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为你分享13篇“基础医学类毕业论文范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医学类的毕业论文
医学类的毕业论文
1前言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医生有三样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然而,生物医学模式的流弊与技术至上的迷思使得医生忘却了语言沟通与关怀的法宝。美国恩格尔教授所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让我们重新思索与认识这一医学法宝的效力。近年来在医患关系紧张,纠纷频发,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1]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和国际全球医学教育学会(IIME)制定的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明确将沟通技能作为重要的临床技能之一纳入医学生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卫生部批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2]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论及了沟通技能目标。国内一部分医学院校率先尝试开设了医患沟通学课程(尤其是以后).然而,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中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仍是一个薄弱点,大部分的医患沟通技能教学与培训还只是处于初步探索、经验总结、理论探讨阶段,[3-4]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系统规范、操作性强、易于推广的医学生医患沟通培养体系。笔者在对广东省医学高等院校的走访和电话调查当中得知,8所高等医学院校(中山大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药学院、广东医学院、佛山大学医学院),有1所学校将医患沟通学设为必修课、1所学校设为限选课、有2所学校并未开设这一课程,其他学校均为选修课。本文旨在归纳制约我国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教育存在的四大瓶颈,拟从国家、医学高校、教师三个层面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2制约我国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教育的四大瓶颈
2.1胜任医患沟通教学的师资及团队稀缺
医患沟通学是一门涉及到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行为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领域宽泛,内容繁杂。因而对于从事医患沟通教学与培训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及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医患沟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且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医患沟通教学与培训工作,且应该由临床医学教师、医学人文教师、心理学教师等人员组成知识结构互补、综合能力协调提升的教学团队。我国专职的医患沟通教师鲜见,基本上由临床教师或医学人文教师兼任。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中青年教师很多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但是绝大多数从事医患沟通教学的教师知识结构有限或囿于临床工作繁重而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一方面,有临床经验者但缺乏沟通技能或教学技能,抑或沟通技能丰富的临床大夫却无法抽身承担医患沟通教学工作。而医学人文教师有工作热情且教学经验丰富,在一般人际关系的沟通原理与技能教学方面尚且能胜任,但对于临床会谈、手术访谈等临床专业领域等沟通技能方面的传授,则远超出了非医学背景的人文学科教师的能力范畴,所传授的沟通技能难免囿于教材且有“隔靴搔痒”之嫌,难以真正触及实质,也引发了医学生对于所学技能之实效性的质疑。
在知识的分化和学科高度的专业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医患沟通大师未免过于理想化;因此,由各个医学人文教师、临床医学教师、心理学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则是实现之途。然而,当前各个医学高等院校也许有多学科背景的教师参与到医患沟通教学中,但是相互知识整合、资源共识、教学方法及能力提升的教学团队则未必形成。能胜任医患沟通教学的师资及团队的稀缺是导致医患沟通教学难以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从机制和体制上选拔与培养相应的教师及建构教学团队,是当务之急。
2.2医患沟通教学硬件及机制环境的局限
医患沟通教学相关硬件及机制环境是影响医患沟通技能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即医学生所学的沟通技能能否在临床实践以至于医务生涯中得以运用---也即医患沟通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学习医患沟通技能的环境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医学生学习沟通技能的'硬件及机制等环境与氛围受到客观条件上很大的局限。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方法、视频观察讨论法、小组讨论法等都对相应教学资源硬件有所要求。例如,国外(例如哈佛医学院)医患沟通教学采用的是小组教学,一个教师带着7~9个学生。而这一成本显然在临床前阶段,而笔者的研究也显示为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少需要小班教学,要求课室的桌椅皆是可以移动式,以便移动通过改变座位以改变学习沟通的氛围,以利于实施角色扮演法或小组讨论法,除了投影仪、电脑、激光笔等一般的电教化设备,角色扮演法及小组讨论法有时还需要录音笔及录像机。临床会谈及体格检查等方面的沟通教学与评估有时尚需要在临床技能中心进行,并且需要有标准化病人的参与。所谓标准化病人(StandardPatient),即一个人受训练之后,能够精确地、重复性地、逼真地配合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等临床过程培训与考核工作,并且能够表现出案例所要求的病人的心理社会特征和情感反应。标准化病人,需要具备四项基本能力:一是能够表演案例所要求的病人角色;二是能够精确而全面地观察医学生的临床行为;三是在结束后能够完整回忆整个问诊检查过程并完成评估表格填写;四是能够面对面的向医学生进行口头的信息反馈。[5]
标准化病人不是简单的“装病”,要求其每一次的表演都要基本一致,无论对象是谁,从而保证“标准性”,否则无法评估教学效果。可以说,标准化病人既是演员,也是教师。而训练SP要有大量的资金、时间、人力的投入,训练成本比较高。如多数SP均有报酬,这是一笔巨大的费用支出。因此,据笔者所知,当前在全国高校培养标准化病人并且用于医患沟通教学的学校不多。
2.3适应不同阶段、专业方向的医患沟通教育的教材体系缺乏
医患沟通教学的教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关系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十分慎重。通常,医患沟通教材分为国外引进中译本教材、国内出版教材、学校自编教材。这三种教材各有利弊。①国外引进教材,即引进英美国家的优质医患沟通教材(中译版).这些教材内容中的医患沟通理论较为成熟,可操性、实用性强,且印刷美观,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问题一方面在于一些内容译法难以达到信、达、雅之标准,读起来比较晦涩,某些内容脱离我国的现实医疗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则是当前引进的教材实在是屈指可数(据笔者所知应只有6本左右),而且此类教材往往在4000本以内。②国内出版教材。至今国内已经出版了数十本医患沟通教材及专着。学术专着理论化太强又或囿于理念层面,不具有实操性,往往脱离医学实践运用,且不如西方国家医患沟通理论的科学性及系统性。而有一些教材普通人际沟通层面比较多,而无法体现医患沟通的专业性及可操作性。③学校自编教材。有学校采用自编教材属“活页教材”的性质,虽然可以体现学校和编写者的个性,但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此外,不同医疗专业内的医患沟通既有共性但也存在个性,需要打造适应不同阶段、专业方向的医患沟通教材体系。[6]
2.4医患沟通技能研究方面的匮乏
医患沟通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科学,其自身尚处于不够成熟尚待挖掘与提高的阶段。国外医患沟通学已有了近30多年的历史,有一些医患沟通专着出版,也有了专门的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但是总体来讲作为一门学科还不够成熟与完善。而在国外,医患沟通教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也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在许多地方尚处于发展与成长阶段。而我国医患沟通技能的学术研究及教育教学研究尚处于较为贫困状态,基本上属于先天不足,后天也发育不良。一方面,当前从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人际关系学、医学人类学等方面深入研究医患沟通的理论尚不多见,对西方的医患沟通理论,所发表的学术文献中绝大多数是有关医患沟通的教育和教学方面,国内对西方医患沟通专着的翻译也极少,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特殊政治、经济、文化的医患沟通之本土化研究更为罕见。理论研究的贫困严重制约了培养师资的质量、不利于优秀教材的建设,最终也会波及到教学的实效性。
3对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解决对策
3.1国家层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施卓越医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是促进国内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全面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强力支持的重要举措。沟通技能作为现代医务人员必备素质之一,在国家层面应有如下作为。
3.1.1明确医学教育标准中沟通技能具体要求,将沟能技能纳入执业医师考核内容。
注重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是世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回顾美、英本科生临床沟通技能课程的发展历史背景,就可以得知,英国GMC1993年所发布的《明日医生》是核心推动力。而美国在这一指南发布之后多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加大了在沟通技能的教学与评估方面的投入。自起,与病人有效交流的能力已经成为任何医务工作者想在NHS(英国国民健康保险)系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之胜任资格的前提条件。
我国也不例外。20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其中提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时要掌握“有效与病人沟能的能力,准确获取病史所有方面的能力”.209月,教育部、原卫生部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通知中明确指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上“应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在技能目标上“应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但目前尚需进一步明确医学教育标准中沟通技能的具体要求,将沟能技能纳入执业医师考核内容。
3.1.2支持在医患沟通教学与研究方面实力雄厚的学会或医学院校提供师资培养培训服务。
鉴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患沟通师资稀缺的状况,由相关政府机构支持在医患沟通教学与研究方面实力雄厚的学会或医学院校提供师资培养培训服务能较为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师资问题。例如,年底,由中国医师协会联合美国国家人力资源组织、北京正德育泽经济文化中心,经过两年的市场调研、专家研讨,借鉴国际化的标准,组织开发了我国首部适合国内医师使用的“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医患沟通学’”系列课程标准教材,借助各省级医学会建立了“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标准培训体系”(以沟通技能为核心).这不仅填补了我国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一项空白,也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医患沟通师资做出了重大贡献。
3.1.3对医患沟通的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
理论研究的贫困严重制约了培养师资的质量、不利于优秀教材的建设,最终也会波及到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医师协会所提供的医患沟通培训体系目前只能提供初级师资培训课程,且原本定位于住院医师的沟通技能师资培养,教材内容与当前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课程内容重复,建立相互内容衔接、根据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工作实务来设计螺旋式难度逐渐深入的医患沟通课程教材。就教材方面,当前我国可以与外国机构签订国际知识产权协议,购买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外国原版教材版权使用权。此外,教育部给予行政上的引导与促进制度,各类级别的科研课题,以促进心理学、行为学、人际关系学等学科协作进行医患沟通的学术理论研究,并且不断总结理论的最新成果,结合医患沟通的教学改革研究,从根本上解决“教材缺乏”的困难。令人欢欣鼓舞地是,国内已有不少有志之士,正不断投身入致力于医患沟通学科的茁壮成长。
