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与京剧演出论文

时间:2023-01-03 07:25:4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京剧锣鼓与京剧演出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冬季运动会”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京剧锣鼓与京剧演出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京剧锣鼓与京剧演出论文

篇1:京剧锣鼓与京剧演出论文

京剧锣鼓与京剧演出论文

一段京剧可以不用说白、唱词或弦索,却不可欠缺锣鼓伴奏,尤其如是在武打场面中。锣鼓泛指所有打击乐器,它不单能控制整出戏的进度,更能透过乐师在敲打乐器时的力度和速度变化,营造出不同的喜剧气氛,并借以激发演员的情感和加强观众投入戏剧内容;故锣鼓乐在京剧演出中子惺分重要的地位。

常见京剧打击乐器:

京剧的伴奏乐队分文场和武场。文场泛指所有管弦乐器(或称丝竹,即旋律乐器),主要由京胡、京二胡、月琴和三弦组成,称为四大件;武场泛指所有打击乐器,主要由鼓、大锣、小锣和钹四类乐器组成,称为武场四大件。在武场四大件中,每类乐器再细分为多件不同大小的乐器,每件乐器亦有特定用途。乐器虽多,但通常不会同时应用。此外,为了节省人手,乐师通常需要兼顾演奏一件以上的乐器。就武场四大件来说,常用乐器包括下列四种。

一、大锣

大锣声音强烈宏亮,多被用于衬托武将的上场、下场、战争及配合突变情感的场面;大锣又分有不同大小的大光锣、小光锣和虎音锣等。在一般演出中,一个大锣手通常会用七至八面不同大小的锣。在用途方面,大光锣的音较低,乐师会以它作一般伴奏;小光锣音较高,乐师会以它衬托武师的打斗场面;虎音锣的音较厚,较适合用来衬托花脸的动作。

二、小锣

小锣的声音清脆文雅,且带诙谐色彩,故多被用于衬托文人、女性或丑角的上场、下场,以及用它来配合各种小动作。

三、钹

钹包括铙钹、鼎钹、齐钹和小钹四种;亦有不同大小,其中以铙钹为京剧中最常用,多与大锣及小锣配合演奏。乐手通常备用数个音高不同的铙钹,根据剧情及大锣的音域来选择运用。乐手会以不同技巧来控制乐器的音色,以渲染不同的剧情。

四、鼓

包括单皮鼓、堂鼓和大堂鼓,在京剧中以单皮鼓较常用。由于鼓和板是由同一乐师敲打,故将这两件乐器合称板鼓,而打鼓板的乐师被称司鼓。单皮鼓的声音清脆短速,善于用来表达活泼跳跃的节奏。堂鼓声音较高,通常用于战争、升堂或起更等场面;当它与其他打击乐器配合使用时,亦可用来衬托水战、行船、暴风雨等环境气氛。大堂鼓又名南堂鼓,声音较堂鼓雄壮,有时用于战争场面以加强气氛,有时亦用于青衣唱反二黄的伴奏上。

一个传统京剧乐队一般有七、八人,分别负责板鼓、大锣、小锣、钹、京胡、二胡、月琴兼吹唢呐和笛子、三弦兼打堂鼓和吹唢呐、胡琴兼吹笛子;司鼓需兼任领导的角色,带领整个乐队与演员的协调。随着伴奏音乐的日趋丰富及对演奏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乐队人数亦相应加增。

京剧锣鼓点的运用特色:

为配合不同人物动作及剧情发展,敲击乐师常以不同速度和力度敲打各种乐器来营造戏剧效果,并形成一系列基本节奏程式;这些特定节奏程式即行内所称的锣鼓点。有不少京剧锣鼓点是源于昆剧,每个锣鼓点亦有特定名称。据鲁华在《京剧打击乐浅谈》中所载,锣鼓点的命名方式主要有四种,包括1.借用传统曲牌名称,如《风入松》;2.根据舞蹈动作、舞台调度及唱腔板式而命名;3.根据锣鼓点的用途而命名;4.根据乐器所发出的音位数目而命名等。此外,锣鼓点的音响效果及使用范围亦可分成三类,包括1.以大锣为主音,与小锣、铙钹和鼓板一起运用,通常用来配合较激烈、认真或悲伤的场面;2.以小锣为主音,辅以鼓板,通常用来配合较轻松、快乐或诙谐的`场面;和3.以铙钹为主音,并加入小锣和鼓板,通常用来营造一些反常、黯淡并带有哀伤的气氛。在一般情况下,以大锣和小锣为主音的锣鼓点较为常用。故此,乐师即使演奏同一锣鼓点,但以不同乐器为主音,其音响效果亦有分别;此外,每个锣鼓点在演奏时亦可加变化,如例一所示,《急急风》便最少有三个较常见的版本。

例一:《急急风》锣鼓点的三个版本

锣鼓点的用途大致可分五类。第一类是「身段锣鼓」,它为演员提供一个鲜明的节奏,以配合演员上场、下场、走路、骑马、亮相、打斗等身段和动作,如例二,在《定军山》中所用的《四击头》锣鼓点便是用来配合黄忠出场亮相的。

例二:《四击头》锣鼓点

第二类是加强人物在语气上抑扬顿挫的锣鼓,每每在念诗、念引子或唱《点降唇》、《粉蝶儿》等曲牌之间出现,在运用时通常配合人物动作;如例三,在《问樵闹府》中所用的《小锣二三锣》锣鼓点。

