的投入体系,大力拓展林业发展的资金来源途径,主动寻求政府扶持、社会力量支持与业务投资,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与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支持参与的多途径、多样化资金投入体系”。同时,将林业生态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发展全局,大力落实“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方针,全面展开绿色小康村与绿色小康户的建设,从整体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此外,还需积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切实发挥出自然与区域优势,推动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特别是要逐步壮大当地特色林业建设,如开发山珍、中药材与地下矿藏等资源,把区域资源优势转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为村民创收。

2.3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结合当前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需在严格遵循“收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原则的基础上,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一是明确依据。因森林资源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而且森林建设与维护均需一定资金投入,加之其生态效益也具有一定的外部性,故若想对其外部性进行内化处理,必然就需对森林生态加以经济补偿,以确保森林资源的有序发展。二是明确资源筹集渠道。除国家出资外,森林生态补偿资金筹措还需在遵循“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的基础上,明确其他各主体的应缴份额,以此来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社会共享”。三是明确对象与范围。即将“重点防护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重要森林生态资源区”纳入森林生态补偿资金的重点投资对象。四是明确资金征收准则。即根据森林自然生态要素与林区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考虑森林本身生态功能及其同人类生存的关系程度,社会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认同程度与当地居民同森林间的经济关系,国家同地方的财政情况、森林保护等级等因素,明确其补偿标准。五是明确监督检查机制。因森林生态补偿资金的专款专用性质,必须配以对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并将森林生态效益核定、资金筹措方式与补偿方式等内容涵盖进去,以此来确保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贯彻落实。

3结语

森林资源作为自然界赋予人们的宝贵财富,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其加以建设与保护,以发挥其最大效益。为此,需本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落实封山育林工作、革新林业生产方式、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来推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篇6:浅谈企业经济效益探究论文

浅谈企业经济效益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我国混凝土市场的发展现状作为背景,首先对混凝土强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述,然后又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混凝土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以内控目标和内控体系作为切入点,以内控标准的完善作为出发点,针对混凝土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出相应的建议,供企业管理者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内控标准;混凝土企业;经济效益

作为保证企业战略目标高度实现的有效手段之一,内部控制对企业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任何企业而言,实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企业自身所获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阶段,混凝土企业所处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成熟,竞争也随之变得愈发激烈,因此,如何对企业所获经济效益进行提高就成为了企业管理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混凝土强度的有关概述

混凝土强度通常指的是混凝土所具有的抗压强度。作为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判定的主要指标,混凝土所具有的抗压强度通常与其所使用水泥的强度成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混凝土所用水灰比相同,那么使用低标号水泥所配置的混凝土在抗压强度方面要明显低于使用高标号水泥所配置的混凝土。而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之间又成负相关的关系,水灰比如果保持不变,工作人员想通过对水泥用量的增加达到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提高的效果是无法实现的[1]。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有两个,分别是水灰比以及水泥强度。近几年,部分混凝土企业想要将混凝土强度作为内控标准,用来实现对企业所获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实践结果显示,上述方法的可行性较低,因此,想要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提升,管理者应当对自身理念进行及时更改,将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作为切入点。

二、如何通过对内控标准的完善提升混凝土企业的经济效益

1、明确内控目标

针对混凝土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所开展的一系列内控工作,是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以企业管理者为主体,逐步扩散至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开展企业内控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混凝土企业管理者以各地区融资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政府针对城市建设所制定政策的调整作为切入点,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建立健全,将混凝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产能过剩等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2]。

2、完善内控体系

以混凝土企业所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现状为出发点,以企业管理者为主体针对内控体系的完善所开展的工作,贯穿于企业发展过程的始终,可以说企业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竞争能力都与该企业所具有内控体系的完善程度存在直接关系[2]。所以,想要保证混凝土企业的快速发展,管理者不仅需要对混凝土产品的强度进行严格要求,还需要通过对相关企业经验的学习和吸取,保证内控体系的完善,完善的内控体系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1)资产管理体系作为对混凝土企业内部开展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管理人员需要对资产管理工作所具有的意义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对资产管理力度的加强,实现企业所获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在对混凝土企业内部实物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循以下原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所具有实物资产的相关资料进行完整记录,将固定资产与消耗品加以划分,对企业实物资产是否出现变动,以及变动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另外,针对实物资产所开展的内部控制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将关注的重点由最初的账面价值逐渐转向实物的动态方面,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利用,建立起生产、基层和财务相统一的实物管理网络,结合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在管理者制定决策的过程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3]。