3.2医学院校层面
3.2.1重视医学生沟通技能的培育,加大医患沟通师资的培养与激励措施,增强教学相关物质硬件的建设。
学校应要尽快抓紧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鉴于医患沟通学的特殊性,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职培训,指在各附属教学医院内部选拔优秀且对沟通教学有兴趣的临床医师进行医患沟通技能及教学方法的专门训练,让其掌握医患沟通的理论与技能,同时习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其教学能力和临床教学水平。此外,学校在增强教学相关物质硬件,如从移动式的课桌、遥控激光笔、录音录像设备到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与信息化沟通课程教与学资源共享平台(例如教师成长中心)基础上,须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激励机制,将教师的工作业绩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提升对教学工作的奖励力度并完善学术,提高教师主动承担教学任务、探索教学规律、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2.2进行“大刀阔斧式”的课程整合改革,建立各级教学单位之间协调与合作机制。
具有实效性的医患沟通课程,需要医学高等院校进行“大刀阔斧式”的课程整合改革。例如哈佛医学院之所以能采用的“贯穿医学本科学习全程之评估沟通技能的一体化模式”是整合资源(沟通的教学融入到不同阶段分别开设“病人与医师I、II、III”的整合课程中)进行临床沟通教学与评估之框架的成功范式,然而这一模式之所以能得以成功建立,应归功以哈佛医学院自1985年起采取以“新途径(NewPathway)”的课程计划。[7]
医患沟通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性质带来了医患沟通教学的综合性及复杂性的现实问题,需要建立多学科协作式教学团队,以及多个级别的教学单位及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例如临床技能中心、诊断学教研室、内外妇儿等临床专业教研室之间的交流与协助,沟通教学还应与临床实习阶段的床边教学相整合。这需要大学打破学院、学科层级和壁垒,促进教研组织的扁平化,而这就需要相应的政策及运行机制。
而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涉及各方利益且成本极高风险也较大,目前我国除了少数实力雄厚的医学高等院校进行了此方面的改革。据笔者所知,目前只有汕头大学医学院,鉴于传统临床基本技能主要靠《诊断学》课程教学完成(集中在大三第2个学期),且各学科基本技能训练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局限性,20起该医学院以《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为指南,参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有机整合了体格检查、症状学、病史采集及沟通技能、心电图、急救技术、临床常用诊疗操作、外科基本操作、妇产科基本技能及实验诊断学等内容,教学跨度为五个学期,形成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的,覆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科、眼科、精神卫生等基本技能的综合性全新课程体系---《临床方法》。
3.2.3打造促进医患沟通教、学、研一体化的医学人文学术与实践平台。
各个高等医学院校都有各自的历史传统及专业特色,在课程整合的视角下,医患沟通可以与临床专业学科相整合、与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相整合、与其他医学人文课程的整合、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各个高等医学院校可结合自身优势,将医患沟通课程进行整合或渗透,在当前医患沟通理论与教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时期,凝聚力量,打造促进医患沟通教、学、研一体化的医学人文学术与实践平台,从而不仅有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也塑造了学校的形象与品牌。例如,作为我国首本《医患沟通学》教材的主编单位亦是首开先河设置医患沟通课程的南京医科大学,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校于10月成立了医患沟通研究中心,致力于更好的为医疗卫生行业和医学教育提供先进适用的人文医学理论和应用成果,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医学学术与实践平台。例如一方面将23家各附属医院吸纳为医患沟通实践基础,此外,开设医患沟通研究骨干培训班提供医患沟通教研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有利于各附属医院培训广大医务人员懂得利用沟通技能,以防范医患冲突与纠纷。
3.3教师个人层面
当前国内医患沟通教育尚面临上述四个方面的瓶颈制约,这是暂时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正是在这样的现实中开展医患沟通课程教学培养人才。但是从医患沟通教师个人层面尚还是可力所能及的层面去创造一些条件,来推进医患沟通教育与教学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优化知识结构,转变教育观念,主动投身于医患沟通教学,确立教师的职业自尊心、责任感和自豪感,享受职业乐趣,提升职业价值。
大胆创新、积极进行医患沟通的理论与教学研究,促进医患沟通教育教学实效性。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教师教学的学术性特征。在当前许多医学院校有关硬件教学体制及机制有限的情况下,选用良好的教材,积极实施PBLTBL、角色扮演教学法、医疗影视叙事与自我体验反思等方法与手段,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评估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自行与诊断学、相关专业等课程负责人进行联系,相互合作与探讨,推进课程的整合教学与实践教学。总而言之,有必要对医患沟通的理论与教学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使之能有序地开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候胜田,张永康。主要医患沟通模式及6S延伸模式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35(1A):54.
[2]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N].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12):55.
[3]王锦帆,季晓辉,王心。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6):48-49.
[4]田冬霞,黄美欣,李钰彦,等。英国医学本科生沟通课程内容之共识声明---背景、目标、内容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91.
[5]顾鸣敏,黄钢。中美英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整合的比较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30(5):68-80.
[6]田冬霞,陈化,林杰才。两本中外医患沟通教材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13,(1):308-313.
篇2:医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检验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便在中专卫生学校开设了医学检验的专业,借此培养初级、中级医学检验相关人才。1983年有相继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了本科医学检验的专业,并为我国培养出大批的医学检验相关高等人才。直至今日,我国的医学检验相关人才的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完成,形成了一套专业的人才培养渠道。现已经形成了目标明确,具有普通检验本专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医学科学学位)、本硕连读七年制(医学专业学位)、成人检验本专科、高职检验本专科等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这种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临床检验医疗事业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并使得临床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了普片的提高。
我国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起步较晚,但部分学科以及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质控体系。目前,分析前质控、分析中质控和分析后质控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良好发展,其已经可以基本的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经济增长,我国也在大力的运用国际信息技术交流,学习和引进医疗发达国家的先进专业技术和检验设备。
二、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源管理的不合理:目前,许多医院的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好,其具体体现在:人员编配不合理(存在部分岗位人员配置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和医疗设备的编配不合理。人员编配不合理导致了检验队伍的松散,相互之间不能形成有力的合作,检验过程存在着误操作和不合理,导致了检验结果的误差。而且这种人力资源编配不合理现象还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同一医院内重复配置人员设备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人员配置的分散,还会使得整个体系得不到统一的管理,使得医院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
2.2检验医学理论体系不全:虽说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医学检验领域在发展上主要集中于硬件的建设上,更加倾向于设备的更新换代,反而忽视了对于检验医学理论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的医学检验只能算是“实验医学检验学”其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新的理论体系。针对医学检验问题上的科研能力较低,相关人员的创新(科研)意识淡薄,这种现象已经阻碍了检验医学的良好发展趋势。
2.3质量控制不到位:没有良好的质量控制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其还可能误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给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质量控制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重视,但部分检验人员因为现代化设备的发展和应用,开始逐渐的淡薄对将质控工作的重视。
三、临床医学检验未来的发展趋势
3.1提高人才素质:我国的检验医学正向着信息化、自动化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和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来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检验人才。首先,临床医学检验的检验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其中包括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物理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其次,临床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设备操作技能,设备操作的规范可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最后在教育上还应当进行引导,努力扩宽临床检验人员的相关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当对其它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
3.2加强信息化建设:新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是新世纪的发展趋势,目前许多行业都运用了信息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临床医学检验领域中建立以收集加工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已是必然趋势。其主要表现在实验室的将会采用更多的自动化方式传递检验结果,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将检验结果传递与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甚至实现院与院、市与市和国际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3.3向自动化发展:现阶段,国内的大部分检验科室的各类自动化分析仪器都是单机的自动化,而发达国家的检验仪器发展的趋势是将相连的机器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即为自动化。所以,为了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检验结果,我们也必须向发达国家看齐,实现检验的自动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检验学的提高,很多以往靠人工进行的检验科目现在也逐渐的被自动化仪器所代替,其检验的速度和检验项目的数量都比以往要大大的提高。这便是我国未来医学检验工作在设备上的发展趋势。
篇3:医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医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意义(即为什么要作此项研究,why?)