例三:《小锣二三锣》锣鼓点

第三类是「开唱锣鼓」,是在乐段的开头、收尾,或在两个唱段之间出现,目的为提示演员下一个唱段的板别和速度;如例四,在《空城计》中所用的《夺头》锣鼓点。

例四:《夺头》锣鼓点

第四类是用来加强戏剧效果、烘托气氛和渲染环境的锣鼓,如叩门、水声等声音,或配合剧中人物上、下船动作时的伴奏。如例五的《水声》锣鼓点(由耿天元先生提供)。

例五:《水声》锣鼓点

第五类是表达演员在情绪上的突然变化。如例六,刘延昌在《宝莲灯》得悉孩儿被秦府官保打死时所用的《一击》锣鼓点

例六:《一击》锣鼓点

然而,大部分锣鼓点均有一种以上的用途。如《一锣》、《两锣》锣鼓点,乐师既可用它来配合人物动作,亦能加强人物念白时的语气;《住头》锣鼓点可用来结束唱段或连接唱段后的念白节奏;《四击头》锣鼓点能配合人物的亮相动作,亦能表现演员短暂的情绪变化;而《急急风》和《乱槌》等锣鼓点,由于节奏较强和较快,乐师通常会在急速、紧张或激烈的情况下,用来突出演员烦躁、焦急或束手无策的心情,亦能用来配合人物的上场、下场、走路或武打的动作。此外,为配合剧情,有些锣鼓点是由多个基本锣鼓点串合而成,用以表达一套动作程式,如例七的《起霸》锣鼓点。

例七:《起霸》锣鼓点

上例为非主要人物的起霸场面,若是主角,如薛平贵在《投军别》中所用的《起霸》,则更为复杂。

由于锣鼓点的用途和节奏均有很多变化,若大家希望作深入了解,必须多作实地观察及应用,才能对此有更具体的掌握。

篇2: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论文

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论文

进入20世纪,歌舞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不断进行创新,吸收先进文化要素,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活力。比如,把历史剧、音乐剧和西洋的作曲技术融合在一起,还吸收了中国京剧艺术来进行创作。京剧是形成于北京的戏曲,也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享誉江南的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乾隆帝八旬万寿祝寿。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著名的还有四喜、春台、和春,与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乾隆末年,一批汉剧演员也陆续进京。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两剧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合,又吸取昆曲、京腔之所长,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京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得以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新中国成立后,京剧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如今,京剧也已作为中国戏剧的代表活跃于国际舞台上。

同样都是本国文化精髓,歌舞伎和京剧在艺术上的地位是相同的,可是在艺术表现上确实有着不同的文化感觉。以下试从音乐性、角色设置及舞台构造上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以窥端倪。

(一)音乐性的区别

京剧的音乐性则是通过打击乐来表现,通过节拍来控制整个戏台的节奏,达到演出的舞台效果。歌舞伎原本起源于念佛舞蹈,这也使得歌舞伎必然拥有与音乐融于一体的特质。特别是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中期,受人形净琉璃的影响而形成的“丸本物”作品中,“义太夫节”音乐伴唱是表现剧中情节和人物心理行动的重要手段。另外,由于歌舞伎的台词一部分是采用“七五”字的诗体,这种跟京剧念白类似的台词往往需要音乐的伴奏。1558—1570年这段时间成为日本戏剧史上的变革期,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三味线”日本本土化。之后“三味线”在歌舞伎表演中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伴奏音乐。京剧属于板腔体,主要有二黄、西皮两个唱腔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在京剧“唱、念、做、打”的四大基本功中唱功排第一,各大名家、名派也是以其独具风格的唱腔形成各自流派的。而“念”本身也是一种吟唱,“做”和“打”的节奏与音乐节奏之间更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人物动作的节奏始终要和音乐的节拍一致,形成一种呼应的节奏感。而且京剧的打击乐在刻画人物的内心、渲染场景气氛和演员的上下场以至幕布的升降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京剧舞台上,人物的行动甚至是思想活动,都要通过舞蹈化的动作、节奏感的演唱和念白来表现,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

(二)角色设置

歌舞伎的角色设置种类繁多,从性别上来说有男女之分;从年龄上来说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即老人和小孩两种分类;从角色性质上来说有善者和非善者之分。京剧在角色设置方面有其独特的语言称谓。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歌舞伎的角色分类现在大都以角色性质来简化分类。从总体上来说,歌舞伎总共有四大类,分别是“主角”、“旦角”、“丑角”和“配角”。“主角”是指善良的男性,包括和事师、实事师、和实师等。和事师一般指柔和善良的英俊的人,实事师是指具有判断力、能调解事情、且能忍辱负重的人,和实师则是指和事和实事的折中者;“旦角”是歌舞伎中女性角色的总称,一流旦角指的.是旦角中的首领;“丑角”是饰演夸张、搞笑角色的演员;“配角”则是和主角相对的角色。而在京剧中,“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角色,其中又可细划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是指中老年男子的角色,在剧中代表刚毅正直的形象。小生,在京剧中则指青年男子的角色。武生是指扮演年轻男性武将,他们往往要用形式上的武打技艺展示剧中人物的高强武艺。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分为许多行当。如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的被称为“正旦”,因常穿青色的长衫所以在京剧中也被称为“青衣”。扮演活拨开朗或泼辣风骚的妇女的角色被称为“花旦”。此外还有“花衫”、“贴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小旦”等角色。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颇具风格的人物造型,脸谱也最为丰富。因其脸谱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来勾画,所以“净”角又俗称为“大花脸”。“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丑角的表演风格和净角完全不同,他的出场往往会引起听众的笑声。“丑”也分为“文丑”和“武丑”。“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更夫、酒保、狱卒等。“武丑”则扮演一些机警风趣或颇具武艺的人物,象侠盗小偷、绿林好汉等。不管“文丑”或“武丑”,在剧中都是滑稽、幽默的喜剧人物,并不完全都是反派角色。

(三)舞台构造

歌舞伎的舞台是由能剧舞台演化而来。最初的舞台是长宽均为六英尺的正方形,舞台后面是乐屋。“花道”是歌舞伎舞台构造的一大特色,产生于1652年前后。起初是为有钱的观众向喜欢的演员赠送礼物时提供的通道,连接着舞台和观众席后方的休息室,后来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构造。“花道”分为“本花道”和“假花道”,“假花道”是根据剧情需要来设置的。花道的出现使歌舞伎的表演发生了重大变化,演员出场和退场的情节也可通过花道来实现。从舞台表演上来看,花道可以被视为道路、水岸、走廊甚至是另一个舞台。《妹背山妇女庭训》中有一场就是将观众席看作是河流,两边的花道视作河岸。还有在《十六夜清心》中,一开始花道上的演员和舞台上的演员各自说着彼此毫无关联的台词,以示二人距离很远。随着两位演员距离的靠近,台词也逐渐能够对接上了。这就是一个巧妙地利用花道的例子。

