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青年教师成才分析论文

时间:2023-01-04 07:57:36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医学青年教师成才分析论文(精选14篇)由网友“你不吃饭的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医学青年教师成才分析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学青年教师成才分析论文

篇1:医学青年教师成才分析论文

医学青年教师成才分析论文

一、学科群的内涵

学科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产业等工作的基础,学科水平是体现其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知名度的主要标志。“学科群”,就是根据学科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若干个关系密切、互动性强的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结构的学科集合,其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科资源相互配置,促进不同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作用,而且对人才培养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我校基础医学院将所属学科进行合理整合,形成四大学科群:感染免疫学科群、神经生物学科群、分子生物学科群和形态学学科群。在此学科群模式下,青年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快的成长步伐。

二、依托学科群进行的促成才机制

(一)大科学观念优化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

现代科学研究也逐渐从分散的个体和小规模为主要研究形式的、单一学科的研究,向以一定规模的集体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即由“小科学”向“大科学”发展。基于此,基础医学也更需要知识面博而精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青年教师培训均以每个教研室为单位进行,青年教师的知识体系往往只局限于对本教研室所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的了解和学习,对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则较为欠缺。而在建立学科群后,学科群内不同学术思想相互交融,青年教师不再仅仅局限在自己以前所教的专业范围内思考问题,而是扩大了专业内涵,拓宽了专业口径,可以在更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视角和更开阔的思路来规划自己的发展蓝图。此外,以“大科学”的观念引导青年教师对知识的扩展与深化,在打破了学科间阻隔的同时,产生的交叉学科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如:感染免疫学科群在与学科的交流中培养出一批免疫、微生物与生物信息学知识兼备的青年教员,目前主要负责我校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中心实验室的工作,大大提高了为我校教研工作服务的力度。而这些青年教员也在此过程中成长为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

(二)双导师督导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

作为研究型的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青年教师具备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成为人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导师对人才的发现和精心培养非常重要[2]。传统的培养模式多以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的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上的训练,而在科研的培训上则通常要等到该青年教师有机会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才能进行,这无疑使人才的成长进步速度大大滞后。而在基础医学学科群模式下,我们对青年教师实行教学、科研双导师制。在教学上,由教学督导专家与教学经验丰富、学员评价特别优秀的老教员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由导师根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适合其教学能力提高的培养计划,重在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并能进行教学研究;在科研上,由青年教师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学科群中的PI作为导师,即使尚未进入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也可加入相应PI的课题组进行科学研究,进行科研思维和能力的训练。与此同时,我们配套实行双考核管理制度,即对导师及青年教师两方面均进行定期考核,以促进双导师制度的落实。

(三)合作交流拓展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

在当今大科学时代,教育与科学迫切需要国内、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因此基础医学青年教师的培养需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培训、进修、相互交流的机会。传统以教研室为单位的培训通常是仅限于邀请与教研室相关的个别专家教授到教研室进行科研讲座,或者每年派送1—2名青年教师出国深造,也主要是科研上的深造。而在学科群模式下,集中了各教研室丰富的资源,不仅可创造更多科研学术交流的机会,也可提供更多教学培训的机会。如我们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所谓“请进来”即通过举办大型国内国际教学科研研讨交流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教学与科研的学术报告,为青年教员开拓视野,创造合作的空间。如我们所属的神经生物学科群和分子生物学学科群举办的核受体研讨会、海外学者报告会、解剖学科群举办的国际组织工程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会议,让青年教师充分感受到科研的进展,以高层次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而“送出去”则是鼓励和从各方面支持符合一定条件的青年老师进入学校“苗圃工程”与“教学深造工程”。前者注重科研培训,将青年教师输送到国外先进实验室进行至少为期一年的科研工作以提升其科研能力;而后者则是到国内、外优秀大学专职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及措施等。青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选择先进行哪方面的进修和培训。在学科群模式下,基础医学院公派出去进行交流合作的青年教师数量为学科群成立前的两倍,许多青年教师通过这种锻炼后都感觉受益匪浅。

(四)合理评价机制激励青年教师的自我完善。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因此基础医学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组织除了努力建造的良好外部环境外,激发青年教师成才的欲望和原动力也非常重要。我们尝试在学科群模式下,用更为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青年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激励其自我完善。首先,我们打破教研室的界限,而是以学科群为单位对青年教师进行考评,这就使竞争更为激烈,促使青年教师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其次,我们尝试按岗位有侧重地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价。人的才能具有质的多样性和量的差异性,这决定了每个人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才能优势,那么让青年教师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展现其才华才能极大地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型、充分发挥潜能。因此,我们尝试建立教学与科研两套并行的评价体系,青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参与其中一种考评,如教学为主的考评体系主要以课堂学员满意率、督导专家评价、教学论文、教改课题、教学成果奖等作为竞争上岗、职称评审及晋升的主要依据;而以科研为主的考评体系则主要以发表SCI论著、获资助的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科研成果、专利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以上合理的考评机制,既让许多青年教员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和定位,也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更好的选择与规划,从而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

三、展望

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个体社会化过程,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从适应、发展、成熟到创造的过程,是专业精神和自身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探索了学科群模式下促进基础医学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举措和机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基础医学青年教师成才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一些问题亟待探索解决。如:学科群模式强调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而其人文素养、政治觉悟及人生信念等如何更好地正确引导和加强;面对物质的诱惑,如何让青年教师立志扎根基础、成才后仍能甘于清贫、留在基础、奉献基础等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基础医学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唯有着眼于未来,又立足于当下,将其与新型高校及基础医学创新体制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实践,才能与时俱进,有更大的突破和促进。

篇2:循证医学临床分析论文

循证医学临床分析论文

一、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与步骤

从本质上讲,循证医学是建立在以下5项相互联系的观念上的:①临床决策的根据是现有的最佳科学证据;②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决定了需要寻找的证据;③寻找最佳证据意味着采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思维④寻找证据和对证据进行批判性评论得到的结论,只有在变成处理患者或作出医疗保健决策的行动时才有用;⑤对医生的医疗实践应该经常进行监督和评价,不断总结提高。循证医学实践就是医生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进行处理的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作出处理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但这些结构式的步骤并非对每个患者,对每天的医疗实践都是可行的。下面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一)确定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循证医学的第一步,首先是提出问题。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传统理论知识和经验不易解决的问题,但又必须弄清楚,否则有碍于对患者的正确处理时,强调临床医生必须准确地来采集病史、查体及收集有关实验结果,占有可靠的一手资料,经过仔细分析论证后,方可准确地找出临床存在而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如诊断、治疗方案选择、预防、预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有利于患者诊治决策外,也有利于本人和本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实践中人们经常会发现某些需弄清的问题用传统理论知识和经验不易解决。例如:一些新检验项目在临床诊断评价中参差不齐。Ra0.TK检索了1995年前发表的中性粒细胞抗体诊断Wegener肉芽肿文献747篇,该试验的敏感性从3钱到9器,特异性从88%到100%。如此大的差异,岂不是问题?又如:对一位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绝经妇女,我们是否可以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采用,治疗的效果和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孰大孰小?这些都需要通过循证医学实践过程来加以解决,故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实施循证医学的关键,也是实践的第一步。

(二)检索相关文献,寻找可以回答上述问题的最佳证据

检索证据的前提是提出问题。虽然提出问题似乎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一过程可帮助检索者获得一个贴切的答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理想的临床问题应包括下列4个要素:患者或人群、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结局与对比。检索有关医学文献可根据第一步提出的临床问题确定“关键词”,然后应用电子检索系统和期刊检索系统,检索相关文献,从这些文献中找出与拟弄清的临床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再作分析评价使用。对于临床问题,我们还可以咨询上级医师、查询教科书、医学期刊及其相关电子出版物,现在刊登的文献资料多已经过严格的评价,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如美国内科医师学院杂志俱乐部认cPJc)、循证医学杂志、CoehraneLibrary,Bestevidenee,CliniealEvidenee,evidenee一basdeardiolg丫等。特ZIJ要强调的是电子计算机与intemet为查阅文献、获得分析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选择文献方法:文献资料选择应分三步进行:(1)初筛:根据题目和摘要,筛除明显不合格文献,对己肯定或不能肯定的文献查出全文。(2)阅读全文:对可能合格的文献,逐一阅读和分析,以确定是否合格。(3)与作者联系:如对文中提供的信息有疑问,还可与作者联系,获得有关信息以后再决定取舍。