主要介绍本选题的背景,开展此项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与作用,即你为什么要开展此项研究呢?
二、研究的内容(即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what?)
主要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框架与研究结构,即分哪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确定研究的大体内容,提出研究提纲(最好能有三级标题的.提纲)。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研究的方法(即如何开展此项研究,how?)
1.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历史分析,比较分析;逻辑分析,归纳分析,演绎分析,数据模型,统计分析,等等。
2.收集文献资料的情况,如准备收集哪些具体的文献资料,包括报刊杂志,学术文献,专著教材,学术网站,研究论著,博士硕士论文,等。
3.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如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收集文献资料,什么时候拟定写作提纲,什么时候完成开题报告,什么时候完成初稿、二稿、三稿,什么时候完成定稿,等。
篇4:医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医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般而言,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分为三个部分(why――what――how)
一、研究的意义(即为什么要作此项研究,why?)
主要介绍本选题的背景,开展此项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与作用,即你为什么要开展此项研究呢?
二、研究的内容(即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what?)
主要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框架与研究结构,即分哪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确定研究的大体内容,提出研究提纲(最好能有三级标题的提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研究的方法(即如何开展此项研究,how?)
1.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历史分析,比较分析;逻辑分析,归纳分析,演绎分析,数据模型,统计分析,等等。
2.收集文献资料的情况,如准备收集哪些具体的文献资料,包括报刊杂志,学术文献,专著教材,学术网站,研究论著,博士硕士论文,等。
3.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如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收集文献资料,什么时候拟定写作提纲,什么时候完成开题报告,什么时候完成初稿、二稿、三稿,什么时候完成定稿,等。
篇5: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在当今信息社会,随着电脑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了现代社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了衡量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找工作时,医院及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在校大学生迫切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目前,许多医学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达不到当今医院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会给学生进入社会带来很大困难,因此研究与探索新形势下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设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路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与医学类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从而提升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1、学校、学生缺乏重视。
因为这些学生是医学类高校的学生,有些领导、老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只学会如上网、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这其实是走进了一个教育思想上的误区。
在现代化医学的发展中,学这么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医学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医学科研项目的速度和质量?对学生来说,意识不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意识不到计算机是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工具,意识不到计算机知识是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问题的钥匙。
2、所学的计算机课程与当今社会脱节,课时量不足。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各医学类高校基本都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大多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最多64个学时,到目前为止,我校除医学影像专业和医学影像设备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和学时都是这个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
要知道现在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医学类高校的学生,学习这么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今某些大医院高科技医疗设备联网统一运行的高要求下根本不够用。
3、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随着中小学普遍开设教算计课程以及家庭中计算机的普及,大学计算机教育已经不是“零起点”,但是由于地区和经济的差异,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仍占有一定比例。
就我校来说,每年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西部各省,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而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知识,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
因此,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深化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
4、不能学以致用,陷入应试和考证泥潭。
多少年以来,各医学类高校一本教案讲遍所有专业,给所有的专业制定一样的大纲,完成的仅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未注重学生所在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
以我院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院一直按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标准来组织教学,一味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证,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使得教学围绕考试转,虽然过级率很高,学生的计算机成绩也很高,但是学生真正的计算机水平却不高,以至于很多学生毕业进入医院后对医院的计算机系统上手速度很慢,影响自身发展。
二、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针对医学类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和策略。
1、学校和教师、学生要充分认识医学类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要发挥出带头作用,现今大多数医学类高校硬件资源不足,必须加大投入,改善计算机设备条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机器,及时补充新设备。
要加强管理,统一协调,优化管理全校资源,使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的新设备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设备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其次,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学校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
教师必须认识到医学类高校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计算机知识。
教师要转变这些旧观念,就要走向社会,深入医院的等相关单位搞调查研究,了解医院等用人单位需要用到那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做到“针对化教学”。
有条件的可以引进医院的相关系统,给学生加以讲解、分析。
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来组织知识体系。
最后,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
2、选择合适教材,加大课时量。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教材的更新显得相对滞后。
我们要到医院等用人单位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学时数,以满足现代化医学发展的新要求。
同时,增加上机学时数,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采取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医学类高校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统考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统考成绩将学生分两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班上课,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级高的即基础好的班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等级低的班级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进度慢一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医学类高校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4、学以致用,采取针对化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授课内容,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
而在教学中应以实训课为重点,实训内容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训任务之中。
如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增加开设“血液化验”、“排泄物化验”等管理软件的学习。
同时建议每个医学类专业都要学习一下《信息检索》这一门课。
信息检索具有三大重要意义:(1)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2)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3)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
三、结束语
篇6: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摘 要】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医学类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
当今社会,医院及用人单位对医学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具体的要求,而目前高校医学类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很多不合理问题。
本文针对新形式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篇7:毕业论文写作基础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xx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
(一)立论要科学
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一)论据要翔实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 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篇8:毕业论文写作基础
一、开放本科会计毕业论文写作基础性工作存在的问题