除此之外,并木正三在1758年发明了旋转舞台,还专门设置了让忍者、精灵、神仙鬼怪出场和退场的小型升降台,这些都成为歌舞伎舞台的特色。京剧舞台旧时多是方形的舞台,也叫戏台。戏台上的方位有很多专门的称谓,例如“上场门、下场门、九龙口、内场、外场、小边、大边”等。旧式方形舞台,出场、下场处各有一个门,右边为上场门,一般为上场用,在门上写有“出将”二字;左边为下场门,为下场用,在门上写有“入相”二字。后来出于习惯,新式舞台的右侧幕口也被称为上场门,左侧幕口被称为下场门。“九龙口”实际上是靠近舞台右后方的一个中心点,京剧演员出场后总要到这个位置停一下,做个总体的亮相。与“九龙口”相对的是“白虎口”。“白虎口”靠近舞台左后方,与“九龙口”相对称。演员在下场前到这个位子顿一下,变换一个动作再下场。“内场”、“外场”则指的是舞台上桌子前后方的区域。桌子的前面称为“外场”,里面称为“内场”。另外,有关“大边”、“小边”的划分,也有别于外国舞台。外国戏剧舞台有分为六个区的,也有划分为九个区的。而京剧戏曲舞台是以台中心线为界,分为左右两个区。右边靠近右侧幕区域称为“小边”,左边靠近左侧幕区域称为“大边”。但在实际舞台运用中的区域已扩大,常出现直接把左边称为“大边”,右边称为“小边”的情况。这种划分也是根据中国人以左为大的习惯而来的。这种舞台区域的划分也直接关系到舞台美术设计和舞台调度。例如舞台上站立、入座的位置,都必须依据辈分、地位或主客等关系来确定。

歌舞伎和京剧都拥有悠久的历史,都代表了两国戏剧的最高境界,作为各自的国粹,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都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各自国家的风格和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了解中日戏剧的差异,也是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这对增强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

篇3:与京剧化敌为友作文

与京剧化敌为友作文

我的妈妈是名老师,可能因为她教过太多优秀的学生,所以她一直也希望我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记得我4岁的时候,妈妈就给我报了京剧班,并告诉我说,女孩子要有一技之长。我在懵懵懂懂中,开始了我的京剧学习。本以为是件快乐的事,结果到了那里,不是下腰就是压腿,把我疼得要命,更头疼的是还要连跳带唱。

从此我与京剧,势不两立。

一次,老师让我们练习嗓子。我知道自己有点跑调,我怯怯懦懦地不敢大声唱,心想:要是唱跑调了得多丢人。可是,老师严厉的眼神不得不让我大声“咦”了出来。天呀!这声音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这是人声吗?我都要质疑我自己了。这还不算,老师还让我们回家继续练习,真是忍无可忍!一回到家,我就和妈妈摊牌,不想学了。妈妈好言相劝,我就是不听。最后妈妈以十分生硬的口气命令我:“去,给我好好练!”我无法反抗,只好练习。

四年的煎熬,我受了好多苦,挨了好多累,只有我自己知道。

终于,这一年我们上牡丹江的春晚了。

记得当时,我们穿着小花袄,梳着大长辫子,唱的是《红灯记》。站在台上,我感觉我的.腿都发抖了,不管怎么说也是我人生第一场表演。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都抖擞精神,动作整齐划一,优美的唱腔响彻全场。我们成功了,台下的掌声连成一片,虽然他们不知道我是谁,我付出了多少努力,但是,我展现出了自己最棒的一面。

这次演出后,我不再厌烦京剧,有事没事时还会哼上几句。我与京剧不知不觉中化敌为友。

因为学习的关系,我已经好久不学京剧了,现在想想还是有点可惜。但是,我想好了,等我考上大学了,学习不那么紧张了,我还想再练习练习京剧,毕竟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呀!

篇4:传记《梅兰芳与京剧》

《梅兰芳与京剧》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人生故事

梅先生之子、之孙亲自编著 内容权威

定制收录梅兰芳回顾舞台艺术生涯

梅先生所演出过的13部剧目概述

关于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内容简介

梅绍武、梅卫东编著的《梅兰芳与京剧》讲述了梅兰芳的人生故事,透过这些故事介绍京剧艺术的传播。后面的部分简要地介绍了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常见曲目故事。此书的故事性很强,透过其子、其友等人的视角多角度地呈现梅兰芳一生的发展历程,因此可读性很强。

作者简介

梅绍武(1928-),原名梅葆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次子。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图书馆国际交换组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的英美文学翻译家、评论家、戏剧家和作家。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主要翻译作品有:卡伊?莫尔《一个匈牙利富豪》、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普宁》和《微暗的火》、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精选)、阿瑟。米勒《萨拉姆的女巫》等。著有《我的父亲梅兰芳》《西园拾锦DD美英作家论》等:主编过《梅兰芳艺术评论集》《梅兰芳自述》《张謇与梅兰芳》等书。

精彩内容

京剧DD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

京剧是所有中国传统戏曲中形式*典型的代表。作为艺术才子们数百年来创作和发展的产物,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具有自身风格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之所以说它具有综合性,是因为它把多方面的元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即中国传统音乐、诗歌唱念、舞蹈、杂技及武术,它们很自然地融汇成京剧这一伟大的戏曲艺术形式。

中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戏曲类型多达百余种,不同地方的传统戏曲在风格上也各有不同,但都以唱为共同特点。所以说,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唱戏或歌剧形式,但与西方歌剧并无半点联系。一般而言,它比后者更为宽泛。

京剧的起源

中国的传统戏曲多达百余种,其语言皆采用当地方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剧目也颇具地方特色,但在戏服、化妆和表演风格方面又多少有些相似,只不过有些戏曲更为高雅,而有些则不那么高雅,甚至有些粗俗罢了。京剧只是这百余种当地戏曲中的一种,它是由约2前北京当地的若干种戏曲类型演化而来的新的戏剧形式,故而得名“京剧”。京剧被认为是一种以唱功、舞蹈和武术等高超技艺见长的很好的艺术形式,经过一代代京剧表演大师的不懈传承与改良,逐渐达到完善。

在很多国家的戏剧艺术形式中,歌舞道白并非同时呈现在单一戏剧中,譬如,歌剧歌唱家从不在台上念

......