一方面,管理者需要针对固定资产建立相应的管理岗位,这一岗位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分类、维护、出售、报废等相关业务流程进行制定和审批。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定期进行盘点,这一流程的作用主要是保证固定资产完好性,使其所具有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化发挥。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修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针对不同设备的作用和实际情况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当固定资产保养和维护与企业生产工作存在冲突时,管理者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将设备保养放在第一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生产的需求。例如,管理者可以通过外租车辆的方法,对混凝土进行运输,也可以通过购买混凝土的方式,保证对施工单位实际需求的高度满足,避免由于企业设备超负荷工作导致合同履约率下降,进而影响企业所获经济效益的问题出现[4]。

另一方面,管理者需要明确存货是资产构成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保证企业所获经济效益提升不可或缺的部分。存货的构成要素包括库存商品、半成品、原材料、加工材料等。在对存货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混凝土企业的生产部门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保证所制定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采购定价的监督,财务部门重点对存货的领用进行稽核,对存货的处置进行审核,对存货的盘点进行复核。物资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建立存货动态分析制度。财务部门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储备定额的合理制定,就是说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不仅需要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还需要以市场采购所对应原则为基础,保证对采购资金进行调度的合理性,通过对企业存货所具有周转率的提升,保证企业所获经济效益的增加。

(2)成本控制体系作为市场主体,在对混凝土企业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以陈本效益观念作为开展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对竞争机制的引入,在对企业效益观念进行转变的同时,完成对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如果某种成本的增加能够为混凝土企业所具有综合竞争能力进行增强,保证企业所获经济效益的提升,那么该成本的增加就与成本效益观念的要求相符合。例如,企业想要对科学、合理的建议进行推广,必然要增加相应的成本支出,但该建议的推广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正面影响远远优于成本的支出。再例如,企业想要对新设备进行引进,必然也要增加相应的成本支出,但随着新设备的引进,企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甚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设备维修所需费用进行节省,这也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提升。又或者是企业以混凝土强度的提升作为目标,对产品进行相应的改进或完善,虽然需要相应的成本作为支撑,但企业所获经济效益会随着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而逐渐提高[5]。

因此,在对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建立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当以企业所具有生产特点作为立足点,通过对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所需成本进行明确划分,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在最大限度上对企业所具有目标利润进行实现。可以看出想要通过内控工作的开展,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需要管理者通过不断的实践对内控体系进行完善。上文针对“如何通过对内控标准的完善提升混凝土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内容,从明确内控目标、完善内控体系两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混凝土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我国相关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如明。如何提高混凝土企业经济效益[J]。商品混凝土,,(3):10—11。

[2]彭建良,陈大林,郑登攀。预拌混凝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J]。商品混凝土,2014,(6):5—6,9。

[3]刘道胜。CTF增效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

[4]田景伟。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5]董子甲。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战略规划研究[D]。河南大学,2012。

篇7:生态林业发展途径探析论文

生态林业发展途径探析论文

摘要:指出了强化生态建设、保护生态安全是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共同主题,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从林业生态的内容及其本质入手,阐述了云龙县林业生态发展的意义,并研究提出了云龙县发展林业生态的途径,希望能为林业工作实际提供借鉴。

关键词:林业生态;发展;途径;云龙县

1引言

云龙县位于大理、怒江和保山三地州交界的接壤地带,是大理州中最边远的山区县。在地理条件的限制下,保山、沪水与永平之间只有一条公路连接,云龙县的大多数地区都是封闭山区,林业资源开发受到制约。云龙县的国有林地面积为79453hm2,占云龙县林业用地面积的24.3%,森林覆盖率高达64.8%,可见其林业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异常丰富,但林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忽视了生态建设,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急需探寻行之有效的林业生态发展途径。

2林业生态的内容及其本质

林业生态要求有机结合经济学与生态学原理,采取系统的规律及方法将林业资源使用的持久性充分发挥出来,将生产力的提高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作为目标,注重实现最大化的林业发展效益。林业生态的本质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同时采取林业经营管理模式来改变以往以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求获得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效益,促使林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和谐发展[1]。林业生态的内容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林业生态的发展应具备持久性,要从绿化的角度入手,确保林业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二是以现有林业状况为依据,重点抓好林业生态工程,以确保林业能取得良性发展,推动林业经济能够稳步回升;三是扩大森林培育面积,有效提升总体林业经济价值,在减少林业资源消耗量的同时发展林业生产,使林业资源基础得到巩固;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基于区域性的林业生态发展来开展保护林业资源的工作。