(1)选题环节存在的问题。第一,选题没有意义。选题没有意义的题目,如《会计的重要性》,《知识经济下会计的发展趋势》等。《会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现实意义,大家都知道会计的重要性。《知识经济下会计的发展趋势》这题目本身就让人觉得漫无边际,学生在导师建议换题后没有更改,后来从上交的论文来看也是东拼西凑不知所云。第二,选题陈旧。选题陈旧如《试论会计信息失真》、《论会计内部控制》、《应收帐款管理》、《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题目。以上题目在前几年出现频率很高,并且有些问题政府已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进行解决,现在再写很多人只是简单拼凑,没有新意。第三,跨专业选题。会计专业的学生中,有部分同学来自金融系统,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这些同学在选题时往往偏离会计学专业范围如写《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拓展》、《中国基金投资的现状与发展》等。(2)收集资料环节存在的问题。从信息资料的角度看,会计研究文献是十分丰富的。围绕选题,资料搜集越具体、细致越好。但是,在这个环节却做得很不好,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相当多的学员存在写论文只要及格就行的思想,谈不上扎扎实实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二、原因分析
(1)时间相对较短。目前论文题目上报通常在最后学期期初,初审时间在开学后第一个月的中下旬,论文答辩时间在期末考试开始前半个月,扣除学生真正执笔写作时间,通常在两个月左右,这样绝大部分学生从选题、资料收集、阅读到题目真正确定的时间很短。据指导教师反映,有的初审题目未过的学生,离交稿只有一个月了甚至时间更短了,还在问题目行不行。(2)题目审核内容单一。尽管按目前的做法,在上学期末就进行选题布置,但是由于论文审核的内容只针对题目,没有对选择题目时的相关参考资料进行检查,很多人就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准备工作。(3)学生不重视。通常在论文写作指导的时候,指导教师都要对选题进行讲解,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一环节重要,上报论文题目较随意。有的甚至就用“会计方向”“会计电算化”这样的名称来作为上报的题目,对于这些题目审核本身意义就不大。
三、提高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策略
(1)调整写作时间。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制2.5年的,基础性工作可以提前到第4学期进行布置、完成。论文写作指导讲座从第四学期的期末调整到期初进行,要求学生在这一学期完成选题和资料收集、阅读的过程。论文题目审核时间分两次,即一次没过的同学,有再次选题的机会。(2)增加审核内容。在上报题目时除了题目本身还应增加对参考文献的审核,最好要求学生提供至少10篇的参考文献。指导教师则对初选题目和参考文献进行必要的审核。并且规定如果第二次审核还未过的就不难能参加写作,经审核确定后的题目原则上不能进行大的修改。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寻找参考资料,认真的进行选题。(3)重视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基石”,要求做到“有意义,有新意、有能力”。第一,有意义。毕业论文的意义包括社会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两个方面。通常我们的毕业生在选题时可偏向前者。社会现实意义指论文所涉及的问题是社会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有助于解决这些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二,有能力。有能力主要强调学生能够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便于收集资料,便于分析。主要可从选题要熟、要小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在论文选题指导时,提倡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来选题,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自己实际工作中去,这样的选题比较容易成功。二是写小题目。便于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容易收集材料,有利于深入分析、广征博引,把问题谈深谈透。(4)重视资料的收集和阅读。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题和资料的检索查阅分析是前期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验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新知识。学校和学生都应该更加重视前期准备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我们开放教育会计本科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所提高。
篇9:毕业论文写作基础
毕业论文都留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作业,毕业在即,就靠这篇毕业论文来断定毕业的风险。当然,一篇能够达到老师标准的毕业论文肯定是能够与过的,同时,毕业论文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的一些误区,正是因为这些误区的产生,导致毕业论文过不了关的重要因素。
一、思想重视不够
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的因素很多,思想认识不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作当成负担,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毕业论文当成三年专业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种技能与理论的升华,一种对学习过程的总结;没有认识到完成一篇好的毕业论文是全面提高能力的一次机会。
经过教师再三指导,有些学生仍不能理解如何做,做什么,“修改”过的文章误区百出,改正老问题的同时不断出现新问题,甚至将教师批注过的文章不做修改又直接发回给教师。
问其原因,学生觉得教师没有那么认真,不会仔细看。学生中产生的诸多负能量对指导教师的思想情绪产生了影响,有的教师在说话中透露出再也不想辅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想法。
二、写作基本功欠缺
1、论文的选题和构思不够严谨
在选题时,盲目且简单,题目过于宽。由于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文章写作能力,不懂得论文框架结构,甚至认为框架结构就是段落的组拼,致使一些学生不能科学合理地组织论文结构,加上任意使用标题,出现了论文结构错位、杂乱无序的现象。
2、不注意论文格式的规范,标题使用混乱
在撰写毕业论文前,学校对论文的格式有统一要求,但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却不断出现问题,提交的论文有的没有封面,有的虽然有封面但不符合要求,有的段落在段首没有空两个字,有的段落标点符号随意点,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作风,来认真的完成这篇重要的毕业论文,能否成功毕业在此一举。
篇10:计算机基础毕业论文
计算机基础毕业论文
摘要:大学进行计算机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还能够使学生能够形成有效的科学的思维模式,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的通过计算机的思维方法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工作当中,要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同时也要强化实践当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新形势;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目标
在当今的环境之下,普通高校需要不断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开始人类在正常生活当中所应用的一个高新的技术。而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需要培养更多的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对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分析对于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和课程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1 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和相关情况分析
1.1 高校计算机技能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如今计算机的教育工作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角度。首先就是基础教育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情况虽然在大幅度提升,但是所取得的效果仍然不是十分理想。存在有一些新生没有学习过计算机,对于相关的知识也不完全理解,还有一些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导致低分段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除此之外,存在有一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兴趣较为薄弱,对于Office的应用程序和设计的兴趣也并不高,大约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希望通过进一步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技能[1]。 除此之外,有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技能和相关的供求水平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50%的用人单位对最近这些年所接受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大学生或专科学生在入职阶段所具备的计算机能力进行调查及满意度都是一般。70%多的用人单位在对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相关计算机认证的真实度的评价,选择的一般。还有55%的用人单位,对于一些新职员不能提供相关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他们希望学生在毕业期间就能对此有所掌握。而且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对于文本的编辑,数字作品的管理,演示的介绍,网络的应用和相关的安全预防措施,希望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通过对相关调查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人们就业的重要决定因素。雇主期望毕业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与专业职位合作,有效运用,提高工作效率;大学毕业生的电脑应用能力明显不足以满足雇主的期望,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学会使用电脑。一方面许多单位不能招聘必要的人员,雇主对基本技能不满意;另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是由不娴熟掌握计算机技术所导致的问题;计算机的应用和需求和我们的课程是脱离现象;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服务专业结合的问题尚未解决。 文章对调查报告的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必须保留和加强大学的基本计算机课程;但教学内容陈旧,不体现新技术。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例如Internet,为了生存和发展,并且愿意获得更多的知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需要应以改革的培养能力为目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应彻底改组。需要进行多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需要。课程体系需要完善和充实。在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计算机选修课程。还有必要改进认证和评价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学习的平台,能够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2]。
1.2 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
需要正确认识大学生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不断地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当作是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当中的一个核心任务,严抓死守。还要建立较为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体系和相关教学内容,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做好全校的计算机的基础教学。如今一般的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应用型和高职类。因为不同高校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直接对这些课程的相关内容产生影响,教学的要求和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学校进行确定。近年来,有两个极端:一开始,主要强调学生发展的实际技能,并要求学生掌握应用软件的功能,包括编程课程,并培养学生使用编程语言。后来,思想、理论和资源在语境中的形而上学要求,在学生思维的发展中没有准备好,结果使教师的思维更加混乱,学生学习不擅长,主要是:课程采用统一大纲,大课堂教学,统一命题考试;不同专业的内容是相同的;不分学科,统一培训理念作为核心任务。不完善的教学内容系统[3]。没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课堂教学+机器”模式;一个简单的“案例” 教学,如写作简历,只强调一些功能的应用软件,而不是通过类比学习,不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来解决“类”问题,没有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和解决这样的问题。社会需求多样化,对一流的大学、普通大学和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学校为不同的教学,不同的专业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事实上,人们在学习和使用计算机过程中需要继续培养计算思维。