2、采集文献证据基本途径。(1)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根据具体条件和情况采用人工或手式计算机检索,如通过Medline、网上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的Pudmed,网址为:~.neb1.nlm.nih.90〕(2)通过一类再版的新型杂志采集这类新型杂志检索了许多杂志,找出那些既同临床实践相关,又经过了严格质量评估的文章,同时又增加了有经验医师的相关评价,并冠以与临床相关的更醒目的标题。这类综合性的文摘、文章如ACP杂志俱乐部(美国大学医师学会主办,双月刊)每期检索50种针对患者的、既符合严格的科技方法学标准又同临床限学相关的有关临床诊断、预后、治疗、病因学、”理质量及卫生经济方面研究的文章。它们阐明了相关问题,如果是关于疗效的,研究中是否采用随机分配患者的治疗方案?如果是关于诊断的,是否独立运用盲法同金标准进行了比较?如果是有关预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是否出现一致的症状?每一篇文章在杂志中占一页,据读者调查显示这些文章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实用性.又如英国的EBM杂志,运用了同样的方式,扩展到涉及外科、妇科、儿科、精神病学等更广的范围,已由英国医学出版公司于1995年出版发行。由Mcmaster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E服研究中心联合编辑的一种严格评价现有临床医学证据的教科书也已出版。(3)通过Coehrane协作网采集1993年在英国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其目的是收集临床医学各专业和亚专业的全世界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发表结果,为医疗实践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践循证医学提供“证据”。该协作网通过出版计蒸机软盘、网络及其他各种方式提供信息.通过上述这些途径,临床医师便能简捷而有效地从经过统一标准评判过的大量临床专题中找出自己所关心问题的最佳证据,完成循证医学关健的第二步。

3、判断临床文献的科学性和可靠程度。循证医学将临床文献依据等科学性和可靠程度粗略分为四级水平(1)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做的系统评价资料。若由多数中心联合统一规划R口研究就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大宗病例RCT汇总分析,包括有80%以上的随访率,设计上同质性,95%可信区限窄,分组病例数累计达到400例。(2)二级: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虽然临床研究已不属于RCT设计,但仍为队列研究(c。hrtstudy),即两组为对比治疗,诊断相同的、或对照组未有治疗和并非连续病例等。(3)三级:包括虽未使用随机对照试验但设计很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的系病列观察文献。(4)四级:为个人经验性意见,并无专家组讨论核定。总之以第一、二级小平文献依据可靠性最高,三级可靠性降低、四级由于受个人经验局限。相对可靠性最低。

(三)、评价所收集证据的真实性,作用大小和实用性对于查询到的文献资料,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进行严格评价,而不能盲目相信。不同研究类型的文献资料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如治疗性研究的评价标准为:研究对象是否被随机分配入组、研究对象是否有失访、失访病例的处理是否恰当、是否采用盲法进行研究和测量结果、各组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是否可比,各组研究对象接受的其它措施是否一致等。英国已经研究成功了一种简便有效、可以很快学会的评价一篇临床论著的真实性和用途的方法,3个步骤称为关键性评判题目(criticallyapprai。edtopic,CAT),现介绍如下:

1、研究结果正确吗?(l)、研究对象是否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2)、进入实验的患者对结论都有意义吗?①随访完成情况?②不依从者仍在原来的组中被分析吗?(3)使用盲法了吗?(包括患者、医生、研究者)(4)实验开始时间可比吗?(5)除了有干预方法,对各组的处理相同吗?

2、研究结果是怎样?(1)疗效是多少?根据资料性质计算疗效小。(2)疗效的精确度是多少?参考P值大小或95%可信区间。3、这个结果对治疗我的患者有帮助吗?(1)结果可以用于我的患者吗?(2)所有重要的临床结局均被考虑了吗?(3)治疗收效与潜在的危险和费用的比较。在阅读文献的同时,即对上述各项内容回答是“是、否或不清楚”片进行有关疗效大小的计算,进而综合评价这些证据的价值。

(四)将证据一与临床专业知识和病人的期望进行整合。由于主管的病人与临床资料中病例存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依从性、社会因素、文化背景、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的差别。因此,真实可靠且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证据并不一定能直接应用于每一位医生主管的病人,医务人员必须结合自己的临床专业知识经验、病人的具体情况、病人的选择进行综合考虑,作相应的调整。这样,将经过严格评价的文献、从中获得的真实可靠并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最佳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服务于临床。反之,对于经严洛评价为无效甚至有害的治疗措施则否定;例如在检验医学,上世纪90年代,有36个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曾被淘汰。去年卫生部规定关于出凝血检查仪器测定出血时间、以凝血四项替代凝血时间测定,就是循证检验医学应用的一个很好实例。也说明对于那些尚难定论并有期望的实验室检查或诊治措施.,还需进一步提供研究信息,作出更好的发选择。

(五)评估循证医学实践后的效果和效率,便于改进提高。在应用最佳证据对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必定有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或教训。临床医生应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从中获益,达到提高认识、增进学术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事实上,任何临床处理都应该通过一定的监督机制进行随访,举是一种连续的证据累加过程,在实际情况中,医生应该考虑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来提高诊治技术,特别是如何利用大量的、高质量的、事先经过消化的信息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这也是临床医生自身进行继续教育的方法与过程。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主要内容

循证医学的应用广泛,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识别不确定的问题、并转换为临床问题

即在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文献等证据,来发现或识别一些不确定问题或领域并形成相关的、有针对性的、且容易解决的临床重要问题

(二)发现并评价证据

通过检索法寻找解决该临床问题所必需的各种证据。对收集的各种证据,利采种规定的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每一证据的主要意义。

(三)评价证据提出的有关建议或推论的临床

可应用性,并确定是否采用。不同证据所做出的各种临床建议或推论往往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为此都必须通过评估,以明确哪些可以采用,哪些不能采用。在综合分析各种证据的基础上,提出是否应用这些证据。

(四)评价应用的效果

利用一定的评价技术来评价应用效果。

(五)总结并存储报告

这是所有卫生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及时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将有用的知识技术存储并且传播,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循证医学实践的例证

循证医学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通过我国循证医学工作者的积极努力,近年已有快速发展。临床医生积极学习循证医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

1、在儿科临床判断小儿咳嗽时是否患了肺炎,应注意小儿的呼吸。2一12月婴儿如果呼吸次数超过50次/min,并有咳嗽可诊断为肺炎。经过跨国家、多中心、随机、双盲、大样本的研究后发现,它与应用听诊器,X线照片相比较,诊断正确率相等,己得到国际公认并在全球推广,这是循证医学在儿科界的一个伟大实践。

2、在内科心血管专业临床通过循证医学实践,获得了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aJAP)措施的证据后,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这对有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评价后的治疗措施认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阿斯匹林在UAP治疗中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可作为此类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常用剂量为75一325mg/d;抵克力得可作为阿斯匹林过敏或不耐受者的选择,肝素抗凝不应作为UAP治疗的常规手段,此外在抗心肌缺血治疗措施中,硝酸醋制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缓解症状、减少再发率等,但无证据证明此类药物在减少UAP远期心脏性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方面有肯定作用。早期介入治疗在减少uAP症状发作和入院时间确有益处,但对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并无影响,其远期效应尚不清楚,这些结果的应用,都解决了传统治疗中的相关的问题。

3.在检验科临床近年来,随着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国外先进仪器的引进,我国的医学检验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其中一个特点是,用很少的标本进行多项目检测成为了可能,给病人带来了方便,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但目前国内有许多医疗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展检验项目大组合。不管病人什么病,一来看病,医生就做一个几十项的“大组合”检查,且这种“大包围”做法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大组合”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加重了病人的负担。一些对该种疾病来说并无太大价值的证据、甚至对诊断无关意义的检验被滥用,形成了非常实际而迫切需解决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过80年代检验项目用于临床诊断的“激增期”后,目前已进入“冷静期”,即从以往全面的、多项目的检验转向有针对性的、必须的项目检测。这是循证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对诊断试验重新评价,做到合理、正确的进行诊断试验,避免了滥用与误用。

总上所述,循证医学的出现使医学模式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发展,循证医学的实践是最关健的内容,决定了它的效果与质量。我们一定要掌握患者、医生和最佳临床证据三大要素,按照“五步曲”实践循证医学,才能制定最佳方案,卓有成效地解决患者的问题。

篇3:高职医学青年教师执教能力研究论文

高职医学青年教师执教能力研究论文

一、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断学习,提高执教能力

近几年来,本院招收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毕业。起点高,经过了系统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另外,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对现代化教学知识掌握较快。同时,青年教师和高职学生年龄差距较小,没有代沟,易于沟通交流。这也是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就能迅速进入讲台的主要因素。然而,作为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经过了岗前培训,但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等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缺乏经验。因此,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必须要系统进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认清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积极的执教能力。

二、加强师德修养,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乐于助人、合群合作;公平、客观等多方面的职业素质。年轻教师生活阅历浅,处理问题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青年教师必须要加强政治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教育水平。向老教师学习,培养坚定的职业信念,强烈的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