3云龙县林业生态发展的意义

3.1技术意义

林业生态发展主要是一种恢复、保护和发展生态林业系统的规划措施,为解决环境危机、生态问题等提供条件。只有大力发展林业生态、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才能确保云龙县避免不必要的林业资源损失。在造林上,林业生态发展要求云龙县务必依据相应管理条例开展造林工作;详细制定造林施工设计,并按照设计落实造林施工,同时做好造林的检查验收工作;在林业生态发展中全面推行混交林发展,注重抚育幼龄、中龄阶段的林木,有效提高造林生产力。

3.2经济意义

对云龙县林业生态发展而言,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最主要的目标;平衡、完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促使林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还能不断提高林业生态效益,一旦云龙县的森林生态系统遭遇破坏,不仅生产能力会明显衰退,还会减少森林的其他功能与附加效益。如今,云龙县森林生产力只发挥出了森林整体生产力的一小部分,开发、恢复和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势在必行,而林业生态发展能为其带来重要的经济意义。

3.3现实意义

从一般原理的角度着手,云龙县若能做到科学统筹、合理开发,那么具备再生性的林业资源就能持续为云龙县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2]。然而云龙县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速度远远低于退化速度是不争的事实,它面临着尴尬的局部好转、总体恶化局面,造成云龙县林业生态发展存在供体错位、主体缺位的现象,即林地、林木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要求。云龙县林业生态环境的恶化都致使其每年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法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林业生态迫在眉睫,其现实意义重大。

4云龙县林业生态发展途径

4.1合理制定科技强林政策

在新时期里,科学技术始终是第一生产力,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得到科学技术的支持。如今,云龙县的林业生态科学技术应着力采取一系列策略:一是加强研究林业生态的基础性科学技术,以发展林业生态的关键技术为核心,组织专题研究、科技攻关,明确、扩大云龙县林业生态科学技术的优先研究领域,致力于集中人力和财力尽快寻求突破;二是对先进适用技术应积极筛选并实现组装配套、大力推广,使林业生态发展的科技含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特别要针对云龙县山区干旱、半干旱地区难以造林的'特点,积极推广集雨造林、保水剂和生根粉等技术;三是完善建立林业生态科技推广体系,同时建立健全技术指导网络、科技服务网络,加强落实科技推广工作与服务工作;四是针对云龙县的林业站职工及林农等加强实施岗位培训,特别要强调适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林业劳动者的素质水平;五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林业生态科技投入,加强建设科研基础设施,积极改善云龙县科研条件,为发展林业生态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4.2创新林业生态工作方法

云龙县应坚持创新工作方法,搭建林业发展逐渐转向生态经济型发展的平台。一是针对林业生态培育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云龙县现代林业。云龙县通过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组建起林业专业合作社,它是确保林业实现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的新形式之一,能帮助提高林农的经济效益,增强其市场风险规避能力。当下,云龙县已经组建了多个林业专业合作社,且林业部门积极与合作社签订协议,为合作社发展林业生态提供技术服务及资金支持,帮助林业生态不断发展。二是针对林业生态发展林下经济,使云龙县的林业综合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林下经济要求云龙县能充分利用林荫优势及林下土地资源来从事立体复合型生产经营,包括种植、养殖等,从而确保农、林、牧能共享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最终取得协调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林业经济周期的缩短及林业附加值的增加,能促进林业取得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民开拓增收渠道,巩固林业生态发展成果等[3]。当前,云龙县已有很多乡镇纷纷大面积推广林下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林草、林药、林菌和林果等模式,不仅当地农民的积极性高,还取得客观的经济效益,为林业生态的有序发展提供条件。

4.3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指的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导,以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系统为目的,对云龙县林业生态发展的相关者利益关系作出制度安排。在对林业生态效益的外部性问题进行解决时,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采取公共财政支付的手段,二是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按照谁受益、谁补偿以及谁破坏、谁恢复的基本原则,应要求受益于林业生态系统的一方将一定的生态补偿给予保护森林的一方,使保护森林一方的权益得到维护,实现利益的平均分配。尽管云龙县当下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但不完善之处比比皆是,需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生态税制度,促进云龙县的区域经济取得协调发展,同时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林业生态。在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过程中,云龙县应依据森林用途的不同进行划分,分别选择不同的政策措施、经营机制与管理体制。如云龙县的公益林就由中央财政及地方受益区的财政投入为主,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吸收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发展,强化公众发展林业的意识,且各级财政要通过多种形式合理补偿投资者;商品林就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引进市场机制,立足市场需求来配置森林资源,并完善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严格依据市场化原则促进林业生态取得可持续发展。