篇5:京剧与脸谱教案

京剧与脸谱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了解京剧中主要脸谱的名称及其代表的不同角色和不同表演动作。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京剧录音磁带《我是中国人》

2、京剧脸谱。

活动过程:

1、展示交流,引发兴趣。

请幼儿在集体前展示自己画过的脸谱并做介绍。

教师提问,幼儿讨论:

“在我们表演中会看到这些有趣的脸谱?”

“为什么脸谱的颜色、图案花纹都不一样?”

2、感受京剧,认识脸谱并了解不同角色的基本动作:

欣赏京剧音乐《我是中国人》

“这首曲子是什么戏?和我们平时唱的歌一样吗?是用什么乐曲演奏的?”

观看京剧表演VCD或图片,认识脸谱:“京剧表演中的每个角色的打扮有什么不同?”

出示不同的脸谱和京剧角色图片,幼儿进行讨论和配对,老师告诉相应的名称。(老旦、花脸、丑角、老生、花旦)了解不同角色的基本动作。

你们看他做了什么动作,他是怎样走路的?”

老师表演《我是中国人》,引发幼儿随意跟做。

3、参与游戏,加深对京剧中的脸谱和不同角色的基本动作的感受。

4、自主选择角色,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

在《我是中国人》的音乐伴奏下,启发幼儿大胆尝试五中角色的基本动作本文由 「 」提供下载 精品资源

篇6:高校京剧音乐教育与审美探讨论文

高校京剧音乐教育与审美探讨论文

一、开展京剧音乐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京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它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相传的精神纽带。京剧唱腔宣传忠孝节义、大公无私、积极向上的内涵,唱腔反映出民族是非观与道德标准,剧中人物形象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中起到楷模作用,具有民族美学意义。京剧音乐旋律来源于各地民间民歌,受南北音乐文化流通影响,也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在“西皮”“二黄”声腔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地方小戏及民间小曲的腔调,从而构成京剧音乐综合、多重的特点,京剧音乐的形成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京剧音乐审美教育课程将对学生认知民族文化及戏曲音乐起到重要作用。

二、京剧音乐风格的特殊性

(一)京剧音乐的“程式性”

“程式性”是京剧音乐的突出特征。京剧乐队按听众的审美需求建立了“文武场”,并在百年实践中积累出有关声腔、板式过门、伴奏、曲牌运用的规律。京剧声腔以“皮黄”为主,西皮腔明朗欢快,带有喜悦激动的特色。二黄腔平和舒缓,适用于叙事、抒情等情绪。两者相互和谐,形成“西皮之清丽缠绵,二黄之神味隽永”之韵。京剧是戏曲中最成熟的“板式变化体”,其有完备的板式体系特征,如“慢板”:4/4节拍,一板三眼,旋律迂回复杂、拖腔较长,用于人物内心矛盾、忧伤、感叹之时。京剧音乐板式多达10余种,每一音乐结构、过门、锣经及适用情绪各不相同,其规律高度体现了“程式性”。另外,在京剧传统演出中,常由乐师演奏曲牌为剧情衔接、渲染气氛进行处理,因此曲牌在应用场合与功能意义上有一定基调与程式,如曲牌“小开门”用于皇帝出场;“榜妆台”用于酒宴聚会;“哭皇天”用于灵堂祭祀;“工尺上”用于迎送宾客。可见,曲牌具有稳定严格的程式框架,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有着巨大的民族意义和审美特征。

(二)京剧音乐的“即兴性”

京剧形成之初,“口传心授”是唱腔音乐传承的主要方式,并无乐谱记录。唱腔旋律经由几代人或地域间的传习,难免会发生变化。相同传统剧目的相同唱段,由不同地域或不同演员来演唱,旋律“过门”也是各不相同、千变万化的。而中国京剧音乐与西方交响乐截然不同,我们不会找到两段完全相同的唱腔、板眼或是“过门”的旋律。一方面,由京剧传统伴奏中没有统一、标准、固定的乐谱所决定;另一方面,与乐队琴师常需根据舞台突发情况,因地、因时、因人的变化而作“即兴”演奏也有一定关联。

(三)京剧音乐的“趣味性”

欧洲戏剧的表演舞台,需布置出符合剧情的真实场景及道具。演员通过在实景中的表演加强观众对剧情的理解。而中国京剧表演舞台布景不采用实物道具,剧情变化由演员的表演塑造出来。首先,京剧乐队承担着许多描绘舞台环境的任务,如在呈现风雨雷电、婴孩啼哭、马嘶雁鸣等效果时,由乐队“文武场”来模拟特定环境。其次,乐队中各乐件音色不同,展现的音效及趣味也不同,如小锣运用特殊音色,常配合小花脸、小花旦等诙谐活泼的人物出场;大锣声音低沉,常配合沉着干练,有社会地位之人出场;铙钹与某些节奏结合之后,可暗示人物勇敢机警或急促的赶路。再次,音乐中有诸多有趣的“锣鼓经”:“急急风”用于敌我双方交战的场景;“圆场”用于行走或翻山越岭;“四击头”用于亮相等。