三、积极参加说课、讲课比赛,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比赛。通过赛教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常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过程设计是上好一堂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院每年在11月份进行一次全院性的青年教师说课和赛教活动。作为青年教师,本人曾多次参加了这样的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参赛认真的选题、周密的设计教学过程、情景创设、课件制作等各个环节的准备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多媒体的应用能力。通过参与赛教锻炼自己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

四、跟随名师是青年教师迅速提升执教能力的捷径

青年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必须要有专业教学名师进行传帮带。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制定学习和听课计划。从初上讲台起就应对自己从严要求,做到脱稿讲课,使思维不受限制,留有发挥的空间;充分准备,真正将讲台变为展示教师学识与风采的舞台。同时还要不断的聆听老教师上课。在听课中不仅要关注老师教的授课内容,同时还要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比如:新课的导入、教学时间的分配、重点的强调,甚至从动作、手势、表情、举例、互动,讲台上的位置、走动、目光等,都要学习。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摩、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具有独特的自身教学风采。

五、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执教能力

1、创设临床情景,突出问题教学

教学设计中创设临床情景,选取典型案例导入教学,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推理和分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启发教学,直至问题解决,最后对学习过程自我反思、评价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应用网络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能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特别是对于医学教学而言,直观教学最能体现临床医学学科教学内容的生动和大信息量的要求,它可变抽象为具体,使枯燥的文字描述变为特定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清晰表达,易于理解。但同时,如果长时间采用现代化手段观看视频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因此,必须恰当使用。

六、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及教学科研活动,不断自我提高

1、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做双师型教师

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计划地参加更高一级的学历学习,加强外语、计算机理论与实际应用操作的学习。特别是作为医学的教师我们应加强与医院的交流,利用假期或进修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为科研积累资料,为教学工作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好双师型教师。

2、加强学术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在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工作中要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科研目标,注重平时的积累,尤其是利用课堂教学、临床学习积累相关资料,然后,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实现自我提升。总之,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青年教师将成为高职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高职医学青年教师要快速成长,更快的进入教师角色找到自身定位,适应现代医学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就一定要有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要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全面提高执教能力,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篇4:论文医学

循证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干预作用研究【1】

【摘要】 目的 探索循证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干预作用。

方法 1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两组患者均遵守循证药学的治疗方式, 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治疗, 观察组采用青霉素钠治疗。

对比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3、5、7 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32.00%、70.00%、96.00%)优于对照组(24.00%、40.00%、64.00%)(P<0.05)。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者在遵守循证药学的治疗方式上使用青霉素钠治疗效果显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1.01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tervention effect by evidence-based pharmacy for clinical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treatment based on evidence-based pharmac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rythromycin enteric-coated capsules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enicillin sodium. 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clinical effects in 3, 5, 7 d after treatment (32.00%, 70.00%, 96.00%)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4.00%、40.00%、64.00%)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shorter improvement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penicillin sodium based on evidence-based pharmacy shows precisely curative effect fo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atients.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pharmacy; Antibiotics; Intervention

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患者, 而抗生素又分为多种类型, 选择合适的药物才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

本文探索循证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干预作用,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6月~6月收治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观察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5.79±

6.94)岁。

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6.71±6.8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遵守循证药学的治疗方式, 且均使用1个疗程, 1个疗程为7 d。

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福建三爱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5021193)进行治疗, 每日早晚各口服1次, 500 mg/次。

观察组采用青霉素钠(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5020511)进行治疗, 将400万IU的青霉素钠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 早晚各静脉滴注1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临床治疗效果指的是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炎症吸收时间为(5.78±1.78)d, 退热时间为(3.48±1.09)d, 血象消失时间为(4.05±1.47)d, 治愈时间为(6.48±1.78)d。

对照组炎症吸收时间为(9.42±1.48)d, 退热时间为(6.48±1.47)d, 血象消失时间为(8.25±1.62)d, 治愈时间为(10.25±1.78)d。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循证药学主要指的是临床药师通过收集相关资料, 从而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安全性, 获取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研究资料, 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服务方案, 并以此做出临床药物的实践方法[2]。

由于我国大部分药师不具备化学背景, 导致在运用抗生素中, 没有较多的经验, 所以在与临床医师进行探讨时, 没有足够的底气, 且在使用药学工作中, 容易出现畏惧心理[3]。

循证药学通过药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用药经验, 结合获取的相应信息, 且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进行验证, 并提供有力的依据, 从而为患者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可有效提高临床上年轻药师用药经验[4]。

在进行循证药学过程中, 需要求药师熟练的掌握新技能, 且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分析, 选择最为有效的资料作为临床用药的依据, 除此之外, 在药师进行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时, 需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 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促进其沟通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5]。

红霉素肠溶胶囊主要的临床特点为控制释放, 用于β-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引起的轻度或中度的呼吸道感染, 但红霉素容易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而青霉素钠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的药物, 其可有效防止细菌在患者体内的复制, 提高患者的恢复率, 且可在患者体内发挥最大药效,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 安全性较高。

临用前需新鲜配制, 以免失去药效[6]。

本次试验发现,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青霉素钠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吸收时间、退热时间、血象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说明青霉素钠可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 从而提高其恢复率。

总之, 呼吸道感染患者在遵守循证药学的治疗方式上使用青霉素钠治疗效果显著。

医院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的探讨【2】

随着现代需求质量的不断提升,许多大学已经专门开设了药学这门专业,目的在于培养药物方面的专门人才以供社会所需,让病人在治疗疾病之后,涉及到用药之时能够得到更好更完备的医疗服务,受过专业培养的药学者,一般具有药师的从业资格,拥有合格的知识体系,有这个能力为广大患者提供药物使用的咨询和讲解服务,现在许多的医疗相关文件和部门规定,医院必须以病人为重,医生作为白衣天使要为病人全力解决问题和难题,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药物使用上,要切实遵守使用规定,不能滥用,以免造成医疗事故,这篇文章中,就针对于药房中,所提供的各项医疗服务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1 医院药房药师对用药咨询和指导的必要性

用药安全是当代社会,不仅仅是病人及病人家属,更是医生们所重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很多的医生在开完药之后,家属在药房取药之时,都会询问相关药物的基本使用方法,这就要求药师必须自身对于各类药物的使用规章制度要了然于心,同时也要能够正确地指导其病人或者病人家属进行安全用药,如果稍有不慎,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因此需要认真对待,小心仔细。

那么由此看来,药师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在传统上的抓药和煎药上了,更重要的是用药的指导,同时涉及到如何和病人及其家属交流,如何正确的表达使用规则,让其明白,如果口头表达不清,也很容易造成误会,从而错误用药,因此,提升药师的综合水平,也是提高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的重中之重。

2 药物用法用量方面的指导

怎么用药,如何用药,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当我们去医院就医之时,常常听到医生嘱托某药是要饭前一小时服用的、某药服用期间禁止饮酒等等,这都是药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从而就有了很多的用药注意的事项,如果我们不多加注意,便会产生许多的不舒服感,比如说有一类消炎类的药物,比如说阿莫西林,这类药物所含的成分容易和酒精中的醇类发生反应,使人感到头痛眩晕等不适,因此应该特别的注意,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效是具有发挥的时段性的。

比如说像一些治疗胃痛胃胀类的药物,他们往往是在服用之后半小时后产生较强的药效,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饭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内服用,以便药效在用餐不久就能完全发挥出来。

类似的用药注意事项还有很多,病人及其家属需要认真遵守医生嘱托,安全用药。

3 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指导

许多的药物,在服用之后,会有一些副作用的产生,比如说头痛等等,这些不良反应经过合适的处理之后也能适当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缓解,那么也要求医生在开药之时,应当适时的嘱托病人及其家属可能的副反应情况,以便做好心理及相关的准备,不必引起用药恐慌,同时还需讲述清楚合理不舒适的程度,若超出该限度,应当立即停止用药,这也是由于许多患者自身的条件和体质不同,对于不同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完全依靠说明书和以往的工作经验来断定使用安全,倘若有明显不适,应当停止用药,询问主治医生,进行换药治疗。

药物都是化学制剂或者合成品,具有不同的药物特性,有的药物在光照的条件下会发生分解或者变质等反应,因此医生也要提前嘱托在服用该药物之前,必须小心避光,以免变质后服用有不良反应。

4 药物存储方面的指导

许多从事药物研究或者化学研究的相关人员都知道,很多药物对于温度压强,光热的要求十分严格,这也是药物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要按照相关要求,对病人及其病人家属进行该方面的指导,确保药效的发挥,例如有一些药物的分子活性是在低温下能够保持的,因此应该让其储存在冰箱中,尤其是热天,如果没有按要求储存,将会导致药物失效,从而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还有一部分药物,由于光敏感性质,会容易遇光分解,因此应该配以棕色的试剂瓶进行安全储存。