4.4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生态

在政策的导向下,云龙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必然趋势。在生产力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下,部分国有企业无法适应林业生态发展需要,加上各种经济在市场的引导下取得快速发展,致使云龙县不得不打破传统单一的国有组织形式,选择非公有制林业生态发展模式,迈开非公有制发展的第一步,其中股份合作制的非公有制的重要形式之一,云龙县就采用了该发展模式,不仅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还促进发展林业生态。目前,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朝阳产业之一,人们在现代社会更加向往自然,云龙县在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再发挥出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已经势在必行[4]。非公有制林业生态的发展不仅能加快云龙县建设林业文化的速度,还能促使其将地方民族风俗、特色文化等融入林业景观中,有效提升旅游品味,为云龙县将木材生产型林业转变成生态建设型林业提供可能。除此之外,云龙县还可通过非公有制林业生态发展模式来激活发展山区林的思路,共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为云龙县的国有企业改制提供参考。当国有企业在改制中遭遇困境中,非公有制的林业生态发展模式就能将机制搞活。通过在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中融入现代管理的新理念、新方式以及先进的技术等,云龙县就能实现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等,促使各种经济形式协调发展,有效调整云龙县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生态健康发展。

5结语

对云龙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林业生态的建设与发展非常必要,它是减少重复投资、有效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的一个必要途径。所以云龙县要想全面发展经济,就必须加强林业生态发展,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推动云龙县林业经济朝着稳定、和谐与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飞星.论生态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现代园艺,2013(24):179.

[2]肖旭新.合理定位拓宽发展途径创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J].吉林农业,2015(20):100.

[3]刘俊荣.论生态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67+78.

[4]田国双,尚航标.林业生态产业链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指标构建[J].林业经济,2014(11):74-79.

篇8: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论文

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的任务巨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对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究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2.1技术研究

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离不开一系列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数字化,实际上就是利用有效的.数字采集技术,并通过对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分析,利用这些数据来描述区域内的森林系统的相关属性。在数字林业生态工程中,利用到的关键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主要包含有数字采集技术、信息技术、知识发现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

2.1.1数字采集技术数字采集部分是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数字采集部分主要应用到的采集技术包括有遥感技术、GPS技术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通过数据采集对区域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属性调查、数据录入及定位。

2.1.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通常被利用于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数据处理部分,主要包含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主要是针对采集的数据,根据林业生态工程各个专题的需要来对数据进行分类,并形成数据库,以便具有针对性地使用和研究。

2.1.3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发现技术实际上就是根据数据搜集和信息数字化处理后所生成的数据和信息,通过逻辑分析,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中挖掘一些隐含的对数字化林业生态建设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知识发现技术,进一步改善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的数据模型的精准性、真实性及影响性,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林业生态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1.4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信息,对于数字采集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自然形态的森林树木,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转换为直观的几何图形,直接计算和模拟相关属性数据,即将树木结构的描述方法与几何参数反演成具体的林木空间形态,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光照、纹理、渲染等手段对林木图像进行绘制,准确而逼真地实现树木形态的三维虚拟显示,这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数字林业应用中的基础。2.2价值估算对区域内的森林资源进行价值估算也是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森林资源的价值估算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区域内的森林面积、蓄积进行精准的统计,主要利用广义3S技术;二是利用成本估算和损益估算的方式方法对森林价值进行估价;三是利用数字技术,根据造林过程中所确定的森林资源的估算,建立森林资源的变化数据模型。对森林资源的估算,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区域内的森林经营,通过建立的森林变化数字模型,实现对区域内的造林投入与产出效果的模拟,继而获得投入费用与林业产出的投资效果,有利于当地有效整合经济资源及林业资源,从而实现对地区森林系统的可持续经营,同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2.3生态规划

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林业生态规划,以促进未来区域内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利用数字化过程对区域内森林系统的信息进行挖掘,并形成数据库。通过开发出的造林决策平台,模拟造林,同时接收和检验管理者的请求,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拟定合理的造林技术措施,为决策者提供造林决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结合单木、林分、区域生长模型,对一定年龄期内的单木、林分和区域生长量进行预测与模拟,实现预期经济效益评价。