2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研究
2.1 提升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并且对计算思维进行培养
国家的发展需要各个领域推行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以便于促进国民经济快速高速的发展。虽然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性的计算机应用高潮,因此,普及计算机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需要清楚地弄清计算机和生命力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的高校属于应用型的大学,所以学生来到学校需要对计算机的应用情况进行学习,应用型的计算机教育,其本质就是对计算机进行应用教育,并且将能力作为导向,保证学生在各个领域之中对计算机能力进行应用,使学生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计算机的应用不应该是简单的应用,需要在各个领域当中被广泛地综合加以应用,普通高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情况,并且对于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进行明确,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进行了解和改善,使其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计算机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信息时代当中,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这样一种思维,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当中培养计算机思维,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过程当中,与相关的教学内容也是相对应的。在新的形势下,计算机的基础教育应该是:在应用中,加强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为学生继续发展学习应用计算机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学生差异的基础,不同职位对不同要求的人才,设置多种层次、多种方式来满足不同的教育模式。
2.2 面向应用来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选择需要根据计算机的应用和相关专业特点进行不断的构建,课程体系并非是几门课程之间的问题,而是对于课程群的进行设置。要做好课程的建设工作和教学目标的设计工作,在进行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当中,有效的解决相关的问题,做好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和教学设计,能够直接促进教师和学生质量的提升。根据教学要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包括课程资料,网络资源平台,让学生按需自学。 同时教师的教学要更加有针对性和全面性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应更加灵活,掌握与专业相结合的程度,加上科学的教学评价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应。保证学生学习更灵活,更有目的。计算机知识库的一部分相对较差的学生可能在开始的压力下,应该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计算机的教学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对于学习工具的应用,而是学生现代化的科学素养的体现,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进行不断地创造和培养。普通高校计算机的基础教育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问题,只有对计算机技能不断地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的需求,保证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孙花.分析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谭斌.高校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实践研究[J].河南科技,
[3]王玉静.如何让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就业相结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篇11:医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方法介绍
医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方法介绍
开题报告不仅说明了这个课题应该如何进行研究,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以下就是搜集整理的医学类研究生开题报告写作指南。
题目: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打电话?如果附近没有公共电话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 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二)研究方案
1.纵观整个设计思路,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阶段:到医院进一步收集有关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病摔倒时候的具体生理反应的资料,比如倒地姿势,血压、脉搏的变化状况等。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就是要通过资料分析抓住普通状况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资料估计将以心电图和血压数值的收集为重点。
第二阶段:选择适当的方式接收所需的生理信号。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传感器以接收相对微弱的生理信号。估计这一阶段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性能的传感器和如何分布传感器,以达到最理想的'试验效果。
第三阶段:设计分析电路。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通过逻辑电路对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进行分析以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是否正常。主要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到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匹配实验数据和如何把模型通过电路实现。目前主要有两大实施方案:一是通过逻辑电路进行信号运算、识别;二是使用单片机编程识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第一种方案的好处是处理问题直接,但当需要处理的信号相当复杂时,依靠单片机编程就显得比较合适。选取哪种方案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阶段:把以上各阶段结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个工程将主要由周庆林老师和周伟老师指导完成。大体时间安排如下:
xx年12月15日-xx年1月15日 资料积累
xx年1月15日-6月1日 模型完成
xx年6月1日-8月 整个系统检测、完善
2.预期研究成果
(1)得到具体的数学模型用来根据血压、脉搏等生理参数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
(2)完成“倒地后急救体系”中病人状况监测/报警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其他两部分(gps和急救站的示意性设计),并能在演示中实现三大系统的协调工作。
预计主要困难将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工作前期的盲目和没有头绪。另外由于整个设计中涉及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环节,我必须有很大的耐心和决心去一步步把所需的知识积累扎实。
(三)研究的可行性
(1)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通过我的努力应该可以达到。
(2)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指导老师和有关专家咨询的途径已经具备。
(3)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物质、环境条件不高,比较容易解决。
开题报告的格式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以上就是针对医学类开题报告写作的指导,通过某个案例的介绍,可以让读者更直观的理解。
篇12: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基础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基础
(六)注释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注释项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体现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一种尊重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早在我国古代,对典籍的注释就曾采用了注、解、传、笺、疏、章、句等多种形式,在现代学术论著中的注释项虽然已经相对简化,却仍然是论著文本的一个重要附属部分。论文中在运用注释方式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 注释范围。论文中的注释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引文注释,即文中引用他人原话和相关资料所载数据时对出处的交待;二是间接引用注释,即文中吸收他人观点时对出处的交待;三是内容说明注释,即对文中需要补充说明而在正文中又不便详细阐述的其他问题所做出的解释。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转引方式。
2. 注释形式。注释的形式有三种:一是脚注(置于每页页脚,可每页重新编序号或者全文总编序号);二是尾注(置于全文末尾,全文总编序号);三是旁注(用括号说明前面的某一内容)。但现代论文中的注释一般采用随文加注,并多以脚注形式标注。
3. 注释序号。注释序号一般以带圈的`数字用上标编号,如“XXXXX①,……”(提倡用word软件的“插入”——“脚注”中的自动编码功能)。注释的序号每页从“①”起重新编号,且不宜直接置于单列一行的条、款、项、目上,也不宜直接置于相关表格名、插图名以及公式之后,而应当置于相应的导入性文字中。除直接引注外,注释序号一般宜插于文尾的标点符号内。
4. 注释格式。注释的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即通用word软件的默认标准)。注释中凡是涉及引用相关文献时,其标示内容及格式规范与后述参考文献的要求相同。
(七)主要参考文献
在论文篇后附参考文献,表明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参阅其他资料情况,表明学术界对该论文题目的研究情况,为他人继续研究提供线索。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涉及范围。主要参考文献是指与论文内容有密切关系,且在写作中部分参考或者借鉴了他人文献的观点和材料时,为了对其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为了指明主要资料出处并便于检索而列出的一项论文要素。其范围不仅包括注释中已涉及的文献,还可包括论文写作过程所涉及的其它文献。但不能列示阅读或者是与其没有多大关系的文献,因此,要避免出现列示参考文献时的充门面等不正常现象。
2. 列示数量。主要参考文献应当列于文末,可另起页。一般情况下,论文后附主要参考文献的列示数量应当没有规定限额。但有时有些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要求有一定的数量。如,有的学校现行本科学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就要求不少于15项(其中至少应包括3部以上的著作,还应当至少包括2项以上的外文文献)。
3. 列示顺序。主要参考文献列示顺序一般为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姓氏的拼音增序排列,外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名的字母增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则按发表时间增序排列。
4. 列示格式。主要参考文献的字号一般小于正文半号字体。各条参考文献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后列序号(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也不必列示序号),序号一般在方括号(即“[ X ]”)内列示,括号后空一格,再接相应的文献信息。一项文献的信息列示超过一行时,宜采用“悬挂缩进”格式。中文文献各要素之间的小圆点宜用全角状态下的圆点符号(即“.”),外文文献中的论题宜用斜体标示。著作类文献凡属第1版时则不必标明版次信息。
5. 著者列示。主要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列示方法为:中文著者先姓后名,外(英)文著者先名后姓。列示时不须标明编著形式(如:“张光明著”只标“张光明”,但译者需要注明,并用逗号“,”分隔,如:“李有明,译”)。一项文献涉及多个责任者时,应分别处理:外文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名,空一格后附“etc.”;中国著者应标注至第一、二、三著者的姓名,三位以后的著者则以“等”字省略,各作者姓名之间以及所列示的最后一位作者姓名与“等”字之间均用逗号“,”分隔。