防治分解后失效。

类似的要求非常的多。

在此不一一列举。

5 用药依从性方面的指导

根据传统的药房职责所定,药师只对于医生开的药方进行抓药、煎药等等常规的服务,最多也只是在药方上简单的表明用药基本方法,在就医高峰期,由于工作繁琐匆忙,病人和其家属不能和药师进行当面沟通交流,可能并不是很清楚具体的使用方法,这很容易造成用药失误。

对于该药会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反应也没有恰当的认知,在用药过程中,倘若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可能不知该怎么处理。

往往擅自做主停止继续用药,因此变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初衷,严重时还会耽误治疗,造成更严重的情况。

这一类的情况常常发生在服用抗生素的时候,抗生素的药效很明显,会在短时间内生效,因此许多的患者在用药起效的初期便自行停止用药,几天之后,病情再次复发,往往比第一次更加的严重,反反复复下来,不仅在病人体内形成了该药的抗药性,导致医生不得不改变治疗方案,同时病人自己也吃了许多苦头,如若一开始,医生便能给他们着重的强调这点,嘱咐其持续用药,或许能够大大的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

6 医院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的实施

医生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肩负着治疗疾病,拯救生命的职责,责任越重,对于自身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会越高,首先,药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巩固和认知,不断考核验证自身水平,努力学习新型治疗方法和措施,从全方位的提升自己,同时也要加强沟通技能,学会与人相处,与病人和家属交流,确保能够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

让病人得到良好的诊疗服务,早日康复。

同时,作为一名医生,应当时时刻刻知道自身职责所在,能够肩负起一份职责,有一份担当,对钰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能够耐心并且细心的去帮助病人安全用药,对于病人的不懂之处,耐心讲解,贴心指导,让病人们有家的感觉。

对于潜在的用药副作用进行讲解,让其对于正常出现的情况不必恐慌,坚持用药,方能早日痊愈。

对于特殊药物的特殊储存方式进行嘱咐,确保药效的保持,再者,由于药师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病人服用药物的最重要指导前提,因此药师要确保指导的准确性,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方法,不要随便说出,与同事进行探讨之后,再给与病人最好的最满意的服务。

篇5: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论文

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论文

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论文【1】

【摘要】浅谈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

【关键词】医学检验;质量

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有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控制过程,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已被广大检验工作者所重视,通过规范操作、设立室内质控品和室间质评来监控检测的整个过程,使结果分析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因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大,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1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检验项目选择是否合理和必要,是检验信息是否有用的前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引进,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熟悉检验科的各种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就显得很重要,根据患者病情,诊断和疗效监控需要正确选择检查的项目,它是保证检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

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不但要求临床医生要主动及时了解检验科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更要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向临床医生提供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清单,并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验信息和合理的检测项目。

2患者的准备

检验前质量控制很大程度上在于患者的准备是否合理和正确,这与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是否充分,患者是否遵医嘱去执行有很大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拿了检验申请单就来到检验科要求抽血,这样的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会很大,甚至会使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这就要求各级医务人员要有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的思想,明白检验质量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关系,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可变的因素? 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等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为外源性的因素。

其他甚至如采取血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绑扎的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中TG增高50%、GLU增高15%,所以检测血脂、蛋白质、酶类等生化项目时,应在3天禁食或者减少食用高脂、高蛋白、肉类、动物血等食物及含叶绿素、胡萝卜素多的蔬菜;除急诊患者或特殊情况下,一般主张禁食12h后空腹采血[2],多数实验尤其血液化学测定,采血前应禁食12h,否则血糖、血脂等结果会升高,或因脂肪食物被吸收后形成脂血造成光学干扰,影响生化检测结果, 粪便隐血检查还需要患者素食3天后采集标本。

3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要正确采集,对采集者的培训非常重要,具体内容要从影响因素、注意事项、采集方法等方面讲解。

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标本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即最具代表性的时间、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来采集标本,注意采血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静脉采血,应取座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血液抽出后要沿管壁慢慢注入抗凝管或干燥管中,抗凝管颠倒5~6次,防止出现小凝块,抗凝剂比例要适当,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依BD公司的真空管为例,原则上按红头管、蓝头管、金黄色管、橘红色管、绿头管、紫头管、灰头管顺序采血。

有报道因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标本溶血占溶血标本的62%[3]。

4标本的正确传送

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

采集标本后专人输送,保证输送的及时性,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

保证标本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过度震荡,防止标本容器的破损,防止标本被污染,防止标本及惟一性标志的丢失和混淆,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水分蒸发等,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的要求输送,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5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内容主要包括:惟一性标志是否正确无误,申请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标本容器是否正确,是否溶血,抗凝血中有无凝块,细菌培养的标本有无被污染,标本采集时间到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等。

对不合格的标本应及时退回并说明原因,处理的过程应有记录。

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做进一步处理,对于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试验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

参考文献

[1]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25(6):428。

[2]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2】

【摘要】 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对常规标本采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检验报告中80%可溯源至实验室分析前程序的不规范,说明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实验室误差,提高检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1]。

【关键词】 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标本采集

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实验室检验全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

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已被检验工作者所重视,通过规范操作、室内质控、时间质控来监控检测的整个过程,使结果分析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因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很大。

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篇6:循证医学心血管教学分析论文

循证医学心血管教学分析论文

一、循证医学的基本概述

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科学,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科学指导临床实践[2]。循证医学理念引入我国已近17年,有组织地推广和应用已逾13年。循证医学具体包括五个步骤:①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②全面、准确地收集证据;③找出当前最佳证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⑤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其目的是以临床流行病学为学术基础,将最新最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医疗质量。这是一种把临床实践建立在已知事实或证据基础上的方法,是明确、明智而且审慎地应用最佳证据作出临床决策的方法。强调医师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医师的经验和来自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尊重患者的选择意愿,以保证患者得到当前最佳的治疗效果[3]。目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观念日新月异,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心血管专业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量众多,不断更新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原则,充实了心血管实践中的循证医学概念。所以在心内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尤为重要。

二、循证医学在心内科临床研究生教学的方法

1.查房中始终贯彻循证医学理念

循证医学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领域,其主导地位愈发突出。目前,在国外几乎每一种心血管疾病都有相对应的治疗指南,甚至一些重要的心血管药物也有其使用指南或专家共识,而且这些指南或专家共识在不断地进行更新。所以在查房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正确处理,更重要的也是更高层面的`,我们要讲解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相关指南,每天查房都时刻灌输循证医学理念,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并自觉地去了解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运用循证医学正确处理病人。以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冠心病为例,在医学教科书中研究生系统地学习了该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但他们却可能不了解该病的4个治疗指南,具体来指导如何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他们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指南,这样会大大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查房中我们要讲解指南,组织学习指南,并进行考试督促学生主动去学习指南,使他们医学职业生涯有一良好开端。

2.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培养研究生的循证医学理念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现代医学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医学教育模式发展的趋势[4]。我们科室正在建立和完善一个循证医学网络教学平台,以扩大心内科循证医学的教学舞台,进一步丰富循证医学教学的内容,增加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根据循环系统疾病的教学内容,及其与基础知识紧密联系的部分进行重新整合,并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平台的构建遵循教学并重的原则,不仅具有课件、课件开发和网络学习,及个性化、自主式、协作式助学功能、而且能帮助教师循证医学教学培训,使教师能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初步将循证医学知识整合于心内科的教学工作。此外,还可以借助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互动,师生之间不仅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网络交流,而且可以借助视频进行一对多的网上学术讨论和集中授课。该平台的初步应用表明,能明显改善教师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与循证医学教学相结合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简称PBL)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加了获得大量应用知识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掌握并运用知识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学习了隐含于构建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5]。PBL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其构建问题、综合分析、文献检索、语言表达和探索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循证医学课教学质量[6]。我们在循证医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即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自我教育式的循证医学教学法,核心内容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6]。实施PBL教学,我们应用了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投入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激活思维。此外,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打破了学科界限,重新整合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与问题相关的学科知识,构建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变单向思维方式为多向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了解指南背后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知识。在过去3年中我们运用此法带教,取得良好的效果。