3小结

21世纪全球社会发展面临着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森林资源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森林系统正遭受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建设数字林业生态工程,以达到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作用,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篇9: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思路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而使得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林业工程建设。本文主要是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进行研究,以期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良好发展。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存在问题;对策与途径

篇10: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思路论文

1.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为持续的、稳定的、适度的、协调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加强社会的和谐与其稳定发展,实现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使用。同时,通过加强社会管理秩序,达到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生态平衡之间的循环。此外,在伦理方面,还要严格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中主要包括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系统方面的和谐发展,且其主要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进一步达到社会的文明与公正,推动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2效益一致的原则

从我国现阶段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目标发展情况来看,其主要可以使林业拥有强大的自然在生产与社会再生产能力,并且在生态效益等方面还可以实现生态的再生产,尽可能保证林业资源的自然生长速度略大于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利用速度。同时,还可以实现其经济效益方面的再生,这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收入要大于社会发展的支出,最终达到有效增加林业扩大再生产实力的要求。

2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2.1林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部分行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开始不计后果的大肆利用身边的资源,并对现有的林地进行乱砍滥伐,从而获得建筑场地。此外,一些家私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无限度地开发利用林地资源。这样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将林地变为荒地,将原有的有机土壤变为贫瘠的废土,生态林业环境日益恶化,而如果依旧按照此种态势发展下去,最终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

2.2生态林业建设和市场发育滞后

因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或观念淡薄,进而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未对环境保护做投入的费用以及自然资源的退化情况建立物质与资源平衡体系,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常都不重视自然资源所发生的变化。到目前为止,我国都还未建立有关林业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基本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进而导致我国林业市场发展出现滞后问题。

2.3法制观念薄弱

随着生态环境情况的日渐恶化,我国虽然已经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但随着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现今的法律法规已无法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管理的需求。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缺乏时效性等缺陷,使得一些执法人员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一些执法不严、玩忽职守的违规违纪等现象,进而加大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困难。

3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3.1建立生态经济思想

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使用某一领域的单一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与指导,则一定不会成功的。通过多数实践可知,只有充分考虑到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才能实现最佳的综合效益,并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3.2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

依靠科学技术兴林业工程,是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同时还是做好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保障。基于此,要想实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在工程投入方面增加科技的含量,并将实用技术推广纳入工程建设计划。(2)建立健全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稳定科技推广队伍,并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各层次的技术培训、科技信息传递与应用方面的.工作。(3)实行优惠政策,从而激励科技人员投身生产第一线,尽全力提升科技兴林的水平。(4)采用生态经济综合技术指标,指导工程实施并验收,考核工程建设成果。

3.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明确各级主管林业领导的职责,建立一些奖惩分明的制度,并在林业管理方面形成机制。(2)对于各级现代林业工程建设的承包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制约其具体的行为,进而使得工程建设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同时,实行明确的管理措施,对那些还未完成的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此外,还应加强对重点工程工期进展的考查,保证各项工程可以按照规划目标准时、高效地完成。

4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建设,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因此,要想实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应结合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找出其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姜士平.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6)

2白进军.小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及优化措施[J].科技资讯,(33)

篇1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论文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论文

(一)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概论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财产所有权及经营权两者是分开的,企业所有者及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往往不大一致,经营者总是会为了去追求切身利益而使用各类手段,从而损害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国内企业现阶段财务管理状况方面,应该持续扩展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工作,充分提升国内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便于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活动涉及了企业运营各个方面,企业的各个部门及资金可以说都会存在关系,各个部门均是需要接受财务管理部门指导以及监督与约束,以便于提升资金的合理化应用,提升资金使用率。所以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持续强化能够充分确保投资人员利益及经济效益提升。

(二)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发展至一定程度时,进行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能够促使生产运营成本获得合理控制,更能够促使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得到有效评估及规划。稳定且成熟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能够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内企业在经营中,务必要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并借鉴一些较为健全完善的机制来改革与深化内部财务管理模式,在实行过程中持续修订且健全。并且,实行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管理机制,以便于对财务相关状况实行模式化管理,不断强化市场调研及科学编制企业短时间内或者是中长期财务规划,这些策略均可以合理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成效。

篇12: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思路论文

关键词:林业生态 经济

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思路

1、不断完善思路。推进科学发展

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将其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举措,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团结带领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彭阳精神和三苦作风,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抓建设,实现了彭阳县生态建设的大发展、快发展。按照自治区党委书记提出的要把彭阳建设成大花园、大果园的要求,县委、政府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发展林果业纳入全县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倾力培育,全力发展,着力推动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