6. 列示格式。主要参考文献一般可分论著图书类、译著图书类、学术刊物类、学术会议类、学位论文类、报纸、在线文献和其他文献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文献主要项目均包括作者、文献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如期刊类为“[J]”)、版(期)次(第1 版不必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和引用部分起止页等基本信息,但据文献特点在列示方式上有所差异。除此之外,在论文写作中,若还涉及到科技报告和专利等其他类型的文献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参考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10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的要求作相应处理。
(八)附录
附录为论文的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包括放在正文内显得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专门符号内涵释义、计量单位缩写表、专有名词缩写表和检索表,以及软件程序的有关说明等。若无需要,也可不单列此项。附录应另起一页。附录编序前应当冠以“附录”两字(如:“附录一”、“附录X”)。
(九)后记
后记为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作者对论文过程的记录与写作感悟,也可以是对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与个人表示感谢。后记文字要简洁、得体、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后记应另起页。后记内容的版面要求与正文相同,文内顺序宜用文字表达。
(十)鸣谢
论文中的鸣谢部分主要体现三层意思:一是对论文写作过程支持者和指导者的感谢,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资助的感谢等;二是对论文写作中所引用或者参考文献作者的感谢;三是对论文编辑与发表过程匿名审稿者和编辑的感谢。在表达方式上,有文题“鸣谢”方式和文末 “鸣谢”方式。文题“鸣谢”一般用“*”脚注方式;文末“鸣谢”有的单列,也有与“后记”结合在一起。论文中是否有该项,由作者自行决定。若从学术礼节的角度,一般宜有此项内容。
四、会计专业论文的主要表达规范
(一)行文
1. 用字规范。论文中所用汉字必须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汉字,在文本状态下,所有文字必须字面清晰,若必须更改,要使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标准校对符号,不能随意涂抹。
2. 段首规范。论文的每一自然段、每一层次单行列示的题序和标题前均按汉字书写习惯缩进(即首行缩进两个字符,专门规定“居中”的除外),而不宜按英文格式悬挂缩进。一般情况下,英文文字的首段左边应顶格,但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左边需空两个半角字符。
3. 字符规范。论文中所有中文表述内的标点符号应当统一用全角状态下的字符;论文中所有英文大、小写与标点符号一般宜用“新罗马体(Times New Roman)”半角字符。而所有英文间的标点符号则统一用半角字符,但均应在标点符号后加一空格。论文中凡是涉及阿拉伯数字的宜用半角字符(如12345),而不宜用全角字符(如12345)。
4. 避免背题。论文中凡是单列一行的各级标题均不得背题(即标题出现在某页的最后一行,内容在次页),必要时应强制使用相关软件中另起一页的排版功能。
(二)正文文本
论文中除“引论(或导论、绪论)”部分和“结语(或结论)”部分不需列出题序外,其他表明论文层级的内容应当统一由题序数字和标题表明相应的层次。正文的标题序号一般可用中文(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和阿拉伯数字(三级标题与四级标题)混合标示(或者仅用阿拉伯数字)。在格式上有文科格式和理科格式两种,不论采用哪种格式,均需要注重全文的规范性与统一性。论文中的级次,一般宜以四级为宜。若无特别需要,文中不宜用特殊符号来标示论文的各级层次(如:“●”和“■”等)。除章节之外的论文层级的具体要求如下:
1. 条次格式。条次是正文的第一层次,在标题前以“一、”、“二、”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则标示为:“一、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一般居中,题序和标题之间用顿号间隔(而非下圆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2. 款次格式。款次是正文的第二层次,在标题前以“(一)”、“(二)”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则标示为 :“(一)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行首空两格,题序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特殊情况下,可接着“(一)XXXXXXX”后空一格,要接着叙述内容亦可。
3. 项次格式。项次是正文的第三层次,在标题前以“1.”、“2.”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则标示为:“1.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题序和标题之间用下圆点(用英文全角“.”)间隔(而非顿号“、”),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4. 目次格式。目次是正文的第四层次,在标题前以“(1)”、“(2)”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目则标示为:“(1)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行首空两格,题序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若题序和标题不单独占一行时,则在标题后加句号,后面接着叙述内容即可。
5. 其他格式。当条、款和项次下不单设层次时,也可在正文的同一段落中用“(1)…………;(2)…………;(3)…………。”等的行文方式列举事项,显示层次。但若在条(或款、项)次下不设单列的层级(或者在目次下还要分层次)时,可在正文的同一段落(或者分段)中采用文字顺序词,如 “一是…………;二是…………;三是…………。”等类似的行文方式。若在文中使用“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或“其一”、“其二”等顺序词时,其后不能使用顿号:“、”,而必须使用逗号:“,”,且其编序一般以五号为宜。
(三)表格
表格是会计专业论文写作中必须运用的一种专门技术。在论文中凡涉及表格运用时,应当满足六方面的基本要求:
1. 表格编序。论文中的表格应当统一编序(如:表1;若论文分章的情况下,则分章编序,即“表章序——表序”,下同),采用方式应与插图和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用阿拉伯数字,且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每个表格应拟表名,如“XXXXXX表”。
2. 表格导入。论文中凡导入表格时,均应使用类似“见表X所示”的导入语,不宜用“见下表所示”。表格导入语不宜直接用于论文各层级的标题中,如:“1.XXXXXX(详见表1)”。
3. 表序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两格,置于表格上方,居中,标为“表XXXXXXXX表”。
4. 表格设计。表格形式全文应当统一,可选用上下有线而左右无线的开口式表格、四边有线的封闭式表格或三线式表格等,设计上应当尽量简洁且排列整齐美观(如表内出现换行时,即可考虑取消页面设置定义的“间距”限制)。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相应的计量单位,或者在表头靠右边注明相应的主要计量单位(如“计量单位:元”),右缩进两格。
5. 表内内容。表内文字或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或其他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填注。表格内各项目栏内容(或数据)的字号可根据需要适当调小(宜用小于正文半个字号),但全表的字号应当统一。一般情况下,表内数据来源的交待用注释形式提供即可,若有特别需要时,也可于表底另设一段专列“资料来源:”项(首行缩进,小于正文半号楷体,内容转行时则悬挂缩进两个空格)。一般情况下,表序、表题、表格与表底所附必须的“资料来源”项最好同页,若表格实在需要分页时,表格标题行应当重复。
6. 表格运用。论文中凡运用表格数据时,均应使用“见表X所示”的使用语,不宜用“见上表所示”。
(四)插图
图示是表达论文观点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会计专业论文写作中必不可少。论文中凡涉及图的运用时,应当满足四个基本要求:
1. 插图编序。论文中的插图要精选。图序方式应与表格和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统一用阿拉伯数字(如:图1;若论文分章的情况下,则分章编序,即“图章序——图序”,下同)且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若全文仅有一个插图时,亦可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要绘制清晰。
2. 插图导入。论文中凡导入插图时,均应使用类似“见图X所示”的导入语,不宜用“见下图所示”。插图导入语不宜直接用于论文各层级标题中,如:“3.XXXXXX(详见图1)”。
3. 图序图名。插图的结构设计上应简洁且排列美观,线条之间的关系清楚(选用箭头)并尽量减少交叉。图序和图题置于插图下方,标为“图XXXXXXXX图”,居中。若某插图由若干个分图所组成,则各分图用“图Xa”、“图Xb”、“图Xc”……标出。插图内有关文字的字号可据需要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插图来源的交待用注释形式提供即可,若有特别需要时,也可于图序和图题下另设一段专列“资料来源:”项以及“图标说明项”(首行缩进,小半号楷体)。插图、图序、图名及必须的“资料来源”和“图标说明项”必须排于同一页内。
4. 插图运用。凡在论文中运用插图资料时,均应使用“见图X所示”的使用语,不宜用“见上图所示”。
(五)公式
公式也是会计专业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在论文中凡涉及公式运用时,应当满足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 公式编序。论文中的公式应标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编序方式与表格和插图统一,如:“(式1;若论文分章的情况下,则分章编序,即“式章序——式序”,下同)”。公式的序号“(式X)”排在公式版面内容居中并靠右侧,且全文所有公式的右边页距应当相等(可统一右缩进两个字符处理)。
2. 公式导入。论文中凡导入公式时,均应使用类似“见式X所示”的导入语,不宜用“见下式所示”。公式导入语不宜直接用于论文各层级标题中,如:“3.XXXXXX(详见式1)”。
3. 公式格式。公式格式编排时,凡是数学类公式均应使用word软件或其它软件中附带的“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文本类公式亦可采用其它方法编辑。公式主体应当单列一行,居中,具体公式与表示序号的“(式X)”之间不需要加虚线连接。
4. 公式运用。论文中凡是运用公式时,或者是对公式的某值内涵进行解释时,均应采用“式X中”的使用语,而不宜用“见上式”、 “上式中”、“(式X)中”和“式(X)中”。
(六)数字
1. 年代标示。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如“”、“-03-18”和“20世纪50年代”等,但模糊的年代数可用汉字表示,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等。避免使用“本世纪”和“上世纪”,可用“下世纪”。公历年份不能简写,如“20”不能写成“00年”。
2. 数值标示。各种计数、计量以及确切的数字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0位专家”和“30个项目”等,但模糊的数字须使用汉字,如“十多位专家”和“三四十个项目”等。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5%~8%”不能写成“5~8%”等。
3. 数码标示。数码千分位使用空格(国际标准),不宜使用逗号(美国标准),如“123456元”应写为“123 456元”,不宜写成“123,456元”。负数一律写成“-123”(负号用宋体)。两组以上的阿拉伯数字组之间如果没有计量单位,就不宜直接使用顿号,必须用逗号连接,如“三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200,250和300件”,但如果有计量单位时,则可使用顿号,如“三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200台、250套和300件”。
4. 数区标示。数字和时间的区间不得使用连字符“-”或一字线“—”,而应使用“标点符号”中的波浪线“~”。如:“x的取值范围为0~30”不能写成“x的取值范围为0—30”,“论文写作时间为11月28日~5月28日”不能写成“论文写作时间为月28日—205月28日”。但若仅表示年份区间可用连字符“-”(如:“2005-”)。参考文献页码的区间范围用英文状态下的连字符“-”表示,而不用中文中的一字线“—”与波浪线“~”。
5. 其他标示。其他特殊要素的标示方法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1995)的要求执行。
(七)软件
软件设计中的流程图和源程序清单,一般应当按软件文档格式作为“附件”在论文后列出,不列入论文内。特殊情况下不便列出时,可另外展示。
(八)其他
1. 规范用词。行文时要注意:区分“必须”与“必需”等类似的近似词组;区别“帐”与“账”等类似相形字使用时的微妙差别;统一使用“其他”、“人才”和“惟一”等词组,不得使用“其它”、“人材”和“唯一”)。具体用法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年12月19日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年3月31日起试行)的要求。
2.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执行。
3.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计量局的有关具体规定执行。
4. 英文简称。论文中有关国际性组织的专有名词英文缩写首次出现时,要用中文写出全称,并在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简写的英文大写字母符号组合,后文才能用英文简称。例如:“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后……。根据WTO规则要求……”。
5. 英文人名。注意区别外国人名中的分隔符(如马克·吐温)与英语中的缩写符(如A. C. Littleton)使用上的区别。如: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罗伯特·S. 卡普兰(Robert S. Kaplan)。
6. 其他事项。其他未涉及的论文写作中的有关事项,可参照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87年发布的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
[2] 王力,等. 怎样写学术论文.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P1-10.