4.鼓励学生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知识以及撰写循证医学文章

近年来,除了在临床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知识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知识,并让他们自己选择内容,来撰写循证医学文章。这样可以强化研究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教会学生利用现有的循证医学期刊、数据库、网络资源等来查找最佳证据。要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知识一定要了解循证医学的相关机构和网络。目前世界上与循证医学有关的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CE)网、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实践中心、Cochrane协作网、临床试验中心、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等。Cochrane协作网包括50个专业协作组,近乎覆盖了整个临床医学领域。许多国家建立了Cochrane中心,1999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国际Co-chrane协作网正式批准注册为第14个Cochrane中心。我院依据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联合,每年专派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到华西医学院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知识,并且研究生自主定题,撰写系统评价的循证医学论文。目前我们科室研究生已发表多篇SCI以及中文的系统评价的论文。作为我院的重点学科,我们科室积极响应医院号召,组织人员参加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培训,为加快发展我院循证医学研究和建设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广西地区实践中心平台而努力[7]。

三、循证医学教学效果

近几年我们科室通过以上方法的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进行循证医学教学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研究和学习,既可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致力于医学事业的信念,使他们能够在终身的医学事业中不断地继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这对提高医学教学有重要意义;进行循证医学教学也增强了老师的循证医学理念,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进行循证医学教学,发现了许多心内科的临床难题,促进临床与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研究;进行循证医学教学,促进临床教学培训水平的提高,培训素质良好的人才。我们科室近几年发表了关于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论文近10篇,包括SCI文章3篇。总之,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较多,所以对心内科来说,在教学中一定要贯彻循证医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疾病有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这对提高医学教学有重要意义。

篇7:医学心理老年候诊分析论文

医学心理老年候诊分析论文

一、老年候诊患者的特点

1由于精神疾病、或器质性疾病的原因,患者自主行为、自主行动能力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不能耐受久坐和长时间停留在人多嘈杂的场所。

2有些患者因疾病原因不停的饮水、入厕、频繁的起、坐、走动,给本人和其他的侯诊者造成很多不方便。

3因听力减退,大声的与其他候诊者或家属聊天,影响候诊区的安静。

4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脾气暴躁,行为动作幼稚,敏感多疑,情绪不稳,有些患者有训斥他人、骂人,不讲卫生,随地扔垃圾,不停的来回走动或跺脚等不尽人情的行为、举动,严重影响候诊区的安静环境和卫生秩序,不但造成其他候诊患者的反感,同时也可能引起其他精神患者的焦虑、激动情绪,导致争吵或发生其他危险的举动。

5老年抑郁、焦虑患者因情绪低落、心急、烦躁,不能耐受长时间的候诊等待,而发生弃诊现象。

6无自知力的患者因不承认自己有病,被其家属诱骗至门诊,候诊时不停的与其陪诊家属撕扯、吵闹,不但影响候诊区的安静而且还会很快逃离候诊区。

二、分诊护士仔细区分、观察侯诊区老年患者,合理安排就诊。

1分诊时对老年患者说话要慢、口齿要清楚,对听力差的患者声音稍增大必要时要加以手势或躯体语言,首先向患者及陪同家属了解患者就诊的目的及病情,将患者安排在人少、通风、光线柔和、在分诊护士视线内的位置,便于观察。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候诊期间如有不适请立即告诉护士。

2对无行为能力,或行动不便、坐轮椅的患者尽快安排就诊,以减少患者的不适、不便和家属照顾的困难。

3分诊护士要维护候诊区的环境安静,对大声喧哗的.患者及家属要给予友好提示,告知患者如要交谈可到候诊区以外的指定地点进行,到其就诊时护士会通知患者。

4分诊护士要给候诊患者指明饮水供给点及卫生间的方位,方便候诊患者的生理需求。

5对候诊患者的言行举止、姿态表情进行仔细的观察,如发现患者的言谈举止、意志行为不合常理时要多加注意,对有异常举动或反常行为的患者要及时询问原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例:一72岁男性患者,由家属陪同前来就诊,患者在候诊区坐等几分钟就开始不停的发脾气,大声的说“我来了这么长时间还不让我看病,医生到哪去了,你们的服务太差,我要找院长告状”,接诊护士立即告诉患者请稍等,诊室内患者就诊完毕立即请他就诊,其家属也告诉他稍等片刻,他立即就与家属争吵起来,说“你们一点本事也没有,什么事都得我自己办”,同时对候诊区的其他人说“你们看着我干什么,没见过吗”使在座的人都十分生气,大有立即发生争吵的苗头,当时我们赶紧对候诊区的人说“请你们不要和这位老人家计较,他是因为生病所以心情不好,请你们多加谅解”,同时立即将患者请到接诊护士的位置就坐,告诉他“老人家,我们知道你想立即看病的心情,您来之前医生正在接待另一位患者,因为我们是心理科,医生需要详细的了解病人的情况,所以看病的时间比较长,请您再稍微耐心的等一下,那位患者看完医生我们立即安排您看病,医生也要仔细的询问您的情况,请您在没有见到医生之前把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仔细的想一想,见到医生的时候别忘了什么,另外如果还有什么不舒服或要求请提出来,我们尽可能的为您提供服务”,经上述劝解安慰,患者的激动情绪大为缓解,其他的候诊患者及家属在我们的示意下也不再与其计较,同时立即安排患者就诊,以免患者情绪再度失控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最终患者和其家属均满意的就诊而去。在此我们认为对情绪不稳、自制力差的患者在好言劝慰的同时应立即安排就诊,这是保证候诊区的环境安静、人员安全,避免各种不愉快现象发生的根本。

6无自知力被家属骗来就诊的患者,因不承认自己有病而与家人发生强烈的对抗性冲突,这种患者一般表观为一到候诊区就开始与陪同来的家人争吵、撕扯,并试图离开医院。例:64岁女性患者,近一年总怀疑其爱人与他人有染,故不断的跟踪丈夫并多次与丈夫发生争吵,以致最近提出要与丈夫离异,其家人多次劝阻无效,因此家人将其骗来就医。患者一到候诊区就与陪同的女儿、丈夫大吵大闹,再三声明自己没病,为什么把她带到医院来,并要强行离开候诊区马上回家。这时我们立即走上前主动的与患者打招呼,先向患者了解情况,根据其言谈了解了患者的大致情况,对她的处境表示极大的关注、同情,并且肯定的告诉她我们可以帮助她解决所面临的困惑和苦恼,但是我们必须得到她的帮助和配合才能了解其丈夫的问题,患者听后感到在我们这里得到了同情、支持,明显放松了戒备心理,所以情绪也很快安静下来,变被动就诊为主动的安心等待就诊。在与患者接触的同时要示意患者家属不要与患者争辩,必要时可以请患者家属暂时回避,避免与患者发生更加剧烈的冲突引起不好的后果。此类患者,因为有思维、意识、情感等方面的障碍,所以不能用常人的思维、情感的做法去要求他们,因此护士首先要抓住患者想急于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严重困惑、但自己又解决不了的焦虑心理,其次明确的告诉患者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他,并且必须要他很好的配合问题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这样患者就会很服从的配合我们,最终顺利完成就诊。由此我们认为只有抓住患者的主流心理,通过良好的人性关怀及舒缓的言语问话,肯定患者的“合理”要求,才能有效的消除患者的激动、紧张情绪,避免患者与家属继续争吵而诱发患者情绪激变发生不良行为,保证患者安全的完成就医过程。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所以在分诊工作中要针对老年患者具体的病情、身体状况,给予必要的关怀和重视,杜绝老年患者在候诊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必要的危险和麻烦,尽我们的全力为老年患者创造一个安全、安静、舒适的候诊环境,保证老年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中的心身愉快,将人性化服务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在分诊中所采取的上述措施不但得到了就诊患者及陪诊家属的赞许,也得到了其他候诊患者的认可。

篇8:医学教育规划纲要分析的论文

医学教育规划纲要分析的论文

1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等医学教育在“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进入了规模、数量、效益的快速发展时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办学规模呈现大幅度的增长趋势,学科专业数量、规模和结构都有较大增长和调整。至20xx年,我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数量增长到128所,其中大学及专门学院有77所,专科学校51所,学校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占到了67%[1]。至20xx年,医学专业招生总数近45万人,在校生数超过167万,毕业生40余万[2]。从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学科分布面拓宽,开设专业总数大大增加;非医学本科专业增设较多;本科专业设置呈现综合化趋势;本科专业布点总数大大增加;医学专业布点比重降低,非医学专业布点比重大大提高;增设了一些新兴学科专业;目录外专业数量增加,比例大幅提高[3]。从广东省的现状来看,20xx年,共有20所院校开设医学相关专业,在校生91144人,招生总人数达到25803人,毕业生20870人。各层次医学教育的办学规模也都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总体趋势呈现以本科教育为主,以专科教育为补充,逐步加强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局面;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设置的专业数不断增加,至20xx年,已经涵盖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药本科专业目录》8类中的23种医学专业(版)[4]。这一发展势头反映了我国近一个时期为满足广大群众对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也隐含着不少的问题。虽然卫生部早在“九五”期间就制定了“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新时期医学教育发展方针,并提出“十五”期间高等医学教育要进行两个重大战略性转移,即从数量的发展转移到质量的提高;从教育外部的布局结构调整、管理体制改革,转移到学校内部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革[5],但从“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情况来看,规模数量的增长比内涵质量的提升更显突出。医学教育的发展如何遵循其特有的办学规律,确定合理的教育规模、结构,以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必需在认真落实新时期医学教育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改革。目前,在医学教育发展方向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1.1院校产出与社会需求失衡