三、高校审美教育现状及实践方案

笔者针对辽宁省5所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喜欢流行音乐者高达71.8%,其中12%的学生狂热喜爱韩国、日本明星,9%的学生偶尔会听流行音乐,50%学生熟知当下流行歌曲。而调查中喜欢中国京剧者比例为28.2%,其中11.2%的学生听过但不懂,4%的学生会唱,2%的学生受家庭熏陶了解一些,11%的学生则从没听过京剧。当了解学生是否学过京剧音乐课时,仅有4%的学生选修过,其余学生表示没有学习过,至今不懂何谓京剧音乐。以上数据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及音乐素养的严重匮乏。大学生的审美心理发展关乎国家未来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对于如何向大学生传达积极向上、具有传统思想内涵的音乐知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增设京剧音乐审美课程,编入高校教学大纲。在高校开设京剧表演艺术综合课,使京剧表演、音乐赏析成为普通高校的必修课及选修课。将原有欧洲古典音乐欣赏课改为中国京剧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侧重民族音乐,从根本上保持中华国粹的传承与延续。第二,组织开展高校京剧社团及比赛演出活动。高校社团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引领着大学生的思想潮流。开展京剧社团,组织学生演出、打擂比赛,以及与专业人士交流心得,将会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京剧的兴趣与爱好。第三,夯实高校京剧音乐基础理论教育,制定教科书。开设京剧唱腔分析、基本乐理等基础理论课程,是提高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必经途径。同时,针对高校现状,需由专业教师制定一套适用的京剧音乐教材并标明课时与要求。第四,培养京剧音乐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对京剧音乐专业教师的师资培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目前,我国教师中从事京剧教学者为数不多,从事京剧音乐教学者更是凤毛麟角,这严重制约京剧国粹艺术的传承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与审美教育的良好发展。审美教育将伴随大学生的健康审美能力一同茁壮成长。笔者认为,只要提供丰腴的土壤与良好的发展环境,审美教育之花定会盛开出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饱满果实。而高校开展京剧音乐审美教育是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我国京剧优秀人才的必然途径。

篇7:京剧乐队的伴奏论文

京剧乐队的伴奏论文

京剧是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主要剧种,被称为国粹。几百年来,在几代艺术家的努力下,已形成比较完整的行当唱腔和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演唱。但是,再好的演唱,如果没有好的伴奏也会黯然失色。因此,伴奏和演唱是鱼和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一、京剧“三大件”在伴奏中起主导作用

京胡、二胡、月琴是京剧的“三大件”,它们在伴奏中主要是托腔保调,利用“加花”、“垫字”等多种手段裹住唱腔,使演唱锦上添花,同时通过“过门”使演员得到喘息的机会。伴奏的过门是很讲究的,按一般的规律,如果唱的音是高音,胡琴就要在唱腔前垫低音;如果在开头唱的是低音,胡琴就要垫高音,这样才能自然地把字衬托出来。凡是京剧名家,都十分重视音乐的伴奏作用。张君秋的张派唱腔颇受观众喜爱,他的有利条件是自己会拉胡琴,在创腔时,自己先拿胡琴配合找过门,创腔中,过门也相应地编好了。张派的创腔的成就和他的这种有利条件是分不开的,这说明了演唱和伴奏的密切结合的重要性。为实现京剧器乐伴奏由单一色彩向多色彩过渡和转换,我们应该在现有色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使之更加富于变化,重新调配成新的色彩。

二、京剧乐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不断发展

乐器也有一个崇尚时代的问题。听过梅兰芳后期唱片的.人,一定可以分辨在出音乐伴奏、锣鼓的音色等方面,比起初期的老唱片来,有很明显的发展。这是梅兰芳先生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要求,在唱腔和音乐艺术上作的改革。

解放后,京剧乐队又增添了小三弦、琵琶、中阮、大阮、笙、大提琴等,根据排演现代戏、古装戏、新编历史剧等新戏的需求,乐队已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京剧传统伴奏音乐,无论在旋律思维及节奏思维方面,都已达到了很高水平。但就其形态方面,还欠发达。从目前全国各地的乐队状况来看,大多数还停留在“三大件”加部分民乐器的的阶段。

究其原因,一是演出剧目大多是传统戏(约占百分之七十),演奏传统戏乐师轻车熟路,根本不用配器,“三大件”加几件常用的乐器,就可以演出;二是增加乐队就得加大开支,一个剧院(团)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乐手,而且用的次数不多。特别是,京剧乐队“武场”锣、鼓、铙钹、小锣一件不能少,使乐队人数必然增多;三是乐队人数加大,不利下乡或流动演出。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都影响了京剧乐队的发展。

但从反映时代,适应当代听众对新的、多元立体的声响世界所表现的极大审美热情这一实际来衡量,还远远不够。因为,好的唱腔、气氛音乐,光靠主旋律伴奏是不够的,它还需要色彩的丰富,多声部织体的变化,诸如和声、复调、对位等因素来辅助,才能更加完美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烘托戏剧规定的情景。

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形成有效程式

京剧在其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程式,有固定的曲牌和板式,这是许许多多艺术家创造积累的艺术成果,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表演性和观赏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的审美心态和艺术追求也有了很大发展,京剧艺术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表演和器乐伴奏方面的局限性也逐渐凸现出来,所以要努力突破局限,进行艺术创新。比如,京剧伴奏乐器京胡、京二胡主要是以二黄、反二黄、西皮三种把位演奏的,而现在有一些新编历史剧或小剧场京剧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唱腔及音乐的设计都有了大胆的创新,很多时候需要京胡、京二胡独奏,这就要求演奏者不能完全局限于以上三种把位,应掌握更多种把位的演奏。目前,京胡、京二胡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乐队中的例子已屡见不鲜,取得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因此,我们在京剧器乐伴奏过程中应倡导接触更多的内容和不同形式的演奏,扩展视野,促进演奏技巧的提高和艺术表现力的增强。我们还要积极吸取其他艺术之长,丰富自己的表演形式和手段,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大发展。

篇8:浅谈京剧打击乐的作用论文

浅谈京剧打击乐的作用论文

中国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戏曲艺术的语言、行为、时间、空间乃至仿声都离不开打击乐的伴奏,它已成为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艺术样式,应该说打击乐是中国戏曲的主体和重要元素之一。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戏曲的打击乐在整个戏曲表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往往一线贯穿到底,紧扣剧情的发展,左右剧情的节奏。制造出不同的气氛。