[3] 许家林. 毕业论文的基本要素与规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4. 第154-157期.
[4] 许家林.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遵循情况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5:4-11.
[5] 许家林. 中国大陆17所高校100篇学位论文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编.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前沿问题研究——第八届海峡两岸会计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526-563.
[6] 许家林. 论本科生论文写作训练的几个基本问题. 财经政法资讯, 2005,2:3-14.
[7] 于玉林. 现代会计方法学.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P87-254.
[8] 于玉林. 新编会计操作方法全书.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1307-1320.
[9] 赵德馨,周秀鸾.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程序.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P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 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1987.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 15835-1995: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 1995.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 1995.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2005.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 1984.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01-29.
[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行),2008-01-29.
篇13: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基础
(一)会计专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
什么是学术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标准局发布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中指出:“学术论文是指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简而言之,学术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应当具有四方面的特点:
1.学术性。它指研究与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的专业性较强;从语言表达上看,学术论文很多是采用专业术语、专业性图表和专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的读者主要是专业上的同行。因此,为了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和规范,文中即会涉及较多的专业用语。
2.科学性。它指研究与探讨的内容要准确、思维要严密、推理要合乎逻辑。要求作者在立论上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得带有个人好恶与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在相关基础上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因此,在论据上,应当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并进行严谨地论证。
3.创新性。它要求作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科学价值就表现在其具有创新性上。创新性表现是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理论,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和创新,是在众说纷纭中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是推翻了前人的某种定论,是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等。有时在论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体系和新因素等,也可视为一种创新。
4.理论性。它指论文中体现出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学术论文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有自己的理论论证,不能只是材料与文献的简单罗列,应当是在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术论文按内容的学科性质,可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会计专业论文是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一种,它是系统地阐述、讨论或研究、探讨某个会计专业问题的文章。会计专业论文按撰写要求可分为学术论文和一般论文;按用途可分为会计科研成果论文、会计业绩考核论文和会计专业学位论文等。
(二)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 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内容要求。所撰写的会计专业论文,在内容上应当力求做到:(1)准确性,即论文的内容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发展过程和规律。写作中要充分运用逻辑思维:要准确地运用各种概念,概念的定义(或内含定义)和外延要准确,不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判断要明确,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要揭示其性质和规律,明确肯定或否定、真或假、正确与错误、广度和深度,或不同程度等之间的界限;推理要科学,根据已知的判断(前提)引出新的判断(结论)是科学的,论证清楚,认识正确。(2)鲜明性,即论文能以简明的语言,表明作者明确的观点。(3)生动性,即论文的内容要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实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和趋势。(4)合规性,即论文既要在内容上符合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制度,也要在形式上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论文学术的规范要求。(5)理论性,即论文的观点和论证要符合科学原理。(6)创新性,即论文要具有一定的新内容,如新建议、新措施、新方法、新公式、新模型、新资料、新证明、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和新体系等。(7)层次性,即论文的层次结构要合理,同一层次的篇幅基本均衡。(8)精细性,即论文中要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如立论不当、资料不实、分析绝对化、概念不准确、判断不科学、推理不合理、结构不严、内容前后矛盾不协调、字句含糊和标点符号不准确等。(9)完整性,即论文的学术要素齐全与规范。
2. 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法律要求。应当做到:(1)要有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即对论文中引用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所确定的著录规范要求,列出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详细信息。(2)要有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意识,对凡是属于自己独创性论文中所形成的观点、材料和数据等形式的成果,发现他人的论著借鉴运用,但未用规范方式加注与列作参考文献时,应当保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所赋予的权利追究使用者相应法律责任的权利。(3)应当透彻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有关侵权行为的界限,如根据该法第五条规定的精神,在论文中使用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等,不属于剽窃和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
二、会计专业论文的基本撰写程序
(一)选定论题
1. 正确选定论题意义重大,它关系到能否完成研究任务。如果论题过大,到时可能会因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完成;如果论题过小,不能达到研究的水平。选定论题的前提是选择研究主题,它是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狭义地说,是指选定写文章或者著作的题目。广义地说,是选择科研领域,确定科研方向。
2. 需要注意与选定论题有关概念内涵上的区别。(1)课题。它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如“面对经济全球化环境的中国会计规范体系建设问题”。(2)论题。它指在研究过程中所确定的论述范围或研究方向,也就是解决前面说的“写什么”的问题,属于内容要素,如“关于会计委派制的问题”。(3)标题(题目),它是准确概括文章内容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它是根据内容来确定的,属于形式要素,它可以在文章写成后加上去,也可据内容改换,具有较大的弹性。有的文章标题可以明显地揭示出论题,如“会计委派制利大于弊”。有些文章从标题上是看不出论题的内容,如“浅谈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的若干分析”。在选定论题时有一个思路问题,就是把小题做大?还把大题做小?20世纪80年代初期,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演讲中曾经强调,研究生论文写作时尽量把小题做大。他曾经举例说,汉语中的一个字都可以做成一篇论文。
3. 选定论题时需要思考以下六个因素。(1)我应该研究什么问题?这要与个人的专业方向相结合,有大问题、中问题与小问题之分。各个专业领域里的问题非常多,只要处处留心就有值得研究的问题。(2)我喜欢研究什么问题?这要与个人兴趣结合起来,既有长期性跟踪的专业性问题,也有临时性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还有完成任务性的命题式问题,如课题研究。(3)我能够研究什么问题?这要与自身的研究能力结合起来,在确定目标时要量力而行,把长期研究、中期研究和短期研究进行组合。(4)了解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问题?这就要提倡广泛搜集资料并追究根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5)了解别人从什么角度研究此问题?它的研究视角是什么。因为从同一个研究问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研究结论,这里要注重切入点选择与学科交叉性的研究。(6)了解别人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同样问题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因此要注重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的掌握。
4. 选定论题阶段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1)要掌握选题原则,即要有创新精神,又要从实际出发;(2)要明确选题范围,可包括会计实务工作、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和会计教育等方面的内容;(3)要优化选题方法,既可在命题中选(如根据相关的《论文选题指南》选定),也可自行选定。在选定论文题目时,要避免一般化、表面化、雷同化、陈旧化、宽泛化和琐细化。
(二)搜集资料
按照确定的选题和内容,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大量的资料,能为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丰富的资料,才能研究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揭示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规律,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大量的资料,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科学研究需要占有的大量资料,不仅是数量要求,而且要有质量的标准。只有搜集的资料是真实的,才能为研究成果也具有真实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搜集资料的要求:1.搜集的资料要全面,要有针对性;2.搜集的资料要真实,要有客观性;3.搜集资料的方法要广泛,可采用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