2、加强组织引导,形成工作合力

举全民之力,植树造林,改土治水,建设生态彭阳是该县林业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把林业建设纳入年终综合考核,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村、乡镇干部包点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每年春、秋两季,县直部门、单位停止办公2周进行义务整地、植树造林。领导以身作则,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动手,齐抓共建。同时,抢抓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不断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促进全县林业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实施综合治理

紧紧抓住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围绕保持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把每条小流域既作为一个完整的水土治理单元,又作为一个经济开发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滩综合治理,达到了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步改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退耕还林质量回头看活动和813生态建设提升工程(用3~5年时间。打造8个生态乡镇、100个生态村、3万户生态户),并成立专业造林队,对全县退耕地造林进行拉网式补植补造,完成加密补植5.04万hm,进一步提高了林业建设水平,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

4、重视科技支撑.提高建设水平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推行科技承包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促进技术与生产的有效对结。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坚持封造并举,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积极推广88542、大鱼鳞坑等整地模式和苗木定干深栽、覆膜套袋保墒等抗旱技术,有效提高了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逐步形成了北部水保饲料林及中部生态经济林、东部优质经果林、西部水源涵养林的林业生产格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县上下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大花园、大果园为蓝图,培育壮大林果产业,扎实推进林权改革,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成果,着力推动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努力开创全县林业建设新局面。

4.1突出特色。培育发展林果产业

树立经营生态的理念,制定林果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新建与改造同步、设施与露地栽植搭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点与面结合的原则,按照流域生态经济沟、庭院经济、设施栽培和嫁接改良提升4种模式,大力发展以杏子、核桃、花椒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在完成长城塬hm优质林果基地、麦子塬666.67hm经果林建设的基础上,将再建设2666.67hm优质经果林,力争到全县以杏子、核桃为主的经果林达到2.67万hmz,农民人均1333.33m,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达到800元以上。

4.2立足实际。积极推进林改工作

把林改工作作为解放林业生产力、推进林业建设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完善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县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乡镇上下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嘲。深化政策宣传,发挥主体作用,组织群众成立林改工作小组,以村为单位,对集体林进行勘界、评估、确权,对能够确权到户的集体林地全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努力实现生态受保护、群众得实惠的林改目标。

4.3注重实效。提升生态建设成果

以建设生态型新农村为目标,深入实施813生态提升工程,加快生态优美乡镇、生态村和生态户创建步伐,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开展退耕还林质量回头看活动,强化抚育管护,抓好修复完善。进一步加大荒山荒沟治理力度,切实减少水土流失。坚定不移地实施封山禁牧政策,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成果,为实现彭阳县生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篇13: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基于时代的发展,虽然林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与我国所提倡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是相违背的。因此,必须要重视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义,倡导在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促使林业经济发展这一策略。近些年来,德化县在这一方面大胆试行,有效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

想要林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先做到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近些年来,德化县严格贯彻并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对森林生态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保护好了森林生态资源,在不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前提之下,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拥有县域特色的林业发展模式。

1德化县基本概括

1.1自然环境概况分析

1.1.1地理位置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的中部、泉州市的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232km2。

1.1.2地形地貌

德化县处在福建省第二大山脉戴云山脉的主体部分,是闽中地势最高的县。全县以中低山为主要的地貌类型,丘陵很少。

1.1.3土壤

山地土壤主要是红壤,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3.8%,其次为黄壤,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6%。土层较为深厚,且含有高量的有机质,水量较为适宜,质地较为疏松,肥力很高。

1.2林地资源概况分析

土地总面积为22.1万hm2,其中包括18.1万hm2的林业用地面积以及4万hm2的非林地面积;整个县的森林总蓄积量在1038万m3。

2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1林地保护利用的现状

德化县委以及县政府对于林地资源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一直在不断的强化林地保护利用管理工作,每年都要向各个乡镇下发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书,力求将林地保护管理指标任务分解并落实到乡镇,同时将保护与管理森林资源列为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德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之下,林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整体的质量也有了好的发展趋势。