京剧的打击乐器,主要是渲染戏剧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描绘时空环境、配合演员表演而运用的。因此它的节奏较之民间打击乐更富于变化,更具表现力。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场幕间音乐中打击乐的出色运用,就是很好的例证。这场幕间音乐是一段短小的的器乐作品,共175小节,一气呵成,层次分明。它通过铿锵多变的节奏,热情奔放的旋律,震撼人心的气势,抒发了杨子荣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在激昂的打击乐引入后响起了简洁、凝炼的旋律,描绘了杨子荣由远及近,上山下坡,迎风斗雪的形象。接着是琵琶的轮扫和中提琴节奏型的反复,似蹄声哒哒,战马飞奔,低音部配合着打击乐的“撕边”,惟妙惟肖地奏出了峡谷深渊的音调,生动地描绘了杨子荣扬鞭策马、飞跃峡谷深渊的情景。然后是圆号吹奏出第二部分旋律,曲调舒展宽广,逐层上扬,从容坚定,舒发了杨子荣的战斗豪情。最后是急促奔腾的曲调,力度多次变化,充分发挥了以京胡为主的“三大件”和中西混合乐队的特点。其中打击乐的成功运用,有力地烘托了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打虎上山的紧张气氛。虽然此时舞台上的帷幕尚未打开,人物尚未上场,但由于音乐的渲染,却已经把一个英气勃勃、豪情满怀的侦察英雄的高大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很自然地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

京剧打击乐虽在一出戏中居伴奏地位,但它贯穿全剧的始终,一出戏开场之前,往往是乐队先打起锣鼓来,以打击乐的悦耳音色来拉开帷幕.使观众在它的召唤下参与到演出中来.如果一开戏以反面人物登场,则要用低音的小锣和齐钹来刻画其阴险狡诈的性格。如果是元帅将军升帐,会以铿锵有力的的锣鼓来“引将”;例如:《芦花荡》中张飞的出场锣鼓“四击头”接“回头”;演员在“大台仓—仓才八仓郎才仓才才……”的锣鼓声中亮相,演员随着铙钹的声音:“长身,捋耳毛子、撕髯、投袖等”,系列动作使好汉张飞高大威猛的英气在瞬间满台生辉。在这短短的锣鼓中,足以使他的肢体动作和面部神情的传达将他的风度、气派通过节奏感极强的锣鼓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这点上说,京剧的锣鼓就是一支五彩的画笔,寥寥几下就让戏中的人凸现出了个性,将注意力放在他们将演绎出何等的喜怒与辛酸上。

京剧的打击乐除板鼓居首位外,进而掌握整个演出的舞台与节奏,其他乐器也各具特色,大鼓音色雄厚有力,小堂鼓音色干脆肯定,大锣音响洪亮,音色苍劲,又常击在强拍上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铙钹发音激亢雄奇,小锣音调婉转上挑,音色娟秀,单击时具有阴柔之美.打击乐对音色的考究可以说是“精益求精”.在我国京剧音乐中,京剧锣鼓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在节奏的变化上,它极为丰富多样;在乐器的组合上,它有着相当精密完整的组织方法;在各个乐器性能的发挥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使得每一件乐器都能在不同的场合发挥各自的特殊效果.所有这些技巧上的成就综合起来,就使得打击乐在戏曲中运用的范围异常广泛,不但能把各种不同的剧情加以强烈的渲染,而且能造成一种独特的、为管弦乐所不能替代的色彩和效果.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京剧打击乐的韵律感.

总之,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具有突出的艺术效果,是整台戏剧节奏的支柱,点染戏剧色彩、烘托舞台气氛,具有极大的音乐表现功能。作为戏曲人,我希望戏曲的明天越来越好,戏曲的未来再现辉煌。

篇9:《京剧与脸谱》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简单了解京剧这种传统戏曲艺术,萌发幼儿对我国传统曲艺的好奇心和喜爱之情。

2、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京剧人物,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戏曲种类,是我国国粹。

3、引导幼儿认识京剧特有的脸谱,了解典型、简单的京剧唱腔及台步。

4、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搜集有关京剧演员剧照、脸谱。

2、准备京剧小戏装,录音磁带,椭圆形纸及彩笔若干。

3、准备生、旦、净、丑角色的京剧唱腔录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相互交流对京剧的感受与认识。如:你听过京剧吗?你喜欢京剧吗?

2、观赏京剧剧照、脸谱、服饰等,了解剧照和图片中有关京剧人物(生、旦、净、丑)。

3、比一比、找一找。(1)比较几种京剧脸谱的差异。(2)找出脸谱上的额头、眉毛、鼻、嘴等处花纹对称的特点。

4、观看京剧录象片段,并鼓励幼儿学习和模仿典型易学的唱腔及台步(生、旦、丑……)。

5、大胆尝试在椭圆形纸上为脸谱五官化妆,并涂上自己喜欢的人物的颜色。

6、带上自制脸谱,相互欣赏,并穿戴小戏装,在京剧唱腔的伴奏下,进行模仿和表现。

延伸活动:

1、可展示一些京剧剧照、名家、脸谱等,以丰富幼儿对京剧的认识。

2、表演区可播放京剧经典唱段,让幼儿模仿其中易学的唱段。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每个环节的衔接也稍显急促,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每个环节。

篇10:京剧花脸流派艺术探微论文

京剧花脸流派艺术探微论文

京剧花脸又称“净行”,与生、旦、丑一起,共同构成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

流派艺术是京剧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也是京剧艺术的亮点与看点,京剧花脸的流派艺术同样是京剧花脸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也同样是京剧花脸的一大亮点与看点。

研究探讨京剧花脸的流派艺术,对于京剧花脸表演艺术美学品位的全面提升与京剧花脸流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作用。

然而,京剧花脸流派艺术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限于篇幅与水平,笔者只能从以下三大理论视角与层面,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探讨。

一、京剧花脸流派艺术的内涵与意义

首先必须了解京剧花脸流派艺术的内涵与意义,才能为京剧花脸流派艺术的总体把握奠定基础。

京剧花脸多扮演相貌、性格、品质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其面部化妆勾“脸谱”,故名。唱腔多用宽音与假声,动作幅度大,以凸显其性格、气度、声势。又根据所扮演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细分为几个支行。其一是大花脸(又称“大面”、“正净”,扮演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人物,重唱功;其二是铜锤花脸,又称“黑头”、“黑净”,有时也称“大花脸”,以唱功为主,勾黑脸,并以《二进宫》中徐延昭手持铜锤而得名;其三是二花脸,又称“副净”、“架子花脸”,扮演性格粗豪爽直的人物,重功架、念白、做功;其四是武花脸,又称“武净”,以武打为主;其五是“武二花”,又称“摔打花脸”,重摔打扑跌;其六是红净,专门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而“流派”指的是“艺术流派”,是“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1]