(三)拟定提纲
1. 拟定提纲的作用很关键。现实中,有不少会计专业研究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某种思想在头脑中奔涌,感觉已经酝酿成熟,满怀激情地拿起笔想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思想却在笔头上凝固起来,写不出来或写不下去;或者是在一项科研任务行将结束时,脑子里装着许多材料,观点已经形成且有价值,想写但就是无从下手。凡此种种,并非由于“懒”,而是由于感到“难”。由于遇到了难题,多少影响了写作论文的信心。拟定论文写作提纲就是解决“开头难”的一个重要步骤。拟定提纲就是确定论文的总体布局,先设计后施工,开始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有了论文提纲,才能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才能安排论文的结构,形成全面的观点;才能排列问题的顺序,使观点鲜明。撰写论文如果没有提纲,下笔千言,实际上可能离题万里,是为大忌。
2. 拟定提纲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拟定粗纲(一层结构),即以中心论点(主题或主题思想)为纲展开的各种论点(观点),作为大的部分,并按顺序确定大的标题。这种提纲只有大标题这一个层次,是体现论文题目的中心论点的各种论点。它是在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要经过多次思考才能确定。其次,才是拟定细纲(多层结构),在粗提纲的基础上,在每个大的部分、大论点之下,形成相互依存的多层的小论点;也就是在大标题之下有小标题,小标题之下有论点或论据或资料来源。细提纲是粗提纲的细化,大论点中有小论点,层次分明,便于写作。根据研究任务和论文题目的内容来看,提纲可以是两层结构,或三层结构、四层结构、五层结构(如上例格式)等。
3. 拟定提纲的构思逻辑。(1)构思论文主题,即拟传递的主要信息;(2)构思论文形式,即拟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是论文、调查报告还是实证分析报告等,是写纯理论性、普及性还是应用性论文;(3)构思(确定)研究方法,即采用规范法还是实证法;(4)构思论文范畴,即怎样写,写多宽,大致涉及哪几个方面的问题;(5)构思论文布局,即其论述与表达的逻辑关系;(6)构思论文的写作技巧,即文章如何切入与如何切题;(7)分析读者对象,即考虑论文读者的不同的需求与供给均衡关系;(8)分析不同论文要求上的特点,以提高创造性劳动的效率。
4. 拟定提纲的基本要求。拟定提纲时,应当做到:要以中心论点(主题或主题思想)为纲;要注意结构完整,以全面论证中心论点;要注意内容前后的顺序,以反映论文结构的层次关系;要注意内容的逻辑性以反映事物的必然联系;要注意文章的体裁,以反映不同特点;要注意逐步形成提纲,并经过多次修改确定。
(四)撰写初稿
论文的初稿要按照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拟定的提纲分层次(部分)编写,原则上要按照论文的先后逻辑顺序完成论文引论、本论和结论(或结尾)的拟稿工作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的列示工作。撰写初稿时要求做到:尽量提高撰写初稿的质量,切实做到以论为纲、观点与材料统一、逻辑思维严谨、论文层次清晰、文字表达精炼。初稿的写作方式有手写与机写两种,目前一般均采用机写方式,但不同的方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
因此,在论文初稿写作时,需要做到:集中主要精力,抓住灵感不放;围绕主要线索,细节不须纠缠;行笔信马由缰,篇幅不受约束;随记相关联想,争取一气呵成;及时补充遗漏,格式稍加整理。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集中精力完成初稿,标题可以暂不考虑,内容可以信马由缰,拦路虎可暂时搁置,数据可以暂不测算,篇幅可以暂不限制,出处可以暂不查实,要尽快搭起论文框架。
(五)修改初稿
修改初稿是提高认识和提高论文质量,以便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的一个重要程序。修改初稿的步骤为:1.通读初稿,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缺点;2.修改与调整结构;3.进行内容上的修改、补充与调整;4.进行语言修饰,逐一审读和修饰论文内容的段落、句子、字、词和数码等,以使其符合相应论文规范的要求。
(六)论文定稿
编写的初稿在按照拟定提纲的要求反复修改、补充与校核对后方可定稿。作者判断定稿的标准,是论文的观点(中心论点、基本观点和具体论点)正确,论据(理论和实践依据)合理,结构(文章体系)严谨,文字通顺,资料真实。论文定稿后,还要认真做好誊正、校对和署名等技术性工作。
三、会计专业论文的主体学术要素
根据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的要求,一般的会计专业论文应当具有如下十项基本的学术要素。
(一)标题与署名
论文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全文、吸引读者、便于检索、意明简短(20个字以内)、避免空洞、少用问题型标题。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分段标题的方式,如“会计诚信:永恒理念下的沉重话题”、“会计信息·会计意识·会计环境”和“无形资产保护:类型·层次·目标”等。二是主副标题的方式,如“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建设与运用问题——基于100篇会计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遵循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论文作者的中文署名置于中文标题下一行。作者姓名的译名署名置于外(英)文标题下一行,中文译名一般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中间为半角逗号并空格(即“, ”);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空一格;名字不缩写;斜体。如:Zhang, Ying(张颖);Wang, Xi 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二)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供读者了解论文全貌并吸引其通读全文。摘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其间不应含图表和注释。若论文摘要中需分层次表述内容时,一般应采用文字表达的方式,而不宜使用数字表达的方式。论文的中文摘要字数一般控制为按照论文总字数的5%,即200~800字。摘要放在论文之前,但其撰写应当是在论文完成之后。注意在摘要中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过渡性和串连性语言,以避免句子的结构过于呆板。外文摘要项的英文标示词用“Abstract”,其摘要内容应当与中文基本一致。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关键词的词条应为通用词汇,一般要求使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中所罗列的专有名词,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按其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中文“关键词”应当排在“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每个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外文关键词排在外文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且与中文关键词严格一致。英文关键词用“Key words”,后接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其间用英文状态下的分号“;”分隔。第一个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可大写。
(四)目录
目录是论文内容的主要线索,它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阅读者极快地了解论文的主体结构。一般论文不需要目录,但是较长的论文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加一个目录。按照现在学士以上学位论文的篇幅要求,需要增加一个目录。目录内容应当层次清晰,并与正文题序层次、标题内容与所处论文的页序完全一致。主要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正文主体(一般只到二级标题,即条次与款次)、结语(或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等项。若论文中专设目录时,目录应单设一页。目录下各项内容应标明与论文正文中相应内容相互对应的页序,标题与页序之间的空格应当用中圆点填充。
(五)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语(或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基本要求如下:
1. 引论(引言)。论文的引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以及论文所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引论”可作为一个单独条(如“一、”)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一般情况下,论文应当有“引论”项,但其内容不宜分设款(如“(一)”)和目(如“1.”)来表达作者观点,但可用文字表达必须的层次。如果引论内容不长,也可不列“引论”字样作为标题,只用一个自然段综合表达即可。引论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和背景;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态势;研究的理论意义、政策意义与现实意义。引言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并揭示主题;不要云遮雾障,不见天日,难见主题;避免自我吹嘘,贬低别人。
2. 本论。它亦称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与主干,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紧扣主题,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文字简练,表达通顺,标点符号使用得当,文法规范,图表规范、整洁、美观,引注准确,重点突出。在本论写作中,要依据拟定的提纲和搜集的资料,围绕主题和论点安排材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充分的论证,表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一般有三种结构:一是并列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论述问题的若干方面为并列、平行关系;二是递进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对所论述的问题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三是总分结合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对所论述的问题,先总体论述、后作分别论述的总——分结合式,或先作分别论述、后作综合论述的分——总结合式。由于本论内容丰富,若篇幅较长时,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内部划分若干部分,再列明几级标题(大标题、小标题)或用层次级别顺序号来表示;内容简单,篇幅较小时,也可以采用一层结构,只划分大的部分,仅列明大标题,或用一级顺序号来表示即可。
3. 结语。对于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学术论文,可以在本论之后写结语。它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得到的主要结论,也可涉及论文存在的研究局限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结论是论文创造性研究的结晶与精华,要以严肃的态度,准确的文字和适当的词语来如实表达。结语一般不宜过长。它可以作为一个单独条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如果结语内容不长,也可不加“结语”字样,而只是在正文后另起自然段写出结语类的文字即可(如:综上所述……),但宜在段前空一行。对于一般性篇幅不长的学术论文,可以不写结论,仅视与前言和本论的需要相衔接而写相应的结尾。
★ 医学论文评语
★ 医学院论文参考
【基础医学类毕业论文范文(共13篇)】相关文章:
医学论文综述范文2022-11-04
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论文2022-04-30
青年教师临床医学教育的必要性论文2023-09-06
医学检验的优秀毕业论文2023-07-30
如何写预防医学论文2022-12-28
医学论文的范文2022-09-25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2022-06-16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论文2023-03-15
关于医学论文范文2023-01-20
医学青年教师成才分析论文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