院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不均衡,深刻地反映了高等医学教育结构问题,包括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就层次结构来看,当前我国千人口医师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总体而言,我们不缺医生,缺的是高层次的或者说一流的医学人才[6];而某些地区、某些专业的人才又明显不足,学历层次也偏低,特别是基层与农村的适宜人才明显缺乏,形成学科人才的不均衡状态,需要进一步调整层次结构和专业布局;从广东省来看,卫生人力总拥有量仍需进一步提高,广东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总数4.65名,在全国位居第7位;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只有0.83名,在全国位居第21位。另外存在专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卫生人员的总体素质需要提高,卫生人力区域配置不合理等问题[7]。

1.2主观意愿与办学实力失衡

从总体规模和专业角度来看,主观办学的愿望与某些专业办学实力的矛盾日显突出。近年来我们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力提倡医学相关专业的发展,如护理、麻醉、检验、放射等专业,卫生法学、医学保险、医学英语等近医学专业增长速度很快,发展势头很猛,但很多新开专业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教学质量有待改善和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国家教育质量工程的实施和本科教育评估、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一些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热门专业、新开专业和近医专业必须接受国家教学质量的检查和监督,总体提升教育质量。

1.3多种学制与培养目标失衡

多学制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药卫生人才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多种学制使得医学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不同阶段的管理和内容难以理顺,衔接困难;不同学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毕业时获得学位级别和类型均不相同,但毕业后的学生往往从事相同的职业活动,有着相似的职业称谓,混淆了不同培养规格与质量的要求,影响了整体质量。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改革,对规范医学人才考核制度、顺利开展毕业后教育与继续教育有着重要意义[8]。

1.4临床技能与实践教学失衡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与教学医院相对分离,临床技能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形成了我国医学教育基础与临床课程分离、重理论轻实践的一种定势。近几年,随着医学院校扩大招生,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承担的临床课程教学任务和学生实习任务成倍增长,其规范建设与发展问题也日趋紧迫。当前,大多数教学医院存在应付临床工作与实习带教的矛盾,学生也存在就业、考研与实习的时间精力上的冲突,教学医院如何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与能力,加强对带教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引导学生合理分配精力与时间,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需要认真总结的问题。

1.5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失衡

我国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学科为中心、以生物医学为主干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忽略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造成医学生人文素养缺失。而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医学科学恰恰需要更多的人文精神的滋养和引领。长期以来,社会上重智轻德,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也使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受到影响,许多院校缺乏系统完善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医学生人文关爱意识淡弱,人文知识不足,沟通能力欠缺,医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人文理念和人性化思想。在此基础上也难以形成高尚的医德和职业风尚、实现“医乃仁术”的医者理念。

1.6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失衡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发展各种能力为目标的医学教育阶段,是院校教育过渡到继续医学教育的桥梁。我国目前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但由于毕业后医学教育起步较晚,与院校教育相比,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在培训制度、质量评估体系、经费时间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与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质量认证系统,保证经费投入,强化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特别要重视毕业后医学教育与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相结合,促进基础医学教育所学专业、从事临床专科、毕业后医学教育培养方向、晋升系列的协调统一,实行培训、考核和使用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真正达到结合岗位工作需要、加强专业培训、充实专业知识、培养独立从事临床工作能力的医学教育的目标。

2新形势下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缩影,如果不加以改革,将成为制约高等医学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规模体系最大的国家,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的实施,我国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这种情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将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的统一,突出质量,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是对高等医学教育今后发展趋势的总要求。新形势下,医学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宏观改革发展趋势,使医学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医学教育定位进一步准确,医学教育布局调整更加合理,医学教育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更具有创新性,医学教育改革进一步体系化。从具体教育教学改革层面来看,必须在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2.1强化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高等医学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优先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观;在教育教学中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注重医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强化学生信息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贯彻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思想,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新以单学科系统性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观,积极推行围绕培养目标实施多学科综合性教学的观念。

2.2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其核心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突出创新的人才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形势下,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培养医学生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精神,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科学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的全方位校园育人环境,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任务。

2.3加快学科融合和课程体系改革当前,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向学科综合化方向发展,加快学科融合和课程整合速度,采取不同形式的综合性课程已成为课程模式改革的趋势。综合性课程主要是指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的科目相互融为一体的一种课程模式。它可以是基础学科或临床学科领域内的综合,也可以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的综合,还可以是医学学科和其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综合。国内部分院校开展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整合式教学,在课程改革中实施PBL教学、“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等整合式教学改革速度不断加快[9]。目前,医学院校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多种形式:改革“老三段”教学模式,开设多学科有机整合的综合课程;进行早期接触临床等卫生实践;减少学时,减少课程间的重复;确定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增设人文科学和社会医学领域的选修课程;开设有助于发展医学生个性的专业选修课等,努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高效能。

2.4注重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改革当前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各学科课程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时数居高不下,学生学习负担较重,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重要的人文社科内容很难进入教学。改革方向是积极吸纳医学科技的新成果,及时引入反映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各种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通过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并通过建设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教材来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

2.5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开展创造性教学,注重医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已成为发展趋势。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推行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标准化病人(SP)教学法改革,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是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

2.6推行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教学手段改革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教学手段,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创造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学习,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是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由传统、封闭、单向向现代、开放、互动转变,已成为医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走向。

2.7加大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一教学形式,常常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与条件,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受到局限。目前,精简验证性实验,开设并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行实验室开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各医学院校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的共识。

2.8实施长学制的医学教育发展模式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学制长短不一,医学人才培养规格多种多样,这种情况不利于医学教育的长远发展。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规范的学制学位体系,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根据医学教育的内在规律,高等医学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达到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专门人才,必须实行“宽口径、大基础、后分流”的教育模式,这是达到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潜力大”的高层次人才需要的有效途径。当前,无论从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卫生事业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是从增强我国医学国际合作与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来看,现代医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制长、规模小、学生优、投资大的精英教育,长学制成为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2.9重视社会和行业的教育评估和认证教学评估体系有三个方面,即国家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和学校自身。医学和医学教育是一个专业特色非常鲜明的行业领域,行业和专业的评价对于办学水平和质量提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医学教育当前重要的是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如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医学教育委员会,各省的评估所、事务所等,推行从社会和行业的角度进行专业评估和认证,这是完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

2.10强调学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衔接医学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很强,包括学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医学教育以学校医学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医学教育为重点,通过不同年限的培训,才能将“准医生”培养成为能够执业的医生。因此,规范毕业后教育,对住院医师进行以提高临床技能为核心的系统规范化培训,使医学院校毕业生成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全科或者专科医师,才能完成学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所以,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准入制度,以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来支撑医学教育的规范性和系统延续性是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重要方面[10],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篇9:医学生医学科技挑战分析论文

医学生医学科技挑战分析论文

一、吸收消化新知识、新理论、新科技的素质。

新知识、新理论、新科技是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们不但标志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而且也为医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现状、进行医学研究,提供条件并指明方向。21世纪的医学生,应当学会掌握和应用新知识、新理论、新科技,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医疗实践和医学研究,站在现代科技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高峰。要实现科技上的创新,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如果没有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就无从创新。

首先,医学生要充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关键技术、热点难点等,这是实现创新的基础条件;其次,必须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进展、学科间的交叉点、渗透点,这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美国当代著名的发明家格雷特巴奇于1958年发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1970年又研制一种改进的起搏器电池———锉电池,前者被美国国家职业工程师协会列为近50年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10个重大发明项目之一。他的成功,与其拥有广博的知识技能是分不开的,所研究的全锉电池涉及电化学领域和材料领域。现在格雷特巴奇正在研究诸如艾滋病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等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今天的成功,都归功于康奈尔大学的教育,归功于大量工程科技的课程作业,以及我那时掌握比别人多的化学、物理和数学知识。”表面看来,格雷巴特奇在众多领域中的研究为跳跃式,相互之间毫不相干,其实这是一种建立在渊博知识背景下,在发散思维中,朝着一个既定目标努力的结果[1]。