2.2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生态建设中,林业资源作为一个重要主体,在林业资源中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是能够再生的绿色能源,对节能减排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林业资源同样也是生态文化的源泉,是人与环境的重要体现。森林资源作为林业一项重要的资源,在林业经济组成中占据着关键性的位置。只有强化森林资源环境保护,才有利于林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以往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较严重的破坏,其效益功能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恢复与发展林业资源是大势所趋。除了对林业资源建设的功能性进行不断完善之外,还应大力发展特色企业,增多林业经济的来源,促使林业经济建设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策略

3.1大力发展林业这一德化县的优势产业

近些年来,在贯彻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下,基于对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德化县充分将自身县域优势利用起来,大力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着重突显林业产业的发展优势。

3.1.1推动林业产业经济的强劲发展

对产业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对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做出关停处理,推动企业技术的改造,全县包括林产化工、木竹加工等企业100多家,其中包括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将德化陶瓷的电子商务优势全面利用起来,加强对木竹工艺品等企业培育的力度,使其成为快速发展的新型企业。积极引进外商,规划建设联合文化旅游产业等相关项目,推动林业总产值的稳步增长。

3.1.2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推动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增进全县旅游收入,借助于森林生态品牌效应吸引外商的投资,建设戴云山、九仙山等景区旅游项目,同时在景区内的村落附近建设森林人家、驿站等旅游休闲娱乐场所,以此来满足森林旅游中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3.1.3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德化县的林禽、林畜、林药等立体经营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于林下种植中药材、金线莲,养殖黑羊、黑兔、黑鸡等,这些林下经济都可以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依托于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与优美的生态环境这一县域优势,德化县大力发展以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为主旨的林业经济,推动生态经济的产业化,以培育林下种养基地作为第一产业,以临产加工企业的培植作为第二产业,以森林旅游相关做为第三产业,这样一来,便能使之成为推动德化县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2先行发展现代林业

现代林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基于林情的不同,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式也都各不相同。德化县在现代林业的发展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发展模式。

3.2.1对林业的发展方式进行变革

(1)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产业。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充分将企业、农户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林业的发展。就木竹加工等重点企业,予以一些服务指导、税费征收等优惠举措,帮助企业来扩大其加工规模,扶持具有特色化的企业发展,依据林业发展相关规划,明确发展的思路与建设的重点,推动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2)辅助企业建设原料林基地。大力度的建设毛竹、油茶等商品林基地,培育柳杉、马尾松等的原料林资源,这样一来,便可以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2力求森林多样性的产出

(1)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以戴云山、石牛山等景区作为德化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以及温泉养生旅游,开发漂流、农家乐等一系列的旅游活动,力求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旅游品牌。(2)林下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发展。着重发展花卉、竹业、油茶等特色林业,引导农民在林下养羊、养鸡、养兔,这些适宜的林下经济项目,一方面可疑促进林地利用率与产出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能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3.3加强森林经营

3.3.1经营现状

由表1可知,德化县的森林经营方面还是有一定问题存在的:①森林分类经营的水平有待于提高,全县的生态公益林在维持现有林分,予以有害生物防治措施之外的'基础上,其它的营林技术举措还是未能到位;②中幼龄林透光抚育还未彻底落实,中幼龄林进行透光抚育还是相对较少,森林林分的密度继而过大,林木存在严重分化的问题,不利于森林的良好发育;③森林经营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还是存在较高的经营成本。

3.3.2经营对策

(1)推进森林的德化建设,在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的基础上,新造与改造同时进行,生态林、景观林共同建设,对森林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打造更为和谐的森林德化。

(2)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德化县每年的采伐、火烧迹地面积在1300hm2左右,及时进行迹地更新造林,是森林资源可持续使用的根本保障。必须要严格依据森林法相关规定,高质量的完成迹地更新造林工作。

3.4积极引进先进的生存技术与科学技术

想要保证并促进林业经济稳步的发展,科技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于此,德化县坚持并落实科技兴林,把开发林业技术落实到实际,相应的制定并完善薪酬福利的制度,以期在留住优秀人才的基础上,构建林业科研机制。于技术方面,增加资金的投入,并增加科研力量,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科学技术都引入其中,这也为林业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应对企业的相关技术进行更新,大力研发新的产品,将林业的产业链进行延伸,对林业网络信息技术的建设进行完善。除此之外,对于违背了法律法规的犯罪行为,要予以大力度的打击与处罚,以此来保障林业企业的稳步发展。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发展林业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想要促进林业经济的大力发展,德化县就必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注重林业资源的生态功能,积极引入新产品与新技术,贯彻科技兴林的这一理念,在以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资源的前提下,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金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问题解决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17~218.