京剧花脸的艺术流派,凸显出京剧花脸表演艺术的无穷魅力,象征着京剧花脸表演艺术的成熟,也成为京剧花脸表演艺术的高峰。京剧花脸各种流派艺术异彩纷呈,争奇斗艳,也成为京剧花脸表演艺术繁荣景象中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正因为流派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大部分京剧演员到一定的时期,都要拜师宗派,师承适合自身特点的'流派,形成了“无派不传,无人不派”的趋势。京剧花脸同样如此。中国戏曲学院开办的“流派班”,也是基于此种考虑,因此受到许多京剧演员,尤其是青年京剧演员的欢迎。

二、京剧花脸流派艺术的分类与特征

要把控京剧花脸流派艺术,还必须掌握京剧花脸流派的分类与特征。

京剧花脸的艺术流派,有三大要素:一是以该流派创始人独有的艺术风格为核心标志,并以该流派创始人的姓氏命名。例如“裘(盛戎)派”、“袁(世海)派”等等;二是有流派的代表剧目;三是有该流派的传承人。因此,京剧花脸流派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独特的艺术风格。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2]

京剧花脸的主要艺术流派,有以下几种:一是“郝(寿臣)派”,架子花脸,风格特点是善于刻画人物,有“活曹操”之誉;二是“侯(喜瑞)派”,架子花脸,风格特点是身段边式、工架精美;三是“金(少山)派”,铜锤花脸,特点是融铜锤、架子花为一炉,嗓音宏亮浑厚,高中低音均能响堂,吐字、润腔、气口等技巧运用细腻;四是“裘(盛戎)派”,铜锤花脸,风格特点是韵味醇厚,节奏鲜明,刚柔并济。此外,还有“袁(世海)派”等等,可谓各显千秋。

三、京剧花脸流派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京剧花脸流派艺术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生命,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指导下继承。

许多花脸艺术流派,都代代相传。例如“裘派”,就有第二代传承人方荣翔、夏润龙、李长春、王正屏、李欣,第三代传人邓沐伟、孟广禄、宋昌林、安平、王越,第四代传人裘继戎、方旭等等。

而京剧花脸流派艺术的创新,当首推当代着名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他融铜锤与架子花为一炉,博采众长,创造出重表现人物情感、唱腔富有新时代气息与韵味的独特艺术风格,称之为“尚派”,乃实至名归。

篇11:京剧打击乐中操作技巧论文

京剧打击乐中操作技巧论文

摘要:京剧艺术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为了满足爱好者的需求,我们群众艺术工作者要探索京剧演奏乐队人员的辅导方式,在人员选用和技巧训练上,利用群众艺术基础,发挥其作用,使得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关键词:京剧艺术;群众普及;打击乐

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的加大,大众对京剧的喜好与追求进一步升温。在张家口市区县,京剧艺术与二人台民间艺术一样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老年离退休人员。作为群众艺术的编导,负有普及和传承民族艺术的职责。在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唱京剧片段的人员和拉京胡、二胡、弹小三弦,还有吹笙、笛、唢呐、海笛的不缺少,缺乏的是演奏人员,特别是演奏中的协调配合。为此,我总结了京剧打击乐器指导中的一些操作技巧,便利了喜爱京剧艺术爱好者的学习。

在传统的京剧团体中,板鼓演奏者往往被尊称为“老大”或“龙头师父”,这表明了“司鼓”这一职位在京剧乐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演出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也是如此,演出中乐队伴奏的节奏、速度快慢、感情的变化等准确与否,以及演员表演身段和锣鼓经、敲打配合的默契程度,都是与打鼓者的掌握分不开的。外国人曾把中国京剧团中的司鼓称为“西洋歌剧中的指挥”。一点也不错,但他比西洋指挥还多一样本领,那就是他还兼作中华民族打击乐的演奏员。对于非专业演奏的群众来说,承担板鼓演奏角色的需要一定的演奏基础,因此在人员选择上要谨慎。京剧是世界上综合程度最高的综合艺术,前场技艺、后场音乐的协调、综合,即在演出时,统领整个演出过程的,乃是京剧司鼓,无论是散文的说白、韵文的唱念、舞蹈的身段、武技的打斗,无不以音乐锣鼓明其句读,分其顿挫,渲其气氛,抒其情怀。不仅如此,舞台上情节的转换、人物的交替、气氛的张弛、场次的变更,都需要司鼓的协调和渲染,司鼓是京剧演出中艺术综合的一大枢纽。

还值得一提的是,京剧乐队通常有一个演奏员兼带多种乐器的情况,那么司鼓得有敏锐的头脑,及时点拨,使每个声部、各组乐器的进出有条不紊,忙中不乱。司鼓首先体现着京剧乐队演奏综合、有效地带领整个乐队去完成导演、作曲所要求的预期的艺术效果,圆满地完成演出任务。那怕是群众性演奏团体演出的往往是经典剧目的片段,但是也需要认真做好乐队人员的配置和技巧训练。

打击乐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伴奏乐器,除了司鼓外,通常由小鼓(又称单皮)、大小锣、铙钹等几种组成。其中,铙钹的打击也十分讲究技巧。为此一般要选用女性担当演奏者。

铙钹是由上下两扇圆形铜片构成的打击乐器,分高音低音,一般高音扇在上,低音扇在下,打击时上下两扇要扣严,才能打出味儿来。这一演奏角色男女均可。

铙钹的演奏通常包括正击、侧击、闷击、颠击、搓击、揉击等方法。不同的扣击方法有不同的伴奏作用,都是紧紧服务于情节和人物动作、道白、唱腔的。铙钹伴奏人员要掌握较扎实的基本功。首先要有耐力,因为一对铙钹的分量一般都在l_5至2斤之间,在武戏经常出现两军交锋的武打场面,用的锣鼓点一般都是快节奏的“紧急风”、“快冲头”,有时一敲就是一两个小时(比如京剧《挑滑车》、《两狼关》等),许多剧目打击乐要打出刚劲,打出高昂的气势来,以表现剧情,烘托人物。因此,作为打击乐伴奏员,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以适应剧情的需要。所以,对于群众艺术的普及仅仅靠喜好还是不够的,还得需要一定的耐力和节奏感。