二、主动培养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应以创新力作为核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性思维。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属于结论性教学,老师所讲内容都是“定论”,没有给学生留出探索和思考的余地。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不会或不敢对教授的知识提出疑问,缺乏创新性思维,难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1976年3位加拿大学者在美国创办《医学假说》杂志,他们在发刊辞中指出:目前几乎所有医学杂志刊载的都是临床或实验研究的证实性文章,即实践经验性材料的结论,好像一切理论性结果只能来自临床实验。实际上绝大部分临床或实验研究都是事先在某种理论或科学假说的指导下设计和执行的。为了突出理论思维或科学假说指导和引深临床或实验研究的重要作用,该杂志决定只刊登言之成理而不需要实践检验的属于科学构思或假说的医学论文。因此,要实现创新,就必须重视、培养、挖掘自己创新性思维的潜能,要倡导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源的思考、平衡的争论。

三、提高自身的复合型素质。

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趋势,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更加突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大成果,几乎全部与医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现代医学生要了解和吸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并善于将它们和医学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医学成果。同济大学吴世明校长指出:深化基础理论,尤其是注重基本理论中本质问题的渗透和互通,克服本专业学科分割过细、知识零散的弊端,力图从本质上把握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文理渗透,基础与专业结合,体现知识的广博性、整体性、内在结构性和智能型的发展方向,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重任。美国硕士、博士阶段都强调主修、副修结合,文、理、应用学科的渗透。

MIT的成功就在于它不仅有一流的专业教育,而且具备良好的.交叉学科基础和文化底蕴,强调学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用非定量的分析方法对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以求在相关学科领域实现新的跨越。日本筑波大学不设科系,而以学科群、学科类来划分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科交叉。同时开设大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还通过定期举行的研讨班、外聘专家讲学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大量学术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博士生要搞研究、做学问,没有广博的学科交叉基础知识如何出成果,如何在学科的前沿立足?因此,培养单位要创造条件,让博士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打好学科交叉基础。这既有利于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潜能发展,对于学生走向社会多方位适应社会和工作需求也大有益处。

四、应用现代科技设备的素质。

现代科技设备的发展,为医疗诊断、临床治疗和医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精密、准确、高效的手段和工具,使现代医疗的诊治变得越来越快捷、越来越简单,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力,增强了疗效。但是,先进的设备为医疗服务提供现代化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设备越来越先进、操作越来越复杂、医生的诊疗对现代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的问题。医学生要掌握医疗科技方法,应用现代科技设备从事诊疗、病理、药物、生化等方面实验、检测、化验等工作,为临床诊疗和医学研究提供客观、精确的资料,推动医学科技的发展,就必须学习先进设备的相关知识,提高应用现代科技设备的素质[2]。

五、团队协作的素质。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任何狭隘的民族思想都将阻碍人类社会进步的进程。同样,在医学领域,我们应充分重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医学上重大基础研究与技术变革的工程等,客观上都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互补,需要多方面的思想和宽广厚实的知识群体作为后盾,需要专业侧重点不同的人员汇合起来进行协同作战。作为一名医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只靠一己之力是无法有所作为的。

篇10: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论文

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部分,不可替代,检验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及时而可靠的检验有助于医生合理分析与正确治疗,低水平的检验质量控制严重影响检验质量,影响诊疗过程,甚至引发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因此检验科管理人员应特别重视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真实、可信的检验报告,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浅谈检验科应如何做好质量控制。

1.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主要环节

1.1检测前质量控制包括从检验申请开始到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输。此环节实验室工作人员基本上难以控制,它是由临床医生、护士、护工在实验室外完成的。临床上大多数不满意报告是由于标本的质量不合格,因此检测前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首先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发病时间来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很多检验项目对患者准备有许多要求,如果无准备则检验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甚至造成误诊、误治。护士有责任将所检测项目的准备要求、注意事项、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详细告诉患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保证检验标本的客观、真实、合格,这是取得检验质量控制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要考虑到患者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血糖、血脂检查,最好坚持空腹抽血,一般在禁食12h时要求患者处于平静、休息状态;要考虑到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必要时要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要注意标本采集的合理时间,严格按采血步骤规范操作;注意抗凝剂的种类以及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要适当;标本采集后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这样可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检测前质量控制是基础,是全面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环节。

1.2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核对检验申请单,检查标本是否合格,要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医生签字、标本采集人姓名等项目进行核对。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如标本不能当天检测,应按要求保存。检验仪器要定期调试保养,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实验室人员要对仪器及时进行校对,检查仪器对于周围环境要求是否合适,如温度、湿度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人为误差。试剂要求有质量保证能力的单位生产提供,选择有生产批准文号的试剂。要保证所有器皿、吸头等实验用具干净。每天都要用高、中、低3个质控品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检测项目进行比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加强对检验人员责任心和医学质量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培训[1]。

1.3检测后的质量控制各种试验完毕后,要认真细致、完整准确地写出质控报告,并绘制质控图,对每天质控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方案。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找出检验质量问题所在。断和治疗信息。由于医学检验实际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不相适应,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致使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在临床无信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篇11: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论文

目前存在的问题医学检验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 是一门集合的科学, 临床检验的首要任务就是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信息。由于医学检验实际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不相适应, 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 致使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在临床无信誉,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检验科基础建设薄弱

2.1.1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医学检验队伍中尚存医生、护士改行及未经专业培训上岗者;某些检验工作者质量意识淡薄,满足于实际工作中数量的完成而忽视质量;某些医学检验工作者责任心不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培训不够。

2.1.2仪器设备老化,检验方法陈旧由于某些医院资金不足,设备老化不能及时更新仪器,检验科不得不用已被淘汰的老方法、老仪器进行检验。

2.1.3过分依赖经济杠杆的作用,致使检验工作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检验质量为了科室经济收入增加,违反技术操作规程,追求生产速度,使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转;为了降低成本,购买廉价、低质量的试剂及标准品,甚至不顾自身条件,盲目上新项目,从而导致终末报告质量下降。

2.2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不完善

2.2.1临床医生、护士控制不力检验标本采集前,临床医生、护士不注意患者饮食、运动前后及用药可能会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2.2标本采集不准确常由于采集时间、部位、数量、防腐剂及抗凝剂使用错误导致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

2.3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力度不够

2.3.1质控措施不落实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质控样本不做或漏做,不能及时将质控结果标在质控图上,一旦出现检测结果失控,难以及时查找失控原因。

2.3.2试剂及标准品的质量不合格由于目前市场上试剂及一次性医用度量器具供应渠道较多,管理比较混乱,致使它们流向医院,也有某些医院因减少浪费而使用一些过期产品.

2.3.3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不同步许多医院在处理上级检验中心下发的室间质评标本时,不是按要求与工作标本同步处理,多采用“开小灶”的手段来应付。即一旦收到质评标本,便如临大敌,不惜重金买来最好的试剂及标准品,指定专人从加样、测定到取值,反复多次,从而使上级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流于形式,报告的质评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本实验室的质量好坏。

3.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对策

3.1医学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应遵循的规则一项医学检验一般要经过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环节之后,才能发出检验报告单。因此,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必须对医学检验的每个环节都实施质量控制,即质量的全程控制。而整个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都需遵守以下规则:

(1)应该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全面质控工作,并坚持对工作人员进行医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还要注意仪器和量器的定期鉴定、校正,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质量水平,以及保证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完好。

(2)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室内质控管理方法,经常开展室内质控,对于失控的检验结果,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或者比对检验活动,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已经或有可能失控的结果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2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3.2.1走出误&重新认识质控近年来,通过开展质量控制,作者深深地感到,过去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以下3个误区:

(1)认为开展质控浪费试剂,增加成本;

(2)认为质控工作是检验科的事情,忽视临床科室的作用;

(3)认为质控即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室内质控。这些对质量控制的片面认识,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种包括患者、临床、实验室均参与在内的全面质量保证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和临床科室对质量影响的作用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教育,共同提高检验质量。检验科作为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要认真坚持做好室内质控,确保参加室间质评活动的效果,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当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要有一定的投入,如果标本量不大,相对来说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响较大,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浪费。通过质量控制提高了检验质量,提高了患者首诊合格率,减少了误诊、转院,促进了医疗质量与医院的社会效益的提高。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改变对质控的认识,重视质控工作的开展。

3.2.2加强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的双向交流强化行政管理有些医院规定新分配入院的临床医生到检验科等辅助科室轮转,意义重大,临床医生可了解检验科检验项目与特点,可以了解新的实验项目临床意义、影响因素及标本采集方法等。当实验结果与临床不相符合时,应及时与检验科沟通,说明情况,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复检。这是负责任的态度,也是科学的态度。实验室应每月安排一次与临床医生沟通,听取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向临床医生解释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的可能原因与对策。据调查,约半数质量问题是由于标本采集不当所致,这些做法对改善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关系,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水平十分重要。院级主管领导要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以检验科主任和学术骨干为主导的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