[2]方华广,葛从贵.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浅析[J].科技与生活,(9):236~237.

[3]王峰.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12):226.

[4]潘金志,黄旺生.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哲学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33(2):183~186,192.

篇14:林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林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摘要: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将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主要内容是建设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形态。林业兼有生态环境和生态产业双重使命,因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锦州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辽宁省锦州市属缺林

少林地区,全市森林覆盖率不足20%,东部平原区受风沙危害,西部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较重,十年九旱,虽经多年造林绿化均因气候干旱、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较低。因此,资源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使现有的森林生态效益较差,防护效益发挥不够显著,而且未建成具有对地区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林业产业。因此,加快林业发展,加速恢复生态平衡,改变现有的自然面貌,提高森林覆盖率,以避免和减少各类自然灾害,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加快林业发展是林业工作首要任务,结合锦州市的实际情况,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林业生态建设实行综合治理

把全部生态治理区按自然立地条件规划成若干个治理项目区,分区治理。无论山区还是平原风沙区,在政府统一主导下,按大农业概念,实行山、水、田、林、村和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在一个完整流域内,在政府主导下,集中整合农、林、水等多个部门争取的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配套,集中使用。按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果则果的原则,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土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一次性实现治理与利用的有机结合,达到综合治理的良好效果。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既要防止水土流失,又要与水利抗旱措施紧密衔接。

2巩固和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绿化速度

随着林权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各项林权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涌现出许多承包荒山荒地的造林绿化大户。他们有能力、有资金,会管理绿化成果。在造林绿化方面,特别要充分发挥大户的作用,鼓励承包大户绿化荒山,并通过绿化荒山逐步获得收入并形成产业,实现规模经营、特色产业化,推动一方经济发展。他们的加入,既解决了绿化资金的不足,同时提高了绿化的标准和水平,也带动了广大群众的造林绿化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因此,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制度措施,鼓励更多的有志于造林绿化、发展林业产业的人士参与到林业生态建设事业中来,从而加快锦州市的造林绿化速度。

3封、飞、造多手段齐上,加快绿化速度

锦州市所剩的荒山多数为高山、远山、石质山,土层瘠薄,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本高、成效差。单靠人工植苗造林很难实现绿化目标。因此,必须加大封山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相结合的力度。飞播造林是模拟天然落种方式恢复植被的极其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对高远山区,是一种多快好省的绿化手段。封山育林是一种靠自然修复能力恢复植被的措施。通过飞封结合,以达到在人为的干预下,借助自然修复能力,达到加快荒山绿化的目的。

4科学规划,城乡统筹,不断拓展绿化空间

根据区划,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8万hm2,全部完成绿化规划,森林覆盖率只有28%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过去由于受投资体制的制约,对城市(镇)、村屯等绿化关注不够,随着现代城市基本框架的确定,为建设城市大园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市区与郊区不仅面积叠加,在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尤其在生态建设方面,近郊区园林植被产生的综合生态效益和地域辽阔的远郊潜力巨大的绿化效益,是整个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依据。城市周边及村镇等绿化尚有较大的绿化空间。因此,要通过科学规划、城乡统筹,结合城市化的发展建设,不断拓展绿化空间,达到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改善人居环境,为锦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林业应有的贡献。

5建立健全生态法制体系,实现生态保护的法制化

保护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而且需要社会法制的保障。森林资源的保护,一直以来是林业的重要课题,虽然国家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但有法难治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森林防火、防止盗砍滥伐、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都是森林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因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改造自然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要让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建设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责任意识,真正实现生态保护的法制化,从制度上规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青山工程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而实施的,其既可实现依法保护自然资源,又可规范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只有抓好青山工程建设,才能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就需要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生态法制体系,实现生态保护的法制化,实现依法治林。

医院管理中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探究论文

林业工程技术的管理探索的论文

山区美术课堂教学探索论文

新时期林业工程管理创新思论文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论文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进展论文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析论文

新形势下的林业科技推广问题分析论文

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内容及原则论文

村镇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论文

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探究论文
《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探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探究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经济学论文2022-08-17

简论公共政策视野下经济适用房发展困境及问题探究2022-06-02

航天行业焊接标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022-05-06

工程的技术论文2023-04-21

如何促进黄土高原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协调发展论文2023-08-06

机械科技成果转变路径论文2023-02-13

建筑工程职称论文范文2022-04-30

公路工程的职称论文2023-02-10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3-10-30

西北地区资源环境发展报告摘要论文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