大锣在京剧演出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演员在台上的亮相,一招一式,所有武打,都与大锣的演奏相关。不管是“四击头”还是“撕边一锣”,都对演员在舞台上的精、气、神有极大的刺激。为帮助和促使演员能更好地完成表演任务,要求大锣的演奏员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鲜明的节奏感。

大锣可分为四种,其中有低虎、中虎、高虎、奉锣。“低虎锣”也称“大片”,其音色浑厚、沉重,多用于表现哀婉、沉痛、悲凉的情绪,程派的戏中使用较多。“中虎锣”也称“大光”,它的音色明朗,一般老生戏、花脸戏用得较多。如《四郎探母》《汉宫惊魂》等。“高虎锣”也称“二光”,其音色结实有力,一般用于武生戏、小开打。如《挑滑车》、《主岔口》等。“奉锣”即“小光锣”,声音高亢、明亮、清脆,听起来很有战斗力,在大武戏中必不可少。即使群众性演奏中没什么“大戏”,但从京剧艺术的角度来讲,还是要像模像样的,否则那就是对艺术的猥亵了。

同时,在选择大锣时,也要选择不同的锣,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大锣的威力和音色。承担大锣演奏的人员不需要太专业的技巧,有足够的节奏感就可以了。

京剧打击乐艺术是博大的,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学科。鉴于二人台民间艺术同样具有打击乐器,因此在张家口市区县还是有可利用的基础,辅导群众性演奏团体进行演奏还是可行的。俗话说“老小孩”,的确,对老年人也需要像辅导小朋友一样要采取赏识教育。作为非专业演奏的老年爱好者,他们有的是时间,需要的是乐趣,但缺少的艺术基础。辅导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在细致入微中认真教会每一个要领,使老年大众精神上愉悦,技巧上得到提高就满足了。

篇12:诗意的京剧与美食作文

诗意的京剧与美食作文

亲爱的朋友:“你好!我的祖先孔子曾经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很高兴你能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让我感到荣幸的是,我可以在这里向你们介绍我的祖国——中国。

我的祖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在我们的吃喝玩乐中,它承载着悠闲浪漫的诗意生活和深厚的民族文明。

首先,我想向你介绍京剧。京剧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被认为是中国的国粹。我知道在你们国家,也有这样的文化风格,比如歌剧和芭蕾舞,它们代表了你们独特的文化风格。然而,在我国,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许多人的长处,用歌舞来发扬中国戏曲的特点。京剧的唱法最富有诗意和魅力,我最喜欢的是《西厢记》:“蓝天、黄土地、紧西风、北雁南飞,谁来染霜?”这首抒情诗不仅美丽,而且承载着人类共有的悲伤、快乐和分离的情感。然而,类似的歌词在京剧中随处可见。我真的希望你也喜欢它们!

京剧是我富有诗意的祖国歌剧艺术的瑰宝!

在你的地方,也许华丽的服装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这里,京剧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服装,而且还有一种非常迷人的“脸谱”,这是你的歌剧所没有的。在舞台上,脸谱是人们思想和视觉印象的诗意统一,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中国作家祖伟曾经说过:“脸谱能反映成千上万个人物的情感和心灵。”在我们的京剧里,人们可以根据脸谱来区分这个京剧演员扮演的角色。

在我的家乡,如果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京剧是我们独特的诗意娱乐,那么令人垂涎的美食足以让你真正感受到我们诗意的生活。

我很自豪我们许多美味的食物不仅美味,而且与我们独特的.传统节日相结合。每个节日背后的美食都有一种诗意和美丽的含义。作为一种中国美食,元宵节吃的汤圆背后有一个圆圆的意思!只有吃了又甜又圆的汤圆,才能体会到“柳头月下,人在黄昏后”的浪漫。当你吃汤圆的时候,你一定要小心,也许你会失望地看到去年没有人,眼泪顺着你的袖子流下来。

在这里,像汤圆一样,有美味的团圆饭和月饼!在每年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怀着“我希望每个人都长寿”愿望的人们聚在一起品尝香甜可口的月饼,欣赏挂在空中的满月。然而,那些离开家的人会看着月亮,在“我不知道今晚谁会落入秋思的月光”这首诗中感到悲伤。亲爱的朋友,当你离开家,看着地球上唯一的月亮,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人有悲欢离合,月亮有起有落”?尝一口月饼,喝一口绿茶。我认为“自古感伤伤别离”的情感应该是人类共有的情感。

亲爱的朋友,你吃过能把悲伤变成诗歌的食物吗,把它含在嘴里,藏在心里?(请容忍我小小的骄傲!)

也许我是无知的,你的家乡一定有类似的美食。让我们听听,我也想尝尝!

我很高兴向你介绍我们富有诗意的京剧和美食。我也真诚地希望你能喜欢他们。

谢谢你!

戏曲教学计划

以京剧议论文

京剧高中议论文600字

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

大班主题活动:我爱京剧

浅谈音乐教育与影视音乐鉴赏的相辅相成论文

新世纪全国地方戏曲剧种发展论文

国粹优秀作文

戏曲随笔300

戏曲晚会开场白

京剧锣鼓与京剧演出论文
《京剧锣鼓与京剧演出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京剧锣鼓与京剧演出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论民族器乐在戏曲舞台演出中的作用论文2022-05-08

舞台道具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论文2023-01-23

新年戏曲晚会主持词2022-04-30

经典戏曲晚会主持词2022-09-09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议论文作文2023-02-16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24-01-31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2022-05-07

京剧艺术的使者阅读答案2022-11-20

儿童主持节目开场白2022-06-04

五年级音乐下册《驯鹿》教学教案2024-05-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