3.2.3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是保证工作质量而设立的一个重要措施,质量是医学检验的生命。从事检验的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质控工作的理论、规则和要求,还要有扎实的基本技能,以高质量高素质和高度负责精神,认真分析实验室基本条件。从实验仪器、开展项目、人员素质结构等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挖掘内部潜能,因地制宜,制定出最佳的质量管理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工作。

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院成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医技专委会,定期进行查房制度。由科主任负责,成立由各室专业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工作。

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工作中认真负责,认真带教好进修生、实习生,放手不放眼。严格执行三查三对:查检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查检验项目目的是否填写清楚;对姓名、床号、检验结果和诊断是否相符,签发报告单前,必须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所有实验技术操作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技术要标准化、规范化、质控常规化。坚持室内质控,做好质控记录,画好质控图,同时能正确判断在控与失控。失控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立即纠正。在搞好室内质控基础上,积极参加上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提升检验科的工作质量,以便高质量地完成日常检验工作。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实验诊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直接反映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内容,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送检、测定、签发报告等都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要加强领导检验质量工作,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责任心,做好室内及室间质控。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注意试剂质量、仪器、操作及标准品、质控品等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进一步加强与临床联系及其信息反馈,面向临床,为临床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医学检验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篇12:医学文秘工作任务调查分析论文

【摘 要】本文针对云南省内对医学文秘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在使用医学文秘的23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对医学文秘的工作岗位分布、工作任务、任职资格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医学文秘专业人才在岗位任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为该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文秘 目标岗位 工作任务

医学文秘专业是一个符合市场需求、就业前景较好的新兴专业。医学文秘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既懂医学,又懂文秘,有一定医学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又能写作、管理、组织协调,在医、药等各行业承担、从事文秘工作的高级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在美国,秘书职业化程度已相当成熟,医学秘书已经发展成熟,并被认为是具有广阔就业前景的`职业之一。而在国内,开设医学文秘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医学文秘人才的培养和利用都还处在探索阶段。

本调查立足云南省,主要对医学文秘人才的就业岗位(群)和工作任务及内容进行分析,所收集资料大部分来源于在医疗机构一线从事医学文秘工作的就业或实习学生以及运用医学文秘专业人才开展工作的医疗工作者,与实际情况贴合度高,真实性和可信度较好。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第一,医疗卫生机构。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云南省内对医学文秘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已经在使用医学文秘的23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包括1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22家县级以上医院。

第二,毕业生、实习生。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级毕业生和级实习生共78人。

2.调查方法

本调查资料的收集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已就业学生和实习学生对照所在岗位及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调查问卷填写和回答访谈提问。

3.调查内容

课题负责人设计并发放医学文秘专业目标岗位(岗位群)调查问卷,对云南省医学文秘专业人才的就业目标岗位(群)、岗位工作内容、岗位任职资格等进行了全面了解。

篇13:医学文秘工作任务调查分析论文

1.医学文秘工作岗位分布

届毕业生中,除1人考入事业单位外,其余学生均在县级以上医院就业,其中68.5%以上在省内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就业,对口率达到98%;届实习学生到达实习岗位后,大部分学生在科室间轮转,部分停留在单一科室或部门。但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实习生,其所在的工作岗位主要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院办、党办、宣传部门文员、医务科管理人员和医院各科室、主任助理。

2.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3.医学文秘工作岗位(群)任职资格

第一,教育水平。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具有专科学历的医学文秘专业人才便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但如果想在工作领域有长远发展,至少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值得说明的是,国内开办医学文秘专业的学校均为高职高专院校。

第二,胜任专业。调查显示,能够胜任医学文秘这一岗位工作任务的,除最为对口的医学文秘专业外,临床医学、卫生信息管理、秘书学等专业也被列入胜任专业范围。调查发现,部分用人单位更加青睐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临床专业学生。

第三,培训经历。调查表明,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岗位工作,从业者上岗前应接受办公软件操作、人际关系技巧、临床实践技能、财务管理、事务处理流程、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

三 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

1.医学文秘职业资格认定滞后于岗位要求

在现有的职业资格认定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没有设立相应的医学文秘工种,也没有开设相应的医学文秘职业资格考试,学生只能报考国家(三级或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这就给医学文秘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造成了障碍,也给医学文秘的专业发展带来阻碍。某些希望医学文秘专业学生能持执业医师资格证上岗的医疗单位,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只能舍弃医学文秘而招用临床专业学生。

2.医学文秘学历层次难以满足岗位发展需求

调查表明,医学文秘就业去向多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依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文秘在专业技术和工勤技能岗位方面都无从实现职称评定和晋升。而管理岗位对于学历的要求又成为医学文秘专科学生实现发展的一大阻碍。提升学历成为目前医学文秘学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一需求又因“专升本”通道狭窄、无对应的本科专业而难以满足。

3.适应岗位需求的医学文秘职业能力标准亟待开发

医学秘书在国外已经较为成熟,但在中国仍是新兴事物,广大医疗卫生机构也难以对医学文秘的工作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医学文秘工作任务和责权细分仍处于探索阶段。医学文秘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标准及评价体系等还需要在对工作过程进行分解和细化的基础上,从技能和知识两个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描述,需要高校与用人单位一同进行开发和研究,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的紧密对接。

参考文献

[1]刘志梅、王劲松.《医学文秘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总报告[J].安徽文学,2013(2):138~140

[2]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6)

篇14:循证医学内科临床教学分析论文

循证医学内科临床教学分析论文

1方法

1.1研究对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级临床医学系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本科生有15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名,各组平均年龄、在校成绩等均无明显差异,带教教师均由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担任。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由带教教师采用讲授、查房、病例讨论等传统教学方法,用带教教师的临床经验来指导实习生进行临床诊疗。实验组进入临床两周后则由循证医学专业教师讲授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循证医学的定义、步骤、在呼吸内科疾病诊疗的应用等内容。3个月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考试,包括病史采集、查体、病历书写、病例分析、疾病诊断和治疗,总分100分。

2结果

3个月后两组学生均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实验组平均成绩(87.2±5.1)分,对照组平均成绩(77.5±4.9)分,经t检验,两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本实验经过对150名本科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和循证医学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3个月后从两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教学模式是值得推广的。近年来,国内已有部分医学院校进行了有关循证医学教学的探索,但其收效甚微[1],并且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实习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3者结合在一起,制订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医学生和年轻医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将来临床诊疗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传统医学模式以理论推理为基础,以教科书、研究报告、临床经验以及高年资医生或专家意见为指导,制订医疗决定,医学生一直用这种思维模式和方法进行临床实践。当然,传统经验医学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使得一些医疗决策无益、甚至错误有害。循证医学以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特别是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双盲RCT的客观证据为基础,研究结论更具可靠性和可信性,使临床治疗决策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改变。循证医学教育不是完全摒弃传统教育,而是在其基础上贯穿引入。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贯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机会[2],并向他们介绍必备的医学知识搜索技能,例如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利用网络医学资源,借鉴流行、权威的网站等。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与传统模式相比,其更注重强调学生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参与性,通过多方面的查证来得出结论,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文献检索和资料评价能力[3]。在医疗过程中,虽然医生对疾病的准确认识和判断相当重要,但如何与患者沟通也十分重要。循证医学强调3方面的平衡,即当前最佳证据、医生的经验判断和患者的'价值取向,3者达到平衡是循证医学实践追求的目标。在循证医学中,患者应该能够充分参与临床决策,医生有义务将自己获得的证据如实告诉患者,帮助患者依据其价值观做出选择,循证医学有助于培养医生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减少医疗过程中的医患纠纷,为医疗过程创造美好和谐的环境。循证医学模式的临床教学不仅使学生在临床业务及职业素质等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带教教师来说,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在循证医学模式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求教师以最真实的答案告之,还需要更多关于此问题较前沿的知识;而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探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和兴趣,而且也提高了教师对循证医学精髓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医疗和教学工作中。循证医学的出现推动了医学的科学化进程,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应该引入循证医学,使学生和年轻医生认识到经验医学的缺点和循证医学的价值,通过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临床教学工作,才能帮助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为今后科学严谨地工作和创新性发展奠定基础。

社会实践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论文

谈网络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质论文

医学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答

店里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十佳候选人事迹材料

医学教学讲座范文

农艺师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及计划

十佳环卫之星候选人事迹材料

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创新论文

医学青年教师成才分析论文
《医学青年教师成才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医学青年教师成才分析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究2022-07-23

岗位成才演讲稿2023-04-24

年度考核本人述职2024-05-21

优秀导师的发言稿2022-05-06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个人经历公示2023-03-11

学院 教学情况总结2023-10-11

大学开学典礼的讲话稿2022-12-04

突出高职生形象思维优势的教学探讨教育论文2022-08-15

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方式研讨的论文2023-06-02

科教赞助目的范文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